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2024-11-19

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8篇)

1.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篇一

生存第一,发展第二——《颠覆:中小企业生存之道》有感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张海良先生的《颠覆:中小企业生存之道》,感慨颇深。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中小企业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不懂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而是太懂了,对各种新理论都深信不疑,不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不进行必要的修改,反而过分地去强调一些条条框框,结果使企业陷了进去。

首先我了解了张海良这个人,一连串的简介中,“中国营销快刀”这个称号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不是一个理论家,他是一个来自市场的实战专家,我想正是因为这个他才有了区别于传统理念的创新思想,才会更加适合市场。统筹全书,让我比较触动的是他的“破”和“立”的观点,我想在结合正反案例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然后提出“破”“立”的观点,让我很好的理解了其中的内涵意义。

书中从摆出了以下观点: 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战略,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企业文化,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规范化管理,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分工,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组织健全,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建立品牌,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创新,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竞争,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广告,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定位,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贴近顾客需求,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建设销售队伍,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做百年老店。

我想在正常传统思维来看,作者否定的正是我们所学的理论,由于老师上课讲过一些内容,下面我就对其中几点阐述我的理解和所学。1.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建立品牌。一个好的大品牌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很多大品牌都是靠品牌,比如可口可乐,P&G,长虹,海尔,康佳,都是中国的知名品牌。然而,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大量的资金、精力和长时间。当然创品牌只靠金子是不行的,像海尔,长虹之类的,都是凭它稳定的质量,不断更新和提高的高科技含量使品牌能长期稳定的存在。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有一些个弱势,1.企业规模制约,2.人员素质制约,3.企业财力制约,4.时间制约。因为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而品牌所要解决的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对中小企业来说,要更务实,一步步来,不可以一步登天。企业首先要抢市场,站稳脚跟,才可能有多余的利润进一步发展,条件成熟的时候实施自己的品牌战略。

然而中小企业怎样不建品牌,却赢在品牌呢。

一、放弃品牌所有权,格兰仕就是给其他大企业做OEM的成功例子,做多了之后,人们就知道了这个牌子,此时格兰仕就省了一大笔打造品牌的资金精力。由此引申到,品牌专卖,特许加盟也都是这种思路吧。据我观察如今的加盟店很多,我想,这样的加盟店的不断扩充,不仅使产业不断扩大,而且可以在各个地

方起到宣传品牌的作用,非常明智的选择。

二、无品牌化策略,其中包括无商标策略和采用零售商品牌策略。美国两家大零售商沃尔玛和卡吗就推出了无品牌商品大宗销售法。就是要求消费者成打儿,成箱或按一定的散装量来购物,商品仅限于无品牌甚至是无正式装潢包装的统货,价格低廉,商品很畅销。这样物美价廉的产品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要选择。这种以价格优势、市场需求优势来与外资企业竞争,不失为中小企业立足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另外一种是与零售商联合,利用零售商品牌把产品推向市场。这其中有很多优势包括价格优势、信誉优势、销售优势、把握市场需求优势。其实就是把销售那个环节交给了日益壮大的零售赏、连锁超市。省了一大比打造品牌资金,还扩大了销售量,培育了顾客的忠诚度。

2.给我印象比较大,感触也比较大的是:中小企业不必过分强调贴近顾客需求。众所周知,我们企业要生产满足于顾客的需求的产品,才能留住顾客,产生比较大的效益。然而,在消费者来说,很多已有的产品我们都会选择比较大的品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怎么才能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所强调的不是贴近顾客需求,而是要主动出击,创造需求。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设法留住现有顾客,更要学会创造顾客。1.要了解消费心理,20世纪80年代的林立冰箱后来消失,就是没有把握消费者对冷藏室更大的需求。没有预见这一变化就逐渐淘汰,被海尔后来居上。2.把潜在的需求变成实际的市场需求。

3、使产品形成功能形势。比如现在的很多手机比的就是功能,功能的优势抢来了更多的顾客。

4、善于把握脉搏,消费者在年轻一代占很大的比例,所以在产品上加时尚元素是会更大程度吸引更多消费者。5.将供应商变为顾客,这点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一些航空公司与飞机制造厂合作,互相把对方当作顾客,并签订合同。6.打文化品牌,这点我非常有感触,现在很多情人节,圣诞节,中秋节,甚至是专门由商家打造出来的“光棍节”“双12节”等,如今很多商家比如淘宝就很好的利用文化品牌这一手段来创造更多的需求。文中还给我们提出了创造市场的几个具体方法。

文中还讨论了其他一些理念,比如企业不必过分强调定位。举得是“方太厨具”永远做第二的例子,我印象比较深,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大的势力跟大企业竞争第一或者价格战,所以他们的定位必须不一样。尤其在中国,定位太高或许根本不会带来比较好的市场需求,中国消费观注重的是实用,很多东西并不一定要追求质量品牌,所以有些比如伞、“和路雪”等都是在经过实践失败获得正确的中国市场定位。中小企业定位要充分认识市场,明确自己的优势,关注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着手,当然在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之后要巩固其地位,要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像“七喜”定位“非可乐”,如果它还定位为可乐,那无疑被可口可乐打败,然而此时他是成功的。

不破不立。“破”,乃聚焦企业核心问题;“立”,乃集中优势资源的重点突破。在十几年的跌爬滚打中,为企业创造了“治本”的企业突破模式——“营销基石+ 破立之道”;为企业输入再生血液,植入灵魂精髓,让其能够重新获得市场生命力和持久发展力。

2.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篇二

1 提高性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即通过培训实现人才质的提高

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先行。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员工不断提高的过程, 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是基本的手段。员工培训, 不同于基础教育, 不能死记课本, 要以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以适应企业管理进步、生产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提高员工技能为核心。员工培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培训应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培训单位要不断调整思路, 转变培训观念, 培训方向要实现多元化, 由理论知识型向知识技能型转变, 使培训对象由掌握单一岗位知识向掌握多岗位知识技能方向拓展。

二是培训方式要与时俱进, 改变传统的封闭观念, 面向社会, 深入基层, 立足实践,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 全方位, 多渠道, 多元化的培训, 努力拓宽培训渠道, 加快培养和造就人才, 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培训内容不能仅仅适应现在的工作, 还应该为员工的将来着想。在员工培训中, 要因材施教, 按需施教, 尽量满足员工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在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上下功夫, 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四是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 为生产经营服务, 深入进行实地考察, 制定最适合本单位的培训计划, 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内容。

2 整合性开发和配置性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手段, 即优化企业的用人机制

现阶段, 如何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如何合理有效的配置人力资源, 是大多数企业在发展中所必须面临的挑战, 这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的用人机制。机制就像企业的心脏, 好的机制可以使企业的运转更加流畅, 更加高效, 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生产经营。

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 就必须坚持唯才是用、唯德是用。现在普遍认可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 这个标准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不管是对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 怎样用好人, 让他最大能力地为从事的工作努力, 这就要有一个好的选用人机制。在企业的基层, 广大员工从事生产性的操作工作, 不需要高、精、尖技术和项目的研发, 用人机制就应该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 只需要引进少量的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员, 主要是配置大量操作熟练的技能型员工。

对基层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 应坚持公平原则, 而不能因人而异, 只要是德才兼备, 普通的员工也可以竞争干部和管理人员职位, 同样干部也可以下基层, 根据绩效的优劣来决定员工的升迁。

合理的用人机制应该摒弃学历的障碍, 不能仅仅从学历上判断优劣。学历只代表过去, 而能力则代表着将来。有些刚从名牌学府毕业的学生, 往往是凭借着自己的学历, 自己觉着高人一等, 实际应用技能缺乏。因此, 我们在用人的问题上, 应坚持立足学历, 更重技能的原则, 适时地进行专业技能考核鉴定, 为人员的调动和配置提供依据。

3 激励性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环节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 (W·James) 教授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在研究中发现, 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 如果收到充分激励的话, 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 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由此可见, 灵活运用激励手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从心理学的研究层面说, 有效地激励可以转化为强大的行为动力, 此时激励就是激发员工的诱因, 从而向公司期望的目标作出相应的努力。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 就必须做好金钱激励、目标激励、荣誉和提升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和尊重激励等激励措施。

一是金钱激励。大多数人们是受经济性刺激激励的, 金钱和个人奖酬是促使人们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 企业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金钱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 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渐呈弱化趋势, 然而,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 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

二是目标激励。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 使被管理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激励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作为一种让人奋进的诱因, 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管理者应深刻研究员工的潜在的目标, 并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引导员工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 他们就会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对工作的热情你也会高涨, 不需要监督也会自觉完成工作。此时, 目标激励就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是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对员工的肯定, 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 是满足员工自尊心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赢得荣誉的心理, 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 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 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因为荣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财力物力, 又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另外, 提升激励也是鼓励员工上进的一种手段。

四是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知识经济以极大的浪潮席卷全球,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各种各科技知识更新加快, 员工的知识结构类型和知识呈现出老化趋势。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但仍需要对他们进行高校进修、出国深造和培训等激励, 通过这些方式, 丰富他们的知识, 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五是尊重激励。在管理心理学中, 尊重是指管理者以平等的态度、人的感情, 对待每一个被管理者, 它包括信任、尊重、支持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 尊重是很重要的一环。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 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 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 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社会满腔热情, 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管理者应该考虑员工的感受, 尊重员工, 这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人才!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 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者必须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 尽可能地挖掘人才, 为己所用。

3.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篇三

然而,中国零部件行业发展依然严重落后于整车,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市场被外资品牌占领问题突出。迅速攀升的产业规模,仅仅体现在轮毂、车轮、转向节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中,处于跨国采购链的低端。在EMS发动机控制系统、安全气囊、ABS系统、三元催化器、电动天窗、空调系统、汽车座椅总成、电动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统、自动变速箱、高压燃料泵等系统部件方面,外资控制了75%以上的市场份额。

新的五年计划,正值中国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矛盾特征突出,整车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迫切需要打造高水平的零部件产业。

未来,关键领域的兼并重组或将成为一大趋势,国内外零部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形势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如何布局发展蓝图?能否抓住汽车低碳化、信息化、轻量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增强研发制造高端产品能力,打造国际水平的供应链?

海纳川 由制造型转向制造服务型企业

传统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服务在制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十二五”期间,通过产业实体化、团队专业化、市场国际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成为一家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培育了强大主营业务模块。如今,所属企业产品覆盖汽车内外饰系统、汽车座椅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热交换系统、汽车底盘及其他系统五大系列,形成了技术领先和成本领先的产品组合,具备了与不同层次的整车同步开发产品的能力。汽车天窗系列产品在北美、欧洲、亚洲都有广泛的业务,多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进行配套和服务。其他产品目前在为北汽、一汽、上汽、华晨、江淮、长安、奇瑞、陕汽、长城、中国重汽等国内20多家大型汽车企业配套。

为适应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价值分布的变化和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海纳川确定“由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核心发展思路,全力提升为全球整车客户的服务能力,提出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合并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在两到三个细分市场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在新能源、智能化、轻量化零部件产品上实现突破,成为一家全球化的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及服务提供商。

在此期间,海纳川将集中力量打造零部件核心研发能力,并按照北汽集团业务分工,打造核心产品。

从专业领域看,海纳川还将打造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用零部件技术,铝合金发动机部件、结构件、全铝车身,车身塑料覆盖件的轻量化产品,以ADAS 和网联为基础的智能化产品的三大核心技术;从研发主体看,将以“十二五”期间发展起来的全资和控股企业如英纳法、新延峰、北汽模塑、北京亚太,和渤海活塞国家级研发中心以及正在筹建的合资研发公司为主体展开。

万里扬 海外并购拓展乘用车配套业务

与国际知名的零部件公司相比,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技术和研发上相对较弱,海外并购成为快速抢占市场,赢得先机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些年来,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努力加快和巩固各类卡车变速器的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希望通过自主开发的自动变速器产品进入乘用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实现变速器市场的手动、自动以及商用车、乘用车市场的全方位覆盖。如今,该公司设商用车变速器、乘用车变速器、汽车内饰三大业务板块,主要为福田汽车、东风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等国内大中型汽车厂家提供配套,已形成了年产120万台、4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变速器和减速器总成系列的生产规模。

虽然已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变速器行业知名企业,但该公司更加期待能够在乘用车国际市场有一席之地,实现直接、批量出口,使其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变速器供应商。

万里扬将这一目标写入了“十三五”规划:把产品技术质量与世界接轨;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秋贵透露,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万里扬已经具备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自身也正处于调整整合期。陆续收购了汽车内饰企业、变速器业务等,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外延式的发展来拥有核心技术,拓展乘用车配套零部件等新业务,从而实现市场扩张和企业转型。

此外,万里扬还格外看重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和自动变速器将是我们布局的重点。按照我们的判断,新能源汽车增长态势已经明朗,未来万里扬要在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等方面布局,”张秋贵说,“商用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期,拓展空间有限,而自动变速器在乘用车领域的需求逐步上升,新能源汽车也需要配装变速器,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变速器市场也是万里扬积极布局的方面。”

东风零部件 全面创新向国际化厂商靠齐

单纯的规模效应无法使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中国并不缺少零部件企业,但缺少创新技术。怎样迎接市场的严峻挑战?无外乎就是创新。

事实上,“十二五”时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经帮助东风零部件公司加快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并由此顺利跨越百亿台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据悉,该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项,先后完成的18项重大技术课题直接转化和形成了4.23亿元新品销售收入,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品贡献率达到20%。与此同时,所属分、子公司中,有6家通过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可,13家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可。

未来,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模式将由以往单纯的生产管理向智能制造技术设计和产品系统集成延伸。该公司认为,只有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向国际化的零部件厂商水平靠齐,才能在未来的产业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打开东风零部件公司“十三五”规划,能看到全面的解释:

加速新能源业务推进,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强化系统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电驱动集成系统研发能力,使新能源业务成为东风零部件公司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到2020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将突破15亿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驱动系统集成供应商。

nlc202309082328

加大研发投入,为研发提供资源保障。从预算、使用和考核三大环节规范研发费用的管理。从投资的立项、评审和验收三大环节,提高研发投资质量,支撑研发能力提升。到2020年,东风零部件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8%,初步接近国际先进零部件企业平均水平。

提升制造水平,推进制造模式向服务型、智能型转变,到2020年自动化率达到45%,东风零部件公司制造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并初步达到同期化生产的水平。

推进研发模式向基础研究、先行开发转型,全面提升系统研究能力。东风零部件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跟进行业新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产品技术升级,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强化重大技术课题的项目管理,提升系统化和模块化研究能力。发明专利授权五年累计不低于42项。

到2020年,核心业务竞争力争取达到行业前三,核心业务销售收入占比达到70%。

为保障“十三五”科技创新目标达成,东风零部件公司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建设一支“七个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即一批高层次职业经理人、一批高层次海内外专家、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一批高层次技能人才、一批高层次项目经理、一批高层次客户经理、一批高层次班组长。

法士特 “5221”战略打造国际化品牌

中国品牌零部件要进入主流整车企业的配套体系,必须全方位打造国际品牌形象。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董事长严鉴铂表示:“法士特坚持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发展方向,将公司打造成更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新标杆。”

“十二五”期间,目法士特的目标是投资100亿元,围绕汽车传动系统开拓重卡变速器之外的新市场,实现销售各类总成200万台(套),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如今法士特旗下拥有10多家控、参股子公司,在泰国建有独资工厂,在美国设有分销公司。

如今,法士特涉及业务有汽车变速器、液力缓速器、同步器、取力器、减速机、汽车齿轮及其铸、锻件。各项经营指标连续十三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是中国齿轮行业唯一一家年产销超百亿元企业。

新的五年规划,法士特用“5221”四个数字概括了其发展战略,即到“十三五”末,集团公司传统市场销售收入占比50%、智能化与新能源产品市场销售收入占比20%、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占比20%、资本市场和新业态收入占比10%。

法士特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对标国际等方式,全力搭建“智能化、新能源、完善化、多样化”四大产品平台;加速推进企业实现由“技改型向研发型、制造型向销售服务型、单一传统型向系统集成型、区域型向国际型”四个转变;并通过四个转变将法士特打造成具有“技术研发强、装备制造强、销售服务强、基础管理强、金融财务强”五大优势的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的汽车传动系统供应商。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法士特方面表示,将以信息化、智能化、新能源建设为主题,深耕主机配套、后市场服务和国际化三个市场;加快新能源、智能化产品研发进度和新业态市场布局,重点在新能源传动装置创新研发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领域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和企业经营业绩,为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活力。

潍柴 借力宏观政策突围新常态

乘用车增速放缓,零部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一部分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中看到了突围新常态的机会。

潍柴表示,将抓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产能合作等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发展动力,推动企业从一般技术向核心技术转型、从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双驱动转型、从国内发展向全球发展转型、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制造型企业转型;要敢于“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的舞台上提升竞争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一是要坚持开放式创新,将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全球技术资源;二是要立足产业链协同提升,打造行业整体竞争力;三是要引进创新人才,形成中国装备制造业人才集聚高地。

据悉,潍柴集团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五大战略思路:第一,不能局限于做一个中国的领先企业,发动机产品要全面对标国际领先标准,建立一流的质量、性能、技术指标体系,实现全方位提升,打造全球最好的产品,向高端迈进;第二,打造行业顶级研发中心,成为先进技术引领者,其中对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研究要走在前列,实现核心、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要确保每年申报专利3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要占30%以上,到2020年发动机板块拥有的授权专利数要达到3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数达到1000件以上;第三,打造卓越的科技管理体系,释放体制机制活力;第四,打造开放合作创新模式,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根据战略需要与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协同、开放、共赢的合作关系,真正形成具有强连接效应的利益共同体。要更好地发挥潍坊、上海与欧洲、美国等研发中心间的分工与协同,紧盯前沿,整合资源。要积极利用资本、联盟等各类战略手段,获取企业需要的关键产业和技术资源,实现技术的重大跨越;第五,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建立薪火相传的梯次队伍。

尽管面临的压力不小,但潍柴仍然信心满满。

该集团董事长徐宏表示,将在“十三五”末,努力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进军世界500强”的愿景,成为以整车、整机为导向,以动力总成为核心,全球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打造独具特色的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一极。

潍柴的自信,源自此前通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的成绩。

此前,潍柴推出 “智慧动力平台”,融合了全新WOS运营系统、全球研发共同体、优选全球供应链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会员制专属服务系统等,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并基于智慧动力平台,发布了WP13重型发动机、国Ⅵ轻型发动机等新产品。

nlc202309082328

如何降本增效,是零部件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潍柴通过建立以项目为抓手、以考核为手段、以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为统领的管理模式,围绕采购、设计、制造、销售、管理,探索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价值链,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

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更是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目前,潍柴海外并购企业总体经营向好,其中德国凯傲继续保持了较强盈利能力,法国博杜安扭亏为盈,意大利法拉帝逐步走上正轨。目前,海外业务占比已经超过30%以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超力 “四个延伸”打造系统集成供应商

零部件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形成产业链,改变产品零散的局面。

江苏超力集团业务主要涉及汽车发动机前端的冷却系统以及空调系统,包括汽车的电机电气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目前年销售额约11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们主要从空调热系统、发动机前端冷冻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产品规划布局。打造一个拥有自主研发、生产和服务的系统集成供应商。

该集团副总经理沈留祥表示,未来将实现“四个延伸”:从汽车电机电气向汽车电磁延伸;产品从单个零件向系统模块化延伸;传统产品向新能源产品延伸;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

此外,超力还将着重建设产品线平台化,向着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智能化来发展,以此促进建成完善的产业链。

新通达 丰富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

“发达国家汽车仪表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中一直占有综合优势,导致中国极大多数自主品牌汽车仪表企业生存空间受到压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仪表委员会秘书长陈建海分析。

未来汽车仪表行业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在国内汽车仪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锁璋表示,“十三五”期间新通达一方面增加车载多媒体产品,并逐步形成仪表、多媒体、传感器、车身控制四个事业部;另一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养研发人员队伍,建设研发平台,提高产品技术核心竞争力。

据悉,目前新通达拥有先进的SMT贴片流水线、机械手焊接线以及其它规范的生产线20条。产品主要配套于上汽、东风汽车、北汽福田、柳汽、通用五菱、江铃福特、江淮、广汽、吉利汽车、长城、奇瑞、力帆等主机厂。

与此同时,新通达还拥有10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技术体系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强矩阵式管理模式。未来将形成横向项目经理管理、纵向职能型支撑的模式,并辅以严格的流程制度,管控整个项目过程。

恒信 加大新能源及轻量化技术投入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急需轻量化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因此,不仅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未来更要加大研发、加大投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汽车轻量化方面。

这几年,恒信一直注重转型升级,紧随国家倡导的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在总体战略上紧跟国家大形势。对于“十三五”规划,恒信集团董事长赵玉秀直言不讳,国家规划出台后,恒信一直深入研究学习,希望能够抓住这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她认为,现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加追求品质、更加追求精细化,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未来,恒信将把战略重点放在轻量化产品和技术研发上,除做传统产品之外,在材料、工艺、生产等方面也力求做到更加绿色环保,做国内一流的、最先进的轻量化产品,实现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欧迪恩 提质拓展高端车型配套市场

配套整车,尤其是高端车型是零部件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合资汽车企业配套的传动轴大多采用外资品牌,作为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我们希望能在高端车型配套方面做出一些成绩。” 董事长李秀蓉表示。

通过30多年的积累,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为一家专业生产球笼式传动轴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年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只,前轮驱动轴总成年生产能力已超过400万套。欧迪恩下设整车配套业务及售后维修两个业务部门,目前售后维修是其主要市场。

发展到今天,李秀蓉认为,做售后维修市场,很难体现企业在行业的价值,而且目前中国的汽车售后维修市场不太规范,相比而言整车配套流程及产品要求更为有序。未来五年,欧迪恩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主攻OEM市场。

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2013年以来,我国汽车年销量持续突破2000万辆,新车销售加大了对零部件的需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也使零部件后市场呈蓬勃发展之势,为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1、整体经济指标提升,但中长期发展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117.23亿元,同比增长8.29%;利润总额2464.79亿元,同比增长13.41%。与汽车行业整体相比,零部件产业经济指标稳步提升。然而从中长期发展看,中国汽车市场增速回落及汇率波动的影响将逐步凸显,零部件产业形势不容乐观。

2、创新培育已有基础,但能力提升之路还很长。随着对科技创新的逐步重视和投入,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正持续提升,但总体看,大多数企业缺乏战略规划、投入不够,加之在研发、生产、管理和人才等方面有所缺失,与外资企业差距较大。未来零部件产业需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攻克关键技术的能力;同时要勤练内功,创新生产方式,提高资源要素的综合利用效率。

3、质量水平得到提升,但质量瓶颈仍需突破。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长期以来,自主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质量不高、一致性不够、耐久性较差等问题,且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经验积累不足。加之多年来行业对原材料、元器件重视不够,上下游企业协作不畅等因素,导致零部件质量稳定性不够、产品可靠性不尽如人意。

4、产业布局有所改善,但结构调整还需努力。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已形成东北、京津冀环渤海、华中、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集群区域,这些区域零部件产值占全行业的80%左右。围绕整车企业,零部件产业以“扩规模、调结构、升价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相关产业横向合作的效率,协同效应明显。但从产业结构角度看,仍存在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差、专业化水平偏低、集团化发展滞后等问题。

5、人才缺乏,掣肘行业发展。核心技术的掌握要依靠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匮乏制约了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发展。一是高端人才短缺,培育体系不健全;二是汽车专业人才缺乏,尤其是中小零部件企业人力资源严重短缺,而人工成本的上升使一线作业岗位出现用工难态势。

4.中小企业生存之道 篇四

一、论文背景

(一)、背景:21世纪是全民创业的世纪,作为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呢?中小企业生存之道,就是找寻商机,不断创新求变,紧贴时代脉搏。当代是知识型经济,生产要素不在侧重于人力、土地及机械而是创意。如果只懂利用割喉式减价竞争,最终是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数量辉煌的背后突显出他们的薄弱基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小企业至今仍在颓败、生存与发展的临界点上徘徊?为什么其发展壮大如此举步维艰?中小企业究竟该如何走出阴霾?其健康发展的良径在何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此外,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的原因,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难度也相当大,容易被并购或者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依据:今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因资金链断裂,温州市连续发生多起企业老板“失踪”、公司关门、员工讨薪等事件。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常常通过亲戚朋友民间借贷周转,因为银行贷款基本上没有可能,现在企业没有抵押就无法贷款。通过调研发现,当下中小企业融资普遍面临“难、贵、险”局面。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靠民间借贷;浙江民间借贷利率最高的达180%,而中小企业利润率低;当前融资市场上不只个人资金,还有海外热钱,企业借高利贷无异于饮鸩解渴。

5.浅析出纳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篇五

摘要:出纳,顾名思义就是收入与支出!但作为名词就是人,而作为形容词就是工作!可以这么理解,在企业经济工作中,专门记录、核算收入与支出动作的人,具体地讲,出纳工作是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进进出出的一项工作。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今,从一般等价物的诞生到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与流通,出纳伴随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而出现,成长而成长!那么随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发达,各行各业对货币的控制,货币信息的及时掌控,对出纳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要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出纳人员的生存壮大有哪些方面的弊端或者利好呢?

关键字:出纳,信息收集,电子商务,高级全能

一般等价物的诞生,预示着货币流通的开始,社会发展的开始,而这一过程涉及到的最原始的动作就是付出与收获!明确客观的记录这种过程,必然要有专门的人员人记录这样的收与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分工精细!而出纳也就是由此产生,为的是更全面,更客观,更及时,更专业的反映与核算分工过程中产生的货币流通的收与支。这更是货币流通的主导者的必然要求,第一手会计信息的收集往往都是由出纳来完成。

因此,第一点,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核算中,基本会计信息的收集与归纳是必然要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特别是中小企业,从出纳的特点与职能中可以完全体现出纳财务核算与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如今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重视信息的整合、核算与综合分析,高级人才从基本的出纳岗位的提升,再到与出纳的分离,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就是出纳员的收集。第二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考虑到企业规模的限制,人员权限的分配,对于现金管理的重视,出纳岗位的设定对现金安全可以说是第一位的重要,这样来说,出纳人员所管理的不光是简单的收支,更多的是一种信任操作。出纳工作具有以下特点与职能:  出纳工作特点

任何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出纳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一般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但它又是一个专门的岗位,一项专门的技术,因此,具有自己专门的工作特点。主要特点有:

1.社会性

出纳工作担负着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的收付、存取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完成是置身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大环境之中的,是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相联系的。只要这个单位发生经济活动,就必然要求出纳员与之发生经济关系。例如出纳人员要了解国家有关财会政策法规并参加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出纳人员要经常跑银行等。因此,出纳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2.专业性

出纳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有着专门的操作技术和工作规则。凭证如何填,日记账怎样记都很有学问,就连保险柜的使用与管理也是很讲究的。因此,要做好出纳工作,一方面要求经过一定的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其工作要领,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工具,做一个合格的出纳人员。

3.政策性

出纳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依照国家规定进行。例如,办理现金收付要按照国家现金管理规定进行,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要根据国家银行结算办法进行。《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都把出纳工作并入会计工作中,并对出纳工作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出纳人员不掌握这些政策法规,就做不好出纳工作;不按这些政策法规办事,就违反了财经纪律。

4.时间性

出纳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何时发放职工工资,何时核对银行对账单等,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一天都不能延误。因此,出纳员心里应有个时间表,及时办理各项工作,保证出纳工作质量。 职能

1.收付职能

出纳的最基本职能是收付职能。企业经营活动少不了货物价款的收付、往来款项的收付,也少不了各种有价证券以及金融业务往来的办理。这些业务往来的现金、票据和金融证券的收付和办理,以及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办理,都必须经过出纳人员之手。

2.反映职能

出纳要利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通过其特有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价证券的各种明细分类账,对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进行详细地记录与核算,以便为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所需的完整、系统的经济信息。因此,反映职能是出纳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

3.监督职能

出纳要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特别是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4.管理职能

出纳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管理职能。对货币资金与有价证券进行保管,对银行存款和各种票据进行管理,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金融信息,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方案评估、投资效益预测分析等都是出纳的职责所在。

未来企业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网络会计: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会计相比,网络会计既有优势,又有弊端,而弊端的克服有赖于采取正确的对策。从狭义上讲,网络会计是指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互联网环境上的会计信息系统,将现代网络技术与会计理念有机结合,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以期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全面及时的管理,并提供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会计信息化,最终实现企业信息化。从广义上讲,一个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不可能是企业单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问题,必然要与企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管理思想的创新相辅相成。网络会计要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会计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并以集成化的方式,面向对象并行地进行重新设计,使其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可靠、合理的会计信息,以使会计能较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从会计发展网络化的信息分析高度电子化,以及企业自身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安全,费用的付出,以及灵活性,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日常需求,中小企业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现金的收支频繁,这更需要出纳来管理。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完善与进步,这必然也冲击出纳的生存地位。

中小企业对会计出纳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继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企业会计出纳基础工作。同时‚坚持开展会计出纳资料展评活动‚不断加强在职企业会计出纳人员培训‚提高了广大会计出纳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了企业会计出纳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中小企业会计出纳基础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出纳核算行为不够规范

一是有些单位未按《会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设置财务机构‚企业经费收支直接通过行政帐上的“其他应付款”科目列收列支;二是会计出纳人员的设置不符合《会计法》有关会计出纳、出纳不能一人兼任的规定‚不符合财务工作不相容职务分离、相互制约的制度规定‚容易出现贪枵、挪用等舞弊问题;三是会计出纳科目的设置及其使用不合规‚如: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购建支出‚直接列作费用支出‚不作“固定资产”核算;四是会计出纳帐簿设置不齐全‚未按规定分设“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会计出纳管理不够严格

一是有的企业资金随意外借‚数额较大‚时问较长或已无法收回;未根据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出纳管理制度‚制度的执行也较随意‚存在有章不循的现象。二是没有“固定资产”帐。或有总帐没有明细帐‚出借不登记‚造成帐实不符‚从而导致资产流失;三是有的收支不入帐‚直接以收抵支‚形成体外循环:四是有的单位将经营收人隐瞒、截留转移到企业帐上收支‚用于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支出‚如不严格执行预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会计出纳交接未办理移交手续;会计出纳监督不到位;物品的出入库手续不完备;不履行对财产的盘点清理等。会计出纳核算基础工作较薄弱

在会计出纳凭证填制、会计出纳报表编制、会计出纳档案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规范现象。如填制的会计出纳凭证不符合规定‚随意使用会计出纳科目‚摘要笼统‚附件张数不符‚取得的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没有加盖填制单位的公章‚没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资产的账、卡、物不相符;电算化数据备份不及时;会计出纳报表填写不认真‚数字不平衡;会计出纳档案资料不齐全等。会计出纳监督检查不到位

一方面‚内部自我约束不力‚内部稽查制度形同虚设‚会计出纳监督有名无实‚加之基层企业经审会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违规违纪问题发生‚难以自查自纠。另一方面‚上级企业财务监督约束机制不配套‚直接查帐实施会计出纳监督较少。上级企业对基层企业经费收支进行审查是其职责‚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每年对基层企业财务的检查没有列入企业工作计划中去‚仅偏重对企业经费收缴提拔解‚对其合法性不作审查重点‚只满足于常规性的互审和专项检查.难以做到全面审查、突出重点和详细深人‚使企业财务工作监督弱化。

深化企业会计出纳制度改革的思路

企业会计出纳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其总体目标在于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完善的企业会计出纳规范体系。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国际惯例及企业会计出纳制度‚我国企业会计出纳制度改革还需进行不断探究。构建合理的企业会计出纳制度

中小企业会计出纳制度的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而且具有前瞻性‚以便能指导和规范不断出现的新会计出纳处理的业务。(1)建立能适应各级企业行业的统一企业会计出纳规范体系。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全国总企业财务部应尽快制定和完普旺适用于各行业企业组织的“企业会计出纳准则”。以便使各行业、各级企业能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济组织上解企业经费的会计出纳处理阻及企业组织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按照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出纳处理。简化各级企业组织的会计出纳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出纳信息的综合性与可比性。(2)制定和完善企业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会计出纳处理规范‚随着集团化经营战略的逐步实施。各级中小企业都可设定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全总企业应为各种形式下的资本经营事项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出纳处理规范‚并纳入统一的企业准则体系。(3)在现行(企业会计出纳制度》基础上。依据我国新会计出纳制度‚为适应多元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和完善新的会计出纳原则‚改变部分业务的会计出纳处理方法。例如谨慎性会计出纳原则的应用‚合理确定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使企业所属贷产保值增值更符合实际。加快会计出纳规范的统一化

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健全、完普的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国内市场必然要融于世界市场体系。为适应这种市场目际化的要求‚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出纳必然融于统一的会计出纳体系之中。因此。加快企业会计出纳国际化、国家统一化进程是深化我国企业会计出纳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1)按照国际会计出纳规范的构成体系‚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我国企业会计出纳准则的结构框架。首先加快新的具体的会计出纳准则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其次参照国家会计出纳准则体系的构成‚补充、新增和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出纳准则的相应的内容。(2)参照国际会计出纳准则、企业会计出纳准则有关会计出纳处理程序与方法的规定与会计出纳方法的选择范围及选择原则‚如将现值计量法等纳入会计出纳准则‚允许各级企业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自行选择。扩大企业会计出纳信息服务领域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单位提供的担保、未诉讼等有关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出纳制度的规定‚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随着我国加入啪‚会计出纳核算和会计出纳信息突破了国界‚它不仅要为本国投资者服务‚而且也要

为国外投资者服务。从而切实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会计出纳信息也必将顺应各种发展趋势‚各级企业财务部门不仅为上级企业组织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为上级企业领导决策服务‚而且要根据本企业所在行业、系统的特点建立具有为各行业、系统服务的会计出纳信息系统。扩大服务范围。强化企业会计出纳在管理中的作用。强化企业会计出纳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

会计出纳主体采取不同的会计出纳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会得出不同的业绩信息‚从而影响到会计出纳主体与国家之问的利益分配。因此‚会计出纳主体出于增进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偏离会计出纳制度的规定‚选择执行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出纳行为。这表明如何强化会计出纳制度执行的约束和机制‚确保会计出纳制度应有的严肃性‚是深化企业会计出纳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强化企业会计出纳主体自我约束机制。相对于外部监督而言‚自我约束具有防范性和能动性的特点‚因而是确保会计出纳制度正常执行的主要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强化会计出纳主体的自我约束‚主要是各会计出纳主体应根据国家统一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制定出与本会计出纳主体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出纳制度‚以规范内部会计出纳行为。同时‚各企业会计出纳主体的管理者应从增进局部利益‚保护国家利益的标准出发‚督促会计出纳人员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必要时应将会计出纳人员对制度的执行和遵守情况纳入业绩考核‚以促使会计出纳人员自觉遵纪守法。(2)强化外部监督机制。上级企业组织及所在行业或相关部门定期对会计出纳主体的会计出纳核算情况实施跟踪检查和监督‚经常性地了解会计出纳主体对企业会计出纳制度的执行情况‚奖优罚劣。同时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审计部门应在对会计出纳主体的审计业务中‚严格按照执业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于审计中发现的有关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应予以指出‚并监督企业组织限期纠正‚不予纠正的‚则应在审计报告中如实披露‚以促使会计出纳主体从维护所在行业系统的利益出发‚自觉地执行企业会计出纳制度。

在短期内,革命性的改变不会到来,虽然出纳的特点,中小企业日常经济管理的需求都不会失去出纳的生存空间,但出纳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越机械化,而起不到真正的监控与管理作用。那么,出纳的生存方向,个人认为是,自身能力的提高!突出出纳作用最大化!

6.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篇六

镇江供电公司张 龙

2008年9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近年来诚信缺失问题却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近席卷全国、波及海外的毒奶粉事件正是社会诚信危机益发严重的又一典型案例。企业失信于客户,只能导致客户的流失,企业品牌形象的损毁乃至企业的消亡。供电公司作为社会公用服务型企业,承担着保证电网安全、支撑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生活的重任,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结合个人学习和公司实践,谈谈对企业诚信建设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何谓诚信?

简单地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以诚待人,实事求是,不说假话,不做假事,真实无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认真履约、说话算数,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

如果我们进一步从字面去理解,会发现“诚信”概念的很多内涵和外延。诚——与“诚”相关的词不少,如真诚、坦诚、诚实、诚恳等等,尽管含义各有侧重,但其意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真实,反对虚假。信——与“信”相关的词有信用、信誉、信任、信赖等等。我的理解是,一个企业只有守承诺、讲信用,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有信誉的企业才能获得客户的信任;一个企业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守信重誉,最终必能达到诚信的最高层次——让客户对你产生由衷的信赖。“诚”、“信”二字,互为关联,“诚”是方式方法,“信” 1

是追求目标,信以诚为前提,诚以信为导向。“诚信”无影无形,却是企业永葆持续发展的最宝贵的财产。

二、公司诚信的主要内容

公司诚信是其在社会、客户和员工中的可信度,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石,更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可以凝聚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赢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公司诚信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管理者诚信,重点是组织诚信环境建设,包括管理者自身的表率作用,这是公司诚信建设的关键;二是员工诚信,他们是公司诚信的基本单元。没有员工的诚信,就没有企业的诚信。培育员工“忠诚企业、诚待客户”是员工诚信建设的重点;三是经营诚信,就是要坚持遵章守法,规范经营,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四是服务诚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信守公司服务承诺,积极拓展服务渠道,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品质。

三、为什么要加强公司诚信建设?

第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政企分开的实施,曾经的“供电局”变成了现今的“供电公司”。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需要我们从企业的角度去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公司的生存发展之道。“诚信”作为“市场游戏”的基本原则,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要作为公司建设的重中之重。

第二,由于供电行业自身的垄断经营特性,使得不少员工形成了一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对待客户习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甚至怀有“欺客”心理,缺乏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淡漠。时至今日,社会上“电老虎”的称呼虽已不似从前响亮,但也还未绝响。说明我们的员工还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真正让客户信任和满意。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客户对服务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过去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滞步不前,或者是应付式的对用户意见作出回应,则必将影响到公司的服务品牌和形象。

第四,提高诚信意识,加强诚信建设,是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依法治企、诚信经营,是对一个企业的基本要求,诚信的缺失,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最大破坏。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我们更应该主动承担起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重任,勇当诚信经营和服务的表率,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供电企业服务着社会千百万客户,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把诚信理念深植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目之中,使讲诚信、守诚信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在与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做到用心、贴心、精心,才能在完成公司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敬业、守纪、负责,才能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创造价值,公司与客户共同实现发展。

四、如何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开展诚信建设活动,体现了时代发展和公司发展的需要,是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进一步丰富。供电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讲诚信,就是要做到“有诺必践”,认真践行社会责任,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并在企业中形成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使员工对企业、对同事、对家人朋友心怀忠诚感恩,互相信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形成人人执行规章制度,层层遵守公司纪律的诚信文化,把公司建设成为信用意识强、管理制度严、公共记录好、经营业绩优、品牌美誉度高的诚信企业。

一是突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诚信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受理念的支配,没有诚信的理念,就没有诚信的行为。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必须从加强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入手。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诚信在促进公司发展,密切干群联系、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作用,大力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培育诚信理念,使诚信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营造公司讲诚信、促诚信、守诚信的氛围。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讲诚信的长效机制。诚信道德建设,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要有制度作保障。要通过建立公司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内部监控,把诚信理念融入供电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不断创新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有利于加强诚信建设的财务审计制度、安全制度、合同履行制度、考核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内部分配制度、员工评价标准,使守信践诺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

三是强化法制意识,坚持诚信经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规定,规范企业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系,坚持依法诚信纳税,完善合同履

约诚信体系,加强商务信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水平。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建立相应的诚信监督激励惩处机制。让讲诚信者受到赞扬鼓励,让不讲诚信者受到诫免查处。要把诚信建设纳入作风建设之中,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履责、敢抓敢管的良好作风。坚决防止片面强调本单位、本部门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发生。

7.论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篇七

1 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营运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 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 “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主化。准时化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 在合适的时间生产高质量和合适数量的产品, 以“平准化”为前提条件、以市场来拉动生产。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 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 根据本工序在制品所需要的用量从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 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前推动, 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 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人员自主化是指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生产线上一旦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就自动停机, 并有指示显示, 同时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 主动排除故障, 解决问题。并且将质量管理溶入生产过程, 将质量管理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 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 “一大基础”是指改善。改善是精益生产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这里的改善是指:①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在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②消除一切浪费。精益意味着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 (包括生产过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 多余的动作, 不良品的返工等) 都是浪费, 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努力不断消除。③连续改善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它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提高的思想为依托, 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 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 不断地改善、巩固、提高的方法, 经过不懈的努力, 以求长期的积累, 获得显著效果。

2 成本控制方法——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生产作业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核算中, 成本是其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 是除了利润指标之外综合程度最高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敏感的经济指标。原材料消耗的高低、产量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质量的好与坏、费用的增减、资金周转的快慢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都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 成本水平的高低就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产品的价格成为各个商家竞争的焦点, 因而成本管理就成为各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满足客户的前提下, 在不断降低和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在经历了第一次生产技术革命之后, 科学管理的普遍运用, 使得企业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理中脱离出来, 成为包含生产管理的庞大体系。到了20世纪70年代, 从二战废墟中恢复过来的日本, 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奋斗, 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企业, 通过学习研究欧美国家的先进生产和管理技术, 结合日本的国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方式。

由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种的经济现实, 如石油危机、泡沫经济的破灭等, 迫使日本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将管理的范围从制造现场作更广的延伸, 努力寻求事前的控制对象, 这种思路发展就形成为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生产作业成本是由丰田汽车公司首推的, 在丰田公司1959年的社史中首次出现了“生产作业成本”这一术语, 它是这样描述的:“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阶段, 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以达成目标成本, 这样就逐渐开始走向所谓‘生产作业成本’的体制”。

由精益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的理论思想可以看到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企业管理的独特思路:从企业的下游——最终用户出发, 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来重新安排企业运作的流程, 由最终用户开始倒推至源头, 以目标成本为目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层层推拉, 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降低, 达到目标成本;同时将JIT适时生产系统引入企业, 以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实现零库存、零时生产, 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市场环境的变化;精益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成本管理必须能够满足精益管理的要求, 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控制成本的发生, 并能适应JIT生产系统对成本核算的要求。生产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法从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这两个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入手, 将先进的控制与核算方法引进企业的成本管理, 从而使得企业的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决策, 并能够对企业的成本实施更有效的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论认为, 成本控制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所谓事前控制是指在成本计划执行之前, 为防止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的管理行动, 它规定了完成成本计划的各项要求、措施和职责。通过对成本计划制定的监控, 在成本计划实施之前就能发现和纠正偏差, 保证成本计划符合要求。事中控制则是指在经营过程中, 直接观察、检查、监督成本活动, 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按照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进行控制;二是现场的控制, 成本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经营活动, 检查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与有关的技术、经营人员一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所获取的成本信息资料进行归集、整理和分析之后, 与最终的目标进行比较, 并且以这些成本分析数据为依据, 评价和指导未来的成本管理活动。

成本控制要求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企业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调控, 发现偏差及时揭示, 并采用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 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成本范围内。运用工程学原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 发现其中不增值的作业, 找出原因并加以改善, 减少任何不增加企业价值的耗费, 从而降低成本。

现代成本管理与控制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而目标成本规划则基本上完成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及成本计划这三个方面, 在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事中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事后控制这两阶段的控制则相对较弱, 特别是生产作业成本在核算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 使得成本核算无法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从而影响成本分析, 有可能因为成本信息的误差导致该降低成本的项目 (作业) 没有降低;而有些本已达到最佳成本状态的作业却仍在挤压成本。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 以目标成本为核心展开成本管理活动, 运用生产作业成本对产品投产前的开发设计实施成本控制;运用作业成本法先进的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分析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及分析, 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 并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实施控制;最后以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平衡计分卡作为成本控制实施的考核体系, 为成本的持续改善提供准确的信息。

3 改善——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浪费消除方法

《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的作者, 今井正明先生, 他认为丰田成功的关键在于贯彻了Kaizen (持续改善) 的经营思想。Kaizen是一个日语词汇, 意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 这一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进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 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进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时间、不断地激励员工。设计过程中确定的产品各功能和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成本, 是产品制造及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依据。

Kaizen似乎显得小打小闹, 润物无声。但相对于一触即发式的创新思想而言, Kaizen思想所带来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微效果其往往终局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它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 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连续不断地改进工作。长期而言, 这种阶梯式的持续进步足以获得巨大的回报。与此同时, Kaizen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 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 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 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 而不需耗费高昂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 丰田Kaizen生产方式作为一种不做无用功的精干型生产系统其核心思想不外乎两点, 第一是“杜绝浪费” (即有效的成本控制) , 第二是“持续改善” (出自戴明“连续改进质量”的思想, 即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

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这本全面透露丰田核心竞争力的经典图书中曾这么解释他所理解的Kaizen。他说:“‘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而贯穿其中的两大支柱就是:及时化与自动化”。构成该思想的两大支柱, “及时化”是指在通过流水作业装配一辆汽车的过程中, 所需要的零件在需要的时刻, 以需要的数量, 不多不少地送到生产线旁边。这么一来, 就能使物资和财务上给经营管理造成负担的“库存”问题几乎可以得到解决。而“自动化”是指“带自动停车装置的机器”。这个构想来自丰田公司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发明的自动织布机。他的自动织布机, 在经线断了一根或者纬线用完的时候, 能够立即停止运转。因为装上了“使机器能够判断状态好坏的装置”, 所以它不会出现次品。类似地, 一旦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 这意味着管理的含义将被大大改变。因为当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用不到人, 人只是在机器发生异常情况、停止运转的时候去处理就可以了。所以, 一个人可以管理好几台机器, 随着人员的逐渐减少, 生产效率就会有飞跃地提高。

Kaizen是 “以客户为导向”。精益生产方式追求按需生产, 要将人员减少, 以使多余的生产能力同所需求的生产量相吻合。因此, 要使Kaizen发挥最大功效, 首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揭出无效劳动和浪费现象出来, 并及时地予以清除。这些现象包括:过量生产的无效劳动;等待的时间浪费;运送的无效劳动;加工本身的无效劳动和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上的无效劳动;制造次品的无效劳动和浪费, 等等。在此, 丰田式的Kaizen给我们的启发是, 企业要提高效率只有与降低成本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为此, 必须朝着以最少量的人员、只生产所需要数量的产品这一方向努力;关于效率, 必须从每一个操作人员以及由他们组织起来的生产线, 进而以生产线为中心的整个工厂着眼, 每个环节都要提高, 以收到整体效果。

当然, 从丰田式的Kaizen管理中, 我们时常能隐约看到其他若干商业思想的影子。譬如, 大野耐一提倡要突破传统“要有库存”的想法, 坚持追求“零库存”的理念像极了迈克尔·戴尔 (戴尔电脑) 的战略手法, 后者采用直销的方式, 一来可以绕开销售商从而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来可以直接面对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又如, 丰田内部采用的“看板”管理 (即在运往生产线的零件箱边上, 附着一张标准作业表, 它一方面指示要把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刻拿到必要的数量对实际加工件的工序做出提示, 另一方面又发挥作业指令的功能) 取自美国自选超市经营模式, 顾客这边刚买走商品超市这边就按买走的数量及时补充同类商品, 而不再需要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的东西搬来搬去。

正是这种还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 (TQM) 、准时生产体制 (JIT) 、全员生产维修 (TPM) 等管理思想的Kaizen已然成为了丰田的企业哲学, 并且它将继续主导丰田的稳健前进。当丰田的品牌扩张、不断进步为全球汽车制造业提供参考, 当Kaizen被视为最明确、最简单、最迅捷通向产量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之路, 丰田生产方式是否也会像丰田汽车, “山穷水复疑无路, 有路必有丰田车”那样成为人们啧啧称赞的主流选择?大野耐一的坚定给了我们信心, 他说:“如果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生前就看到的话, 他一定会采取丰田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池海文.精益生产方式下的成本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 2003.

[2]吕亚奇.SDM公司精益生产理论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3]袁泉.CAF公司精益生产体系中的工位过程控制[D].重庆大学, 2005.

8.季节性企业的生存之道 篇八

季节性企业的经营者通常由于他们逍遥的生活方式而备受羡慕:在旺季的几个月里,他们努力工作,然后在剩下的时间拿着赚来的财富,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听起来完全像是做梦?那就来看看他们真实的生活:

经营季节性企业需要全年持续不变的工作,而且要保持严格的自律。每一家季节性企业的成功,都需要创业者比常规企业的所有者付出双倍的努力,也需要更加敏锐。

泰瑞·凯尔(Terry Kyle)这样认为:“和生活中的其他生意或项目一样,企业的实际业绩反映了个人在企业方向上的掌控能力。”他著有《400个创业金点子》(400 Latest&Greatest Small Business Ideas)一书。凯尔向大家推荐了四个小窍门,教你如何经营季节性企业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严格遵守财务纪律

季节性企业的所有者必须严格控制成本,即使是在收入情况看好的旺季也必须如此。

凯尔告诫说:“季节性企业的所有者如果在一年中的旺季不能控制花销的话,那么在淡季来临时必将陷入麻烦。”他解释道,“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可以定期拿到自己的薪水,而相比之下,经营季节性企业就需要从更长的周期来考虑财务状况。”

现年32岁的蒂文·迈克曼纳斯(Teevan McManus)2003年在科罗拉多州的圣地亚哥创立了自己的冲浪学校,并从中得到了相关教训。当时,迈克曼纳斯没有积攒足够的钱以度过淡季,以至于在第二年冲浪旺季到来之前几乎面临破产。

“很显然,在第一年我没有进行规划,”迈克曼纳斯说,“我花光了夏天挣到的所有的钱,最后只能靠贷款支撑,以待下一个旺季的来临,我差一点就没能撑到第二年的六月。”

从第一年的经验中,迈克曼纳斯不仅学到了要把7~8月的旺季里挣到的钱尽可能储蓄起来,而且他还学会了如何在漫长的淡季中管理好自己的财富。

充分利用旺季的好时机

凯尔认为,“季节性企业对每一分钱都应该精打细算。如果不能在旺季最大限度赚取利润,很可能就会在今后面临财务问题。”

史蒂夫·克普曼(Steve Kopelman)现年51岁,从事鬼屋(haunted house,编者注:为万圣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设计已有30多年了,并创办了HauntedHouse.com网站,他对如何充分利用短短六周的旺季来拓展自己的生意颇有领悟。克普曼每年都对客户进行调查,从而分析鬼屋的光顾人群以及他们如何看待鬼屋的设计。此外,他还亲自访问竞争对手设计的鬼屋,同时在线浏览全美国每一家鬼屋设计网站。

克普曼谈到:“我想知道何种设计更成功,明年什么样的设计能被大家认同,而何种设计没有市场。”他估计自己位于迈阿密和菲尼克斯的4处鬼屋今年将带来260万美元的收入。

克普曼在旺季所收集的宝贵信息也推动了他在淡季时的工作,这也引出了凯尔所强调的第三点。

最大限度利用淡季的时间

根据凯尔的理论,季节性企业所有者除了要在旺季遵守财务纪律,在淡季时也要充分利用好时间。

“那些准备一次性赚取一笔丰厚收入的小企业主都非常懒惰,以至于数千乃至数万美元的资金就这么浪费了。这一点令我非常费解。为旺季做准备的最佳时机当然是在淡季。”他这样表示。

为来年做准备是克普曼在淡季中的主要工作。除了利用旺季收集来的信息提出新概念和设计以外,克普曼还将第二年的房屋租赁问题确定下来,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可以用于游乐场和鬼屋的新技术。

迈克曼纳斯还最大限度利用淡季的时间进行营销。为了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大部分年收入——每年约85000美元,迈克曼纳斯在淡季花费大量时间提出新的策略,以尽可能在夏季多获取业务,其中包括对当地企业、酒店和度假村等进行营销,还增设犬类冲浪培训班和年度犬类冲浪比赛以吸引游客的关注。

凯尔认为,“季节性企业所有者不得不像游击商人一样思考,并需要尽可能考虑周全。想出商业创意并进行试验的最佳时机就是在淡季。”

开创互补性的季节性业务

无论你如何妥当地管理业务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旺季的时间,有时候还是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度过漫长的淡季。凯尔认为,每个创业者的解决办法各不相同,但其中有一个选择就是开创相关的季节性业务。

这也正是39岁的布莱克·史密斯(Black Smith)一直探索的解决办法,他1986年在德克萨斯州的卢贝克(Lubbock)创建了圣诞装饰公司(Christmas Decor)。他创建这家室外装饰公司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在其原有外部景观设计业务的淡季(即11月到次年2月)期间产生更多收入,并留住公司的员工。

“我已经在经营季节性外部景观设计业务,并且拥有(圣诞装饰所需的)所有资源——客户、安装人员以及运输车辆和其他在每年这段时间通常都会闲置的资产。”史密斯说。做出这种尝试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很快,这项被视为“副业”的互补性业务所带来的收益就超过了他的全职工作,所以史密斯卖掉了他的外部景观设计公司,并于1996年开始对圣诞装饰公司进行特许经营。此后,圣诞装饰公司的连锁店得到了快速增长,在全美国有375个分店,整个连锁系统的总销售额达到6000万美元。然而,史密斯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开创了景观照明服务特许经营业务——晚间照明装饰公司(Nite Time Decor),以弥补圣诞装饰公司淡季时的生意。

上一篇:走进鲁迅单元教学反思下一篇:深井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