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2024-10-17

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10篇)

1.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一

关于开展2010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工作的通知

各院(系、部、中心):

2010年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已启动,通过项目实施,支持部分优秀学生以创新实验项目为依托开展科研、实验发明等创新活动,带动本科阶段大学生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良教学方法,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和科学研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创新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拟支持16项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思想、立论依据较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自主选题设计的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我校今年拟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6个,其中一类项目2个,资助金额5000元;二类项目4个,资助金额3000元;三类项目10个,资助金额2000元。

为尽快落实此项工作,请各院(系、部、中心)按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工作实施办法》广泛发动学生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具体办法见附件,项目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一、申报时间:自发文之日起到十月八日结束。

二、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时间:二○一○年十月中旬前由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十月下旬开始具体的项目工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工作是“质量工程”工作之一,请各院(系、部、中心)认真组织申报、各实验室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附件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附件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0年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

二○一○年九月一日

2.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二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是我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0号)《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设立的全国医院行业科学技术奖项,其主旨是激励医院管理工作者进行实践探索和医院管理理论、方法的创新,表彰奖励医院科技创新实践成就和理论研究成果,促进我国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为做好2015年医院科技创新奖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工作总体要求

2015年医院科技创新奖实行限额择优推荐。请按照《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附件1)和《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附件2)的要求,严格掌握标准,做好推荐与申报工作。

二、推荐单位、名额与材料汇总报送

(一)推荐单位:1.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推荐单位原则上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协会为单位;未成立医院协会的省、区、市由卫生计生委指定的部门负责推荐。2.军队和武警部队的推荐项目分别由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和武警总部卫生部推荐。3.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军队、武警部队所属高等医学院校和国家级医院管理研究机构可作为推荐单位,直接推荐本单位的候选项目。

(二)推荐项目汇总和报送:1.推荐单位负责推荐项目的汇总和报送工作。2.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医院协会报送推荐项目的单位需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院协会通报推荐项目基本情况。

(三)推荐单位限额:各推荐单位根据评选标准在认真进行初审的基础上确定推荐项目。推荐项目数限额见附件3。

三、重点选题

(一)医院质量管理、患者安全的理论或实践研究;(二)医院绩效管理的理论或实践研究;(三)医院补偿机制研究;(四)医疗服务价格研究;(五)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研究;(六)医院改革与管理的相关课题研究。

四、申报截止时间

申报时间:2014年11月1日-2015年1月31日。请于2015年1月31日前将所有推荐材料寄送至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以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五、其他

3.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三

近期,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补助资金即将下达地方。为确保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实施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

(一)做好畜禽良种繁育工作

畜禽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2016年,继续支持生猪、奶牛、肉牛、羊、牦牛良种更新和奶牛胚胎引进,具体要求按照农办财〔2014〕60号和农办财〔2015〕8号文件执行,各省可综合考虑本地精液或种畜市场价格等因素,对补贴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当地能繁母畜存栏等情况,合理安排分畜种补贴任务,2015年结转资金要尽快使用完毕。启动肉牛胚胎、优秀种猪、蜜蜂良种补贴试点。肉牛胚胎补贴,主要是对经农业部批准从国外引进优质胚胎的种公牛站给予补贴。优秀种猪补贴,选择河北、山东、湖南三省开展试点,补贴对象为从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购买优秀种猪的种猪场(含种公猪站),补贴品种为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类,优秀种公猪、种母猪的综合选择指数应分别大于等于115、105,其中杜洛克猪的综合选择指数采用父系指数值,长白、大约克夏的综合选择指数采用母系指数值,核心育种场种猪综合选择指数由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统一公布,每头优秀种公猪补贴2000元、种母猪补贴1000元。蜜蜂良种补贴在山东省开展试点,对养蜂场户购买优秀蜂王给予适当补贴,提高养蜂业良种化水平。具体补贴对象、标准由山东省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二)深入推进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

各地要继续按照《2014年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4〕60号)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质量安全控制和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方式。畜禽规模养殖场改扩建主要支持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和奶牛。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扶持推进生态、循环、节能、减排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南方水网地区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农牧发〔2015〕11号)要求,加大生猪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各地在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推进中,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创建标准。

2016年继续选择河北、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等13个省(区、市)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持畜牧业试点。试点省要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支持畜牧业发展。项目省畜牧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强化与金融机构的沟通配合,科学设计试点方案,注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机结合,探索满足畜禽养殖企业在规模养殖场建设、设施设备改造及饲料采购等方面信贷需求的有效模式,充分激发畜禽养殖企业内生活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农业部、财政部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确定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12个省(直辖市)作为2016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各试点省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带动或辐射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农业多功能性拓展、产业扶贫等工作。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可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应折股量化到普通农户或组织成员,使其参与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分配。严禁将补助资金用于农民不参与利润分配、未形成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的项目。

二、关于实施好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项目

(一)启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主,适当兼顾棉花、甘蔗、大豆、马铃薯、油菜、花生、杂粮等品种,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集成示范推广成熟技术模式,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升级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持续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主要对运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物化投入,对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等社会化服务,以及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给予适当补助。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以县为实施主体,采取自主自愿申报,由各省根据创建任务采取公开方式科学择优确定项目县(创建个数详见附件)。具体实施范围、补助内容、补助标准、考核验收等要求由各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二)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和作物布局,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县(场、单位),以粮食、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为重点,做好土壤检测和肥效验证等基础性工作,及时修正和完善区域施肥配方,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在此基础上,突出玉米、蔬菜、苹果三大类作物,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要积极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探索实施配方肥、有机肥到田补贴,优化肥料使用结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科学施肥服务。

nlc202309081309

(三)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各地要继续按照《农业部财务司 财政部农业司关于做好畜禽标准化养殖等财政支农项目工作的通知》(农财金函〔2015〕37号)要求,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继续支持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开展北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促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采后处理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进一步缓解大中城市冬季蔬菜供给问题。

(四)开展耕地休耕试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探索实行耕地休耕制度试点,改善农业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季节性休耕100万亩,在湖南重金属污染区休耕10万亩,在贵州、云南石漠化区休耕各2万亩,在甘肃生态严重退化区休耕2万亩。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试验示范,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可在划定重点区域内以乡、村为单元,集中连片,有序推进,积极探索经验和模式,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永续利用。

三、关于实施好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项目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要求,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着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涉渔“三无”船舶治理力度,推进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压减国内捕捞产能,加大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和修复力度。增殖放流物种以重要的、洄游性的经济水生生物物种、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以及对水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的水生生物物种为主。其中,经济物种的增殖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子一代,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苗种管理的通知》(农办渔〔2014〕55号)要求。濒危物种的增殖苗种可以为本地种的子二代。要严格履行苗种集中采购程序,规范技术流程,加强公证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放流外来种、杂交种和转基因种,原则上不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确保水域生态安全。海洋牧场示范区原则上要求项目实施海域已连续开展相关工作3年以上。

四、关于实施好动物防疫补助经费项目

为遏制疫情上升趋势,降低疫病传播风险,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一次性应急防控补助经费统筹用于布病、包虫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按免疫计划分年度实施。补助经费用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含大连市)、吉林、黑龙江、山东(含青岛市)、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布病防治重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购置布病疫苗和防护用品,对牛羊实施免疫或扑杀;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包虫病防治重点省(自治区)购置羊包虫病疫苗、犬驱虫药和防护用品等。布病、包虫病防治按照《2016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和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布病、包虫病防治所需疫苗和驱虫药物按有关规定纳入政府招标采购范围,参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招标采购方式进行。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养殖场自行采购疫苗直接补贴经费的试点。此外,中央财政用于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资金已并入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各地要强化工作指导,切实做好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各省农业、财政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组织编制本地区2016年相关项目实施方案,于今年7月31日前以联合文件形式报送农业部和财政部备案,并于2017年1月31日前报送项目实施总结报告。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宣传、项目监管和绩效考评,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附件:2016年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任务(略)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6年5月30日

4.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四

各学院:

为促进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我校将组织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参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申报要求

1.凡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均可申请,原则上以1-3年级为主(3年级学生只能申报1年期结题项目);

2.以团队名义申报项目,团队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每个团队必须由两个或以上年级成员组成,原则上高年级成员为项目负责人;

3.每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申请人不得在创新和创业项目之间交叉申报;项目负责人如已承担了未结题的项目,不得再次主持申报项目;

4.创业实践项目是在以往项目基础上开展的,申请时,需附当年立项与结项证明材料;优先考虑已实现公司化运作项目的立项,申请时,必须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包括运作情况报告等;

5.每位老师只能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1项,作为第二指导老师指导不超过1项;2013年结项项目获得优秀的指导老师可增加1项指导项目。

6.学校鼓励创新班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每人主持或参与1项项目。经贸学院、商英学院、财经学院每学院总名额中有5个项目(不限项目类型)可优先用于创新班学生项目申报。

三、项目数量与执行时间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12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80项、创业训练项目30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

项目实施1-2年,一年期项目2014年12月30日前提交中期检查报告,2015年5月30日前结题;两年期项目2015年5月30日前提交中期检查报告,2016年5月30日前结题。

四、申报及评审时间安排

1.动员申报阶段(2014年4月28日—5月8日)

各学院广泛动员学生结合日常的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途径寻找创新点,开展项目策划并填写《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附件1)(一式两份)《大学生创业训练、创业实践计划项目申报表》(一式两份)(附件2)。

2.项目初审阶段(2014年5月9日—5月16日)

各学院要成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并填写评审意见,按照2014年各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配指标(见附件3)限额于5月16日前,学院按初评成绩高低排序后将纸质版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4)及通过初评的项目申报书一份交教务处实践科,同时组织通过学院初评的项目负责人登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系统”

(http://202.116.196.5:8080/projectManagement/index.php)(注:操作手册可在系统“资源下载”中下载,仅限校园网登录)进行网络申报,学院进行审核,未按时进行网络申报的项目将取消参评资格。

3.项目评审阶段(2014年5月17日—5月23日)

学校将先进行资格审核,不符合申报条件者,不予参与学校评审。学校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学院报送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指定专门院领导负责2014年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附件5)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创新实验项目结项参考标准》(附件6),让学生了解项目的申请程序,项目实施步骤与结项要求,积极做好申报工作。

2.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各学院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利用网络、报刊、宣传板等途径大力宣传,动员更多学生关注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大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社会,培养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

3.严格评审,强化管理。各学院要严把项目申报、评审关,加强监督指导,规范经费管理,切实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有未尽事宜,可向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咨询。

联系人:葛老师、李老师

电话: 39328937、86254489(南校行政楼237,北校办公楼116)

附件1-6

教务处

5.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五

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

根据教育部《关于报送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和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我校决定启动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现将相关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向学生广泛宣传,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应尽量征集遴选具有创新性或为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竞赛做准备的项目,建议项目组成员形成年级梯队,主要吸收二、三年级学生以1-5人为单位自愿组合成项目组进行选题。各项目组填写《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书》或《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申请书》向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团委(团总支)申报。

二、申请项目的项目成员组必须征求指导教师的同意,申报成功后非不可抗力因素,不得无故终止项目,不得随意更改项目指导老师,项目成员,项目内容。成功入选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创新创业项目,不得随意拒绝参加挑战杯比赛,如果违反以上原则,将终止该项目的所有权利。

三、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填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信息表》。所有申报材料纸质档(必须一式三份)和电子档请于2014年6月16日前报校团委导航站(校团委一楼会议室)。

四、学校将组织专家对各学院团委(团总支)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组织立项答辩,答辩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联系人:李燮、赵成强 邮箱:572948380@qq.com

联系电话:028-84078762,***

共青团成都理工大学委员会2014年6月5日

附件:1.《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书》

2.《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申请书》

6.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六

各学院:

2013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已经展开,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团浙联〔2010〕13号)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现就做好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数额:

各学院按分配数额(附件1)从2012年已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择优选拔

二、报送材料:

项目申报书(附件2)一式3份,要求申报学院认真审核并盖章;项目汇总表(附件3),上报时须加盖公章,并将电子稿发送至电子邮箱。

三、报送时间

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14日,请各学院在规定时间,将报送材料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行政楼323室),所有材料需交电子版。

四、其他事项

7.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七

关于公布2014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

立项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

2014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计划项目,经过学生申报、专家评审、学校审核,批准“天津地区节俗和物化形态设计研究”等130个项目为南开大学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批准“南开大学植被潜在景观价值研究”等150个项目为南开大学2014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批准“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等221个项目为南开大学第十二届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立项项目;批准“内窥镜操作技术的规范化培训”等6个项目为南开大学第十二届“百项工程”拓展项目。现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南开大学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南开大学第十二届“百项工程”拓展项目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并负责报销审核;南开大学2014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第十二届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项目经费由所在学院负 1

责管理,由学院负责办理财务审核报销手续。

2、各学院对立项项目应提供研究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支持,并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3、(1)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执行时限为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中期检查为2015年5月;

(2)南开大学第十二届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项目、2014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执行时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中期检查为2014年11月。

(3)南开大学第十二届“百项工程”拓展项目的执行时限为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

4.2014年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计划立项项目须填写《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项目实施计划书》,一式两份,并于5月17前交于实践科。

附件:1.南开大学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南开大学2014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南开大学第十二届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项目

4.南开大学第十二届“百项工程”拓展项目

南开大学教务处

8.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八

发布日期:2014-04-28

各院系及相关学生:

根据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的安排,4月月19日学校组织专家对2014年上半年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了公开答辩评审。现将此次评审结果及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经过学生公开答辩及校内专家组的现场评议,2014年上半年共有99个项目通过了立项评审(拟资助项目详见附表1),公示期为2014年4月28日—5月5日。如有疑问请与教务处实践教学科魏老师联系,联系电话:61773009。

2、在此次项目的评审中,专家组对一些项目提出了修改建议(包括项目的题目、内容、研究的方向等),请各组针对专家们的意见做出相应调整,附表1中用红笔标注的项目,应对项目内容进行调整,重新提交由指导教师、院系审核通过的申报书及项目简介(100字以内)的纸质文档至实践科(同时提交电子文档:wlw@ncepu.edu.cn)。

3、学校定于5月7日中午12:30在教一楼12阶梯召开2014年上半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启动大会,参加会议人员:教务处主管大创项目的副处长及相关人员;校团委书记及

相关人员;各院系主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本次评审通过的所有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及指导教师。

4、已通过项目评审的项目组成员,须认真阅读《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见附件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票据报销暂行规定》(见附件3)。

5、各项目组在仔细阅读上述两项管理规定后,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核定完成项目目标所需的经费,提交一份预算表(见附件4,按5000元/项核算),并于5月20日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6、学校批准实施的项目,项目组负责人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组织填写“项目研究日志”,“项目研究日志”应记录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研究结论等。此日志将作为经费报销、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重要依据。研究日志由学校统一发放,项目组在提交经费预算表时在实践教学科领取。

附件1:2014年上半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一览表

附件2: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附件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票据报销暂行规定附件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预算表

9.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九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创业体系建设,根据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指南建议征集情况,现组织开展2015年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须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具备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和资金配套能力,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备,资产、资信及经营状况良好。

2、申报项目符合科技计划支持的重点方向;目标科学合理、实施内容明确、技术路线成熟、经费预算合理,便于过程管理与考核;实施周期一般为2年。

3、项目负责人须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实际主持项目研究工作,同期主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不超过两项。

4、除软科学、医疗卫生、高校研发类课题外,其他类项目应已开始实施,且累计完成投入已达到项目总投入的30%及以上。科技服务类项目按照上年度投资总额或运营成本比例进行补助。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报:

(1)申报企业有逾期未验收或验收为不通过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2)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被列入市级及以上科技管理部门科技信用不良记录;

(3)项目承担单位无故不参与科技统计、财务快报等基础工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未填报R&D统计报表或上年度R&D投入为零的;

(4)申报企业近两年连续获得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

(5)申报项目知识产权不清或存在知识产权纠纷;

(6)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

6、申报单位须对所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并须自行承担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在内的一切风险。

二、支持重点

2015年大连市科技计划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着力突破产业链关键与共性技术,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产业链技术创新计划

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资源,依托十大领域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开展协同创新,突破产业链关键与共性技术。

1、工业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关键技术研发

(1)轻量化六轴工业机器人研发。针对当前工业机器人运动惯量大及运动规划复杂等技术瓶颈问题,研发轻量化六轴工业机器人。开展机械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复合材料结构分析计算方法、总线通讯型模块化伺服驱动器、空间运动规划方法及软件、三维建模方法及在线调试软件等研发工作。

(2)装备制造特种桁架机器人研发。面向智能生产线中工序间运输和自动上下料的需求,研发输送快捷、精准、柔性的桁架机器人。开展桁架机器人机构优化设计、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动态特性分析、避障轨迹规划和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研发工作。

(3)智能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

面向复杂曲面异形工件加工的机器人应用控制系统研发。研发并采用高精密机器人控制系统面向联动机床及加工中心等所不能实现的组合加工复杂曲面异形工件问题,重点攻克机器人离线编程及仿真控制技术、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控制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自动识别与系统控制技术等,开发基于总线通讯型模块化控制的的柔性制造系统。

全自动智能机器芯片传输运动控制系统研发。针对芯片上片过程中破损、速度慢,精度不高等技术瓶颈问题,重点研发运动控制系统对设备整体控制的无接触吸附技术,降低芯片搬运破损率,提高芯片运送速度;研发高速运动情况下视觉系统跟踪定位控制系统,图像处理和耦合直线电机精确抓取控制技术,实现芯片快速定位、拾取与装片的高速性和精确性;研发荷重控制系统解决高速模式时音圈电机荷重变化时反馈时间过长的问题,提高装片速度。

智能型紧固装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针对制造业中紧固件装配劳动强度大、装配效率低、装配精度差和智能化水平落后等现状,解决紧固装配工业机器人的高定位精度、高柔顺性和高稳定性的技术瓶颈,重点攻克智能关节技术、柔顺控制技术、智能检测技术等,定制开发机器人检测、调试、老化平台等综合测试平台系统,进行机器人测试及检测大数据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2、高端轴承关键技术研发

针对高速铁路、风电轴承等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展轴承整体单元化结构设计、轴承参数优化与仿真分析技术、新型的变曲率兜孔塑钢保持架和整体复合式密封与润滑技术、碳化物细小弥散与组织精细均匀化的热处理工艺技术、轴承模拟试验技术等研发工作,改善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进行高速铁路轴承轻量化、轴承滚道表面疲劳分析的研究,突破轴承材料的高洁净度、高均质化、窄成分控制技术,掌握零件工作表面超精研控形关键技术。

3、核电装备关键技术研发

(1)CAP1400核电站主给水泵及循环水泵研发。针对核电站对主给水泵和循环水泵的特殊要求和相关技术壁垒问题,组织开展高效节能水力模型、立式大型循环水泵系统可靠性设计、大型叶轮铸造工艺及加工工艺、水泵轴承部件结构优化设计及其摩擦副表面强化工艺、大型焊接件的设计及焊接工艺、双相钢材料部件表面腐蚀防护方法及工艺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内制造业在大型高端泵设备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2)核级旋壳上充泵用机械密封研发。针对核电机组核级旋壳上充泵用机械密封只能依赖进口的瓶颈问题,开展旋壳自适应高效密封系统设计、密封偶件摩擦副材料优选与表面强化工艺、高PV值密封集装结构设计与装配工艺的研发,开发用于核电领域的机械密封技术装备。

(3)核电用硼元素产品产业化研发。为扭转我国核电用硼元素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重点支持三代压水堆用硼酸高纯化、硼酸中B10同位素富集、四代核反应堆控制系统硼元素材料等高端战略资源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研究硼酸高效纯化、同位素富集中提高分离系数的关键技术及技术基础;研究核电用硼产品制备技术集成的工艺与放大效应等基础化工问题。

4、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

(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

基于物联网技术平台的智慧港口信息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针对智慧港口建设需求,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元线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建设港口智慧信息化应用平台,统一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建立码头监控信息中心、业务数据服务中心和数据交互中心,实现闸口、堆场、舶船、配载、码头作业、港口调度、设备、无线通讯等管理智能化。建立具备智慧能力的港口生产服务体系。

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区域供热能源互联网研究及示范。新面向低能耗、绿色智能供热需求问题,用物联网技术感知热能生产、运行及使用数据,研究不同指标采集方式,建立不同协议间网络机制,制定并控制小指标实现精细化运营,进而构建按需用能的能源互联网。

物联网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为推进智能家居从半自动控制全自动控制最终完成到真正智能化的转变,研发智能家居物联网平台,重点攻克混合复用型网关技术、自主智慧互联引擎技术、多种通信协议模块对接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物联网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示范。

(2)面向地理信息数据系统的空间仿真研究。针对国内三维数字城市平台市场需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三维基础空间仿真平台。重点攻克以下关键技术:矢量数据自动建模方法、大地形处理与制作技术、海量数据调度机制、数据加密技术、多源数据分析与整理、模型数据优化策略。

(3)面向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针对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对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研发服务于行业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重点研究及开发以下关键技术:针对异构海量数据的采集、汇总、标准化与传输等需求,研发大数据的通用信息服务工程化开发方法、存储技术、可视化技术;针对专利数据的分析与服务需求,研发智能化个性化的专利信息服务系统和基于专利数据深层次语义挖掘的专利运营模式等;推进文化展览场馆的数字化建设,研发数字化场馆移动数据平台,采集参观人流数据、互动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参观行为分析及智能导览算法设计。

(4)面向传统产业网络化发展服务平台。面向我市传统装备产业、海洋养殖、大宗商品贸易、海洋运输电子商务产业中的销售、贸易、物流、安全等问题,研发新型智能化电子商务协同管理支撑平台、面向移动用户的电子商务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安全技术与信誉系统、先进电子交易支付技术等。

(5)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交通数据挖掘算法模型研究。通过构建出行车出行行为模型和多数据融合,构建行程时间预测算法模型,为出行者提供有效的出行信息,建立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重点研发内容:交通大数据预处理方法研究、城市交通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形式化描述和建模、多源交通数据间相互关系分析和形式化描述及其融合技术、出行者出行行为形式化描述方法、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出行者出行行为动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海工装备关键技术研发

航标船机械防摇布标系统研发。为提升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远海恶劣海况下海域管控标识作业能力,开展航标船机械防摇布标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航标布放环境载荷计算、航标布设过程自动化控制和防摇布标系统缩比试验研究,依托相关管理船舶开展试验研究并实施技术成果应用。

6、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1)PEEK复合材料金属嵌件制备研发。突破金属内表面包覆PEEK复合材料和金属外表面包覆PEEK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解决金属表面包覆PEEK复合材料开裂、缩坑及流痕等表面缺陷问题。

多孔状聚芳醚砜(酮)研发。进一步推动金属加工领域中新型绿色涂装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降低金属涂装加工行业的污染风险,基于绿色纳米涂装前处理技术开发相关的配套材料与技术,设计并制造新型多孔状聚芳醚砜或聚芳醚酮高分子材料。

(2)纳米级颗粒填充高强度PP多孔膜制备技术。突破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级颗粒填充PP超薄多孔膜制备的共性技术,使膜微孔分布均匀,增加PP多孔膜的机械强度和热强度,降低电池内部微短路,大幅提高电池的容量及安全性。

(3)环保型无卤微-纳米活性镁系阻燃剂研发。针对目前国内现有阻燃产品技术性能难以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研发环保型微-纳米活性镁系阻燃剂并进行产业化制备。自主研发含高分子偶联剂的复配活化处理剂,采用连续活化工艺对微-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活化处理,达到降低粉体表面能、减小表面极性、提高活性,提高粉体在塑料基体的相容性和分散性;采用分子配方设计和熔融共混工艺技术,保证粉体在塑料基体中分散性,提高加工流动性,保证阻燃产品质量。

(4)激光打印彩粉研发。重点支持与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合作研发的精细化工产品。突破激光打印彩粉创制与应用等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材料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5)超重力场强化膜分离技术的产业化。针对液体分离(水处理)中高固体含量体系高倍浓缩的重大需求,通过超重力场解决膜分离过程中膜污染、浓度极化和有限分离程度等关键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关键技术:适合超重力场的膜结构设计和膜组件加工技术;超重力场膜分离设备的批量生产技术、工艺及专用设备;超重力场膜分离设备的整机设计与制造技术。

7、3D打印关键技术研发

面向3D打印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3D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复杂模具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重点研发激光融覆技术,开发金属和高分子3D快速打印材料及材料成型后组织性能测试分析、打印装备和关键部件,推动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8、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研发新型自动化仪表技术,满足重大工程项目在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蚀、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研发科学分析仪器和检测仪器技术;研发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技术。

为提高国产高真空技术试验仪器装置研发水平,开展强流离子束源与电子束源技术、核聚变吸氚在线分析装置试制和性能测试、超高温重离子辐照装置的设计制作和性能测试、变温单粒子效应核元素生成装置试制和性能测试等研发工作,开发系列技术装置。

9、海珍品新品种引进、繁育与安全、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特色海珍品新品种引进与良种开发,以增加我市海珍品养殖品种为目的,选择性地引进、开发适宜我市海上、陆地、滩涂养殖的新品种;海参大规格生态苗种生产工艺示范与推广,采用生物方法防治疫病、水质生态净化控制、全营养饵料等手段,促进海参苗种快速生长,培养大苗、壮苗;加强海珍品安全、高效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支持养殖池塘生态除草、水质监测与净化、高效混养技术研究;海珍品高活性生态制剂的研制与推广,支持用于防治海珍品育苗和养殖中发生的疫病和水质净化,减少或消除化学药品使用所导致的药残。

10、蔬菜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土壤改良、杂草控制、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系列研究与示范,增加蔬菜产量,提高蔬菜品质;功能性蔬菜新品种引进、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增加地产蔬菜种类;设施蔬菜新型栽培模式研究与推广,采用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等方式,提高设施蔬菜产量;开发新型肥料在蔬菜种植中的高效利用技术,采用物理和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或取消化学农药的使用。

11、果树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果树新品种引进、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功能性水果、热带水果进行试验筛选,开发果树苗木无病毒繁育技术,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大樱桃创新栽培模式研究及示范推广,对大樱桃的陆地和保护地栽培进行标准化研究,制定出大樱桃的栽培管理规范,指导生产;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对苹果树的矮化密植、土壤改良、生物菌肥和生物农药等技术开展研究,开发应用标准化栽培模式。

12、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

以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为抓手,创新组织方式,增强示范场带动能力,逐步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方面的有效模式。

13、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关键技术攻关

烟道气和炼化余热高效利用技术。针对热力发电、石油化工、核电、造船等高耗能产业,开展高效换热强化技术、低品位余热利用成套技术、防腐高效工业燃气余热深度利用关键技术、烟道气和过程余热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成套利用技术、装备,工程示范。低品位能源蓄储、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低品位热能回收、高效转化、蓄储技术、低温制冷、制热和制水等关键技术攻关,装备开发,工程示范。

14、绿色建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

绿色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基于建筑集中冷热源综合优化配置及余热回收等节能关键技术绿色建筑材料及建造施工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绿色建筑材料及建造施工成套工艺、技术和设备,开展工程示范。绿色建筑评价与信息服务系统研究:重点研究绿色建筑及旧有建筑改造标准、评估体系,能耗监测信息化系统。

15、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攻关

土壤修复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技术。石油、化工等有机污染土壤、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地、重金属污染污染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监测、物联网监测与原位修复、热解析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开发低成本土壤改良剂,工程示范。

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评估、风险预警、治理与回收利用关键技术攻关,针对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生产行业,油类(燃油、溶剂等)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涂料、胶粘剂、农药等以VOCs为原料的生产行业,开展膜分离、新型吸附、生物处理等成套技术研究,开发关键产品及装备,形成典型示范工程。

16、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创新药物开发:重点开展新药临床和临床前研究,注重研究基础,依托大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经过2年的时间,在治疗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免疫性疾病、顽固性皮肤病和儿童用药等方面获得1-2项新药证书,取得2-3项临床研究批件或者申报临床前研究。

创新医疗器械开发及产业化。注重研究基础,依托大连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重点支持诊断试剂、生物医用材料及创新医疗器械(设备)及应用示范研究,经过2年的时间,取得2-3项创新医疗产品证书。

天然活性物质关键技术。注重研究基础和产业转化能力,围绕大连海洋生物等地域特色资源,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开展天然活性物质可控低分子化技术、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技术、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等功能性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经过2年的时间,2-3种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17、人口密集场所安全监控预警技术及系统平台研究与示范

重点围绕大连市典型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快速安全稽查、监测监控系统、应急预警平台构建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场所结构安全监测、结构物防震、安全检测等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开展工程示范。

(二)国际科技合作

重点围绕物联网监控,智能化设计制造,航空、船舶、轨道交通、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恶性肿瘤防治及临床转化,生物材料及3D打印,生物制剂及化学药物,先进能源技术,生态环境修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水产品养殖及其他国际热点、前沿技术,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对世界领先技术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解决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带动相关技术的进步。申报项目应提供中外合作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书。

(三)孵化器与科技创业

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机构等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器,鼓励高校开设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咖啡、创业茶座、创业苗圃等新型孵化平台。对于认定的新型孵化器和新型孵化平台,对其房屋租赁、网络宽带设施建设等相关活动费用给予补贴。

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开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工程,鼓励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开设青年科技创业苗圃和青年科技创业基地。开展“科技独董”、“科技创业大讲堂”等科技创业导师活动,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创业路演、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各类科技创业活动。支持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银行等机构合作,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融资服务。

(四)科技惠民

1、民生科技

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重点研究大连地区典型自然灾害、火灾等全方位监测、预警及抗灾减灾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公共安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与示范:重点开展公共交通、道桥安全、社会管理与治理先进适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食品安全源头与流通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应用: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源头、流通过程品质变化控制、快速检验检测关键技术与设备。人口健康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与示范:重点开展饮用水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医疗健康服务第三方平台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

2、科普基地

支持市级科普基地完善科普展教设施,提升展教水平。支持由市级科普基地或相关单位开展的面向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大型特色科普活动。支持专业化的科普网站、虚拟科普场馆、科普传媒平台等科普网络资源研发与共享项目。支持科普类图书、宣传画册、动漫作品、音像电子制品等科普作品创作。

3、医疗卫生

重点围绕肿瘤、心血管、呼吸、神经、泌尿、消化、肾病、急救等我市重点专科,开展临床医学转化研究,打造跨学科、跨地域的专科临床协同研究平台;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以病种为对象,在科学评价基础上形成一批规范化诊疗技术新方案;针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干细胞治疗、个体化诊疗等关键技术研究,创新临床诊疗技术方法。

(五)重大软科学研究

重点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支撑经济转型的重大需求,组织开展重点热点问题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定位是政策性研究,既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又要注重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形成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方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研究,科技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专利申请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智能制造、新能源、软件及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态势及应对策略研究,大连市专利促进和保护研究,大连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难的障碍及破解对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其他面向全市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重大管理决策研究。

(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围绕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环境,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优先支持近年获得科技融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的企业创新项目。

除符合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外,创新基金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2010年1月1日以后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企业职工总数不超过3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30%以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比10%以上;企业每年用于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申报项目尚未形成有效产品销售,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申报项目技术水平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七)专利成果转化

重点围绕我市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生物与医药、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拥有发明专利技术并实施转化;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专利技术落户本市并实施转化;支持专利保护、产权交易、贷款融资、专利信息和人才培养等有利于专利成果转化的公共平台建设;支持促进专利技术转化的其他方面。

除符合项目申报的基本条件外,专利成果转化项目须满足以下条件:申报企业注册资金须在1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且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下,有较好的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和条件;申报项目具有发明专利权或独占实施许可权,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已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或预期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三、申报说明

(一)申报程序

1、申报身份获取。项目申报单位登录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http://kjjh.dlinfo.gov.cn/),进行身份注册,经所在地区市县(先导区)科技管理部门、高校与科研机构等科技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进行项目申报。

2、申报单位填报。项目申报人登录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凭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申报系统,按照提示在线填写、提交申报材料。

3、归口管理部门推荐。项目按照申报单位属地或行政隶属关系,由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初审,并以文件形式上报推荐意见。

企业申报项目,由所在地区市县(先导区)科技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推荐。驻连各大专院校、市属及以上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申报项目,由本单位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正式行文推荐。

4、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的申报项目,申报单位须妥善做好保密技术处理,严禁在网上申报,须直接向市科技局报送申报材料。

(二)申报材料

项目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大连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报书》;

2、《大连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按要求提供必要的资质证明、财务报表、前期研究成果、合作协议及市场检验证明等支撑材料。企业需提供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包括企业上一年度研发经费及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4、项目已完成研发投入证明和企业自有资金证明; 5、2012—2014年申报单位获得财政资金扶持情况明细(包括已获得中央、省、市立项尚未拨付资金项目)。

以上材料须按顺序装订成册,盖章后一式两份由归口管理部门统一报送至市科技局。

四、申报时间及业务咨询电话

申报单位网上申报截止时间:2015年6月5日

归口管理部门审核推荐截止时间:2015年6月30日

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处 电话:0411—39989885

农村科技处 电话:0411—39989863

社会发展科技处 电话:0411—39989856

科技创业处 电话:0411—39989876

国际科技合作处 电话:0411—39989850

政策法规处

计划财务处

知识产权执法处

系统技术支持 电话:0411—39989846 电话:0411—39989828 电话:0411—39989871 电话:0411—83620615

10.2023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的通知 篇十

市科发〔2011〕56号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申报2012年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12年西安市科技计划重点围绕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12年科技计划由5个基本计划组成,包含5个创新工程和11类项目。

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和地点

— 1 — 1.申报时间:2012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分批次、分类别组织申报。

(1)第一批计划项目(2011年11月1日—2011年11月15日):产业技术创新计划工程类项目(除全年申报项目以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项目。

(2)第二批计划项目(2011年11月21日—2011年12月31日,共5个项目类别):现代农业推进计划、社会发展引导计划、创新环境建设计划(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3)全年申报项目:技术转移促进工程类高校院所解决企业技术需求项目、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青年科技人才创办企业项目和科技大市场建设工程类、科技金融创新工程类项目。

(4)由市科技局组织实施的项目另行通知。2.申报地点

(1)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局窗口(凤城八路95号)。(2)西安科技大市场(科技大市场建设工程类、科技金融创新工程企业申请贷款项目,地点为锦业路1号都市之门B座2层)。

二、申报程序

1.登陆“西安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服务平台”(http://kjjh.xainfo.gov.cn),进入西安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逐项输入申报内容(含附件),在线提交电子文— 2 —

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下载并填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申报书》。

2.打印《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申报书》与可行性报告(或商业计划书)以及各类项目要求的其他材料,同附件材料一起简装成册(一式五份)。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按照规范格式编写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3.按照隶属关系或所属区域送科技主管部门(区县科技局、五区一港两基地管委会经贸局,省级和列入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的区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审查盖章后报市科技局。高校、院所和医疗机构等申报项目,统一由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项目初审、筛选和申报。

三、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1)申报单位为西安地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事业单位,具有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和科研管理制度(不受理个人申报)。

(2)申报产业技术创新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和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必须符合《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确定的相关科技产业领域。

(3)申报项目知识产权明晰、无侵权及权属纠纷。

— 3 — 2.优先支持

(1)通过研究开发预期能取得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2)以企业为申报主体,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项目和产业联盟推荐项目。

(3)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中省及部门联动支持项目。(4)科技企业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项目或获得金融机构融资项目。

(5)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或双软认定的企业。

3.其他

(1)同一项目不得在市级各类科技计划中重复申报;项目主要负责人目前主持在研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本人当年不得申报。

(2)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到期未结题、验收未通过以及未按规定提交项目执行情况报告者,不得申报。

(3)企业为实施主体的项目,重点支持项目投入大、前期已完成投入比例高的项目。支持方式主要为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财政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一般为项目总投入的10%左右。

(4)2012年科技计划所申报项目的执行期限一般为两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为三年(2012.01-2014.12),软科学研究项目为一年。

指南咨询:西安市科技局计划财务处 西安市科技项目信息管理中心

联系人:王 斌

赵小尊

刘 敏

86786643 88412996 88405549 投诉建议:西安市科技局监察室 86786667

附件:2012年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

主题词:科技

计划

申报

通知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11年10月9日印

— 5 — 附件:

2012年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产业技术创新计划

(一)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研发,培育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办企业;支持区(县)主导产业技术创新。

1.支持方向

(1)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新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核心工艺和关键装备以及完善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创新研发的项目。支持通过技术集成与应用,形成新的服务业态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支持产业创新联盟推荐的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2)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支持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青年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和创新服务业企业。重点支持归国留学生创业团队项目和以高校院所技术成果为基础实施转化和市场开拓的创业团队项目;支持国家“千人计划”和省“三秦人才”、“百人计划”引进的青年科技人才创办企业。

(3)区(县)主导产业技术创新:围绕区(县)主导产业,支持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和区(县)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支持— 6 —

园区内企业以及区(县)重点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项目。重点支持主导产业链的延伸度高、支撑园区主导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

(4)国家创新基金配套:对已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开展地方科技研发资金配套。

2.申报条件

(1)项目研发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现代服务业项目以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为基础,具有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项目已完成中试,并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基础(生物与医药领域项目除外,但必须有明确的可考核目标,如受理通知书、临床批文、新药证书等);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300万元,且上企业有销售收入。项目计划总投入在200万元以上,项目申报时前期投入已占计划总投入的30%以上。

(2)青年科技人才创办企业成立两年期(含)以内,注册及实到资金1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入在60万元以上;大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注册资金和实到资金不低于50万元,项目计划总投入在30万元以上;创业团队主要负责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3)区(县)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项目需列入本区(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领域,上销售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区(县)有资金配套的企业。其中:一般项目计划总投入在500

— 7 — 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总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且项目申报时前期投入已占计划总投入的30%以上。区(县)域主导产业创新项目由区(县)科技局推荐上报。

(4)符合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要求。

3.提交材料(1)商业计划书。

(2)符合青年科技人才创业优先支持的项目需提供相关人才计划支持证明材料。

(3)申报区(县)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园区管委会或区(县)科技局推荐函。

(二)技术转移促进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支撑一批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引导高校院所人才、技术、设备等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支持方向

(1)高校院所针对企业发展技术需求和新产品开发进行研发,以项目为纽带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高校院所技术向企业转移。

(2)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联合高校院所共同研发,解决技术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在企业成功转化并取得良好效益。

2.申报条件

(1)高校院所有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的科研基础条件,有与企业合作合同(协议),与企业联合申报。

(2)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有保障,项目实施条件好。通过两年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项目能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项目计划总投入在500万元以上,项目申报时前期投入已占计划总投入的30%以上。

(3)项目承担主体单位有配套经费。3.提交材料

(1)项目可行性报告、合作合同(协议)。(2)高校院所和企业实施项目的相关材料。(3)高校院所或企业的配套资金证明。

(三)产业创新联盟工程:围绕做强做大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支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服务业以及科技文化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合作,打造和完善产业链,支持产业创新联盟企业联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1.支持方向

(1)产业创新联盟项目:解决产业发展共性技术、关键工艺和重要装备制造研发的项目;企业联合承担的政府工程的科技项目;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建设和示范工程。

— 9 —(2)现代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项目:支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集成和应用,以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服务业、为企业生产提供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为重点,能形成现代服务产业领域规模发展的项目。

(3)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围绕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文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支持文化科技融合特点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项目,促进文化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形成相关产品、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申报条件

(1)项目计划总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申报时前期投入已占计划总投入的30%以上。

(2)产业创新联盟项目: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创新联盟骨干企业牵头联合申报;或由产业(行业)内龙头企业牵头与产业链关联企业联合申报。

(3)现代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园区组织企业联合申报,要求商业模式清晰,可形成新的服务业态。

(4)文化与科技融合项目: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符合我市重点文化领域和重点建设区域。

3.提交材料

(1)项目可行性报告。

(2)联盟成员单位联合攻关协议,所申报项目属于产业关键(共用)技术、关键工艺、重要装备的说明材料。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需求,以“五区一港两基地”科技企业为主体,支持一批高新技术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

本计划包含三类项目,其中科技企业发展类、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类项目由市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另行发布申报要求。

创新型企业建设类:依据《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市科发[2008]54号)要求,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市主导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转制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相关工作内容。要求专职科研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创新产品及技术性收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在50%以上,上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或缴税总额不低于300万元(含按国家政策规定免、退税的额度)。申报创新型企业建设类项目提交《西安市科技创新型企业申请书》、《企业基本情况表》。

三、现代农业推进计划

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支持农业新技术研发集成,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和科技示范基地(园)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强农富民。

(一)农业技术研发项目 1.支持方向

(1)粮食、畜牧、果品、蔬菜、园林花卉、水产养殖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与推广。

(2)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优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安全生产检测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动物疾病控制技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农业信息化技术的集成研发。

2.申报条件

高校院所项目必须与我市相关单位合作并有相应配套经费,项目负责人需中级以上涉农专业技术职称。

3.提交材料

(1)项目可行性报告。

(2)项目合作协议和配套经费等相关附件证明材料。

(二)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1.支持方向

(1)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组织实施重大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支持农业科技企业、科技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联合,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开展新品种及新技术应用、标准化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

(2)产业发展带动示范:扶持农业科技龙头企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重大农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科技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其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推广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及规范化经营示范,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2.申报条件

(1)重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示范面积在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面积在千亩以上,示范布点不少于5个,由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专家团队(不少于5人)为技术支撑。项目由市、区(县)科技局组织申报。

(2)示范基地单一品种种植面积在千亩以上,种植类示范园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上;养殖类牲畜年出栏在万头(禽类存栏1万只)以上;管理制度规范、发展规划科学合理。

(3)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优先支持经过认定的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注册资金要在30万元以上,有专门技术指导团队。

3.提交材料

(1)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

(2)项目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的合作协议(与技术团队专家的合作协议须有专家本人签名及专家所属单位盖章)。

(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支持方向

(1)支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服务站建设。围绕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帮助涉农科技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资质认证等工作,服务产业发展。

(2)科技特派员选派与示范户培育:由各区(县)科技局结合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组织推荐、选派科技特派员及农村科技示范户。

2.申报条件

(1)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项目由法人单位申报,具备培训场所及相关设施,生产实践基地在100亩以上;优先支持由省、市科技部门命名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

(2)产业科技服务站建设项目由具有农业科技及产业综合服务实力的企事业法人单位申报,有开展相关服务基础,有专门技术及产业服务团队。

3.提交材料

项目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

四、社会发展引导计划

围绕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需求,鼓励开展技术研发,支持重点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示范,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 14 —

研究,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于民。

(一)医疗卫生应用研究项目 1.支持方向

(1)市级以上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在重大疾病、疑难病方面开展的创新研究。

(2)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技术研究,包括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综合防治,与消化和乳腺等肿瘤等疾病研究。

(3)重点支持市级医疗卫生创新平台建设和省市医院围绕市级医院特色专业组织的多中心联合研究。

2.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一般应为三甲类医疗机构,具备开展科技攻关的人员及设备条件,并能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不少于所申请资金额度的配套资金。

(2)申报市级医疗卫生创新平台建设和省市医院多中心合作研究项目,应提供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项目负责人应是重点学科带头人。

(3)省属医院按照省市联合或多中心联合方式申报重大疾病、疑难病的重点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各类多发病、常见病研究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4)申报材料由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省属综合

— 15 — 医院不超过4项、市属医院不超过5项。

3.提交材料

(1)项目可行性报告,重点学科人才资质证明。(2)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推荐函。

(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1.支持方向

支持企业和产业联盟开展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和污染防治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和示范。

(1)节能技术应用示范。工业高耗能领域系统节能、绿色照明、建筑节能(节能环保型、太阳能材料装置与建筑一体化)等应用示范项目。

(2)节水技术应用示范。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应用、高用水行业节水改造、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中水回用与资源化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3)污染防治与资源综合利用应用示范。重点工业行业和污染源排放控制技术、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技术应用示范,水污染治理应用示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

2.申报条件

(1)具备开展应用和示范推广的基础条件及技术装备,并为项目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

(2)在西安地区应用,示范目标和各方责任明确。

(3)项目计划总投入在200万元以上,项目申报时前期投入已占计划总投入的30%以上。

3.提交材料

(1)项目可行性报告。(2)应用示范工程合作协议。

(三)软科学研究项目 1.支持方向

(1)重点项目:西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西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西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路线图研究,西安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西安云计算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曲江数字景区智能旅游平台建设研究,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开发研究,秦岭北麓生态环境调查与保护治理研究。

(2)面上项目: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和旅游名城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和民生工程等问题开展研究。

2.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驻地在西安且有软科学研究能力的实体单位。政府部门可联合或委托专业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一般不接受其单独申报项目。

(2)项目负责人必须是专业研究人员,其中重点项目要求

— 17 —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面上项目要求中级五年以上或者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重点项目立项后与应用部门联合组织实施,面上项目优先支持高校和政府部门、开发区联合申报的项目。

(4)高校项目由各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申报,其中面上项目每个单位申报数量不得超过5项。

3.提交材料

(1)项目负责人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

(2)项目研究大纲:注明申报的重点项目名称或面上项目研究方向,要明确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3)联合申报的研究协议书或委托书(应明确双方的任务分工及相关要求)。

(4)高校申报的面上项目需提供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推荐函。

五、创新环境建设计划

围绕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计划管理等专项工作。

(一)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安排,开展专利申请资助、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专项工作,— 18 —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科普与宣传、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以及科技计划管理等专项工作。

本类项目由市科技局组织实施。

(二)科技大市场建设工程

支持科技大市场基础设施和技术转移、设备共享等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落实促进技术交易、设备共享奖励补助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相关政策。

(三)科技金融创新工程

向科技金融合作试点业务合作银行,推荐有贷款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虚拟综合授信方式,简化企业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支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领域,主导产品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并且可以提供相关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抵押的轻资产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规模扩张。

(二)、(三)类项目由市科技局、财政局另行发布申报要求。

上一篇:宿舍用电管理制度下一篇:我向往宁静的生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