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精选10篇)
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篇一
浅谈如何在幼儿识字教学中选择游戏
河南省陕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程素珍
论文摘要: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识字游戏是幼儿科学识字教学方法的“灵魂”。由于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在幼儿识字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幼儿自身认知特点及及识字步骤,选择适宜幼儿自身水平的识字游戏,是幼儿识字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选择游戏做了论述。
一、幼儿在生字确认阶段游戏的选择。
二、幼儿在汉字再认,复习阶段游戏的选择。
三、幼儿在识字过程中“难字”的游戏选择。
四、幼儿在听读识字过程中朗读游戏的选择。
主题词:
兴趣、选择游戏、灵活多变、面向全体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强大动力,处在幼儿期的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好的游戏在教学中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汉字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识字。因此。选择好的游戏在“听读识字”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听读识字”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幼儿在生字确认阶段游戏的选择
⑴幼儿识字游戏指的是幼儿生字确认阶段的游戏,幼儿经过反复看、听读后,对新接触的汉字的音与形已有较模糊的认识,接下来,便是幼儿生字确认的过程。在确认的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是幼儿乐于接受的。这一阶段游戏的选择首先应体现趣味性,即幼儿应在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识字。而且,在识字游戏过程中,使幼儿积极参与与充分表现情绪达到最高点,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谁帮字宝宝过桥找妈妈”这个游戏。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座桥,桥下有小溪流水。桥的右边画几间房子,房子门上贴有大字卡(字妈妈),小桥右边有几个与大字卡字相同的小字卡在草地上玩。游戏开始,老师用讲故事的口吻告诉幼儿“今天,有几个贪玩的字宝宝过桥去玩,天黑了,字宝宝胆子小,不敢过桥回家找妈妈。小朋友们谁最勇敢帮字宝宝过桥回家找妈妈?”老师先与幼儿一起猜认出哪些字宝宝贪玩回不了家了。教师逐一指黑板右边小字卡上的“字宝宝”。请幼儿猜认字宝宝“名字”(幼儿有了反复看、听读的基础,顺着句子可以说出字宝宝的读音)字宝宝“名字”逐一说完后,老师可请一名幼儿上台到黑板前扶着一个“字宝宝”(小字卡)边过桥边说;“X字宝宝你别怕,我帮你过桥找妈妈”。幼儿帮字宝宝找妈妈(大字卡),老师引导幼儿看字宝宝和房子里的字妈妈(大字卡),哪个长的一样,便将字宝宝(小字卡)贴入相应大字卡的房子里,并说“Ⅹ字妈妈,我把你的字宝宝送回来了。”此游戏可反复进行,幼儿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在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汉字,又满足了幼儿玩的愿望,同时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也在幼儿的心灵上播下了种子。
⑵识字确认阶段。识字游戏的选择还要体现易用性和反复性,选择再好的游戏,倘若需花费很多钱去购买教具,或者需教师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或者游戏过程非常烦琐,它就不是一个好游戏。好的游戏即操作材料简单,且易于教师使用,效果还好。例如;“字宝宝换新衣”这个游戏。教师在游戏前准备几个字卡,字卡上字相同,字体颜色不一样。教师在幼儿确认生字后,抽一张字卡,请幼儿说出字宝宝名字,并提问,字宝宝的衣服颜色。请幼儿“关灯”(即闭眼),教师再抽一张字卡,再次请幼儿说出字宝宝的名字,并提问它换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依次类推,幼儿在猜想和猜测中将汉字反复记入了大脑,而且积极性很高。
二、幼儿在汉字再认,复习阶段游戏的选择
幼儿的记忆,俗话说就是“反复记忆”。幼儿认识的汉字要经常认读,再认复习巩固才能在幼儿脑子里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复习汉字游戏的选择是在幼儿确认了部分汉字准备再认,复习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的。
⑴在此阶段选择游戏时,不但要考虑游戏快乐有趣且要体现难易相当,动静结合,手脚并用。例如“小白兔采蘑菇”这一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幼儿手拿蘑菇状字卡在草地上,一组幼儿扮小白兔边跳边采蘑菇卡。采蘑菇的幼儿必须动脑筋将“字宝宝”名字说出来,即认读蘑菇卡上的生字。玩一遍结束,两组幼儿可交换角色,反复进行游戏。这个游戏选择不是很复杂,但效果好,幼儿都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能力强的幼儿尽可能多的认读些汉字,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在最大限度上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两组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也体现了动静结合,劳逸结合的原则。
⑵再认,复习识字游戏选择时,教师应考虑面向全体,照顾个别。汉字的再认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对幼儿的识字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将幼儿记忆不太牢固的字出现频率高些,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要怕幼儿出错,出错不是件坏事,而是一次掌握该字的好机会。例如“送信”这个游戏。教师将幼儿学过的汉字组成若干句话分别装进信封,请一名幼儿扮邮递员给其他幼儿送信,收信者为大家读信,识字能力强的幼儿读的流利通畅。但若是能力稍弱的幼儿在读信时被个别不认识的字“卡”住了。教师可引导幼儿请你的朋友来帮忙。这时出现错的幼儿可随意请另一位幼儿帮其读信。这样,在没有任何挫伤出错幼儿自尊心和情绪的举动表示下,巧妙地让出错幼儿再认汉字,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幼儿往往将此汉字记忆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幼儿识字过程中“难字”的游戏选择
教师在进行“听读识字”教学过场中,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些字宝宝,幼儿在教师利用各种游戏引导下对其进行了确认,再认,复习巩固三步骤后,部分幼儿对这些字宝宝还是认读不清。这些汉字便是我们识字教学中所谓的“难字”。例如:有些虚字词,在课文中字频高,有是常用字,但由于其身份“特殊”在汉字中“地位不高”,幼儿不太注意,不容易认识。比如,的,得,地,都,各,很,越,就,在,再等等。对于这些特殊的“难字”,我们教师进行游戏选择时要体现灵活多变性。例如游戏“实词带虚词”中“和”字,实词教师应选择幼儿熟悉的词与“和”组句,像“爸爸和妈妈”,“小狗和小猫”,“奶奶和爷爷”将组成的句子写成字条。字条中“和”字用特殊的颜色写,重点突出虚词。幼儿在认读实词的过程中,将虚词也同时认读了。又如游戏“天天都见面”,教师提前将带有虚词的句子写成字条贴在教室墙上,位置与幼儿平视。将句子的虚词的句子用彩纸挡住藏起来,称其为字宝宝的门帘。要求幼儿每天自由选择字条进行读句。如“雪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们都快乐”。幼儿每天读句都必须将藏着的字宝宝找出。幼儿在好奇心和猜测中逐渐将门帘后藏着的“难字”逐一掌握。此游戏进行几天,教师可根据幼儿掌握“难字”的情况,灵活,机动地更换字条内容,换另一些“难字”在字条中出现。幼儿在每天读一读,见见面的游戏中,句字读熟了,“难字”自然也就认识了。
四、幼儿听读识字中朗读游戏的选择
幼儿听读识字过程中,幼儿识字和朗读两环节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幼儿对朗读活动兴趣的浓厚,直接影响幼儿对汉字认读的兴趣,所以朗读游戏的选择,教师也应多动脑,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游戏中,从而提高幼儿认读汉字的速度。我认为,在朗读游戏选择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分角色游戏,例如《爷爷和孙子》一文,教师可以让男孩扮演爷爷,女孩扮演孙子,进行对话朗读。又如《春雨的色彩》一文,教师可选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等进行朗读对话。孩子在以上游戏中,可以随意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口气高低轻重不同,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朗读时,由于幼儿注意力集中,所以对课文中出现的字宝宝也进行了一次复习巩固。
⑵对读游戏:如《对答歌》一文,教师将将幼儿分成一对一对,进行对读比赛,幼儿在有节奏、且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快乐有趣地进行朗读游戏。
⑶配乐游戏,如〈〈绿蜻蜓〉〉,〈〈春天来了〉〉两篇课文内容意境非常优美,教师选配上优美、好听的轻音乐,幼儿在朗读文章时,既体验到了朗读的快乐,也受到了美好音乐的熏陶。同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与字宝宝进行了自由地交流。
⑷〈〈小小播音员〉〉游戏,教师在教室一角设制个“播音室”,每天选两名幼儿当“小小播音员”,选中幼儿可选播自己朗读最好的作品进行播音。游戏每一周进行完后,选出一名“最佳播音员”授予“金话筒”奖。这一游戏,由于具有竟争、比赛性,幼儿玩的乐此不彼,都想争当“最佳播音员”。朗读游戏的选择,教师需注意一定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参与朗读活动的机会,尤其那些胆小幼儿更要给予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朗读,使每位幼儿都能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总之,选择好的各种游戏,不但使幼儿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游戏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好的游戏中,幼儿的品德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游戏的选择要从趣味性、简易型、灵活性、难易相当、面向全体、照顾个别等原则入手,按照幼儿识字的三个步骤:生字的确认、再认、复习巩固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游戏,而且教师选择游戏一定要符合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灵活多变让幼儿在好的游戏中汲取更多的汉字精髓,这才是我们在选择游戏时所追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石井博士《早期识字开发》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婴幼儿汉字教育工作委会《幼儿识字听读参考》
2.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篇二
无论平时的教学情况如何, 每个学生最终都要迎接以能力考查为指导思想的中考、高考, 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促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围绕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思想的中心, 又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平时的复习中常会出现“讲得多, 参与少;记忆多, 创新少;一致多, 个性少;作业多, 消化少”的情况, 不少教师们总有“大面积撒网, 尽可能捕鱼”的思想, 于是学生便沉没在数学习题的大海里。
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 考试复习的主体也是学生。由于复习时学生对有关内容有所了解, 因此往往容易产生“视觉沙漠化”效应, 好学生对常规复习并不十分重视, 后进生对常规复习也多漫不经心, 多是“一提就会, 一做就错”。要改变这种空走过场、耗时无功的情况, 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深入挖掘习题潜在的功能, 精心选题, 对某些习题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剖析, 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多题归一等解析研究。尽可能打破常规, 给学生以全新的面孔, 避免出现“疲劳”性的“沙漠化”效应, 把学生从“视觉疲劳、心理疲劳以及思想疲劳”中解脱出来, 从知识内在联系出发, 在“变”的魅力下,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学习、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发现试题的规律, 不但能诱发学生的解题欲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其作为“主人翁”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 从而达到提高数学复习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逐层推进, 螺旋展开
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都有一些因学生在数学习题的“海洋”里数月沉浮而换来的几个令他们“欢欣鼓舞”的“熟题”, 这种“熟题”似曾相识却难以全对。就是因为它们已被专家做了“手脚”, 要么被“嫁接”, 要么被“整容”。然而这些符合中考要求的题目仍然“来源于课本, 而不拘泥于课本”。所以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该将数学课内的知识点有效地组合起来, 从最简单的命题入手, 不断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和情景, 层层推进, 揭示问题的本质, 从不断的变化中寻找数学的规律性, 通过构建有价值的变式探索研究, 展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 使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 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思维、知识的层层推进、螺旋展开, 对数学问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 能帮助学生打通知识关节, 找到解题方法, 同时, 又可拓宽其解题思路, 提高其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联想能力大有益处。
三、灵活多变, 体现智慧
既然升学试题是被专家动过“手术”的“熟题”, 那么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尝试, 以便培养学生过硬的辨别技术, 以应对未来的挑选和考验。不妨尝试下列工作:
1. 变形式
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 如将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和工程问题互换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 找新法
通过引导学生寻求不同解题途径,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 产生的解题方法各异, 这样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 开拓学生思路, 优化解题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换图形
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中的练习题多层次变换,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促使学生甄别能力进一步提高。
4. 改结论
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 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 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通过结论的添加、延伸, 使学生具有自我拓展的意识和习惯。
四、把握尺度, 注意细节
1. 重母题, 善拓展
问题是推进式复习的载体, 因此选好原题尤为重要。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习题都适合使用, 原题的选择应取材于最普通、最常见的习题, 学生都能接受, 不宜过难, 要符合大纲要求;所选的原题要注意知识横向联系, 具有延伸性;原题的解法不宜技巧过高, 应注重讲究通性、通法, 即能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拓展要在原例题的基础上进行, 要自然流畅, 不能“拉郎配”, 要有利于学生通过拓展题目的解答,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有梯度, 层层推进, 螺旋展开, 不可搞“一步到位”, 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问题的解决, 降低复习的效率;拓展题目的数量要有“度”, 拓展过多, 不但会增加无效劳动, 加重学生的负担, 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恰当合理的拓展, 比如让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 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 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最佳动机”, 激发灵感, 升华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重题组, 找规律
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是比较强的, 复习中尽量设计有关联的组题, 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比较、总结、归纳, 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良性跨越和能力的顺利迁移, 强化学生对某类问题有关信息的感悟以及吸收,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就能有所借鉴, 开启思维通道。
3. 重多解, 思转换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学生能解题, 而是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寻找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能力。未来的社会是未知的, 学生进入社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未知的, 每个人所拥有的条件不同, 不可能要求他们都用一个方法对待全部生活。只有让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才可以体现教育的成功。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 可使学生逐渐形成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 始终处于一种“追求从另一角度思考”的动的状态。通过这些解法的探讨, 汇聚了大量信息, 从而拓宽了思维的领域, 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重纠错, 填“陷阱”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陷阱”的能力, 而且需要使学生具有填平“陷阱”的能力, 只有这样, 学生才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两次摔倒。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观察、辨析, 不仅使学生学会发现“陷阱”, 而且也使学生通过教师坚持不懈的纠错训练, 不断接受有关信息的正向性、持续性刺激, 具备掉进“陷阱”后从“陷阱”中挣扎出来的能力, 更主要的是, 能使学生逐步养成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问题的习惯。
5. 重课本, 选信息
数学课本是众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载体, 其中用大量篇幅展示有关概念、定理、定义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范例。但许多学生一般只重视老师的总结, 不在意课本的内容, 充其量是浏览, 根本谈不上阅读, 不会阅读就不会解读题干, 不会准确提取有关信息, 从而影响分析能力的提高。这正是近几年来学生在中考中遇到大量阅读题目, 看似熟悉的生活问题, 却无法得到有效信息或正确方法而被迫下马的原因所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本的阅读, 使学生从中读出方法, 读出规律, 读出技巧, 读出兴趣。只有这样, 才能使师生在此基础上灵活多变。要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 立足教材又能跳出教材, 使用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篇三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好像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应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表现、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全程的反省、思考。
教学反思虽然这么重要,在现实教学生涯中,我们好多处在一线的教师却忽略它的作用。课后多数教师一般都会在内心回想自己在这一堂课中的得与失,但很少有人提笔动手把当时的想法真实、及时地记录下来,其实,他们都意识不到,自己错失了一次学习与提升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机会。因为教学反思要与教学同步进行,及时记录每节课后的发现和想法,及时分析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及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和鉴别,这样受益会更大。而教学反思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学反思是收效甚微的。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一名教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理论经验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也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接着是观察分析阶段。教师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会给教师带来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数直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这个阶段是教师发现问题后,从而解决问题的阶段。因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
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教学反思”给我带来的好处。
一、回顾课堂,总结得失
我们每位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每节课给我们上课的感受不同,因而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也不同,及时总结记载下来,可使自己在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突破点。
二、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13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活动剧历史课。那次,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熟知当时的历史情节,同时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活动剧的节目草草收场……学生讨论也不是那么激烈,甚至好像没话说,这节课结束后,我深刻反思,最后总结,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很透彻,分组讨论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而且不能自由结组,平时关系不错的学生坐在一起,只是谈天了。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三、学生沟通。及时交流
为了体现民主、平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在上第一节时,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下自己心中的历史课和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他们写好后,我会总结和整理,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记得今年毕业的高三学生说:“老师,我可不可以课堂上叫你老师,课余叫你芳姐。”我笑着说:“可以啊,那你可把老师叫年轻了。”事实上,在校的三年里,活泼的那几个女学生真的在课余一见到我就叫“芳姐”,我也干干脆脆地答应。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它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素质,从一个“教书匠”发展成一个“教育家”!更理解了经验+反思=成长。
4.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篇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3G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运用,利用无线技术高速传输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变成现实。基于3G技术的智能手机不仅具备了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功能,还有包括网页浏览、查看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真实地感受到了3G手机移动教育的魅力:它不但能极大地扩展教育的空间,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还可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家校联系,使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更新知识技能,完善自身专业素质。
手机已从简单的语言通信工具逐步演变成一个集语言、文字、图片、甚至流媒体的信息平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第五媒体”。有专家称:“这种技术一旦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而且很有可能带来教育方式的革命。”
一、利用手机做好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是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上班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占用了,批完写字批日记,批完日记批练习册,批完练习册批作文、批试卷,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就出现了部分教师匆匆忙忙抄教案现象。有些老师上班没时间备课,就把教案拿回家备,可每天背好几本书回家备课实在有些麻烦,此时,3G智能手机就派上了大用场。互联网上有很多的电子课文和教学设计,有时一课会有好几十种教学设计,你可以上网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综合几份教学设计为自己所用。而且备课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也可以在餐桌上,还可以在睡前或早醒后躺在床上备课。由于备课充分,所以上课就能成竹在胸、挥洒自如了。
二、利用手机播放多媒体课件
在手机里放置多媒体课件,随时随地的播放课件进行学习。手机同时可以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连接,如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将手机里的资源通过多媒体及时的展示给学生,实现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能很好的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秘情境,促进他们进入推理、想象的空间,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利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如果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时,大部分老师会说,这个问题等我查阅有关资料后告诉大家或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讨论等等。而往往下课后一忙又给忘记了,此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而现在,有了3G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及时将答案告诉学生。老师上课再也不用担心出现上课被学生问住而尴尬的场面了。
四、利用手机进行配乐朗读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一部3G智能手机就是一部录音机,既可以播放音乐,也可以下载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还可以进行录音朗读。如我在教学《编钟》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了编钟有关知识后,用手机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的赞美之情。又如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28课《我们上路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描绘“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用手机下载了一首体现校园生活的轻音乐《校园三步曲》,让学生随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学生们随着音乐声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朗读起来,他们的声音比单纯的诵读更抑扬顿挫,感情更细腻丰富。这样在配乐诵读中引领同学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碰撞,既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五、利用手机为学生写作提供范文
朱熹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模仿作文也是一种技法,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灵活运用好范文来指导学生写作,我想也是步出作文教学“低谷”的捷径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写不同的作文肯定都要用到不同的范文,有了范文才知道作文该怎样写,写成什么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当学生写作遇到困难时,我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往往还会利用手机上网搜寻一些好的范文读给学生听,以打开他们的思路,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作文时,针对学生作文写得不够具体、不够生动,我就用手机上网搜寻一些精彩的片段作为范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具体。
六、利用手机调节课堂气氛
作为语文课,仅仅照本宣科是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够延伸一下课文的内容或上课前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笑话,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上起课来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经常把网上一些经典文章或好的故事下载到手机上,上课的时候讲给学生听。我手机上也有很多轻音乐和幽默笑话,有时发现学生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特别是炎炎夏日,学生容易疲劳,此时,用手机播放一首轻松欢快的音乐或讲个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学生马上就来劲了,又能精神百倍的学习了。
七、利用手机进行巩固练习
现代教学大力提倡练习进课堂。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当堂学习当堂消化,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如我教学完语文S版第十二册语文百花园五的“修改病句”后,又通过手机搜寻到好多类似的病句让学习练习修改,简单的病句我读给学生修改,复杂的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修改。由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所以学生们大都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在进行单元测试中,学生们大部分都能正确修改病句,只有极个别的出现错误。
八、利用手机照相、视频功能捕捉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中,往往会生成好多资源,如学生写的优秀作文、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独具特色的单元知识小报等,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学校网站,作为资源保存,会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又如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动作不规范,可自己却意识不到,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不规范的动作及时拍摄下来让他看,就会使他意识到错误,从而及时改正。再如英语课和音乐课中,有些同学发音不准,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们的发音录下来,然后,再与正确的发音相对比,就会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知道如何发音。
九、利用手机加强家校联系
加强家校联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是家访、打电话、请家长、召开家长会等,而随着3G智能手机的推广应用,可以利用移动“飞信”及时的将每天作业或学生在校情况告之家长。除了“飞信”之外,还可以建立手机QQ群,随时随地与家长联系。
5.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篇五
【关键词】教学 课堂 氛围 话茬 对策 资源
一、教学机智的概念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处理偶发事件、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捕捉和发掘教育契机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一名实习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一群天真烂漫又富于好奇心的孩子及处于变革之中的新课标教材,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教学机智,否则纵然有充分的教学准备,也很难真正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机智并非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临场应变能力。它反应了对现场的敏锐的捕捉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得体合理的应付能力。机智同小聪明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运用教学机智的策略
教学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机智应变的策略应有所不同。突发事件大体上有三类:一是教师自身失误;二是学生的质疑;三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件,处于不同的情境,教师所采取的语言处理也应该有所不同。1.教师自身失误的应对
尽管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深思熟虑,但是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课堂需要的是开放式教学。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课堂上难免出现一些教师想不到得失误,面对后一种失误,有人会轻描淡写地躲过去,其实这种失误往往是可贵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这些失误,从容地对待,所谓“塞翁失
1马,焉知非福”,教师要做出恰当的处理以开辟一块新天地来扭转失误,圆满完成任务。例如:在此次南苑实习的时,给三年级得孩子上第一课时的《一面五星红旗》中,开头是教生字词这一块,在教“系”的多音字时,本身“系”有两个读音,在组“xì”这个读音时,我告诉他们组词有“系鞋带”,可事实上组“系鞋带”是读“jì”,当时有同学在讨论这个读音,可是我没有注意,继续教下去。当一节课上完后,指导老师也再次问我“系鞋带”到底是哪个读音。为了确定,晚上我查阅了有一定权威的字典,确定是读“jì”。为了弥补我的失误,在开始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复习完上节课的生字词时,我问同学们:“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上生字词的时候,老师故意读错了一个字,你们知道吗?”因为大部分学生不确定,所以说道:“老师注意到咱们班有一部分同学都知道了,有一些却不知道,知道的一些人里有一小部分同学做的很好,查了字典,可是另外的一部份同学却没有去证实,仅仅只是怀疑。昨天老师故意说错的词语是 ‘系鞋带’的系这个组词。同学们,学贵置疑啊!学习贵在会有所怀疑,咱们古今中外有多上伟人,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袁隆平等,都是因为他们有这种置疑精神,作为祖国花朵,中国未来脊梁的你们,更应该有这种‘置疑’精神······”就这样,教师偶然的失误被掩盖得严严实实。现在想来,如果后来我置之不理,那会因为我的小小失误给学生带来知识点的不扎实,而我这种处理失误的方法,也很顺势的给学生灌输了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不失为是两全齐美的方法。
2.学生质疑的应变策略。
现在的小孩子,对新来的实习老师都特别感兴趣,对新老师的课大多会积极主动配合,尤其是在有班主任在场听课的时候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想要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来一起完成这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故意刁难的。对于老师的提问,他们往往会突然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未深入思考,确实不懂而提出的,而有些问题的提出,或许带有故意为难教师的意图。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妙语反击,也可和学生一起切磋讨论等应变策略,这样不尽解决了课堂中出现各系列问题,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变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顽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出怪声音、搞小动作、交头接耳,甚至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这些与教学主流不相符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讲课的情绪,也扰乱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比如:在实习的过程中,曾有一位男同学在给二年级上课时,坐在前排的一小男生在那节课特别的会搞小动作,经常前后转位子,老师多次提醒他都不听,屡教不改,甚至后来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红领巾系在头上,把头包起来,左右炫耀,最后该实习老师实在忍无可忍,就很粗暴把这行为不良的同学拉到角落里罚站。我想这个典型的案例也提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一味地对这些学生加以指责,那么不但消耗了其他学生的时间,还大大影响了教育情绪。有时,我们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巧抛绣球,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化难为有利资源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 “尴尬”、“节外生枝”、“突发事件”等,名师们到底是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来从容应对这些问题的?那些原本让我们捏一把汗的“课堂意外”变成了一次次的锦上添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网上搜了一些资料,整理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当课堂中出现学生的行为使教师愤怒或使老师感到伤心时,教师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如老师可以说:“上课时你们讲话(令人讨厌地行为),打乱了我的讲课(后果),我感到很痛心(情感)”。教
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
2.教学机智体现在 “急中生智,坏事变好事”。
在教学中,尽客教师精心地去预设,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反复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柏继明老师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离下课还有两分钟,马上就在大功告成了,可柏老师问到:“哪位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李娟站起来说:“请问柏老师,我们能不能说正方形是由长方形进化得来的
3呀?”柏老师听了这句话,傻了眼,当时他只听说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具体是什么意思不太懂,此时,柏老师立马警告自己要镇静,不要失态,于是,他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问同学们:“你们有谁能回答李娟的问题?”结果有个被班上公认的小博士胸有成竹地说:“你说的是什么呀?进化指活的东西,长方形、正方形是死的东西,怎能说是进化呢?只能说是相互转化。”会场向起了热烈的掌握。柏老师马上说:“你这小博士名不虚传啊!小娟,你明白了吗?”小娟高兴地点点头。柏老师也松了一口气,转危为安了。
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
总之,教学机智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精深的思维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还要求教师有乐观的情趣、开朗的胸襟、幽默的性格、丰富的阅历等品质。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学机智,并让它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这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久贵.教师如何当好“主持人”[J].中学文科(教研版),2008,(1)
[2]教师·主持人·多角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2,(1)
[3]刘庆泰.“导演、主持人、参与者”与“领衔主演”——谈“主体性教学”中的师生角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
[4]段晓丽.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的多重角色[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1)
[5]王雅玫.英语教师与主持人[J].太原科技,1998,(3).[6]赵友法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关系“
[7]名师工程.教学提升系列.名师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8]周娴华、周达章编著 班主任案头必备丛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⑼金文曦.与名师对话,学习用教学机智提高课堂效率(2010年)
6.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篇六
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
任玉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在和谐中发展,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央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美术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密切联系
美术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应该说是非常广泛的:
1、在美术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中,美术教学就拥有思想教育的内涵,这是我国教育体制和课程标准所决定的。
2、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也同样是美育的重要问题,在美术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美术,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活动中,从学习态度、学习精神方面着手,可以达到个人生活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品格修养、乐观心态等方面给予锻炼。
4、、美术具有审美功能,学校美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是非美丑好恶,所以,要充分利用优美的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基础,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增强培养学生正义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5、美术教学活动中,除知识的传授外,学习方法和思想、技能的操作和实践均需要言传身教,从一举一动的点滴事抓起。通过教学,留心相关苗头、重点培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习惯形成时,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具体如卫生习惯,做画的行为表现等等,于细微处见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范。
二、充分认识美术作品的德育内涵
美术本身具备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一般来说,它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见解,就是看到了美术的教育功能。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辅佐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于道德不尽符,然其立足于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近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有安。” 也就是说美术除政教性质的教育功能外,美术的教育功能更多地表现在对“道德”、“修养”的辅佐方面。有些作品立意鲜明,是有明确倾向性,政治功效突出,不言而喻。是不是自然风光,生活中的无生命事物,则没有其育人功效呢?答案是否定的。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方式,熔铸自己的主观感情,确立画意,它的作品格调鲜明。他借题言诗,道:笔下“萧萧竹”,“人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一笔一划间所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着实感人。齐白石大师大写“白菜萝卜”的普通物事,笔意韵致、生动而鲜活的是一种朴实而又乐观知足的心态,一种平凡中见精神的生活态度。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都是作者价值观的展示,都是作者理想放飞,借画言志。
在教学中我感受到:要想在美术学科里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深刻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得以良好的渗透。学会运用辨证的观点处理好美育和德育的关系。
三、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的美术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更是一部爱国史。在美术课堂上,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是品德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每一册美术教材的前面,都有美术欣赏图。例如五、六年级教材的欣赏内容有:“北京故宫全景鸟瞰图”、“北京天坛祈年殿”、“胡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风景图有“苏州网师园”、“扬州瘦西湖”等等。我上课时,借助美术欣赏图和录像,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知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秀丽山河,而且还有着勤劳人民的智慧。在教学中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说:“我国古代人真棒!”当我讲到“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时,有的同学兴奋地说:“我长大一定要建造一个比故宫更宏伟的建筑,给我们现代中国人争气。”
如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美术欣赏,会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激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而且也会使孩子们可以较早的树立起崇高的道德情操。
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当我们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提出两个教学目标时,就增加教学的难度,复合量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措施切实保障这个教学实践的进行。首先,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坚持双效教育的目标。其次,注意美术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渗透、融合,将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师的情感引导,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后,除美术课堂教学外,与校园艺术化工程相结合,在艺术化、美术化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思想教育。
7.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篇七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将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 并对其进行深入而全面地回顾、思考、判断、总结的思维过程, 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与问题进行积极而深入的探究,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提高了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教师探索新的知识与方法的自觉意识, 进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可见, 教学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 是一种推动教师不断自主思考, 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催化剂。它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 教学反思是一种主动的、理性的思维活动。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对教学中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案例进行重复的思考, 并从中总结出有利于今后教学的经验与教训。
2. 教学反思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它具有特定的方法。
3. 教学反思的对象非常明确, 即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与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Posner)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此可见, 波斯纳将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对教学的反思结合起来作为教师的成长标志。所以, 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对教学经验有一个量的积累, 更需要主动地对已经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与研究, 并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可见, 教学反思在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教程中通过反思会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目前的社会需求, 学生怎么样能学好这些内容;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学习效果怎么样;课堂效果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回顾与思考, 并对整体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总结教学经验教训, 推动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索与研究,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 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将所用的教材与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情况等各种因素进行整合, 完善、修改已有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 从而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 提高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主动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 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从而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种从教学实践出发, 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思考与研究的行为, 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与专业素质的成长。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教学反思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反思的方法。
1. 自我提问法。
自我提问法在教学反思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 它适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设计教学方案, 此时可以对自己提问“这些知识对学生是全新的吗”, “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什么样的案例有助于知识的讲解”, “怎么样设计课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情况, 教师要对自己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状况”, “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等。下课后, 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可以这样提问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案例是否合适并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与学生互动如何”, “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吗”, “我从中学到了什么”等。
2. 对话交流法。
教学反思并不是自己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它应该是集思广益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与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样可以通过交流获得各种信息, 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例如, 教师在备课时, 可以选择集体备课, 大家互相提问交流、分析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讨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每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互启发,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案例研究法。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使用一个好的案例贯穿教学过程, 可以使用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进行反思。首先,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选择恰当的、典型的、优秀的案例。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案例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 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4. 观摩分析法。
俗话说“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更应该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所以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 并与他们进行经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在观摩教学的过程中, 青年教师应该观察并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如果要我上这节课, 我应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我的课堂环节的设计与他们相比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别在哪;我的课堂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会更好吗;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通过这样的观摩课, 反思并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 从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5. 总结记录法。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经常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所以, 当课堂的教学任务完成以后, 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今天的教学完成得如何;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充实, 是否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明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得当;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训练;今天的课堂教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教学案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课堂行是否正常, 有哪些异常现象, 为什么;这堂课我上得开心吗, 学生学习得开心吗;有哪些问题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我是怎么解决的;今天的教学中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完善, 还需要调整、改进等。当这些内容思考清楚了, 便可以一一记录下来, 作为今天教学工作的总结, 这样每天甚至每节课的总结都记录清楚,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第一手资料。
四、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已经被国内外很多教育者进行研究, 在此, 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 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教学反思的框架, 即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假设→验证假设。
1. 发现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教学过程的深入思考, 分析课堂教学的现象, 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询问调查, 询问教学难度如何, 掌握情况如何等, 从而发现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中是否存在问题;教研室的教师相互观摩, 然后进行集体教研、相互讨论, 及时、准确地发现某个教师或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分析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后就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首先, 回顾教学过程, 将教学活动再现, 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深入分析, 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研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 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 从而有利于寻找问题的答案。
3. 确立假设。
在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后, 我们已经明确了问题所在, 接下来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转换思想, 寻求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 验证假设。
验证假设就是将教学反思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实践中, 并对其进行有目的地验证。在验证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会遇到新问题、新的经验教训, 教师还会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而教师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教学反思的循环。
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老师曾说过:“反思三年成名师”。可见,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青年教师从中学会教学和学习, 它在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与教学水平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深入思考与分析, 是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青年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学的研究者,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 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按照教学反思的环节, 将教学反思应用到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过程,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映学, 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3) .
[2]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 2006, (5) .
8.语文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反思教学 篇八
一、以回顾做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好多语文教师都有自我欣赏的倾向,对于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堂课,看到学生或者昏昏欲睡,或者满是疑惑,难免很是失落和不解。问题出在哪儿呢?那么我建议当你在进行业务培训时,听大型公开课时,更准确地说当你坐在台下听人家作报告时,你要好好体会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实现对自身教学的思考,充分体味学生的感受,把作为一位听者的真实想法揉到自己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出发,上出一堂精彩的好课。结合我市正在进行的学讲计划,完全可以让学生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讲讲自己对《西游记》的真实看法;或者谈谈阿Q思想在当下是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许正是这个视角的反思却有可能影响着你形成潜在的教学理念。
二、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这是教学反思的核心环节,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放、推敲、打磨和再提升。通过对自我的检讨和总结,可以形成对自己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反思,促使自身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这个过程的重点就是抓住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所谓抓住突发事件,即透视“意外”,或是因为教师按照自己既有经验安排和调控教学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预设与实际教学存在较大的落差,或是因为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不到的事故……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会常常遇到突发事件。以上所举,是实际课堂中必然产生的现状,教师应当抓住这些突发事件,深入思考并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学会从“我要学”的角度让自身教学不断成长,结合多角度展开分析归纳研究并寻求问题的答案,对看起来单纯的事件后面隐藏的复杂性进行研究,能够极大地帮助教师深刻认识自己工作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能够积累新经验,并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使自己逐渐走向成熟。问题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及对正在发生的各种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式。
三、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孩子,他们对看到的,听到的都会有自我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言谈举止、行为意识及成长状况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馈了教师的教学成效。学反映了教,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对学生以为着什么,就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一位教师盲目追潮,滥用多媒体于语文教学,但一个学期下来以后,才发现学生进步缓慢,语文兴趣不高,语文素质提高不快,鉴于此,这位老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诊所“病因”。后来,他看到一位作者在讲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时说到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多媒体对语文教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绝不能凌驾于于教师与教材之上,不能代替师生的阅读与感受,要视文体,内容,课型等来来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滥用多媒体只能是语文教学中的作秀,语文教师不要盲目地追新潮,赶时髦,追风,以至在时代的潮流中迷失自我,找不到前进的正确方向。经过大量的学习和研究,他总结出:教学不能像走马观花,应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展开。多媒体是让教学手段新颖化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但若忽视它的“辅助”地位,就会出现喧宾夺主之嫌。于是,这位教师很快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由于自己一直滥用多媒体,以画面取代了阅读,以视听代替感受,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造成学生语文素质低下。这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做法。后来,这位老师学会了思考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实际问题,并迅速成长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语文老师。
四、通过同事、专家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约请同事观察自己教学并与他们交流对话,可以使听到别人眼中的真实教学实践,从而暴露缺点与不足,进而反思。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公开课则是进行这种反思的绝好时机。有位教师在座谈时说:“2011年,我曾上过一堂公开课。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上好这堂课得到同事及教研室领导们的肯定,我几乎翻遍了所有的资料,仔细研究品味每句话每个词,课前也多次展开模拟演练,最终课堂顺利展开,一切都自我感觉良好。可课评时,行家们却说:‘课上得精彩则精彩矣,教者成了梅兰芳,可就是忘了学生,丢了双基。’经过千辛万苦准备的公开课,虽最终并没有获得所有的肯定,但至少让我明白了教学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回去以后我思考了很多,也学会了要常常提醒自己别人眼中你是否值得肯定。”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理论书籍,文献资料,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9.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篇九
师职业道德修养
准考证号:1401030015 作者姓名:彭微 工作单位:保定学院
论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社会赋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但在当今社会,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德育。而作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比“学高”更为重要。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代高等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的要求,而且是教育好学生的必备条件。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正确认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有利于存进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提高师德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是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
二、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规范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必须明确高校教师职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是热爱教育,勇作奉献。热爱教育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艰辛的,既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又必须付出体力的消耗。有了热爱本职的深厚感情做基础,就能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到无限乐趣。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教师的工作是清苦的,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常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因为如此,高校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计较个人得失,富于奉献精神。只有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产生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在教育岗位上全心全意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二是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教好书,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育好人,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
三是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用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四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人做人做事,首先高校教师自己应会做人。在高校中,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的人群,高校教师只有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提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要有科学的方法,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习。品格的提升和才智的增长都离不开学习,加强师德品质修养同样离不开学习。高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同时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层出不穷,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才能更好适应工作的要求,实现高效教师事业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再次要向优秀教师学习,找出自己的差距,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并通过比较和思考,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二是反思。高校教师要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就要求高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要求我们不但能够认识别人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自身修养动力,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并通过反思,发现长处,看到不足,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自我修养中不断形成、深化、完善。
三是情感。在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职业道德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仅仅去掌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而缺乏职业道德情感的体验,那其职业道德观念是肤浅的、易动摇的。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积极工作、用于开拓进取的内部动力,是教师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保持高尚的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
10.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篇十
-----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会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辩证的思想观点方法、良好的个性品质、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等。好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既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又具有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铺垫练习—明确目标—指导自学—检查效果—指导运用—当堂训练”这几个步骤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应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亲自感知教材,通过自学,联系旧知识,初步获得新知识,然后转向运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在明确目标到当堂训练这个学习过程中,是在教师不断指导以及学生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大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兴趣孕育希望,兴趣滋生动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才能调动起来,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导”。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在教学中若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不能搞好教学的,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特色教法,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方式,创设巧妙的问题情景与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要变换教学手段,变换活动形式。如:讲故事、搞竞赛、做游戏等等形式或诱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思想障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要钻研大纲,吃透教材,用好教材,瞻前顾后的备好每一节课。铺垫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以旧引新,在新旧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自学奠定基础,使学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实现知识迁移。在学生自学课本、讨论思考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站在学生已经对新知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新知识重难点来编写自学提纲来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提纲最初要尽可能细一些,坡度小一些,密度大一些,然后逐步粗一些,密度小一些。只有这样,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去思考,独立自学,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方向,及时回收学生思维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论文09-23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08-22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07-29
@@@---浅谈中学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06-29
分析在课程教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选择论文07-11
音乐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选择和作用08-12
在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09-06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写字教学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