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管理工作计划

2024-06-26

肿瘤管理工作计划(共10篇)

1.肿瘤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

2014年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报告是了解人群肿瘤发病、患病、诊断、生存与死亡,分析人群肿瘤地域及时间分布,为肿瘤防治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常规性监测工作。为更好的做好我镇肿瘤报告工作,特制订工作计划。

一、加强督导与培训

每年卫生院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镇新发肿瘤报告的培训工作,加强肿瘤报告人员的工作能力。认真督导村卫生室及卫生院的报告质量,每半年一次,并纳入对村卫生室的考核。

二、基本工作及要求

1、收集本辖区内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填报相关报告卡。

2、做好肿瘤登记册的保存和数据的备份管理。

3、定期与公安、计生、民政、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出生、死亡及人口资料核对,发现漏报和错报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按照程序进行补报和订正。

4、协助疾控中心完成肿瘤发病漏报调查,及时完成肿瘤病人随访工作。

填报要求:

1、在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CT/URI、B超/彩超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补报,并需注明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

2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须分别填报。

4、每个肿瘤病例来本单位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期间由本单位做出确诊,均需填报。

5、报告卡、登记册的填写应字迹清楚、内容完整、信息真实、无缺项和漏项。

三、目标

1、对新发肿瘤及时报告及时率大于98%,无漏报及错报。

2、认真填写肿瘤卡片,卡片完整率大于98%。

XX中心卫生院

2014年1月20日

2.肿瘤管理工作计划 篇二

1基层肿瘤登记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1肿瘤病例随访登记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丢失与缺失

肿瘤病例诊断,初随访等信息的全面收集是做好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关键。在肿瘤随访登记实践中,发现与肿瘤病例诊断信息密切相关的辅助科室,例如病理、内窥镜、检验、B超、CT、病案等科室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存在一定比例的肿瘤病例诊断信息(部位、亚部位、组织形态学等)丢失与缺失,造成肿瘤病例信息的不准确、不完整。进而影响 肿瘤病例ICD-10和ICD-O-3编码准确性、病理组织学诊断比例等质控指标偏低。

此外,大部分基层 医疗机构 并未设立 独立的肿 瘤登记科室,缺乏专人 负责。造成辖区 责任医师 对肿瘤病人的初访、随访工作量大,质量难于把握。导致病例诊疗信息 及初、随访以及 生存信息 的缺失与 不准确。

1.2缺失卫生专业人才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

基层卫生人员流动性大,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医疗卫生人才相对缺乏,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往往一人身兼数职,以及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基层人员疲于应付,主观能动性不足。

肿瘤登记工作信息的采集涉及多环节、多科室、多学科,是一门很强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卫生专业知识,才能把肿瘤登记工作做好。目前乡镇卫生院从事肿瘤登记的人员,编外人员及低学历人员占一定比例。

1.3肿瘤随访登记数据利用不完全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质量控制颇为严格,数据有效性、真实性较为可靠。肿瘤随访登记数据的多维度数据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可反馈肿瘤随访登记点自身工作质量控制情况,当地肿瘤发病、死亡、疾病负担,去死因期望寿命等信息,可作为当地卫生水平的客观指标, 从而为当地的卫生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但在实践中发现肿瘤随访登记数据的利用不充分,缺乏对数据多维度的分析及利用。

1.4流动人口因素

农村肿瘤登记地区,外出流动人口众多,这对肿瘤随访登记信息,特别是生存质量、随访等信息的收集, 带来极大的挑战,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短时间内难以提高。目前,各地肿瘤登记数据尚无有效的共享机制,建议国家建立全国范围内或地区间的肿瘤随访登记监测网络,进一步提高各地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此外,陈万青[2]指出我国各级部门对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缺少政策支持;各相关部门缺乏协调机制;缺乏必备及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

2农村基层肿瘤登记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2.1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关键是肿瘤病例信息的收集

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做好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关键所在[3,4,5,6,7],在农村基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践中,必须强调肿瘤病例诊疗信息及生存信息收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对基层肿瘤登记人员及社区医师的培训要富有针对性,着重在于强调肿瘤病例信息的收集,要求在对病人开展初、随访工作过程中,及时补充完善肿瘤病例的诊断信息及生存质量信息。其次,肿瘤随访登记点人员在日常审核肿瘤登记报告卡过程中,遇到信息不完整及逻辑错误,及时与报卡医师取得联系,核实病例信息,做好肿瘤病例的ICD-10及ICD-O-3编码工作。

2.2县级及以上医院医师培训重点

主要重点在强调首诊医师病案首页的规范填写, 准确填写相关辅助科室(内窥镜室、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CT/B超等)诊断结果,强调肿瘤病理诊断信息的完整性。要求负责收集肿瘤病例信息的人员,协调联络各相关辅助科室,全面准确获取肿瘤病例的诊断信息。推动建立医疗机构内部肿瘤病例信息收集以及肿瘤登记工作的协作机制,医院HIS系统与肿瘤随访登记系统的对接联网工作。

针对医疗机构辅助科室人员的培训强调需关注肿瘤组织病理诊断、血液病理诊断、影像诊断、细胞病理学等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填写,掌握肿瘤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及含义[8],获取最可靠的诊断信息。

2.3肿瘤随访登记点工作人员,工作重心在总体把握登记点辖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开展情况

首先,根据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区责任医生提供肿瘤病例诊断信息、初随访等生存质量信息, 准确对肿瘤病例进行ICD-10及ICD-O-3编码; 其次,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主要质控指标病理学诊断比例(MV%),死亡发病 比 (M/I),死亡医学 证明书 (DCO/DCN)比例,诊断部位/依据不明比例,漏报率, 重卡率,ICD-10及ICD-O编码逻辑性、编码合理性,部位、年龄及组织学诊断逻辑性,肿瘤病例诊断及初随访等生存质量信息完整性等进行全面的把握;每月对辖区肿瘤随访登记数据进行质控分析,及时掌握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肿瘤登记的质量控制工作。最后,肿瘤随访登记数据的有效利用,可以产出科技论文、数据报告、专题总结等。

2.4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反馈制度

每月召开基层医疗机构肿瘤登记人员工作例会, 双向反馈工作遇到问题,并以每月撰写《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月度分析报告》形式,反馈基层各医疗机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肿瘤登记报告卡的数量, ICD-10、ICD-O-3编码质量、病例信息完整性、主要质控指标的变动情况以及辖区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等信息。使基层肿瘤登记人员及时了解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开展情况,有助于掌握工作主动权。

3讨论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包括肿瘤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码、储存、统计分析、报告和论文的撰写、防治建议的提出等过程[3]。因此,要切实做好肿瘤登记工作,各级肿瘤登记人员,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如解剖学、病理学、 肿瘤学、病案信息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过硬业务能力,才能把肿瘤登记工作做好。各级肿瘤随访登记人员职业素养,最重要的是工作的责任心,是做好肿瘤随访登记基础。 陈建国等[9,10,11]在肿瘤随访登记实践中,也指出具有较高责任心的肿瘤随访登记人员,能主动督促和检查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开展。同时,要积极借鉴先进地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实践经验,并探索适宜于本地区的工作方法与机制。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对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有机整合肿瘤随访登记、人群死因 监测、人口学数 据监测工 作,能最大程度 提高肿瘤 登记数据 质量。 统筹协调 社保局、医保局、公安局和 商业保险 等部门的 资料,能保证肿瘤随访登记地区人群肿瘤病例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5]。

3.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篇三

关键词:肿瘤病人医院感染预防管理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0-01

肿瘤病是一种极其难以完全彻底根除的病症,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都有着很大的难度,肿瘤病人在医院中,是以中国极其容易获得医院感染的群体,一旦获得医院感染,肿瘤病患者自身的细胞免疫功能会大大降低,抗病能力大幅度弱化,严重的破坏了整个患者的免疫系统,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肿瘤病人的医院感染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保证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和来自外部的因素,比如医院的护理不到位,医院卫生环境差,药物使用不合理不科学等,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引起各部门的重视并采取防治措施。

1医院感染概述和医院感染的危害

1.1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是一种获得性感染,即患者在医院医治期间获得的各种病毒或其他的感染总称,医院感染对各种患者都有着严重的威胁,尤其是诸如肿瘤病患者那种及其容易被感染的群体,更是需要做好预防管理工作。

1.2医院感染的危害。

1.2.1肿瘤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疾病,以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治疗依然具有很大的难度,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将会对整个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大大降低各种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也极大的加大了整个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患者医治的周期,同时,难以保证患者安全。这是最大的危害之一。

1.2.2医院感染既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又很大程度上给整个医院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肿瘤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无限制的被延长,长期占据着医院有限的床位和医疗设备,大大降低了医院设备器械的利用效率,同时,医院长时间难以使得患者康复,使得整个医院的社会信任度大幅度降低,人们不再信任,影响着整个医院声誉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2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

肿瘤病人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肿瘤病人的极易感染,有着自身的原因和外部原因,比如医院的公共卫生环境,医生的操作治疗,和护理等多种诱导因素共同聚集而成。笔者以此做出简单的分析。

2.1肿瘤患者身体的原因。肿瘤病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病症,很多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自身的免疫功能完全弱化甚至崩溃,使得自身对各种疾病和病毒的免疫能力很差,及其容易被各种病毒感染,肿瘤病作为一种恶性疾病,患者自然受到各种关注和照顾,大群体的照顾人员,各种外界的人员长时间停留在病房,造成了病房的空气污浊,细菌滋生,极大的提高了感染的可能性。

2.2用药不合理。医护人员在遵循医嘱时候缺乏一定的用药常识,难以合理规定用药时间,同时,护理过程没有向患者讲明白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使用的危害,有时候,单一的药物也许可以取得短暂的治疗效果,但采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时候,则是一种高难度,高危险的方式,不同的药物组合将会产生不同的药物效果。

2.3医院护理管理水平欠缺。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的不严格,一些医疗用品用后不按标准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很可能造成一些细菌的传播。这些不合理的操作都会引起感染。

3肿瘤病医院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

3.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预防医院感染培训,提高预防意识和能力。医护人员是整个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预防的主体,必须加强对各种预防方法和思想意识的强化,提高时刻预防的意识,从细微处预防的职业素质。

3.2加强对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和绩效考核。肿瘤病人的医院感染和医院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有医护人员一地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疗的思想,本着从病人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原则,以严谨的职业操守,精湛的护理技术,做好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做到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加强对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考核,使得护理人员的绩效与平时的护理细节严格连接,大幅度提高医护人员在紧急护理中独当一面的能力,坚持无菌操作的护理标准,定期考核考核院感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是预防医院感染中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3.3严格执行各种护理规范制度。所有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种国家或者医院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对医院各处和各种器械的消毒防护标准,严格控制探望病人的人员数量和时间,随时保持床位整洁干净,保持患者室内通风,空气清新,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等各种操作标准,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谨慎医治,科学治疗,规范化管理。

3.4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发挥其功能。在肿瘤的预防中,各种细节操作都与护士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提高护士长的认识和素质,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4结束语

肿瘤病是目前我国最难以治疗的病症之一,加强对患者的医院感染的防治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严格护理程序,严重遵守护理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有助于病者的康复,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有助于提高整个医院的声誉,实现医院和患者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郑立.黄华兰,王逸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肿瘤病人医院感染[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2]薛福英.医院感染科在预防传染病监控中的作用[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1期

[3]劉瑞云,闫丽隽.浅析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管理[期刊论文].《护理研究》ISTIC,2004年24期

4.2010年肿瘤科工作计划 篇四

肿瘤科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发展方向,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特制定2010年工作计划:

1、继续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

2、加强中医诊疗规范在临床中的应用。

3、积极开展肿瘤科中医特色护理,开展的中医项目不少于2项,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4、鼓励医护人员撰写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认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5.肿瘤宣传计划 篇五

宣传活动计划

每年4月15日~21日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的肿瘤防治宣传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防癌意识、增加了科学知识,更推动了国抗癌事业和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已被国家卫生部纳入每年的正式卫生宣传日活动,今年将以“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为主题作出活动,让居民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坚定抗癌的信心。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4年4月15日上午8:30-10:30.二、活动地点:*********。

三、活动主题:“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四、活动形式: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

五、活动要求;活动结束后,及时将宣传资料整理归档并上报县疾控中心。

****防保所

6.2017年肿瘤科优质护理计划 篇六

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围绕护理部总体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排班模式

1、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责任护士包干患者,病区确定了二个责任护士,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位患者,实行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

2、根据现有护士层级,合理搭配各班人员。

3、增加薄弱时间段的护理人员,主要处理中午补液及晚间护理。

(二)、夯实基础护理

1、为每一位新入院的患者做好清洁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效落实基础护理的服务项目。如:剪指甲、剃胡须、洗头、温水擦浴等等;加强危重患者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鼓励患者自己做好部分生活护理,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的病人角色依赖。

2、加强晨晚间护理:每天早上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及被套,询问夜间睡眠等情况;晚上整理患者床单元,开窗通风,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

3、加强了安全护理:加强病人身份识别(腕带、床头卡)使用安全警示标识,包括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等,对于年老、危重的患者给予护栏等保护措施;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由护士陪检,确保患者安全。

4、为患者提供预约住院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入院及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5、落实转诊/转科服务流程;

6、落实出院指导制度与流程,提供出院指导,提供出院随访或预约诊疗服务,做好疼痛病人随访及健康宣教。

(三)、优化护理培训。立足于现有的护理人员,优化培训模式,重点抓好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加强科研基础能力培训,扎实做好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扎实做好“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不断夯实护理人员的基本功。

(四)、强化PDCA管理。构建护理部总体控制、护士长科内控制二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修订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考核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组织核心规章制度学习,每月组织专项检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医院护理部每月有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检查,在月质量分析会中通报,体现护理工作的自查、分析、整改的详细记录和效果评价,强化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落实健康教育

1、入院时护士主动热情的自我介绍,进行入院告知及入住后责任护士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分阶段性的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的有关知识,饮食指导,排便护理,休息指导等等;由于科室年老病人多,陪人更换频繁,为了做好健康教育,每位责任护士能运用详细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病人或者家属,陪人更换一 位讲一位,对患者易忘难懂的知识反复进行宣教,直至每一位患者、每一位家属都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对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患者我们会给予患者书面的东西,经过我们讲解后再加强自己学习。

2、加强了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建立了口服药单,每天由主班护士核对口服药单后再发放,讲解用药有关知识,看服到口。改变了原来口服药由患者自己调配后口服的不安全隐患。

(六)、落实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1、落实巡视制度,责任护士根据所管患者的护理级别,能按护理级别按时巡视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能全面掌握。

2、落实特、一级护理患者的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卧位护理、床上擦浴、管道护理等一系列护理,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干净、整洁、舒适。

(七)、规范护理服务

1、科室开展优质护理以来,进一步修订了各种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质量标准,要求护士“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的服务宗旨,树立 “尊重,理解,关爱”的服务理念。

2、统一规范着装、仪表行为,做到微笑服务,举止端庄。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接听电话、接待病人或做护理操作时,主动用文明用语,做到有问必答,随叫随到。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良好的行为仪表,使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树立起护理人员良好的外部形象。

3、加强宣教。输液、检查前,落实护士检查的目的、配合等注意事项的告知,患者内心的恐惧及不解减轻了不少。责任护士每天主动巡视病房,减少患者的呼叫次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及时改进。肿瘤患者、危重患者、治疗失去信心的患者制作精美的小卡片,上面写上关心的话,鼓励的话,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对病人的称呼,通过美好的言语、和蔼的态度,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抚慰。

4、进一步落实临终关怀护理,对临终病人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八)、改善病区环境:本着一切为病人的服务理念,在现有的病区环境下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让病人住着舒心,进一步提高病员满意度。针对患者反映的病房环境有待改善的问题,把加强病房卫生管理作为改善病区环境工作的重点工作。

(九)、建立满意度调查:

1、建立意见箱,并定期清理满意箱内反馈的问题,对住院患者入院后第三天进行满意度调查,征询患者的意见,以求真实客观的对我们的工作做一评判。

2、开展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同时开展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满意度调查,并对反应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分析。

(十)、健全绩效考核:建立N1—N4级护士分层使用制度,采用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置方法,对护理人员从德、勤、能、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十一)、科室开展的优质护理新举措及特点,拟将PICC置管维护延伸入社区及家庭,并建立PICC随访,切实落实PICC置管病人得到专业及可靠的维护,减少PICC并发症。

(十二)不断总结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每天由护士长带领一位责任护士在早晨、中午下班前、下午上班时、下午下班前查四次病房,主要检查病人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是否到位,健康教育是否已掌握,以及病房的卫生。有效落实优质护理二级查房制度,查房当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立即改正。每周进行一次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督查分析及反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氛围,在细节服务、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方面再下功夫,继续主动加强巡视,减少患者呼叫次数,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在病区增加温馨提示,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的培训。切实为住院患者提供及时准确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边摸索,边改进,边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力争快速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努力做到使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肿瘤科优质护理小组

2017年1月3日

病人生活护理的日流程:

星期一

剪指(趾)甲更换床单位(其余时间随时污染,随时更换)星期二

洗发 星期三

床上浴

星期四

更换床单位(其余时间随时污染,随时更换)星期五

7.肿瘤管理工作计划 篇七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绝经相关症状,生存质量,激素补充治疗,非激素治疗

妇科三大恶性肿瘤 (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的发病率在女性肿瘤患者中分别占据第3、5、8位, 而在发展中国家占到第2、7、9 位[1]。在我国, 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发生年龄也日趋年轻化[2,3]。目前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无论手术、化疗和 ( 或) 放疗, 必然造成卵巢被切除和 ( 或) 受到化学、物理损伤, 机体雌激素水平降低, 进而导致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绝经相关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干扰肿瘤治疗。由此,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的生存质量问题也逐步受到重视。

国际绝经协会 ( IMS) 认为, 绝经相关症状应分为核心症状及衰老相关症状[4]。核心症状指的是潮热、盗汗、失眠、焦虑、抑郁等血管舒缩症状和精神情绪症状; 衰老相关症状则是指生殖道干涩或萎缩、骨质疏松等。人工绝经后这些症状通常较自然绝经者出现更快、更常见、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自然绝经症状的核心症状管理, 首先是生活方式的干预, 目前还不明确生活方式的调节, 如锻炼、控制体重、戒烟等是否能改善潮热, 但在超重和吸烟者潮热症状会更严重。其次是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激素补充治疗 (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和非激素治疗。2009 年《中国绝经指南》指出: 应遵循治疗规范, 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确定适宜人群, 合理用药, 确保患者在最低危险下获得最大受益[5]。围绝经期应用HRT治疗可以减轻围绝经期症状, 预防骨质疏松, 提高认知能力, 改善性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对围绝经期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表明, HRT对改善心理状态也有一定作用。特别在减轻潮热、出汗, 治疗老年性泌尿生殖道萎缩方面, HRT具有公认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HRT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 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绝经相关症状管理, HRT能否应用, 目前还没有权威性结论。近年来, 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不断进步, 使临床工作者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而非激素药物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的应用, 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状与HRT

1. 1 子宫内膜癌根据是否依赖雌激素状态, 子宫内膜癌可分为与高雌激素状态明确相关的Ⅰ型和与高雌激素状态无关的Ⅱ型。Ⅰ型与高雌激素状态明确相关, 其危险因素包括: 肥胖、不排卵、初潮早、绝经晚及常有子宫内膜的增生改变。Ⅱ型通常来源于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自从1975 年明确了单独应用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后 ( 即有子宫的妇女单独使用雌激素后, 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较未使用者增加2. 8 倍, 且随着雌激素使用时间延长, 危险也进一步增加; 即使终止使用雌激素, 在一段时期内仍存在危险, 且与雌激素的种类和剂量无关) , 激素治疗被视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绝对禁忌证。尽管其后的一些临床报道认为, 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应用HRT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但主要用于早期、无淋巴转移的患者, 且缺乏对照。另外, 近30 年来, 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子宫内膜癌治疗后接受了HRT治疗, 主要是FIGOⅠ期的患者, 包括少数Ⅱ期患者。从20 世纪80 年代起, 德国、美国等已不再将子宫内膜癌列为HRT的绝对禁忌证, 但仍强调尚没有非常好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HRT对肿瘤复发的影响。Ayhan等[6]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中,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应用雌孕激素联合补充治疗, 连续随访2 年以上, 未见试验组复发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增加。Artea-ga-Gomez等[7]回顾性研究中, 29 例平均年龄45 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37%的患者术后应用HRT, 随访至少39个月, 亦未见复发。研究中仅见1 例未应用HRT患者复发。研究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HRT较未应用者未见复发率增高, 并认为FIGO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应用HRT。Suriano等[8]在1984 ~ 1998 年, 对75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大多数为FIGOⅠB期, 15% 为ⅡA ~ⅢA期或ⅢB期。HRT组的无瘤生存时间比对照组更长。以上研究提示, HRT不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和转移, 但也不排除偏倚的问题。

Mueck等[9]提出, 子宫内膜低分化间质肉瘤对雌激素敏感。子宫内膜低分化间质肉瘤50%以上见于绝经前, 双侧附件切除术后加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可显著减少复发率, 因此, 目前将这种类型列为HRT的禁忌证。

1. 2 宫颈癌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中约80% ~85% 为鳞状细胞癌, 约15%为腺癌, 约3% ~5%为腺鳞癌。妇女在青春期的宫颈组织发育受到雌激素的促进, 具有雌激素受体。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过早性生活、过早生育、多个性伴侣有关, 尤其与人乳头瘤病毒 ( HPV) 感染有关, 而与激素应用无关。事实上,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 激素治疗能够起到保护作用。Schindler[10]认为, 应用HRT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这种保护作用与HRT应用时间呈正比, HRT应用时间越长, 其保护作用越强, 且停药后可持续达10 年以上。目前尚无证据显示, HRT与宫颈癌复发增加有关。Yasmeen等[11]研究中将15733 例受试者随机分为HRT组 ( 8070 例) 和安慰剂组 ( 7663 例) , 均于第1、3、6 年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2%的受试者 ( 318 例) 查见宫颈细胞低级别病变, HRT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经进一步危险因子分析, 认为HRT与宫颈细胞低级别鳞状细胞上皮内瘤变相关, 但不影响高级别鳞状细胞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另外, 近年来宫颈腺癌发病有所增加, 该类肿瘤类似于子宫内膜癌, 依赖雌激素刺激, 因此, 在这些肿瘤患者使用HRT时应该慎重。

1. 3 卵巢癌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 其恶性程度高, 治疗棘手且在短期内易复发, 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尽管多数卵巢癌患者发生在绝经后, 但也有不少未绝经的患者, 这些患者术后仍将面临绝经后低雌激素引起的症状和不适。但是, 医生往往顾虑HRT可能增加肿瘤复发的危险性, 不敢贸然应用, 故目前有关HRT对卵巢癌患者复发与生存影响的研究不多。

对于卵巢癌, Mascarenhas等[12]对799 例诊断前、后应用HRT的卵巢癌 ( 649 例) 和交界性卵巢肿瘤 ( 150例) 患者的5 年生存率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 结果显示在诊断卵巢癌后应用HRT的患者生存率较高, 其中诊断前、后应用HRT的浆液性卵巢癌的患者5 年生存率有所提高, 而黏液性癌、内膜样癌及其他肿瘤的患者生存率则无显著变化; 诊断前后HRT的应用并未对交界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造成影响。Ursic-Vrscaj等[13]对78 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 ( 平均随访49 个月) , 其中24 例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术后进行HRT治疗 ( 平均用药24 个月) , 余为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之间死亡率和复发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而HRT治疗组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Bebar等[14]对31 例卵巢上皮性癌手术后应用HRT, 随诊55个月, 3 例晚期患者分别于应用HRT后1 月、2 月、10 月复发, 其中2 例随诊期间死亡, 1 例带瘤存活, 另1 例患者应用HRT后11 月证实原发乳腺癌, 但卵巢癌无进展, 结论认为HRT对卵巢上皮性癌进展无明显影响。认为绝经后高水平的促性腺激素可能是卵巢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HRT可减少卵泡刺激素达75%, 故可能减少卵巢癌的发生危险。

1. 4 其他Levegur[15]总结4 项病例对照研究, 包括537 例生殖系统肿瘤患者, 其中228 例接受HRT患者肿瘤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且两组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的组织类型在开始启用HRT前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另外, Biglia等[16]2004 年系统分析了截至到2002 年4 月的文献, 发现除了脑膜瘤、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外, 没有证据显示HRT会增加其他肿瘤的复发率。

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的其他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有绝经相关症状的患者, 尤其是年轻患者, 应用HRT可明显缓解症状和改善生存质量。但是, 宫颈腺癌、晚期子宫内膜癌、卵巢内膜样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等激素依赖性肿瘤, 是雌激素治疗的相对或绝对禁忌证。另外, HRT还存在与妇科肿瘤相关的其他禁忌证, 包括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乳腺癌、深静脉血栓等。2009 年《中国绝经指南》明确指出:对于不愿意接受HRT或存在HRT禁忌证的妇女, 可选择其他非激素制剂来治疗绝经相关症状, 如植物类药物黑升麻异丙醇萃取物、升麻乙醇萃取物[5]。北美更年期联合会 ( NAMS) 和美国妇产科医学会 ( ACOG) 亦推荐黑升麻异丙醇萃取物用于治疗绝经相关症状[17]。研究证明, 这些不能或不愿应用HRT的人群使用黑升麻异丙醇萃取物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绝经相关症状[18]。乳腺是对雌激素最敏感的器官, 而临床试验证明, 黑升麻异丙醇萃取物不会影响乳腺密度、增生等, 肿瘤患者长期使用也不会增加复发风险。

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症状, 如单纯生殖道干燥可使用不含激素的润滑剂, 严重萎缩可局部使用激素, 如雌三醇软膏, 这样对肿瘤几乎无刺激作用。对于骨质疏松需要进行激素治疗的肿瘤患者, 可选用雌激素受体选择剂, 如雷洛昔芬。2009 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 NCCN)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 中国版) 更新后指出: 不推荐使用雌激素、孕激素或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乳腺癌妇女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 而认为使用双膦酸盐是较理想的改善骨密度的方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 ASCO) 2003 年发布的乳腺癌患者骨健康评估及治疗指南推荐: 注意合理健康饮食、戒烟、少饮酒, 补充维生素及双膦酸盐治疗等。

8.肿瘤管理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医学期刊;稿件;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全球癌症负担的不断增加,生物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肿瘤治疗正在进入新的时代——精准医疗时代。医学的进步,使肿瘤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肿瘤治疗现已呈现手段多样化及肿瘤治疗个体化的趋势。专家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不同年龄的肿瘤病人的治疗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当前肺癌、淋巴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头颈部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对癌症姑息治疗、疼痛治疗、肿瘤营养支持治疗、肿瘤免疫治疗、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作为医学肿瘤期刊,面对不断发展的医学事业,如何组织稿源,使临床医生能更好地利用医学期刊这个平台,精准地反映现代肿瘤医学进展,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为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所有这些,对医学肿瘤期刊档案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医学肿瘤期刊稿件档案化管理的重要性

医学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原始记录之一,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医学档案管理是对医学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的一项工作,因此,建立期刊档案,十分重要。而在期刊编辑过程中,稿件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情报价值,是期刊档案的核心内容。作为医学肿瘤杂志,加强医学肿瘤期刊往来稿件档案信息资料的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编辑部工作的效率,提升期刊的质量,发掘稿件档案资料中隐含的信息资源,使其有针对性地转化为科学研究的原料,以便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主动、高效的信息服务。

2 稿件档案化管理是提高医学期刊质量的基础

2.1 稿件档案化管理的内容。有关稿件的信息包括内容很多,如原始稿件信息、稿件审理信息、稿件编辑信息、稿件处理信息、稿件刊用信息等。一般来说,期刊建立稿件档案可分为来稿登记、已刊用稿件登记、未录用稿件登记。无论是自然来稿还是编辑约稿,应做到详细登记,如文章编号、收稿日期、题目、基金资助项目、作者信息、联系方式等。稿件发表后,期刊对其被下载、被引用、被评论等情况,及时记录其相关信息,归入该文章档案。对于不录用的稿件,将原稿和审稿单按顺序分类整理、登记、归档,并附审理意见。对于本刊退稿或撤稿后又在他刊发表的文章亦应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发表后的反馈信息一并入档[1][2]。

2.2 稿件档案作为期刊质量分析的依据。稿件档案中原稿、修改稿和校次校样,尤其是那部分符合“齐、清、定”标准的编辑稿,都要完整归档。一篇有深度、有影响的论文,一篇特约的稿件或重点推出的文章,都考验着编辑的学术眼光,包含着编辑独到的见解。稿件档案可以作为对编辑工作质量和期刊质量评价的依据,不仅有助于问题的分析、经验的总结, 而且对提高期刊质量,分析出现差错的原因都有很大的帮助[3]。

3 医学肿瘤期刊稿件管理的方式及利用

稿件档案的整理工作十分繁杂,最好由专人负责,每一期刊物交付印刷后应及时对该卷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有序地整理成一卷档案,装订成册。为便于查找、利用稿件档案,我们编辑部加强了以下工作:

3.1 建立稿件数据库。一篇稿件或一个作者就是一条信息,从作者投来稿件开始,登记初审、复审、发录用通知、编辑、排版等一系列工作接踵而来。为提高处理稿件的工作效率,分析和掌握期刊稿件的来源,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稿、编稿、发稿、出刊。我们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稿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编辑部整个工作流程的计算机管理和网上稿件投审编校一体化,并对处理稿件工作进行了编程,该数据库可对编辑部收到的稿件,进行处理和实施信息管理,提供随时查阅所需要的数据,提高了编辑部稿件的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3.2 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年度期刊发表文章的学科方向。整理规范、信息丰富、全面系统的期刊稿件档案资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科研发展的趋势,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发展方向,避免科研劳动的重复性。因此,我们肿瘤医学期刊在每年末公布各期期刊栏目设置的重点病种、研究方向、稿件要求等,以便让作者了解本年度期刊的专题、栏目设置;了解有关规范文献的要求;了解与自己科研方向相关的医疗资料信息,同时加强学术交流与争鸣栏目,增强其投稿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期刊文献的可读性、科学性与准确性。

3.3 根据期刊的栏目设置安排稿件的发表及栏目的布局。按不同肿瘤类型、不同肿瘤分期、不同药物、不同治疗方案,将作者的稿件进行分类归档。稿件审理信息,包括审稿者信息、审稿单等。稿件编辑信息,包括校对稿、发排稿、终校稿等。这类资料要及时分类整理归档。结合年度计划,审稿专家的意见,尽可能将学术前沿的,学科研究相关的,治疗方法、学科理论存在争议的文章放在一起,起到学术交流与争鸣的作用。

对有影响的论文、特约稿和重点文章,具有独到学术眼光、独到见解的文章,应优先发表。同时,可附加专家点评及读者来信,活跃学术气氛。把期刊建设成学术交流的平台。要达到这个目的,稿件数据库的建设,功不可没。

举个例子,肺癌目前是肿瘤相关死亡率中排名第一的疾病,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约占了所有肺癌病例的85%。NSCLC的现代治疗,主要是多学科治疗——化疗、放疗、外科、靶向和生物等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及针对特定靶点的个体化治疗[4]。我们《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部根据这一特点,重点发表肺癌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文章。每年组织3-4期肺癌诊断、治疗、研究方面,比较前沿的稿源,尤其是NSCLC方面的,相对集中地发表。在读者和作者中反响很大,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及社会效益。

3.4 期刊出刊后的归档。期刊出版后,要及时从编校人员手中将编辑稿、校对稿、图表、图片等全部收集起来。按原始稿件、编辑稿件、修改稿件、审定印刷稿件、未录用稿件等进行分类归档。例如,我们《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是按作者、病种、治疗方法、研究手段不同,进行分类登记。对有价值的稿件备注清楚,以便作者查询和编辑继续调阅,以备有机会,作者修改后,择期发表。对已发稿件包括校对稿等按期组卷。案卷标题的拟写和案卷的排列与编号,对于稿件档案而言,根据刊号分类编码,按创刊以来的期数顺序排列。

3.5 电子版纸质版档案平行保存。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单位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办公,档案工作也趋于自动化,对于编辑中出现的归档材料,不但要进行纸质档案的建立,同时还要建立电子版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原则,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稿件的管理更应如此。对原始稿件、往来稿件、审稿修改等档案资料既要建立电子档案,又要保存原有的纸质档案,以免出现与作者纠纷时作为原始凭证。校对稿及编辑加工中的记录,可以帮助分析差错原因,提高编校水平。因此,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互协调、并存,加强了档案工作的严密性。

3.6 稿件编发后信息反馈的收集归档。稿件编发后,编辑部工作人员应注意经常与作者、读者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反馈及建设性的意见,是十分有益的。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与社会工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医学科技研究领域工作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每位作者研究对象、方法、手段及视角不同,所提供的信息和研究结论也会是不同的;将这些文章刊发后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方面的信息及时收集起来,并加以科学、系统的整理与保管。材料的整理,包括作者、读者的来信;文章获得有关研究基金、资金资助项目及编号;科研成果奖的获得及相关证书;收录编辑为专著、专题论文集及收录通知;研究结果应用后,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相关结论、报道;作为各个学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信息反馈等。通过对这些文章刊发后反馈信息的收集,让我们看到在期刊编排、出版、资料收集及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成绩。收集这些资料,对编辑部提高期刊质量和编辑水平,进而提升期刊的级次也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医学肿瘤期刊的发展正经历由规模发展向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转变。如何做好医学肿瘤期刊稿件的档案管理工作,改进期刊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提高期刊在作者及读者中影响及社会效益,是我们期刊编辑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姜春霞.论高校学报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09(4):30~31.

[2]韩志伟.科技学术期刊稿件档案化管理及其意义[J].编辑学报,2015(5):461~463.

[3]李莉亚.浅谈稿件档案的作用及管理[J].档案管理,1996(4):32.

9.肿瘤登记培训工作小结 篇九

为做好肿瘤、死亡登记、报告工作,加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确保资料的收集、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年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培训班举行。全院医生20余人参加了培训。

医务科赵科长强调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肿瘤登记、再接再厉,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分别对《肿瘤登记及死因监测方案》、进行了培训。

通过培训,医生及网报人员对相关工作方案、报告卡的填写等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今后做好肿瘤登记、死亡事件报告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10.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篇十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地搜集;

一、登记报告;

(一)报告科室和报告人;1.报告科室:本院各科室;2.报告人: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范围;本医院各科就诊患者,符合;1.在门诊、住院诊治时,经本院临床诊断及通过生化;2.既往已确诊或在外地诊断后首次来本医

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地搜集、贮存、整理、统计分析,并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肿瘤登记报告作为肿瘤防治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探索肿瘤病因及其流行规律,制定和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一、登记报告

(一)报告科室和报告人 1.报告科室:本院各科室。

2.报告人: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范围

本院各科室就诊患者,符合下述条件的,均需填写“肿瘤病例报告卡”: 1.在门诊、住院诊治时,经本院临床诊断及通过生化、病理、CT、B超、内窥镜、手术、尸检等检查手段确诊的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患者。2.既往已确诊或在外地诊断后首次来本医疗机构复诊和治疗的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病例。

(三)报告内容

按照“肿瘤病例报告卡”(以下简称“报告卡”,详见附件3),填报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肿瘤诊治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

1.肿瘤患者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身份证号等。2.肿瘤患者疾病信息:如诊断、病理类型、诊断依据等。3.肿瘤患者死亡信息:如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4.填报人员信息。

肿瘤分类编码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十次修订本),并同时使用ICD-O进行编码。编码由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统一填写。

(四)报告流程

1.医院门诊部、住院部、肿瘤诊断相关科室(病理、检验、内窥镜、放射、超声波、同位素)的医生对当日发现的肿瘤病例(在报告范围内的),及时填写肿瘤报告卡,并在患者病历上注明“肿瘤已报”。防保科设专人负责每日肿瘤报告卡的收集、整理和质量检查,登记后防疫站疾控科。

本单位肿瘤登记报告管理科室接到肿瘤报告卡后,在《恶性肿瘤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同时将登记数据录入电脑数据库中(如:Excel表格等),经质量审核、院内查重并剔除重卡后,于每月5日前将上一个月的肿瘤卡片集中报送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新农合报销或日常诊疗等工作过程中发现的肿瘤病例(在报告范围内的),经核实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在《恶性肿瘤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同时将登记数据录入电脑数据库中(如:Excel表格等),并填写《肿瘤病例报告卡》,进行质量审核并查重后,于每月5日前逐级将上一个月的肿瘤卡片报送至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登记报告资料的管理

(一)审核

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人员对收到的肿瘤发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二)订正

发现报告病例诊断需变更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重新填写恶性肿瘤发病报告卡,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三)查重、补漏

定期对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查重,定期开展院内自查,对发现本内漏报的恶性肿瘤病例,应及时登记并补报。

定期将从死因监测系统获得的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资料与肿瘤发病报告资料进行核对,并确认肿瘤病例的生存状况。如发现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但无肿瘤发病报告卡的,应及时反馈就诊科室,通过查阅病例或访问死者家属获取相关资料,补报肿瘤卡。

(四)资料保存 1.《肿瘤报告卡》由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保存,录入的电子文档应分别保存在不同的介质或者电脑中。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恶性肿瘤病例报告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

三、肿瘤病例责任科室的管理按要求对临床医生进行培训,对资料收集和报告人员、编码人员进行培训,负责肿瘤病例报告工作的监督执行,接受上级机构的监督检查。

四、肿瘤病例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1)医务人员不得因任何原因漏报、缓报、瞒报肿瘤及肿瘤死亡病例。2)各科室建立肿瘤及肿瘤死亡病例报告登记本、自查登记本和工作日志,卫生院负责人每月自查一次,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自查一次,自查情况要有记录。

3)对查出有漏报、缓报、瞒报肿瘤死亡病例要责成有关人员立即进行补报。4)对查出的漏报、缓报、瞒报肿瘤死亡病例要查找原因,追究责任,给予以经济处罚。

5)对全院职工和新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肿瘤、肿瘤死亡病例报告的岗位培训。

6)对肿瘤肿瘤死亡病例报告有突出成绩的人员予以奖惩和表彰。

上一篇:银行档案检查报告下一篇:小鸡和小鸭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