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2024-09-01

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共13篇)

1.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一

针对小学一年级学好语文的学习方法

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有以下措施:

1、对于5、6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如何提高小学生看图写话水平

看图写话是一年级语文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以后写作文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看图写话的水平,学习方法网小编这里支招了。

一、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要引导孩子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适当的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三、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所以应该把看图说话当作一个重点来抓,是培养其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看图说话”教学,可使孩子在认识事物、口语表达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提高读写能力,增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四、看图写话,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要求孩子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孩子写出来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是生动的、有趣的。充满了孩子对这个世界认知,写满了他们的善良和活泼。那一句句天真烂漫的话语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欣喜若狂!

五、制作成册,培养写作积极性

要想让在写作上刚刚起步的孩子们越写越有劲,越来越自信,就得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身边人的承认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把小朋友的哪怕是几句或一段话或几篇文章收集成册,并进行打印。拿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小伙伴们看。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这样等于在孩子心中点了一把火,一把孩子心中燃烧的希望之火。我相信这种乐观向上的心理才是最为可贵。

2.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二

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 顾名思义, 就是研究某些专门领域的英语, 如法律英语、科技英语、农业英语、商务英语等, 把英语基本知识与电子、商务、旅游等某个特殊用途结合起来。

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其教学研究分为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的研究都与语言学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密切相关。 (1) 第一阶段研究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 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方式主要是语域分析和句型练习, 是因为受到同时期结构语言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影响。 (2) 第二阶段的研究主要受到语言学家提出的修辞分析法和文本的影响。 (3) 第三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开始采用情景分析法。 (4) 第四阶段语言学使用的方法是语言技巧和学习策略。而专门用途英语的语言材料和教学法的选择是根据其具体需求。语言学家提出课堂活动的中心是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具体教学, 其教学应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如推销员需要具备能读懂商业信函的能力, 而且要具备能与客户沟通解释的能力。教师根据对学生英语掌握能力的判断,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其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设置

编写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基础是需求分析, 秉持真实性和训练能力的原则, 目标是培养人才, 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选用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法的使用应遵循真实性这一重要原则。应涵盖真实的目标情景, 结合学生专业背景, 体现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信息。目前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四点突出问题: (1) 教材设置不规范, 质量有待提高。 (2) 教材内容不新颖、陈旧, 体裁和题材不广泛。 (3) 教材语言和专业知识还有文化知识之间失衡。 (4) 教材练习题形式单一、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在选用教材上必须选择适用的教材。对适用的教材, 也应分析真实的交际需求、真实的交际内容。适用的教材应适应真实的交际任务和交际环境。再者是教材语言难度应适中, 使用恰当和通用的语言材料。在具体教学中, 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 如多利用网络、计算机等, 使教学以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 应不断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完善和修改。

三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按照语言学家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才能习得语言。课堂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意识地设计专门用途英语的课堂活动, 实现课堂互动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最终达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真实的场景任务为教学内容,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互动参与、合作为主, 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此教学法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设计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 着重点应在内容而非形式,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成任务, 学习评估的标准是以任务的完成程度而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把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内容结合, 自觉复习应用英语所学内容, 同时学习新内容,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具备以下特点: (1) 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时必须相互合作交流,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语言能力; (2) 任务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案例且实用, 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3)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 教师给予指导即可。

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任务设计依照教学目标, 以学生基础和专业为背景, 设计出富有层次系统性的任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以专业外语的应用为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的设计思想。任务设计包括以下特点: (1) 真实性、有趣性。真实的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而有趣的教学任务更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达到最佳学习效果。通过完成真实有趣的学习任务, 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难易程度适当。学生的学习材料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 这样才能有所进步。如果学习材料太难, 学生会觉得难度太大;学习材料太容易, 学生会觉得学习没有任何挑战性,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 教学内容难度一定要适中, 让学生通过学习分析问题来提高能力水平。 (3) 内容多样性。单一的内容会让学生厌烦, 丰富多样的内容则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随之课堂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如可以在课堂进行角色扮演、分析案例、模拟讨论会等。

2. 其他教学方法

在专门用途英语课上可使用交际教学法, 按照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也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给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也能达到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点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如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课堂设计可按照提出开放式问题、设置真实情景、渐进式讲解、以鼓励为主进行最后评价四个程序进行。在实际授课中, 我们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按照团队组合分配具体任务; (2) 让学生自己学习和练习; (3) 组与组之间进行陈述和讨论; (4)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应充分利用所教的专业知识, 利用任务式的教学手段来形成与专业背景对口的课堂风格和技巧,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借教学评估这个教学环节来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评估有间接评估和直接评估两种方式。间接评估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 收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学习表现。直接评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通过学生作业、调查、与学生谈心对教学设计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

四结束语

专门用途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 老师可以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监督学生学习, 管理课堂秩序。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 及时指导学生出现的问题, 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最后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专门用途英语不仅能满足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要求, 还能培养学生专业英语交际能力, 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红伟、温奇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3.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及其教学方法 篇三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

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的日益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ESP早期的发展开始,国外ESP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语篇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技巧与策略(skills and strategies)、学习为中心的方法(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在我国,对ESP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所谓的“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就是海外开始流行的“专用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引进中国后的一种说法。但是外语界在最初关于大学公共英语应该取向“科技英语”还是“普通英语”一直有所争议。直到1999年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专业英语”的名称被提了出来并被规定为专业必修课。

然而,专业英语教学并没有得到它应该的发展。蔡基刚说过:“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外语系(部、教研室)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和协助’,因此专业英语教学还是纸上的东西,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专业英语教学在绝大多数院校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1]殊不知,ESP教学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了。

语言观的变化发展和专门用途英语

英语语言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发展影响着语言学习理论、课程设置、大纲设计、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角色、教材等的相应变化。

ESP的发展开始于语言发展变化的第二阶段,即:主要是从语言的功能方面来对语言进行研究。功能语言观将语言看作是人类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更强调语言的语义和交际功能,而不仅仅是语法和结构。Robinson说:“Th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movement likewise begins not from a structural theory of language but from a functional account of learner needs.”[4]

交互语言观是语言发展的第三个主要阶段,该语言观将语言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维持人际交往关系,完成社会事务行为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换句话说,语言是人类在真实世界当中使用的工具,是为了维持人类社会关系的工具。ESP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在相关专业领域内使用英语交流该领域的一种思想、学习一项技术、获得一种知识。而国外主要采用的ESP语域分析教学法(Register Analysis)和语篇分析教学法(Discourse Analysis)就是从专业领域特定的句子(重点是语法)研究,到句子怎么构成语篇从而产生意义,力求达到在真实语境当中的有效应用。

社会发展与专门用途英语

ESP的最初发展,是在二战后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等的交流日益频繁而对交流语言产生的一种需求。时至今日,我国社会对外语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交流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等的各个领域。比如,外国人直接走进中国进行投资旅游等活动。2001年到2011年,延安红色旅游接待国外游客带来的国际旅游收入从78.68万美元增加到了908.5万美元。如果有一支更为专业的接待外宾的导游团队,既可以带来更多的旅游创收,又可以让国外游客对中国特色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ESP教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契合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着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文化界走出国门需要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样,科技界、企业界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刘润清说过:“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3]

专门用途英语与教学实践

ESP教学需要有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国外ESP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语域分析法和语篇分析法。语域分析法的依据是特定语域环境中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语篇分析法注重研究句子如何构成语篇,从而产生意义。Louis Trimble(1985)为科技英语篇章设计了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篇章修辞程序表(The Rhetorical Process Chart)。此表包括A、B、C、D四个层次。A层次是用来说明整个篇章的目的的,例如:详细说明一项实验,提出建议,提出新的假设或理论,提供其他类型的科技信息。B层次是帮助展开A层次目的的一般修辞功能,它包括陈述目的,报道过去的研究成果,陈述问题,提供有关实验设备的信息,提供有关实验程序的信息。C层次是为了展开B层次一般修辞功能的特殊修辞功能,它由描写、定义、指令、直观化组成。该层次的语篇通常由几组关系紧密的段落或单个段落展开,这些段落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B层次的一个章节。D层次是为了连接C层次各修辞单位的修辞手段,换句话说,D层次的修辞手段是用来编排C层次各项信息的顺序或者逻辑关系的。因此,它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关系中的因果关系、主次排序、比较与对比、类推、例证、图解。

Trimble认为在科技英语篇章当中,一些明显的修辞特点使其与其他形式的英语篇章不同。[5]熟悉这些篇章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写作。然而,Widdowson(1978)认为对于专业学科领域的篇章分析同样也可以运用于一般类型文章的语篇分析。[6]因此,本文作者就在Trimble和Widdowson的理论基础上,将我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06年至2009年的二十一篇阅读文章用Trimble的EST篇章修辞程序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分析的二十一篇阅读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信息类文本(17篇),详细说明实验类型文本(2篇)和议论文(2篇)。除了两篇议论文类型的文章以外,其他十九篇文章都可以用EST篇章修辞程序进行语篇分析。其中,展开一般修辞功能的特殊修辞功能中描写用到了51次,分类用到11次,指令用到12次。而修辞手段中,时间顺序用到了14次,原因与结果使用了75次,主次排序3次,比较与对比116次,类比4次,例证74次。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文章是可以用Trimble的EST篇章修辞程序表来进行分析的,也就是说运用于专业学科领域的篇章分析同样也可以运用于一般类型文章的语篇分析。刘法公说过:“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重点在语言特点和规律,是语言课,以传授与某专业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而并不过深、过细地探究某专业的系统知识”。[2]这就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语篇分析来讲授阅读课程,通过分析练习,学生就可以掌握不同类型阅读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规律,从而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效率。

结语

外语教学的发展变化总是要顺应社会经济需求等的发展变化的。不论是从语言观的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专门用途英语都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本文提供的数据,是ESP理论实践的初步尝试,还需要到ESP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以便更好的归纳总结ESP在我国的教学方法。愿我国高校的各位工作者都能为满足中国专门用途英语人才的需求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4]Robinson.P,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 Pergamon, 1980.

[5]Trimble,L., EST: A discourse approach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6]Widdowson, H.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针对孩子笨学习不好的解决方法 篇四

很多孩子有个误区,以为看懂了,也知道该怎么做题就完事了,可是却总是拿不了高分,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动笔计算。中小学数学考试其实并不会考多少难题,很多题是在基础题加上复杂的计算演变而来,所以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怎么可能在考试中获胜呢?

这个误区还常常出现在学生的复习当中,有同学为图“效率”,复习时觉得做数学大题费时间,有时候就简单地写一下思路,感觉这道题会做就很快跳过去了,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

因此,做题是很重要的,即使很难算,也一定耐下心来算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甚至还会在做题中发现一些知识点的联系,以及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

5.中长跑的几种专门性练习方法 篇五

专门性练习是中长跑教学中改进技术的辅助性练习,是提高中长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采用,可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技术和改正错误动作。1

(1)作用:改进落地技术,体会“扒地”动作,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

①两手扶器械或原地脚尖不离地的交换支撑腿练习。要求体重由一腿移至另一腿。②由原地逐渐前移过渡到小步跑20~30米。要求动作由慢逐渐加快。

③行进间小步跑20~30米。

④小步跑过渡到正常跑40~60米。要求大腿逐渐抬高,步幅逐渐加大,自然过渡到正常跑。⑤小步跑加快步频过渡到加速跑。要求同上。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大腿积极下压,放松膝、踝关节,小腿顺势前摆,用前脚掌着地、完成“扒地”动作,并迅速伸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图10)。2

(1)作用,增强抬腿肌群力量,发展关节灵活性和动作频率。

(2)练习方法:

①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

②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米。要求动作充分,向前移动不要过快。

③高抬腿跑过渡到正常跑或加速跑40~60米。要求过渡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正直或稍前倾,重心高抬,骨盆前挺,全身舒展。两腿交替屈膝高抬,大腿与躯干接近直角,然后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并迅速蹬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两臂屈肘配合两腿动作前后摆动(图11)。3

(1)作用:体会蹬、摆技术,增强跑动中后蹬时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的力量。

(2)练习方法:

①原地单脚跳,两腿交换跳。体会蹬地动作。要求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动作有弹性。

②向前上方小跨步跳,体会蹬地力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

③后蹬跑20~30米。要求蹬、摆充分。

④后蹬跑过渡正常跑40~60米。要求过渡要自然。

(3)注意事项;上体稍前倾,动作舒展。蹬摆积极,全身配合协调(图12)。4

(1)作用:体会后蹬结束后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技术,增强踝关节快速力量,提高协调能力。

(2)练习方法:

①原地后踢小腿跑,体会大小腿的折叠动作。

②行进间后踢小腿跑20~30米。要求小腿充分向后踢出,向前跑速不要过快。③大小腿折叠跑过渡到正常跑40~60米。要求过渡到自然。

(3)注意事项:躯干稍向前倾,在充分后蹬的前 提下做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大小腿折叠要充分,大腿前摆的幅度可小些(图13)。

(1)作用:使身体迅速摆脱静状态,获得向前最大冲力。(2)练习方法:

①起跑后的加速跑,要求上体逐渐抬起,步长加大,步频加快,同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有力和摆动。

②慢跑接加速跑:要求过渡自然。

③小步跑接加速跑:要求小步跑身体逐渐前倾至控制不住,向前加速跑出。

④高抬腿跑接加速跑:要求逐渐加快频率,身体逐渐前倾,过渡到加速跑。

(3)注意事项:进入加速跑时,步长逐渐加大,步频逐渐加快,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而有力的摆动,使动作轻松协调,跑的距离长短可根据具体要求而定。

(1)作用:有计划地改变速度,以改进跑的技术,提高一般耐力或速度耐力。

(2)练习方法:

①20米快接40米慢。

②50米快接50米慢。

③100米快接60米慢。

④突然加速并保持一段距离转为匀速或慢跑。

⑤由长距离到短距离的快跑和慢跑(或由短到长),400米300米200米100米80米60米40米20米。初学者快跑距离较短些,相应慢跑长些,随着练习者水平的提高,逐渐加长快跑距离。变速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强度的大小应根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练习者的水平而定。7

(1)作用:用较大强度跑规定距离后,按计划休息一定的时间再跑,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和无氧代谢的能力。

(2)练习方法:

①200~4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接近或或超过比赛速度。

②400~600米段落的间歇跑:要求速度慢于比赛速度。

(3)注意事项:间歇跑的速度快于比赛速度时,休息时间长一些,当练习者心率接近120次/分时进行下一次练习,慢于比赛速度,休息时间短些,心率没有接近120次/分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

(1)作用: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和跑的能力,掌握和改进跑的技术,增强内脏器官机能,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觉。

(2)练习方法:

①只规定跑的时间,不要求跑的距离。场地内5、10、15、20分钟定时跑;公路或田野30、0分钟定时跑。

要求:跑的放松,速度快、慢均可,到时间结束。

②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一定距离。5′20″内跑完1500米;20′内跑完5000米。

(3)注意事项:在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阶段,多采用此方法,来培养学生跑的节奏和速度感。集体练习时让跑的节奏好的同学领跑。9复跑

(1)作用: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

(2)练习方法:

①30米跑5~7次。要求:90%力量跑,休息05~1分。

②100米跑2~3次。要求:80%力量跑,休息1~2分。

③150米跑1~2次等。要求:70%力量跑,休息2~3分。(3)注意事项;重复次数应根据学生的体力来定,恰当地掌握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太短,容易疲劳,影响教学效果;休息时间过长,又达不到教学目标。

6.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六

针对英语:主要是复习巩固七年级的知识,先从基础学起,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根据他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来看,如果感觉他以前上课的时候没有掌握的很好,就带他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来学,巩固书本知识,可以配套买一份针对她的夯实基础的试卷跟课时练习,如果她上课掌握的还可以的话,那我们聚主要讲语法点,词组,再用试卷上的题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不过根据我昨天试讲的情况来看她上课的时候也听课了,只是听得不专心,有些知识点我稍微提一下她知道老师上课有讲过这个知识点可就是不记得了,还是说明她上课不专心。反正不管她课堂上怎么样,我感觉初中英语知识点不是很多,而且这个暑假时间也挺充裕的,只要她想学肯定成绩是会有提升的。然后根据你讲的她学七分就感觉自己掌握十分这样一个状态,我觉得八年级的书我们就不直接上了,我会在讲试卷的时候穿插一下八年级的语法点,然后课后布置一下八年级的单词,每天过去我们先复习前一天留下来的单词,让她就这样潜移默化的掌握一下八年级的知识。

正对数学:因为昨天试讲的时候我没有看她的数学情况嘛,所以数学情况到时候上过课之后我再看看。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从七年级上册开始复习,同样的,也是要有一本跟课时的针对基础的辅导书或试卷。试卷我们一道题一道题一起来做。八年级的知识呢最后看她补课后期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如果可以我们就开始上八年级的课。

针对每节课的授课计划:先把课文复习一下熟悉一下课文内容,让她知道这个课时是说什么,然后在把这一课所涉及到的生词,词组,句子提出来一个一个的给她讲解,再看跟课时题目,反正题目我肯定是要在课堂上和她一起看这样能巩固课堂知识。结束可之后我再布置几个生词,可能是课文里的也可能是八年级的。我准备每天上课之前先检查前一天留下了的单词,在检查一下她英语暑假作业有没有认真做。然后是上数学,具体按照什么样的节奏来上还要根据她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安排。

7.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七

关键词:高校,网球,教学方法

0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 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健身需求, 全国各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尝试, 网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但是, 在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 网球运动起步较晚, 缺乏系统的教材, 而且, 因为是选修课, 课时安排较少, 同时多数同学均为零基础。因此, 教师如何在网球课程发展的初级阶段, 也是发展的重要阶段, 成功地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理解, 对网球技能的掌握, 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高校网球选修课的开设状况

目前, 高校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其中网球的选项课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倍受学生的青睐。近几年, 很多院校正在扩建或修建网球场地, 很多高校开设了网球专项课和网球选修课。但是, 由于我国网球起步较晚, 并且发展缓慢, 高校网球运动也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 所以其教学模式仍不够完善, 教学方法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方面, 相比其他球类运动, 网球入门难度较大, 技术相对较难掌握, 很多高校缺乏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网球教师, 场地数量较少, 并且室外场地受气候影响较大, 学生有效的课堂学习和充分的课外练习难以得到保证, 严重制约着网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 网球选项课是近几年新兴项目, 学生基本上没有任何网球基础, 完全是初学者。如果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的难度极大, 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所以, 对于网球教学, 其核心理念应清晰,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由被动便主动, 教学方法要丰富灵活,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2 相关体育教学方法概念、作用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以身体机能教学为主, 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完成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1]高校网球教学方法具有沟通或连结教与学、对体育教学内容加工、对知识技能和品德转化、激发学习动机等重要作用。

3 优化网球教学方法

3.1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指导下,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倡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网球专项课中, 教师可根据网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任务制定出不同环节的具体任务, 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每节课里, 教师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 引导其思考, 例如反手击球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正手击球动作要领, 尝试了解反手动作结构, 指出技术重点和难点, 列举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教关注教学目标落实, 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 处理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不包办代替,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2 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是让学生自己有意识地、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动作表象, 经过反复想象, 进行练习的一种训练方法。它能促进运动技能形成、巩固, 为学生练习打下良好基础,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3]表象训练法有助于清晰动作表象, 加速技能的形成与巩固, 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 对改进、提高、熟练掌握网球技术具有明显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示范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建立准确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 明确动作要领, 突出技术的关键部分, 重复具体感受, 回忆动作要领及动作完成的过程等, 在完成动作之前像“过电影”一样, 使技术不断强化, 使技术动作的外在表现不断向规范化动作标准靠拢。对网球技术动作表象不清晰, 完整动作结构不明确, 学习和掌握技能困难的学生, 采用表象训练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异步教学法

该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同把全班小组学生分成几类, 再从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4]网球选项课中, 由于学生身体条件和接受能力等各方面条件的不同, 技术动作掌握水平差异较大。而异步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具体学情的不同给予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 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 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练习难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4 快易网球教学法

该方法是国际网球联合会经过近20年的网球教学总结的网球教学经验, 面向青少年和成年初学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三色网球教学。它轻松易懂, 简单易学, 无需适应球性, 直接可以进入角色。[5]快易网球教学法采用了组织教学理念和方法, 强调网球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更好地与初学者沟通交流。在教学初期便通过对器材和场地的改进, 使用不同难度的用球、不同面积的场地让学生在初学起就增加对打的练习次数、回合、并通过各种合作性练习使之逐渐掌握网球各项基本技能、移动能力和基本战术知识, 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和较好的控球能力。

3.5 合作与竞争教学法

该方法是指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利用小群体成员间互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学习, 组内成员、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形成互动、互助、竞争的课堂氛围,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在网球教学中, 合作与竞争教学法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后, 通过同组内同学相互合作, 发挥群体合作的功能, 共同地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解读, 从而获得解决方法。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网球技能、学习情况等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 通过同组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异组之间的竞争及教师的指导, 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双重发展, 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综合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学生首轮组合后, 教师应根据学生差异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微调, 力争各小组整体实力相对均衡, 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分组。

4 结论与建议

高校网球作为一个新兴并备受瞩目的运动项目, 其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缺少固定的模式和方法, 在现有条件下,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网球兴趣, 增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重要措施。

现有创新的网球教学方法虽各具特色, 在实际教学中也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得到广大观大师生好评, 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万能的, 可以适应任何状况。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根据环境、场地器材、学情等具体情况的不同, 综合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以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应加强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方面的理论研究, 使网球课程教学更加合理、高效, 促进高校网球进一步发展。

当前高校网球教学方法对教师教法研究较多, 但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较少。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网球课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使学生能够在课外通过俱乐部和自学进行网球的学习。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网球兴趣、提高学生网球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将更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菲菲.对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8 (3) :14-16.

[2]杨靖.网球教学方法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8 (6) :136-137.

[3]何伟.运用运动表象训练提高网球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 25 (4) :122-125.

[4]汤珍.异步教学法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 2012, 14 (3) :151-153.

[5]李兴昌.快易网球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 2011, 31 (2) :136-138.

8.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大学生,就业

一、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河北省高校的英语学习现状,掌握大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认识态度和学习需求,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提供重要数据依据,笔者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主题是“专门用途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具体包括大学生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认知情况、教材的选择情况、学习态度情况、授课方式情况等各方面内容。结果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始终缺乏热情,认为英语的学习和专业不相关,把之当作“副科”,认为其可有可无,更认识不到英语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并且,受某些条件的限制,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这门课程。有的高校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象征性的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这种课程和高中英语学习雷同,教学模式一致,和大学生目前所学习的专业无关,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对学生的就业提供直接的帮助。

二、高校要进行教学改革,大力发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一) 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

通用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普遍模式。这种课程和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相同,突出向学生教授一般的语言学习技能,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巧。EGP是许多高校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无法针对各个具体专业方向的英语知识进行辅导。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交际把英语技能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在专业和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

目前,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还是基础英语唱主角,专业用途英语仍不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主流课程。很多教师还是按照旧的教学模式授课,缺乏专业的教学指导。因为目前的中国英语教育仍然是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英语课程要进行深入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而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师资队伍的发展呈现年轻化的态势。要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一定要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培训平台。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增长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另外,高校可以将教师委派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训,并积极鼓励教师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并且把其研究成果进行转化,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是,通用英语课程的教师要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相互学习,相辅相成。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向通用英语教师学习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逐渐加深对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和句法的理解。而通用英语教师学习英语专业的语言教学理论,提高对英语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三)重视专门用途英语的推广

目前,专门用途英语的局面呈现可有可无的状态,和高校的不重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要转变以前的传统观念,不要再把英语当作“大一统”的课程来设置。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发挥各个专业的优势,把基础英语课程的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材分开,可以提倡编写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在侧重点和难易程度上最大限度地结合本校学生和专业的特点,促进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三、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实践能力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都是“90后”,对于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缺少规划,普遍存在对社会的认识不足,不明白自己的就业优势和劣势,对于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大学生普遍是关心的是待遇问题,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对于就业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的去工作。现在,许多企业搜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是在大学里死读书,缺少对于社会实践的思考,缺少创新意识,是不能做到顺利就业的。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多多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大学生要认识到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应用型的基本技能,是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大学生要认识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单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更多的是为将来就业多一份筹码,多一份竞争力。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将所学的基本英语技能和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更为将来的就业多了一份保障。所以,大学生不要只是“唯证书论”,为了获得证书而去死读书,而要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已经迫在眉睫,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非常必要了。高校要审时度势,加大力度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专门用途英语的推广。大学生也要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更新就业意识,意识到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小琴.ESP—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信息,2012(9)

[2]卢思源.ESP/EST纵横谈[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83-89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08-110.

作者简介:

张明会(1979.5~),女,2004年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

9.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九

如何针对高职学生开展特色英语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增多以及规模的迅速扩大,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针对高职英语教学,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是搞好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优化课堂,特色讲授.并采取各种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 者:韩方颖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第二卫生学校刊 名:职业技术英文刊名:ZHIYE JISHU年,卷(期):2009“”(4)分类号:G71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英语教学方法 特色课堂

10.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十

论文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起源;本质内涵 ;论文**网

是“English for Specific/Special Purposes”的缩写,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最早起源十20世纪60年代,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fu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财经英语、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Barber C 1962)的《现代科学文献的语言特点》、等人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Herbert 01965)的《科技英语结构》,以及Ewer & Latorre C 1969)合著的《科技英语基础教程》可以说是60年代国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起源有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教学起源,学界普遍认为始十20世纪60年代。1962年在英国Leeds大学执教的Barber, C.L.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科技文的一些显著特点》1的文章。此文章被学术界认为是第一篇最有影响力的EST研究论文,它标志着EST语法研究的开始(转引自杨众,2005)。后来,二人合著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

书也首次提到了ESP的概念虽然真正意义上的ESP专著是由Mackay和Mountford(1978)合编的《专门用途英语一一案例教学法》3,但国内真正引用最多的ESP作者和专著当属和他们的《专门用途英语一一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

认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产生主要是由二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社会经济的发展,语言学研究的推动,以及教育心理学对十学习者和I学习过程的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指两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它们为ESP的形成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首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国际间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交流活动较以前变得更为频繁和密切,Ifu美国在战后经济力量迅猛增长,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使得英语逐步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其次,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的资金和知识流向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此时,英语就代表知识。

所有这一切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给英语教学界给施压,让他们向这些国家提供他们急需的英语语言学习。这是促成ESP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

其次是语言学研究的推动。传统语言学家原本只是描述语言的特点,但语言学界的革命先驱却开始研究语言在真实交流情形下的使用方式。他们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不尽相同。换句话说,考虑到英文使用的特定情境,英语的变体将会改变。再引伸一下,如果不同情境下的语言使用会有所不同,那么根据具体情境来进行英语教学,以满足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需求也是可能的。因此,在年代末不I I 70年代早期,有许多人就尝试科学技术英语等人就是当时率先尝试科学技术英语

最后一个促成ESP形成的因素是心理学的发展。当时的教育心理学不再简单关注语言的教学方法,Ifu是更加注意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式以及学习语言方式之间的差异,更加关注学习者个人需求和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对十学习效果的影响。他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大都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使用不同的技巧,进入不同的学习l冬l式,并受到不同的需要和兴趣的激励。因此,他们认为,在传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学方法,更要关注学习者的需求。这种思维的自然延伸就是设计专门的课程,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人需要。这就是ESP形成的心理学因素。

现在,“以学习者中心”,或“以学习中心”是所有ESP课程教学设计的精髓。的定义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形成,发展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历史了,但有关的定义,学界却一直未有定论。目前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二种版本,1988)、Hutchinson&}aters(1987:19)不II Dudley-Evans&St.John(1998)。

把ESP不II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通用英语)看做一对相对立的概念,认为ESP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Ifu传统的EGP则仅仅是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来教。1988年Strevens给了ESP一个更为详尽的定义,他认为ESP包括四个根本特点(absolute characteristics拜I I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包括:1)它的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2)它的课程内容(即课程的主题)必须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有关;3)它的侧重点应该尽力使句法、词汇、篇章结构以及语义结构等诸方面都适用十那些特定场合的语言运用上;4)它必须与一般用途英语形成鲜明的对照。

两个可变特点:1)它可以只限十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2)它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尽管交际法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ESP教学的,但ESP并不只局限十交际法)(GIs海则认为,“ESP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它也不只包括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事实上它是一种探讨各种基十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方法。”他们还以学科门类为主线,将ESP分为科技英语商务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二个大分支,每个分支又再次分为职业和学术两个分支。

在Strevens < 1988)定义的基础上作了些修改,认为ESP应该包括二个根本特点(absolute characteristics蹄I I五个可变特点。

二个根本特点包括: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2)采用课程应有的方法和活动;3)以与活动相关的语言(语法、词汇、语域)、技能、语篇和体裁为中心五个可变特点:1)与特定课程相关或为其设计;2)在特定教学情境下,可以使用与通用英语不同的方法;3)可能为高等院校或职业场所的成年人设计,但也可能是中学生;4)一般为具有中级或高级英语水平的学生设计;5)大部分ESP课程认为学生对语言体系有基本了解,但也可以针对初学者。(转译自虽然视角不完全相同,但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与某种特定职业、专门学科或学习目的密切相关的英语,有其自身独特的词汇、句法、体裁、篇章结构模式,以及明显的专业内涵。应该说,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是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完美结合。诚如英国学者所言: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Ifu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的真正目的。

论文**网-论文

**论文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

11.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钢琴  即兴伴奏  训练方法

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类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也是一种实用率非常高的表演艺术,在音乐课是以唱歌为主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在我们对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毕业生进行就业回访时,发现很多钢琴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把他们所学的即兴伴奏知识用于课堂上,造成了没有被肖邦、李斯特等技术高超的练习曲“难”倒,反为弹儿歌而“折腰”的尴尬现象。那么,为什么钢琴弹得好,却还不会弹即兴伴奏呢?怎样才能提高即兴伴奏的弹奏能力呢?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影响钢琴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钢琴专业学生对即兴伴奏的错误认识

很多钢琴专业学生对即兴伴奏不屑一顾,认为即兴伴奏就是乱弹琴,弹即兴伴奏就对于是不专业,只有弹那些难度大的经典作品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水平高。其实,即兴伴奏是一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即兴伴奏的弹奏水平直接地反映出弹奏者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和声以及作品分析等综合能力掌握得多与少。而且,即兴伴奏的用途也要比普通的钢琴表演来得更广、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二)学校在对即兴伴奏课程的设置上存在问题

大多数音乐类高等院校把即兴伴奏这一课程安排在大三的时候上,而且只有一年。原因是认为学生一定要在掌握了基本乐理、和声知识后才能开始学习即兴伴奏。其实,即兴伴奏和基础乐理还有和声这三门课程是相互关联的,可以说基本乐理、和声这两门是理论课,而即兴伴奏则是这二者在钢琴上的实践,所以三个课程同步进行才是最为合理的。

(三)钢琴教师不愿在钢琴课中渗透即兴伴奏内容

很多钢琴教师在钢琴课上不讲即兴伴奏内容,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职责。而且,高校钢琴教师多数是硕士、博士,或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对于他们来说钢琴教学、演奏和正谱伴奏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即兴伴奏也是知之不多,缺乏经验,不知从何教起,从而导致了钢琴课与即兴伴奏课二者“脱轨”的现象。

(四)不会看简谱

我们都知道弹钢琴是看五线谱的,谱上写什么就弹什么,比较直观。而即兴伴奏是看着简谱的,并且只有旋律部分,伴奏谱则需要自己在脑中进行编配,编好了再和旋律一起弹出来。这种“无中生有”的过程也是看惯了直观的五线谱的钢琴学生所反应不过来的。

那么,钢琴专业的学生想要弹好即兴伴奏需要进行哪些训练呢?

二、针对钢琴专业学生的即兴伴奏训练方法

(一)熟悉键盘

首先要把24个大小调的音阶、和弦、琶音弹熟、背熟。这些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练习钢琴基本功时弹得是长琶音,而练习即兴伴奏,则短琶音更为有效,因为弹短琶音更容易让我们清楚和弦的内部结构以及和弦的转位。短琶音也是即兴伴奏中最常用的一种伴奏类型。其次是练习《哈农》。《哈农指法练习》是每个钢琴专业学生所必弹的,但是怎样练习《哈农》才能使其为即兴伴奏所用呢?这里建议弹哈农时以半音向上移调的方式来进行练习,先练大调,再练小调。最后,就是能够做到熟练地奏出任意一个大小调的Ⅰ、Ⅳ、Ⅴ级三和弦。

(二)练习移调

其实,简谱无非就是1、2、3、4、5、6、7。那么,为什么钢琴专业的学生看不懂呢?其实,他们并不是不会看简谱,只是不会移调而已。在简谱中1=G表示整首歌曲是用G调来弹的,这就意味着你在简谱中看到的1、2、3、4、5、6、7,在钢琴上不是弹do、re、mi、fa、sol、la、si了,而是弹sol、la、si、do、re、mi、升fa了,这便是移调了。练好移调,就等于是掌握了即兴伴奏的弹奏要领。这里建议采用“一曲多调”的方式进行练习,即先把旋律在C调上弹熟后,再移到其他调式上弹。练习移调是没有捷径的,只能勤加练习。

(三)选择和弦和伴奏音型

选择用什么和弦来进行编配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重要环节。这里建议选择和弦时以主三和弦(即Ⅰ、Ⅳ、Ⅴ级和弦)为主,如果哪个地方听起来不舒服,再考虑以副三和弦(即Ⅱ、Ⅲ、Ⅵ级和弦)来替换。另外,伴奏音型的选择也是极为重要的。选择伴奏音型主要看歌曲是什么样的风格,比如:《共产儿童团歌》等进行曲类的歌曲就考虑用柱式和弦;如《大海呀,故乡》《歌唱祖国》等宽广、大气的歌曲就用带低音的柱式和弦;活泼、快乐的儿歌多用半分解和弦;而像《传奇》那样抒情的流行歌曲就用琶音来伴奏。此外,还有三连音和附点节奏等伴奏音型,不过这些应该等我们把基础的伴奏音型练好了再逐步尝试使用。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追求丰富的和声效果和复杂的伴奏织体,一切从简,避免在编配过程中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再有就是牢记钢琴表演与即兴伴奏表演最大的区别是:即兴伴奏以歌曲为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多听、多看、多领悟。

参考文献:

[1]吴泽明.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包洪伟.如何提高普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3).

[3]张成康.论高师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与训练[J].黄河之声,2015,(15).

12.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十二

1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虽然处于不完全成熟时期, 但其心理仍然具有一定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依赖性强、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广泛爱好却不唯一和注意力时间短4个方面。

1.1 小学生具有依赖性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 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大多是由生活和学习中的主导事件形成的。儿童入学后在学校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大多是由教师计划和安排的, 儿童做任何事情都会按照教师要求去做, 自己并未产生主观性意识, 导致儿童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小学生比较信任教师, 做事情、想事情都会依赖于教师的想法, 所以教师的意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小学生的依赖性的心理特点对教师日后开展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既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学生, 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1]。

1.2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 兴趣往往是小学生专注某事的直接动力。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参与趣味性教学的积极性更高, 而对于比较单调的教学课程, 其参与程度大打折扣。所以, 小学生具有兴趣激发学习欲望的心理特点。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有必要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而开展教学, 使小学生带着兴趣而学习,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不知疲倦的状态, 带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

1.3 爱好广且不唯一

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之一, 受强烈好奇心的驱使, 小学生兴趣爱好较为广泛, 但是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可能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希望与教师共同游戏。尽管如此,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小学生依然不能将兴趣爱好持续较长时间, 进而发生转移。倘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过于单调和呆板, 则多数小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 对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十分不利。由此可见, 小学生具有爱好广且爱好不固定的心理特点[2]。

1.4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注意力易分散是小学生心理特点的重要表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需要学生集中精神, 认真听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技巧, 但是小学生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并不占优势, 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大挑战。无意注意占据小学生的心灵, 教学之外的任何风吹草动对小学生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因为小学生好奇心极强, 外界新奇有趣的事物等任何刺激, 都能分散其注意力。尽管如此, 如果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 体育教师能够较大程度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则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可以相对延长, 转化为有意注意, 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基本技能, 而且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 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师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 能够增强针对性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使教学更具有效性,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其次,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开展教学活动, 能够明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且针对其兴趣爱好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 对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性。最后, 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促进小学生终身发展。针对性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 进而对小学生体育素质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且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3]。

3 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小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 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 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而且对提高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依据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应该结合学习要点进行情境设置。授课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 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体育教学内容呈现出丰富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同时对体育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心理特点来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不仅促进了教材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而且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4]。

3.2 给学生留有自由时间

无意注意充斥着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且占据主导地位。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不停地讲解教学内容, 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难以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所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心理特点而留给学生自由发挥时间。给学生留有自由时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中为学生留有自由空间, 例如:在短跑教学中, 在小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 请学生进行演示, 充分发挥小学生善于表现的天性, 给学生以自由。二是课堂教学时间不要过满, 为学生留有自由时间, 使学生可以利用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对小学生而言, 更是体育教学的乐趣所在。

3.3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竞争心理, 喜欢探索刺激的事情。所以, 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适度开展比赛等竞技活动, 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 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情。例如:开展接力比赛活动, 既能充分体现短跑教学内容, 又加强了学生对短跑技能的练习和掌握, 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且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但是, 在竞争比赛中, 教师既要注重给优胜学生以夸奖, 又要注重给失败学生以正确激励, 并适时为这类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5]。

4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尽可能避免教学过于模式化, 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放松状态下不断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较为复杂多样, 所以小学体育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体育素质。总之, 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教师加强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关硕.沈阳市中小学体育课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 :53-54, 72.

[2]房雪芹, 张群, 李金平.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J].运动, 2011 (15) :75, 84-85.

[3]孙延林, 李军, 吉承恕.《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0年运动与锻炼心理学论文回顾[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1 (6) :470-476, 500.

[4]吴广卫.小学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和合理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 (3) :68-69, 96.

13.专门针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篇十三

Firstly I classify the oral training into a couple of types.

I.The first type is the training of flexibility of one’s tongue. We can briefly name this type the tongue training, which includes the accuracy training and the fluency training. I emphasize the tongue here because the muscle of our oral cavity has been adapted for the Chinese pronunciation no matter how old we are when we begin to learn English. The English pronunciation system is totally new to us. We must constantly exercise our tongue to adapt to the English pronunciation system. This process will be the way for English majors to form a language habit. The training first focuses on accuracy. Accuracy has priority over fluency. Fluency comes second, but the students still have to do a lot of practice to obtain it.

1. Reading aloud is the initial step for accuracy and fluency. In recent years crazy English has been popular among English learners. Actually reading aloud is a must for crazy English. The founder of crazy English has really benefited from reading aloud. By reading aloud over and over the learners can have enough tongue muscle exercise and their tongues will getting more and more flexible.

2. Step two for accuracy and fluency is to read fast . Reading fast will surely intensify one’s fluency.

3. Then comes step three for accuracy and fluency, which is to recite. Reciting is als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earning Chinese and it is proved to be very effective. Reciting a lot is the access to the real communication. Accuracy and fluency are the criteria when the tongue is exercised.

4. When Accuracy and fluency are both achieved,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speaking idiomatic English. Imit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speaking idiomatic English. When one imitate the authentic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he first level is likeness, that is to say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is very close to those of the authentic English. The second level is to speak the language as if one were the native speaker.

As for how the students will d o the training, I must point out that since we are discussing about oral English skills training, we must differentiate this training from the regular oral English class . I mean this training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basic skills of opera actors. So this training is more mechanical than meaningful. For most of the time, the students have to do the self-training. We take pronunciation skills as an example. They include the pronunciation of individual vowels and consonants, liaison, intonation and so on, which will also be taught and practiced in normal class sessions. However when they take the form of self-training, the way of doing the practice might be monotonous, that is to say, the students can only keep reading aloud to themselves just as the opera actors training their voices. Meanwhile the teacher can walk around and correct their mistakes if they have ever found one.

II. The second type is the training of reaction. For so many years we have remained Chinese speakers. Now we have to convert our language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This conversion needs us to have a quick reaction. One must react quickly and directly to the new language one is learning. In that case translation must be avoided. How should the training of reaction be given? We can mainly use the game activities to do this training. For instance, an activity named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is fit for the training of reaction. The students do some actions as the teacher commands, which can well train the students’ reaction directly in English.

III. The third type is the training of one’s thinking. As you know, language is the tool of thinking. One’s thinking is always based on language, which might be one’s native tongue or foreign language. According to my teaching practice, some poor English speakers fail to speak fluent English due to their illogical thinking. Sometimes they think in Chinese and then translate into English. Sometimes they can not focus on the subject they are asked to talk about and beat about the bush. At other times they have nothing to say because they don’t think clearly.

1.Train the students to think in English. Since the students are English majors, they must think in English and then express themselves orally in English.

2.Train the students to think widely. During my teaching practice, I’ve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often fail to think widely and to express t hemselv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when they are asked to talk about one subject in English. For example, a picture with a single mobile phone in it is presented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asked to talk at least three minutes in English. There is no restriction on what they say so long as they can say something relating to the mobile phone. At the very beginningthe students may still hesitate about what to say. However if a couple of strategies such as telling a story, making a dialogue, making an introduction, making a comparison and so on , are suggested, the students can very quickly think widely.

3. Train the students to focus on one point when they think.

Failing to focus on one point when they talk in English is the common phenomenon among the English-learners including the English majors. For example, if they are asked about what they did on Christmas day, they normally will talk as if they were keeping a day-to-day account. They might say : “ I bought a lot of presents for my family; I helped my mom to prepare delicious food for Christmas dinner; After dinner we gave each other presents; I went to bed very late”. You see they have told everything they did but they didn’t focus on one thing and giv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In order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focus on one point and avoid keeping a day-to-day account, the teacher can keep asking a series of questions one by one. When the student say: “ I bought a lot of presents for my family. The teacher can then ask: “What did you buy?” The student say: “I bought a red scarf, a jacket, a teddy bear and a story book.” The teacher ask: “For whom?” The student: “The red scarf formy mom, the jacket for my papa and both the teddy bear and the story book for my nephew.” Why did you buy a red scarf for your mom? How old is she?” The student: “Although my mom is already sixty, she still feels young and energetic and she loves the stuff with bright color”.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alternating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the training will be well accomplished.

To conclude, oral skills training is a must to all English majors. The teacher should shoulder the duty to urge the students to do it.

参考文献

[1]William Littlewood (2000)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Arthur Hughes (2000)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GaoPeng (2008) .A Smarter Way To Practise Spoken English.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上一篇:背诵课文有技巧下一篇:不要抛弃黑暗的作文65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