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2024-07-02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精选8篇)

1.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篇一

中华文化在海外

5月24日,传来“美国要求孔子学院中国教师限期离境”的消息,彼时,本刊记者正在泰国曼谷采访多元文化高峰论坛,论坛参加者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宗教界人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Katalin Bogyay亦在参会者之列。

一天前,Katalin Bogyay还在大会发言中强调:“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信仰都有不同,必须互相尊重,才能更和睦相处。”来自澳洲的净宗学院院长徐业鸿教授,则在发言中引用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的一句话,“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需要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境遇到底怎样?这成为采访的重心。

当北极熊遇到猎犬

当一只北极熊遇到一条猎犬,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上猎犬用前肢搂着北极熊的脖子,北极熊则把头歪向一侧,好像生怕因为自己体积太大,而弄伤了猎犬。这张照片,是摄影师在北极跟踪了一星期才拍到的,他发现北极熊和猎犬就像好朋友一样,经常在一起玩耍。

“任何物种都有善意的种子,不仅是人类。他们不是生来就冲突,他们也会分享友谊,和睦相处。我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印度人,祖母是天主教徒,我自己是伊斯兰教徒,现在为中国的佛学教育部门工作,我真的很开心。”当汉尼夫在大会发言中,展示那张照片,并说出这句话时,听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汉尼夫,是澳洲净宗学院多元文化部的负责人。净宗学院成立于,创办者是来自台湾的徐业鸿教授,学院坐落在澳洲昆士兰省的图文巴,旨在弘扬孔孟之学与大乘佛法。

到图文巴之前,汉尼夫是新加坡政府的公务员,主要工作是协调各宗教之间关系,化解冲突。,汉尼夫受净宗学院之邀,辞去新加坡的工作,到图文巴开展新的多元文化交流与协作。

图文巴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城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常住人口虽然只有十多万人,却有八十多个民族,一百多种语言,他们有着不同的血统与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

汉尼夫至今记得第一次去图文巴的印象:生活在那里的人很闭塞,只有你先伸出手,对方才会跟你握手,他们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

在图文巴工作两年多的汉尼夫收获颇丰。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部门,每周六都举行“温馨晚宴”,当地不同种族、文化、宗教的人士,都可以自愿来参加。他们的温馨晚宴吸引了很多以前不善交际的本地人。

今年3月的第二周,汉尼夫在周二的时候临时决定,当周周六的温馨晚宴要编排一场文艺演出,为此汉尼夫打电话给当地的居民。在当地,如果有人很仓促地发出邀请,对方一般都会说,“没有时间”。但是,汉尼夫却没有遭到拒绝。那个周六的晚上,节目丰富多彩,有土著歌舞,也有年轻女士们的合唱团,以往只有一百人左右的温馨晚宴,当晚来了大约400人。

汉尼夫还告诉记者,就在两周前,有一位当地警署的高级官员也主动来参加晚宴,他还带来了一个蛋糕,分给大家吃。令汉尼夫都感到意外的是,蛋糕是那个警官亲手制作的!

我没有笑话他

5月25日,会议结束的当晚,宋宝兰女士作为参会者,承担了一些主办方志愿者的工作,忙前忙后,大约到了晚上九点的时候,等宾客散尽,她才坐下来吃饭。

她是华裔马来西亚人,上世纪30年代,她的父辈为了避开中国的`战乱,到南洋谋生,来到马来西亚,本希望挣到钱后可以回家,但是之后的战乱加上政治运动,让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只好留在了马来西亚。

宋宝兰是第二代移民,她在马来西亚出生,但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已过中年的她短发齐耳,穿一套深色制服,态度干练又温和。她现为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是20在马来西亚政府注册的教育机构,主要面对小学生,在学校之外,教授伦理道德补习课。对此课程感兴趣的家长,会带着孩子前来,每星期一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

宋宝兰教课的课本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孩子的启蒙课本,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正如它的总叙中所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列述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宋宝兰告诉记者,教育中心选择《弟子规》作为教材,为了熏陶孩子,化解冲突,培养他们与别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育中心在课下,让家长把观察到的学生的言行记录下来,然后与中心的教师沟通。家长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通常是琐碎的事情,但给了教育中心老师们很大的鼓励。

有一位家长告诉宋宝兰,当她的孩子经过他以前经常去玩的一家网吧门口时,低下头,走过去,然后跟妈妈说,“斗闹场,绝勿近”。还有的家长告诉宋宝兰,他的孩子在学校拿着一支已经用得很短的铅笔写字时,其他同学笑话他,“你家里这么穷,连铅笔也买不起。”他的孩子说道:“要节俭。不浪费。”

2.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篇二

擦亮“中国制造”招牌

与推出“中国制造”广告的补救行为不同的是, 中国品牌全球宣言是中国方面的主动出击。一直以来, “中国制造”的食品安全问题听起来就像厨师的噩梦, “中国制造”的服装遍及全球却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全球却屡遭西方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为此, 海外媒体乐此不疲地对中国品牌进行情绪化的攻击与指责。

事实上, 中国政府极其关切“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声誉。早在2007年,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就牵头组织了“中国制造”与国家形象公共关系研讨会并达成了共识——“中国制造”遭遇的信誉危机, 固然有中国出口产品质量问题, 但引起国际媒体广泛的负面报道、公共关系层面上的信息传播和沟通缺位、反应迟缓也是主要原因。因此, 中国政府和企业运用正确的公关传播策略和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进行积极应对刻不容缓。至此, “中国制造”公关计划轮廓初现, 其意义远远超出产品本身, 惠及中国国家形象。

与“中国制造”30秒钟短暂的广告宣传所不同的是, 此次“中国品牌全球宣言”的推广时间长达一年。据活动总策划, 中国网公益频道主编吴仕鹏介绍, “中国品牌全球宣言”将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宣传着力点在国内, 力图通过网络传播做到墙内开花墙外香。活动发起单位中国网在依托主办单位——中国外文局丰厚的对外传播经验, 3000名外宣团队重力支持的基础上, 积极联合各省市重点新闻网站共同建立全国性质的外宣网络平台。而在活动的第二阶段, 中国品牌企业代表将一同走到海外开展主题巡展。

美通社 (亚洲)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玉指出, “不论是中国品牌全球宣言还是中国制造广告宣传, 都是希望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放大中国企业积极正面的形象, 从经济成本上来看, 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对于那些尚未建立良好品牌意识以及在海外传播中不得其法的企业, 或是正在寻求经济高效的海外传播模式的企业而言, 正是一个学习他人成功经验, 深入了解并应用专业海外媒体传播工具, 让企业传播在海外营销和拓展过程发挥关键作用的良好契机。”

海外品推路漫漫

事实上, 中国品牌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海外传播的步伐, 只是中国企业的海外传播主要还集中于广告层面。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在国内进行传播资源分配时的惯用方式, 同时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公关业起步较晚有关系。在这个传播格局被打破的时代, 如果走出去的企业还将传播的重心置于广告而忽略公关显然不合时宜。

一直在为拓展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海外信息发布服务的陈玉感叹道, 大部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传播对象主要局限于当地华人圈, 覆盖面狭窄且操作盲目, 缺乏主动。而一些机构在为中国企业执行海外推广项目时, 也仅是局限在华人区举办产品节、交易会, 或者直接在中文媒体上发布广告, 这些操作方式很难取得预期效果。这些年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遍布世界各地, 但是在全球主流媒体上却很少能够听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真实声音。主要还是企业信息传播渠道的不畅, 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沟通信心的不足。

当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已经有一批中国企业在海外传播的不断摸索中积累了经验, 并通过国际通行的企业传播工具和企业传播模式在海外市场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在海外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奠定了基础。近年来, 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BBC等主流媒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方面的专题报道, 但细细观察却只是海外媒体的主动报道行为。对此, 宣亚传播集团顾问陈惠民指出, “中国品牌的海外推广最重要的是对国际核心媒体的沟通, 但由于国际媒体具有独立性强的特点, 所以核心并不在于媒介组合策略, 而在于策划适合国际媒体的报道内容, 提供比较适合国际媒体口味的原料。此前的中国熊猫外交、乒乓外交、功夫外交, 都深深吸引了国际媒体的关注。”

深挖网络传播价值

客观地说我们不能把海外传播所遭遇的困境归结于西方媒体的揭黑报道, 承担着中国品牌海外传播重任的国内媒体在传播话语权和反应速度的滞后同样不利于中国品牌的对外传播。因此, 在当前的传媒形势下, 网络化对外传播无疑是一个最有效的解决捷径。可以说, 中国品牌全球宣言的传播主体——中国网及其联合的全国各省市重点新闻网站共同建立的全国外宣网络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媒体应用于对外传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 由于网络媒体的无疆域性和及时性可以克服传播障碍直接面向国际受众, 使信息发布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最大的拓展;其次, 网络媒体表现形式多样, 可以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 使信息传递更加鲜活生动。此外, 除了发布“硬”的新闻和言论之外,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 网络也是把“双刃剑”, 在为中国品牌对外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会给我国网络媒体, 尤其是官办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作体制带来挑战。“公关的核心在于策略, 而媒介组合是因策略而发展的。依我看来, 通过网络媒体是对的, 但是中国网及其所提及的重点新闻网站,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值得讨论的, 我们更重要的是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媒体, 并建立这样的一个媒体圈, 而并不仅仅是自己组个团, 结个伙, 出去转一圈, 喊两声。”

构建面向海外市场的全媒介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由于中国的媒体环境、工作方式以及媒体传播理念与海外市场有一定的差异, 充分了解海外市场的消费者、目标受众和社会公众显得更为重要。海外的媒体环境和商业社会更为成熟细分, 同时消费者、投资者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对于信息的判断和价值观也千差万别。陈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同样的财经、社会新闻事件的媒体报道和媒体解读, 在同样为主流文化所接受的知名的财经媒体上, 也会呈现出全然不同的视角, 但是他们都拥有自己稳固的读者群。从这一点上, 把握海外市场读者的偏好, 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 并将中国企业以及社会的真实状况、真实的声音传递出去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逐步树立国内媒体在海外市场的权威和影响力, 还可以帮助海外受众在诸多恶意报道和歪曲报道产生的杂音中, 听到我们自己的声音, 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3.热推本国文化的海外文化中心 篇三

在贝宁首都科托努,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就坐落在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大门是一座典雅的中式牌坊,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经常举办演出、展览、讲座、书展、教学和电影放映等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贝宁人前来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贝宁功夫学会1993年成立,现在已有3000多名成员,中国功夫已经成为贝宁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片”。

中国驻贝宁大使陶卫光说,政治制度可以改变,但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永久性,贝宁青少年通过中国文化中心丰富多彩的活动,深深地被当代中国的历史巨变所触动,要求到中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

贝宁的中国文化中心,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中国政府根据毛里求斯和贝宁政府的要求,在两个国家的首都路易港和科托努分别设立了占地3600平方米和9600平方米的中国文化中心,分别于1988年7月和9月对外开放,到2012年已经整整24个年头。

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在海外大规模建立文化中心,与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开始得比较迟,但有赶超之势。中国目前已在巴黎、柏林等主要国际城市建立了文化中心。这些中国文化中心每年共举办大约3000场活动。

中国在海外建立文化中心,正是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建立文化中心的启发,并借鉴了其他国家通过海外文化中心推广本国文化的成功经验。

通过海外文化中心来推广本国文化,主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外文化中心以各种方式近距离传播本国文化、艺术和历史,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增强好感,消除误会,是世界各国致力于宣传本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世界各国在海外建立文化中心有多种形式。有相当多国家建立海外文化中心的首选之地是国际大都市或者别国首都。在一个国际或者地区性大都市,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大大小小的文化中心,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以伦敦和巴黎为例,这两大国际都市是各国海外文化中心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

有些国家建立海外文化中心,主要为本国侨民服务,采用会馆形式。这些文化中心一般设置在海外本国侨民聚居地。比如伊拉克在邻国土耳其开设的海外文化中心,目的也是联络侨居当地的伊拉克人。

各国在国外建立的文化中心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有些称为文化中心,有些称为文化艺术中心,有些称为文化旅游中心,有些称为社区文化中心,也有的称为学院、基金会、协会等。总体来说,不同的名称反映了宣传文化方面的侧重和范围,同时也反映了海外文化传播本身的多样性和多任务性。

教授本国语言,宣传本国文化,是很多国家海外文化中心的一大重点。贝宁法兰西文化院是一座园林式建筑,绿草茵茵,花木繁茂。法语是贝宁官方语言之一,到法兰西文化院参加活动的人很多。这家文化院占地7000多平方米。在文化院的儿童图书馆,不仅有数万册图书,还有各种儿童活动设施。这个文化院的活动,是将教育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大文化概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海外文化中心功能逐步完善。有些文化中心以教授语言为主,有些则偏重于文化和艺术的展示和交流,举办各种文艺文化活动,并经常举办培训班。有些文化中心侧重于促进旅游和留学。有些文化中心提供研究机会,有阅览室和图书馆,供学者和热心人士查找资料,了解动态情况。有些海外文化中心经常举办展览,向海外介绍本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真实情况。有些海外文化中心,则定期发布新闻,向海外媒体和文化界人士介绍和推广国内文化活动。

有些文化中心还有合并的趋势。例如,韩国目前在海外16个国家有38个语言中心,在20个国家设立了24个文化中心。韩国计划将海外语言中心和文化中心合并运行,以便更有效地推广文化和语言。

有一些国家的海外文化中心数量比较多。资料显示,意大利有89个海外文化中心,法国多达140个,德国的歌德学院在78个国家和地区建有128个国外分支机构。大多数国家的海外文化中心,以政府提供资金和资源为主,企业赞助为辅。如果国家实力雄厚,比较重视,企业热心,则海外文化中心的数量较多,文化活动内容也比较丰富,设备和功能也比较完善。

目前,中国在海外正式开放的文化中心有9个,在建10个,与22个国家签署了建立文化中心的协定、备忘录或声明。5年来,海外文化中心系统、全面、有计划地开展了“大文化”领域的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3000场,文化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彰显。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成为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文化资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海外展示、体验并举的综合平台。到2020年,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总数将达到50个以上。

(本文照片由达飞欴提供)

Overseas Cultural Centers: A Cultural Phenomenon

By David Guo

Setting up and operating cultural centers overseas is largely a worldwide cultural phenomenon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se cultural centers function in multiple ways. Windows on national cultures, they promote history, art, culture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y make friends and boost tourism and cultural exchanges.

Cultural centers come in various forms and varieties. It would be very interesting to see where they choose to sit and play. Many cultural centers gravitate toward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es such as Paris and London. In a key international city, it would not be very difficult to see dozens of cultural centers hosted by nation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is kind of concentration makes sense. As these cities are culturally and politically important, cultural centers can take the best use of advantages and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there. The presence of these cultural center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prosperity of these cities.

Some countries set up cultural centers to cater to the needs of their overseas communities. These cultural centers are like home and they usually sit and play in regions and cities where these overseas communities live. Japan operates a series of cultural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cater to the Japanese communities there. These centers offer Japanese language, history, and art to Japanese communities so that Japanese expatriates can learn about their roots and reconnect with their homeland. The Philippines launched in June 2012 in Oman the Middles East’s first “Sentro Rizal”, a cultural center and library dedicated to Philippine national hero Dr. Jose Rizal. The center allows Filipino expatriates in Oman and their children to reconnect with their homeland through books, films and other published materials.

Cultural centers adopt different names. Some call themselves cultural centers directly. Some are art and culture centers; some culture and tourism centers, some community and culture centers. Some have institute, or academy, or foundation, or council in their names. These names reflect the range, focus, and purpose of overseas cultural activities of these countries. They also represent the diversity of cultural promotion overseas. Goethe Institute and Confucius Institute actually fall into a special category of cultural centers that disseminate culture through language learning.

Overseas cultural centers have evolved over decades. Some focus on teaching a language; some hold exhibits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programs; some hold art events; some hold training courses; some promotes tourism and 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some help overseas researchers check through their libraries and reading rooms; some hold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s about cultural events back home. Some do all these or many of these jobs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and with different emphasis and enthusiasm in different budgets and sizes.

Some countries are more enthusiastic in setting up and operating overseas cultural centers. Italia has 89 overseas cultural centers; France operates more than 140; Germany has 128 Goethe Institutes in 78 countries; Japan has 22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run their respective cultural centers in foreign countries. Japan Foundation alone operates more than 20 cultural centers including Japanese Language Academy, Japanese Culture Academy and Japan foundation offices in Europe, Asia, Americas and Africa.

Nowadays, many countries are catching up with the trend of building overseas cultural centers. China is one of them. China is a latecomer in setting up and operating overseas cultural centers. The modernization drive that began in the late 1970s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China’s awareness of the need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overseas. In1988 China set up a cultural center respectively in Mauritius and Benin, two African countries. Through the two cultural centers, China learned how to be culturally close to local resident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how to promote friendship. Over the past 24 years, China has learned a lot about cultural centers and about promoting friendship and Chinese cultural overseas.

In 2004, China began to set up Confucius Institute in foreign countries. So far, there are 358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500 Confucius Classrooms overseas. They aim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nhance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diverse world cultures. Confucius Institute is a joint enterprise betwee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and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Since 2000, overseas Chinese cultural centers are a priority on the national agenda. At present, China operates nine overseas Chinese cultural centers; ten more are under construction; China has signed agreements and memos with 22 foreign countries for setting up cultural centers.

4.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技巧 篇四

成本与收益算好了吗?

企业海外并购中,成本主要来自三方面:准备成本、购买成本和整合成本。准备成本和购买成本在实际操作中较易掌握。目前绝大部分实施并购的企业也都非常关注购买成本的高低,认为这是决定并购与否的核心因素。但多数时候,并购的准备成本、购买成本看起来很低,实际上总成本却很高。并购失败的诸多案例中,主要还是由于对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准备不足。整合成本也称并购协调成本,指并购企业为使被并购企业按计划启动、发展生产所需的各项投资。由于两家企业原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还存在显著的差异,要成为一家企业,就必须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运作。

另外,退出成本和机会成本也需要考虑。企业并购扩张出现失败后必须退出,或当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发生了不利变化,就需要部分或全部解除并购。一般来说,并购力度越大,发生退出时的成本可能就越高。当然退出成本并不一定发生,但企业应该考虑在并购策略中,并做出合适的安排或调整。机会成本则指企业为完成并购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尤其是资本性支出相对于其它投资和收益而言的利益放弃。

从收益角度算账,企业并购动机就来源于追求资本最大增值和减少竞争的压力。横向并购有利于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纵向并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协同效益;而混合并购能有效降低进入新行业的障碍,获得竞争优势。这些正是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兴盛不衰的主要原因。这样并购就有:

1. 规模经济收益。它可以使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达到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经济是指对生产资本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规模化生产,并保持整体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各分厂实现单一化生产,达到专业化要求;管理规模经济则主要表现在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大减少。

2. 合理避税的收益。税法中,不同类型的收益所征收的税率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亏损递延条款来获得合理避税的收益。如果企业在一年中出现了严重亏损,或者企业连续几年不盈利,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累计亏损时,这家企业可以考虑成为被并购对象;或者该企业考虑并购盈利企业,以充分利用它在纳税方面的优势。

3. 寻找机会和分散风险的收益。在跨行业并购中,主要目的不在于追求高收益,而是寻求投资新领域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分散经营单一产品的风险。这种跨行业并购一定要以成功的专业化为基础,不可盲目多元化经营。

4. 获取融资渠道的收益。一些公司之所以并购上市公司或金融企业,主要在于为自己寻求一条比较方便的融资渠道,“买壳上市”就是这种方式。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收购已挂牌上市的公司,再以反向收购的方法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产,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优势企业通过“买壳上市”则可以利用“壳”企业的配股和增发新股较为便利地募集资金。

企业并购并非一并就灵,根据凯尼公司的调查:在以往的合并中,约有70%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约有50%合并后利润下降。只有全面正确地对企业并购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并购才能成功。盲目并购只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

注重方法与技巧了吗?

1.宣传和游说。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中,中国企业第一次尝试了在美国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的做法,阐释了中海油是出于商业目的而非政治需求。虽然它们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但已经具备了开拓意义。如果中海油早一年将自己介绍给美国人,结果是否会不一样呢?

游说则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的国会、参议院这些可能要对收购进行审批的机构。中国美国商会主席伊莫瑞建议:“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时,必须把院外游说当作一项重要功课准备才行。”最近,美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批评不断,为了让美国给予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并纠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做法,中国驻美大使馆就专门聘请了阿肯·盖姆公司和公共战略公司这两家在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有深厚人脉的著名游说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游说效果。中国企业也可以学习在华盛顿多如牛毛的游说公司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公司。

2.策略联盟。在进行一次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竞购案时,如果单枪匹马冲杀过去,不会被以为是白衣骑士,而更像是一个威胁。因此,寻找竞购伙伴,形成策略联盟,才是改变这个局面的最佳方式。如:在资金方面,除了可以引入海外的投资机构——无论私募基金还是国外政府投资机构——以增加资金来源、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事实上,还可以做长期的战略安排。如:先投资成为海外私募基金的股东,然后通过这些私募基金进行海外收购,这就可减少被收购方国家舆论的敌意,也可以进行一系列财务融资。此外,策略合作伙伴甚至可以超越国家概念。如:不久前为降低经济增长中的石油消费成本,印度和中国的国有石油企业就表示:将联手在世界范围收购资产;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前不久也表示:可以考虑推荐新加坡优秀的企业和中国企业一道,在东欧等有潜力的市场进行联合收购。

3.处理好母子公司的关系。如果是一家国企,经常会遇到一个疑问:你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政府机构?这就需要尽可能地将收购的实体和母公司区分开来。让对方了解,这是一次纯粹的商业活动。如:当中石油把目标对准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时,它们先是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由中石油注资25亿美元,母公司贡献资产。这样,合资企业今后将承担迄今主要由母公司承担的收购业务,这就会给予中石油更大的发言权,并使交易更为透明;同时,政府的持续介入保留了国家出资的正当渠道,可避免如中海油竞购蒙上的“玩弄花招”的指责。

4.换股。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在收购前的融资问题不大,可以通过贷款、增发股票等各种方式筹措到一大笔资金。但是华尔街历来相信,真正高明的交易是不用花费一分现金的,进行换股是西方企业并购常用的方式。而且,使用越多的现金,美国企业就越怀疑你的钱是不是来源合理。中国企业显然受到国内资本市场与海外资本市场未接轨的影响,而无法进行直接换股。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进行国际收购,有必要提早到海外上市。即使是需要现金交易,最好也是部分现金加部分股份,这样能在财务风险中把损失减低。

5.补救办法:合资。如果收购过程中阻力过大而无法继续,中国企业不妨换一种方式,先与美国企业合资,然后待时机成熟再收购合资方的股份,从而达到最终收购目的。相较于突如其来的并购,合资无疑能减少舆论、政治方面的压力,也能让被收购方有心理缓冲期。尤其是对后者的管理层以及工会或者劳工组织,合资都不会立刻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陈华)

5.中国球员海外漂流记(推荐) 篇五

正当球迷期待着孙悦在季前赛的首次亮相时,一个坏消息却突然传来。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纽约尼克斯宣布,裁掉包括孙悦在内的四名球员。这也是孙悦继被湖人裁掉之后,三个月之内第二次遭到解约,这使得他NBA之路的前景顿时变得黯淡。

孙悦的西行坎坷之路仅是中国球员西行的一个缩影。此前,登陆NBA的王治郅、巴特尔,还有曾试训联盟球队的易立等人都是匆匆过客。除了篮球领域,中国球员在海外足球界也同样经历一路磨难。杨晨、邵佳

一、孙祥、周海滨、谢晖、董方卓、郑智等人上演着一出出艰难的西行取经之旅。尽管他们之中也出现过姚明、孙继海等比较成功的例子,但毕竟是仅有的几位。对于留洋一族来说,经历磨练或许不完全是坏事,但这种普遍现象显然更加值得深思,为何中国球员留洋之旅如此艰难与困惑?

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NBA纽约尼克斯队总经理沃尔什遗憾的宣布,包括中国球员孙悦在内的四名球员被裁员。与孙悦一同遭遇不幸的包括同是后卫出身的罗恩-霍华德、加比-普鲁特以及前锋球员沃伦-卡特。而在上述四人离队后,尼克斯的人员名单上目前还有16名球员,常规赛阵容几乎已经浮出水面。

纽约尼克斯队在北京时间10月5日凌晨迎来了他们的第一场季前赛,由于对手恰好是易建联所效力的篮网队,而小巨人姚明又将因伤缺席整个赛季,这场比赛也被看做是新赛季新“中国德比”的预演。可惜的是,易建联在本场比赛中拿到9分6篮板,而孙悦却未能登场亮相。尽管赛后主教练迈克-德安东尼表示:“这不是孙悦个人的问题,我们有很多优秀的球员,我会逐个安排他们上场。”但部分专家及球迷已经由此感到孙悦前途叵测,只是没想到裁员来的突然,孙悦最终没有得到哪怕一分钟的登场时间,便只能满怀遗憾的告别纽约。

孙悦在2007年的选秀大会上被湖人选中,由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表现惊艳而被湖人正式留用,并在上个赛季同球队一起夺得一枚总冠军戒指。不过孙大圣在季后赛中未能获得出场机会,而在常规赛上也仅仅获得10次出场机会,场均只有2.8分钟,贡献0.6分和0.2次助攻,从数据上看成绩并不理想。湖人队也在赛季结束后裁掉了孙悦。尼克斯队的后卫阵容原本已经扩充到了8人之多,但拉里-休斯、克里斯-杜洪以及新科扣篮王内特-罗宾逊3人将会基本占据绝大多数的出场时间。因此球队也并不需要在这一位置上刻意补强,何况他们还在等待未来的NO.1掌控者。

尽管尼克斯此次直接裁员4人,但事实上他们的人员储备仍不足够,沃尔什的工作重心也并不在本赛季。作为少有的能够在2010年改变整个联盟命运的球队,沃尔什所要考虑的是以什么样的条件把詹姆斯或者韦德这样级别的球星弄来一个,以及为这位天皇巨星量身打造一套合理阵容。

尼克斯充沛的薪金空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或许将在下个赛季开启“最好的时代”,可惜的是,孙悦没能等到又一位“科比级”的队友加盟。在先后被湖人和尼克斯队抛弃后,孙大圣的西行之路,只怕仍多磨难。

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中国后卫孙悦今天被尼克斯裁掉的消息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孙悦登陆纽约城仅仅20天后就被裁,纽约各路媒体的专家都齐刷刷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训练营表现不突出,欠缺投篮能力。

《The knicks blog》的专家托米-迪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尼克斯将四名球员裁掉的原因。他表示他喜欢可以在两个前锋位置摇摆的的卡特。而孙悦,霍华德和普鲁特,尤其是普鲁特,在训练营里的表现都非常一般,没有任何亮点。

从尼克斯专家迪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握有非保障合同的球员,孙悦的表现并不足以打动尼克斯主帅德安东尼,以至于德安东尼并不需要给孙悦季前赛出场机会就发现大圣并不足以在尼克斯队中立足。其实德安东尼在训练营开始之初还是非常欣赏孙悦的,毕竟孙悦高大的身材是控卫这个位置上少有的,但20天不到德安东尼就对孙悦失望了,还是因为孙悦糟糕的投篮能力。

《纽约邮报》专家是这样分析孙悦被裁的原因的,“尽管鲜有出场机会,但孙悦还是随湖人获得了一枚总冠军戒指。在训练营中他曾经用一次漂亮的突击上篮证明他适合德安东尼的战术体系,但糟糕的远投能力让他不得不离开,另外马库斯-兰德里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从上述两位专家的话来看,孙悦之所以能进入NBA还是有其自身的一些优势的,但现在孙悦的优势非但没能表现出来,而且还让自己在投篮方面的弱点被无限放大。此外“全能”孙悦还需要尽早确立自己的主打位置,毕竟全能也是一个褒贬义共存的词汇。全能放在詹姆斯、科比这样的巨星身上无疑会让他们的身价倍增。角色球员要立足NBA可以有弱点,但他必然要有自己的一项突出的技能,比如火箭前锋海耶斯就是凭借着抢篮板的能力立足联盟,而火箭旧将诺瓦克则是凭借着超准的三分球。而对于孙悦这种仍然在为NBA饭碗儿战的球员来说,“全能”也许会让他们变成球队的“鸡肋”,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

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10月8号凌晨,NBA纽约尼克斯官方宣布,包括中国球员孙悦在内的四名球员被裁员,这也意味着孙悦在三个月内第二次遭到被裁员的厄运。孙悦的再次失败,可以归结于多种原因,其中自身因素更值得探讨。在国内CBA时,孙悦被众多媒体舆论以及专家看好,他打球技术好,抢断、得分能力以及组织等各项篮球指标俱佳,显示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篮球运动员。孙悦到了NBA为什么不行了呢?最主要原因则是,在国内与其他球员相比,孙悦有实力,但与那些NBA球员相比,全面则成为他的累赘,什么都擅长,却什么都不精,这可能是孙悦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

孙悦的案例引出了我们的话题,中国足、篮球运动员西行越来越频繁,但在西行路上却遭遇种种磨难,就如《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样,在路途中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对于孙悦来说,西行之路还要走下去,被裁员只是磨难的开始,前边或许等待他的苦难会更多。中国球员西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从中分析这些球员的成功与失败,孙悦可能会受益更多。

1.语言现象 代表人物:几乎所有中国球员

这是每一个中国球员在西行路上,所遇到的最普遍问题。虽然常说在足球或者篮球场上,皮球就是球员直接沟通的工具,语言沟通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但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要想融于当地人文环境、与球队球员沟通,不可避免地将遭遇语言关。一个球员发挥的好与坏,不仅与自身实力有关,更取决于对教练的部署以及队友之间的默契。如果无法通过语言关,那么就意味着无法与教练和球员沟通,因此也就很难执行教练的场上战术以及队友之间的配合。

杨晨效力法兰克福期间,主教练马加特曾经说过,“中国球员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许多优良的素质,但对于在德国踢球的中国球员来说,语言一直是他们的最大问题,当时杨晨就是这样„„作为一个球队的主教练却不能与他的球员交谈,那就很难取得一些改善,所以语言一直是我们之间的障碍。”正是因为杨晨无法与教练沟通,最终才导致他倒在了法兰克福的西行路上,从而被迫离队。杨晨只是一个西行球员无法通过语言关的缩影,国内职业球员从小即投入训练、吃饭和睡觉的三点一线,别说那些外语,就连上文化课的时间也不多。

2.教练的风格 代表人物:邵佳

一、杨晨

俗话说,1000个人就有1000个哈雷姆特。每一个教练都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执教思维,这也是中国西行球员的磨难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德国职业足球联赛踢球的邵佳一和杨晨。

杨晨可谓是一个实力派选手,1998年初登德甲赛场,一个赛季下来就打进8个联赛进球,并且成为法兰克福队内最佳射手,当时被德国媒体誉为该队最超值买卖。在第一个赛季,杨晨完全展示了自己身体灵活、速度快和反应敏捷的优点;但时过境迁,主教练更换,到了2000-01赛季由于教练认为其体能不够,防守不积极,最终被打入冷宫。一个赛季之后,只代表法兰克福出场15次,还大多数都为替补,后期的杨晨就因为这样的原因被牢牢锁定在替补席上,甚至球队大名单都难进,再无昔日赛场上的神勇。

与杨晨一样,邵佳一也遭遇过同样的命运,不过邵佳一坚强地挺了过来,上赛季在科特布斯的他,主教练嫌他过于倾向于进攻,防守能力太差,迟迟无法进入首选。不使用邵佳一的科特布斯,最终降级到德乙,教练也随即下课。新上任的沃利茨却改变前任的观点,在球队中树立“邵核心”,邵佳一也随着光芒四射,在德乙前6轮中打进5球助攻3次!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教练的风格可以让一个球员光芒四射,也可以毁掉一个球员。如何扬长避短,也将是中国西行球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3.球员自身实力 代表人物:杜威、巴特尔、孙悦、周海滨、马明宇等

一个球员的实力可以分多种,大致可以归结于身体力量、技战术方面等。由于人种差异,与欧美人相比,中国球员身体力量很大程度上都处于弱势。在这方面困扰中国西行的球员不在少数,杜威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2006年初,杜威被租借到苏超凯尔特人队,开始了他本人的西行之旅。杜威在国内算是身体素质一流的球员,但是比起欧美那些生猛强悍的球员,还是显得身体力量对抗不足。粗暴式的苏超很快就让杜威吃尽了苦头,处子秀之战就由于他的犯规被判点球,直接导致球队出局。此后在球队中,杜威苦练力量,但还是未能满足苏超赛场的要求,最终只能打道回府。

与杜威在身体力量不同的是,周海滨、马明宇孙悦以及巴特尔他们却由于技战术问题,而遭到球队遗弃。他们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球员但是西行后,与球队中的同位置球员相比,就显出很多弱势。技术粗糙、特点不明确以及理解教练思维能力差等方面,制约了他们在球队的发展,最终的结果不是被球队裁员解约,如巴特尔、孙悦以及马明宇等;就是被球队闲置,排除阵容之外,如周海滨,他只能等待转会窗口的到来,转会别的球队寻找位置。4.场外因素 代表人物:孙祥 王栋 冯潇霆等

中国足坛内,想西行的球员不在少数,留洋到外尤其是五大联赛,更是中国梦寐以求的地方,那里可以说是这些中国球员的梦想,当然篮球运动员也会梦想着登陆NBA。如今国际体坛转会机制已经很成熟,博斯曼之后,球队之间的球员转会没有太多的束缚,但中国特色的一套转会制度限制了那些想留洋的球员,比如孙祥、王栋以及冯潇霆等人。

孙祥是这种难以西行球员中最可惜的一个,他曾两次到欧洲踢球。第一次被租借到埃因霍温,在那里不仅成为在欧冠联赛上亮相的第一人,并且还帮助球队获得荷甲冠军。当转会事宜到桌面谈判时,上海申花不切实际的报价,让埃因霍温只能忍痛割爱。如果有一次也就算了,孙祥第二次被租借到奥地利维也纳队,一个赛季下来表现很出色,曾经连续三场进球,帮助球队获得杯赛冠军,获得联盟杯资格。但又一次坐到桌面谈转会,上海申花一方叫出100W欧元的转会费,交易最终也只能作罢。而冯潇霆、王栋则受国内特色转会的制约,很多球员都是想出去踢球然而面对这些“土法则”却也因此作罢,所幸的是,冯潇霆最终还是成为“中国博斯曼”的第一批人,顺利登陆国外联赛。5.球队的堕落 代表人物:郑智等

并不是都是球队来判定球员是否适合自己,也有些实力派球员来审视这支球队是否配得上自己,而中国球员郑智正是这一类。身为国家队队长,自身实力不用说,不说能在顶级豪门取得主力位置,也有着五大联赛中游球队球员的水平。郑智在2007年初被租借到当时还在英超的查尔顿,在余下的半个赛季中,郑智表现十分出色,引起了众多球队争相报价,郑智出于自身的考虑,最终在那年夏天永久性转会查尔顿,虽然那时查尔顿已降入英冠联赛。

不过现实却并非如郑智想的那样,虽然郑智在场上踢得很努力,一度帮助球队打进升级区,但是球队一些不作为,使得郑智的努力付诸东流。炒教练、卖球队有实力的球员套现,使得有着英超水平的查尔顿,只能徘徊在英冠联赛的榜尾,最终降入英甲。郑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经过漫长的转会协商,他最终以自由转会的方式进入苏超豪门凯尔特人,这个杜威曾经迷失的地方,不过郑智凭借着自身过硬的实力,处子秀就被教练安排首发,并且帮助球队创造一粒点球,表现十分出色。6.不适宜的征召 代表人物:谢晖 易建联等

该休息的时候却继续征战在球场上,尤其是在联赛的休战期,国家队或者地方队不适宜的征召,让其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以及赛季开赛前却不能与球队系统的备战等,造成了球员不仅身体疲惫,而且还得不到系统的训练,进而丢掉本已属于自己的主力位置,譬如谢晖以及易建联等。

谢晖就是这样的例子之一,2000-01赛季,谢晖在德乙大放光彩,曾一度有实力角逐德乙最佳射手,但中国足协一纸征召函,使得谢晖不得不回国家队报到,而将要面临的对手却是东南亚鱼腩部队,中国国家队要万里之外的西行球员参加比赛,最终的结果则是球员没了状态、丢掉了球队的位置,谢晖想争夺德乙最佳射手,然后跳板到德甲的梦想也因此落空。

最近遭到如此情况的还有易建联,而征召不是国家队,仅仅是地方队备战全运会。刚代表国家队打完杯赛之后,又被地方队征召,使得NBA网队大为不满,强烈要求易建联回球队备战新赛季。最终易建联如何,只能让我们拭目以待。不切合实际的征召,已经成为这些西行球员丢掉主力位置的一大原因,不过所幸的是,近年来中国足协有所收敛,在最近的几场热身赛中并未招那些正在为主力而战的西行球员。失落者须反思 姚明孙继海如何取得成功

虽然中国西行的球员很多,譬如范志毅、王治郅、姚明以及孙继海等,不过就目前而言,西行的球员中获得最成功的当属效力于火箭队的姚明,足坛中也可以加入孙继海的名字,他俩成为西行球员的榜样。姚明代表火箭队征战NBA已有7年之久,并且连续7年入选NBA明星阵容,上赛季更是帮助火箭打进季后赛西部半决赛,打破了近年来季后赛首轮就被淘汰的尴尬。而孙继海年少出名,18岁亮相甲A,19岁被选入国家队,21岁即留洋英伦,虽然短暂回国,但再次转会曼城后,还是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代表曼城征战联赛、足总杯、联赛杯以及联盟杯等赛事,创造了中国西行球员多项纪录。

当然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实力方面的原因,但更取决于他们对球队环境的适应,以及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球队。如今国内球员普遍浮躁,有些球员放言非五大联赛不去。其实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那些球队。曾经孙继海在接受采访时就坦言,正是第一次水晶宫之旅长了见识,才使得第二次登陆英伦时,一切都变得简单。社会、风俗文化以及语言等一系列元素,孙继海在转会曼城之前,就早早地着手准备。尤其是语言方面,孙继海从第一次回国后,就开始努力学习英语。放眼国内足坛的球员,像孙继海这样做充足准备而西行的球员并不多。

除了语言关要过之外,还有就是西行的球员不仅要努力,更要处事低调,这方面姚明更具有发言权。在火箭队内,姚明对媒体的发言幽默而低调。不像他的队友麦蒂,时不时的传出一些爆炸性新闻,弄得更衣室不和谐。熟悉NBA的应该清楚,湖人的OK组合可谓当年NBA最强搭档,连夺三次NBA总冠军,但是两人之后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相互炮轰,不仅总冠军丢了,奥尼尔也随即离队,科比再次获得总冠军之时已是7年之后。

正是基于低调以及勤奋,姚明获得了全队上下的尊崇,加上他实力不俗,火箭队便以他为核心组建球队。有如此团队和氛围,姚明获得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与姚明的低调的相比较,如今某些中国球员,到处衍生出浮躁的气息以及桃色新闻,甚至上演一幕幕“大佬”的作风。一旦这些球员西行,自身的高调、浮躁等就很难融于更衣室,更别说存在实力以及语言等方面的短处,被教练闲置不用或许被队友挤兑就在所难免。

6.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 篇六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及对策

学 院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不仅是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建立现代跨国石油集团的重要途径。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着地缘政治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国际竞争风险和跨文化管理风险。对各种海外经营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做好分析预测,采用有效的应变措施,规避和降低经营风险: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了解和熟悉资源国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外经营风险以及发挥企业文化融合功能,营造国际化经营和谐氛围。

[关键词] 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对策

目录

引言......................................................1

1、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现状...................................1

1.1、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简要回顾.....................................1 1.1.1、探索起步阶段(1993—1997年)...............................1 1.1.2、稳步发展阶段.............................................1 1.1.3、快速扩张阶段(2006年至今)................................2

2、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存在的问题......................................2 2.1从投资地区来分析.............................................2 2.2从进入方式来分析.............................................2 2.3与国际石油大公司比较来分析...................................2

3、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风险.................................2 3.1、地缘政治风险...............................................3 3.2、政策法律风险...................................................3 3.3、国际竞争风险................................................3 3.4文化管理风险.................................................4

4、石油企业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对策..............................4 4.1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4 4.2了解和熟悉资源国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5 4.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外经营风险............................5 4.4发挥企业文化融合功能,营造国际化经营的和谐氛围................6 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引言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对石油经营进行了大量投资。通过国际投资寻求海外石油资源,是中国未来石油战略的重要步骤。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科威特、卡塔尔、阿曼、摩洛哥、利比亚、尼日尔、挪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9个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海外投资被列入其中。显而易见,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以及变化莫测的石油市场,海外石油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大。因此,分析风险并构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当务之急。

正文

1、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现状

1.1、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简要回顾

1.1.1、探索起步阶段(1993—1997年)

1993年3月5日,中国在泰国邦亚区块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这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在海外获得油田开采权益。这一阶段是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尝试和起步阶段,在大的跨国石油公司已牢牢控制富油区经营的国际资源市场环境中,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之路必定会充满艰辛。同时也应看到石油企业在探索中学习了跨国经营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1]。1.1.2、稳步发展阶段(1997—2006年)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经营好现有海外项目,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规范海外项目和分支机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为更大规模的扩张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截至2005年底,中国石化共有海外项目40个,分布在非洲、中亚、中东、东

南亚、俄罗斯和美洲,海外油气资源战略布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中石化海外工程项目开发和执行能力也得以显著提升,并逐步向大型化项目发展,海外市场扩展到26个国家,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在这一阶段,中国石油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参股或收购的方式获取海外石油资源,在国际石油资源竞争中越来越显示出积极主动的姿态。

1.1.3.快速扩张阶段(2006年至今)

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之后,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现在已进入规模快速扩张阶段。目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支持力度,中国石油外交的作 用也在日益显现,再加上中国石油企业实施海外经营战略的决心,石油企业海外扩张速度明显加快。2006年,投资1000亿美元的伊朗亚达瓦兰合作项目是中石化2006年海外经营的重头戏。亚达瓦兰油田位于伊朗南部,据测蕴藏有1180亿桶原油和855亿立方米天然气,不仅是伊朗最大的未开采油田,同时也被公认为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田之一,一旦合同正式签署,将大大巩固中石化在中东地区的地位。2008年11月17日,中石油与哥斯达黎加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合资公司协议,这是中石油进入中美洲的第一个油气合作项目。这一协议的签署,对加强和巩固中哥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促进中国石油集团在中美洲开展能源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近期,中海油和中石化收购美国MarathonOilCorp.所持安哥拉一油田股份的交易已接近达成协议,中方两公司已同意支付18亿美元。

2、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存在的问题

2.1从投资地区来分析

投资区位集中度过高,截止到2006年,中国的海外投资项目已达139个,其中中东占18%,非洲占27%,欧洲占15%,东南亚占22%,拉美占12%,其他地区占6%。不难看出接近60%处于政治敏感地区。2.2从进入方式来分析

大多是以股权并购的方式进入,整合风险加大。2.3与国际石油大公司比较来分析

中国石油企业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上游业务,对国际油价的依赖程度较高,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尽管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国际化经营,但与国际化大公司相比,在成本控制、经营管理、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石油产品本身独有的差异性较少,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方面会面临更多风险[2]。

3、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面临的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风险是指石油企业在其海外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不确

定因素影响或经营失误,而遭受损失的程度与可能性。影响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环境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地缘政治风险

从地缘政治来看,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不稳定和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比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科威特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从石油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石油是导致冲突升级为战争的一个重要变量,将来围绕石油资源的国际争夺仍会存在。由于石油分布不均衡及民族

矛盾、宗教矛盾,中东、里海、北非这些富有石油的地区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3]。随着恐怖组织跨国化和恐怖活动全球化,以及中东、亚太等产油国成为恐怖分子滋生地,将使能源安全、尤其是能源设施和运输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而东道国政府经常性的更迭或重组,民族纠纷、宗教争端引发的武装冲突等政治环境的变更,往往给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2、政策法律风险

主要是指资源国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稳定、不健全或执行不规范给中国石油企业带来的风险。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的业务活动发生在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又有各自的法律体系,这种多重司法管辖最终导致企业法律风险成倍增长。在通常情况下,当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与资源国的国家利益目标不一致时,为了使石油收益最大化,资源国往往会动用外贸、财政、国际收支与汇率等政策手段,甚至不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改,以限制中国石油公司的经营,剥夺石油利润[4]。目前,世界上已有60%的国家制定了反托拉斯法并成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但是各国管理重点、标准及程序各不相同,为此,中国石油企业往往需要花费高额的法律费用,这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此外,除了受资源国法律调整的影响外,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有时还会受到国际法或第三国政策与法律的约束。中化国际曾经拟以5.6亿美元独资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公司,在签署排他性的谅解备忘录时,中方没有意识到应该增加附加条款,以便用法律手段限制对方再提价,结果韩国仁川炼油公司的最大债权人美国花旗银行在债权人会上提出要抬价至8.5亿美元,大大超出了中化国际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收购失败。

3.3、国际竞争风险

近年来国际竞争出现了干预主体的多元化特点,世界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公司、东道国利益集团等纷纷对中国的石油跨国经营进行干涉。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手段,控制了世界约70%的石油资源。中国与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的油气争夺尤为激烈[5]。此外,中国海外石油经营还受到国际石油公司和东道国石油公司的排挤。目前全球超过80%的优质油气资源的开采权已经落入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英美跨国石油公司之手,中国海外石油业务拓展中所能得到的是开采殆尽的地区、高风险或者战乱地区。国际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企业展开全面争夺,对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百般阻挠。除了跨国石油公司的挤压,东道国的石油公司常常通过游说政府、操纵舆论等非市场手段排挤中国石油企业的进入。

3.4、文化管理风险

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上,与发达国家的石油跨国企业不同,中国石油企业面临一个尴尬的困境是:走出国门,必须按照当地市场经济规则运行,而中国石油企业自身还没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思维方式、治理结构、管理水平等还有种种不完善之处;再加上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目标常常局限在短期利润最大化,很少考虑东道国民族主义势力影响,很少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这样很难得到当地政府和公众的认同,很容易引起排华情绪,甚至引发严重的民族主义风险。在跨文化风险管理上,中国石油企业缺乏对文化差异的识别和认同,难与当地消费者沟通,在企业内部从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存在沟通的障碍,从而加大了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管理的风险[6]。

4、石油企业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对策

对各种海外经营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做好分析预测,采取有效的应变措施规避和降低经营风险及其损失,以提高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1、积极开展石油外交,努力化解地缘政治风险

从油气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加强资源国与消费国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与俄罗斯、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合作,重视与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合作,在合作中增进了解、减少矛盾,在信任中解决双边问题。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重点应着眼于亚洲地区。这一地区既是中国的近邻,又有地缘政治优势,而且,亚洲地区集中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应是中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7]。中国政府应及时提出亚洲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共同研究中长期亚洲能源国际合作的总体构想和基本框架,适时建立亚洲能源合作平台和协调机制,带头发起

亚洲能源合作行动。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有1/2来自中东地区,1/4来自非洲,其他来自俄罗斯、中亚等地。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是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今后减少对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依赖,中国政府应积极尝试从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和非洲寻找新的石油资源。国际能源专家们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开展的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从整体上符合中国的能源策略,这些努力正在试图尽可能实现其利益多元化,以防止任何类似俄乌天然气之争的能源危机。

4.2、了解和熟悉资源国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要了解国内法律与相关条约,熟悉资源国有关石油企业经营方面的法律;要妥当设计中国石油海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国石油海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应该属于投资资源国的主权管辖范围,从控制法律风险和减少经济责任看,石油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8]。严格遵守海外经营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同当地政府和工商界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保障石油企业海外经营业务的利益得到合法保障。其次,要加强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维权

意识,在资源国政府正式启用征用或国有化政策时,中国石油企业要寻求法律的保 护,以期维护其合法权力。如果在资源国无法得到合理结果,中国石油企业可以向国际仲裁法院等申请国际商事仲裁,也可以通过解决工业纠纷国际中心(ICSID)、国 际商会(ICC)和多边投资保证机构(MIGA)的仲裁,以解决与资源国之间的争议。再次,中国石油企业在开始海外经营之前,要分析该资源国法律的效力和该国政府的态度,以保证利益能得到保护。加入双边投资协定和参与一些有声望的国际机构,可以保证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业务得到保护和公平的待遇。近年来许多国际石油公司已加入主要的国际投资公约,这种公约比依据资源国提供的协议更可靠,因为资源国的协议容易被单方面修改。

4.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海外经营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石油国际供给安全靠一国的努力难以实现,开展国际合作是最有效的措施。在解决国内石油需求方面,一味地主张与其他石油大国开展竞争,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因此,风险互担,降低成本才是中国与其他石油消费大国开展国际合作的发展方向[9]。中国石油企业可与有经验的国际大石油

公司联合投标或组队施工,这种方式既可以分散风险,获得利润,又可以学到国际大石油公司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培养锻炼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作业队伍,这也有利于积累海外项目的运作经验,扩大对外影响。这种相互依存和合作的关系,不仅保护了投、融资双方利益,也促进中国石油企业的有效经营,增强抵御竞争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

4.4、发挥企业文化融合功能,营造国际化经营的和谐氛围

“相互尊重、促进和谐”是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融合原则。在海外经营中,外籍员工数量很多,如何使他们真正融入公司,成为公司的一员,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导中国员工形成雇员本地化和国际化是公司长远发展必由之路的共识,向员工传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分国籍,不分岗位,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严格招聘,甄选高素质人才,提升外籍员工的业务素质,使他们认同中国石油的企业文化理念;经常征求外籍员工意见,尊重外籍员工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关心外籍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增强外籍员工的归属感。在海外经营中应始终以尊重职工为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应急预案,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文体活动,缓解员工长期在海外、远离亲人的孤寂和紧张情绪,创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

5、结束语

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升高,石油安全问题日渐严峻,中国需致力于在海外寻找资源。海外经营本身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石油行业的海外经营,更具有高风险、高技术等特征。因此,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经营,仅仅依靠资金和低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风险规避方面有充足的准备和高质量的运作。在竞争异常残酷的国际石油市场中,中国石油企业只有积极应对海外经营面临的各种风险,努力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竟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7.海外煤企虎视中国市场 篇七

在国内煤炭企业限产保价之际, 国际合同煤价却大幅回落, 由此或引发海外煤企“抢滩”中国。20日, 记者获悉, 部分日本电力企业已与澳洲煤炭公司签署1月份煤炭供货合同, 价格为80美元/吨左右。业内人士指出, 海外煤企正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据悉, 在国内煤电双方对2009年合同煤价谈判僵持不下之际, 国际煤炭主供给地澳洲的出口商却与日本开始签订2009年合同价格。“日本电力企业 (包括东京电力公司等) 与澳洲煤炭公司签署了续约一个月合同, 即1月份煤炭合同, 价格稳定在70美元/吨-80美元/吨 (离岸价) , 远低于去年煤炭国际合同价125美元/吨水平。”一位业内人士说。

他告诉记者, 从目前国际煤炭市场情况来看, 今年国际煤炭价格还可能回落, 由此推断2009年二季度初中国煤企出口价或大幅下跌。

“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回落, 日澳签约价在意料之中。”行业分析师向上海证券报表示。

根据环球煤炭电子交易平台每周指数显示, 近一个月时间国际煤价稳定在每吨80美元左右, 与日澳双方签订价格相吻合, 且低于目前国内市场煤价, 已经对国内市场带来潜在冲击。

需要指出的是, 此前在福州全国煤炭订货会上, 陕西某煤炭公司负责人何先生曾向记者直言, “国际煤价跌了, 印尼的煤拉过来比国内还便宜80元/吨, 对国内市场很不利。”

“虽然国内煤炭企业限产保价使得国内煤价

而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广西共进口煤炭899.1万吨, 占全国同期煤炭进口总量的22.3%, 仅次于广东, 位居全国第二。

8.海外蛇文化 篇八

古希腊关于蛇的神话更是美丽神奇。故事“金羊毛”说的是勇敢的伊阿宁率领众人去寻找金羊毛,历尽艰险,发现金羊毛由一条不眠的巨蛇守护着,后在美丽姑娘美狄亚帮助下,让巨蛇昏睡过去,终在橡胶上把闪光的金羊毛取走了。

众神使者赫尔梅斯的故事,说的是他头戴一顶插有双翅的宽边帽子,脚穿插有双翅的飞行鞋,手拿一根盘着生有双翅的两条蛇的短杖,走起路来风驰电掣。

神医阿斯勒琶的故事,说的是医药之神随身带根短杖,跋山涉水寻找草药,为人们医病。有一天,他路遇一条锦蛇在蜕皮,他把它捡了起来并缠在手杖上,带着它到处去采药、行医,为民造福。从此,手杖上的蛇成了医药之神的象征。至今,世界上许多医药卫生书籍,大多印有这种标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徽记就是用蛇作为图案的。中国发行的《世界电信日———电信和卫生》纪念邮票上,那用电缆交缠成的蛇,左右两个蛇头,正是电信和卫生两大国际组织的徽记。

墨西哥的古迹库库尔坎金字塔,底大上小,分九层,高30米,在朝北的两个边墙下端,各雕刻一个有羽毛的蛇头,张着大嘴,伸出一条长舌头。“库库尔坎”,玛雅语的意思是“带毛的蛇神”。据说,每年春分、秋分日,下午三时许,太阳从西方下降,北部边墙上,会出现奇妙的“光影蛇影”奇观。古代玛雅人每年这时候来到塔前歌舞庆祝,认为带羽毛的蛇是太阳的化身,是风调雨顺的象征。可是,在《圣经》创世纪里有个故事,却又让基督教徒同其他神话完全相反,把蛇看作是狡猾的“妖精”,阴险的“魔鬼”了。

上一篇: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策略研究论文下一篇:医院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