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学习重点及语文学习误区

2024-07-07

初一语文学习重点及语文学习误区(精选13篇)

1.初一语文学习重点及语文学习误区 篇一

初一(上)语文重点识记生字词

第一单元

shùn

chī

níng

yòu

xuān

mēn

jiè

chàn

jǐn

一瞬间

痴想

凝成诱惑

喧腾

闷热

训诫

颤抖

尽量

lín

xún

sǒng

hǎn

xuàn

chuò

qíng

hàn

yōng

耸立

眩晕

啜泣

擎天撼地

庸碌

sāo

rǎo

zhuó

zāo

bèng

tiǎo

zhù

líng

dīng

茁壮

糟蹋

辜负

迸溅

挑逗

伫立

jīn

qiú

suì

zhàn

cāng

còu

qióng

忍俊不禁

盘虬卧龙

花穗

绽放

船舱

仙露琼浆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很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第二单元

jué

jiàng

zhuó

diàn

tuì

liáo

玲珑剔透

áo

chú

zhuó

bǐng

è

kāng

kǎi

róu

lìn

mǐn

zhuó

duò

zhuì

shē

mèi

zhēn

bìn

xián

dié

zāi

huò

kuì

线

繁弦急管

险象迭生

天灾人祸

问心无愧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第三单元

zhǎng

yùn

niàng

hōng

báo

zǎo

涨起来

烘托

应和

济南

薄雪

水藻

zhù

chéng

zhuó

níng

qiān

páng

tiǎo

澄清

着落

凝成芊芊细草

挑逗

hòng

shuò

mèi

liáo

烘烤

闲情逸致

遗憾

肥硕

梦寐

寥阔

酿——原意是造酒,这里说的是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气势盛大。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第四单元

hái

cōng

lóng

luán

dàng

qiào

huì

档案

坚喙利爪

shà

zhào

yíng

chèn

báo

一霎间

yīn

zōng

shòu

háo

xuān

xiāo

静谧

cuàn

jié

lüè

chóu

cuò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海域

shèn

méng

yuán

gèn

fēi

àn

piāo

miǎo

海市蜃楼

飞甍

高垣

黯然

shū

xiāo

xiè

yuè

zǎi

倏而

直接霄汉

往来屑屑

飞跃

三年五载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腐烂,多指经历了极长的时间。

姿态万千:姿势、形态非常多。

更胜一筹:更加超过一等。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或有兴味。

惊慌失措:因害怕慌张而没有了办法。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是很清楚,感觉不是很明显。

第五单元

jué

xián

huáng

qiáo

cuì

suō

nuè

肃杀

可鄙

虐杀

shù

líng

dīng

zhuì

dǎi

pēng

nèn

shà

宽恕

点缀

怦怦

伤疤

嫩芽

霎时

lín

dǎo

yīn

yǎn

pái

huái

水波粼粼

分歧

匿笑

祷告

瑟缩——指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兼抖动。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水波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匿笑——偷偷地笑。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第六单元

xuàn

chèn

tuǒ

chéng

zhì

xián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jué

xūn

hài

pìn

爵士

勋章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御聘

piāo

miǎo

lǒng

zhào

chéng

chè

chān

mǎng

zhēn

女娲

绵延

掺和

莽莽榛榛

chán

nìng

rùn

luán

liàng

qiàng

嬉戏

潺潺

泥泞

红润

孪生

踉踉跄跄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2.初一语文学习重点及语文学习误区 篇二

中考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因此, 就复习整体而言, 要把握住“三个确保”:一是在复习目的上要确保工具与人文互动;二是在复习内容上要确保知识和能力并重;三是在复习过程上要确保学得与习得并举, 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进行题海战术。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目前复习中存在着下面一些误区。

误区一:阅读上“三重三轻”的缺陷

1.轻“双基”重“拔高”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汉字、汉语知识等很多方面, 知识点杂乱零碎, 很不好进行梳理, 所以很多老师在复习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忽略了。其实,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汉字教学有明确的规定:“会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 独立识字, 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而很多学生恰恰在拼音、汉字上有很多欠缺。例如:有的小学阶段拼音未过关, 不能进行正确的拼写;有的错别字连篇;有的书写习惯不好, 拼音写得像英语, 汉字一写就错;有的没有掌握应达到的识字量;还有的书写潦草。所以,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梳理极为重要。

对于词语的理解, 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 形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对此, 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基础能力是学会正确地遣词造句, 并能修改病句。由于现在淡化了语法知识, 对于语法知识的教学也只是随文教学, 因此学生获得的语法知识都是零碎的, 印象也是模糊的、一鳞半爪。应对平时常见的语病进行归类, 并结合典型的例句进行讲解, 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语段修改练习。

对于必要的古诗文、现代文经典语段的背诵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我们花了那么大的气力去背、去默写, 中考总共能考几分默写积累题呢, 实在是没有必要。”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 必要的积累是语文素养的积淀, 只有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才有可能考出好成绩。因此, 在背诵积累上一定要远离急功近利的意识。当然背诵积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要防止死记硬背。

2.轻表达重理解

中考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考查, 更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不少学生答题很不规范, 语言运用题、阅读题答题不简明, 不到位, 抓不住要点, 造成漏答而失分。书写潦草, 不够工整, 卷面不整洁, 也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这种情况与教师平常的教学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往往注重学生是否准确地理解了阅读文段主旨和相应题目的意图, 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不到位。特别是一些主观题 (如阅读主观题和语言应用题) 由于开放性强、灵活度大, 学生害怕, 觉得难以下笔, 老师难讲, 没有一定之规律, 实为一块难啃的骨头, 因而复习时碰到这类题往往草草带过, 匆匆收场。例如有的阅读文段后会有思考题:“读了本文, 你有何收获?”或是:“从选材、内容、语言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谈你对本文的看法。”我们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就头痛, 有的不知如何下笔, 还有的一写一大篇却表达不出一个完整而明确的意思。

3.轻教材重延伸

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 “试卷上很少考到书本上的内容, 教材可有可无。”于是一完成六册书的教学任务就将教材晾在一边, 总复习也不看, 一心只要学生做复习资料。不错, 从现在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 绝大部分阅读素材来自课外, 但这并不是说教材就不起作用了。试问, 如果教材不起作用, 那我们还学它干什么, 不如七年级的学生一进校咱们就做资料题, 这行得通吗?所以, 总复习阶段千万不要轻视教材的导向作用。认真分析一下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 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题都可以依靠教材上的知识来解决。出题者必须是依托教材, 紧扣课标, 复习时又怎能弃教材而不顾呢?教材是源泉, 它告诉我们字词的解释与用法、文字知识、文化常识、写作格式及素材运用等知识和能力, 而资料上的题目是对书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不求“源”而另挖“井”, 复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中考复习, 必要的训练题是不可少的, 但目前有些教师仍然热衷于“题海战术”, 觉得题做得越多越好, 模拟考试越多成绩提高越快。大本大本的复习题、大张大张的试卷, 做了讲, 讲了考, 考了又讲, 讲了又做。学生和教师都被淹没在“题海”里, 双方都觉得累。这样的战术, 只会让学生觉得疲惫不堪, 迷失学习的主动性, 缺乏复习热情。

误区二:习作上“三轻三重”的缺陷

总复习一开始, 就意味着来日无多, 所以, 很多教师把重点放在基础及阅读上, 认为基础知识的复习及阅读能力的训练比作文的复习见效快, 况且所剩时间不多, 即使多写几篇文章也未必能把作文提高多少。其实, 作文是语文中考中最大的一块, 千万不能轻视。教师要认真把握作文特点及当今中考的发展趋势, 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搞好作文的复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1.轻立意重结构

同样的布料做衣服, 款式新颖的就会招人喜爱;同样的题材, 结构精美的自会受人青睐。所以, 老师们不厌其烦地教给学生一些高招:过渡、照应、题记、后记、小标题……别忘了, 立意也是一大关。不论一篇文章的语言多么优美, 结构多么精巧, 只要立意偏离了要求就不会有高分, 而在这一环节上痛失分数的学生却不少。立意不明确、不深刻、不新颖的多, 甚至立意不健康的也大有文在。如有学生受网络上的恶搞影响, 在改编《木兰诗》时把木兰改编成贪慕钱财、慢待父母的庸人;有学生生活无聊, 没有理想追求, 造成动不动就“寻死觅活”消极悲观的文章立意。

2.轻积累重技巧

习作指导中, 教师过多重视的是作文的技巧。如:怎样审题、怎样拟题、“凤头”“猪肚”“豹尾”等等, 但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重视日常积累, 广泛搜集素材, 才能文思泉涌。在观察、阅读、写作中都可以积累写作素材。特别是三年初中生活中, 学生一定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有了一定的积累, 总复习时, 要指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素材、人生体验、社会经验作一下梳理交流, 让学生能真正把生活中的积累运用到笔下来。

3.轻情感重语言

优美的语言能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对语言的锤炼各个老师都不会放松。但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如果灵动的语言抒发的却是虚情假意, 也不会吸引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从“真实”起步, “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真心”。例如: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 很多学生不乏精美的语句, 修辞方法用了一箩筐, 结果读起来感觉很头痛, 因为一点也不让人感动。后来, 我们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写的作文, 很多学生边读边笑读不下去了, 自己都没觉得感动。习作中这种严重的情感虚脱不容忽视。

误区三:复习手段上“三轻三重”的缺陷

1.轻个性重权威

考试应该是检测水平差异的标尺, 而不应该是个性差异的樊篱。近年的中考命题中, 命题者总是在关注共性原则、考查共性知识的同时, 尽可能在每道题的设置上, 让各类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遇和空间。

因此, 初三备考复习要有科学、周密的计划, 但许多老师复习时总是过分依赖复习计划, 完全按照计划复习, 不敢越雷池半步, 生怕计划完成不了, 最后考得不好, 而没有关注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复习时作有针对性的调整。事实上, 各班有各班的学情, 一个学校的每个班不可能一样, 各个学生也有自己不同的差异, 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也不可能一样。每个学生的薄弱点、知识盲点均不一样;不能因为要顾及到统一的计划与进度, 而不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灵活调整, 对全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盲点进行有效的专题突破, 单个学生的问题进行单个指导, 要留有思考、反刍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观念不仅适用于日常教学, 也应该贯串在复习的全过程中。

2.轻阅读重练习

我们发现, 随着中考的逼近, 不少老师已相继结束新课转入系统复习。白发搔更短的老师们不得不把学生掷进浩瀚的题海, 还冠以美名: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 这种复习思路有悖于语文新课标。

我们还发现学生中的一种现象:拿到一篇阅读题, 文段还没看完就慌忙动笔在做题。在读书中存在着严重的蜻蜓点水、跳跃障碍和自降难度的错误。

复习中, 教师在宏观上要把握住“多读书, 少做题”的原则。一读与教材链接的经典作品, 二读地域文化的经典作品, 三读热点文化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六册语文书收集了古今中外近200名诗人作家的传世之作, 作品风格各异, 走笔手法万千, 单纯的一篇文章阅读只能是与名家擦肩而过。阅读最忌讳肤浅, 初中生还不具备一叶知秋的能力, 只有走进名家, 广泛深入地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 与他们神交, 才能够引起自己的深层次思考和发散思维, 否则, 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

在微观上, 教师要注意提醒引导学生:做题是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考查, 读才是“本”, 读清楚了才会做题。只做不看, 只做不读, 是本末倒置, 语文能力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另外, 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有些老师往往忽视了让学生自主自由阅读的必要。阅读应该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 爱阅读的人语文能力绝不至于很差。

3.轻规律重答案

很多学生为加强语文成绩, 盲目做题, 做对了一道题就沾沾自喜, 做错了就懊恼不堪。教师在做复习训练题时往往也只重视学生答案的对错, 却忽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有了真正的提高。譬如阅读能力讲的是对词语语境、语义的理解,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对主旨的阐述等等, 掌握了这些规律, 拿到什么样的阅读题都能做, 但很多学生却是就一篇做一篇, 不去注重语文核心能力的培养, 结果相同类型的题目, 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也都一样, 但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会做, 换一篇阅读文章又傻了眼, 陷入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所以, 复习必须重视对学习规律的把握。

比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类题目考卷中屡见不鲜。句子的表层意思也就是本义, 中考一般不会直接考查。往往是考查与本义紧密相连的深层意义, 怎样解答?这里面就涉及到规律性的问题。笔者曾从句子深层含义的种类, 进行分类例说, 总结为如下五种方法:一是主旨牵引法, 二是情感类推 (反推) 法, 三是探原返本法, 四是借物联想法, 五是类比悟通法。师生反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 语文的中考复习, 不是学生的独舞, 更不是老师的包办, 它是对学生三年来语文知识的一次全面性梳理和融合, 是对学生三年来语文能力的一次实践性贯通和整合, 是对三年来学生精神世界与人格魅力的一次洗礼和提升, 它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次整体性构架。所以复习之旅不是“炒现饭”, 更不是“嚼饭喂食”, 我们应该力求既加强课文教学的指向性, 又加大复习指导的包容性, 把两者的思辨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唯有这样才能够规避题海, 才能够“以乐为舟”, 事半功倍。

3.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篇三

误区一:注重课前预习,淡化课内学习。

布置课前预习本无可非议,可有的课前预习变成了课堂学习的翻版。笔者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林林总总足足有十几条,包括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思考回答课后问题、提出疑难问题、查找有关资料等等。每一次课前预习如果认真去完成的话,恐怕一个小时还不够。由于课前学生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新授课就变成了检查课,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把预习中要求学生去做的检查完了,一堂课就结束了。对于优秀生来说,这堂课主要是验证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而对于一部分预习习惯、预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在这一堂课上,他就完完全全地成了忠实的听众及笔录者。

误区二:凸现学生主体,削弱教师主导。

自主创新性学习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自主性”,即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的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老师们在教学中力避“牵着学生鼻子走”之嫌,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如“换位教学”就是这方面的尝试。当然,换位教学的好处颇多,更可体现教学民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这种做法带来了另外的弊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考欣赏的角度不同,把握理解教材的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换位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适用,还值得商榷。当然,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还有很多时候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在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时,学生积极参与,众说纷纷,结果教师也迷失了方向。

误区三:重视动口动手,忽视静心思维。

大凡听到公开课,我们总会发现教师为了充分展示其自主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特色,于是在课上创设了多种情境,提供了诸多机会,既有看的,又有听的;既有唱的,又有跳的;既有画的,又有做的……确实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可我们也发现课上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少了。然而从许多具有创新品质的中外名人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能静心思考是他们走向成功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生习惯了课上的热闹,逐渐形成了心浮气燥的毛病,难以静心思考问题。

误区四:加强合作学习,减少个体活动。

“会合作”也是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未来的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在相互合作中可以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就在强调合作的同时,我们逐渐减少了一些个体自主性的活动,从而使部分同学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在习惯于小组学习、习惯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丢失了自我,也在一次次小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中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

目睹以上种种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对策一:课前预习与课内学习应并重。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和课内学习相比而言,它仅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许多理性的认识、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课内学习,因此课内学习是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我们不能把课内学习与课前预习本末倒置。教师应有选择地设计每次课前预习的要求,因文而异,让学生有重点地预习新课,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才能为课内学习作好铺垫。

对策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须并存。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丝毫不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反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推动学生主体性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导在迷惑处,导在争议处,导在卡壳处,导在精妙处,从而激发起课堂争鸣,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最终使学生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一种理想的境界。如即使是“换位教学”,我们的教师也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无疑而问、及时发难、引起争议、指点迷津,虽是学生上课,可教师精当的“导”应贯穿课的始终。

对策三:动口动手与静心思维要并用。

讨论、演示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激活学生思维,但教学中我们不能只追求动的效果,要有张有弛。动静相济,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乌鸦喝水》,先可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然后师生共同做实验:“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扔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做完实验可继续让学生思考: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呢?

对策四:合作学习与个体活动该并举。

4.初一语文学习重点及语文学习误区 篇四

千( )百态 潜移( )化 ( )言耸听 ( )必较( )不决 ( )根究底 ( )来攘往 ( )枯肠 ( )在目 记忆( )新 走( )无路 美不( )收 眼花( )乱 心旷神( )

五彩纷( )( )而生 ( )雀无声 ( )过隙 ( )回首 一视同( ) 谈笑风( ) 其貌不( ) 罪( )祸首 指手( )脚不屈不( )( )顿开 道听( ) ( )惊人 无动于( )

5.英语口语常见误区及学习方法 篇五

英语口语常见误区及学习方法

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会了,但是不会说,不会用英语与人交流,导致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心理恐惧 听不懂更不敢说话,读不快也不敢写,惟恐语法有错导致心理上的畏惧,认为英语是高深莫测的学问,认为英语老师的思维方式才是惟一正确的思路,培养了许多考试高分,而真正运用英语低能的畸形学生。

学无致用 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运用和表达,而是为了考试和过关,于是动机走偏结果是学得越多,丢得越多;没有把英语变成自己表达自己,与人交流的真正工具,事倍功半,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落后陈旧 学了不少古董英语。任何语言都是“活”的语言,在每天发展新的词汇/意向/用法等,在不断丰富,不断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陈旧的语言毫无新鲜感不说,基本无处可用。

急用乱医 不少人在急用英语的情形下,只好囫囵吞枣,有病乱投医,不管学校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先上着再说,选择缺乏理性分析与思考,效果也就可见能有多好?

语音不规范 语音非常“中国”是不少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原因是听的国际化的发音太少,中国的英语老师中发音语感好的实在有限,所以与其等待他们提高,不如跨越他们(在语音方面)多向母语为英语的人士学习。

用法不入流 不鲜活、不入时、不风趣幽默的语言就不是我们要学的语言,不入流、不分场合的语言学了就无用武之处,学它何用?

幻想一蹴而就 很多人幻想速成英语高手,也许是学得太久,收效太不成正比,所以有这样的幻想倾向的人就越多,幻想的程度就越深,幻想的花样也越层出不穷。

期望高学费提高学习效果 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学习语言也不例外。现实中不少人,不想通过艰辛的付出就想学好语言,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其交际功能应是占重要地位,下面就介绍几种提升口语的方法吧!从语音入手,校正学生的口音 语音标准化是学好外语的第一步,中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英语教师要注意学生发音的标准。在语音教学中,可以运用模仿、举行绕口令比赛等训练,让学生正确掌握发音,提高口语流利程度。

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突破学生不敢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倡导学生运用所学口语进行日常交流。

课堂是口语训练的主战场 转化课文语言,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文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决定了英语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转化语言,可以通过学生的课文表演,转化语言。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每个单元中的重点词汇或图片,锻炼口语,或通过两人一组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口语训练活动来转化语言。课外是口语训练的实战场 学校可通过开辟英语角,让学生进行英语表演和英语演讲比赛,训练口语。

6.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篇六

引题

当年, 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高姿态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一时间信息技术课堂面目全新。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推进, 广大教师却开始反思这些教学方法所带来的问题, 对其课堂效益重新进行评估。因此, 质疑产生了, 改良产生了。本期解码, 特邀请郭刚老师, 跟大家一起对“探究课堂”进行质疑, 以启发我们对其他教学方法也进行价值取向的重新思考, 让它们更灵活、更真实地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

新课程实施中, 探究性学习成为了一种学习的潮流、一种学习的模式, 但在这一学习的模式中, 仍然有许多误区。我们先来看两个实例。

实例1:影子演示:我的好朋友 (中国案例) 。

教师用Authorware制作一个课件。该课件分成三部分:看图、学文、字形。在看图部分, 教师用四幅动画向学生阐述了太阳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不同导致了不同情况。在学文部分, 课件展示了与影子有关的字、词、句供学生朗诵和识记;而在字形部分, 课件通过相关字、词、句的字形和朗诵进一步学习该部分内容。

实例2:影子的探究:我和我的影子 (国外案例) 。

教师要求学生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两点的整点时刻都在阳光下测量自己影子的长度, 并将此数据绘制成一张Excel表, 以便清晰地表现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 从而分析出影子的变化规律。学习过程: (1) 在秋季的一个晴天, 带学生到户外测量影子, 并记录; (2) 在春秋两季之间的时间, 学生参加技术培训, 学会如何使用Excel、Paint; (3) 春天, 继续测量影子, 还要与网友交流, 比较国内不同地区的影子数据; (4) 让学生共享他们的发现, 解释柱形图; (5) 制作PowerPoint电子讲稿; (6) 选择一个主题信息, 制作网页。

从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到我们国内的探究性学习与国外的探究性学习在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 时间上的区别。我们国内的探究性学习, 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如实例1) 。而课堂上的时间又太少, 除掉教师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布置任务以外, 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来探究呢?这么短的时间探究, 又有什么样的效果呢?而我们看国外的探究性学习, 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外的案例, 大多时间是持续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是几年的。几乎没有一个是在短短的45分钟内能完成的。我们把探究性学习都分成六个阶段: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 (解决方案) 、评价与展示作品。其中收集信息和整理分析信息是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做的, 并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

第二, 教师的作用。从这两个实例来看, 国内的实例仍然没有摆脱教师为主的模式, 仍然是教师一步一步讲, 学生一步一步跟着学而已。而国外的实例, 教师几乎是隐身的, 教师仅仅起一个协助者的作用。

第三, 知识内容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目标。国内的实例中, 我们探究的内容, 就是知识内容, 也是最后要达成的目标。但我们看国外的实例, 知识内容并不是要达成的目标, 而只是一个手段。比如说要学会如何使用Excel、Paint、PowerPoint、制作网页等等, 并不是探究的目标, 而是在探究影子时, 先要学会这些知识, 而这些知识能在探究影子的活动中, 起到应有的作用, 就是说知识内容是先学, 后来用。而我们的做法却是做中来学!

第四, 探究的味道。从国内的实例来看, 几乎没有什么探究性, 仅仅是教师通过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已。而从国外的实例来看, 探究的成分明显浓得多。

反思我们的探究性学习,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误区呢?我想这与我们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有关。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的定义: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 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哪些是已经知道的结论, 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 进行批判和逻辑的思考, 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而我们只抓住其中的一点:提出问题。是不是提出了问题, 就可以是探究性学习了?如果是这样, 那么就几乎没有不是探究性学习的。就算是我们以前的应试教育, 教师也一样会提出问题, 或者是学生想探究某一道数学难题, 也会提出问题。这样的定义, 就把探究性学习无限扩大化, 结果就产生了伪探究性学习。

7.数学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篇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内心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随处可见。然而,在热闹的场面背后,到底有多少学生发表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又有多少学生游离其外,无所适从呢?本文就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小组组建的随意性。

“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被广大数学教师广泛采用。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合作小组中成员的搭配问题,大部分教师会采用前后同学组合、同桌组合或邻近同学组合的合作方式。这样的组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随意组合的小组是否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的任务,我们不得而知。

误区之二:选择问题的随意性。

什么问题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当个体遇到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时,才会有强烈的与人合作的愿望,才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很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却少之又少。大多数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

误区之三:合作过程的随意性。

合作学习,应该有合作的计划和步骤、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合作学习也应该有一定的合作规则。但反思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当老师提出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后,学生马上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可是,现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都希望别人来关注自己,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所以组内成员的合作实质是貌合神离,学生各抒己见,却听不到同伴的声音。

误区之四:教师指导的随意性。

合作学习进行时,老师一般会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以适时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可此时,教师应该指导什么样的问题?教师的指导是否适时高效、有效?值得研究。

二、对策

1. 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时之间,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风起云涌,似乎一节好课必须有合作学习才算完整。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教师“做秀”的“摆设”,而学生则成了支撑“摆设”的“道具”。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对所研究的问题发生兴趣,并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时,才会产生合作学习的强烈愿望,合作学习才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所以,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生产生疑惑、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为其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质疑、释疑。

2. 加强合作技能的指导

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发表意见、质疑、接受他人见解、组织管理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示范等形式把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同时在每一次的合作中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这些技能,并养成习惯。

3. 提高教师指导的方向性

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当今强调“注重课堂生成”的时代,教师的预测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小组的特殊问题进行指导,而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选择用集体分析的方法解决。这样,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对所教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对课堂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巡视的过程中能及时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合理的分组,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4. 追求合作过程的实效性

为了课堂的优质高效,针对现在小学生的特点,合作过程要有计划地、有序地进行。一次合作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交流的主题——制定交流的简单步骤(可以口头确定)——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组员的独立思考——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组内形成统一的认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整个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以帮助。只有合作的过程是踏实的,才能产生喜人的合作效果。

8.初一语文学习重点及语文学习误区 篇八

沈洁

12小教

摘要:语文作业与小学教育教学各方面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传统语文作业的布置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指出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的不足之处,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作业布置的量和内容,提出合理的作业设计理念,并阐述建立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作业、误区、改进策略

1.小学生语文作业布置的现状及意义 1.1小学语文作业的内涵

1.2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与优化的国外现状 1.3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与优化的国内现状 2.小学生语文作业布置的误区及出现的问题 2.1“大锅饭”现象

2.2作业布置形式化,实践参与少 2.3作业内容枯燥,制定目标不明确 2.4作业评价形式单一,作业反馈不及时 3.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3.1社会方面 3.2学校方面 3.3老师方面 3.4学生方面

4.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改进策略 4.1作业形式的优化 4.2作业内容的优化 4.3作业目标的优化 4.4作业评价的优化

参考文献:

9.初级职称学习重点及方法总结 篇九

初级职称学习重点及方法总结初级职称的考试包括两门课程,《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在学习之前,先绍一下这两门课程各自的学习重点:

《初级会计实务》一共七章内容,第一章总论主要讲述会计的最基本知识,介绍了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凭证和帐本,以及几种最常用的帐务处理程序等,这章内容大家在会计证学习中都已经接触过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第二章资产是重点,每年都有20分-30分的题出自这一章节,在这一章内有几个重点难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大家来说都很陌生,它的理解难度上比较大,在做具体的帐务处理之前,必须要掌握好三个要点,一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二是计量原则,三是做会计分录中用到的几个科目,关键是要掌握好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科目,这是这一节学习的一个重点。再一个是存货发出时的成本核算,即有实际成本核算也有计划成本核算,特别是计划成本,我们将学到一个特殊的科目“材料成本差异”,这个科目的运用将关系到整个分录的正确性,是个难点。第五节长期股权投资当中要注意两种核算方法,即成本法和权益法,掌握好它们各自帐务处理中的特点,成本法下,投资方的帐面价值一般不变化,帐务处理比较简单,而权益法的核算则是一个重点,它和成本法不一样,只要被投资方帐面上有一点儿变化,那么投资方就要做帐务处理,因此这种方法下帐务处理比较复杂,但大家一定要把这种方法的核算掌握好,因为每年考试不管是计算题还是综合题都会出自这一节,在刚刚考过的试卷当中也出现了权益法核算投资的计算题。本章当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固定资产的核算,包括自营工程的几个处理步骤,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等都会是考试当中的考点。

第三章负债内容不多,重点在于应付职工薪酬的范围及核算,应付职工薪酬是新会计准则下规定的一个新的科目,它包括的范围比之前要宽广了很多,不单单指的是职工的工资,还包括职工的福利费,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教育经费,其他职工补助等,这一点特别容易考到多选题,另外就是帐务处理,特别是确认及发放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核算是个重点,要掌握好。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重点不是太多,一个是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票的帐务处理容易考到小的计算题,再一个重点就是第三节留存收益,包括留存收益的范围以及利润分配的过程等需要大家掌握。

第五章收入,费用,利润又是继第二章资产之后的一个重点章节,分值达到25分左右。那么第一节收入是本章当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跟资产一样,每年实务考试中也必定会出计算收入的会计处理题,举一个例子,比如企业的一个销售商品的收入: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收入,有先收钱后交货的收入,还有先交货后收钱的收入,还有折让折扣的收入,还有委托代销的收入,还有接受委托代销的收入等等,非常复杂。不同情况下实现的销售收入,做出来的帐务处理也是完全不同的,还有提供劳务的收入:一次性取得的收入该怎么处理,一年内完工的收入该怎么处理,跨年度的收入该怎么处理等都是掌握的重点。第三节政府补助看似很难实则很简单,经济业务变化的再多一共也就用到三个科目,理解了处理原则,就不难掌握。

第六章财务报表,讲解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相关内容,大家要掌握好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编制方法,特别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几个特殊科目的填列方法,如“货币资金”,“存货”是由几个总帐科目余额合计填列:“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这四个科目都是根据明细帐的相关余额来合并填列:“长期借款”,“长期待摊费用”,是即要看总帐也要看明细帐,然后再合并计算填列。这是几种填列方法,但考试的时候要注意,一般会先出几个帐务处理题,让大家来做会计分录,然后跟据所做的科目来编制资产负债表,如果会计分录做的不对,那么编制的方法掌握的再好再正确,算出来的金额也是错误的,关键还是前几章尤其是资产和收入的各种会计处理要掌握好才行。对于现金流量表,初级考试当中只考基础知识,一般不会考到如何编制的问题,这个难度较大,是中级考试当中的一个内容。

通过上述几章重点内容的讲述,大家可以看出来,在初级会计实务这门课程当中,如何学会做会计分录是最重要的,它即是重点,难点也是考点,但对于分录这种题不能直接去背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把原理搞清楚才可以,在学习听课过程当中要重点掌握。

《初级经济法》这门课程一共八章内容,一、二、八章属经济法内容,三、四、五、六、七章属税法内容,从章节上来看,虽然教材名称叫做经济法,但税法的相关知识才是整本书的重点,经济法的内容大概占到考试的40%,税法的内容要占到60%左右。每一章节相关重点如下:

跟据学员提供的一些心得和学习方法,我们也给大家总结了几条学习的经验,不一定对每一个人都适用,但只要照着做了,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的:

经验一:有效的学习方法;

经验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经验三:影响学习效率的几个要点大家要记好。

好了,根据上述几个经验,大家还需要做好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就象我们去超市购物一样,把要买的所有东西都列个清单,估计要花多少钱,以及安排一个购物的路线,先买什么,后买什么,列好计划,不至于该买的东西没买,而不该买的东西却买了一大堆,后悔莫及。建议您的复习计划安排如下:首先粗略通读教材,同时,可以结合考试大纲,并参考辅导书,标注教材当中哪些章节会是重点章节,哪些是次重点章节,哪些是非重点章节,哪些是要掌握的内容,哪些熟悉或了解即可,每一部分大约需要花多少时间来学。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必要时,要对少部分非重点内容做战略性放弃,以保证重点章节,分数多的章节,能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复习。

10.语文有效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篇十

首先,课堂预设主观化。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必要的课堂教学预设是必须有的,但是,这种教学预设应该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充分研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教师对文本的认识基础之上。尽管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但是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教师就像一个指挥员,他有运筹帷幄的能力,他对学生的讨论交流看得很清楚,知道他们的思路是什么,知道学生的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等。教师不是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上来,而是把学生引导到正路上来,让他们不至于走弯路,走邪路。

可是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则恰恰相反。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教学预设。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太重视语文教学“教”的功能,而没有重视“学”的功能。我们站在一个高度,根据我们的预设要学生接受这些所谓的预设解读。为此,我们把课堂设计成许多步骤,每个步骤之间环环相扣,并大量地使用各种手段,声光电一起上,唯恐学生不理解;我们设计了那样多的问题,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回答,却唯独不给学生思考文本的时间,不给他们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本来很明白的东西,不是问题的问题,但是教师还要设置成问题,学生已经清楚的东西,教师总是不放心,还要大讲特讲。而学生真正没有明白的地方,教师又很少涉及。或者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或者支离破碎,随意发挥,导致语文课堂的时间浪费在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上。这是语文教学无效或者低效的重要原因。

其次,文本阅读的虚化弱化。

作为语文教学来说,文本的学习探究是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文本的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地阅读,与文本亲密接触,从阅读中获得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才有可能进一步去合作、交流、探究。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要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对话。这种对话必然会产生许多困惑,产生许多疑问,这些疑问与困惑,正是语文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重点。孔子提出“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就是这个意思,而“愤”与“悱”的状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让学生与文本接触,让学生阅读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恰恰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欠缺。重视教师的教学,忽视学生的阅读;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的自我感悟;重视教师的认识,忽视学生的认识。教与学之间产生很大的隔膜。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力争把他们提高到自己的高度上来,学生努力地理解,把自己提高到教师的高度上来,但是,他们忘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还没有如此丰富,学生的认识还不可能如教师那样深刻,教师变着戏法将学生引导到自己的轨道上来,但学生却常常脱轨。这样就造成语文教学的虚化、弱化。

语文总是浮在上面,学生难以让语文到生活中来,学生不知道,语文其实就是一种对话“活动”,这种“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话,是学生与作家的对话,不仅仅是就语言文字,更主要的是语言文字背后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背后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这个特定事件的思考。

再次,教师作用的强化与学生作用的弱化。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笔者认为教师的根本功能还在于解惑,韩愈在《师说》之中强调的也是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学,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都到文本之中,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运用阅读策略,自主阅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有没有这个前提,语文教学的效果会大不一样。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低估了学生,教师用一种紧箍咒来束缚学生,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牢牢地把学生牵制在教学预设上,牵制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学生只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转悠,很难有自己的空间,自然,学生也就很难形成自己的认识。

因此,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自由地钻研文本,得出他们自己的阅读结论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认识,将自己独到的发现表达出来,展示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如果不拿文本这个例子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放他们到广阔的天地中去思考,去探求,不让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不让学生透过语言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探求作家内心世界,那种程式化的分析活动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素然无味。难怪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但却喜欢阅读课外书,就是因为课外阅读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是一种自主性很强的活动,透过阅读活动,他们获得了许多在课堂上得不到的体验和感受。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生本教育?笔者认为就是那种让学生充分学习文本,充分表达个人观点的课堂教学才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本。

最后,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笔者认为,我们对合作教学有许多误解的地方,许多时候教师只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这种合作交流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合作交流。交流是一种分享,是一种提高。首先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然后才可以合作交流。如果只是为了交流而交流,那这种交流就会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作用就是释疑解惑,也就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能独自解决的困惑,这些问题才是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也是他们的兴趣点所在。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合作交流情况,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探究文本内在的深层次的含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首要的就是好钢用到刀刃上,就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解决那些深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高效课堂怎样才能使课堂高效起来,就要最大限度地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解决那些学生心中疑惑的问题。将课堂时间用来升华学生的认识,教师的作用不是重复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而是开拓学生需要知道的知识。

1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误区及对策分析 篇十一

一、过分强调其作用, 追求形式化

在语文朗读教学实践中发现, 有的教师将朗读定位在“有感情地读”位置上, 于是, 在整个朗读指导过程中, 所有的读的行为都围绕“有感情”进行, 甚至精确到段落、字词, 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做到抑扬顿挫, 要求学生反复地朗读, 朗读中纠正, 纠正后再次朗读。同时, 以“要读出感情”来要求学生。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读文章似乎就为了寻找其中的感情, 哪怕文章中是议论性的句子, 也要读出感情才对, 学生的兴趣不高, 朗读走进了形式化的窠臼。

的确,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目标, 但并不是唯一目标, 也不是唯一衡量朗读水平的标准, 除此之外, 还有对词语的理解, 对句子的分析。当教师太看重情感在朗读中的作用, 就容易限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圈。而从朗读的手段来看, 有感情地朗读只是读的一种方式, 学生自然还可选择默读、浏览读的方式进行, 如果将有感情地朗读当做唯一的手段, 读的范围就变得狭窄了, 学生在这种要求下也就只能是“笑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因此, 在朗读指导中, 教师正确把握朗读的要求, 要以“正确、流利”为基础, 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 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再去朗读, 而不是一味地以“有感情地读”为最终目标, 从而导致本末倒置的现状。如果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了, 再加上对内涵的理解, 教师稍加指导, “有感情地读”的目标也就达成了。正是如此, 教学中教师还要从基本的生字词的引导做起, 尤其是低段学生,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去多读, 读中再加入自己的感情。

二、过分看重概念, 追求程式化

从一些公开课或示范课中不难发现, 当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时, 总是要在读之前给学生强调, 这里应该“用矛盾的感情读, 用陶醉的感情读, 用孤独寂寞的感情读, 用意味深长的语气读……”, 但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 读的行为也就变得被动了。于是,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受制于教师的“暗示”, 读起来也就失去了本真味道。的确, 有的文章的段落要用相应的语气去朗读,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句子、段落会有不同的理解, 也会有自己的感情, 自然读起来的语气也就不一样, 为何教学中要限定学生用相同的语气去朗读呢?

与其如此, 教学中不如在帮助学生用心体会文章的感情的基础上, 再自己去体会, 然后再朗读, 这样不是更能让学生读出文章本有的味道吗?如对《微笑着承受一切》中“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 桑兰可以自己刷牙, 自己穿衣, 自己吃饭了。”一句, 如果老师要求学生用“坚强的语气”去朗读, 学生在没有体会桑兰做出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的困难时, 是读不出“坚强”的。而当教师用幻灯片展示桑兰做康复治疗图片后, 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学生情不自禁地就感受到了桑兰的那份坚强。

由此可见, 有感情地朗读是基于对文章的理解的朗读, 而不是程式化地用某种语气去要求学生。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朗读, 效果会更佳。

三、朗读时间少, 方式单调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调查发现, 朗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不足四分之一, 换言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不足10分钟。那么, 为何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多给学生时间进行朗读呢?一方面是教师角色, 对文章的理解是重头戏, 在教学中要通过引导, 让学生去理解文章, 于是, 朗读就成了次要;另一方面, 教师认为在课堂中朗读占用时间多了, 课堂容量就小了。而这两方面的深层原因在于教师担心因朗读而占据理解的时间, 从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其实不然, 朗读是理解的基础, 只有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再引导合作探究, 这样才更有利于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其次, 在朗读方式上,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如点名读、开火车读、按顺序读等方式都是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进行的, 学生自主朗读的方式较少。这样, 学生的朗读就具有了一定的功利化, 朗读的作用也就被淡化了。

针对上述两种现状,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 首先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 课堂中的时间不能压缩, 那就可以放到课前或课后。教师可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朗读, 也可在教学前让学生先朗读课文, 同时辅以理解中的朗读, 多管齐下来保证朗读时间。在朗读方式上, 除了采用上述常用的方式外,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用视频或音频资源来引导学生听, 听后朗读;也可配乐来引导学生朗读;对于高段的学生而言, 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的模式, 让学生在教师或多媒体的示范下去模仿朗读;同时, 根据小学生喜欢在对比中朗读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多采用朗读比赛、朗读周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让学生自主地去朗读。

12.初一语文学习重点及语文学习误区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善对策;教学方法;误区

引言

新课改下,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应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来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然而,由于老师们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落后,导致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误区;这些误区是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误区,需要老师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从而给出改善策略。

1.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1.1老师观念陈旧,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当前,许多老师受师资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观念过于落后,进而难以实现新型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课堂上诸多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甚至有的老师还采用体罚式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学生过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其次,有些老师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合理结合与综合应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过于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不仅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厌学状态,而且降低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最后,有的老师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备课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有的课堂材料都是从网上下载下来又进行更改的,而且教学计划的制定也完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严重低下,这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不够牢固的重要原因。

1.2缺乏正确的指导:当前语文课堂上存在多种教学模式,其中粗放式教学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而且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喜歡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下,往往也缺乏老师专业的指导,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满足预期目标;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正确指导才是粗放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其次,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仍然存在许多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的现象,并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向学生灌输了许多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的理念;而且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完全没有尽到老师应有的责任,只是一味地进行粗放式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学习中也严重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由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而正确指引学生前进。

2.改善初中语文教学误区对策分析 2.1老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老师是语文课堂上的引导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所以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从自身做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进而实现自身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老师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改变过去把提高考试成绩当成教学目标的模式,从而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状态,为其提供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机会。再者,老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来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实现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方式,从而使得学生不感觉学习有那么辛苦,真正做到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最后,老师还应该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通过合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2.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当前素质教育下,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并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次,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平台,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来确保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再者,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为此,老师应该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3合理开展问题设计环节,开展启发式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大胆创新,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改革来积极地开展合理问题的设计,从而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如此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次,老师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通过开辟课外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活动来开展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活动;而且定期式的教学训练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索精神的有效策略,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等全方面的综合进步与发展,这也是展示学生个人魅力的重要举措。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未来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老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误区,从而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对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天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华章,2012(17)

13.初一语文半期试卷及答案 篇十三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一、积累运用(共8小题,计31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倜傥(tǎng)秕谷(bǐ)撺掇(cuān)气冲斗牛(dǒu)....B祈祷(qǐ)赫然(hè)元勋(xūn)迥乎不同(jiǒng)....C亘古(gèn)厌恶(wù)喧闹(xuān)热情澎湃(bài)...D重荷(hè)木屐(jī)默契(qiè)慷慨淋漓(l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泛烂 怪诞 躁动不安 一拍即合 B险峻 祈祷 燕然勒功 可歌可泣 C彷徨 幽寂 义奋填膺 警报迭起 D狂澜 磐石 妇儒皆知 一泄万里

3、下列下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仰之弥高(更加)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B气冲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义愤填膺:肚子 ...C踌躇:犹豫 鲜为人知:少 ...D警报迭起:屡次 沥尽心血:滴 ..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周密而巧妙的计划,秘密)

B.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的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风味:事物的特色,多指地方色彩)。

C.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悲剧: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这里是指贝多芬的脸上表情丰富,像悲剧的演员一样)

D.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5、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同学们对自己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②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③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④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⑤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⑦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阶段。A ③⑥⑦④⑤①② B ⑦⑥⑤④③②① C ⑤④③⑥②①⑦ D ⑦⑥⑤①②③④

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B《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C《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作家 D《福楼拜的星期天》——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8、按要求填空(10分)

(1)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蒙曰:“士别三日,”(《孙权劝学》)

(3);现在却常是忧郁。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木兰诗》中,用互文手法来写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5)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遥远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怀的两句是。

(6),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7)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阅读(共13小题,计47分)

【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才略:才干和谋略。..C.蒙乃始就学。乃:才。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1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仲永之通悟 B.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C.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D.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11.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C.孙权开始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12.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2分)

13.鲁肃与吕蒙结友正面表现出什么?侧面又表现出什么?(3分)

【现代文阅读】

(一)热爱泥土

韩青辰

小时候,我们带妹妹种大蒜。两岁多的她本来坐在地头上玩手绢,玩着玩着她就爬到新翻的泥土上,学着我们的样子,手忙脚乱地拨弄大蒜。田垄被她踩乱了,她从土里抠出一只白花花的地虫往嘴里送。

妹妹从土里抠出过萝卜、花生、山芋,吃得都很香甜。唯独这次,她觉得不对,一个劲地往外吐,还皱起眉心哇哇大哭。

妹妹吃土虫成了笑话。母亲说,我们其实和妹妹一样,打小从土里翻出什么就吃什么,困了就睡在地头上。庄稼人的孩子,都是在泥土里滚大的。那年妹妹生疥疮,妈妈去河边挖一种黑泥,装在瓦罐里,妹妹果真被黑泥治好了。

春耕的日子,新翻的泥土散发出涩涩清香。犁地的叔叔间或会捧起一块,凑近了鼻子闻,像奶奶闻她的酵面,很香,很陶醉。

我们总是等不到夏天,泥土才被晒暖,脚趾就不能安分了。瞒着大人,脱了鞋袜,挽起裤脚在浅滩上踩烂泥。脚巴掌使劲儿往下踩,看着水一点点长出来,长成一个小小的潭。

湿漉漉的泥巴,软软的从脚趾缝里钻进钻出,又痒又滑,仿佛泥土也有份调皮劲儿,要和我们嬉戏。

田埂上的黄昏诗意无穷,被太阳晒了一整天的大地就像一锅蒸出香味的米饭。人们贪婪地呼吸着,享受着。

这时候往往是种子被埋进了土里,埋了种子的田野显出奇特的美,美得庄严,美得神秘,像孕育的新妇。

农人们赤脚走出田野,满怀希望和敬畏,他们从不担心土地会欺骗他们,除非他们自己不够殷勤,不够专注。

妈妈骗我说,我是泥块里蹦出来的。每次抓握泥土都会情不自禁地激动,好像它真是我的母体。我喜欢把脚埋进土里,玩那“从土里长出来”的游戏。

最快乐的是秋天,从密密麻麻的绿叶子下面找出丝瓜、豆荚,一串一串,真是满满的惊讶和欣喜啊。

还有茄子,清晨才拳头大,太阳落山它就垂下来老长了,当晚奶奶就把它摘

下来做茄夹吃。

韭菜地永远香喷喷的,无须用刀,只要拿蚌壳割,咔嚓咔嚓,喷香的味道窜进你的胃,浆汁绿了你的手。那手上的清香能留好几宿,洗是休想洗掉的。

拿耙子收芋头、红薯、马铃薯的时候可得当心,一锹下去,搞不好会切中目标,好好的果实就被切成两瓣。那无异于破坏,你肯定会心疼不已。

我最喜欢收花生,赤脚踩在泥土里。秋天的泥土虽然已经凉了,但丰收的喜悦让人忽略了凉。总是等到天黑,才想起埋在花生藤下面那双灌满泥土和花生叶子的鞋。

年迈的根爷会吃土,像品酒师品酒,美食家尝美食。他能吃出土地的肥瘦缺漏。根爷吃了一辈子土,偏偏牙齿很白,八十岁还把炒蚕豆吃得嘎嘣嘎嘣响。

根爷活着就把自己的坟挖好了,他在坟头栽上树。根爷一点也不怕他的坟,闲来会去他的坟头抽旱烟,间或抓弄一把土,零嘴一样吃吃。

根爷葬下去以后,那些树呼呼地长得很快,像根爷一样健朗。

我从未怀疑过自己是泥土生的。即便后来读了书,懂得科学,知道生命的来历。我仍深信我是泥土的孩子,我和泥土血脉相连。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15、作者认为什么时候最快乐?为什么?(4分)

16、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说说,本文和《土地的誓言》有何相同之处?(3分)

17、本文是围绕泥土展开,有人评价本文“思路清晰,构思巧妙”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3分)

(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8、本段写景的重点是什么?(用原文中一句话来回答)(3分)

19、这段景物描写扣住了景物各自的特点。描写菜畦、桑葚,突出了它们的,描写皂荚树,石井栏,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蟋蟀、油蛉,突出了它们的 ;描写覆盆子则突出了它的味道。(3分)20、描写泥墙根一带的趣味叙述了四件事,请概括这四件事,(每件事不超过6个字)(8分)

① ②

③ ④

21、哪一句运用了联想手法?用“ ”画出。(2分)

22、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是:()(3分)

A.百草园的动物五彩缤纷 B.百草园的生活丰富多彩

C.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D.百草园的各个角落美丽如画

三、综合性学习(共3小题,计12分)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23、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至少写出两句)(4分)

24、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4分)

25你知道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哪些都城吗?(至少说出两个)(4分)

四、写作(60分)

26、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 请以《那微笑,给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黑石头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答案

选择题:(每个3分,共21分)

1、A

2、B

3、B

4、C

5、D

6、B

7、D 8(每句1分,共10分)(1)、黄蜂伏在菜花上

(2)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6)黄梅时节家家雨(7)野渡无人舟自横

9、C

10、D

11、C(各3分)

12、(2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3分)鲁肃被吕蒙的才干所折服,与之交友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表现两人情投意合,侧面表现出吕蒙才能惊人长进

14、(4分)比喻,将泥土比作我的母体,突出我对泥土有一种母亲般的眷恋,不可分离的热爱。

15、(4分)秋天,因为可以从土地收获丰硕果实。

16、(3分)都是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热爱之情。

17、(3分)文章以妹妹吃土虫引出泥土,而后已春秋的顺序写了土地带来的欢乐和收获,最后以一位老人死后回归土地而收尾,又再次重申自己对泥土的眷恋热 9

爱。

18、(3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19、(3分)颜色、形状、声音

20、(8分)(1)找蜈蚣(2)玩斑蝥(3)拔何首乌(4)摘覆盆子

21、(2分)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22、(3分)B

23、(4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4、(4分)略,要求简明,有创意 25(4分)两个即可: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今陕西西安)

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今陕西西安)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上一篇:收看《齐鲁大讲坛——开学第1讲》小学生观后感下一篇:现代农业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