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研究

2024-08-28

环境研究(8篇)

1.环境研究 篇一

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指标体系研究

在提出环境友好性城市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指标体系的原则,并从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度、环境生态建设与管理、环境伦理和意识方面选取了具体指标,构成了环境友好型城市完整的环境指标体系;同时对各评价指标因子的量化标准值的`确定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和今后环境指标的研究方向.

作 者:张新端 郑泽根 Zhang Xinduan Zheng Zegen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3(9)分类号:X21关键词:环境友好 城市 指标体系 设计原则

2.环境研究 篇二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环境成本控制,效益评价

一、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的涵义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认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而发生的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由于企业环境管理与一般经营管理不同, 所以环境效益并不能仅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为唯一标志, 而是环保效果与经济效益并重。环境保护效果是指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企业环境目标而取得的以物量单位计量的效果, 其以降低环境负荷为标志, 如环境污染物质排放量的减少, 废弃物的削减量和资源、能源消耗量的节约等;经济效益是指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对策而获得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效益, 其以增加企业利润为标志, 包括伴随企业环保活动而带来的资源、能源成本的节约、废物再利用产品的销售收入、排污费和主诉讼赔偿金的减免和企业开发设计环保产品收入等方面。

二、控制环境成本与提高环境效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保证企业盈利, 现金流充足是其经营的基本目标。但企业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一份子, 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发展与保护环境是互相促进的,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必须使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在发展中统一起来, 即实现同步发展。当然, 企业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需要付出成本, 为了减少企业因保护环境而引起的利润降低, 控制环境成本与提高环境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一) 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主要是由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 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对于制造企业来说, 其采购阶段的环境成本, 主要指由于某些资源的稀缺性或某些原材料已被政府限量或禁止使用, 使企业在利用该原材料时所付出的追加成本;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主要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消耗材料、能源, 而向外界环境排放废弃物, 应承担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各种费用, 如治理污染的设备投资, 各类环境管理费、治理费、排污费、罚金及对周围居民的赔偿费等;销售流通阶段的环境成本主要指产品包装物等的回收处理费用。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降低环境成本, 提高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目标制定中长期环境规划, 预防环境治理成本的大量支出。

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 尽量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艺;尽量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 回避、减少增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

2. 设计环境治理方案、控制环境治理成本。

大多企业的事前环境控制做的不到位, 所以环境治理就成为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一是因地制宜, 废弃物回收加工, 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中找效益, 达到综合整治的效果。龙口矿务局洼里煤矿排放的矸石不但占压耕地, 其周围农田的农作物也因粉灰污染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该矿也因此出征地费、青苗赔偿费达百万元。为搞好煤矸石的利用, 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 该矿对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实践除水泥、砖瓦制作及复耕造田外, 还开展了开发生物肥料及发展铝盐加工业务。这些措施不但治理了环境污染, 还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利润;二是加强企业间合作, 利用废弃物相互中和的性质, 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如常州第一热电厂和附近的常州东南印染厂, 由市环保局撮合, 利用印染厂的碱性污水进行热电厂烟囱脱硫的方案, 使两厂的环境成本都得到降低, 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合作, 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 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这种情况大多是企业出力, 政府出策, 共同治理好该区域的环境污染。

(二) 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环境效益

循环经济应用于企业, 重点是构建企业产业链, 并且尽可能延长产业链, 通过产业链的延长, 把传统“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非线性经济增长模式,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污染物最小程度的排放。

我国煤炭行业能源消耗大且污染严重, 对其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 模仿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来设计煤炭资源的产业链, 尽可能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其意义重大。比如某工业企业建设项目为技术改造项目, 由焦化厂、甲醇厂和煤泥发电厂三个子项目组成。通过延长产业链, 避免焦炉煤气放散, 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 还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利用焦炉富余煤气生产甲醇, 在获得环境效益的同时, 每年还可产生可观的间接经济效益;对甲醇厂产生的驰放气再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

(三) 使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为推动企业自主减排的积极性, 可使排污权进行交易, 从而形成新的环保经济产业链, 使环境效益通过交易平台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传统的环保经济产业链缺乏根本的经济利益驱动力, 而排污权交易能够将传统环保经济产业链得以延伸, 所形成的新的环保经济产业链, 可使环境效益通过交易平台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

排污权交易产生新的环保经济产业链, 涉及金融、环境技术、中介等领域, 涵盖交易服务、测量、咨询、方法学研究等。相关专家认为, 排污权交易将会成为本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相关的交易重点行业包括钢铁、风电行业;潜在行业包括超临界发电、低浓度煤层气利用、建筑节能和水泥熟料替代等。其中建筑能耗作为我国工业、交通业之后的第三大能耗产业, 很有减排潜力。

顺应时代的发展,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主要职能将是排污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转移和实施相关培训。其中, 合同能源管理是与客户以契约的形式, 对节能项目约定节能目标和商业运作模式, 并主要通过节省能源费用或能量, 支付项目成本、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经营方式。排污权交易形成的新的产业链将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的评价

目前, 环境保护己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题, 作为高污染的制造型企业己经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战略, 为了更好的推进企业环保工作的实施, 需要对企业由于采用环境保护措施而发生的成本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使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效果明晰, 对环境效益的提高与否做到心中有数, 对企业起到鞭策或鼓励的作用。

(一) 环境成本评价

由于环境成本基本上都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 所以对其评价比较简单。不管是环保方案的设计费还是环保设备的购置及运营费, 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等等, 都能直接通过货币支出的多少进行计量, 相对于环境效益来说能够定量的分析。

(二) 环境效益评价

环境效益评价是对环境保护的综合分析、评价和衡量。企业环境效益评价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 由于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难以量化, 因此对项目规划以及政策决策环境效益评价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可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从而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评价, 进而解决具有模糊性的实际问题。其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 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 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该方法应用在环境效益评价上, 可以为企业的环境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可以把环境效果的影响领域分成几块: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再对各属性进行细分, 比如把环境属性细分为废水排放指标、噪声指数等;把社会属性细分为消费者认同度、社会美誉度等;把经济属性细分为污染成本率、生态收益率等。然后对各指标进行赋值, 通过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 把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 从而实现对环境效益的科学评价。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开始把保护环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但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 需要考虑环境成本的控制和环境效益的提高等问题。这需要企业能够合理科学地对环境成本与效益进行评价, 使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效果明晰, 对环境效益的提高与否做到心中有数, 对企业起到鞭策或鼓励的作用, 从而在推动企业积极做好环境保护的同时, 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红.浅析我国的绿色会计问题[J].当代经济, 2009, (6) .

[2]张艳辉.关于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的几点探讨[J].经济论坛, 2009, (8) .

[3]李文彦.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环境会计[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4]陈元华, 李山梅.对环境会计及其成本与收益的探讨[J].税务与经济, 2009, (1) .

[5]辛华.使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利益[N].民营经济报, 2009.

3.环境研究 篇三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计量;综合绩效

一、 简述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且以资源、环境、生态以及会计审计等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收益以及成本费用之间的关联,并且对于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综合的评估、合理的计量,总结出环境绩效活动对于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力大小。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都需要面对的大问题,因此很多国家与地区开始注重企业的环境保护情况,并且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将环境绩效活动纳入企业核算范围。例如在挪威,要求企业在年度报表中必须揭示企业当年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与措施。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也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出台了许多环保法规,例如环境污染严重超标的企业不仅仅需要支付大量的罚金、赔偿金意外,还必须承担国家法规带来的限产限期治理抑或停产的危险。不仅如此,国家制定的法规还将企业的责任环节从产供销环节扩展到后期的废弃物处理以及废弃物再利用环节,加强企业对自身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所应肩负的责任,因此环境问题对企业内成本核算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二、环境成本的内容

研究环境成本是一门新兴的领域,这一领域,国外的一些学者对此做了一定的研究,对于环境成本这块,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还没有实现统一、明确的定论。

1、环境成本内容在我国的研究概况

南京大学的教授罗国民认为,环境成本是企业的经营活动所消耗的价值与为了恢复生态环境而发生的费用支付。这个定义的出发点是维护生态环境质量。把企业进行生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作为了企业环境成本的立足点。这是保护环境的一种定义。但是这种把环境成本的产生仅仅局限于企业经营过程而造成的成本,没有把由于后续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成本计算在内,这就造成了环境成本的定义不完整。

四川大学的教授徐玖平认为,环境成本的造成是某一个会计主体进行经营活动、可持续发展记忆其他活动过程中造成的生态资源成本、资源资源的消耗造成的成本以及企业的的相关的管理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相关防范措施产生的成本。例如,提高和保持空气的质量、处置废物、除去建筑材料与建筑物中的石棉、排除泄露的一些油料、开展环境检查环境审查、开发新的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等各方面的成本。环境成本的内容的涵盖主体被这一提法完整准确的表述了出来。它把企业由于进行防范错吃而造成的环境成本也归入了这个概念,同时,会计的主体地位也强调了,这样一来,环境成本的范围既可以缩小到一些小的法律主体,也可以扩大到大的企业层面。

2、美国对环境成本内容及分类的研究

1995年美国环境保护数把环境成本分为了4类:(a):传统成本,(b)潜在的隐藏成本,(c)或有成本,(d)形象关联成本

①传统成本:大多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费用,如:原材料消耗费,人工费,折旧费,(这些消耗大多不好把他纳入环境成本中)

②潜在的隐藏成本:把成本按时间分为事前、事中、事后

③或有成本:是指企业在未来有可能消耗的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等

④形象关联成本: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做的一些宣传、发布的信息、通报的情况以及和以公司有关联群体的沟通所消耗的成本 还包括了企业组织活动的所花费的成本。

美国的的这种成本分类的有几个特点:(1)将未来为企业的生产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不划分在环境成本之中(2)把企业为了提高公众形象所消耗的成本包含在内(3)美国的成本划分细 全面的归纳了企业所需消耗的成本 不过在计量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想或有成本、潜在的消耗不好计量,还有就是企业的传统成本是不是要包含在环境成本核算里面 也是需要探讨的。

三、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与会计处理

(一)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

公司的环境成本的目标是预防、恢复或赔偿环境损害或活动可能引起的高价值货物或消费,结果的核证。环境成本衡量无障碍,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日常生活实际支出的企业环境费用支出费用的“内部环境这种成本问题更清晰测量是相对容易,很难在某种根据不同特点的事务的区分,采纳了分别在测定方法。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环境、社会、立法、不存在,在实践中,实际支出环境成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成本。这样一种环境中目前费用的若干困难。计量方法建议选择以下几种:

(1)全额计量法。该方针对环境问题专门支付金额的费用都统计入环境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C2来表示,是展开环境研究费用研究、环境管理系统的支出。第二部分用C1来表示,为环境保护、环境风险培训费用、保留、保险、环境、对环境负责的图像的公共关系认证费用、许可证、废水收集系统、环境污染就是一个良好的直接费用。全额计量法计量的环境成本可表示为:Cf =Σ C1+Σ C2。

(2)差额计量法。差额计量法一般用在两种情况下:一是投资环保资产,二是采购环保材料。通过差额计量法,计算方法可以是支出总金额减去没有环保功能的同类投资支出的差额,差额部分会每年都计入到环境成本中,采取折旧或者摊销的方式。例如,企业订购一台拥有环保性能的生产设备,价值1800万元,正因为这种设备有常规的生产和环保两种性能,如果将1800万元统统作为环境的投资来计算的话,分期摊销计入环境成本就非常不妥。如果没有价值1300万元的环保性能的设备市场,就能将前后两者之前的差额500万元看做是订购这种设备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差额计量法计量环境成本的计算公式是:Cd = Σ(Cn – Co)。其中,Cn是订购环保设备的支出,Co是没有环保性能的最先价值,其中的差额就是订购这种设备所产生的环境成本,每项环境成本的总和就是Cd。差额计量法非常利于企业环境成本计算的准确和合理性的发展。

(3)比例计量法。这层含义是将企业生产经营中大量与环境相关的支出以一定比例进行计量,生产车间的废弃物治理成本、从事环保工作人员的工资等可算在这类支出当中,有计算公式Cp=Σ Ci×Ri。其中,Ci是环境相关的项目的总成本,Ri是环境成本的比例系数,两者相乘就是这个项目所产生的环境成本。那么各项环境成本的总和就是Cp。这种方法的主要计量过程是:一测算企业内部所有物质和资源的环境负荷,测算的进行重点根据工程的设施,各个部门间产品流程和环境数据,制作流程图。之后,收集整理环境费用的不同类别,分直接费用、部门费用及共同费用。最后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整理好的环境费用划给成本部门,最后定为各产品的制作成本。

(二)环境的成本会计核算

为了保障环境的成本核算实际可行,可以使用设置相对应的会计栏目。比如可以设置一个这样的栏目,同时设置它的明细栏目。也可以根据日本对环境成本分类在设置二级栏目,直接减少环境成本的负荷、保全其他环境成本。降低负荷研究的开发成本等,这样可以很好的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分配、结转、发生,从而保障企业管理的控制,让使用者清晰的了解环境的支出状况。

“环境成本”栏目是归于损益类会计栏目,环境成本的借方登记本期企业发生成本支出和分配都要计入当期的环境成本中。期末,可以直接将某个产品的成本计算到这个产品中,但是不能把某个特定的产品产生出的成本计算,可以把这部分的成本以一定的数量分配到企业的每个产品中去。在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1)本期发生和本期相对应的支出

环境的成本在发生的时候会借助相对应的栏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工资”等相对应的栏目。

例如:某个纸厂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杂质全部都要进行处理,每个月所产生出的费用是1000元,那么该公司的业务财务处理为:

借款:环境成本所降低的负荷成本 1000

贷款:银行存款 1000

(2)本期发生和本期不相关的支出

①假如企业一旦出现某个污染还已经对旁边的环境带来了相关的危害,以后可能还会带来发生的赔偿和治理的责任时,企业可以根据以前的例子或者律师的建议合理预算出环境的费用。准确来说和一般的会计的预算费用处理方法是一样的,每当企业要出现预提成本的时候,借记“环境成本”栏目,贷记“预提费用”栏目,等待实际付款或者结算清楚“预提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例子:某个造纸厂在经营中,产生出了非常严重的水污染,还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质量,估计还会发生治理的责任,该厂家根据有关专家、律师的意见,在产生污染的时候每月预算6000元用于治理环境,该企业每月对此项业务的账务处理为:

借款: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环境成本 6000

贷款:预算提出的费用 6000

当该家公司实际治理水污染的费用是5000时候,则财务为:

借款: 预算提出费用环境支出 5000

贷款:银行存款 5000

②政府机关在企业实施环保生产运作的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或者企业出资由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治理,但是首先应要求企业在污染没有发生前做好防范治理,在联合治理过程中,一般先根据政府环保机关相关部门拟定治理预算及支付方案。如果待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发生时会计账目应为借记“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摊销时借记“环境成本”科目,贷记“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

当下,理论界对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缓慢进行了讨论,从研究中总结出了阻碍我们环境会计发展的种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会计准则制定、会计模式、目标和计量、人才及环境保护意识、成本分配、主体选择、环保立法等八个方面,所以环境会计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谢诗芬. 公允价值计量:中国引入绿色GDP 理念和环境会计审计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 践,2004 :72-76.

[2] 幻李玲.环境成本的分类及会计核算试探[J].财会月刊,2004,05.

[3] 肖序.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11.

[4] 王贤斌.绿色会计中环境负债会计处理探析[J].财会月刊(综合),2005;5.

[5] 郭晓梅. 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6] 张彦,关民.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7] 许家林,孟凡利.环境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环境研究 篇四

1.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小麦秸秆还田率达90%,全市林地面积达6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5%,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8.2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7.6%。万元GDP综合能力达1.84t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1.82t标准煤。共减少径流60%,减少水浊80%,减少大风扬沙60%。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及优于二级天数313天,二级天数达标率为85.6%。

2.生态环境建设与水环境保护措施

2.1强化水资源保护,奠定生态建设基础

一是大力开展滦河综合治理工程。投入巨资,实施了滦河综合开发工程,形成了14km2的水面和2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这一工程使过去的风沙之源,变为了全市的“绿肺”和“天然氧吧”,城区夏季温度平均下降了2℃,空气湿度增加了20%,空气负氧离子增加了20%,地下水位恢复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水平,成了白鹭、灰鹤和白天鹅等20余种野生鸟类的栖息地,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二是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治理、综合防治、注重效益”的原则,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共投入资金736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8.2km2,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5.8%,土壤侵蚀量由的166.27万t减少到127.11万t。三是加强水源的保持。科学编制了《迁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为第一、第二供水厂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了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并在全市19个乡(镇)全面启动了乡(镇)水源地划分工作,同时深入开展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四是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完成新打水源井545眼,配套620台套,安装变频器573台,铺设各型地下输水管道383万m,共解决了448个村及16所农村中小学校51.75万口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2.2保护地下水资源,支撑生态环境建设

紧紧围绕河北省、唐山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指标,建立和健全“三条红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责任和措施,深化各项目标的贯彻和落实,通过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低耗水高产出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体系建设,以计量设施安装和污水处理回用为重点的工程与技术体系建设,以政府指导与公众参与为主的监督规范体系建设,力争到全市建成现代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保护和恢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创新生态建设格局

着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一是计划实施迁安市西沙河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30182.95万元。二是计划实施迁安市滦河生态防洪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21958万元,主要对滦河上下游河道进行新建堤防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完工后可以保证河道水流通畅,可使沿岸百姓生命财产及耕地得到保护。三是滦河青龙河口段迁安市防洪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750万元。

2.4完善农田生态系统,确保农业资源利用最大化

5.环境研究 篇五

利用不同风速出现频率条件下的箱式扩散模型对龙门能源重工业区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计算,SO2的环境容量为21097.72t/a,TSP的环境容量为63 293.15t/a.运用资料收集法和成果参照法分别统计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量和计算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量,SO2为13 728.79t/a,TSP为68 555.97t/a.小风及静风条件下SO2的大气环境容量利用率为71.2%,TSP的大气环境容量利用率为108.1%;大风条件下SO2的大气环境容量利用率为30.1%,TSP的大气环境容量利用率为109.6%.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风速条件下,污染情况有所不同.SO2主要是有组织排放,其容量相对剩余量为7 368.93 t/a.TSP已经超容量,大风条件下,煤堆起尘、裸露地面扬尘是主要的污染源;小风条件下,大气污染由无组织扬尘和有组织排放共同作用.针对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大气环境整治措施.

作 者:林积泉 王伯铎 马俊杰 唐晓兰 赵丹 作者单位:林积泉(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西安,710069;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口,570206)

王伯铎,唐晓兰,赵丹(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西安,710069)

马俊杰(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西安,71006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西安,710055)

6.农村环境保护研究 篇六

摘要:农村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与学术界所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环境法治;农村;环境保护;实施体制;执法者素质;健全立法

1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体制

首先,相关政府要合理地将强制实施和行政指导结合起来,在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工作水平提高的进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针对一些违法法律要求的行为就要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从而使得环保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但与此同时,在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政府可以针对一些具体的环保工作给予行政性指导,在强制实施与行政指导的基础上为农村环保法治建设提供应有的帮助;其次,在治理环境的科学理念下,农村环境法治需要农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进村宣传、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得农民群众对环保法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与重视;另外一方面要注重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环保法治的进程中来,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的手段,通过成立农民群众环保委员会等形式,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为多元化的农村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体制的构建提供活力,也拉近了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其他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2注重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执法者的综合素质

(1)要定期对执法者开展一些教育与培训活动,通过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题会议、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执法者外出深造、邀请外界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等途径,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从容、自如地应对执法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

(2)为了进一步让执法者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要注重加强对执法者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涵盖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执法手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等因素,并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薪酬、福利待遇相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他们对农村环保执法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地加强执法水平;

(3)要注重增强执法者的心理素质,因为在具体的执法工作中,面对当事人的谩骂、责难、围攻等行为,若是执法者的心理素质不大,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执法不力或者不文明执法等现象。

3提高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能力

(1)要尝试发展生态型农业,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生态有机农业、高效农业,实行有效的生态防治技术以及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并征收面源污染税,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促进环境法治工作的进步;

(2)要注重加强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政府与相关部门要综合治理、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加快乡镇企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乡镇企业的集约化与规模化,对威胁城乡水源地的企业,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其关、转、停、并等,根据乡镇企业的区域布局以及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做好县级和乡镇级的环境保护工作;

(3)促使环境防治工作和扶贫工作的完美结合,有些地区的环境之所以恶化,是由于当地农民群众为了生存而对环境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所造成的,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要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变防护性、单向性的污染防治为开发性的环境保护,变救济性的扶贫为开发性的扶贫,比如可以考虑在农村发展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从而逐步实现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4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并且形成以宪法为主要依据的《环境保护法》,并且在法律规范的引导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获得了不少卓越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与完善,尤其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方面。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针对现实发展情况,对立法思想进行适当的调整,要贯彻绿色农业的生产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与指导下,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立法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环境、农村生活环境以及自然资源有机协调起来,真正获得环境立法工作的实效性;还有,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实现农村环境法治的相关要求,对现有的《环境保护法》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完善,比如,要进一步明确农村环境保护中主要的权利义务主体,尤其是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权进行落实,要明确相关行政部门在执法工作中的主要行政责任,从而使得立法执法工作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再者,要对外来的污染转嫁行为加大惩罚力度,提升违法成本,以便有效地防止一些城市污染流入农村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环境污染,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工作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5结语

农村环境的日益恶化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等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注重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深化农村环境法治改革与完善工作。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有利于促进环境法治获得实效性的良好途径与方式,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佑海.运用环境法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环境保护,(08).

[2]蔡守秋,吴贤静.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成就、问题和改进.当代法学,(01)

7.环境研究 篇七

从1995年朦胧中的物联网到1999年物联网概念的最早提出, 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对物联网新概念的提出到2009年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战略规划, 短短20年 ,物联网就从科幻设想中走了出来 ,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

2 物联网概述

1995年 ,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最早描绘了物联网原型,网络连接用品是进入一个新的、媒介生活方式的通行证。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早期的物联网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 , 国际电信联盟在其《ITU互联网报告2005: 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即物联网是由任一事物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的连接产生的全新的动态网络。2009年,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组在其《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中指出,物联网将是未来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动态的全球性网络基础。通过采用标准化和通用的通信协议,物联网可以自由、自主地配置网络环境。

在物联网概念发展的同时,各国也纷纷开展物联网领域的规划布局,将物联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中有日韩的“智慧泛在”构想、美国的“智慧地球”战略、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我国的“感知中国”战略等,同时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都在加紧部署物联网经济发展战略。物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

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人和物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进行实时通讯成为可能, 同时创造出大量创新应用和服务,从而将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失衡现象,也为很多创业企业提供新的收入机会。例如2004年全球RFID产品和服务收入高达15亿到18亿美元。分析家预测,由于单位无线传感网络价格的下降,应用无线传感网络的行业,如汽车、国家安全、医疗、航空航天等远程监控等,将更广泛地运用无线传感网络。企业应当调整其公司战略来更好地利用物联网的市场潜力。目前,企业正在使用物联网的一些低端技术来优化内部流程、扩大传统市场并拓展新业务。

物联网在带来潜在利益的同时, 也提出了一些挑战。物联网要求企业能管理和培育快速创新。此外,数据和隐私保护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从获得利润以及发展前景,将是未来企业关注的一个重点。

虽然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领域,但是其发展极其迅速且影响广泛。物联网核心技术日趋成熟,物联网产业链初具规模,物联网应用领域也在逐步拓展,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方兴未艾,其发展必将在各个方面决定着未来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同样,物联网也必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特别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挑战。

3 物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新变化

在世界各国掀起物联网狂潮的宏观背景下,微观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联网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改变了实体商品开发、制造、运输和销售的传统方式,推动了服务交付方式的变革。而随着企业内部移动电子商务刷卡服务的推广,企业员工考勤、企业门禁、车库管理、安保、内部消费支付等功能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3.1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信息化

给原材料贴上RFID标签, 可以读取原材料库存状况、用料情况以及需求状态等库存信息,并据此提高库存量、运输量等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给产品贴上标签识别码,可以获取产品的原材料、生产批次、生产成本、质保情况等生产信息,也可以获取产品的销售单价、单位利润等销售信息,能够确保质量控制,提高产品周转效率;给员工使用企业工作卡,可以获取员工的出勤次数缺勤次数、请假状况、旷工情况等考勤信息,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以上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基础技术的投入与使用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信息共享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信息化。

3.2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虚拟化

从RFID标签、企业一卡通中读取的大量数据通过传感器等设备传输到企业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待处理;物联网电子商务支持手机支付,促使企业销售方式发生改变,从原来的店面销售等传统销售方式向虚拟化的网上销售等新兴销售方式改变。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卡技术、集成电路、泛在网路等一系列技术与设备的投入与使用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虚拟化。

3.3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加智能化

物联网最重要的特征是智能性,智能技术也是物联网技术的关键与核心。使用物联网智能技术,办公人员可提供相关服务定制和交付,还可坐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远程操控挖掘机、收割机、粉碎机、建筑设备等完成复杂、艰苦和危险的任务。使用智能摄像头和麦克风,管理者可实时监控视频会议,也可与用户交谈与沟通。此外, 物联网智能计算机还可承担数据整理和挖掘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还可直接作出决策。

4 结束语

自2009年以来,物联网在世界各国掀起研究热潮物联网技术不断更新,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在这空前火爆的物联网宏观背景下,微观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物联网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分析物联网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文章认为,物联网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将更加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

8.会计创新环境研究 篇八

一、引 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是什么因素影响和制约我国的自主创新?笔者认为,创新环境不佳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创新环境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影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国家对创新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国家对创新行为的经费投入力度以及社会对创新行为的态度等等。会计创新环境是国家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指会计领域内影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各种外部因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从事创新、科研的必备条件。

在创新环境问题上,实验经济学与实验会计学的不同发展结果值得关注和思考。

实验经济学是美国于1948年率先兴起的新学科。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举世公认的经济学新学科。2002年10月9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公告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美国两位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其中,被称为“实验经济学之父”的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就是以其在实验经济学研究中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奖(夏业良.2003)。

早在1955年,我国东北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也出现了会计实验活动,并建立了会计实验室(于玉林、程夏.2004)。但是,这一很有希望的会计实验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却夭折了。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会计教育界为了加速培养现代化经济建设急需的财会专业人才,重新兴起了会计实验活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会计实验作为一种新的会计实践活动已在会计教育界形成全国性的规模。但是,对会计实验的研究却还缺乏重大理论突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实验会计学的进一步研究可谓举步维艰。

可见,实验经济学与实验会计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独立学科,但二者的产生时间相近(仅相差7年),学科性质也相近(都是以开展实验为基本特征)。而50年后,两者发展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前者已获诺贝尔奖,后者尚举步维艰。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笔者认为,两者所处的创新环境不同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是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型科技强国。其创新环境方面的基本特征除了具有法规和科技政策的保证、对R&D和教育的高投入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形成了一个能包容多元文化、鼓励自由思考、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系统。这种创新环境对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前,摆在实验经济学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人们普遍不承认这一新学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我国学界所熟悉的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当时就曾断言:“在科学实验室所特有的人为控制条件下来进行经济观察,通常是不可能的”(萨缪尔森[美]1979.)。在一边倒的反对声中,弗农·史密斯的第一篇科研论文“竞争性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却在权威的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杂志上正式发表(1962年)。1965年,他再次在该刊发表“实验性市场与瓦尔拉斯假定”的论文,从而初步奠定了实验经济学的地位。但是,新学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上世纪70~80年代,对实验经济学的批评仍然十分尖锐,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批评实验室模拟的经济活动太简单,与实际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差距太大;二是指责实验方法缺乏方法论上的依据。弗农·史密斯与从事实验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家们一道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基础研究。其中,普洛特(Charles Plote)认为,实验经济学对各种相互竞争理论的实验比较和评估并不因简单实验而影响其效力,这种简单性使得模型失败的原因可以被分离出来甚至有时可被测度出来。因此,“简单性”恰恰是实验经济学的长处。同时,史密斯和普洛特提出了用“效率”做测度的技术。史密斯还将经济分析引入实验室,发展了一系列经济学的实验方法。至上世纪90年代,实验经济学已经成熟,并成为举世公认的新学科。

从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创新环境在新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初期,反对实验经济学的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还有当时已是美国顶尖级的经济学权威萨缪尔森(时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会长,197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弗农·史密斯当时还只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是他的研究成果却得到权威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杂志的支持。如果没有这一权威杂志的独具慧眼,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可能就会曲折得多。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经济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就主动修改了其著作中关于经济领域不能实验的论述(连朋.2003)。这不仅反映出一代经济学大师对科学、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反映出美国社会确实具有那种能包容多元文化、鼓励自由思考、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系统。

三、我国会计创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会计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新学科。与国外的实验经济学比较,虽然同样是新学科,我国的实验会计学却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并且至今前景堪忧。

前已说明,早在1955年我国就出现了会计实验活动。但由于当时面临的所谓“白专道路”的压力与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其在萌芽状态就夭折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速培养现代化经济建设急需的财会专业人才,会计教育界又重新兴起了会计实验活动。据初步调查,目前会计实验已经在财经类中专学校基本普及。在高等学校,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包括重点综合性大学)开展了会计实验。在实践层面,可以说会计实验在会计教育界已经形成全国性规模。但是,对会计实验的研究却还处于一种主观猜测与经验总结的初期阶段。至今为止,对会计实验的研究还缺乏重大理论突破。二十多年来,虽然会计教育界的老师们一直在苦苦地进行探索,尤其是由天津财经大学发起的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关于会计实验的专题理论研讨会已连续召开了好几届研讨会议,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却始终未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据笔者初步调查,认为目前会计创新环境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数量轻质量。我国每年对会计科研、教学人员的目标考核,基本上是以在SCI和CSSCI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为依据,而不考虑论文本身的质量。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一篇影响性比较大的原创性论文,还不如两篇低水平重复的论文。虽然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可能一百篇低水平重复论文也比不上一篇原创性论文。而这种考核带来的更大麻烦是,由于是与奖金,职称晋升或降级等挂钩,这就必然造成迫使大家想方设法增加论文数量。而重数量轻质量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不可轻视的。

(二)重“计划”(或规划)项目轻 “自选”项目。会计科研项目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凡计划或规划内项目,可以立即在资金、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方面得到优惠,在国内发表论文也有了保证;而凡“自选”或计划外项目,不仅没有前述优惠条件,还会受到歧视或排挤。前述“关于会计实验的专题理论研讨会”为什么不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原因就在于它既不是国家项目,也不是部委项目,而只是部分高校间的“民间项目”或“自选项目”。当然,重“计划”(或规划)项目其实也并没有错,因为没有计划或规划就不能突出重点。问题在于不能“轻自选”项目。科研和创新活动不同于经济建设,没有那么强的计划性。相反却具有很强的非共识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不能用管理经济建设的办法来指导科研和创新活动,必须重视“自选”项目,尤其是由“好奇心驱动”的“自选”项目。国家973计划基础研究共性重大问题战略研究组在《对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中明确提出两点相关建议:一点是“对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和新的学科增长点要有一定的安排”;另一点是“对自由探索项目的评估不要过分强调其经济效益,要着重看它的学术价值和对人才的培养。”( 973计划基础研究共性重大问题战略研究组.2004.)

(三)重“大”轻“小”。所谓“大”是指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等,而“小”自然是指“小字辈”、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前者一般在某一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做出过重大贡献。重视他们、尊重他们,可以在创新和科研工作中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多成果。但是,如果权威专家与新项目、新学科意见相悖,则应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能以地位的高低、权势的大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要“给‘小人物’和非共识研究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973计划基础研究共性重大问题战略研究组.2004.)因此,对待科学问题必须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能轻视甚至压制“小人物”。这与科学研究精神和公平竞争的原则都是相悖的。

除了以上“三重三轻”方面的表现外,对会计科研经费投入过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也并不是科研经费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不少科研领域中,出现了以人际关系为主导因素的‘小圈子’”,“科研资金由少数专家垄断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这些现象“不仅没有随着科研经费的增加有所改善,相反,在某些领域问题愈益严重”(陈健、何国祥.200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查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在会计领域是存在的,而且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四、改进我国会计创新环境的建议

创新环境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从创新过程看,会计创新环境是指在会计领域内影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的各种外部因素,即创新环境是“外因”,而创新人才是“内因”。“外因” 通过“内因” 而起作用,也即创新环境必须通过创新人才而起作用。我们常说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这是正确的,但不能脱离创新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人才的积极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结果很可能被浪费或者流失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社会广泛参与并共同支持的伟大事业。我们主张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在创新面前人人平等、鼓励自由思考的社会环境,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和其他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

良好的创新环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因为社会发展从本质上需要不断创新,然而人们的社会心理普遍趋于守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大多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在一般情况下自然容易选择人们熟悉的利高项目,回避甚至排斥所谓投入高、时间长、风险大的创新项目。因此,良好的创新环境需要国家的引导和政策支持才能逐步形成。

为了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制度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

根据调查,影响创新环境的制度障碍首先应归结为人们常说的“长官意志、计划色彩”。这实际又涉及微观的科研计划管理体制和宏观的“官本位” 体制两个问题。前者表现为前述“三重三轻”的影响和在科研过程中的“重申报轻验收”等而直接影响创新;后者则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苛求人才而宽容庸才”。“官本位”不尊重科学规律,喜欢按长官意志办事。由于人才有主见而不大听话,有创新贡献也会受排挤;而庸才无“才”但听话,不能创新反而“吃香”。二是“官本位”吸引了太多的优秀人才去从政而影响创新。具体吸引了多少,目前尚无确切数据。但时下在校硕士、博士中的“公务员考试热”、“1000多人竞争一个职务”的现象值得关注。此外,“三个博导竞争副处长,高级研究员争当科长”也不是最新的新闻。目前,我国大批的优秀人才已去了国外,据统计,仅在美国硅谷地区供职的中国科技人员就已超过10万人(徐冠华.2004.)。如果剩下的优秀人才又去从政,那谁来搞科研和创新?而且还有不少在职的科研人员也随时准备从政,这就使问题变得愈益严重。针对时下的“当官热”,有专家批评是“国人官瘾重”,这是从个人价值取向的角度而言。而从管理体制的角度看,那就是“官本位” 体制强烈导向的结果。其实谁都能看出个中的缘由。目前,科研、企事业单位都要对应相应的行政级别。而调资时,所有的职称也要对应一定的行政级别,而且向中、低端级别倾斜(教授对正处、副教授对副处)。这必然使年轻人误认为搞创新和科研无前途、“当官”则前途远大。因此,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就是要打破残存的科研计划管理体制和“官本位”管理体制,建立“开放、流动、公平、竞争”和“重实绩”的管理体制,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

(二)把创新放在首位,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包容多元文化、鼓励自由思考、营造创新的社会环境系统,对新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实际上还未形成社会环境系统。从历史上看,国人就不大提倡创新和“怀疑精神”,而是敬奉“子曰”、“圣人言”,提倡“中庸之道”,反对拔尖、出众。否则,“木秀於林,风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也就是说拔尖、出众就很可能受到非议和打击。这种墨守成规的儒家传统,给我国现代社会遗留的阴影是十分深远的。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已有了较快发展,但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旗帜鲜明地宣扬“拔尖、出众”,从而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期刊、新闻媒体和科技成果转让市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的独具慧眼和远见卓识,对创新环境系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三)加大创新经费投入,建立科研项目追踪评估责任制

上一篇:七星泡中学标准化建设工作汇报定稿板下一篇:校信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