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升旗发言稿

2024-07-12

教师升旗发言稿(精选8篇)

1.教师升旗发言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迎着春寒料峭的晨风,沐浴初春灿烂的霞光,伴随雄壮嘹亮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又一次在校园上空冉冉升起。每当此时,我的心中都会涌起一份激昂,增添一股力量,多出一分憧憬。“前进!前进!前进!”永远是时代的最强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勇前进,续写辉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们送走了严冬,迎来了春天,也迎来了新的学期,新的希望。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西鸡实验中学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凯歌阵阵、捷报频传。初、高中工作比翼齐飞,高、中考状元相映成辉。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后勤保障坚实有力,服务育人全面到位。办学声望与日俱增,西鸡教育大展雄威。作为西鸡实验中学的一员,我们为工作、学习、生活在这里而高兴和自豪。

继往开来起好步,与时俱进展新姿。2月26日我校召开了二届一次教代会。姜校长做了题为《提升内涵质量,促进全面发展,为创办西鸡人民满意的学校而努力奋斗》的行政工作报告。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为我们的工作学习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全校教职员工,全体同学们。航标已出现、风帆已升起、号角已吹响。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踏实的工作、勤奋的学习,为西鸡实验中学恢弘的画卷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成绩属于过去,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全体教师谨记领导提出的四条希望,在学校教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上好每堂课、批改好每本作业、辅导好每个学生、管理好每个班级。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研究新教材,探索新方法,开辟新思路。将我校的课程改革继续向前推进。

3、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争取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4、做好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每一名学生有所收获,进而成功、成才。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春天正向我们走来。珍惜春光吧!它给我们带来机会和希望,在你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不会孤单,因为有老师陪伴在你身边。努力吧!让我们一起谱写实验中学新的华彩乐章。

最后祝各位老师新学期工作顺利,各位同学每天都有进步。

谢谢大家

2.教师升旗发言稿 篇二

策略一:自主评价

好的课堂评价必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内心世界, 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课堂上, 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 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发言进行自主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首先, 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评价和反思:“你觉得自己的说法有道理吗?能不能列出理由?”“能否从条理性的角度对自己的发言做一个评价?”“你的发言是对老师讲解的重要补充, 你能谈谈你是怎样思考的吗?”“你觉得自己的发言可以打什么等级?为什么?”通过这种自我评价、反思, 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发言水平, 明确努力的方向。

其次, 要促使学生相互评价, 共同提升。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别人的眼中找到自己”, 这是对同伴互相评价的一个经典论述。新课程强调伙伴学习、合作探究, 这无疑对课堂发言的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同伴发言的评价, 正是鼓励同伴、学习同伴、激励自己的良好手段。在学生的相互评价中, 我们要注意正面引导: (1)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2) 要热情地鼓励同学; (3) 要依据问题的本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4) 要善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即帮助同学完善自己的发言。通过这样的评价, 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热心、真诚、宽容等优良品质, 形成对学习集体的归属感。

策略二:多重角度综合评价

课堂学生的发言评价牵涉的层面甚多, 绝不是“好”“不好”这样的简单价值判断所能涵盖的。对学生的发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1. 评价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是活跃课堂气氛、产生思维碰撞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适时地对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肯定, 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

2.评价发言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不少学生在发言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喜欢用一两个词语来回答问题, 教师在评价时要予以关注和指导。

3.评价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语言的内核是思维, 发展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发言所反映的思维特质, 及时对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进行点评和引导。

4.评价发言的创新性、建设性。最有价值的发言是能够提出创新性见解的发言, 我们应该对这种发言予以高度的评价, 使它成为一颗理想的“种子”, 通过及时的引导, 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例如, 在讨论蒲松龄的《狼》的寓意时, 有学生跳出从屠户的角度转而从狼的角度来思考, 提出了“人应该适可而止, 不能贪婪”的观点。教师对此就应该予以高度评价, 并引导他们学会变换角度想问题。

策略三:依据文本巧妙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 问题的产生和回答都是紧扣文本来进行的。在语文课上, 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要置身于文本的情境, 积极寻求评价语言与文本语言内容的融合,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 教师的评价语与语文学习内容浑然一体, 针对性更强, 指导作用就更明显了, 其“语文味”自不待言了。同时,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 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教学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歌, 教师可以用诗化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学生朗读激昂处可以用“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来评价, 舒缓处可以用“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表扬;对学生别开生面的思考, 可以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点拨。教学科学严谨的说明文, 教师的评价语也必须精当严密;而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 教师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古诗文或运用接近古诗文的语言来进行评价, 如教学《送东阳马生序》, 对学生当前学习条件的描述就可以用以下这样的评语:“政府年有免费书籍, 父母日有饮食供给, 无生活之忧矣;坐楼房之中而读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专业教师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 求而不得者也。其学有不进, 德有不成者, 皆心不专之故耳, 岂他人之过哉?”这样的评价不仅学生能接受, 而且与文本语言风格相一致, 可以使文本学习的氛围更加浓郁。

策略四:善用幽默趣味评价

法国作家拉伯雷曾经说过“笑是人生的本质”。课堂发言的评价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语言和板着的面孔, 它需要的是让学生如沐春风的愉悦感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来为评价增添趣味。

1.故意出错增添幽默情趣。

于永正老师有一次教学《草》这课时, 让学生模拟孙女读书给奶奶听, 他故意把学生发言中的“一岁一枯荣”说成是“一岁一窟窿”, 让学生耐心地讲解给他听。在台上台下的笑声中, 学生仔细地解释了诗句的意思,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妙语评价让课堂柳暗花明。

特级教师教杜甫的《绝句》, 一位学生在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时, 另一个学生突然吹了声口哨。顿时, 教室格外的寂静。但这位教师马上微微一笑说:“杜甫写得真是太精彩了, 连我们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学起了黄鹂的叫声。大家可以想象, 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该是怎样一种心情?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呢?”同学们哈哈一笑, 随即争着举手发言, 那位学生也慢慢抬起头, 专注地听起来。一节课同学们活而不乱, 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 夸张反语道出言外之意。

幽默并不仅以轻松取胜, 而是笑语之中包含着深沉, 妙言之中蕴含着睿智。如赏析《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这一句, 学生把偏义复词“作息”理解成“劳作和休息”, 于是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 故意高声译道“兰芝真是好女子, 她从早到晚辛勤地工作和休息”, 不少学生就笑开了。教师马上请学生讲述正确译句, 马虎的学生也在笑声中得到提醒, 此后同类错误的出现几率明显减少。这就达到了调动气氛、加深印象的目的。

4. 神态动作积极调动情绪。

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 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动作和神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辅助性评价, 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的点头赞叹、拍掌叫好、皱眉沉思、沉吟不语都可以表达教师的评价、判断和期待,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把他们引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之中去。

策略五:开启智慧引导评价

当前课堂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经常一节课下来, 没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试想, 一个不能激发学生思维、不能让学生产生问题的课还是好课吗?孩子的世界是由问号构成的, 当这些问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我们是扼杀它还是保护它, 是用简单的回答让它泯灭还是鼓励它不断壮大, 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运用这样一些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1.在追问中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所有的创新最初都源于一个又一个好奇的追问。所以, 我们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时, 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刨根究底”式的追问。养成了追问的习惯, 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增强。

2.在辩论中培养问题意识。求异思维是产生问题、产生创造的基本条件。在课堂发言的评价中, 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搜集根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思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追求真理。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 自行设计辩论题, 这对培养问题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 针对学生提出的“于勒值得同情”的观点, 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辩论题。例如“于勒的悲剧罪有应得”VS“于勒的悲剧身不由己”“菲利浦夫妇应受到道德审判”VS“菲利浦夫妇不应受到道德审判”等, 通过设计辩论题, 学生实际上已经对课文的研读达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3.在想象中培养问题意识。“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爱因斯坦想象自己骑在扫帚上追赶光线, 最终发明了伟大的相对论。任何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都通篇散发着想象的光辉。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力求使自己的发言富有想象力, 能够提出别人所不能提出的问题, 想到别人所不能想到的东西。例如在泰格特的名作《窗》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那个病人看到窗外只是一堵墙之后的各种不同结果, 指导他们对作品进行质疑, 对作品的续写提出自己的见解。

3.别样的升旗仪式 篇三

当小旗手们护着国旗走向旗台,他们迈出的是稚嫩而又稳健的步伐;

当小鼓手们挥动双锤敲响鼓点,他们奏出的是铿锵而又执着的旋律;

当一张张小脸随着国旗冉冉升起而缓缓扬起时,他们的内心流动的只有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一、持之以恒的庄严仪式,点燃爱国之情

《纲要》要求: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幼儿来说,“祖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很难理解“国旗、国徽、党旗、党徽”都代表着什么?但他们拥有最纯洁的心灵,他们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真诚的态度感悟世界,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一方沃土。陶行知先生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之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可见,如何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根植爱国之情;如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化抽象为具体,让“祖国”成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具体形象,是值得幼儿园老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升国旗”是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修课,我们幼儿园也不例外,每周一上午8:30准时开始。为了进一步提高升旗活动的教育意义,我们结合孩子年龄小,渴望被肯定、表现欲望强等特点,我把升旗仪式分为升旗、奖励、展示三大环节。通过国旗下讲话,奖励“国旗下好孩子”、“勤劳小蜜蜂”、“文明班级”等项目,创设机会让孩子在国旗下领奖,感受国旗下成长的快乐,成就他们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

在简单而又庄严的升旗环节中,飒爽英姿的小旗手们有模有样地出旗、升旗,还有那认真坚定的神情和注目礼,那稚嫩而又嘹亮的国歌声,都让我们坚信:孩子们是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

二、缤纷多彩的主题交流,开启智慧之门

我园有小中大共12班,除每学期初的第一次升旗仪式由工团主持以外,其余每周的升旗活动由各班轮流负责,去除节假日放假与天气原因的影响,每班每学期至少都有一次机会主持升旗。为了确保升旗主题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保教部门学期初以表格的形式提前安排好时间顺序,并发动各班提前拟定主题。

在制定主题时,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需要和季节、节日、学园活动等因素合理协调,做到主题之间衔接与发展。如:小班以“爱家人、爱上学、爱吃饭”等认识环境、学会自我服务等内容为主题,鼓励孩子做个快乐健康的人。中班孩子自理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强烈,逐渐出现叛逆现象。老师们则从“讲礼貌、互相帮助、谦让友好”等行为习惯要求开展主题交流,让孩子懂得做个心里有他人的人。大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班侧重以“我长大了”为主题,引导孩子学习关心照顾中小班孩子、学习尊敬长辈、学会体验和发现学习的乐趣。时逢节假日那周,我们的升旗主题更为精彩。如:三八节那周,我们请来巾帼英雄:护士阿姨、女警、保洁员、公交司机来园做国旗下讲话,让孩子们更近距离地接触各行各业的女性职工,倾听她们的心声,学会尊重她们。九月九重阳节那周,我们邀请各班的爷爷奶奶代表,在国旗下开展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拥抱爷爷奶奶等简单的温暖互动仪式,既丰富了孩子有关重阳节节日信息,又增进亲子情感,在场人员无一不被孩子们稚嫩的抚慰和真诚的关爱所感动。

升国旗是一项面向全体师生的活动,无论老师还是孩子都会倍受教育。缤纷多彩的主题系列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又为孩子开启了通向智慧城堡的大门,为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例:中四班升旗活动方案

主题:多给动物一点爱

活动计划:结合班级主题教学《伞的世界》,通过童话剧表演《雨中的花朵》,演绎一段雨天救助小动物的情感故事,鼓励孩子们从小学会关爱动物,做个有爱心、有信心的好孩子,并结合“为国旗下好孩子颁红花”的活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环节一:出旗、升旗

主持稿:

幼儿A:大家好,我是活泼可爱的黄舒文。

幼儿B:我是勤劳勇敢的丁少文。

合:今天的升旗仪式由中四班主持。

幼儿A:升旗仪式现在开始,请小旗手入场。

(鼓手击鼓、国旗方阵入场)

幼儿B:升国旗、奏国歌、全体行注目礼。

(升国旗)

幼儿A:唱国歌,指挥:何铭萱(小朋友)领唱:张雅铮(小朋友)。

幼儿B:礼毕,请小旗手退场。

幼儿A:接下来有请郑舜瑶、扬嘉文进行国旗下讲话。

环节二:国旗下讲话稿

幼儿A: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环境离不开它。

幼儿B: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幼儿A:如果人类是一间小屋,动物就是小屋中的那扇窗,给我们光明;

幼儿B:如果人类是一艘小船,动物就是小船上的那双浆,为我们护航;

幼儿A:请保护环境,还动物一个整洁的家园。

幼儿B:亲爱的小伙伴们,关爱动物吧。

合: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环节三:国旗下表演

童话剧表演《雨中的花朵》。

表演者:中四班全体幼儿。

环节四:颁奖——国旗下好孩子

音乐伴奏:园歌《我们在这里快乐成长》

颁奖者:园长妈妈

奖励对象:每班推选3名喜欢动物、会照顾动物的孩子。

三、自主创新的舞台展示,促进成长之力

在我们的升旗活动中,可爱的孩子们就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有的主持、有的护旗或敲鼓、有的负责国旗下讲话,还有的充当临时演员展现班级特色……此时的操场更像一个宽敞的舞台,它成了孩子们展示口才、歌声、舞姿等才艺的自由空间。“国旗下表演”也成了我园升旗仪式的独特之处,每次的国旗下讲话结束后,负责升旗的班级都会围绕升旗主题编排一个3-5分钟的节目,有诗歌朗诵、歌曲联唱、舞蹈表演、童话剧表演等,让每个孩子都能走上舞台,在全园师生面前大胆展示自我,养成活泼大方的性格。孩子们通过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表演来体现生活的情趣,反映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和态度。这种形式不仅陶冶了幼儿性情,还使幼儿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自我表现和自我表达的艺术潜能。

小班孩子年纪小,我们就发动家长资源,邀请年轻有活力的家长一起参与到节目中。如:逢中秋节那周的升旗活动,小班老师编排歌表演《我为爷爷打月饼》时,邀请家长扮演“爷爷”,孩子们穿上红军的小军服,和白发苍苍的“老红军们”在台上一唱一和十分逗人。

这样自主创新的舞台交流除了给孩子创设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样也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剪辑、编排节目、服装设计、道具制作等一系列的工作对各班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经过几年的探索,老师们组织升旗仪式逐渐从紧张过渡到自如、从模仿过渡到创新,并且运用电教媒介工具收集每期的升旗过程,形成富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资源。

4.教师升旗发言稿 篇四

2016春季新学期升旗仪式教师发言稿

草长莺飞,春水涟漪。阔别半年,我从热闹繁华的台北回到了悠然恬静的扬州,一头是新鲜妖娆的宝岛,一头是念念不忘的母校。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1401商务英语班的李玥。作为扬工学子,我是幸运的,因为世界那么大,我有幸去看了看。去年9月,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大学生海外研修计划”,通过层层筛选,我获得了学校资助的全额奖学金,和32名小伙伴一起赴台湾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研修学习。

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们就已经在职业教育方面有很多特别好的做法和经验,他们的职业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初到台湾,就感受到极大的震撼,老师们温柔相待,会亲切的称呼我们为“孩子”,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内容形式多样,并积极地鼓励我们大胆地尝试和创新,台湾的同学也很友好的帮助我们尽快地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这么好的机会和环境,怎可被辜负?!在那儿,我们代表xx一万余名师生的形象,也承载着大家的期望。除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外,我们还结合个人职业规划考取了欧美国际证照。其中,舒震宇同学考取包括mos国际“大师级”认证等10张证照;有近10名同学在多项比赛中获奖,庄笑岩在2015年新北市全台跆拳道锦标赛中获得社会黑带女子组第一名;我也非常有幸地获得了台湾地区第五届百花杯花式折巾大赛北区大专组第二名;陶旭峰同学在台湾东南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上获得400米决赛第3名。

通过学习,我们充分体验并感受了境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亲身体验了台湾的职业教育,也坚定了我们对职业教育的选择和信心。我坚信,只要肯努力,未来一定大有可为。我们也一定会将学到的宝贵经验和感悟传授给大家。

5.教师升旗发言稿 篇五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今天又是我的生日。岁月,未能阻止一个又一个生命的老去,也无法阻止一个又一个生命的诞生。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生死更替中,在母亲承受的剧痛中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儿的生日,娘的苦日。生日的独特感悟,是儿女对母亲一份淋漓尽致的爱的表现。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个人最应感恩,它就是——“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面对父母,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这种关爱,渐渐忘记了感动。拿什么来感谢您,我的父母!感谢父母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端庄的外貌;

感谢父母给我们聪明和智慧;

感谢父母教我们成为善良的人,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

感谢父母把他们的坚强传递给我们,让我们坚强面对人生的波折困境!感谢父母深深的爱!

写到这里我已泪下,感谢父母!

我的生日,感谢你们,我的父母!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看世界的机会,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母爱似一条河,温婉流淌不息,父爱似一座高山,伟岸挺拔。每当想到父母的时候,心头总是泛着股股暖流。十八岁的我,就这样,怀着感恩的心拥抱我即将到来的十八岁生日。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若母亲的工作可获薪水,子女一年要付63.5万元。

原来我们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已经欠下了一笔巨大的债务。我们可能没有想到,父母是如何用自己也不丰腴的翅膀,为我们遮风蔽雨。我们也可能没有想过父母是如何用自己也算不上很坚强的肩膀,担起家庭、社会沉甸甸的责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感谢父母,让我们即刻行动。同学们,我们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感谢父母呢?其实,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无声的感激。

6.教师升旗发言稿 篇六

尊敬的各位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阳光灿烂,天气晴朗,是新学期的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学习进步,健康快乐的成长!祝全体老师在新学期身体健康,工作愉快.谢谢大家.2018升旗演讲稿范文模板

本月27日,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即将拉开序幕,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对于那些始终热衷于科技制作的同学们来说,这次科技节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大舞台。通过自己的实验,可以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才能真正地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而对于平常没有对科技深入研究的同学,这次的科技节又是一次拓展视野的好机会,在展览会上可以看到别的同学的小发明,也可以深入地与他们探讨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对于我们而言,又都将是一次心灵的扩张。

虽然我们还并没有完全走进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我们都应该很清楚,这种竞争要比我们想象要残酷得多。现在,每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很多都无法找到自己称心的工作,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整个国家而言,人才结构上确实存在着漏洞。在科技攻关方面,虽然中国的电脑生产、汽车生产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但至今仍拿不出一件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近的电脑cpu主板和符合世界汽车尾气标准的发动机,是完完全全中国制造的。缺乏产品的加工水平和核心技术的攻关水平,都使得我国产品在与外国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像电脑芯片等要害部位,只能从外国进口,而在国内组装。

“基础扎实,特长明显“,是我校的一贯坚持,也是我校塑造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而在科技方面,我们也从未落后:车模小组、无线电测向、生物小组,经常能够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在劳技课上,我们也亲手制作了测向器,学习了单片机的编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很多毕业生在谈起对母校印象深刻之处时,也都提到了学校中各种科技活动小组,还有很多同学在科技小组的活动中对某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便到大学相应专业中继续深造,奠定了以后的学习方向。由此可见,在国家急需科技人才的今天,学校的科学教育使得许多同学因此受益,也会使国家受益。

7.再论学校升旗仪式的教育功能 篇七

一、升旗仪式解读

升旗仪式作为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它是学校场域中一种必须的教育行为,其目的是要使仪式参与者逐渐产生集体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 升旗仪式的时间与空间

莱辛指出,所有身体都不只存在于空间中,而且存在于时间中。它们在其连续时间的任何一个时刻中继续,可能呈现不同的表象,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1]。仪式作为处于特定时空中的存在,学校会通过其时间和空间特性来发挥其教育功能。学校里的仪式、仪式化及仪式实践也能够将儿童和青少年引入包含内在价值的社会时间秩序[2]。在隆重的升旗仪式之后,教育者期望个体能够获得社会所期望有的信念或情怀。对学生大谈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是很空洞的,而通过学校的各种仪式的恰当进行,则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内在情感。

通过仪式参与和仪式赋予的符号作用,参与者彼此会感觉自己所处的集体是团结的、积极向上的。在仪式中,仪式参与者高度的精神关注与情感投入,学生间的互动与参与行为,能激起或唤起他们的神经兴奋,从而形成与设计者所期望的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仪式活动是情感的转化器,它能使这种共享的情感持续下去。教育者也期望在这种特别营造的神圣时空中,升旗仪式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向上的力量,期望正向的价值观能够被创造出来并被传承下去,使学生获得升旗仪式的象征意义和整体感。

2. 升旗仪式的程序化

在整个升旗仪式过程中,组织者设计了各种符号和流程,建构了一种庄严的氛围,形成一种正式而又神圣的教育场景。这是一种常规性、制度化、程序性的活动,也是一种不断重复的仪式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表达方式,仪式的程序显得尤其重要。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少不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仪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仪式的权威性。每个学校的升旗仪式会略有不同,但总体大致相同。在这些相同程序的升旗仪式中,从超时空的角度说,它们往往是标准化的、重复性的行动。升旗仪式虽具有重复性,但不能只是无意义的重复或遵从。当重复的仪式不再能够拨动参与者的心灵之弦时,仪式就失去了其本有的意义。也就是说,升旗仪式如果只倾向于程式化、陈规化,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再现,仪式参与者就无法产生心灵的触动。

当仪式组织者仅仅为了成人社会的教育目的去事先准备好各种仪式程序,讲究仪式中各个精准的细节时,仪式就会由于其自身的重复性和单调性以及个体感受的无触动性而失去它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性质。当仪式不能触及到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时,它对儿童的道德教育的意义就消失了。升旗仪式过于单一的频繁的重复性和刻板性反而会弱化他们的归属感或爱国情感。如果仪式仅停留于重复性的程序性上,仪式就会成为一种纯粹属于形式化的东西。因此,既然避免不了这种重复性,如何使重复的仪式对个体产生个别化的意义就尤为重要。

二、现实学校场域中的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是教育者试图通过营造出的场效应,使参与者产生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并能激发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起某种生命的能量和产生对祖国敬仰的伟大豪情。那么在现实的升旗仪式中,学生会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教育者所期望的共同的情感?个体参与仪式所产生的好奇和热情能维持多久?

1. 升旗仪式的时空影响

仪式行动是一种身体活动,它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仪式的时间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组织者将仪式时间过分延长,仪式会变得冗长、枯燥。尽管仪式气氛的烘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只有升旗仪式的时间经过恰当控制,使学生的情感关注能始终贯穿整个过程时,仪式才能真正实现其意义与价值。

仪式的成功还依赖于合适的空间氛围。在有效的仪式空间内,参与者可以感受、体验日常生活不能体验之事。身体不在场,就无法体验仪式的真正意义。有的学校由于场地原因,学生分批参加升旗仪式。没有参与的学生就只能在教室里,通过学校的喇叭“听仪式”。由于升旗仪式活动中存在着时空上的限制、内容上的偏离和身份上的差异,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参与升旗仪式时身体在场而“精神缺席”。在升旗仪式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即使班主任进行监督,仍然避免不了“缺席、不在场”的发生。最终的结果是:操场上站立的学生在“看仪式”。也就是说,即使有些学生身体在场,其思想与精神并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仪式是一种“无思想的行为”。

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参与升旗仪式产生兴奋和热情的情感,这种现象也只存在于开学初,或刚刚接触升旗仪式的学生。更或者,升旗仪式只有对主持升旗仪式班级来说是有些兴奋度的。对其他学生来说,其情感色调却是苍白的。久而久之,这种日常惯习化的仪式行为,是否会变成一种纯粹形式化的东西?参与者们到场一会儿,走走过场,却没有热情,也不能产生多少集体兴奋。当学生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或观众,只是被动地观察时,就只能从中获得低层次的情感体验。

2. 国旗下的讲话

借助于仪式活动的开展,语言、程序、节奏等会被一一设置。大多数升旗仪式中“国旗下的讲话”都会由学校教育者定主题,由家长或班主任辅助修改稿子,或者直接从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后结合主题来进行。而学校国旗下讲话的主题一般都是根据升旗周的节日或相近时间的节日来确定,或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来定主题,如“中国梦”“开学典礼”“学雷锋”“拒绝垃圾食品”“静雅校园”“国际助残日,关爱残疾人”等。国旗下的讲话有些时候会联系实际,但却仍然无法改变那种在演讲稿里说着成人套话的现象。

仪式活动中,话语成功的前提是观众相信活动者话语的内容。很多时候的升旗仪式会充斥着说教式的演讲辞。这说明我们比较偏爱教育性的、严肃的语言,而下面的学生只能随时准备忍受枯燥无趣的场合。而且很多话语是用同样的意图、同样宣告的方式、同样事先制定的格式,在相同的情境里被表达,这就使仪式成为了一种简单的重复。

3. 升旗手与护旗手

谁才能成为升旗手与护旗手?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这一特定场域成为羡慕的对象?升旗手与护旗手这一特有的角色往往成为一种规则或权力的象征。升旗资格在学生眼里被认为是卓越或突出的标识。这是一项巨大的殊荣,是很多学生的目标和梦想。一般学校升旗的方队和升旗手及其他组织活动只能由高年级来进行,由高年级的学生轮流循环进行。这些被选中的学生往往是平时表现积极,或者是学习成绩好的,在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这一角色或职位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常常是遥不可及的,因此,羡慕的眼神处处可见。因为学生要达到这种身份是需要时间等待和教师选拔的。升旗手必须是过去一段时间里取得很大进步,或者平时表现优秀的高年级学生。

升旗资格的获得应该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学校单一规则的运用,只能使更多的学生处于观望的状态。所以在学校场域中,仪式使得一种特有的社会关系权力得以体现。这种关系权力用不间断精心策划的游戏规则取代了公共事件的展示[3]。一项成功的仪式应该能使每个参与者感到有信心、满怀激情,而不是产生自卑心理,或对升旗手或护旗手产生很大的距离感。

4. 仪式效果的偏离

事实上,每个学生对待升国旗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如有的学生特别期盼每周一的早晨参加升旗仪式,而有的学生则持另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使升旗仪式未能取得成效。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主要是没有群体归属感、缺乏认同感、缺少对群体符号的尊重与理解、参与热情不高等等。这些都表明了仪式从开始的漠然而致最后的失效。强迫性的仪式是消耗而不是创造情感能量。参与者并非自然地充满了情感,而是不得不努力使自己看似充满情感。事实上,对于那些不喜欢强迫性仪式的个体,教育者可以让他们成为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体验成功常来的正面情感能量,以取得仪式的效果。

三、学校升旗仪式的完善

1. 增强仪式中身体与精神的共同参与

学校仪式设计的目的是要使个体产生集体的意义、目标和价值感。仪式对参与者的教育功能体现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因为仪式既需要身体的参与,也需要精神的参与。首先,仪式与身体是紧密联系的,它是身体自我理解的一种方式,可以作为身体知识、行为知识,因为几乎所有仪式都会有参与者的身体动作参与其中[4]。仪式通过运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取得它的教育及社会上的效果[5]。在身体参与中,学生可以进行精神的洗礼。身体与精神的共同在场,能使仪式的神圣性与严肃性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教育者若想借助仪式活动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使学生形成与学校的教育功能相关的、惯习化的身体活动。所以要想使仪式发挥其积极功能,组织者首先要考虑到仪式活动是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其意义是否深入学生内心,这些活动是否在学生的身体和心灵上都发生了触动性的影响。

2. 触及学生心灵的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是被爱国主义话语体系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如若完全不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其效果必然远离教育者预先的设计。在国旗下的讲话中,与过去有关的节日的话语在此刻可以被重新提起,特别是与国家或民族相关的话语在此刻得以表达。这一环节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重温这些故事并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的机会,将抽象的爱国主义思想转化成学生亲历的体验、情感和日常生活,使儿童能够记起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教育者可以通过国旗下的讲话这一环节,将升旗仪式指向国家神圣的活动,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国家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活动是对“奠基式的过去进行现时化。回忆着的群体通过忆起过去,巩固其认同”[6]。

同时,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也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升旗仪式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学校行为,它需要把个体与神圣的、非日常的世界联系起来。当神圣的讲话走下讲坛,走入学生的生活,作为听众的学生才能与讲话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以使整个升旗仪式产生其应有的效果。

3. 人人皆有资格参与

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对仪式的天然需求。在升旗仪式中,学校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资格参与升旗仪式的各项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这项活动的程序,甚至可以使升旗仪式的形式多样化。教育者只需给以指导。这样,在这个多维度的仪式结构中,在严肃神圣的环境氛围中,仪式教育的神圣性就会自然呈现,其教育意义也会水到渠成。

升旗仪式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升旗手与护旗手的选择上不是把“好学生”拉进来,把其他的学生拒于千里之外,即不能对学生进行人为的“选拔”或分层。在仪式活动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意识到,如果没有个体的直接参与,许多观念和价值根本就无法被经历、被领会、被体验或被认知。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才能真正理解正在发生的集体行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德]乌尔夫.社会的形成[M].许小红,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3][法]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张志坤.仪式教育审视:教育人类学仪式研究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5][德]乌尔夫.社会的形成[M].许小红,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8.为一颗心灵升旗 篇八

景区的草坪里,竖立着许多“请勿践踏”之类的警示牌。

我们一行人,几乎没有犹豫,就走进了草坪。这时,一个小女孩在木牌前停下来,她看到木牌上的宇后,转身绕行到了旁边的大道上。我们当中有两个人,是她的父母,大声喊她的乳名,似乎希望她不要舍近求远,但她还是执拗地走开了。

旁边的几个大人用怪异的眼光看着女孩。我就是从这时候注意到这个小女孩的,发现她有许多“与众不同”:中午就餐,大人们一阵饕餮之后,把盛面包火腿肠的塑料袋丢在树阴里,而她放进了自己的背包里;在碧蓝明澈的水库旁边,临水而立的大人们,不时地把石头、果核扔进水库,而她却捞着水面上漂浮的杂物……

下午时候,我们在一处树林里歇息。我见她正用野花野草编织着什么,便凑过去,问她:“孩子,你在编什么?”“花环。”

女孩似乎看出我的纳闷,笑着说:“我的老师说,当你做对一件事情,却没有人肯定的时候,你要学会自己奖励自己。”说完,女孩朝我诡秘一笑。

上一篇:首都经济贸易学校简介下一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