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

2024-09-02

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12篇)

1.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 篇一

六年级关于读书作文:我在书香家庭中

成长

你喜欢读书吗?告诉你,我们全家都很喜欢读书。

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书柜吧。我家的书柜有三层,从上往下数,第一层是爸爸得,里面有《人生成功12步》、《论语》、《三字经》等;第二层是妈妈的,上面全是关于生活和社会的书籍;最下面一层分为两格,一个大一个小。大的那格式我放书的地方,我看的书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中国的、外国的、励志的、纯文学的;还有一些科学、历史的,我都看,不像爸爸妈妈那样“挑食”。小的格子里放的都是我们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等。

一个双休日,我在家读了《人生成功12步》,就跑到楼上房间玩电脑,正玩得起劲时,突然爸爸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后:“不能只顾玩啊,今天读书了吗?”我告诉他读了。随及他问了我书中的问题,结果我回答得不怎么令人满意。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看书不能囫囵吞枣,尤其是一些名家名篇。《人生成功12步》我早就读了,这本书对我们启发很大,应该细读。读好后你可尝试写写读书心得。”我默默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我读书用心多了,我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读书的点点滴滴的收获,有时还和爸爸妈妈一起交流读书的体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在书香家庭中感受着读书带来的乐趣。

2.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篇二

[关键词]定位教学 作文 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16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怎样定位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位。

一、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是和学生一道体验,一道写作文的人。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识:一是做学生作文的忠实听众,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学生商量要怎么才能写得更好。比如,学生写《我喜欢的人》这篇习作,可先让他们思考:喜欢谁?为什么?然后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相机评价:“那人什么地方吸引了你?”“你最想说他的哪一些地方?”……二是要和学生一起写作文。所谓一起写,可以是师生共写一篇作文,也可以是教师选班上一个学生做代表来写。写作文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的人,写真实的事,这种合作,就是最有效的指导。

二、学生的促进者

平时写作文,学生在选择内容、回忆提取素材、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往往会使他们走出困境。做学生的促进者,着眼点是帮助学生轻松作文,让他们心中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1.激发丰富的阅读

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影视文学、儿童科学文艺等,都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乐园,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许多脍炙人口的杰作。家长和教师应共同配合,引导学生去关注相关的课外书。其实,不管是学校内的教室、阅览室,家庭内的书房、阳台,社会上的书店、报亭,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乐园。

2.引导真实的作文

有位学者说过:“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抓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可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把亲身经历的事说出来,并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创作,经常组织学生相互交换作文来看看、说说、改改、评评。

三、学生的欣赏者

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写作,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改变以往评判者的形象,转变为学生习作的欣赏者。

1.学会欣赏

我们倡导有个性的表达,可是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却大而泛之地说“内容比较具体”“想象比较丰富”等,这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难以真正触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我们要让学生欣赏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地方。—个词、—个句子、想象的角度,甚至娟秀的小字、活泼的语言、灵动的段落、别致的开头,等等,教师都要注意到,评价注重个性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对作文的修改意见他们也会欣然接受。

在教学中,不仅教师欣赏学生,也要教会学生欣赏别人。例如,在作文评价中,我对学生说:“这篇习作最让你欣赏的地方是什么?”这种评价就满足了学生的成功需要。“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这种课堂上弥漫的快乐情绪,能使学生自觉地爱上写作文。

2.大胆尝试

对于这一点,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朗读。

每次习作,设一节佳作欣赏课。学生写出了有个性、有进步的习作,教师不仅做口头点评,还一篇一篇绘声绘色地朗读给大家听。读习作,使平铺的文字变得立体,使沉默的符号变得有声,加上适当的情感和面部语言,会使习作锦上添花,也会使其他学生受到鼓舞。于是,“每一个人都想在创作上尝试一下自己的力量”。

(2)展示。

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是学生重要的人生需求。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当然,如果作文不发表出来,就很难拥有读者群。根据教学实际,我鼓励学生在班上编辑《作文集》,让学生们拥有“听众群”。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他们的尊严感。在这个互相展示的过程,学生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篇三

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角色是否发生了转变,是否需要转变,是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探讨的问题。毋庸置疑,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教师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而且许多方面变化巨大,但这种变化不是教师角色的根本改变,而是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责时对自身角色的一种调整和完善、一种优化和升华,应该说,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未变,是教育本质使然。

做教学设计的“藏宝者”

设计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它是承载教师劳动并体现教师劳动的部分。有教师岗位在,设计教学的活动就会存在,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角色未变而且不能变的部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此时的课堂小组并列,先学后教,那种重在设计教程,以教程带学程,细致严密地规定学生的学程,细致到第几分钟要求学生读书,读第几页第几段的做法,显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悖,是作为设计者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必须改变的。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是一种更加面向学习者的设计,设计的一切活动均围绕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如同事先布下的一个局,教师就是那布局者和藏宝者,学生是那靠团队的智慧协力去把教师藏下的“宝贝”挖出来的破局者和挖宝人,“宝贝”是本课的教育目标。“宝贝”藏在某个地方,同时隐藏在寻宝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定好“宝贝”,让学生知道找什么;要布好局,让寻宝的过程具有更大意义;要讲好游戏规则,让学生根据规则去寻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在设计学生的学程。教师不再局限在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如何讲,使用什么教学手段讲,而是努力为学生设计一个在一段时间内自己开展学习的方案,设计一个以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方案。

作为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者,其选择能力尤为重要。一是要善于根据方式选内容,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无法覆盖所有学习内容。教师必须具备选择判断的自觉性和能力,预设适切的课程内容供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二是要善于根据目标选择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目标追求上存在差异。在国际上,有的国家在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时,主要用来学习概念性内容,这样的内容,对整个课程来讲,更多集中在“是什么”的学习层面上;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更多用合作学习来探究社会内容,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可见,对合作学习目标的界定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选择。三是要善于根据程度选切口。好的内容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选择好的问题切口对学生展开学习很重要。这样的切口从程度上讲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跳是态度,够得到是能力。伸手就够到了,缺乏挑战性;怎么跳也够不到,会导致学生不跳。设计出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去跳、去争取获得“物品”的过程就成为考量设计者功夫的所在,是变的重要方面。做小组合作的“护航者”

在学生学习中发挥引领作用,是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又一方面。在传统课堂中,这种引领是通过教师先教学生后学实现的。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的引领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的引领不能“代庖”,把需要学生自己“寻”得的知识主动呈现给学生;也不能“领航”,自己在前面探路,让学生在后面跟随;更不能“旁观”,事不关己,神游课外。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师更像是一个护航者。教师要在能够观察到的距离内观察学习进程,掌握学情。教师要快速判断各种情况变化,保证在小组学习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和部位,迅速加盟到小组中,帮助小组解决问题,保证小组航行安全并顺利抵达学习彼岸。

从护航的角度讲,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突出护卫中的全景性。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课堂由若干个独立小组构成,只关注一个或几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忽略或丢下其他小组不管,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为做到全景性护卫,教师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最大限度地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尽收眼底。二是突出护卫中的全程性。全面掌握学情是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的前提。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师通过观察、提问、演练等环节,较为容易掌握学情。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只有跟随小组学习全程,才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路,找准教师实施引领的起点和关键点。三是突出护卫中的选择性。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护卫不是监督,不是看小组学习是否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中进行,而是观察学生是否能抵达终点。作为护航者的教师,要对航程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对破除航程中的险境胸有成竹,拥有根据只言片语迅速判定小组学习程度和问题的本领,在小组学习出现偏颇、遇到障碍时能及时发现,以教者的智慧、长者的权威给予点拨纠正,帮助小组走出困境,步入正确轨道。

做学习成效的“品鉴者”

作为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评价不会因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取消,这是教师作为评价者未改变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下,伴随课堂教学整体的变化,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评价对象到评价内容、从评价标准到评价目的都在进行调整,这是教师作为评价者发生改变的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从关注学生个体转向关注小组;从评价学习成效转向既评价学习成效,也评价团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关注群体的合作意愿与策略,关注小组的合作氛围。评价目标是小组发展下的全体学生发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品与鉴的成分应该更多,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去品变化,品成长,品成功。鉴别是非,鉴别程度,鉴别优劣。通过品鉴找准下一步学习的起点。通过品鉴,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需要在哪。这里的品鉴更侧重引领,侧重以欣赏鉴定的方式实现引领。这样的品鉴,较之过去的评价,多了一份研究,多了一份欣赏,将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与小组、学生与学习、学生与教师的亲近感。教师对小组学习的品鉴包括品鉴方向,品鉴策略,品鉴状态。所谓品鉴方向,就是要正确判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因子,让小组明白,尽管这次学习走得可能不够远,但小组在学习中呈现的一些萌芽是今后学习成长中更珍贵的部分。所谓品策略,是因为在团队学习中,策略的掌握运用更为重要,通过什么途径逼近目标,如何共同迅速逼近目标,是小组成功的关键,也是今后团队攻关的重要部分。要从策略选择、策略运用的角度帮助小组成长。最后是品状态,一个成功的小组,状态一定是最佳的。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从对状态的感悟中帮助小组把握团队学习进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也不让一个学生产生游离感。

做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设必备条件是教师固有的工作,不论在哪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都会努力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作为创设者的角色没有变。但是,相对于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配套条件确实变化巨大,学习条件对学习活动的作用更突出,教师作为条件创设者的角色也更鲜明,这是作为创设者的教师改变的地方。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围绕小组的学习来组织和创设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条件是保障小组学习开展,即保障学生在小组内能够学,愿意学,学得好。在保障小组学习开展的各种条件中,环境条件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这样一种环境:它能够保障小组学习持续,不断深入,保障学生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的要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积极探究,合力攻关。学生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在小组内安心学习,通过小组学到了更多有用的知识,学习变得越来越有品位。

4.CFO在企业中的职能及角色定位 篇四

CFO特征与职能效果问题研究博士

CFO职业技能及培训之我见

现代企业管理中CFO职业素养的探讨

CFO个人能力素质探讨

总会计师 首席财务执行官 财务总监之区别

上市公司CFO制度调查研究

战略管理背景下的CFO角色定位与素质提升

财务负责人的公司治理角色与战略管理角色冲突——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

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再造研究硕士

中国CFO成长三部曲——从诚信、国际化到提升公司价值

优秀CFO如何成功转型

成功CFO的7个习惯

基于管理职能下CFO的角色定位

改革国企公司首席财务官制度的思索:从总会计师走向CFO

试论二十一世纪CFO的角色定位

价值整合者未来CFO的新角色

浅析美国CFO发展历程对我国总会计师角色定位的启示

CFO“三力”特征与软职能关系研究

CFO的新角色:企业的平衡师和协调专家

CFO能力框架

杨敏:CFO的角色与使命

我国上市公司CFO群体特征与薪酬激励研究

中国电信战略转型中的CFO管理体系设计研究硕士

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岗位培训方案

从总会计师制度向CFO制度转型——基于我国总会计师制度与西方CFO制度比较 论推进总会计师职业化进程的制度安排

广西高校总会计师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总会计师领导力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5.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 篇五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孙海华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主张学生通过亲身经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它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的,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承担的指导工作、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一。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具有“创生取向”的课程。它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的创新的经验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不能一招一式地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不管,而应把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

尚未成人的小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方面,还是在人生阅历方面都不够成熟,指导他们学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当他们首次面对一门没有“教材”的课程,并且需要自己去选题、计划、实施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走出熟悉的学习环境――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从社会实践中获取了大量资料,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设计了这几个环节:收集资料――合作互动――总结延伸。就以课前收集资料这个环节来说吧!我事先和学生共同商讨他们最感兴趣的主题,确定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实践小组,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由于是自由组合这就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很快地、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一小部分的学生却迟迟未完成,是他们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还是……通过调查,才知原来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是在查找资料上遇到困难;有的是在组织资料上遇到麻烦。于是我就加以引导点拨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了,最终大伙儿都完成了任务。同时,学生的观察、调查、分析和收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指导者。在合作互动这一环节,我感到老师的参与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生就会不受束缚的“动”起来。可以说学生的智慧大门已被打开,内在潜力让人震撼;再看看满脸喜悦的`学生,显而易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心灵也得到了解放。

二。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者

从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同步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于学生的活动经验、自控能力等的差异,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过程来看,活动小组的时间、空间、等可能不同;另外,学生不是永远在教室里进行活动,还要走遍校园、走向社会,这就涉及联系、安排、安全等问题,需要教师组织;从活动的评价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倡导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多方面的综合权衡与认定,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由此可见,组织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功能支撑,是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系统的完整构建且有序、有效地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组织与协调活动小组,使各小组活动的潜在力、期望值相当;组织与协调交流学习活动,做到有数,有序,有机,有度;组织与协调好学生的外出活动,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

以《保护水资源》主题活动为例,为了组织和协调好活动小组,我在学生自由组合基础上,组织、协调好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3――5或5――9人,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缺乏等方面综合考虑,作好小组成员的搭配调整,使各小组活动的潜在力、期望值相当。小组计划分工后,我再审阅计划,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好调整修订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外出进行调查、采访,我又组织与协调好学生活动中与外界的交往,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如约定具体时间、考察活动地点、办理事务性手续、与家长沟通等。

三。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合作至关重要。教师的信息储备、人生阅历、思维能力总体上比学生要强,加上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还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进行合作研究,并不等于全程与学生一起活动。教师的合作与参与要把握时机。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时,在学生偏离课题却浑然不觉时,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时,在学生以马虎应付的态度对待课题活动时,在学生小组成员因计划不周、分配不公等发生矛盾导致活动停滞时……教师要参与进去。

另外,不管教师以什么方式参与,都要把握合作与参与的度。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有因为怕“下海”而损于权威形象的观念。有的小组组长威信高、能力强,组员之间配合默契,教师就没有必要去插手,应放手让他们去活动。有的小组或者选题过大,或者有情绪波动,希望多得到教师的帮助,这是,教师可以把他们当作合作伙伴,为搞清楚一个问题与学生共同商讨、平等交流,学生并不会因为教师不是万能的而轻视教师,他们会因为“和你在一起”而欣喜。

以《城市交通》主题活动为例,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和学生一起,在他们的表述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特别对于外出采访调查的同学,教师应提醒和叮嘱他们的安全、礼节和应变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对于他们的问卷调查设计的合理性也可以参与讨论。有一个小组要出去采访交警,我说:“如果你们联系不上,交警叔叔不愿意配合采访,你们可以跟老师说,老师帮你们联系。”虽然后来他们没有来找我,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自己安排好了,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对学生活动起到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喜悦、挫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他们的距离也更近了。罗杰斯曾形象地把教师的作用比喻为“音叉”,意味着应声而共鸣。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师生参与、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教师与学生趋向于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6.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篇六

关键词:企业并购;政府角色

1 中国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定位的原则

(1)以企业自身发展为主的原则。企业并购的主体是企业,并购仍是企业在市场竟争中经常采取的一种自身组织行为,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政府过多的干预,使得企业并购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规模与效益的目标,从而使企业成为牺牲品。这种行政性撮合的强行并购的结果往往是拖垮了优势企业,而且也没有救活劣势企业,所以这种撮合的并购不仅经不起市场挑战,还使得一些国有企业固有的对政府依赖的情绪滋生,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给与国有企业充分的自主权,摈弃政府直接干预企业并购的活动。

(2)以政府作用为辅。从企业并购发展的历史来看,不管是什么样的国家,政府都会对企业并购施加影响,所不同的是不同国家政府干预的方式、干预的机制、干预的力度有所不同。我国的企业并购仅仅只有二十余年,不可否认政府的参与是国有企业并购得以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但在这二十余年里,虽然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中也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在企业并购中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状况却始终难以改变。因而,政府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关于企业并购的产业政策以及专门规范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并购进行积极的控制、引导和调节。

2 我国政府在企业并购中的角色定位

(1)政府充当企业并购中的引导者。政策对企业并购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引导。政府从宏观上进行指导,可以使企业并购活动能够制定出有利于总体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并购方案,在生产规模、产品方向、生产能力等方面做到合理,达到有效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亏损企业不死不活的状况。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运用产业政策指导企业并购,合理的企业并购必须体现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必须以社会需要、宏观有利、微观可行、效益提高为基础。为了克服企业并购中的盲目性和垄断性,政府在企业并购中,以产业政策为导向,通过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发展方向,调节各个产业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每个产业内部结构的关系,使企业并购的发展与产业重组和产业发展同步,从而使产业结构在企业并购中达到最优化。

(2)政府充当企业并购的协调者。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行政性壁垒问题,政府更多地是扮演着阻碍者的角色,这种行政性的阻碍后果是非常不利的,文章的前面对政府主导的强行并购己经做过分析,政府的“强做媒”、“拉郎配”不但使这种并购失效,危害企业的发展,而且,从长远角度而言,必然造成条块分割、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破坏,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等等。因而,政府必须转换在企业并购中的阻碍者角色,这就要求政府由企业并购的阻碍者角色转换为协调者。

(3)政府充当企业并购的监督者。企业并购行为一般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因此有可能只有利于并购双方面,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并购活动。首先,并购也会带来经济垄断,而垄断性并购是以获取垄断地位从而控制价格为特征的,会损害社会经济利益;其次,在并购中,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容易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正因为如此,需要政府以监督者的身份制定监管政策对之加以控制和调整。政府要随时关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动向,以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对于欺诈性并购、强制性并购及违背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并购和损害国家财产及其权益的并购,及时发现和干预,制止那些损害市场效率、妨碍公平竞争的并购活动的发生。特别要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状况的监督考核,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为此还需要政府尽快制定法规,从体制上、市场结构上对企业并购的操作原则和评判标准加以规范,使企业并购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按照国家预期的目标发展。

(4)政府充当企业并购的服务者和中介者。政府对企业并购的参与非常必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 篇七

毕业了,必须要提交毕业论文,合格方可毕业。现在的毕业论文要求挺高的,需要有理论部分,实际应用部分。毕业生们最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准备,写出有质量的论文。下面YJBYS给大家提供论文范文一篇——浅谈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中的角色定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文摘要:传统翻译理论认为,着者、译者和读者之间呈不平等关系,译者处于“一仆事二主”的尴尬地位。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翻译应该是主体间的交往与对话,因而译者与着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翻译中应尊重译者的主体性和不同的译本,从而促进交往的达成。

论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翻译;译者;平等;主体性

一、戴着镣铐的译者

综观西方的思想史,可以发现心物分离的二元对立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里,始终蕴含着强烈的二元对立色彩,比如理性与非理性、理性与信仰等诸多命题。”…这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渗透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在翻译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同样成为主宰。

译者与着者之间的关系是主客对立的关系,译者永远在着者的阴影下工作。以传统的“信、达、雅”“忠实”“通顺”等翻译标准为例,就是要求译者成为隐身人,成为机械的语言工作者,完全以着者为核心,以全面而忠实地传达着者的语言与风格为目的。

这样的标准集中于对外在规则的探讨与确立,语言成了一种纯粹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镜像,译者则成为失去主体的机械的模仿者。这种理性传统使得译者片面追求“语言表达的确定性、唯一性和精确性”,希望通过设立普遍标准而使翻译规范化。这样的主客对立的研究范式使得译者处于从属地位,也使得翻译走向单纯的技巧探索。

译者与读者间之间同样是不平等的。在译者与读者的关系中,译者在翻译时除了考虑是否按照标准运用语言、忠实原着外,还要考虑他的接受群体,并依据读者的需要决定自己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比如倾向于“归化”的译者考虑的是这样的译文更符合译人语的习惯,因此会帮助读者理解;而倾向于“异化”的译者是因为相信读者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总之,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喜好口味是译者所关心的焦点所在。

这样,着者就成为译者极尽所能“尽忠”的对象,读者在译者眼里又是尽力想要讨好的对象。“戴着镣铐跳舞”是多年来翻译界对译者地位的一种认同,有些观点甚至认为这是对译者的一种赞美。而实际上,译者这种“一仆事二主”的尴尬地位是导致翻译舍本逐末、单纯追求外部标准、忽视翻译的本质与目的的根源。从根本上说,这是把翻译剥离出来作为孤立的客观对象进行研究的方法。事实上翻译不是孤立的行为,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对话;它不是一种“主体一客体”的行为,而是“主体一主体”的行为。总之,翻译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来料加工的生产过程,是以人为主体的交往过程。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联结两个主体的重要媒介,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启示

1.交往理性的提出

人类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通过理性去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这种理性传统一直以来把人从世界中剥离出来。近代的科学实证的理性至上观点更是把主体的人与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人被抽象出来作为一个思维主体,世界则是这个思维主体的认识对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这种理性传统在人文科学领域也泛滥已久,甚至连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问的关系也降格为主客体关系。当理性深入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那时的理性不再是一种思想方式,而变成一种无所不在的****。许多哲人意识到理性带来的暴力,于是当代西方思潮一度矫枉过正地攻击理性,并把推崇非理性、反理性认为是抗拒工具理性异化的手段。

哈贝马斯针对理性泛滥、非理性矫枉过正的问题,提出了交往理性。他认为哲学的危机不是理性的泛滥而是理性的匮乏,认为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工具理性侵入到一切领域,而人与人之间的主体交往关系不应受工具理性的控制,应按照交往理性进行。劳动生产过程崇尚工具理性无可非议,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主体,致力于征服作为客体的物与自然。然而人与人的主体之间却不应该是主客对立的关系,应该是通过对话达成共识,也就是一种交往行为。交往行为不是条分缕析的认知,不应该被机械僵化的工具理性所控制,不应因为拘泥于外在规则的理性解析而使交往无法达成,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为了沟通和理解。这种交往行为不是要完全摒弃理性传统,而是希望以人文理性取代机械的工具理性。所以,交往理性在肯定理性的前提下,肯定人的主体地位,让具有人文关怀的理性成为人类交往能够达成的基础,而不是成为障碍。

2.交往理性与翻译

翻译研究在工具理性的侵袭下,一直以来以制定机械的翻译标准为主要目标,译者则在工具理性的压制下成为“译匠”。“这一观念(技术理性)波及到人文社科领域之后,人们在翻译研究中便制定出一系列的翻译标准、原则、方法和技巧,并将它们奉为金科玉律,尊为亘古不变的定理和公式,从而使译者在翻译时的手脚受到了钳制,主观能动性也无法得以自由发挥。”事实上,翻译是一种典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它的终极目的是促成一种独特的交往,这种交往是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的人之间进行的。“人类活动的层面可以根据交往性活动的观念来进行划分,与其他种类的活动相比,交往性活动是为了达到意见的一致。”这也就是说,交往性活动是为了不同背景、不同意见的人进行交流,最终达成一致的看法。由于语言的障碍,这种特殊的交往需要有人来承担桥梁的作用。译者的作用就是进行语言转换,由此达成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人的交往。

8.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 篇八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赵国忻*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本文分别从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必要性,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取向,角色定位,行为边界与角色职能转换,政府的具体责任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劳资关系 政府 角色定位 职责 评述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关系,劳资关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走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基本性意义的重大课题。由于政府掌握政策和资源,政府的施政态度对于劳资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我国政府正在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劳资关系中淡出,另一方面,当前社会生活中已出现比较尖锐的劳资关系矛盾,因而如何重新确定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与行为界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已在许多方面形成了共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及时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将促进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更有效的参考意见。

政府与劳资关系领域的研究基本上围绕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必要性,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取向,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政府的行为边界与角色职能转变,政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责任等五个方面展开。

1、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必要性

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政府干预理论。对此,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集中体现为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理论认为,由于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收入分配不公等原因,市场机制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Stiglitz,1998)。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思潮则认为,由于信息及市场不完全,再分配不公平及经济寻租活动等原因,政府干预市场同样存在低效或无效,而且会破坏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主张向自由市场制度“复归”。对此,以萨缪尔森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则提出,应将政府干预与市场有机结合,科学把握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程度与界限。与此对应,国内学者也有两种观点,一种侧重从我国转轨期市场机制的缺陷出发论证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徐滇庆等,1999),另一种则关注政府干预失灵的问题(吴敬琏,2002;王一江,2008)。

具体到政府干预劳资关系的必要性,国内学者分别从劳资关系的特殊性、政府的本质、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了阐述。

首先,与资本相比,劳动力流动成本非常高,壁垒多;劳动者人数众多,组织集体行动困难重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等,使得劳动与资本在博弈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资本国际化,这种强资本弱劳动状态更加严重,仅靠市场机制很难改变,需要政府公权力介入[1]。

其次,政府是阶级权力和社会公共权力的结合,既要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又要综合代表社会各方利益,以缓和社会矛盾,控制冲突。我国政府更是要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作者简介:赵国忻(1963-),男,管理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现就职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任经营管理系主任。通讯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东区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310018),Tel:0571--86739111,Email: zhaogx2002@126.com

益,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2]。

再次,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政府对劳资关系进行了全面干预,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行之有效的协调、制衡机制及发挥工会作用等,保证了劳资关系的和谐,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借鉴[3]。

第四,我国劳资关系问题的特殊性。我国转型期,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劳资双方主体发育不成熟等种种问题,劳资矛盾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突出,如果任由其发展,将影响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危及改革发展成果;而且我国政府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决定了其必须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4]。

总之,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于政府干预劳资关系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有效保护劳工权益,政府对企业怎样使用劳动力干预越强,对解雇工人限制越严格,经济发展就越慢,失业率越高,资本外流越严重。把过多责任加到企业头上,使之不能按效益原则,最终企业受损,劳动者权利同样受损,因而政府干预最终损害的是劳动者[5]。

2、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取向

就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问题,我国劳动法学著名专家常凯认为,劳动法所调整和规范的劳动关系,包括企业中的个别劳动关系和企业层面的集体劳动关系,政府是劳资关系的特殊主体,其目的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劳动者权利,以实现劳资自治。其中,政府在和劳动者的法律关系中是义务主体,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是国家最基本的责任;在和雇主的法律关系中,政府则是权利主体,通过行使劳动行政管理权,来规范雇主行为,排除对劳动者的侵害。可见政府作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是以裁决者和公证者的身份,来代表社会公正和社会利益。这种公正,是通过保障劳动者行使权利,监督雇主履行义务来实现的,这即是要追求法律的实质的平等[6]。

关于政府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无非是提高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但这两个目标往往不一致。如果仅以效率最大化作为基本的价值倾向,任由劳资双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双向选择,就会加剧劳方的弱势地位,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破坏经济的发展,效率也就无从谈起。而且市场经济也不可能解决全社会范围内的失业、养老、工伤事故、医疗保健等社会问题。而这些正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因而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既要提高效率又要维护社会公平,做到两者的真正兼顾][7]。

3、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

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罗恩.比恩将政府在劳资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概括为五种,简称为“五P”角色,即: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劳动争议的调停者,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公共部门的雇佣者。作为保护者和规划者,政府应积极而主动地完成任务;作为促进者和调停者,政府应采取中立和不多干预的态度;至于作为雇佣者,政府则应真正为私营企业做出表率。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政府的角色定位,如刘玉生(2006)认为,政府应是中立公正执法者、公众利益代表者、弱势群体维护者。政府应定位于公共服务、协调利益、调节分配、提供社会保障、保障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李炳安和向淑青(2007)经过综合,提出当前政府在劳资关系中应扮演九种角色,即:

(1)劳工政策的制定者。具体表现在对工资、工时、职业培训、保险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和劳动者安全卫生等方面,以使得双方有法可依。(2)劳工权利的保护者,使劳动者分享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达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与和谐发展。(3)

劳工就业的促进者。包括: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经济结构,避免低劣性就业;维护劳动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促进残疾人员的职业康复,扶助特殊社会群体就业等。(4)劳动法制的践行人。作为公共部门的雇主,应恪守劳动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5)劳动安全的守护神,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6)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者。包括:实现人力资源的有序开发、科学管理,促进高质量就业,以建立我国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7)劳动基准实施的监督者。对劳动基本标准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并监督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8)劳动争议的调停者。保证劳动行政司法行为能够及时、便捷、专业化地解决纠纷,化解劳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9)劳资和谐的倡导人。努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资关系,不断增进劳资双方的理解与合作,实现共赢[8]。

4、政府的行为边界与角色、职能转换

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劳动立法和宏观调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距离理想状态还有相当大差距。表现在:政府责任行政的基本理念尚未普及,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价值取向尚未明显体现出来;部分官员担心劳权保护会影响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甚至认为,工人权益受侵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代价;政府对相关社会政策与劳工权益的维护较为忽视,与协调劳资关系相配套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些地区把“执政能力”简化为GDP增长能力,为吸引投资,不惜牺牲劳工权益;劳动监察部门执法监督不力,行政干预仍存在等。其根本原因是政府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9]。

为此,必须转变政府的角色和职能。首先,在管理理念上,重视公平的价值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矫正市场失效、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持社会经济稳定作为其主要角色;在价值取向上,以公正正义为核心原则;在政策内容上,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障;在政策结构上,加强社会政策制定;在政策过程上,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陈华、张芬芬,2005)。其次,要实现政府职能定位的“五个转变”,即从市场竞争主体向市场监管主体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直接行政干预向间接调控转变,从依靠内部政策办事向依法行政转变,由行政主导型政府向市场主导型政府转变(葛玉辉,2007)。

具体而言,政府要由过去的直接介入劳资关系转变为对于劳资关系宏观调控和居中调解;由过去的行政手段管理转变为主要运用立法、监察和服务手段进行管理。即在宏观方面主要是政策调控,在微观方面主要是监察和调解[6]。

为此,政府在处理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时,首先应力图法治化,而不应政治化和行政化。包括:政府职能的法定化,政府权力的法定化,政府行政程序法定化及政府行为制约的法定化[7]。其次,政府在介入劳资关系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破除行政干预的思维模式,应主要借助于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来构造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 [9]。因而,政府对于劳资关系的调整应坚持三项原则,即:即市场化原则,政府行为必须遵循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以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主要职能;保护弱者原则,在立法时倾向于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考虑实质的平等;衡平原则,即不仅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要保护资本所有者的利益。

关于如何准确划分市场和政府力量的范围?总的要求是,凡是“政府不该管、可管可不管”的事情,都应交给市场去做。概言之,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要通过创建一系

列制度安排来规范、稳定和引导市场发展,并通过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来弥补市场供应的不足。

5、政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责任

许多研究者针对国内实际,对政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责任提出了许多具体对策建议。包括:

(1)加快调节劳资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立法中要向劳资关系中的弱者倾斜,以维持劳动关系的实质平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已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堵塞不利于劳动权维护的漏洞,通过制定《工伤事故赔偿法》、《劳动关系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劳动监察法》、《工会法》、《劳动基准法》等,使得处理劳资关系中任何问题时都有法可依[1][4][7][9]。还有学者建议在各级人大下设立一个“企业调查员委员会”(巫继学, 2007)。

(2)改变地方政府、行政官员的激励目标。将劳资关系处理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行政官员的业绩考核内容,改变重GDP增长轻公共管理服务的政绩观,增加其保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动力[10]。

(3)建立、完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包括:推动、促进和影响集体谈判,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解决集体合同履行问题;限制和约束集体谈判内容,向谈判双方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数据;培育劳资双方集体谈判组织的发育 [1] [3][10]。

(4)建立劳资关系的三方协调机制。规范协商程序和办法,保证三方协调机制规范、有序和高效运作,促进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关系的建立[7][11]。

(5)完善劳动争议的处理制度,化解劳资矛盾。包括:劳动争议适用民事诉讼时效;诉讼举证责任部分倒置;规范和控制诉讼成本;借鉴国际上现有的做法,简化劳动诉讼程序,设立劳动法庭;对弱势群体的劳动争议诉讼实行救助[11]。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高仲裁的权威与效率,实现对劳动合同争议的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组建完善劳动争议调解队伍,健全群体性劳动争议联动处理机制。加强早期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尽早、尽快化解矛盾。开展维权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并建立有效的热线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体系[11]。

(6)支持、建立一个独立、作用强大的工会组织。工会应只代表劳工利益,而不听命于任何其他组织或机构;建立和发展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减少对工会的行政干预[4];积极促进工会角色职能的转换,使之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完善工会维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设置,推动新建企业成立工会,探索工会组织创建形式,尝试建立行业性工会、产业工会 [7]。

(7)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和增强劳动监察力量。尽快制定出台《劳动保障监察法》,提高劳动执法的法律地位;加快健全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并向基层延伸,充实人员,提高素质,保障经费,完善监督检查网络;广泛深入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举报投诉调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将劳动争议抑制在萌芽状态(陈亚敏,2008;匡小明,2007);强化对劳动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包括工会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内部监督、上级监督[7]。

(8)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成长。通过就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促进就业;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推动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促进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为劳动者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包括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等[3][4][7][9]。

(9)建立和完善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构成的全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9]。同时,努力健全社会服务和紧急援助机制, 解决企业员工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黄燕东,杨宜勇,2006)。

(10)引导和促进企业治理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建立利益平衡系统。在公司法中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促进企业治理方式向共同治理方向转变(黄燕东、杨宜勇,2007)。企业的转制必须履行职工代表大会程序并尽力走公众股份制和职工持股的路子,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劳资平等共决的企业组织制度,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制度,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厂务公开,强化民主参与(匡小明,2007)。

此外,把合法用工纳入企业的诚信体系;在投资、税收、评优、宣传等方面对劳资关系融洽的企业进行倾斜,同时依法惩罚劳资关系尖锐的企业[12]。

6、研究评述

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已基本形成共识,如:劳资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政府必须介入其中并发挥重要作用,以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使全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在劳动立法中要坚持劳权保护原则;政府应主要通过法律、经济手段进行干预,通过集体谈判、三方机制调整劳资关系;建立劳资争议的有效机制,加大执法和劳动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等。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或疑虑,如强调政府干预可能引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问题,劳权保护可能增加国内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和资本吸引力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理应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国内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和职责是有区别的,但大部分文献仅将其作为一个笼统对象研究;其次,政府的角色定位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如对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与市场机制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政府,其角色定位应该有所差异,但大部分研究者都未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第三,在我国转型时期,如何既发挥政府的作用,又避免政府行政干预,相关研究也不够深入。因而,今后的研究应重视下述几个问题:政府如何既纠正和弥补劳资市场失灵又防止政府干预失灵,政府如何权衡与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与未来政府的角色与职责差异及当前的努力方向,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划分。此外,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已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政策,也要其进行总结升华以形成制度。

参考文献

[1]

[2]

[3]

[4]

[5]陈国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政府角色先变.上海证券报,2007-10-12 周道华.政府与劳资关系的和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王大庆, 焦建国.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2003(51)邵渝.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2005-8-25 王一江.吁请对中小企业免除劳动合同法./content-

42798_4.htm.2008-01-23

[6]常凯.论政府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中国劳动,2004(12)

[7]任超锋.非公有制经济现代劳资关系构建中政府的战略选择.经济学家网

(http://.cn/).2005-11-01

[8]李炳安, 向淑青.转型时期政府在劳资关系中的角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6)

[9]刘颖.政府与私营企业间的劳资关系.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6)

[10]王春玺.从制度入手构建非公企业的和谐劳资关系.理论探索.2007(4)

[11]吴宏洛.转型期的和谐劳动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9.浅议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篇九

关键词:角色定位;师生关系;教学;素质修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教书育人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找准教学的定位方向,才能将教学水平发挥到最大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多方面,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环境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搞好角色定位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学,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是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因此,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教师的教学就难以开展,也不能取得良好成效。

1.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随着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中学生心理的自我意识较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家长、教师能够尊重他们。教师尊重学生就给予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就会以怨报怨,产生对抗心理。教师要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用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对学生的过错,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教育学生,而不是挖苦讽刺,让学生下不了台,使学生难以接受。信任学生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是对学生学习的期待。有效鼓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认可度。学生被轻视,就会对老师产生敌意,甚至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2.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还要热爱学生。热爱是心理重要的层面,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的心理交流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中,要让学生感到温暖、内心受到鼓舞。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热爱,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督促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二、科学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在社会进步中受到挑战,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是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方方面面着手。比如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吐字清晰,词句连贯。默读,要扩大视野,侧重速度和记忆,快速阅读,减少停顿。同时,精读与粗读要抓中心思想,学会归纳总结。教师教读时,要启发诱导、适当点拨、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讲解,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自读时,则要积极思维,多读、多练,力求透彻理解、领会精神、掌握规律。教读与自读互不可分、相辅相成,让阅读教学臻于佳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往的教学,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过程是一种单向传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学生思维受约束,思想受压抑,课堂气氛显得死板,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学生要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对疑难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自己从书本中找答案,在自主学习中,加深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想象力。教师向学生提问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用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发言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注意把握讨论中心,加以引导或提示,明确结论,肯定正确意见,指出不当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的优越性来展开教学,能够节省板书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效率。多媒体强烈的感官效果,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之,教无定法,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不断探索中,提升教学效率。

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很难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著名特级教师刘建琼老师说:“语文,以对话的形式凭着语言负载的意义激活相对沉睡的心灵,使精神的血液流淌,从而获得相对意义上的言语自由。”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多读书,加强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文学素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如果教师孤陋寡闻,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不受学生欢迎。教师要与时俱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别出心裁,不同凡响地找出教学的突破口,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10.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 篇十

【论文关键词】财务总监 战略管理 角色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务总监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将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于财务监督,很少参与企业的战略管理。主张应尽快实现财务总监的战略转型,以发挥财务总监在企业战略规划、财务战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财务总监(CFO)已经成功转型为企业战略伙伴,但是目前国内企业CFO大多仍然将自己定位于财务管理和监督者的角色。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做的“CFO能力框架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0%的CFO是传统的“财务管家”。在目前的财富500强公司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CEO都是财务出身的,进一步印证了财务总监是财务策略家的观点,也进一步说明了财务总监转型的必要性。

一、财务总监督的角色定位

1.财务战略制定者。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或全体所有者代表决定,体现所有者意志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经营层面,财务总监是董事会成员,其主要责任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但是又不限于财务会计活动。换言之,财务总监以财务活动为平台,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管理。CFO之所以要参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因为公司经营战略的实现需要财务战略支持,财务战略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和效率。美国的财务总监在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务总监的压力主要集中于为公司寻求进一步发展良机而必须解决的一些财务问题上,财务总监越来越多地成为总经理(CEO)的经营伙伴。如果说CEO是企业的理想者,财务总监则是将理想形成战略并最终使战略成为现实的人。传统上,日本企业一直将财务总监视为成本费用的控制者,他们更多的是在扮演主计长的角色。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重新认识了财务总监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设立财务总监职位。他们借鉴了欧美企业CFO在决定公司战略中的作用,将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定位于确定公司长期战略和财务战略上。财务总监越来越多地代表公司出席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他们不仅对公司的财务负责,也对整个公司负责。

2.公司价值管理者。(1)营运资本战略管理。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之差,该差额来源于长期资本。也就是,营运资本的存在意味着资本成本较高的长期资本被用于收益水平较低的流动资产项目,这一财务安排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资产的收益水平。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营运资本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流动资产的保险储备,保险储备的安排又取决于财务战略。所以,CFO必须根据企业战略的要求,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求平衡。(2)投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兼并收购)支撑的,财务总监必然要领导和广泛参与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管理活动。财务总监可能不直接领导和执行具体的投资项目评价和决策,但他必须要保证投资评价和决策所遵循的方法、原则与战略一致。(3)融资战略管理。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财务总监需要考虑的融资问题通常是融资战略,包括稳健型融资战略和冒险型融资战略等。融资战略确定之后,具体的融资结构和融资决策只需要体现融资战略的要求就可以。与具体的融资决策相比,融资战略更具有全局性和支配性,在确定融资战略时,财务总监必须要保证融资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4)股利政策管理。根据信号理论,股利分配政策能够影响企业价值。因此,企业股利分配政策也是财务总监经常需要考虑的`战略性问题,例如股利支付比率的确定必须要服从企业价值管理的需要,保证股票价格有好的表现。

3.内部控制监督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要求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管内部控制的概念如何变化,财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变,因为内部控制的目标大多与财务有关,而且企业的风险大都会通过财务指标表现出来。所以,财务总监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承担领导责任,对建立和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配套的流程管理策略负责。

11.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 篇十一

——父母在亲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建立和谐的亲子互动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尤其像我国这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亲子互动是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固定化的互动关系。

但是在亲子教育中,有些父母不顾子女的需要、兴趣,按自己的意愿替子女做决定,会不自觉地引起亲子关系障碍,因为孩子是与父母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所以要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较难。华夏爱婴育儿专家指出,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首先要做好定位,母亲要做“足够好的母亲”,父亲要做“足够好的父亲”。

对于幼儿来说,人格的形成往往就在与父母得亲子交流之中。父母满足儿童的需要对其人格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孩子的自我实现是个体唯一的动机,生物驱力是自我实现这一驱力的表现形式。要让儿童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父母必须运用设身处地地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无条件地尊重和关注儿童。

要做足够好的母亲。让幼儿的人格在促进中发展。如果幼儿有什么需要和愿望,母亲就能凭直觉觉察到,并能立即给予满足,就会让婴儿以为是自己的愿望创造了自己想要的事物。例如,婴儿饿了,母亲马上喂奶,婴儿以为是自己的饥饿感创造了乳房。在这种主观全能感的基础上,儿童会逐渐发展出真实的自身。真实的自身是欲望和意义真正的源泉,它形成之后,儿童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过一种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走向心理健康的坦途。

同时,在满足儿童身心需要的过程中,足够好的母亲能够功成身退。因为随着儿童独立性的增强,当儿童自己可以满足自己身心需要的时候,母亲应当逐渐退出,鼓励儿童独立,切不可在儿童已经具有独立能力之后还包办代替。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如果重要的他人不能满足儿童的满足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尤其是安全的需要,个体就会出现严重的焦虑,而婴儿的焦虑主要来源于母亲的焦虑,当抚育者身上出现焦虑的张力时,它会在婴儿身上引发焦虑。由此可见,对儿童安全的需要构成威胁的,主要是养育者的焦虑,特别是母亲的焦虑。要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养育者就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对于父亲来说,与幼儿得沟通同样重要。足够好的父亲往往在塑造孩子的意志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相对于阴柔的母亲来说,父亲更加阳刚的气质对幼儿来说意义非凡。所以要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父亲必须和母亲一起做到以下几点:满足婴儿的全能感,促

进其真实自身的发展;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防止其形成神经症;满足儿童的自身对象需要,促使其形成内聚的自身;满足儿童的多层次需要,促使其走上自我实现之途。

12.我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作文 篇十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53-01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这些角色有机统一于教学活动中,体现在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组织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在新课程的执行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新型教学观,明确角色定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

一、教学课程的设计者

作为一名设计者,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做好组织筹划工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开发的选择余地的学习资源,创设适宜的与学习任务相匹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前教师要仔细地研究教材,灵活处理、恰当组织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各种各样、深浅不一、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确保学生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促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在实践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学习效果会更显著。

二、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但指导不是代替,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确定教依据学的观点,从而成为学生认识和发展的向导和顾问,指导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和合乎规律地去发展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根据活动计划,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适时给予指导、点拨。学生在小组交流等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当好“导演”,因势利导,教给方法,质疑问惑,深入诱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学习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三、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耐心的指导,把学生看成自己的伙伴,虚心接受学生的奇思妙想,并积极地与学生展开探讨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很多任务是开放性的,解决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教师如果高高在上,只是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便成为只是接受老师说教的机器。学生是有无限潜力的,关键是作为合作者的教师要把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学生必然会用自己的创意勾勒出五彩斑斓的美丽作品。

师生间通过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评价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精心审阅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合理的评价。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只是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性的评价或一句鼓励性的说话,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

学生的作品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教师需要尽量发现亮点,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还可选出特别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其他班的学生,这样一定会得到别样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提出的问题有偏颇时,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给予帮助。特别是在任务型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对活动小组集体和每一位学生做出公正、综合的评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

教师对学习有消极情绪、思想顾虑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给予耐心指导帮助的同时,更要注意评价的言辞,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实现学习目标,这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季海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浅析.中小学教育.2011.9.

[2] 许之民,许之安.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重定位.现代教育技术.2009.4.

上一篇:施工现场特种作业工种下一篇:煤矿职工代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