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2024-10-25

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12篇)

1.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一

圣屯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计划

(2013--2014学上学期)

解小娟

一、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偏小,考虑到这个原因,本学期我主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及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初步兴趣为主要目的。运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幼儿由没有习惯到有习惯,有不清楚到清楚,能辨别红、绿、黄、蓝等基本颜色,基本分辩上、下空间方位,知道用点、竖线、横线、斜线圆形和涂染的方法画出熟悉的简单物体,使 幼儿从不会画到会画,从不愿意画到愿意画最后到想画。、二、美术教学要求

(1)绘画方面

1.教幼儿学习用圆形、椭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及涂染等方法画出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简单的风景、动物(侧面)、人物(正面),能画出其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2.学习在画面上进行简单的布局,画一些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大胆地按意愿画画;

3.能选择与实物相近的颜色画画,逐步作到涂色均匀;

4.会在长方形、正方形纸上用点、线、小圆圈、花朵、叶子等花纹画出简单的图案,作到色彩鲜艳。

(2)手工方面

1.泥工:学习捏的技能。能塑造出想象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图案,作到色彩鲜明;

2.纸工: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较平整地折叠简单的玩具。能把现成的图形或材料按顺序粘贴到适当的位置上,认识剪贴工具、材料,知道其名称,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3)欣赏方面

欣赏一些幼儿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培养幼儿初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美术教学材料的准备

白纸、蜡光纸、水彩笔(24色)、蜡笔、废旧物品、圣屯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计划

(2013--2014学上学期)

解小娟

一、倾听

(一)行为习惯:

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讲话。

2.知道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学习注意倾听。

(二)情感态度:

1.喜欢听别人说话、唱歌,听音乐、听鸟的叫声等悦耳的声音。

2.喜欢听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萌发初步的情感活动。

(三)能力发展:

1.能听懂普通话。

2.倾听时,能注意别人的表情、口形、动作,辨别语意,理内容。

3.能理解简单的指令,并按指令做。

二、理解与表达

(一)行为习惯:

1.愿意用普通话表达。

2.知道不要大声喊叫,要保护嗓子。

3.知道别人说话不能随便插嘴,等别人说完了再讲

(二)情感态度:

1.愿意向老师、同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2.在众人面前不胆怯,大方地回答问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愿意尝试与别人说得不一样。

(三)能力发展:

1.能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表达。

2.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会用简短的语言回答。

3.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4.能独立地朗读儿歌,复述简短的故事。

三、交流

(一)行为习惯:初步学习遇事讲道理,不喊不叫,不争不抢。

(二)情感态度:

1.喜欢与老师、同伴之间用语言交流。

2.愿意想办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愿意请别人帮助。

(三)能力发展:

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与同伴商量游戏。

2.与同伴游戏中,能主动与同伴交流,协商问题。

四、阅读与欣赏

(一)行为习惯:

1.知道书要一页一页轻轻地翻,2.看完图书知道要放回原处。

3.养成认真看书的习惯,看完一页再看下一页。

4.能安静地看书、小声说话,不打扰别人。

5.爱护图书,不乱丢乱放。

(二)情感态度:

1.喜欢阅读活动,喜欢听成人讲述和朗读图书的内容。

2.听朗读、看画面,在理解内容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活动,情绪愉悦。

3.在阅读活动中逐渐产生对文字的认读兴趣。

4.在欣赏汉字的演变中,初步形成对汉字喜爱的情感。

5.在游戏表演活动中快乐吟诵、游戏。

(三)能力发展:

1.能理解图书画面地基本大意,能用口语做简单的表达。

2.知道字可以用来说话,说话可以用字来表示。

3.能借助对图片画面的理解,借助已有的经验,认识常见汉字。

4.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找到诗文图片相对的文字部分,能做到听朗读跟读。

5.能初步理解低幼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

6.在老师的辅导下,有表情地朗读、表演简单的文学作品。

幼儿园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上学期)

解小娟

一、班况分析

我班幼儿共有33名,希望在本学期各位家长能和老师积极配合,使每位幼儿都

在今后有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等。

二、教学目标:

1、对周围常见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并能关注一些事物、现象的变化,有初步探索的欲望。

2、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乐意操作,喜欢思考、提问,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3、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环境,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并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4、能运用适当的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并尝试与同伴交流。

5、获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简单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三、具体措施: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和摆放形式的干扰,正确说出“10”物体的总数。

3、帮助幼儿感知“10”以内数之间的前后关系,使幼儿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并逐步建立等量观念。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

5、引导幼儿认识“7”以内的序数。

6、引导幼儿学习按数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7、结合日常生活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感知其明显特征。

8、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不受颜色、大小及摆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能够用平面图形进行结合拼搭。

9、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10、在日常生活和游戏,引导幼儿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轻重。

12、引导幼儿主动爱护动植物,并观察、了解不同环境中典型的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特征和生长变化。

13、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了解春、夏季的明显特征,知道一些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初步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导幼儿进行初步的天气变化记录活动。

2.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二

一、不仅仅是“求同”,也要“求异”

在教学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海底世界》时,教师出示视频课件,引导学生演示欣赏各种鱼类图片,认识、了解鱼的特征和形状。教师提醒学生:“你们已经学习了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鱼的形状,学会了立体手摆鱼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那么什么是对称呢?”接着,教师进一步追问:“仔细观察我们中国的民间剪纸,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出左右两边图形一样为对称图形,左右两边不一样的是不对称图形,然后引导他们动手操作:将纸对折,画出鱼的外形并剪出形状。

结果都是“对称”惹的“祸”——尽管学生创作的“鱼”五花八门,但却有惊人的“一致性”:左右完全一样。的确,“鱼”的身体左右是完全对称的,但美术课真正的主旨并不是“像不像”,而是“好不好”“新不新”。

教师思考,如果一开始并不是特意地去讲“对称”,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构建、自主创作,其作品会不会多一份创意、多一分惊喜呢?所谓“先学后教”,所谓“不教而教”,其目的就在于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甚至束缚学生,而是尽可能地拓展每位学生的自我视野,擦亮属于学生自我的探索空间。

二、不仅仅是现实临摹,也是想象扩展

在教学湘教版三年级美术《森林王国》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故事环节:“森林里的老国王去世了,现在要选举一位新国王,请所有动物参加选举会议。”针对这个设计,教师问:“猜一猜,会来些什么动物呢?”接着,PPT课件中出示了大量图片,一开始出场的就是三幅老虎的图片:或威风凛凛、或引颈高吭、或洋洋得意……

课后,有听课的教师反映:这样的图片呈现(或者出场顺序),不仅先入为主地把“国王”定位给老虎,而且连老虎“赴任”的外貌和动作都事先“彩排”好了。试问:狮子不可以当“国王”吗?大象不可以吗?豹子不可以吗?又或者,老虎难道不能以一种沉稳的姿态去参加选举会吗?

教师思考,多维的画面熄灭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才能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

三、不仅仅是习得技法,更是人文的滋养

在教学五年级美术《生命的甘露》时,课伊始,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将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会?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

后来,在教研组长和其他教师的讨论下,又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读读下面的宣传语或看看画面,然后自由创作宣传画或招贴画。(1)请节约用水,否则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您的眼泪!(2)雨伞是这样用的吗(把雨伞倒过来接天上的雨水)?(3)为何等到难以下咽的那天……修改后的教学设计,看似切入点很小,但可供选择的材料和角度却更广,由此衍生出的“生成点”与“延伸点”也更多。

3.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三

高中美术是非高考科目,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地位跟高考科目还是有明显区别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省一级重点高中里,对学生而言,上美术课更多的只是想放松心情,取得愉悦感而已,所以如果还是按“教师教,学生学”这老套路,是得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因为学生既没有考试压力,也没有学习兴趣,到最后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扭转这个局面?可行的办法,还是“教学生学”。在此以美术鉴赏课《任伯年》的教学尝试作一下探讨。

一、合作式的导入激发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首先得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看你作为教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拿什么去诱导学生,导入这个环节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导入”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了你这堂课的成功与否。

《任伯年》这堂鉴赏课主要就是介绍任伯年的生平,他的人物画的特点以及他人物画中“钉头鼠尾描”的运用。如何导入这堂课,我是花了很大的心思。任伯年是我们萧山瓜沥人这点确实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这个兴趣点还不够,除了有些学生作为萧山同乡的自豪感之外,就没什么共鸣点了。所以我特地创设了一个场景,以一个模拟拍卖会的形式导入,因为任伯年的一幅人物画《华祝三多图》在2011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1.67亿的天价,当时就震惊了整个画坛。我把这个拍卖会的场景在教室中重新模拟上演,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到了一个至高点,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按照他们的心里价位纷纷进行叫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当揭晓他们的叫价跟现实的拍卖成交价有如此巨大反差的时候,学生的心里除了自豪感之外,更添了几分疑惑,也增添了想去了解任伯年的坎坷经历,了解他的写意画风的愿望,这样一来,为我后面介绍任伯年生平就做了铺垫,显得水到渠成。

二、自主式的概括解答疑惑

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把自己变成一个“导演”而非“主角”。《任伯年》这堂课,模拟拍卖会现场导入之后,学生还是疑惑,为什么能拍出1.67亿的天价,他的画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学生不会对你直接提出这个疑问,但作为老师,你应该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给学生制造“疑惑点”。

除了以口述直接讲给学生听之外,是不是有别的方法,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资料,两张明清肖像画,两张任伯年肖像画,还有一张明清肖像画和任伯年肖像画的对比表格,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欣赏并完成表格,表格中也给学生做了一些适当的提醒,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对比。这样一来,学生们近距离地欣赏了任伯年的作品,通过小组讨论,也大致完成了对比表格的内容,老师最后只做稍微的补充和总结即可。等学生完成表格之后就会发现任伯年人物画的特点,他画人物画时笔法运用上的特点等一系列知识点,就能明白他的画能拍得如此天价,成为单件作品超亿元的五位近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齐白石、任伯年)之一,并非浪得虚名。

三、探究式的体验感悟国粹

高中美术课,以欣赏为主,但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适当加入一些技能的训练也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其实有些东西,老师说说,学生看看是一回事,但让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亲自体验一下效果肯定会更好。其实要寻找一种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去实践体验,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靠一次次尝试中取得经验。

《任伯年》这堂课,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生体验的环节,让学生亲自拿笔体验任伯年的“钉头鼠尾描”的人物画特点。在第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觉得这个环节要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一个班将近60个学生,让学生自带工具压根不可能,因为他们都是住校的,学校也没有专业的整套的国画工具提供,所以这个环节,我只是在黑板上用毛笔亲自示范了一下,然后请了两个同学上台体验了一下,但最后发现并没有达到我最初的设定目标。

之后我就到处找材料,看有没有适合在教室里使用的既简单又方便的材料,最后各方打听比较,选择在网上购买了一款软笔,里面直接配有墨汁,笔头选用特制材料精制而成,类似海绵,粗细可自由掌握,按下去就粗,提起来就细,跟毛笔功能非常相似,价格也便宜。这样一来,我只要给学生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即可。虽然这只软笔跟毛笔有区别,可能很多时候达不到毛笔的效果,但这堂课我只要求学生体验“钉头鼠尾描”的勾画特点,简单说也就是用笔的“一按一提”,没有什么别的高要求,所以在这堂课上完成这个教学目标用软笔代替还是可行的。这样,在第一堂课中所产生的问题在这堂课当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课堂上,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会暴露出来。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体验了“钉头鼠尾描”,问题是最后呈现的作品质量却不高,因为画衣纹的时候对于“形”的要求很高,学生往往很难把握。所以这个环节我后来再次改进,给学生提供一支软笔,一张印有任伯年人物肖像画的纸张,把人物衣纹部分用电脑处理淡化(有点类似初习书法者的描红),那么学生体验的时候就在这张专门为这堂课设计的纸上去完成,按原有纸张上的衣纹的形去练习“钉头鼠尾描”勾画风格,到最后呈现在展览板上面的学生作品效果非常完整,非常成功的。

四、角色转换更显教师价值

以上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所用到的时间只占小半,大半时间是学生思考、表达、操练的时间,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自体验,巩固目标。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效果,比我在课堂上讲45分钟会好很多,学生自己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的答案,也比我重复讲十遍在他们脑子里留下的印记更深。而我在课堂上所占用的小半时间,也不是一味的讲,一味的传授,更多的是一些合理的引导,把学生一步步引导到预想的情境中。这样也有助于老师跟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让自己变成“导演”,变成“主持人”,学生跟老师交流就像跟朋友交流一样,有问题互相探讨互相研究,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样反而更好的体现了老师的价值,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会变得更睿智。

要实现“教学生学”,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实这对我们教师是有更高的要求。以前“教师教,学生学”,这两者是孤立的,教师管自己教,学生顾自己学,教师只要把教材要求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都讲到,各个教学目标在一堂课内完成即可,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学习后的效果则与教师无关。但现在要求教师实现“教学生学”,就完全不一样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牢牢的结合在一起,结合的好坏就意味着你这堂课的成功与否,所以备课的要求也跟以前不一样,作为教师,你要在课前准备的不仅是哪个环节完成哪个教学目标而已,更多的是要思考这个环节你如何让学生用合理,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准备好“激趣点”,“疑惑点”,为学生主动学习作铺垫。其次在课堂上要留最大的空间度,自由度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可以是合作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还有如果能在课堂上最后给学生留点什么,比如说一个完整的作品展示,这对学生是非常有激励作用的,久而久之能让学生对美术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愉悦感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美术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六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四

(2012-2013上)

龙潭小学

2012-9-5

为了开很好地展教学工作,进行有步骤的教学,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特制行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

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

(二)难点: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比例透视的运用能力。龙潭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3、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该年级学生表达力强,有自己的独到的想法,生活习惯上比较讲究自我能力体现,不敢落与他后,学习能动性强,上课纪律上比较活跃。

2、从教师教中分析,每学生优劣情况不同。

经过对该班的了解,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特色,根据情况的不同,针对性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每个学生都要抓美术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多让他们看看优秀作品,多采取鼓励性评语,多发挥他们自我能力的表现,展示每一个的自我特色。学生上课纪律认真专心,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该班学生在手工方面还缺乏创意与自我体现。

四、实施训练总体思路: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强造型能力的培养,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写生,并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以确定如何对事物进行造型处理,特别对困难的学生进行仔细研究分析。

2、具体手工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多渗透本人最拿手的工艺能力,使该班级的总体水平,有一定能力的提高。

5.八年级美术上学期教学计划 篇五

以素质教育新课程尺度为理论依据和举动准则,切实改变教师与教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指导教生进行探究性教习和动手实践练习,提高审好心识和综合素质。

二、教教方法及教法

1、浏览评述单元:指导教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观察、分析、接头,采用分组接头、个人评述等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锻炼观察、分析与表达能力,培养艺术素养和审好心识。

2、造型体现单元:引导教生体会和感受校园的美,进行实地写生,教习与研究体现方法,接头与交流心得,培养教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意识。

3、设计应用单元:教习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知识,锻炼设计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4、综合索求单元:引导教生观察、分析生活用品的特点,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教情分析

初二现有4个教教班,美术教习兴趣较高,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部分教生的美术特少有所发展。

四、内容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共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艺术体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举动一,浏览与评述;举动二、三、四,研究、接头与体验。通过本单元的教习,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约3—5课时。

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

通过浏览、感受、认识、评述,了解运用美术作品进行居室装饰的多种方法和特点,感受不同作品对其不同的影响,并教习简单的国画、版画、装饰画、铅笔淡彩画的绘画、制作方法,本单元根据教材内容分为六组举动,约6—7课时。

第三单元: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

了解和教习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进行创意和设计,了解其特点、方法,教习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本单元分7组举动,可用3—4课时。

第四单元: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了解居室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装饰物的特点、用途,掌握色彩在空间中的公道运用,教习绘制室内装饰结果图,,本单元可分6组举动,可用4—6课时。

第五单元:环境艺术设计

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有关知识,通过浏览,体会其实用性和美感,约1—2课时。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培养教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2、注重联系教生实际情形,矫捷地展开教教。

3、培养教生创新能力,注重教生动手、动脑的锻炼、培养。

4、组织有意义的美术举动,让教生从中体会乐趣,激发教生教习动力。举动中,互相教习,共同进步,培养个人荣誉感。

5、适时展开比赛,在比中教,教中比,促进提高。

6.六年级美术上学期教学总结 篇六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六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 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 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 灯、影片、录像片等教 学手 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 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 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清平学区木兰小学

7.让音乐为美术教学插上放飞的翅膀 篇七

关键词:音乐与美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直以来, 各种艺术之间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音乐与美术都源于艺术, 一个是有形无声, 一个是有声无形, 但二者是融会贯通的:都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都是感性的、有很强的感染力, 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音乐是给人听的, 是以听觉来感受美, 是一门无形的艺术, 但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却可以让听众在优美的旋律中看到一幅幅动人的图画, 唤醒已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回忆, 引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音乐就像一条涓涓的细流常常从你的耳畔滑过, 沁人心脾, 仿佛灵魂也随之摇曳上了天堂;美术作品是给人看的, 是以视觉来感受美, 一幅神形兼备的美术作品使人看了过目不忘。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人们在画家所渲染的意境中, 领略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调子。这种富有诗意的调子轻轻地扣动人们的心扉, 激起人们心灵深处的的美感, 一辈子伴随。有人说绘画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淌的画卷, 他们是“姊妹艺术”。在美术课堂上, 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引进音乐, 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孩子的心灵, 能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能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 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并促使他们不断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使学生创作出更有个性的美术作品。美术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 适时地穿插合适的音乐, 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 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 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 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 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使其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 激发创作灵感, 增强学习兴趣。

一、上课铃声后的音乐欣赏———安定情绪

科学家发现, 当人们听到适宜的音乐, 心跳、脑电波、脉搏等会逐渐与音乐的节奏同步, 从而变得缓慢和协调, 血压也会相应下降, 旋律优美的轻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轻松愉快。上课铃声后的音乐欣赏能使人的心情逐渐平静, 使人处于一种非常舒适的状态之中。正因为如此, 笔者在上课铃响后, 改师生相互问好为播放一首舒缓的乐曲, 让学生伏在课桌上闭目静听。经过这一环节的实施, 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美术学习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导课时的音乐欣赏———引起注意

一节课刚开始, 所有的教师都想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抓住学生的心, 所以导课是一节课时很重要的环节。笔者在上《熟悉的韵律》一课时, 首先播放了德彪西的管弦乐曲《大海》, 接着播放文字。乐曲描述了三幅交响素描:“黎明到中午”描述的是夜幕渐逝, 微光隐露, 天空由紫转蓝, 红日喷薄而出, 万物苏醒活跃。“波浪的嬉戏”描述的是阳光之下, 波涛翻滚, 时而涌成浪峰, 时而跃成泡沫, 互相追逐嬉戏。“风与海的对话”描述的是在风暴中狂涛奔腾的大海, 气势逼人, 显示了大海的狂暴。然后告诉学生这首管弦乐曲与画家莫奈当初那幅一鸣惊人的作品《日出·印象》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接着展示了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如此安排既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

三、美术教学与音乐相关时的运用———激发联想

把音乐引入美术教学, 让音乐为美术服务, 能恰当地结合对方的相关元素, 在理解和创作时充分利用它们的相通效应, 通过视觉上的“具象”去捕捉听觉里的“抽象”。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 视听结合,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多变的颜色》一课中, 笔者设计了“听音乐辨色彩”的环节:一曲《快乐农夫》 (橙色) , 一曲《日光海岸》 (蓝色) , 一曲《喜洋洋》 (红色) , 一曲《风的色彩》 (紫色) , 一曲《二泉映月》 (灰色) 。这样的学习, 让学生感悟到美术和音乐是如此的亲密,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橙色的兴奋和快乐, 蓝色的深远沉静, 红色的热情幸福, 紫色的优雅魅力, 灰色的寂寞忧郁, 因为色彩感觉与音乐感觉其本质是一样的, 都能激发出人们的相同感受。

四、美术欣赏时, 选择与之风格相同的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 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 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 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在欣赏过程中, 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 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 同学们的感受更加直观, 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时穿插背景音乐, 能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如笔者让学生欣赏中国画的线描作品时, 播放了古琴曲《流水》, 随着古朴的乐曲, 缓缓地播放出水纹描、蚂蝗描、撅头钉描、折芦描、橄榄描、蚯蚓描等作品, 使学生感受到线条描画用笔的工整细致与细腻的笔触。在给学生欣赏山水画时, 笔者又精心选择了一首古筝曲, 在心旷神怡的乐曲声中, 那些意境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让学生如痴如醉, 久久沉醉其中, 使他们很好地感受到中国画的意境美。欣赏京剧脸谱作品时, 播放了《说唱脸谱》, 这是一首具有京剧韵味的歌曲, 它铿锵有力、酣畅淋漓:“蓝脸的窦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曲声中, 那美轮美奂的京剧脸谱“你方才唱罢我登场”。音画的完美结合, 一下子拉近了对脸谱还很陌生的学生的心, 孩子们聚精会神紧盯屏幕, 唯恐错过一丝一毫, 惊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正是这首背景音乐, 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艺术美的感受。

五、学生作业时的背景音乐———激发灵感

好的音乐有助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中优美抒情的旋律, 跳动的音符, 轻快的节奏, 都撞击、触动着孩子的心灵, 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在美术课的作业环节适当播放背景音乐, 只要注意音乐的选择适合学生创作, 音量大小把握好, 就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快乐地完成作业, 从而使学生创作出更有个性的作品。《故乡的原风景》、《大地的旋律》、《绿袖子》、《记忆》、《雪之梦》、《春水》、《雨的印记》、《大地的旋律》、《风的呢喃》、《晨光》等乐曲都是笔者经常使用的曲目, 这些曲目非常适合在学生作业时播放。当然, 美术教学中, 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节奏过快的音乐则会使人感到紧张、焦虑;节奏过慢的音乐又会使人昏昏欲睡。所以选择合适的音乐也有很大的学问。

8.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初中美术;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19-01

引言

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学习美术知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全面、更广阔,美术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展开兴趣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呢?本文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浅析如何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美术知识的几点浅见。

一、精心备课,打造活力课堂

美术教师千万不要认为美术是副科而心存轻视之观念,或者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高不去备课,如果前期准备不充分,上课时,直接拿着书本教学,到了课堂上有时候则会束手无策。因此,加强备课,防患于未然,既要备内容,又要备学生的基本情况,切实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备大纲、备教材,力求将美术课堂推向简约、自然、扎实以及高效的境界。上课前提前3分钟候课,让学生将所用书、学具放在课桌上,为新课的讲解做好一切准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精妙的教学艺术巧妙引导学生去解读美术的美、去体验美,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再生成课堂目标,加强师、生、文本三者间的沟通,使美术课堂真正形成生动、有效的课堂。

二、创设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

“教学应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习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以及行动。”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究兴趣、学习积极性等都建立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基础上的,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自然会产生美好的心情,他们也会带着好心情去学习,在愉悦的情感支配下绘画,必然会画出优秀的作品。例如,在欣赏有关中国画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情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带入到国画所描绘的那种境界当中,激发他们把诗意内容想象成生动的图画的能力。在这美好的氛围中,美的通感力量也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更加的活跃。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轻松愉快地感受美术的美,在氛围的感染下想象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

三、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美术,适当的室外写生必不可少。美术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写生,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出来。美术课上,很多知识仅凭教师说教,该如何选景,该如何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等,然后再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会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到底需要怎么画才是正确的。基于此,要想表现得真切,适当的加强学生的实地体验必不可少,鼓励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在生活中认真思考。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多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抒发出来。比如,画向日葵一课时,就可以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可将学生带到校外,孩子们也都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此时的他们是专注的,态度是认真的,另笔者惊讶的是,再观察孩子们的作品时,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而且形象生动,有观赏的艺术价值。

四、用漫画卡通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漫画和卡通画的形式比较容易掌握,能够让学生学了就用,其技法的最大特点是多元性与自由性,在进行表现的过程中束缚较少,这也为学生自由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提供便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可以用漫画卡通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用漫画或者卡通画表现和装饰书信、贺卡等。漫画、卡通既可以是单幅的,同时也可以是连续的图画,这种灵活性也为学生的选择提供的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实际需要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表达,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形式进行创作。适当的使用能够为美术课堂增添活力,促进学生在美术课中学习动机的形成。

五、不断改进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大多数初中生的年龄层体现了他们的一些特有心理特点,比如幼稚与懂事并存、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纠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结合学生们的这些特点,教师就必须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们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面具设计》这章的时候,我首先安排了一些学生穿戴各种面具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动听的乐曲,个性化的面具、吸引人的表演,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唤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兴趣。紧接着我再由此带入本章的内容,用各种各样的面具图片,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而且还利于将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起来,此时,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更加高涨了。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组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人的思想、意志、喜恶以及人的精神世界。当学生一旦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必定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主动去探究,为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識,调动学习积极性,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也要不断开拓思想,创新方法,切实探索出一条高效的美术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春达.浅谈如何进行初中美术兴趣教学[J].学周刊,2015(15).

[2]王滦杰.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学周刊.2012(31)

[3]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04.

[4]河南省新安县第三高级中学王雪峰.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1年.

[5]杨瑶 培养美术兴趣,开启创造思维——美术教学有效性探究[J].大舞台,2011,12,(8),20-21.

9.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九

陈明贵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主要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民间玩具世界

第二周 现代玩具世界我的玩具伙伴

第三周 恐龙回来了巧救小昆虫

第四周 可爱的玩具蛇

第五周 国庆放假

第六周 美丽的叶子想象的鲜花

第七周 给树爷爷画像我家的菜篮子

第八周 节日的餐桌

第九周 泥器皿

第十周 小泥人和泥面具

第十一周 无敌孙大圣变形金刚

第十二周 杂技小演员

第十三周 有趣的数字

第十四周 漂亮的钟

第十五周 多彩的小风车

第十六周 船儿漂漂

第十七周 考试

10.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十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大多学生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美术表现技法,绘画作业水平普遍较好。且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还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愿学、乐学。但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有一些同学美术能力较差,纪律也不够好,对学习美术的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自信心,对这些学生老师不能以批评斥责为主,应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全册共二十一节课本教材依然紧扣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多元化与趣味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难易适度且探索性、游戏性和实用性较强。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如:国画系列的《彩墨游戏》;色彩系列的《红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泥塑系列的《捏泥巴》;版画系列的《对印版画》;欣赏系列的《童年》、《身边的设计艺术》等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清楚具体需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并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审美和情感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并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学科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用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用大胆和谐的颜色表示自己熟悉的内容。

2、制作简单的纸版拓印画,及各种平面材料贴画,进一步提高撕纸和剪纸拼贴的能力。

3、欣赏儿童画及自然物,提高欣赏能力。

(二)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精神,动手的协同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目标

1、“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掌握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2、“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使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生的创新能力,陶冶情操。

五、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11.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十一

一、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立体冲击”,大大增加了信息容量。

以前,由于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相对缺乏,进入课堂的往往只有书本加挂图,致使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太少,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和能力培养,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美术课堂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恰恰与新课改要求背道而驰,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求异、逆向、创新等思维能力。因此,注重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寻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打破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例如美术第5册册《巨大的恐龙》一课。在以往受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恐龙形象图片和它的声音是有限的,仅仅是课本上的图片,并且又没有音效资料,而且学生平时生活中对恐龙的认识也不够,所以老师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恐龙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凭空想象画心中的恐龙,很多学生根本就无从下手或者只能简单的描摹。如果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解决了以上传统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达到更好的效果。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课前从网上下载的恐龙吼声,让学生猜,是什么。其次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图片,如翼龙、梁龙、霸王龙等,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恐龙的各部分特征,再设置问题———在那悠远的时代,还会有哪些特别的恐龙呢?学生自由猜想,随后课件出示有关恐龙的学生作品。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很容易就画出了心中恐龙形象。

二、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欣赏教学手段和内容。

以前最怕上美术欣赏课,因为课本给与的东西太少,教师本身具备的对应知识可能也不够。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教师都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是很不欢迎的。现在,由于网络、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获得教学所需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感性材料。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的综合性功能,能以不同的方式传播信息,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互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深刻地欣赏到大量的美术知识,对美术欣赏课等有着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例如《兵马俑》是六年级的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集欣赏、合作、互动为一体的美术课。如果用多媒体来教学就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在这里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来激发孩子们了解和传承祖国文化艺术瑰宝,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利用课前搜集关于兵马俑的图片、录像、文字以及和考古相关的故事资料结合成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不同造型、神态各异的“兵马俑”,了解其造型特点,再结合教材,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清理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兵马俑的知识,欣赏兵马俑在历史和世界艺术地位的艺术价值。学生在欣赏将军俑时,不但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将军俑在静止状态下的形和构造,而且可以做三位立体的动感图片,让将军俑旋转起来,欣赏将军俑各个部位的细节。学生欣赏到了绚丽多彩的古代艺术珍品,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

三、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空间,扩大视野。

多媒体技术缩短了时空,浩瀚的信息都让我们有能力去掌握。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能使学生感受到线条、音乐、光影、色彩、动感等信号,产生立体感觉,唤起丰富的表象,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不只是图图画画,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多元的美术文化,用发现的眼光到生活中去找寻美,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素质。

例如第6册美术《家乡的桥》这一课,如果仅围绕家乡的几座桥教学,学生所看到、所了解得知识肯定太少,层次浅显。必须考虑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录像、图片、历史故事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融入到欢快节奏的音乐中,融入到传说故事的情境中,在真实和想象中大胆自由创作。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事先拍摄下来的当地的有特点的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桥的形象体验家乡的变化。然后播放家乡桥的历史传说故事,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文化,感受家乡的亲切。再因势利导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世界各地的桥,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赏析作品中感受桥的美,并且了解各种桥的材料运用、结构变化、作用功能、科技含量。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他们见过的最美或最有趣的桥,小组之间讨论如果自己是桥的设计师想设计什么样的桥呢。然后展示学生设计的范作并且播放欢快的轻音乐。学生看着作品内心思绪万千,随着音乐旋律激情奔放,描绘出大量的与众不同的桥。那是学生对家乡的爱,是童心飞扬的体现。

多媒体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更易接,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并避免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误判,从而优化美术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推进美术教学整体的改革和发展。

12.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篇十二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顾名思义就是快乐, 当学习充满乐趣时, 学生才能发挥更为有效的能动性, 激发出创造力。

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感兴趣, 是因为没有负担。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没有负担, 是因为在美术课堂上所有奇怪的想法都可以大胆提出, 而且美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前,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发生变化, 要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 推陈出新, 在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我个性。

教师课堂内容的安排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能动性的表现, 教师要灵活运用绘画、制作、设计和欣赏等不同方法, 抓住学生的内心需求, 激发他们的个性魅力。

二、创设培养学生个性的环境

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动手参与,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

(一)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实践表明, 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 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 和其它的学科不一样,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学生中间, 亲身示范, 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点拨, 因此,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分大组围桌进行教学或带学生在户外上课, 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创造条件, 并能激发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欲望。

(二) 为学生创新搭建平台

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对于学生的作品, 不论好坏, 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当学生无法完成作业时, 教师的帮助会激发学生更加大胆的创新。教师给学生安全感, 让他们定下心来参与, 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表现, 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 个性也将得到开发。

(三) 让学生体会自我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都会产生成就感。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 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完成, 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难度过高, 学生可能就会不愿完成它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 为了让学生能合理地展现个性, 教师要因材施教, 控制难度,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三、多种形式展现个性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中心, 美术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个性。参与是美术课堂必不可少的, 小学生愿意表现, 也喜欢表现, 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的机会。

(一) 不拘一格的安排

1. 以“新”带“动”, 挖掘个性的潜力。

美术课一开始的设计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往往能使学生展现不同的个性。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教师采用不同寻常的导入方式, 会让学生在很快朝着预设的方向前进, 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情, 期待着在动手环节表现自己。

在小学教学中, 游戏往往最能抓住孩子对美术课的盼望心理。在上《我的喜怒哀乐》第一课时, 笔者一上课就安排学生做小游戏———对着自己带的镜子做表情。照镜子谁都会, 可是自己看自己做表情让学生感觉很新奇。小学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 马上就动手比划起来, 从而对新课有了兴趣。

笔者接着让学生观察不同表情的特点, 学生发现:笑得时候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会有小酒窝, 鼻孔会变大……笔者让他们画下自己的表情, 全班学生的同一个表情各有特点。

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学生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 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 寻找新意, 使之有新鲜感。在上《五彩斑斓》一课时, 笔者用小实验引入, 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 一点一点地变, 直到出现另外一种颜色。这一变化, 学生没有见过, 觉得很新奇, 兴趣顿生, 跃跃欲试。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 学生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 最后学生发现了规律, 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 红加蓝变为紫, 黄加蓝变为绿, 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在动手中学到了美术知识, 从实践中得出了结论, 对颜料的认识加深了, 运用颜料画画就不再困难了。

2. 以“静”带“情”, 增加个性的蕴涵。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美术课上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根据自身体会大胆想象, 增强情感意识。在上《小螃蟹的故事》一课中, 笔者有意识地讲述关于小螃蟹的童话故事, 他们觉得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小螃蟹, 于是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美丽的环境。有的学生画了小螃蟹和妈妈一起快乐的生活, 有的学生画了螃蟹之间的决斗, 有学生画了螃蟹家族的选美赛……学生各自的作品里面都有自己的童话故事, 学生的思路不再局限于教师的示范上, 不仅学会了画螃蟹, 而且陶冶了自身的情操。

利用多媒体, 能使美术课堂的空间变得更大, 带给学生更广的视野, 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能得到更多的展现。在上《中国民间玩具》一课时, 笔者不仅找了大量的图片来介绍民间玩具, 而且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皮影戏, 学生立刻对欣赏课有了兴趣。笔者还利用中国地图来引起学生的好奇, 展示各个地区的民间玩具, 把民间玩具介绍与这一地区的特点结合, 形成多维视角, 学生可以真正了解民间玩具的奥秘, 而且能发挥创造力, 对民间玩具进行变化, 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3. 以“动”带“创”, 发挥创造的个性。

美术教学是能动的, 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 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 使学生既有愿望又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 进行创造。

在美术课上教师进行实物讲解, 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上《有趣的鞋》一课时, 笔者展示了自己做好的几款不一样的鞋子, 让学生观察鞋子的不同材料, 然后让学生试穿, 再与自己脚上的鞋子进行比较, 说说鞋子的颜色、功能等, 并以这些实物交换作为奖励, 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做别人没有想到的, 他们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了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鞋子, 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鞋子的结构, 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关注点, 女生制作的鞋子漂亮但功能不多;男生制作的鞋子构想很妙, 但做工较粗糙。在制作中学生会想出很多创意的元素, 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 这也是美术课上展现自己的方式。

(二) 参与中展现个性

1. 在“赏”中参与。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美术的绘画和手工都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他人个性化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 给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学生就容易接受他人意见改进自己。

一堂课后把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学生对此较感兴趣, 看得仔细, 学得认真。教师要在学生参观时介绍这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 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学生就会明白他人的长处, 有助于下次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对于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 在“帮”中参与。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 学生听。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情绪积极, 思维敏捷, 想象丰富,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励学生走上讲台, 参与“教学”, 让学生讲述自己绘画和制作的心得体会, 学会分享, 共同进步。

3. 在“评”中参与。

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 受自身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的影响, 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积极性, 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 教师应秩序渐近地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最终达到展现个性、大胆创新等美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万兴, 吴博.让学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4]常锐伦, 全国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育论文集[C].西安, 2003.

[5]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6]万伟, 秦德林, 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7]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8]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5.

[9]叶奕乾, 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上一篇:再生育申请表下一篇:洗选中心值班人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