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渗透压教案(精选9篇)
1.溶液的渗透压教案 篇一
溶液的浓度 贾国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与讨论,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2、通过学习,知道溶液浓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智慧技能
通过思考、练习,在弄清溶液组成的基础上,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三)科学方法
通过学习中的实验和讨论,提高表述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历来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但关键是要分清溶液的各个组分的质量。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两杯硫酸铜溶液、烧杯、玻璃棒
四、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两杯硫酸铜溶液,并提出问题。教师:哪一杯溶液更浓呢?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溶液颜色深浅的不同可直观看出溶液的浓或稀,但浓或稀毕竟是一种粗略的说法。在工农业、医疗和科学实验中,往往需要精确的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多少溶质。例如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投影:生理盐水浓度。
教师:如果把生理盐水的浓度配稀了,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必然会变稀。这样,血浆里的水分就会往浓度大的血细胞里渗透。结果就会引起血细胞膨胀,甚至是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如果输进的生理盐水过浓,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就会增大,血细胞里的水分,又会向外渗透,造成细胞脱水。
提问:在两瓶溶液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溶液浓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决定因素是溶液的组成。
幻灯:溶液的组成。
实验: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提问:
1、每一份溶液的浓度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一定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
3、将其中的另一份加入一些硫酸铜晶体,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
幻灯:
一、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全部溶液质量的比值。
教师: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质量百分比浓度。投影: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提问:1%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略
练习:
1、蒸干 25克氯化钠溶液得到5克氯化钠,计算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数。
2、配制80克2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3、现有25克氯化钠,可以配成20%的溶液多少克? 讨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00克2%的食盐溶液。(说明:主要讨论实验步骤、所需实验仪器)
分组实验:第一组:学习配制20克 5%的氯化钠溶液;第二组:学习配制2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第三组:学习配制20克25%的氯化钠溶液。
讨论:如何确定所配溶液的浓、稀?(播放flash课件:巧辩溶液的浓稀)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
1、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2、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的渗透压教案 篇二
此为一节专题复习课, 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五个方面, 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2. 内容解析
学生在学习完 《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生活中常见的盐》后, 对于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进行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相关练习时还常常感觉无从下手, 存在对题意理解不透彻、表达不清晰等问题。近年来, 相关试题十分注重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和能力的考查, 对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我设计了“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这节课, 并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 明确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的一般思路;
(2) 知道实验室酸碱反应后废液的处理方法;
(3) 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从离子角度思考物质的鉴别方法。
2.目标解析
达成 (1) 的标志:知道猜想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以可溶的生成物和剩余的可溶物为突破口;
达成 (2) 的标志:能够清晰表述出本节课中各种废液的处理法;
达成 (3) 的标志:通过对比知道, 当溶液中硫酸钠和硫酸都含硫酸根离子时, 要证明硫酸的存在只能证明氢离子。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解决探究题中的猜想问题时, 只想根据题中给出的猜想去判断, 缺少独立完成所有猜想的能力, 不能全面思考问题, 没有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方法。在验证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 想对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质进行验证或不知道应该去验证哪种溶质。克服第一个难点:分析酸和碱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从可溶的生成物和剩余的可溶物入手。克服第二个难点:验证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 只需验证可能存在的物质即可确定的溶质成分, 利用的是可能存在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回归到教材基础知识。所加试剂与被验证物质反应现象明显且无干扰即可, 给学生以研究方法上的引领和示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设疑、导课;分析、探究;交流、汇报;总结、提升;解惑、巩固。
环节一、设疑·导课
教学内容:学生表演情景剧, 导入新课。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其他学生观看、思考, 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并提出:解决此问题, 需要了解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引出本节学习内容: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 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现化学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环节二:分析·探究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1) :在四组废液中你能快速判断出哪组溶质的成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评价。小结:特定的现象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 (2) :猜想一下, 其他三组无色废液都含有哪些溶质?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实验现象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究竟无色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吧!
教师事先将3 组废液分成9 份,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星座来选择探究内容。 (看屏幕) 9 组中包含3 个礼包和一个大奖, 看看哪组更幸运。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星座, 领取实验相关用品。教师对中奖的小组寄语:虽说星座与人的性格有关, 但后天的拼搏和努力更为重要。最后揭晓礼包和大奖。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流行元素入手, 营造轻松欢乐的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参与度。
教学内容:学生观看PPT, 认识共有的实验药品, 明确实验要求。小组合作, 组内交流制订本组的实验方案 (注意统筹,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深入学生中倾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 学会倾听, 学习他人的优点, 取长补短。形成初步的探究思路。
教学内容:各组根据制订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教师询问“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齐读教师给出的温馨提示, 动手探究。教师深入观察、倾听, 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齐读为引起学生的重视, 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和规范。
对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学生一般只在习题中接触过, 以往都是理论分析, 印象不深。本节课通过主动探究,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重温相关的实验现象, 使学生再次感受化学的神奇和魅力。这种做法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同时也留白给学生, 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环节三:交流·汇报
教学内容:结束实验, 整理实验用品。给两分钟时间小组内交流整理, 达成共识, 每组选派1-2 名学生依据实验报告单来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间相互交流, 组内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汇总, 相互补充, 程度较好的学生为组内需要帮助的同学讲解、指导。
设计意图:探究形式虽然能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但个别学生因知识水平有限, 不能很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向理论水平高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理论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向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实验技能,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教学内容:各小组轮流汇报,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以举手补充。
最后达成共识, 得出:1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2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3 号废液溶质为硫酸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述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药品用量的不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的时机等都对正确实验结论的得出有影响。
环节四:总结·提升
教学内容:解答问题, 归纳整理。
1.酸和碱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2.通常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你是从哪几个角度考虑的?
3.以此题为例, 溶液中溶质一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
4.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试剂验证的是哪种溶质?
5.我们在加入试剂验证溶质成分时, 对所加试剂有什么要求?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 加深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得出酸和碱反应后溶质成分猜想和验证的一般思路;学生通过交流和相互补充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并能从离子的角度判断和验证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把课堂逐步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环节五、解惑·巩固
教学内容:通过分析, 学生能够解决课前几位表演情景剧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采访课前的四名同学, 谈谈具体的处理方法。
学生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知道该如何处理废液。除了考虑酸和碱的中和达到中性的标准外, 还要考虑价格因素, 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等, 最后以一道题来检测大家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废液的处理方法,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目标检测设计
设计有梯度的目标检测题目, 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收获,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
【评析】
本节课是对学生学习酸、碱、盐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提升, 是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以分析溶质成分为主线, 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意识到对溶质成分的探究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实验现象。从学情出发, 把学生从知识学习的层面引领到对化学学习方法的探寻上。
本节课有三个亮点:
变枯燥为有趣, 实验作用凸显
探究教学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 易枯燥且难度大, 而化学实验恰恰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手段。授课教师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到一起, 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都得到了提高。分组实验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走近物质间的反应, 亲自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 温故而知新, 在探究中思考, 在交流中收获, 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学生活动多样, 设计独具匠心
课堂导入别具一格, 由4 名学生对“废液能否倒入下水道”的争执, 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 进而产生探究欲望, 顺理成章地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表演生动、有趣, 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星座来选择对废液溶质成分的探究, 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提供了多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 领会到了课标的要求, 挖掘了实验教学的内涵, 构建了以分组实验为基础的平台, 创设了有效的实验情境,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创新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操作、观察实验, 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小组成员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且程度较好的学生为组内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了讲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小组内的学生都得到了提升。
对于科学探究题, 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而此题型又是中考必考题。教师千百遍地教, 学生仍不得要领, 主要根源在于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的意识。本节课的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每个活动设计都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注每个学生, 关注生命成长
3.自用分析化学教案 溶液的配制 篇三
实验八 溶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
2、学习相对密度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二、溶液的配制步骤 1.溶液配制中的计算
1.1由固体试剂配制溶液
(1)质量分数
x =m溶质 / m溶液
质量百分浓度: X(%)= 100 x =100 m溶质 / m溶液 m溶液=ρ溶液V溶液=ρ
溶剂
V溶剂+ m溶质=ρ
溶剂
V溶液+ m溶质
若溶剂为水
ρ溶剂
=1.0 g/mL(2)质量摩尔浓度
b(mol/kg)=溶质物质的量(n溶质)/ 溶剂的质量(kg)n溶质= m溶质/M(mol)b = n溶质 / m溶剂 = m溶质 /(M V溶剂ρ
溶剂)
若以水为溶剂:b = n溶质 / m溶剂 = m溶质 /(M V溶剂)通常V溶剂单位为1000 b = n溶质 / m溶剂 = m溶质 /(M V溶剂1000)
(为什么要除以1000?)(3)物质的量浓度
c = n溶质/ V溶液= m溶质/(MV溶液)V单位为L。
1.2.由液体(或浓溶液)试剂配制溶液
(1)体积分数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教案
φ溶质 = V溶质/ V溶液(V/V)
或φ溶质(%)= 100V溶质/ V溶液(V/V)(2)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x =m溶质 / m溶液
m溶质=ρ
溶质
V溶质
质量百分浓度: X(%)= 100 x =100 m溶质 / m溶液(3)物质量的浓度
溶液计算的原则是:配制原则溶液配制可视为一个稀释过程,配制前后物质的量不变。
配制前 配制后
c溶质V溶质= c溶液V溶液= c溶液(V溶剂+ V溶质)
(V溶剂+ V溶质)= V总
可以计算出V溶质,即应该取多少mL的溶质。
c溶质 可以通过查表获得,或按课本方法。
常见的的酸碱的量的浓度(c溶质):盐酸:,硫酸:,硝酸:,2.溶液配制方法
2.1 溶液配制方法(1)粗略配制
相当于粗称,用的仪器与器皿。(2)准确配制 用的仪器与器皿。
2.2 溶液配制过程
(1)计算-------(2)选择仪器与器皿--------(3)取样(称取,或量取)-------(4)转移------(5)溶解(小烧)、或混合------(6)定容.2.3 容量瓶使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教案
容量瓶
(1)检漏(注意容量瓶与瓶塞要配套)注入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其倒立2min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若仍不漏水则可使用。
(2)洗涤
自来水
洗涤液(15~20cm3),盖上瓶塞,转动容量瓶,使洗液流瓶内壁用自来水、蒸馏水(2-3遍)。(3)转移:小烧杯、引流(4)定容:
当溶液达2/3容量时,将容量瓶摇晃作初步混匀(不能倒转容量瓶),定容,混均。
3.实验内容
练习(1)草酸标准溶液配制:精确配制。(分析化学实验:p63)练习(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粗略配制。(分析化学实验:p63-64)
4、教学提示
本实验的重点:溶液配制中的计算、溶液配制方法、准确配制、容量瓶操作。本实验的难点:减量称量;移液管,容量瓶及比重计的正确的使用
5、问题与讨论:
2、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要不要先把容量瓶干燥?要不要用被稀释溶液洗三遍?为什么?
3、怎样洗涤吸管?水洗净后的吸管在使用前还要用吸取的溶液来洗涤?为什么?
4.初中化学溶液教案 篇四
多媒体、仪器(试管、药匙、胶头滴管)、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酒精、红墨水)
教学资源
PPT课件,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和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入新课
【引入】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两瓶水,一瓶是糖水,另外一瓶是盐水。
【投影】展示饮料图片
【讲述】这些液体其实都是溶液,那到底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如何形成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家庭小实验】课前学生准备好糖水和盐水。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引入,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环节二:探究溶液的形成、定义和特征
【提问】你们的糖水溶液是怎么得到的?
【提问】在搅拌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提问】哦,蔗糖“消失”了,那是不是说蔗糖“不翼而飞”了?
【提问】你怎么证明蔗糖的存在?
【提问】非常好,蔗糖既然溶解在水里,那为什么我们肉眼看不到了?
【过渡】那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蔗糖溶解于水的过程呢?
【动画】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讲述】盐水的形成过程是类似的,但稍有不同。请大家观看动画,来总结一下区别在哪里?
【动画】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6页
【回答】将糖放入水中,然后用筷子搅拌,就形成了糖水。
【回答】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回答】不是的,糖还在水中。
【回答】我可以喝一口(学生打开瓶盖,喝了一口糖水),这瓶水是甜的,说明蔗糖还在水里。
【回答】之所以看不到蔗糖颗粒,是因为它在水中分散开来了。
【回答】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氯化钠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溶液形成的微观本质,接下来请思考以下问题:
(1)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瓶子里都有什么物质?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
(2)糖水每一部分的甜度一样吗?
(3)配置好的糖水,外界条件不变时,蔗糖和水能分开吗?
【提问】根据以上问题,请讨论总结出溶液的概念。
【板书】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提问】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有哪些?
【讲解】从类别上讲,溶液是混合物。
溶液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它不一定是液体,可以是气体或固体。
【提问】溶液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讲解】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 (温度、气体压强等)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提问】溶液由几部分组成?
【讲解】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有多种)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提问】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环节三: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除了水以外,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
【演示实验】高锰酸钾和碘分别溶于在水和汽油中
【提问】根据以上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总结】
1、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
环节四:探究乙醇是否溶于水
【过渡】以上接触的溶液,溶质几乎都是固体,那溶质可以为液体或者气体吗?
【演示实验】乙醇溶解在水中
【提问】乙醇溶液中,溶质是乙醇,是液体。请举出溶质为气体的溶液。
【回答】稀盐酸,溶质是气体氯化氢。
环节五: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过渡】对于溶液,我们如何确认谁是溶质,谁是溶剂呢?
【讲解】1、根据物质状态确定
2、根据溶液名称确定
5.溶液的渗透压教案 篇五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导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讨论分析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导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4)了解结晶现象。2.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辨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教学重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复习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那么一种物质在一种溶剂中能否无限溶解下去呢?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33实验9-5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交流现象】
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分析小结】
实验现象: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人15mL水后剩余的氯化钠固体又溶解了。【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们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并按教材P33实验9-6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交流现象】
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分析小结】
实验现象:第一次的5g硝酸钾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加热后剩余的硝酸钾又溶解了,冷却后有硝酸钾固体析出。从而我们可以得出:
1.在一定条件下,NaCl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人水后又能继续溶2.在一定条件下,KN03也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解。续溶解。【提出问题】
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交流回答】 1.一定温度。2.—定量溶剂。
若改变这两个条件,溶质会无限制溶解。【归纳总结】
请大家根据上述分析,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结晶的定义: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提出问题】
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交流回答】
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温度和溶剂的量均不变)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归纳总结】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结晶的方法(一般情况):
【课件展示】
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学生活动】
观看、思考海水晒盐的原理。【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有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 的方法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以及结晶的定义。【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3.结晶的定义: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析出 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
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以及结晶的方法(一般情况)
四、海水晒盐
6.溶液的渗透压教案 篇六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 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水的离子积Kw=
Kw只随温度变化而不随浓度变化,水的电离是 热过程,25℃时,Kw=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温度 ⑵酸、碱
⑶易水解的盐
【思考】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项目
条件平衡移
动方向 C(H+)
变化 C(OH-)
变化 C(H+)与C(OH-)
大小比较 Kw 溶液
酸碱性
升温
加入少量H2SO4
加入少量NaOH
加入少量Na2CO3
加入少量FeCl3
【例1】纯水在25℃和80℃时的H+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确定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酸性溶液:C(H+)_____C(OH-),中性溶液:C(H+)__ _C(OH-),碱性溶液:C(H+)_ _C(OH-)
2.(1)pH=_______________,pH大小反映了溶液中__________浓度大小,即反映溶液的_______性强弱。
(2)25℃时,酸性溶液:pH_____,中性溶液:pH_____,碱性溶液:pH_____。
(3)同种溶质的稀溶液:c(酸)越大,酸性越_____,pH越_____;c(碱)越大,碱性越_____,pH越_____。
(4)相同pH的酸(或碱),若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____。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打)
⑴pH=0的溶液中C(H+)=0()⑵pH相同盐酸和硫酸分别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两种酸体积比为2∶1()
⑶pH相同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和等量的盐酸时,消耗两种碱体积比为1∶1()
⑷pH=5的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后pH=7()
⑸100℃时纯水的pH=6,则100℃时纯水显酸性()
⑹pH=4.3的硫酸和pH=9.7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近似相等()
3.pH的计算
①已知酸碱浓度求pH ②稀释计算 ③混合计算
【例2】⑴求pH=4的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⑵求pH=12的Ba(OH)2溶液与水以体积比2∶3混合后溶液的pH ⑶常温下,重水离子积常数为1.610-15,则0.001mol/LNaOD重水溶液1mL加重水稀释至10L后溶液的pD
⑷求pH=
4、pH=6的两种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5时的体积比
⑸求pH=8的强碱溶液100mL和pH=9的强碱溶液3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⑹求0.1mol/LHCl 800mL和0.1mol/LNaOH2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⑺等体积的pH=4的盐酸与醋酸加水稀释到pH=5,加水体积:前者_______后者。
4.pH的测定方法:①pH试纸;②酸碱指示剂;③pH计等。
【注意】使用pH试纸的方法:。
【思考】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下列溶液的pH,与实际相比,结果如何变化? ①盐酸溶液 ②乙酸溶液 ③氯化钠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若原盐酸和乙酸的pH相同,则 产生的误差更大。
【例3】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10-13,则该温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其理由是
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L与pH=1的稀硫酸b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7.溶液的渗透压教案 篇七
相关知识点:
1、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强电解质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25℃0.1mol/L的如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多元弱酸如H2CO3还要考虑分步电离:
H2CO3 H++HCO3-;HCO3-
H++CO32-。
2、水的电离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H2O 在25℃℃(常温)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
在一定温度下,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Kw=c(H+)·c(OH-),在25℃时,Kw=1×10-14。
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小,水电离出的c(H+)水和c(OH-)水均小于10-7mol/L。在纯水中加入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度变大,水电离出的c(H+)水或c(OH-)均大于10-7mol/L。
3、盐类水解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强酸弱碱盐如NH4Cl、Al2(SO4)3等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Na2CO3等水解后溶液呈碱性。多元弱酸盐还要考虑分步水解,如CO32-+H2O+OH-、HCO3-+H2O
H2CO3+OH-。
HCO3-H++OH-。
4、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c(OH-)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解题指导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年年涉及这种题型。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电离度、水的电离、pH值、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其次要掌握解此类题的三个思维基点:电离、水解和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对每一种思维基点的关键、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防止漏洞的出现等均要通过平时的练习认真总结,形成技能。
第三,要养成认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灵活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例如:淘汰法、定量问题定性化、整体思维法等。
常见题型:
一、关于水的电离的有关叙述:
例1、100℃时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是25℃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多少倍(已知:100℃时Kw=1×10--12;25℃时Kw=1×10
-1
4()A 10B 2倍
C 102
D 10倍
练习1: 25℃时PH=3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H+)是PH=5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的多少倍()A 10
3B 102
C 103
D 2 -
-练习2: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11
B 3
C 8
D 7
-1
1mol/L,则该溶液的PH值可能等于()练习3:25℃时,PH=11的NaOH溶液和NaCN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的关系()
A 相等
B 后者是前者的11倍
C 后者是前者的108
D前者是后者的108
练习4:将固体苛性钠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当溶液中由水本身电离产生的 c(OH)=1×10--13mol/l,则加入的苛性钠的质量为()
A 0.8g
B 0.4g
C 4g
D 40g 练习5:下列四种溶液(1)pH=0的盐酸溶液
(2)0.1mol/L的盐酸溶液
(3)0.01mol/L的NaOH(4)pH=11的NaOH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浓度之比()A 1:10:100:1000
B 0:1:11:11 C 14:13:12:11
D 100;10:1:0 练习6:在由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Fe2、Br-、NO3-
B、Ba2、Na、Cl-、NO3-++
+
+C、NH4、Na、HCO3-、SO42-
D、Na、Al3、NO3-、Cl-++
+
+
二、单一溶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例
2、H2S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
3、Na2S溶液中有哪些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在2mol/L的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平衡?存在哪些守恒关系? 练习7: 在NH4Cl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正确的是()A、c(NH4)>c(Cl)>c(OH)>c(H)
B、c(Cl)>c(NH4)>c(OH)>c(H)C、c(Cl)>c(NH4)>c(H)>c(OH)
D、c(NH4)>c(Cl)>c(H)>c(OH)练习8: 常温下,下列关于0.1mol/LNH4Cl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①c(NH4+)=0.1mol·L-1;②溶液中c(H)·c(OH)=1.0×10
+
-+-
-
+
+
-14 -+
+
-
+
-
+
-+-
-
+
-
+
-
+
;③水电离出来的c(H)=c(OH);④溶液的pH=1;⑤c(OH)=c(NH4)+ c(H)-c(Cl);⑥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
+
-
-
-大;⑦加热蒸干溶液,将得不到固体物质;⑧c(NH4)+ c(NH3·H2O)=0.1mol·L1;⑨c(OH)+ c(NH3·H2O)= c(H);⑩
NH4Cl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OH== NH3·H2O。
练习9: Na2S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c(Na+)>c(S2-)>c(OH-)>c(HS-)
B、c(Na+)+c(H+)=c(HS-)+2c(S2-)+c(OH-)C、c(Na+)=2c(HS-)+2c(S2-)+2c(H2S)
D、c(OH-)=c(H+)+ c(HS-)练习
10、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Na+)>c(HCO3-)>c(H+)>c(OH-)B、c(Na+)+c(H+)=c(HCO3-)+c(OH-)+2c(CO32-)C、c(Na+)=c(HCO3-)>c(OH-)>c(H+)
D、c(Na+)=c(HCO3-)+c(H2CO3)+c(CO32-)练习
11、已知某温度下0.1mol·L
-
1的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c(H)>c(OH),则下
+-列有关说法或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①HB的水解程度小于HB的电离程度;②c(Na+)=0.1mol·L1 ≥c(B2);③溶液的-
-
-
-pH=1;④c(Na+)=c(HB)+2c(B2)+c(OH)。-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②③
练习12、已知某酸的酸式盐NaHA的水溶液的pH=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Na2A、NaHA、H2A的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不同
B。NaHA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Y)>c(HY)>c(OH)>c(H)
-
-
-
+C。HY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HY+H2O--
Y+H3O+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A和NaHA溶液,前者的pH大于后者
三、两种溶液混合后不同离子浓度的比较:
1、两种物质混合不反应:
例
4、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与CH3COONa配成1 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大于c(Na+),对该混合溶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H+)>c(OH-)
B、c(CH3COOH)+c(CH3COO-)=0.2 mol·L-
1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1 mol·L-1 练习
13、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稀溶液,pH值为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
B、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的电离作用
C、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
D、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
2、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例5:100 mL 0.1 mol·L-1 醋酸与50 mL 0.2 mol·L-1 NaOH溶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
A、c(Na+)>c(CH3COO-)>c(OH-)>c(H+)
B、c(Na+)>c(CH3COO-)>c(H+)>c(OH-)
C、c(Na+)>c(CH3COO-)>c(H+)=c(OH-)
D、c(Na+)=c(CH3COO-)>c(OH-)>c(H+)练习14:在甲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对于生成的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c(HCOO-)<c(Na+)
B、c(HCOO-)>c(Na+)C、c(OH-)>c(HCOO-)
D、c(OH-)<c(HCOO-)练习15: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Na+)>c(Ac-)>c(OH-)>c(H+)
B、c(Na+)=c(Ac-)>c(OH-)>c(H+)C、c(Na+)>c(OH-)>c(Ac-)>c(H+)
D、c(Na+)>c(OH-)>c(H+)>c(Ac-)如果一定量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溶液的pH=7,则各离子浓度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有剩余:
例
6、把0.02 mol·L-1 HAc溶液与0.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Ac-)>c(Na+)
B、c(HAc)>c(Ac-)C、2c(H+)=c(Ac-)-c(HAc)
D、c(HAc)+c(Ac-)=0.01 mol·L-1
例
7、将0.2 mol·L-1 CH3COOK 与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c(CH3COO-)=c(Cl-)=c(H+)>c(CH3COOH)
B、c(CH3COO-)=c(Cl-)>c(CH3COOH)>c(H+)
C、c(CH3COO-)>c(Cl-)>c(H+)>c(CH3COOH)
D、c(CH3COO-)>c(Cl-)>c(CH3COOH)>c(H+)练习16:将0.4mol/LNH4Cl溶液和0.2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A、c(NH4+)=c(Na+)=c(OH-)>c(NH3·H2O)
B、c(NH4+)=c(Na+)>c(NH3·H2O)>c(OH-)>c(H+)C、c(NH4+)>c(Na+)>c(OH-)>c(NH3·H2O)
D、c(NH4+)>c(Na+)>c(NH3·H2O)>c(OH-)>c(H+)
4、未指明酸碱的强弱: 例题 一元酸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强碱MOH溶液后,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A-)≥c(M+)
B.c(A-)≤c(M+)
C.若MA不水解,则c(OH-) D.若MA水解,则c(OH-)>c(A-)练习 17、实验测得常温下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值等于1,0.1mol/L某一元碱(BOH)溶液里c(H+)/c(OH-)=10-12。将此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的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c(B+)>c(A-)>c(OH-)>c(H+) B.c(A-)>c(B+)>c(H+)>c(OH-) C.c(B+)=c(A-)>c(H+)=c(OH-) D.c(B+)>c(A-)>c(H+)>c(OH-) 5、未指明物质的浓度或体积: 练习 18、常温下,V1 mL C1 mol·L1 V2 mL C2 mol·L1 - - 6、pH之和等于14的酸和碱溶液的混合: 例 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_性,溶液中c(NH4+)与c(Cl-)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8:将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c(Na+)>c(CH3COO-)>c(H+)>c(OH-) B、c(CH3COO-)>c(Na+)>c(H+)>c(OH-) C、c(CH3COO-)>c(H+)>c(Na+)>c(OH-) D、c(CH3COO-)>c(Na+)> c(OH-)>c(H+)练习9: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在所得的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c(Cl-)>c(NH4+)>c(OH-)>c(H+) B、c(NH4+)>c(Cl-)> c(OH-)>c(H+)C、c(Cl-)=c(NH4+)>c(H+)=c(OH-) D、c(NH4+)>c(Cl-)>c(H+)>c(OH-)练习设氨水的pH=x,某盐酸的pH=y,已知x+y=14,且x>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OH-)C.c(NH4+)>c(Cl-)>c(OH-)>c(H+) D.c(Cl-)>c(NH4+)>c(OH-)>c(H+) 四、不同物质相同离子浓度的比较: 练习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CO3 ②(NH4)2SO4 ③NH4HCO3 ④NH4HSO⑤NH4Cl ⑥NH3·H2O;按c(NH4+)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③⑤④⑥①③ B.⑥③⑤④①② C.⑥⑤③④①② D.⑥③⑤④②① 四、其他题型∶ 练习 1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浓度相等,则混合溶液呈_____性,盐酸与氨水体积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将m mol· L-1的盐酸和n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m与n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则盐酸中c(H+)与氨水中c(OH-)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练习、将7.8g铁粉加入200mL2mol/L的HNO3溶液中,使之充分反应放出NO气体,所得溶液中主要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A.c(NO3-)>c(Fe2+)>c(Fe3+)>c(H+) B.c(NO3-)>c(Fe3+)>c(Fe2+)>c(H+) C.c(Fe2+)>c(Fe3+)>c(NO3-)>c(H+) D.c(Fe2+)>c(NO3-)>c(Fe3+)>c(H+)练习、将100毫升0.1摩/升的BaCl2溶液加入到100毫升0.2摩/升的H2SO4溶液中,则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关系是()A. c(H+)>c(Cl-)>c(Ba2+)>c(SO42-) B.c(Cl-)> c(H+)>c(SO42-)>c(Ba2+)C. c(H+)c(SO42-)c(Ba2+)> c(Cl-) D .c(Cl-)> c(H+)>c(Ba2+)>c(SO42-)练习、常温下,将pH=12的Ba(OH)2溶液加水稀释103 倍,所得溶液中c(H)∶c(Na+) +最接近()A.2×10 -7 B.5×10 -8 C.2×10 -13 D.5×10 -----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2、使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数学的热爱。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运用,德育教育。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运用。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xy35x23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 2x4y94y12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二分之一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的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师:是啊,我们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题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北方的民族汇聚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概况。过程与方法 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2、通过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北方民族融合内容的学习,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提高论证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北方虽然长期处于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但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认识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大唐的开放繁盛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渗透点)教材分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鲜卑拓拔部的发展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探究中认识体会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隋唐时期的北方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孝文帝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从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与先进民族同化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北朝民歌《敕勒歌》,集体朗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提问:这首民歌描绘了什么风光?体现了什么民族的生活场景?(游牧民族) 师:这首民歌是由鲜卑族人民创作的,它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豪迈奔放的生活场景。那么,鲜卑族人民创作的民歌为什么会进入中原人民的生活而且广为流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汇聚。 讲授新课 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1.边疆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是什么? 2.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3.以上少数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在哪一地区?(黄河流域一带,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山西等地。) 4.少数民族的内迁带来了什么影响? (出示课件)《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解决以上四个问题。 教师:汉族统治者不断向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征派兵役。甚至把他们掠买为奴隶。更加剧了民族矛盾。 5.提问:这种矛盾怎么解决呢?(由学生讨论,得到答案)学生回答:这一时期每一个少数民族为了在共同的土地上生存下去,都展开了纷繁复杂的战争,各族人民多次起义反抗汉族统治者,并先后在北方建立起一些割据政权。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中,各个民族为了共同对抗他们的敌人,相互联合起来,在联合的过程中,逐渐对各个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出现了认同感,民族之间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叫做十六国时期。 教师补充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线索: 教师小结并过渡:边疆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使得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创作《敕勒歌》的鲜卑族就曾经入主中原,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展示《北魏的兵马俑》说说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的统一有何意义? 学生看书回答: 鲜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后来逐渐南迁,386年,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示课件) (1)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师:北魏统一了北方后,面临着哪些问题呢?假设你是孝文帝,你该如何是好? 学生讨论、交流。 师:孝文帝是怎样学习汉族先进的管理经验、文化、科技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示课件)(1)迁都洛阳 教师提问: ①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②迁都意义重大,但孝文帝的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很多阻力,他采取了什么巧妙的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 教师讲述孝文帝迁都的故事: (2)推行汉化政策 孝文帝迁都以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在改革中,孝文帝以身作则,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元,自己叫元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6“材料阅读” 提问:①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②在今天的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这个民族? ③没有,那鲜卑族上哪去了?(融入汉族之中)④那你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讨论,视情况而定)(向先进民族学习,是对的,但是不是应该把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完全抹煞。)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壮大了自己的国家,同时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渗透点) 拓展延伸: 1、提问:通过学习,你能体会到改革中的孝文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行动上是大义灭亲的;改革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也说明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学习历史,贵在借鉴历史,孝文帝的改革距离我们现在已一千五百多年了,大家想想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今天多民族之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什么借鉴的地方?(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渗透点)课堂小结 的确,孝文帝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魏政治经济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迁都洛阳,大力提倡汉化政策,大大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进程,为我国南北的重新统一打下了基础。 【溶液的渗透压教案】推荐阅读: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08-30 有关溶液的相关计算题09-27 听《溶液》复习课的反思08-07 电解质溶液复习学案09-02 溴化钠溶液蒸发设备设计10-02 掌声德育渗透教案08-13 《草原》法制渗透教案09-22 语文德育渗透课教案08-28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06-198.渗透德育的数学教案 篇八
9.北方的民族汇聚德育渗透教案 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