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评课

2024-09-09

高一语文评课(精选12篇)

1.高一语文评课 篇一

高一英语第10周评课

授课人:王志生

评课时间:2012年11月1日下午第二节课 评课地点:高一英语备课组

评课人员:高一英语备课组全体老师 主评人:杨文龙 智晓娟:

王老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体现师生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以人为本,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有序的导、生动活泼的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自始自终,学生表演、提问和回答积极、主动,体现了这一教学观念。王卫巍:

这节课的导入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观看完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反映日本大地震的视频后,一个问题:What’s your feeling about a terrible earthquake and flood?不仅成功地导入了本节课的话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进一步复习巩固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词汇。在知识学习中,为了避免教师一人谈的局面,教师三次创设了问题语境,让学生参与交流,师生共同熟悉课本,不断的运用本单元的单词、句型进行操练,表达,以达到让学生运用新知识描述生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陆敏: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小组学习效果显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每呈现一个活动任务,四人的小组立刻投入到积极的交流互动中-读,说。展示的环节学生分工明确,没有出现你推我桑的情况,从此看出王老师的小组教学开展的经常化,并也效果很好,各个小组竞相展示。陈爱平:

王老师对词汇练习编排的很灵活,既有启发性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而且又技巧性地渗透本课的生词教学。本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总之,这是一堂设计到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课。陆琴:

纵观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对课堂上的活动都是积极配合的。我想主要是因为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老师的指导和感染下,学生处于相对自然地状态,他们不断地习得并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使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语言思维能力的理念。束媛媛:

王老师虽然是为年轻老师,但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她扎实的基本功,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一、看语言: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二、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吕老师大气的板书准确的表达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看操作:教师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电脑等比较熟练。三:看教态:吕老师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师生情感融洽。杨文龙:

本节课教学效率高,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生收益面大。我在谈几点不足之处:

一、整体时间安排有些前紧后松。

二、缺乏对学生输出的再挖掘的能力。

三、课件制作的过于繁多,据笔者观察,这节课总共展示幻灯片30多张,这很明显超过了正常的10张左右即可的标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王老师一定可以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上的高手。

2.高一语文评课 篇二

关键词:评课,研究,服务,指导

中学语文教研员的任务是, 提高中学语文的教育质量,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不断组织课堂改革实践, 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经多年的教研实践, 现仅从“研究”、“服务”、“指导”三方面, 浅谈在评课活动中的点滴体会。

一、研究———课堂评课环节

教研员进课堂听课后的评课, 对教师这一堂课的评价应该是多维立体, 全方位的评价。既要有科学性, 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 也要讲究艺术。我们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精、准、合理的评价。

首先对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虽然我经常说:教学目标是本堂课的灵魂之所在, 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是调控课堂教学的指挥棒。但是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 由于讲授的知识的固定性, 就需要教师对于所面对的学生, 对于学生的学情要摸清楚, 不要把教学目标定的过于呆板, 每一个目标的定立, 都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然后关注教学的内容的确定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授课的整个过程是否都围绕本科的主要内容, 是否有所偏离, 是否有所拓展和延伸。也就是所讲授的内容与本科的相关性是否联系紧密。

其次评教师的教学过程、授课经验:要看授课教师是否打破传统模式, 将“复习———讲授———做题”模式, 变为新课改要求的“启发诱导———阅读课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新模式。

再次评价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 看授课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程资源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是否有时代气息、内容是否健康。在授课中是否利用多媒体等网络信息。对于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所拓宽, 并积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 深度挖掘本科的文化背景, 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资源为本课的课堂教学所用。曾在一次听课中, 一位老师讲《朱自清.春》, 他运用多媒体资源用的非常到位, 从开始的音乐欣赏到下面的配乐朗诵, 到课文的情境分析, 每一个环节都充分的利用上了多媒体网络资源。一节课下来, 非常成功。

最后评课堂学生的随堂反应: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诱导是否耐心, 是否对学生给予指点, 是否给予学生听的机会和说的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协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尤其是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关注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随堂收获, 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最应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教师的处理态度和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整堂课的听课状态。

中学语文教学,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语文的接受新知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进行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教师课上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授课教师对本班学生诸环节的不同信息反馈, 需要我们教师及时的给予回应和有针对性的点评, 这种评价应该是贯穿于我们一堂课的始终。但是也不能简单、滥用。记得一次去下面听课, 一位八年级语文教师, 他的课学生互动的地方特别多, 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显著, 原因之一就是该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评价过于简单, 只是“好”、“对”的层面上, 至于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并没有给予确切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说, 这种评价作用微之甚微。或者说有这样的评价还不如无。

二、指导———要有针对性

作为教研员, 我的任务是对授课教师的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我要做到想给被指导教师一瓶水, 自己需要先具备一缸水。在进入课堂之前首先对所听的课进行深入的挖掘: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有资格对本次教师所讲的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首先, 做好课堂观察。坐在课堂中, 我既要观察教师的讲授过程, 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要的是观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和课堂效果。

做教研员多年, 我认为评课时, 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的表面现象中, 而要透过存在的现象上升为理论的高度, 给授课教师相应的提高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从对教材的挖掘程度就可以评价出老师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督促。比如从授课教师对学生随机质疑的解决态度和解决程度就可以评价出老师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存在的问题帮他有的放矢的解决使其提高。比如从授课教师对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意识的有无, 就可以评价出该教师对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是否掌握。比如在最后的小结这一环节, 是否有所升华, 就可以评价出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有无新的创新。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给让学生发言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化和训练, 同时语文学科也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遇到问题不要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给学生答案,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 拓展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 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服务———尊重授课教师的成果

作为教研员我认为, 在为教师点评课时, 态度一定要谦和。评课, 其实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相互提高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授课教师那学到很多新的东西, 所以, 评课应该是一个互相探讨的过程。我时刻认为, 我作为教研员的任务之一是为授课教师服务的, 为他们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服务的。评课的实践中, 我们和授课老师之间平等对话不摆“权威”。首先要尊重授课教师拉近感情, 多赞美、多鼓励, 尊重授课教师的劳动成果, 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给予授课教师充分的说课、表达权。肯定他们的初衷, 但对于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和建议也不能保留, 但是我考虑到授课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力, 以合理的方式示意给授课教师。但对于非常自满的教师也不迁就, 对于他存在的不足或失误当面直接指出, 并从理论高度评价对本课的影响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但多年来, 对于更多的教师, 我们还是多给予鼓励多予表扬的, 让他们用自己的优点自己的长处发展自己、完善自身。在原有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创新。

3.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听课评课 篇三

一、有效听课评课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首先,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感。其次,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和积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第三,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第四,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因此,我认为听课评课应当遵以下原则:1、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2、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3、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要提倡听评课主体的多元化。5、要采用多种形式,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有效听课评课的标准

初中语文听课评课必须坚持发展性的教育评价观,应把握以下四大标准:1,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2,教师能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教师是否重视学生高尚情操审美情趣的养成。4,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创造性。

三、有效听课评课的做法

(一)听课

1.看教师主导作用:看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是否准确、合理、全面、有差异性等;看教材处理的重点、难点、特点是否抓住;看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思路清不清;看教学方式组织是否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多样性;看教师课堂的学习指导,是否以自己的学习经验给学生以启发;看教师对课堂驾驭、对节外生枝问题的巧妙处理的应变能力;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策略,以及学生对评价的反映;看教师课堂教学激情,教态、板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教学基本功。

2.看学生主体作用:看课堂上的民主气氛,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还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如参与的时间、人数、方式;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看学生课堂上举手发言讨论,练习、板演、作业等反映出来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看学生的自学习惯、思维习惯、书写习惯、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课堂常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训练。

3.所师生的讲与答:听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否有感染力;听教师讲课是否重点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详略是不是得当;听教师讲课是否言简意赅,思路清楚明白,说普通话,学生是否明白;听教师的范读;听学生课堂对问题的回答等。

(二)评课

1.要抱着对讲课教师高度负责的态度,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做到科学公正,恰如其分。

2.要善于将批评的语言转化为建议或商榷,还要依据空间、环境或对象的变化而变通;领导在场或大会评课重在概括,原则评、重点评,多鼓励、少批评。在教研组或对教者本人,要详细评、具体评,优点说够、缺点说透,既要诚心帮助,又要促进提高。对心高气傲或谦虚平和的教师。对自信心较强的或不够强的教师,都要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特征讲求策略;对新教师重点评是否达标,对一般的教师,可重点评教学任务完成,对骨干教师,重点评创新,对于名家的课,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

3.常规课和研讨课的评课,应突出“实”,提倡“促”,实事求是的评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对年轻教师的试讲课和汇报课,应突出“导”,提倡“帮”,应充分肯定成绩,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清主次,认真分析,进行具体地指导,热情帮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对评优参赛的课,应突出“严”,提倡“学”,严格按照标准评,激励大家互相学习,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改观摩课,要突出“研”,提倡“创”,认真研究问题,倡导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4.无论何种类型的课,都应从目标、过程和效果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评价。第一,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正确,能否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第二,要看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正确处理教材和教与学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因材施教。第三,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4.高一政治评课记录稿 篇四

徐瑕:刘承理老师的这节《艺术班高考一轮复习》研讨课,探究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如何夯实基础知识,二是通过课堂练习落实。刘老师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坚持在艺术班进行五分钟时事讲评,直接导入复习的重点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亮点之二:关注艺术班学生的实际,基础较差,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落实基础知识突出主干,形成企业与劳动者这一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多媒体设计合理,教师引导得法,值得艺术班的老师授课借鉴。

建议下节课应当选择近两年的高考题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周婷:刘老师的课堂教学容量大,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是一节很好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听课后反思如下:

吴利华:刘承理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合理,准备充分,突出难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后练习情况较好。

1、复习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平常新授课有所不同,新授课要以培养学生基础地理知识和基本素养为目标,而复习课则是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明确考试要求,提高复习实效性。

2、讲练结合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先让学生明确考点之后以后,通过一些针对性练习,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当堂记忆考点知识,教师巡回指导检查,教学实效性很强,一般的复习课仅仅让学生自己背书,“放羊式”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心不在焉,而教师巡回抽查学生掌握情况,则大大激励了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

5.小学语文评课:《梅花魂》评课稿 篇五

本周是五年级的杨絮惠老师的示范课。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就以杨老师的这堂课写了评析稿,我觉得老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都是优秀的。例如:

1、李献秋老师

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角度进行评价。她说:在教学杨老师富有激情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这堂课中,快学完课文之时,杨老师这样问学生:“外祖父把手绢递给我时,此时外祖父会说些什么呢?”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语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会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做到了。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伸出热情的手,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己!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但今天这堂课在“生生对话”这方面不够体现出来。

2、王新新老师

(1)情穿全课。教师在备课时准确地把握了难点——体会老华侨的情感,从而设计了吟诗入情,赞梅生情,对话抒情的三个大环节。针对每一处环节老师设计了不同的过渡语,老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提升,情感不断地得到升华,从而一步步的走进了文本。老师教学的情感线是很清晰的,强烈的。

(2)浑然一体,过度自然。《梅花魂》一课讲了五件事。每件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老师利用因果关系,一一带出,推着情感不断深化、强化使情感达到顶峰,最后化作了一曲《中国心》结束。

(3)从学者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有“学习主人翁”意识,能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能充分搜索到自己的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敢想敢说,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命感觉等方面进行评价。

3、黄卡丹老师

(1)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上课伊始,扬老师以课件展示梅花图,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一幅幅冷艳幽芳的梅花,如临其境,如闻其味,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喜爱梅花,歌颂梅花。在学生谈感受后,杨老师来个自然的过度:从同学们的感受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喜欢上了梅花,文中也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梅花。而且,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

1、吟诵诗词,黯然流泪;

2、弄脏梅图,大发脾气;

3、不能回国,痛哭流泪;

4、临别之际,送墨梅图;

5、离开星岛,送绣梅绢。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杨老师的语言饱含激情,力图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杨老师适时播放了一首《我的中国心》的音乐,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并以自己的这种感受朗读课文(先自由读,再个别读,最后齐读。)。结尾又以《我的中国心》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读”来评价:今天教师指导读书归纳起来是三大亮点

1、巧用过渡语,使学生想读。

2、教学情境,使学生敢读。

3、巧变朗读形式,使学生乐读。

6.语文评课稿 篇六

一、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二、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写景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于是,魏老师则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老师对感情基调的把握非常到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学生自由读与默读,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体验。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品质。

三、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文、史、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语文特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因此,魏老师很好地拓展了知识,在她为学生设计的学案上,魏老师将本文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及常识逐一讲解,体现了魏老师知识的渊博和语文功底的深厚,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要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大语文观来

7.试论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篇七

基于这样的考查趋势, 我觉得高一语文现代文教学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真情感悟与理性思考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非常讲究情感教学的学科。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亲近老师, 亲近语文, 亲近文字。教材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思想与艺术的精品, 它们身上承载着人类最为真实朴素的情感, 因此我们老师应该带着感情与学生沟通, 让学生带着情感与作品沟通, 只有这样, 才能走进文本, 走近作者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要以情感沟通贯穿教学的始终。然而仅仅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感悟还是很不够的, 因为这些往往是模糊的, 朦胧的, 还需要更为清晰的认识与理解。我们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精心设计提问, 二是鼓励学生提问。适当的提问, 可以开启学生心灵, 增长学生智力, 活跃课堂气氛。老师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提问, 其实很多著名的教育家也都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2、鉴赏品味与知识传授相结合

高一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我们更多的是在带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与意境,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传授一些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做不好现代文阅读题, 失分较多, 很大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知识不系统, 概念不清晰;或者是我们训练不系统, 指导不到位。因此我们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首先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与鉴赏的相关知识系统。比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特点、结构特点等等, 当然相关的知识不是在一节课上全部都教给学生, 而是慢慢地渗透, 经常地巩固复习, 做到一节课就有一节课的收获。当然这与高三复习课不一样, 高三复习课重在归纳与应用, 而高一的课堂教学重在识别与理解。比如我们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 就可以穿插讲一讲小说的情节特点, 了解什么是伏笔, 怎样做到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其次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比如说怎样整体阅读文章;怎样抓开头重结尾, 寻找关键语句, 从而领会文章主旨;怎样联系上下文思考某一语段的作用, 理解句子的含义等等, 这些方法应该慢慢地教给学生, 并且逐渐地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

3、探究意识与规范意识相结合

在课堂上, 我们要重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面对一个问题, 要能够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与思考。从本质上说, 探究性试题是具有开放性的, 它鼓励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因而, 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 只要符合问题要求, 言之成理, 自圆其说, 就应该得到肯定。但是尽管探究性问题注重开放性, 但探究性问题答案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心所欲, 想怎样回答就怎样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如果缺乏评价, 就会造成学生的认知目光迷失, 优劣境界混乱, 这样不利于准确理解文意,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所谓“规范”, 就是答案要符合题目要求, 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 答题要有针对性, 表达要有呼应性。题目有几问, 你就要有几答, 题目问“几个方面”你就要答几个方面;题目问“为什么”, 你就要用“因为”“所以”来呼应。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养成规范答题条分缕析的习惯。

8.高一语文评课 篇八

其流程一般是:上课老师录制视频课,课题组成员(包括执教者)借助视频实录回放、重复回放某一教学点,以更充裕的时间不断回顾反思,会发现一些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进行修正;也可再次录制视频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再一次上课,如此构成一个循环。

把上过的课像围棋比赛赛后还原棋战过程一样,从头到尾复原教学过程,通过慢镜头、回放、暂停、重复回放,回顾教学过程,然后认真进行审视,像阅卷般逐项暴露优缺点,使评课由印象化、模糊化走向精确化、实效化,从而精简课堂,优化教学。其研究方式分个人自我修练、众人合作提升、他人借鉴改进三种。

一、个人自我修炼

此方式解决了教师个人无法清晰观照自己课堂的问题。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加以思索、研究、改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现将复盘《乡愁》进行自我修炼的片断展示如下:

1.课堂提问是否有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紧凑性与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和指向性是否明确。朗读感知环节教师提问重复,无须第二问,只要在第一问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2.点拨引导是否及时

教师在主问题后对学生回答的巧妙点拨决定了课堂丰富的生成性。生1介绍作者后老师点评语言不准确,过早地划上圈,容易阻碍学生思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的语言精练、恰当,点拨语言讲求艺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过渡性语言不仅能承上启下,而且还能起到催化学生情感的作用,以构建一个个教学高潮。

3.课堂参与敢于放手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如何,课堂的生成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的行为。《乡愁》一诗结构简单,意象明朗,设计成先读后仿读写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进而仿写,这样创作的诗作更自由创新。正是因为教师习惯于指示,导致课堂中学生应答还是偏向于变动,师生互动更多地偏向于一问一答。

个人复盘促进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直至达到自我修炼的最佳境界。

二、众人合作提升

打造一堂精品课是教研组成员集体智慧的体现。跟以往的听评课相同,通过观摩教学、课例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知识、改进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不同的是,听课老师、执教者以及未曾到场听课的老师都可以借助视频进行评课。以往只凭印象或借助笔记进行评课,现在可以通过回放视频再现课堂,针对某一研究节点,反复播放细致探究,在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学生基础、不变的教学情境中,提出自己新的设想与建议。既解决了传统教研活动中课堂情境无法再现的问题,又提高了听评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让执教者得到有效的帮助,获得较多的收益。

现以《湖心亭看雪》为例谈谈具体的收获。

1.各抒己见献计策

众人复盘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有关注朗读时间安排的,有关注老师朗读点评的,有关注学生活动形式的,也有关注品析写景句的。评课者借助视频回放,点评更有底气,更有针对性和公正性。从众人的献计献策中,执教者犹如醍醐灌顶收获良多。

2.思维碰撞明重点

交流时,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如何品析写景句,指出本课重在品景读人,景色赏析好、赏析透,才能真正读懂张岱其人。从众人的思维碰撞中,教学重点更明确了。

3.集思广益破难题

关于如何赏景,众人各献妙招,有从西湖神韵入题的,有从张岱其人引链接的,有从“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字中做文章的,有抓住数量词体味感悟的……招招都是好招,只为赏透“奇景”读懂“奇人”。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中,难题攻破了。

针对某一教学节点进行深入研讨,在交流中发现教学症结,解决关键问题,得到帮助提升;借助视频提供研讨课例更详尽的教学活动记录,捕捉课堂教学的某个细节,再现与回味课堂中精彩的小插曲或疏忽而至的灵感。通过“众人复盘”合作提升的方式,更加系统、客观、理性的反思,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探索合理有效甚至高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教学更加有效。

三、他人借鉴改进

现在网上有很多名师课堂、网络视频,可以学习模仿,借鉴引用。通过复盘他人教学实录,有以下两大作用:

1.学习吸收他人有益经验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所达到的课堂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因而更多地可以借助视频展示,学习优秀教师如何抓住学生问题进行理应的课堂机智,学习他们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激方法,模仿他们抓住主问题展开教学的张弛有度……通过复盘他人课堂实录,可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技巧。

2.反思修正自己类似行为

通过他人复盘,有助于更清醒地审视课堂,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进行多角度考量,也有助于发现亮点与问题所在,从而推人及己,反思修正自己类似的行为。

9.语文评课稿 篇九

2009-04-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称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苏肖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苏肖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苏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指名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认读词语。在这里老师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现,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小刺猬和小獾之间发生什么事,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自主识字、生生互动

新字的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画出来,然后老师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书中的树叶阿姨,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接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选读、齐读、带音节读,脱拼音读,采用自学、同位互相读、正音,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读音,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查识字的效果,摘苹果的游戏形象地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四、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称赞》一课的执教中,如:苏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

苏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苏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然后重点指导朗读。如“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和:“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抓住称赞的话,老师通过范读,特别注意读好“真”“一个比一个”“香极”这些重点词,读好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找出轻读重读的字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接着,苏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两只小动物其它称赞的话,苏老师又抓住了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其它句子,培养学生从朗读到感悟。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苏老师抓住了“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又如“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设问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读?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信心:“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里引导学生明白从粗糙板凳到会做椅子,这一过程,是被小刺猬称赞后,小獾才有这么大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又如“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这就是好心情带来的奇效和价值。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苏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评议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3、悟读延伸

苏老师承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如“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板凳做得粗糙,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一质疑,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五、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苏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自己选一个家人,发现他的优点,夸夸他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提出一点小建议

1课件出示的生字“liu”字的声调标错第一声,课前检查不够认真。

10.语文评课稿 篇十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L.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并且发展的最好手段不是经过明晰目的,而是经过批评实践。”我个人认为,那里的批评就是进行反思。那么,经过一周紧张的听课,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所收获,有所反思。反思越深,收获就越大。下头,我就听课,做一些不成熟的发言,题目是《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1、做有效的学习组织者。课标要求教师由教育教学管理者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性、宽容性、倾听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陈楚云教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学生主动参与的进取性就十分高。教师要板画葫芦架,不是直接画出,而是要求学生细读文字,找出描述的4个事物。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画画,并引诱说:“同学们朗读越正确、越流利,越有感情教师的葫芦就会画得越好。”经过学生朗读,把葫芦架子画出,画了4片葫芦叶,又戛然而止,挠得学生心里痒痒的,之后进一步引导:“你们把这句话读得好,教师就画得多。”学生越读越起劲。教师用贴叶的方法理直气壮地哄得孩子一次又一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文本。葫芦叶也就越添越多。这样的组织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同样,陈妹教师的《秋天的雨》中也有类似的教学例子。

2、做有效的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课标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学习知识的参与者,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构建民主、合作的“文化生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师生平等,和学生一道找真理、规律,与学生一齐分享他们的感情、观点。应把学生尊重为“主演”,“主人”。我认为我们应当摒弃教师讲得越细,越好的思想。注重学生本事的培养,做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如陈霞清教师的一个环节:寻找身边的美。由学校的弯腰捡纸屑启发,引导到学生回答对父母的孝敬等。她朴实、清新的风格给我们如沐春风的感觉。陈妹“勾住”一词的教学能够说是画龙点睛。“这么多的气味,难怪勾住了小朋友的脚。”“生活中哪些事物也勾住了你的脚?举例谈谈”,学生紧扣“勾住”谈得眉飞色舞,热闹非凡。

3、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的本质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课标要求教师用“心”施教。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关注自我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资料能否按部就班地传授,也不应是细心翼翼控制整个课堂局面,怕出现异常情景,令自我措手不及。陈霞清、陈楚云的教学手段就运用得恰当。陈妹教师的句子教学很到位。出现两个需要比较的句子:一是比较学;二是反复读;三是抓重点;四是抓句子中的反义词;五是感情指导“轻”“慢”“连贯”,边读边感受颜色的美丽,秋天的迷人。她异常关注学生的听说,尤其注重让孩子表达自我独特的阅读感受。

4、删繁就简,构建有效清楚的教学环节。一篇课文可挖掘,可赏析的资料实在很多,如果我们逐节展开,一成不变,只能把书本抠死,将语文教死。我们要做的是抓重点段落,品位语言;抓关键词,读出画面;提炼精华,删繁就简。如陈妹教师的《秋天的雨》,整个教学环节十分紧凑:第一是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呢?从总体把握课文整体。第二是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快速找一找描述颜色的词语,都有哪些,圈出来;自由读课文,秋雨把这颜色都给了谁,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再把你认为最美,最喜欢的一句多读几遍。第三是同桌配合读第3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藏着哪些好闻的气味。第四是秋天的雨不仅仅有好看的色,好闻的味道,还是一个热心人。秋天的雨做了哪些事?第五是总结,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五个环节,不多不少,没有拖泥带水。

11.高一语文评课 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不同地区之间教育交流的频繁,观课评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广优秀的语文教学经验,而且在交流中也可以提高执教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但是,在观课评课中如果处理不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维度的评价项目,这类教育推广、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不仅不会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而且会误导广大教师,将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引向歧路。

一、教学内容属于语文学科

“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是语文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实践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由于国家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只是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未对语文教学内容做出具体说明、呈现,语文教材呈现给教师的主要是一篇一篇的选文。因此,面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未确定”现状,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凭借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与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培养目标的理解,自己开发、组织教学内容。这导致同样一个年级学生教材里的同样一篇选文,不同执教者教授给学生的内容是不同的。笔者以前听过三个教师讲授同一篇选文《念奴娇·赤壁怀古》,A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是透过语言文字,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品的主题;B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分析意象,感受、想象作品营造的意境,进而领略作品的主题与写作特色;C教师从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英雄人物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历史人物的意图,进而分析作品最后的两句话“人生如梦,一尊坏酹江月”到底是作者的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绪的体现。这三位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总体来讲都属于语文学科范畴,符合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及要求。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内容脱离语文学科性质及特点的现象。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教授一篇以说明为表达方式的散文《土地的颜色》,在探讨土地内部的颜色时,教师针对土地内部的各种矿产资源给学生详细地讲授地质资源的勘察、分类、提炼及价值,用时大约为20分钟。很明显,这位教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有问题、值得商榷的。教师课下准备的这些内容跟语文教学的关系不大,这些内容应该属于地理科学范畴。严格来讲,这位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属于语文学科。

二、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服务

目前,在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情景教学法、情感陶冶法、诵读涵泳法、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热闹非凡。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方法或模式如果使用得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的选取,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当前,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教师们对各种教学方法极度推崇、迷恋,热衷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时髦的教学方法,而未充分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切合度。比如微课的使用,部分教师在示范课、公开课竞赛中,为突出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先进性,吸引专家、评委的眼球,课前导入中居然现场给学生播放教师课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熟不知微课的核心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提前对这些内容用精炼的语言或其他方法进行讲解、演示,录制成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提前学习,或者课后复习、强化。这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实在要不得。因此,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能解决学习重难点,那教师可以完全不用准备微课。“为了教学方法而准备教学方法”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笔者以为,凡是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就是好方法。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还是应该牢牢抓住诵读,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与美的享受,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品的主旨。如果简单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将诗歌语言中蕴藏的多姿多彩多样的意象与美轮美奂的意境替换成几张简单的图片和视频,那既是对作品的糟蹋、肢解,也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扼杀。

三、教学评价关注学生

教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教与学虽然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但两者趋向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课后所驻留的经验之间一定会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这无疑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过去的观课评教中,基本上完全被忽略了。台下的专家评委把关注点全部集中到教师的表演上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取、语言表达、仪态仪表等。如**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课堂教学评分表:

显然,上述教学评分表中的评价项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语言教态”、“教学特色”,这些评价维度还是以教师为主,立足于教师“怎么教”,而没有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怎么学”、学习结果“怎么样”,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笔者以为,学生听完后有收获的课不一定是优质课,但最起码说明教师的教学是合格的。再花哨的语文课,如果学生下课后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老师到底讲了什么内容,这样的语文课一定是存在问题的。

因此,观课评课一定要引入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让学生也能参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妨在教师下课后随机抽取几个学生询问一下他们在课堂的收获或回忆一下课堂学习内容,有哪些内容是以前没有学习过的,有哪些内容是老师在重复以前的旧知识,做无用功。甚至还可以大胆一点,把评价的分值按一定的比例划分为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两部分,学生评价部分评分项目表述简单易懂,不过分追求科学细分,让学生给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评价。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程红兵.学校教学领导如何观课评课?[J].中小学管理.2011,(10).

[3]张道明.校长“看课”的四种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5,(14).

12.高一语文评课 篇十二

一、造成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方面

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涉及基础知识, 抽象程度不高。高中语文教材深度、广度明显加强, 由描述性知识向理性知识发展的特点明显, 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 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所以, 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把握, 感到无所适从。

2.教师方面

由于初中语文学科学习知识比较简单, 从而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 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情况。学生多为机械式被动学习, 造成一些知识性的缺陷。而到高中以后, 高中语文教师对知识进行过度深化和延伸, 面面俱到, 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 学生对语文教师语言、性格等各方面不能很快适应, 也是学生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一大原因。

3.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 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忽视学习过程的一般环节, 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点难点, 对语文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理解不透。

4.考试内容方面

初中的考试内容大多出在课内, 学生习惯了课内的学习, 复习时也花大量时间读背课内的知识。而高中语文考试, 百分之八九十是考课外的, 只有古诗文背诵、默写出自课内。所以, 到复习考试时学生不知道该复习什么。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1.要循序渐进, 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与成材的动机源和催化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能不能学好某门课程,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这门课程有没有兴趣。我们常会看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都乐于去做, 而且积极主动, 甚至废寝忘食;对不感兴趣的事, 就消极应付, 不去完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2.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及时转变学生学习策略, 让他们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要上好第一节语文课。我已带两次高一班, 上第一节课时, 总会鼓励学生, 学好语文并不难。并把初中与高中语文的不同要求, 知识的重难点的不同, 考试结构的不同等与学生讲清楚, 让他们对学语文有信心。平时上课时, 还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3.在讲课时应注意趣味性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趣味性方法很多。如说故事、讲笑话、引经典等。只要教师关注学生、关注生活, 都会找到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二)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常常助人成功。学生应养成以下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1.养成科学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对学习知识前的准备, 学生要在教师讲课之前有计划地、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 做到对教师要讲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旧知识, 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

2.养成大声诵读的习惯。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说明了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 体会文章的情感, 有利于理解、记忆。读多了, 读久了, 自然就可以“出口成章”了。

3.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各类书刊, 积累丰富的知识、语言、技法等, 以博采众人之长。凡有关语文的书籍都可读。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自不必说, 语文类报刊也是必读之物。

4.养成寻章摘句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在读书时, 将优美的篇章、段落、句子乃 至 一 个 闪 光 的 词, 分门别类地抄录下来, 长期坚持, 语文水平定会大大提高。

5. 养成背诵、记忆的习惯。

多读多记些优秀的诗词、散文, 既能巩固自己以往所学, 又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6. 养成经常练笔的习惯。

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习中提高的。如果学生能够做到天天练笔, 他们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7.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 是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 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8.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和不明白的知识。这些问题, 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就能够解决的。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就等于有了一位终身相伴的良师益友。学生起码应该备有《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工具书。

9.养成相互交流的习惯。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只有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10.养成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学习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必须主动、认真, 集中精力发挥主体作用。上课时注意教师的板书、表情、动作, 在思想上与教师保持一致, 对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思考, 认真观察和积极参与, 而不是流于形式看热闹。

11.养成认真做好笔记的习惯。

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而不去记笔记, 也许这一节课也听懂了, 但是下课以后很多东西却不知所踪。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 以便查缺补漏。

12.养成归纳总结、提升拓展的习惯。

针对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归纳总结, 清理知识结构。要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提升, 澄清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13.养成注重积累的习惯。

学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学好高中的语文, 从高一开始就注意对日常语言的积累、易错字的积累、古文中字词句及相关语法的积累等。

上一篇:委托发货协议下一篇:和动物安全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