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朝崛起有感

2024-09-04

读天朝崛起有感(通用10篇)

1.读天朝崛起有感 篇一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因此研究或者说接触近现代史最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茅海建先生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后,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

天朝的崩溃,光看其题目,就大致揣测出这是一本讲述清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书,也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专制主义时代是如何终结的。其中的“天朝”,“崩溃”用得恰到好处而别有深意。“天朝”直接的指出了清政府的无知与愚昧,极强的表现出对清朝的讽刺,“崩溃则”表现出清政府的灭亡是无可避免的是不可逆转的。

 《天朝的崩溃》一书先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方的实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从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清政府除了从gdp意以外无论从哪方面都弱于实力强大的英军。再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看表面是鸦片引起的,但其根本可以从读者一句十分凝练的话得出: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西方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其次,它围绕一些晚清时期我们所认为的汉奸及英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琦善、奕山、牛鉴之流是历史上著名的卖国贼,如果把鸦片战争搬上京戏的戏台,他们必是曹操般的大白脸。而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则是一个个正气凛然的名字,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一派全民族上下同仇敌忾、共同对敌的架势。鸦片战争会失败,败在昏聩的皇帝、腐朽的社会制度、无耻的卖国贼。如果……历史必将改写。这是我们从课本里学到的鸦片战争史。

。关天培、林则徐的红脸,奕山、琦善的白脸,其实是经过后人的描画,是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认识而特别实施的愚民教育的一种。关天培自己未必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更多的可能是坚守了职位的本份;林则徐不一定是了解了世界局势因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御敌方略,更多的可能是坚持为官操守维护天朝体统,或者说林则徐的真实人物性格,只不过是一个被清政府官场蒙蔽的普通官员罢了;奕山、琦善都曾是主战派,惜命、爱官的毛病是有的,但要说他们都为一己之私欲卖国求荣恐怕有失公允;连道光这个老皇帝,他当不好这个皇帝、眼界不高、谋略不深都是有的,但国是他自己的,总谈不上自己出卖自己。我们一直推崇的爱国派实力未必弱,被唾弃的投降派声音未必强;爱国派其实是主战派,投降派其实是主和派,更大的差异来自意见的不同;爱国派的立场未必是爱国,投降派的背景并非是卖国;真照爱国派的主张打下去,可能全璧江山都失与敌手。

之后,此书又对《南京条约》及其后续各种条约的签订过程与其后果进行描述,其中有一个令现代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细节。在虎门签定的《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关税等条款,并不象历史书上说的是英国政府强迫订立的,而是主和的官员自己追着英军要签一个对清政府有利的补充协议的结果,自己把英国人本来没有提出的要求拱手送人,人家当然受之不却。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例如领事裁判权的问题,他们要求“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商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因为“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民、“夷”纠纷而不引发衅端,成为其心头大患。为了简单明了且一劳永逸地解决此难题,干脆将对英人的审判权主动拱手予英方。”

而对于三元里抗英斗争,从书中列举的材料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正牌的历史书上写着,老百姓是多么的爱国,英勇杀敌。

事实上是,当清军和英军在珠江上激战时,很多老百姓木然的在岸上围观。

老百姓和英军开战,因为英国人挖了他们祖坟,QJ了他们的女人。

战果也由击毙数人,被夸大至数百人,而击毙的所谓英军头目,更是为了邀赏而进行的谎报。而后来的以讹传讹既是受了当时各级官员出于各种目的谎报的错误信息诱导,同时也是后期革命斗争宣传实际需要的结果。

历史的真实就是这么让人失望的,但这就是历史。

。。。

读完《天朝的崩溃》我在想我们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说法和今天的中国面临全球化、地球村的现状有什么不同?我们引进无数条相似的生产线,和他们照着西洋图示造炮有什么不同?我们牺牲环境、牺牲信仰发展生产力,和他们主张西学为体、中学没用有什么不同?我们口口声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他们按天朝方式办外交有什么不同?

我在想历史到底该怎么写?怎么读?

作者强调指出,“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而一切出于“愤恨”、“不服输”或其他目的而对历史进行的“神话”或“鬼话”的实践,已经超越了历史研究的范围,只能白白浪费历史的宝贵财富。

对历史真相的执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可惜49年后中国的历史学界到今天,才开始多一点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而60、70、80,乃至90年代的大众都被迫长期戴上一副政治正确的眼镜,取下眼镜来,竟还觉得眩晕、慌张,对历史真相,恐怕非有点执著的精神不可。

历史演变轨迹的呈现。我们从小的历史课说:人类社会必经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而真实情况确实:要放宽历史的视野,大历史是螺旋形上升的。

:“知识给人以力量,愚昧也给人以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书中作者用黑体字写到,我也用此来结尾吧!

2.读天朝崛起有感 篇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经济保持着长期的快速增长, 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大而不强, 而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 在于中国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中国金融系统国际竞争力低下, 存在金融业效率较低, 金融创新比较薄弱,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低, 金融人才缺乏等问题, 亟需向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学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强, 则经济强;金融衰, 则经济衰, 国家衰。金融对于国家经济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金融崛起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一刻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大国的命运与金融休戚相关。想要实现大国崛起, 必须先实现金融崛起。

学者章洛菘、姜浩, 理论知识功底深厚, 国际视野宽广, 长期致力于金融证券业的实践与研究。在两人最近合著的《金融与中国经济》中, 他们对近代世界各国重大转折点与金融的关系进行了回顾, 也总结了中国近代几个王朝变迁时国家命运与金融的紧密联系, 同时还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方面的差异, 对中国该如何完善金融市场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也相当复杂, 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改革又到了新的关键时刻, 比如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改革, 政府管理机构对风险的把控、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资本账户的开放形式和速度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路线, 这些改革内容和其优先顺序都很有讲究。

现在的中国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相比, 还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如何完成工业化以及产业升级转型中的创新, 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在一个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 网络化、工业化以及发展之后的问题在中国同时存在, 这就给中国提出了一个须同时处理几个经济发展阶段可能存在问题的艰巨任务。中国的这些庞大而又漫长的任务, 都需要资本的支持。如果我们没有行之有效的金融市场, 这些任务势必将造成国家预算和银行业所难以支撑的负担, 甚至会扭曲中国金融系统和国家预算机制, 最终会延误各个领域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的成功转型有赖于金融体系的成功转型。在这个过程中, 既需要激发市场的力量, 也需要超前性的、多视角地研究, 本书就提供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视角。本书第四部分“金融市场与中国命运”是全书的精华, 作者指出, 如果我国的金融系统仍然满足于现状, 不努力推进金融改革, 则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推进金融改革, 停顿和倒退都没有任何出路。但是, 仅仅从单一的领域或者单个层面进行金融改革远远不够。金融改革的推进还需要顶层设计以及各个领域配套制度的同步跟进, 如法律制度、信用体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没有自上而下的整体改革, 仅从金融表面进行突破, 就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3.读大国崛起有感 篇三

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吧,对吧。如果全是老思想,国家能崛起吗?崛起不了。所以,要想未来的思想要创新,要开放。大国的崛起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绝不可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大国崛起》,在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震动之余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这些大国大都在西方,很多土地面积狭小、自然资源稀缺、人口又少的国家,却成为世界级的大国?《大国崛起》非常好看,我很喜欢这种文化比较的作品,所以不仅仅局限于一本书,一部电影,甚至包括一个事件也是值得观察的。在一个国家崛起的初期,它遇到的压力和困难最大,对手遏制它的意愿也最强烈,因为此时它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和风险都较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谈及大国崛起,指出大国崛起必须有令人感动及心仪之处,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不是靠船坚炮利。在和平环境下,一个大国崛起的前提条件必然是经济崛起,而经济崛起必然离不开一大批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崛起。

范文二: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可以说不仅是历史性强、教育性更强,特别是对我国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给给予的深刻的论述。

葡萄牙与西班牙:这两个国家最早开辟了新航路,进行最早期的殖民活动。葡萄牙主要走向东的航路通往印度,西班牙主要走西线,征服美洲。然而,这两个国家都相继衰落了。葡萄牙一心向往着东方的香料黄金劳动力等等,可是,由于国家本身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加上本身资源的缺乏和政治体制的落后,无法支撑其在东方的殖民活动,走上衰落之路将会成为必然。而且,葡萄牙王室的奢侈生活,将大量掠夺来的财富很少用于积累,大量用于自己的奢华享受,也直接的导致了帝国的没落。与葡萄牙相同,西班牙在西线展开了殖民,并且诞生了麦哲伦和哥伦布这样的探索巨人,但是罪恶的殖民最终也没有保住西班牙帝国的长期存在,西班牙王室的贪婪和国内的混乱,导致了帝国的衰落。在与新兴的英国较量惨败之后,更加加速了帝国的失败。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没落,告诉我们国人,不要以为自己的地大物博,那已经是过去式了。我们更不能为现在自己认为优越的生活而放弃前进的步伐,否则,衰落,将会越来越近!荷兰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独立,并且开始对外殖民,目标亚洲,与老牌的西班牙帝国竞争殖民地,抢夺香料和黄金,扩大贸易,发展转口贸易,突破了本身资源匮乏的障碍,原始积累也越来越多。荷兰成为了帝国,荷兰人开始有钱了,他们的生活优越了,他们学会享受了,所以,人们开始停止了航海,想着不劳而获,想着天上掉馅饼了&&这个国家的财富正在被一点点的吞噬,他们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努力,忘记了战争的痛楚&&这个帝国逐渐走向了衰落。我们要吸取他们的教训,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一切,都是努力得来的,如果停止了努力,眼前的幸福,又将会逝去&& 英国是个成功的海洋帝国,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且积极的扩张,进行商品输出,殖民了印度,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英国也是第一个展开工业革命的国家,成为了世界工厂,成为一时的世界霸主!可是,时间征服了英国,他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逐渐被后起的美国与德国追上,号称日不落的最大殖民帝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二战后,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1992年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的独立,标志着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彻底瓦解!从英国的衰落之中,有太多的因素,首先是成为世界霸主之后发展速度变缓,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不能很好的同步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互相不协调,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最值得正在努力改革开放的我们学习的地方。然后是日不落帝国的战线太长,不便于管理。最后是其他资本主义列强的兴起,加速了英帝国的衰落。

法国与德国是欧洲的两大劲敌,就算是德国之前的普鲁士和法国之间的矛盾也是很多的。法国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封建经济相对于其他帝国来说就很完善,所以法国大革命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大革命期间,法国成功的击溃了外来的干扰力量,到19世纪末,拿破伦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帝国,通过对外战争,成为了欧洲的霸主,这段历史是法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史,但最后拿破伦的战争性质由获取自由到赤裸裸的侵略,导致了它的破灭。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建立了帝国,并且以积极的姿态站立在帝国主义的阵营中。德国第三帝国,也就是纳粹德国,也是由于战争,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这两个帝国的衰落,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玩弄刀者,必死于刀下!所以,无论自己的国家有多么的强大,也应该收敛自己的野心,给其他民族一个发展的机会,人类需要和平!一味的战争,只有导致自己的毁灭。二战后的法国和德国,又以崭新的姿态,开始谋求发展,实现经济奇迹,国力得到回升,并且夕日的矛盾得到和解!这一点很适合亚洲的日本学习。毕竟中国与日本是长时间的友好,短期的敌对&&亚洲需要和平。意大利也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统一,但是自身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落后,资源的匮乏,工业的不完善,阻碍着帝国的发展,莫索里尼的上台,实行法西斯政治统治,这必然导致帝国的失败!

俄罗斯通过彼德大帝的改革,开始强盛起来,成为跨越亚欧的帝国,但是,自身的封建残余势力过大,导致了帝国发展的缓慢。一战,更加加速了帝国的毁灭,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继爆发,让俄罗斯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然后又发展成苏联。苏联让俄罗斯从新发展起来,二战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也使之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与经济体制,导致了最后苏联解体的悲剧,让历史倒退。想称霸世界的野心,导致苏联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的经济。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牢记苏联的教训,让共和国长远的发展下去,繁荣下去。日本原先是个封建专制国家,美国的利炮首先打开了日本的国门,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日本开始谋求福国强兵之道,于是,有了明治维新,有了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的改革,日本成为了东方的霸主,成为了帝国。由于日本的本国条件,他只有通过对外战争来扩展自己的海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二战中,日本更是扩大侵华,偷袭美国。日本失道寡助,必然导致帝国的毁灭。但是日本在兴起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应该积极的吸取国外先进的科技与文化,海纳百川,为本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只有区区200多年的历史,确有如此成绩,值得我们认真的分析他的崛起。首先,美国能完善自我的体制,从建立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到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等,都是美国自身完善自我的体现。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经济,使一战前的债务国通过一战成为债权国,这便是最好的例证。利用科技发展自身经济,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展地区,这让美国逐渐超过了英国,现在的美国硅谷,是美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表现。美国的兴起与强大,还有很多因素,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改革开放使我们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这二十多年来,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都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在各个领域都还存在着不尽如意的矛盾和困难,但相信中国人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掉。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创自己独特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中国的崛起之梦也将不远

范文三: 大国崛起使一部讲述九个发达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的发展历程。这本书准确的讲述了他们发展所经历的磨难。其中,我看了美国一节,感悟深刻。

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一百余年的开拓却构建了美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其经验值得处于起飞过程之中的中国借鉴和学习。根据历史考证,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就已经有大陆以外的人到达过美洲了。公元7世纪时爱尔兰的僧侣圣?布伦丹就横渡过大西洋。根据《梁书》记载的内容,有人提出了中国人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观点。自美洲被发现后,西班牙、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先后在北美大陆进行探险和移民。与这些国家相比较而言,英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更快。西进运动’也扩张了美国的领域,改变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局格,促进了美国农业机械化的程。

美国用了100余年的时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获得了政治上的主权;美国内战的胜利结束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猛发展;西进运动开疆拓土,扩展了美国的领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能源产地以及销售市场;门罗咨文的颁布为美国赢得了近百年的快速发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了较为稳定的后院;美西战争的发动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是实力强大的后起之秀对老牌的欧洲殖民国家的叫板,以谋取和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应该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拥有雄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已经在美洲崛起。

通过美国的发展,我认为中国也应该学习他的方法。

范文四:

1、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2、中国在近代落伍了&&----毛泽东

3、他们最早发现了使国家发展的经济规律和必然性,并运用这些必然性使其发挥和发展。

4、资源:a.土地、能源、地理位置、有形财富、人力、国力、规模、制造和创建、产出、新的生成能力及意识。

b.思想文化,观念,哲学,意识,道,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的探索精神,创新改变意识和能力。

c.领导权力,组织,规则,体系,法律制度,领导者与民众的稳固关系。d.社会关系和交往,朋友、合作伙伴,有直接或间接利益者。e.科学技术,学术,知识,对技术的持有权利,通过实践证明和总结了的经验及教训。

5、整合:分散得到集中使用,闲置得到开启和发挥,力量分配到合理和重要的方向上,效率得到提高、弱势成为强势。1602年,由荷兰政府和商人阶层组成的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对全社会融资,靠这笔由分散的财富变成了对外扩张的资本优势,使他们在全球贸易、海运、造船等商业中打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地接触到现代经济商业、金融体系,他们所运用的正是这种早期整合的理念。6、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船员们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7、对于一种思维观念,(英国大宪章)长期的重申和普及,积累起深厚的传统力量,将契约和法制的基本精神,注入到人们的思想根基中。

8、在国家和民众之间,在法律和个人意愿之间,平衡与宽容的力量会使秩序稳定,环境宽松,政策得到发挥,权力和威望得到拓展和满足,这一点,我们要向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学习。

9、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对于新旧价值观念所做出的判断和抉择,是你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

10、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人类是凭经验进行生产,生产中提炼技术,改进技术的过程中产生科学的一种进程,现在是以科学为先导,直接改变生产技术,使工业生产产生跳跃式的飞跃。

11、十八世纪,出现了现代生产组织形式: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工作被分解为工序,由此产生了工厂化生产模式,也就是工序的计划,工序的成本和质量标准。

12、亚当·斯密发现并倡导的一种经济模式和环境(经济自由化贸易),使工业和科学进步都在其看不见的手推动下自然产生和发展。

13、民族意识和民族习性被组织起来,也能成为成功的诱因。

14、年轻的一代从一开始就要学会不仅仅为自己活着,而是为整个民族的生存,这需要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使他们懂得为国家和事业献身,这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资本!德国人和德意志民族就是这么做的。

15、拥有悠久传统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能割断历史,也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文化归属,彼得大帝欠缺的正是这一点。

16、列宁尝试着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的资本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从农民的市场经济入手,建立和稳定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是面向未来的伟大创新,初步的尝试获得的收效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这一新经济政策没能得到延续。17、1924年1月22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斯大林没有运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使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长途跋涉、百般思索、历经苦难&&。

18、经济是按运行轨迹和规律运行发展的,人为的改变它,或变更速度,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19、没有苏联斯大林时期的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所建立的重工业基础,二战中,苏联将被德国吞并。

20、苏联做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却没有将其总结、完善、成熟和发展,失去了社会主义大国的领导地位,令人痛心。21、1861年,由林肯总统而导致的美国南北战争,与其说解放了黑奴,不如说(林肯)拯救了美国,使美国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22、林肯总统颁布的《宅地法》推动了美国人开辟西部的冒险精神,即西部牛仔精神,正是他,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中国1947年的解放战争时由刘少奇主持颁布的《土地法大纲》,同样刺激了中国农民,在他们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

23、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美国历史上,直至今天取得世界经济强国的关键原因。

24、世界三次工业化革命中的两次都是美国引发的,美国在总结了欧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仅用了118年,便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令无数的国家和人民所羡慕和向往。

25、美国不愧为世界性超级大国,它对世界是负有责任的。

26、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的反垄断措施,对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也是必要的,它是由国家控制下的经济有序地发展,避免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缩小贫富差别,使经济良性发展的保证。

27、资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信誉的繁荣程度上,由此推动投资、股票交易等。

28、一味的降低成本未必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美国大萧条时期,胡弗提议用降低政府开支来调节危机,而此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使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建议,罗斯福决定,加大政府开支,用政府的干预化解危机,也就是新政,此举获得成功)。

29、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美国罗斯福总统利用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手法,对重大国家工程投资,为经济和社会问题立法,使美国人感觉到摆脱贫困不再是个人行为,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个人免于贫困的责任,这就是美国的基本人权保证,是美国的国家优势。

30、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使美国经济继续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并以此承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考验,罗斯福不愧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伟大的总统之一。

31、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他人的成败经验,用来研讨自己,了解自己的定位,找到一条符合自己的规律性的模式和发展道路。

32、第一次工业化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英国的牛顿、瓦特引领了那个时代。

33、第二次工业化革命:电力能源的使用,美国的爱迪生开创了那个时代。

34、第三次工业化革命:信息化技术,美国率先占据了制高点(科技创新---时代最核心竞争力)。

35、思想文化的影响力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6、信用是一种财富!

37、一个只能够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能成为强国;应从更广泛的角度,更长远的眼光来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追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8、体制创新,可推动政治车轮前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39、沟通,建立和谐的政治、经济、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4.读《中国:大国崛起》有感 篇四

——从经济视角看“而立之年”的中国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30年的改变,30年的崛起,30年的改革给这只沉睡的巨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自1978年的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决定走改革之路,小岗村率先燃起了改革的火苗,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0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忆往昔,看今朝。

作为祖国过未来的花朵,我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呢?中国崛起,从梦想到现实。中国崛起是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追求的一个梦想,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在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中国却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已经出人意料地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三步设想”的前两步。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也引起全球各国的极大关注。国际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中国贡献论。其中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崛起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对世界发展做出越来 1

越重要的贡献。二是中国威胁论或中国风险论或中国风险论。三十而立。我十分坚信地说,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很好,中国经济发展30年来成为一个“中国奇迹”,经济增长速度极快,GDP保持高姿态的增长,交通的日愈便利,生活的逐渐宽裕,工作待遇的提高,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的改善使人们对未来社会有很大的憧憬。第九届吉达经济论坛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依靠渐进式的多样化改革,善于鼓励和运用外资,同时合理加强国营和私有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发展不同地区的经济,因地制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开了阴流子闸门,经过文革十年浩劫后,中国几乎一穷二白,经济状况已经见底。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幅员辽阔,无疑属世界上大规模经济圈,富藏阴流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着要释放出中国人的欲望需求与能力信誉,进而发挥阴流子效用。中国经济发展特别耀眼还因为起点低规模大,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上反差大,以致经济发展困难,但其效果是显著的。我国从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这次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带。直至1992年进一步开放边境城市和内路边境城市,我国才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这使得东部地带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中国加入了世界环球经济这么大的一个平台之后,利用了大量出口商品又充分利用外国的资本,加深了产业的集聚,它是不同的产业演化的结果,既是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也正在成为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竞争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趋势,不同的产业,基于不同的比较优势,在不同的地方集聚,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个地区的城市群,实行开放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投资金融体系,变港台、世界500强经济体及其资金、经营方式为中国GDP的一部分。外资进入使国内阴流子量增大,外企进入则可开发中国工业区进而增加就业岗位和财税收入,为中国培养了适应国际分工的经济建设人才。

在这三十年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让世界瞩目着东方,让东方聚焦着中国。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的30年,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亲崛起腾飞的30年。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这一代人,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我们不曾经历苦难和战争,我们还有些许张扬和稚嫩。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祖辈们英雄的鲜血,都矗立着一根中华的脊梁!

作为在校大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大国崛起》我深深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是与人的重要途径,我们明白,若想要这个大家庭变得更加美好,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如

今我们那个来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四年后,我们走出校门就是我们报答祖**亲的时候。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竞争日愈激烈。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坚实的技能,与此同时,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名族的希望,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同时关注社会。“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我们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我们对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充满信心,我们对中国公民、祖国老百姓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我们会更加奋发图强,一起扬帆远航!

5.读《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篇五

正因为周恩来心里装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大业,并为之而奋斗终生,所以他才成了伟大事业。多么远大的理想!多么崇高的志向!

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而努力拼搏!“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为祖国培养人才。当老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所以我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当一名同学喜欢的好老师。为祖国争光。

6.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篇六

书上,一个小孩面对着废墟,号啕大哭,断裂的天桥,坍塌的房屋,满地是残砖破瓦。原本还是一片繁华的景象,瞬间化为乌有。刚刚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他,再也找不到爸爸妈妈。一架架飞机呼啸而过,一阵阵炮火轰鸣,炸毁了他美丽的家园。他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无助地、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哭泣着。

他可能根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他的命运已注定要改变。爸爸妈妈在哪里?家在哪里?没有了疼爱他的爸爸妈妈,没有了舒适的小床,只有孤苦伶仃的他生活在弥漫着战争硝烟的这个世界里。

7.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篇七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认识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掌握知识,还要为了报效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要像周恩来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想成为一名航天员,探索宇宙的奥秘。

6月17日9时,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个人坐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来到了我国自己的空间站驻留三个月。在空间站,他们要一一检查和维修空间站的各种仪器。我也想去看看外太空,像这三个大人物一样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空间站。那我现在就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多看关于太空方面的书,多研究火箭的构造,还有要学习在太空生活的方法等等。

8.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篇八

最近,我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文中主要写的是:周恩来12岁时,离开家乡,来到东北求学。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去那玩啊!”“为什么?”周恩来问。“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回答道。

于是,周恩来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亲自去那里看个究竟。

一天,周恩来约了一个要好的朋友闯进了租界。嘿!这里果真与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热闹非凡,街上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走过去一看,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原来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本指望中国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这个洋人,反而把她骂了一顿。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文中还提到,在一节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周恩来默不做声。魏校长打手势让他回答。周恩来站起来坚定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9.读天朝崛起有感 篇九

周恩来从小就有很大的抱负与胸怀,他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那个时期,小小年纪的周恩来就认识到,中国人要不想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以此为目标。现在虽然已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欺凌,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读书又是为了什么呢?我原来一直认为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能挣更多的钱,为了将来有个自己的幸福小家园。但从我读了这篇文章,周恩来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耳边,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惭愧万分,我想到的只是个人,没有考虑到国家,想到的只是“小家”,没有想到“大家”。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强大,为了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

10.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篇十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那么幸福,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读书呢?

抗日战争的时候,国家颠沛流离,人们家无居所,更谈不上坐在教室里读书了。很多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年纪的前辈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比如王二小,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男孩,他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为了祖国,他甘愿做任何事。他为了不暴露八路军的藏身之处,将日寇带入八路军的包围圈。当敌人意识自己已经上当了,于是大发雷霆,举起带刀的步枪就往王二小的胸口上刺,王二小倒在了石头上,鲜血染红了天边,也染红了我的心,我深深敬佩这样的小英雄。正是由于这些英雄的存在,我们的祖国渐渐从水深火热中走向繁华昌盛,也渐渐走向世界的顶峰。

我们现在远离战争的纷乱,生活安逸幸福,很多同学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挥霍着自己的青春。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局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前世之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提醒自己落后就要被挨打。我们可以将革命先辈的精神用在学习上,我想,那是对祖国的最好的报答了。

古代诗仙李白小时候十分贪玩,不学无术,就像我们现在一样,不明白自己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有一次,他在河边玩耍,这时,他看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他十分疑惑,于是就问老婆婆:“请问您为什么要磨这根铁棒呢?”老婆婆笑笑说:“别看现在是一根铁棒,只要我坚持磨下去,终有一天它会变成一根绣花针。”李白听了十分惭愧,从此之后,李白发奋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为一代“诗仙”。

上一篇:外校交流活动邀请函下一篇:以渴望为话题600字叙事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