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评语

2024-08-18

本科生导师评语(共9篇)

1.本科生导师评语 篇一

***同学思想端正,与时俱进,有着较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党有极高的热情,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学习方面,***同学认真刻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在工作方面,***同学踏实肯干,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生活方面,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

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坚持松懈,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

2.本科生导师评语 篇二

1.1 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与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 随后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指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 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型。而这种个别化教育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在我国可追溯到先秦私学。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普遍推行。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扩大, 另一反面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今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来看, 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 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职涯规划、心理疏导等工作都显得更为迫切。

1.2 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况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其宗旨在于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让本科生充分接触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 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 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 创造集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于一体的教育机制, 更加关注本科生个性化的成才环境。

1.3 我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成效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从2001年开始扩大招生, 2006年转外延发展为内涵建设, 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合理整合专业、学院, 发展相关专业、方向。商务信息学院即在此背景下, 于2008年6月正式成立。学院下设两个新专业, 即统计学专业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目前学生人数少, 生师比相对合理,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一定优势。学院首先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性意见, 明确了导师的工作目标及职责;设计了指导过程记录表, 使指导工作能够形成文字记录。虽然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至今只有一个学期, 但从整体情况来看,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快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速度。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 任何事情均由班主任及家长全面负责;进入大学阶段, 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疑惑, 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阶段, 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需要”, 符合“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指导,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促进了教学相长, 更好地实施了因材施教,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科生导师的责任是塑造一个人, 特别是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质,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增强了职业发展的指导工作。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包括职业目标、职业发展道路、将要进行的准备工作等, 并从专业角度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 明确职业发展的总目标。导师还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 为学生搭建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平台, 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导师组织所指导的学生成立了课程读书小组, 针对当学期的专业课程进行课外讨论与交流, 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同时发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使学习更有积极性。

2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作为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新尝试, 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尚待不断完善。

2.1 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是孤立的, 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相配合。而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 教学指导条件、选课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实习实验制度、导师指导制度等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另一方面, 高校的人事制度、学生工作、财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方面不能配套跟上, 使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以推行。

另外, 目前许多高校导师制实施效果不佳的最大原因就在于疏于管理, 缺少有效的管理系统, 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往往导师工作安排下去, 以后的事也就“无人问津”, 导师制基本处于一种游离于管理之外的“自由”、“随意”状态, 更谈不上考核与评价工作。久而久之, 造成“做好做坏一个样”, 导师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导师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不能反映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 本科生导师制的报酬相

对来说普遍偏低。

2.2 部分导师缺乏积极性

导师们虽然对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认同, 但由于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再承担导师工作, 尽管许多教师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 却难免力不从心。

受聘导师的整体素质虽然比较高, 但是对于学分制下导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还是参差不齐的。有极少数的导师对导师功能工作性质和目标仍没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对学分制中各门课程, 特别是对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有限, 这些都导致了其工作状态不尽如人意。

2.3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刚刚进入大学的部分新生还沉浸在喜悦和放松的状态当中, 来不及思考大学生活的规划, 对于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没能适应, 甚至关于已经开始的学习、生活还提不出像样的问题, 更不会主动地利用导师制提供的新学习指导方式。这些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乏热情和兴趣, 影响了导师制实施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3 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3.1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配套的考评体系

构建有效的管理系统。导师制的建立与推行是一个综合性工作, 由导师、学生、管理人员三者构成导师制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导师制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明显的效果, 则必须由相应管理系统组织开展, 必须多方面齐抓共管。要有组织保证, 成立导师制工作小组, 以确保导师制的正常运行。

制定科学的导师制评价体系。首先制定导师制工作制度。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 导师的组织管理等, 从制度上规范导师制工作, 确保考核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其次, 建立导师制考核制度, 定期准确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 包括检查导师工作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及学生指导记录等, 指导和监督导师各阶段培养计划的完成。再次, 通过《导师活动调查表》、定期召开各层次学生座谈会等形式, 及时掌握导师职责履行情况及学生的反映, 完善导师的约束机制。但学校在制定评价体系的同时, 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给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和自我表现的空间, 培养导师自我管理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2 建立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 提供有关信息, 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要让导师获得充分的信息, 包括国家、学校、学院的教育改革、招生就业、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新动向及有关政策, 使导师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指导工作更有效率。信息还包括被指导学生的有关情况, 如学习、奖惩、家庭情况, 以便于导师因材施教, 达到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 还可以定期举办导师工作总结会或经验交流会, 激励优秀的导师, 并使导师们有一个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空间, 取长补短, 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导师的整体工作水平。

3.3 转变学生观念, 拉近导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中, 学生希望导师既要关心学习, 也要关心思想与生活, 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事实上, 师生之间“有事联系, 无事不联系”是最普遍的关系现状, 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导师制要有效实施并可持续传承下去, 是学生和导师共同的事情。学校在实行导师制之前, 应对学生和导师预先进行导师制阐释, 使双方都明晰导师制的宗旨、意图, 清楚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在落实中也好更默契地配合、互动。

4 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 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有效实施的强大保证。而本科生导师制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 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在高校招生规模扩大,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概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对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思考, 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

3.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组制教育创新

1.前言

“导师制度”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在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将导师制度将原先仅用于研究生的导师制逐步推广到本科生的教育上。牛津大学所引以为豪的,最经典的是将它比作“牛津皇冠上的宝石”。1938年,竺可桢作为浙江大学的校长,曾推行过本科生导师制,并且有所成效。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学年制,从而导师制也没再实行。直到21世纪,国内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开始初步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有人提出,虽然一直强调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但是现实中,这种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并且还出现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脱节的现象。自1999年,经过连续几年的大学生扩招,大学生的在校人数明显地增多。它一方面缓解了高考的压力,但是相应的,另一方面增加了高校教育的压力。近几年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就需要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来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所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就越发的需要有人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曾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地班小范围尝试实行导师制,由于当时制度的不够成熟和完善,并没有较好地持续下去。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与发展,2014年针对2013级大一新生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逐步向全院各年级推广。目前,正处于实施的前期,并初步制定了实施计划。为了本科生导师制在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好地开展,笔者期望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弄清目前导师制所存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实施该项制度,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了7大类20个题目,涉及到导师制可行性、目的及意义、辅导人数、指导途径、知道内容、交流频率、联系方式等方面,调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对象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完成。

首先针对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11级基地班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其部分学生交谈,初步了解原先导师制的相关情况,发出问卷72份,收回68份。然后对部分院系在校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之讨论,了解老师对于导师制的看法,同时与2010级学生就大学四年的学习经验进行交流,收集他们对于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想法。最后针对2013级大一新生进行调查问卷,发出问卷302份,收回274份。

3.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和交谈的结果,发现2011级基地班与2010级学生情况相似,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将其情况归为高年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将调查对象按统计结果分为以下三类:老师、大一新生、高年级学生。以下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不深

虽然有95.2%的学生认为本科生有必要配备导师, 但是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不仅大一66.4%的学生对于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不清楚或者不是很清楚,在与学生交谈时,许多学生也会问导师制是什么,甚至高年级同学对于导师制的目的及意义的清楚的学生所占的人数更加少。这一方面说明原先尝试实行的导师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导师制的认识不深,并且对于院系之前所做的宣传及导师座谈会没有过多的关注,认识程度只停留在知道有本科生导师制这样一个程度上。如果开始实行导师制,90%以上的学生都期望与导师进行交谈,老师对于这点也有相当高的期望。并且学生也会在自己有困惑的时候寻求导师的帮助,但是他们找导师的频率或次数都不会太频繁,偶尔占多数。从导师角度来看,对于学习方面包括科研在内,希望本科学生能在每月交流一次,他们认为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导师所传授的知识,也能使学生对此保持长久的兴趣。但是其它方面,比如生活、心理方面,通过交谈发现,导师还是很乐意与学生交谈的。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方面可能是学生考虑到导师承担着繁重教学和科研工作,担心打扰到导师;另一方面则是学生与老师课堂上缺乏交流,师生关系淡漠。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主动或不是很主动去找寻老师交谈或是询问问题,这是需要重视的。

3.3導师资源不足

从老师角度,83.3%的老师希望辅导学生人数5人左右,在交谈中老师也提出人数最好能比5人更少。老师觉得人数太多,一方面并不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或者说学生的发展,如果人数相对少一些,对于所指导的每一位学生有更多与导师接触的时间,使导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并为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提出一些意见。从学生角度,大一新生所期望的范围在5-10人,高年级学生所期望的在5人左右,由于本身具有3-4年的学习经验,所以高年级学生与老师地想法在此方面更接近。但是,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大致上期望导师辅导的人数越少越好。而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6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89人,除去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一共约2000名在校本科生,那么实行导师制时,平均一位老师就需要辅导20多名学生。与师生所期待的导师辅导学生人数,就有相对较大的差距,也就是导师资源不足。这样,导师所指导的学生相对较多,可能造成导师并不能较全面地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并且导师本身就有教学和科研任务需要完成,同时学生本身如果得不到较全面的指导,这样导师制实行的效果也就不会太明显。

对于交流方式,有55.1%的学生希望与导师面对面的交谈,绝大多数老师也认为面对面交流最为适合途径。但是,一方面,老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任务,能抽出一定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当然是很好的,也是学生心里所期望的,但是毕竟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导师制是要长期实行的,这样长期下来给老师造成不小的压力,也可能会影响老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学生肯定不能局限于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渠道上,但是就图4统计结果看来,学生选择其他交流渠的人数不是特别多,这样可能会导致交流渠道不畅通,局限性大,使得学生于老师的交流受到限制,从而使导师制实行的效果受到影响。

4.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对策

为了使本科生导师制度在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好地实行,针对由上述从问卷调查和交流中发现的对导师制认识不深、主动性不够、导师资源不足及交流渠道不畅通等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点措施。

4.1落实导师制交流制度

在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除了用宣传板、院系网站、主题班会等方式来增强老师和学生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的宣传方式之外,更重要的落实交流制度。

首先,导师和学生至少保证每月1-2次的学习或生活上的交流。

其次,导师的指导重点应按你年级进行侧重。大一,应而侧重点应放在生活和心理上的交流和指导。大二,学习的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导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状况引导学生。大三,开始全面学习专业课,导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学习并加入一些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四,学生开始考研或者找工作,导师可以对根据学生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考研方向或是就业指导。

4.2确保导师制实施效果

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这是导师制的核心。首先,从老师方面来说,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有相应的补助津贴,并且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度评优、职称评定上给予相应的加分;另一方面,导师可以在为本科生指导时,可以发现相关专业的潜在人才,这样也可以为导师挑选人才提供便利,同时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进步或是成绩时,导师也可以感到一定的自豪。其次,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在与导师交流时,可以从导师那里丰富知识,可以了解到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并且可以请导师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提供一些发展的方向,这样学生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会相应的少一些不必要的障碍。这样,导师和学生有了主动性,内心接受了这一制度才能使制度实行,并长期维持下去。

4.3充分利用研究生资源

由于导师人数有限,而且老师学生期望的辅导人数相对较少,可以充分利用在读博士生和研究生,与导师一起成立导师组。一个导师组有四名导师和三名在校硕士作为导生,这样已经比较完善。这样一来既可以缓解导师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博士生、研究生的能力,学生又可以与年龄差距更小的师兄、师姐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从而使学生自身的能力提高,并使发展空间更广。

4.4 建立多种平台交流体系

一直以来,导师和学生都期望能够面对面的交流,确实面对面的交流是非常好的交流途径,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院系或学生自身可以建立多种交流平台。与导师互相加QQ或微博互粉,如果老师较忙,QQ可以留言,微博可以发私信与老师联系。如果害怕导师不能看到,可以发短信提醒导师,导师定期抽出时间回复。学生每一个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总结一下自己一个月所学的,发给导师,使双方更好地配合和理解,是导师制更好地实行。

5.结论

(1)导师制是一种在现今高等教育背景下,导师指导少数甚至个别学生的创新教育制度。

(2)目前我院导师制中存在的主要包括对导师制的认识不深、主动性不够、导师资源不足、交流渠道等问题。

(3)为更好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需要落实导师制交流制度、确保实施效果、充分利用研究生资源和建立多平台交流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国基,周敏丹,王迎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429-434.

[2]劉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3]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76-85.

4.导师鉴定评语 篇四

我是文科,我导师是这样写的。大概内容如上,我表已经交了,只记得大概内容了。

该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室作为USB虚拟串口驱动的核心开发人员,尽心尽力,自学能力强,做事认真踏实,为人诚恳守信,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刻苦钻研精神。外语水平优,具有扎实的行业英语读写能力。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对其科研能力寄予更大的希望。

5.课题导师评语 篇五

从选题、开题、实施、研究到结题,该小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能及时将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情况反馈,与指导老师经常保持联系。该小组同学在xx同学带领下,组内成员能较好地分工合作,基本达到研究目的,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研究性学习注重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从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小组同学能得到这样的活动结论和观点,希望在后续学习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初评意见: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2:

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该课题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应用查找资料、采访专家、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宣传活动。表现出了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成果汇报方面,小组成员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手段,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体现了她们良好的素质。

由于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都没有经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不足。如:某些问题考虑的不全面、细致,做事缺乏信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初评意见: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3:

该研究小组选题比较明确,目标也较清晰。在实施过程中也积极做了不少实际事情,体验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了初步收获。该研究小组的研究计划比较周详,做到了分工合作,相互之间配合较好,基本上完成了研究任务。

由于小组成员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够强,在多次催促和谈话之后才有所行动。在成果提炼和结题阶段,经多次督促指导,仍然难以提高,成果研究质量不够高。

初评意见:合格 二.社区服务评语

1.在服务期间,该同学以爱心和热情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2.通过社区服务,拓展了知识,增长了经验,增进了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 3.能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体现了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4.培养了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5.通过社区服务,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6.进一步理解了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 7.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 8.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9.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10.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

11.促进了自我了解,肯定了自我价值。三.社会实践(军训评语)

1.在军训期间,该同学吃苦耐劳、严于律己、顽强拼搏,表现出色; 2.站军姿,满头大汗,文丝不动;

3.队列操练,停止间、行进间,动作、步伐规范; 4.在步伐一致,行列整齐的队伍里有你的飒爽英姿;

6.教育实习导师评语 篇六

2. 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 ××老师一贯勤勤踏踏实实。她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并联系切身实际不断反思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她热爱阅读,经常捧着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著作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她不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还走近耳聋学生,向他们学习手语,以便和聋生顺畅沟通,确保自己的教学落到实处。为了发挥耳聋学生视觉捕捉力强的特点,她力求课课为聋生搭建从形象到抽象过渡的阶梯,引导他们顺利完成知识的构建。因此,她的工作也和她的为人一样,不张扬,不浮躁,扎扎实实。

4. ××老师一贯勤勤踏踏实实。她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并联系切身实际不断反思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她热爱阅读,经常捧着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着作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她不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还走近耳聋学生,向他们学习手语,以便和聋生顺畅沟通,确保自己的教学落到实处。为了发挥耳聋学生视觉捕捉力强的特点,她力求课课为聋生搭建从形象到抽象过渡的阶梯,引导他们顺利完成知识的构建。因此,她的工作也和她的为人一样,不张扬,不浮躁,扎扎实实。

5. 该同志工作勤勤恳恳,扎扎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刻苦砖研教学大纲和考纲,以及相关教育教学理念等书籍,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参,学习好大纲,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难点。上课时认真授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幽默的语言和神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巧妙设疑和点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6. ××老师温婉娴静,对待学生宽厚平和,总是以期待的心理鼓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面对认知水平有限,沟通存在困难的职高聋生,她总能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耐心和学生沟通,引导他们积极正确地看待是非解决问题。由于班里有外地的学生,她总是要在严寒酷暑之中,在拥挤的人群中排队给外地的学生购买回家的火车票,并自费买上水果零食把孩子送上车,然后忐忑不安地期盼着学生报平安的短信……作为服装专业的教师,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并结合课改精神进行大胆改革,不仅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对服装款式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潮流,力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最新的最实用的技巧。

7. 总之,一切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学年的工作。

8. ××老师思想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她能够认真钻研新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勇于创新的能力。作为食堂管理员,她肩负着全校师生安全饮食的重任。不仅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也率先士卒,事事干在前面。确保师生吃的舒心。

9. ××老师且有一颗巧心。她不仅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践行上级精神,还用心学习各种专业书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面对性格各异,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她耐心想办法,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互助互学,实施分类教学。面对学校的一次次接待任务,她静心接受,细心准备,圆满地完成了一次次接待课,尽显聋校师生在面点专业的风采,使得一批批来宾喜笑颜开。面对副班主任工作,她主动配合班主任协调好各项工作,灵活到位,使得班级的日常教育工作秩序井然,班级氛围积极和谐。

10. ××老师温婉娴静,对待学生宽厚平和,总是以期待的心理鼓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作为班主任,面对认知水平有限,沟通存在困难的职高聋生,她总能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耐心和学生沟通,引导他们积极正确地看待是非解决问题。由于班里有外地的学生,她总是要在严寒酷暑之中,在拥挤的人群中排队给外地的学生购买回家的火车票,并自费买上水果零食把孩子送上车,然后忐忑不安地期盼着学生报平安的短信……作为服装专业的教师,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并结合课改精神进行大胆改革,不仅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对服装款式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潮流,力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到最新的最实用的技巧。

11. 在工作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以探究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切实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区教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在音乐教育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年月音乐课《青春舞曲》获学校第十届优质课竞赛综合组一等奖;年月本人编排的舞蹈《爱的绿意》获第二届“青春泸县”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三等奖。

12. ××老师为人踏实。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工作,她都扎扎实实,从不张扬,没有半点浮躁之气。学习中,她认真认真认真认真抒写;教研活动中,她虚心向学,静心研究,精心选题,细心完成任务;教学实践中,她一点一滴地实践着教研成果,有效地引导职高聋生积累着词汇,丰富着语境。作为学校报社的负责人,她重视培养学生,手把手地耐心指导每一个成员,用一期期丰富多彩的校报见证着每一个小记者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信息员,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进行拍摄与通讯的采写,并及时上传,获得了教委领导的认可。总之,她的工作,和她的为人一样,扎实。

13. 张老师以饱满诚恳的态度投入到这一年的教导师带教工作中。思想上忠于人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积极奉献,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岗位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经常到学生当中去,除了做好学科辅导外,还细致地了解学生,循诲人不倦,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工作中谦礼以课件下载严为人师表。教学态度认真,治学严谨。精心备课,教学内丰富,能吸收学科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方法和手实行启发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讲表达准确,重点突出疑点处理恰当,课堂设计合节奏适度。培养了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明显改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张老师还悉心对我校年轻教师孙宝义进行指导,一年来几天坚持进班听课,课后做耐心细致的指导,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孙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张在我校这一年的工作得到学校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14. 该同志爱党爱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认真上好公开课,弘扬奉献精神,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7.本科生导师制实效实证研究 篇七

一、材料与方法

1. 实施方法。

将大二农学班学生46人和大三农学学生42人, 平均分成2个小组, 其中一组为研究对象, 另一组作对照, 研究对象组按照5~6人一组划分, 每组由学院遴选出的教师进行指导。导师负责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学生负责每周向导师做一次汇报, 全面评价导师在其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和效果。

2. 本科生导师具体形式。

(1) 针对高低年纪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探索不同时期班主任与导师两支队伍的相互配合形式; (2)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共同的导师联系起来, 探索博士、硕士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效果; (3) 尝试导师与优秀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模式, 了解导师的教授效果及最佳模式。

3. 研究手段及方案。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针对研究对象和对照进行一对一形式的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影响, 存在问题与不足等内容。通过进行教学对比分析, 对研究对象和对照的课程考试成绩、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 就业预期等方面的考核, 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 总结目前实施的条件与不足。

二、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情况比较分析。

针对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和未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进行认知比较分析,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100%熟悉该模式;而未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仅有23%熟悉该模式, 56%对该模式略有了解, 还有21%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本科生导师, 说明我们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力度不够, 并且缺乏宣传 (图1) 。如图2所示, 实施本科生导师的班级对其的满意度达86%, 11%的学生认为实施效果一般, 仅3%的学生对其实施效果不满意;而未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仅有21%满意, 65%认为一般, 14%不满意, 这主要于他们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和效果了解甚少所致。

注:A表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B表示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

2. 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

本研究围绕学校重视应积极推行, 重视但是管理制度略不完善, 比较重视但需改进, 有点形式主义没必要实施四个指标开展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评价的调研。

注:A表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B表示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Ⅰ学校重视应积极推行;Ⅱ重视但是管理制度略不完善;Ⅲ比较重视但需改进;Ⅳ有点形式主义没必要实施。

结果表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69%认为学校重视应积极推行, 而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仅有41%认为应积极推行;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16%学生认为学校重视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 13%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但是需要改进, 仅2%的学生认为有点形式主义没必要推行。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有26%认为学校重视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 18%的学生认为学校比较重视但需改进, 15%的学生认为有点形式主义, 没必要推行。这说明本科生导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仍有很多需完善之处。

3. 学生认为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不足之处。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已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认为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对其监督和鼓励的机制不健全, 课题教学任务繁重师生比例不协调。而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认为主要是学生对其认识存在偏差和误解, 以及导师没时间认真指导学生。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要使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注:A表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B表示未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Ⅰ导师没时间认真指导学生;Ⅱ学生对其认识存在偏差和误解;Ⅲ学校对其的监督和鼓励机制不健全;Ⅳ课堂教学任务繁重、师生比不协调;Ⅴ导师指导业务内容不完整。

三、讨论

1.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本科生教育方面, 有两个共性问题经常容易被忽视。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层面上的。目前, 绝大部分教师 (即使是作为导师) 鉴于学校对工作量的考核指标或倾向, 往往无暇顾及学生, 而实际上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是影响深远的。据一份对哈佛本科生的调查报告表明, 大学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远远超过老师本人的认知。从某种程度上说, 导师对学生“人本”教育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过知识的传授。而这些工作是班主任或辅导教师无力完成的。从另一个角度看, 教师也需要一种双向互动。通过营造师生之间紧密接触、充分交流的氛围, 教师也可以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 不断提高。第二个问题是学生层面上的。刚进入大学时, 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模式的变化, 临近毕业, 许多学生无法恰当把握就业状态、择业技巧, 就业难状况进一步加剧。而当今“价值观繁杂、思潮混乱”的社会状况, 更使得大学生们急需获得教师的深入指导[3]。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应该说已迫在眉睫。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导师制应该可以成为一条重要解决途径。因为导师制密切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 为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更多机会和可能。

2.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1) 评价机制缺乏。学校没有建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管理制度, 导师的辛苦和成果得不到认可, 使导师缺乏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建议立足目前现状, 建立导师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及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包括考勤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等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协调师生比, 把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

3. 当条件具备时, 实行导师的聘任制。

凡是聘上的导师, 把导师的工作记人工作量, 并且给予比较高的课时费, 在职称评定上给以倾斜。本科生导师制是农学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发展师资队伍、提高团队科研水平、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培养农业领域内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还需持续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高扬.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21) :41.

[2]张凌.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11) :89-90.

[3]石秀丽, 杨志慧.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实证研究, 2009, (11) :56-59.

8.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功能定位 篇八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功能定位 高校教育缺陷 导化功能

导师制始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19世纪末推行于本科教育,是一种着重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手段。有人认为,牛津出现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导师制。在我国,导师制被一致认为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替代的手段。1937年浙江大学曾开展过导师制,并取得良好效果。导师制带来的个性化发展、批判性思维、自由教育及启发式的教学,都是培养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从上世纪末开始,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人才,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目标之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大量研究与探索在那时随之展开。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驱动经济战略的提出,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改革成为这种经济转变的重要前提,但遗憾的是我国高校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因此作为高校创新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生导师制系统研究的首要前提是对本科生导师制功能进行定位。

一、本科生导师制功能的界定

以往有关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中,对本科生导师制功能的定位存在一定分歧。在理论研究方面,有的认为本科生导师制不仅仅是教育制度更是管理制度,因此本科生导师不仅具有教育职能而且具有大学辅导员职能。如“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制度”[1]。有的学者认为:“导师对学生在广度发展、深度提升方面负有指导的责任,兼顾学分制下课程的选择、考试的准备等方面的引导,协助和配合发展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2]。还有的学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应“帮助学生系统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指导学生正确地做人做事”[3]。在实践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大提出的本科生导师职责包括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指导,对低年级学生给予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帮助,给学生选择专业提出一些建议[4]。浙大的本科生导师则全方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学习、科研及生活问题。

结合以往的研究与实践,本科生导师制功能大体可分为教育功能与校园生活管理与咨询功能。从管理功能角度看,目前中国高校大多设有辅导员制度,且辅导员的学生管理职能往往与党团职能结合,因此,思想教育、日常校园活动与生活管理就成为辅导员的主要职能。如今高校辅导员制度经过多年实践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制度,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功能进行研究。那么无论是国内外的实践,还是我国高校教育现状与需求,教育功能都无可厚非地成为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功能,而导学功能则是教育功能的主要内容与重要体现。导学功能具体可分为导课功能与导化功能。其中导课功能主要是在学分制下,由导师对刚入学且不熟悉高校教学模式的低年级学生给予课程介绍、选课指导及课程学习方法的引导与辅导的功能。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给予充分论述与关注,并且在很多高校得到实践。如果本科生导师制仅仅具备这种功能,则此种导师制就是最低等的教育制度,起不到应有作用,其存在就会变得可有可无。导化功能是导学功能的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本科生导师制的首要功能。所谓导化功能是指,由导师引导学生完成对所获得知识的关联、整合、消化吸收乃至灵活自如应用的一种教育功能。“导”即引导、指导、辅导;“化”即化合整合知识,乃至融会贯通。知识的融会贯通既是学生进行科研与实践的前提,又是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以往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与实践中,对此种功能的定位有所忽视,这与我国高校现有教育制度忽视学生的知识关联整合内化环节的弊端不无关联。

二、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功能定位的高校教育缺陷

1.教学中的加法原则。在教学中适用加法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被动地吸收与积累知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筛选、整合、消化吸收乃至综合运用环节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良后果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丧失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且容易知识滞胀不化,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及出现“高学分、低能力”现象。学生因为缺少知识的关联消化过程,没有形成自己综合的知识能力,很难“活学活用”知识,往往学成满腹“别人如何说”的书呆子。这种单方面的知识专递与灌输,类似于填鸭喂养方式,又被称为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中小学阶段一直适用。虽然相比较于其他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我国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知识摄入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独立创新意识影响很大。学生习惯于被“喂食”知识,习惯被动地依靠教师、学校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阶段。在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的高校,虽然对“填鸭式教学”进行了某种改良,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此种加法原则在教学中的使用。很多学校还是把教师当做知识的传递者,把课堂上最大化地传授知识量与信息量仍作为考核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少知识的消化过程,很难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2.课程的过度专业化与分科。与前述“加法”式教学模式相呼应的是,我国高校目前对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过于侧重,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分科过细。在我国高校,课堂讲授还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本科生导师制仅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存在,甚至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很多高校存在课程设置过多,专业课所占比例过大而通识教育课所占比例较小的现象。在目前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中,很少有跨专业的、融合性、综合性课程,知识内容比较单一。随着课程量的增加,授课时间过长,也会挤压学生进行创造性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过多分科的课程设置并且往往由不同教师授课的结果,是过于强调各门类的自行体系,而疏忽本专业的各课程知识之间的整体关联,以及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容易造成学生以割裂的、片面化角度观察与解决问题,而不善于用全面的、联系性的综合知识体系观察与思考,弊端显而易见。这种对知识的整合与融会贯通的忽视,很难达到综合素质培养与通识教育的目标。知识的整合与消化吸收并不是某几堂课能够完成的,而本科生导师制在这方面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不可忽视的导化功能

1.高校教育忽视知识的整合消化吸收环节,进而忽视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化功能。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在高校实践中,偏重于课程的专业化与分科,忽视知识的整合与消化,如同将机器的零部件生产出来而不组装成体,因而不能使用。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不清楚各知识体系相互间的关联,不能融会贯通,进而形成知识能力。这种知识能力是进行科研、创新及社会实践的前提,就好比人们吃饭后,经肠胃消化吸收后,给身体各部分提供的养分,而身体则具有从事各种脑力与体力劳动进而创造价值与实现自我的机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具备这种能力的必要性,而高校教育现状则更确定了有助于形成此种能力的本科生导师制导化功能的重要。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是为了自我发展,在掌握已有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突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的活动。独立性、批判性、内在自觉性作为创新的基本属性,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前提离不开对现有知识的整体把握与融合。也就是说,创新型人才要具有不断吸收知识并迅速消化吸收、能将创新意识转变为现实的创新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各分科课程讲授教师能够完成的,只有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化功能才能够实现。

2.导化功能是牛津导师制的主要功能。20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费巩教授曾描述牛津大学导师制为“重博览群书,不重捧住一本课本或几篇讲义,重思想见解,不重强记呆诵,足以尽启迪诱掖之功,养成有器识抱负之学者。……导师与二、三学子,时常相聚一堂,或坐斗室相对论学,或集诸子共处茶点小饮于导师之家,剖析疑难而外,并得指示学生修养之法,解答学生个人问题。导师视门人如子弟,门人视导师如良师益友,从学之期虽暂,而缔交辄终身,受其潜移默化,不觉品德与学问俱进也”[5]。从描述可以看到,牛津导师制的成功,在于其是一种弹性而灵活的教育模式,不拘于形式与地点,重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运用。

3.以往研究与实践更关注形式与方法,忽略导化功能定位。在之前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与实践中,更关注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形式与方法,如师生座谈、讨论、知识竞赛、指导阅读与读书报告、专业辅导等。忽视其本质问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所有的手段都必须为实现这种功能而服务。即在导师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应不拘于形式与方法手段,完成学生所学知识的整合、消化吸收,以及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并综合运用。如果只谈形式与手段,忽视基本功能的定位,则容易使手段与形式的研究失去依据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曾凡东.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2]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7.

[3]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高教,2006(3):85-86.

[4]导师制综述.http://www.bysyz.com.cn/index.htm.

9.导师论文评语 篇九

2. 该文以——————为主题,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的社会价值。全文分————个大部分。首先对————-进行了论述,然后重点分析——————-。全文基本上都是紧扣主题来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该生较好的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较流畅,但观点不够精炼。在论证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理论论证方法与实践论证方法。观点表达准确,思路清晰,文章整体性较强。整体上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3. 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4. 以————-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5.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论文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6. 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7. 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点不足。

8. 该论文选题合理。区域经济问题是经济界研究的热点,而农业经济增长问题亦是当前讨论的焦点,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对此已有许多较为成熟的论述,在xx也有专家学者对xx区域经济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xx农业区域经济及其增长问题的结合研究,尚未发现有专门的论述。如何认识xx农业区域经济差距现状及未来的走势,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是经济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该论文选题意义所在。

9. 本文以————为题,重点探讨——————。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0. 本文选题较合理,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全文以……为主题来分析论证,对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内容论证也较科学合理,格式较规范,参考的资料紧扣文章主题需要,但创新点不够,论证不够,尤其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太薄弱,缺乏说服力。总体上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

11. 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解决前面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2. 论文主题明确,语句基本通顺,层次基本清晰,观点表达基本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格式基本规范,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但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太少,部分论证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3. 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14. 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困境的有效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观点与主题的需要,实践论证还不够,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上一篇:好习惯伴我行作文下一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