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2024-09-19

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精选11篇)

1.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篇一

中华中路社区工作完成情况

一、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社区按照“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示范当先锋”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工作日程,认真抓好党的建设,以社区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带动社区党员,围绕社区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促进社区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目标管理,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

社区党支委员会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多次召开党支部会议,专题研究如何抓好党建工作,切实做到把党建工作摆在社区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年初召开了由党支部书记主持的党建专题会议,专题研究2012年的党建工作,明确了全年党建工作的思路,明确了班子成员对抓党建工作的责任。二是进一步明确总支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抓好党建工作。三是坚持实行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党建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目标责任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党建工作机制。

1、努力提高“三会一课”质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落实好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上党课制度。并把全面落实和健全“三会一课”制度与民主评议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和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一起作为创建优秀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2、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一起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党支部长效学习制度,如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坚持民主集中制。在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凡重大事项,每个党员充分发表意见,集体讨论。凡是集体决定的事情,党员坚决贯彻执行,不折不扣地完成。在具体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通气,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团结互助。

4、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员能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不搞特殊化,带头提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廉洁勤政的好作风,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三)认真抓好党建基础工作。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发展新党员。

(四)加强学习,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1、坚持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制度。每月至少集中学习2次以上,分散观看远教视频至少17次以上,并做好远程教育记录。通过远教学习,切实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

2、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鼓励党员干部提高学识,丰富知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

(五)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

一是支部结合实际,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区委和区委组织部印发的党建方面的文件等内容。

二是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让每个党员都对照党员标准、党员目标管理及“五带头”要求,认真剖析个人一年来的思想、学习、工作、纪律、作风、廉政等方面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准根源,在“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档次上自我认定。

三是每个党员都要本着对党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党内互评。在评议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剖析自己,带头接受批评,带头评议别人,敢于带头触及问题和矛盾,避免不负责任的评议。

四是支委会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结束时,针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抓好落实,并按要求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党员的工作总结。对没有切实履行党员义务,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由所在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限期进行整改。

(六)认真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

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是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纽带,是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

(七)认真落实好社区贫困党员的补助政策。

按时兑现了贫困党员贫困补助金,及时把党的关怀兑现到每个贫困党员的手中。在建党节等特殊的节日里对建国前老党员也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

三、取得的经验 通过以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以下经验: 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集中,在集中下实现民主。

二是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所有工作都根据街道党工委安排,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一切为群众服务,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存在问题

1、经费无法保障,一些活动缺少资金支持。

社区财力有限,党建工作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如组织党员帮扶结对、开展先锋示范宣传活动,因此经费严重不足。

2、人员不能到位。

社区工作人员平时各有分工的任务,每位干部都有专职工作,计生、就业、社保等社区职能工作占据了社区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这就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在兼顾本职工作与党建工作,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全力开展。

五、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我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加强学习,支委会成员在学习上必须务实,不断充实新知识。

(二)党建工作的思维方式要创新,在新的环境研究新的党建工作思路。

(三)在党建方面要多投入,争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坚持党组织的各项制度,认真开展党组织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永葆党组织的青春活力。

社区今后的党建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和谐社区建设为主线,以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干群关系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全面提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组织的战斗能力,切实认真解决好存在问题和困难,努力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中华中路社区

2012年11月26日

2.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5年9月经县精卫办专家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筛查确定的特困精神病人393例, 2007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80例特困精神病人, 现共有特困精神病人473例。

1.2 方法

采用筛查方法对全县的精神病人进行鉴定分类。通过筛查、鉴定和确定三步实现。首先由社区责任医生利用精神病人线索调查表在全县进行精神病人的线索调查。其次由市精卫办、县精卫办的专家和乡镇精防医生、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组成的鉴定小组根据线索调查表对全县的精神病人进行鉴定分类。最后由县精卫办专家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特困精神病人对象, 建立特困精神病人档案, 落实责任医生对其进行社区管治。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淳安县是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 总人口45万人。经线索调查、入户调查, 目前确诊精神病人共2 543人, 占总人口的5.63‰, 其中特困免费服药精神病人473例, 占精神病人的18.60%。特困精神病人中男性266人, 占56.2%;女性207人, 占43.76%。全年免费发放药品21种, 合计金额22.3万元。参与特困精神病人管理的责任医生216人。患者年龄分布在11~79岁之间, 平均年龄41岁。其中, 年龄在41~50岁的特困精神病人比例最高, 占到总特困精神病人的30.87%, 其次是31~40岁, 所占比率为28.32% (表1) 。

2.2 疾病分布

特困精神病人中以精神分裂症病人占的比例最大, 达到85.84%, 其次是癫痫性精神障碍, 占9.09% (表2) 。

2.3 社区治疗与康复

2.3.1 组建一级精防人员队伍。

组建一级精防人员队伍, 重点抓特困精神病人的管治, 及时发放药品和实现医生指导下的监护人监督服药, 加强一级精防人员 (社区责任医生) 的培训。充分利用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的社区责任医生承担所辖区域的特困精神病人的管理。定期邀请市精卫办专家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病专家, 为我县社区责任医生进行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 并由责任医生对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和监护人进行精神病知识培训, 使他们逐步掌握精神卫生、精神病防治及康复治疗基本知识和技术, 逐渐形成一支能胜任工作的精防管理队伍, 为特困精神病人在社区康复治疗的长期管治奠定良好的基础。2.3.2划分特困精神病人监管级别。 (1) 一级康复管治。发作期或治疗中病情波动未入院治疗者;半年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半年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安定行为的患者。一级康复管治对象共有72人, 占15.22%。 (2) 二级康复管治。经过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超过半年仍需要治疗或病情稳定但拒绝治疗的患者。二级康复管治对象共有171人, 占36.15%。 (3) 三级康复管治。病情稳定超过2年, 自愿接受治疗, 同时符合规定标准者。三级康复管治对象共有229人, 占48.41%。 (4) 四级康复管治, 经过系统治疗, 病情达到痊愈且已停药, 连续5年未发生对社会、家庭及自身不良影响的患者。四级康复管治对象有1人, 占0.25% (表2) 。

2.3.3 管治要求。

Ⅰ级管治:社区精防医生至少每周随访1次;家庭监护人员有责任管理好病人, 防止发生走失、逃跑和肇事或其他意外, 并应严格遵照医嘱督促病人服药, 照顾好病人的日常生活;监护小组及其他人员协助管理好病人, 督促和指导病人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活动。Ⅱ级管治:社区精防医生至少每月随访1次;家庭监护人员有责任管理好病人, 防止发生走失、逃跑和肇事或其他意外, 并应严格遵照医嘱督促病人服药, 照顾好病人的日常生活, 密切注意其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应及时同社区精防医生联系并督促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会活动;监护小组及其他人员应协助做好病人的管理、病情观察、督促服药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会活动。Ⅲ级管治:社区精防医生至少每两月随访1次;家庭监护人员要经常过问病人的服药情况,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应及时同社区精防医生联系并督促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会活动。Ⅳ级管治:社区精防医生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注意疾病是否复发, 了解和关心病人的生活及工作, 帮助病人解决社交和工作上的困难。

2.3.4 加强健康教育。

为解决农村地区人们对精神病缺乏认识, 歧视精神病人的现状, 县精防办制定了相关的精神病人处方, 印制了宣传资料, 并将精神病方面的知识通过《淳安县公共卫生专刊》宣传到每一位居民中。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定期出一期精神病方面的黑板报。各责任医生在村健康教育橱窗中张贴有关精神病方面的资料。

2.3.5 药品发放管理。

根据特困精神病人的类型、病情, 由市、县精卫办专家确定特困精神病人的用药方案, 并根据统计上报药品需量表购药。药品由县精卫办统一管理和分发。社区责任医生具体负责到县精卫办统一领药, 并将药品发放到病人监护人手中, 由监护人给病人服药。为保证精神病人的用药安全, 责任医生发放药品数量必须控制在一周用量内, 责任医生根据病人的管治级别, 定期对精神病人进行随访, 以保证用药安全。

2.3.6 效果。

经过社区管理和治疗, 473名特困精神疾病患者中:好转401人, 显好率达84.77%;能不同程度地参加社会活动者400人, 社会参与率达84.57%。其各类精神病病人社区康复、参与社会活动情况见表4。

3 结论

农村特困精神病人, 系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自从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在我县实行以来, 政府将特困精神病人的管理、免费治疗等列入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中, 并结合本县边区、库区和山区, 经济条件落后, 交通不便, 难以实行工疗站康复的现状, 提出了特困精神病人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依托由病人监护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责任医生组成的一级网底, 结合县级精卫办专家组成的二级网络协调, 和市级精卫办专家组成的三级精防网络专业指导网络, 为精神病人的管理提供了全方位指导。通过落实社区责任医生精神病人管理制度, 建立良好的社区服务和康复环境以及提供免费用药政策和定期随访。使全县精神病人, 特别是特困精神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力地促进了病人的全面康复,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降低肇事、肇祸率, 消除社会歧视。对社会安定和家庭安全均起到积极作用。这为今后农村地区特困精神病人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3.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篇三

关键词:网站建设;运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2-0054-02

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自2004年《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创刊以来,至今已有22种电子版系列期刊。期刊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是目前期刊的发展要求,也是期刊所面临的新挑战。《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9)》对954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现状调查显示,期刊网站建设较2007年呈快速发展态势[1]。期刊网站的建立及运营是编辑部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亦是读者、作者和编者交流互动的平台。截至2011年这22种期刊中,已有13种建立了自主网站,在提供期刊文献服务的基础上,为作者提供更快、更新、更广泛的服务。

一、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网站建设现状

截至2011年22种期刊中,13种已经建立了杂志网站,建站比例为59%。除《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依托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和《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依托于承办医院网站建立二级网站外,其余11种期刊均为独立建立网站。总之,电子版系列杂志网站数量不断增加、内容日趋丰富、功能日趋完善。

(一)远程稿件管理系统的建立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信件投稿已被Email投稿所替代,而逐渐取代Email邮箱投稿的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是集成了作者投稿查稿、专家审稿、编辑在线编辑于一体的稿件管理系统,可实现稿件管理高效化和科学化。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可解决传统审稿模式所暴露出来的缺点,如审稿周期长、审稿意见难于管理、作者查稿不方便等。13种已有网站的期刊中,除2本数据库期刊外(《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电子版)》和《中国生物医学引文数据库(电子版)》),其余11种专业医学期刊均已启用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如表1所示)。

(二)网站栏目及内容设置

截至2011年,13种期刊自主网站的共有栏目设置为期刊介绍、编委简介、期刊动态、继续教育园地、稿约、订阅、数据库收录情况、广告合作、联系我们、点击率,除此之外,有些期刊还设置了其他栏目,如留言板、作者园地等特色内容。其中,11种有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网站均具有“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在线查稿”和“编辑在线办公”4项基本功能,也具备“文章搜索”、“文章下载排名”等智能化的数据库搜索功能,为作者投稿和查稿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绝大部分期刊在自主网站上均及时更新当期文章目录,静态页面上主要提供的内容为目次、作者姓名及单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和参考文献。部分期刊提供PDF格式全文下载(如表1所示)。

仅《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和《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3种期刊还建有英文版网页,在更新中文版内容的同时,及时相应地更新英文版内容,这便于国外读者访问,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二、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网站营运分析

目前,在发达国家,各大学术出版商(以科技期刊为主)已成功转型为数据出版的主体,探索出了一条以数字出版赢利的成功道路,且数字出版业务已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1]。为适应科研人员文献检索和获取的习惯,所有高影响因子优秀期刊的主办者都十分重视期刊的网站建设,在线信息除了全部纸版期刊论文均以多种格式免费提供外,还增加了文献检索、链接、导读等功能,有些期刊还开辟扩展信息、评论、播客(podcast)、多媒体、在线预先发表(online first)等栏目,对于纸版期刊内容的使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截止至2011年,《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等6本期刊为作者免费提供当期或过刊内容全文阅读和下载,实现全文开放存取,《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仅可浏览目录,其余期刊为作者/会员登录网站后可免费下载(如表1所示)。综观优秀期刊的网络营运,本系列期刊尚不能为期刊带来实际经济效益,尚任重道远。这与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与网络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有关。

广告收入是期刊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家韩春根提出将期刊的广告能力与学术影响、应用价值、信息功能、营销手段一起融入构成期刊的价值评价体系,使其成为期刊的竞争能力组成部分[2]。目前,13家电子版系列杂志期刊网站中,仅3家网站(《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和《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的广告位有广告投放,6家网站仅有广告价目表或空置的广告位,另4家网站上无广告方面信息(如表1所示)。

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期刊由于创刊较晚,在医学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尚欠缺,发行量还不够理想,独立网站建立,全部论文实行开放存取,无疑会影响发行量。为了实现医学期刊办刊理念,建立独立网站无疑是践行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舍末求本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网站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创刊时间均不长,第一本杂志自2004年创刊以来,也仅仅7年时间,与传统中华医学会纸质版杂志相比,各方面都还很稚嫩,故建立网站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宣传杂志,扩大知名度。1.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叉浏览功能,除在电子版系列杂志之间建立友情链接外,还应主动与相关点击率高的网站建立联系,全方位多层次扩大杂志的对外宣传,应积极形成纸质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同时出版,让不同层次的作者从不同途径获取杂志信息。2.重视网站版面设计,目前多数期刊自身没有能力自办和自己维护网站,在期刊网络化的过程中,仅仅为资源提供者,并非主体建设者,故科技期刊网站页面设计雷同,缺少自身特色,不能足够吸引读者停留在网页上继续浏览。读者访问网站一般为获取所需文章,如果能让读者有兴趣继续全方位浏览网站,进一步了解期刊,可在无形中扩大期刊知名度。

期刊网站虽较开通初期有了长足进步,但亦存在不足。较为突出的是:1.网站建设“虎头蛇尾”,网页更新、维护和建设不及时,有些栏目内容已经失去时效性,但没及时更新。2.编辑与作者缺乏互动,有些期刊设置了“读者信箱”、“在线提问”等,接受作者对期刊提出的疑问和反馈信息,但编辑部并没有及时回答作者的提问,服务形同虚设。3.有些网站页面上标注提供文章PDF下载,但实际上并不能下载PDF全文。这需要编辑部有专人对网站进行维护,及时更新信息,解决读者提出的问题。

“继续教育栏目”是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特色栏目,每期光盘中均有视频资料如典型手术录像、专家讲座、学术会议录像、幻灯片等供读者学习,但这一特色在各期刊网站上并未充分体现。多数期刊网站上单纯设置了“继续教育园地”或“医学视频”栏目,但栏目空置或仅有视频标题。造成该局面可能与技术支持、网速等因素有关。目前有一批专门为杂志期刊建设网站的公司,而传统期刊建设网站没有视频服务的要求。当新兴产物电子版期刊应运而生后,技术支持没跟上。

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势在必行,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和数字化服务是科技期刊在新时代下的发展方向,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网站建设虽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但较之前亦有了长足进步,仍需积极向国外数字化建设已较成熟的科技期刊学习,在此基础上创建有自己特色的网站,将传统纸质出版与现代数字化建设结合起来,提升电子版系列期刊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0[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东枳沟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情况汇报 篇四

东枳沟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情况汇报

东枳沟社区辖枳沟四村、五村、六村、赵庄、小埠头、薛家官庄6个自然村,共1900户,6412口人,辖区面积9.5平方公里。近年来,东枳沟社区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创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主要是突出“三个三”建设:

一、领导重视,居民自治,夯实三个基础

一是夯实领导基础。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动员大会、工作调度会和工作推进会等多个专题性会议,对创建文明社区进行了总体布局和具体部署,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标准、方法步骤,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按照“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原则,认认真真按程序,扎扎实实搞选举,选举产生社区两委“成员”、监委会委员及配套组织成员,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干部进入社区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了组织结构。同时,创新推行社区党委初议、联席议事、决策听证、公开办理、民主评议 “五制管理”社区运行机制,建立起了一套社区党委领导下社区居民依法民主自治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是夯实群众基础。大力推行党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服务公开“四务公开”,创新民主管理模式,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社区文体活动广场设立公开栏,在公开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在公开形式上突出灵活性,在公开程序上突出规范性,在公开时限上突出时效性,便于群众及时了解公开内容。同时,结合“民情台帐”工作,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畅通民情民意渠道,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满意度。

二、加大投入,统一规划,完善三项建设

一是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投资650万元,新建枳沟镇东枳沟社区综合服务楼,整个综合服务楼集社区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中心、综合文化中心、成人教育中心于一体。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投资2270万元,建设了中心小学教学楼,中心幼儿园教学楼以及连接中心初中的“育才路”、“育才桥”、拦河闸建设工程;为促进农民居住聚集融合,投资4500万元,建成五层居民楼5栋、140套,实行集中供水、供气、排污,采取节能、环保、高效的地源热泵供暖。今年,二期工程投资3717万元,建设五层居民楼7栋、270套,计划明年完成薛家官庄140户居民的整村搬迁以及其他社区130户居民的聚集安置工作。

二是完善经济体系建设。引导居民打破死守 “一亩三分地”的传统就业思路,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的致富意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中: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千亩薄皮核桃示范区,主要通过整平土地、深挖换土、道路硬化、修筑水库、建扬水站等措施,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带动全镇薄皮核桃种植发展。投资1800万元,规划建设了千亩苹果示范区,通过道路硬化、修水库、建扬水站等措施发展苹果示范园区1000亩,年均收入在1.2万元以上。主要种植红富士苹果,并以此为主示范园区带动全镇3000亩苹果种植发展。

三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自2009年10月份开始,实施了潍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396亿元,总规划面积2600亩。一期工程投资4630万元,对央赣路以东3.6公里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沿潍河南岸修建8米宽主路和两侧各3米宽人行道;修建溢流堰,建设跨河桥,打通了中心教育区与中心初中的道路连接,配套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工程。

三、服务群众、平安共创、构建三大网络

一是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在充实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严格落实社区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充分依靠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化服务,逐步建立起以社区委为核心、全体党员为主体,各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全员共建的多元联动格局。目前,社区共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60多人,组织便民服务队员20多人。今年以来,共开展绿化植树、环卫保洁等志愿者服务活动20多次,培训党员群众3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00多人,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00余件。

二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按照“责任上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总体思路,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防范为主,治本为上,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防范的长效机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电子监控体系方面抓运行、抓维护、抓规范,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防控体制建设。同时进行网络设备的铺设、安装工作,保证电子防控体系正常有序按时运行,全力打造“社会政治稳定、刑事发案减少、治安秩序良好、执法公正文明、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型社区。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网络。以调解维稳党支部和调解维稳委员会为载体,依托社区群众工作站,组织做好社区内矛盾纠纷的排查、受理、调处工作,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阶段,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域。同时充分发挥矛盾调解与法律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好人民群众的矛盾调解工作,准确掌握社区内不安定因素,把重点放在排查调处多发性、易发性和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上,立足平常,重在防范,从苗头性抓起,细微处抓起,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力促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运行。

5.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篇五

2009年至2011年《文明公民手册》贯彻落实情况

在各级党委政府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沙坝社区根据文山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创建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发挥社区党委核心力量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社区各层面人员努力学习《文明公民手册》,提高居民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形成文明风气。文明的城市,首先要有文明的市民;市民的一言一行,是城市文明的元素。为此,我社区开展了多种活动学习《文明公民手册》。

2009年以来,我社区每年开展文明宣传学习活动15次以上,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和倡议书的方式,号召居民认真学习《文明公民手册》。

一是学习手册,提高文明素养。《文山县文明公民手册》,内容丰富,语言朴实,通俗易懂,适用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市民阅读,它告诉我们“怎样做文明市民”。我们要对照书中内容,联系自身实际,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自省,努力做到对生活多一些热情,对自己多一些珍重,对社会多一份责任,对文明多一层感悟。

二是从我做起,争当文明使者。文明,贵在知行统一。我们要自觉遵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践行《文明公民手册》,自觉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在革除陋习、健康生活、关爱他人中体验文明、涵养文明、传递文明,通过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形成社会文明风尚。

三是勇于担当,守护城市文明。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最大受益者和直接推动者。我们要以强烈的主人翁姿态,担当责任,弘扬正气,加强监督,抨击陋习,对不文明的人和事,要主动劝阻,积极制止,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秩序,自觉爱护城市公共财物,自觉守护城市文明形象。

2011年,我社区以文山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了《文明公民手册》的宣传学习力度,截至8月份,共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20多次,尤其是与文山市老年大学联合开展的“文明靠大家、幸福你我他”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沙坝社区

6.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篇六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

长期以来,我街道坚固建立文明创立一盘棋的整体意识,建立文明创立领导责任机制,由一把手担负组长和总指挥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职能部门和和社区负责人为组员,形成了机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辖区单位鼎力参与的创立机制,并且一以贯之,持之以恒。近几年来,尽管领导班子成员不断调剂,但组织机构不断档,领导小组成员不缺位,保持了创立工作的.持续性,使创立活动有章、有序地全面推动。

街道办事处把文明建设的成效作为衡量各项工作质量的要害标准。保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创立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机关行政管理制度汇编》,作为街道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根据。严格履行目标责任制,对创立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分解,项项都落实到具体部门、明确到人,全面提升了机关工作效能。做到了从制度规范、制度管理的层面,把文明建设的内容实实在在地贯穿到办事处的各项工作之中,推动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保持多措并举,重视创立实效

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多方筹集资金,集中人力、物力,在机关、社区、村全面开展文明和谐创立活动。通过一系列强而有效的措施,极大的进步了办事处干部职工和辖区居民的文化素养,推动了办事处的蓬勃发展。

1是逐步完善硬件设施。近年来,街道办事处不断加强硬件投入,改良办公环境和服务设施,实现办公设施现代化和办公环境雅观化。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社区的硬件建设,使社区的办公条件、服务条件都得到改良。现在,大部份社区都有了党建活动室、社区便民活动室、法律服务站和计生服务室,硬件设施进一步改良,进步了服务居民的能力,为居民营造办事方便,生活舒适的家园。

2是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重要内容,组织各类志愿者,广泛参与普及文明风气、整治公共环境、掩护社会秩序、关心下一代以及文化、科技、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艰苦群众供给生活救助和照顾服务。通过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创新志愿服务的情势,提倡文明和谐的新风气,推动了市民整体素质的进步。

3是逐步改良人居环境。在辖区领域内大力开展干净家园活动,广泛进行健康教导宣传。同时,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多次组织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对背街小巷的卫生进行集中整治。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良。环境质量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良,给百姓们带来了实惠,令居民群众感到了舒适感、温馨感,形成共建文明家园的合力。

7.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篇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选取辖区90例免费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46例, 女44例, 其年龄分布在30~63岁, 平均年龄为 (38.5±1.3) 岁;病程在5~24年, 平均为 (13.6±7.5) 年;在文化程方面:大学学历8例, 大专学历9例, 高中学历25例, 初中35例, 小学及以下13例;已婚患者10例, 未婚65例, 丧偶4例, 离婚11例;家族精神病史:其中24例患者资料显示中有家族精神病史, 其余66例患者无;非独居患者82例, 非独居比为91.1%;独居比为8.9%。

1.2方法:我院根据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可《社区免费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检测血常规顺从情况》的调查问卷。该问卷概括了患者基本资料、血常规检查的执行状况、未检查原因、验血意愿等。通过社区精神病预防医师, 并在统一时间内对以上90例患者实施入户随访和访谈形式的调查。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表示并使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并使用χ2检验, P<0.0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以上90例患者中, 只有36例患者定期检测血常规, 占比为40%, 其中男性25例 (27.8%) , 女性 (22.2%) , 男性患者定期检测血常规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同时, 在血常规检测上, 不同年龄、病程、学历、婚姻、居住、家族史等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根据本次随访调查, 发现有67例患者对血常规检测保持顺从态度, 占比74.4%, 23例患者表示不愿意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测, 占比25.6%。其中, 在定期血常规检测顺从态度上, 6~10年病程的患者显著高于病程为16~20年的患者, 见表1。

对于54例没有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 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或者其家属没有全面了解氯氮平的不良反应, 其次是长期代配药、患者及其家属怕麻烦而不够重视、患者住处距离免费门站点比较远, 交通不便、患者自身自知力缺乏造成依从性较低、患者恐惧抽血或者缺乏监护人员等, 具体见表2。

3讨论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免费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在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即患者的顺从性相对较低。本次实验中大约有75%的精神病患者表示愿意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测, 但是实际只有40%的患者实行了定期的血液常规检查, 仍然有60%的患者没有执行定期血常规。究其原因, 影响血液常规检查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 其一, 患者或者监护人不够知晓氯氮平不良反应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是由于氯氮平不能做作为治疗精神病的首选药物, 需要进行长期代配药, 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对此不够重视;其三为其他的原因, 比如行动不便、交通不便利等客观诸多因素, 以上原因共同造成精神病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的顺从性相对较低。对此, 在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过程中, 应当针对以上原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促使免费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可以形成定期进行血常规的检测良好习惯, 这有助于患者应用氯氮平安全性的提高[2]。具体的措施比如: (1) 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氯氮平的主要成分、功效、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日常额服用剂量和配合药物的选择等方面知识; (2) 定期和患者的家属取得联系告知进行血液检测的时间, 然后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对于交通不便利的患者可以派专车进行接送; (3) 告知患者和家属, 血液常规检查对于病情治疗预后的重要作用, 加深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程度。

氯氮平是常规的抗精神失常药物, 能够显著控制精神病的妄想、幻觉和兴奋躁动情况, 目前在社区精神病治疗过程中氯氮平常和纯中药制剂的药物联合使用, 从而取得非常显著的理想效果。临床研究表明, 氯氮平不仅可能造成患者粒细胞减少或者缺乏, 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糖等其他血象。该药物对于精神病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显著的疗效, 对于慢性精神病分裂症等临床效果也比较明显, 其缺点是在治疗之后会导致患者出现粒细胞缺失, 从而引发严重的感染, 所以一般情况下只作为辅助药物进行治疗。研究资料说明, 在服用氯氮平药物的精神病患者中, 相对于男性患者[3], 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粒细胞缺乏或者减少的情况。在本次调查中, 在36例定期检测血常规的患者中, 男性患者为25例所占比例为69.44%, 女性9例所占比例为30.56%, 男性患者定期检测血常规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该研究结果与过往报道相符合。同时, 这也提示女性精神病患者更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监督自身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 从而及早发现血象上的异常情况, 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4]。

为了做好免费服药实施项目, 促进免费服用氯氮平精神病患者血常规检测率的提高。本文依据本次调查结果, 结合相关文献报道,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对于免费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 在服药之前应当进行全面的体格和实验室检查,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2) 针对社区免费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 辖区医院等卫生部门应当开展氯氮平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想宣传活动, 通过发放宣传册以及社区宣传栏等方式实施, 促进患者及其家属对药物知晓程度的提高。 (3) 对于服用氯氮平的患者, 门诊医师应当尽到告知的责任和义务, 将该药物的服用尤其是检测血常规的必要性认真而且详细地解释给患者。 (4) 强化社区健康教育, 促进患者和社区相关人员对血常规知晓率和招待率的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提升对本辖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质量, 对于需要帮助的患者实行免费上门检测血常规等服务。

综上所述, 在社区免费试用氯氮平治疗精神病的患者进行血液常规检查, 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该药物作用的认识和血液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促进免费服用氯氮平患血常规检查率的提高, 从而预防和降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免费服用氯氮平的精神病患者检测血常规顺从情况。方法 实行入户随访和访谈的方式, 调查我院辖区内免费服用氯氮平精神病患者能否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在被调查的90例对象中, 只有36例 (40%) 的患者定期检测血常规。在检测血常规的顺从性上, 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 (P<0.05) 。对于血常规检测率相对较低的原因, 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氯氮平的不良反应, 占比为66.7%。结论 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促进免费服用氯氮平患者血常规检查率的提高, 从而预防和降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免费服用氯氮平,精神病,血常规,顺从情况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67-168.

[2]盛永慧.氯氮平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5例报告[J].山东医药, 2011, 40 (11) :22.

[3]邱堂成, 黄巧燕.氯氮平致血小板减少1例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18 (11) :467-468.

8.浅议我国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篇八

关键词: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一、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1、促使多领域协調发展

作为一个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各地在开展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已经意识到要协调各方面的自主建设和促进各方面的相互推进。目前,也已经基本形成了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多领域协调发展的局面。融入普通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城市社区服务,作为民心工程,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城市社区服务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内容丰富,对象涉及广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使人们的情操受到陶冶,行为得到规范,从而促进人的文明素质得以提高。社区通过组织居民群众积极参加各种社区环境卫生活动,居民在良好的居住环境下生活,审美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升。在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社区治安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观。

2、促进社会风气大力好转

改革开放以来,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取得了很大进展,城区面貌改观显著,不断好转的社区风气,积极的促进了我国的稳定和发展;一些社区经常开展多彩的活动,引导居民树立爱国,爱社区的良好观念,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互助协作的良好社区道德风尚。各种社区文体育活动极大地陶冶了居民的情操,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文明、健康的发展;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答,形成了贴近社会,贴近居民的良好社区文化,被广大居民津津乐道。总而言之,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下,居民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提升,为社会风气的改观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参与率低

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量城市居民之间存在严重的距离感,部分居民不屑与其他居民往来,对社区公共利益和事务也是漠不关心,缺乏社区意识。而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居民的组成也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尤其是城市中的流动人口,由于生活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社区的硬件设施也比较滞后,从而导致很多社区工作没有办法顺利的开展。诸多原因,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目前很多城市社区的活动都缺乏社区群众的积极配合。尤其是一些新建成的小区,居民相互间还不熟悉,居民间没有共同的情感纽带,对社区各种活动的参与的积极性很低。

2、硬件设置滞后

社区的硬件设施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社区居委会面对数亿居民,建设社区、服务居民是他们的根本任务。如果社区自身(包括硬件和软件)水平不高,将直接削弱精神文化在社区的传播和渗透的实际效果。文化馆、体育馆、科技馆、健身房等公共设施,是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必要物质条件和前提。作为向广大公众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的科技馆,公众可自选时间去学习、感受科学,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当今,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从科技馆的规模和水平来衡量。目前,因经费不足,大多数科技馆。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的硬件设施,相对比较滞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无法被满足,硬件的建设水平又比较低下,没有正常硬件的支撑,正常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所以,加大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为了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三、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1、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健全的工作机制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各级领导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行动的前提是认识,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大力重视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才会采取可行的措施,加强对该工作的领导,从而推进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和保证是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帮助社区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各种困难。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要健全,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党委要定期进行研究,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要切实加强。把注意发现典型、培养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把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出来。

按照有关规定,社区党的各级组织要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要加强,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使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按照作风正、业务精的要求,培养一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一批科普宣传员、创建活动辅导员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

2、广泛开展多种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个社区饱满的精神面貌和经济实力主要体现在繁荣健康的社区文化上。依靠社会力量办群众文化是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使社区居民达到娱乐、健身、益智、竞技的目的。要善于抓住有意义的节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使老百姓熟悉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寓教于乐,激发社区居民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自豪感。积极开展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站、活动室等现有活动设施,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健康的各种文化活动。开展适合各种年龄段居民身心特点和需求的文化活动等等。

3、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社区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人们的生活所在之地。社区再就业和社区保障系统要进一步完善,为社区居民提供再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的推介,要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初级医疗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努力做到医疗服务进社区,使居民小病不出社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要结合自己社区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社区的各种保障体系,为社区居民搞好服务。针对一些特殊群体,社区多做一些福利性的服务,包括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这些特殊群体所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如针对残疾人的服务主要是生活保障、医疗康复、就业安置、婚姻恋爱、文化生活等。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人,来源于社区居民较高的素质,而市民素质的提高又离不开社区教育。

总之,我们在开展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群众需求,以提高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最终目的,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屏南,文军:《社区发展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论略》,《益阳师专学报》,2010 年第 21 期.

[2]阮彩云:《金丽银川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 年第 6 期.

[3]赵华灵:《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 6 期.

[4]陈再生:《加强中小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初探》,《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3 期.

[5]林泉:《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初探》,《新视野》,2010 年第 2 期.

9.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篇九

我市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社区积极响应市的号召,召开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基干征询座谈会,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创建方案,并依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导向,以居民满意为标准,团结引领广大居民群众热情参与,共同推进整个创建工作的开展。

一、正确引导,以多种形式开展深入有效的宣传

1、培养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创文”与个人息息相关意识,创建文明城市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大家访”形式走家串户,我社区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家庭进行前期的宣传,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居民群众对社区归属感的初步摸底,收集群众的建议与意见,并进行梳理归类,分类解决。

2、组织辖区单位与党员群众代表开展《靖江市民文明守则》专场讨论会,并听取代表的建议,以加深居民们对《守则》的认识。

3、举办《爱我社区共创文明》论坛,嘉宾就如何从我做起打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发表看法,居民纷纷为靖江创建文明城市自己怎么做也发表了看法,从而提高了居民的对“创文”的理解和支持。

4、利用报刊《望江苑》平台向居民们发送宣传家庭美德信息和“创文”口号,扩大知晓率。

5、社区内宣传栏、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张贴标语,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

二、凝聚力量,建立党员、基干义务岗

为了让“创文”的开展更具针对性,社区成立了以党员、基干为主的志愿队伍,通过报名,自愿成为我们的“创文”监督组、卫生组、宣传组、义教组、交通组及礼仪组工作小组的成员,共有40多人,他们将在社区“创文”工作中各司其职,如“卫生组”的成员定期在本社区内各小区进行检查,主动捡拾垃圾,发现要整改的卫生问题,找出存在的卫生死角,并监督相关责任部门的整改;“监督组”的成员在小区里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劝解,并以行动感化部分居民不文明的行为……志愿队伍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志愿队伍的影响力是无限的,成立居民各种志愿队伍也是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的一种有力体现。

三、推行邻里守望相助,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 社区的“夕阳红”志愿者们,都是些身体健康、乐观积极的老人,他们结帮成对,帮忙照顾邻居生病的老人,组织小区内退休人员外出活动,帮助邻居排忧解难,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关注和称赞,我社区的“夕阳红”已成为邻里互助的名片,泰州日报、靖江日报都进行了深入的报道,他们已经成为社区里学习的榜样。以“邻里节”为平台,以开展“文化月”活动促进相识交流,“文明小使者”行动也是以孩子影响大人倡导以环保、文明礼仪的有效宣传,表彰邻里模范,引导居民自助自治,以家庭文艺表演传播文明风尚,使社区内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和睦之风。我们还定期举办特色社区创建的活动,评选“文明家庭”,举办“文明出行、平安回家”的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引导居民的思想行为,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归属感。

四、携手共建,联动整改

坚持与辖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依托辖区单位的服务优势,定期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孤山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走进社区,开办健康讲座,开展义务咨询,培训急救常识,发放卫生知识宣传资料,作为人员集中的公众场所,利用电子屏幕宣传“创文”口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共建单位的辖区各物业公司管理到位,克服人员少问题,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确保各自小区的治安、环境卫生良好状态。

群众反映的要求协助调解的家庭问题、邻里纠纷等问题,通过大综治接访平台调解成功率100%,目前无越级上访事件。

10.中华中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篇十

——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据新华社电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

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015年新年伊始,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专程来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详细了解洱海湿地生态保护情况。

在碧波荡漾的洱海边,习近平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建设一个美丽富强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总书记心中的梦想和力量之源。这力量,根植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习近平对东方文化中和谐平衡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他看来,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必须解决好“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意境。

放眼人类文明,审视当代中国,总书记的思考深邃而迫切——中华文明已延续了5000多年,能不能再延续5000年直至实现永续发展?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的讲话掷地有声。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彰显了总书记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对人类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全局出发,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

这部由习近平担任起草组组长的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化——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

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

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同与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常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这是对生态与文明关系的鲜明阐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保护好生态环境,要有科学和系统的视野。在习近平看来,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大自然亿万年间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在另一次重要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他要求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操作,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认为,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林业在维护国土安全和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中占有基础地位。他多次指出,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

“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一直铭记,他到国家林业局工作时,习近平对他叮嘱道,林业就是要保护好生态,谁破坏了生态,就要拿谁是问。这使赵树丛深深感到,保护生态责任重于泰山。

目前,我国仍有9亿多亩天然林没有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森林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严峻。如何让中国的森林为地球增添更多绿色,在习近平心里有着特殊地位。

对此,党中央作出了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决断——从今年起,我国分步骤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范围,最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同时,把天保工程范围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对有条件恢复的湖泊湿地退耕还湖还湿;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扩大京津平原的森林湿地面积,提高燕山太行山绿化水平。

顺应世界大势,实现永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引领中国人民奋力抒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这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

2014年3月1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

他指出,治水的问题,过去我们系统研究不够,“今天就是专门研究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森林、湖泊、湿地是天然水库,具有涵养水量、蓄洪防涝、净化水质和空气的功能。然而,全国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已有200多个萎缩;全国因围垦消失的天然湖泊有近1000个;全国每年1.6万亿立方米的降水直接入海、无法利用。

针对严峻形势,总书记一语中的:水稀缺,“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

不仅是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追赶现代化的征程上,面临更多的生态窘境,长期被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显现:

大气——在全国74个按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城市中,达标比例仅为4.1%;

土壤——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

森林——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水体——受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比例达10%左右。

更为紧迫的是,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承接比较多的是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谆谆告诫。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指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本来就很严重,如果再不重视保护好涵养水源的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再继续超采地下水,自然报复的力度会更大。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2014年3月7日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深刻地指出。

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如何补齐生态短板?习近平有深邃的理解。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在另一次重要场合上,习近平对“两山论”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远见卓识源于切身实践,高瞻远瞩始自深入调研。习近平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认识,源自他长期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践。福建长汀的生态巨变,就是一个缩影。

长汀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历史上山清水秀,林茂田肥,人们安居乐业。由于近代以来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长汀成为当时全国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之一。1985年,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不少地方出现“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景象。

绿水青山没了,何谈金山银山?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五下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大力支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过连续十几年的努力,长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4%,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长汀的生态治理样本,折射出习近平清晰的生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中南海的政治局集体学习,还是同人大代表讨论交流,无论是在深入基层乡村的调研中,还是在远渡重洋的国外访问时,他反复强调这“两座山”,坚定传递着这一执政理念。

思想引领行动,理念指导实践。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推出了一揽子硬措施。

——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

——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

“中国在生态文明这个领域中,不仅是给自己,而且也给世界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朝着绿色经济的转型。”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奇姆·施泰纳说。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

这是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习总书记到林区看望林业工人了!”2014年春节前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沸腾了。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习近平来到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林业棚户区。

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习近平没有忘记地处偏远的山区林区,没有忘记生活在这里的林区人民。当听到阿尔山林区已全面停伐,正处在艰难转型期时,他深情地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立政》中说,“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在习近平看来,林业改革的目标,就是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保生态、保民生”——

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林区新体制,建设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稳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早在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就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给予了特别关注。他到武平县调研后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历史性决定。如今,这项被誉为我国农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的改革已将27亿亩山林承包到户,为5亿农民带来福祉。

“森林是我们从祖宗继承来的,要留传给子孙后代,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在2014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习近平多次指出,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人民群众期盼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造林绿化、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群众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推进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为共同愿望和追求。

2013年4月,他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年12月,他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群众的期盼,就是总书记的关切。2014年岁末,时刻牵挂百姓健康和生活的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家。他走进厨房,开冰箱、揭锅盖、拧龙头,拉家常、谈生产、问民需。

习近平坚定地说:“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严守生态红线不能“越雷池一步”,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一丝一毫松懈。面对一些破坏生态的事件,他还亲自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严查。

陕西秦岭北麓山区曾私建上百套别墅,山体被肆意破坏,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有的甚至把山坡人为削平,圈占林地,对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老百姓意见很大。看到材料后,习近平当即批示。随后,这些存在多年的违法建筑被一举拆除。群众拍手称赞。

“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生态环境问题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习近平强调。

拳拳爱民心,尽现决策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民生改善,一项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有力推进:

——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2013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3%,比2005年累计下降28.56%。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进展,2014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万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300多条,实施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启动实施,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这是炽热的民生情怀,也是坚定的历史担当——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APEC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表示,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漫漫生态路,壮哉中国梦。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完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羊城晚报》

11.“四项建设”创文明社区 篇十一

关键词:锡林社区;四项建设;文明社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锡林社区现有1314户3565人,是员工居民共同生活的聚居地,是分公司对外文明创建宣传的一个窗口,它的文明和谐关系到分公司整体的文明与和谐。

一、社区民调机制建设

(一)建立了民事调解机构

没有稳定就没有和谐,没有融洽和睦的邻里关系就没有文明的和谐社区。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和油田改革调整的不断深化,员工居民思想活动日趋活跃,呈现出思想多元、需求多样、诉求多变的新特点。为了使社会矛盾不激化、不蔓延、不升级、不向坏的方面转化,我们主动应对,积极与具有政府工作职能的地方锡林油区派出所、华油社区居委会和分公司稳定办联系,成立了民事调解领导小组,建立了分公司民事调解室,聘请了6名调解员,并为他们办理了由地方政府颁发的民事调解证。两年来,共调解了邻里纠纷26次,调解率100%。

(二)推行网格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单元是楼院,也是最贴近居民的前沿。为充分发挥社区民调机制在创建文明社区中的作用,我们根据锡林社区的新旧区间、楼群、独栋和单元将小区39栋楼划分为四级网格,明确各级负责人,完善组织机构和配套制度,确定楼长39名,单元长138名。网格员对各自所辖网格进行信息摸底,全面掌握居民家庭人口状况、工作状况、生育状况等13个大类306个项目的数据信息,并将民事调解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实现定人、定责、定区域,变“坐等居民上门”为“主动下户服务”。使民情民意更加畅通、办事服务更加高效,做到了小网格大服务。

(三)服务热线解民忧

只有心里装着用户,为居民排忧解难,才能化解矛盾,得到居民的认可和满意度的提升。为及时为居民排忧解难,我们充分发挥“4440”服务热线作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热线值班等制度,共接到居民报修电话1000多个,全部做到了解疑释惑、及时协调维修,期间共对团结大街路面进行沥青浇筑维护,对家属区160多户屋顶漏雨、窗口进气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二、社区人文环境建设

(一)营造凝聚人心的宣传氛围

只要把小区居民的思想、认识和兴趣点凝聚起来,才能推进锡林小区文明建设步伐。思想宣传教育活动中,我们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利用小区16块牌匾、制作图版、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广播等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油田公司、分公司社保、医疗等各种政策、法规,使上级政策、精神宣传做到了全覆盖。

(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加强锡林社区联防队及义务治安志愿者巡逻队伍建设,在全国“两会”、国庆等重要时期,积极配合锡林油区派出所不定期对锡林社区重要地段,重点特殊人员,采取白天志愿者巡逻、走访、盯防、夜间警车巡逻等上下连动的群防群治的治安防范形式,构建了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几年来,锡林小区没有发生重大治安案件。

三、加强社区广场文化建设

(一)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良好的广场文化,不仅直接为居民所接受参与,更能吸引居民自发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愉悦程度,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为充分利用锡林社区内的广场、旱冰场、道路、网球场、门球场,建设中的综合服务楼等文化宣传阵地,我们及时把不同类型的运动健身的居民组织起来,在各自区域内随处可见跳广场舞、交际舞、扭秧歌、唱歌、练太极拳、练空竹、舞剑、健身操的,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

(二)让协会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当前,随着居民对社区广场文化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我们充分发挥夕阳红老年舞蹈队、棋牌、乒乓球、门球、太极拳、合唱团、秧歌等7个协会作用,积极参加分公司“草原油情”文化节、快乐之冬、锡林之夏和分公司草原文化节进社区慰问演出,舞蹈协会人员还利用业余时间自编自排的舞蹈节目,在今年锡林小区庆“七一”油地文艺汇演,锡林矿管站文明花宣传队在第二届社区文艺汇演中,自编舞蹈《酥油飘香》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三)让邻里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几年来,我们广泛开展了“文明楼栋”、“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改善了邻里关系,又增近了大家的理解和沟通,使锡林社区和谐氛围日趋浓厚。去年锡林小区两个文明楼栋、4个文明单元、8个文明家庭、24个文明居民被油田公司命名表彰。3户居民被锡林浩特市评为好媳妇,文明市民、五好家庭。

综上所述,“四项建设”活动的开展不仅奠定了构建美丽和谐矿区基础,也使分公司快乐与发展共进在创建和谐文明小区中得到了传承和延伸,并赋予了新的使命,那就是二连石油人草原油情文化的繁荣、发展和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朱霞萍.海宁市海洲街道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4(9):1479-1481.

上一篇:安边中学学校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为民、务实、清廉——记《勤廉风景线》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