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协理员思考题问题及答案(精选8篇)
1.劳动保障协理员思考题问题及答案 篇一
第一章
社区劳动力和退休人员信息管理
第一节
信息采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拟定调查提纲的过程就是将(B)具体化的过程。A.调查结果 B.调查内容 C.调查手段 D.调查项目 2.拟定调查提纲必须以(C)为依据。
A.调查结果 B.调查方法 C.调查内容 D.调查项目
3.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拟定调查提纲的过程是(A)。
A.内容→概念→项目 B.概念→项目→内容 C.项目→内容→概念 D.内容→项目→概念
4.逻辑分析、试验调查和(C)是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
A.编写日志 B.统计汇总 C.经验判断 D.问卷设计 5.对调查方案应进行(A)
A.可行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定性研究 D.基础性研究
6.把城镇人口和非农人口或农业人口和农村人口作为调查项目而设计,它违背了可行性研究中的(C)方法
A.经验判断 B.试验调查 C.逻辑分析 D.实证分析
7.通过小规模的实地来检验调查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的方法是(B)A.经验判断 B.试验调查 C.逻辑分析 D.实证分析 8.在工作方案中,工作目标是确定其他基本要素的(D)A.核心 B.关键 C.工具 D.基础
9.调查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A)A.组建调查队伍 B.筹集调查经费 C.收集调查资料
10.(D)不属于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调查实施阶段的工作任务。A.搜集调查资料 B.整理调查资料 C.研究调查资料 D.组建调查队伍 11.(A)是调查研究工作最重要的阶段。
A.设计调查方案 B.收集调查资料 C.整理调查资料
12.(A)、组织精干的调查队伍、采取灵活的调查方法和进行多点的对比调查是制定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工作计划中试验调查实施步骤中的主要内容。A.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 B.调查结果的评估 C.收集调查资料 D.整理调查资料
13.劳动保障协理员入户调查访谈过程中语言控制的常用方法不包括(D)。A.提问的方式 B.题目转换 C.对问题的追问 D.引导性提问
14.在入户调查中,调查人员不断问“还有别的吗?”“还有其他原因吗?”等,这是提问技巧中的(C)。
A.澄清 B.避免引导性提问 C.追问 D.可跳问的问题
15.在入户调查中,调查人员不断问“你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这样说的理由有哪些?”等,这是提问技巧中的(A)。
A.澄清 B.避免引导性提问 C.追问 D.可跳问的问题 16.入户调查的目的是(D)、A.与受访者见面 B.与受访者沟通 C.锻炼能力 D.获得资料、17.(B)不是做好调查日志一般应遵循的原则。A.有被调查对象的完整资料 B.营造访谈气氛 C.要有选择记录 D.简明扼要 E.有基本要件
18.在入户调查中,受访者是否愿意在调查中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给受访者留下的(B)
A.整体印象 B.最初印象 C.最后印象 19.(C)是问卷的主体和主要内容
A.封面信 B.指导语 C.问题和答案 D.其他资料 20.(A)不属于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A.具有很好的开放性 B.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C.具有很强的匿名性 D.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E.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误差 21.(D)不属于问卷调查法的缺点。
A.弹性小 B.回收率难保证 C.调查资料质量得不到保证 D.具有很强的匿名性 E.文盲或文化程度低的调查对象不适合 22.问卷调查中的主观上的障碍主要是由于被调查者(C)引起的。A.能力问题 B.条件问题 C.心理问题 D.生理问题
23.由于被调查者文化程度较低,阅读能力较差而造成的问卷调查障碍属于(B)A.主观上的障碍 B.客观上的障碍 C.主要障碍 D.次要障碍 24.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第一步工作是(D)
A.做设计方案 B.设计问卷初稿 C.试用和修改 D.开展探索性工作 25.劳动保障协理员设计调查问题时,在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上应遵循的常用规则是(D)。A、敏感问题少量可以直接问,但不宜过多 B、可使用否定形式提问 C、倾向性、引导性问题比重可适当多一些 D、避免双重含义的问题 26.(B)是实施问卷调查的关键步骤。
A.分发问卷 B.问卷设计 C.回收问卷 D.整理问卷 27.信息处理的第一个环节是(B)
A.信息采集 B.信息加工 C.信息储存 D.信息反馈
28.采集对象是根据采集目标而确定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个社会经济规律的(C)A.个体 B.区域 C.总体
29.采集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的(A)A.个体 B.区域 C.总体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调查提纲是指对具体调查方式的可操作性作出规定(A B)×
2.在调查方法设计上,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调查对象应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A B)× 3.在调查时间设计上,一般应选择农忙季节进行(A B)×
4.在调查范围设计上,如果人财力不足,就不宜选点过远,分布过广。(A B)√ 5.计划虽形式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一种关于未来的蓝图和一定行动的建议、说明和框架。√
6.工作任务是对工作要求的分解和细化,(A B)×
7.工作要求是工作工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和达到的标准。(A B)√ 8.调查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一个合理周密的计划。(A B)√
9.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总结。(A B)√ 10.试验调查对象一定要力求规模大,数量多,类型多,代表性强。(A B)× 11.调查计划一旦制定并实施是不能再改变的。(A B)× 12.在入户调查中调查人员既可跳问,也可引导性提问。(A B)× 13.调查日志是以日为单元的采访调查的客观记录。(A B)√
14.在入户调查中若初访遭到拒绝,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时间回访。(A B)√ 15.如果受访者家里有多个成员,可以让他们也参加进来。(A B)√ 16.应答率过低会影响整个调查质量。(A B)√
17.在入户调查中如果受访者不合作,最好放弃。(A B)× 18.入户调查人员的仪容仪表是个人素质的内在体现。(A B)×
19.入户调查工作人员的语言是否文明规范是个人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A B)× 20.封面信是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A B)√ 21.问卷调查是一种口头调查。(A B)×
22.尽管问卷调查目的、内容不同,但问卷的设计却是可以相同的。(A B)√ 23.在问卷设计中,试用和修改是至关重要的环节。(A B)√ 24.一般来说,问卷越长越好,越长越有利于调查(A B)×
25.问卷调查属于一种统计调查,它往往是由总体来推断样本的(A B)× 26.利用通信媒体和组织分发问卷需采用直接回收方式(A B)× 27.跟踪分发问卷方式可采用间接回收方式(A B)×
28.一般来讲,问卷回收率低于70%,说明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很低(A B)√ 29.信息采集的质量决定信息处理的质量(A B)√
30.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原则要求工作人员要及时采集,及时传递(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1.调查提纲拟定的方法有(ACD)
A.将调查内容分解成概念 B.进行逻辑分析 C.对概念进行解释 D.设计具体调查项目
2.调查提纲中所反映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CD)的事实或项目。A.可表达 B.可测量 C.可描述 D.可操作 3.计划若切实可行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CD)
A.目标明确 B.先行 C.准备付诸实施 D.提高管理效益 E.获得高额回报 4.计划的特征有()
A.明确性 B.全面性 C.相联性 D.协调性 E.弹性 F.功利性 G.派生性 5.计划的分类标准主要有()
A.期限标准 B.职能标准 C.组织层次标准 D.形式标准 6.关于计划和计划工作,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计划是计划工作的结果 B.计划工作是计划的结C.计划工作是制订计划的过D.计划是制订计划工作的过程
7.计划工作需遵循的步骤是()
A.确定目标 B.拟订可供选择方案 C.确定前提条件 D.评价备选方案 E.估量机会 F.编制预 G.选择方案 H.拟订派生计划
8.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E)、组织领导。A.工作任务 B.工作目标 C.工作步骤 D.工作措施 E.工作要求 9.调查计划是对调查过程按(AD)进行的总体安排。A.时间顺序 B.工作手段 C.相似关系 D.逻辑关系 10.确定调查计划内容主要包括(ABCD)
A.确定目的和内容 B.确定对象和范围 C.确定方法 D.确定组织安排 11.确定调查方法取决于(ABCD)
A.调查课题要求 B.调查目的要求 C.调查对象 D.调查范围 12.调查组织安排的内容有(ABCDE)
A.人员组成 B.任务分工 C.时间安排 D.经费 E.装备配备 13.劳动保障社会调查就是(ABCD)的过程。
A.通过调查研究方法B.进行有目的的实际考察C.了解掌握劳动力资源及其社会保障实际情况 D.获得劳动保障信息
14.劳动保障社会调查过程分为(BCD)阶段。A.目标 B.准备 C.实施 D.总结
15.劳动保障社会调查总结阶段的工作任务是(ACD)
A.形成调查报告 B.分析调查工作 C.评估调查结果 D.应用调查结果 16.进行多点的对比调查,其对比的方法可以是(ABCD)
A.同方案的重复对比 B.不同方案的多点对比 C.不同方案的先后对比 D.不同方案的交叉对比
17.关于入户调查方法的正确论述是(ABC)
A.在学术上称访问调查法 B.调查主体和客体是访问者和受访者 C.调查方式是直接交谈 D.调查目的是全面准确掌握辖区人员基本情况 18.入户的介绍方法主要有(ABCD)
A.受访者的熟人或朋友介绍 B.持单位介绍信或证明 C.持工作牌证 D.自我介绍 19.入户调查的访问过程控制主要包括(AB)
A.语言控制 B.非语言控制 C.结果控制 D.非结果控制 20.非语言控制主要包括(ABC)控制。A.表情 B.目光 C.动作 D.图片 21.调查日志一般分为(CD)A.横式访问记录 B.纵式访问记录 C.结构式访问记录 D.无结构式访问记录 22.在入户调查中,提高应答率的措施有(ABCDE)A.持续回访 B.不间断工作 C.小心观察 D.工作态度良好 E.努力说服受访者接受访问
23.在入户调查中,工作人员应该注意的事项有(ABC)A.仪容仪表 B.文明礼貌用语 C.行为规范 D.提高应答率 24.按问卷的结构和答题方式可将问卷划分为(ABC)
A.标准型问卷 B.自由型问卷 C.半自由型问卷 D.封闭型问卷 E开放型问卷型问卷
25.通常各种问卷都包括(ABCD)
A.封面信 B.指导语 C.问题和答案 D.其他资料 26.在入户调查中,敲门应该做到(ABCD)
A.敲门声不宜太小,次数太少 B.敲门声不宜太急,次数太多 C.注意敲门轻重缓急 D.做到富有节奏 声音比较适中 27.在入户调查中调查人员在自我介绍中要注意(ABC)A.外表 B.精神状态 C.语言表达
28.营造访谈气氛,调查人员应做到(ABC)
A.了解受访者,发现其优点 B.以受访者关心的事为题,真诚关心受访者 C.与受访者建立认同感 D.利用人们对才华的敬仰心理 29.在入户调查中调查人员在发问时应注意(ABCD)
A.给受访者留出思考的时间 B.注意不离开主题 C.注意问题的措辞 D.用明确、坦率、中立的方式提问 E.多提开放式问题 30.问卷调查中的障碍主要分为(AB)
A.主观上的障碍 B.客观上的障碍 C.主要障碍 D.次要障碍 31.设计问卷初稿的方法有(BC)A.讨论法 B.卡片法 C.框图法 D.对比法
32.在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ABCDE)A.问题形式的设计方法 B.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的设计方法 C.相依问题的设计方法 D.问题的数目和次序的设计方法 33.关于答案的设计方法应注意(ABC)A.保证答案具有穷尽性 B.保证答案具有互斥性
综合 F.C.根据研究的目的来确定同一事物的相应变量 34.问卷分发的形式有(ACE)
A.利用通信媒介 B.随机式 C.利用组织 E.跟踪式 35.审查问卷的主要工作是(ACD)
A.抽取废卷 B.跟踪管理 C.统计问卷回收率 D.统计问卷有效率 36.关于组织的正确表述有(ABCD)
A.由若干因素构成的有序的结构系统 B.按照一定目的、程序,对一些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的活动和行为 C.是分工的前提和协作的基础 D.在管理活动中,是一种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和管理对象 37.基本的组织结构类型有(AD)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D.矩阵型组织结构 38.信息采集的原则是(ABEF)
A.针对性 B.准备性 C.综合性 D.系统性 E.及时性 F.经济性 39.信息采集方案实施流程包括(ABCDEF)A.具体目标 B.对象和单位 C.内容和工具 D.时间和地域 E.方式方法 F.组织、计划和安排 40.整理访问记录应做到(ABC)A.及时 B.全面 C.真实 D.区别
第二节.某方面信息信息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基础台帐主要全面记录管理对象的(C)
A.业务信息
B.全面信息
C.基础信息
D.某方面信息 2.业务台帐主要记录管理对象的(D)
A.修订信息
.B.全面信息
C.基础信息
D某方面信息
3.编制信息管理台帐要在全面记录管理对象基础信息的同时,根据管理和服务的需要,分别编制各类(C)
A.基础台帐
B.基本台帐
C.业务台帐
D.问题台帐 4.信息管理台帐由(B)填写
A.劳动保障工作的负责人
B..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
C.社区主任 5.台帐表格栏目中的宾栏项目一般为(C)A.管理项目
B.服务项目
C.个人姓名 6.台帐栏目如果较多,应当按顺序编号,主栏部分分别编以(A)A.1、2、3 B.项目
一、项目
二、项目三 C.a、b、c
7、设计编制辖区内特定群体管理台帐的步骤有(D)、确定特定群体管理台帐的标题、编制基本台帐的项目
A.制定管理方案
B.发放调查表
C.建立信息卡
D.确定辖区内特定群体 8.信息系统形成阶段的目的是(D)
A.收集信息 B.加工信息 C.传递信息 D.形成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
9、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C)设备和数据 A.技术 B.资金 C.人员 D.工具
10.对不充分就业,无就业愿望的人员可(A)跟踪服务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一个月 D.三个月
11.一般开展失业人员日常管理跟踪服务的机构是(D)A.街道办事处 B.县级以上劳动部门 C.互助服务小组 D.失业人员居住地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
12.劳动保障协理员可以利用(A)进行先进的数据日常动态管理 A.电子表格 B.手工绘制表格 C.文字说明
13.在电子政务统一网络的平台上,要构建(D)劳动保障系统网络
A.中央-省两级 B.中央-省-市三级 C.中央-省-市-县四级 D.市-区-街道 14.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B)的社会活动。
A、输出 B、控制 C、处理 D、调度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台帐表格应设计成平行的线条组成的正方形表格(A B)× 2.台帐表格上下两端应以细线绘制,表内线以粗线绘制(A B)× 3.台帐各纵列合计时,一般应将合计栏列在前面(A B)× 4.特定群体管理台帐应该适时进行修订与完善(A B)×
5.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A B)√
6.确保服务有效,可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工作要求确定不同服务频率(A B)√ 7.对“双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可半年跟踪一次(A B)× 8.劳动保障管理系统是劳动保障各项业务信息化工作的总称(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
1.信息管理台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BCD)
A.分类建帐
B.提高资料的准确性 C.系统积累资料D.为编报统计报表做准备 2.信息管理台帐一般可以分为(AC)
A.基础台帐
B.基本台帐
C.业务台帐
D.问题台帐 3.编制信息管理台帐的基本要求有(ABD)A.分类建帐
B.完整记录
C.动态管理
D.便于填写 4.管理台帐填写的项目内容应该(ABCD)
A.简明易懂
B.填写方式简便宜行
C.便于填写
D.便于汇总分析 5.做到对台账的动态管理,必须(ABC)
A.分类建帐
B.及时修订管理台帐信息
C.各类管理台帐的信息保持一致 6.台帐表格栏目可分为(CE)
A.上栏
B.下栏
C.主栏
D.次栏
E.宾栏
F.客栏 7.对台帐标题和主栏项目名称应(BD)
A.全面综合B.简明扼要
C.细致周到
D.简练准确 8.台帐表格下方应设计填表说明,它包括(ABCD)
A.填表范围
B.指标解释
.C.填表方式
D.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9.城镇辖区内的特定群体是指(A C)
A.就业困难人员
B.零就业家庭 C.灵活就业人员 D.就业援助人员 10.辖区内的特定群体管理台帐项目包括(ABDE)
A.个人基本情况 B.就业情况 C.再就业情况.D.家庭情况 E.跟踪服务情况 11.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ABCD)等 A.数据采集
B.数据存储
C.数据加工处理
D.数据输出 1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ABC)
A.确定信息需要.B.收集处理信息
C.促使信息得到使用 13.失业人员动态跟踪的主要内容有(ABCD)
A.跟踪服务机构
B.跟踪服务对象
C.跟踪服务的主要内容
D.跟踪服务频次
14.动态跟踪的信息处理一般包括(ACD)方式
A.信息系统处理
B.基本信息表
C.电子台帐记录
D.手工台帐记录 15.利用Excel对数据的日常动态管理的主要程序是(ABCDE)
A.创建电子表格
B.设立项目
C.输入信息,建立数据库
D.查询信息
E.分类汇总 16.失业人员跟踪服务卡一般需记载(ABCDEF)等内容 A.基础信息变更情况
B.推荐培训记录
C.推荐就业记录 D.职业指导记录
E.享受政策情况
F.跟踪回访记录 17.对退休人员(ABCDE)状况需进行跟踪管理
A.年龄变化
B.家庭变化
C.收入变化
D.健康变化 E人员调整 18.分析退休人员(ABCD)方面的基本需求变化,从而实现跟踪管理 A.文体娱乐
B.医疗保健
C.护理服务
D.机构养老
E.医疗保险 19.企业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小组组织管理制度包括(BE)
A.例会制度
B.定期报告制度
C.日常活动制度
D.经费管理制度
E.特殊报告制度
20.拟订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管理制度的步骤是(ABCDE)A.了解基本情况 B.拟定初稿 C.征求意见 D.修改完善 E.通过制度 21.信息记载一般包括(ABC)部分
A基本信息记载 B.服务信息记载 C跟踪信息记载 第三节 信息分析和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统计指标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B)A.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平均数指标
2.期末实有失业人数=失业人员总数-失业人员已就业人数,它反映的关系是(C)A.统计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B.统计指标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C.统计指标间的逻辑关系 3.统计分析的对象和目的的差异决定了(D)A.统计分析内容的多样性 B.统计分析目的的多样性
C.统计分析内类型的多样性 D.统计分析形式的多样性和多样的分析方法 4.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A)
A.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B.透过本质看到现象 C.仅仅只看到现象 5.统计分析具有实证性、(D)和多样性的特点。A、事务性 B、灵活性 C、理论性 D、数量性 6.(A)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
A.比较分析法 B.结构分析法 C.归纳法 D.演绎法
7.统计分析中比较分析法的常用方式是和计划比较、和过去比较、(B)。A、和不同类比较 B、和同类比较 C、和概念比较 D、和数据比较 8.统计分析的对象是(C)
A.数据 B.指标 C.客观事实 D.统计结果 9.统计分析的目的是(B)
A.认识现象 B.认识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C.掌握分析方法 10.统计分析是一种(D)
A.定性分析 B.文字分析 C.多样分析 D.定量分析 11.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过程与程序是(E)。
①观察资料,发现问题 ②探讨规律,寻找原因 ③处理数据,比较分析 ④归纳概括,提出对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E.①-③-②-④
12.统计分析报告的主体的任务是(B)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解决问题
13.公文具有(D)、实用性强、政策性强的特点。A.全面性 B.统一性 C.灵活性 D.简明扼要 14.工作经验总结的重点部分是(A)A.正文 B.导语 C.标题 D.落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个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A B)× 2.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A B)× 3.单个统计指标只反映总体某一个数量特征(A B)× 4.统计分析是统计活动的初级阶段和初级过程(A B)× 5.比较分析就是对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比较分析(A B)√ 6.结构分析是描述个体现象特征的重要手段(A B)×
7.对社区劳动力和退休人员信息采集的结构和统计的数据进行静态分析(A B)× 8.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应间接反映文章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A B)× 9.统计分析报告开头的任务是分析问题(A B)× 10.工作总结的正文结构应采用单一结构。(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1.统计指标一般由(AB)组成 A.指标名称
B.指标数值
C.指标关系 2.统计指标具有(BC)的特点
A.综合性
B.实效性
C.数量性
D.具体性
3.统计指标的种类有(ABCDE)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绝对数指标 D.相对数指标 E.平均数指标 4.统计指标体系是指(ABC)
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B.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C.这种关系就构成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5.平均数指标反映(BC)
A.现象总体内部各单位的一般水平B.发展的平均水平C.现象总体内部各单位的个别水平D.发展的平均速度 6.统计分析的特点是(BCD)
A.比较性 B.实证性 C.数量性 D.多样性 7.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是(ABC)。
A、应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B、应从事实出发 C、应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 D、应从统计指标出发 E、应从概念出发 8.统计分析报告是(ABC)的文体
A.运用统计分析来说明事实和阐述观点 B.提出决策建议 C.结构包括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四个部分 9.统计分析报告主体的结构有(ABD)
A.纵式结构 B.横式结构 C.平行结构 D.交叉式结构 10.公文是一种由(ABC)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应用文体 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事业单位 D.个人 11.常用的公文主要有(ABCDEF)
A.通告 B.通知 C.通报 D.报告 E.批复 F.会议纪要 12.工作经验总结一般包括(ABCD)A.标题 B.导语 C.正文 D.落款
第二章
就业服务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第一节
政策咨询服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需要以(C)为载体 A.完善社区 B.组织劳动保障工作者 C.组织社区活动 D.开展群众运动 2.社区开展活动需要以(D)为主体
A.社区 B.劳动保障协理员 C.管理人员 D.人民群众 3.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是(B)A.组织宣传教育 B,群众直接参与 C.社区主导 4.表彰先进活动属于社区活动类型中的(C)
A.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开展的活动 B.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C.本身含有政治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
5.组织社区居民活动的特点是(B)
A、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
B、目的性、群众性、感染性
C、内容的实效性、商业性、多样性 D、内容、形式的针对性、多样性、统一性、6.下列组织居民活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D)的要求是不正确的。
A明确活动的目的 B、根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内容C切忌教育的痕迹过于明显 D务求实效,做到形式突出
7.(C)是社区活动的基本特点
A.目的性
B.感染性
C.群众性
C.教育性
8.社区活动目的的确定必须将(D)
A.党的理论与党的实践相结合 B.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C.活动的手段与内容相结合 D.活动的指导思想与群众的现实需要相结合 9.下列(B)项是以组织开展活动为载体的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形式。A、采用DV录像、制作光盘
B、举办劳动保障知识竞赛、书法展览 C、聘请街道社区居民小组长、楼长为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员 D、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或窗口,口头宣传和解答有关政策 10.(C)是劳动保障宣传咨询服务的主阵地
A.宣传栏
B.知识竞赛
C.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服务场所 11.(B)是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 A.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B.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
C.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场所
D.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负责人 12.在街道社区舆论引导主要是通过(D)进行宣传教育的 A.报纸
B.广播电视
C.互联网
D.街道社区所有宣传载体和手段 13.街道社区的政策宣传、咨询活动中的公益活动主要由(C)来开展 A.社区领导
B.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
C,社区志愿者和社区义工队伍 14.组织政策宣传、咨询活动在经费预算中应本着(C)A.周到细致原则
B.大气高效原则
C.节俭利用原则 15.对组织活动的场地必须(C)
A.打电话联系
B.通过网络信息传输
C.实地查看
D.通过他人打听 16.(A)是社会工作其他方法的基础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街道工作
17.在个案工作的基本方式中(B)是最重要的技术,贯穿于服务的整个过程 A.访视
B.会谈
C.记录
D.专题讲座
18.(C)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它有助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A.接纳原则
B.适度感情介入原则
C.保密原则
D.非批评原则
19.灵活地运用不同方法去帮助不同的服务对象,这是个案工作(D)A.服务对象自决原则
B.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 C.保密原则
D.个别化原则 20.动员报告是组织学习教育的方法,(B)也是组织学习教育的方法。A、宣传形式
B、座谈讨论
C、目标管理
D、广泛开展
21.个案工作中(A)要求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服务对象而不是批评或责备服务对象,从而促使服务对象客观地正视自己的问题,以利于问题的解决。A、非批评原则
B、个别化原则
C、接纳原则
D、服务对象自决原则
22.求是原则是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原则之一,(C)也是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原则之一。
A、政治原则
B、接待原则
C、相关原则
D、保护原则 23.对针对性政策指导进行跟踪服务,实质是对针对性政策指导的(A)A.结果评估 B.内容评估 C.形式评估 D.目标评估 24.在申请和接案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B)
A.与法官建立良好关系 B.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 C.工作者之间建立良好关系 D.与领导建立良好关系
25.(C)是个案工作最关键的一环
A.制定服务计划 B.结案与评估 C.落实和执行计划 D.收集资料与评估 26.落实和实施计划是个案工作程序中的(C)过程 A.处于静态 B.不断细化 C.不断变化和调整 27.结案阶段的评估是(C)A.事前评估 B.事中评估 C.事后评估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 组织社区活动这种方式的实质是提高劳动协理员的素质和能力(A B)×
2.开展农村奔小康活动是属于社区活动类型中本身含有政治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A B)×
3.注重社区活动的目的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党性的体现(A B)× 4.社区活动应突出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摆在首位(A B)×
5.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却无须太多变化(A B)× 6.宣传咨询活动的策划、组织必须形成书面形式的方案(A B)√ 7.组织宣传咨询活动无需协调调度,更无需主管领导出面(A B)× 8.个案工作就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简称(A B)√ 9.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中的个人为主要对象(A B)√ 10.个案工作主要以小组为主要对象(A B)×
11.访视中所得资料应作为对服务对象了解的主要资料(A B)× 12.个案工作的接纳原则是指无原则地认可案主的一切行为(A B)×
13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自决原则就是依靠服务对象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不需要向其提供帮助和引导.×
14.个案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时,可以完全深入地进行感情投入(A B)× 15.针对性政策指导是对个体具体情况需求提供的相关政策的介绍说明(A B)√ 16.群体面授指导一般用于具有相同需求的群体(A B)√ 17.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计划时无需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A B)× 18.结案意味着个案工作的结束(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
1.根据活动载体的内容,社区活动的类型可以分为(BCDE)A.不含有任何政治意义的活动 B.本身含有政治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 C.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开展的活动 D.文化娱乐活动.E.体育活动 2.社区活动的实质是(ABD)
A.组织宣传 B.群众性的自我教育 C.组织领导 D.群众性的自我实践 3.社区活动的特点主要有(BDE)A.主动性 B.目的性 C.层次性 D.群众性 E.感染性 4.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活动主要依靠(BE)
A.大量宣传 B.活动内容 C.行政命令 D.优质服务 E.活动形式 5.组织社区活动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有(ABCD)
A.明确活动目的 B.根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内容 C.把握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D.活动组织实施要把握好活动前、中、后三个环节 6.社区活动内容安排一定要(CD)
A.突出目的 B.突出方式 C.突出重点 D.把握中心 7.利用活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必须(AD)
A.从实际出发 B.从理论出发 C.讲求形式 D.讲求实效 8.开展社区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载体有(ABD)
A.传媒 B.组织开展活动 C.居民家庭 D.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9.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有(BCDEF)A.组织学习教育 B.舆论引导 C.寓教于乐 D.典型示范 E.人际交往 F.公益活动 10.下列(CE)不是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
A、以组织开展活动为载体 B、以传媒为载体C、以地理条件为载体的形式
D、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服务工作为载体
E、以商业营销网络为载体的形式
1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常需要以组织社区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活动的方法而进行劳动保障工作宣传教育和政策咨询服务等。以下选项中对开展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E)。A、紧密围绕劳动保障工作中心任务开展
B、紧密围绕社区居委会中心工作任务开展 C、紧密围绕街道办事处中心工作任务开展
D、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任务开展 E、紧密围绕劳动保障工作具体任务开展
12.在把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时,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C)。
A、搞活动只讲究形式的吸引人
B、内容是活动的灵魂,形式是内容的载体
C、强调内容的重要,忽视形式的选择
D、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E、兼顾活动内容、活动的形式二者的统一
13.街道社区大型政策宣传、咨询活动方案包括(ABCFG)
A.主题
B.活动形式
C.活动内容
D.活动目的 E.活动结果
F.时间地点
G.责任分工
14.活动标题一般有(ABCD)组成 A.活动组织者
B.活动内容
C.活动形式
D.活动载体
15.组织学习教育活动的方法具体包括(ABC)
A.动员报告 B.总结报告 C.专题报告 D.现场观摩 E.政策咨询服务 16.在街道社区运用典型示范方法进行宣传教育必须注意(BCEF)
A.确定标准 B.选好典型 C.宣传好典型 D.保护好典型 E.推广好典型 F.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典型
17.在街道社区常见的人际交往活动有(ACD)A.联谊活动 B.公益活动 C.恳谈活动 D.走访活动 18.策划组织大型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步骤有(ABCDE)
A.制定方案 B.实地查看 C.部门间协调调度 D.现场调度
E.情况汇总和总结 19.大型政策宣传、咨询活动情况汇总方式有(BCD)
A.书面报告
B.活动情况统计调度汇总
C.有关人员开会共同汇总
D.工作人员调度汇总
20.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式是(BCD)A.政府工作
B.社区工作
C.个案工作
D.小组工作、21.个案工作主要以(CD)为工作对象
A.社区
B.小组
C.社区中的个人
D.家庭中的个人 22.个案工作较常用到的方式有(ABD)A.记录
B.会谈
C.讲授
D.访视
23.完整的个案记录应包括(ABCD)
A.服务对象本身资料
B.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C,服务对象的期望及其会谈时的感受、反应
D.社会工作者的分析、反思及进一步的处理意见
24.根据目标,可以把记录分为(ACD)、A.过程记录
B.录音记录
C.摘要记录
D.问题取向记录 25.个案工作应遵循的公认原则有(ABCDEFG)
A.个别化原则
B.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
C.适度的情感介入原则 D.接纳原则
E.非批评原则
F..服务对象自决原则
G.保密原则 26.针对性政策指导工作主要是针对以下(ABCDEF)人员
A.就业困难人员
B.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
C.进城务工人员D.企业退休人员
E.新就业人员
F.城镇居民 27.针对性政策指导工作主要是体现在以下(ABCDE)方面 A.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
B.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政策扶持
C.进城务工人员政策指导
D.企业退休人员政策指导
E.其他人员政策指导 28.提供针对性政策指导应遵循的原则(BDE)
A.真实原则
B.求是原则
C.对等原则
D.实效原则
E.相关原则 29.针对性政策指导可以采取的方法有(ABCD)
A,个体面谈指导 B.群体面授指导 C.实地场景观摩指导
D.影像资料观摩指导 30.个体面谈指导一般有以下(AC)情况
A.个人主动前来求助
B.个人被动前来求助
C.在群体基础上的个人需要 D.与群体一起面谈指导,仅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31.在群体基础上的个人面谈指导主要出现在(AB)情况
A.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后
B.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有关待遇
C.个人期望获得公益性岗位
32.群体面授指导对象一般包括(ABCDE)
A.大中专技校学生
B.自谋职业人员
C.创业人员
D.就业援助对象
E.企业退休人员
33.对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的政策指导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BCDE)A.个体面谈指导 B.群体面授指导 C.实地场景观摩指导 D.影像资料观摩指导 34.针对性政策指导的步骤有(ABCDE)
A.面谈沟通
B.心理辅导
C.政策辅导
D.跟踪服务
E.总结经验 35.个案工作的过程包括(ABCDE)
A.申请和接案
B.收集资料和评估
C.制定服务计划
D.落实和执行计划
E.结案与评估
36.正式接案后,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面谈和访视收集的资料有(CD)A.事实资料
B.数据资料
C.直接资料
.间接资料
37.正式接案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收集以下(ABCD)方面的资料 A.生理功能
B.心理功能
C.社会功能
D.环境体系 38.个案工作者在制定服务计划时要注意总目标的(BD)A.理论性
B.可操作性
C.全面性
D.针对性
第二节
就业援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是(C)A.生活富裕 B.工作快乐 C.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2.(B)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3.(D)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A.教育 B.医疗 C.住房 D.就业 4.(A)是制订就业援助方案的第一步
A.了解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 B.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 C.确定就业援助方式 D.拟定就业援助方案
5.确定就业援助方式可以通过(B)等途径,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评估 A.心理素质测评 B.职业素质测评 C.职业道德测评 D.生理素质测评 6.有条件的社区可以与就业援助对象签订(D)
A.职业指导协议书 B政策咨询协议书 C再就业培训协议书 D就业援助协议书
7.在辖区单位少和人口分布广的社区,主要通过职业介绍和(C)等形式拓宽就业渠道 A.社区服务业 B.再就业一条街 C.组织劳务输出 D.发展第三产业 8.组建信息服务队伍必须以(B)为主体
A企业事业负责人 B 街道社区工作机构工作人员 C社区志愿者 D退休专家教授
9.就业援助对象在职业能力方面,职业技能单一,而且大部分已经不适应现在以及将来的(B),更缺乏社会所需的综合职业技能。
A、职业技能竞赛要求
B、再就业要求
C、职业发展要求 D、职业分类要求 10.对做好就业困难对象源头控制的工作要求包括(D)等内容。
A、提高就业流动性B、提高收入水平C、提升沟通能力
D、提高就业稳定性 11.对在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应落实(A)A.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
B..职业技能培训.C.工资发放情况 12.对企业规模裁员中含有就业困难对象的,应及时向当地(D)报告
A.省级劳动保障部门
B.市级劳动保障部门
C.县级劳动保障部门
D.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
13.对就业援助工作监督的方式中的一听是指(A)A.听取就业困难人员的意见 B.听取就业援助工作的情况汇报 C.听取职业技能机构培训的情况
D.听取信息采集的情况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以人为本实际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A B)√ 2.就业援助方式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多种并用(A B)√
3.在纯居民居住区主要结合发展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来开发就业岗位(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1.充分就业的含义有(BC)
A.从数量上要求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工作 B.从数量上要求部分人有一份工作 C.从质量上要求每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就业相对稳定 D.从质量上要求每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就业相对灵活 2.就业援助工作的主要方式包括(ABCDEFGHIJ)等
A.就业政策咨询 B.职业指导 C.岗位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D.人职信息匹配 E.推荐岗位 F.公益性岗位援助 G.落实扶持政策 H.鼓励用人单位吸纳 I.鼓励自谋职业、J.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3.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特征是(ABC)
A.缺乏自信,害怕挫折 B.职业技能单一 C.年龄偏大 D.家庭比较困难 4.(AC)属辖区就业援助对象范畴
A.就业困难人员 B.单亲家庭 C.零就业家庭 D.双职工家庭 5.就业援助对象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AB)A.共性原因 B.特殊原因 C.主要原因 D.次要原因 6.社区就业是一个(ACD)的就业领域
A.范围广 B.投入多 C.发展潜力大 D.吸纳劳动力多 7.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包括(ACDE)
A.三保 B.三护 C.三托 D.三项服务 E.三大管理
8.在地处繁华闹市和流动人口多的社区,主要是通过(BD)增加就业岗位 A.组织劳务输出 B.创办社区商业服务网点 C.再就业一条街 D.再就业基地
9.在相对独立于街道和社区之外的大中型“企业社区”主要通过发展(AB)来开发就业岗位
A.发展第三产业 B.社区服务业 C.组织劳务输出 D.创办社区商业服务网点 10.社区岗位信息采集的工作流程为(ABCDE)
A.组建信息服务队伍 B.构建信息服务网络 C.拓宽信息采集渠道 D.及时发布和有效利用信息 E.信息更新和动态管理 11.街道社区信息服务网络主要包括(ABDE)
A.工作机构网络 B.居民小组 C.社区个人 D 用人单位 E 商(企业)站点 12.社区岗位信息采集应力求做到(ACD)A.早 B.泛 C.广 D.实 E 深 13.就业援助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BCDE)
A.求职登记 B.职业指导 C.岗位援助 D.职业技能培训 E.跟踪服务 14.就业援助服务的总体要求是(ABD)A.凡是需要了解政策的,都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和解答
B.凡是有就业和培训愿望的,都能得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和免费的技能培训 C.凡有创业要求的,都能得到“一条龙”的创业支持
D.要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规章制度,提高就业援助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15.就业援助的监督检查制度包括(ABC)
A.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调度通报制度 B.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 C.建立定期督察、随机抽查、热线电话举报的问责机制 16.对就业困难人员应加强(ABCD)
A.职业培训 B.职业介绍 C.分类帮扶 D.重点援助 17.对就业困难人员组织开展(ABE)专项援助行动 A.送政策 B.送岗位 C.送补贴 D.送技能 E.送服务 18.对就业困难人员要实行(ABCDE)
A.分类帮扶 B.专人帮扶 C.一对一帮扶 D.结对帮扶 E.包保帮扶 19.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应提供(ABCD)等一条龙服务 A.职业培训 B.创业培训 C.小额担保贷款 D.开业指导 20.对就业困难对象的援助包括(ABD)A.集中援助 B.日常援助 C.生活援助 D.就业援助 21.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监督考核的内容是(ABCD)
A.政策援助落实情况 B.服务援助质量与效率情况 C.培训技能援助情况 D.岗位援助到位情况
22.对就业援助工作监督的方式有(ABCD)A.一听 B.二看 C.三查 D.四访 23.就业援助工作监督的方式中二看是指(CD)
A.看各地就业援助工作的相关政策 B.看就业困难对象的生活状况 C.看设立就业援助服务窗口服务情况 D.看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情况 24.就业援助工作监督的方式中三查是指(ABD)A.查各地就业援助工作的相关政策 B.查就业援助台帐
C.查政策宣传资料的发放情况 D.查劳动保障协理员就业援助工作原始记录 25.就业援助工作监督的方式中四访是指(ABCD)A.实地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 B.走访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
C.走访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点 D.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就业情况 第三节
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在就业前应履行的主要义务有(D)
A.参加创业培训 B.参加职业道德培训C参加职业纪律培训 D劳动预备制培训 2.求职者求职的一般过程是(D)
①接受职业指导 ②办理求职登记 ③面试 ④求职应聘 ⑤查询用工信息 ⑥应聘获得成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⑤-② C.②-③-⑥-④-⑤-① D.②-①-⑤-④-③-⑥
3.《求职登记表》应包括的内容有个人信息、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个人联系方式、求职职位工作经历、(B)等。
A.技能和技巧 B.能力和优势 C.素质和手段 D.手段和技巧
4.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简章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用人数、(B)、招录条件、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
A、职工人数
B、工作内容
C、规章制度
D、健康要求 5.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禁止的行为有(D)。
A、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
B、如实告之劳动者有关工作内容 C、提供真实招聘信息,发布真实招聘广告
D、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6.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用人单位名称、(D)、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
A、劳动者是否有传染病
B、劳动者不得结婚
C、是否续签劳动合同
D、劳动者名称 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自用工之日起(A)月内订立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六个
8.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C)申请支付令 A.劳动保障部门
B.检察院
C.法院
D.公安部门
9.劳动者提前(C)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10日内
B.20日内
C.30日内
D.60日内
10.对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时,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本地的(C)A.就业政策
B.就业培训
C.就业形势
11.对用人单位进行用工指导的一般程序包括工作准备、(B)介绍招聘用人方式、确定招聘方式、确定招聘方式、了解劳动关系、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A.了解劳动者素质情况
B.了解用人单位情况
C.了解劳动力市场供给情况
D.了解就业形势
12.协理员向用人单位介绍当前可行的实用性强的招聘方式的目的是(C)
A.希望用人单位全部采用
B.希望用人单位必须采用
C.希望用人单位根据单位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13.协理员在职业指导时应对疑难问题或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是接待求职者来访、分析问题和事件的性质、确定解决的策略、(B)
A.与求职者沟通解决观念问题
B.与求职者沟通解决方法问题
C.与求职者沟通解决认识问题
D.与求职者沟通解决性质问题
14.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技术特点、不同层次等求职者应进行(D)A.统一职业指
B.综合职业指导
C.全面职业指导
D.分类职业指导
15.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法律观念不强,在用工指导中要提醒用人单位注意(B)A.用工制度
B.用工守法
C.用工管理
D.用工原则
16.社区在劳动保障工作站设立服务窗口,是通过(B)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 A.外联方式
B.服务场所
C.人力资源市场
17.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除了具有保障职业供求信息适用性和准确性,还有(A)的特点
A.费用低
B.费用高
C.费用适度 18.社区用工需求信息的传递应采取(C)方式 A.简单而统一
B.全面而综合 C.适宜而有效
19.社区用工需求信息传递的主要内容有(C)、岗位类别、人员数量、工作待遇、劳动合同期限、招聘时限以及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联系人等。
A.社区情况
B.求职者基本情况
C.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D.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20.采集和发布信息必须充分考虑时间效果,这是(C)要求 A.效果性
B.变化性
C.时效性
21.通过网络采集信息具有重要性和先进性,但同时又存在(D)问题 A.安全性差
B.费用较高
C.影响力小
D.可靠性差 22.用工信息与求职需求应积极遵循(E)原则 A.相同
B.相似
C.一致
D.平等
E.匹配
23.信息匹配原则体现的是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A)原则 A.双适应
B.双自主
C.相同
D.一致 24.(C)属于职业中介结构依法禁止的行为。
A.开展职业指导
B.收集职业供求信息
C.提供就业信息中包含歧视性内容 25.职业中介结构提供的职业介绍服务包括(D)
A.提供虚假就业信息
B.发布的信息中包含歧视性内容 C.为无合法身份证件的的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D.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 26.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有(C)
A.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B.就业政策法规咨询
C.代理招聘服务
D.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
27.对求职者的跟踪服务主要是了解求职者(B)A.面谈内容
B.是否选择成功就业
C.面谈方式
28.用人单位应根据(D)提供用工需求
A.企业性质
B.企业规模
C.企业目标
D.企业生产需要 29.初次面谈的主要内容是(C)
A.研究服务需求 B.调整服务形式
C.介绍就业和推荐用人
D.再次介绍职业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与城镇劳动者就业应该有所区别(A B)× 2.用人单位可以对求职者的个人资料进行公开(A B)× 3.职业中介结构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A B)×
4.用人单位招用港澳台人员后,应为其办理职业资格证书(A B)× 5.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应为其办理就业证(A B)×
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无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 B)×
7.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视为违反劳动合同(A B)× 8.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A B)×
9.经济补偿中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6个月平均工资(A B)× 10.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A B)
11.在一次职业指导结束后,求职者如有新的想法和新的问题可以不管(A B)× 12.个人简历应该详细而全面地介绍本人情况,提供较充分个人背景资料(A B)× 13.职业指导的重点在于对求职者进行帮助和引导。(A B)×
14. 对不同服务对象进行职业指导,重要的是注意区别服务对象(A B)15.职业供求信息的采集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A B)
16.运用信息匹配原则可以使职业供求信息实现最佳化和合理化(A B)17.职业介绍跟踪服务主要是为下一步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A B)× 18.在求职者经过三次职业介绍仍未实现就业的,可以对其放弃(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
1.对劳动者求职时应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进行具体规定的法律和规定有(AC)A.《劳动法》B.《社会保障法》C 《劳动合同法》D.《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2.求职者具备以下条件(ABC)可通过一定途径求职 A.年满16岁 B.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 C.身份证 3.求职者的求职途径有(ABCDEF)
A.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B.职业中介机构 C.互联网 D.职业招聘洽谈 E.直接联系用人单位 F.其他合法途径
4.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途径有(ABCDEF)
A.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 B.参加职业招聘洽谈会
C.委托大众传媒介发布招聘信息 D.其他合法途径 E.利用本企业场所和企业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5.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主要技巧有(ABCD)
A.正确填写求职登记表 B.虚心接受职业指导 C.积极应聘 D.妥善应对面试 6.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需提供的资料有(AC)A.招用人员简章 B.营业执照(副本)C.经办人的身份证件 D.有关单位批准其设立的文件 E.受用人单位委托的证明 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遵循(ABCD)原则 A.合法 B.公平C.平等自愿 D.协商一致 E.诚实守信 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的事项有(ACDE)
A.试用期 B.培训 C.保守秘密 D.补充保险 E.福利待遇 9.经济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ABC)
A.每满1年支付1个月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B.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C.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
1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其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为(AC)A.用人单位 B.仲裁机构 C.劳动者
11.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其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为(ACD)A.用人单位 B.仲裁机构 C.劳动者 D.劳务派遣单位 12.就业形势主要包括(ABC)
A劳动力供给情况 B劳动力需求情况 C劳动力供求总量情况 D劳动力素质情况 13.进行职业指导的程序是(ABCDE)
A工作准备 B了解求职者的情况 C初步职业指导 D 深入职业指导 E工作结束 14.与求职者面谈时应注意(ABCD)
A约定面谈时间 B约定面谈地点 C约定面谈方式 D告诉求职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 15.听取求职者对求职愿望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描述时应注意(ABCD)
A.注意力集中,不轻易打断 B.耐心、细致、认真地倾听 C.作出相应的反应 D.与求职者进行沟通
16.现场招聘工作主要是(ABC)
A.接待应聘人员 B.指导应聘人员填写登记表
C帮助用人单位初步了解应聘人员基本情况 D确定面试或复试的方法和人选 17.了解劳动关系主要是了解(AB)
A.了解用人单位是否通过求职应聘而被录用的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B.了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是否具有合法性 C.了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建立存在的主要问题 18.指导求职者撰写简历,应强调求职者的(ABC)A.职业能力 B.职业优势 C.工作经验 D.实习经验 19.职业供求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简明性 E.时效性 20.职业供求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有(AB)A.服务场所 B.外联方式 C.劳动部门
21.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具体包括(ABCD)
A.联系辖区用人单位 B.联系辖区改制企业 C.联系人力资源市场 D.联系新闻媒体 22.通过服务场所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特点有(ABCDE)A.保障供求信息的有效性 B.保障供求信息的准确性
C便于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D贴近失业人员和用工单位 E扩大社区就业工作影响 23.社区通过通过服务场所进行信息收集需要准备好的表格有(BC)A求职者个人简历 B求职登记表 C 用工登记表 D 失业登记表 24.采集劳务输出信息的途径有(ABCD)
A.互联网 B.新闻媒体 C.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D.地域之间就业服务机构 E.企业改扩建和新上项目 25.选择信息发布渠道和方式要遵守(BD)
A.《广告法》 B.《劳动法》 C.《企业法》 D.本地市容管理规定 26.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匹配原则要求(ABC)A.求职者技能与岗位信息相适应 B.匹配时间最快 C.岗位信息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 D.不断调整,呈现动态 27.信息匹配体现的是(ACD)
A.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自主择业 B.职业中介机构自主荐业C.用人单位自主用工 D.用人单位自主创业
28.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匹配的方法有(ABC)
A.以企业为主的信息匹配 B.应求职者要求的信息匹配 C.根据供求双方要求双向查询匹配
29.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的服务有(BD)
A.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B.发布职业供求信息 C.用人指导服务 D.职业指导服务
30.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的基本信息有(BD)
A.职业类别信息 B职业供求信息 C市场工资指导价信息 D职业培训信息 31.劳动保障协理员在招聘洽谈会后应做的工作有(AC)A.对洽谈会招聘情况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
B.对信息合理匹配的成效情况作出评估 C.对供求关系变化作出评估 32.劳动保障协理员在组织招聘洽谈会时应提供(CD)A.思想指导 B.法律法规指导 C.职业指导 D.用工指导 33.在职业介绍中,其跟踪服务可以分为(AC)A.对用人单位的跟踪服务 B.对职业介绍结果的跟踪服务 C.对求职者的跟踪服务 D.对职业介绍方式的跟踪服务 34.用人单位可以对应聘的求职者进行(BC)A.考试 B.面试 C.复试 D.加试 35.再次面谈的主要内容有(CD)
A.进一步了解并研究服务需求 B.调整服务形式C.再次介绍就业和推荐用人 D.再次推荐相关服务项目
第四节
职业培训服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C)和创业培训等 A.学历教育 B.文化培训 C.再就业培训 D.体育培训
2.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后,对其进行从事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指导、(A)、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
A.职业思想 B.职业意识 C.职业技能 D.职业规范
3.创业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但需要提高其(B)的人员
A.学习能力 B.经营能力 C.分析能力 D.判断能力 4.职业培训的本质要求是(D)
A.提高劳动者素质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B.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相结合 C.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相结合 D.职业培训与生产需要相结合
5.职业培训的作用是提高劳动者素质、(C)、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预防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
A.促进生产发展 B.促进经济效益 C.促进就业 D.促进工作 6.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方法有职业指导、理论授课、(B)A.技能鉴定 B.技能操练 C.知识考核 7.失业人员职业培训中的技能操练 应该(C)A.以课堂教学为主,突出理论知识 B.以课堂教学为主,突出技能知识 C.以实习教学为主,突出技能训练 D.以实习教学为主,突出职业规范 8.职业培训活动一般在(B)进行。
A.各类本科院校 B.各类培训机构 C.各类大专院校 9.(C)是记录培训机构管理、教学开展情况的重要凭证 A.培训计划 B.培训内容 C.培训管理基础台帐 D.培训大纲 10.制定培训计划一定要摸清和掌握辖区内失业人员的(C)A.用人单位需求 B.家庭成员状况 C.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 11.再就业培训的对象是(B)
A.初次就业人员 B.就业转失业人员 C在职职工 D.已经创办企业的人 12.职业培训的对象和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致力于(B)的目标一致。
A预防失业 B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 C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13.要建立失业人员(C),帮助他们认清形式,更新就业观念 A充分就业制度 B技能训练制度 C职业指导制度
14.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指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各类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项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并取得相应的(C)后方可就业上岗的管理制度 A.学历证明 B.上岗证 C.职业资格证书 D.毕业证书
15.从事就业准入职业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必须经过(E)的职业培训 A.半年 B.1年 C.2年 D.5年 E.1-3年
16.如果对失业人员选择培训项目提出建议,应站在(C)角度 A.培训机构 B.用工单位 C.失业人员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为帮助初次求职人员或其他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而进行的必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活动是在职培训(A B)× 2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没有区别(A B)×
3.经过职业培训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上岗就业(A B)√ 4.培训对象的就业愿望不同,培训需求也会不同(A B)√
5.组织实施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可以不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可自行培训(A B)× 6.创业培训是面向具有创业意识的城市劳动者的培训(A B)×
7.培训机构对失业人员培训考核后,应向财务部门提出拨付培训补贴的申请(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
1.《就业促进法》规定,职业培训包括(ABCD)
A.就业前培训 B.在职培训、C再就业培训 D.创业培训 2.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主要区别有(ABCDEF)
A.针对性 B.实用性 C.灵活性 D多样性 E技术性 F技能性 3.职业培训的目的是(ABC)
A.增强劳动者素质 B.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C.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转换的能力
4.职业培训的作用是(ABCDE)
A.提高劳动者素质 B.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C.预防失业 D.促进就业 E.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在职培训可以分为(ABC)
A.职业资格培训 B.岗位培训 C.转岗转业培训 D学徒培训 E 岗位练兵 6.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主要方法有(ABC)A.职业指导 B.理论授课 C.技能操练 D.技能鉴定 7.制定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计划的程序一般包括(ABCDE)A.了解其培训需求 B.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 C.确定培训内容 D.编制培训计划 E.确定培训方式 8.制定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计划前期应准备的信息资料有(ABC)
A.掌握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 B.分析失业人员状况 C.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 D.教学管理制度
9.实施失业人员培训计划应做好(ABCDE)工作
A.做好培训前准备 B.参与制定课时分配计划 C.申报培训计划 D.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E.建立培训管理基础台帐 10.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目的是(AB)
A.提高其职业技能 B.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C.促进社会发展 11.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组织原则是(ABD)
A.针对性 B.实用性 C.指导性 D.有效性 12.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要求(ABC)
A.求职者求职出示职业资格证 B.职业介绍机构查验职业资格证书并凭证推荐就业 C.用人单位要凭职业资格证书招聘用工
13.对违反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用人单位应给予的处罚有(ABC)A.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警告 B.处于1000元以下的罚款 C.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再上岗 14组织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程序一般包括(ABCDEF)
A.摸底调查 B.组织报名 C.资格审查 D.开办管理 E.提供培训后就业服务 F.培训补贴的申报
15.提供培训后的就业服务的形式有(ABC)A.及时与相关用人单位取得联系,推荐培训合格的学员 B.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C.对实现灵活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人员,指导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16.对失业人员培训考核后,培训机构应填写(AC)及其他相关资料,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拨付培训补贴的申请。
A.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补贴申报表 B.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计划表
C.失业人员培训合格人员花名册 D.参加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在册名单
17.对失业人员指导选择职业培训项目首先要了解两个主体的基本情况,两个主体是指(BC)
A.用人单位 B.失业人员 C.培训结构 D.劳动保障部门 第五节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对退休人员需求的收集,需要确定退休人员对理论、文化、艺术、生活技能需求的(A)原则
A.分类 B.关联 C.应用 D.区分
2.劳动保障协理员可以按照退休人员的需求组织(D)A.旅游 B.参观一些单位 C.聚餐活动 D.讲座
3.对社区退休人员中建国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劳模等特殊群体应进行(B)A.不定期走访慰问 B.定期走访慰问 C.经常走访慰问 D 偶尔走访慰问 4.对社区中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应(C)
A不定期走访慰问 B定期走访慰问 C 提供上门服务 D偶尔走访慰问 5.走访慰问属于特殊群体的退休人员时,不要影响老人的(B)A.家人 B.休息 C.娱乐 D.身体健康
6.上门服务时要注意言谈举止,不要影响老人的(C)A.休息 B.娱乐 C.情绪 D.身体健康
7.养老护理员是对(B)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 A.儿童 B.老年人 C.中年人 D.青年人
8.养老护理员取得相关资质后,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地取得资质的养老护理员建立(A)制度 A登记 B.考评 C培训 D.监督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退休人员需求比较单一,所以马斯洛需求分析理论对于他们是不适合(A B)× 2.对退休人员需求的收集工作应该是一次性的,不需要重复(A B)× 3.对于退休人员的社会习惯协理员不需要了解(A B)× 4.对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仅需口头表达即可(A B)× 5.对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可以随时进行(A B)×
6.凡是直接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取得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就业(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ABCDE)
A.生理需求
B 安全需求
C 社交需求
D尊重需求
E自我实现需求 2.对对退休人员各方面需求的收集,从时间上讲可以(BD)A.一般以一个月收集一次为宜 B.一般以一个季度收集一次为宜 C.可以按照退休人员的个人意愿来确定收集需求的间隔时间 D.可以按照举办讲座的频率来确定收集需求的间隔时间
3.将退休人员的兴趣爱好应按(ABCD)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A理论 B文化 C艺术 D 生活技能 E 年龄 F学历 4.组织讲座应考虑退休人员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注意(AB)A.时间不宜过长 B.内容不宜较为敏感 C.形式不宜单一 5.退休人员医疗保健的常见病主要有(BCDE)A.各种癌症 B.中风 C.冠心病 D.糖尿病 E.高血压
6.劳动保障协理员在查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后,应将社区退休人员按(AD)进行分类 A.健康 B.性别 C.年龄 D.各种患病类型 7.分别汇总健康和患病退休人员,可以(ACD)
A.得出健康人员比例 B.患病退休人员比例 C.患每种疾病的人数 D.患病退休人员中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比例
8.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应注意(ABC)
A.时间安排合理 B.内容明确,短小精悍 C.效果明显 9.社区退休人员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AC)
A.建国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劳模 B.经济困难人员 C.高龄、孤寡、重病、伤残等行动不便人员
10.到退休人员中进行走访慰问的主要工作有(ABC)A.发放慰问金或慰问品 B.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
C.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D.在管理服务上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
11.劳动保障协理员对走访慰问的情况要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要求包括(ABE)A对象 B 时间 C原因 D 慰问金使用 E 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12.养老护理员分为(ABDE)四个级别 A.初级 B.中级 C.副高级 D.高级 E.技师 13.养老护理服务主要包括(ABCDE)
A.起床护理 B.饮食护理 C.排泄护理 D.安全保护 E.生理疾病护理 第三章
承办、协办就业和社会保险具体事务
第一节
就业服务具体事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诚信评价是(C)的评价
A.以企业或个人诚实守信,遵纪守规,经营能力等为主,兼顾道德范畴,围绕经济范畴 B.以经济范畴为主,兼顾企业或个人诚实守信,遵纪守规,经营能力等,围绕道德范畴 C.以道德范畴为主,兼顾经济范畴,围绕企业或个人诚实守信,遵纪守规,经营能力等
2、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D)基础上的等价交换 A.用人机制 B.决策机制 C.评价 D.信用
3、征信对象是指信用调查与信用审查的(B)A.主体 B.客体 C.主体与客体
4、(A)是征信工作的本质要求 A.真实性 B.保密性 C.一致性 D.独立性
5、(B)是征信机构和征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A.真实性 B.保密性 C.一致性 D.独立性
6、信用社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社区内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A)以上
A.90% B.85% C.80% D.75%
7、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公民要以(B)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A.热爱祖国 B.诚实守信 C.平等互助 D.热爱人民
8、家庭成员之间以诚相待,这反映的是诚实守信的(C)A.经济价值 B.社会价值 C.道德价值
9、“打造诚信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良好文化关系”反映的诚实守信的(B)
A.经济价值 B.社会价值 C.道德价值
10、(C)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A.修身 B.和谐 C.诚信 D.公平
11、个人信用制度的核心是(B)
A.个人消费信用或个人信用评估 B.个人经营信用或个人消费信用 C.个人品行或个人能力
12、(B)是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的基础
A.完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 B.完善个人信用档案 C.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13、观察经营场所、设施、活动,属于实地观察的(C)标准 A.目的标准 B.方式标准 C.内容标准 D.范围标准
14、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的信息与结果必须记录在(B)
A.笔记本上 B.个人信用档案资料上 C.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信息卡上
15、按企业周期分类,企业成熟期的再创业是(C)A.初始创业 B.一次创业 C.二次创业 D.三次创业 16创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是(B)
A.拟订创业计划 B.选定创业项目 C.筹集创业资金 D.办理法律手续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一般情况下所说的信用,属于道德范畴的信用(A B)√
2、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既是不存在委托人情况下进行的信用调查,又是典型的企业信用调查(A B)×
3、征信目的就是调查或审查债权人的偿付能力(A B)√
4、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反映的是诚实守信的经济价值(A B)√
5、在征信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数据、指标、方法、标准,可以依情况而定,无须一致(A B)×
6、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一定是一个个人信用行为好的人(A B)×
7、在小额担保贷款信息跟踪服务中,劳动保障协理员审阅进展情况以各种书面材料为准(A B)×
8、小额担保贷款信息跟踪服务的时间是一月一次(A B)√
9、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的信息与结果无须记录(A B)×
10、失业者、农民、大学生等创业类型主要是按创业项目性质进行的分类(A B)×
11、创业活动只对创业者本身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 B)√
12、创业计划是创业者准备的书面计划(A B)√
13、街道社区创业服务是一个比较简单独立的工作服务过程(A B)×
14、在创业服务中,应作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个案指导(A B)√
15、建立与创业者的工作联系制度是创业服务的重要体现(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
1、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信用主要包括(AD)
A.以借贷交易为核心的经济范畴
B.以民生为核心的社会以借贷C.交易以权力核心的政治范畴
D.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范畴
2、征信是对(BC)调查的业务操作
A.社会公平
B.企业资信
C.个人信用
D.政府信誉
3、征信的类型主要有(AB)
A.根据被调查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
B.根据委托情况,可分为主动征信和被动征信
C.根据有无中间环节,可分为直接征信和间接征信
D.根据范围大小,可分为宏观征信和微观征信
4、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的征信目的是(ABD)
A.能够掌握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偿还债务能力的各种信息
B.克服借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尽可能挖掘和发现借款人的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
D.防范和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5、征信的渠道主要有(BCE)
A.贷款人
B.公共管理机构部门
C.银行
D.公共媒介信息
E.第三方信息
6、征信的基本要求是(ACE)
A.独立性
B.主动性
C.稳健性
D.适应性
E.持续性
7、个人信用一般分为(BD)
A.个人能力
B.个人经营信用
C.个人资产
D.个人消费信用
8、我们把影响个人信用行为的(ABCDEF)五个因素称为“5 C”项目
A.个人品行
B.个人能力
C.家庭
D.个人资产
E.个人条件
F.个人抵押担保
9、消费者的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其(AC)A.收入高低
B.品行
C.开支状况
D.其他债务
10、保证个人信用的关键是(AC)
A.完善的法律
B.个人自我认知能力
C.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
E.个人品行
11、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主要是(BCDE)
A.了解还款人还款的效果
B.了解借款人的满意程度
C.了解借款人的使用借款经营的效果
D.了解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跟踪服务的结果
E.实现对借款人最周到最满意的服务
12、小额担保贷款信息跟踪服务的主要途径有(ABCDE)
A.上门访谈
B.实地观察
C.走访调查核实
D.电话联系
E.传真或电子邮件
13、创业的定义主要强调了(ABCD)方面
A.创业是创造的过程
B.创业需要贡献必要的时间,付出极大的努力
C.创业承担必然存在的风险
D.创业者获得创业报酬
14、按创业动机,可将创业分为(BDE)
A.传统技能型创业
B.生存型创业
C.知识服务型创业
D.机会型创业
E.生存与机会型创业
15、创业服务主要包括(ABCD)
A.创业意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
B.开业指导
C.项目完善
D.经营管理 16创业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ABCDE)A.拟订创业计划
B.选定创业项目
C.筹集创业资金
D.办理法律手续
E.创业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7、创业的准备阶段包括(ABCE)
A.拟订创业计划
B.选定创业项目
C.筹集创业资金
E.办理法律手续
F.创业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8、街道社区创业服务的工作核心是(ABCDE)
A.注意引导
B.创业政策咨询服务
C.尊重选择
D.融资服务
E.场地服务
19、创业计划的实施与管理是创业活动的(AD)A.重点
B.前提
C.准备
D.难点
第二节
承办、协办社会保险具体事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无论1997年12月31日参加工作的人员,还是1998年1月1日参加工作的人员,计发其月基本养老金都必须以缴费年限累计满(C)为准 A.13年 B.14年 C.15年 D.16年
2,无论1997年12月31日参加工作的人员,还是1998年1月1日参加工作的人员,其计发的月数都可以从(B)查得。
A.基础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B.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C.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表
3.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的,实行5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养老金计发采取办法与(A)规定办法对照,对照办法各省不一
A.国发「1997」26号 B.国发「1997」27号 C.国发「1997」28号 D.国发「1997」29号
4.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B)
A.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计发天数 B.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C.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计发季数 D.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计发年数
5.医疗保险最传统的应用最广泛的支付方式是(D)
A.按人头付费 B.总额预算制 C.按病种付费 D.按服务项目付费
6.对于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D)的失业保险金 A.9个月 B.10个月 C.11个月 D.12个月 7.对于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C)的失业保险金 A.12个月 B.14个月 C.18个月 D.20个月
8.对于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A)的失业保险金 A.24个月 B.26个月 C.28个月 D.30个月 9.失业保险金应按(B)发放 A.天 B.月 C.季 D.年
10.对退休人员死亡情况的了解、汇总工作中,应建立(C)制度 A.记录 B.核实 C.报告 D.监督 11.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D)办结 A.20日 B.30日 C.50日 D.60日
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于下面的论述,认为正确的,请选“A”涂黑,认为错误的请选“B”涂黑)√×
1.过渡性养老金的标准是由国家确定的(A B)×
2.计算基础养老金主要包括当地本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年工资总额等因素(A B)×
3.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未缴纳医疗保险费的职工,也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A B)×
4.总额预算制是根据一定时期内一定人数预先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A B)× 5.农民合同制工人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的一次性生活补助,不属于失业保险待遇(A B)×
6.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A B)7.失业人员的保险金从其失业之日起计发(A B)×
8.持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失业人员计算其失业保险金待遇的标准是相同(A B)× 9.失业保险待遇构成是指失业保险待遇包括不同的项目(A B)
10.通过为异地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手续建立基本信息卡的方式是自下而上.×
11.在进行初次调查时,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12.办理来信来访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A B)√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1.1997年12月31日参加工作,1998年1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月基本养老金包括(ABC)
A.基础养老金 B.个人帐户养老金 C.过渡性养老金
2.1998年1月1日参加工作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月基本养老金包括(AB)
A.基础养老金 B.个人帐户养老金 C.过渡性养老金
3.无论1997年12月31日参加工作的人员,还是1998年1月1日参加工作的人员,其养老金计发月数都必须根据(BCE)等因素确定
A.职工工作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B.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C.本人退休年龄 D.本人工作年龄 E.利息 4.在我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条件是(AB)A.属于基本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B.用人单位及其职工还应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的 C.在我国有身份证明的所有居民
5.职工退休后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条件是(ABC)
A.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属于基本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B.用人单位及其职工还应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的
C.用人单位及其职工还应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达到当地规定年限 6.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支付方式有(ABCD)
A.按服务项目付费 B.按人头付费 C.总额预算制 D.按病种付费 7.申领失业保险金程序应按(CD)规定进行
A失业保险金申领表 B劳动合同 C《失业保险条例》 D《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 8.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的审核程序主要有(ABCDE)
A.申报备案 B.申领时间 C.提供有关证明 D.资格认定 E.享受待遇
9.为本辖区居住的、在其他社区退休的退休人员建立基本信息库的方式主要有(AB)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内向外 D.自外向内
10.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未纳入居住地社区管理之前,(BC)可先不填写 A.调查表的内容 B.基本信息库的相关内容 C.动态管理的相关内容 11.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向每个家庭方法调查表时,应(ABC)A.做好相应项目的解释工作 B.留下咨询电话 C.留下地址 12.在对退休人员死亡情况的了解、汇总工作中要注意(ABC)A.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B.注意按规定时间上报报告和报表 C.注意死亡企业退休人员亲属朋友的情绪变化 13.信访工作的原则是(ABCDEF)
A.属地管理 B.分级负责 C.谁主管谁负责 D.依法 E.及时 F.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14.群众来信的办理程序(ABCDE)A.拆信 B.阅信 C.登记 D.处理 E.复信 15.群众来访的办理程序(ABC)A.登记 B.接谈 C.处理
2.劳动保障协理员思考题问题及答案 篇二
一、劳动争议的特点
1、劳动争议数量逐年上升且热点发生变化。
目前全国范围内劳动争议总量逐年大幅度上升, 每年约以20%的速度增。2003年, 北京市两所高校发生的劳动争议, 一起为严重工伤致残赔偿争议, 另一起为经济补偿金纠纷。2009年武汉某高校与聘用院长病重期间发生解除聘用合同的纠纷等。因社会保险, 因变更、履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 因工伤赔偿及工时制度等原因发生的争议几乎涵盖了社会保障的全部内容。
2、民间调解功能处于空白状态。
当前解决劳动争议纠纷, 绝大多数走仲裁和司法的途径, 即争议双方解决劳动纠纷的路径为:调解→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中级法院二审。这种“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存在耗时长、程序繁琐、成本高等问题, 而用人单位的调解机构没有有效发挥作用。要么机构不健全, 要么不能取得劳动者的信任, 形同虚设。社会上也没有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民间调解组织。
二、引发劳动争议的原因
劳动争议按照所涉及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适用法规和劳动合同确定的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一类是因确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
1、宏观方面原因。
一是就业压力大, 聘用方处于强势地位。目前, 我国还是处在劳动力供大于求, 就业困难状况。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突显资本的稀缺性, 因此, 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情况下, 聘用方处于强势地位, 与劳方形成不平等的地位关系, 聘用方处于主动的、有利的地位, 而劳方却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二是农业比较效益差, 非农就业是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耕地面积还在逐年减少。广大农民仅靠有限的几亩耕地发家致富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农民工已经成为二三产业就业的主体。三是政府监管不力, 没有有效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近年来, 相当一些地方政府在以GDP为中心的发展观指导下,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偏袒聘用方, 对聘用方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 对劳方的合理要求充耳不闻, 生怕由于加强监管, 影响财政税收, 影响当地经济增长。另外, 劳动执法监察力量不足也严重制约了政府对非公制企业的管理和员工的保护。四是员工利益没有有力的表达渠道和保护机制。员工合法权益一方面要靠政府加以保护, 另一方面还靠自己的组织———工会加以表达和保护, 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工会在劳资关系调整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它是平衡劳资实力、使劳资关系的处理成为一种组织化行为的前提。但是, 我国相当多用人单位至今没有建立起工会, 即使建立起来的工会, 其职能也存在虚化现象。现行的工会组织对职工权益保护并非有力。已建工会和未建工会的单位员工的待遇差别并不明显。不少单位工会还名存实亡。五是职工维权意识弱。用人单位中大量的就业职工缺乏维权意识。他们缺乏通过工会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对合同、权利不在乎, 他们最关心是支付工资, 其次才是合同, 再次是社会保障。
2、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一是坚持“编制”和“非编制”、“临时工”与“正式工”的旧观念。中国文化很讲究所谓“名分”, 计划经济大背景下的人事制度中“身份”又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工资水平都不高, “编制”与“非编制”、“临时工”与“正式工”在工资和福利上差别并不太大, 但在政治权利和退休待遇上却有天壤之别。随着《劳动法》和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 以及劳动制度的改革, 所谓的“编制”和“非编制”、“正式工”和“临时工”在用人单位中的权利应该是一样的。时至今日, 外来聘用人员的比例在各高校后勤已占事业编制职工的60—70%, 他们已经成为高校后勤职工队伍的主力军。外来聘用人员的权益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 院校的领导者及人事部门在认知上和执行力上却还有差距, 这就给落实《劳动法》及相关社会保障政策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内部规章与法规存在冲突。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自行制定, 用于管理单位及规范员工行为的规则性文件, 是用人单位内部的“法律”。实践中有不少用人单位内部规章与《劳动法》和新《劳动合同法》有冲突而引发劳动纠纷。比如有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没有依法调整和健全, 出现了一些漏洞和违规条文。特别是有些事业单位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针对事业编制职工而制定的, 而对近年来大量聘用的非事业编制的人员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处于不健全、不规范的状态。三是不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不规范、合同执行不力。随着《劳动法》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用人单位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跟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办理和交纳社会保险。但是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和“非编制”人员交纳社会保险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以北京高校后勤为例, 由于学校是一级法人, 而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后勤在内是二级非法人单位, 没有单位法人执照和法人代码证, 无法办理缴纳保险需要的《社会保险登记证》。所以他们以没有单位法人资格为由不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不为聘用人员办理和缴纳社会保险, 工资福利也与有编制员工差别很大。有的用人单位虽然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不平等、不明晰条款居多, 甚至在执行中还对员工利益打折扣。《劳动法》明确规定,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即使用人单位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 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上有所区别, 但必须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四是劳动用工日常管理不规范。引发劳动争议多数为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报酬、辞退、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等原因。
3、劳动者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社会的进步, 法制大环境的影响, 劳动者的法治观念、维权意识增强。当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时, 能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少数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或侵害用人单位的利益, 给用人单位造成严重损失。三是个别劳动者恶意用法, 明知不可为, 却非要为之。
三、对用人单位产生的影响和效应
首先, 劳动纠纷过多, 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矛盾过于突出, 势必影响到用人单位的正常秩序。以北京高校后勤为例, 目前几乎没有学校不发生劳动纠纷。它牵扯了管理者大量的精力, 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后勤各个实体疲于应付仲裁和诉讼, 有的劳动纠纷“一裁两审”过程甚至经历几年的时间。更有甚者, 社会上有些对劳动纠纷处理较熟悉的人, 以此为业, 穿梭于高校之间, 专门怂恿外来聘用人员和单位“打官司”。劳动纠纷的频频发生不但干扰了高校后勤的正常的管理与“三服务两育人”的秩序, 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 劳动纠纷的不断发生引起了用人单位领导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促使单位按照《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规章制度, 逐步规范和完善管理办法, 并进一步依法依规办事。再次, 劳动争议直接影响了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感情, 无论争议双方胜负如何, 其结果只能是“赢了官司, 输了感情”。创造和谐的劳动用工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用心去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培养员工的亲密感和团体意识, 确保员工的利益不受侵害, 更好的避减劳动争议的发生。
四、劳资矛盾的经济社会影响
1、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长期的低工资, 使得员工及其家庭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广大员工收入提高不上去, 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当前劳资关系既不利于高素质劳动的培养, 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发展进步, 也不利于社会的现代化。
2、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劳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由于劳资纠纷和对立造成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五、解决劳动合同争议纠纷的基本思路
解决当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员工、工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1、院校应该准确定位、恪尽职守。
院校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健全规章, 依法行事, 既要保护院校的利益, 也要保护员工的权益, 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因此, 院校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坚持“以人为本”, 对员工的工作环境、工资福利等要给予关心, 要防止侵害员工合法权利。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福祉。我们不能以牺牲大多数人及其家庭的正常发展、牺牲大多数员工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经济繁荣和增长。
2、建立集体谈判制度。
集体谈判制度是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方式, 也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体谈判制度, 在劳资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在劳资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关系, 即劳资协议来确定工资、福利、雇佣条件, 保护个人安全与工会权利等, 使劳资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有规则的理性的集体谈判会带来双赢的结局, 营造健康和理性的劳资关系。
3、加快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
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制约了集体谈判的发展, 同时, 也不利于工会的发展。单位的“工会主席直选”也不能有效改变劳资关系中雇主单方行动的力量。为此, 院校应该按照《劳动法》和《集体合同规定》中的有关条款, 建立和完善劳动制度。
4、健全劳动争议的预防处理机制。
劳动争议预防, 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劳动争议发生和扩大。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 应做到几下两点:要加强对劳动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和教育;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
5、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 要依法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法律文书, 它为用人单位、劳动者定义权利和义务, 通过双方的“约定”, 使法律上的要约和承诺更加具体和明晰, 不仅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也同时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
6、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因未缴纳或少缴纳社会保险而发生劳动争议裁、判决的结果败诉方必然是用人单位。而且, 按照各地养老保险缴纳细则的有关规定, 补缴以前的养老保险要乘系数, 且年代越久远系数越大, 即用人单位付出的成本越高。这是对用人单位的一种惩罚性措施。
7、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作好各类原始记录, 如对员工的考勤记录, 教育、培训、学习记录, 要由员工本人签字, 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原始记录是最有效的证据之一。另外要建立详细的员工通讯地址及亲属通讯地址记录, 以便在发生争议时, 能够及时送达。建立必要的送达程序文件, 并保存好有关挂号信等证据;劳动合同文本要规范, 条款要详实、全面, 领取员工手册、工资待遇等重要条款必须在合同中要有体现;教育、惩戒职工必须要有记录, 过失单、处分记录等证据性的文字一定要妥善保管。
8、健全人事代理和监督制度。
院校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政策, 推进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合理流动;要在“同工同酬”薪资原则上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度, 为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创造条件;要健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 化解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切实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大专院校不可能独善其身, 游离于新环境和法律法规之外。应该面对院校用工现实, 研究劳动争议发生的成因, 依法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自身和员工的行为, 在共同规范的框架下求大同, 存小异。针对发生的新矛盾, 找到新办法化解, 并将这种办法补充进规章制度。通过不断地协调, 使制度更加完善, 从而使院校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平衡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等院校劳动争议的新特点及引发的原因, 分析了对用人单位产生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解决劳动合同争议纠纷的基本思路。
3.航材保障的问题与思考 篇三
近年来,随着通航产业的发展,制约通航产业发展的壁垒除了空域资源、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等要素的匮乏,我国通用航空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如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晓明所说,人们买回飞机就要保障有效使用,航材保障和飞机维修是有效使用的基础前提。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周凯旋表示:“航材管理是通用航空维修安全的重要环节,而我国目前对航材管理的监管方面有所不足。”
问题重重
我国通航整体起步晚,发展缓慢,行业配套及服务创新模式严重滞后,目前国内通航企业使用的依旧是低效的传统航材保障模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务处处长冯世榕在谈及传统航材保障模式时表示:“国内通航主体复杂,涵盖国有、民营、私人等,且作业内容也复杂,包括教学、农林、探测、巡线等,因此航材保障模式呈现多样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由维修公司提供、飞机厂商支援和固定供应商提供。”但無论何种形式的航材保障,在面对国内通航企业不断增长的飞行需求时,都显得很吃力。具体来说,我国目前的通航航材保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航材种类繁杂,资本周转率低。我国通用航空机队数量小、机型庞杂,航材种类多,通用性较差,这無疑会给公司造成极大的资金压力。东方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金涛透露,该公司目前航材库存资金占有率已经占到公司总资产的20%左右。周凯旋指出,截至今年9月30日,在我国已经成立的178家通航企业中,拥有少于10架飞机的企业达126家,其中少于5架飞机的有103家。再加上通用航空作业类型多的特点,更加剧了航材资本周转率低的问题。
其次是通航维修主体规模小,企业议价能力低。周凯旋在谈及我国通航航材保障的问题时指出,国内尚未建立起规模较大、业务种类较多的通用航空维修企业。据了解,迄今为止,除台港澳地区外,中国共有CCAR-145部批维修单位266家,其中航线维修单位107家。除了少数具有飞机和发动机大修能力的军队维修单位以外,266家维修单位中,能够进行飞机和发动机大修的单位仅3家。受限于国内维修企业的数量与能力,很多飞机一出故障,只能外出“求医”。对一些国外厂商提出的苛刻条款,甚至随意涨价、乱收费,国内企业只能被动应对,毫無议价能力。
纷纷出招
针对我国通航保障业面临的问题,传统的航材保障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对飞行安全和成本效益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航材保障模式。对此,民航局、行业协会专家以及各企业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首先是建立一个综合保障平台,即多家通航企业共享一个航材支援系统。中航材作为中国航空业唯一的以航空保障为主业的央企,筹办建设中国通航器材保障平台,自然是责無旁贷。按杨晓明所说,这样的平台不仅能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压,节省管理成本,还能提高运营效率,做到有飞机就有保障。建立航材综合保障平台可谓是众望所归。冯世榕表示,由于受到机型数量、资金、航材物流渠道、海关政策等限制,通航企业单兵奋战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急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支援机构,不仅能够提供航材供应,现场支援、服务通告执行和手册审定及其他维修服务,也能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在需要时还能代表大家的共同意愿,为通航从业者谋取最大利益。通航企业对此更是绝对赞成。王金涛表示:借助共享平台的规模优势,不但可以逐步提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还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缓解企业的重资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效用的最大化。此外,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委员会秘书长王霞也指出,打造航材共享平台,不仅有利于周转件互援,有利于消耗件调配,还有利于信息交流。据统计,在超过600亿的民航航材储备中,周转件占库存的80%,不少于480亿。3年不流转的周转件按抽样统计占库存的34%,约200亿。消耗件约占100亿,也就是说多余航材超过200亿元。
其次是改进采购战略。一是集中采购,利用集团规模优势来压低价格或争取最大折扣。二是扩大供应商基础,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降低采购成本。王霞如是说。
4.监理员试题及答案 篇四
一.选择题(30 分,每题 1.5 分)
1.建设监理业务完成后,监理机构应向(B)提交建设工程监理档案资料.
A.监理单位 B.项目法人 C.主管部门 D.承建单位
2.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B)要求,做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等环节工作是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
A.建设工程监理程序 B.建设程序 C.监理规则 D.建设工程合同
3.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A)应定期主持召开工地例会.
A.总监理工程师 B.施工单位负责人 C.建设单位负责人 D.专业监理工程师
4.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A)可以签发工程暂停命令.
A.监理工程师 B.施工单位负责人 C.建设单位负责人 D.专业监理工程师
5.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应提交(A).
A.总监理工程师 B.专业监理工程师 C.建设单位负责人
D.专业监理员
6.按有关规定,监理业务完成后监理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交(B).
A.工程竣工图 B.监理档案资料 C.工程技术总结 D.工程决算
7.目标控制流程和监理信息流程应该在(D)中作出明确规定.
A.监理大纲 B.监理细则 C.监理工作计划 D.监理规划
8.监理规划师监理单位重要的(A).
A.存档资料 B.计划文件 C.监理资料 D.历史资料
9.监理规划的具体内容应该具有(C).
A.独特性
B.唯一性 C.针对性 D.实现性
10.建设工程监理是针对(C)所实施的监督管理. A.工程
B.工程项目 C.工程项目建设 D.工程项目
施工
11.按照《建筑法》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实施的前提是(A).
A.需要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 B.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代表建设
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
C.工程监理企业应当客观、工整的执行监理任务 D.建设工程
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甲级资质 监理工程师是一种(D)职务.
A.技术
B.行政 C.专业 D.岗位
13.《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的持有者,自领取证书之日起,(D)
年内未经注册其证书失效. A. 1 B.2 C.3 D.5 14.我国监理工程师不得在影响(D)监理业务的单位兼职.
A.独立执行
B.正确执行 C.合理执行 D.公正执行
15.某监理单位招聘三名监理工程师,在应聘得人员中,甲有工 程设计管理方面得经验,乙有工程设备制造方面的实践经验,丙有工程经纪管理方面的,丁有工程立项评估方面的实践经验,该监理单位择优选择(D).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丁
16.与监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相悖的是(C).
A.要求业主明确授权
B.要求承包商提供具体的 施工技术方案
C.同时参与两个项目的监理 D.要求设计单位采用某种
构配件
17.在我国,甲级监理单位可以对(C)等工程进行监理.
A.一
B.
一、二 C.一、二、三 D.一、二、三、四
18.只有经过(A)的监理人员,才能以监理工程师的名义开展
工程建设监理业务.
A.监理工程师注册 C.监理工程师培训并结业
B.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 D.监理单位认可
19.我国政府于(C)宣布在我国实行建设监理制. A.1978 年 12 月 29 日 C.1988 年 7 月 25 日
B.1984 年 10 月 26 日 D.1989 年 7 月 28 日
20.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因过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应承担(D)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A.全部 B.部分 C.一定比例 D.一定
二、多项选择题(30 分,每题 3 分)
1.在发生(ABCDE)时,总监理工程师可签发工程暂停命令.
A.为保证工程质量而需要进行停工处理
B.建设单位要求暂停施工、且工程学要暂停施工
C.发生必须暂时停止施工的紧急事件
D.承包单位未经许可擅自施工,或拒绝项目监理机构管理 E.施
工出现安全隐患,总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停工以消除隐患.
2.监理单位在报经业主同意后有权发布(BCD).
A.终止令
B.停工令 C.复工令 D.开工令
3.监理工作总结包括(BD). A.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交的工作总结 的工作总结
C.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的工作总结
B.向监理单位提交
D.向业主提交的监 理工作总结
4.向监理单位提交的工作总结包括(AB).
A.监理工作经验
B.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C.监理工作成效 D.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5.在施工招标阶段,监理的任务是(ACDE).
A.核查施工图设计 位投标
B.编制招标文件 C.帮助施工单
D.帮助业主评标 E.确定中标单位
6.工程咨询公司为业主提供建设工程全过程服务中的工程招标 服务主要包括(ABC). C.合同谈判
D.定标
A.编制招标文件
B.评标
7.建筑工程监理范围可分为(BC). A.设计单位的设计范围 C.监理的建设阶段范围
B.监理的工程范围 D.施工单位的施工范围
8.建设工程质量主体包括(ABCDE). A.勘察单位
B.设计单位 C.建设单位 D.施工单位
E.监理单位
9.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ABCD)等形式,对工程实施监理.
A.旁站
B.平行检验 C.巡视 D.见证
10.建筑市场的主体主要只指(CDE).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监理单位 D.承建单位
E.项目法人
三、简答题(40 分,每题 8 分)
1.组织活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工程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三者之间关系?监理规划有何作用?
3.工程建设程序中的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
4.请简要回答哪些建设工程必须实行监理?
5.食品安全管理员试卷及答案(二) 篇五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的时间? A.2010年7月1 B.2009年10月1日 C.2008年6月1日
D.2009年6月1日(正确)
2.下列关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部门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B.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C.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D.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应当保密(正确)
3.第五类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时,出现下列哪种结果,可判定为现场核查基本符合_____。
A.关键项允许不符合数为0项
B.重点项和一般项不符合总数≤6项
C.其中重点项不符合数≤2项
D.以上都是(正确)
4.批量采购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应当_____。
A.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正确)
B.索取进口食品生产地的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C.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D.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原件
5.实施日常检查,如果违反关键项的,应当即作出如下处理结论_____。
A.作出“符合要求”的结论
B.列明所违反项的序号,作出“限××日内整改。逾期不改正的,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将依法作出处理”的意见
C.列明所违反项的序号,作出“涉嫌违反××,限××日内整改。逾期不改正的,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将依法作出处理”的意见
D.列明所违反项的序号,作出“涉嫌违反××,等待进一步处理”的意见(正确)6.根据《广东省餐饮服务监管部门日常检查制度(试行)》的规定,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行为实施首次日常检查的时间是_____。
A.在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后一个月内
B.在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后三个月内
C.在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后六个月内(正确)
D.在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后九个月内
7.餐饮服务提供者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聘用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_____。
A.给予警告
B.处以罚款
C.吊销许可证(正确)
D.以上都不对 8.《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规定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_____。
A.许可证复印件
B.营业执照复印件
C.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D.以上都是(正确)
9.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掌握的知识_____。
A.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B.常见的食品污染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C.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处理原则
D.以上都是(正确)
10.申请人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_____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
A.半年
B.1年
C.3年
D.5年(正确)
11.凡在广东省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_____后方可参加工作。
A.《广东省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正确)
B.《医院体检合格证明》
C.《广东省餐饮服务从业许可证明》
D.《身体健康证明》
12.食品再加热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高于_____,未经充分加热的食品不得供应和食用。A.70℃(正确)
B.65℃ C.60℃
D.55℃
13.专间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不高于_____℃。
A.15 B.20 C.25(正确)
D.30
14.食品从业人员上岗时应遵守哪些个人卫生要求_____。
A.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
B.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C.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
D.以上都是(正确)
15.对因_____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A.没有出厂检验合格
B.超过保质期
C.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正确)
D.添加了非食品原料
16.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是指经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在餐饮服务单位从事_____的人员。
A.食品加工
B.食品安全管理(正确)
C.行政管理 D.人事管理
17.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_____之间。
A.0℃~10℃ B.-20℃~-1℃(正确)
C.4℃~8℃
D.20℃~30℃
18.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最高可处违法货值金额_____倍罚款。
A.3 B.5 C.10(正确)
D.20
19.特大型餐馆是指_____。
A.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3000㎡以上(不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1000座以上(不含1000座)的餐馆。(正确)
B.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0~3000㎡(不含500㎡,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1000座(不含250座,含1000座)的餐馆。
C.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500㎡(不含150㎡,含5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250座(不含75座,含250座)的餐馆。
D.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以下(含15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下(含75座)的餐馆。
20.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十九条_____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A.食品安全(正确)
B.食品营养
C.商品定价
D.食品认证
21.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职责_____。
A.为重大活动提供餐饮服务,依法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
B.配合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及其派驻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C.加强从业人员的建康管理,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
D.以上都是(正确)
22.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中要求食品处理区的墙裙高度为_____。
A.0.5m以上
B.1.5m以上(正确)C.2.5m以上
D.3.5m以上
23.《中央厨房许可审查规范》规定申请中央厨房提交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应当包括_____。
A.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
B.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制度
D.以上都是(正确)24.同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在不同地点或者场所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的,应当_____。
A.分别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正确)B.统一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C.同时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D.以上都不对
25.重大活动时,餐饮服务提供者对从业人员的管理_____。
A.应当依法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B.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C.应当与主办单位共同做好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满足重大活动的特殊需求
D.以上都是(正确)
二、多项选择(每题4.0分): 26.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_____。
A.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
B.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正确)
C.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正确)
D.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 27.可以设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单位有_____。
A.小型餐馆(正确)
B.小吃店(正确)
C.连锁经营餐饮服务企业总部
D.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28.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使用时,应注意_____。
A.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可以使用经认定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快速检测(正确)
B.使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发现和筛查的结果不得直接作为执法依据(正确)
C.对初步筛查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的食品,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正确)
D.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正确)29.食品安全管理员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对_____定期进行检查并记录。
A.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正确)
B.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正确)
C.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正确)
D.以上都是(正确)
30.被_____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撤销GMP认证
B.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正确)
C.吊销食品流通许可证(正确)
D.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正确)
三、判断题(每题2.0分): 31.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要求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对)
3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至少有3名以上人员共同参加。(错)
3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对重大活动采购的重点食品及其原料进行抽样检验。(对)
34.用于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的瓜果应新鲜,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使用。(对)
35.《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制作凉菜应当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冷藏专用的要求。(对)
36.自制火锅底料、饮料、调味料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对)
37.无适当保存条件,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可直接销售与食用。(错)
38.餐饮服务提供者在领取变更、延续后的新《餐饮服务许可证》时,应当立即将原《餐饮服务许可证》销毁。(错)
39.高级食品安全管理员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中专以上学历。(错)年内不得从事餐饮服务管理工作。(错)
41.凡患有痢疾、伤寒、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错)
42.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积极配合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对)
43.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对)
4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查处重大事故。(错)
45.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和说明书。标签和说明书除应当载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规定的有关事项外,只须在标签上再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就行了。(错)
6.劳动保障协理员思考题问题及答案 篇六
A.及时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
B.调整部门与员工的工作计划
C.处理员工在绩效考核方面的申诉
D.确保绩效考核制度符合法律要求
E.提供与绩效考核有关的培训和咨询
参考答案:A, B
2、库克曲线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
A.管理人员 B.大学生 C.研究生 D.一般科研人员
参考答案:C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招聘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费用
B.工作规范与工作说明书在内容上不能出现重叠
C.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由工作任务需求分析和人员需求分析两部分组成
D.在制定薪酬体系的六个基本步骤中,薪酬分级和定薪在薪酬结构设计之前进行
参考答案:A
4、当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价值大体相当,可认为该企业的薪酬管理做到了()。
A.外部公平B.内部公平C.程序公平D.个人公平
参考答案:B
5、关于定员定额表述正确的是()。
A.定员就是企业用人质量的界限
B.定额是组织生产.指导分配的基本依据
C.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劳动的标准
D.按照综合程度,定员定额标准分为单项标准和综合标准
参考答案:D
6、周岁 B.7、有三种面谈的形式或用来收集工作分析资料,它们是()。
A.个别面谈、集体面谈、管理人员面谈
B.个别面谈、集体面谈、下属人员面谈
C.个别面谈、下属面谈、管理人员面谈
D.下属面谈、集体面谈、管理人员面谈
参考答案:A
8、定员标准的形式一般可分为()。
A.单项定员标准和综合定员标准
B.单位用工标准和服务比例标准
C.企业定员标准和单位用工标准
D.行业通用标准和企业定员标准
参考答案:B
9、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具有()等特征。
A.战略性、能动性和被开发的无限性
B.战略性、能动性和被开发的有限性
C.积极性、创造性、可用性和无限性
D.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限性
参考答案:A
10、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A.原始成本与重置成本
B.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C.可控制成本与不可控制成本
D.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
参考答案:A
11、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人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面试越来越重要。
A.结构化 B.非结构化 C.半结构化 D.单独面试
参考答案:B
12、周岁 D.13、企业解决人力资源过剩的可用方法有()
A.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B.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C.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D.合并工精简某些臃肿的机构
E.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
参考答案:A, C, D, E
14、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不包括()
A.裁决应先行调解
B.当事人不服仲裁,只能向法院提出诉讼
C.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才能接受仲裁
D.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人应当回避
参考答案:C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招聘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费用
B.工作规范与工作说明书在内容上不能出现重叠
C.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由工作任务需求分析和人员需求分析两部分组成
D.在制定薪酬体系的六个基本步骤中,薪酬分级和定薪在薪酬结构设计之前进行
参考答案:A
16、旨在确保企业在适当的时间获得适当的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是()。
A.人员选拔 B.培训与开发 C.职业生涯管理 D.人力资源规划
参考答案:D
17、在培训需求调查面谈中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找出他们对培训(),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预估他们对培训的支持程度
A.接受程度 B.态度 C.看法 D.态度和看法
参考答案:D
18、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A.原始成本与重置成本
B.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C.可控制成本与不可控制成本
D.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
参考答案:A
19、在企业发展的()阶段,更能够暴露出组织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A.创立 B.扩张 C.稳定 D.衰退
参考答案:C 20、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人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面试越来越重要。
A.结构化 B.非结构化 C.半结构化 D.单独面试
参考答案:B
21、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人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面试越来越重要。
A.结构化 B.非结构化 C.半结构化 D.单独面试
参考答案:B
22、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为()
A.23、()适用的对象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A.榜样法 B.角色扮演法 C.视听法 D.安全研讨法
参考答案:D
24、对招聘中实行双向选择的好处,描述正确的是()
A.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增强吸引力
B.使劳动者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技术业务水平
C.使企业改善自身形象 D.使劳动者身体强健
E.使企业改善自身形象
参考答案:A, B, C, E
25、有三种面谈的形式或用来收集工作分析资料,它们是()。
A.个别面谈、集体面谈、管理人员面谈
B.个别面谈、集体面谈、下属人员面谈
C.个别面谈、下属面谈、管理人员面谈
D.下属面谈、集体面谈、管理人员面谈
参考答案:A
26、当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价值大体相当,可认为该企业的薪酬管理做到了()。
A.外部公平B.内部公平C.程序公平D.个人公平
参考答案:B
27、在企业发展的()阶段,更能够暴露出组织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A.创立 B.扩张 C.稳定 D.衰退
参考答案:C
28、面对目前越来越多的择业机会,在以下说法中,你认为可取的是()。
A.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观念
B.多转行,多学习知识,多受锻炼
C.可以转行,但不可盲目,否则不利于成长
D.干一行就要干到底,否则就是缺少职业道德
参考答案:A, C
29、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为()
A.30、目标管理法的步骤是()
A.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分析回顾目标
B.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制定战略目标→实施控制→分析回顾目标
C.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分析回顾目标→实施控制
D.分析回顾目标→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
参考答案:A
31、目标管理法的步骤是()
A.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分析回顾目标
B.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制定战略目标→实施控制→分析回顾目标
C.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分析回顾目标→实施控制
D.分析回顾目标→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
参考答案:A
32、企业解决人力资源过剩的可用方法有()
A.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B.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C.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D.合并工精简某些臃肿的机构
E.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
参考答案:A, C, D, E
33、周岁 B.34、周岁
参考答案:B
35、周岁 D.36、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有()。
A.时间定额
B.看管定额
C.服务定额
D.产量定额
E.消耗定额
参考答案:A, D
37、当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价值大体相当,可认为该企业的薪酬管理做到了()。
A.外部公平B.内部公平C.程序公平D.个人公平
参考答案:B
38、订立劳动合同必须主体要合法、()的合法。
A.约定条件 B.法定条款 C.条件 D.内容
参考答案:D
39、岗位研究首先产生于()
A.美国 B.中国 C.德国 D.英国
参考答案:A 40、为了获得过去行为的写照,面试考官应当避免提出的问题是()。
A.“你是怎样看待部门之间出现的不合作现象的?”
B.“当你的工作得到了不好的反馈时,你是怎么做的?”
C.“请举一个你亲身经历过的部门合并中人员重组的事例。”
D.“在你所承担的项目中,你是怎样获得技术部的支持和帮助的?”
参考答案:C
41、可能会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工作特征包括()。
A.企业规模
B.岗位在组织与企业中的地位
C.人员流动情况
D.利润与产值完成情况
参考答案:B
42、在企业发展的()阶段,更能够暴露出组织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A.创立 B.扩张 C.稳定 D.衰退
参考答案:C
43、周岁
参考答案:B
44、各职能部门在绩效管理方面的主要责任是()。
A.及时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
B.调整部门与员工的工作计划
C.处理员工在绩效考核方面的申诉
D.确保绩效考核制度符合法律要求
E.提供与绩效考核有关的培训和咨询
参考答案:A, B
45、在培训需求调查面谈中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找出他们对培训(),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预估他们对培训的支持程度
A.接受程度 B.态度 C.看法 D.态度和看法
参考答案:D
46、在培训需求调查面谈中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找出他们对培训(),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预估他们对培训的支持程度
A.接受程度 B.态度 C.看法 D.态度和看法
参考答案:D
47、岗位研究首先产生于()
A.美国 B.中国 C.德国 D.英国
参考答案:A
48、在培训需求调查面谈中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找出他们对培训(),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预估他们对培训的支持程度
A.接受程度 B.态度 C.看法 D.态度和看法
参考答案:D
49、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比较有效的途径是()。
A.猎头公司 B.职业介绍所 C.大学校园 D.大学校园
参考答案:A 50、岗位研究首先产生于()
A.美国 B.中国 C.德国 D.英国
参考答案:A
51、企业解决人力资源过剩的可用方法有()
A.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B.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C.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D.合并工精简某些臃肿的机构
E.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
参考答案:A, C, D, E
52、可能会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工作特征包括()。
A.企业规模
B.岗位在组织与企业中的地位
C.人员流动情况
D.利润与产值完成情况
参考答案:B
53、当员工的薪酬与其工作价值大体相当,可认为该企业的薪酬管理做到了()。
A.外部公平B.内部公平C.程序公平D.个人公平
参考答案:B
54、绩效考核的第一个步骤是()。
A.组织诊断 B.建立绩效标准 C.工作程序分析 D.考核人员的培训
参考答案:B
55、如果一个部门以利润为中心,那么,最好采用()。
A.事业部制的结构或形式
B.复杂的结构或形式
C.直线制的结构或形式
D.矩阵的结构或形式
参考答案:A
56、生产工人参与计划制定,自行决定生产目标、作业程序、操作方法、检验衡量工作质量和数量,并进行经济核算。这种做法属于()
A.横向扩大法 B.工作丰富化 C.纵向扩大化 D.工作满负荷
参考答案:C
57、如果一个部门以利润为中心,那么,最好采用()。
A.事业部制的结构或形式
B.复杂的结构或形式
C.直线制的结构或形式
D.矩阵的结构或形式
参考答案:A
58、周岁 D.5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招聘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费用
B.工作规范与工作说明书在内容上不能出现重叠
C.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由工作任务需求分析和人员需求分析两部分组成
D.在制定薪酬体系的六个基本步骤中,薪酬分级和定薪在薪酬结构设计之前进行
7.劳动保障协理员思考题问题及答案 篇七
关键词: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
1 引言
全面小康, 意味着是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全方位保障。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仍存在许多“短板”。因此清楚认识到当前就业、收入分配和住房保障的现实状况, 并理清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和国民经济的互联作用, 对于改善民生, 促进经济发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结构性矛盾
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 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 其主要表现为以大学生为的主的白领劳动力和以农民工为主的蓝领劳动力在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由于我国第二产业占主导, 劳动力需求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 因此以农民工为主的蓝领劳动力需求旺盛。然而, 随着老一代农民工逐渐“老龄化”, 新生代农民工“新潮化”, 蓝领劳动力逐渐短缺, 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又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吸纳劳动力不强以及高校扩招, 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 年年遭遇就业难的困境。
2.2 收入分配不公严峻
目前, 我国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其中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尤为明显, 更糟糕的是从事这些行业的群体逐渐分化并固化, 一部分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 是利益阶层, 而另一部分人则始终是收入下层。城乡收入差距则表现得更为严峻, 如图可知:从1978年以来,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012年城乡收入比达到3.10。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年鉴》。
2.3 住房保障有待完善
首先, 保障性住房存在分配管理缺陷。第一, 保障对象狭隘。一方面存在大量闲置住房, 一方面大量的中低收入者难以申请入住。第二, 缺乏有效退出机制。由于廉租房低于市场租价, 出于利益考虑, 很多人会将住房转租他人, 但是国家明文规定廉租房不得转借、转租或者改变用途。其次, 保障房空间布局边缘化。一方面, 保障性住房通常是困难企业职工、退休和下岗职工等中低收入家庭积聚区域, 本身相对缺乏完整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 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边缘化, 绝大部分保障房居住区距离医疗和商业中心较远, 造成低收入者生活成本增加、受教育和求职机会减少, 甚至放弃保障住房申领资格, 从而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社会两极分化趋势。
3 就业、收入分配与住房保障内在联动与协同作用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三者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图来说明 (如图2) :就业能影响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也能作用于就业, 同时收入分配还影响住房保障情况, 住房保障不仅可以调节收入分配, 还可以促进就业;而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协调与否直接影响整体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也会对就业、收入分配和住房保障产生影响。
3.1 就业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
就业是劳动者获取收入的主要方式, 是参与初次分配的前提。充分就业能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 调整目前收入不公的格局, 失业和就业的不稳定则会加剧收入差距。由于失业会造成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就会更加激烈, 劳动要素的价格就会降低, 最终形成雇与被雇方利润与工资的畸形分配, 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 就业不充分, 劳动力要素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生产规模达不到最佳, 就难以创造出最优的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这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其次, 就业结构也会影响收入分配。据丁元 (2014) 等人实证研究表明,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增加会加剧未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 而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增加会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因此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优化就业结构意义重大。
3.2 收入分配作用于就业与住房保障的机理
首先, 收入分配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会造成更多的失业。由于大部分穷人拥有少量财富, 少量富人拥有大部分财富;穷人有惜购心理, 不愿多加消费, 富人物品齐全, 无需额外消费, 这样最终会造成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效益不佳, 必然会降低人力成本。因此较大的收入差距对促进就业显然不利。另外, 一定的收入差距却能产生积极影响。合理的收入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激励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所得。因此, 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其次, 收入分配还影响住房保障。现行的住房保障政策是依据不同的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供房政策。高等收入家庭购买或租赁商品房, 而中等收入以下的群体购买经适房或者租廉租房。此外, 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会使住房保障工作遭遇“夹心层”问题, 即一部分低收入群体超过申请廉租房条件却达不到经适房申请条件的, 一部分超过经适房申请条件却买不起商品房或者经适房的, 这部分人本应在保障范围之内却被排在政策之外了。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应该是橄榄型的, 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 高、低收入者占少数, 因此合理的住房体系也应该是绝大部分商品房和一定量的保障性住房格局。而作为保障的主体应该是低收入或者扩大到中低收入, 和以一些特殊群体 (比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为补充。
3.3 住房保障调节收入分配与就业的作用机理
住房保障可以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领域, 住房保障是通过住房公积金方式来调节收入分配的。住房公积金是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 并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的, 具有强制性。所缴纳的款项来自于初次分配, 最终进入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 归个人所有, 其实质是为职工提供住房消费的专用资金保障。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部分实质是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 此外该部分费用无需纳税, 所以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初次分配中就将雇主利益部分转移给了雇员。另外, 住房公积金的存款收益还能在二次分配中给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补充资金, 用于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的资金还来源于财政支出、土地出让金以及社会捐助, 其中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基础。只有政府的财政投入才能吸引社会资金流入到住房保障体系中来, 因此政府在二次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收入和增加财政支出的方式调节收入分配。首先减少低收入者在住房方面的税收如住房抵押贷款免息;其次通过增加住房保障财政投入, 以补贴和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形式将社会资金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另一方面, 住房保障还能促进就业。保障性住房好比“公共产品”,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同时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势必会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就业。此外, 居者有其屋, 保障性住房能消除掉低收入者居无定所的心理负担, 摆脱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为健康的身心保驾护航, 同时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为低收入群体创造了更好地就业条件。
3.4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与国民经济的互联作用
首先, 国民经济的增长会带动就业增长, 充分的就业可能能缩小收入差距, 同时能增加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提高会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 进而拉动内需, 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宏观经济增长还能增加财政收入, 使更多的资金用于住房保障;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 使就业更加充分, 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进而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其次, 充分的就业水平、公平的收入分配和科学的住房保障能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较高的失业率、较大的收入差距和落后的住房保障体系会危及国民经济安全。因此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和国民经济是互为联动的关系。
4 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建议
就业、收入分配和住房保障问题是民生改善的重难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清楚认识并厘清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和国民经济的互联作用, 对于改善民生, 促进经济发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切实有效地解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 给出如下建议。
4.1 加大职业教育力度
劳动力素质低下和职业培训滞后是结构性就业矛盾产生的根源。培养高素质人才, 尤其是具有较强研究、创造、管理及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此外政府还应在公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 对相应产业升级要求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给予大力支持。
4.2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一是完善基本工资制度, 通过提高按劳分配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 为劳动者获得合法收入提供法律保障。三是加大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力度, 如对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发展情况定期调整。
4.3 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
住房需求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是需求, 为保障居者有其屋, 首先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有了购房能力, 才能解决好住房问题。其次, 应加快保障房的建设速度, 可以覆盖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再次, 要稳定房价, 不能让房价上涨削弱了中低收入者的购买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元, 周树高, 贾功祥.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4, (04) :139-143.
[2]杜胜利.就业与收入公平分配的相关性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15) :34-35.
[3]荣燕.社会保障与收入公平分配的相关性分析[J].学术论坛, 2007, (02) :98-101.
[4]李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及社会保障的作用[J].理论月刊, 2008, (11) :99-101.
[5]鲁建彪.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民工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12) :93-97.
[6]陈伟.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及其政府政策选择[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3) :89-93.
[7]信长星.关于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1) :2-9, 95.
8.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相关问题思考 篇八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问题;思考
引言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劳动争议主要是指劳资双方关系出现不协调的一种表现,其中蕴含着市场关系与经济关系,当下,劳动争议也是困扰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因素之一,一套运行良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不仅能够解决大量的劳动争议,更重要的是起着稳定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功用。自从我国加入WTO组织以来,特别是进入到全新的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而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国有企业经营体制的转换,这种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及其争议纠纷变得更加的复杂,在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中,该现象凸显的异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分歧激烈化、明显化、分立化。
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一)劳动争议概念解读
狭义的劳动争议就是指雇用人与受雇人之间所发生的争议,主要表现为经济纠纷、个人之间的纠纷、团体之间的纠纷等。广义的劳动争议就是指以市场经济环境下所发生的劳动关系之间的争议。
(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顾名思义,其不仅涵盖了劳动争议,同时还覆盖了整个仲裁制度,因此,我们在解读与认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时,很有必要将其划分两个环节进行分析与概括,分别是劳动争议和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所提倡的是一种劳动关系的协调,具体表现为“三方机制”,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的第八条规定就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一观点。
(三)我国现在劳动争议仲裁机制的弊端与不足
1.劳动争议仲裁委法律地位不够明确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所见到、所认识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其中的所谓的“三方组成”实质上没有本质上的法律保障,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三方组成”就像是简单的虚设。由于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及其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属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所以在整个劳动争议仲裁体制下,来自政府的行政力量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在这种环境下,由劳动仲裁机构所组成的三方监督管理,其所宣扬的“独立行使仲裁权”,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当然,这也是由我国现阶段特殊国情所决定。
2.缺乏一套专门的仲裁处理程序立法方案
在我国的现行的《劳动法》中,我们从第八十三条以及《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的第三十条能够看出,《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是作为一套约束力不强的法规存在著的,《劳动法》随着作为一种法律,但其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与法院之间处理争议环节上就如何具体衔接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现行的《劳动法》实际上是一部实体与程序兼容的法律,其只是对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所涉及到的问题做出了少量的规定,有市场经济、社会效益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其远远不能够适应劳动法争议处理工作的具体发展要求,而人们常谈论到的“一裁两审”模式,就是从《民事诉讼法》、《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推论出来的。
二、强化与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劳动监督、劳动监察
正所谓“开源节流”,虽然劳动监督与劳动监察是劳动争议仲裁体制之外的问题,但是正确处理好这层关系,对整个社会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基于此,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县级及以上)要切实地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在严格遵照相关部门单位劳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好监督检查、依法纠正以及违法行为查处等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相关部门单位内部劳动监察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业务培训,同时也要做好监督、考核、评价工作。
(二)贯彻我国《仲裁法》规定的精神,基于市场发展需求出台专门的程序性法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下关于《劳动争议处理法》的立法构想也逐渐提升日程。在今后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创新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一部《劳动争议处理法》将是进一步实现深化与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该立法构想框架之下,可以重点以规范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具体程序问题为主。
三、总结——建议
当前,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协商处理、调节处理、仲裁、诉讼等。其中,它们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依据也是《劳动法》。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条款规定当中,在第十章专门针对“劳动争议”的条款有八条,主要还是涵盖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程序、时效以及集体合同等相关内同。
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所显现出来的一系列弊端与不足,在文章当中也做了一些详细的介绍,并对其进行了一一解读与分析,最后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与认识,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及其相关处理机制制定出以下几点措施:①进一步强化劳动监督机制,尤其是劳动监察。②建立健全并有针对意义的改善与强化劳动调解制度。③基于现阶段我国所施行的一些“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法律法规政策,首先从立法领域上去解决劳动争议仲裁委的组织机构,在其中确立一种“只裁不审模式”。
总而言之,通过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管理与创新,尤其是注重其中的劳动监察机制,对于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以及改善劳动调解制度、拓展劳动争议解决的渠道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董凤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J].法制博览,2014,(12):254-254,251.
[2]王蓓.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3):75-82.
【劳动保障协理员思考题问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劳动保障协理员习题及答案07-19
对劳动保障协理工作的建议08-21
浅论实习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06-24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19
毕业论文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09-11
95劳动法选择题及答案10-13
劳动保障材料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