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宏观环境

2024-09-08

分析宏观环境(精选8篇)

1.分析宏观环境 篇一

《一》 车展宏观环境分析

1. 行业分析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汽车消费的迅速普及,汽车终究会成为一种代步工具进入千家万户,就像冰箱、彩电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一样。随着汽车家庭化,大众化,人、车一体化的生活已经逐渐成为时尚,不仅爱车养车理念渐入人心,而且时尚、个性、新奇又成为有车族的追逐目标。2.人口环境

人口环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年龄分布、区域分布、家庭结构、民族状况等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这些因素对汽车产品的市场规模、产品结构、消费层次、购买行为等有决定性的作用。3.经济环境

任何市场都离不开人和需求,同时也需要购买力。购买力依赖于现实收入、产品价格、居民储蓄、债务、消费信贷等因素。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也就是说,随着产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单位成本将有明显的下降。4.政策与法律环境

政策与法律环境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有很大的影响,它包含了影响和限制企业和个人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制定、执行这些政策的政府机构。5.科技环境

汽车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其新产品的开发必然涉及到新技术的应用 6.自然环境

比如石油价格的变化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7.社会文化环境

人类某种长久的社会生活,逐步会形成对某种特定文化,包括对某一种事物的态度、看法、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

《二》 市场环境分析

2012年成都车展在汽车城隆重举行。此次车展,有15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吸引30多家汽车商家、40多个汽车品牌前来参展。同时,包括保时捷、英菲尼迪、宝马、奔驰、法拉利等十余个进口顶级汽车品牌的奢华豪车也将在本次车展中空降成都。此次车展的特点:一是参展商多,品种齐。有51家车商、77个品牌近200种车型参展,基本囊括了国内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让市民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二是进口高档车型参展。纯进口车以及豪华高档车的集中亮相,奔驰、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等名车参展,加速提升了市民的购车档次。此次车展中价值50万元以上的高档车成交量超过30台,其中价值180万元的林肯房车也在此次车展中售出。三是团购吸引众多消费者。车展活动中的电视团购是成都首次,亮点纷呈,团购过程公开透明,市民享受了团队侃价的最大实惠,团购近50台车的成交量也极大的显示了媒体强大号召力 《三》 消费者分析

目前的汽车服务满足不了车主的高标准要求,众多业内人士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店——品牌店信誉度高、店面形象好、经营规范、服务意识强;信誉,质量可靠的汽车美容养护店。因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变强,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自我消费的需求,还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心理消费的需求。

《四》 产品分析

1.已确定参展品牌 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雷克萨斯、进口大众、凯迪拉克、VOLVO、捷豹、悍马、路虎等39个品牌 2.待确定参展品牌

英菲尼迪、法拉利、福特、海马、铃木、黄海、长安奔奔等。3.计划参展新车

比亚迪F1

F6、新凯越、日产逍客、标志307两厢、道奇

博酷、宝马1系6系等 参展范围:

1、汽车整车:进口及国产汽车

2、汽车配件:进口及国产汽车配件

3、汽车月用品:汽车装饰件、汽车美容件、改装用具等

4、汽车延伸产品:汽车模型、电子产品、自行车等

5、汽车服务:汽车金融、汽车保险等

2.分析宏观环境 篇二

一、行政服务环境

在吉林省民营外贸进出口通关业务管理中, 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作风、效率以及办事的制度化、透明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政府部门在行政过程中歧视、刁难民营外贸企业的现象仍然存在而无法制止, 加大了民营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 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行政服务职能。

第一, 加强通关服务职能, 建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民营外贸企业的互动制度。在吉林省民营外贸进出口业务中,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服务和行政指导力度, 逐步引导民营外贸企业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守法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电子海关技术培训和海关业务培训, 努力提高民营外贸企业技术应用水平和适应海关业务规范化操作的能力。对民营外贸企业批量较大的, 且一次性又无法实现全部出口的货物, 海关采取集中申报与分批出口验放相结合的快速通关措施, 最大可能地满足企业通关需求。

第二, 积极推行海关与民营外贸企业“信用通关”制度。所谓“信用通关”, 即民营外贸企业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以人民币现钞结算”的规定, 针对目前金融体制状况及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现状, 吉林省海关实行“信用通关”制度, 也就是民营外贸企业能够证明自己是合法的进出口贸易行为, 海关凭企业的承诺函、货物出口报关单、境外实际交易手续等, 允许其携带超量现钞入境。

第三, 进一步提高民营外贸进出口业务的服务水平。对民营外贸业务实行一站式管理, 即对企业注册、年检、地址变更、通关、核销退税等业务的办理设在同一地点, 提高办事效率。

二、社会化服务环境

吉林省政府要建立、完善面向民营外贸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促进民营外贸发展的作用, 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资格认证服务、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

第一, 出口市场调研。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际市场需求状况瞬息万变。单靠各个企业进行市场调研, 一方面浪费资金, 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重复工作。因此要求政府对此项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第二, 贸易信息服务。信息是制约外贸发展的又一重要瓶颈。吉林省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活动起步晚, 经验不足, 对国际市场的信息了解不充分, 在获得市场信息方面存在许多困难。目前, 由商务厅主办的各种贸易展会就是一个非常有利于外贸企业了解信息的渠道。因此, 建立健全完备高效、快捷的对外经济贸易信息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完善的信息服务功能是吉林省外贸促进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 开展电子商务促进服务。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 具有交易成本低、快速、便捷等优势。因此, 促进国际电子商务在吉林省的开展, 也应成为政府外贸促进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 组织专家咨询, 协助企业进行国外市场调研。除向企业提供大众化信息服务外, 也可以满足企业提出的个性化服务, 如组织专家咨询, 为企业解决开拓市场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对重点行业、地区设立专家小组, 协助企业对相关国外市场进行调研, 为企业出谋划策。

第五, 建立贸易波动预警机制。建立预警系统数据库, 推广预警系统, 使之遍布各行业, 逐步纳入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各地方信息, 用以强化贸易救济的功能。跟踪研究吉林省出口商品, 主要是易引起反倾销商品在主销市场上的市场占有比例变化和竞争, 以及国际同行业的反应,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及时掌握国外贸易政策和技术标准变化信息。

第六, 提供法律服务。政府应积极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实施条例和办法, 规范技术市场、金融市场经济活动, 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保证吉林省民营外贸经营活动有秩序地进行。

三、社会信用制度环境

信用是秩序的保障, 也是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命脉。因此, 在发展民营外贸企业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

第一, 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和征信机构。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 实现联合征信。依法组建省民营外贸企业征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利用政务信息网, 由省民营外贸企业征信机构统一采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 建立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省级各单位要建立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管理对象信用信息数据库, 并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向省企业征信机构提供法律法规许可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 低成本、高效率地采集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省企业征信机构建立与省政务信息平台相连接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联合征信。

第二, 加强对民营外贸企业信用的监管, 加大失信成本。加强信用制度的监管, 培育信用社会监管机制, 进一步提高失信成本, 把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 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管理, 维护市场秩序, 依法追究逃脱债务和不履行合同的行为, 提高市场信用。政府在建立信用方面应该发挥较大的作用, 建立可行性的企业信用查询体系, 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信用档案上网系统工程,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记录在案, 并在网上查询该企业的不良记录, 并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进行质量把关, 在行业内部开展维权活动。

第三, 加强道德建设, 强化企业自律。首先要提高企业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结合实际深入企业开展道德教育。自律是保证社会诚信守信的基础, 企业必须加强自律, 自我约束, 自我控制, 把自己的行为纳入到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中去, 企业要有勇气把自己推向公众, 加入公开的社会信用网络, 接受公众监督,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尽快形成企业的信用约束机制, 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失去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第四, 加强和改进对民营外贸企业的监管。一是要改进监管方式和方法, 依法履行监管职能, 规范监管行为, 同时公开监管制度, 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对民营外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管, 包括对企业执行劳动合同、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等法规、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民营外贸企业产品出口安全、是否照章纳税、有无违法经营等监督检查, 有效地保证民营外贸企业的经营信誉。二是积极促进民营外贸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政府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民营外贸企业现代信用管理制度, 这种信用管理制度不但要能够提供制度资源和良好秩序, 保证民营外贸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同时还要降低企业的信用成本和经营风险。

四、税收政策环境

为促进民营外贸的发展, 可实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这对吉林省民营外贸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以大大激发民营外贸企业的积极性。

第一, 取消对民营外贸企业的双重税制。在赋税方面, 不能对民营外贸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又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二, 重点加强民营外贸企业出口产品退税新机制的研究, 以加快资金周转, 增强民营外贸企业产品出口竞争优势。

第三, 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型及出口特殊商品民营外贸企业实行减免关税等优惠税收政策, 扶植其发展壮大。

五、金融融资环境

当前吉林省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 而贷款难又是民营外贸企业融资中碰到的首要问题。

第一, 完善民营外贸企业信贷服务体系。根据民营外贸企业的自身特点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作用;有效利用政策性银行对民营外贸企业的支持引导作用;加强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宜的贷款产品;用好用活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突出支持重点促进民营外贸企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综合配套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民营外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民营外贸企业融资规模小、频率高、风险大, 因此, 应针对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特点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 为贷款发放提供便于操作的可靠依据, 从而简化商业银行贷款环节, 保证及时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规范民营外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其发展, 仅仅靠商业银行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在鼓励商业银行融资的同时, 注意规避相应贷款风险, 规范民营外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贷款的可行性。

第二, 鼓励民营外贸企业参与创业板市场融资。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现代金融架构将逐渐取代以银行体系为金融制度基础的传统金融架构。资本市场不仅具有资本聚集功能, 而且能够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因此向银行贷款并非民营外贸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改革以银行为主体的单一的投融资体系, 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 是解决民营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证券交易市场主要为国有大型企业服务, 容量有限, 其上市要求高于民营外贸企业能够达到的水平, 难以支持民营外贸企业的融资要求, 随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 成长型民营外贸企业创业板上市将是一条重要渠道。吉林省也应抓住机遇, 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推动有条件的民营外贸企业优先上市甚至到境外上市, 参与资本市场融资, 为民营外贸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民营外贸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 积极组建地方性、区域性产权融资市场。目前吉林省的民营外贸企业还处于初期阶段, 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很少, 所以解决民营外贸企业融资的困难, 短期内吉林省可以借鉴西方及其他省市地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经验, 积极组建地方性、区域性产权融资市场, 为民营外贸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降低融资成本, 为其快速成长提供必要的资本支持。在地方性、区域性的产权融资市场内当地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地缘性充分了解企业的信息, 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辅助政府出台的有关法律和监管, 双方的权益都可以得到保障。

第四,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由于民营外贸企业规模较小, 风险偏高, 所以各地政府普遍对民营外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持谨慎态度, 恐其扰乱金融秩序, 但随着民营外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应法律制度的完善, 以及投资者识别、控制风险能力的提高, 吉林省应积极赋予民营外贸企业在企业债券市场上的融资权, 使其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

第五, 建立各种类型的民营外贸经济发展基金。政府财政应在预算中建立民营外贸经济发展基金, 积极引入其他长期性的社会资金, 向各类主体进行融资。与此同时, 大力发展民间民营外贸经济基金, 充分挖掘吉林省民间资本的潜力, 通过政府制定的特定优惠或约束政策, 引导省内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动, 既促进民间民营外贸经济基金的发展和壮大, 又使其业务领域更符合政府的总体民营外贸经济发展目标。

六、人力资源环境

吉林省政府要重点加强有关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 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

第一, 研究制定鼓励下岗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等各类优秀人才到民营外贸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研究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如贷款等;创新成果由政府给予重奖。

第二, 研究制定民营外贸企业人才行政管理政策, 使民营外贸企业的人才引进、人才培训、职称评定、国外智力引进、各类优秀专家评审与国有外贸企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

第三, 研究制定民营外贸企业人才帮扶政策。政府应有计划地选送民营外贸企业人才到有关院校进行培训或组织民营外贸企业家出国考察, 开展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005-2006)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柯大钢.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与路径依赖[J].当代财经, 2009 (5) .

[3]、吴文洁, 郭芳.基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视角健全和完善行业协会[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1) .

[4]、黄建忠.我国私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4) .

3.木材加工业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篇三

【关键词】木材加工;宏观营销环境

宏观营销环境这个概念产生的基础是建立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之上的,它是由于企业营销活动所产生形成的诸多的、有利于企业营销的市场机会和不利于企业营销、发展的环境威胁等社会力量。宏观营销环境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如人口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众多因素都处在宏观营销环境之中。对企业来说,如果想在企业营销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对其营销环境中所包含的所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合适的企业营销策略,为企业占领市场,笼络更多消费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以某木材加工企业为例,对其宏观营销环境进行具体分析

某木材加工企业死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森工企业,其企业以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林业产业体系为基本目标,实施着林业产业转向工业产业的调整和林业产品的开发等相关措施,于近几年里获得了一些经济实效。然而,比起其他早进入市场的林业加工企业,某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方面,某林业加工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极为低下,这便造成了其产品的销售市场窄小,市场的开发和拓展力量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林业加工企业决定对其宏观营销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其所拟定的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林业木材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人文环境等五大因素。

1.1市场需求的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其建筑住宅以及家用家私等方面对木材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旺盛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和装修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更是为木材加工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而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某木材加工企业在市场需求环境上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木材加工产品无论是销至国内,卖予建筑企业、装修装饰公司等对木材产品具有极大需求的企业,还是出口贸易,销至国外,都具有良好的销售门路和市场需求环境。

1.2政治环境的分析

目前,在我国,国家和政府专门针对森工企业的经营活动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为森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并且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森工企业进行扶持,这在森工企业的历史发展上是从未有过的。可以说,国家对森工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森工企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

(1)实行优惠的税费政策[1]。对林业企业和个人生产的原木和其他林产品享受减免农业税政策,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逐步取消原木的农业税。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林木种子和苗木作物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边境贫困的国有林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2)实行优惠的信贷政策。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信贷扶持政策,具体贷款期限可根据林木生长周期,由银行和企业协商确定,并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对森工系统中小企业融资,在贷款和财政担保上给予支持。

1.3经济环境的分析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多年来持续保持稳定的高经济增长率,连续20年平均在8%的经济增长率,同时居民储蓄也连年创新高,2004年4月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1万亿元。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过去一年全年的工作中显示,2004年的各项经济指标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这些经济数据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基础雄厚,这种经济环境对木材加工业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机会。

目前,全国木材产量已由高峰时的6700万立方米下调至4700万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为木材市场的升温带来了一线希望。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更多的外商将直接参与中国木材市场的经营,木材进口已实行零关税,家具、“三板”等产品进口关税也将大幅下降,国内木材加工产品市场将受到剧烈冲击。

1.4科技环境的分析

(1)技术的进步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在组织市场营销时,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由于技术发展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消费的变化,看准营销机会,积极采取行动。

(2)技术的发展为市场营销管理提供了更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技术革命是管理改革的动力,它为企业提高营销管理效率提供了更新更好的物质条件。

(3)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从而引起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发生变化。

对于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某木材加工企业来说,其企业的科技支撑体系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虽然具有较健全的科研、设计等研究机构,但缺乏科学完善的项目研究选择机制,并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极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在木材加工方面,其企业的科技装备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要落后十多年甚至数十年。因此,对于某木材加工企业来说,改善企业所面临的科技环境,重视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在产品开发、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

1.5人口和文化环境的分析

2002年我国人口总数从1999年的125909万人增至128453万人,黑龙江省人口数由1999年的3792万人增至3813万人。而2003年我国人口数达到129227万人,综观我国全局,其增长的人口数量为木材加工业扩大的市场容量和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营销条件。因此,对某木材加工企业来说,人口和文化环境这两个因素是不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

2.结束语

综合以上的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某木材加工业所面临的企业宏观营销环境,无论是从政治环境上分析,还是从经济环境和人口、文化等环境上分析,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所造成的影响都是正面、积极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不但没有阻碍某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反而为其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繁荣环境。在所有的环境中,唯有科技环境因素会对某企业的营销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营销管理中,某企业领导者应该注意对其企业所处的科技环境进行全面、合理地分析,改善企业原有的营销管理方式和理论,创新适合科技发展环境的营销策略,力求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的方法,促进企业的长足、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4.方太(厨具)宏观环境分析 篇四

一、人口环境

方太厨具瞄准的是中高档消费人群,一般以25-44岁的中青年为主,多数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良好的职业,多数为社会中坚阶层。

这类人群关注高科技产品,有一定品牌意识,喜欢消费高档名牌产品,购物时比较理性。在投资方面比较谨慎,倾向于规避高风险。非常重视家庭,也努力工作,是以家庭和工作为重心的人群。

这类人群主要集中于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等,这些城市居住人口众多,很大一部分属于外来人口,男女比例均匀,多数是已婚,对厨具用品的需求量较大,这就为方太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经济环境

方太认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法律责任,其次是发展责任和道义责任。法律规定的都要做到,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底线;企业要做到和谐的、科学的发展,同时要让员工得到很好的发展,既包括对他们职业的发展,还包括为人修身方面的发展,这是发展责任;道义的责任,包括慈善公益事业与传统美德的传播,传统美德的传播不仅是对内向员工,还要对外向我们的消费者进行传播。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慈溪以制造业、外向型及中小企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轮因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带来的又一次冲击下,面临严峻的考验。作为国内厨电领军品牌的方太,如何度过这次经济难关成为整个行业甚至是小家电产业关注的焦点。

在大家都感到经济压力紧迫的时候,方太接二连三的大动作却让社会各界侧目:国内集成化程度最高的展厅在方太亮相;占地面积400余亩,耗资几亿的方太杭州湾新园区落成使用;目前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厨电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当然这并不足以表明方太没有受到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在下半年房地产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方太以家装为主要需求的嵌入式厨房电器销售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茅忠群坦言:“2008年上半年的业绩我们没有受到影响,但从今年9月开始由于国内房地产业的持续低迷,我们的销售受到了一定压力;但我们自有资金相对充裕,相信依靠科技创新,我们一定能顺利度过这次经济难关。”

三、社会文化环境

(一)人口因素

1.人口总数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总规模;

2.人口的地理分布影响着企业的厂址选择;

3.人口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需求结构,进而影响社会供给结构和企业生产结构;

4.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5.家庭户数及其结构的变化与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和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而也就影响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规模等。

(二)价值观

1.价值观是指社会公众评价各种行为的观念标准。

2.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价值观是不同的。

(三)文化传统

1.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社会习惯。

2.文化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间接、潜在和持久的。

3.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哲学、宗教、语言与文字、文学艺术等,它们共同构成文化系统,对企业文化有重大的影响。

4.哲学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5.宗教作为文化的一个侧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6.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对企业职工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性格、道德及审美观点的影响和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四)社会发展趋势

1.近一二十年来,社会环境方面的变化日趋加快,打破了传统习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追求和生活方式,穿着款式、消费倾向、业余爱好,以及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从而使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倾向之一是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人们已从“重义轻利”转向注重功利和实惠,有些人甚至走到唯利是图的地步;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速;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给企业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正在产生更加强烈的社交、自尊、信仰、求知、审美、成就等高层次需求。人们希望从事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消费者心理

1.在当代物质丰富的条件下,人们购买商品不仅是要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获得心理或精神上的享受。

2.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须注意到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树立“创造市场、创造需求”的观念。

(六)社会各阶层对企业的期望

1.社会各阶层包括股东、董事会成员、原材料供应者、产品销售人员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阶层。

2.各阶层对企业的期望是不同的,例如:股东集团评价战略的标准主要是看投资回报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等;

3.企业工作人员评价战略的标准主要是看工资收益、福利待遇及其工作环境的舒适程度等;

4.消费者则主要关心企业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态度等;

5.政府机构评价企业的立足点主要是看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有关各项行政规章制度。

四、自然地理环境

厨卫作为住宅的心脏,其水、电、气综合资源消耗占整个家庭资源消耗的比例高达80% 以上,而中国的厨卫环境仍存在着如环保性差,能耗高等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有一定数量的家庭抽油烟机使用年限已经超过十年,因此,更新换还代也为抽油烟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西部地区居民家庭拥有量比东部地区低,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人处于起步阶段,如果电力等基础设施解决好了,农民家庭对愁油烟机也有潜在需求。

除抽油烟机外,厨具行业包含的产品还有灶具、消毒碗柜、洗碗机、橱柜等,目前不太的产品有不同的企业唱主角,如抽油烟机行业的帅康和方太,灶具行业的华帝和万家乐,微波炉行业的格兰仕等,厨具行业大多数名牌企业规模较小,虽然一些品牌的知名度较高i。但由于品牌较多,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的忠诚度不高。因此,中国厨具行业格局上不稳定,将面临重新洗牌。

费者对各种型号抽油烟机的价格承受能力相差很大。在农村,受欢迎的抽油烟机价位在200-300元,而城市居民普遍能接受的价位在400-800元(我国城市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水平参见附录表3)。从整个市场消费的情况看,最畅销的是500-800元、价格相对便宜的抽油烟机。从区域角度看,东北地区的平均价格较高,其次是西北和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的平均价格最低。从产品类型看,平顶型吸油烟机平均价格比深罩型低200多元。与大家电市场接连不断的“价格战”相比,抽油烟机市场显得相对平静, 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目前,方太在北京市场销售的抽油烟机的平均价格在1100元以上,700多元的产品不好销。消费者极大多数购买方太价格高的几款产品,价格敏感的顾客一般选择500元左右的其它品牌。

抽油烟机市场的消费者购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排油烟效果,其次是价格、外观、噪音、售后服务、易拆洗等因素。抽油烟机消费者满意程度的调查表明,有49.8%的人认为所使用的抽油烟机不能将油烟完全排净,消费者对油污的清洗处理存在着抱怨,对噪音也不甚满意。抽油烟机市场的消费者购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排油烟效果,其次是价格、外观、噪音、售后服务、易拆洗等因素。抽油烟机消费者满意程度的调查表明,有49.8%的人认为所使用的抽油烟机不能将油烟完全排净,消费者对油污的清洗处理存在着抱怨,对噪音也不甚满意。

大多数品牌规模较小,一些杂牌也混在其中,从而使整个市场的品牌分布显得十分杂乱。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和广东,其中浙江省的抽油烟机产量约占全国的70%左右。经历了价格、质量、服务等角逐,不断优胜劣汰,一些全国性知名品牌,如帅康、方太、老板已在市场占有一定优势,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均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也显著提高。

五、政治法律环境

法律政治环境是影响企业营销的重要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引导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法律环境则为企业规定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政治与法律相互联系,共同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对企业的影响,1、直接性。即国家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

2、难于预测性。对于企业来说,很难预测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势。

3、不可逆转性。政治环境因素一旦影响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企业是驾驭不了的。

政治环境是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外部政治形势。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与否,会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重大的影响。如果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就会给企业营销造成良好的环境。相反,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尖锐,秩序混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稳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特别是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一定要考虑东道国政局变动和社会稳定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

政治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政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如人口政策、能源政策、物价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都会对企业营销活动带来影响。例如,国家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的增长;通过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调节消费者收入的差异,从而影响人们的购买

法律环境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法规、法令和条例等,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准则,企业只有依法进行各种营销活动,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近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企业法》、《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等等。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必须熟知有关的法律条文,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合法性,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企业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科学技术环境

方太,从成立之初即专注于高端嵌入式厨房电器的研发和制造,致力于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提供具有设计领先、人性化厨房科技、可靠品质的高端嵌入式厨房电器产品。拥有大量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地的国际知名设计师,具备德国、意大利原装进口高端厨房生产设备及国际工业制造先进技术。方太还创立了高端集成厨房品牌“BORCCI方太柏厨”和高端家庭热水系统专业品牌“MIBOI米博”。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方太已成为中国高端厨房电器市场的第一品牌,高端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和销量)持续保持行业第一(赛诺和中怡康监测数据)。在中国厨房领域,方太拥有顶尖专利技术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方太是厨房行业中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专利申请连年高于100%增长。公司承担了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由民营企业主导的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之一“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改善”。在2008年中,方太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技术进步奖”、“第五届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设计奖”、屡获工业奥斯卡“德国IF全球奖”;评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厨电行业首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消毒柜04C从来自49个国家的三千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凭借出色的品质与设计荣获了国际权威

工业设计大奖——2009德国红点奖,得到了国际工业设计界的认可。

十八年来始终专注于高端嵌入式厨房电器的研发和制造,致力于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提供具有设计领先、人性化厨房科技和可靠品质的高端嵌入式厨房电器产品,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千万家庭享受更加幸福的居家生活。

随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面提速,作为计划重大项目内容之一的“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改善技术研究”课题,即日起在宁波方太正式启动,建设部正式确定由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主持该课题的研究。据悉,方太是此次“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承担单位中唯一的企业单位。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其前身即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此次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改善技术研究”课题,将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攻关,解决我国现行住宅中厨房卫生间上述问题,为厨房卫生间更加健康、环保、节能、安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全面的技术支撑,以提升我国厨房卫生间的科学化和产业化水平,从而创造更加舒适环保的人居环境。预计2010年底之前,将有厨卫功能设计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厨卫污染控制与环境产品开发、整体厨房与整体卫浴环境改善集成研究、改善厨卫环境的技术标准研究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现。

5.旅游产生的宏观环境分析 篇五

一、引言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又分为宏观条件和微观条件。宏观条件是旅游产生的重要外部条件,宏观条件是由一些大范围的、与宏观条件相关的因素或力量构成,是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等的总称。这些条件既为旅游产生提供了机遇,也对旅游产生构成了挑战。本文试就影响旅游产生的宏观条件进行初步分析。

二、旅游产生的宏观条件

(一)经济条件

旅游活动发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旅游活动能否开展,一定程度受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经济环境影响。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速度等。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也较为发达。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国的接待国。与此相反,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交通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旅游的发展。

2、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人民币升值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国内游客,人民币的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一些潜在游客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中去。对于国外游客,人民币升值后,美元和欧元价值相对缩水,入境旅游价格相对抬升,日本、韩国、美国、英国这几个客源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3、经济全球化趋势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及创新的机遇。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的畅通、服务的提高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去观光游览,同时也提高了入境旅游流量。

(二)政治法律条件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着旅游决策。

1、政治条件

政治环境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大背景。政治环境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旅游活动的开展。

首先,国家的政治制度影响着旅游的规模。政治制度包括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往往使旅游限制在少数贵族范围内,限制了旅游的发展。民主制度使旅游成为人人均可参与的大众化活动。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与形式。

其次,国家政治局势影响旅游活动进展。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各种因素的稍微变动都会对旅游产生影响,如国际关系的恶化、政府政策的恶化、政局的不稳、社会的**、恐怖活动的出现、战争的爆发等等都会导致旅游活动的萧条。

最后,国家基础政策影响旅游需求。基础政策对旅游的影响表现在它为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对现行休假政策的完善和带薪休假政策的落实,人们有了更多的空暇时间,对外出旅游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这对旅游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法律条件

法律环境主要是法律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旅游相关法规的制定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保障,使旅游者可以更安心的进行旅游活动。我国用来规范旅游行业和保障旅游者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家旅游局行政许可实施暂行办法》、《旅行社关于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规定》等。

(三)技术条件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旅游的发展中,科学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对旅游发展产生过二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由于航空技术的商业化,为人们提供了进行远程旅游的交通工具,使国际旅游成为大众化,旅游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第二次是90年代,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成为推动旅游又一次重大变革的直接动因。由此可以看来,旅游需求量的大小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技术环境主要在旅游体验形式、交通状况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影响着旅游发展。

1、旅游体验形式

新的科技成果可以使旅游者的活动空间和体验突破极限。随着技术的发展,21世纪的旅游者能够进行星际旅游,到北极南极高山深海去做探险旅游,以迪斯尼、环球影城为代表的高科技含量的模拟情景旅游为更多旅游者所经历。

2、交通运输状况

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游,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特色交通方式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交通运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旅游交通工具种类增加、速度加快、舒适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越来越高。从居民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感知距离的缩短,使得旅游者的出行更加便捷,旅游者游览时间相对延长,同时旅游需求需量也随之增加。

3、网络信息技术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媒介,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效率,丰富了旅游者信息搜索的选择性,满足了旅游者对信息搜寻主动性和互动性的需求。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使预定机票、车票、酒店房间、旅游路线、景点介绍等只需在家中操作即可完成,极大的方便了旅游者出游。

(四)社会文化条件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以个人身份同社会环境发生关系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各地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以及人口状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些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要件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活动内容、形式、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等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1、人口结构

旅游客源市场的潜在容量是由人口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的。人口总量、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特征会对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数量和消费逐渐增加,老龄人员并不像年轻一样喜欢刺激和冒险,他们可能会偏向休闲度假,旅游业要多开发些适合中老年的旅游产品,如疗养等。

2、文化吸引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对精神文化追求日益强烈,文化旅游成为深受旅游者追捧的旅游活动之一。文化既是一个区域的形象也是灵魂,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具备独特的区域个性和风格,才能获得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深厚的人文底蕴,能够转化成一种无形的资源,极大的提高一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拓宽该地区的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五)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是旅游产生的重要前提,没有高山大川、珍禽异兽,没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旅游的产生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下面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情况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地理位置

我国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旅游发达程度也不同,如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也众多,旅游需求相对较高,而西部经济不发达,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不利于了旅游的发展。

2、气候条件

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四季分明,气候变化幅度大。四季的景色不同,便于组织适宜不同季节条件的旅游活动,使一个地区的旅游活动丰富多彩而不单调。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便是四季景色的真实写照。不同时节观赏的景色不同,这也就使同一旅游景点有了重复游览的意义。

3、自然资源

我国不仅四季分明而且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貌并存,正是这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以及在这种地形下形成的地质地貌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花岗岩景观、砂岩景观、山岳峡谷、丹霞地貌景观等,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自然资源给旅游者的观光浏览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总结

综上所述,旅游的产生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技术、自然等宏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宏观层面的客观条件是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同时旅游产生之后也会对宏观条件产生一定的反作用。旅游与宏观条件之间的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正是其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获得发展的动力和途径的过程。为了促进旅游的蓬勃发展,提高旅游需求,旅游经营、管理部门均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加快旅游立法进程,实现依法之旅,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旅游内容和增加旅游形式,增加旅游者的多样选择。p

参考文献

6.如何分析企业文化的宏观环境 篇六

一、政治环境

(一)各种政治制度条件下的企业文化

1、德国企业文化

德国的企业文化理论最早源于1914年戴特策的《经营科学》,该书提出了“人本位”的经营理念,主张把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的、社会的存在主体进行考察;而在劳动共同体(包括人、自然组成的本源生产力和以资本为代表的派生生产力)中特别强调人的因素。赞同这一观念的尼克利兹认为经济生活的承担者是人类,应该从人格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共同体,企业的目的应反映劳资双方的需求和愿望。1951年德国颁布的共同决定法,对工人的地位、观念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六十年代以后,以德国劳动总同盟的经济社会研究所强调从劳动者一方研究“劳动意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他们认为劳动意向的个别经济学是确保劳动者自我实现的学说,体现了劳动者自我解放的愿望。

德国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理性的色彩,在实践中比较重视员工的职业培训,重视参与管理,重视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

2、美国企业文化

美国政治上崇尚自由、平等,并把个人主义价值观作为立国之本。这对美国的企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的社会文化中注重现实经验,反对形而上学,敢于面对现实和解剖自己,提倡个人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勤奋工作和冒险精神、物质追求和实用主义、道德关心和人道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美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率。如在企业的组织管理中突出强调对人的关怀、尊重和信任,以此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克服传统的单打独斗意识,强调集团意识即企业与员工的一体精神。另一方面,从管理体制上增大开放性来提高企业效率。一般说来,僵死的企业体制会抑制员工的积极性,而过分松散的管理体制又会导致经营秩序的混乱,个体的积极性无法带来整体的效率。所以只有建立一种开放型的管理体制,才能运用人与人之间更多的默契合作来纠正僵化的行政协调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注重了企业形象与企业市场。“一切为了顾客”已成为美国企业文化的一个强音。而要重视顾客,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企业就必须做到三点:一要尊重顾客,甚至不厌其烦地跟顾客建立长久的联系;二要做到对顾客负责;三要树立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总之,美国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市场意识,无论是其传统文化注重成本、技术,注重理性的市场分析,还是新的企业文化强调市场竞争中的人情味,以人为本去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在其文化改造过程中注重到吸收原有的儒家文化的精华,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形成了以“和”为主,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建立企业工会的日本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里,日本员工对所属公司抱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心,习惯“从一而终”,日本公司在利益分配上,公司得利较高,个人得利较低;公司把留成利润用于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从而保证了公司的发展;而公司发展了,员工的福利保健也有了条件。日本员工习惯群体内的配合,使他们的适应性、协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从而在复合技术的开发上大占优势。日本企业在决策上,往往强调集体决策,按自下而上的程序,注重上下级之间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意见交流,决策周期长,但贯彻迅速。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家族式的关系,公司是上个共同体,个人只是其中一员,公司组织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下属职能部门的职能上,权力与责任不十分明确,强调相互协调和主动工作。在管理体制上比较注重技术、人员、作风、目标、结构、战略、制度等方面的相互配合与整体运作。

4、中国企业文化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保证

2)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初创期。在企业里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精神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

第二阶段(1966年--1978年),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劫难期。

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重建和发展壮大时期。企业文化的内涵已不是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包括价值观念、战略目标、企业精神、组织方式、职业教育、文体娱乐、福利待遇等在内的一个综合体。这样才能培育出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有责任心、精明强干的职工队伍,抓好产品质量、占领目标市场、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经济环境

(一)经济环境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经济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企业文化应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企业家同全体职工在追求企业经营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企业文化与经济环境必然存在密切的联系,它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人与人之间本质的联系,是人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阶梯。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又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经济因素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1)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

2)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要求

经济增长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容。经济发展水平使人们对产品的追求更加注重文化内涵。

2、企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文化是不断变革社会生产力方式的精神力量。

2)企业文化是市场运行的内在动力。

3)企业文化是导致企业改革与进步的一种决定性因素。

4)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端正企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市场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要素:自主企业、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法制环境。

1、市场经济是现代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

2、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3、市场经济对企业文化的更新(指观念、内容的更新和塑造新的企业文化)

三、社会环境

(一)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既有共同的结合面,又存在不容忽视的企业独特的个性。

2、社会文化对熏陶下的企业价值观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培养和认定企业价值观,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庞大无比,尤以以下几个方面更有助于在企业文化塑造中发挥积极作用。

1.团队意识;2.人本思想;3.和谐思想;4.求实精神;5.爱国主义精神; 6.吃苦耐劳、勤奋自强的性格;7.求索和开拓精神。

(三)中国工商业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对中国传统优秀工商业文化的继承----“儒商”、“当代新儒商”

1)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2)做“取财有道”的商人3)学得经商的真本领

2、对近代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优良传统的继承

1)实业报国、服务社会的精神;2)“人和”精神;3)严细精神。

3、对新中国社会主义企业优良传统的继承

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2)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3)爱厂如家和集体主义精神;4)鼓足干劲和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5)讲求质量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6)精打细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

1、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要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法律环境

(一)法律环境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运行提供了基本保证。这里的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国家颁布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法、公司法等法律制度;此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公司的财产制度、组织制度、人事制度、财会制度、决策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内外的法律规章制度也形成为一种文化即公司的制度文化。它一方面既能体现企业精神、理念、价值观等经营哲学思想,又能对企业文化系统的形成、存在和运转产生极大的约束力。因此,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通过法律手段,使其发展规范化、正常化。

(二)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经过法律环境的熏陶便产生一种企业制度文化,它一方面具有必要的、充分的刚性,从而保证从总体上协调它与外界大环境的关系,保证它能久远地存续,保证企业文化行为主体对它认同的简洁性、依赖性;另一方面充分体现它尽可能大的弹性,从而使公司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可以灵活地、迅速地通过国家的法律制度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更新来调整各种经济的关系。使企业的制度文化既有扎实可靠的根基,又充满了创新活力,从而培育出优秀的、成熟的、健全的企业文化。它坚定不移地执行起基本准则,对那些令人信服的精神原则和宗旨上表现出不可更改性,而在各种新观念、新情况、新环境下保持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制度规范的因时因地的调整性。所以,一个企业良好的法律环境,是它的企业文化健康成长的前提和保障条件。

(三)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

1、党的领导是我国企业文化健康成长的保证

7.分析宏观环境 篇七

关键词:房地产,宏观环境,研判,对策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其在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 房地产业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增长点, 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影响较大, 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是否健康发展。首先, 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居民住房消费及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方面的消费;其次, 房地产消费也会影响居民其他消费, 房地产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有所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房地产投资过热及金融资产过多转向房地产等问题日益凸显, 调控的呼声日益高涨。2013年下半年以来, 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的68个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最高涨幅为13.7%。进入2014年, 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出现一定的收窄, 一是表现为房价环比涨幅持续下行, 二是受整个行业降温的影响, 2014年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支撑力不足。

总体来看, 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不过,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且存在诸多问题。在当前房产价格备受关注与责难的形势下, 本文将基于2014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 对当前房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关键因素进行了考察和研判,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策略和建议。

二、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

2014年以来,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呈现出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短期企稳迹象, 这是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 也将是2014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方向。一是从国际经济环境看, 2014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分化走势, 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日益巩固, 新兴经济体增长仍然乏力。先进经济体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二是就我国国内形势看, 我国国内经济短期企稳的趋势明显, 虽然我国二季度GDP同比为年内低值, 但可以预见, 今年下半年我国GDP将有小幅回升, 预计全年将实现7.5%的同比增长目标, 而从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看, 我国下半年压力不大。三是从国内的政策层面看, 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 “稳增长”与“调结构”并行。货币政策则将逐步从“宽货币紧信贷”转向“宽货币宽信贷”, 而市场利率也有望维持较低水平, 同时不排除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最后, 从风险看, 美国超预期加息以及我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增长放缓超预期、企业盈利能力下滑、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集中爆发等问题, 都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总体上看, 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发展速度快、市场规模大、资源消耗大、房价高,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快, 市场规模大。由于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建设,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大规模转移, 人们的购房需求极大增加, 调动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 使得资金大规模的向房地产行业汇聚, 一些建材行业也迅速加入, 形成了房地产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开发商通过向政府购地, 在开放后卖给购房者, 缺乏市场调节, 导致房价逐年攀升, 房价暴涨, 这也加剧了房地产的开发。其次, 房地产行业带来的资源消耗大。地少人多、人均资源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城市化的过渡发展给我国的环境、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房地产的开发本身就存在着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

在此宏观经济环境下, 结合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销售萎缩局面, 可以预见的是, 我国房地产价格将出现持续的自主性回落, 房价的理性回归趋势初见端倪。一是住宅销售萎, 2014年上半年, 我国全国住宅销售面积为同比下降9%, 而2014年上半年的平均月销售面积也是近四年最低, 二是房价自主回落, 以往历次调控过程中房价的回落总会形成新一轮报复上涨, 而这次房价回落则是自发性的, 是市场的自主回调。总体来看,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较大调整, 表现为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压力不断加大、货币增速回落以及利率高位因素等, 都对高房价产生挤压, 房价回归呈现出一定的必然趋势。

三、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环境研判

房地产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民居住的需求持续增长等等有利条件, 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增加了国内固定资产投资, 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作用重大。首先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领先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其次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本的比重在不断扩大。这就表明, 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 并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 房地产业的生产值在国民产总值中占重要比重, 为政府提供大量的财政收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同时, 房地产对关联产业的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国民经济中的其他关联产业产生带动效应, 这是由房地产的产业特性分析得出的结论。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其他行业

四、策略分析

房价回归必然结果, 政策措施起到了扶持和延缓作用, 但不能改变市场趋势。从整体经济发展看, 房价理性调整有利于打破土地财政和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怪圈”, 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合理物价结构的形成。随着房价调整, 我国的物价结构将合理调整,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物价结构, 降低经济活动的整体成本, 使得居民消费等内生性增长动力得到有效培育。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 经济的内生动力往往不足, 房价合理调整将释放相当一部分居民财富, 促进消费增长。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宏观引导工作。要立足基本国情为基础, 尊重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 做好宏观调控, 引导房地产工作向着更加稳健方向发展, 以利用房地产的繁荣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要积极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土地资产也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和固定资产, 被广大城市作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工具。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 要充分落实以下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是尊重供求关系自主调整, 坚持市场基础作用。针对房地产领域, 新一届政府正在着力建设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针对房地产形势, 下一步政府应该避免激进的短期干预政策, 要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选择, 理顺房地产制度体系, 满足市场多样化住房需求。

二是要结合地方差异制定调控政策。各级政府要细化房地产调控措施, 承担房价控制目标的责任。而考虑到不同城市之间因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别, 地方调控要坚持差异化, 使原来全国统一调控政策逐步转向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因地制宜的调控政策。

三是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的住房保障, 探索多种住房供应模式。要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同时, 要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 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

四是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用地市场。要加快探索城乡一体化用地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有效转变房地产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同时, 要加快完善住房信息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 促进房地产税和市场化调控的落实。

参考文献

[1]NABARD, “Status of Microfinance in India 2009-10”[R], NABARD Report, November 2010.

[2]HENRY R.CHEESEMAN:Legal Environment of Business[M].USA: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 2007:59-60.

[3]张凌翔, 张晓峒.通货膨胀周期波动与非线性动态调整[J].经济研究, 2011 (5)

[4]汪建强.德国房价调控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2, (2) .

[5]张江涛.韩国住房调控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 2011, (6) .

[6]高汉.保障房:稀释房价的源头活水[N].法制日报2011-03-22.

8.宏观角度人居环境初探 篇八

摘要:

中国古代城市的营造是十分注重山水自然的,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也恰好体现在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对灌县古城地理环境的梳理,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角度,来认识灌县古城的人居环境,进而从山水格局的角度探索古城人居环境的思想,这对今后人居环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灌县古城;人居环境;山水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十分注重结合山水环境,通过在大尺度空间中对城市山水格局的营造,建立城市的秩序感和良好的视觉感受,形成特征鲜明的城市空间,起到便生利民、安全保障、人文教化的作用。

一、古城形胜——襟江带水,西北崇山峻岭,东南平畴沃野

我国自古国土广袤、山水众多。中国历代古都名城皆位于水陆交通便利之地。只有交通便利,才能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政治、经济职能。《管子-乘马》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①”“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在城市与山水和谐共生的前提下,背山面水的城池建设格局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原始方法。

县志记载:“灌治傍山依水,其严固。天造地设而城隍之建,前代以南北为来往康庄,东西为边腹锁键。雉堞于沙之洲,版筑于邱之麓,未有高距绝顶者,盛朝因地制宜,依险为固,扼西夷之要冲”②。灌县古城坐落在群山和平川之间,背靠岷山、玉垒山、盘龙山、文笔山,面朝整个成都平原,雄踞都江堰渠首。山色青翠,林木葱葱,江水滔滔,山水城林交融。高低错落,掩映于水声山色、丛林绿树之中。

二、古城要塞——蜀之屏障,川西锁阴,保障军事边陲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十分注重结合山水环境,也就是“形胜③”。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往往是基于这种整体的“形胜思想”来考虑的。古人选择在大尺度的空间形态下建立山水格局,将人文思想与儒家礼制融入其中,形成特征鲜明的城市空间,起到安全保障、人文教化的作用。

岷江上游地区自古就是蜀之屏障,沿岷江可直趋成都。松潘、茂坟不稳,则成都震动,全蜀不安。灌县西北方位有著名的松茂古道,在古代是通往蜀地之外“蛮夷”所在地区的通道,全长近350公里,相当于现今从成都到宜宾的距离之长。而在历史上,松茂古道因是松潘和茂县连接成都平原的唯一交通要道而得名,因而也成为古代中国西南的一条经济大动脉,内地平原和西北境外的物资均通过松茂古道,在灌县和松潘县进行集散。同时松茂古道还促进着汉人与境外“蛮夷地区”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松茂古道接壤藏区之后再向外延伸,可以与吐蕃相连,最后直至尼泊尔及印度地区。得益于在历史上发挥的巨大作用,松茂古道也成为了“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麝香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松茂古道,将商品运送到成都平原,同时也将军情传达,现在在古城的玉垒关,就是当年城池修筑,玉垒关是古代屏障川西平原的要隘,其充分利用地形,其营建的目的是为了登高望远,可放哨巡查敌情。依据地势建立城池,体现了古人对山水的利用 ,这道关口是在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之间加上的一把锁,被誉为“川西锁钥”,其确立了成都平原的安全性。

三、古城自然资源——天府源头,福及成都平原,六山一水三分田

自从人类逐水而居, 就开始了与水打交道的历史。而水利工程的出现,则标志着一直在人水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人开始占据了主动。尽管这种主动后来曾一度打破了人水和谐的平衡关系,但这种人水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却是人类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和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都江堰的创建与传承,正是以李冰为代表的治水先贤,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根据特殊的的地理环境和水流态势,度势建堰。古城“因堰建城,因堰而兴”。

灌县西北为山地,东南为成都平原,境内山岳、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通过都江堰无坝引水的作用,使得整个成都平原衣食无忧。

四、古城人文——依山面水,坐揽景致风光,抒发山水之情

在中国万里大地之上,屹立着众多山峰,纵横着千万河流,因此孕育而生的山水文化,也具备了悠久而丰富的多样性,对中国的城市风貌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影响。在古人与山水共存的千百年间,出于古代中国人对大自然最本能的敬畏与尊重,渐渐形成了以山水崇拜形式为主的早期宗教。在此基础上诞生出的山水文化,造就了异于西方思维方式的独特创作灵感,山水所激发出中国人对理想的描绘与构建,启发了无数文人墨客们对融心于山水之间的向往,更影响了古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取向,也逐渐产生了对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识。

古代人在山水美学的影响下,城市景观从自然山水之中取得佳妙的背景、衬托、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从而与自然山水建立呼应关系,突破其有限空间的限定。我国古代水城市着力追求一种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灌县古城以城北的玉垒山、文笔山、盘龙山等作为城市的背景与衬托,并形成重峦叠嶂、多层次的天际轮廓线,增加景深与距离感;其次,它以河流水面作为城市前景,形成平远开阔的视野。

历代的人居环境都是从山、水、城、人的角度相互考虑,相互影响,由此才建立了古城。所以紧紧围绕山水格局,地域特色,以人为核心,以山、水、城为骨架的的人居环境是不变的,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王树声.黄河沿岸晋陕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3][清]乾隆51 年《灌县志》

注释:

①《管子·乘马篇》.原文:“凡立国都……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②[清]乾隆《灌县志》.卷二.原文:“灌治傍山依水,其严固。天造地设而城隍之建,前代以南北为来往,康庄东西为边腹锁键。雉堞于沙之洲版,筑于邱之麓,未有高距绝顶者,盛朝因地制宜,依险为固,扼西夷之要冲,尤为备至。”

③《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上一篇:员工职业素质的培养下一篇:广州城市规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