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古诗词的成语(精选12篇)
1.来源古诗词的成语 篇一
【啧有烦言】是什么意思?
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抱怨责备。
【啧有烦言】出自哪里?
《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啧有烦言】词语辨析:
【啧有烦言读音】:zé yǒu fán yán。
【啧有烦言的近义词】:怨天尤人、怨声载道。
【啧有烦言的反义词】:交口称誉、口碑载道。
【啧有烦言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
【啧有烦言】如何造句:
1、人们对政府官员啧有烦言,认为他们在净化空气方面无所作为。
2、对这件事的处理,大家啧有烦言,但他并不在意。
★ 历史故事成语精选
★ 历史故事的成语
★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
★ 成语四字成语
★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 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 三国四字成语
★ 牛年四字成语
2.英语成语意义来源解读 篇二
【关键词】英语成语 意义来源
一、引言
成语的定义有很多,广义的成语即为习语,泛指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中所特有的习惯性用法或特殊表达法,它可以是一个地区、社会或阶级团体所特有的语言,甚至是一个作家或名人所特有的语言;狭义的成语是指英语中长期使用、表意完整且结构定型的短语或短句。. Hartman认为成语是具有“特殊的、通常并不等于各个词涵义总和的词组,通常不能逐字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本文所讨论的成语包括典故(allusion)、谚语(proverb)、格言(saying)、俗话(colloquialism)、俚语(slang)和其他一些结构固定的短语或者短句。丰富多彩的成语往往又受到心理、语言、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实际含义与字面意义之间通常呈现不一致性,造成人们的误解。但是,传统的语言研究认为成语习语结构上具有固定性、意义上具有统一性。成语的意义是长期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的必然结果。很多成语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与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和地理风俗等相关的深刻内涵。
二、成语意义来源的因素
文学海洋,卷帙浩繁,成语意义来源的因素无法尽数罗列,下列分类法只是较为常见的几种。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不同带来成语背后的文化特质不同。它是不同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又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地处不列颠群岛的英国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航海业和兴旺的渔业。人们在生活中相应表达了许多与航海、捕鱼有关的成语。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进退两难),原指17世纪人们好在船侧系上一块木板,有时水手不得不借助它到舱外维修。这块木板就叫“devil”,立于其上时,水手面临落水被淹的危险,即处于两难境地。batten down the hatches(未雨绸缪),原指用压条封牢舱口以应对远洋航行中不测的天气,现用指防备困难的局面。“all at sea”(不知所措),这一成语用于描述人们在海上失去控制、困顿窘迫的情形,后用指一切不知所措的场合。
宗教神话:宗教神话是成语产出的重要途径。其集中体现要数典故(allusion)了,它是英语中文化积累的产物,是一种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修辞格。它是一个人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成语典故的历史文化渊源很多,如the heel of Achilles或the 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一唯一的弱点或要害)源自于希腊罗马神话。传说阿喀琉斯浑身钢筋铁骨,只有脚踵在出生时因为被他母亲的手握住所以没有沾到冥河圣水,才成为其最终被人射中并负伤致死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他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著名英雄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他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他被帕里斯引诱到城门口,脚踵被暗箭射中,他因而负伤而死。
政治军事:政治生活中所产出的某些成语习语只从文字层面往往是很难理解的。望文生义的理解和翻译势必成为笑柄。但是理解了词语背后的故事,其意义就不会再艰涩了。试举几例,如“Watergate(水门)”一词以其“丑闻”之意早已为人们熟知,其背后的故事是1972年6月l7日,美国共和党为了争取尼克松连任总统,在竞选中派人潜入首都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事处偷拍文件和利用窃听器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活动情况.结果被当场发现。案发后,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英语中水门意指秘密非法的勾当,是所有门族词汇的鼻祖。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据载“walls have ears”首见于希腊。传说古希腊国王Dionysius实施独裁时,可以通过其手中拥有的一耳状岩洞的至宝连通整个皇宫。凭此监听皇宫里所有的秘密。另一说是法国卢浮宫建造时,王后Catherine在有些房间安装了可以互传声音的管道以获得许多国家机密和一些人的密谋计划,该成语由此而来。无论是耳状岩洞还是墙壁里的传声管道,都是秘密泄露出去的中介。大约在17世纪20年代,该词正式进入英语词汇,用以比喻秘密也会泄露,或是告诫人们说话留心,免得被偷听。
文学作品:catch一22(第22条军规一无法摆拖的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局面)是人们常见的一个成语,它源自美国小说家Joseph Heller于l961年出版了此同名小说。小说中的第22条军规规定,飞行员如果疯了就可以申请回国,但申请书必须由本人书写.而且申请书中必须有逻辑地证明申请人神志是不正常的,不能服役.这条军规表明上有理有据,实际上是一个陷入自我矛盾的骗局,是一条根本无法实现的军规。salad days (少不更事的时期,创作家等的最佳时期)、beggar all description(莫可名状、难以说清)该词语出莎士比亚剧本Anthony and Cleopatra(埃及艳后)。a fools paradise(南柯一梦)、hit the mark(一语中的)均出自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itching palm(贪得无厌)、its all Greek to me(完全不懂)均出自莎士比亚的Julius Caesar。to die in harness(马革裹尸)出自莎翁的Macbeth。green eyed monster (极为妒忌)出自莎翁的Othello。读过莎翁著作的人对理解以上成语可能困难会小一些。
日常生活: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在成语中也得以记录并传承下来。形形色色的人群与形形色色的工作种类孕育了形形色色的与生活有关的成语,有来自木匠、铁匠、裁缝等行业的成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油盐酱醋的成语,更有代表海洋民族特色的成语。如Such carpenters, such chips.(什么木匠出什么活儿),原指不同的木匠手艺也不一样,现喻指不同的人做事的水准不一样。As you sow, you shall mow.(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句简单的劝说,告诉人们只有先播种了才会有收成,其喻义也很明显。
三、结论
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鲜明有力的表达手段,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成语的学习离不开对其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意义的了解和探求。但是对成语的理解常常使学习者感到困惑。其意义很少能照字面理解,一旦遇到成语,读者往往无从索解。望文生义的误解或使用不当极有可能产生笑话。成语在搭配上的诸多限制,更使得英语学习者对成语是既爱又恨。因此,了解成语来源,溯源成语内涵,加强背景了解,不仅对成语学习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恰当使用成语和深入进行文化探究也极具意义。
正如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在其名著《论语言的起源》中说过:“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探索成语意义来源也是一定意义上对文化背景,话语环境,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探讨。
参考文献:
[1]Hartman,R.R.K.Lexicography:Principles and Practice[M].London:Academic Press.1983.
[2]费南多.习语与习语特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李玉平.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来源 篇三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4.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篇四
王孙贾,战国时齐闵王侍臣。《战国策·齐策六》记载:齐国被乐毅攻破之后,闵王被楚将绰齿所杀。王孙贾在齐国街市上振臂一呼,率领众人杀死了绰齿。
【倚门倚闾】是什么意思?
闾:古代里巷的门。原意指父母对外出的子女盼望和怀念之情。现指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倚门倚闾】出 处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倚门倚闾】词语辨析:
【倚门倚闾读音】:yǐ mén yǐ lǚ
【倚门倚闾的近义词】:倚庐之望
【倚门倚闾用法】:作状语、定语;
【倚门倚闾】典 故
齐王的宗族王孙贾,15岁就被召进宫当齐王的侍臣。他母亲很爱他,每当他入朝,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外等他回来。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乐毅讨伐齐国,很快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仓惶逃走,逃到了营城,这天,王孙贾没有在齐王身边,听说齐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寻,因不见齐王,只得回家。
母亲见了,问:燕兵来了,你为何不保护齐王。王孙贾道:“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母亲非常生气,说:“你每天回来晚了,我会倚在家门口等。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儿了,那你还回家干什么!”王孙贾听后,很惭愧,马上离家再去打听齐王下落。
【倚门倚闾】文言文
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
王孙贾乃入市中,曰:“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淖齿,刺而杀之。
【倚门倚闾】白话文
王孙贾当年十五岁,事奉齐闵王。阅王逃亡后,王孙贾不知闵玉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5.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篇五
2、铜头铁额,兴风作浪,愚公移山
3、炼石补天,日薄虞渊,月下老人
4、巫山云雨,大显神通,东曦既驾
5、天女散花,吉光片羽,玉宇琼楼
6、擎天之柱,长生不老,巴蛇吞象
7、虾兵蟹将,刻舟求剑,盘古开天
8、浴日补天,嚼墨喷纸,水满金山
9、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擎天玉柱
10、月里嫦娥,一蛇吞象,牛头马面
11、天衣无缝,广寒仙子,水漫金山
12、各显神通,松乔之寿,点石成金
13、叶公好龙,十日并出,守株待兔
14、云锦天章,杜鹃啼血,火眼金睛
15、牛郎织女,乔松之寿,不一样凡响
16、沧海桑田,井底之蛙,补天浴日
17、旱魃为灾,亡羊补牢,桑田沧海
18、东兔西乌,妖魔鬼怪,夸父逐日
19、广寒仙子,清都紫微,南柯一梦
20、吴牛喘月,生风作浪,叱石成羊
21、淮王鸡狗,画龙点睛,不死之药
22、猛志常在,含沙射影,无缝天衣
6.来源古诗词的成语 篇六
一、 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
1、新课导入诗
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诗词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物与环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例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处处池塘蛙 。体现水对动物分布的影响 ;待到求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体现短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体现长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体现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不为奇 。体现温度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体现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体现动物间的种内互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体现动物间的捕食关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体现植物间的竞争关系 。
2、提出疑问诗
有些诗歌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其科学性不强,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3、理论形象诗
在讲授啮齿目动物鼠类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这时,可巧妙地运用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雾。三人行,未十步,忽见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
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4、设置悬念诗
现代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法、目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而设置悬念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样,在讲授“草原的生长”内容时,可运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来设置悬念。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
二、 歇后语在教学中的应用
很多歇后语都与生物学知识有关,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诙谐幽默的歇后语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活跃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反映动物生活习性的歇后语。猴子的脸、猫的眼--说变就变;蝴蝶望野外跑--拈花惹草;屎壳郎钻进粪堆里--臭味相投;地里的蚯蚓--土生土长。
2、反映动植物适应性的歇后语。十冬腊月的洋葱--皮枯叶烂心不死;壁虎断尾巴--脱身之计;草地上的变色龙--不易暴露;秋后的蚊子--紧叮(盯)。
3、反映动植物生理特征的歇后语。从上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霜打的红柿子--甜透了;螃蟹过街--横行爬(霸)道;青蛙走路--连蹦带跳。
4、反映动物捕食的歇后语。飞蛾逮蜘蛛--自投罗网;公鸡吃蜈蚣--一物降一物;老鹰捕食--见鸡(机)行事;猫嘴里挖泥鳅--夺人所爱。
5、反映动植物形态结构的歇后语。入秋的石榴--点子多;蚕豆开花--黑心;长颈鹿的脖子仙鹤的脚--各有所长;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三、成语在教学中的应用
成语是中国劳动人民经过数千年创造、筛选的文化精华,它能抓住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语言浓缩精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相关的成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在教学中引用成语能够形象地解释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红杏出墙--植物的向光性;破蛹化蝶--动物的变态发育;落地生根--植物的营养生殖;鹊巢鸠占--生物的种间斗争;狼狈为奸--生物的种间互助;鹬蚌相争--动物的种间斗争;噤若寒蝉--温度对动物行为的影响;雨后春笋--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蜂拥而来--生物的群聚行为;一叶知秋--温度对植物的影响;作茧自缚--适应的相对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7.宠辱不惊的成语故事来源 篇七
成语解释: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成语出处:《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成语繁体:寵辱不驚
成语简拼:CRBJ
成语注音:ㄨㄥˇ ㄨˇ ㄅㄨˋ ㄐ一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宠辱不惊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人豁达的性格。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宠,不能读作“chónɡ”。
成语辨形:惊,不能写作“京”。
近义词置之度外
反义词患得患失、宠辱若惊
成语例子: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英语翻译:undisturbed either by favour or disgrace
成语故事:
8.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出处 篇八
祖逖(266年-3),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
刘琨(271年—3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枕戈待旦】是什么意思?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枕戈待旦】出自哪里?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枕戈待旦】词语辨析:
【枕戈待旦读音】:zhěn gē dài dàn
【枕戈待旦的近义词】:危在旦夕、常备不懈
【枕戈待旦的反义词】:醉生梦死、高枕而卧、高枕无忧
【枕戈待旦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枕戈待旦】如何造句:
1、这也将使穆夫提把阿拉伯人组织起来枕戈待旦的奥秘工作加倍轻易。
2、可是,任何战斗的方针都不是无休无止的殛毙,追求和平才是每个好汉枕戈待旦时最明确的梦。
3、为了找出动物流传的病毒若何变得对人类更有致命性,研究者枕戈待旦。
4、全球枕戈待旦最好的编制,就是打疫苗预防针。
5、在奋斗的死活关头,击水中流,枕戈待旦是需要的,是显示民族精力的。
6、南有珠江誓师,北有嘉铭三全处事主意,还有华润置地换将不变调,还有武汉连系置业枕戈待旦。
7、我知道,我们已经枕戈待旦情愿宁可为此宗规支出我们的生命和财产,由于它确保一个政府可以寻求更大的好处。
8、当我们睁大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盘桓。
9、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10、对国内企业来讲将是枕戈待旦的一年,而对外资则意味着更多的机缘。
【枕戈待旦】典故: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9.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篇九
赵嘏,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代表作品有《江楼感旧》、《长安秋望》。
【抛砖引玉】是什么意思?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抛砖引玉】出自哪里?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抛砖引玉】词语辨析:
【抛砖引玉读音】:pāo zhuān yǐn yù
【抛砖引玉的近义词】:举一反三、引玉之砖
【抛砖引玉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抛砖引玉】如何造句:
1、我的这些话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发言的兴趣,请各位把自己的高论都谈谈吧。
2、我的提议只是抛砖引玉,更周详的办法还请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
3、这个排名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并非终结定论。
4、本文就民事公益诉讼作了初步探讨,望起抛砖引玉之效果。
5、本文针对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提出一些观点,旨在抛砖引玉。
6、我的见解只是一孔之见,希望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7、座谈会引言人抛砖引玉的说辞很巧妙,使得在座各位纷纷发表高见。
8、如此抛砖引玉,能激发与鼓励更多人加入写作队伍。
9、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不知所贵,谓之买椟还珠。
【抛砖引玉】典故:
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gǔ)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叫常建的人,他的诗写的也很好,但是他总认为自己没有赵嘏写的好。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的高兴。心想,“这是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来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一定会补全的。”于是他就在墙上题下了半首诗。
后来赵嘏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
10.来源古诗词的成语 篇十
概念: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分类: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等;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等;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等;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等;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等;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等;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等;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等;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等。(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
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
三、初
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等;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等;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等;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等;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等;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有结构助词:
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
(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
(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
(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释义:
①本意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
②引申义是由词的本意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③比喻义是由词的本意(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间才应用的,是临时的。释义方法
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下定义,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
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解释。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
探源法:指出词的来源,说明它的原义,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
意符法:就是利用形声词的意符来释词。
辨析词性
①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②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
③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从词的使用上辨析(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从词的情感色彩上辨析。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的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词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叫贬义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二)认识成语
1.成语的来源、结构、意义。
(1)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
(2)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注意要与谚语区分开,谚语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3)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的意义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2.成语的出处
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故事类成语与有趣的拓展。(1)故事类
1、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
2、历史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3、神话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4、三国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结义、曹操献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连环计、官渡之战(2)拓展 A.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大的手——只手遮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一日三秋 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 最快的流速——一泻千里 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洁净的东西——一尘不染 最有胆量的人——胆大包天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有效的劳动——事半功倍 最珍贵的承诺——一诺千金 最大的网——天罗地网 最大的功绩——丰功伟绩 最快的时间——白驹过隙 最全面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错的追求——南辕北辙 最危急的时刻——千钧一发 最大的本领——开天辟地 最好的文章——文不加点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大的空间——无边无际 最大的影集——包罗万象 最大的幸运——九死一生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远的分离——天壤之别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万机
最彻底的美容术——面目全非、改头换面 最好的司机——驾轻就熟 最好的药方——灵丹妙药
最好的医生——手到病除、起死回生
最好的箭术——一箭双雕、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便宜的东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完美的东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最宝贵的礼物——无价之宝 最艰难的争辩——理屈词穷 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有分量的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万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独的人——形单影只、孑然一身、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形影相吊、众叛亲离、孤家寡人
最荒凉的地方——荒无人烟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 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无作为的人——一事无成 最大的嘴——口若悬河 15分钟=1000元——一刻千金 最深的呼吸——气吞山河 B.成语故事
破天荒
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4] 眼中钉
五代时期,后唐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起兵反后唐庄宗,拥立明宗,被任命为义成军节度使,他滥用职权,欺压民众,经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军去攻打当时人们认为是眼中之钉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钱的“拔钉费”,违者处死。[4] 佼佼者
东汉初年,赤眉军首领樊崇得知光武帝刘秀不杀降将的消息后,就率领傀儡皇帝刘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万人前来投降,刘秀宽待他们,赏给他们饭菜吃,问他们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归顺,刘秀认为他们是铁中之钢、人中佼佼者。[4] 贱骨头
贾琏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将她接回荣国府,正准备想办法来算计尤二姐时,贾赦将身边丫头秋桐赏给贾琏为妾。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贾母那里告状,贾母没有核实就感慨说:“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4] 东道主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4] 莫须有
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4]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千里送鹅毛 礼轻人意重
唐朝一地方官为表达对皇帝的敬意,派缅伯高给皇上进贡一只天鹅。缅伯高爬山涉水,经过沔阳湖时给天鹅洗澡,天鹅逃跑,只剩下一根鹅毛,只好写诗“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没有怪罪并奖赏他。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资料:易错字、文学常识、成语、五年级 下—六年级上日积月累词语。谚语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像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像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勉强可以的。
歇后语
11.出自古诗词的成语 篇十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
背成语名句,一箭双雕
(一)不少成语藏在名句中。例如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匪石匪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不拘一格);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源头活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柳暗花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悲欢离合);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万紫千红);折戟沉沙铁末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折戟沉沙);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物换星移);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俱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庐山真面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乘风破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扑朔迷离);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别开生面);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车水马龙);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青梅竹马)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曾经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
(二)对于既是名句,又为成语的这种类型,针对其特点大多为上下两句构成对仗的形式,可采用“出句”“对句”的形式,让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做默写填空的练习。例如,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史记·高祖本纪》)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29、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3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3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33、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3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背成语名句,一箭双雕。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3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3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39、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4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4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4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4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5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52、—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等等程端礼)飞花令
(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五代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近代 · 毛泽东《沁园春·雪》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宋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月何年初照人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唐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唐 · 杜甫《春夜喜雨》 烟波江上使人愁 —— 唐 · 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唐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 · 柳宗元《江雪》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 · 王安石《泊船瓜洲》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唐 · 李白《望天门山》 不尽长江滚滚流 —— 宋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唐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现代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现代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平生塞北江南 —— 宋 ·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宋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唐 · 杜甫《登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唐 · 杜牧《泊秦淮》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宋 · 李清照《夏日绝句》(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唐 · 杜甫《春望》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宋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心远地自偏 —— 魏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唐 · 李商隐《嫦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唐 · 孟郊《游子吟》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汉 · 曹操《龟虽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唐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清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 清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魏晋 · 曹操《短歌行》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魏晋 · 曹操《短歌行》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唐 · 白居易《卖炭翁》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唐 ·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 唐 · 李白《古朗月行》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 汉 · 司马相如《凤求凰》 欲将心事付瑶琴 —— 宋 ·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唐 · 杨炯《从军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唐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离人心上秋 —— 宋 ·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12.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篇十二
霍光虽然掌握着大权,霍氏一门也被封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满足。她为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竟然勾结御医杀害了许皇后。霍光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就利用职权袒护了自己的老婆。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当时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逐步削弱霍氏的权力。汉宣帝便听从了魏相的建议,逐步采取措施,最终罢免了霍氏三侯的爵位,并对魏相更加重用,不久就封他为丞相。这更加引起了霍氏家族对魏相的怨恨和害怕,他们计划假借太后的命令,先杀死魏相,然后再废弃汉宣帝。汉宣帝得知消息后,马上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来源古诗词的成语】推荐阅读:
来源寓言故事的成语09-29
关于成语特点和来源07-24
写出四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09-07
自信的来源美文10-12
合同的来源及简介07-15
创业项目的主要来源10-27
ERP的来源及应用07-27
atp的主要来源教案09-21
姓氏的来源研究报告10-06
关于24节气小满的来源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