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徽(共9篇)
1.从北京大学的校徽说起 篇一
本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二、课堂教学实例
1.导入幻灯片:北京大学校门、校徽、校训的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好!请看这组图片,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吧?北京大学的校门、校徽和校训。北大校徽最初是在1917年由鲁迅先生设计,后几经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式。北大人称之为“北大红”,这是因为红色是校徽特别选定的颜色。同学们对于这个校徽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生:(自由发言)校徽上有英文PEKING UNIVERSITY,表示中西结合;1898说明北大1898年成立;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北大两个字是篆体字;两个篆体字像是人形……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很多。校徽中,“北大”两个篆体字上下排列,构成了三个人形,这样就突出了一个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正所谓“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
2.教学主环节
(展示幻灯片“自主学习填空”)
师: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结合我们刚才提到的学习目标,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把学案“自主学习填空”部分完成。
等待时,教师查看学生的填写情况,并请两个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时间到,來看看大家做的情况。前面都没有问题,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这里能否再精炼一些?
生:猛烈冲击了传统封建思想。
生: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还有马克思主义。
师:总结一句话:冲击了旧思想,传播了新思想。
(幻灯片展示填空答案)
师:好了,基础知识我们就学习到此。下面我们将要以问题和材料的形式来解决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
师:(幻灯片)第一个问题: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新文化运动,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生:以前的探索都失败了。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有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师: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政治制度。还有呢?
生:西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思想!
师:好。那“新”在哪里?
生: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新”在学习西方思想。
师:以前学习西方思想吗?和这次有区别吗?(学生思考)
师:以前也学习思想,不同的是以前不以思想为主,也没有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所以“新”是指宣传民主与科学,猛烈抨击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这节调研课,引入了学案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个班的学生表现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勇于回答问题,使我的教学设想基本实现。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材料的选取,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课堂教学就如一个分层递进的登山过程,教材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补充的各种材料,从属于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学习方式,成为登山路上的景观。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材料选取和问题设置时,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课堂导入中对北大校徽校训的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复述,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具体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三个提倡三个反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表达清楚比较难。我一方面提示些结论性的语言,如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宣传新文学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问题,逐步解开了这个难题。这里我并没有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因为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的思考引导着来理解更为有效。
课堂教学结束了,编写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文本化的处理。在这个教学案例的撰写中,我还参考了木垒一中历史教师的听课笔记,力求维持课堂活动的原貌,以使读者尽可能对此课堂教学展开批评,给出建议,从而推进历史课堂教学的进步。
2.江苏大学校徽 篇二
1960年,为了适应当时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农业机械部批准,以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并在同年开始招生。
1961年校址迁至镇江,改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
1963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
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
1982年8月,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系科、专业逐步增加,向多学科方向发展。为了确切反映学校学科内容,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
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
1月,江苏冶金经济管理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组建新的江苏理工大学。
镇江医学院
原镇江医学院(今江苏大学北固校区)是一所江苏省属医学院校,座落在素有“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该校以医学检验专业著称,是全国首批开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五所院所之一。合并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培养体系。院校创办于1951年,1984年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改称镇江医学院。在学校40多年办学史上,共培养本专科专业生和卫生管理干部万余人。
1951年,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创建。
1955年,镇江医士学校并入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
1957年,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更名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
1958年,江苏省卫生干部文化补习班并入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同年,江苏省镇江医士学校、江苏医学院(部分)、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62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改建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更名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
1976年,江苏省镇江地区卫生学校改建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
1979年,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更名为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
1980年,南京医学院(镇江分院)分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镇江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镇江医学院。[4]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原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今江苏大学梦溪校区)坐落在镇江市城区的东南部。东邻梦溪园,北峙寿丘山。寿邱山以南,是昔日孔庙的遗址;梦溪园附近,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是的居住之地。学校总面积 131亩,其中,校本部70亩,农场61亩。
1958年6月,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7月,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停办。
1978年1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镇江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正式定名为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从建校到合并的40多年中,学校历经了四个阶段。1958年6月到1962年 7月,是学校的初创阶段;1978年1月到1982年7月,是学校的恢复阶段;1982年7月到1992年12月,是学校的建设阶段;1993年至合并,是学校的发展阶段。[5]
合并办学
20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江苏大学。[6]
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在省内办学的9所从三江师范学堂发展而来的高校隆重举行办学百年庆典,并赠鼎纪念。(9所高校名单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2.江苏教育学院校徽
3.江苏科技大学校徽
4.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校徽
5.哈佛大学的校徽
6.工业大学校徽
7.芝加哥大学校徽欣赏
8.河北师范大学校徽
9.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3.新疆大学校徽 篇三
新疆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月30日,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的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新疆大学是“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发起高校及成员。
截至9月,现有校本部、北校区、南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363亩;在校生366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518人,成人本专科生923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778人,博士研究生41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993人,留学生740人。
办学历史
4.山西大同大学校徽 篇四
山西大同大学(Shanxidatong University),是一所山西省属应用型多科性大学,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0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实行两校区办学,御东校区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风景秀丽的文瀛湖畔,新平旺校区位于大同市矿区平泉路。据2014年6月学校网站显示,该校占地面积2121亩,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8亿元,图书馆藏书215万册。
截至2015年底,山西大同大学下设16个学院,1所附属医院。有58个本科专业(含三个方向)。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多人,继续教育学生1.5万多人。
校史发展
学校前身
雁北师范学院
1958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撤销。
1976年,晋北师范专科学校复校并更名为雁北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雁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雁北师范学院。
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65年大同卫生学校升格为大同医学专科学校。
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950年,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创建。
1958年,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升格为大同矿业学院 。
1959年,大同矿业学院改建大同煤矿专科学校。
1961年,大同煤矿专科学校改建大同煤矿学校
1975年,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创建(合署)。
1984年,大同煤矿学校更名为大同煤炭工业学校。
1999年,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 。
2004年,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大同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大同职业技术学院。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
1978年,大同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
1984年,云中大学(专科)创建。
1990年,大同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云中大学(专科)。
1993年,云中大学(专科)更名为大同高等专科学校。
大同教育学院
1984年,大同教育学院创建。
合并建校
2002年7月22日,教育部发文批准筹建山西大同大学。
2006年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山西大同大学。
7月1日,山西大同大学隆重举行揭牌庆典大会。
山西省委、省人大、省级政府、省教育厅及大同市委的有关领导莅临大会祝贺 。
5.安徽大学校徽 篇五
学校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4月在安庆创办的、安徽省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原安徽大学;现安徽大学于1958年以合肥大学、原(国立)安徽大学部分科系为基础建立,同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沿用至今。
截至12月,学校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320余万册;有教职工2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专科生22300余人。
办学历史
1928年,于当时省会安庆市创建安徽大学。
抗战期间,因日军入侵,学校被迫西迁并曾一度停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大学于安庆市复校,定名国立安徽大学。著名学者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学执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市,与安徽学院合并,恢复校名安徽大学。
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以后,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大学搬到省会城市合肥。为此,学校成立了基建领导小组,并迅速派出以徐连成、朱世雄为正、副科长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从事新校基本建设工作。
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部分系科调往华东地区有关院校,同时调入一些系科,设师范、农学两个学院,并于1954年2月分别独立组建专门性的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学院(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建制取消。
1958年由原安徽大学派出的基建班子,在合肥西门外建设的新校已经落成。省委原拟将安徽师范学院迁往合肥新址办学,但是由于形势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省委决定师范学院仍留芜湖,在合肥新校另建“合肥大学”,曾希圣兼校长。并决定将安徽师范学院的主力系科物理系成建制的迁入合肥大学,只留少数教师继续在芜湖筹备新的物理系。其他系科包括中文、外语、历史、地理、数学、生物、化学等系只抽出少数骨干教师加上学校部分管理干部到合肥大学。[6]
1958年7月5日,国务院第七次会议决定曾希圣兼任合肥大学校长,张行言、孙陶林任副校长。7月21日,省委决定成立合肥大学党委,由张行言任书记,原解放军南京的军区师范学校政委方志明任第一副书记。同年9月16日,毛主席来到合肥视察,[6] 并为安徽大学题名。安徽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为数不多的大学之一。
1993年,安徽省委、省级政府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国家计委和教育部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决定重点支持安徽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安徽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12月学校正式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也是安徽省继中国科技大学以后的第二所“211工程”重点高校。
经省级政府批准实施“211工程”建设项目,同年李鹏、乔石等同志亲笔题词祝贺学校建校70周年。
获准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国家正式立项建设。
,原安徽银行学校和安徽财政学校并入安徽大学。
6月,在如期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顺利通过了国家整体项目验收。同年,温同志亲切接见了“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该校教师何家庆同志。
11月7日和9月17日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分别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立项审核和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的考察评估。
月28日,占地余亩的磬苑校区举行了开工典礼,并于开始进驻。
206月,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在国家立项建设。
6月顺利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整体项目验收。
11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6.昆明理工大学校徽 篇六
19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7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
月,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荣获”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称号。
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1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20,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中西部24省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年12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4月,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围名单,昆明理工大学校获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资助,成为全国首批18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
年12月,稀贵金属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认定为“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12月,国家级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云南政府联合下文正式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省第一家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
7.河北经贸大学校徽 篇七
学校始于1953年创办的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石家庄合作学校,1995年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截止底,学校占地3000余亩,学校分北、南、西三个校区办学,校本部设在北校区;设置有15个本科学院、3个教学部、2个中心以及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独立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有5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899人,其中,专任教师1059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3多名(含独立学院学生12000多名),继续教育学员25000余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河北财经学院
1978年,河北财贸学校升格为河北财贸学院。
8.上海交通大学校徽 篇八
1922年4月8日,叶恭绰校长电示“今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放假一天”。
1922年由于政局变动,叶恭绰出走;7月21日,交通大学正式分为两校,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大学。此后校长多次变换,直到1924年底凌鸿勋再次任校长,学校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期仍设置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调归唐山学校。学校在此期间又新建成体育馆和调养室,并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工业研究所。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1927年,北伐胜利,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学。学校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第一次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脱离学校,另组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
1928年2月,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1927年9月7日改名为“第一交通大学”的校长。
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增设铁道部。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1928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让三校再一次合并,定名“国立交通大学”。校长由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副校长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为专职校长。这样就把“部(铁道部)、路(铁路)、校(交大)联成一贯”,形成“部校合作”体系和“建教合作精神”,“校中师生均得安心教读,勤求学业,蔚成良善校风”。
这一时期学校经费充裕,校舍建设和系科建设都得到较快发展,校园面积也扩大到近500亩。期间,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由此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教学体系。这一时期学校发展迅速,特色明显,成绩显著,影响深远,广大校友称之为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部
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到重庆九龙坡。此时期,交大开展院系建设。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组建造船等新专业,创办电讯研究所。学校规模扩大,教学设施、条例逐步完善。
国立交通大学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
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沪校与渝校会合,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14] 广大师生投入到反对内战的斗争之中。在通货膨胀、经济困难与白色恐怖之中,学校仍坚持改进教学,并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9.长沙大学校徽 篇九
1993年5月4日,长沙大学举行建校十周年庆典。
1995年6月13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
合并以后
199月25日,合并后的长沙大学举行挂牌庆典。
4 月10日,该校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专本沟通”教育。
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教育部,要求将长沙大学改版升格为本科学校。
20、,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学校用地1624亩,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130亩。
201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该校实地考察长沙大学申本的有关事宜。
年5月19日,在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建立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2]
2004年9月,首批8个本科专业本科生1008人入校。
,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徽
2.校徽:中国农业大学
3.中南大学校徽图片
4.西华师范大学校徽
5.齐齐哈尔大学校徽
6.中南大学校徽
7.甘肃联合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校徽
9.上海交通大学校徽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徽】推荐阅读: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博士入学考试药用植物学试题06-21
成都理工大学校园08-07
四川成都有哪些大学06-16
成都理工大学专业排名07-08
成都大学电信课程设计08-20
成都大学大学物理a08-03
成都大学教务系统app11-06
成都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是211吗07-06
成都杜甫草堂简介06-23
成都考察成果说明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