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2024-08-06

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共9篇)

1.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篇一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满分: 100.0分 得分:67.5分

一.判断(每题10.0分)得分:30.0

1.计划经济时代强调效率,社会成员工作充满了积极性。正确

A.正确 B.错误

2.文化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正确

A.正确 B.错误

3.十八大以后的工作重点: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

A.正确 B.错误

4.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支撑。错误 正确答案:B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每题10.0分)得分:30.0

1.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正确

A.妥善协调 C.统筹兼顾 B.动态协调 D.动态平衡

2.协调()关系,必须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平衡,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的原则。正确

A.个人与集体 C.城市与农村

B.中央和地方 D.局部与整体 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将经济发展格局由四位一体变为五位一体,其中增加了()。正确

A.生态文明 C.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D.文化建设

三.多选(每题10.0分)得分:7.5

1.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需要重点把握()等方面的内容。错误 正确答案:ABC

A.理论观点 C.工作部署 B.战略思想 D.意识形态

2.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关于均等化的问题具体包括()。错误 正确答案:ABC

A.近十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显著提高

C.加快改革财税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今后十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成为工作重点

3.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阶层关系和阶层矛盾,其中最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错误 正确答案:ABCD

A.贫者和富者的关系 C.雇工和雇主的关系

B.农民和市民的关系 D.民和官的关系

2.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篇二

一、社会建设和民生的界定

社会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外延相一致, 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狭义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五位一体”中的一位, 它同狭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是基本一致的。我们通常所讲的社会建设一般都是指狭义的社会建设, 它包括社会事业建设、社会制度和体制及机制建设、社会结构建设以及社会管理。

所谓民生, 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 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包括上学、就业、看病、养老、住房等问题。

二、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一) 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在社会建设中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并且还要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公平问题, 所以, 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改善民生。

(二) 改善民生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

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 特别是改革已经走到今天, 这个问题能否解决, 关系到能不能巩固政权。民生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上, 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重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都必须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实惠, 必须大幅度地改善民生, 才能巩固执政基础。

(三) 改善民生是破解当前一系列突出矛盾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还存在着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一个共同抓手, 就是着力改善民生。一方面, 通过改善民生, 可以为破解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奠定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 化解和稳妥处理这些矛盾本身就是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

三、改善民生的总体思路

(一) 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改革建立起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

我们已经在城乡建立起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镇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等等, 这是做得比较好的方面。但是有一些制度还坚持得不够好, 如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等。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但对于一些微利企业或民营企业实施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 解决民生问题, 建立起面向民众的相关民生制度和法律是必要的, 能不能落实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 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的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不平衡问题,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到解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 将来在退休养老的待遇问题上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一定会统一到社会保险上来。只是现在官本位的思想还比较严重, 随着社会的呼声不断加大, 随着人们的思想不断的统一, 这个问题早晚要解决。

(三) 改善民生要从国情出发, 逐步进行

改革开放前, 我们国家在民生方面有很多欠账, 那个时候人们甚至还吃不饱, 所以当时解决粮食问题关键是产量。当时增加粮食产量一个是注重品种的培育, 一个是使用化肥。但是现在对粮食品质的要求高了, 不但要吃饱, 而且还要吃得好。所以强调不使用化肥, 使用农家肥, 要绿色食品。所以说解决民生问题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四) 改善民生要坚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要达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均等化机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按贡献共享的机制。现在最苦的是城镇下岗职工, 他们既不能与城镇上班族相比, 也不能与农民相比, 他们是最苦的一部分人。所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定不能忽视了这部分人的利益。

(五) 改善民生要建立能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机制

要改善民生问题, 首先要让民众有说话的权力, 尤其要重视弱势群体的表达权。从当前来讲, 应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利用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等。当然, 从利益表达主体来说, 应该进一步提高理性化程度, 采取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总之, 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待, 必须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所以要以加强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为重。

摘要:加强社会建设,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 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 是破解当前一系列突出矛盾的重要手段。

3.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改善民生 篇三

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拓展与完善。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包括三方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即三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不仅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而且把它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相提并论,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创新。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应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决定了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见,社会建设范畴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社会建设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广义的社会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一个巨型系统,而狭义社会则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的包含在广义社会之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里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所以,为了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而且必须加强社会建设。

第三,加强社会建设是解决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出来,有些矛盾已很尖锐,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是经济“一腿”比较长,社会“一腿”比较短,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买房难等民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经济“一腿”长、社会“一腿”短正在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加强社会建设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会建设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社会建设部分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就告诉我们,当前的社会建设应当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民生是国家的根基.是发展的根本,它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出国家之强与弱、社会治理之好与差、社会和谐之是与否。所以,改善民生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直接关系全面小康与社会和谐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

尽管说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民生问题依然是一个突出问题。这从今年全国“两会”就可见一斑。“两会”所讨论的热点问题是教育、医疗、就业、“三农”、住房、社会保障、食品卫生等民生问题。

改善民生之所以重要,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我国仍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决定了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艰巨任务;第二,我们应当看到,无论是“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还是住房问题、失业问题,都与我们历史欠账较多有关,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有关;第三,目前人民群众都有热切盼望奔小康、过上富裕生活的心理预期,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都与这种心理预期有差距,这种差距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第四,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问题,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新的民生问题又会冒出来;低层次的民生问题解决了,较高层次的民生问题就会接着来。可见,民生问题具有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所以,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逐步改善民生中建设和谐社会。

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必须做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我们应按照十七大精神,结合当前实际,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改善民生。 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事业是除了经济、政治以外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项事业。包括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注重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就业、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这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益文化、科普知识的普及,群众体育、就业培训、环境保护等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区域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真正做到让穷人读得起书、看得起病,安居乐业,共同享有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加快创新管理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必须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在新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建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协调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以及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发现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优化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结构的建设,通过优化社会结构,使之有利于社会的

健康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优化社会结构在当前主要是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阶层结构的优化。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阶层结构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在进一步拉大,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要通过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的各种措施。促使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引导的力度,实现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按照“提低、扩中、调高”的方针,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促使我国由“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向“橄榄型”社会结构转变。通过以上的社会建设.争取在我国形成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社会结构。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政府组织、营利组织以外的各种组织。社会组织既是社会建设的内容之一,又是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组织者、实施者之一。社会建设要实现其目标,除了要各级政府大力推动以外,还必须依靠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现代社会是一个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组成“铁三角”关系的社会,它们共同推动社会健康发展,我们要加强社会建设,要进一步改善民生,要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新格局,都必须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之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和谐、保障社会协调发展的功能,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决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要“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我们一定要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对于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消除一切不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障碍,促进我国社会组织更快发展,并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功能。为使我国社会真正成为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努力。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老百姓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它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有效协调多种形式的社会利益关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它是改善民生的一种基本的制度保障。只有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场经济新体制下得到民生保障,才能有效应对我国城镇化、就业多样化、人口老龄化提出的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很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高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下更大的力气把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好,推动我国的社会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4.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篇四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期末考试

论述题: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请结合实际,在发展中如何加强和改善民生?

参考答案: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优化教育结构。要坚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这“两个比重”,是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调整。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业所占比重持续提高,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是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持续偏高,消费增长缓慢、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提高这“两个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此外,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其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商业保险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也应支持其加快发展。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也有利于促进劳动人口在全国范围的流动就业。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这些对于提高全体国民健康水平、增强健康体魄,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二: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基于现阶段人民生活由温饱发展到总体小康的实际,十七大报告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民生领域,单列一章进行精辟论述,提出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这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报告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取向,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5.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篇五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吴忠民教授指出,世界现代化进程说明,()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A.藏富于民 B.发展民主 C.和谐发展 D.公正发展

2.吴忠民教授指出,冷战时期的华沙条约组织是以下列哪个国家为主导的? 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3.吴忠民教授指出,从坐标定位的角度看,民生不是一个独立的事情,而是从属于()的问题。

A.社会公正 B.社会正义 C.经济建设 D.社会建设

4.吴忠民教授指出,美国真正的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的基调是下列哪位总统奠定的?

A.林肯 B.华盛顿 C.胡佛 D.罗斯福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吴忠民教授指出,社会公正有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基本价值取向,分别是()

A.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B.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C.以民主带民生 D.以公正促公平

2.吴忠民教授指出,从技术操作层面上看,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应当()

A.多做“加法” B.少做“减法” C.少做“加法” D.多做“减法”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吴忠民教授指出,我国民众对于政府提的公共服务要求:一是种类越来越多;二是要求程度越来越高。

正确 错误

2.吴忠民教授指出,如果只强调共享而忽略了自由发展,这个社会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平均主义,社会缺乏活力、难以持续下去。

正确 错误

3.吴忠民教授指出,富民与强国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比之下,强国更加重要。

正确 错误

4.吴忠民教授指出,民生问题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不仅不能妨碍、而且应当鼓励民众的自由发展、鼓励民众差异化的选择、差异化的创业。

6.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篇六

一、【背景材料】

(一)背景综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引起代表们共鸣。大家表示,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也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典型材料

材料一(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社会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帮助建立和健全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二、【考点链接】

经济生活: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

2.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措施;劳动者的权利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3.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分配方式;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财政的作用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发展载体、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政府性质、宗旨、活动原则;依法行政;政府职能;政府权威;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党的自身建设;我国的政党制度。

4.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

5.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2.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先进文化。

生活与哲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对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向上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坚持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和矛盾观点;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矛盾分析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高标准。

三、【命题角度】

(一)经济生活角度:

1.运用“财政的作用”和“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目前“招工难、就业难”的现状,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发展?

3.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角度,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4.阐述党和 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经济意义。

5.通过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成功维权的事例,启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

6.结合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政府出台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探讨企业如何健康发展。

7、就建设“美丽中国”而言,谈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应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3.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党怎样才能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5.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什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三)文化生活角度:

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鲜明性、导向性、包容性?

2.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看,上述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党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过程。

3.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八大强调追求“民富”,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专题训练】

1.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求政府: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要做到依法行政 ④要做到依法执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要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从分配环节看,要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应该:

A.调整基本经济制度,更多关注居民利益实现收入倍增

B.合理调节税收政策,在让利于民的同时调节过高收入

C.培养高技能劳动者,使其享有劳动和技术的双重报酬

D.承认技术、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3.2012年11月16日,浙江虐童案当事人颜某被警方释放。警方调查确认,虐童行为虽然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不符合构成故意伤害罪所必须有的“轻伤”的要件,故依法撤销案件,对其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警方的处理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前提 ②要准确厘清量变和质变的界限,把握好适度原则 ③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4.好文艺节目能满足国人的精神需求,央视创办了一个广受欢迎的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向热爱春晚的各类演艺明星、身怀特殊技能的普通百姓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春晚选拔优秀的民间节目。这一栏目的受欢迎是因为它有利于:

①发展多元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特质 ②繁荣文化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③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④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如果某地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这一问题,假如你是当地人大代表,可以:

①行使质询权,督促当地政府依法落实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②行使提 案权,联名其他代表提请人大监督财政教育经费使用 ③行使任免权,罢免在教育投入上不足的政府领导 ④行使决定权,统筹当地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党的十八大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角度看,要实现“国强”向“民富”转变必须:

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 ②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 ③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提高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奠定民富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要求需要我国政府履行: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 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8.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应正确的是:

A.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B.减少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C.降低税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D.增加财政支出,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9.当前,如何控制通货膨胀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学者称:按CPI(消费物价指数)计算,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一篮子商品价格决定的,一篮子商品中1/3是食品,食品中1/3是猪肉,所以,把猪管好就行了。这里的“把猪管好就行了”所蕴含哲理与下列俗语、成语相同的是:

①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参加工作29年来,共捐款15万多元,资助了200多名特困学生;无偿献血28次,捐献血小板49次;12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采集活动,2900多名矿工响应。被称为“当代雷锋”,他说“能够以己之力帮别人分担忧愁、减轻痛苦,使病人及时得到救治,使贫困家庭一解燃眉,使失学儿童露出幸福微笑,我获得了最大快乐。” 道德模范郭明义因奉献而快乐的“幸福观”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辛勤劳动、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③人们社会实践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央视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毒胶囊”事件就此引爆。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各部门认真严肃依法核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决堵塞监管漏洞,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据此回答11-13题。

11.铬超标胶囊事件中的相关企业受到严惩,这再次正告企业要“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这是因为:

①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②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③诚实守信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竞争优势 ④商品的质量既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也关乎企业利润的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2.卫生部长陈竺在回应铬含量超标胶囊事件时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一定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还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主流。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②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看问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3.《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部分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天就布置查处问题企业,并且在第二天就派出了督察组赶到浙江。这体现:

①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②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③我国政府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我国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履行经济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当他被突如其来的铁块猛然击中,是常年格守的职业道德督促他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减速、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双闪、开门、疏散众人„„1分16秒,他在剧痛中完成安全停车,避免了车毁人亡,保证了车上20多名乘客的安全。“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是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一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价值观念、教育程度、民主权利、参与机会、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三转一响”;80年代,最理想的目标是当上“万元户”;到了现在,人们不仅希望有房有车,而且要有尊严等。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满足。

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就业、教育、收入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问题最缺乏公平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纲要》中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幸福指数”之所以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同步增长。其实,“幸福指数”的提升不能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舒心、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请结合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进一步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提出建议?(12分)

(3)2013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8分)

16.材料一: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具体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对城乡居民收入目标是“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十七大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目标则是“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十八大对收入分配则首次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材料二:要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需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重大突破。例如,明确约束和限制财政增长的速度,使居民收入占比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使城乡居民能够真正享受到财产性收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2)到2020年,我国如何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参考答案:

15、(1)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2分)。幸福观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认识和评价,提升人们的幸福感(2分)。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幸福感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2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关键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3分)。因此,该观点具有片面性,是不科学的。

(2)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分)。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方面的物质保障(1分)。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个关键词答出三个给3分,答出两个给2分)。③在制度上法律上确保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真正实现和政治性义务的切实履行。不断开辟和创新公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确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分)(任一句给1分)。④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切实负起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责任,依法行使政府权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四个关键词答出三个给3分,答出两个给2分)

(3)主题活动示例:以“我们的春晚我们的家”为主题的活动。(如紧扣“春节与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的关系来设计主题活动给2分;设计的主题活动与题意有一定的关联性给1分;与题目要求没有关联性不给分。设计的主题活动必须积极向上。)

可以更多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使自己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决抵御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对负面影响,在文化生活中正确选择;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等。(只要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16、(1)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实现分配公平,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⑤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7.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篇七

政协绥棱县委员会

县政协换届以来,按照政协章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社情民意。充分发挥政协在建设和发展区域经济社会事业中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义务。以政治协商推进发展,以民主监督保障民生,以参政议政促进和谐。

一、取得的成效

换届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服务大局,为促进发展献计出力。

坚持大局为重,发展为要的原则,把推进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大舞台上展示作为。一是议政建言谋发展。每年政协全会期间,委员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议政建言,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席列席县委常委会、副主席列席政府常务会,积极参政议政;政协三个专委会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对口协商,发挥了职能作用。二是专项调研议发展。对影响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问题,由主席会议确定调研课题,由政协领导带队,深入部门、乡村、企业走访调查,换届以来,我们 1 对未成年人管理、民营企业发展等4个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召开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私企业主、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7次,先后上报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签批意见,采纳合理建议,促进了我县民营企业、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大发展、快发展。三是实干兴业促发展。坚持议干结合,充分发挥优势,在委员中深入开展“争当招商引资功臣”、“实干兴业标兵”活动,并大力培养和推广典型,让政协委员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领头雁。县政协领导还为兴奇木业、天隆食品等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争得了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保持了委员企业的顺利运行。几年来,我们组织政协委员外出考察学习129人次,引进项目资金2.8亿元,新上项目24个,上缴税金2700多万元。

2、反映民意,为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反映民意、关注民生、集中民智、激发民力、履职为民贯穿政协工作的全过程。一是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注重发挥政协委员根植本土、联系面广的独特优势,及时把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搜集整理,并向县委、政府反馈。共印发社情民意16期,反映民生问题28个,提出建议120多条。县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二是认真督办委员提案。四年来,我们共收到政协委员提案620多件,审查立案461件,并及时移交政府办理。对重点提案,由主席、副主席亲自督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委员提案办理,主管领导 2 亲自抓,有关部门认真办,使提案办结率明显提高,社会问题明显改善,委员比较满意。三是扎实推进光彩事业。教育和引导政协委员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关注民生、奉献爱心、回馈社会。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18次。在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中,政协委员共包扶贫困户、贫困职工132户、贫困学生84名,救助钱物14.6万元。个体工商业界政协委员所属企业还吸纳120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增加群众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3、凝心聚力,为维护稳定贡献力量。

注重发挥政协委员界别广泛、联系面宽、影响力大的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一是积极宣传县委政府主张。对县委、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和主张,通过政协常委会集中学习,委员小组开展活动等形式,及时向委员传达,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并通过委员积极做好周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把各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二是扎实开展联系群众活动。把抓好委员联系群众工作做为创新项目,下发了《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活动实施方案》,为每一位委员印发了记实手册,要求每名委员联系身边10名群众,全县政协委员共联系群众1800多人。政协定期听取汇报,提出具体要求,加强检查督促。通过深入开展委员联系群众活动,拉近了政协与各界群众的距离,政协委员人人成了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便民服务员,民意反馈员,为委员发挥作用创造了平台和载体,和 3 谐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三是密切关注民族宗教问题。注意听取民族宗教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深入少数民族村和宗教场所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及时反映少数民族和宗教届人士的意见建议,协调并较好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村建设资金和宗教活动场所易地新建等难点问题。目前,我县民族关系和谐,宗教信众稳定,保持了民族宗教工作在全市的领先位置,提高了政协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4、强化监督,为推进落实倾心助力。

坚持不断活化民主监督形式,切实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在大力宣传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成绩的同时,帮助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推动相关工作落实。一是搞好专项视察。几年来,由主席带队,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216人次,先后就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开展专项视察18次,视察政府部门22个,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了20多条意见和建议,绝大多数被县委、政府和被视察部门采纳,政府和部门领导认真听取和采纳委员意见建议,使视察的相关工作有了明显改进。二是坚持约谈制度。对政协委员和群众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5个部门,由政协主席亲自约请部门领导谈话,督促改进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深化定点监督。充分发挥选派到8个部门的32名政协定点监督员作用,通过列席部门班子会,传阅部门重要文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向联系单位的领导反映群众意见建议等多种方式实施监督,使部门工作得到明显改善和进展。

二、经验和体会

1、坚持党的领导是政协关注民生和社会管理问题的保障和动力。人民政协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只有坚持和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协事业才有坚强的政治保障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几年来,绥棱县委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政协的各项工作开展,竭尽所能为政协解决工作开展中的困难,才使得政协将党委对政协工作的重视、领导和要求转化为政协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主动性。

2、创新实践是政协推进新形势下民生和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时代在发展,民生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政协必须坚持创新的工作理念,研究发展新的问题,探索和实践围绕民生和社会管理履行职能职责的有效载体、途径和方法,客观收集、提炼各种问题,现实地反映民生诉求,科学地建言献策,有效地实施监督,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和发展的伟大成果,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团结和联合,科学发展,共建和谐。

3、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政协发挥好作用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政协的生命力在于从不同的角度上履行好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政治责任。政协委员承载着党和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希望,如果不能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真知灼见,就失去了政协的真实意义。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自身对各行业工作的熟悉和掌握,积极开展调查和研究,把对民生和社会管理工作中所思考和必须解决的系关老百姓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积极向政府建言 5 献策,努力在政府的重视支持、部门的落实下得到解决。每年委员撰写的提案,直接涉及民生的超过40%,涉及社会管理层面的超过20%,这些提案和建议代表了群众的诉求,如加强山区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都收到了较好的办理效果。为协助党政领导分析判断形势、妥善处理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推进了民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加强。

三、意见和建议

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解决民生问题与推进经济建设紧密相连。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为经济建设寻求新的推动力量,体现了经济建设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就绥棱县的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当前,绥棱正处在经济加快发展机遇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就医、教育等诸多方面,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社会就不可能和谐。因此,我们政协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正确处理好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努力建言献策,力求通过发展经济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督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改善民生,达到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 6 工作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不断调动人民群众求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2、要在工作措施上,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实施。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引导、支持全社会参与改善民生工作。我们要立足政协实际,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手段把中央、省、市的改善民生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参入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的积极性,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定期对民生建设实施督促视察,掌握进度情况,及时发现和协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督促相关部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相关的项目资金。积极围绕当前急需解决的就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问题,抓好开展规划设计、实施方案等项目资料的编制和申报工作,力争民生工程多实施、多受益。

3、要在项目安排上,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8.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二(上)试题 篇八

1.下面说法正确吗?行政化的社会里面,个人基本上没有权利意识,只有叫尽一定的社会责任,只有社会、国家、政府、正确 √ 单位这种整体性的概念在起作用。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下面说法正确吗?十七大报告里有两句话,现在基本上没怎么落实,或者落实的力度太小:金融、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正确 √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下面说法正确吗?人民公社分三个层次,最底下一个层次

正确 √ 生产队长,生产队长就直接代表国家来指挥农民干活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下面说法正确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5.下面说法正确吗?如果把经济当做一个系统,有输入也有

正确 √ 输出。输入是投资,输出是消费。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下面说法正确吗?文革中主要是政治分层不是经济分层,于有红五类、黑五类。现在主要是经济分层,有富二代、穷二正确 √ 代。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下面说法正确吗?共享式增长,翻译成英文,英文再翻译

正确 √ 回来,叫包容性增长。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下面说法正确吗?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提供私人物品的时候也会市场失灵。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9.下面说法正确吗?给本国人消费叫消费,给外国人消费叫

正确 √ 出口。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0.下面说法正确吗?苏南提出了新的五个有所:学有不是所教,学有幼教,劳有俸酬,一兵有两役,老有宜养,住有宜居。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1.下面说法正确吗?公共物品的供给光靠市场是不行的,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现在主要的矛盾。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12.下面说法正确吗?我党的执政理念将进一步明确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着力点由过去主要强调经济建设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并重。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3.下面说法正确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不论地域、民族、性别、收入、身份差异如何,都能获得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结构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4.下面说法正确吗?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前主要矛盾都是发展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5.下面说法正确吗?南京人口就控制指标流进人口、流出人口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6.下面说法正确吗?邓小平提出的大政策是允许乃至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7.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十二五规划五年的奋斗目标当中有一个是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中央是明显加强,江苏是全面加强。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8.下面说法正确吗?过去讲分配收入公平分配的时候,往往讲两个个公平:起点上的机会公平;结果上的分配公平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9.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步是靠乡镇企业拉动的,第二步是靠外向型经济拉动的。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0.下面说法正确吗?底线生存方面的服务,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阐发了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

A.A.2007

B.B.2008

C.C.2009

D.D.201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2.以前我们基本上是一个均等化过于平均主义的国家

A.A.70年

正确 √

正确 √

B.B.75年

C.C.78年

D.D.80年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3.江苏省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是2.56倍。

A.A.6千

B.B.8千

C.C.1万

D.D.1万1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4.规划的指导思想其中有一条,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A.A.九五

B.B.十五

C.C.十一五

D.D.十二五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5.无论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还是江苏十一届九届全会,都提

正确 √ 出了 规划的建议。

A.A.九五

B.B.十五

C.C.十一五

D.D.十二五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6.中国前面五个五年计划都是叫 的五年计划。

A.A.国民经济发展

B.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C.C.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

D.D.强调经济建设转移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并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年9月,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

正确 √ 级会议开幕式上再一次提出包容性增长。

A.A.2008

B.B.2009

C.C.2010

D.D.2011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8.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最主要的动力源在 以后主要是在英明、开明的中央领导那里。就是以邓小平、胡耀邦等人为代表的。当时的主旋律打出来的牌就是改革开放,或者叫改革。

A.A.1975年

B.B.1976年

C.C.1977年

D.D.1978年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正确 √

9.我国把社会学砍掉了,全中国人民都不学社会学。50年砍

正确 √ 掉的,年才重新恢复

A.A.60

B.B.70

C.C.80

D.D.9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10.江苏 年人均GDP超过7千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将分配达

正确 √ 到2万2千多和接近9千。

A.A.2008

B.B.2009

C.C.2010

D.D.2011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的内容有

A.A.底线生存方面的服务,B.B.基本发展方面的服务,C.C.基本的环境服务

D.D.基本安全服务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在1949年到1979年30年间,中国的法律有

A.A.宪法

B.B.刑法

C.C.婚姻法

D.D.劳动法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3.基本安全服务包括

A.A.医疗卫生

B.B.公共安全

C.C.消费安全

D.D.国防安全

您的答案: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4.搞政治经济活动的单位叫

A.A.机关

B.B.企业

C.C.事业单位

D.D.社会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答案分析:

5.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应当建立完善 等社会管理方面的新机制。

A.A.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B.B.纠纷冲突的预警机制

C.C.社会矛盾的调解机制

D.D.社会治安防控机制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推崇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原因是

A.A.上层永不松懈

B.B.中层永不满

C.C.中层很满足

D.D.下层永不绝望

您的答案:AB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7.内需不足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A.A.老百姓消费能力很足

B.B.一些老百姓消费能力不足,缺钱消费

C.C.社会保障不健全,老百姓不敢消费

D.D.社会矛盾

您的答案: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8.国民收入的分配

A.A.市场分配

B.B.政府分配

C.C.社会分配

D.D.股票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9.人口控制的三个指标: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A.A.出生率

B.B.死亡率

C.C.自然增长率

D.D.总人口数量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10.基本的环境服务包括

A.A.公共交通

B.B.公共通信

C.C.公用设施

D.D.环境保护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9.试论如何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 篇九

消防指挥系十八队孙 强

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我们似乎是一直在认为经济目标优于社会目标,经济发展几乎成为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好像只要是能把经济效益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一时间,经济效益问题成为一切事情的判断尺度和评价标准。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协调发展也开始被许多人所关注。

一、社会建设滞后带来的严重后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由于社会发展同经济发展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即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的明显滞后,由于只是重视经济建设而轻视了社会建设,从而使社会建设严重缺位等原因,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1978年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以说中国只搞经济建设,没有社会建设。在此期间,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了追求效率或整体经济增长速度的最大化,当时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效率机制把社会财富的总量迅速积累起来,加速经济发展。但在市场发展的实践中,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制造伪劣产品、偷税漏税、粗放经营、破坏环境、地方保护等屡有发生,这实际上是长期单一地追求效率所致,是对市场经济的严重破坏。

进入90年代,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急剧扩大。尤其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大幅攀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快速拉开。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已上升到0.45的高度。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已达到严重不平等的地步。

9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就更为严重。正规部门(指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2004年全国国有单位在岗职工数比1995年减少了3908万人,下降了37.8%;城镇集体单位减少了2698万人,下降了76%。两者合计减少6606万人,下降了47.5%。随着大量人员下岗失业,贫困问题也凸现出来。现在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人以上。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中国贫困问题尤其是

城镇贫困问题的严重程度尚未达到最高值,中国的贫困问题尚未达到“充分化”的状态。

上述严重的社会问题必定会对中国社会产生大面积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会使发展丧失应有之义,使发展成果不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无发展”的增长的情形。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另一方面,会引发大量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并进而有可能形成社会的动荡,从而使发展失去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显然,要想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建设,这是历史对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时代课题。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对于一个健全的现代社会来说,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经济建设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只是强调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社会建设,以经济建设取代了社会建设,那么,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一个少数人受益、多数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活水准无法得到保证的病态社会,是一个社会焦虑不断加重、社会问题迅速增多、社会整合程度不断降低的低质量社会。经济建设关注效率,社会建设注重公平,二者好比社会这驾马车向前推进的两个“巨轮”,不能偏废。而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已明显成为滞后的一个“轮子”。中国人已经不再仅仅是温饱性生存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并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小康意识”已真正觉醒。不符合时代需要和民众诉求的短期“纯数量增长”开始面临挑战,不少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总之,要坚持合理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使二者相互适应、协调推进。

三、关注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让经济发

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近年来,党和政府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靠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对自然的尊重,可以有市场经济但不能有市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所追求的,不单是经济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本质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从过分强调经济建设到平等关注社会建设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政策取向应更加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要求的提高,利益群体诉求多元,民生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都决定了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决定了我们依然要用更多精力和更大努力关注和改善民生。从十几年前的“经济、政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到今天十七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共同发展”,其变化体现出我们党和领导人能不断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这种变化势必将逐步改变我国长久以来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不平衡,从而引发了更多的社会矛盾的现状,实现群众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让亿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社会建设被第一次正式提高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高度上来,使之不仅成为十七大的新亮点,更折射出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关注科学发展的高瞻远瞩。大力发展社会建设,我们的国家将会越来越和谐,越

上一篇:建筑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下一篇:四风党员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