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2024-08-23

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通用11篇)

1.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篇一

21、观潮

县 县城 小县 县长 知县

盐 盐城 食盐 盐分 盐水

罩 罩子 眼罩 被罩 罩住

屹 屹立 屹然 巍然屹立

崩 崩塌 崩坏 崩溃 礼崩乐坏

霎 霎时 霎时间 一霎那 霎那间

涌 涌出 汹涌 涌流 喷涌

号 号令 军号 号召 小号

22、龙卷风

末 末日 末尾 末位 本末倒置

袭 袭击 袭来 袭扰 奔袭

掷 投掷 掷远 掷轻物 掷地有声

畜 牲畜 家畜 畜生 六畜兴旺

肆 茶肆 酒肆 放肆 肆意妄为

虐 虐待 狂虐 肆虐 暴虐

诸 诸多 诸葛 诸侯 诸如 诸位

怖 恐怖 可怖 阴森可怖 白色恐怖

23、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昼 昼夜 极昼 白昼 昼夜不息

菌 细菌 菌种 病菌 伤寒杆菌

厘 厘米 毫厘 厘清 毫厘不爽

俄 俄国 俄语 沙俄 俄尔

廷 朝廷 宫廷 内廷 廷臣

企 企业 企图 企盼 企望

豹 豹子 黑豹 金钱豹 母豹

贼 贼子 乌贼 奸贼 贼眉鼠眼

腐 腐朽 腐败 腐坏 腐烂

朽 朽木 不朽 永垂不朽 老朽

24、琥珀

脂 米脂 脂粉 油脂 脂肪

翘 翘起 翘辫子 翘尾巴 翘首

掸 掸子 掸尘 掸灰 鸡毛掸子

辣 辣味 辣椒 辣子 辛辣

番 几番 番邦 翻番 三番五次

裹 包裹 裹住 紧裹 裹腿

澎 澎湖 奔腾澎湃 汹涌澎湃 心潮澎湃

湃 澎湃 奔腾澎湃 汹涌澎湃 心潮澎湃

25、准时的登陆表演

栖 栖息 两栖动物 栖身 共栖

菲 菲薄 菲菲 菲仪 芳菲

乍 乍暖还寒 初来乍到 乍一看 惊乍

秩 秩序 厚秩 官秩 秩序井然

绅 官绅 绅士 乡绅 士绅

犯 违犯 犯人 犯罪 触犯 初犯

26、古诗二首

棱 棱角 棱镜 石棱 扑棱棱

哀 悲哀 哀叹 哀家 哀苦

27、军神

诊 诊治 诊病 急诊 诊所

沃 沃土 沃野 肥沃 沃壤

审 审计 初审 审讯 审问

邮 邮寄 邮递 电邮 邮电

局 局长 警局 局面 开局

判 判断 判读 研判 批判

盯 盯住 盯着 紧盯 盯梢

吩 吩咐 噻吩 卟吩 吩示

咐 吩咐 嘱咐 托咐

拒 拒绝 遭拒 抗拒 拒之门外

勉 勉励 勉强 勤勉 勉力而为

承 承认 承接 继承 承上启下

28、球王贝利

窟 窟窿 洞窟 冰窟窿 狡兔三窟

拣 分拣 挑拣 挑挑拣拣 拣选

椰 椰子 椰肉 椰壳 椰树

祈 祈祷 祈求 祈雨 祈福

祷 祈祷 祷告 祝祷 祷念

铲 铲子 铲车 铲雪 铁铲

墅 别墅 乡墅 村墅

率 率领 率队 率部

29、黄继光

役 现役 役使 劳役 苦役

屡 屡屡 屡次 屡战屡败 屡见不鲜

匍 匍匐 匍匐而行 匍匐茎 匍匐之救

匐 匍匐 匍匐而行 匍匐茎 匍匐之救

摧 摧毁 摧垮 天摧地塌 摧枯拉朽

30、登山

狭 狭路 狭窄 促狭 狭隘

薄 薄雾 薄幸 薄暮 薄弱

雾 迷雾 大雾 起雾 雾气沉沉

耀 耀眼 闪耀 耀武扬威 光彩耀目

芒 光芒 精芒 剑芒 芒果

释 解释 释怀 手不释卷 冰释前嫌

毅 毅然 毅力 坚毅 毅力可嘉

陪 陪伴 陪衬 作陪 三陪

锻 锻炼 锻造 锻铸 锻打

炼 炼铁 冶炼 火炼 千锤百炼

2.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篇二

研讨完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认识垂线”之后,数学组对后续课“认识平行”进行了教学研讨,课后围绕四大环节,带着问题进行了分析反思与教学建构。

一、图形归类:如何使分类更具理性化?

【教学回放】

师(屏幕呈现五幅图):观察这里的五幅图,你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吗?分好后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组织集体交流。(学生用手凌空比画,言语表述不清)

师:我们一起再用PPT来验证一下。(集体观看屏幕动画(5)号和(4)号的延长)

师(总结):(5)号的两条直线延长相交,所以(5)号属于相交这一类。而(4)号无论怎么延长两条直线,仍然不相交,这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教学效果】

此处分类只是学生的感性观察,仅仅停留在“眼、口”之上,所以在集体交流反馈时,学生对于(4)号无所争议,但对于(5)号到底如何处理争议较大,数学语言表达产生困难,缺失延长直线的操作而“口说无凭”,一些学生陷入了(5)号也是不相交的“感性直观误区”。教师虽然早有预设,进行课件延长直线的展示,明确了(5)号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但学生仍缺乏理性体验,教学费时,暴露出“媒体替代”思维。

【评价反思】

分类能够从一系列事件中逐步抽象出部分事件的相同属性,达成对知识的高度归属与认同。分类,可以借助直观达成,但分类本身更多具备理性思考的特质。

既然在教学“认识垂线”时学生就初步形成了知识结构与方法结构,经历了探究过程,所以导入部分的分类,唤起已有经验,为研究互相平行做铺垫,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在分类时就能够“理性地观察思考”呢?如何让学生更有话语权和便利的表达方式,不再受替代思维之惑?既然(5)号的争议焦点就在“直线可向两端无限延长”,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有机会将思考的过程落实到笔头上呢?

所以,此处的分类,不能简单地用“看”和“说”进行推进,而应加入“动手操作”让学生有机会“沉”下来,落实到笔头上,得到尝试将(5)号延长的机会,再在交流反馈时解释为什么这么分的标准,分两层并列投影呈现差异资源,第一层:(1)(2)(3)和(4)(5)、(1)(2)(3)(5)和(4),聚焦疑点(5)号;第二层:(4)号和(5)号没有画延长线和画了延长线,积累基本方法。通过直观的投影,让所有学生清晰地看到“直观的(5)号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的图像”,达成意会和顿悟。最后让没有延长操作经历的学生再将(4)号和(5)号进行延长,产生切身的操作体验,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教学重构】

师(屏幕呈现问题):看一看下面五组直线,先独立想一想,再在纸上分一分,并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第一类:()第二类:()

并列投影第一层学生作品:第一类:(1)(2)(3)和(4)(5);第二类:(1)(2)(3)(5)和(4)。

观察思考:你同意哪一种?(停顿)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两位同学为什么这么分。

并列投影第二层学生作品(能将(5)号和(4)号画出延长线):好在哪?

学生操作:分别延长(5)号和(4)号,又有什么结论?

屏幕:我们一起再用PPT来验证一下。

总结:(5)号的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所以(5)号属于相交这一类。而(4)号无论怎么延长两条直线,仍然不相交,这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揭示概念:如何让教学更具结构化?

通过第一环节的理性分类,在第二环节及时把平行纳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完善了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回放】

师(指着(4)号图):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如果我把这条直线叫作直线a,这条直线叫作直线b,你能像说垂直一样,说一说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独立试说、同桌互说、集体交流。(三种说法都比较顺畅)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为什么?

生:图1两条直线都是这样斜的(手势比画),所以它们互相平行。

生:图2一看就相交了,图4延长后也相交,所以它们都不互相平行。

生:图3两条直线都是这样斜的(手势比画),它们也互相平行。

【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三句话表述方式总体比较流畅,说明前一课“认识垂线”的教学较为到位,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迁移与应用,教学效果较为理想。但是面对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时,一时用言语难以表述清楚,于是学生只能借助手势辅助,只是“都是这样斜的”的表述也不科学严谨,这表明学生对“为什么平行”的解释有障碍。

【评价反思】

1.结构化语言的思考。由于前面学过垂线的知识,学生对垂直的三句话“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牢记于心。所以有关平行的三句话,出于对学生的信任,完全采用“用结构”的方式,放手让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去寻求答案,进行自主建构与语言表达。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做到了。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获得了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这一活动板块较为成功。

2“.同一平面内”的思考。旧教材中,对平行定义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由于在小学阶段,“同一平面”对学生较为抽象深奥,因此新教材的要求有所降低,改版为描述性概念:“‘’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用“范图”+“像这样”+“结语”,完成对平行现象的描述定义,而没有具体说明怎样的“不相交”。“像这样”所表达的内涵与外延,一是和范图一样在同一张纸上,即“在同一平面内”,二是永不相交,不能不这样。对于这样的描述性概念内容,立足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为什么的道理往往难以说清,不宜进行追问“为什么平行”,只需追问“是什么位置关系”或“是不是互相平行”。对于找或画平行线时,也只要追问怎么找或怎么画即可。关于同一平面的问题,到底需不需要明讲,有所争议。最后达成一致观点:如果不在教学中明示“同一平面”,则在数学表达时要用“像……一样”作引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结语,通过类似模糊数学的方式对“同一平面”加以渗透暗示。到了初中,还将用定义性概念方式再次对平行进行深化。

鉴于此,只需对“判断”这一活动进行教学重构。

【教学重构】

快速反应: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用手势比画,是的打“√”,不是的打“×”。

一张图一张图地呈现,学生只判断,不说理。

三、寻找平行:如何使过程更具方法化?

【教学回放】

片段一:

师:在平面图形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例子,瞧,你能找出图中有几组平行的线段吗?拿出练习纸。我们比一比谁找得全。

生:长方形的两条长互相平行,两条宽也互相平行。

生:梯形的两条竖着的边互相平行。

生:平行四边形横着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生:我有补充,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着的边也互相平行。

生:六边形有三组平行线,分别是……分别是……我能上台说吗?(上台后)是这一条和这一条,还有这一条和这一条,还有……还有……(摸头挠耳)

片段二:

师: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例子,(停顿)出示五线谱图。

生:这一条和这一条是互相平行的。

师(追问):把最上面一条叫作第一条,它的平行线还有吗?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不止一条。

师:其实同学们低头看看桌上的东西,这里面就藏着许多平行的例子呢?

生(举着物品,边指边说):这一条和这一条互相平行,还有这条和这条……

【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找到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但并不高效。交流表达时的语焉不详,“这条”“那条”“还有”等的话语系统,表明学生的表达方式存在不少困顿,没能有效经历抽象化过程,也缺少了寻找过程方法化的支撑,所以儿童化的模糊语言难以上升至清晰的数学语言。

【反思评价】

寻找平行线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交流平行线在哪,而是“你是怎么找到的”,在“认识垂线”一课中,学生已经历了寻找过程的方法化:先确定一条直线,再找与它互相垂直的直线。因此找平行线只需迁移。片段一的价值不但可以唤醒寻找垂线的方式,规范互相平行的三句话,而且也是对寻找过程方法化的再次巩固与强化:先明确以哪条线为基线,再有序寻找它的平行线,那么指认正六边形的平行线就会顺畅许多。片段二描述五线谱中互相平行的例子时,就有了方法支撑,要求“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不止一条”就会更加自然。寻找身边物品中的平行线呈现出差异资源,通过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逐步规范数学语言,达成方法的结构化。

【教学重构】

片段一:

师:在平面图形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例子,你打算怎么找呢?分别能找到几组呢?先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再找给同桌看一看,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引导(边指图形边说,以长方形为例):先确定它的这一条边(长),再找到它的另一条长就是它的平行线。我再确定这一条边(宽),那么这一条边(另一条宽)就是它的平行线。

学生互相评价补充。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片段二:

师: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例子,(停顿)出示五线谱图。又该怎么找呢?

提示:分别给五条直线标号1、2、3、4、5。

交流:先确定1号直线,找到2号直线是它的平行线,3号也是它的平行线,还有4号直线和5号直线都是它的平行线。

追问:所以你们有什么发现或结论?

小结: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不止一条。

追问:还可以怎么找?

交流:先确定2号直线,……

提问:同学们低头看看桌上的东西,有没有平行的例子呢?你能找给同桌看一看吗?

同桌交流(举着物品,边指边说):先确定……找到……是它的平行线。

指名交流、补充,然后进行评价。

四、创作平行:如何使方法更具多样化?

【教学回放】

师:刚才我们找到这么多平行线,你能利用身边工具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实物投影交流,学生绝大多数呈现的是方格纸中的横向平行线、竖向平行线,少有斜向平行线,用直尺画的不多,画出两组平行线的更少。

师(追问):还有吗?

生面面相觑……

【教学效果】

创作平行线时,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总是打不开,局限于应用同一种工具,如直尺或方格纸等进行操作,而且满足于画完一组平行线就停止了思考。工具单一、方法单一、结论单一,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如果横向平行与竖向平行的思维不能过渡到“斜向平行”的话,学生就难以避免“这就会造成平行线都是水平的或垂直的错误印象”。

【反思评价】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画平行线时方法与工具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打开学生思路。不妨先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独立画一画,1~2分钟后,收半成品资源开展交流,进行鼓励,或给予学生言语暗示:“有同学画了一种,还在想第二种方法呢。”此时学生半成品资源的呈现,必能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多角度思考,形成头脑风暴。通过这样的过程介入,再结合足够的操作时间和空间,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放手中形成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构】

师:刚才我们找到这么多平行线,你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想办法画出几组平行线吗?(1~2分钟后)

过程介入:有的同学画完一种,还在想另外一种呢,而且还用了不同的工具。

投影两种半成品资源:方格纸中斜向的、使用直尺以外工具的。

提出要求:下面让我们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多,谁用的工具丰富。

全班通过实物投影主要交流两项内容:一是用的工具,二是同种工具不同的画法。

“认识平行”这一节课是基于学生对“认识垂线”基础上的深入理解,从分类开始,有序有度拓展,重在方法的提升,依次经历了“认识平行”“寻找平行”“创作平行”的过程,对平行的理解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也不断发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结构上的通融性和结构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同时,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重建,预设各个环节的教学推进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摘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增强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以“认识平行”一课为例,围绕“图形归类理性化、揭示概念结构化、寻找平行方法化、创作平行多样化”四方面进行教学问题分析与追思,可以有效探寻教学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问题分析,教学重构,路径驱动,平行

参考文献

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560+)+=560+(140+70)

(360+)+108=360+(92+)

(57+c)+d=57+(+)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88+104)+9688+(104+96)

56+40=96(千米)=192+96=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40+56=56+40(88+104)+96=88+(104+96)

a+b=b+a(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4.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5.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字词语 篇五

1课 波浪滔天

2课几近无声, 屏气凝神,春风拂面,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玉片银屑, 纷纷扬扬,至亲好友,窸窸窣窣,窃窃私语 , 展翅飞逝 3课驰名中外,逗人喜爱,绚丽多彩,晶莹透明,紫中带亮,圆润可爱, 金光闪闪, 绚丽灿烂

5课 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连绵起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重峦叠彩,绮丽清秀,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色彩绚烂, 千奇百怪,雕镂精巧,玲珑剔透,曲曲折折,变幻无穷,云雾迷蒙, 连绵不断,巧夺天工 ,白露竹筏, 长途跋涉,绿树红花。阅读链接

阳春三月, 草长莺飞, 苏白两堤, 桃柳夹岸, 山色空蒙, 青黛含翠, 心醉神驰, 世外仙境, 白浪滔天。

6课 无声无息,又累又饿,普普通通,不好意思,干干净净,热气腾腾, 吃饱喝足, 面色黑红, 7课 步履蹒跚,难以名状,侧耳倾听,春光明媚,心旷神怡,兴高采烈, 喜气洋洋,不知不觉, 双目失明,弥漫花香, 咕通咕通 课破烂不堪,摇头叹息,精神失常, 一丝不苟, 端端正正, 歪歪斜斜。9课 不辞辛劳,井井有条,吱吱嘎嘎,怦怦乱跳 ,一缕月光, 10课 清凉可口,晨光熹微,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 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 阅读链接

难以想象,饥寒交迫,欢聚一堂,食不果腹,无忧无虑,无家可归, 挨家挨户,千方百计,屡见不鲜,见多识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募集食品

综合学习二

情真意切,深情厚谊,风雨同舟,甘苦与共,肝胆相照,一往情深, 志同道合,亲密无间, 11课 大闹天宫,查抄贾府,草船借箭,武松打虎

12课毕恭毕敬,席地而坐,运用自如,抑扬起伏,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激情洋溢,精益求精,如醉如痴,戛然停止,炉火纯青,一丝不苟, 掌握技巧, 行善百姓, 胸怀博大, 13课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不知不觉,犹豫不决, 家境贫寒, 迎面而来, 纷纷避让, 比比画画, 斟酌文字。

14课 街头巷尾,聊斋志异,身不由己,荒郊野地,落木萧萧,杳无人影, 呼风唤雨,如霜月色,不绝如缕,字里行间,言简意赅,气象万千, 低声抽泣, 直冒凉气, 满志鬼气, 横撇竖捺, 传世杰作, 凄婉苍凉。

月色朦胧。15课 受益匪浅, 无法排除, 阅读链接

学海泛舟,家喻户晓 , 官渡之战, 六出祁山。

16课 形形色色,随风见长,奇趣无比,五光十色, 江河湖海, 雨后春笋, 一刻不停, 昙花一现。

17课 引人注意

18课 春风夏雨,质量优良, 测量距离, 19课 新奇少见,清热明目,丰富有趣,杂草丛生, 祛痰止咳。20课 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不计其数 阅读链接 情有独钟,明眸善睐,绿草如茵,白雪覆盖, 综合学习四 花红柳绿,花好月圆,含苞欲放,出水芙蓉,根深蒂固, 根深叶茂,刨根问底,叶落归根

21课 天下奇观,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若隐若现,水天相接,一年一度,风平浪静 昂首东望, 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 22课谈虎色变,狂暴威猛,春末夏初,抛来掷去,面目全非,摇摇晃晃 , 终生难忘,不解之谜,漆黑一片。

23课 朦朦胧胧,毛骨悚然,尸骨残骸, 环境恶劣。24课 前俯后仰, 重重包裹, 翻腾怒吼

25课 小巧玲珑,飘飘欲仙,一身绝技,初来乍到,不厌其烦,如期而至, 秩序井然,步履蹒跚,整整齐齐,如醉如痴,赞叹不已,发号施令, 准时无误, 为免生疑, 27课 一针见血,从容镇定,喋喋不休,火气腾腾,一声不吭, 神情孤傲, 目光柔和, 勉强一笑, 脸色苍白。28课屡屡称道, 随意摆放。

29课 匍匐前进,惊天动地 , 屡次突击, 闪闪发光。

30课 头晕目眩,毅然决然,每时每刻,随时随地, 悬崖峭壁, 翻山越岭。阅读链接

心急如焚,喜出望外,悬崖峭壁,羊肠小道

综合学习六

6.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目 篇六

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生长,使关节更加灵活自如,使肌肉更加有力。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活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饭前饭后不能进行剧烈的活动,剧烈活动后不能马上洗冷水澡。 2. 为什么物体总是向下落?是什么力把物体拉下去的?

答:因为物体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是地球引力把物体拉下去的。

3. 工人叔叔利用垂线砣来检验墙壁是否垂直,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答:因为垂线砣受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总是与地面垂直。

4. 太阳的东升西落与影子长度变化的关系?

答: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长;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影子最短;傍晚,太阳在西方,影子长。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5. 太阳的东升西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答:早晨,太阳离我们较远温度低;中午,太阳离我们较近温度高;傍晚,太阳离我们较远温度低。一天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6.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的某一地点转到朝向太阳的时候,就是白昼;当这一地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黑夜,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才形成了昼夜的交替现象。

7.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答: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上的生物将无法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生活将被打乱,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8. 人类掌握了生物昼夜节律有什么作用?

7.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篇七

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一课:大海的歌

《大海睡了》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海的静态美 《海上的风》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海的动态美 第二课:下雪的声音

作者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中心句“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告诉我们要用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当中的美。第三课:秋色

重点语句:我喜爱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第四课:古诗二首

《望洞庭》,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的静态美。

《望天门山》作者:唐代诗人李白,描写了天门山的神奇与壮丽。第五课,桂林山水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总结全文的一句话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上游。文中描写了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洞的特点:剔透、幽径、绚烂。文中多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综合学习一:描写景色的词语有: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连绵起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雕镂精巧、玲珑剔透、光怪陆离、色彩绚丽、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上游。第二单元:珍贵的亲情友情

第六课《炊烟》,课文以炊烟为线索,按照初见炊烟、做饭升起炊烟、回望炊烟的顺序来写,突出表现了山里人的勤快、质朴、热情好客、自豪乐观的性格特点。

第七课《赏花》通过描写受票员秀子热情的为盲人游客做导游,从而表达了人家处处有真情,以及人们对于残疾人的关爱。课后问题: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箱,车箱里除了花香之外还有人间暖暖的真情。

第八课《地震中父与子》写了父亲为了救儿子一连挖了三十六个小时,表现了他的坚定顽强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儿子因为信任父亲,在废墟下坚强的活了下来,表现了他的勇敢。

第九课《新年礼物》通过描写小麦克为父亲送礼物,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孝心。第十课《古井》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借古井喻乡亲,赞美了乡亲们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高尚品格。

综合学习二:描写真情的语句有:情真意切、深情厚谊、风雨同舟、甘苦与共、肝胆相照、一往情深、志同道合、亲密无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第三单元:在学习中成长

第十一课《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描写读书的好处的句子是:是书让我了解了中外灿烂的文化,是书为我拓宽了走向世界的道路。

十二课《孔子学琴》孔子学琴的经过分四个阶段:练曲谱、练技巧、领会精神、体会作者。从孔子身上我们学到了学习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十三课《推敲》贾岛反复推敲的是《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经反复思考,改为“敲”字。从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在写诗和作文的时候要反复斟酌文字,多“推敲”。

十四课《字的敬畏》:敬畏的意思是佩服,因为文字可以创造意境,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所以作者说汉字是有生命的。

十五课《和时间赛跑》中心句: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综合学习三: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惜寸金与今日,必留遗憾与明朝;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会有的。第四单元:神奇的大千世界

第十六课《形形色色的植物》形形色色指种类繁多,各式各样。重点句子: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植物世界还是一个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世界。文中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以及对比的说明方法,还多处运用了排比和设问。

十七课《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文中告诉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按顺序观察、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观察。

十八课《门前的小树死了》是一篇调查报告,调查的方法有:测量法、统计法、考察、画图、拍照。

十九课《绿叶的梦》绿叶代表了大自然,梦就是童年快乐的回忆,绿叶的梦就是回忆童年时代,在大自然中尽情欢乐的生活场面。

二十课《鸟的天堂》作者巴金,课文写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看到了大榕树的静态美,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飞鸟鸣的动态美。最后一句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的环境是真正的天堂。

综合学习四:有关花的词语:花红柳绿、花好月圆、含苞欲放、出水芙蓉,有关根的词语:根深蒂固、根深叶茂、叶落归根、刨根问底。第五单元:神奇的大千世界

二十一课《观潮》写了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景色,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神奇。

二十二课《龙卷风》描写了龙卷风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文中多处运动比喻。

二十三课《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向我们介绍了南极的季节、气候、植物以及动物。

二十四课《琥珀》本文根据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和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来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形成的条件:

1、夏天有松树渗出松汁。

2、蜘蛛捉苍蝇时被松汁裹住。

3、经过很长时间。

4、地壳变化,松树林被海水淹没。二十五课《准时的登陆表演》描写了仙企鹅的登陆表演是生物钟在起作用。综合学习五:表示看的词语有:瞥、盯、瞟、瞅、瞧、瞪、傲视、注视、环视、眺望、探望、远望、阅览、浏览、浏览、视察、观察、考察。第六单元:感人的品格

二十六课《古诗二首》《塞下曲》作者唐代诗人卢纶,诗中的将军指西汉李广,整首诗表现了将军力大无比的神通风采和高超的武艺,果断的精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宋代诗人陆游,表现了作者渴望以身报国,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感。

二十七课《军神》军神指的是刘伯承将军,我们要学习刘伯承将军刚毅、果敢的精神。二十八课《球王贝利》贝利之所以能够成为球王,是因为他对足球的热爱和执著,以及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十九课《黄继光》课文生动刻画了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争胜利而舍身赌枪眼,英勇献身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形象,赞美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我们要学习黄继光顽强、坚毅、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8.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锻炼孩子口才、发展学生语言素养。

课前准备:搜集风景名胜的美文、图片、资料介绍,选择与美文合适的音乐,或者能够勾起人们对自然无限遐想的自然音乐。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 与教学随笔

一、播放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

1、师:同学们,谁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音乐把我们带进一个怎样的意境?

2、师:这是老师给学生带的礼物,同学们带来的关于自然风景的礼物会更丰富,更精彩,更令大家陶醉。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1、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2、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3、找2-3名学生说一说。

4、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

5、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发现。

1、师:同学们,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4、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5、分组展示

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方面:听听看看展示的同学哪里最精彩;他人的展示还有什么问题,自己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四、走进想像的乐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一起发现美,走进了一个美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 同学生踊跃参与。

5、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美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美,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景物的文章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再读,了解单元整组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目的明确,情感集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揭示课题并板书。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为学生弥补自身的阅读感知。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用画画的形式来抒发情感,既能达到预期目的,又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画画的能力。

在特定的语境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9.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 篇九

冀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朋友你好》教案

教学内容 3、朋 友 你 好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线写生造型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人物的性格特点;人体动态的写生。   教具准备:小镜子、照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指导探究 1、翻开课本,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照片的学生作品。 2、找一个身体比例正常的学生站在讲台上。 提问:a 人体有那几部分组成?   b 以头为单位,看身高有几个头长,胳膊和腿各有几个头长?  3、老师边讲边示范。  4、讲授写生时用线方法。 a 用线肯定、流畅,下笔大胆,不一点一点蹭。 B 线条的`疏与密、简与繁互相衬托,相互搭配。衣服上的小装饰,花边等细部用密集的线画。 三、学生写生 仔细观察好朋友的体貌特征,用线描写生的方法为好朋友画张像。 四、小结 1、选出好的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2、学生评价。         使学生对身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掌握用线方法。   教 学 反 思 学生通过观察好朋友的体貌特征,用线描写生的方法为朋友画像,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 存在不足:学生用线要肯定。   将头发的线条画得更细致些。   抓住人物的动态特征就更好了。   板  书  设  计 3、好 朋 友          

 

10.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篇十

生字: 一类字:三百零八个 二类字:二百五十个 背诵篇目:

1《大海的歌》

2《下雪的声音》

4《古诗二首》

5《桂林山水》第二、三段

10《古井》第二段

17《爬山虎的脚》第二段 19《绿叶的梦》第三、五段 21《观潮》第三段 26《古诗二首》 综合学习语文积累

1、《浪淘沙.北戴河 》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波澜壮阔 水光潋滟 峰峦雄伟 连绵起伏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雕镂精巧 玲珑剔透光怪陆离 色彩绚烂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新月》(作者:沙鸥)

新月弯弯,像一条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吗?我在梦中靠岸。

4、描写亲情的词语: 情真意切 深情厚谊

风雨同舟 甘苦与共

肝胆相照 一往情深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

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

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

日歌》

6、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7、《题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愿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8、有关“花”的:花红柳绿 花好月圆 含苞欲放 出水芙蓉

有关“根”的:根深蒂固 根深叶茂 刨根问底

叶落归根

9、《天趣》何爱民

闲步草丛中,有小精灵被惊动。一蹦,两蹦,三蹦,坠入河池无踪影。

轻风过处,满眼荷叶动。茫然间,藕叶深处传

来声声蛙鸣。

10、表示“看”的词语

瞥 盯 瞟

傲视

注视

环视

眺望 探望 远望

阅览 浏览 游览 视察 观察 考察

11、《梅花》(陈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梅花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12、关于人的妙喻 台柱子——在集体中起骨干作用的人。老黄牛——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弄潮儿——敢于在风浪中拼搏的人。

炮筒子——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人。笑面虎——外表装的善良而心地凶狠的人。纸老虎——外表强大凶狠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词句积累: 驰名中外 逗人喜爱 绚丽多彩 晶莹透明 紫中带亮 圆润可爱 屏气凝神 拂面而过 倏忽 舞姿翩翩 袅袅婷婷 玉片银屑 窸窸窣窣 窃窃私语 波澜壮阔 水光潋滟 峰峦雄伟 连绵起伏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雕镂精巧 玲珑剔透 光怪陆离 色彩绚烂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盛开—凋谢

喧闹—安静

冷酷 —热情

轻轻地飘荡 无声无息地呼唤 热气腾腾的茶 拆除—填补 融化—凝结

勇猛—胆小

洗得干干净净 喷香的腊肉 微弱得几近无声 谴责—赞许

凋零—绽放

沉着—慌张 双目失明 步履蹒跚 难以名状的沉默

兴奋地说 逗趣地说 爆发笑声 春光明媚近义词总汇

心旷神怡 兴高采烈 喜气洋洋 弥漫花香 陆续—连续

茂盛—茂密 逼近—靠近

饥寒交迫 食不果腹 无家可归 无忧无虑 颤动—抖动

展示—展现 慎重—谨慎

挨家挨户 震惊不已 屡见不鲜 柔弱—软弱

隐蔽—隐藏

休想—别想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舒服—舒畅

均匀—平均

允许—准许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喧闹—吵闹

提醒—提示 冷酷—冷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情真意切 深情厚谊 凝视—注视

孤独—孤单

洋溢—充满

风雨同舟 甘苦与共 肝胆相照 一往情深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毕恭毕敬 席地而坐 运用自如 顺畅自然 悦耳动听 激情洋溢 如醉如痴 戛然停止 炉火纯青 推敲 拜访 妥帖 恰当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斟酌 宽恕 思索 衬托 不知不觉 犹豫不决 敬畏 神圣 积淀 肥沃 萌生 探寻 空寂 营造 震慑 凄婉 苍凉 含蓄 朦胧 渲染 杳无人影 不绝如缕 言简意赅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调查 考察 集中 优良 耐旱 适宜 一般 实际 陆续 缓缓 静寂 不可计数 继续 渐渐 热闹 应接不暇 反义词总汇

崭新—陈旧

荒凉—繁华 奢侈—俭朴

沸腾—平静

茂盛—枯萎 热闹—安静

新鲜—陈旧

牢固—松散 漫长—短暂

冷酷—热情

点燃—熄灭 高傲—谦虚

平静—沸腾

熟悉—陌生 干燥—潮湿

平坦—崎岖

简单—复杂 粗糙—光滑

弯曲—笔直

仔细—马虎 新鲜—陈旧

慎重—随意

宽敞—狭小

安静—吵闹 隐蔽—公开

笨拙—灵巧 偶然—经常

窄小—宽大

温柔—粗暴

猛烈—微弱

古怪—正常

混浊—清澈

谦虚—骄傲

丑陋—漂亮

快乐—悲伤 郑重—轻率

淘气—乖巧

反抗—顺从

辛苦—轻松

偶然—经常

温柔—粗暴 讨厌—喜欢

陡峭—平坦

悲哀—快乐

潮湿—干燥

喜悦—伤心

懒惰—勤劳

红润—苍白

责备—表扬

轻松—沉重 迟钝—敏捷

高傲—谦虚

黄昏—清晨 幻想—现实

慈爱—凶恶

疏远—亲近

古怪—平常

温柔—粗暴

陡峭—平坦

静寂—嘈杂 兴奋—忧愁

天堂—地狱

慎重—轻率

柔弱—强壮

牢固—松散 温暖—寒冷

淘气—顽皮 陡峭—峻峭平稳—平衡

勇猛—勇敢 凝结—凝聚 协调—和谐 响动—动静

懒惰—懒散

11.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十一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燃烧现象提出问题,根据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关于燃烧的核心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收集事实证据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生成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可能提到的内容增加实验项目,让学生对关于燃烧的一些说法进行适当的怀疑,然后加以验证。在充分把握教材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燃烧已有的经验知识,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

以学生合作探究习惯为主题,在课上注重了让学生通过了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获取知识,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乐趣,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简单而有兴趣的生活入手。抓住了孩子好表现,好展示的心理,从探究实验引入,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探究过燃烧现象。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目标,又是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经过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做第一个实验,在没做之前让学生动手先脑,先设计实验即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再按实验去做。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知道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燃烧蜡烛的实验。首先知道蜡烛燃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有新物质生成——水,第三个环节探究蜡烛燃烧的秘密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用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次实验,发现蜡烛的燃烧有白色的物质生成(水,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结论:蜡烛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第一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比较出色,第一个环节为第三个环节做了铺垫,学生在实验中也很容易理解,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燃烧的秘密之后,将知识带到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人们利用燃烧可以做哪些事情,燃烧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利于弊,探讨我们如何使用燃烧,并提示安全用火标志图,是学生产生更深的体验,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简单和直接地引入使学生从细微的生活琐事入手,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加强小组间的合作探究,更好的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

上一篇:高一英语作文我爱音乐中英文翻译下一篇:爱惜珍贵的水资源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