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与教育个人简历

2024-09-20

音乐表演与教育个人简历(精选13篇)

1.音乐表演与教育个人简历 篇一

基本信息

姓名:CNrencai

性别: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目前所在地:北京

年龄:27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热情大方,自信并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在校期间曾担任校、系、学生会各种职务,并担任学校学生处勤工助学岗职务,进行学校网站建设。经过有意识的锻炼,使自身的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协调能力以及自身的修养有很大提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待定

工作性质: 全/兼职

希望行业: 学术/科研,教育/培训,影视/媒体/艺术

目标地点: 北京,香港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公关/媒介,市场/营销,影视/媒体,写作/出版/印刷,教师

工作经验

2011 /10--至今: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所属行业: 学术/科研

对外合作部 院校教务管理人员

对外合作部中的项目主管、教材编撰责任编辑、钢琴培训部门成员。

2010 /11--2011 /8:北京XX文化艺术

所属行业: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教育部 责任编辑

负责部门内部的网站设计、网络课件开发;教育产品开发;教辅图书出版;部门内部产品营销策略制定。

2008 /2--2008 /7:北京XX歌舞剧学院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

中西方音乐史教研组 老师/中国音乐史、艺术概论

教授中国音乐史及艺术概论大课,有70人左右。

/11-- /10:中央音乐学院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学生处 网络架构、编辑、维护

网站建设/维护(勤工助学岗)

与同班另一同学构成网站制作二人组。为学生处建设了学生会网站、团委网站、及就业中心网站,后期主要负责维护。

项目经验

/5--2012 /7:全国钢琴等级认证培训

项目描述: 主持培训课程,全程跟班。

责任描述: 策划、执行、班主任、资产分析报告均需要我这个项目主管整合资源。并且上报给部门经理审批。

2012/3--2012 /7: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认证教材编辑部

项目描述: 将钢琴、二胡、古筝、小提琴的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认证的教材编撰成册。

责任描述: 责任编辑

2011 /9--2011 /12:教学光盘转化为网络资源

项目描述: 在XX艺术公司,主持网络资源上传项目。并且衍生出来网络直播教学系统。

责任描述: 负责音乐教育部门的资源整合。配合网络部进行全公司相关资源的统一管理。

/9--2011 /7:钢琴音乐课件制作

软件环境: 音乐学系工作室

硬件环境: 音乐学系工作室

项目描述: 负责导师的钢琴音乐课件制作,申报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限期两年内完成。拨款2万元。

责任描述: 负责课件中电脑部分程序操作,音像处理等。

教育经历

2011 /9--至今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舞蹈,作曲 硕士

世界民族音乐专业

2005 /9--2009 /7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舞蹈,作曲 本科

音乐理论、创作、表演技能等综合学科。

语言能力

英语(精通) 听说(一般),读写(一般)

2.音乐表演与教育个人简历 篇二

一、音乐教育审美哲学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音乐的情感教育是古代音乐教育的精髓所在, 通过潜移默化来达到善民心、感人深的教育目的。音乐审美哲学体系, 就是对表现主义、音乐情感等方面的理论构建。音乐审美教育理念是情感教育, 它注重音乐内在的价值, 其主旨是创新意识。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认为, 音乐是自我情感表现的一种手段, 依赖音乐内部结构, 其价值就是丰富人的感觉体验。音乐的内部机构元素呈现出的形态是人的情感、情绪等方面具有的同步性, 其表现形态异彩纷呈, 深刻的体现音乐本体内涵的力量和哲学价值。在音乐教育的审美活动中, 情感沟通与心理体验尤为重要, 这一过程可以逐步提升审美的层次, 通过人们对情感本质的洞察来提高审美情趣。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只有情绪的波动促使长期积淀下的各种情感得到共鸣而表现出来, 音乐的本身就倾注了情感, 通过创造和审美的中介形式来表达音乐思想。音乐审美教育是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为先到, 关注教学双方的互动的创作性过程。音乐是情感符号的表现, 它是实现情感审美的内在动力, 也是在创作音乐美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仍停留在知识技能的教育观念层面, 在教育上体现出知识的僵硬化, 技能的讲话, 单一的教育方式大于多元的教育方式, 所以在某些方面忽视了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同形同构。因此高校的音乐教育应该突破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方式, 应该多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以及知识技能综合的形式转型。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抓住了人的情绪同步和情感方向的一致, 将审美教育运用到高校音乐当值, 使得悟性的音乐技术教育向有请的审美教育转型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在创造性的情感教育中, 让学生的个性情绪得到自由的宣泄, 在此过程中穿心的学生意识中蕴含了丰富的个人情感, 从而将专业知识和全面素质统和为一体。师生之间要把重心转移到情感投入上来, 把音乐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创新思维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教育文化哲学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认同和自我认同, 当然它也能促进音乐教育人文性发展。音乐教育文化哲学涵盖人类学、民族学理论融入音乐教育的结果, 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存在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 音乐教育在文化上的多元性也得到发展, 中国的音乐经过历时的变迁, 已经积淀了独特的、永恒的、自然美的形式, 呈现出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 和神韵风格。但对当今的高校音乐教育体制透视, 会发现音乐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西化, 不论从内容上还是教育的观念上, 都已全方位西化, 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音乐教育文化的多样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心所在, 所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打破单一文化格局的教学内容, 着力培养学生理解全球的音乐文化差异, 应该建立起音乐人类学的整合框架, 对不同的音乐文化采取合理的多元性解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组合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培养师生的综合多元乐感, 用多元兼收的理念改革音乐课程内容, 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坚持文化价值的多元互补和兼收并畜, 从多元文化的基点出发, 在正确对本土音乐文化获得自我理解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音乐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不同音乐文化的本体规律。

三、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跳出了音乐教育审美哲学限于音乐本体的局限, 实践哲学将社会学的教育观点融入到音乐教育的哲学中去。音乐教育实践哲学重视音乐创作的本质, 底蕴和社会价值体现, 实践性和体验性。就目前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来说, 许多教师重技轻艺、急功近利, 这种匠化的教育模式较为普遍, 这种教育方式显而易见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理念不匹配, 只有突破这种模式, 让音乐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得到同意, 才能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开放性和多样性, 因此教师不仅要在音乐本体和内部的审美意义上更加关注音乐教育的文化, 还要在音乐创作本质上, 注重学生参与音乐时间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音乐人才, 促进多元性的跨学科和跨课程的新型课程问世, 构建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音乐教育哲学是回归人的哲学, 当它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时, 是为了不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性, 高校的音乐教育只有从“以人为本”的世纪出发,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精神及艺术内涵。音乐教育实践哲学启示我们, 高校音乐教育中最突出的关系是音乐创作实践中共性、个性之间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师生关系, 我们要在音乐创作中寻求这些关系的平衡点, 这样才能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

四、结语

音乐教育哲学是注重音乐教育内在价值的教育哲学, 它不断地促进学生的音乐技术技能和艺术情感的同步发展, 但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其音乐教学哲学的教育理念很少有人问津, 在教育的实践上更谈不上教学内容在情感层次上的整合与优化。只有通过音乐教育哲学理念的渗透, 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在这一过程中获得音乐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3.音乐表演与教育个人简历 篇三

关键词:音乐;教师魅力;课堂教学

艺术类科目的学习状况大多如此:学习伊始,学生兴趣高昂,等开始的新鲜感消退、教师开始规范化培养后,学生的热情就大幅削减。这对教学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渡过这一道坎的方法有许多:外界施压、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法。外界约束这一办法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使用的办法,通过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高压环境,迫使其学习。这对学生自由散漫行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关得住身未必关得住心”,耗费大量的精力,效果未必明显,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普遍认为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是较好的教学方式,教师激励、引导学生,使学生从上音乐课转变为想学音乐。通过转变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效果良好。但其中有一些障碍较难解决:师生的年龄层次有一定间隔,一部分教师自认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教学情况为一对多,教师精力有限,难以照顾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又各不相同,教师难以完全把控。而如果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主动注意教师,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产生学习兴趣。相比直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教师自身魅力更加简单容易,可控性更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思路。

一、从学生的眼中寻找自身的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如仪表、性格、思维、态度、精神。学生对教师是敏感的,当新学期开始,学生迎来了新老师,学生之间或多或少会对老师进行评论,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就包含了魅力所在:

“老师一脸严肃,会不会很严格呢?”

“老师在上课时和我们开玩笑呢,真好玩。”

“老师在课上居然认真地思考了我提出的问题,真好。”

“老师的那身西装看起来真棒!”

学生诸如此类的评论对于教师发现、培养自我魅力大有帮助。当学生对教师没有评论时,也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吸引学生,这时教师就需要改善、放大自身人格魅力了。

二、放大自身魅力,提升课堂效果

学生的直观感受主要有两点:看与听。因此教师的气质非常重要。教师进入教室的时候,学生感受到一股气息扑面而来,或威严、或大气、或稳重、或严肃,这便是气质。我的物理老师便是如此,一个瘦小并弯着腰的老头。但他的衣着总是干净整洁、一丝不苟,目光总是炯炯有神,在他身上我们感受不到老年人的衰老之气,而是一股朝气、一股正气,多年后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老师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在艺术的课堂尤其如此。音乐偏向感性,学生对气质更加敏感,如果教师衣着得体,干净整洁,朝气蓬勃;谈吐优雅,娓娓道来;举止大方,意气风发,便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便是听。一堂课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倘若一堂课四十分钟的“大米饭”式教学,学生无趣,教师也身心疲惫。因此不妨换一种说话方式。

1.善用比喻

音乐不同于美术,更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而如果加入一些恰当的比喻,学生不仅更加容易理解,还能成为课堂的“润滑剂”。比如《帕赫贝尔的卡农》,如果枯燥无味地说:“同一段旋律在多个声部先后出现,一个声部的曲调一直在追寻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一段,融合在一起。”学生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但如果这么说:旋律就像一对爱人,不停在不同的声部中追逐,努力靠近,终于在剧终之前缠绵在一起,就像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般,生死相随,至死不渝。学生不仅一下就理解了这一手法,而且还理解了作者在作曲时的感受。

2.根据曲目风格改变句式

比如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雄伟宏壮,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多用短词组成的排比句,铿锵有力,使学生能加深感受。而在讲解《四季·春》时,曲风柔和优美,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美丽轻柔、相对绵长的语句,或是引用中国古诗词,加深学生的理解。

3.和学生多交流

学生惧怕教师是因为在学生心中教师一直很严厉,不由得敬而远之。但音乐并不需要过多的严肃,相反,教师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幽默的语句,拉近师生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师生的距离不再疏远后,鼓励学生对课堂与教师进行评论,这样才能了解学生中的教师和课堂是什么样,进而改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近以及为学生做出的种种努力,自然会折服,而这正是我们的目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当教师站在课堂上,学生的心在学习上。课下,学生愿意和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如此耳濡目染,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与教师身上一样的魅力。而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亚洲.浅谈互动环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15).

4.音乐教育专业简历 篇四

出生日期:1992-01-14

婚姻状况:未婚

政治面貌:团员

民 族:

特长概括:一年音乐教学经验

身 高:162

体 重:47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所学专业:音乐教育

毕业学校:广西梧州学院

毕业时间:-06-01

户 籍:广西区北海市合浦县 现所在地:广西区梧州市蝶山区

自我评价:学生年龄差距多大都能很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力和音乐教学经验。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不限 到岗时间: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求职状态: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意向岗位:音乐培训机构类兼职助教,音乐教师类少儿教师,音乐教师类乐理教师,音乐教师类兼职音乐教师,乐器教师类钢琴教师

意向行业:琴行/培训学校/培训中心,服装/服饰,文化传播公司,互联网,音乐工作室/俱乐部

工作地区:广西区北海市海城区,广西区北海市合浦县,广西区南宁市青秀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技能专长

5.音乐教育类专业的求职简历 篇五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 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河南身材:164 cm45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1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行政/人事类: 贸易类 服装/纺织/皮革/制鞋类
工作年限:1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7-.12  在广州艾德科森电子有限公司担任综管,主要工作是文秘、跟单、订单、仓管:

文秘:

1.主要接待客户、整理公司文档、员工考勤、会议记录,银行电汇,整理公司员工每周的工作汇报,负责每日维修产品并做好记录,处理客户反馈意见。

2.协助总经理对客户回访,开拓新客户,维护老客户等工作。

订单:

1.和厂家确认客户所需货品是否有货,对客户需求的产品进行核对型号后对照价格表给予报价,客户签订合同后,按需求给予订货。

2.下订单给厂家并和厂家确人发货日期和发货方式并记录发货的快递单号和空运单号,以便查询。

跟单:

1.在下订单后,按照厂家发货时期开始追货,确定货已发出,到货时期。

2.货到后,按照订单来清点货物,对于未到的货物及时向厂家反应。

仓管:

1.负责仓库货物的管理,对于仓库所有物品必须熟悉。

2.对于拿出仓库的任何东西都会做详细的`记录,确保仓库物品丢失。

3.每月都会做详细的仓库清点,并做好明细表转给经理.给予经理建议  需要处理的货物和需要订的货物,保证仓库货物的平衡。

在工作期间认真学习的相关知识,对于以上工作均有丰富经验,可胜任此类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河南南阳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6-07-01
所学专业一:音乐教育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6.03-2006.05  方远电脑学校  办公自动化  优秀通过

.09-2006.07  南阳师范学院  音乐教育    毕业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7月-11月期间本人在广州艾德科森电子有限公司担任综管职务,对文秘、订单、跟单、仓管等方面的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本人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明确的人生目标,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勇于挑战困难,勤奋好学,性格活泼开朗,沟通能力强,热爱音乐,熟练WORD,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承诺一定竭尽所能做好每一项工作,并在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挑战自己,在工作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为公司的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6.音乐表演与教育个人简历 篇六

我国的音乐教育中缺乏对其文化属性的思考,为此,需要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意识到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将音乐教育纳入整个文化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文化观,要将社会音乐文化中的积极、正面的因素纳入音乐教育之中,并在对音乐文化属性的深入认识下,寻求解决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与路径。

3.2在音乐教育中融入社会音乐文化内容

流行音乐文化体现出社会共同价值的追求,在音乐教育之中要正确辨析流行文化,吸取流行音乐文化的精髓,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引导学生正确辨析积极与俗媚、大众与低俗。如:网络流行歌曲《老婆最大》,其旋律简洁明快,然而其内容却不免陷入低俗和过于直白化。而《青藏高原》等流行歌曲却显现出鲜明的音乐文化特色,蕴含有深远的文化涵义,值得在音乐教育中加以研究。在音乐教育中还可以将民俗文化纳入其中,要深入挖掘民俗音乐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要了解传统民俗文化中独特的发声技巧和歌词涵义,实现伟大民族文化的传承。

3.3要重视音乐教育文化的辐射效应

音乐教育文化体系应当体现出开放性,要在多元音乐文化的潮流趋势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要对音乐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注重于音乐演唱技巧的训练,而且还要传输社会音乐文化内容,寻求更为宽泛的对外渠道,将音乐教育建构于校园、家庭、社区、协会之中,形成音乐教育文化的全社会辐射。4结语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是重要的课题,它在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下,可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社会音乐文化积极地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全方位辐射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邹如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阅读”与“对话”原则[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

[2]王仲才.社会音乐教育的功能与定位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3]蒋雪.我国城市社区音乐教育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4]黄河.周代音乐教育对我国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5]李莹.早期音乐教育的情感语境何在[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7.音乐表演与教育个人简历 篇七

学校音乐教育是与社会音乐教育概念相对的,是在各类教育部门直属下的正规学校场所内进行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高等音乐教育则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音乐教育,是培养高级音乐专门人才的学校教育。

云南民族众多,音乐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早期的云南社会音乐文化既有本省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入,还有西方音乐艺术的渗透等。而云南社会音乐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民间艺人以口传心授方式教授开始,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音乐教育多以家族或村落成员为授课对象,目的在于使本民族的音乐能够较好地保留和传承下来。

一、云南社会音乐教育与高等音乐教育的渊源

(一)早期云南社会音乐教育概述

随着基督教在云南的渗透及传播,教会为达到传播教义的目的,音乐成了传播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基督教在教堂或教会学校对信教群众进行音乐教育,使部分人对西方艺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有史料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年),英国传教士乔治·克拉克夫妇在大理建立了云南第一个基督教会,在教堂里免费教授信教群众唱圣歌、弹风琴,规模达到上千人。1889年法国传教士保罗·维亚尔在石林县路美邑乡兴建教会学校,成立“鼓号队”,培训教徒参与,在当地曾红极一时。191 1年云南基督教青年会在昆明翠湖北路组织了音乐社、新剧研究社、歌诗班等。据不完全统计,至20世纪初为止,天主教在云南开办了52所教会学校,教徒上万,教授信徒识记五线谱、唱圣经,弹奏钢琴、风琴或手风琴等乐器。云南早期的社会音乐教育以教堂授课规模最大,一些私人授课多以教堂为空间。如20世纪40年代,昆明锡安圣堂的修女夏自真,昆明文林堂的牧师夫人汤烈娣都以教堂为授课地点教授学生钢琴。

1908年云南两级师范学堂的音乐教师周维帧在昆明创办了私立“同化女学堂”风琴传习所,这是可查的最早的私人音乐教育办学机构,开创了云南新式艺术教育的先河。此后,社会音乐培训及私人授课规模逐渐发展和扩大。以钢琴社会教学为例,司徒怀对云南早期的钢琴教育影响较大。据她家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前她在昆明共教授了300余名钢琴学生。周维桢、李燮羲、李廷英、柏西文、凌安娜、林亭玉、林濂及夏自珍等,他们都为云南早期的社会音乐教育作出过贡献。

十九世纪后期,外国侵略者进入云南,欺压民众。很多革命志士及爱国人士都以歌唱的形式宣扬民主思想,内容以反抗斗争、呼唤民族觉醒为主。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是云南两级师范学堂音乐教师李燮羲,他创作的歌曲集《雪耻唱歌集》,以合唱的形式在爱国青年中广为传唱,“燮羲于乐歌造诣颇深,每有所作,均能谱之新声,传诵一时”①。这些歌曲成为当时新军和童子军下操时的必唱曲目。昆华艺术师范学校的教师张堉斋、黄相泉等也采用创作歌曲的方式,教唱爱国歌曲,以合唱的形式传播社会音乐文化,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1919年在爱国主义的浪潮下,爱国青年以歌咏为武器宣扬民主,各种“合唱团”、“歌咏队”、“文工团”蓬勃发展起来,规模比较大的有“西南联大合唱团”、“高声唱歌咏队”、“云大附中合唱团”等,这些合唱团成员多为学校师生和热爱音乐的社会人员。可以说,合唱团是当时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的纽带之一。

(二)早期云南学校音乐教育样貌

云南学校音乐教育的源起,可追溯到教会学校的设立。基督教以教会学校为载体对民众进行文化渗透。为达到传播教义的目的,音乐成了传播宗教文化的重要方式。教会学校对民众的音乐教育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授课内容为钢琴、风琴、手风琴、音乐基础、唱圣经圣歌等。在教会学校基础上,1907年云南学校教育开始在公立学校设立艺术通识教育,学习日本,取法西方。在当时由云南高等学堂改办的两级师范学堂里,乐歌、图画等课程成为必修课。云南留日学生中回国开办学校、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第一人是周维桢。其于1909年在昆明创办了“同化女学堂”及“女子风琴传习所”,使得云南的教育有了近代新式艺术教育的新气象。李燮羲是云南第一个赴日本专门学习音乐的人,1904年赴日就读东京音乐学校,在校期间写成云南近代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和音乐教育论文《音乐于教育之功用》,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开篇画上了浓重的一笔。1924年3月李廷英赴日留学学成归国后创办了云南美术学校,美术学校当时设置音乐科,开设多种专业课程:钢琴、声乐、乐理、作曲、二胡、萧等。从所开课程来看,云南美术学校音乐科开创了云南高等音乐专业教育的先河。可以说,周维桢、李燮羲及李廷英先生对云南近现代专门音乐艺术教育的贡献广大而深远,为云南音乐教育发展奠定了磐石。1936年,昆华艺术师范成立,开设音乐科、美术科及戏剧电影科,昆华艺术师范的成立是云南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立艺专到达昆明,为云南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这些人才后都成为云南高等音乐教育的奠基者。1951年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在原西南联大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及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成立,拉开了云南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帷幕,也使云南高等音乐教育正式步入正轨、专业的发展之路。

云南早期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在各自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不同特征。早期云南社会音乐教育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随着基督教进入云南,教堂和教会学校成了当时社会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可以说,教会是云南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的源头,在云南早期社会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滞后,特别是高等音乐教育发展较晚,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经费紧缺、条件简陋、教学模式单一等因素,使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缓慢。

二、云南社会音乐教育与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音乐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国家教育委员会明确提出了:“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切实加强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的目标,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云南社会音乐教育与高等音乐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当前,云南社会音乐教育蓬勃发展、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由文化馆、群艺馆、青少年宫等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种音乐培训班;第二是由各社会团体、乐器行举办的

各类音乐学校、培训中心;第三是由个人进行的私人音乐教学活动。目前,云南社会音乐教育主要以培养、训练音乐技能为主,开设各种器乐、声乐、民族乐器等培训课程,其中钢琴、古筝、电子琴的比例较大。至2012年止,云南有文化(群艺)馆149个,如云南省群众艺术馆、楚雄彝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等。各类音乐类培训学校若干,如小太阳艺术培训中心、哆来咪音乐学校等。许多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组织有力。

社会音乐教育以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为目的,在教学内容、形式、受教育群体等方面都比高等音乐教育更丰富、多样。它强调普及音乐,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云南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为热爱音乐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他们不仅能够满足兴趣爱好,还能得到音乐技能方面的训练。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基本以综合艺术院校、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及综合大学艺术学院三种模式为主。如云南艺术学院是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主要培养音乐师资;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培养音乐理论人才等。除此之外,大理学院、曲靖师院、文山学院、保山学院、昆明学院等设置有音乐专业的18所高校也有自己不同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招收和培养本科、专科层次的学生。在众多高校中,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以办学历史长、规模大、师资强、专业齐全等特点成为云南高等艺术教育的排头兵。目前,云南各高校对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比较薄弱,还没有一个高校设立音乐方向的博士点。因此,距离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还有一定的差距。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于2002年1月由原音乐系(1959年建系)和音乐教育系(1985年建系)合并组建而成。现设有作曲系、声乐系、键盘系、音乐教育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学系、现代音乐系及云南民族音乐研究基地、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云南代表队培训基地、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中心、钢琴艺术指导中心、展演中心、培训中心、研究生部、教学辅助工作室等机构。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专业类、师范类)3个专业,2003年,音乐学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取得了在职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取得了艺术专业硕士学位(MFA)授予权,2009年被云南省学位办列为云南省博士学位建设单位。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音乐学为省级重点学科,音乐教学实验与展演中心为省级建设的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云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多年来,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培养了大批音乐教育师资人才,向云南各地区的音乐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师资,为社会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师资保障。

三、当前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关系

云南高等音乐教育蓬勃快速的发展,引领了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从事社会音乐教育的授课教师多源自高校教师或学生,高等音乐教育为社会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就云南从事社会音乐教育的师资现状来看,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毕业生最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一些培训机构、琴行,90%的教师来自于这两所学校。

社会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同于学校音乐教育,追求的不仅是提升社会整体素质和水平,还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社会音乐教育在教学上受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较大,由于目前从事社会音乐教育的教师大都毕业于高等艺术院校,他们受专业音乐教育模式的影响,比较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师在进行社会音乐教学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昆明众多的音乐培训机构主要是教授各种器乐的演奏技巧,只注重技术、技巧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关知识结构的相互渗透。不重视基础教学及音乐素质的培养,对相关音乐素养,如音乐史、乐理、视唱练耳等的教学与培训较少。

理想的音乐教育环境应该是高等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两种教育方式互补、互促和互助,相互成为条件和基础,并融合协调发展。但从根本上讲,高等音乐教育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这是由学校音乐教育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的。高等音乐教育不但要在观念上、行为上、形态上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而且要对识别不同音乐现象之能力加以引导和培养。高等音乐教育以其强制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制度性成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教育行为,它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等方面,都对其他音乐教育活动形成潜在的影响。社会音乐教育以其开放性的观念和多样化的手段,成为高等音乐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延伸。应该说,在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这种相互影响补充和延伸的关系,才是高等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之间正常的存在关系。

纵观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早期云南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平衡,由于各种原因,社会音乐教育引领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滞后。后来随着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高等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其为社会音乐教育提供了师资、教学模式等支持。云南社会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等音乐教育的支持与指导,社会音乐教育作为高等音乐教育的辅助,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学习音乐的机会。高等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应融合协调,只有加强两者的互动、互促和互助,才能提高云南音乐教育的整体层次,促进云南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摘要:社会音乐教育和高等音乐教育都是音乐教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云南高等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研究,认为云南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等音乐教育的支持与指导,社会音乐教育是高等音乐教育的辅助,两种教育方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促进了云南音乐教育的繁荣。

关键词:云南高等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1]中波,武丽娟.云南钢琴百年的三重溯源[J].钢琴艺术,2009(12).

[2]杨虎.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3]白雪.浅谈社会音乐的发展和现状[J].民营科技,2008(12).

[4]侯瑞云.云南近代音乐史料[M].云南省群众艺术馆编印,2000.

8.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篇八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育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其一,我们教材中所选的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那优美的乐调,隽永的歌词,塑造出如诗的境界,如画的形象,表达出人们对英雄人物正义事业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点拨深化,引伸升华,将作品蕴含的教育内涵适时给予展现,具体地说就是把思想教育,情操培养与音乐教育之中。其二,是指教师无论是在唱歌、还是在器乐教学中,欣赏和传授音乐技能要始终围绕着智力开发,并通过可感、可闻的音乐让学生体验探索创造无穷乐趣,我们的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在教学相长中顺利实现。

一、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美中升华

1、音乐的特点,在听唱中接受教育

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受到良好效果。正如音乐教育大纲中指出的那样“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思想教育溶入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离开音乐艺术形象进行空洞的说教,审美教育不需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理性的说服教育,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会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们在听唱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功能。

2、情感的作用,用音乐打动心灵,培养情操

《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生也,人之心动,物使然也。”说的是音乐发自人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之与人的感情,而思想品德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的“情”是关键。作为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当好情感的“二传手”,首先对作品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起来,只有教师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学生随师“入境”也会情不自禁。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启迪,描述,并通过富于激情的范唱,作品之情便会融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如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这是一首描绘洪湖的美景,反映了洪湖渔民的生活情趣,劳动的收获。通过欣赏、启发引导学生把他们带入这鱼米之乡,分享那美丽的湖景及渔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3、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傲自封不合群,往往都把自我和集体对立起来,因此教学中我就采用合唱、器乐合奏,集体的律动等教学手段,便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器乐合奏和合唱的全过程都是美好和谐的统一,因此只有全体同学团结一致,高度的纪律,默契的合作,方能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以及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从而对音乐的理解,感情投入的一致,从而在“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懂事,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智慧的苞蕾在乐声中开放

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创造才能主要通过右脑完成,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半属于右脑发达型的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因此开发右脑离不开音乐,音乐对发展智力的巨大作用勿庸置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开发智力打好基础

笼统地讲,智力即一个人思维活动的能力,直接表现于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智力表现的倾向性与人的性格爱好有关,不同性格爱好会导致对不同事物的兴趣,而兴趣则是一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基础,因此欲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首先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先导,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那么音乐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如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我用古筝进行现场弹奏,那潺潺流水声,把他们带入了诗的梦境。有许多的学生在课后都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各种乐器,这样他们即掌握了音乐知识。发展了思维,陶冶了情操,大大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律动激趣,故事激趣,游戲激趣,表演激趣等方法,使学生们的欢乐充满音乐课堂,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2、开拓音乐视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9.音乐表演与教育个人简历 篇九

摘要:清末中国与日本明治时期均属于两国社会及教育变革之关键期,然则其音乐教育通过向西方学习的变革后,结果却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分析其原因望能对当今音乐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音乐教育;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比较研究

中国的清末民初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同属于两国教育迈入近代化的重要时期,可视为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然而日本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速度却大大高于中国,其原因值得思考。

一、主动性与被动性

(一)西方教育的主动入侵

随着1840年的第一次战争爆发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1842年,在华英美人士开设的礼逊学堂中的音乐课,成为现知中国土地上最早的音乐课。1881年1月,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所大学—登州文会馆,为教会学校。在教会学校的音乐课中,为我国培养了一批近代音乐教育力量,更造就了一批“新旧并蓄”的人才,既通“四书五经”,又晓西方宗教、历史、哲学等西学的新人才。我国近代学校的音乐教育启蒙老师为教会学校,为西方国家伴随着鸦片战争后携带文化的主动入侵。1872年~1875年,在有识之士的几番周折地努力下,派出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然则受到清政府内部顽固守旧分子的阻碍最后不得已告终。纵观中国近代派选留学生上,学习范围局限于船舶、制造、驾驶、算学等实用军事学科,没有关注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及社会科学,这时受局势所迫被动地学习西方以达自救目的的功利主义学习,社会科学为忽视部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音乐教育实则是西方国家的主动入侵,我方的被动接受使然;更由于近代中国被迫走

[1]上留学之路,没有达到全社会呼吁变革的主动性,导致了对教育变革的不彻底性。

(二)对西方教育的的主动探索

在走向西学的道路上,日本则更具主动性。1853年7月8日,美国舰队闯进了日本东京湾使得民族深陷危机局势之中。1857年幕府设置了洋学教育机构,藩主及一大批有识之士一同为西行留学作准备。1862年幕府派出首批留学生开始了向荷兰学习阶段,1863年起有派往英国、美国的留学生,更有自发出国留学的有识之士。1866年4月8日,幕府更发出允许人们自由到海外贸易与留学的命令。1868年,建立了明治天皇的维新政权后,真正步入近代化阶段。1872年,政府正式颁布的《学制》开启开始了教育西化的道路。不同于中国的是,早在幕府末年,日本向西方学习的领域就囊括了除军事外的经济、法律等社

[2]会科学。1879年颁布“教育令”,并建立“音乐调研所”推进近代化的学校音乐教育;伊泽修二前往美国学习音乐,回国编写了《小学唱歌集》使得日本近代音乐教育真正步入正轨。1880年,美国音乐教育家梅森应邀担任“音乐调研所”的音乐教师,为日本近代学

[3]校音乐教育的教材编写和师资培养作出了贡献。

二、“嫁接式”与“移植式”

(一)“嫁接式”的日本近代音乐教育

1872年,新学制颁布后,伊泽修二赴美国师范学校学习使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才开始走上了正轨。日本的音乐教育模式并非原封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而是正确把握本民族

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平衡关系。伊泽修二所设的音乐调研所的任务为:“将西洋乐和日本音乐相‘折衷’(调和),创作新的歌曲;第二,培养振兴“国乐”的人才;第三,推进各学校音

[4]乐教育的实施。”“明治二十四年(1891 年)的小学校教则大纲中明确指出:歌词及乐谱,尽量择用与本国古今名家有关之作 也就是说要兼顾自己民族与他民族的传统,用本民族与外来音乐中的优秀作品教育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的学校唱歌运动遵循着伊泽修二

[5]的折衷思想,即主张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也学习日本雅乐 筝曲 俗曲等传统音乐。”明治

中期出现的音乐教材《普通小学读本唱歌》,其中歌词全部来自小学《国语》教科书的韵文教材,旋律全由日本人作曲,后被称为“文部省唱歌”,至今仍编入小学学校音乐教材中。

(二)“移植式”的中国近代音乐教育

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学堂奏定章程》全盘学习日本已建立的学制。早在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的上书中提出设立乐歌课的要求,其中提出:“远法德国,进采日本,以定学制”。以日本音乐教育为范例的改良活动大力开展,其音乐教育的目的为饱受凌辱后中国人极力自强的功利主义心理,钱仁康先生有关学堂乐歌的一项考证式研究表明,目前所见有数十首学堂乐歌曲调来源于二十首日本歌曲。在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留日学者对日本音乐的全盘肯定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否定态度。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大多选用欧美流行歌曲及日本学校歌曲作为乐歌曲调。对外来音乐文化的全盘肯定及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全盘否定,表现出在当时的中国学者在经过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后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性。一方面将造成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缺失;另一方面则使全盘西化的音乐文化更难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融合,加剧了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建立的难度。

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音乐教育改革

(一)自上而下的音乐教育改革

日本从幕府时期就由统治者及藩主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甚至在19世纪30年代时,藩主就私下与西方诸国交往,新式教育在强藩中早已萌芽。明治政府建立后,日本成为了中央集权统一的国家,至上而下的改革将能进行得更加顺利,教育可通过立法和宣传得到推广及普及。再者,国家补助国民教育经费,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1872年9月,明治政府正式颁布了《学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统一的学校教育系统。音乐教育方面1879年由统治者建立了“音乐调研所”,用于培养音乐师资和音乐家,同时成为西方音乐教育文化的输入窗口。1891年文部省颁布《小学校教则大纲》,虽然此时的音乐课仍为“加学”(选择)的科目,但大纲中已经包括了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和教学的内容及方法。

(二)自下而上的音乐教育改革

由于在封建机构的框架中,中国的洋务运动带来了新式教育的萌芽,变革的细胞并不是自上而下地发生每一阶层的,而是地方性、阶层性的活动,造成新式学校的经费来于学校所附属的洋务机构,没有固定的资金。1898年康有为在《清开学校折》中提出了开设音乐课的建议。1902年梁启超在《饮冰室谈话》中强调了音乐的功用及唱歌课为学校不可或缺的课程。梁启超提出:“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今日不从事

[6]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玩玩不可阙者。”在康、梁二人位代表的社会学者的鼓动下,产生了一批自发求学日本的音乐教育家,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一批留日音乐教育家为学堂乐歌注入了重要的力量。1903年2月,沈心工留学归来在南洋公附属小学创设了唱歌课,在课程中设置了乐歌课,成为我国最早正式设有音乐课程的一所学校,造成全国性的影响。1904年4月,曾志忞编著的《教育唱歌集》为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的音乐教科书之一。同年5月,沈心工编写的《学校唱歌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适用甚广。1903年曾志忞在《江苏》杂志发表了《乐典大意》和《唱歌教学法》,论述了音乐理论研究观点。1909年颁布的《修正初等小学课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堂开设“乐歌”课,但当时的音乐课仍属于“随意课”;直到1912年民国建立后,音乐课才一改“随意课”的地位。中国

近代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在有识之士从思想的传播,到身体力行,到付诸实践的自发性行为。不同于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中国则是自下而上的改革动力促成了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由于接受西方文化的态度不同、学习西方文化的定位差异及政府的改革力度都促成了在这场教育变革的行动中成效。最终的原因当归结于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保守特性及在特殊局势下将教育视为自救的功利主义心理。望能以此为鉴,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教育模式过程中注意恰当的自我定位。

参考文献

[1]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第1、2期

[2]张瑞璠,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近代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第72页.[3]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第5页.[4]同[3]

[ 5] 汪洋,中日维新时期的音乐教育观比较.中国音乐学[J].2009(4).[6]任富强,论学堂乐歌的产生[J].民族音乐,2012(4)

10.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探讨论文 篇十

一、音乐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具有坚强的意志与精神,也需要一个有顽强人格的人才,音乐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情感、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进行,音乐教育是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思想教育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促进思想教育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良好的情感色彩(基础),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它在实现思想教育的作用时,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不使用强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而是通过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能力,音乐本身就是依靠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歌词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并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激发了多少人的抗日热情,它采用激昂澎湃的曲调,唤起了多少有志青年报国之心,促进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调动了多少人的积极性,使多少人走上了抗日前线,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奋斗,并于危难之际拯救了中华民族,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能够有效的将思想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音乐教育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教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任何艺术都是用来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教育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音乐作为最能表现情感的艺术,是能够有效的调动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的方式,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音乐是利用“情感”来感染和影响他人,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人的思想素养,从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使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教育与音乐都是人的一种社会属性,通过外界的因素对人们产生影响,它们都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之中产生碰撞,并作用于个性心灵,改变人的思想素质。在现实的生活中,思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则,也是内化了的品质。而音乐则是有感而发,通过歌词和曲调来激发人们的思想,也是情动于衷的,通过音乐演奏激发人们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情感的共鸣形成的心理联系。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思想、灵魂的写照,也是对时代文化的重要反应,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音乐具有时代文化的情感性与形象性,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音乐本身表现的有效性。真正的音乐家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将先进的思想融入到音乐中,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将这种理想和信念展现出来。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分析音乐家的思想、意志、理念等相关的因素,并能够有效的将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素质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学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的方式,能够解决传统思政教育棘手的难题,提高思想教育的可执行性,改善和更新现有思政教育体系的模式、内容和方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途径。

1、音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宗旨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统一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政治上有无私奉献于国家社会建设事业的思想觉悟,能够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说音乐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服务民众和乐于助人的品德素养,而音乐教育是提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音乐教学就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教育体系才是完整的。

2、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学可以加快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形成,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旋律,还能够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激发学生的内心积极进取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意识、传统美德的教育等,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时,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音乐教育还会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可以配合学生的动作,提高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左脑和右脑进行配合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配合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音乐的内在属性是以感化人性和情感共鸣为基础,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压力进行放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音乐可以在学生情感低落和无助的时候,调整学生的心态,释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说,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音乐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生为本”理念的增强,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正在改变,采用榜样教育法、激励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等相关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以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在音乐教育的同时又兼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在音乐教育时,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切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接受音乐美的熏陶,感受音乐美的价值,感受音乐美的体验,传播美的信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音乐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展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舞台,将音乐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融入日常活动和思想教育中,拓宽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途径。

四、小结

11.音乐与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 开启 创造 影响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199-01

1 以钢琴为例,说明音乐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初学者开始学习钢琴,不论身体哪个部位,都不能做到很好地协调,但经过一年以上的训练,绝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手脚协调的弹奏钢琴,反应能力、视谱能力、记忆力、身体的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提高。其中钢琴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手指灵活度,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会学生用音乐语言塑造音乐形象的基本方法。在熟练的掌握过程中,理解了音乐语言的功能,在音乐的各个要素的展示中,用自身对音乐的感悟通过音乐语言,将事和物重新塑造起来。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丰富阅历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个人内在的情感得到升华,思维能力从音乐中得到提升。

2 音乐能培养人的心力和机体协调能力

协调性,是人类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人类的协调功能。音乐能培养人的心力和机体协调能力,而且能将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机地结合起来。心力、体能是反应人类自我能力的标志。没有心力能力,人的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没有协调的机体能力,亦如此;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一个完善的人的标准。我们是人类社会,培养人的目标,应该从培养一个正常而合格的人开始,而知识的培养,只是培养了人的心力方面,却没有将人的机体结合起来,导致形成了许多的高分低能。机械劳动者,只是学会了机体功能中的一小部分,缺少心力的一面,所以他们很少有创造力,只会机械地干一些简单的工作,所以,他们的效率也不会很好。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却把心力的教育和机体的教育分割开了,把机体的开发,看成简单的体育课,人的机体潜能,并不是一门体育课就能开发出来的。学校学科之间都是那么地孤立,好像学科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片面的学习每一门课,从来也不会有人把他们联系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专门将各科知识,互相联系起来的指导老师呢?有创造力的人,他们需要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超越自我,把那些微妙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创造的动力,贝多芬如此,爱因斯坦也是如此。所以,只有心力和机体完美结合的人,才能具有更大的创造力。

3 好的音乐能开发人的智慧

音乐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指的是能让人类理智的古典音乐类,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让我们得到开发。相反,嘈杂的现代音乐,不仅不能开发我们的智慧,还会摧残我们的健康。据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发现:古典音乐影响人的大脑的理性活动,而中高音量的摇滚音乐则相反,提高了大脑在更加缓慢频率区域内的工作,这种效应与人们的紧张恐慌状态相似,使人更加情绪化。这种音乐也在开发,但开发的是疯狂,让人们失去理智。

有人对不同乐队的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对演奏古典音乐的管弦乐队的家庭调查结果是: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对演奏现代流行乐队、摇滚,爵士乐队的家庭调查结果是:家庭不和睦,离异者多,心情烦躁,95%以上的人,患有轻度或者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思维紊乱,没有章法。从这些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嘈杂音乐对人的危害。每一种音乐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我们是人类,需要的是对我们人类健康有益的音乐。古典音乐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仅能使人健康,还能使人理智,更能使人的情操得到升华。理智,是人类制胜的根本,培养人,要培养理智的人,只有理智的人,才能把知识发挥到极致。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以理智的古典音乐为主。

4 教育要以创新为理念

国家教育,是对社会后继之人的教育,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灵活的头脑,单凭文化知识学习,不从多方面培养和开发是远远不够的。而在人的开发中,音乐是先导。古人衡量人的标准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何况我们现代社会!可是,现代国人,却把音乐看成了娱乐的工具,把音乐对人的开发价值,抛到了脑后。學校中有几个领导会把音乐放在培养人的高度上,可有可无的音乐课,永远是别的学科随意占用的下等学科,学校把唱歌,当成了换脑的媒介。于是,每一次上课之前,唱一首歌,当然就不管是什么歌曲了,甚至是小学生都会唱的那些缠绵的爱情之歌,进入新的课堂,这样,好像就达到了他们转换脑筋的目标。接下来又是一节无止境的说教,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讲和完成几道作业。千篇一律的模式,也就盛行在每一个学校,于是,千篇一律的人也就这样造就了出来。在学校,学生如果有一个不同的想法,只要和老师的结果不一样,好像知识也就不成为知识了,在他们心里,知识的结果是唯一的。我们的教育如此,知识如此,那还有什么知识可言,好像前人的论证结果,就是唯一的标准。学校关心的是学生文化课成绩如何;学生即使身体不好,但只要他还能刻苦学习,那就是最好的学生。学校多几个高分的学生,声誉就会一步登天,于是,各种奖励、荣誉就会接踵而至,领导就会沾沾自喜,那是学校最高的荣耀。至于学生,他们的思维,意识、身体,能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好像不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学校是通过知识研究,能力研究,充分研究人的潜力及开发人力的机构,而不是把前人的研究成果,当做唯一的学习途径和目标,社会需要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人,知识无止境,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校教育,不以创新为理念,那我们的学校也就会停滞不前,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5 结语

12.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篇十二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对人精神上能够产生影响, 所以具有教育作用。他说:“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他将音乐作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又如《歌唱祖国》、《我的祖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等歌曲,在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每逢“五四”青年节、“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纪念日等节日, 各级学校纷纷举行的革命歌曲、爱国主义歌曲歌咏比赛, 在重温这些歌曲的同时, 也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此外, 在合唱、合奏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载歌载舞等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鸣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曲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殷切期盼。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当唱起这首歌时,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夕夕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了情操,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刚刚过去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雄壮的国歌在赛场上一次又一次响起,相信这对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所以,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四、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亢奋,对治疗心理疾病患者有着独特的疗效。纽约州立大学所属医疗中心的医生琼·伦尼德给33岁的巴纳斯开了一张音乐处方, 叫他每晚睡前听20分钟的古典音乐, 听时要闭上眼睛, 有节奏地呼吸。巴纳斯照办了, 他发现自己常在听音乐的时候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不久, 他克服了失眠症所带来的痛苦, 并把每夜总要先喝酒至醉方能入睡的恶习也改掉了。目前,很多精神病医院经常利用各种时间播放一些轻松、愉快、抒情的音乐,来促使精神病患者痊愈。此外,音乐对于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等有着其它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意识,更能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13.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篇十三

1、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

P5 第一段

参考: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

基本矛盾: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环境)

2、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四点)

P104

3、音乐课程的价值的体现

小本

P2

4、音乐教育的性质

(两个层次)

P4—5 参考:音乐教育从属于美育。

与美育还有自身的特征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人格包括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

诱发性指人、事、物自身产生的成分,诱发人去说出其美的条件。美育必须要有情感,没有情感的话就称不上美育。

音乐的特征包括:

1、音响艺术

2、时间艺术

3、表演艺术

4、创造艺术

5、和声艺术

6、旋律艺术

5、国民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

(4点)

参考: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吸引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的基本能力,即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继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以及世界各国优秀音乐文化,使学生逐步了解本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激发爱国热情,接触世界各历史时期、各文化背景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音乐视野。

4、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6、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

(4点)

参考:国民音乐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教育场地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在校学生都必须接受国民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专业音乐教育是指专业院校中的音乐教育。

区别:

1、教育对象不同:国民音乐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全体国民、在学校中是全体学生;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少数音乐人才培养。

2、教育性质与目标不同:国民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公民的音乐审美修养,属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职业音乐人才。提高音乐技能,是特殊人才的专门教育。国民音乐教育是面向国民的素质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是面向技能性和训练成果。

3、教育手段与方式不同:手段,国民音乐教育的基本手段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对象学习音乐的热情,吸引更多的教育对象参与音乐生活;专业音乐教育,是大量强化的技能训练,并通过淘汰大多数人来选择少数音乐人才。方式,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授课方式是集体授课以及通过集体的音乐活动,专业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是采取个人课,一对一或一对少数人的个别授课。

4、评价标准的不同:国民音乐教育,体现在社会对音乐的参与程度,越广、越多、越好;专业音乐教育在于技巧掌握程度,其始终局限在少数人才及其音乐才能方面,通常是通过各种竞赛来实现。

7、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变化

参考: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心理变化,特别是初中,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思想论成熟不成熟,但是论不成熟却又是成熟的。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处于叛逆期和危险期,在心理上应该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注意以下四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度。思维开始发生转变,开始向深层次反方面渗入。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是会有波动。

3、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也有明显增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意志、品质开始形成,世界观也开始形成。家庭、学校的环境对青少年的品质、意志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我们应给予正面的引导,否则就会产生情绪,情感扭曲的反面效果。

4、个性正在初步形成,单发展史不稳定的,是反复,螺旋式的。个性,在心理学上,个性与人格具有相同的内涵,个性是智慧、德行、气质、技能等个人品性的综合。这个时期,人的气质、性质,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形成当中所以要从正面进行引导。

8、音乐心理能力结构(音乐能力的构成)P49(5方面)

9、常用的音乐教学模式(5点)P106

10、课程音乐标准

参考

1、基本理念 小本 P3

2、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小本 P25

3、分学段目标 小本 P8

11、美育的概念 回答时要回答定义P6加性质P4(两个层次)

12、审美教育的概念 P36

13、课程总目标(内涵)小本 P6

14、音乐教学领域(音乐教育种类)第七章P115—124

15、音乐教育学的概述 P9—10

16、美育问题的主要观点 美育的定义、性质、特征 通过审美教育来塑造完美的人格,全面发展→(P38 最后一段)

参考: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看:我们接触新事物都是按“从接触到喜爱再到更深入接触„„”这样一个循环来进行的。那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何尝不是这样。音乐也是一种事物,一种能使人产生情绪反应、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的事物。接触多了自然会使人产生情感体验和精神愉悦,从而使人能感受和体会到它内藏的那份美感,并产生兴趣和爱好;这种兴趣和爱好又会使人更多更广的地接触音乐从而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周而复始,那么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就会不断地得到提高,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欲望。但如何使学生步入这个规律发展的轨道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去接近音乐,接触音乐,致病感受音乐中的美,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再者,在接触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17、为什么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说明、举例、方法(课程理念、课程标准)

参考: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兴趣能对我们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种推动不是外部动力在其作用,而主要是人自身对某种活动感兴趣,总忍不住想要积极地获得它,探究它,并能创造性的完成这项活动。兴趣具有积极地、肯定的情趣特征,因此兴趣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2、举例:儿童学习钢琴要怎样调动积极性、要怎样培养及保持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二、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儿童学习钢琴,如果能每时每刻都自发地保持一种很强烈地兴趣及愿望,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然而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遍的的情形。在培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过程中,我认为三方面的立足点,即教师、学生及家长是缺一不可的。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家长作为其纽带,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儿童学习钢琴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1、教师的语言

2、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3、丰富多采的示范演奏

4、教材的选择

(二)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1、让儿童体验音乐的“喜悦”

2、明确的学习目标会带来兴趣

3、巧提趣味话(问)题,激发儿童自主的学习兴趣

4、琴童们互相观摩学习以增进其学习热情

(三)注重家长的“纽带”作用,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1、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和学习气氛

2、在练琴中要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3、家长不能因急于求成而对孩子过分施压

上一篇:福建文明单位奖励标准下一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案例式导读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