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2024-08-16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共8篇)

1.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篇一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本质与内涵、特征

1、“双师型”教师一词产生的背景及“双师型”教师的本质

“双师型”教师是由“双元制”教育模式演变而来的。双元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所谓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该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德国的企业中应用很广。近些年来,它在我国职教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积极学习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在国家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一词是在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我们国家的“双师型”教师,泛指既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相关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并能把这两种能力有效付诸教学实践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师。

2、“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操作指导能力的职业学校教师。

3、“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结构。(2)具有过硬的技术技能素质。(3)具有相当的职业素质水平。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意义

1、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2、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要求。

3、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中职院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手段。

4、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价值(1)“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社会意义

1从学生方面看 ○它的研究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素质,快捷高速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从学校方面看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3从社会方面看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他们输送实用型技术人才

(2)“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济价值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增加就业保障。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目标

(1)研究国内外“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

(2)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培养途径主要采用校内自主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单科进修),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包括短期研讨班、助教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深入企业培训(包括社会实践、国内访问学者)等方式。

(3)设想构建双师型教师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与现阶段相匹配的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考核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除学历外的,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业能力、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等。

(4)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多元管理机制,包括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五、“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内容

1、研究国内、外“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的现状。国外情况:

根据相关网上调查,例如在德国,凡成为应用大学或职业学院的专职教师,除需具备博士学位外,还至少需有5年企业工作经历,他们不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师证书,并有相当长的企业工作经历,而且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日本政府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职业训练指导员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有关法案,国立工业教员养成所是为培养职教师资的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教师工资比普通教师工资高出10%左右。

国内的现状需调查研究出报告。

2、探讨双师型教师研究的重大意义、地位和作用。

3、探讨“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能力。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3)具备相当的经济素养,即具备较丰富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理论。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市场经济要求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具备相当的社会沟通、交往、组织和协调能力。即既能在校园内交往与协调,又能在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5)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即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和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6)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要适应资讯、科技和经济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4、探讨制定“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方法。

学历评价----高教(专业理论基础)

能力评价----国家职业证书(理论、操作)

教师通用能力(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师风)

“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方法有:(1)双项考核,包括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水平和能力的考核。(2)综合考核,对教师的全面表现,教书育人业绩,业务水平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价;(3)注重考核与奖励相结合。

5、探究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多元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6、“双师型”教师多种培养途径的研究。

“双师型”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鉴于专、兼职教师自身情况的不同,因此采用不同的培养途径。

专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有以下途径:(1)年轻教师上岗前,先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一年的实践锻炼,形成专业技能;(2)安排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及时掌握本专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选送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或聘请师资培训基地的专家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4)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让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的教学中,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5)实行定期进修学习制度,保证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先进性;(6)实施“产学研”结合;(7)从企业、事业单位选调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2)兄弟院校的兼职教师;(3)校内兼职教师。

六、“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查阅国内、外以及过去,现在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其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我市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及师资建设进行了解,并对数据进行科学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也会采用座谈、访问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

2、初步设想调查研究的对象为:外省、外市、市内具有代表性的6所职业院校十堰市技师学院、东风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十堰市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郧阳科技中专、十堰市计算机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

3、调查研究的工具

研究的工具是以 “双师型”教师情况为主要内容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统计表等。

七、“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实施步骤、调查过程

调查研究共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资料(大约3月)。

第二阶段:设计调查问卷,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大约3月)。

第三阶段:实地调查、访谈阶段(大约5月)。第四阶段:调查、访谈结果整理(大约3月)。第五阶段:分析得出结论,整理成文(大约5月)

2.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篇二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目前教育界尚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双证书”型, 即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双职称”型, 即取得教师职称和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江苏省在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中提出的“双师型”教师, 指的是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和中级以上技术资格证书;三是“双素质”型, 指既能胜任专业理论课教育, 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笔者认为, 针对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实际情况, “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业务能力、专业技能的实际实践操作能力和指导学生技能实训的能力。

二、地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现状

地方中等职业学校都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 在目前状况下, 尚存在着不少问题。

1.“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足

按照江苏省“四星”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 “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业课教师的70%以上。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在“双师”队伍建设中显现得较为积极, 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 但目前仍只有少部分学校达70%, 一般中等职业学校达50%, 甚至不足50%。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价值观的偏差

基于不同目的驱动, 部分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产生价值观念的偏差。普遍存在以提高“双师型”比例, 片面追求专业课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和等级, 忽视了“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建设, 不注重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

3.“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狭窄

由于近几年来地方中职学校发展较快, 教学任务繁重, 师资缺乏, 极大部分学校仅在假期中派遣部分教师参加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和研讨活动, 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自我培养意识, 如与对口企业合作, 派遣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技能训练、技能比武或参加职业资格的升级考试等。

4. 缺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

地方中职学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招聘, 这些教师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专业理论知识有余, 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从对口企业中聘请一定数量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兼职教师, 以满足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然而, 因各种原因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数量不足且不稳定, 这对学校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以及实践课教学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5. 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说法不一, 莫衷一是, 使“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因此, 许多地方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评价只局限于表面, 忽视了实际能力的考核评价。

当然, 在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于此, 如课程结构不合理对“双师”建设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压力, 如各级各类的评估验收需要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达到某个比例, 需要在短期内弥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能达到“双师”资格的各种证书;另一方面来自于学校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 忽视了“双师型”教师实际素质的培养考核, 或者说满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表面成就。

三、地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 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规模、速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 抓紧、抓好、抓实地方“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任务。

1. 营造和改善“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环境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营造有利于专业成长的环境。首先, 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设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 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技能训练、奖励等。其次, 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职业技能的提高, 学校在实训中心专门建立教师实习基地, 提供能适应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先进设施设备, 为专业教师创设优越的实践、研究平台。第三, 实施“青蓝工程”, 促进青年专业教师尽快成长。专业课教师“青蓝工程”应从教学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实施, 实践技能的师傅应是学校或企业中的实践操作能手。第四, 强化激励机制。学校应实施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优先奖励制度, 特别是对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

2. 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进修制度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大工程, 实施这项工程积极与否, 影响着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质量。为此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培训有校本培训和外派培训, 校本培训以专业组为单位, 定期组织学习、研讨、竞赛等活动, 学校定期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外派培训可选择优秀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或派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学习。学校要督促外派培训教师回校后在专业组内交流研讨。二是要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中级是行政部门认证“双师型”教师的条件。三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技能赛。目前极大多数技能大赛都是按级选拔, 学校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 考察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四是开展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 可以在专业课教师中发现教学和技能骨干, 他们对同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可起到引领作用。五是强化产学研结合。任何产品的研发, 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 应该具备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双重素养。因此, 提倡中等职业学校产学研结合, 就是倡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3. 建立和健全校企人才交流制度

学校和企业中的人才各有所长, 一般来说, 学校教师长于专业理论, 企业师傅长于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校企人才交流, 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 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技能素养。首先, 坚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岗锻炼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实岗锻炼一方面可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可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 有利于专业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指导。其次,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把行业、企业中的技术能手聘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兼职技能指导教师, 在指导学生的同时, 指导专业课教师。第三, 建立专业人才储备库。随着经济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迫使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调整。在新专业建设中, 最大的问题是专业课教师的配备。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人才储备库, 建好行业、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档案, 随时调用, 这样, 一方面可解决专业课教师不足问题, 同时也可聘请他们培训师资。

4. 建立切实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考核机制

目前, 一般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没有一个专门的考核条例, 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 在优先奖励的前提下, 除了与文化课教师同等考核外, 还应该增加技能实绩的考核。考核的项目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能赛实绩;二是辅导学校参加技能赛成绩;三是辅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考核的合格率;四是产品开发;五是自身的技能提升等等。

总之, 地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不重视技能的中等职业学校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没有专业技能的专业课老师终究将被学校所淘汰。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 在地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 要改变这一现状, 需要地方中等职业学校抓住要点, 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环境、培训制度、校企交流、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地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方, 钟祖荣主编.教师的专业标准与发展机制——教师专业化国际研究译文[M].北京出版社, 2004.

[2]阮先会编著.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M].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

3.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篇三

关键词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66-01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校要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就需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1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

1.1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学校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又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目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升办学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1.2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活动与学校教学改革的桥梁,是学校围绕社会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拓展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重要实践者,他们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要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的实用人才,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还要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由于职业技能的多变性,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断翻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这都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理论的终生学习者,使自己既掌握专业技能也懂得传授专业技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统一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作了比较明确的解释。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其中“双职称”说、“双能力”说、“双证书”说、“双师素质”说、“一证一职”说是比较典型的几个观点。观点的不统一说明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不成熟,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会产生不利影响。

2.2“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较低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中,仅概念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不到20%,并且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传统专业“双师型”教师偏多,而新兴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专职教师中,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及由其他类型学校转入的教师所占比例超过80%,这些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甚至是必需的专业技能。这表明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还很低。

2.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环境还不成熟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职学校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没有真正形成,能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由于中职学校盲目追求规模,致使专业教师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同时,国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还很不健全,大多处于探索性的,力度不大,无法真正调动教师参与“双师”建设的积极性。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3.1统一认识,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向

现在职业学校执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一般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要求今后在教师队伍建设时,要更多地关注对从事职业教育的能力要求,如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指导能力等等。

3.2继续加强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训

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有效缓解专业课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要把培训重点放在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的提高上,一方面要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使专业教师掌握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新动向,使学校各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同步;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带着问题下企业锻炼,通过实践,了解专业技能实际应用情况,避免教学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3.3适当发展结构型双师队伍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欠缺与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突破个体层面的“双师型”教师传统思维,从群体层面探索发展结构型队伍的可能性。可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做教师,提高有社会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师中的比例。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学校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专职教师在与他们共同教学实践中快速向“双师型”转化。各学校的实践也充分表明,从企、事业单位聘任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型”、“技能型”的兼职教师,是改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结构、构建实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3.4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中职学校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坚持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有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面向全体、重点培养、择优资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的办法,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格局。提高教育投资,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社会上吸引优秀的“双师”型人才流入职业学校;建立起合理的分配制度,区别对待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人才,充分调动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使那些在专业教学、实践技能指导方面肩负重任的“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占有优势。国家要制定、修改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对积极进行校企有效合作单位给予优惠待遇。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培养教师的激励机制,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以增长实践才干。

3.5定期开展“双师型”教师认证

国家要借鉴专业技术等级认证的办法,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认证可以引导职业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能调动专业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但认证一定要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的特点,重点放在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上。

4.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篇四

(铜仁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58-0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已进入一个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关键转型期,这一转型期是一个要求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展开的重要变革时期。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重头戏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处在从“学校模式”向“校企合作模式”转变的关键改革过程之中,而这一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如要顺利达成最初的设计意愿,最终还是要通过中职学校教师们的实践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所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而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外在表征的“双师型”教师则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人员既能当教师,又能当师傅;既有学历证书,又有技能证书;既是学科教学引领人,又是技术研发的带头人。早在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就首次提出了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延续到今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界关于“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讨论仍十分激烈。这一讨论伴随着研究者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日益增多,所形成的共识也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更深层次的、更富有挑战性的诸如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等值得广大学者们进一步探究与商榷的问题。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概括地说就是教师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职业经历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希望在自己的专业生涯中顺利成长和发展,从而制定自己专业成长发展之职业计划的实施过程。就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特点而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之理想路径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建构。

以文化为导向,展开师德教育

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紧扣文化导向这一主旋律,以教师文化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师德教育等途径的不断拓展,努力搭建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平台。

加快教师文化建设进程 教师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的教师群体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中不断汲取社会道德和其他文化因素的营养,经过积淀、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教师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奋进。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通过加快教师文化建设,注重体现教师“双师型”特色等途径,努力形成实践型和创新型的教师文化。具体而言,要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效果等为宗旨,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等渠道,努力把文化建设深入渗透到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设进程之中,最终有效推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强化教师师德建设观念 师德是每一位教师身为人师的灵魂,也是社会伦理道德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专业技能不仅是每一位称职的教师应具备的支撑技能,而且还是职业技术学校每一位合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而言,这两者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正因为如此,在中职学校师德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方面,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倾斜性激励机制,要通过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等的不断制定与完善等渠道来优化各种激励机制,最终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从自发到自觉地进行师德修养;二是要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之道德风范进行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价,要通过科学评价标准的不断建构等途径来努力保障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师德建设工作科学合理而有序地展开。以理论为牵引,促成知识更新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而知识则是理论建构的有机构成要素。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以理论建设为牵引,不断通过加快教师之知识更新频率等途径,切实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

提升教师理论修养水平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既有数量上不足,更存在质量上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不少青年教师刚从高等院校毕业不久,所习得的知识宽度较狭窄,所掌握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较肤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更谈不上有深入的研究。再加上他们在企业厂矿等单位工作一线呆的时间不是很长,甚至有的根本没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故导致他们在实践操作方面的策略性经验较少,结果难以达到当前职业技术学校所要求的综合能力标准。不仅如此,虽然有些职业技术学校的中(老)年教师来源于生产现场、技术和管理岗位,并且还具备在教学和实际操作岗位上的实践知识,但由于受知识老化等问题的困扰,所掌握的知识远远达不到技术更新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各中职学校可通过成人专升本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师资班、对口专业学历提高班等途径来提升本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最终借此提升各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专业口径广度和专业知识幅度。为有效保障这一培养目标的达成,不仅要求各职业技术学校的年轻教师要努力通过专业实操等途径来切实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更要求各职业技术学校的中老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他们更新知识深度、广度和频度的学习活动,借以帮助他们在对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充分了解和自如运用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以便及时掌握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等信息在企业生产一线和市场运作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拓宽教师理论修养渠道 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来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水平。其一,要端正态度,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在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类型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史为切入点,认真整理和仔细分析建国以来各种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以制度变迁理论为逻辑起点,在科学厘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由此树立起竞争意识和市场观念,进而为自己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奠定好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其二,要深入基层,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准。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要不断通过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科技进厂等途径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动手能力,从而使自己能紧跟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流程和实践操作动态,最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动手实操能力。其三,要依托项目,切实提升教学指导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要勇于通过项目任务的达成等形式,以专业典型作品的产出为途径,不断把理论追求与实践验证结合起来,借以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操守知识面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自己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理论所追求的教学相长之夙愿。其四,要优化教学手段,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工具和手段不仅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适切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将知识传播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融合起来,借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鉴于这一事实,我们不妨要求各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不断通过自学、业余培训等方式来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并通过在课堂上不断运用等途径来切实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双赢为目的,实施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学校的积极配合,故校企双方应以双赢为目的,不断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努力构建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通畅之道。深化校企合作程度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各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它关注的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正因为如此,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突显实践性教学之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策略性教学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一较高要求的提出则必然会引起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素质结构的变化。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素质结构变化的要求,校企合作这一培养模式就应势而出。因为这一模式既可以为各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又可以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提供适合的实践场所,从而确保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不仅如此,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企业生产实践过程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而让自己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及时更新自己的生产工艺水平和技术操作流程,借以掌握新的企业生产知识和专业发展动态,并最终通过项目达成、问题解决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进而真正成为职业技术学校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在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程度等方式,努力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完善校企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方式的多元化是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校企合作方式的完善程度就成为影响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方式。具体而言,首先要让职业技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在深刻认识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自觉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结构要求之标准,以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增强自己进行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其次,要创设一切机会和条件,使职业技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不断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工作,借以通过调查研究、专项探讨等渠道,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在有效掌握最新专业技术和管理规范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借以不断把行业和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知识引入课堂,最终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和企业工厂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再次,要活化职业技术教育的用人机制,要通过从行业、企业聘请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兼职教师、返聘一些确有一技之长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充当职业技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选送职业技术学校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专项培训等途径来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后,要通过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进行实习实训类的培训和开展互相切磋技艺类的交流等途径来切实提高职业技术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以学校为基石,拓展校本培训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特有的发展环境。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考虑到其专业自身所具有的职业性等特征,其专业化发展进程更离不开学校这一特有的发展环境。为此,应以学校为基石,通过深化校本培训等途径,切实推进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健全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我国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内外建立了一些具有企业文化特征和企业工作氛围的诸如校办工厂、实习农场、畅通驾校等集教学实践、科学研发、产业开发、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这些规模宏大、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设施利用率高的实验实训基地给各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国家也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有益尝试,如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服装设计电器维修)、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制冷机械设备维修)、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磨具制造计算机应用)等大批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基地的建设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这些实验实训基地与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我们要不断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使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基本覆盖应用型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从而充分利用这些基地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具体而言,一是要对各职业技术学校符合学历要求但缺少实践经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技术类的校本培训;二是要对从企业聘请的员工进行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校本培训;三是要对各职业技术学校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类的校本培训教育。借以提升他们的“双师”素质,最终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优化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 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等途径,不断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具体而言,一是要坚决执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校内淘汰机制,并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对各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具备“双师”素质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针对性淘汰,对具有“双师”素质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专门性的培育,进而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二是要依据“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外聘竞争机制,为各职业技术学校培育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学缘迥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借以保障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以发展为导向,修订评价标准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而言,发展更是他们的永恒追求。为此,在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应通过不断修订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标准等途径,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健全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评价观 合理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是正确引导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首先应逐渐打破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之间的界限,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借以形成一整套对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考核和合理评价的实施方案,进而鼓励、鞭策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其次,要建立一套有利于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标准化及评聘制度完善化的评价体系,并以此来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借以充分实现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完善职业技术学校“双师”教师评价标准 为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首先要通过在评价标准建设中突出教师的核心能力等途径来明确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借以建立以能力导向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其次要通过在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上侧重双证、双职称之顶层设计的渠道来细化“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借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基于这两点考虑,对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可通过国家立法等形式来增强其权威性与执行力。

5.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篇五

程,掌握熟练的工作技能,通过实践、交流的方式,加深对实践环

节的认识。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课程改革、技术服务等项目的开展。

校企合作可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学校走向就业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作用是很大的(参见表1。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问题探讨

质量与安全问题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在实践中,一方面,教学模式服务于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对校企合作过程的考核与控制是人才质量的保障与监督机制,企业作为评价主体的缺位削弱了质量监督的力量。校企合作过程的质量监控主体应是校企双方,并通过反馈机制调整。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校企合作的最大障碍,由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是暂时性的,企业一般不会为学生购买保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的经济利益将受到较大的损害,所以许多企业鉴于这方面的考虑拒绝接受在校学生顶岗实习。此外,学生分散在不

同企业顶岗实习时的生活安全也是一个难题。

低报酬问题互利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动力。就企业而言,追求利润是最终目的,企业既没有培养学生的义务,也没有给予学校资源支持的责任。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通常被视为廉价劳动力,无法满足顶岗实习学生的最低生活要求,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提高。

政府宏观政策的问题从国外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看,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校企合作的有效促进力量。由于校企在合作中的地位不平等,因而需要一股中间力量来平

衡校企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主体的有效互动。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应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国家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规定最低薪酬标准,积极引入保险机构,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关心的校企合作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济.解放思想政策创新,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又好又快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6.[2]陈斌,等.工学结合模式的理念与实践偏差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6.[3]周明星,关炳岳.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6.作者简介: 叶建峰(1956—,男,福建漳州人,集美轻工业学校讲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和行政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我校教师队伍也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是青年教师的比例增大,而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既懂

理论知识,又熟悉实践操作的教师。很显然,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培养出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因此,我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方案,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使我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在近

几年有了很大提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根据目前师资情况,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对我校现有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的首要途径。其中,培训包括两种类型,即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校本培训(1在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协调、组织下,名优教师和专业教师结成师徒,通过名优教

师的传、帮、带、导,尤其是充分利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其理论水平

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2聘请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 进行技能教学,教师在实训课时间 下车间与学生一起接受技能培训。

例如,我校钳工专业技能教学就聘请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钳工,由其负责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同时,配备一名年轻专业教师跟班学习,既辅助其进行教学,又能向其学习操作技能。经过两年的实践,这位年轻专业教师的钳工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3 立足校内,创造实践条件,造就“双师型”教师是培训工作的着眼点,也是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而要创造条件,就要加大对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投入。为提高操作技能,加大实践环节,我校对机电、烹饪专业加大投入,先后建立了钳工操作室、数控车床实训室、车工实训室、烹饪操作室、烹饪操作准备间、观摩室、维修电工操作室、模拟机床排故室、电工电子实验室

等。这样,就保证了教师有一定的实践场所。校外培训(1建立实习基地。如选派教师到实习工厂培训。这样可使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实践性工作,技表1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 届别 毕业人数(人 招聘单位数(个 就业岗位(个 一次性就业率

***88%***92%***93%***96%***98%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洪昌

(富阳市技工学校浙江富阳311400 摘要:技工学校应充分认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义,并根据学校实际,有计划地让教师参加实践性培训,通过“名师”的带动作

用,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自我教育与激励, 并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关键词:技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师资培养

2009.2 能水平提高很快。目前,学校有环保热电厂、富春江化工有限公司、光明汽修厂、盛大空分设备厂、春城大酒店等实习基地。(2选派教师到校外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学校根据专业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挂职期间,要参与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等,在知识应用领域得到锻炼,并从中获取课堂教学所需的生动素材。学校制订了培训办法,使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形成制度。从2004~2008年,共有25名专业教师分别到富春江冶炼厂、富阳市容大承装公司、日月电器有限公司、三方集团等企业挂职培训。通过培训,这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3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学校每年都要选送一批青年教师进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同时,也不定期地请专家来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从2004~2006年,学校共派出20多名教师参加省劳动厅、省教委举办的各类培训。2007年上半年,学校还专门安排了3名教师参加新教材编纂培训;暑期还安排8名专业教师赴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高技能师资培训,2008年的暑期有12名教师参加了高技能培训,共有20名教师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引进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要实施开放办学,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不但可以优势互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效益,而且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途径的一种良好补充。聘请任职于科研、企事业单位优秀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自2000年以来,学校从自来水厂、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通集团、富阳动力机厂、方圆塑机等单位引进兼职教师6名。这些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带进了技校,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技校的办学质量。

(三建立教师技能竞赛奖励措施

我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建立了相关的激励机制。通过参加竞赛,加强了校际交流,找出了差距,锻炼了教师。2007、2008年派教师参加杭州市中职教师数控车床、工具钳工等比赛,还参加了劳动保障部组织的课件制作比赛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主要成效2008年8月,我校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核查,有25名教师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见表1。表1通过2004年与2008年我校“双师型”教师总体情况的对照,说明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有20人分别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

“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统计显示,在学校2007学年第二学期维修电工、汽车修理、钳工、烹饪等专业等级考核中,合格率达到95%,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双师型”教师在技能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2007年和2008年,我校参加我市组织的数控、烹饪、电工、钳工等专业技术比武中,共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要正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就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教师。在外延上,“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具备相应行业职业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在形式上,“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从能力角度来说,“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具体说来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素养等。同时,“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应以在职实践性培训为主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指导的教学质量观”。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外,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进修,符合国情、校情、师情,即教师的培养以业余为主。“在实践中成长”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要从整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校骨干专业的需要,综合考虑现有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教师的人品等,按照专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养,有利于学校有序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学校可以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从事相近专业的学习和教学,培养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上好课,如何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积极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校内选定师德水准、学历水平、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和具体特点,制定提高计划,明确指导教师和被培训教师的责任,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技工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双师型”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胜任两门课以上的教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出色完成技能教学;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一般问题。在教师自身努力下,其专业能力从“会、熟”到“精、绝”。“会”是指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是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是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顺利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绝”,是指拥有一项以上专业技能的“绝活”。使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建立激励“双师型”教师自身提高的机制“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高度专业化的体现,是两种专业素质集于一身的特殊人才,是教师学习倾向内在动机。对已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进修制度,保证其实践水平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二是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对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给予奖励,在晋升职务、进修等给予倾斜,以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三是教师本人应本着“终生教育”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自我提高,最终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2]王文龙,张磊,徐文秀.“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1.[3]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4.[4]朱江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校企和作[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作者简介: 王洪昌(1968—,男,浙江富阳人,浙江富阳市技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校师资教育。

2004年2008年2008年比2004 年增加 “双师型” 教师人数

6.“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篇六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特点、办学规律和培养目标等因素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九江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为努力建设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我校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为基本形式;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新教师”的原则,培养多层次、高规格满足学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促进我校的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切实提高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组织和实施,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对象选拔、培训项目安排、培训经费落实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组 长:梅芳田 副组长:刘自亮、熊斌斌

成 员:刘笑庆、龙德胜、李清水、曹巧珍、苏继坡

三、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按照专业发展规划,在未来的2-3年内,“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高职专业教师队伍的90%以上,同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教学能力: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②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③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和组织与指导工作;④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⑤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2、专业实践能力:①具有高级技工以上的生产操作能力,获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②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

7.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篇七

“双师型”教师一般是指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同时, 也具备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 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 (或技师)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水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 要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可以说是一所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的重要指标。

二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要有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

近年来, 中职教育发展迅猛, 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中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呼声中, 各中职学校虽然也增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1. 扶持力度薄弱, “双师型”师资队伍形成步履维艰

长期以来, 我国国家和地方财政重点投入多是按照“名牌大学——重点大学——本科高校——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顺序进行的。如此一来, 中等职业学校相应的办学标准、稳定的经费支持必然滞后。现实也的确如此:现在各职业学校虽然都配置学生实习实验场地, 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实习实验场地规模小, 满足不了教学任务的需要, 并且实训设备十分破旧, 与当前现代企业技术无法匹配;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与市场脱节, 缺乏实用性。因此, 在对学生的知识讲解和素质锻炼上, 职业教育的特色难以彰显;专业教师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和表现, “双师型”师资队伍形成步履维艰。

2. 单一的教师来源渠道, 导致“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

目前, 中职学校现有教师多数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直接补充来的“三门”教师 (中学门、大学门、职校门) , 从学校直接走上讲台, 虽然理论知识功底较强, 但实践工作经验贫乏, 对行业、职业毫无感觉, 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能力、动手能力、现场教学能力都处于弱势, 距“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此外, 很多职业学校本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普通中学转制而来的, 在“普中—职校”转型中很多基础课教师采用挂靠专业的方式, 改行成为专业教师, 这部分教师如今年龄较大 (45岁左右) , 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偏重于理论教学和研究, 但在专业技能方面不擅长实际操作, 实践能力较弱, 难以很好地完成专业实践教学的职责。总体上, 有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 比例过低, 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培训渠道不通畅, 不利于“双师型”教师个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尽管各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培训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培训机会少, 缺乏培养培训模式、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 许多新教师一到学校, 就立即承担了繁重的授课任务, 很难有时间参加培训;二是技能培训对口难, 职业教育中一些短线专业、新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 虽然大多数职业学校均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但由于种种原因, 基地整体功能发挥欠佳, 整体资源利用不充分, 进入实质性合作的不多。

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激励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管理师资队伍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目前, 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非“双师型”教师在待遇上无显著差别。来自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行家人员在骨干教师选拔、上岗资格考核和业务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 不但毫无优先权, 还必须经过职称转评, 然后才能晋升教师更高一级的职称, 以上政策, 延缓了“双师型”教师的职称晋升时间。这些问题的存在, 与“留人、留心、爱岗、乐教”的要求相背离, 难以增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三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 改善办学条件, 保证“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国家和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对中职教师的培育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 调动学校及教师积极性, 从数量和质量上着手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 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有条件的省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经费, 从财政拨专款, 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学校应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政策, 对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进行完善, 对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方案、计划进行优化修订;学校要尽快着手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加大投入, 健全措施, 常抓不懈,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同时, 学校要更加紧密地依托行业,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双师素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例如通过合作办学, 使专业课教师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必然要了解和掌握技术生产过程, 掌握企业劳动组织过程。

2. 多渠道拓宽师资引进, 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来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大引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三高” (高学历、高技能、高职称) 人员作为中职学校吸纳“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来源, 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 我们也不容忽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走出一条多渠道培养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路子。对校内紧缺的专业师资, 可以从社会上、企业中聘请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通过这些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所教专业领域内的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新技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 并经过提炼、加工、综合后, 及时有效地融入教学, 并在和学校其他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 起到专业技能方面的“传、帮、带”,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 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及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 产教结合, 对专业教师进行多种方式的职业培训

培养“双师型”, 离不开产教结合。具体可通过以下办法进行:其一, 让专业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学习或挂职。专业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学习或挂职, 能够使专业教师发现知识结构的缺陷, 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其二, 专业教师业余时间到合作企业进行观摩或实践。通过观摩实践, 专业教师可以对所在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中提出建议, 积累教学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技术和相应的经验。其三, 专业教师参与、承担合作企业的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通过科研课题研究, 可以确保专业教师能够处于行业实用技术的前沿, 既提高了其专业素养、实践能力, 也有利于提高其的相应素质。

4. 加大激励力度,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稳步发展, 必须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使学校的分配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完善鼓励“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营造“留人、留心、爱岗、乐教”的氛围。例如:职称晋升、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 让这些教师获得相对较好的待遇, 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保证这个群体的稳定性。要着手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教学系列职称评定标准, 该标准应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系列职称评定标准有区别, 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吸引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同等条件下, 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应予以优先照顾。

参考文献

[1]谭胜富.浅谈中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J].职教论坛, 2007 (14)

[2]佟富家、李艳.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 2009 (11)

[3]任妙芳.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 2008 (35)

[4]滕亮.浅谈怎样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杂志, 2012 (3)

8.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13-03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职业和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初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学会专业技能。为此,中职学校应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本文试对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百色市中职学校积极配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切入点,逐渐提高全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百色市共有17所中职学校,基本上全部分布在12个县区内,其中市直中职学校有5所,自治区级示范性中职学校有3所。17所学校中,教职工总数是1361人,其中专任教师101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 74.6%,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8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8.4%,“双师型”教师数在专任教师中数量还较低,未能达到总数的2/3,还远远不能满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的需求。

(一)“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

17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中,29岁以下有9人,占“双师型”教师的3%;30-34岁有38人,占“双师型”教师的13%;35-39岁有46人,占“双师型”教师的16%;40-44岁有79人,占“双师型”教师的27%;45-49岁有67人,占“双师型”教师的23%;50岁以上有49人,占“双师型”教师的17%。

由此看出,在“双师型”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比年轻和年长的教师占的比例高,年龄结构分布较合理,中青年教师能够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

17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27人,占“双师型”教师的9.4%;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223人,占“双师型”教师的77.4%;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有38人,占“双师型”教师的13.2%。从以上数据来看,“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还是合理的,比较集中分布于本科学历,基本上符合对中职教师要求的学历条件。但仍然有需要改进之处,如一是有较低学历出现如中专学历,这些有待提高;二是研究生学历的“双师型”教师较少,应激励教师获取更高的学历层次。

(三)“双师型”教师的职称结构

17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中正高职有1人;副高职有44人,占“双师型”教师的15%;中级职称有155人,占“双师型”教师的54%;初级职称及未定级有88人,占“双师型”教师的31%。职称结构还欠佳,主要体现在高职称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小,未能真正发挥高职称者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这一数据还反映了初级职称及未定职级的教师积极性较高,占“双师型”教师31%的比例。

二、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不透彻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多措并举,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百色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共同呼声。但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何种能力与资格,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说法不一。有的专家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双证书论”,认为但凡取得教师资格证并从事职业教育一线工作的人员,同时具有技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如以上统计的“双师型”教师中不分职称职级、学历高低,符合此条条件即可称为“双师型”教师。第二种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双师型”教师。第三种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而在全市中职教师中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为“双师型”就是“双职称型”“双证型”,也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获得另一职称,即“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高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资格证都必须达到中级职称以上。若教师职称不达到中级职称以上的或职称为中级但职业技能等级不达到高级的教师不能称为“双师型”教师。因此,很多年轻的教师因为教师职称晋升不到中级而不敢不愿再申评职业技能资格,阻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也制约着中职教育的教育效果。

(二)全市“双师型”教师数量少、质量不高

看上文统计,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28.4%,不及总数的1/3,意味着既能够上专业理论课又能够上实践指导课的教师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且有的“双师型”教师所取得的“双证”,与自己所教的课程科目不相符,不能真正指导学生的实践。如,会计专业的教师本应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但许多会计专业的教师却考取了“经济师”“审计师”等一类资格证,与实际专业实践指导没有等同的技能水平。还有的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技能比较强,但是存在知识结构比较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还有的“双师型”教师,纯粹是为了双师而考证,没有足够的专业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这些已经被认定为“双师型”的教师“含金量”也不是很高。

(三)“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倾斜性还不够,难以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专业课教师能够到企业跟班锻炼和实践培养的机会较少。一是近几年来国家越发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扩招也不断加大力度,在校中职生日益增多,而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编制太少,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外聘更多的专业教师任教。因此,学校现有的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率失调,教师授课任务重,就很难再安排教师参加本专业的业务培训、实践操作培训及企业顶岗实训。二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提高文化素养,还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要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的新理念、新教法、新技能,需要的培训经费较高,大多学校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培训费用。

2.中职学校没有设立专门对“双师型”教师优先评聘职称和工作奖励的规定,不能调动教师评聘“双师型”的积极性。在学校,“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的身份无一区别,“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聘、先进评比等方面没有占任何优势,“双师型”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因此,大家对“双师型”的头衔缺乏兴趣,不去争取。

三、对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循序渐进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工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培养必须要有针对性,在充分了解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教师数量、教师教学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的基础上,确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方向和教师比例及培训目的、内容、时间和形式。

(二)重视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多管齐下培养“双师型”教师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单位,利用校内资源通过最直接、最经济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形式。校本培训是一种可以把教师专业培养与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教学实践等紧密联系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基本能保障全校教师得到长期化、经常化的学习培训。但校内资源毕竟有限,光靠校本培训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需要,不能促进专业教师很快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因此,学校还需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校外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双师型”教师培训。学校请对口的高职院校专家型的老“双师型”教授到学校进行讲学和传授实践经验,也相应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高职院校去跟班学习、进修提高。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等更高的学历层次,并给予相应的补助报销,提高教师学历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水平。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到工厂、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锻炼操作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三)正确解读“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鼓励并培养更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有学校培养和企业引进两种,而在全市“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企业引进只有3人,故“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有赖于学校的培养。有关专家提出,职业学校的教师,首先应取得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和职称,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并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力,不论职称职级高低,都可以进入“双师型”教师行列,而不一定非是讲师(或以上)才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否则将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因此,中职学校更应该正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对教师的发展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积极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让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发挥光和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建立促进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

在“双师型”教师日常管理方面,各中职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及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办法等,在同等条件下,应对“双师型”教师优先晋职、晋级,创造条件让专业理论课教师参加资格考试、技能等级过级考试等激励措施。二是给每一位有“双师”潜质的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为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指导和帮助,对其下企业锻炼提供政策支持以及从事科研工作提供经费和条件。三是相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树立“双师型”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提高责任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服务。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过程管理,建立教师培训的个人档案资料,为评职评优评先等考核提供依据等。

【参考文献】

[1]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2]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3]刘景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反思[J]福建教育,2012(48)

[4]朱武卫.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

上一篇:成长的故事话题作文初中下一篇:创卫评比检查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