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2024-11-17

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案例(通用9篇)

1.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篇一

一、问题表现:

安某,男,15岁,九年级(5)班学生,父母离异,判给父亲,但父亲在外打工,跟叔叔二人居住。说话、打架,多动。

二、教育过程及结果: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他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他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他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走进心灵,倾注无限关爱。

我真心实意地走进他的心灵,从心灵上关心他的健康成长,驱除他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

(2)拒绝训斥,力行宽容教育。

在他犯错误时,及时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心对心、面对面的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在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迟到早退,纪律松散的情况下,对其尽量减少训斥,力争能抽出时间和他谈心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宽容他,或将作业量和难度降低。对他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

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经过家长、我以及同学们的努力,基本消除了对学习的厌恶情绪,上课能发言了,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数学作业正确率高了,单词听写能过关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有较大起色。原本只在教室里坐着的他,也在下课和同学一起玩了。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他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渐地他的成绩也上升了,他的父亲对此一再在电话里表示对老师们付出的感谢;同时我更欣慰他在性格上的极大转变,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中,他为班级也为自己争得了荣誉,最终顺利升入高中。

2.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篇二

关键词:精神卫生,咨询,统计学分布,学生

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心理咨询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1]。有调查显示,有问题愿意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占69.11%,认为咨询就像看病一样的占69.8%,可见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较多的理解和支持[2,3]。在此基础上,各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及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同时对学生免收咨询费,使得到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帮助的大学生越来越多[4]。

笔者对河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2004年至2007上半年来访者咨询记录卡记录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探讨常见心理问题的咨询策略,以提高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效性[5,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2007上半年7个学期中,河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大学生来访者共568名,其中男生233名,女生335名。

1.2 方法

对每学期咨询的情况进行统计,了解各院系及每月来访者的分布,分析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类型,比较男、女生咨询问题类型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理科学生心理咨询人数比较

对2004-2007上半年全校各院系前来咨询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外语学院、哲管院、教科院等偏重于文科的院系学生前来咨询的较多。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文科学生比较感性,对情绪的变化较敏感,容易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内心的开放度较高,也容易暴露自己的问题并向外界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相对来说理科学生偏于理性,善于内省,喜欢自己寻求问题的解决,加之课业负担重,常常无暇顾及生活中的琐事及自己的情绪变化,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情况自然较少。

2.2 来访者时间分布

来访者人数在3-6月、10-12月出现2个高峰期。初步分析原因:3-6月和10-12月是每个学期的中间阶段,学生入校的新鲜感逐渐消退,生活趋于规律、平淡,对新学期所开课程也逐渐适应,开学初那种踌躇满志、积极进取的状态随时间的流逝也逐渐降温;加上学期中间学习压力相对不大,学生能够沉下心来体会自己的生活,思考有关自身发展成长的一些问题,顾及到自己内心的一些感受,容易产生解决自身心理困惑的需求,也有较为宽松的时间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见图1。

2.3 心理咨询问题的主要类型

统计结果显示,困扰大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是情绪问题,学业、情感、人际交往问题也是使学生感到困扰的主要问题。见图2。

在情绪方面,来访者咨询的主要问题有自卑、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来访者自卑感的产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大多数情况是由于生活中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能悦纳自我,而导致一种消极、低落的情绪状态,并使这种不良情绪蔓延到自己的行为表现之中,一旦情绪好起来,自信心就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对记录卡记录的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少数来访者本身具有紧张焦虑的特质,在遇到一些自己敏感而并不强烈的刺激时,容易被焦虑感所困扰。抑郁情绪也是大学生情绪困扰的一个重要方面,产生抑郁的主要是女生,常因生活中的一点不如意而感到压抑、难过。

在学业方面,来访者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兴趣、学习压力、考研压力、就业与读研的矛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现今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及就业压力有关。近年来咨询学业问题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

人际交往可区分为一般的人际交往问题和交往障碍。一般的人际交往问题中,女生的问题明显多于男生,问题较多集中在宿舍室友关系紧张,班级同学、教师关系不和等方面,占人际交往问题的61.2%,表明女生比男生较易出现人际关系的困惑,原因主要与女性的敏感、细腻,易情绪化等性别特点有关。少数同学有社交恐怖症等交往障碍。

情感方面主要指恋爱和性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恋爱观问题、恋爱中的不适应或矛盾、失恋后的心理调节等。对于性问题,前些年关于性行为失当对女生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度自慰的自罪感等问题时有显现。2005年以来,性问题极少有学生前来咨询。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更开放,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的交流空间,许多难言之隐通过网络可以得到澄清和解决。

严重心理障碍问题主要指强迫症、强迫型人格、抑郁症、焦虑症、人格分裂、偏执人格、疑病等,这些问题常在一次访谈之后转介到相应的医疗机构接受心理治疗。其他问题包括环境适应不良、创伤性经历、家庭关系不良、寻求自我探索等方面,较为个别化。

2.4 来访者性别分布

从各类问题的情况看,女生的问题均多于男生,其中在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女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男生有更多的问题。一方面从性别特点上讲,女性较男性更情绪化、敏感、细腻,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女性内心的开放程度一般比男性高,容易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比较容易接受到心理咨询中心向专业人员诉说内心烦恼的表达方式,较容易接受他人的心理帮助。见表1。

3 讨论

从以上统计资料来看,一个拥有5万余名在校学生的大学,3年半的时间里仅有568人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帮助,相对较少,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意义尚不十分了解,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前来咨询的文科生多于理科生,除如前所述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总体特点有差异外,就学校本身而言,与心理咨询中心位于文科专业集中的校区有关,心理咨询中心的设置也应当考虑学生分布的整体情况。

统计资料显示,学期中间是来访者到咨询中心寻求心理帮助的高峰时段。故咨询中心要考虑在学期中间多安排咨询人员开展咨询工作,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因工作拖沓带来的不必要的失误。

从来访者咨询的问题类型看,困扰大学生最突出的是情绪问题,学业、情感、人际交往问题也是使学生感到困扰的主要问题,通常女生的问题多于男生。这不但反映了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的状况,而且是大学生群体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较大范围的心理辅导。如针对新生的心理适应、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情绪的调节、学业与个人发展等方面举办专题讲座[7]。开设网上选修课,如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发展心理学等,必要时还可以开设一些专门针对女生的讲座或课程,以使尚未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从中受益,增强学生对心理疾病的免疫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DEBRAR.Organizational growth and change in the society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Con Psychol Prac Res,2008,60(3):259-266.

[2]张宁,李箕君,袁勇贵.心理咨询的现状调查.健康心理学,2001,9(5):389.

[3]高一虹,陆小娅.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性别差异.妇女研究论丛,2001,39(2):9.

[4]陈小华.论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培养.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33.

[5]KEVIN TM,WALTER CB Jr,BARLOWS,et al.Content analysis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Practice and research.Con Psychol Prac Res,2008,60(3):246-258.

[6]邹战英.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25.

3.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篇三

一、心理咨询

(一)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

首先,要对全校各班的留守学生进行摸底,从其他学生中分离出来,进而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

其次,收集资料,目的是为了弄清被咨询者的问题背景,便于从何入手分析他们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所在班级。重点是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在外打工地点、电话号码。(2)在校情况,如学习情况、人际关系,性格等。(3)成长经历,主要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基本情况,有无特殊经历。(4)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平时在校或在家是否容易生病,吃饭与睡眠情况。

(二)了解留守学生心理咨询信息

首先,了解学生心理咨询中反映的主诉问题,对主诉问题进行详实的文字记录,以便在咨询中有的放矢,彻底解决问题。

其次,对来访者问题归类,做成表格让学生本人看表格内容打钩,确认自己在表格归类的项目中,自己是否有同类情形。

再次,确定辅导要点,其基本方法有:填表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教师应针对留守学生在表格中的打钩问题进行辅导,建立辅导模式,对症下药,解决心理问题。

最后,总结与反思,主要是总结在该个案中所采用的实际可操作的办法,是否真正适用于该个案,同时反思,在心理咨询中,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三)方法

1.倾听,在我的办公室,我总是用微笑面对每一位留守学生,安静地、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诉说无论对与错,中途我都不会打断他们的说话,以免他们担心说错而不敢说话。实际上,倾听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真诚理解,公正对待,无形中满足了留守学生渴望被尊重、认可的心理需要。

2.推心置腹,诚信交流。在咨询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许多学生进入办公室时,面带负面情绪和内心的不安。这时,我及时做出反应,用致诚的话语,深表和他有同感,是我发自内心的关怀。虽说不是地道的咨询师,但我尽心尽力,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前后对来龙去脉,比划各种情形以推心置腹的诚意帮助他们,满腔热情地和他交朋友,并在这样一种真情互动、诚信的交流中,达到了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的目标。

3.传授心理放松法。教给学生简单有效的心理放松训练,来释放不良情绪,如深呼吸法、握拳头法、散步法、倾诉法、注意力转移法、自我升华法等。

(四)过程

1.问题目标。通过前面几步,已为咨询过程奠定了目标基础,知道了要对哪方面进行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不仅自己无力解决,也对班级和学校不利,需要理解、支持与帮助。教师要对留守学生给予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爱,和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减轻对方的焦虑,促进积极行为的增长。

2.咨询方式。许多留守学生相信自己在做什么,但对自身的行为和深层心理活动可能是未知的,那么教师帮助他们探知原因,了解心理问题的深层心理机制,明确问题的方向。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尽管在行为上,情感上、人格上、性格上有障碍,但经过帮助,他们自己会从困扰中恢复过来。

3.咨询。咨询活动的形成,时间的达成次数,由教师和学生商量决定,由留守学生认可。在咨询中,教师可教授应付挫折的方式,形成学习、考试、上升到焦虑的深层心理机制,并给予解释、说明,以使留守学生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行为准则。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使留守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经验执行到学习生活中,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给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诊断和矫治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辅导,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我对本课题组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示对升学担忧的占53.2%;能正确对待教师批评的占38.7%;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偏低的占78.9%;考试焦虑的占67.4%;有不良习惯的占56.8%;想念父母的占83.7%;且影响学习的占17.5%;担心父母挣不了钱的占29.8%。从中可以看出,许多留守学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掌握数据后,我们应针对情况实施辅导。

(一)理解尊重、关爱学生

没有爱是搞不好教育的,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对每个学生的普遍做法,而对留守学生更为强烈。他们平时远离父母的爱,现在用师之爱弥补亲情的爱。因此,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关爱,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语言的使用上,对这些学生绝不能用“笨”“不可救药”等字来形容,都会伤自尊。相反,多抓闪光点,一有点滴进步就表扬、启发,要解决学习生活、住宿上的困难等,让他们时刻处在快乐的节奏里。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做到三个掌握: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行为动态;当好五员: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员,德育辅导员、健康辅导员;做到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学生本人沟通,定期与其父母沟通,定期与代管人沟通。

(二)注重作业评语的书写及评奖、帮扶活动

每月开展一次等级评价活动,让留守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完善评价方式,去掉评价中的“不及格”或“太差”,改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每学期开展四次“留守学生”评奖活动,使他们在上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激发他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愿望。开展系列帮扶,具体做法是: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等。

(三)开展系列“阳光工程”

1.以班主任为“留守学生”代理家长,把班级建成“留守学生之家”。

2.开通亲情电话。学校和当地电信局联系,在校园内安装两部固定插卡电话机,为留守学生办理最低价IC卡,可以随时和父母取得联系,增进了亲情之间的感情联络。

3.结对子帮学,让品学兼优生帮助留守学生。每位教师联邦三名“留守学生”给予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扶。

4.每周班主任要进行与“留守学生谈话谈心”活动,时间不少于10分钟,要求在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进行。

5.赠生日贺卡,写生日感言,送生日祝福,唱生日祝歌,让留守学生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

总之,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是以爱心为基础的,对他们的一颗爱心是筑就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

4.心理咨询案例 篇四

三年(2)班

陈志

辅导对象:胡志源 班级:三年(2)班 性别:男 年龄:9 辅导时间:2014年5月

问题表现:胡志源与别的同学交流时,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得自己被孤立,上课常走神。他总有这样的苦恼—— “他们不喜欢我”、“他们总不愿和我做朋友”、“根本没人理会我”。平时同学不小心碰了他的什么,他便会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为此他本人很懊恼,没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胡志源在心理也常提醒自己,别人没你想的那么坏,他们不是故意 的,但到时候他还是会很激动。他真是苦恼极了,却很难改掉这个坏习惯。

原因分析:有一个可怕的毛病就是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使得他克服不了一点小麻烦。也有可能是“入学适应” 困难,胡志源刚进入三年级的学习,环境变了,学习的压力大了,学习的方法也需要调整了,这些都可能在他心理上产生压力。

辅导对策及过程

1、体验“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

多形式、多层次地让胡志源“体念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其一,教学降低重心,重视基础。其二,课堂上创造参与的机会。课堂上让他回答能够解决的问题、主题班会让他发言等,让他知道“我的回答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讲话还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其三,给予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胡志源体操做得不错,让他领操。

2、学会恰当评价自己

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信心不足。要克服自卑,应从恰当评价自己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 自己的成绩;要进行“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积极暗示,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

3、确定合乎实际的目标。

奋斗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分阶段制定,首先确定最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集中精力向这个目标冲刺。这个近期目标实现 后,再制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和失败,有效的保护和增强信心,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辅导追踪:

5.关爱留守儿童案例 篇五

锦屏县新化小学:程良群

姓名:欧宇东 年龄:10岁

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对儿子疏于管教。调查访谈结果:

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个案分析:

针对欧宇东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欧宇东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多次家访,与其母亲进行沟通,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说服,使她认识到,教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她的儿子着想,孩子如果现在管不好,将来后患无穷。真心相劝,其母亲也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主动与老师交流,家

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多次交流中,我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她进行了传授,并让他的妈妈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争取到了家长的配合,这是一次好的开端。

2.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保护其自尊心,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针对欧宇东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教育效果:

6.婚姻心理咨询案例 篇六

努力地吵架其实是在努力的满足心理需要,你有多努力,事情就有多糟糕!

在正常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如果内心渴望得到什么,我们会主动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就是内心的诉求。而表达的方式对于不同的人,所处的不同当下,确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不同的心理状态,人们的表达诉求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有的人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就透过主动关心别人,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有的人却是要透过指责别人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前者相对来说直接一些,他对你做一些事情,你就很容易知道他需要你向他做同样的事情了。而后者相对来说比较“含蓄”一些。明明他是需要你对他关注的,但却是用一些伤害人的行为来表现。

我们把前者叫做“正常的”诉求方式,后者叫做是“非正常”的诉求方式。就如一个先生很晚才回家,太太在家担心很长时间了。一到家太太说,你还知道回来啊,在你眼里还有这个家吗?这就是一种指责式的诉求,是属于非正常的模式。对于太太来说内心的需要当然是,我等了一个晚上,你才回来,我内心很委屈,我需要你来安慰我一下。但她的方式不是直接的表达自己的诉求。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表达诉求的方式换一下,那就不一样了。“你这么晚回来我很担心啊!我一直为你担心,你应该给我一些安慰”。这样的表达会更容易获得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更容易实现诉求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不是在亲密关系中运用正常的诉求方式,而是每天都在运用非正常的诉求方式。

一个女士来到我的诊所,像我诉说他和先生的亲密关系的故事,在这其中表达最多的当属他的先生总是喜欢和他吵架。而且吵架的花样还很多,真是让自己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她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他就不能好好和我说呢?动不动就发脾气,说狠话,本来是很小的事情,结果闹的很大,最后大家都不开心。

对太太的诉求,我大概明白了。是因为这两个人来自两种不同的文化家庭,他们在亲密关系上,有着一些区别,一个人运用的是“正常”的诉求模式,而另一个人运用的是“非正常”的诉求模式。

两个人的诉求模式不一样,不是亲密关系沟通中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两个人都相互不知道有区别。于是两个人就会觉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两个人的亲密关系还有其他的良好纽带,还好一些,至少在短时间不会因为不开心分开。反之,就会很麻烦,他们有可能因为诉求模式的不同,而相互觉得被伤害。

比如两个人都需要被关心,一个是不说话,生闷气等待对方来关心自己。另一个人把身边的东西摔烂,这两种都是属于非正常的诉求方式。你想想当这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说话的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你为什么不可以先不要动,我们冷静一下,另一个就会觉得,你不理睬我就是对我最大惩罚。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诉求的模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是是不是匹配或者彼此了解。如果那位太太知道他先生很愤怒的行为,实际上是需要他给与关注和支持,一旦满足了他的需要,他就会停下来了。

我们会看到一些亲密关系很特别的人,他们相互吵架,说一些狠话,甚至对对方侮辱的话,可是不要两天他们在一起搂搂抱抱走过你身边。你心里想这对“狗男女”,怎么会是这样的关系模式呢?这其实就是匹配。

匹配当然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遇到不一样的,甚至对方的诉求方式很“不正常”,我们应该如何办呢?

第一步设法了解,了解对方这种方式的背后是想要什么?心理学上说,没有一种行为会无缘无故的,背后都有心理动机的。就像小孩子哭闹一样,他想要什么呢?为什么他不用正常的方式来表达诉求,而是非要哭呢?

中国人有句俗话:有粉谁不擦在脸上,非要擦在屁股上。就是这样意思了,如果一个人内心有需要,他当然是先用正常的诉求方式来获得,数次未果之后,才可能采取非正常的方式啊。

当然,如果你的恋人是这样的,你也不要内疚,他不一定是在你那里习得的这样的诉求模式,有可能是之前的亲密关系中习得的。比如,小孩需要妈妈来拥抱自己,好让自己感受到安全,最开始选择的是用微笑和眼睛示意,有时候也可能伴随呢喃。

但小孩子也是很聪明的,这样的正常的诉求行为,如果没有实现自己的内心需要,他就要调整策略,选择另一种诉求模式了。所以,一些妈妈像我抱怨说他的孩子学到一些“非正常”诉求行为,问我为什么,我就说,你是见证整个过程的人,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吵架、哭闹、冷战、讽刺的语言、挖苦的方式、温情的表示、直接的情感描述,这些都是诉求的表达模式。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服务于内心需要满足的。只是所带来的结果可能和预想的事与愿违。

了解了之后,我们才可能理解。这是一个过程,所以说亲密关系需要学习,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去了解一个人,了解这个人来自怎样的家庭,在这个家庭的亲密关系中,如何成为今天这个人的,他的一些我不太了解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模式是什么。了解之后才可能理解,才不会惊慌。一种行为对于你来说是“非正常的”,但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很正常的”,所以你需要了解,不然就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两个人的亲密关系。

理解是建立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当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诉求模式之后,他的诉求模式,即使我不敢苟同,但至少也不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冲击了。

你可能会问,那总不能一直这样啊,需要改啊!

是的,当然需要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义务去了解你,即使你的恋人因为在你这里获得某种她的需要,但如果需要满足之后,她还不能适应对于她来说的非正常的诉求模式的话,也会悄然离开的,那将是很可惜的事情。

心理学家发现,运用“非正常”诉求模式,去获得自己内心需要的满足的人,往往都是缺少安全感的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人格。

害怕被人抛弃,自尊心特脆弱。总是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一旦发现有被别人小看的风吹草动,就会立即采取攻击性行为去捍卫。攻击性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诉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实际上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越是这样表现,别人越不理解,就可能把事情弄的更糟糕,以至于后来大家都损伤而告终。

在人际关系中,有着自卑的人的潜意识有一个一直坚持的真理,“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他们会在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发现“危险”。一旦找到蛛丝马迹的可疑之处,就开始发起进攻,这时候,在他身边的人只需要说一句话,我不会伤害你,我对你没有危险,就可以了。

即使他不相信,但你一直这样说,不会不理智的跟随他焦灼起来,几分钟之后他就会有意识到这样。他会继续回到理性状态,发现自己你不是对他真的不好。这样反复多次,就就会成为他的“安全人物”,被他的潜意识自我放行。他以后和你交往也会逐渐学习到你的“正常模式”了。

当然我们也不要觉得有自卑的人就是不好,一般情况下,自卑性格的人很有正义感,做事情坦荡无私。由于缺少自尊,所以在社会行为中会特别要求自己,对于虚伪的人很看不起。只是在受到不公正的误解之后,不太忍耐自己的委屈,而是用“非正常”的心理诉求模式来表达而已。

7.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一则 篇七

人口学资料:求助者莉莉, 女, 19岁, 大一学生, 住家走读。父母为国家干部, 经详细询问、调查, 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个人成长史:独生女, 足月顺产, 母亲身体健康, 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9个月会说话, 1岁会走路, 3岁上幼儿园, 当时能背很多首唐诗, 深得长辈老师喜欢。上学后,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 并成为班里的干部, 各方面表现都好, 并以优异成绩考取全国重点大学, 没有被老师批评过。从小活泼外向,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紧张不安, 入睡困难, 食欲下降一个月, 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现害怕上学, 特别害怕在教室见到老师和同学。

个人陈述:在一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 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 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 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 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 被老师严历批评, 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心怦怦乱跳, 羞愧难当。第二天, 她走到教室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 有点不敢进教室, 上课时, 感觉很不舒服, 情绪低落, 注意力分散, 学习效率下降。父母不放心而带其到医院检查, 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一个月来心情不好, 情绪低落, 总是悔恨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好好听课, 头脑里总是浮现老师批评自己和同学哄笑的情景, 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正常学习, 不知道该怎么办, 希望咨询师能帮助解决。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及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心理咨询师观察: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 讲话声音清晰, 语速略慢, 情绪低落, 神情有点疲惫, 意识清楚, 接触交谈合作, 无幻觉、妄想, 无智能障碍, 自知力完整, 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 都表现得比较自如, 但在谈到上课的事情时, 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选择测试为SDS、SAS。

1.抑郁自评量表 (SDS) 分:

粗分45分, 标准分56分, 提示有轻度抑郁。

2.焦虑自评量表 (SAS) 分:

粗分44分, 标准分55分, 提示有轻度焦虑。

四、评估与鉴别诊断

(一) 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求助者感知觉正常, 注意力不集中, 易走神, 记忆尚可, 思维状态正常, 情绪比较低落, 意志行为一致, 人格完整, 相对稳定。

(二)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该求助者的知、情、意统一,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能够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的混乱, 无感知觉异常, 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 (2) 对照症状学标准, 该求助者表现出自责、害怕上课、睡眠障碍, 注意力分散等症状;从病程标准看, 病程只有一个月, 时间比较短;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 (3)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莉莉的知、情、意是统一的, 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有主动求医的行为, 无逻辑思维的混乱, 无感知觉异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 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 反应已泛化, 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 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无泛化现象, 持续时间为1个月较短,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制定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 同求助者协商, 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消除莉莉对上课、对老师和同学的惧怕。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 以降低焦虑水平, 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二)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性格,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 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六、制定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应用认知疗法和放松训练, 使求助者明确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使其对遭受批评有正确的认识, 通过咨询使其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解除其心理障碍。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交莉莉及其监护人一份, 告知求助者若有疑问, 可随时提出。

3.咨询时间:

每周一次, 每次50分钟, 共5次。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

(一) 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目的:收集资料, 建立咨询关系, 进行心理诊断, 确定咨询目标。方法:在咨询开始时, 充分尊重莉莉, 用摄入性会谈收集莉莉的详细资料, 与莉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并完成心理测验。

(二) 咨询阶段

1.分析问题。

第二次咨询目的: (1) 加深咨询关系。 (2) 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布置家庭作业: (1) 再现事件, 找出当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 越细越好。 (2) 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 写在纸上, 每天大声朗读5遍。

2.治疗的实施。

第三次第四次咨询:目的: (1) 打破完美主义倾向, 建立积极认知。 (2) 学会放松。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布置家庭作业: (1) 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 (2) 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 每天训练1-2次, 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

(三) 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五次咨询, 施测SDS、SAS, 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 请莉莉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莉莉的成长。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

上课时不再感到害怕, 注意力相对集中了。

2.爸爸妈妈的评价:

能够主动去上课了。

3.他人评估:

老师同学反映, 莉莉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往, 能够像以前一样上课, 并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1) SDS:粗分40分, 标准分50, 提示没有抑郁; (2) SAS:粗分36分, 标准分45, 提示没有焦虑。

5.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 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莉莉害怕上课, 改变了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 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在本案例中, 咨询员与莉莉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 全面地掌握了莉莉的情况, 取得了莉莉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 在咨询中得到莉莉及其父母很好地配合。莉莉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咨询员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 在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莉莉调整认识观念, 从而改变了莉莉的负性情绪, 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摘要:本案例通过一位大学生因上课回答问题时, 被老师当众批评和同学哄笑而引发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 深入探讨了求助者心理问题发生发展形成的原因, 家庭教育背景、认知方式、个性特点等相关因素, 探索求助者成长教育背景对其认知方式的影响, 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8.心理咨询会话技术的案例研究 篇八

一、小轲其人

小轲这个名字,在我从教的第一天就如雷贯耳了。2008年8月底,新生入学准备期,校园里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哭喊声:“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这让刚参加工作的我目瞪口呆。之后,这个名字还在几次期末教学工作分享会上被任教老师提起过,从中我大概了解到,这个孩子除了哭得出名,还“手脚灵活”,“拳头过硬”,并且经常在课上给老师和同学们来点“黄段子”活跃活跃课堂氛围。2011年9月,我开始担任他所在班的英语教学,从此开始了与他无数次的较量和对话。其中,上学期末的那一次对话让我记忆犹新。

二、事发现场

事情是这样的,上午第四节课后,我送学生到校门口。正当整个队伍即将走出校园,饥肠辘辘的我可以奔向饭堂时,人群中一条飞起的腿重重砸在了小超的背上——那条腿正是小轲的,跟着又是一拳。我赶紧冲上去扯开两个学生,询问缘由。小超结结巴巴地没说几句,小轲就开始尽情发挥优势:连哭带吼外加拳脚交加,我手脚并用也控制不住他,最后在保安协助下才把他制服。小轲情绪非常激动,嘴巴里不停地叫喊着:“我要杀了他!我要杀了他!”我看情况不对,便让小超赶紧先行回家。他还试图去追赶小超,被我拼命拉住。我强压着怒火问:“你想怎么样?”他说:“我要杀了他。”“然后呢?”他不语。我脱口而出:“然后你就被关进监狱,被枪毙。”“你才被枪毙!”他蛮横无理地说。我看他仍然情绪激动,就说:“走,跟李老师走。”他一边抽泣一边跟着我走,还骂骂咧咧地说要杀了小超之类的话。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他说要到教室去一下,我说跟他一起去,他却央求道:“让我自己去,我去拿了本子马上就回来。”我知道,说到做到是他的优点,于是就站在楼梯口目送他过去,他也如约走回来跟我进了办公室。

三、谈话进行时

第一招:“递纸巾”

办公室里,对话继续进行。我知道,刚刚在校门口,自己的情绪没有控制住,跟他对话的效果并不好。这时,C证培训时专家教的几个谈话绝招浮现在我的脑海,其中第一招便是“递纸巾”。我默默拿过纸巾盒,递给他几张纸巾。他接过去擦干了鼻涕和眼泪,哭泣也慢慢停止了。看着他情绪平复了一些,我说:“来,跟李老师说说,怎么回事?” 他一下又是粗着脖子双拳紧握,一脸凶狠的样子。显然,他还处于愤怒状态,还很戒备。

第二招:“是非题”

看来,“递纸巾”的效用不过如此。记得接受培训时老师还说起另一招,就是当谈话对象不愿意沟通时,可以提一些一般疑问句,对方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暂且把这招叫做“是非题”吧。“那我先说说我了解到的情况,你看对不对。你叫小峰别理小超,小超说你自以为是,还用水瓶指着你,是吗?”他恶狠狠地说:“是!”我问:“当时你在跟小峰说话吗?”他说:“是。小超想要插嘴。”我接着问:“你跟小峰讲的话跟小超有关吗?”他说:“和他无关。他第一次说我目中无人的时候我没理他,接着他又说了一次,还这样指着我。”他做了个手指着自己的动作,看来他倾诉的愿望被调动了。我问:“接着,你就开始拿脚踹他?”他说:“没错,他就是欠揍,事不过三!今天早上做完早操他还用手掐我脖子。”

第三招:“是吧”

看来还另有隐情。此时我要做的,就是鼓励他继续往下说。记得当时老师还教了很管用的一招——重复对方的话,再加上“是吧”:“今天早操后他掐你脖子了,是吧?”“嗯,昨天做完早操他也掐我脖子了。”我说:“昨天做完早操后他也掐你脖子了,是吧?” 他顿了一下:“田径社团活动时,他也掐我脖子了,还坐在我身上。”“哦,我明白了。他无缘无故就掐你脖子,坐在你身上,是吧?”我故意强调了“无缘无故”这个词。他迟疑了一下说:“在田径社团跑完步后,他流了很多汗,其他人都说他很臭。”我说:“你没说他流了很多汗,很臭,是吧?”他又迟疑了一下说:“我有跟他们一起笑。”“哦,然后他就掐你脖子,坐在你身上,是吧?”“嗯,我在做仰卧起坐的垫子上躺着休息,他过来就坐在我肚子上,还掐我脖子。”他做了一个小超坐在他肚子的动作。

第四招:挑战技术

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小轲的情绪也平稳了,我开始慢慢引导他审视自我,发现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想起当时老师讲过一个概念——“挑战技术”,于是我说:“哦,我明白了,起因是你们取笑了小超。之后你们才有了几次摩擦,包括今天这次,对吧?”我先小结了一下。“嗯。”经过倾诉,他已经心平气和了。“看来小超对你造成了一些伤害。那你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他停顿了一会,小声地说:“我不该笑他。”我鼓励道:“你能认识到这点很好,这是让你们产生不愉快的起因,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还有吗?”“我今天踢他和打他,也不对。”“嗯,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最不理智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你说呢?”我严肃地说。他点点头,欲言又止。“还有吗?”我引导他。“我,我刚刚还去教室把他的书包藏起来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到教室是去做这件事!“那现在你还决定这么做吗?”“不了,这也不能解决问题。”“你能这样想,李老师很开心。”我跟他来到教室里,他挪开班级书车,把小超的书包从里面拿出来,还仔细地拍掉了上面的灰尘。我和他边往校门口走边说:“小超是你的邻居,我知道你们经常一起骑单车,你们一起玩一定很开心吧?”他点点头。“今天中午回去给小超打个电话,真诚地向他道歉,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下午老师还会和小超谈话,他也应该会向你道歉的。以后你们遇到问题要先心平气和地沟通,要想着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好吗?”他默默地点点头,走出校门后还回头朝我招招手:“李老师,再见!”声音轻松、平和。

四、尾声

我长舒了一口气,这次对话让我脑细胞死伤无数,肚子也饿得连抗议的咕咕声都没有了,但是我的内心是平静的,步伐是轻快的,我知道下午会是一个新的开始。辅导课后我送作业到教室,看到小轲和小超又脑袋凑着脑袋在地上热烈地玩着最近兴起的游戏“拍贴纸”,班主任老师还告诉我,他们已经电话沟通过了。

这就是孩子,他们有时会为了一时之气冲动莽撞,做出伤害自己和别人的事情。作为师长,我们不一定都幽默、风趣,不一定都睿智、善辩,但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用心倾听和引导,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只是一个倾诉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做好倾听者、引导者,就会更有机会成为学生成长旅途中的知心朋友。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广东深圳 518133)

责任编辑 徐向阳

9.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篇九

摘要:本案例介绍一名因即将面临中考学习压力,而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考试焦虑 一般资料

小林,女,15岁,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独生女,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阶段,通过了钢琴业余十级。进入初中后,其学习更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至今,她似乎都没有过失败,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为了不让老师同学、家长失望,什么事情她总是努力地做到尽善尽美,记得在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检查作业时,很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小林,今天的作业,你写得没有其他同学的整齐规范,以后注意!”当时她非常生气地想:我怎么可以让老师说我的字写得没有别的同学好呢?我是最好的,我一定要比他们任何人都好,我要重新写给他们看,想到这里,她中午没有吃饭,一个人在教室里,写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自己满意了,老师也满意了,才罢休。正因为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才使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也一直受到老师的喜爱,更受到同学的羡慕,但在初三的一次月考中,因为感冒,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成绩比原来下降了,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批评了她,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她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能入睡,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总感觉到自己学不好了中考也考不好了,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最近我感到非常痛苦,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怕让父母老师失望。

个人自诉:进入初中后,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评估与诊断: 4.1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4.2 诊断

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3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4.4 原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高中。(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5.1 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5.2 方法

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5.3 原理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6.1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咨询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定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6.2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严格遵守保守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6.3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安排咨询次数为5次,每次50分钟。

咨询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咨询过程 7.1 第1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7.2 第2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咨询过程对话节选】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高中?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南开中学的。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南开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不能扣分,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物理又不能保证达到80,两门理科有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南开中学。)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南开中学,这是你自己的 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试南开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中考中杀出来的黑马,平时这些同学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南开。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南开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巴蜀、一中、求精„„它们也都是重点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呐。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高中。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好的高中。(2)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7.3 第3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装饰品,不要带眼镜,尤其不能带隐形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2)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曲项皱眉:头向后紧*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6)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8)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9)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7.4 第4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咨询过程对话节选】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7.5 第5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咨询效果的评估: 8.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8.2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 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8.3 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9 总结与反思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夏令营结束后简单感言下一篇:读《禾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