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2024-06-21

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共14篇)

1.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一

快易贷把商业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列举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已婚:

1、结婚证复印件(带照片页)各2份

2、购房合同原件2份

3、双方的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各2份

4、双方的户口本复印件(首页、索引页、个人页)各2份

5、首付款收据复印件2份

6、双方工资收入证明原件(单位加盖行政章)

未婚:

1、未婚证明原件(民政局开据,该证明在签完合同后开具,开具日期要晚于合同日期)

2、购房合同原件2份

3、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2份

4、借款人户口本复印件(首页、索引页、个人页)2份

5、首付款收据复印件2份

6、工资收入证明原件(单位加盖行政章)

2.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有关规定,现就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通知如下:

一、金融企业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以下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

(二)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

(三)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

(四)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二、本通知所称涉农贷款,是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统计的以下贷款:

(一)农户贷款:

(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本条所称农户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农户的所有贷款。农户贷款的判定应以贷款发放时的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户以户为统计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

本条所称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所有贷款。农村区域,是指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

三、本通知所称中小企业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对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的贷款。

四、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执行。

3.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三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未来现金流量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用来应对未来对银行资本的潜在需求,具有防范银行信用风险与补充银行资本的特性,是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监管的一个重点。

一、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管理

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贷款风险进行识别、衡量、预测和处理,防范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以及对信贷活动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的信贷调控行为。贷款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信贷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贷款政策和科学的操作规程,提高贷款的质量,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能敏锐识别贷款各环节出现的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管理防范和控制。面对目前的金融浪潮,我国国有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更是尤其重要,并且各家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也各不相同。

二、商业银行放贷减值准备的核算

(一)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监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要求各国银行实施新的资本监管框架, 即资本对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的敏感性要加强。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即借款人违约而计提的, 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可能使银行破产的最主要的风险种类。因此, 怎样合理地计提准备金就变得非常重要。而对于商业银行的同业拆借、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等放贷业务,银行一般根据其具体的情况分析,合理计提坏账准备。

(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简述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逾两呆”的局限性开始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识别滞后,未到期的贷款不一定都正常,尤其是期限长的贷款,虽未到期,但借款人可能已丧失还款能力,但按“一逾两呆”的标准,只能算正常,不利于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二是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真实质量。逾期贷款的标准过严,过期1天即算不良贷款,而国际惯例一般为过期90天以上才为不良贷款。进行贷款风险分类可以客观适时地反映资产所处状态,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从1998年开始,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推行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按照贷款风险的高低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针对5类贷款风险高低提取不同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三)现阶段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制度的规定

2005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财会【2005】14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要求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该《规定》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做出了重大调整,使我国商业银行有关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其中关于贷款减值的主要规定如下:①以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贷款减值额②不能对未来损失计提准备③不能重复计提准备金。2005年的《暂行规定》只是初步尝试。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要求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与《暂行规定》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大体一致。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根据新会计准则对放贷业务进行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

三、目前放贷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放贷减值准备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不明确。虽然现在新会计准则对贷款减值损失下了明确的定义,但是目前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仍不明确。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了不能考虑未来信用损失,但是准则并未对如何界定已发生损失加以明确。而且贷款减值损失缺少明确的确认准则,缺少专门的、明确的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将十分不利于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实务的规范。

2.贷款组合的计量问题。依据现行会计准则和银行实务,以组合方式进行评估的贷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个人贷款形成的各种贷款组合,如消费者分期付款贷款、住宅抵押借款或银行卡透支等;另一部分是由由于并无任何损失事项,又或因未能可靠地计算潜在损失事项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而未能以单项方式确认减值损失的贷款所构成款组合。要确定这两类贷款组合的折现率不并容易。贷款组合,特别是小额同质贷款组合中的贷款多而分散,利率可能会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等因素而有不同的调整,这样如何确定对贷款组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所使用的折现率就成了一个问题。

3.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未得到有效实施。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下,对于单笔大额受损贷款,银行要根据与该笔贷款相关的具体可获得信息单独对贷款预测可收回的现金流进行调整,其对于减值损失的计量结果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五级分类下的计提数额,不可能所有贷款都与五级分类要求的计提额完全一致。如果继续以单一的计提比例来约束未来现金流量法的使用,那么现行会计准则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施,银行采取的仍旧会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外衣下的五级分类准备金提取制度。

(二)放贷减值准备会计核算改进的建议

1.强化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我国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准则已体现出贷款减值损失只能覆盖已发生损失而不能覆盖尚未发生的未来损失的原则。但并未对此做过多的强调,在贷款减值损失确认标准上未做严格的规定,已发生损失与未来损失之间的界定十分模糊,导致银行是否对未来损失进行了确认也难以分辩和撑控。对此,建议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应该强化贷款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限制损失确认范围,对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或尚不构成“很有可能”标准的贷款减值损失不允许确认,从而缩小银行操纵准备金的空间。

2.明确采用历史经验法作为贷款组合的计量方式。我国银行目前对贷款组合采用的计量方式模棱两可且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银行从其披露来看对贷款组合同样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法,但诸如贷款组合的折现率是如何确定的等重要问题都未得到明确,会计准则也未对此做出规定。在披露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同时,银行又存在实务操作是按历史经验法提取的状况。对此,建议不应该一味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而应该尊重贷款组合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明确规定采用历史经验法评估贷款损失,并对相关操作问题给出更加细致的指引,从而解决目前我国银行在贷款组合计量问题上的尴尬局面。

3.细化对未来现金流折现法的指引,科学确定折现率及未来现金流量。商业银行在确定折现率时,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折现率时要考虑一下因素:贷款的时间价值、贷款企业自身的风险状况和行业风险状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在确定折现率时,不仅要考虑到银行存贷利率、国债利率等无风险报酬率,还要考虑到当期的行业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等风险报酬率。而关于未来的现金流量的预测,一是要考虑借款人所属行业及该笔贷款的用途,合理确定经营性的现金流量,二要充分考虑该款贷款的保证、抵质押物的时间价值。三是要充分考虑外部经济因素对该款贷款的保证、抵质押物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影响,同时还要结合贷款用途和企业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佟颖.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思考[J].管理创新,2008

[2] 张霞.新会计准则下银行贷款业务会计核算的变化[J].当代经济.2009.01

[3] 李荣德.浅析新会计准则下银行贷款业务的会计处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4] 王建军,杨坤,郗永春.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8.01

[5] 潘永,蒋曙明.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J].广西金融研究,2004,9

[6] 段新花.新会计准则下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分析[J].现代商业,2008

4.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四

1、年审合格的贷款卡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正本复印件;

3、经当地国税、地税局签发的有效的国税、地税登记证正本复印件;

4、填写完整的《贷款卡年审报告书》及U盘内容;

5、经工商管理部门年检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之一的副本复印件,其他经济组织有效证件的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代理人及经办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

7、贷款卡丢失的需提交《贷款卡挂失申请表》;

8、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材料;

9、上一及上一个季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

10、验资报告、产权登记证或有关注册资本来源的证明材料 的复印件;

11、单位名称变更的需提交“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复印件,并填写《贷款卡变更登记表》;

12、若出资方为企业的需提供出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若出资方为个人需提供出资人个人身份证、护照或其他有效证件的复印件;若出资方变更,须提供经工商部门盖章的转股协议书复印件;

5.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五

虽然各银行都开展了企业贷款业务,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顺利拿到贷款,所以申请贷款前要弄清楚贷款情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企业申请贷款有什么事项需要注意呢?

第一,资产负债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60%(注:要把您申请的贷款金额计算在内)。第二,现金流。财务报表中经营性净现金流不能为负数(这是银行着重查看的一项)。第三,利润。利润不能为负数,净利润率最好在10%以上。

第四,企业申请贷款也要考虑贷款额度,银行审批的贷款额度一般在企业一年收入的30%以内。一般来说,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时,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企业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证;

3、国地税证件;

4、开户许可证;

4、贷款卡;

6.小企业贷款准备的材料 篇六

二、用款企业营业执照;

三、用款企业公司章程、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财务报表(3年的2010-2012)

四、企业经营情况资料:个人或用款企业银行流水(1年的)、购销合同、纳税凭证、订单等

五、借款申请人固定住所和固定经营场所的证明材料;

六、借款申请人收入及资产证明;

七、贷款资金用途材料:如购销合同、承包合同、订单、纳税凭证等;

7.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七

贷款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历来是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规范和监管的重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减值的会计核算主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应用指南, 其原则和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IAS39) 基本一致。但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 IAS39所确立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被证明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 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启动了对IAS39的改革工作, 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模式陆续作出了改进。

一、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贷款减值准备核算模式的改革

按照IAS39的规定,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中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包括贷款) 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 (包括贷款) 发生减值的, 应当计提减值准备。通常, 人们将IAS39确认和计量贷款减值准备的模式称作“已发生损失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只有当有证据表明贷款出现损失时才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而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 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和恶化了金融危机, 引起了会计界、金融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由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顺周期性, 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敦促IASB尽快改进包括贷款减值准备在内的金融工具会计核算模式。为此, IASB与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 (FASB) 密切合作, 正在探索建立以预期损失为基础的更具有前瞻性的贷款减值准备制度。

2009年11月, IASB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 提出用预期损失模型取代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该征求意见稿规定对金融资产 (包括贷款) 在初始确认时即估计其未来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损失, 并据此调整利息收入, 按照时间比例法 (TPA) 在资产整个存续期间分摊预期损失。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 最大的变化在于根据预计未来损失确认和提取准备, 而不再依据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或是否存在导致减值的事件发生。

IASB提出的第一个预期损失模型, 要求预计金融资产整个寿命期内的信用损失并进行分摊, 操作难度较大, 并且与FASB提出的可预计未来期间法 (FFPA) 存在较大差异。为此, 2011年1月, IASB与FASB联合发布了增补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减值》, 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了修订, 第二个模型融合了TPA和FFPA:将金融资产 (包括贷款) 划分为“可收回账”和“呆账”, 分别采用不同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对于“可收回账”资产根据TPA和FFPA孰高原则确认预期损失, 而对于“呆账”资产则立即确认全部预期损失。

IASB与FASB于2011年5月又推出了第三个预期损失模型:三组别模型 (TPM) , 目前该模型尚在讨论和改进过程中。该三组别模型将贷款类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尚未出现信用风险恶化迹象的贷款, 这一类贷款按照预计未来12个月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第二组均为贷款组合, 此类贷款组合已出现信用风险恶化的迹象, 但无法具体认定对组合中单笔贷款的影响;第三组为各项已出现信用风险恶化迹象的单笔贷款。第二组和第三组中的贷款均按照预计存续期间可能发生全部信用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只是第二组是按组合计提, 第三组则按单笔分别计提。

IASB先后提出的三个预期损失模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一致的, 就是采用前瞻性的方法, 提前估计贷款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 据此确认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我们将类似会计核算方式统称为预期损失模型。

二、已发生损失模型与预期损失模型的比较

1. 预期损失模型不被看好的原因。

预期损失模型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饱受非议, 许多会计界人士认为, 预期损失模型的前瞻性虽有可取之处, 但其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和弊端, 所以反对以其取代已发生损失模型。反对的意见和理由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财务报表框架存在冲突。按照现行财务报表框架, 会计要素的确认必须满足“能够导致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和“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而按照预期损失模型, 减值损失完全基于历史数据和对未来情况的判断进行估计, 计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据此计入财务报表的减值损失数据会破坏财务报表的一致性。

第二, 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 更多地依靠管理层的主观判断, 为管理层操纵利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会进一步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第三, 按照预期损失模型的要求, 信息生成过程过于专业, 对于不具有相关背景的信息使用者, 可能很难理解财务报告中相应数据的含义。

第四, 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 会计处理更加复杂, 对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和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实施的难度和成本较大。

2. 笔者的观点:

预期损失模型更为科学合理。对于上述反对意见, 笔者有不同的看法:预期损失模型更加符合贷款类资产价值实现的经济本质, 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用性。至于有学者提出的以上预期损失模型缺陷, 笔者认为许多内容值得商榷, 并不构成拒绝的理由。

第一, 预期损失模型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贷款类资产的收益和财务状况。从理论上讲, 贷款利率由时间成本、通货膨胀率以及风险补偿三部分构成, 其中风险补偿部分主要是为了抵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因此, 采用预期损失模型, 将预期损失均摊至贷款整个存续期, 据此调整贷款利息收入符合权责发生制假设和稳健性原则。而按照已发生损失模型, 贷款收入与贷款损失并不配比, 在贷款损失已发生但未进行确认前会高估贷款收入, 虚增资产和利润。

第二, 预期损失模型能够更加及时地确认贷款损失, 平缓减值准备的波动性。已发生损失模型只有在减值触发事件发生后才能确认损失, 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相反的, 预期损失模型允许提前确认损失, 并不依赖于减值触发事件, 可以有效避免损益的大起大落, 降低了贷款减值准备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从而在客观上减弱了银行经营的顺周期效应。

第三, 预期损失模型不会损害财务报表的一致性。从统计学角度来看, 按照历史数据合理预期的贷款损失与未来实际发生的损失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预期损失模型能够保证计量的可靠性, 其并未突破现行会计核算的原则, 符合财务报表框架中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第四, 利润操控的问题应该从公司内部治理和会计信息监管的角度去解决, 会计准则改进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而不是减少和降低利润操控的空间。即使是已发生损失模型, 仍然有利润操控的可能。因此, 不能以此为标准衡量两个模型的优劣。

第五, 至于预期损失模型产生的信息过于专业、难以理解, 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大多数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加关注的是数据结果, 而对于数据产生的过程并不关心。

综上所述, 预期损失模型更加科学、合理, 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一大进步, 是会计监管与金融监管相协调的产物。

三、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改进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见, 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是相关会计准则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考虑到预期损失模型必须建立在完整准确的历史数据和成熟的风险计量技术的基础上,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施的条件尚不具备, 因此笔者建议会计准则制定部门通过对相关准则的修订, 循序渐进积极推进预期损失模型在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具体来说, 建议采用“三步走”的方式, 逐步实现从已发生损失模型向预期损失模型的过渡。

第一步, 在会计准则中引入预期损失模型, 要求以已发生损失模型为主、预期损失模型为辅。对于财务报表中的贷款减值损失和贷款减值准备项目, 仍然按照已发生损失模型确认、计量和披露, 同时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商业银行应用预期损失模型进行核算,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按照预期损失模型确认的贷款减值准备当期发生额和余额, 以及分别按照两种核算方法形成的财务报表的主要差异。

第二步, 两种减值准备模型并行, 以预期损失模型为主、已发生损失模型为辅。即要求财务报表中贷款减值准备项目按照预期损失模型确认、计量和披露, 考虑到预期损失计量的准确性需要一个逐步提升过程, 在初期可以不将预期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而作为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按照已发生损失模型核算的减值准备情况, 以及两种核算方法导致的财务报表差异情况。

第三步, 在条件比较成熟时, 即当预期损失计量可靠性能够完全保证时, 应考虑在会计准则中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全面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并将预期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要求商业银行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预期损失估计的假设条件、估值依据和方法等补充信息内容。

摘要:本文在全面总结国际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 (包括贷款) 减值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情况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已发生损失模型和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缺点, 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 认为应改进我国相关会计准则, 对于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核算应该采取渐进的方式, 逐步过渡至预期损失模型。

关键词:贷款减值准备,已发生损失模式,预期损失模型

参考文献

[1].IASB.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www.iasb.com, 2001

[2].IASB.Impairment of Financial Assets:Expected Cash Flow Approach.Request for Information (Expected Loss Model) .www.iasb.com, 2009

[3].IASB.Financial Instruments:Amortised Cost and Impairment.Exposure Draft.www.iasb.com, 2009

[4].IASB.Financial Instruments:Impairment, Supplement to ED/2009/12 Financial Instruments:Amortised Cost and Impairment.www.iasb.com, 2011

[5].Deloitte.IFRS Project Insight, Financial Instruments:Impairment.www.iasplus.com, 2012

8.驾驭苦难需要信仰准备 篇八

《泰囧》票房破10亿,对岁末年初的中国娱乐业,起到了总结与展望的作用。電影市场从11月底开始持续拧巴苦难题材,大概是影迷们太需要欢乐了,《泰囧》可以说无意中抄了诸如《浮城谜事》《一九四二》《王的盛宴》等等一干憋着硬要严肃的电影的苦难之底,用一把无伤大雅的欢乐,拯救了一片肃杀的中国电影,把票房送上新高。这一票行情,走得倒是和中国股市一模一样。

就在影迷和股民一样欢乐的时候,肯定很有一些人,在为冯小刚鸣不平。有人代小刚说,“我对中国人的人性感到非常失望”。那些强烈喜欢《一九四二》的影迷,觉得一部为中国人苦难人生发声的情怀之作受到了冷淡,是中国人的悲剧。我看到有影评人说,《一九四二》起码让我们记起了那场被遗忘的苦难。

我对冯小刚也十分尊敬,我曾经称他为“人民导演”,因为他这么多年浸淫于贺岁片,总是能在一年的结尾总结出很多老百姓生活中的流行语,像黄集伟一样致力于影响中国人的民间语文。

《一九四二》是一部非典型的冯小刚电影。但是冯小刚是不是这么认为,我不能肯定。因为从《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看来,小刚导演一直憋着一股重任,希望从贺岁喜剧片中走出来,甚至在《非诚勿扰2》里,也奇怪地悲情了一把。

但是关于《一九四二》,我确实很难因为导演的情怀和使命就忽略掉它的一些问题。

譬如说,关于记忆。所谓“《一九四二》起码让我们记起了那场被遗忘的苦难”,在我看来,中国人心里的苦难太多了,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仅仅为了记起苦难,值得花几个亿重新打造吗?在我的童年,我的父辈祖辈对于比《一九四二》更大的那场三年饥荒有着如此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于跟儿孙的闲聊里很少离开这些话题,这些坚硬的记忆就这样深深传递下来,每一个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关于饥饿的记忆。

仅仅有记忆是不够的,有关苦难,人们需要的是救赎,而不是对苦难的二次重现。

关于救赎,冯小刚在《唐山大地震》里还曾经试图解决过,只是解决得不太完满;到了《一九四二》,他更是彻底放弃了救赎,这是一个失败的决定。人们为什么要听一个故事?因为他们期望从一个故事里听到事实之外的梦想、努力与结局。冯小刚两次触及中国人最深的苦难记忆—大地震与大饥荒,但是两次都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大地震里,救赎其实不是救赎,只是谅解;到了大饥荒,救赎彻底不见了,只剩下幸存者的相互偎依。一次没有救赎的苦难,就像一块铅,压在观影者的心里。这样的电影,以大片的形态,在“末日”盛嚣的时日出现,真令人无法消受。

有关无法救赎的苦难,如果一定要拍,亚洲电影人中,惟有黑泽明可以把握,一部《八月狂想曲》,写尽了日本人在原子弹阴影中的苦难心路。没有对人性最深的慈悲,就无法面对原子弹、大饥荒这样的末日苦难。

面对《泰囧》欢乐的成功,以及《一九四二》悲催的失利,我只能说,欢乐是容易驾驭的,苦难是不易驾驭的。中国导演尚不具备驾驭苦难的信仰准备。

对于小刚,我诚恳地希望,他继续顺应群众的呼声,在人民导演的路上,多贡献几部喜剧,那功德,并不亚于在资本压力下重金打造苦难。

我的推荐

9.贷款流程及准备材料 篇九

签约:(客户,业主准备材料)→银行面签(交首付)↓

客户申请贷款

银行批款(最慢30个工作日)↙↘

评估过户(费)↘↙

它项(¥500)↓

放款

物业交割

材料:/业主:① 身份证

|②户口本

|③结婚证

|④房本原件

|⑤查档证明

| 客户:①身份证

|②户口本

|③结婚证(如单身,则开单身证明)

|④外地(社保证明)公司办理需支付500(一份)|⑤收入证明(工作)【近三个月工资条】 |⑥一年的银行流水

|⑦查档证明

10.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十

1、成立本村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参照乡制定)。2、21日乡会议后各村对骨干进行培训并作好记录。

3、补齐3月15日晚县乡领导培训学习记录。

4、本村的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5、2014年支部工作计划。

6、本支部的党员统计一览表,信息要全,要有电话。7、2014本村准备做的大事摘要。

8、对党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并存档。

11.贷款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十一

一、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

1. 贷款减值准备制度方面。

各部门贷款减值准备制度不协调。有关贷款减值准备的制度主要涉及会计、银行监管和税收等多个方面, 各部门出发点不同, 颁布的制度缺乏统一标准。现行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贷款减值采用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DCF方法 (贴现现金流量法) , 银监会要求银行基于五级分类按比例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这无疑给银行带来很大技术难度和实施成本。税收方面, 规定只能按贷款余额的1%税前扣除, 银行核销的坏账不能获得充足的税收优惠, 这给商业银行造成税收负担。

贷款减值准备制度的冲突, 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运营和披露成本, 还让银行在审慎经营和提高业绩二者间难以抉择, 相关部门应加快贷款损失拨备制度的协调统一。

2. 贷款减值计提方法本身的问题。

现行的贷款减值计提方法存在顺周期性、减值确认标准不一致和贷款组合计量困难等问题。现行会计准则对贷款损失采用基于已发生损失的DCF方法, 要求存在减值迹象时才确认减值损失。这种方法会导致在经济繁荣时期, 银行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不足, 高估资产价值和损益水平;反之, 在经济衰退时期, 则会确认大量的减值损失, 低估资产价值和损益水平, 带来“顺周期性”。从各银行的年报披露情况看, 各银行对重大金额的判断依据和贷款组合的确认标准不尽相同, 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例如, 浦发银行单笔重大减值贷款金额标准定为2 000万元, 民生银行则为500万元。这会降低银行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阻碍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 银行更容易隐瞒不良贷款和制造虚假利润, 从而增加了监管难度。

3. DCF方法实际应用层面。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银行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量贷款的账面价值, 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计算贷款减值准备。然而, 在实际应用中, 考虑到监管要求, 银行还是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 使用贷款五级分类、DCF模型、迁移模型和滚动率法共同对已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计提。例如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 对正常和关注类贷款, 采用迁移模型按组合计提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 采用DCF模型按单项或组合计提减值准备。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 对大部分贷款采用DCF模型计提贷款减值。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同类贷款, 采用滚动率方法, 使用违约概率和历史损失经验进行统计分析, 并根据当前经济状况进行调整。

针对我国银行存在的贷款减值准备制度不协调、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有顺周期性和DCF方法应用不足等问题, 有必要考虑应用ECL模型来改进或取代现有的贷款减值计提方法。

二、ECL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基本原理。

ECL模型是IASB在IFRS9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金融资产减值计量办法, 又称为预期现金流量模型, 主要针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考虑尚未真正发生的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的整个过程都考虑预期信用损失, 并将其反映在未来现金流和实际利率中。相比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 ECL模型更具有前瞻性和谨慎性。为了更好地理解ECL模型, 笔者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比较, 见表1:

2. 应用分析。

IASB提出ECL模型的初衷是为了平滑损益的波动, 缓解顺周期效应。下面将通过一则案例, 全面分析ECL模型的应用。

案例:A公司向B银行申请了一笔价值1 000万元的十年期的抵押贷款, 除此之外还发行了一笔300万元的无担保债券。目前, 资产负债表上显示, A公司还拥有100万元的现金, 80万元的厂房设备。由于A公司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比较先进, 每年的营业收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较稳定。每年营业利润200万元, 主营业务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但是, 由于新的竞争者进入A公司所在行业, 导致现有业务的利润率较低, 有一定的经营风险。此外, 与类似信贷质量的同行企业相比, A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较高。过去几年间, A公司多次跨行业并购, 扩展经营范围, 这导致企业留存的现金较少, 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

B银行在综合分析企业贷款的宏观经济状况、同行业竞争水平、A公司财务状况、经营风险等因素后, 同意向A公司发放贷款, 并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合同中规定:B银行向A企业发放1 000万元贷款, 还款期限为10年, 贷款年利率为6%, 还款方式为每年末偿还利息, 到期偿还本金。按照ECL模型的三阶段分类方法, B银行将该笔贷款划分为第三类金融资产, 预计贷款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 按账面价值 (扣除未来信用损失) 计算利息收入。B银行预计前两年的违约率为零, 第三年到第六年的违约率为1%, 第七年到第十年的违约率为2%, 违约后损失率一直为100%, 则第三到六年的预期信用损失率 (以下简称“损失率”) 为1% (1%×100%) , 第七年到十年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99% (1%+99%×1%) 。每年预期现金流见表2。

单位:元

注:C=C (-1) +B× (1-C (-1) ) ;D=A× (1-C) 。

实际利率为预期现金流折现为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通过计算, 预期损失模型下的实际利率 (考虑预期信用损失) 为4.850 7%, 已发生损失模型下的实际利率为6%。下面将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计算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 (表3和表4) , 验证预期损失模型是否具有平衡各期利润水平、缓解顺周期效应的作用。假设已发生损失模型下, 从第二年末开始, 发生贷款减值迹象, 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结果与预期损失模型相同。

单位:元

注:F=E (-1) ×4.850 7%;G=D-F;H=F-G;I=H/E (-1) 。为了便于比较各期的贷款减值损失, 这里假设最后一年的本金没有发生减值损失, 最后一年的贷款减值损失通过利息收入和预期利息的现金流量的差值确定。

单位:元

假设已发生损失模型下, 从第二年末开始, 发生贷款减值迹象, 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结果与ECL模型相同。从贷款价值和损益方面, 比较ECL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计算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

(1) ECL模型下的贷款价值更加符合实际, 贷款价值的波动性较小。从图1可以看出, ECL模型初始确认时就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各期均衡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使摊余成本逐渐下降。已发生损失模型从第二年末开始计提减值准备, 使贷款账面价值迅速下降。贷款减值准备是贷款的抵减项, 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一方面影响贷款的价值, 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当期损益。相比账面余额的差异, 贷款减值准备的差异更加明显。此外, 通过对各年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求和, 发现两种模型相同, 说明ECL模型应用于贷款减值, 不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偏差。

(2) ECL模型的应用会导致利润水平降低, 各期损益水平更加平缓,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顺周期效应, 见图2。贷款业务通过利息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来影响损益, 前面已经提到两种方法下贷款减值损失的金额没有差异, 因此, 损益的差异主要是由利息收入的差异导致的。ECL模型下确认的利息收入普遍低于现有的减值计提模型, 这是因为ECL模型下的实际利率的计算过程中已经考虑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 同时由于累计损失率的影响, 实际利率会比合同利率小很多。而在已发生损失模型下, 实际利率和合同利率往往相差不大, 许多银行会采用合同利率作为实际利率。

(3) ECL模型参数的确定需要更加谨慎, 微小的误差会导致损益水平大幅变动。新模型的参数主要包括预期信用损失率、预计现金流和实际利率。预计现金流量和实际利率的计算都建立在对预期信用损失率的估计上, 因此, 预期信用损失率是最关键的参数。预期信用损失的估计期间包括12个月或贷款的整个存续期间, 估计的期间越长, 预期信用损失率的误差也越大。此外, 预期现金流量是合同现金流与累计预期信用损失率的乘积, 累计预期信用损失率的计算方法会放大预期损失率的误差, 进而影响实际利率和利息收入的计算, 最后影响本年利润, ECL模型可能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水平的工具。

(4) ECL模型有关实际利率的规定不合理, 在预期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实际利率不能反映新的预期信用损失。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ECL模型都需要重新估计预期信贷损失, 而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剩余期间的预期现金流仍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在信用恶化的情况下, 补提的贷款减值准备在重新估计信用损失的期末一次确认, 不再逐年确认, 会导致当期收益减少, 贷款存续期内的利润水平大幅变化, 加剧顺周期效应。假设从第二年末估计信用损失发生变化, 第三到六年的损失率为2%, 第七到十年的损失率为3%。通过计算, 第二年末补提贷款减值准备466 303.03元。净收益的变化如下页图3所示。在预期信用损失的估计发生变化后, 第二年的利润水平大幅度下降, 利润水平波动更加剧烈。由此可见, 目前提出的ECL模型还不完善, 实际利率应该随着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化相应调整, 并且模型能否起到顺周期作用取决于预期信用损失估计的准确性。

三、我国引入ECL模型的相关建议

1. 完善银行的外部环境方面。

首先, 推进我国银行利率市场化, 反映信贷产品的真实质量和风险水平, 提高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其次, 促进会计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的合作, 共同研究ECL模型, 鼓励银行建立内部风险评级机制, 及时披露ECL模型计算所需的关键指标。最后, 发展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通常根据贷款企业的违约率来确定信用评级, 违约率是预期损失模型计算中一个重要参数, ECL模型的应用需要客观的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来估计违约率。目前, 中国银行基于违约概率模型 (PD模型) 进行客户信用评级, 正是为ECL模型的应用做准备。

2. 加强银行的内部建设方面。

一方面, 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学习能力。财务人员是计提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的主体, 如果财务人员不能掌握ECL模型的方法, 即使其他部门提供有效充足的数据, 也无法保证提供财务信息的可靠性。ECL模型的计算异常复杂, 大部分参数的确定都要借助估值技术, 需要财务人员掌握一定的金融、风险管理、数学模型的知识。另一方面, 加紧开发支持ECL模型的信息系统。ECL模型是在历史信息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 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因此, 保证贷款客户历史数据的充足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 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包括数据收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信用评估系统等。

参考文献

[1] .孙天琦, 杨岚.有关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金融研究, 2005;6

12.申报正高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十二

一、资历方面:毕业证、高工证、外语合格证、身份证

其中外语可以用晋升副高时的A级合格证,身份证是为计算机免试的。

二、业绩成果:按照文件

(六)中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公司的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以上,此项省人事厅要求非常严格。

三、论文:按照文件

(七)条,省级论文或全国学术交流论文5篇

以上,如果论文数量不够,科技成果多的可以顶替论文一篇。

四、时间:每年的6月份向省人事厅上报评审材料。

五、答辩:申报材料预审合格后,在8月份左右省里组织答辩,答

辩结束后上评委会评审。辽宁省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标准(文件)

(一)学历、资力要求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5年以上。

2、虽不具备规定学历(学位),但取得高级工程师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满3年,在达到正常晋升专业技术理论要求、工作经历与能力要求、论文和著作要求、外语、计算机要求的同时,工作业绩和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晋升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星火奖三等奖以上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星火奖、新产品奖二等奖1项或三等奖2项及相当奖励项目的等级内额定人员;(3)获得副省级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二)外语、计算机要求

1、需取得全国统一组织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申报高级工程师已取得的职称外语A级合格证书可重复使用;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可免于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2、需取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高级证书或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 能力两个模块考试合格。符合免试条件人员,可免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45周岁以上不需要计算机)

(三)专业技术理论要求

1、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术,了解相关专业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

2、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是省或市内本专业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本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的工作,或具有培训指导本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3、熟悉本专业有关前沿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对本专业理论有创造性研究,在省内同行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解决重大技术问题起关键性作用,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2、在研究开发、生产、推广实践中,有较大的技术性突破,解决过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或填补国内同行业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并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

3、在大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主持完成国内外引进大型先进成套(单机)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投入生产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4、主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设计、研发、开发、推广应用中,通过省部级鉴定(验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将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主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经过省级认定;组织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并通过验收;创立、领办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级认定。

(五)工作业绩和成果要求 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星火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星火奖、新产品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获得副省级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或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4、获得1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在大型以上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业绩突出,具有创新技术成果,获得本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以上的主持人,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本企业生产实践中,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论文和著作要求

1、本人撰写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本专业学术、技术教材20万字以上或主持编写省部级标准并已颁布执行;

2、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3篇以上(至少又 篇为第一作者),或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至少有3篇为第一作者);

注:刊物要求有刊号的,即ISSN****和CN****的;

3、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5篇以上;

4、正式出版过10万字以上专著或译著。

一、其他事项

(一)本评审标准所规定的学历、资历、专业技术理论、工作经历和能力、工作业绩和成果、论文和著作、外语和计算机要求必须同时具备。

(二)本评审标准涉及的业绩、成果、论文和著作,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

(三)申报人员提供的论文应是经国家或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论文,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论文不能按所晋升职称系列或专业论文对待。获奖证书应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非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奖励项目不能按晋升系列或专业奖励项目对待。

13.办理公积金贷款准备材料 篇十三

申请公积金贷款所需提交材料:(以下(1)(2)(3)(4)(5)资料用A4纸复印3套)

(1)身份证:(8份)

1.申请人及配偶身份证(二代反正面复印,上下排开,申请人及配偶分开印;一代只印正面)

(2)户口本:(各两份)

1申请人及配偶户口(夫妻双方在同一户口上的:户口簿需复印首页、户主页、贷款人页、配偶页;夫妻双方不在同一户口上的:户口簿需分别复印首页、户主页、贷款人页、配偶页;

2.集体户口:需反正面分开复印,必须保证地址栏有内容及所属派出所的章印清晰)。

3.户口上的相关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婚姻状况等)必须具备且与实际相符,不符合者需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更改。

(3)婚姻状况证明:(各两份)

1.申请人是单身者需到户口本所在地的民政局开具单身证明,要原件。

2.申请人是已婚者需提供结婚证复印件(除封皮外都需要印)。

3.申请人是离异未再婚者需到户口本所在地的民政局开具离婚后未再婚的单身证明,再提供离婚证复印件(除封皮外都要复印)

(4)首付款收据(分为定金和房款两部分,各5份):

(5)单身或者是离异未再婚领取的公积金固定模版的单身声明

(6)收入证明:

1.收入证明用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得勾抹,复印无效,一式两份,章要清晰,不得有残章,不得重叠,公章和财务章(或人事章)缺一不可,两个章的名头要和填写的单位名称一致。

2.收入证明上填写的合计工资为税后实际月工资,以公积金系统为准。

3.如缴存地为省直公积金需另外再提供省直公积金缴存明细(客户可登陆省直公积金网站打印)

(7)配偶无业或失业须到所在辖区街道办事处开具无业证明或提供失业证。

14.预备党员转正需要准备的材料 篇十四

一、转正申请一份。3000字左右,最少不低于2500字。时间为转正期提前一个月(各位的时间是5月22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包括被发展为预备党员(2011年5月22号)及预备期满的时间等。

2、现实表现。成为预备党员以来的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表现及缺点改进情况。

3、努力方向。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对影响自己进步的最主要的缺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二、半年总结一份。即一年预备期的半年总结。3000字以上。

三、思想汇报两份,每份3000字,最少不低于2500字。第一份的时间是预备期内的第一个季度。第二份的时间是预备期内的第三个季度。

要求:

1、以上材料均可打印(请单面打印),但需手写签名、手写时间。

2、所有材料标题为三号黑体,正文为五号宋体,行距为1.5倍。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随笔下一篇:进出校门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