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激励制度(精选8篇)
1.浅谈企业激励制度 篇一
集团通用激励工资制度
1.为加强员工的市场意识,使员工与企业共同进入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利益共享原则,使员工共同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改善员工收益,发挥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
2.范围
适用于全集团各单位。
3.职责:
3.1各单位负责人应在每年的11月15日前,将本单位的工资制度报至集团企标部,由企标部组织相关人员讨论通过,于次年12月15日之前报至集团董事会,集团董事会应在12月30日之前作出批复,未按规定时间执行的,每次给予相关责任人三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3.2各单位财务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工资制度进行工资核算,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发放。
3.3集团总部员工的工资由主管副总裁批准发放。
3.4促标部应定期对工资制度进行审计、监督。
4.名词解释:
4.1员工个人全年收入:是指员工全年的劳动报酬加上企业发放的年终奖励之和。
4.2员工月工资收入:是指员工每月的劳动付出所得到的相应的劳动报酬。
4.3年终奖励:是指广大员工在平时工作中,因工作需要,放弃了各种节假日的休息,为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激励,企业股东从企业的税前利润或从企业减亏额中提取出一定比例资金,对员工全年的工作表现所给予的物质奖励。
5.月工资发放规定:
5.1员工月工资收入=月固定工资收入+由所在部门主管评定考核发放的月考核工资
5.2员工月工资收入资金来源为:企业当月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系数提取的部分。
5.2.1制造业企业的工资发放系数与各个企业当月的销售回笼款净值挂钩。
5.2.2商业超市、机电贸易企业和其他三产企业计提工资系数与当月营业额挂钩。
5.3员工月固定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星级工资+学历工资+技能工资(制造业一线员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暂不推行,实施与计件制相结合的考核)
5.3.1岗位工资:
5.3.1.1集团部员由所在部级主管每年评定一次,汇总人事部统一审核,报主管副总裁确认,一般为3-10分。
5.3.1.2集团下属单位二线员工由各负责人每年评定一次,一般为3-8分。
5.3.2工龄工资标准:(起算时间为进公司报到时间,工龄工资上限为180元。)工龄金额
一年以内10元
一年----二年30元
二年----三年50元
三年-----二十年50元+(工龄—三年)×10元
5.3.3星级工资标准:
级别金额
二星级员工20元
三星级员工60元
三星级员工二级付以上60元+(级别—二级付)×10元/半级
5.3.4学历工资标准:
学历系数
初中1分
高中(职高、技校、初中专)1.5分
高中专1.8分
大学专科2.5分
大学本科3.0分
硕士研究生6.0分
博士10.0分
博士后15.0分
注:取得专科以上多学历员工可以累计叠加,加分标准为:专科加1分,本科加1.5分,硕士加4.5分,博士加6分。
5.3.5技能工资标准:
5.3.5.1集团总部员工根据各岗位应掌握基本技能为依据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标准由集团人事部负责制定,每年评定一次;技能工资的起点分数为1.5分。
5.3.5.2集团下属企业二线员工技能评定标准自行制定。
5.3.6岗位工资系数、学历工资系数、技能工资系数对应的金额,由各单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报集团企标部审批。
5.4月考核工资(制造业一线员工主要以生产定额考核为主):
月考核工资总额=月发放工资总额——月固定工资总额
即:当月各单位财务人员在算出月发放工资总额减去月应发固定工资总额支出,余额作为月考核基金,考核发放。
5.5员工全年月平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收入标准发放。
5.6各单位月工资的发放时间为每月的24日(特殊单位可另行确定具体的日期报促标部备案)。
因特殊原因(如:资金安排困难),需延迟工资发放时间的,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单位负责人和工会(或分工会)主席联合签字批准后方可延迟发放,并通知说明工资延迟发放的原因和预计发放的日期,否则给予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各三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经批准延迟发放工资的单位,其当月工资单应按时发放,对有发放年终奖的单位,应将本月员工人均年终奖一并算出,并在24日及时发放给每一位员工,否则给予该单位财务负责人三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6.年终奖励:
6.1年终奖励发放原则:与各企业全年的经济效益挂钩,有赢利企业则从当年的税前利润提取年终奖励;新创办、兼并或长线投资的企业,则从当年的减亏金额中提取年终奖励;对计划有赢利的企业若当年没有赢利的,则取消当年的年终奖励(特殊情况报集团董事会批准后除外)。
6.2集团下属企业年终奖提取比例原则上为企业税前利润(或减亏部分)的15%-30%,具体提取比例由所在企业自行拟定,经企标部审核后,报集团董事会审批决定。
6.3集团总部年终奖励为除去创办未满三年的企业后,所有集团下属各企业在提取本企业当年年终奖励后的全年税前利润总和的55%中提取的百分比,具体比例每年报集团董事会审批。
6.4员工个人年终奖励计算公式:
某员工个人年终奖励=本单位年终奖励总金额/本单位员工考核总分数×该员工年终考核总分数
6.4.1员工个人年终考核总分数=员工每月考核总分数+企业年终浮动分(0-50分)。
6.4.1.1员工每月考核总分数,由所在单位、部门主管根据集团公司统一规定的三.三制考核方案进行评分。
6.4.1.2员工年终浮动分,由所在单位制订具体评分标准,由员工直接上级主管根据该员工的全年工作表现进行评分。
6.4.1.3集团部员年终浮动分由所在部门主管制定评分标准,并对该员工的全年工作表现进行评分,报主管副总裁审批。
6.5年终奖励金额发放规定:
6.5.1一般员工年终奖励发放时间为:春节前发放30%,剩余的70%在下一的6月份之前全部发放完毕,未按规定时间发放的,每次给予相关责任人五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6.5.2主管及享受主管待遇人员的年终奖励发放时间为:在下一的6月份之前发放50%,剩余的50%在下一的12月份之前全部发放完毕,未按规定时间发放,每次给予相关责任人五级处理,并每延迟一天给予一级处理。
6.5.3员工跨单位、部门工作调动的,调动前的年终奖励由原单位(部门)根据相应月份的考核分与年终浮动分的总和给予发放,费用由原单位承担;调动后的年终奖,由所在单位(部门)根据相应月份的考核分与年终浮动分总给予发放;若出现有一部分月份是享受员工年终奖待遇,有一部分时间是享受主管年终奖待遇的,则年终奖发放时间以工作时间较长岗位所规定的发放时间进行发放。
6.5.4一般科级主管年终奖励是所在单位员工平均年终奖励的2-3倍。
6.5.5除下列情况外,员工中途因辞职或被辞退等原因离开公司的,不予发放本的年终奖(补偿培训损失)。
6.5.5.1因国家征兵需要,参军入伍的;
6.5.5.2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期到,并做好交接工作的;
6.5.5.3有正规学校(其证书是由省一级以上教委统一颁发的)入取通知书的;
6.5.5.4二星级女员工生小孩;
6.5.5.5因生病(以医院证明为主)不能上班的。
6.5.6符合发放本年终奖的离厂员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岗位工作交接后,方可给予结算,但发放时间按统一规定时间执行。
6.5.7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和聘请人员全年收入达不到合同规定标准的,则在年底的年终奖励中给平衡补足,若无奖励则在成本中支出;转为主管的人员则按主管考核规定执行。
6.5.8集团内辅助工序的人员不享受年终奖励。
6.6一般员工激励工资发放示意图:
资金来源
7.其它规定:
7.1一般员工岗位调动工资发放规定:
7.1.1各单位间员工临时工作调动的,工作以15-35元/天计算(特殊情况以每天50元计算,如搬机床、高空作业等),调动工资由用人单位发放。
7.1.2各单位内部的人员调动,其调动期工资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由各单位自行制订标准发放,建议标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工资的150%发放。
7.1.3经选拔或推荐进入机修、电工岗位的人员,试用期为6个月,前3个月工资以当地企业调动工资标准发放,第四、五、六三个月工资分别以岗位工资的60%、75%、90%发放。
7.2调往新筹建单位工资发放规定:(不包括超市商场筹建)
7.2.1在筹建期间所有人员的工资均由筹建组先行承担,如筹建成功,全部费用作为开办费,由新筹建单位承担,如筹建未成功,作为投资损失,由投资单位承担。
7.2.2对于工作满2周年以上的员工(包括一线和二线员工)调往新筹建单位,在筹建期内工资以固定400元,浮动考核0-300元/月由所在部门主管考核发放。
7.2.3对于工作未满2周年的非培训期员工(包括一线和二线员工)调往新筹建单位,在筹建期内工资以固定300元,浮动考核0-300元/月由所在部门主管考核发放。
7.2.4正式机修、电工和特殊岗位(副总裁审批)人员调往新筹建单位工资以固定800元/月,浮动考核0-400元/月发放;非正式机修、电工按普通员工同等发放。
7.2.5集团各职能部门,由于本身职能管理需要或在一个月以内的协助性调动,派出人员工资由总部承担,工资按原岗位发放;调动期在一个月以上的,工资按原岗位工资标准发放,费用由筹建单位承担;对于兄弟单位临时派员给予协助支持的,一个月内工资由派出单位支付,超出一个月由筹建企业按该员工原企业工资标准支付。
7.2.6在筹建期间,对于一般工作需要调往新筹建单位工作的员工,不给予调动补助;对于列入筹建组成员的技术骨干或优秀管理人员,事先经集团企管部确认的,每月另行给予300-800元/人的补助,具体发放标准由筹建单位负责人确定,报集团企管部批准后,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发放。
7.2.7新创办或兼并企业其筹建期为6-9个月,具体期限由企管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事先进行确认;筹建期结束,由该企业负责起草临时工资制度报集团企标部审批后作为过渡实施。
7.2.8筹建期间人员不享受年终奖励。
7.3新招收人员的工资规定
7.3.1一星级员工工资发放规定
7.3.1.1一星级员工安排正式岗位培训期为1-3个月,工资300-600元/月;试用期满后工资按岗位工资核算,但扣工资的5%作为星级区别。
7.3.1.2一星级员工辅助工,试用期为1个月,工资为300元;试用期满后,按本单位激励工资制度执行。
7.3.2集团统一招收的学员(大专以下学历)有1-4个月的培训期(调令开出培训期即结束),培训期工资按300元/月,由人事部发放,费用由人事部承担。
7.3.3新招收的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有1-4个月的培训期(调令开出培训期即结束),培训期工资专科按700元/月发放,本科生按1000元/月发放,硕士生按1500元/月发放;培训期工资由人事部负责发放,费用由人事部承担。
7.3.4新学员在培训期后有3-6个月的学徒期(部分特殊岗位还可适当延长3个培训期),学徒期工资按用人单位激励工资制度发放,且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7.3.5未取得学历提前进公司者按降一学历待遇发放培训期工资。
7.3.6全集团专科生月总收入保底1000元/月;大学本科生上岗后月总收入保底1200元/月;硕士生月总收入保底2000元/月。
7.3.7有专业技术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临时招收人员(专业对口),进公司后有1-3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工资按500-1000元/月(具体以合同为标准)固定发放,正式上岗后按岗位工资计算。
7.3.8 新招收的经警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工资按当地企业工资标准发放,用人单位承担费用。试用期满核算正式的考核发放。
7.3.9二次回厂人员,试用期1-3个月,工资以300-800元/月发放,试用期满后以岗位考核发放。
7.4有关主管激励工资发放补充规定
7.4.1任期内主管发生岗位调动,在集团总部明确规定的交接期内,享受部级主管待遇的,发放2500元/月固定工资;享受科级主管待遇的,发放1800元/月固定工资,年终奖按新岗位标准发放。
7.4.2任期内因工作需要调往新筹建单位的主管,属部级主管的,发放月固定工资2000元/月(含同罚补贴),所属上级主管每月给予浮动考核0-1500元/月;属科级主管的,发放月固定工资1500元/月(含同罚补贴),所属上级主管给予浮动考核0-800元/月。筹建期结束,按所在单位新的激励工资制度执行,是企业负责人的,则按有关企业负责人激励工资制度执行。
7.4.3后备主管在脱产培训期间,其工资由人事部负责发放,固定700元/月,浮动考核300元/月,不享受年终奖;在管理岗位试用期(未独立上岗)的,其工资由试用单位负责发放,固定800元/月,浮动考核400元/月,不享受年终奖;若是直接独立上岗的,则按所在单位主管岗位工资(不包括固定工资和主管同罚责任补贴)收入的80%考核发放(包括年终奖),并承担全部主管责任。
7.4.4代理主管以所在单位主管岗位工资(不包括固定工资和主管同罚责任补贴)收入的70%考核发放(包括年终奖),并承担全部主管责任。
7.4.5一般情况下,集团下属各单位下一级主管全年平均收入不允许超出直属上级主管收入的80%。否则由上一级主管负责收回超发部分。
7.5业余时间晨训教官每天补助8-15元;临时调动全天军训、培训教官按35—50元计算;各类组织上课的老师(内部业余时间上课的员工)按每节课(45-60分钟为一节课)给予按《有关企业内部讲师评定管理规定》补助。
7.6月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除学员培训期、学徒期及一星级员工的试用期)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
7.7待岗期间发生活保证金240元/月,由待岗人员原所在单位发放,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7.8各种法定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的,工资按当地企业工资标准的150%发放;春节3天另给予(大年三
十、年初一、二)50元/天的补贴。
8.有关超发工资处理规定:
集团下属各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全年激励工资发放总额,经审计发现工资总额超发的,给予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各五级处理,超发部分工资从本单位当年年终奖中给予扣回,若没有年终奖则从下一的工资中给予扣回。
2.浅谈企业激励制度 篇二
对于企业来说, 有效地激励对员工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激励员工很好地为企业服务, 为老板而工作, 员工管理的本质是如何让员工始终保持强烈的积极的士气和动力, 以实现业务目标。我们怎么样可以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解决的核心问题, 并对动员和激励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激励的概念及定义
激励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以促使他们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和任务。这是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员工个人的努力, 来完成业务任务, 并实现业务目标。企业激励的基本目的是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实现业务目标的同时, 实现自己的需要, 增加其满意度, 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
激励可以充分激发人的潜力,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人力资源的研究中发现, 缺乏激励的工人实际上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只有20%-30%, 因为只要做到这个, 就足以让他们保住自己的饭碗;接受了充分激励的工人可以发挥自己潜能的80%-90%, 这种定量分析的结果不禁让人觉得咋舌。由此可见激励对员工的调动和对潜力的挖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影响。而员工在利益激励的驱动下也将会不断地积极通过企业或社会的方式, 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以满足组织行为业务目标的变化要求。其次, 用激励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行为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对个人行为的激励或认可会导致或消除一种类型的行为。这不仅是对人类动机的直接影响, 也间接影响周围的人。如果一个经理可以适当激励员工的动机和行为诱导, 可以使我们的员工形成有利于企业的响应行为, 这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也有利于增加凝聚力。
二、激励对于员工的影响
1. 激励员工就是对员工的肯定
全球市场竞争, 不仅可以使企业特别注重激励员工, 也使得工作人员有重大关联的动机和期望, 我们希望公司能够给他们的员工需要一些希望得到的激励。这不仅是因为员工是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的投资显示着企业的影响程度和竞争激烈的程度。现如今最激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企业给予奖励工人是不是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中最有效的, 是断定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取胜的一个有效方式。
在管理上, 如对员工的认可, 鼓励、奖励都是“别人的评价”, 会有产生激励作用。管理者应该好好把握, 不要吝惜适当的鼓励, 它可以产生很好的激励员工的效果。并不是一定要给予员工很多的奖励和福利才能够产生激励。因为这两个是不成正比的。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确定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 对自我发挥有很好的评价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其他情况下, 员工的工作期望, 在得到肯定后, 都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管理者可以从中受益。此外, 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差异, 差别激励。其目的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以提高积极性。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的性质, 领导的个人行为, 个人的发展前途, 人际交往, 报酬福利, 工作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激励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在发展的激励机制的同时企业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在文化方面,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般都具有更高要求更加注重自我实现, 无论是在物质利益方面, 还是在精神上的满足, 如工作兴趣、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 这是因为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在有保障的基础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受过教育相对较低的人都的把首要重点放在满足基本需求上, 办公室行政及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不同。因此,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应考虑到企业和员工的个体差异的特点, 以获得最大的刺激效果。
2. 激励员工是为了培养员工忠诚度
激励不是单独的事件, 激励成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动力, 并且也使员工能够看到和达到, 但不可以把激励表现和贡献以及通常工作目标完成的结果任意分割。不要以为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正确的激励机制, 员工就会受到有效的激励。一般来说激励作用对员工是否有效, 企业整体机制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建立一个企业的激励机制。
三、激励对于企业的影响
在传统的企业, 员工对老板的“忠诚”远比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更重要。观念反映现实的行为:对老板“忠诚”的人会受到老板频繁的关注, 赢取奖赏, 促进他们升职。拥有能力的人反而不被关注。这并不是为员工的工作表现或成就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可, 这是非常不利的, 应该建立贡献的激励机制。如果没有激励机制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而是拉帮结派搞关系的“积极性”, 最终就会形成一个人人混日子的悲哀状态。
现代企业的激励是正好相反的, 企业重视员工的能力和有效性, 无视职工对老板的“忠诚”和所谓的“通用评估反映”, 那些拥有的能力和效益的员工就会持续受到关注、奖励、晋升。这一标准的企业员工考核评价体系, 形成替代的激励机制:激励有能力和有效果的行为, 遏制“忠诚”老大, 避免拉帮结派的行为, 这种情况可以发现务实和富有成效的员工。同时对员工激励, 更要注意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通过情感和沟通的双向沟通, 实现有效管理, 从而激励员工。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 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倾向进行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管理者对员工激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创建“人民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的”思想, 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倾听群众的建议, 以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 从而增强理解和信任, 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工具, 具体表现在于对人的愿望和需要提供一个合理的约束或适当的满足, 但其实指的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分配给自己本身感到满意程度。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目标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能够吸引和招聘人才到公司工作;另一个方面是, 对他们的创新精神, 积极进取精神进行激励, 把工作的具体内容延伸向一个更高、更远的层次。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最终完成了最为关键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生产工作中, 需要实现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人的水平要求就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需要向更多的人学习, 向行动有激情的人学习。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业管理职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他们需要不断改进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因此, 应该鼓励所有员工进行挖掘内在潜力最大化的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 使企业内部人员表现良好的能更出色, 表现一般的也能向表现好的逐渐转化, 以达到鼓励更多的人能够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自愿为企业做贡献。
有效运用激励机制, 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通过奖励对人的行为的趋势进行一些控制和调节, 能够使人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动力, 让每个人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改进。如给积极进取的、工作效率高的员工一定的奖励, 对一些不踏踏实实工作的员工进行处罚,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专业素质。
总之, 任何企业的生产, 发展是离不开内部人的进取心、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因此, 企业应注对重员工的激励, 并根据目前的情况不同, 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改变某些顽固的思维方式, 创建适合自己的激励制度,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最终利益。
摘要:本文讨论了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角色的动机, 解释了如何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和如何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激励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网络
[2]唐积运.浅谈人本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中国成人教育, 2005 (12)
3.企业经理激励制度分析 篇三
关键词:博弈论 激励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85-02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模型
本文以图构建符合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经理行为选择博弈模型。考虑一个风险中性的经理,在一个简化的行为博弈模型中(如图1),经理的行为分为两种:努力行为和偷懒行为。按照前面的逻辑,这两种行为对企业的业绩影响是不一样的,在此假定,努力行为对应的企业业绩为EH、给经理带来的效用为QH;反之,偷懒行为对应的企业业绩为EL,效用为QL,并且EH>EL。
在讨论经理行为选择前,有以下几点假定: (1)经理是“有限理性经济人”,行为选择以效用最大化为原则。(2)经理和选择经理的政府官员在关于经理的经营能力和努力程度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经理占优势。(3)为了自己的利益,经理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即使这种行为会损害企业或者他人的利益。(4)经理的总收入Q由三部分构成:固定工资收入w、机会主义行为收入Y和企业剩余分享rE。在此,将机会主义行为收入Y定义为经理因偷懒而带来的闲暇效用、在职消费、谋取私利等,明显地有Yh 经理按照以下逻辑进行行为选择:他根据所能获得的长期效用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采取努力还是偷懒行为,并且预期这种行为一旦采用就一直持续下去。考虑经理采取努力行为,预期自己任期为n,每期的工资收入是w,机会主义行为收入是Yh,贴现因子是q,0 U=(w+Yh+rEh)(1-β)βv所以,经理在其任期内的预期总效用为: T表示经理采取偷懒行为比采取努力行为所能够增加的总效用,当T>0时,经理就会采取偷懒行为,并且随着T的增大,动机越强烈。在此,以T代表采取偷懒行为的倾向。 从(3)式可以看出,影响经理行为选择的因素包括经理所能分享企业剩余收入的比例r、经理各期的工资w、经理被更换后能取得的收入v、经理的任期n以及经理被更换的概率a和β等。在(3)式中对以上变量求导,得: 在(4)式中,当a≥β时,(4)式<0。这说明当经理人员偷懒而被解雇的概率不小于努力而被解雇的概率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与经理分享企业剩余的比例成负向关系。当分享剩余的比例越高,经理越不会偷懒。 在(5)式中,当v 在(6)式中,当v 在(7)式中,当a>β时,(7)式>0。表明当经理人员偷懒而被解雇的概率大于努力而被解雇的概率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与经理在被解雇后其他职位(当经理的机会成本)取得的收入成正向关系。v越小,对经理偷懒行为的惩罚程度越高,经理的偷懒效用就越小。当a=β时,(7)式=0。说明这两种行为被解雇的概率一样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不受机会成本的影响。 在(8)式中,当a>β时,(8)式<0。表明当经理人员偷懒而被解雇的概率大于努力而被解雇的概率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与经理的固定工资收入成负向关系。固定的工资收入对减轻经理的偷懒行为还是具有一定意义。当a=β时,(8)式=0。说明这两种行为被解雇的概率一样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不受其固定工资收入的影响。 在(9)式中,当T>0(即存在偷懒的可能性时),(9)<0。此时,经理偷懒的可能性大小与经理预期自己的任职期数成负向关系。任职时间越长,经理越不容易偷懒。经理的预期任期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解释了为什么相对年轻经理比较努力工作,而即将离任的经理容易发生贪污受贿的情况,出现“59岁”现象。同时,当经理离任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侵蚀企业资产的现象。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经理的评价、激励程度和惩罚程度、经理的预期任期等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着经理进行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影响经理行为的这些因素都属于企业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中的内容,不同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进而导致经理会选择不同的行为,这就是不同制度下的企业在相同经营条件下它们的业绩差异较大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 1.万家乐案例简介。万家乐(000533)是1992年由广东万家乐集团公司和其他5家法人联合发起,以广东万家乐集团公司本部部分资产以及下属8家全资企业,7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权益为基础,通过定向募集股份,组建而成,1994年起在深圳交易所公开上市。主营业务是燃气用具及其零部件、化工油墨和纸类印刷品等。万家乐上市期初,经营业绩表现良好,手中的“万家乐”牌热水器保持着“行业的领先地位”。但是好景不长,“万家乐”牌热水器连续几年销量第一也难以阻止万家乐业绩的连续下降,到了1997年,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 1997年,顺德市政府通过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等方式的资产重组挽救万家乐。其中原第一大股东——广东万家乐集团转让了29.8%的股份给广东新力集团,并且由广东新力集团向万家乐注入了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市震德塑料机械厂和顺德市震德第二塑料机械厂3项优质资产。 重组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万家乐重组当年和重组后两年的业绩有了大幅的提高,1993—1997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48%。可惜好景不长。2000年公司业绩再度大幅下滑,恢复到1996年重组前的水平。根据年报披露,其原因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并扩大市场占有,营销费用有所上升,同时新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加上行业性产品价格下调。” 除了业绩下降,万家乐还存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截至2001年为止,万家乐总共为大股东提供借款担保7.50亿元,现在尚有担保余额4.08亿元,其中为新力集团担保3.56亿元,为万家乐集团担保0.52亿元,并且有2.67亿元已进入法律执行程序。在2001年的债务重组前,广东万家乐集团总共欠万家乐的债务本息合计15.81亿元,占万家乐当年净资产110%以上。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新力集团似乎也没有意愿继续经营万家乐,于2001年5、6月份分两次将所持有的万家乐的股份转让给广州汇顺投资有限公司。 2.万家乐的制度分析。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造而来,一般都有一个大的国有控股股东,万家乐也是如此,它的大股东分别是广东万家乐集团和广东新力集团。即使是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成立的上市公司,但是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造得并不彻底,这些公司的经营方式和制度安排仍然有着很深的国有企业制度的痕迹,上市越早的公司这种情况越明显。从万家乐的制度安排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国有企业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了经理所面临的效用分布,进而约束着经理所采取的行为。就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并不鼓励经理努力工作,经理具有从事偷懒行为的强烈动机。 (1)激励制度。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经理名义收入制度中,经理的薪金收入较低并且是固定的合同支付,并不随着业绩的变化而变化。对应第二部分的模型,即w很小,在一般情况下(a>β),此时经营者的偷懒动机会比较强烈。根据1999和2000年年报披露,万家乐高级管理人员共有13人,在公司领取报酬的区间及人数分别是:7~12万元,3人;12~18万元,2人;18~23万元,3人;未在公司领取报酬有5人,并且未领取报酬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了公司的董事长和监事长。从1998年的公开信息披露来看,当时高级管理人员(董事、监事和经理)共有10人,但是没有1人在万家乐领取报酬。两个年度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薪金报酬都是120万左右,而这两年公司的净利润却分别是 15524.65万元和2318万元,2000年比1999年下降了85%,但是管理人员的薪金却维持不变。经理收入的另一个方面是持股收入。持股比例很低,意味着分享剩余收益的比例r很低(接近0),管理人员自然没有动力去提高企业的剩余收益,选择偷懒行为的可能性较大,企业业绩不好也是情理之中。根据万家乐1993—2000年的公开年报披露,在1997年股权转让前,高级管理人员总共持股256000股;在转让之后,1997年高级管理人员只持有80000股,不升反降。到了2000年,万家乐高级管理人员当中无一人持有公司股票。 除了收入激励外,对于国有企业经理还有另外一种晋升激励。在国有企业制度安排中,国有企业经理属于国家干部系列,由政府任命,有着一定的行政级别,很多经理本来就是政府官员,即使现在号称不给企业定级别,仍然实行“党管干部”原则,企业经理由各级组织部门任命,干得好的就会任命为上一级领导。为了实现晋升目标,经理必定要努力提高企业业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问题。但这只解决了短期激励问题,长期激励问题仍然存在,即经理可能为了晋升,会倾向采用短期行为,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行为,甚至不惜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此时,经理和企业的关系就像卫星和火箭,卫星上天了,火箭必然要落地。如果晋升的目标达不到,经理采取次优选择,进行增加在职消费等机会主义行为,在可控的条件内实现个人福利最大化,但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要以保住经理的现有职位为限。如果临近退休,经理的未来收入变成0,则机会主义行为一定会突破原来的界限,这也为我国的“59岁”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2)经理任免制度。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效率最优安排要求将企业的经营权赋予企业家才能最高的人。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必须要求有一套机制以确保只有足够称职(即使不是最称职)的人成为经营者。我国国有企业实行政府任命企业经理的制度,这是以企业国家所有为基础的,但这种制度很难保证称职的经理被任命到合适的岗位上。在有效的公司治理安排下,剩余索取权也应当和最终控制权(投票权)对应。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最终控制权是一种“廉价的投票权”,权力的行使者无需也不可能为他的行为负责。与上文讨论的一样,政府官员并不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但是他却代表国家行使最终控制权,在国有企业这种制度安排中,这两种权力是相互分离的。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官员并没有动力去选择一个好经理,因为选择一个好的经理并不能为他带来最大的收益;相反,一个与自己关系不错的经理才是最有效的寻租方式。并且选择一个好经理是要耗费成本的,包括搜寻、考核等成本,当我国外部经理市场远未达到有效的程度时,这种成本会相当高。另外,官员有权选择经理却不必为选择后果负责,企业出了问题最多只会追究经理的责任,我国现实的情况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官员在选择经理的时候并不会重点考虑经理的工作表现,努力工作和偷懒工作的经理都有可能被更换,如果他们与官员的关系不够密切。根据前面模型的分析,a=β。在这种情况下,经理的固定工资w与经理的惩罚成本v对经理的行为选择不起作用。换言之,如果这种制度不改革,要想通过“高薪养廉”和提高惩罚成本来约束经理行为是行不通的。 在万家乐的经营过程中,顺德市政府介入的程度很深。万家乐两次陷入困境,都是顺德市政府出面对其进行重组,在万家乐数次股权转让中,顺德市政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万家乐高级管理人员的频繁变动正是这几次股权变动的结果。在政府介入程度如此之深和历史遗留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万家乐的经理很难按照自己的经营策略开展经营,所以,经理对自己任期的预期都不会很高。根据模型,也就是预期任期n很小,那么,根据这一制度安排,万家乐的经理会存在较强的偷懒动机。这种制度也是传统计划经济的结果。理论上,政府是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负责宏观经济的调控,不参与微观市场的运行。但是在我国的国有国营模式下,政府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企业的经营中。政府多重角色的冲突,使得它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管理好所有的国有企业,而过度地介入反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改革这么多年的口号都是“政企分开”,但只要国家仍然拥有企业权益,政府对企业的经营介入就不可避免。 四、结论与建议 提高国有企业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的重点。但对以万家乐的制度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制度进行分析,发现现行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并不要求国有企业经理努力工作。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关于国有企业经理和政府官员对国有企业经营责任的规定仍不完善,也难以通过惩罚手段来约束经理和官员行为。那么在改革当前制度之前,很难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形成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产权制度安排的结果,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使得没有为企业承担风险的主体。 改变这种制度安排的方法是将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清晰,政府退出企业内部治理安排和经营决策,代之以外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这种做法在一些产权改革走得比较早的地区已经出现。 参考文献: 1.姚海鑫.经济政策的博弈论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姚国庆.博弈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0 3.雷霖,刘倩.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博弈论方法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郭咸纲.多维博弈人性假设[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镇江市航道管理处 江苏镇江 212000)(责编:若佳) 星巴克(starbucks),1971年诞生于美国西雅图,起初靠卖咖啡豆起家,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在全球四大洲拥有5000多家零售店的大型企业,它的崛起靠的不是营销技巧,而是得益于对“关系理论”的重视,特别是同员工的关系。事实上,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渐演化成人才层面的竞争,有效利用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是使企业能在长远的发展中胜出的关键因素,而星巴克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有效的奖励政策,创造环境鼓励员工们自强、交流和合作。工资福利制度 零售业和餐饮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服务水平,而这些企业的服务员收入却是最低的,流动性也最大。许多以服务为主的企业都以削减员工的福利待遇来压缩经营成本,以谋求短期的利润,而这无疑会导致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下降,人员的流动,从而伴随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从长期来讲,这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声誉。 星巴克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它认为,星巴克的成功主要是依靠顾客在店内有非常良好的消费体验,而这意味着店员必须非常熟悉公司的所有产品,并能够热诚地向顾客传递公司的咖啡文化,并且有足够的技能和个性提供一致的令人愉快的服务。因此,增进管理层和雇员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吸引和激励那些努力工作并有优秀绩效表现的员工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星巴克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并于1988年下半年实施了为临时工提供完善的医疗保健的政策。该政策规定所有每周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兼职雇员都有权利享有和全职员工一样的商业保险,与此同时每位员工可获得由星巴克提供的75%的医疗费用。随着该项福利的发展,公司所提供的医疗费用范畴也不断增加,覆盖了预防性医疗、健康咨询,牙齿、眼睛、精神治疗等各个医疗保健领域。实际上,由于星巴克的员工大都比较年轻,身体也都比较健康,公司在这项医疗保险上的实际支出并不高,但这份投资,很快得到了巨大的回报。星巴克吸引了好的员工,并使他们留得更长久。更重要的是,员工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在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上都表现得更加尽职尽责。良好的工资福利制度极大地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并为星巴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定的基础。股票期权制度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激励制度是多样的,而各种激励制度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因此应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形成合理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而星巴克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是被称作“合伙人”。这不是一种文字游戏,而是有着实在、实惠而又丰富多彩的股票期权计划为支撑的战略安排。在这种安排之下,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成为星巴克的股东,因此被称为“合伙人”。股票投资计划。星巴克在为所有的员工提供工资福利制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开始股权认购计划,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以将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根据这个计划,在每个申购季开始之前,凡是被星巴克连续雇佣90天以上,且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少于20小时的员工,都有机会以抵扣部分薪水的方式或折扣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在申购即将开始前,公司会将申购资料邮寄到雇员家里,每个员工的申购资金限额为其基础薪酬的1%-10%.而在每个季度结束后,公司会选择一个较低的星巴克股票公开市场价格,将员工所抵扣的工资以低于市场价15%的折扣购买,即以“八五折”的价格购买。 咖啡豆期权计划。在股票期权计划的基础上,星巴克公司有进一步推出了咖啡豆期权计划。而该计划与之前的股票投资计划相比,赋予了更多员工购买并拥有星巴克股票的权利,目的是使员工充分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该计划规定自每年4月1日起至财政年度结束,或者自每个财政年度开始至次年的3月31日,或者自4月1日开始至该计划当年被正式执行之前,连续被星巴克雇佣且被支付了不少于500个小时的工资的员工,都有权利享受该计划。主管及以上职位的人员不参加“咖啡豆”期权计划,但可以参加专门针对“关键员工”的股票期权计划。 股票期权奖励。在综合考虑公司年度业绩的基础上,公司董事会每年会考虑给予符合条件的人员一定的股票期权作为奖励。员工个人应获得的股票期权数量由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当年(财政年度)的经营状况及收益率;个人在该财政年度的基础薪酬;股票的预购价格或公司允诺的价格。公司的股票期权待权期为5年,任何满足条件的合伙人都可按照股票购买计划购买股票,合伙人购买股票时可以通过薪水折扣获得15%的优惠,这样只要股票上涨,股票期权就越来越值钱。 专 科 生 毕 业 大 作 业 题 目:我国企业企业激励制度的问题和对策 学习中心: 山东日照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高起专 专 业: 工商管理 年 级: 2010年春季 学 号: 101064118006 学 生: 刘鸿垚 指导教师: 刘本英 完成日期: 2012年 2月 19 日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内容摘要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重视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这两个重要环节,有了准确的评价结果企业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激励,企业绩效评价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监管手段,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本文结合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激励机制;问题;对策 I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2 1.1 导向和带动作用.............................................2 1.2 资源优化作用...............................................2 1.3 行为约束作用................................................2 1.4 向心凝聚作用................................................3 2 我国企业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4 2.1 缺乏完善的制度性的激励机制.................................4 2.2 存在盲目激励现象...........................................4 2.3 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4 2.4 缺乏长期的激励手段.........................................5 3 构建高效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6 3.1 建立专门性的激励组织.......................................6 3.2 注意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重要性.............................6 3.3 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6 3.4 绩效考评与员工激励挂钩.....................................7 结 语............................................................8 参考文献............................................................9 II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引 言 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的,人力资源已成为现代 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则是决定现代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因此,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日趋为人们所认识到。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激励,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而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现代企业运作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我国企业的员工激励制度虽然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的发展,不过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本文结合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其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单位的发展目标。只有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积极性,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实践证明,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1.1 导向和带动作用 运用激励机制可以引导职工按照单位既定的发展目标去努力,保证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首要作用。通过激励机制可使职工明确发展方向,督促职工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共同提高,引导职工端正世界观,正确认识本职工作。每位职工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必须有一种动力。激励机制正是产生力量的重要源泉之一。职工都有积极向上、不甘落伍的心理,比如都希望业务好、能力强、威信高、受人尊重等,激励就是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职工产生需要、动机、坚定信念,推动实现正确目标。同时,职工得到有效的激励,不但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目标,还可以激发职工创造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人是具有极大潜力的,能否充分挖掘出来,取决于激励机制是否有效。通过激励可以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2 资源优化作用 运用激励机制能够优化职工队伍结构。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如何使职工队伍在单位的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关键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优势,用激励的手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新的形势下,职工的积极性对促进单位发展,提高单位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3 行为约束作用 运用激励机制能够约束职工的行为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人们活动的起因,它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职工出于成就需要的工作动机,不仅有很高的强度,而且有持久性、稳定性和自觉能动性。在单位的工作目标确定后,通过激励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机制的建立可使职工产生忠于职守,努力为工作目标奋斗的行为动机,建立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标准,对符合工作目标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会予以支持和强化,以正确的观念和主人翁的职业态度为人处世,努力实现工作目标;职工就会无须扬鞭自奋蹄,通过积极进取而获得成就,由此会受到认可和赞赏,必然会激发出更大的干劲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促进单位的良性发展。 1.4 向心凝聚作用 正确运用激励机制,能够培养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断进步,在不断的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激励的方法,能够为职工提供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环境,使他们找到超越的对象,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也对塑造良好的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使职工以生活、工作在这样的单位、这样的职工中为荣,以为集体的荣誉、单位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乐。激励机制的确立,要注意结合单位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设置,注意把握群体激励与个人激励相结合,体现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原则,要注意考察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要不断地去探索新的激励方式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努力追求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力争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正确地认识激励理论、科学引入激励机制、灵活运用激励技巧、适当选择激励方法,这对单位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绩效。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企业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制度性的激励机制 部分企业中普遍缺乏奖惩制度,缺乏正确奖励员工的方法,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奖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管理者仅凭个人的好恶和伦理道德对员工进行奖惩,“奖得轻,罚得重,承诺兑现少”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部分中小企业薪酬设计不公平,外在竞争力不强以及财务管理制度混乱,这些状况的存在,使得许多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扼杀,造成中小企业间恶意竞争加剧,企业成长率不高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激励方法的不当和激励手段,制度的落后所致。 2.2 存在盲目激励现象 一是认为激励就是奖励,从而重激励轻约束,这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前面我们认识到,需要被剥夺的时候也可以激起员工的紧张状态,使其有较高的积极性。企业的一项奖励措施往往会使员工产生各种行为方式,其中的部分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另外就是不少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有激励措施,自己便“依葫芦画瓢”。前文中曾论述过,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员工的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所以,必须对员工需要做科学的调查分析,针对这些需要来制定本企业的激励措施。甚至有人认为激励的强度越大越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凡事物极必反,激励也是这样。过度的激励就会给员工过度的压力,当这个压力超过员工承受力的时候,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适当的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 2.3 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基本上采取单一的物质激励,企业管理者忽视对激励方式的研究,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忽视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还有些企业没有对员工的需要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没有认识到激励的有效性在于不同需要。激励方式上只注重物质激励,强调奖金和红利的重要性,而不注重对员工的非物质性激励,对基层员工不予购买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员工缺乏安全感;只重视金钱激励,而忽视对员工的关心,在观念上只把员工作为企业的“雇员”在“利用”。而不是将员工视为企业的“成员”真正去关心和爱护他们。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2.4 缺乏长期的激励手段 个别企业经营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缺乏高瞻远瞩的目标,对待人才的态度上非常冷淡认为我国人口众多,人才市场竞聘激烈,你不做自然会有人做,由于此思想作怪,没有制定出相应的长期激励政策,大部分的薪酬制度仍然是“基本工资+提成”的短期激励方式,从而降低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因为员工没有长期工作的稳定安全和希望感,致使许多员工在企业没做多久时间就毁约跳槽的频频发生,企业本身蒙受的损失不言而喻。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构建高效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 3.1 建立专门性的激励组织 在一个具备完善的激励机制的企业里,笔者认为应当成立一个专门负责企业激励应该先制定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与福利制度,这也是激励性企业的第一个特征,给予激励性的薪酬,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论,人有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人要生存,他的需求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在多种激励手段面前,薪酬仍然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因此薪酬制度是否合理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另外,制定竞争性的薪酬激励制度的同时也要留意到公平性的原则。同时建立福利制度,把福利与工作年限联系在一起,高年限,高职务的员工享有更多的福利,这样既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又有利于长期激励。 3.2 注意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为广大员工所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影响和决定着全体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良好的文化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土壤是其对组织目标,组织激励,员工激情,团队凝聚力等各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当物质方面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高层次需要。企业文化就是一种精神产物。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平台,往往在激励员工成长等行为上,起着不可代替的基础作用。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员工人格的尊重;企业文化主要是人文的管理,重视沟通与协调工作,使得员工能够对决策的理解,使员工与企业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能够促进竞争与合作,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结合,能够创造以创新为特征的宽松的企业氛围;企业文化是促进竞争与合作,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结合。 3.3 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万能”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事实上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次,要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做到工作细化,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最后,要注重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4 绩效考评与员工激励挂钩 绩效考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生产工作任务情况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检查评价,以确定其工作业绩如何。其目的就是对员工的德,能,勤,绩等进行综合考评,判断员工是否称职及其工作业绩,并以此作为对员工进行提薪,奖励,提升,竞岗的基本依据。绩效考评在激励机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考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绩效考评工作是激励机制动作的基础,它的内容必须是在该职位员工的控制范围之内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公平,有效地激励员工完成目标。对员工的考核结果,是由其主管或人事工作者反馈给他,使员工的成绩得到肯定,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这样做的效果不但促进员工的职业成长,也加强了员工间的沟通。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结 语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应尽可能把激励机制发挥到最大限度。本文仅从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的构建的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的具体方法的实施作了简单的探讨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符合自身的激励机制,以此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政策,措施,把这些激励政策和措施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形成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企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和对策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企业对于高素质、高才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人才的引进需要企业有着完善的激励制度,只有完善的激励制度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薪酬激励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可是,目前由于我国企业薪酬制度的不完善,无法满足大多数人才对企业的要求,因此也就无法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的潜力,努力地为企业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薪酬激励制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09-02 引言 薪酬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现代企业在进行薪酬体制的设计与优化调整时,必须综合考虑员工的多方面因素,才能获得预计的激励效果。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薪酬不仅仅是员工自己的劳动所得,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可,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愿望。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增强其满意度,从而发挥员工更多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薪酬水平偏低,激励不足 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欧美很多国家相差很大,同亚洲一些经济形势较好的国家相比也明显偏低。我国最发达地区经营者的收入水平也低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同韩国相比也只是其收入水平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半;其他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就更不用提了,普通的劳动力也只有新加坡劳动力工资水平的1/12而已。由于薪酬水平过低,建立在基本薪酬基础上的激励更是捉襟见肘,难以真正起到激励劳动者为出资人的利益而去尽职尽责地工作,甚至以权谋私、假公济私。 (二)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激励形势比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激励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年终奖、年薪制、股票期权等。工资、奖金是普遍采用的基本报酬形式,激励力度比较小。年终奖的不均也会使企业职工产生较大的抵触行为。年薪制中基本薪金比例较大,风险薪金比例较小,达不到对员工强有力的激励。另外,激励方式单一,只注重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的强大作用。在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企业员工还具有精神需求。这不仅是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还由于员工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得到上司的信任和重用,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当前,很多单一的这种激励机制存在着缺陷,不利于后续的实施、评估、反馈和改进,不能对企业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也不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改善员工工作业绩,激励效受收到严重影响。 (三)激励机制缺乏公平性,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许多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人为因素,缺乏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使得在选拔、重用、培训、晋升的过程中存在着机会不均的现象,对员工的积极性打击很大,造成员工消极面对工作。这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不能为优秀的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环境,滋生暗箱操作和以权谋私的不良现象,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薪酬激励不公平问题在企业内部引发出很多矛盾,成为当前薪酬管理的主要困惑。员工对薪酬不满意的说辞和抱怨,深层次原因来自于企业薪酬分配机制不公平的不满。常见的问题有:老员工的薪酬无法实现与市场水平完全接轨,而新员工的薪酬却能与市场水平相近;企业为了平衡各方关系,所有职能部门经理的工资一律统一;同一岗位上,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负荷和工作产出几乎相同,而拿到的薪酬缺相差极大;当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较为薄弱时,各地区根据自己情况拟定了薪酬方案,使得不同地区公司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薪酬不统一,如果企业的薪酬机制长期存在公平问题,则会使企业内部矛盾激化、凝聚力减弱、人才流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激励机制动力不足,缺乏执行力 很多企业由于激励的不合理性,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没有获得与其付出程度相当的回报,大多数员工的报酬水平普通过低,不能体现个别优秀员工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价值,并且大部分的报酬只是工资性报酬。许多优秀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为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可是所得报酬与实现的价值不相匹配,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严重失衡。不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期,只重整体目标,不重层次需要,造成激励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改善薪酬激励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 合理的薪酬结构要把握两点:第一,薪酬对个人的价值与个人对薪酬的期望值要一致。前者是指薪酬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在薪酬上的体现。当二者越接近,薪酬的激励作用就会越大;相反,薪酬的激励作用就越小,那么,个人的努力程度也就越小。第二,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外在薪酬是我们一直采用的传统的薪酬内容,内在薪酬主要包括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对组织的忠诚、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成就感、参与决策、工作的自由度、个人成长及个人价值实现等。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在使用上是不可分割的。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外在薪酬能在短时期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激励的效果会明显的减弱,要有内在薪酬的扶植才能发挥作用;内在薪酬也不能够单独使用,它要依附在一定的外在薪酬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 (二)建立全面丰富的薪酬体系,采用多种激励方式 企业必须系统全面地了解员工的主导需求,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薪酬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全面薪酬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薪酬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罚款四项内容,前两项内容属于“硬件”,后两项属于“软件”,只有“软硬兼施”,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才有可能达到显著效果。激励的方式还有多种,因为每个员工之间、员工自身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是不同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需求、个性、目标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对优秀人才实施倾斜激励政策,凭业绩决定薪资水准,奖效挂钩。采用高薪、优厚的福利、提拔晋升、表扬等,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三)加强薪酬管理的基础工作 由于企业内部各项薪酬机制都不够完善,所以首先应从加强基础工作做起。应努力调整组织内部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制度,改善职能错位和人浮于事的现象,实行定员定编,使薪酬激励管理逐步摆脱经验管理,迈上科学管理的台阶,而不是一味照搬其他企业的激励方式生搬硬套地用于自身企业。 (四)重视发展长期激励机制 长期激励是指企业通过一些政策和措施引导员工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自觉地关心企业的利益。在一些国家目前比较盛行的员工股票选择计划、资本积累项目、股票增值权、限定股计划、期权、虚拟股票计划和股票转让价格等就是适应这种战略转变而新生的薪酬管理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企业可以通过借鉴和学习这些国家对员工长期激励的做法,来对不同的员工实行不同的长期激励机制。通过期权期股长期激励可以避免公司人才流失,并能为公司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长期激励制度,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成刚.现代企业薪酬激励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2] 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3] 石森.管理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王克.2000年以来我国薪酬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评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 于敬.浅谈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16).[6] 裘会.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7] 于飞.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10).[8] 胡同泽,姚吉云.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问题及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9] 李启明.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 李 可] 一、激励制度对企业人才管理的现实意义 1.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 增强凝聚力 21世纪, 我国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企业取胜之本既非廉价的劳工, 也不只是土地、矿产等天赋物质资源, 而是具有创造能力的有智慧的人力资源。因此,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增强企业凝聚力, 无疑是企业成功之本。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不同之处, 是它用新的理论和方法, 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企业把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激励员工在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同时, 实现员工的个人目标, 并使员工得到充分发展。 2. 人员激励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 有没有激励、激励措施是否得当, 对于能否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至关重要。因为, 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人力资源是唯一具有能动作用的生产要素。劳动者没有积极性、主动性, 出工不出力,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发挥不出来。技术要素投入生产后, 也要靠人去掌握和运用, 才能发挥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经营管理要素的作用、价值能否实现, 主要靠经营者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如果人没有积极性, 其它生产要素的作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不仅要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 而且要把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 提高工作绩效, 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 3. 人员激励有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两方面, 一是把好入口关。在企业员工录取时, 要选拨素质高的人员, 按照标准, 选用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在企业内部, 主要应通过激励, 鼓励各类人员自觉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包括对于人员素质低下的各种表现采取负激励方式, 惩罚不良行为, 形成奖惩分明的氛围, 促使员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企业常见的激励方式 1. 报酬 报酬是指作为个人劳动回报而得到的各种类型的酬劳。它主要可划分为两大类: (1) 经济性报酬是与经济有关的各类报酬。它又可划分为两类:直接经济报酬包括工资、薪水、佣金等。间接经济报酬:包括各种福利、保险等。这些是对直接经济性报酬的一种补偿, 是企业激励制度中的重要部分。 (2) 非经济性报酬。非经济性报酬是指个人对工作或拥有的权力、工作地位上的满足感, 诸如社会地位、成就感、发展机会、办公条件之类。工作, 是许多激励理论的重要议题, 也是报酬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工作在表面上与报酬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内容丰富、趣味性强、有挑战、有提升机会的工作, 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因素, 也是间接的为员工提供了精神上的非经济报酬。 2. 工资 工资是直接经济性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资包括传统工资和浮动工资, 传统工资是员工的最基本的劳动所得, 也是企业激励制度的最基本的内容, 是员工工资的最基本成分。而浮动工资包括计件工资、奖金、利润分成、收入分成等具体形式。传统工资往往以时间、资历等因素来决定工资率, 而浮动工资除了考虑上述因素以外, 更着重预绩效的决定作用。现代企业员工的工资组成基本上就是二者的结合, 这样的工资更能很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 奖金 奖金是一种给予超过预定标准的产量或工作任务一定现金的直接经济性报酬。这是一种把报酬与业绩直接挂钩的奖励方式。对于不同群体, 奖金方式或者说奖励计划是有所差别的。这种方式可以直接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大家在一起能相互竞争, 也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关键, 企业对于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奖金计划, 使大家在竞争中更加团结更加奋进向上, 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企业的建设。 4. 福利 福利是对所有员工都适用的间接经济性报酬, 福利并不是直接奖励给员工现金, 而是通过占用企业的资金, 使员工间接收益。福利使员工不必交税, 就可获得好处。而且员工还可以节省某些费用支出。这些可以使员工获得工资以外的收入, 同时也是企业用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的手段。一个拥有良好福利的企业, 往往是人才向往的地方, 是大家都竞相争取的岗位。企业虽然付出了一定的资金, 但是他所获得的不仅是在效益上的增产, 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的员工会投入自己100%热情, 这样就能产生大于100%的效益。 三、企业激励制度建立的影响因素 1. 企业激励制度建立的原则 (1)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在激励机制中, 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体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在目标设置时, 首先必须体现组织目标的要求, 否则, 激励将偏离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第二, 还必须能满足员工个人的合理需要, 否则将会事与愿违, 达不到满意的结果。 (2) 内激与外激相结合原则。内激励是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 激发人的主动精神, 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性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出内在的潜力。内激励主要是通过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本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误会、融通感情的原则, 使受教育者受到启发与能动, 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树立起工作信念。外激励就是运用环境条件来制约人们的动机, 以此来强化或削弱某种行为, 达到激励的效果, 鼓励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行为, 限制与组织目标违背的某些行为的产生, 规范员工的行为。把内激励与外激励结合起来, 有助于加强激励的效果。 (3) 民主公正的原则。公正是激励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激励不公正, 就会适得其反。民主是公正的保证,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管理者若想搞好企业,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工人享有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激励机制建立的权利。 2. 影响企业激励制度建立的因素 企业中, 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高低, 与现实激励因素之优劣密切相关。激励力度大小与员工积极性高低成正比, 在现实生活中, 影响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任用情况;晋升制度;处罚制度;民主参与程度。 四、企业激励制度建立的策略选择 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形式, 也是目前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形式。企业的精神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比物质激励的作用大, 精神上的奖励可以使人有一种成就感, 可以满足员工的内心需要。 因此, 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 而单用精神激励同样也不会产生预计的效果, 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2. 在激励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 实行差别激励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企业服务。因此, 对于不同的员工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 不同的员工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也不相同, 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爱好和兴趣, 根据他们的不同职位, 制定不同的激励制度。 3. 建立合理的薪资制度 健全的薪资制度为企业与员工所共同关切, 因为对企业而言, 倘若薪资定的太低, 将使企业在人力市场上失去优越的竞争地位;倘若将薪资定的太高, 则将使生产成本增高, 影响盈余或削弱产品的市场竞销地位。至于对员工而言, 由于薪资不仅是他们经济生存的依靠, 而且是他们社会地位的象征。所以, 健全的薪资制度是劳动关系的基础, 一旦薪资制度发生缺陷, 其他人事业务也难推动甚至完全无效。 健全的薪资制度必须做到公平、合理、具有激励作用。只有作到对内公平, 科学合理, 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员工工资可拉开差距, 充分体现市场水平和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只有拉开差距才能体现人才的价值, 这样才能完善企业的人才管理。 4.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激励制度的建立 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企业基本建设的全过程, 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企业激励机制。一个拥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 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 同时还会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 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人文环境的建设, 而同时企业的人文环境也是企业精神激励的一种, 好的人文环境会给企业员工制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往往会产生较大的热情。 5. 在注意正激励的同时还要适当的运用负激励 摘要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是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最重要手段,是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的必需。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国内企业的薪酬制度现狀,提出了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和一些途径。 关键词企业薪酬制度激励 一、当前国内企业薪酬制度的现状 (一)企业效益优先原则和员工利益期望的不协调 劳动者都希望获得更高的薪酬,通过综合权衡选择更接近自己主观意愿的企业。企业希望以更低的薪酬成本得到更好的员工。双方会在接近自己心理预期值的位置互相妥协。但企业无疑处于强势,更多情况下,互相妥协变成了员工向企业妥协。 发达国家薪酬成本一般占企业经营成本的15-25%,甚至达40%,低收入员工也一般都能得到使自己和家人有保障的报酬,容易对企业有良好的忠诚度和共同发展的认识,如果有经营困难,往往是受到外部不可抗拒因素的冲击、企业在不得以必须缩小经营规划和业务范围时才会裁员、降薪。而在中国,普遍的工资成本在10%以下,一些私营企业甚至能不超过5%,很多员工形容工作是“鸡肋”,是因为年龄等原因暂时无法找到更好的企业而忍着。工资无法很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高级职位和上升渠道毕竟有限,员工随时在寻找其它收入来源和跳槽机会。很多企业一遇到经营困难、效益下降,首先措施往往是降低人力成本——加大内部经济处罚力度、降薪、停岗、裁员,还是从下往上的进行——从普通员工开始。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极大地冲击员工的归属感,使其主观能动性受到伤害,最终伤害的是企业的执行力。 (二)激励方案设计和公平原则的不协调 对于企业薪酬制度设计,激励原则和公平合理原则应互为补充、互相协调。然而,很多企业只谈激励不论公平,以激励为幌子,薪酬方案明显有失公平合理,公司高层拿普通员工几十倍上百倍的年薪、中层十数倍至数倍不等,年终奖同样如此拉开距离,进行科技奖、技术奖等的评选,上层管理者由于掌握更多资源和拥有话语权,往往成了自评自奖,普通员工很难参与其中,根本谈不上激励广大员工。 在出台薪酬制度前,一般都会例行征求员工意见、通过职代会和工会讨论,但是事实上员工的意见仅仅是征求,也很少有职代会和工会不通过管理者的方案,使广大普通员工感到不公平不合理,但又无力改变,觉得企业的事和自己越来越无关,必然没有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不可否认,企业的经营中,决策者和管理层在很多情况下会起到关键和决定性作用,高级技术人员的创新和发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这种情况理应得到更高报酬。然而,如果薪酬谢方案明显有失合理,不顾国情、不考虑社会基本收入水平,一味拉大差距,不仅伤害普通员工,也会伤害管理层和技术层。职务的差别造成薪酬收入的巨大差异,会激励一部分人努力工作,也会使高职务员工分出很大的精力考虑如何维持职位、压制低职位员工,也会产生相当的人事腐败。所以,薪酬制度的不公平是对激励作用的严重破坏。 (三)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成长的不协调 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进步,员工也需要在企业中得到成长。然而企业在设计发展战略时,往往考虑不到员工的自身发展期望,其薪酬战略也就不能实现把企业战略转化为员工的动力,最终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变成缘木求鱼。 企业往往爱眼光向外招贤纳士、把人才与学历划上等号,对内反而不注重员工的培养,不珍惜已有的人才。一些企业喜欢高学历,对新进的高学历人员给与高薪酬,对于在企业工作了多年的老员工,却又打着同工同酬的旗号,取消或冻结工龄工资,让他们和新员工拿同样标准的报酬。平时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喜欢用现成。在职务提升和岗位提升中,过份强调学历的差异,员工为了赶上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不得不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文凭。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顾此必然失彼,工作必然受到影响。这种导向,不仅使老员工心寒,而且新员工也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冷落、被遗弃,无谓增加了员工的精神压力,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成为紧张压力下硬憋出来的变形折腾!很难出现预期的人人奋发工作的局面。 二、企业需要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的薪酬制度 员工进入企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获得安身立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报酬,其次是个人专业的发展、职业的提升和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企业要想得到优秀的人才,留住人才资源,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创新力,薪酬制度设计必须具有激励导向,要在经济效益与国家法规政策、公平正义、社会责任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它不是简单的薪资支付,而应是一门探讨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并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积极性的学科,这种吸引力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动力就是激励作用。 三、如何建立激励导向的薪酬制度 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能凝聚为一个团队,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的作用上,如果说企业文化建设是“虚”,那么薪酬制度无疑可称为“实”。在薪酬制度上最能体现员工的价值。所以,企业薪酬制度的目的应当是致力于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应取得广泛员工对薪酬谢制度的认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薪酬激励的前提是公平合理 损失公平必然损失人心,如果员工内心广泛认为不公平、不合理,一定会心有抵触,甚至会“用脚投票”。所以制定薪酬策略最关键的原则是公平合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业公平性——企业的薪酬标准必须与本地区本行业类似工种的薪酬水平大致相当;二是内部公平性——企业内部同类岗位的基本薪酬应相当,不搞黑箱报酬或因人定 酬;三是个人公平性——指员工的付出与回报应当成正比。 做到公平合理关键有以下几点: 1.制度制定者要关注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提高企业内部薪酬透明度。 3.奖罚得当。小过大罚或奖分亲疏都不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甚至会逼员工产生投机或做假行为。 (二)企业战略与薪酬战略协调 设计企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考虑到员工对于自身发展的期望,企业战略要与薪酬战略相协调,让员工感到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有奔头,企业的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尽量规避员工技能提高、岗位责任加重而薪酬回报不能相协调的现象。这样员工才会为企业的发展尽心,把企业战略更完全地转化为员工的期望和动力。 (三)薪酬激励,给予员工薪酬上升空间 没有激励,员工就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要通过薪酬制度告诉员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希望员工怎么做。 建立规范、合理的薪酬制度,一要定岗定酬,不同的岗位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劳动及作用也不同,薪酬体系首先要规范岗位体系及对应的价值酬报体系。二要完善绩效评价,企业内不同部门或者一个部门内部、甚至同一员工在不同时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有差别的,应体现这种差异的价值酬劳,使员工的劳动及时准确地得到评估与回报,才能 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潜能。 (四)提供职业成长机会、辅以精神层面的激励 稳定发展的企业不应频繁更换员工,要设法留住已有的人才,使员工在本企业获得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从中实现个人素质的持续提高,并通过个人的提高实现对企业的更大价值。同时,还应给予更广泛的员工群以精神层面的激励,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成就感(例如海尔的首席员工制、日本的松下电器等企业的终身员工制),使员工看到通过努力在企业可以获得发展的机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其次,应考虑不同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的员工对于不同精神层面的薪酬需求是不一样的(如工作挑战性和成就感、安全、工作时间、发展潜力、提升机会等),根据需求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以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员工的精神薪酬。 四、结束语 企业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是企业兴旺的重要得标志之一,因此,企业要重视并发挥好薪酬的激励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促进其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昕.薪酬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徐礼平,彭正龙.薪酬设计——巧让薪酬传信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10). 【浅谈企业激励制度】推荐阅读: 浅谈企业管理中激励问题07-20 论企业员工的有效激励10-09 如何设计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方案07-03 时代光华: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09-10 民营企业员工激励措施探微06-28 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作用08-18 企业激励性薪酬方案设计指南08-26 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09-29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研究09-06 国有企业中的员工激励问题研究07-084.星巴克的企业激励制度 篇四
5.浅谈企业激励制度 篇五
6.浅谈企业激励制度 篇六
7.企业激励制度下的人才管理 篇七
8.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企业薪酬制度 篇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