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承与发展范文(共8篇)
1.广州:传承与发展范文 篇一
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宣传》
作者:普陀区委宣传部课题组
海岛特色文化是海岛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与自然界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物质的、行为的、精神的文化,表现海岛特有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质和海岛特征,是海岛文化中最具特征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精髓。普陀人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在赖以生存的海岛环境的熏陶下,在“耕海牧渔”的人与海互动中,蕴含着海岛人独特的风俗、信仰、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塑造和陶冶了海岛人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伴随而来的,普陀先民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和海岛渔业文化、舟船文化、宗教(神灵崇拜)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等,释放出一种源远流长的海岛文化的独特之美。
百年文化链条不容断裂,近期,本课题组与省委宣传部调研室合作,围绕“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当前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基本状况
海岛地区特色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也是普陀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和舟山市委关于建设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始终抓住海洋文化主题,加快海洋经济强区建设,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本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普陀区委区政府及各海岛地区乡镇、街道主管领导的文化创新意识也愈加强烈,海岛地区特色文化得以成功开发和有效利用,特色文化弘扬在普陀成为一种时尚,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积聚力量,创新了特色文化研究。2007年9月,在普陀区委区政府积极的关注和支持下,舟山市普陀海洋文化研究会成立,创办了会刊《普陀潮》,通过举办文化论坛、与高等学院合作开发研究等举措,把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研究的人才资源集合起来,把全国各地关注普陀海洋文化的力量吸引过来。研究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研究;坚持以开阔的胸襟,紧密的协作,推动普陀海岛特色文化研究再上新台阶;坚持以宽广的视野,科学的方法,促进普陀海岛特色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坚持以社会的需要,文化的传承为旨归,激发普陀海岛特色文化研究的活力。通过在会刊推出一期一题的专题策划,引发文化热点的探讨。研究会还专题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撰写《新普陀人核心价值观》。到2008年底已推出会刊五期,论坛专刊一期,在全国各海洋文化研究团体和学术专家中赢得了一致好评。
二、挖掘民俗,展现了特色文化资源。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大型节庆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在省内外甚至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普陀海岛地区一批富有鲜明特色的海岛民俗文化遗产。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是以世界
三大群众性渔港——沈家门渔港为背景,以民间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一次海岛文化大荟萃。通过整合各海岛地区特色民间民俗活动和民间文艺资源,引进外来民间绝活、高雅艺术的方式,达到了中外文化交融、民间绝活荟萃、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有机结合、相映成趣的效果。自2003年8月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东方渔都由此又披上了一件海洋文化的绚丽倪裳,成为吸引、接纳和展示世界海洋民俗文化的闻名遐迩的文化港、旅游港。此外,桃花岛的稻花会、虾峙岛渔民文化节(祭海仪式)、蚂蚁岛的创业文化节、东港街道的佛茶文化节、勾山街道的青饼文化节等等,充分展示了普陀各海岛地区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文化资源。
三、开发产业,打造了特色文化品牌。近年来,普陀在推进海岛特色文化产业方面,取得最鲜明成效的是打出了不少特色品牌,创立了发展海岛特色文化产业的较好基础。据初步调查,在坚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基础上,现代新开发、创造和形成了名目新颖、内容丰富、古今结合而突出“海”字体现“渔”字的海岛特色文化众多新项目、新名片、新品牌。目前已在省内外闻名的有:朱家尖舟山国际沙雕节,沈家门渔港民俗民间文化节,东极、虾峙、蚂蚁岛渔民画,沈家门平阳浦岑氏木船作坊和仿古帆船群,普陀历史博物馆,渔船文化史,翁来英船板画,历代渔船陈列展览室,海岛民俗渔民文化节,海钓休闲旅游和渔船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多种海洋文化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反映海洋和渔业渔民历史风俗风情的戏曲、文学、歌谣民谚、地方史志传记等,属于宣扬传承海洋文化范畴的精神财富,促进了海岛特色文化产业的进步和繁荣。
四、跨国远航,促进了特色文化交流。在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交流过程中,最具亮点、最具影响力的是“绿眉毛.朱家尖”号仿古帆船的航海活动。一是2004年5月底至6月底、2005年3月初至5月底分二个阶段,先后完成沿海12个港口城市的国内航行,完成了《扬帆中华----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活动》国内航线的航海活动。二是2006年7月10日,“绿眉毛”号帆船参加中国首次航海日庆祝大会,呈现了现代船舶与古帆船跨越千年历史的精彩画卷。三是2007年5月“绿眉毛”号仿古木帆船成功访问韩国参加丽水国际帆船节活动、圆满完成中韩两国人民海上友好交往活动。“绿眉毛”号的成功开发利用,为普陀海岛地区其它特色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三大现实意义:一是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弘扬海洋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国际潮流为宗旨;二是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在弘扬海洋文化的活动中起到领先推动的创新意义;三是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以文化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重要目的。
五、培育人才,加快了特色文化传承。普陀区将海岛特色文化的绝大部分均列入海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登记,先后成立非遗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小组、联络员队伍、非遗办、非遗保护中心等组织机构给予保障。项目申报方面,普陀渔民画、桃花会、渔工号子、高跷跳蚤舞、滃州走书等5个项目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14个项目被列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11项被列入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岑氏木船作坊的《木船制造技艺》先后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基地及传承人方面,2005年,普陀区被列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
作6个综合试点之一。六横镇被舟山市文化局命名为舟山民间文体艺术之乡。被评选为舟山市民间艺术名人的两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一人。被舟山市政府命名为“百年老店”的一家,命名为“老字号”的两家,第一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一家。2008年7月,普陀区评选出13名区级优秀民间艺人。
六、活用资源,彰显了特色文化宣传。普陀区在海岛特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上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文化遗产资料库、数据库等“四有”档案和网络服务平台。同时节庆活动作为展示平台也为民间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通过这几年的开发、利用和创新,普陀区的舟山锣鼓、普陀渔民画、高跷跳蚤舞等,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富有较强表现力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间表演和展示艺术项目,促进了普陀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保护管理和观光旅游的互动格局。其中普陀的舟山锣鼓表演队2007年11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全国民乐器乐大赛开幕式的演出,荣获优秀展演奖。多年来,普陀区与友好城市韩国谷城郡以沈清和“沈院”为媒介开展了官方及民间多层次、多领域的友好宣传交流活动。一个传说成就一对国际友城,充分彰显了普陀海岛特色文化的魅力,也充分彰显了普陀善于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外宣工作的能力。
传承和弘扬海岛地区特色文化存在的问题
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作为活态文化,因为受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以及其本身存在形态的限制,必然带来它的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的发展趋向,所以它的生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必然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影响的后果是传统文化、弱势文化的加速消亡,它体现的海岛地区文化精神和人类情感、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将为现代工业社会所产生的不稳定的文化观念所消解或代替。因此,在抢救和保护,传承和弘扬海岛特色文化过程中,普陀还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
一、缺少特色文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和中长期规划。至今,我国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舟山市委强调要贯彻落实省委决定精神,加快推进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普陀区目前尚没有出台完整的传承和弘扬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中长期统一规划。
二、缺乏科学有效管理运作特色文化的体制和机制。目前,普陀海岛地区特色文化开发利用和弘扬手段、途径还相对单一,许多项目由于受市场约束,地域限制,基础薄弱,加上后期的资金投入不足,尚处于低效运作阶段,还未形成产业化、品牌化。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不能及时跟上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文化管理尚不健全,保护工作还缺乏制度要求、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
三、缺乏创建和谐文化所需要的均衡发展。海岛特色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不均衡。特色文化项目数量、表演团队档次及基础设施城区优于乡镇,民众所享受的文
化权益城区多于乡镇,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城区高于乡镇。乡镇之间也不均衡,有的乡镇领导重视,基础良好,开发利用多,甚至一定程度上打响了品牌;有的则恰恰相反。二是参与人群不均衡。海岛特色文化传承青黄不接现象普遍,表演者、观赏者老年多于青年。三是发展水平不均衡。有些项目得以很好开发和利用,也培养了一批传承人和表演者,但有些特色文化遗产、特色传统技艺已经不可恢复或难再复原;文化和谐还是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四、缺乏创新特色文化的宣传载体和拓展力度。特色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宣传、演出等表现形式得以实现。而目前有些项目观众影响力不够,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关键是我们有关部门还缺乏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宣传手段的力度。没有将特色文化的传统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海岛地区特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对策措施
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大力推进海岛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目的是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普陀海洋文化,提升普陀海岛特色文化品味和城市人文精神,促进海岛和谐社会的建设。经过课题组本次调研,感触良多,特提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当代,文化产业即文化力的发展,成为提升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普陀区要把海岛特色文化建设摆到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位置和高度来认识与重视,坚持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来抓,以加快发展繁荣海洋文化为重点内容;大力提升海岛特色文化产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海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海洋文化强区名区的目标要求,要尽快制定出台普陀区海岛特色文化发展规划,包括制定海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一定要突出特色和重点,避免雷同与重复。坚持因地制宜,划分功能范围和各有侧重,合理布局,每个区块的海岛文化产业都要具有特色和个性,没有特色和个性的海岛文化产业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普陀要打造一条海滨渔港观光带、海岛武侠文化、海钓文化中心、海滩沙雕娱乐城、渔民渔俗画走廊、浅海渔猎体验、海上网箱垂钓兼食宿餐饮、渔村渔家“渔味”风情文化等不同品位的海岛特色文化产业。
三、形成品牌,做大产业。海岛特色文化产业既是一项公共服务性的产业,又是一项可融入市场的经营性产业。要打造和形成一个著名品牌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并且起始阶段投入大,收获微。但一旦形成品牌后必须花大力气打出去,坚持持之以恒就会有丰厚回报。目前,朱家尖海滩沙雕文化,桃花岛武侠文化,白沙岛海钓文化,东极、虾峙、蚂蚁岛渔民风情画文化,六横岛海上网箱垂钓及餐饮娱乐文化,翁来英船板画、平阳浦岑氏木船作坊等,虽已具一定影响和规模,然而真正成为一项海岛特色文化产业还相距较远。做大文化产业的关键是要积极向内外推介,扩大市场,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营运关系网络,以改变有些文化产业开发出来后仅作为“摆设”的现象。
四、培养人才,发挥专长。传承弘扬海岛特色文化,做大做强海岛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是培养与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快培养和发掘利用及引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海岛特色文化人才,尤其是要充分挖掘本地那些掌握海岛历史人文资料、掌握海岛特色文化表演技能和海岛特色民间工艺、具有较高文化业务技能的实用人才。同时要组织现有宣传、文化及有关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更新知识,发挥长处,做好海岛特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才能进一步弘扬海岛特色文化。
五、协调关系,各方配合。文化孕育和谐,文化创造和谐,文化实现和谐。传承、弘扬海岛特色文化并使之得以发展和繁荣,从而促进普陀区建设海洋文化大区强区和海岛和谐社会,这是一个涉及面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单是宣传、文化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财政、海洋与渔业、建设、工商等各个部门,以及涉及区域海岛文化布局规划的一些乡镇、街道,都需要做到统筹兼顾,协作配合,改变“重视城区文化建设,忽视海岛渔村文化建设;重视地方经济发展,轻视渔农民文化生活;重视乡镇中心工作,轻视渔农村文化站建设;重视老年文化建设,轻视中青年文化需求;重视物资生活提高,轻视文化生活享受”的现状,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实现海岛特色文化均衡发展,是对海岛特色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六、突出重点,大力扶持。在传承和弘扬海岛特色文化的起步初期,政府主持的公共财政应该给予大力扶持。根据海岛特色文化发展规划,对重点项目或已打出品牌的文化产品,出台具体扶持优惠政策。既要明确吸引与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开发繁荣海岛特色文化产业的导向政策,又要以特色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特色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既要积极探索特色文化管理形式,充分尊重和重视海岛地区居民文化享受的权利,又要从宣传载体上努力增强优秀特色文化对海岛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加大对海岛地区的文化资金投入,使公共文化供给的总量、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比例与海岛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相适应。
2.传承与发展,开拓与创新 篇二
中心始终着眼于提升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本着“传承与发展,开拓与创新”的精神,注重人才梯队及学科建设,目前中心有职工119人,中级职称以上医师60人,其中副高级职称7人。开设舒缓床位25张,下设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开设全科、中医、康复、免疫规划、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口腔卫生保健、精神卫生门诊等,年门诊服务量约40万人次,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
1 统筹规划,加强管理
中心依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基本标准》的要求,对中心、站点科室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改善就诊环境,建设人文医院。科室设置规范,流程方便居民,无障碍通道和保护隐私工作到位,形成环境清洁舒适,文化氛围浓郁的服务格局。
2 夯实基础,深化服务内涵
2.1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
2011年中心作为上海市首批试点单位,在辖区内全面推广家庭医生服务,为签约人群开展健康体检及健康筛查、康复服务、中医养生保健、预约就诊、建立家庭病床等服务。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步进行健康档案建立与更新工作,开通家庭医生服务热线电话、家庭医师预约服务平台,目前有签约居民1.4余万人,家庭签约率为51%,个人签约率为54%,中心程莉医生曾获得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提名奖。作为社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将进一步拓展家庭医生制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中心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关系,家庭医生开展初级诊疗、疾病甄别、合理转诊、健康管理,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下的诊疗秩序。对于初诊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分诊,需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按照规范流程予以转诊。对上级医院诊治后返回的疾病康复期居民做好承接,提供住院、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或居家护理服务等。积极开展长处方用药,建立药品使用联动机制,确保签约居民用药连续性。积极探索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医保费用管理。
2.2 拓展中医药服务,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贯彻实施中医治未病理念,通过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特色中医药保健、重点人群中医药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社区的“简、便、廉、效、验”优势。中心、站点和家庭开展多项适宜技术服务,应用中药饮片、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推拿、熏洗、敷贴等手段为社区居民开展诊治。开展特定人群的康复服务工作,全面促进中医药服务与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整合。
2.3 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让生命活得更有质量”
“让生命活得更有质量”作为临终关怀的宗旨,无疑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表现,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中心勇于甘当重任,2012年积极响应市政府实事工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舒缓疗护服务。项目实施至今,温馨的环境,热心、专业、周到、人性化的服务,得到了所有患者及家属的肯定,舒缓疗护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可行的晚期肿瘤居家与机构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相结合的连续性服务模式。2014年又作为市、区政府实事工程,在区政府及区卫生计划和生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对舒缓疗护门诊及病房进行改、扩建,添置设施、设备,成立了“静安区舒缓疗护中心”,至今已收治患者380余人。为更好地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与手牵手志愿者服务社合作,对晚期肿瘤患者定期开展行为艺术表达活动,让患者忘记痛苦,参与到行为艺术表达的活动中来,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支持的特色服务,得到家属、患者的一致好评。
2.4 夯实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中心作为社区居民健康和国家卫生体系的“守门人”,努力做好对居民慢性病、常见病的诊疗工作,在家庭病床、康复理疗、老年护理、上门出诊、双向转诊等方面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诚信、便捷和连续的医疗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同。规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要求,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开展糖尿病“三二一”防治项目,对65岁以上老年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开展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对孕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开展规范管理。同时中心还制定完备的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倾力打造专业团队
依托区内“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和综合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合作协议”,中心采取规范化培训、中医药老专家师带徒、外出进修、课题申报、继续教育等多种手段提高各类人才的医疗技术、科研能力。目前各类在研市、区级课题共12项;舒缓疗护病房、全科门诊、中医科多名医师分别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上海市基层医生卓越奖”、“舒缓疗护先进个人”,“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青年医师培养资助”人选等荣誉称号。
通过多年来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中心全科、中医科、舒缓疗护等学科形成了人员梯队合理,技术力量过硬,服务特色突出的特点,社区医疗服务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4 加大投入,信息化建设有成效
建立放射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启动超声会诊中心建设工作,实现了健康档案的“两个任何”。医生工作站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系统实现对接,信息生产系统能够客观、自动生成相关业务数据;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初步构建,数据质量符合要求,能够支撑全面预算管理、卫生服务监管、绩效评价、可分配总额核定等功能,为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先行先试打下了扎实基础。
3.广州地铁资讯范文 篇三
地铁线路图
地铁沿线免费景点
一.广州地铁一号线
地铁1号线公园前站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J出口)
——广州起义纪念馆(J出口)
——人民公园(H出口)
——广州城隍庙(E出口)
——北京路步行街(D出口)
地铁1号线农讲所站
——鲁迅纪念馆(C出口)
——农讲所纪念馆
——东平大押(B出口)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D出口)
地铁1号线东山口站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A出口)
——陈树人纪念馆(A出口)
地铁1号线黄沙站
——詹天佑纪念馆(B出口)
——沙面公园(D出口)
地铁1号线烈士陵园站
——鲁迅纪念公园(B3出口)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
地铁1号线芳村站
——醉观公园(C出口)
地铁1号线长寿路站
——荔枝湾涌(B出口)
二、广州地铁二号线
地铁2号线公园前站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J出口)
——广州起义纪念馆(J出口)
地铁2号线三元里站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A1出口)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馆(B出口)
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
——越秀公园
——高剑父纪念馆(E出口)
——广州博物馆
地铁2号线南洲站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C出口,下车后还有1.5公里)
地铁2号线江泰路站
——潘鹤雕塑艺术园(D出口,下车后还有2.1公里)
地铁2号线纪念堂站
——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和陈列馆除外)(D2出口)
三、广州地铁三号线
地铁3号线同和站
——“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C出口,下车后还有2.1公里)
地铁3号线林和西
——东风公园(C出口,下车后还有1.3公里)
地铁3号线客村站
——二沙岛体育公园(A出口)
四、广州地铁4号线
地铁4号线大学城南站
——小洲村(A出口)
地铁4号线蕉门站
——南沙蕉门公园
五、广州地铁五号线
地铁5号线中山八站
——荔枝湾涌(B出口)
——青年公园(D出口)
——荔湾湖公园(D出口)
地铁5号线小北站
——广州艺术博物院(D出口)
——雕塑公园(D出口)
地铁5号线区庄站
——黄花岗公园(E出口)
地体5号线猎德站
——珠江公园(C出口)
地铁5号线坦尾站
——双桥公园(G出口)
地铁5号线鱼珠站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下车后还有1.4公里才到目的地)
地铁5号线西村站
——增埗公园(D出口,下车后还有1公里)
六、广州地铁八号线
地铁8号线晓港站
——晓港公园(D出口)
地铁8号线沙园站
——庄头公园(下车后还有1.3公里)
地铁8号线赤岗站
——磨碟沙公园(D2出口,下车后还有1.2公里)
地铁8号线中大站
——广州孙中山纪念馆(需要走一小段距离)
七、广州地铁APM线
广州地铁APM线歌剧院站
——广东省博物馆(歌剧院站)
广州地铁APM线花城大道站
——花城广场
地铁附近的特色书店
【联合书店】 地铁一号线公园前站
【宝山】
一号线长寿路站A出口
【简HAUS2.0:荒岛后花园】 地铁一号线东山口A出口
【古籍】
一号线/二号线公园前站
【概念三度】 地铁二号线昌岗站
【唐宁】
地铁三号线林和西站
【方所】
地铁三号线石牌桥站
【左岸:像展览的看书地】 地铁八号线昌岗站
【红书店:红得特立独行】 地铁八号线昌岗站
【博尔赫斯的小众路线】
4.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篇四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并由此得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的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就有中国的昆曲艺术,这是国人为之自豪的一项殊荣。昆曲的表演体系就是载歌载舞、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后来发展的戏剧诸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都从昆曲的表演形式上汲取了养分,可以说,昆曲哺育滋养了众多的戏曲。
于是,如何将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好的在下一代,尤其是在如今特别哈日哈韩的这一代,特别追求非主流的这一代中发展与传承,是我们接下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据所查资料,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了青年学生观赏昆曲的热潮。有“昆曲国宝元老”之称的顾笃璜老人站在艺术的角度并不认同这种对昆曲的创新。他觉得,传统《牡丹亭》只要6位演员,6种器乐就可以演下整本剧了,虽然表演不是很隆重,但却是昆曲的精华集中,没有一点多余的成分。而现在的昆曲演出,动辄80多人,前面有主要演员在唱,后面有伴舞,幕后还有十几、几十人的交响乐团在伴奏,视觉和听觉效果是丰富了,可失去了昆曲原本的韵味,也不是我们文化寻根所要的东西了。顾老被喻为昆曲保守派的领军人物,他认为昆曲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艺术形式,不需要现在人再加入市场、时尚等杂交元素,就应该原汁原味。
但我觉得,青春版的牡丹亭主要是要启发青年学生,尤其是80后90后灯对昆曲这一“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兴趣及认识。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如果仅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几个角色在舞台上唱一些我们听都听不懂的戏曲,青年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而通过这种创新型的青春版,能培养新一代的昆曲观众,就可以进一步保存、传承中国昆曲艺术的完美精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传统艺术经典。
昆曲艺术是人类三大古老的戏剧样式之一,是中国戏曲艺术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它与其它古老的文化样式一样承受着通俗文化的冲击。然而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并尽力弘扬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自觉担负起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探索传统文化存活发展之路的重任。
在现代市场 经济的背景下,当一种文化转化为具体的商业价值时,就能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商机和昆曲文化的契合点,挖掘昆曲艺术潜在的商业价值,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影响 力。
首先,我想说旅游对经济 发展 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园林、昆曲是苏州艺术界的两大瑰宝,有人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因为昆曲就和园林一样特别精致,注重细节,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便能够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状态。而昆曲与园林的结合正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旅游需求。例如苏州市就已经开辟留园、网师园、山塘等历史文化街区,使之成为众多昆曲演出点。游客的到来有助于刺激旅游消费,也有助于当地昆曲文化品牌的铸造,二者相得益彰。
其次,可以将昆曲与另一种元素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整合传播昆曲艺术文化。我上网查了资料,经过作家黄佳星与艺术家柯军一年的策划,首度推出了多媒体2小时南京版昆曲《牡丹亭》,形成近百年来未曾见过的昆曲园林版舞台形态,让观众感受昆曲600年的原生态之整体魅力。剧情将文学、书画、音乐、舞蹈融为一体,以战争与民族、爱情为文学艺术的母题,体现了东方文化第一范行的昆剧表演形式。在试演60多场过程中,受到了海内外学者、专家和昆迷的好评。这就是昆曲与江南艺术园林的结合,取得不错的效果,大大传播了昆曲文化。
最后,看到时下热播的新《三国》在校园内引起的狂潮,我想说是不是可以通过将昆曲经典剧目例如游园惊梦,长生殿,等翻拍为影视剧的形式传播昆曲。虽然当中有不严肃与不正统的因素,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80,90后等青年群体的注意,激起反响,从另一个视角,另一个高度传播昆曲艺术的精髓。就比如,有的人看完影视剧后想要真正读懂当中表达的内涵,她会选择原汁原味的昆曲戏剧来欣赏,回归它的源头,因为,那个才是真正的昆曲艺术,蕴涵着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
5.广州市限购政策说明范文 篇五
各相关单位:
根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地方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等四单位2010年10月15日联合下发的《关于贯彻住建部等部委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穗国房 字〔2010〕1311号),自2010年10月15日起,本市暂时实行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的政策。现就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同一购房家庭(包括购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只能在本市市辖十区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的政策;严格执行《关于规范房地产和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等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商品住房的有关政策。商品住房是指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购房家庭是指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或能够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
未满18周岁的人士,不得在本市单独购买商品住房。
二、限购时限内,购房人在签订商品住房买卖合同前,必须如实填写《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详见附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经纪机构应通过查验购房人的户口簿、结婚证等证件原件对购房人的《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进行核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现购房人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应当立即与其解除买卖合同;经纪机构发现购房人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应当通知并协助售房人与其解除买卖合同。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与购房人串通、骗购住房的,要追究责任,并予以曝光。
三、商品住房购房人向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申请房地产转移登记时,应提供以下附加申请材料:
(一)《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原件、户口本原件、结婚证(或未婚证等其他婚姻情况证明)原件。
(二)买方为非户籍境内居民的,还须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在广州市1年以上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三)买方为境外机构和个人的,还须根据《关于规范房地产和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提供相关资料。
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在办理房地产转移登记时发现购房人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不予办理房屋登记,并将其行为通报相关贷款机构。
四、自2010年10月15日起,所有商品住房交易纳入限购政策范围,交易时点按照以下标准认定:
(一)新建商品住房以在本市房地产主管部门信息系统网签购房合同的时间为准;
(二)二手住房买卖以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业务收件(包括预收件和受理)时间为准;
(三)没有纳入房屋管理系统的新建商品住房以在房地产交易登记部门办理预售商品房合同备案或预告登记的时间为准。
五、非直系亲属间的房屋赠与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相关附件:
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
6.企业代际传承与持续发展 篇六
轮值制度只解决了“谋众”问题,而没有解决“断独”问题,也就是并未说明在众人看法不同时,由谁以及如何做出决断。当然,也仍然会遇到轮值CEO团队成员本身如何选拔与产生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政治制度设计与运行的经验可见,世袭独裁或全民普选均存在根本性的制度缺陷,前者会因不能吸引、利用外部优秀人才而缺乏持续竞争力,后者会因民众急功近利、党派权力纷争而难以达成整体长期共识;也许只有集体领导、轮替接班才能克服世袭或普选之不足,使能干者有机会关注整体长期发展。
轮值制形成:基因转换
就代际传承方式而言,现实中存在着多种不同做法,如子承父业、分业而治、能人治理等,尽管这其中有些做法更多地依靠子弟兵,另有些则依靠空降兵。尽管这些做法形式各有不同,但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所关注的重点都只是个体上的新老交替问题,不像轮值CEO那样,实际上涉及了从个人治理到团队负责的根本性的类似基因重构式的转换。显然,要想真正实现从创业时的个人英雄主政到精英团队轮值的转换,必将会涉及两种显著不同的组织惯例或基因文化的交替,至少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形”的转换:创业者愿意主动引退或者到了非退不可的情况,这是一种有形的“身”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种所谓的轮值CEO,实际上还只是垂帘听政式的牵线木偶,也就只是名义上的主政。例如,今年2月底,年逾81岁的沃伦 · 巴菲特在其致股东的公开信中透露,董事会已物色好CEO接班人。去年底,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访谈节目中,巴菲特表示希望儿子霍华德在其死后担任非执行董事会主席,但霍华德却声称,他们父子之间的交接不会很快发生,因为他父亲“不会离开公司,直到被埋进土里”。
创始人若想做到主动引退,必须要有自知之明,不会太过贪恋权位。有位企业家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早就退居二线时就说过,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会变得缺乏闯劲,从而在无意中影响企业的发展!尽管从年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来看,可能有些业务的创新更需要基于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另有些业务的创新则更需要跨越式的超越,所以,对于年纪大是否就一定不能继续担当决策重任,难有定论,但是就代际交替的真正实现而言,还是需以在位者的有形“身”退为前提。
2. “神”的更替:创业者能将精力淡出企业经营,形成新的兴趣,这是一种无形的“心”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身退而心难舍,时不时地对继任者发表点“高见”,提出些“建议”,就会使得继任者左右为难,到底听还是不听前任的“指点”?例如,某公司董事长自称采用了总经理轮值制,很好地解决了接班人问题,且多年来效益一直不错,但打开该公司网站,所见均为董事长个人言行,难有管理团队声音。显然,因为董事长作为事实上的精神领袖存在,总经理轮值只是名义上的形式。
对于“心”退,据说,通用电气的杰克 · 韦尔奇在2001年退休时曾提到:“我退休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年经大了、身体不好、头发掉光了,而是为了给GE注入新鲜血液和思想。我是拥有智慧的,但我拥有的是昨天的智慧。如果呆在这个职位上,没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血液出现,对于一个CEO或者一个创始人是最糟糕的情况——该结束的时候就结束!”由此可见,自知之明还需辅以知人之明,能够谦卑地认识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从而发自内心地主动引退。
轮值制关键:梯队建设
要真正做到形神、身心的同时退出,对于创业企业家来说,十分不易。毕竟是自己呕心沥血、经过拼搏打下的江山,除非到了别无选择之时,否则,要做到主动引退,将其拱手让给他人管理,在情感上总是会有难以割舍之情的。只是理性地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其持续盈利与发展,离不开管理团队的支撑与人才梯队的建立,毕竟没有梯队,后继乏人,企业必将面临被竞争所淘汰的结局。对于这一点,即使是采取所谓的轮值CEO做法的企业,也同样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对于接班人问题,万科董事长王石的看法非常精到,他认为:关键“不是如何培养接班人,而是创始人如何学习退出”。联想的柳传志曾多处宣讲“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重要性,并认为建班子是第一位的。但2008年,当联想面临业绩下滑的危机时,已经退休的柳传志却重新复出,这若不是老马恋槽,对后人不放心,就只能说明联想后继乏人,并未形成发展所需的强大的班子、队伍,只好老将再出马。去年柳传志再次宣布功成而退,但愿他不会、联想也无需其再次出马……
李嘉诚认为,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能够不断地甄选、延揽比自己更聪明的人才。企业人才建设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吸引、使用、培养人才的机制,从而形成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梯队格局。这样,才有可能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不依赖于天赋异禀的个人,而有多种人才团队的保障。例如,有些企业就明确提出要求,希望通过人才轮岗等多种措施,确保每个领导岗位至少有一个马上可以接班的人,同时还有两个超级替补储备着。尽管这样做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但却为企业持续发展所必需。
具体就如何选拔与使用好人才而言,曾任通用汽车总裁的艾尔弗雷德 · 斯隆认为:世上不存在用人最好的裁判,“只有能做好人事决策的人,和不能做好人事决策的人;前者是长时间换来的,后者则是事发后再来慢慢后悔”。在用人上,要想少犯错误,需凭审慎决策而非个人感觉。他强调,用人第一定律有如一句老话所说,就是“别让现任者指定继承人,否则你得到的将是二等复制品”。毕竟受到情感本能的无意影响,人们即使喜欢人才,也会疏离比自己能干的人才;讨厌奴才,也愿提拔让自己开心的奴才!
正是为了减少个人情感好恶对于人才选择的影响,企业的创始人或者在位者在考虑梯队建设特别是接班人的安排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流程,以免自己在无意之中为企业选出一代不如一代的继任者。例如,艾尔弗雷德 · 斯隆就能做到言行一致,为防止出现“二等复制品”,他在安排接班人时,请高级主管委员会做决定,并且不向委员会透露自己心目中的人选。他表示,假如委员会挑出的人选不够格,自己也会提出意见,但绝不会去主导委员会的决定。据说,最终委员会所选出的人还真的不是斯隆心目中想要的人。
轮值制运作:过程管理
有人认为,代际传承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不仅涉及股权、职务、金钱与权力的交接,更涉及地位、身份、认知与情感的转换。代际传承的过程管理,从理智逻辑上考虑,似乎还比较容易,可以采取谁能干,也就更能带来企业的盈利发展,就让谁接班的做法;从情感联系上考虑,需要解决创业者的心理割舍、逐渐淡出的问题;从过程体验上考虑,对于有些创业者来说,经营企业是其全部人生意义,这种情况下的传承,也许关键是要做到如何让其觉得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正因为如此,轮值制的成功运作必须解决其中所存在的决策机制平稳、平和过渡的问题。为了防止代际传承的滥情或无情,企业创始人除了自知之明、知人之明,还需要有先见之明,冷静应对,理性看待,及早做好规划与采取措施。例如,可借助企业流程、制度、文化建设,形成组织整体的目标共识、协同共事、成果共享运行机制;加强自身及高管团队的德性修炼,以更好地化解或处理因各人的角度不同、看法分歧、价值观差异所可能引发的决策过程矛盾与冲突,避免由此可能造成的内部分裂与战略迷失。
轮值制运作代际传承的一种形式,必然涉及相关各方当事人的名、利、权、面子等,很容易在无意中激发出本能的争斗响应。为此,要求相关各方能够弄清各自的角色定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有利于企业整体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相互理解,注意顺势而为。例如,创业者要注意自我超越,摆脱超强的自我成就动机与控制欲望,须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主动功成身退;继任者需尊重元老、忍辱负重、踏实做事,要学会努力证明前任的正确性,而不是无意中显摆自己比前任更高明!
就轮值制运作的动态过程管理而言,首先要确保轮值高管团队具有全局观。为了使得原先熟悉分管条块的高管团队成员,在担任轮值CEO时具有整体统筹的思维观念,可以采取类似宝马公司那样的干部轮岗做法,一方面,借此让人们熟悉和了解不同部门的运行特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得在企业内形成有助于跨部门合作与快速响应的非正式工作网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高管团队的成员因太过熟悉或关注单一业务或部门,结果无意中在情感上更偏向于自己联系更多也更为了解的领域说话。
对于企业整体来说,借助于轮值CEO方式解决代际传承问题,其过程管理的根本在于如何确保企业的长期持续盈利与稳健发展,关键是要形成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柔性高管团队。从操作上看,特别需要建立在位者的退出机制,以便腾出空间,为更能干的后来者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现实中,许多未能有效解决代际传承问题的企业,既没有可马上继任者,更无后备人才,也没有集体决策机制,有时直到企业面临重大危机、创业元老难以招架,才不得不考虑临阵换将,当然,这样做往往悔之已晚。
结论:持续发展之保障
为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盈利与发展,用于解决代际传承的轮值CEO之类做法,要想取得预期效果,都需要有相应配套的重大决策集体参与、接班人独立遴选、人才梯队储备等制度的支撑。特别地,就决策机制而言,有时需要能干者说了算,有时需要集体智慧,无论采取怎样的做法,均需明确其出发点是为了改善决策质量。一般地,在涉及事实规律时,以怎样做更有助于弄清情况、将事情做到位为原则;在涉及偏好与价值观选择时,以遵循组织整体的习俗、惯例与共识文化价值观为准。
正是由于重大决策的做出涉及规律认定与价值判断,常常需要面对众人意见分歧、观念不同、利益矛盾等冲突情况,尽管这些冲突有时并不一定涉及重大战略事项,而可能只是多种做法互不相容。此时,轮值CEO到底该怎么做?若由一人说了算,可能会慢慢形成类似独裁之治;若由多人说了算,可能会逐渐引发政治派系。所以,对于轮值CEO制度运作的挑战在于,怎样形成组织共识、共事、共享的文化价值观,以平衡处理整体和谐性与个体特异性的关系,减少企业内部政治争斗,真正做到“和而不同”。
要使代际传承真正实现神传而不只是形变,轮值CEO之形式必须辅之共同文化价值观之内涵,以使相关各方都聚焦于企业整体发展,将德、勤、能、绩作为指导接班人遴选与梯队建设的原则。例如,在新老关系处理上,进入轮值CEO系列的职业经理人,需注意做事先做人,放低姿态,融入环境,积极证明创业元老的能干,满足“创二代”的个人成就欲,而非证明自己的成功,致使企业老板的信誉与权威受到无形的挑战,以此获得企业上下的信任和支持,防止轮值CEO演变成内部多头政治斗争。
7.蚕桑生产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篇七
蚕桑文化始于江南,海盐历来是蚕桑生产发达地区之一。东晋海盐籍著名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即有传说记载。地方史志记载:明清时“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桑。”蚕农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与蚕桑生产紧密相关,因此在海盐农村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民俗活动。
走进百步镇农丰村,你会看到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世代村民以农耕养殖为主要生活来源,蚕桑养殖自然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经历代蚕桑生产的长期积淀,也流传下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蚕桑民俗文化事象。祈祀蚕神、轧蚕花求丰收、点蚕花灯、诸多生活、语言禁忌等。农历四月“蚕月”走进我们农丰村,这里便活跃着与蚕相关的民俗活动。栽桑、养蚕、缫丝、织布、等蚕桑等传统技艺,也是代代相传。早年我们村里养蚕分四季:春蚕、夏蚕、中秋蚕、晚秋蚕。正月初一的早上,蚕妇起床后和往常一样先要扫地,但这天的扫地与平日里完全不同,平时扫地,扫帚从里往外扫,而这天扫地时,扫帚必须从门头往里面扫,俗称“扫蚕花地”蚕农们是这样理解的,因为上一日,年三十夜里点过了“蚕花灯“,家里沾上了种种蚕花宝气,如果扫帚往外扫会把蚕花宝气扫出去。清明过后不久村民们就迎来了一年中第一季蚕宝宝——春蚕,辛勤一个多月后便能带来丰收。自2010年10月,蚕桑生成习俗就被列入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保留蚕桑生产习俗和传统缫丝技艺还是尤为重要的。每当蚕种来临之际,村长就召集村中蚕农来到文化礼堂开会学习,老一辈蚕农传授养蚕的经验和注意事项。蚕妇们还会跟我们讲有关蚕桑生产习俗的典故和《蚕花娘娘》的故事。农丰村民族舞蹈队的姑娘们根据养蚕的整个过程编排了舞蹈《蚕花情》。在镇、村文艺演出中频繁参与,向观众朋友们表达了对蚕桑生产解不掉的情缘。
蚕桑生产既是一份产业也是一项传统技艺,我们应该要保存并发展下去。而经济发达的今天,虽然有少部分农户依然保留着缫丝、古老的织布机等传统设备。但是要想看到她们坐在织布机上随着梭子的穿行,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翻出像白雪一柔软轻盈的丝被那是根本不可能了。传统技艺的流逝,对于我们现在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可惜,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矛盾日渐凸显的今天,蚕桑业的困境重重。
虽然如今对大多数农户家庭来说,养蚕只是“带带过”,曾经因为蚕桑生产地位而生的各种信仰、风俗也随之趋于濒危,但是悠久的蚕桑历史、与育蚕有关的习俗、蚕乡独特的蚕桑文化已渐渐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领域中,且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
百步镇
农丰村
8.有关传承美德作文[范文模版] 篇八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承美德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美德作文 篇1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
《弟子规》中说“长者先,幼者后”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古代先贤都在教导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然而,我却对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感到痛心: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校园门口挤满了来接送我们的家长,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有工作辛苦疲惫不堪的爸爸妈妈,他们担心我们路途的安全,长期风雨无阻的出现在拥挤的校园门口。
然而,我们很多同学不知体谅长辈们的关爱,经常对着他们任性撒娇、耍脾气,甚至于张口乱骂,这些都是严重的不尊老的表现。不会尊老的同学当然也不会爱幼,我们中的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只知道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关爱,却不懂得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在校园里,原本高年纪的同学应该主动爱护帮助低年级的同学,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高年级的同学凭借身体上的优势欺负低年级的同学,这些,都是我们身边不懂得爱幼的现象。
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反省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不良行为,如果有,从现在起,彻底改掉它,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大家可以跟我这样做:不再让爷爷奶奶替我背书包,不再在爸爸妈妈面前任性撒娇!遇到长辈主动问好!坐公交车时见到老人主动让座!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搀扶!
回家为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和弟弟妹妹玩耍时懂得谦让!主动关心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只要做到以上方面,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传承美德作文 篇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有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杜甫、李白……
大家肯定知道,中华从古至今就有传承美德的良好风范。为了使美德发扬光大,山东电视少儿频道播出了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播出节目后,让我们大开眼界。来自各地的名士,汇聚一堂,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一轮我爱记诗词考验了选手的古诗积累能力和古诗记忆能力。第二轮名家对对碰考验了选手对事物的理解。第三轮美德大考验是我最喜欢的一轮,因为它考验了选手对国学是否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传承美德靠的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在生活中,肯定有一些会说:你看我的美德多么好啊!可实际却是恰恰相反的。当有人把纸扔到地下时你捡起,这就是美德;当有人欺骗你时你宽容他,这也是美德……
让我们携起手,一起学习美德、传承美德!
传承美德作文 篇3中华人民共和国千百年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时代的象征,他们就如中华文学海洋中那价值不菲的珍宝,这些珍宝的内质,是我们独有的美德,而我们诵读中华经典,就是为了将这些文学珍宝传承下去,将我们的中华美德永远当做标签贴在我们的心上。
看了“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美德”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心里很受影响,我眼前的这些阳光的和我一样的中华儿女,用全新的形式将我们的经典美文展示的很出色。但在我的心里,这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比赛,这还是参赛的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文化的忠诚,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乐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我们自己的东西。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也都与时俱进,对于时代的变化我觉得只能说是太快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艺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但是,现在许多人不去传承更不愿意去传承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文化,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乐,西洋艺术。90后的长辈们,00后的兄弟姐妹们,孩子们学着钢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背着吉他……学习一些别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并没有错,热爱更没有错,但是,在学习这些的同时,又有谁想过,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在西洋艺术的热潮中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辉,渐渐散去的不只是去传承的人,少的,还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的热情,曾经拉着二胡满面欢笑的孩子们不见了,曾经热爱京剧的人们消失了……
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更加冷门,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被刚刚睡醒的人们重新热爱起来,每一个中国文化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抛弃,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遗忘,永远都不用担心失去了传承者。曾经辉煌过的每一个文化,我们都有责任让他延续下去,这是对艺术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资格传承的人。
艺术被前人附上灵性,我们又何必叫他们寂寞,尊重他们,他们将更有力量,无声的侮辱他们消受不起,最后只能选择离开这个少了些包容的世界,而若到了那时,这个世界也将永远失去一个深爱着的却无人问津的孩子。
传承美德作文 篇4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是摆在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对在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谈几点粗浅看法。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昌盛的世界里。
2.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
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越来越重要。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融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总之,在历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之中,既是文学的积淀,又是心灵的洗礼;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传承;既是气节的体悟,又是意志的磨练;既是壮行的激励,又是理想的源泉!
1.科研引领
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2.学科渗透
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校本研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环境熏陶
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硬环境: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活动凸显
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承美德作文 篇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中华美德需要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校园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广州:传承与发展范文】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09-2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09-12
从广州增城的经济发展看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06-18
2018-2022年广州餐饮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目录)10-21
牢记嘱托 传承精神 引领发展07-07
广州经济发展状况09-27
广州会展发展情况分析10-17
广州范文07-19
美丽的广州范文11-03
非遗传文化传承申请书范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