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态度

2024-07-24

什么是学习态度(共12篇)

1.什么是学习态度 篇一

态度是重要的,但技术更加重要,态度无法替代技术,在你被别的 称为 之前,有一套基本的技术你必须掌握。 这套基本技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老技术的过时也随时间在缓慢改变。例如,过去包括使用机器码编程,而知道最近才包括了HTML语言。但现在明显包括以下技术:

1 学习如何编程

这当然是最基本的 技术。如果你还不会任何计算机语言,我建议你从Python开始。它设计清晰,文档齐全,对初学者很合适。尽管是一门很好的初级语言,它不仅仅只是个玩具。它非常强大,灵活,也适合做大型项目。

但是记住,如果你只会一门语言,你将不会达到 所要求的技术水平,甚至也不能达到一个普通程序员的水平---你需要学会如何以一个通用的方法思考编程问题,独立于任何语言。要做一名真正的 ,你需要学会如何在几天内通过一些手册,结合你现在所知,迅速掌握一门新语言。这意味着你应该学会几种不同的语言。

如果要做一些重要的编程,你将不得不学习C语言,Unix的核心语言。其他对 而言比较重要的语言包括Perl和LISP。 Perl很实用,值得一学;它被广泛用于活动网页和系统管理,因此即便你从不用Perl写程序,至少也应该能读懂它。 LISP 值得学习是因为当你最终掌握了它你会得到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一个更好的程序员,即使你实际上可能很少使用LISP本身。

当然,实际上你最好四种都会。 (Python, C, Perl, and LISP)。 除了是最重要的四种基本语言,它们还代表了四种非常不同的编程方法,每种都会让你受益非浅。

这里我无法完整地教会你如何编程---这是个复杂的活儿。但我可以告诉你,书本和课程也不能作到。几乎所有最好的 都是自学成材的。真正能起作用的就是去亲自读代码和写代码。

学习如何编程就象学习用自然语言写作一样。最好的做法是读一些大师的名着,试着自己写点东西,再读些,再写点,又读些,又写点…如此往复,直到你达到自己在范文中看到的简洁和力量。

过去找到好的代码去读是困难的,因为很少有大型程序的可用源代码能让新手练手。这种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有很多可用的开放源码软件,编程工具和操作系统(全都有 写成),

这使我们自然地来到第二个话题…

2 得到一个开放源码的Unix并学会使用、运行它

我假设你已经拥有了一台个人计算机或者有一个可用的( 今天的孩子们真幸福 :-) )。新手们最基本的一步就是得到一份Linux或BSD-Unix,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上,并运行它。

当然,这世界上除了Unix还有其他操作系统。但它们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发送的---你无法读到它的源码,更不可能修改它。尝试在DOS或Windows的机器上学习技术,就象是在腿上绑了铁块去学跳舞。

除此之外,Unix还是Internet的操作系统。你可以不知道Unix而学会用Internet,但不懂它你就无法成为一名 Internet 。因为这个原因,今天的 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Unix为中心的。(这点并不总是真的,一些很早的 对此很不高兴,但Unix和 Internet之间的共生关系已是如此之强,甚至连微软也无可奈何)

So,装一个Unix---我个人喜欢Linux,不过也有其他选择。(你也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同时运行DOS,Windows和Linux)学会它。运行它。用它跟Internet对话。读它的代码。试着去修改他。你会得到比微软操作系统上好的多的编程工具(包括C,Lisp, Python, and Perl),你会得到乐趣,并将学到比你想象的更多知识。

关于学习Unix的更多信息,请看 The Loginataka.

要得到Linux,请看: 哪里能得到 Linux.

3 学会如何使用WWW和写HTML

大多 文化建造的东西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作用,帮助工厂、办公室和大学正常运转,表面上很难看到它对他人的生活的影响。Web是一个大大的例外。即便政客也同意,这个巨大而耀眼的 玩具正在改变整个世界。单是这个原因(还有许多其它的), 你就需要学习如何掌握Web。

这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如何使用浏览器(谁都会),而是要学会如何写HTML,Web的标记语言。如果你不会编程,写HTML会教你一些有助于学习的思考习惯。因此,先建起自己的主页。

但仅仅建一个主页也不能使你成为一名 。 Web里充满了各种网页。多数是无意义的,零信息量垃圾。

要想有价值,你的网页必须有内容---必须有趣或对其它 有用。

2.什么是学习态度 篇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 这首先是培养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讲过:“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向学生赠予知识;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优秀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 解放学生, 运用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主动性的本质

在影响教育价值的诸多因素中, 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 那就是人的主动性, 它是人的素质核心, 是一个人的“脊梁骨”, 没有它的支撑, 人是无法“站立”的。人的主动性, 表明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程度, 应当是人的本质属性。主动性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独立、有效的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音乐教育的目的正是陶冶每一个学生热爱音乐, 主动学习音乐, 用生命去享受音乐。辅佐学生积极主动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学生对某一首声乐作品产生兴趣时, 首先心理上反映:欣赏这一首作品, 喜欢它的旋律, 并且想要接触它, 了解它。接下来就想演唱它。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充分反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要赠予学生充足的美感与信心, 让学生从内心迸发出冲动与激情, 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旅程, 音乐教育因此实现。

三、培养主动性的方式

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是唤起学生内心美感的关键所在, 是促进学生主动性发挥的源头。需要教师运用得当的教育方式。首先老师要非常清楚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里, 经济文化在飞速发展, 各式各样的领域行业都会出现, 怎样清楚学生的兴趣爱好呢?这需要教师学会与教育对象进行深度且生动的心灵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后, 顺着他们对音乐的憧憬, 教师及时抓住这个状态, 组织一些与学生兴趣有关的活动,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只有身体的全面活动, 才能达到大脑的充分活跃;只有大脑的充分活跃, 才能达到内在的智慧与顿悟的产生;只有内在的智慧与顿悟的产生, 才有表达和交流的冲动;只有有了表达和交流的冲动, 才有真正的人性的分享。要让学生感受到美, 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育里面, 形象直接的艺术美感让学生耳濡目染。通过对一首歌曲或一首器乐曲的欣赏, 陶冶学生个人的性情, 唤醒对世间事物的追求, 培养他们的本能——人的主动性, 并凭借这一主动性去努力完成自己想要追求的。就像在声乐艺术里, 技巧固然重要, 但是传递出来的声音没有美感, 那就是在制造噪音, 最恰当的就是两者应兼备。长期以来, 在音乐教育里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 缺少一份美感。由于老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在学生尚未学会以自身的感受来接触美的音乐并产生对音乐的热爱时, 就施以枯燥艰辛的技能训练, 结果只能是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 阻碍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 老师要先以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使学生自身真正爱上音乐, 才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 自主独立的学习。美到底是什么呢?有没有标准呢?自然界中有美, 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也有美。而且随着人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不断增长, 美的客体也越来越多。其次, 这也是由审美主体审美评价的差异性所决定的。但无论存在多少差异性的问题, 我认为:自己心中的美, 才是真正的美。因为学生自己内心的美感被唤醒了, 他会觉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美的, 他会主动去探究他认为美的人事物。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孩子的美感, 解放孩子的美感。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学生是弱者, 老师是强者, 学会尊重学生是多么重要的!这种建立在美感之上的学习, 效率极高。例如, 小朋友主动地, 勇敢地向旁人展示自己才华, 教师与旁人应当采取鼓励式的方式, 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最狂热的心。他们的自尊心被尊重了, 他们会更热情更积极的喜爱自己的特长, 潜力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了, 探索求知的欲望会更强烈。在整个过程中, 出发点都是孩子本身, 以实现他们自己的理想为目的, 教师向学生赠予他们想要的知识, 并且双方共同向前探究新的知识。在此间, 教师也培养了学生一种创新的精神习惯。为此后, 独立学习, 独立探索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要用陶冶与唤醒的精神科学方法,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的能力, 而不是教师用强制的, 暗示的说教方式向学生灌输他们根本不理解的东西。杜威认为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在做中学, 即在实践中学习。这种方式打破了教师一人讲, 学生只会听的形式, 在实践中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每个人都是主角, 每个人都拥有公平, 自由的权利。学生的权利被尊重了, 唤醒起了他们内心真正的自我, 这时教师很轻松地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双方更加理解对方, 这样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完成。

2. 提高老师与学生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 对他人的包括对父母、亲戚, 朋友的责任感。尤其是父母, 他们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太多。让学生明白人在社会中的价值究竟什么。有了责任感的学生, 就会主动学习。提高老师的责任感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 永远是个奴隶。”而现社会多数教师仍习惯性的培养着一批批的“奴隶”。歌德的这句话, 让我们想到, 老师对学生的责任, 其实并不是禁锢孩子, 更需要一种释放性管理。而许多教师认为, 塑造孩子是他的责任。在想象中, 他将自己当做一个拿着泥土的陶器匠。于是, 他把孩子捏成某种不自然的形状。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形状会坚固起来, 并且产生出紧张和精神上的愤懑, 滋生出残忍和嫉妒, 而且孩子长大后会认为, 必须强迫其他人也要经受同样的扭曲。如此的恶性循环是多么的可怕啊!了解学生的精神需要, 尊重学生的权利, 宣扬自由的意识, 消灭压抑感, 放手让他们自由翱翔在精神科学之中, 独立思考, 独立抉择。以学生为中心, 倡导个性解放与多方面性发展的音乐教育特征。遵循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理念: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 即因材施教法。

3. 灵性与自然的回归

做一个对比, 民族民间音乐与学院派音乐比较而言, 哪个更富有激情?哪个更具有最震撼力?那一定是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贴近于民间文化, 用最自然的状态“讲”音乐。而学院派音乐则是重在技巧, 让学生背负沉重的, 艰辛的技巧负担去“唱”音乐。那学院里只会生产出一批批发声机器, 并且是一模一样的。培养重点的偏离只可能是抹灭掉学生那份自然地, 富有灵性的热爱音乐的心。信任学生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自由。自由不一定会荒草丛生, 而禁锢则一定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儒家思想) 使人们形成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 缺少一种进取, 创新精神。遵守中国的礼仪, 接受老师的谆谆教导, 获取到知识。然而往往大部分人走到这一步就停止了, 这也就意味着有史以来的知识就这样渊源流传着, 仅此而已, 并没有新的知识的出现。因为没有人去探索, 也不想去探索。归根结底是教育方式造成了如此可怕的习惯。一个国家害怕战争, 害怕已有的权利被剥夺, 于是制定一套让人们安于现状的教育思想, 虽然宣扬让人们过着平定安逸的生活, 实质上已经把每个人的思想奴役化了。主动性已经不复存在了, 即使有也会在教育的作用下泯灭掉。因为学生只是被当做工具而不是目的, 所以学生的任务只有顺从没有创新, 只有被动没有主动。怎样才能使学生不但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学会举一反三呢 (创新) ?这需要老师抓住一个“情”字, 以情动人, 把“情”融入课堂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考虑到孩子们的需要, 规划出一套学生真正需要的营养知识。例如,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更是要以情带声。单纯的理论知识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弄明白声乐艺术的博大精深的。本人经过老师的指导深刻体会到“情”的重要性, 因为感情是最真实的, 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被唤醒, 就会有欲望去创造美的歌声。不管演唱什么, 凡是发声, 老师都会在身边用各种方式唤醒学生内心中真诚、善良、美丽的人性, 发出有灵性的声音, 而不是机械的声音。

四、学生主动学习 (运用学生主动性) 的价值所在

主动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的力量会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学生有了主动性, 自信感就会油然而生。教师应按一定的规则启示学生, 一是每个学生都是想成功的;二是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 都是可以成功的;三是我们需要无条件保护孩子成功的愿望和信念;四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台阶, 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

结语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人类为何战斗》之《论教育》中提过:“如果我们尊重孩子的权利, 那么教育就不再是一种政治武器。如果我们尊重孩子的权利, 我们就应当视教育为向儿童赠予知识和精神习惯, 因为只有掌握这些东西才能形成独立的观念。”只有孩子有了独立的观念, 才会有兴趣主动学习。我们应当保护好他们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 大胆创新。音乐教育不就是如此实现的吗?有了自由, 才能学会独立, 有了独立, 才能学会主动, 艺术才能繁荣。

参考文献

[1]英国.伯特兰罗素著.戴玉庆译《罗素自选文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

[2]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3]朱儒楚.主编《美育与艺术欣赏》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年.

[4]邹本初著《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

3.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生活态度 篇三

记者:王院长,您好。您从事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那您是怎么与国学结缘的?

王新华:我年轻时候,由于传播手段的缺失,国学存在着断层现象,不能与当下结合。和我同时代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对国学是没有认知的。在我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譬如在工作方面,我以前从事策划、企业培训方面的工作,我就发现很多企业领导都有困惑,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求学方面,我有很多同学弃文学理,希望从科学的角度来寻求振兴祖国的道路,却发现很多问题。对于我个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困惑也越来越多。我就在这种迷惑、求知、解惑的过程中接触到传统文化,并开始学习传统文化。于是在2005年,我开始深入、集中的接触、学习传统文化。

一开始学习是阅读大量的书本和网络上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接触到很多老师的作品。从学习《弟子规》开始,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立足点,逐渐把自己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和、落地、生根、发芽。我在2008年开始讲学,2009年创办浦江书院。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要有基地。

记者:浦江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您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有什么感悟和体会?

王新华:应该以一种生活的态度去学习传统文化,去力行传统文化,开启生命的感悟,人人都可以受益。连六岁的孩子,在书院学习后都变得喜欢上学了,我想这不是我的能力,传统文化妙不可言,真实的对待孩子,用爱去感召孩子,引导孩子去打开智慧之门。

有一个无锡的孩子,非常孤僻,刚来学习时不爱说话,学习几天后,他变得特别喜欢交流,会讲自己的故事,会邀请别人去他家做客。我们没有用心理学的办法,也没用催眠的治疗方法或者其他治疗方法,就是让他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儒家文化,让他既有随性的东西,又有真性情的东西在这里得到认可,让他看到别的同学做的好的地方,通过老师的引导,愿意跟着做,跟着走。

传统文化的这种感染力,可以让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事业基础,不同思想现状的人都能找到改善的效果。只要能够融入这种氛围,把心门打开,就能让能量在交流分享中流动起来。一些企业家,他们一旦在对传统文化感悟的分享中受到心灵的冲击,就会有新的感悟,这些人都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有悟性。在当今这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波澜壮阔的形势下,他们一旦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找到入道的法门,他们的热情和能量会大大推动回归传统文化的势头。

我们这个书院第一是提供一个场所,让社会各界的人能接触到传统文化,使他们知道传统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深奥。第二是给真正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自己境界的企业家和社会高层提供一个研修共进的道场。不是宗教的,不是参与竞争的,就是纯粹的对生命和人生的个性与共性的探讨,这与古代儒家书院的精神是吻合的。

《弟子规》是人的道德行为规范

记者:浦江书院把《弟子规》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来学习,钱文忠也说过,《弟子规》以前是小孩学的,现在大人也要学。您觉得《弟子规》是一部怎样的经典,在当下有什么重要意义?

王新华:《弟子规》讲的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建立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有些人质疑按照《弟子规》去做,会不会迂腐,会不会与现代社会脱钩。有些家长会说孩子按照《弟子规》去做,会不会不适应学校,会不会被其他学生排斥。实际上只要他能做到几点,他就能非常和谐的在这几个点上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比如说《弟子规》的“入则孝”,如果他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他知道是父母给予了他生命,用一生在呵护他,用生命的呼唤来引往正道上走,那么他与父母的关系一定会和谐。延伸开来,他与领导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也会和谐。比如说《弟子规》的“出则悌”,如果他能够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就懂得同根生应该和睦的道理,他与同事,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会和谐,这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

学习传统文化要知行合一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请您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王新华:要谈我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我还很难把它概括出来。从我现行的体悟来讲,传统文化从“传”来讲,时间跨度是很大的;从“统”来讲,范围是非常宽泛的。我在传播和做的过程中,体悟到一点,就是要知行合一。

儒释道作为共同的根,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我们用书院的形式来传播传统文化,更加侧重于儒家文化,不是说道家佛家不重要,而是我们书院更将重心放在传播儒家的以孝悌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儒家文化与世事,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系最为密切,儒家的回归任重道远,儒家是最有希望也是最有必要被社会的领导阶层在相应的时候来宣扬引导的文化。

记者:从您个人生命本身来说,在过去,现在,更重要的在未來,传统文化在您的生命当中生成怎样的莲花智慧?

王新华:人刚生下来是一张白纸,随着成长,开始物质积累和精神积累。人们更看重的是由简到繁的物质的积累。但实际上,精神积累也很重要,我更看重的是由繁入简的精神积累,因为大道至简。我们从哪里来不知道,往哪里去也未知。那么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实现一种智慧的升华,能留点东西在世间的话,就要达到大道至简的境界,这是传统文化能给到我们的。我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没有悟道之前经历很多挫折,第二阶段,开始进入道的境界之后很多事情就水到渠成。将传统文化和当下结合,开始传道,我想是祖先对我的荫护,我开始做符合天道的事情,所有困难都能解开。

作者简介

王新华 上海浦江书院院长。浦江书院是上海力泉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的经营主体,旨在为现代人提供高品质的传统国学和现代文明结合的文化和经济服务,把书院办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心,并以此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

4.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 篇四

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型、与世无争型、享乐自私型,唯我独尊型。

思想决定态度:

1、前方有多少的山重水复,脚下有多少的柳暗花明。

2、直路是美好的,因为你避免了徘徊抉择;弯路也是美好的,因为你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

3、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位导游却诗意盎然的对游客说:“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种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人生态度作为制约人一生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

1、人生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人生课题和人生矛盾的认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精神状态。

2、人生态度影响着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端正人生态度

1、认真。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人的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要是有限的生命放出光彩,不仅需要我们付出生命,也需要我们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利用分分秒秒,扎扎实实的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

2、务实。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在看待人生问题时,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这一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把远大理想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不虚妄,不空想,去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踏踏实实的学习,以便将来认认真真的干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个人只有扎实地迈出人生的每一步,才能走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社会的光辉人生。

3、乐观。对人生及发展充满希望,相信人生有光明的未来,生活信念坚定,理想追求执着,精神状态昂扬向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4、进取。人生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勇于竞争。锐意改革、勇于竞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5.什么是学习态度 篇五

随着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迈进,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就要到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个问题——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怎样学会学习呢?首先,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

一个不容否认的常识是,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

其次,同学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课的时候,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记学习要点,要记得正确、完整。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

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学会学习,关键在于学会如何读书。

读书之前,大家应该对“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拿高中历史教材来说,从形式上讲,它大致包

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②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③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资料。应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可培养思维问题的能力。⑤表格、图画。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题和练习题。思考题是高层次的练习,练习题是基本的作业。⑦学术争鸣。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胆质疑,养成求知的好习惯。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姓名:刘冬

性别:男

年龄:29

职称: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湖北省松滋市新江口镇第一初级中学

电子邮箱:liudong1982@163.com

联系电话:***

6.什么是学习态度 篇六

我是16文员1班的胡小谍,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让我们好好想想,如果没有学习,人类将永远生活在愚昧和黑暗的原始社会中,也同样没有了大科学家牛顿所站立的巨人肩膀,如果没有学习,也就没有今天先进的科技与我们幸福的生活。

也许有的同学心里默默的在想,学习,哎,我一天到晚最怕的就是学习,学习枯燥,也很乏味,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谈不上快乐,可是,同学们,你可知道当年为了集中营里可爱的小萝卜头能学到知识,战友们与敌人做了多少次斗争,你可知道可怜的小凡卡为了看书,被狠心的老板打过多少次;你可知道,为了能够进小学学习,现在还有许多生活贫困山区的孩子把自己捡破烂的钱作为学费——面对这一切,面对他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说我们学习是痛苦的呢?

有很多同学会说学习苦、累,或者我学不会,我考不好不想学了,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首先,我无法否认的学习之苦,学习之累,但是只要先品尝到学习的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甜,记得爱因斯坦曾说“千万不要把学习当成一个任务,而应该看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是的,只要我们不辞劳苦,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你会发现,学习中自有情绪,更有快乐,其实,每个人都不能绝对的说自己有多聪明多厉害,也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不聪明的,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的,如果不学习即使有天才的智慧也只是浪费,然而只要你努力,成绩好坏并没有什么关系。至少可以勇敢的告诉自己,我努力过,我无悔。

7.教育是一种态度 篇七

老哈特的这个信息发布以后, 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 小哈特身上的弱点和不足很快便被一一找了出来:首先小哈特的成长经历不够丰富, 他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风浪, 社会经验比起老哈特, 更是相差甚远。何况他还不善于管理……意见一一击中了小哈特的要害, 令老哈特更加忧郁。

一天, 老哈特去教堂时, 把自己的苦恼讲给了牧师。牧师听后笑了起来, 说错误根本不在小哈特, 而是在老哈特的身上。老哈特听了瞠目结舌……

回去之后, 老哈特按照牧师的方法, 重新发布消息, 让大家看看小哈特身上到底有什么优点。第二天, 就有人总结出了一堆小哈特的优点:他聪明, 善于及时发现问题, 做事肯下工夫, 而且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几天过后, 小哈特的全身都成了优点。

不久, 小哈特继承了老船王的工作, 并很快使哈特家族的事业有了耀眼之处。

是啊, 世上的许多决定, 原本都在我们最初的态度上。所谓的选择, 很多时候, 都是被我们的态度所左右着。老船王选择接班人如此, 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教师, 如果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而看不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 那他断然不会是优秀的园丁。

教育其实是一种态度, 就像游人看风景一样。游人看风景时有两种态度:积极和消极。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 那么你眼中的一切一定都是美好的, 即使秋天里的一丛矮树;反之, 如果用消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 那么你眼中的一切都将暗淡无光, 即使有鱼儿跳跃的湖水, 你也了解不到它们的快乐。结果看风景反为风景所累。

教师看待学生不亦如此吗?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如果教师用积极的态度, 从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学生, 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地可爱, 即使他们有许多缺点;他们也更喜欢你, 因为你的眼中装有他们。就这样, 他们在你的赏识中变得更完美。反之, 教师看学生冷漠苛刻, 一堵无形的墙便隔开了心的交往。你消极的态度看不到美好, 却看到了学生身上更多的缺点。身教胜于言教, 如此他们会从你身上学到什么?你不会欣赏和赞美, 他们又怎么懂得感悟美好?

欣赏和赞美, 就像是一剂良药, 能够愈合学生因为犯错误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 除去心头的痼疾, 矫正行为的错误, 鼓舞改过的信心, 点燃向善的正气。

处在成长中的学生就像是一杯没倒满的水, 持消极和否定态度的教师总是看到“还有一半是空的”, 而持积极和欣赏态度的教师总是看到“已经有一半满了”。哪个更能让学生有发展呢?当然是后者。因为以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学生, 只会让学生在你充满挑剔和不信任的眼神下, 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甚至绝望;如果用积极和赞美的态度看待学生, 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殷切的期望, 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获取前进的动力, 最终走向成功。

人之初, 如玉璞, “玉不琢, 不成器”。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 需要我们饱含爱心, 宽容大度。每个学生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 有自己的闪光之处, 也有白璧微瑕, 作为教师, 不去呵护, 不去琢洗, 怎知他们的光芒?不去培养, 不去浇铸, 只会永远消沉和隐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包容他们的缺点, 宽容他们的错误,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8.你是什么学习类型 篇八

请对下面5个问题作答,用数字1~4对每组的4个答案进行打分。4分表示该答案与你自己的情况最相符,1分则表示该答案与你的情况最不相符。最后得分最高的选项对应的即是你的学习类型。

1.当你计划给家人一个惊喜,为他们烹饪一盘新口味的菜式时,你会:

A.翻看菜谱,试图从菜谱上的图片中寻找灵感

B.不依靠任何意见,自己试着做

C.参考菜谱目录内容

D.向朋友讨教一个好的配方

2.在安装一部新的机械设备时,你会选择:

A.依据用户手册上的图示进行安装

B.直接试着安装,边干边摸索

C.安装前先阅读用户手册的文字说明

D.向别人请教安装方法

3.当有一位朋友请你给他们介绍你汽车上的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时,你会:

A.画个图表以辅助说明你的描述

B.讲述时经常用手势强调你的话

C.把你所讲述内容的关键字和关键句子写下来

D.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只是口头讲述

4.请试着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次学习如何去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情形。你的最佳学习方法是什么?

A.参看图解、表格和图片

B.直接试着动手操作

C.阅读文字说明或使用说明书

D.听别人讲解

5.对你来说,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是:

A.在大脑中描绘一幅图画

B.进行尝试或实践

C.阅读相关知识

D.听取相关介绍

你的最佳学习方法

A—视觉型 视觉型的人非常喜欢看书、杂志和报纸,如果你向他问路,他可能会给你画一张很清楚的地图,大部分视觉型学习者需要有规划、有步骤地学习。

1.列出年、月、周、日的学习计划;

2.建议选择学习班,因为群体性的、有计划的学习对你最有效;

3.读书时旁边准备一支笔,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图形来做标注;

4.自己制作一些小卡片,随时记录或背诵;

5.学习场所中不要挂太多花花绿绿的装饰品或海报,以免分散注意力。

B—经验型 对于经验型的人而言,他们更需要运动、感觉、触摸等做的过程,这有助于他们加强记忆。所以,如果强迫他们坐班式学习,反倒会降低了学习效率。

1.用好零碎时间,比如工作间歇、坐公交车、等朋友到来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

2.将要学的东西制成MV、PPT,动手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

3.如果需要背诵,那么寻觅一个较大的空间让你可以边走动边背书;

4.学习之后要有放松,比如游泳、跑步等运动。

C—阅读型 阅读型的人跟视觉型的人有些相似,学习方法可以借鉴参考。但是,对于阅读型的人来说,朗读和整理笔记往往都能起到更为显著的记忆效果。

D—听觉型 听觉型的学习者需要声音作为载体,这样他们才能对知识感兴趣,才能牢牢记住所学的东西。他们喜欢跟人交谈、收集信息,而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的好方法。

1.如果要学英语,那就从学唱英文歌开始吧;

2.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贴一些便利贴,上面写上问题和答案,以便随时读给自己听;

3.组团学习,经常跟朋友交流,让知识多从他们嘴里说出来;

9.什么是学习态度 篇九

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回应!反思学习领悟解惑,通过本次学习内容的仔细阅读,认真抄写,我也才真正把领导和管理区分开来,也感觉自己又进步了一些!

通过5个方面的对比区分,清晰界定管理与领导之间的差异,管理有规定指标,领导却没有硬性任务。管理可以导致直接结果,但领导则可能导致失误。这也及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企业中会出现管理多,领导少的现象?管理是按部就班地加以束缚,在规定的范围内指引,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可以安然无恙地全身而退,但领导却充满了未知的可能,出现了差错领导者便要负全责。

年初,集团公司创新举措,跟各分公司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从誓师大会召开的那一刻,在春光集团的平台上就活跃起了一群干事创业的精兵强将,各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在座的各位都亲眼目睹了公司这两个季度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从管理者到领导者转变的实例!各负责人通过角色的转变,摆在面前的不再是:你不管理,就是失职,而是:你不领导,你就不称职。从而也很好的证明了,企业生存依靠的是管理,发展靠领导。

10.学习是为了什么 篇十

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习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调查,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考得一个好成绩,考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至于目前所学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得、体会,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什么价值,或者说有什么实际用处,许多同学从来没有考虑过。由此,就出现了应试教育与应试学习。应试就是应付考试,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是应对考试。先说说考试。为什么要考试?考试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也就存在两种主要类型的考试。一类是为了总结过去,例如,与教学同步进行的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新课标,每半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要进行结业考试,都是为了检查同学们有没有达到课程规定的学习要求,知识、技能方面是否合格,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一类属于合格性考试。这一个模块学习合格了,就取得相应的学分。不合格,如果相差不很大,通过补考,取得相就的学分。如果相差太大,又是必选内容,就要花时间重修。另一类是为了展望未来,例如高考、中考、研究生考试,是为了检查同学以后继续学习的能力怎么样,能参加哪一种类型的学习,学术型、研究型的,还是应用型、操作型的,这一类属于选拔性考试。平常的合格性考试,可以是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考什么。而选拔性考试则不同。表面上看,中考、高考中的相当一部分题目,与平时同学们的所学、教师的所教的一定的距离。总会有一些题目,以前没有做过,或者似曾相识,而细细追究起来又与平时做的不同,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甚至出现没有学过的词汇。这就是所谓考查能力,考查同学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考查同学们的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高考特别强调这个。为什么要这样考?原因就在我们学习的目的上。学习,是为了用,现在同学们的学习是为了未来同学们的应用。未来的社会,不是父母的社会,不是老师们的社会,而是同学们自己组成的社会。我们今天是学生,二十年、三十年后,就是社会的主人。五十年代,毛泽东曾经对年轻人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当时,我很年轻,比你们在座的同学们还小,听到这句话是很激动的。人生、社会,确实是这个道理。过去属于老年人,未来属于年轻人。对青年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同学们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例如,我们这一代人上高中的时候,就从来不知道计算机为何物,没有遇到过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以后,同学们成人了,也会遇到许多现在看不到想不到的新问题,从老师、长辈、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靠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去解决。正因为如此,同学们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学习,就是要培养这种能力。上大学,上好大学不是目的。出了大学门要工作,走向人才市场。有人以为,好好学,拿个好的文凭,重点大学的文凭,就能找到好的工作。以为有了好文凭就意味着工作能力强了,这是误解。现在的人才市场,初次就业靠学历,靠大学牌子。第二次、第三次再就业,跳槽,就不靠牌子了。甚至初次就业也有文凭失灵的时候。曾经有大企业招聘大学生时打出这样的广告:北大、清华的学生免谈。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名牌大学的学生不少人很浮躁,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只顾个人利益,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有的,所带的项目没搞好,不打招呼就跑了。这说明,仅有好的考分不行,仅有名牌大学的牌子不行。你的所学,不能为社会所用,不能对社会、对他人做出贡献,考得再好也是白搭。当然这是指成人的方面。我们一直主张先成人后成才,只有成人才能成才。另一方面,这也表明,能不能做好工作,并不取决于拿的什么文凭。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我的看法:所谓学习,就是要掌握前人已经发现的丰富的知识,以便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里有三层意思必须明确。第一,学习的对象,即知识,是前人智能活动的产物。书是前人编出来的。科学的结论、方法是前人研究发现的。都是前人动脑筋的结果。既然是智能活动的产物,我们就有能力掌握。这种掌握,也是我们自己智能活动的产物,是我们自己动脑筋的结果。不动脑筋是掌握不了的。学习的过程,是动脑筋的过程。第二,人的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习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掌握前人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掌握前人知识的动脑筋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智能也会得到发展。脑筋是越用越活的。第三,掌握前人的知识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握知识来发展智能,使我们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之所以要学习,不仅是因为所学的这些知识内容是现代社会一个人生活、工作所必需知道,必需掌握的,而且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体会到如何去探索未知世界,如何去克服各种困难,如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发展只有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取得。

11.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一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多想就会出智慧,例如,预习时边看书,边思考: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哪些地方是重点、难点?等到听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把自己想的和老师讲的对比一下,看哪些想对了,哪些想错了,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想,如果有疑问,应该提出来,和老师或同学讨论,或在课本上做标记,下课后再请教老师。

二、善于质疑的习惯

曾有数学家说过,“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学生,不但要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要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解答例题、习题时,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寻找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多做练习,就会学好数学,采用这种方法学习数学,会使自己很被动,不但抓不住学习要点,而且学习质量较差,课前预习,能增强课堂上学习的自主性,在预习时。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记下,在课堂上听讲时可以更有针对性,还要重视课后复习,使所学的知识能及时得到巩固和消化,不会遗忘,有规律地进行复习,会使学到的知识有条理。形成网络,这样,知识就会得到积累,数学成绩就会提高。

四、认真、独立做作业及修改作业的习惯

有的同学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认真,一会儿玩玩这,一会儿说说那。大脑处在半玩儿半学习的状态,使作业中出现许多不应出现的错误。

有的同学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有一道题不会做,不是请教、弄懂,而是直接拿来别人的答案抄上去,这样做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让自己养成处处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有的同學在作业本发下来后,不认真修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不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在做作业前对上次作业中的错误加以改正,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作业中出现错误。说明自己对那些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五、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12.论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体现 篇十二

关键词:人生态度,人生观,人生价值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密切联系的。社会生活实际中, 人们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生态度, 其基本内容, 从根本上说, 都是受一定的人生观支配和对待人生, 对待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态度之中。

所谓人生观, 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志的总的看法。它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 对自己实际生活过程的认识, 是人们最高社会需要的表达。人生观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是抽象的, 总是要通过一定的人生态度具体地体现出来, 而一定的人生态度又总是和一定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相联系的。所以, 人生态度的内容是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社会中生活的人, 不论其自觉与否, 总有一定的人生观指导其思想和行动。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就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的内容规定人生观的本质。集古今中外人生态度的内容, 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体现错误人生观的人生态度:

其一, 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我国古代《列子·杨末篇》中说“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 为声色尔”, “唯患腹溢而不得咨口之饮, 力惫而不门肆情于色”。这就是说, 人生就是为了吃好、穿好、玩好, 享受口腹耳目的快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至近代资产阶级各种社会思潮, 都把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的最高需要。“人生就是享乐”这种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最通俗的表现就是“人生在世, 吃穿二字”等等。

这种人生态度的理论依据, 就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 把人生看成是人的生理本能的需要, 片面夸大人的自然存在的基础作用, 否定了人的社会存在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享乐哲学一直是享有享乐特权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巧妙说法……一旦享乐哲学开始妄想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宣布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人生观, 它就变成了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489页) 在实践上, 享乐只能是剥削者的享乐, 这是在阶级社会里的实际意义。在今天, 我们中受了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的意志消沉者, 才会抬起这种历史沉渣以填充自己空虚的灵魂。

其二, 利己主义的人生态度。“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 ”就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突出表现。后来的“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说法, 都是这种思想的延续。

这是一种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人生态度, 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 影响比较大。在现实生活中, 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 拉关系、走后门、以权谋利、贪污盗窃、营利舞弊登不正之风, 都程度不同的反映出这种人生态度, 特别是作为思想影响, 在青年和大学生中是不可忽视的, 那种热极一时的“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他人”的说法, 就是这种利己主义人生态度的表现。

其三, 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所谓“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这种人生态度认为, 人生在世, 受命运支配, 无时不在痛苦绝望中挣扎。中国的老庄学派就是竭力鼓吹这种悲观厌世的、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在他们看来“人生若梦”、“一切皆无”, 采取不问是非、不分善恶、与世浮沉、听天由命的人生态度。我国近代出现的不彻底主义、信奉“途穷思返, 乃感于人生之无意义”的人生主张, 及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的“人生如苦海”的观点, 都是这种态度的代表。这些态度实际上都是以否定人生实在内容为基础的。人们面对残酷、多变的社会现实, 无法解脱现实矛盾冲击的痛苦时, 极易接受“一切皆无”这种逃避现实斗争, 甚至轻生厌世的人生观点和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是剥削阶级处于没落时期, 对前途丧失信心, 悲观和绝望情绪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 仍有一些人持这种态度, 有的对未来缺乏理解, 对前途丧失信心, 不见光明、只见黑暗;有的在生活中屡遭挫折, 在逆境中屈服, 悲观厌世;有的在爱情方面达不到要求, 便充满烦恼, 精神苦闷, 甚至走上轻生之路等等。

其四, 实用主义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完全从“存在就是有用”这一唯心主义前提出发, 认为人的价值就是对于自己方便、有用。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詹姆士曾说“满足我们双倍需要的, 这便是真的。”中国的胡适, 也极力鼓吹实用主义人生观, 积极推崇和赞赏詹姆士投机冒险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根本否认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在今天的主要表现就是离开国家的和人民的利益, 职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于不顾, 单纯地追求个人的实惠, 认为物质利益是实惠的, 对自己有利是实惠的, 其余都是虚的。这种人生态度现在是比较多见的, 当然, 要求正当的个人利益的满足与不顾原则去追求实惠是有明显区别的, 我们应当划清二者的界线。

从这些表现中, 我们看到, 尽管这些人生态度的内容形形色色, 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这就是他们都以私有制为基础, 以自私自利, 个人主义为核心, 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理论根据, 都是剥削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的反映, 都是维护和巩固剥削阶级统治地位服务的。一般来说, 当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 他们的思想、道德以及人生态度, 在历史上能够起一定的进步作用。如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人生观, 在反封建主义的斗争过程中就曾起过推动历史的作用。当然, 即使在那个时期, 这种进步作用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而当剥削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特别是处于没落时期, 他们腐朽没落的人生观, 就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后, 全世界共产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 一切剥削阶级腐朽堕落的人生观的消极作用就更加明显。

第二, 体现正确的人生观的人生态度:

其一, 为人类, 为社会服务的人生态度。服务于他人, 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类的人生态度, 体现了一种在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指导下产生的正确的人生观。这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 不是在现代才产生的, 而是自古就作为一种社会公德的美好品质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我国春秋时代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思想, 到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又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主张。古今中外, 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为许多仁人志士、科学家等所敬奉, 他们为真理而奋斗, 为科学而献身, 以自己短暂的一生践行着这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 为人民, 为社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每个人都属于整个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每一代人都应为后代人创造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 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文天祥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 (包括生者和死者) 的劳动, 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经受着的东西。”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 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 我不知道在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些心灵的写照, 都是为人民, 为社会服务的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

应该强调的是, 为人类, 为社会服务的人生态度, 不是无产阶级仅有的, 更不是无产阶级产生后才产生和创造的, 它是人类优秀的社会公德观念。由于新兴阶级的人生观总是在吸收前代各种人生观念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 无产阶级人生哲学所作的有益统一起来, 并自觉地作为物产阶级人生观的基本准则和出发点。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之所以高尚, 就是因为他的人生态度, 在这一点东航的高度自觉。他说:“我活着, 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正式无产阶级对于人的社会存在、发展和解放的高度自居。以高度自觉的态度服务于人类社会是每个人实现自身的社会性解放的必由之路。人类对这一点的普遍之日, 便是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之时。“只有首先解放全人类, 无产阶级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是共产主义人生观最根本的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这个根本原理, 毛泽东同志把它通俗地归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态度。马克思十七岁时, 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下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 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 互相斗争, 一方必然要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 为了他们的幸福工作, 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马克思在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 我们就不会被任何沉重的负担所压倒, 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 那是我们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可怜的自私的欢乐,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 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 但将永远存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 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第7页) 马克思在这里不仅提出了“为人类幸福奋斗”和“实现自我完善”是人生的两条指导原则, 而且提出了这两条原则相统一的根本关系;在为人类幸福的奋斗中, 实现自我完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生态度, 其科学性、正确性就在于指出了只有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即个人的发展、完善只能通过个人的社会化来实现, 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协调起来, 作为决定人生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陈百君.《人生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年著.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岳阳楼记》.

上一篇: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总结下一篇:多功能电视机-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