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模拟试卷

2024-10-26

江苏高考模拟试卷(精选8篇)

1.江苏高考模拟试卷 篇一

2018年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一)

语文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理念的契合成了曹文轩得奖的原因之一,与丹麦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经典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并没有 的结局一样,曹文轩也曾经在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时表示,现在儿童文学中别说 了连 都没有了,而仅仅是满足人的情绪,快乐、热闹、搞笑。

A.温馨美好 温暖 残酷 B.美满团圆 温暖 残酷 C.温馨美好 残酷 温暖 D.美满团圆 残酷 温暖

解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结局与“团圆”无关。人们通常希望看到的是“温暖”,作者为了突出现在儿童文学的浅薄,用“残酷”作为参照,表示强调。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A)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3.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3分)(D)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解析:①由“情怜犹子”可排除“挽母亲”,由“数十年”可排除“挽岳母”;③由“乘龙”“坦腹”可知为“挽岳母”。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年轻时不擅长把握自己,做什么事都走极端显得过度。太急切地表现,。过于胆怯,。一审势,看准了再做;二适度,得体地表现。古语说:“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①不太得体 ②就容易太夸张激昂 ③就害怕见人

④机会来了也显不出你 ⑤常滥情失控 ⑥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 A.③①②⑤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③②①⑤④⑥

解析:“太急切地表现”和“过于胆怯”分别引领着三句话,可以肯定,另外两个“就”领的句子应该放在相对应的位置,最后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缺陷导致的不良后果。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解析:桌上无棋子、灯花,排除B;无“捣衣砧”,排除C;“晚来风急”无依据,排除D。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父讼,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建中中,曲环招起之,为环檄李纳,指摘切刻。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涚咨公以城守,所以能擒诛叛将,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骑步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为环檄李纳 檄:发文书

B.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 谢:道歉 C.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舍:安置

D.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 亟:急忙

解析:谢,谢绝。

7.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公讳昌裔: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必须称名时,就在前面加一“讳”字。B.曾大父:“曾”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大父,即祖父(外祖父),曾大父就是曾祖父。

C.揖、拜:揖,古代的拱手礼,拜,古表敬意的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D.甲子:“甲子”,天干地支合用,用以纪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共得到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可用于纪年、纪月和纪日。

解析:古时在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前加“讳”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壮,自试以《开叶蕃说》干边将,不售。(4分)

答案:等到壮年,自己试着用《开吐蕃说》谋求成为边关将领,没有实现。(4分,“试”“干”“售”各1分,句意1分。)

(2)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4分)

答案:吴少诚为他军队的行为感到惭愧,也禁止他的士卒在边境上行暴。州界两边的百姓耕种时都跨越边界,官吏也不呵斥责问。(4分,每句2分。)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4分)

答案:勤学好思;胆识过人;顾全大局;宽厚持重;忠心耿耿。(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四点得4分。)【参考译文】

刘公名讳昌裔,字光后,本来是彭程人。曾祖父刘承庆,担任过朔州刺史。祖父刘巨敖,担任过太原晋阳县令。两代在北方为官,喜欢那里当地的习俗,于是记名籍于太原的阳曲县。父亲刘讼,被追赠右散骑常侍。

刘公年少时喜好学习,起初为孩童时,就稳重不喜欢玩耍,经常有所思虑谋划。等到壮年,自己试着以《开吐蕃说》谋求成为边关将领,没有实现。后来进入三蜀大地,跟随道士出游。很久以后,蜀地的人民苦于杨琳侵犯劫掠,刘公单独乘船前往劝说,陈琳感慨欷歔,虽然没有立即投降,但要求他的手下不得再干坏事。

建中中期,曲环招纳起用了他,他替曲环起草声讨李纳的文书,言辞严厉尖刻。曲环将他的文章密封上奏,德宗皇帝称赞了他。曲环统领陈州、许州两地的军队,刘公于是担任陈、许从事。凭借前前后后的功劳,连续升官至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趁着曲环去世,率领军队攻打城池。留后上官涚向刘公咨询守城的方法,刘公用来擒拿诛杀叛将的方法,就是以固守城池来抵抗进攻,使敌人不能从中得到好处。韩全义战败,率领军队投奔陈州,请求进城保护。刘公亲自登上城楼对韩全义作揖谢绝说:“您受命到蔡州,为什么来到我们陈州?您不用担心,敌人一定不敢来到我的城下。”第二天,刘公带着十几个步骑抵达韩全义军营。韩全义又惊又喜,一边迎见行礼一边赞叹,丝毫不敢因为先前没有接纳自己而怨恨刘公。

上官涚死后,刘公代替上官涚担任节度使。命令边界上的官员,不允许侵犯蔡州百姓,说:“我们都是天子的子民,为什么要互相伤害呢?”有来侵犯的吴少诚手下官吏,被抓捕住绑着送回,刘公说:“不好处置您手下那些人,还是您自己处理吧。”吴少诚为他军队的行为感到惭愧,也禁止他的士卒在边境上行暴。州界两边的百姓耕种时都会跨越边界,官吏也不呵斥责问。

元和七年,刘公生病,处理政务不及时。元和八年五月,河水泛滥流出边界,经过那些地方,淹没了乡村房屋,淹死了当地居民,上奏章请求解除职务抵罪,皇帝下诏要求他回到京城。当天他就立即和与使者一起向西(回京城),天气非常炎热,早晚飞驰不停息,疾病突然加重。身边侍从手拽着缰绳阻止他继续赶路,刘公不愿意停下来,说:“我恐怕不能够活着向天子谢罪了。”皇上增派使者慰问,下令无需急着赶路。天子认为他谦逊有礼,在他家里授予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一职,掌管军事。十一月某日甲子去世,年六十二。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赠王侍御 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10.从前两联看,王侍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答案:心境高远(超尘脱俗、品性高洁),诗才过人(诗风清雅),重情重义(有情有义、重情义)。(三点,每点2分。)11.请从景和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5分)

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通过萧萧秋雨、洛河寒水等意象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氛围,情景交融,表达了长夜难眠的诗人对友人的惦念(1分),以及深陷官场不得脱身的孤寂无奈(1分)。(景情关系1分,两种情感各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诗经·氓》)(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中秋》)(7)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少年哀歌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这给我们艰辛的捕鱼生活蒙上了阴影。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着波涛,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

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矫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形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11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12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13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下来了,我当上了作家。

○14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15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代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16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17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

○18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19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文章有删改)1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⑨段“我”感到一阵悲哀的原因。(4分)

答案:①我是贫穷渔夫的后代,过着艰辛的捕鱼生活。(1分)②贵妇人所在的时髦的客船给我们的捕鱼生活带来不便,蒙上阴影。(1分)③贵人所过的红男绿女的生活、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与我无缘。(1分)④底层人民受到贵族轻视

甚至鄙视。(1分)

1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6分)

答案: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的愤懑与烦躁比喻成灼烧我脑海的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恼火与烦躁。(2分)②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贵妇人的笑与我脑海中的灼烧形成对比,突出我此刻的愤懑与烦躁。(2分)③暗含文章主旨,我们不应该因贫贱而自卑,更不能因富贵而不尊重他人。(2分)15.分析文中第④段和第16段两处加点字的意义的异同点。(4分)

答案:①相同点:都是指衣服吸了潮气后给人带来的沉重和寒冷(2分)②不同点:第④段纯粹是对环境的身体反应,(1分)第⑩段指作者因看到了江面上打鱼的父子二人而产生的内心感受,是一种沉重的、深刻的自我反思。(1分)16.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文章结尾“我抛下名片的意义”。(6分)

答案:我抛下自己的名片,希望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这是一种善意和关爱(2分);与少年时“我”贫困艰辛的生活和痛苦的人生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告诉读者,不应该因贫贱而自卑,更不能因富贵而不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帮助(2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作家,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贵妇人的“树枝”有一定关系,借此告诉少年:一个人的命运通过努力是会改变的,身处生活艰辛中的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而应发愤图强,创造美好的生活(2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

①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

②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亏,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学。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造的节奏。教育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

③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因此,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

④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佳期。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佳期”。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无可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

提醒自己:再等等看……

⑤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儿童被僵死的知识淹没,并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要么是教育者面对一个空洞的大脑——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慢发出我们的嘲笑——这是一份多么美丽而珍贵的浪漫啊!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这么做: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因为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等重要。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第6期,有删节)

17.文章第①②段关于自然节奏和教育节奏的论述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案:①强调教育是面向生命的,是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必要手段,是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有益探索。(3分)②为下文论述怎样让生命的节奏和教育的节奏保持一致,像尊重生命规律一样寻找并尊重教育规律做了铺垫。(3分)

18.如何理解第③段最后“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这句话?(6分)

答案:生命有节奏,睿智的教育必须与生命产生和呜共振,敏锐地捕捉教育的敏感期;某种敏感性一旦被激发,就能照亮儿童的整个世界,这时的教育可能事半功倍;但这种敏感特别短暂,不易抓住;如儿童能够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就可能获得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意思对即可,6分。)19.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提出“教育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的看法;接着通过维果茨基的实验成果分析“耐心等待”的理由——抓住教育最佳期;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提醒自己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三个层次,每个层次2分,共6分。)

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手机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手机拉近我们的距离,又疏远了我们的距离。

小小手机,承载并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

(选自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答案: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

22.文中的“乐府”指的是 其别称还有、。(3分)

答案:词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23.作者认为东坡乐府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书写性情,随意而作,不刻意追求文字工巧。【参考译文】

唐代歌曲的词大多是宫体,又都极力来写。自从苏东坡一出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的气象。虽然有时会写宫体词,难道就可以用宫体来概括它吗?有人说词本来不难写,(但)自从苏东坡纵笔而写之后就很难创作了,这大概是根据优劣来评论,不算是了解苏东坡的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诗三百》所记载的,地位低微的男女忧伤又没寄托的言语,偶尔突然被外物感动触发,充满内心而抒发出来,随口形成而已。当初真想配合管弦、金石之类的乐器,经过圣人的手,来和《六经》一同流传吗?地位低微的男女尚且这样,更何况苏东坡笔墨绰有余力而不经意为之,却要求和前人比高下,这是错的!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E)A.《三国演义》中,曹操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途中三次大笑。未承想,一笑笑出张翼德,二笑笑出赵子龙,三笑笑出了关云长;关羽念旧,才使曹操回到江陵。

B.《边城》中,天保和傩送都爱上了翠翠,爷爷不想让女儿的悲剧在翠翠身上重演,但他的反复试探反而弄巧成拙,顺顺和傩送对他心生不满。C.《欧也妮·葛朗台》中,充斥着残忍、血腥,但在对欧也妮形象的描述中,我们感到了抒情气氛,感到了一丝温暖。

D.《家》叙写了高家的四类人物:封建家族维护者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安、克定;反抗者觉慧、觉民;受害者梅、瑞珏、鸣凤。

E.《哈姆莱特》中奥菲利亚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却又脆弱且驯服无知。她的脆弱是由爱情所致,她的驯服与无知完全是自我性格发展的结果。

解析:A项,一笑赵子龙,二笑张翼德。E项,她的驯服与无知还受到欧洲封建道德、封建宗法制的束缚。25.简答题(10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有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案:贾宝玉。(1分)“老爷喜欢”的是:①众清客交口称赞大观园(2分);

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施展了诗才。(2分)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意思对即可,1分)

(2)鲁迅《社戏》的结尾处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从文中看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请分析文章结尾这么写的用意。(4分)

答案:留恋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赞美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

系;赞美淳朴、善良、真挚的农人;留恋与朴实、善良的孩子去体验冒险的乐趣;怀恋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4分,每点1分,答对四点给全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共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民间文学反映了百姓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由于它的作者人数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和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在国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较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这一类。此外,像故事或叙事诗里,某些构思或部分情节相似的,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别的民族影响的结果。如中国与邻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就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国的民间文学与那些国家的同种类作品的关系相当密切。从民间文学的互相交流、影响现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中广大物质财富生产者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有它独特的表演过程和传播方式。对民间文学进行研究的学科称为民间文艺学。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类民间文学作品进行的探索和阐明,或对它的历史进行清理和论述。近年来,学术界把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学的重要部分给予科学的探索和确当的叙述,给予民间文学以应有的地位。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与文化史以及文化学的关系,同样是密切的。文化史和文化学的探究、叙述应该以世界的或民族的整个文化为对象。要叙述一个国家的文化史或文化学,绝不能抛掉民间文学这种重要的精神文化产物,否则,不仅概括不周全,还可能影响到对整个文化现象评价和叙述的准确性。

26.根据文章,概括民间文学的来源。(4分)

答案:①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②也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的产物。(每点2分。)

27.民间文学由哪些部分构成的?有何作用?(5分)

答案:①民间谚语、劳动歌、神话传说、英雄传说等;②反映生活、教育人民、鼓舞情绪、传述知识、培养团结感情。(每个问题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

28.应该怎样对待民间文学。(6分)答案:①深刻认识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以及表演过程和传播方式。②给予民间文学应有的地位。搜集整理研究民间文学,进行科学的探索和确当的叙述。(每点3分。)

2.江苏高考模拟试卷 篇二

一、本份试卷特点分析

1. 重视基础知识考查, 突出“实”

今年的高考政治试卷中, 完全依托基础知识展开设问的有42分之多。相对于一份120分试卷, 它的权重为百分之三十。其中简答题第三十六题就直接考查学生对美国利益集团的把握。即使是能力加强的题目, 如35题等也是在基础知识上的发展, 也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2. 注重能力立意, 创新命题手法, 突出“新”

主观试题命题强化了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这四项能力的考查。34题提供了2005到2009年GDP增长情况以及2007年到2009年财政收支情况, 要求学生提取其中的经济信息, 以及阐述江苏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35题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内容及其意义的了解, 并在其中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与引导。探究题37题很有深度, 重视学生的能力考查, 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也考查了考生对时事热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及实践探究能力。客观题也很注重能力考查, 再如选择题29题, 考查学生对哲理的理解能力,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B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 需问打樵人。C很具有迷惑性, 很多同学误选此题肢。C中的“问”仍然是获得间接经验, 而非实践。题干和B都强调要注重实践。试卷能力要求很高, 这就导向我们备考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试题在呈现形式上传承了过去一贯的风格。客观题33个共计66分, 简析题3个共计36分, 探究题一个18分。但命题手法上有创新, 在选择题的题肢组合打破了单一学科内组合的现象, 出现了3处经济和政治组合, 文化和政治组合, 哲学和政治组合。综合探究题以“世博之梦”“世博之魅”“世博之愿”三段主题材料, 创设探究。以“网络发帖、跟帖”形式引出设问。“发帖、跟帖”在以往高考试卷中从未出现, 但已经融入了学生的生活, 既体现了命题“以人为本”的理念, 又体现了命题创新性。

3. 关注时事热点, 注意江苏省情, 突出江苏“特色”

试题把教材重点, 高考考点, 时政热点结合起来, 如大家关注的汇率问题、长三角珠三角的用工荒问题、劳动就业、最低工资标准、民族团结、玉树地震、中欧文化交流、百家讲坛、高铁时代、双百人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执政方式问题、上海世博等。整份试卷仅有9个选择题18分没有热点时政做背景。足以见证命题者对时政热点的和社会热点的问题的关注程度。以“江苏省情”作为背景材料的有第3题“台湾江苏周”、第10题“长三角用工荒”、第13题江苏最低工资标准、第30题《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第31题江苏素质教育五严、第34题江苏省GDP, 财政收支、第37题上海世博会的江苏馆。这一命题特点鲜明的引导我们要关注时事, 把握时代脉搏。

二、备考启示

1. 夯实基础, 把握三个“度”

在高三一轮复习中, 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知识不等于对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认为要从“深度”“宽度”和“知识的整合度”三个角度去把握。“深度”就是对知识理解要透彻, 比如33题实现人生价值的题肢“C个人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这个知识点包括三点:其一, 社会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客观条件;其二, 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 社会尊重个人的个性差异。只有把握这些点, 理解透彻才能做对此题。“宽度”既要求我们构建知识体系, 不仅注意学科内的知识间的联系, 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在10、11、13、30、31题题肢组合都是两个学科的组合, 复习时要注意善于多角度联系知识, 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还要注意知识的“整合度”, 例如, 在《文化生活》中, 把“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依据”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这个“依据”涉及第四课、第七课、第八课的内容,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2.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力量, 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4.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 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教师在复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

2. 时事热点教学, 做到“灵活驾驭”

教师应密切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 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在教学中要注意筛选时事, 灵活驾驭时事政治。比如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3月份的两会等, 有时国家的方针政策就是我们答题的语言, 教师要吃透其中的精神, 对关键的时政语言要求学生记忆。在时事的选取上要重点把握国内外的重大时事, 关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生问题、民族团结等;在时事的整合、拓展与升华上注意与教材重点, 高考考点的切入要巧妙, 切入的角度要小, 答案要具体深刻, 切忌“大而空”。高三后期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热点梳理, 归类复习, 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角度思考。

3. 能力培养, 做到“求真务实”

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能力比教授知识给学生更加困难。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敬业精神,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要求更高。 (1) 高三政治课堂再也不能是填鸭式的教学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政治课堂要做到“求真务实”。“求真”是指把握知识的科学性, 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科学, 答题时要表述完整准确。“求真”是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很多学生会反映“记过了就忘了”, 教师要把握记忆规律, 引导学生及时复习, 创设意义记忆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意义记忆。运用思维规律, 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己提问, 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构建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 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2) “务实”, 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试卷命题的背景材料都是当前的热点,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越是与时代背景、热点材料相结合, 教师的设问越具有思考性、创造性, 就越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 越能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就会越有成效。“务实”, 要敢于放手, 不要害怕教学内容完成不了, 教师要选好材料, 创设“好”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恰当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变式设问,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动手做一题, 比老师口干舌燥讲十题效果要好。

我觉得落实以上几点启示, 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精神, 提高高三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通过对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特点的分析, 让我们体会到作为高三政治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几点:夯实基础知识, 要把握知识的“深度”“宽度”“整合度”;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中要做到“求真务实”, 把握知识的科学性, 遵循思维的规律性。我想做到这几点有利于提高高三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试卷特点,备考启示,夯实基础,把握“三度”,时政教学,“灵活驾驭”,能力培养,“求真务实”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四期44页.

3.江苏高考模拟试卷 篇三

语文Ⅰ(试题)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第1页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摇曳 (yè)

摭(zhí)拾

沁(qìn)园春

不屈不挠(náo)

B. 粗犷(guǎng)

蛰 (zhé) 居

乌桕(jiù)树

铩(shā)羽而归

C. 饿殍(piǎo)

按捺(nài)

斫(zhǎn )榛莽

绿(lù)林豪客

D. 伺(sì)机

翘 (qiáo ) 首

什刹 (chà) 海

瞠 (chēng) 目结舌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都表示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

B. 国庆中秋假期高速毫无意义的发卡,使长长的车流堵在收费站前后,“免费放行”本应有的疏通效应则荡然无存。

C.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他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D.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正是它,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

3. 将下列文字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18个字)(4分)

新华网镁锂合金材料是当今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属于国际上列入高度保密的技术。今年年底,中国将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实现这种金属结构材料的规模化生产,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等多个领域。

镁锂合金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塑性等特点,可部分替代目前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铝材及其他铝合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010年西安交大与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成了中国第一条镁锂合金生产线。

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镁锂合金超轻材料项目将实现规模化生产,预计可年产100吨镁锂合金超轻材料。

4. 请你写一段描写景色的文字,通过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你对这处景致的喜爱留恋。要求至少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这四种修辞手法当中的两种。不超过70个字。(5分)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①,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注】①子本相侔:等到本金和利息相等的时候。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第2页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因:按照B. 禹锡亦在谴中,当诣播州诣:前往

C. 虽重得罪,死不恨 恨:怨恨

D. 士穷乃见节义穷:困窘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子厚才华横溢、政绩突出、人格高尚的一组是(3分)()

①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③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④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⑤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

⑥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⑥

4.解析江苏高考数学试卷 篇四

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核心立场,考查考生的基本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对数学思想的追寻和数学应用的探索。这份试卷紧扣《江苏省数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命题要求,体现了“依纲扣本,引导教学,科学选拔”的命题特色,践行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地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三项原则。

一、注重“四基”,贴近教材,基础查考全

试题顺序的编排颇见命题者用心:由易到难,低起点、宽入口、遵循考试基本规律,契合考生答题习惯。譬如,填空题中前10题、解答题中前2题,都源于教材素材的改编,是考生比较熟悉的基础题,能尽快消除考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试卷重点考查数学学科主干知识,譬如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与平面向量等模块。试卷还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解决数学问题突出通解通法,不偏不怪,淡化技巧要求。许多问题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了概念清楚、基础牢固、答题规范,取得基本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二、目标性强,覆盖面广,点题对应好

试卷紧扣《江苏省数学学科考试说明》,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的目标性强,试卷内容选取得当,问题设计科学合理。试卷考查了全部8个C级考点、38个B级考点和绝大部分的A级考点。这种重要知识点实行重点考查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对一线数学教学的正确引导,让一线师生在复习备考中容易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三、压轴题新,多层把关,选拔区分强

压轴题的质量是衡量一份数学试卷质量与命题者水平的重要依据。试卷注重压轴题的区分选拔功能。填空题中第13、14题,难度相比往年有所降低,中等及以上学生大都能够下手,也能够做出来,区分度较好。第19、20题中的问题串设计,注重梯度,层层推进,第一小问属于容易题,让学生熟悉新的问题情境,只要读懂题意,基本上能够做出来;第二小问难度中等,设问和方法常规;第三小问难度较大,其方法有继承有发展,同时对思维和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对数学优秀生提出较大的挑战,有较好的区分度。这种设问方案,为不同水平的考生均提供了发挥空间,实现了“人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发挥了高考的功能与价值,是这份试卷的精彩之处。

四、注重素养,倡导通法,解题路径宽

数学学科有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一切数学解题活动都是六大核心素养的生动展示,都是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下数学思维活动。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宗旨,我们在很多试题中都能轻易地发现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潜能。如第10、13、14、16、17、18、19等题,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第7、8、11、12、15、16、20等题,渗透了转化与化归思想;第6、12、13、17、18等题,渗透了函数与方程思想;第20题涉及数学猜想和数学探究。

五、适当创新,关注应用,选材有特色

5.2018年江苏高考模拟卷题 篇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亲力亲为。

②不管日方如何、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

③他

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A.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B.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 C.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D.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海丝之路走向海外的潮汕人,在一杯功夫茶之后,美美地回味那“九曲回肠、心旷神怡”,故乡的一草一木也由此映人眼帘。

B.新《广告法》规范了原《广告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了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广告乱象,在制度层面更加完善、健全、合理。

C.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4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C.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5.胡优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中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胡优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胡优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胡优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同桌同学张海见胡优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就意味深长地对胡优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勣,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④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②

①A.而不敢縻以职事

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易朝廷

易:轻视 D.卒有觉者,欲引去

觉:睡觉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

②帝虑其劳费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①亲杀绛者,醢之

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8.①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4分)

②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4分)9.从全文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蛾眉亭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①蛾眉亭,在当涂县(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东梁山,西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临长江,山势险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为古时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军家必争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矶上。李白墓在当涂东南之青山北麓。

②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宋室南渡后,韩元吉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后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力主收复失地。晋封颍川郡公,归老于信州南涧。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多有诗词唱和。

(1)“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其作用。(3分)

(2)作者身处南国,为何能闻到“塞笛”之音?说说你的看法。(4分)

(3)简要概括“试问谪仙何处?”所蕴含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1),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欧阳修《醉翁亭记》)(2)

_____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杜牧《阿房宫赋》)(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4),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5)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7)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竹石》)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意大利] 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

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这听起来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其实不然。首先,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它让希望变成折磨。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一切都由典狱长决定。有可能才入狱半小时就被带上露台,也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有人年纪轻轻入狱,走上命运的露台时已经垂垂老矣,几乎已丧失说话能力。

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吐露演说的内容和群众的反应,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既然我要在牢狱里度过余生——他们心里一定那么想——那你们也都留着吧,休想我会帮你们,反正我本来就是坏蛋。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他们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本已心情起伏、全身无力的我们,面对这样的舞台能做什么?

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了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我们中的一个会被带上露台讲话。之后一个不少又全都被带回牢里。群众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守卫通知我,轮到我上场了,时间是下午两点。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去面对群众了。我一点儿都不怕,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我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找到了答案。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敢奢望我的听众会比其他牢友所面对的听众有教养。

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爬两级阶梯,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睁不开,光太强了。然后我看到至少有三千人,包括最高法官,都在盯着我。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快逗我们笑,说点笑话来听。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死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说不定这是唯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嘈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和气、诚恳的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的人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猎物跑掉。“还有一位少女深爱着我。”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般的掌声。我胜利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开了。“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12.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答:

13.为什么说狱中演讲是“极为残忍的规定”?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15.探究标题“凭什么让你很幸福”的丰富意蕴。(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难以逃避的选择

张天行

在一个小城,住着两位哲学家,一位是有神论者,另一位是无神论者。两个人都一直努力要说服城里的人,以增加自己的追随者。他们使城里的人常感到迷惑。有时候,一个人会听其中一个哲学家讲话变成有神论者;然而又可能会被另一个说服而相信无神论者。——城市的很多人都对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厌烦了,全城的人都被搞得很混乱。

人们想要过安稳平静的生活,很多人对有神论和无神论并不十分关心。于是有人提议:“让他们两个人去辩论,不管谁赢,我们就跟着他,跟随胜利者总是稳妥的。”

在明澈的月光下,两位哲学家开始辩论。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逻辑修养,攻防是一流的,你来我往,辩论越来越激烈,听的人们一时难定输赢。

第二天早上,整个城市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原来他们互相说服了对方!那个无神论者变成有神论者,而有神论者变成无神论者!

结果有些出人意外,但我们还可以试着同情地理解,两位哲学家通过辩论,看到想到了问题新的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转变立场——只要是真诚的,这应是容许的,也是异常果敢的举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哲学的根本问题本来就不像黑白的判断那么简单,当然更不是那么容易统一的。两位的立场换位在一定意义上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哲学家冯友兰曾云:专业哲学家的哲学,一定重视论证证据,其结论是“走进去”的;普通百姓的哲学观念仿佛是“跳进去”的。这话不可绝对化,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人生体认支撑,与哲学家宗教家倡导的观念,也会有或隐或显的互动。

宇宙、人类从哪里来,又走向哪里?人生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何在?人如何从有限走向无限?心灵精神是不断向上追求还是安于世俗红尘?什么社会体制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并通向和谐„„这些问题仍或强或弱地撞击人的心灵。当今世界上,宗教家、哲学家们仍以各种形式到处游说„„不言而喻,观念分歧还是巨大的,人们仍会在困惑中。困惑不仅来自哲学家已有的不同理论,更源于人们自己对某种观念指导下展开的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在人生的行进中,人们选择、可能放弃、再选择„„类似的事在生活中上演着。有时回看他们有过的选择,差异之巨大,也不亚于两位哲学家的立场换位呢!是什么让人们说服内心,作出巨大的改变?这是不能简单回答的。

我们的依赖心是如此之重,许多事想着最好由其他人决定,我们只要循着方向前行就好了。也许,有些事这样也无不可,但要知道,涉及人生社会特别是内心信仰的大问题,过分信赖名人,搬弄经典,终究是替人数宝。明心见性还是自己修证的好,那才是属于自己的真实受用。

不可否认,困惑、内心的挣扎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让我们沉下心来,直面自己的心灵,循着良知的指引,自己选择,勇于承担,走出一条或不是坦途却沐浴人性光辉的路,从而推动社会汇入人类文明的大潮,奔腾向前。

(选自2014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16.文章开头讲述两位哲学家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7.(1)解释文中的“走进去”、“跳进去”的含义。(4分)

答:

(2)说明引用冯友兰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分)

答:

18.结合文章标题,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测量光速差值的实验)是相对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有一次,爱因斯坦访问美国,在跟迈克尔逊聊天时问道:“对测光速这个实验为什么那么感兴趣?做了那么多工作?” 迈克尔逊回答道:“因为我觉得它很好玩。”

无独有偶。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的赵元任先生告诉女儿,自已研究语言学也是为了“好玩儿”。世界上很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常常是为了“好玩”。在今天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 背后藏着颇多深意。

请围绕上述材料的内容与含义,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文之难,而诗之难又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诗贯六义,则讽喻、抑扬、停蓄、温雅,皆在其间矣。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也。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20.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4分)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 21.文中的“王右丞”和“韦苏州”分别是指

。(2分)22.下列作品中,论诗同样提到“滋味”的著作的是()(2分)A.曹丕《典论•论文》 B.徐陵《玉台新咏》 C.洪迈《容斋随笔》 D.钟嵘《诗品》

23.从文中看,司空图诗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在发现自己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愤愤然却于事无补时,便通过幻想来平复自己内心深处激荡着的不满情绪,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B.《老人与海》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C.《子夜》中,吴荪甫不满意范博文肤浅的议论,便郑重告诉林佩瑶,范博文气魄不大,不适合林佩珊。林佩瑶对他的意见很是赞同。

D.《哈姆雷特》中,第五幕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在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后,雷欧提斯揭穿了克劳狄斯的下毒害人的阴谋。

E.《欧也妮·葛朗台》中,吝啬和爱财致使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家人安排好一天的伙食他都要亲自审核,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五十八回中,宝玉在杏子树下留泪叹息,《脂砚斋》有批文“近之淫书满纸伤春,究竟不知伤春原委。看他并不提伤春字样,却艳恨浓愁香流满纸矣”,此处宝玉因何伤春,请简述。(6分)(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4分)

三、材料分析概括题(15分)

文人画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文人)所画的画,而是指具有“文人气”的画。“文人气”,即今人所谓“文人意识”。文人意识,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丰富的人文关怀、特别的生命感觉的意识,一种远离政治或道德从属而归于生命真实的意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人画,就是“人文画”,具有人文价值追求的绘画。绘画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而是表达追求生命意义的体验,因此,文人画的根本特点,就是它的这个价值性。

文人画是灵魂的功课,带有鲜明的智慧性。中国道禅哲学有不立文字之思想,人的智性在语言(知识理性)中容易陷入困境。而视觉艺术在宋元以来的发展中,在某些方面却解脱了语言的困境。文人画既可表达人们所“思”,又可以克服知识理性的障碍,成为人们重视的一种方式。陈衡恪论文人画,认为其重要特性“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他用“思” 来概括文人画的基本特性。戴熙说,文人画不仅要“可感”,更要“可思”,是说必由生命感觉上升到“可思”,要能打动人的智慧。南田说得更有意思:“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为之。不然,不若听寒蝉与蟋蟀鸣也。”

文人画的智慧表达毕竟不同于哲学论文,它不是概念的推理,更不是某种思想的强行贯彻。它是一个情意世界,一种在体验中涌起的关于生命的沉思。文人画的智慧与其说是某种观点的敷衍,倒不如说是建立一种立足于沉思的生命呈现方式,一种融进灵魂觉性活动的独特心理形式。文人画的智慧表达,不是结论,而是过程;不是观念,而是生命;不是定性定义的传递,而是非确定性的呈现。因此绘画便从此前的确定性中解脱出来。这样就避开了中国哲学所警惕的“语言的困境”(如老子的“言无言”、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慧能的“不立文字”)。(选自朱良志《南画十六观》,有删改)26.请简要概括文人画的特点。(3分)

答:

27.如何理解文人画的“智慧性”?(6分)

答:

28.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中国哲学所警惕的‘语言困境’”的理解。(6分)

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读 篇六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迄今所有的探索和研究表明,我们赖以________、繁衍的地球,才是人类的天堂和最舒适的伊甸园,我们必须珍惜、爱护她。

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 生息 也/就B蔓延 栖息 但/才C漫延 栖息 也/就D蔓延 生息 但/才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筹委会和各有关部门、地方统一思想、各司其职、精心组织的结果。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语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

A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B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4.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

A令爱这次获作文竞赛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B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C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员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

D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_________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____________。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着吗?可还是常常去翻翻看看,________________。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分值: 3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7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又问边事,对曰:“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帝默然。至日昃乃退。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节选自《富弼》等史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莫之能屈 屈:使……屈服

B从容访以治道 访:询问

C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 致:调任

D吾衰疾不能堪也 堪:承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至日昃乃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D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4分)

(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4分)

9.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温良宽厚、正色慷慨”?试加以概括。(4分)

分值: 1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0.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3分)

11.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也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4分)

12.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分值: 11分 查看题目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万里长城一红柳

梁衡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

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遒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

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老刘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的树,为站里盖了几间房。他还率领他的“僧俗大军”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

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大城市拥堵、食品污染、种族战争等等,这里却静如桃源,如在秦汉。只有长城、古寺、志愿者和一棵红柳。

采访完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归鸟在寺庙上空盘旋着。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我问老刘:“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说:“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

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

14.文章开头对长城的描写有何作用?(6分)

15.文中的红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

(2)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

17.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6分)

分值: 2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城市口号与城市文化

“两个胖胖欢迎您”“一座叫春的城市”“_,精彩每一天”“没到过_,不了解中国”……如今,往往是一个城市刚推出来一个城市口号,立刻就被网民批判得体无完肤。

网民对城市口号的反感和嘲讽,虽多出于直觉,但不能不说这直觉是准确的。近日有关城市发展的调查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走向世界”,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为一举成名打出雷人口号的城市更是不计其数。很显然,一个城市要想变得有特色,不是靠多喊两句惊人口号就能做到的。尤其180多个城市都想建国际大都市,无异于痴人说梦,只能表明当下很多城市管理者的“暴发户心态”。算算美国如今有多少个城市能称得上国际大都市,就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城市和文化的关系不言而喻,非常古老。历那些的城市,都有它们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形象。说起古罗马,人们会想起那里的竞技场和帝国文化;说起盛唐长安,人们会想起那里开放而包容的文化气象;说起明清的苏杭,人们会想起那里通俗文化的繁盛与隐逸文化气质。一座城市如果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市民才可能共享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一个简单道理,像“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城市名头,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而不是当政者策划的,它代表了大多数民众对于该城市文化特色的认同。

18.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论述思路。(6分)

19.根据文本,请分析当前令网民反感的我国某些城市口号的弊病。(6分)

20.结合全文,请谈谈当前中国的城市如何建设有风格的城市文化。(6分)

分值: 1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 ,用之如泥沙?

(2)纵一苇之所如, 。

(3) ,相逢一笑泯恩仇。

(4)男儿有泪不轻弹, 。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6)西当太白有鸟道, 。

(7)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 ,则知明而而行无过矣。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罂粟的果实可以制成鸦片等毒品,它开花的时候格外娇艳美丽。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7.江苏高考模拟试卷 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

题目: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选择题第11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NH3 (g) + HCl (g) = NH4Cl ( s) 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 则该反应的ΔH < 0

(B) 电解法精炼铜时, 以粗铜作阴极, 纯铜作阳极

(C)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后, 溶液中c ( CH3COOH) /c ( CH3COO-) 的值减小

(D)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 (OH) 2固体, CO2-3水解程度减小, 溶液的p H减小

答案: (A) (C)

其中 (D) 选项旨在考查考生对盐类水解的认识. 这个选项考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是错误的. 因为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 (OH) 2固体后, 溶液的c (OH-) 增大, 溶液的p H增大, 故 (D) 错误. 而“CO2-3水解程度减小”是否正确, 很多考生就不再考虑. 高考化学考试结束之后, 笔者调查了两个班112名考生, 其中认为“CO2-3水解程度 减小”的有37人, 占33% ; 认为“CO2-3水解程度增大”的有75人, 占67% . 从调查结果来看, 两种结论都有不少同学支持, 说明此知识对考生来说是一个易混点, 需要进行辨析.

二、问题的分析

认为“CO2-3水解程度增大”的考生的理由是: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 (OH) 2固体后, 会发生反应Na2CO3+ Ca ( OH) 2= CaC O3↓ + 2NaO H, c ( CO2-3) 减小, 相当于稀释了CO2-3, 则CO2-3水解程度增大;认为“CO2-3水解程度减小”的考生的理由是:反应后c (OH-) 增加, 会抑制CO2-3水解, 使CO2-3水解程度减小. 两种分析, 好像都有道理, 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三、问题的解决

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明确决定CO2-3#水解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是由离子浓度变化来决定, 还是由水解平衡移动来决定?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恒温恒容条件下, 在N2 (g) +3H2 (g) #image_id=22#2NH3 (g) 的平衡体系中, 如果通入N2, 平衡会向右移动, 而N2的转化率却减小;反之, 如果减少N2的量, 平衡会向左移动, 而N2的转化率却增大. 在这个例子中, 增加或减少N2的量是外界条件的改变, 平衡左右移动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做出的判断. 而勒夏特列原理明确指出:“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减弱”不是“抵消”, 所以可以理解成“外界条件的改变对转化率的影响要大于平衡移动对转化率的影响”, 因此增加或减少N2的量是外界条件, 它对N2的转化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同样的道理, 在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 (OH) 2固体, Na2CO3和Ca ( OH) 2反应, 使c (CO2-3) 减小是外界条件的改变, c (OH-) 增大, 使平衡CO2-3+ H2O#image_id=23#HCO3+ OH-向左移动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出的, 因此c (CO2-3) 减小是判断CO2-3水解程度的决定因素.又由“越稀越水解”可知CO2-3水解程度增大.

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假设CO2-3水解转化率为x, 初始浓度为c, 在CO2-3+ H2O#image_id=24#HCO3+ OH-平衡时各离子浓度分别为c (CO2-3) = c (1 - x) , c (HCO3-) = cx, c (OH-) = cx,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K值不变, 上面关于c的函数是变量x的减函数, 所以c越大, x越小, 即浓度越大, 水解程度越小;反之, 浓度越小, 水解程度越大. 因此, 在加入Ca (OH) 2固体后, c (CO2-3) 减小, CO2-3水解程度增大.

8.江苏高考模拟试卷 篇八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跌宕/涤荡甘霖/干瞪眼奢靡/欲盖弥彰

B. 提防/堤防躯壳/俏皮话感喟/蔚然成风

C. 桑梓/姊妹内讧/闹哄哄斗气/豆蔻年华

D. 辗转/崭新溘然/和事老诋毁/中流砥柱

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师上课,不仅功底深,内容丰富,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见禀性,显风格。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得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A. 各有千秋惊世骇俗侃侃而谈

B. 各抒己见不同凡响侃侃而谈

C. 各有千秋不同凡响信口开河

D. 各抒己见惊世骇俗信口开河

3. 请以平实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35个字。(4分)

如果你相信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那么当你发现某些生命被挽救了,而另一些生命被放弃了,你会感到无法接受。我们对自己说:“事情不应如此。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它理应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头等大事。”

——摘自2007年6月7日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深层含意是:

4. 阅读下面的寓言,请从中领悟出两点启示。(5分)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今古是非,尔何能,居我上?”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豪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

眉曰:“我虽无用……若无眉,成何面目!”

——宋·王谠《唐语林》卷六

启示一:

启示二: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祖逖

苏辙

敌国相图,必审于彼己。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

东晋渡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已。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成而死。及苻坚之败,谢安父子乘战胜之威,有席卷之意,终以兵将奔溃,无尺寸之得。其后宋文自谓富强,以兵挑元魏,梁武志于并吞,失信于高氏,陈宣乘高氏之衰,攘取淮南,皆继之以败亡,何者?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固如此也。

自江南建国,惟桓温东讨慕容,西征苻健,兵锋所及,敌人震动。及宋武破广固,陷长安,所至荡定,有吊伐之风。此二人者,诚非常将也。然桓温终以败衄①,不能成大功,宋武志在禅代,未能定秦,狼狈而返,而况其下者乎?惟晋元帝初定江南,未遑北伐,祖逖言于帝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衅,毒流中原耳。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诚能奋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郡国豪杰,必有应者,沉溺之士,喜于来苏②,庶几国耻可雪也。”帝以逖为豫州刺史,使进屯淮阴。

逖兵力甚弱,乃铸造兵器,招合离散,稍诛锄叛涣,复进据谯,然未尝为深入计也。石勒遣兵攻逖。逖辄就破其众。每于兵间,勤身节用,礼下贤俊,怀抚初附,专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故人争为之用。自黄河以南,尽为晋土。虽石勒之强,不敢以兵窥其境。逖母葬成皋,勒使人修其墓,复遣使通好,且求互市。逖不答其使,而许其市,通南北之货,多获其利。方将经略河北,而帝使戴若思拥节直据其上。逖怏怏不得志死。

盖敌强将弱,能知自守之为利者,唯逖一人。夫惟知自守之为进取,而后可以言进取也哉!

(选自《栾城后集》第十卷,有删节)

【注】①败衄(nǜ):挫败。②来苏: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第2页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敌国相图,必审于彼己审:审察

B. 所至荡定,有吊伐之风吊:慰问

C. 招合离散,稍诛锄叛涣稍:略微

D. 复遣使通好,且求互市市:交易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祖逖智谋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祖逖言于帝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②帝以逖为豫州刺史,使进屯淮阴

③复进据谯,然未尝为深入计也

④石勒遣兵攻逖。逖辄就破其众

⑤逖不答其使,而许其市,通南北之货,多获其利

⑥方将经略河北,而帝使戴若思拥节直据其上

A. ①②⑥B. ①④⑤C. ②③④D. ③⑤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国有杰出将领而敌国势力弱小的时候,进攻敌国是有利的;如果本国没有杰出将领而敌国势力强大,那么固守本国领土更为有利:东晋及南朝的有关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B. 东晋南渡长江后,中原地区发生了多次变乱,都是西北少数民族在那里互相攻打杀戮,东晋一般不出兵,而出兵北伐的石勒、庾亮及谢安父子等人,最后也都以失败告终。

C. 桓温和宋武帝在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确实是非同寻常的将领,但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是因为受制于当时形势,如此看来,那些不及他们的人遭致失败是必然的。

D. 祖逖深知晋朝动乱以致中原沦陷的原因所在,他在晋元帝还未北伐时就进言,分析形势并表明自己雪国耻的主张,得到任用后,他以守为攻,采取种种措施逐步增强实力。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固如此也。(4分)

(2) 虽石勒之强,不敢以兵窥其境。(3分)

(3) 夫惟知自守之为进取,而后可以言进取也哉!(3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第3页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从诗中哪一句可以看出?(1分)

(2) 第一联两句写景,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 清人金圣叹评论这首诗的后两联说:“‘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这段评论指出了诗中什么样的写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诗经·小雅·采薇》)

(2) 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其间千二百里,。(郦道元《三峡》)

(4)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 戍卒叫,函谷举,,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6) 嘈嘈切切错杂弹,。(白居易《琵琶行》)

(7)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第4页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认牙

冯骥才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选自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

11. 小说开头“两个费猜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请根据文章说明。(4分)

12.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华大夫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

(2) 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

13.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请分析小说这一结尾的含意和作用。(4分)

14. 作品在叙事写人时运用了哪些技巧?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试作探究。(6分)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六)第5页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协调才美

吴昊

上一篇:航运客服常见问题解答下一篇:人大代表旅游提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