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案要求

2024-06-27

体育教案要求(精选8篇)

1.体育教案要求 篇一

体育评分标准

中考体育40分,其中平时成绩10分(学校考),初一5分、初二5分,今年初一中考平时分(5分)项目为: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实心球、立定跳远三项,三项平均达到75分得5分,66-74得4分,60-55得3分,60以下得2分。考试截止到12月底,体育课上统一考试,补考时间为2013年2月,学校统一补考。

30分是初三全市统考(选三项:一分钟跳绳、50米、实心球、立定跳远、游泳、女子仰卧起坐、女子排球发球、男子篮球8字运球、男子双臂屈伸或引体向上)。

上课要求穿运动裤,禁止穿牛仔裤或紧身裤。个别学生找各种原因请假,并且有家长签名,也会影响系统的体育锻炼,请家长把握,希望家长适当提醒,初中体育成绩要求不高,只要努力锻炼一般都能取得满分

其中游泳是初二升初三的暑假考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考试,取满意的成绩计入总分,初三只需再选两项。考得不理想,可以不计入总分,初三选三项考试。

2.体育教案要求 篇二

1. 更新观念

体育教学观念是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面对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 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必须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主动更新观念, 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和归宿。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为主, 比较忽视促进学生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要从教向学转变, 要以学生为主,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动作, 学会运用, 培养兴趣, 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 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的角色和地位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体育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 教师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 这种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体育教师要变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与学生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变知识的单向传授为师生互动学习, 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客体变为主动地学习的主体, 学习活动的主人,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增加了体育教师选择教材的自主权, 体育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 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建设者和实施者, 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 学生体育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研究和选择教材, 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教学实践, 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 以适应新课程改

3. 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确定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注重对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引导学生质疑、探索, 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 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创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使学生保持新奇感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例如, 有教师在教田径教材“快速跑”的教学中, 用“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方法进行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 创设了情景,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起了学生的新奇感和兴趣, 使学生在乐中学, 学中乐。教学活动要具有创造性, 可以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 可以将一些不切实际的不符合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竞技运动淡出体育课堂教学, 将一些学生喜爱的与他们的生活和对终身体育有利的运动项目引进体育教学中。在体育教学中, 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的不同需求,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 提高体育学习的信心和体育锻炼的意识。

4. 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新课程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对他们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 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体育教师的工作难以有严格的时间界限, 起早摸黑, 与学生朝夕相处,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任务比较大, 目前又没有比较权威的准确的评价标准, 体育教师的评级、评职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要有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积极上进, 具有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 必须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它是体育教师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 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主要表现。首先, 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各项目的基本技、战术应用以及相应的教学训练、比赛的方法和手段。其次, 体育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科学, 体育教师只有通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熟知教学规律, 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才能唤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使教学质量获得提高。

体育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使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途径十分宽广, 信息量激增, 使体育教师面临的专业问题增多, 加之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的趋势, 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而且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广泛地涉猎临近学科的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博学是当代体育教师建立威信、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 也是体育教师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体育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运用现代科教技术的能力;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 体育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能感染、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体育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榜样, 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 教学内容中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选修课程比例的增大, 体育教师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 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改造原课程内容, 开发创造新的课程内容。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体育教学中广泛应用, 体育教师通过运用信息传播技术获取最新的体育教育信息资料, 不断更新知识, 指导教学工作。通过运用现代科教技术与各地体育教师交流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体育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 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技巧。

5. 加强教学科研能力

作为工作在体育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学生的了解直接而真实, 要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进行教学科研活动, 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当今时代, 需要“科研型”的体育教师, 不仅会教学, 还要会搞科研。体育教师应能吸收现代教学理论, 能自觉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去教书育人, 提高学生素质;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的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 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善于总结规律, 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体育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播已有的知识, 还要不断的把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科研成果越丰富, 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的科研成果越多, 培养人才的质量就越高。体育教师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从事教育研究, 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可以更自觉地钻研教材和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及时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了解最前沿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不断丰富学识, 提高治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玲, 方程.应对课程改革, 构建体育教师素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 23 (3) :731-732.

[2]曾剑斌, 吴嘉毅.新课程条件下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17 (2) :112-116.

[3]胡晓波.体育教师应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挑战之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 18 (3) :81-82.

[4]刘书.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育理念应突出五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 21:113-115.

[5]李俊杰.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适宜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 20 (2) :91-92.

[6]刘仁盛.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 27 (1) :72-73.

[7]李晓峰.课程改革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 12 (3) :104-105.

[8]张廷凯, 丰力, 李臣之等.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苏峻.新课程呼唤教师专业能力创新[J].教师教育.2004.11:18-20.

3.体育课标对体育教师的一些要求 篇三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课程标准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很强的素质教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束缚;敢于创新、尝试未知,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挑战。认真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尽力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直到掌握课程标准的精髓。这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前提。只有领会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才能有效地实施课程标准,达到“五大领域”的教学目的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的责任观要转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责任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体育活动如果只是为学生的学业和体质而考虑,那就只能培养身体强壮,而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这些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有可能变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所以,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承担着比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在中小学期间为学生奠定一生的做人和发展的基础。体育教师除了教知识、技术、技能之外,应更多地教育学生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学会待人处事,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能够承担改造社会重任的人。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的学习负责转变成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三、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能力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巨大动力。科学实践证明,兴趣对活动有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只要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和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从而积极地参加活动。体育教师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体育课程和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

四、提高专业自主的能力

“尽信书,不如无书”,新课程标准尤其强调发展学校本位课程,并开放给地方政府、学校、教师专业自主与课程设计的弹性空间。因此,若教师仍遵循古法照本宣科,而未能顾及学生实际需求与学校、地方特色来调整课程、设计活动,其结果不仅使新课程标准精神尽失,也无法满足学生所需,亦难以发展地方与学校特色,更不能达成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所以,体育教师要跳出传统的束缚,吃透课程标准的实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五、能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而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教师应该让每一名学生平等受益,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与关注。体育教师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

六、组织能力

1.课程标准将各学段分为六级水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基础情况来分层次教学。这实际上是区别对待原则的具体化。但在实施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体育课组织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要求体育教师有非常强的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控制全局的能力,否则,体育课就会是一片混乱。

2.由于实施水平教学,学生毕业时要求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那么,体育教师的技术技能不能再满足于简单的平面教学,要高于相应的水平等级。即体育教师要深化自己的技术技能,各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技术战术;从多方面选用、创建新的、有效的、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高精深的运动能力和创新的、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教学能力。

总之,体育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认识,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自觉地更新各学科新知识,学习各学科新知识,同时要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做一名通才型体育教师。

4.体育硕士论文要求 篇四

体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暂行规定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的学位论文工作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以此为内容撰写的、作为提出申请授予学位评审用的学术论文;是提高体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学位授予的基本依据之一。为了规范学位论文的工作,特对体育硕士的学位论文做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的目的通过学位论文工作,使学员进一步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提高其从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位论文的要求

(一)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二)论文形式可以是体育教学、训练或管理的专题研究、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也可以是体育教学、训练或管理的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等。

(三)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体育学科与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应广泛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关于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30篇。

(四)论文应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一万五千字。论文格式应符合文体要求,书写格式详见《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论文摘要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

三、学位论文工作步骤

(一)课程成绩审核

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须对每位研究生的所学课程进行全面检查。课程考

试成绩必须合格,完成规定学分。凡达不到合格要求者,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必须进行重修且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否则,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二)开题

论文选题经导师同意确定后,应填写《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审阅认可后,方可进行开题。

开题报告的内容如下:

1.论文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

2.研究的目的以及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3.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前沿水平。

4.本课题的主攻目标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和创新之处。实施本课题的途径、总体设计和阶段性计划。

5.本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办法和措施。开题报告通过者,可进行论文撰写工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中止其论文工作:

1.对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缺乏了解。

2.研究目的不明确。

3.研究方法不科学。

4.明显表现出缺乏研究能力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达到论文要求等。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由各专业体育硕士指导教师组成的开题小组主持进行。开题工作结束后,指导组应将《体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交研究生处审定。开题报告的时间为学员入学一年或一年半左右进行,确保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在校集中撰写时间累计不少于2个月。

在开题报告会上,由申请者本人向开题小组陈述论文选题的有关情况和方案计划。开题小组对选题进行审定,选题符合要求及论文写作计划可行者,予以批准通过。对未能通过开题的研究生,要重新选题或重新确定论文提纲,再作开题报告。

研究生院将对各专业上报的论文选题组织召开体育硕士导师召集人会议开会审定,经审定不符合要求者,要重新选题或确定论文提纲,再按程序开题。

论文选题通过后,不得擅自改变,如在写作过程中发现选题确实需要调整的,要经导师和导师组同意并重新进行开题,开题通过后才能开始撰写论文。重新调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及时报专业学位培养科备案。

(三)学位论文送审

学位论文由各学院负责请2名专家评审,专家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中教高级职称。如两位评审者意见相反,则必须由指导组另请一位专家评审。

(四)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开题一年以后进行。

1.全日制体育硕士学习期限为2年,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弹性学习制,学习期限为2.5--5年。5年内未完成答辩的,不再有机会获得学位,只能获得结业证书。

2.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校内外不限)组成。论文的指导教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报学院分委员会主席批准(人数应为单数)。委员会设秘书1人。

3.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水平和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做出决议。决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论文答辩未能通过者,可在对学位论文做出重大修改后,于半年后或一年内申请重新答辩。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5年内)未申请者,不再接受答辩申请,只颁发结业证书。

四、学位授予

(一)论文答辩结束后,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决议经主席签字,报所在单位学位分委员会审核。

(二)学校专业学位分学位委员对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的审核结果进行复议,形成决议,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三)对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授予专业学位的学员,在做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公示无异议后,颁发体育硕士学位证书。

附注:此条例适合于全日制体育硕士和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5.对体育老师的要求 篇五

一、备课

1.全面熟悉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

2.结合学校学条件和学生的思想状况、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制订全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

(1)思想教育。要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远大理想、组织纪律性、道德品质等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2)教学内容和授课时数。(3)本学期该教材出现的时机。(4)与何种教材搭配。

(5)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课出现的时机。3.现场备课。

(1)教师对教材的技术动作应反复练习。(2)熟悉教学手段动用的方法和时机。(3)熟悉教具设施的使用方法。

(4)计划场地、布局等。4.编写教案。

(1)教案要突出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内容要有开始部分(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2)教学方法的运用。

(3)教学内容和实施内容的步骤。

(4)实施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运动量的合理的安排,应做到负荷适量、密度适中。(5)运动器材的准备及场地规划。

(6)要认真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和预防、保护的方法,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7)结合教材特点,应预测可能存在和出现的思想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上课

1.教师应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对待每节体育课,使每节课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课前应重温和进一步熟悉教案。

3.要身着运动服上课。整理、检查自身运动服、鞋、口哨、考勤本等所需物品是否齐备。4.课前规划场地,必要时可让文体委员协助布置场地和器材,并注意检查设备、器材的安全。

5.正式上课。

(1)文体委员整队并清查人数、检查衣着。(2)向学生布置上课内容和任务要求。6.指导课的进行。

(1)组织学生有步骤地进行锻炼,介绍运动器材名称、性能及使用方法。(2)作示范动作,帮助学生观察、领会和掌握动作要领。(3)解答学生对知识或动作的疑惑。(4)加强个别辅导

(5)教会学生掌握助动和保护方法。

(6)课程结束时应集合整队、进行讲评、布置作业和课外锻炼内容。

(7)课后教师要总结本课效果及各班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并记录在教案上,以便改进今后教学。

三、考核

1.制订考核计划(包括考核内容、时间、方法、评分办法、场地设备、器材)2.向学生宣布考核内容、时间、方法、评分标准。

3.考核前应安排复习课和提高课,结合评分标准及技术难点,重点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4.实施考核(选定配合考核工作的学生、布置检查场地设施,并进行方法指导。)5.评价与评分(识破重视对学生平时练习水平的评价,结合平时课堂表现及考勤情况进行评分。)对学生的要求

一、中学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应严肃认真地对待体育课,精神饱满的上好体育课,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课前体育委员在广场整好队伍带进操场,并向教师报到。学生进入操场后,应遵守课堂纪律,不得打闹说笑。

三、应着运动服、运动鞋上体育课。不许穿皮鞋、高跟鞋和硬底鞋;不许穿裙子、大衣和不便运动的服装上课;不许把书包和其它物件带进操场。

四、要严守课堂纪律,注意听讲,认真练习,不得随便离开练习场地或进行非本课练习项目,不得随意休息。

五、要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严格按教师要求和口令做练习和站位。未经教师许可,不得随便使用器材和器械。

六、要爱护器材、器械和场地。使用后要如数完好地归还。雨天不得在操场中践踏。

6.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要求[模版] 篇六

第一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规范教师专业技术要求,根据《教师法》等,结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特制定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要求。

第二条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要求

体育学科教师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应认定为师德规范不合格:

1、向学生、家长索要收受礼品或钱物;或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有侮辱、歧视学生的言行;

2、伪造学历、资历、业绩成果等弄虚作假者。

第三条教师资格要求:依法已取得教师任职资格,有相关证书。

第四条考核要求:任现职以来历年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任现职以来,结合本职工作,完成规定的进修学分要求,有经有关部门当年验印的继续教育证书。

第六条教育工作要求

体育学科教师应能胜任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或课外活动小组指导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第七条教学工作要求

1、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小学体育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能正确运用于教学。

2、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掌握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体育保健等体育卫生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处理小学体育教材,指导体育教学。

3、熟练掌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技术技能,在教学中做到讲解深入浅出、示范正确;熟悉几项体育竞赛的规则和裁判法,对某项体育竞赛有一定的裁判水平;具有举办小型竞赛活动和学校运动会的能力。

4、在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教学语言规范,书写规范的汉字。

第八条教科研工作要求

7.体育运动各时段的饮水要求 篇七

1. 水的生理功能

水是仅次于氧气的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1]。水占体重的60%—70%, 分布于机体所有的组织细胞内。水具有热容量大、流动速度快的特点, 其蒸发是调节体温最重要的方式。同时水还具有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润滑作用。当水代谢失调时, 机体内环境发生絮乱, 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机制。因此, 水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来发挥其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概括来说, 水具有组成细胞、排泄废物、保护组织、传输营养物质及气体、维持血液容积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对于运动人体, 水更为重要, 因为运动人体的水代谢要远高于不运动的人。在运动过程中, 机体产生大量的热能, 需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散发热量。研究表明, 一般人每日出汗0.5升左右, 但跑步1小时左右的出汗量就是此量的2倍。

2. 各时段饮水

2.1 运动前饮水

有人怕出汗多, 故运动前饮用大量的水。饮用过多的水会对胃产生不利的刺激, 同时锻炼时身体运动加剧了对胃的重大牵拉, 可引起胃部痉挛, 造成锻炼时的腹部疼痛。如:在跑步之前饮用过多的水, 跑步中就会出现腹部胀痛, 甚至恶心呕吐。因此, 运动前应合理饮水, 其正确的方法是:在运动前2个小时内应该补充大约600毫升的水, 运动时每15分钟最少喝半杯水。比较运动前后的体重来控制饮水量, 如果每减轻0.5千克就喝两杯水。一般的运动量及运动时间若不超过90分钟, 身体就不会流失电解质和矿物质。

2.2 运动中饮水

在运动过程中, 正确的饮水方法是: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即在运动间歇时可饮少量的水, 每次150—200毫升为宜, 水的温度以20℃左右为宜。这样水份缓慢补充到体内, 不会使血容量发生太大的变化, 机体内环境较稳定, 也不会增加心脏和胃的负担。

运动时饮水中可含少量的糖, 但浓度不宜过高, 否则容易在肠内停留时间长, 妨碍继续运动, 也可以加入少许果汁或酸味, 刺激唾液分泌。水的温度要偏低些, 使咽喉部有清凉的感觉。但不宜过冷, 以免刺激肠胃蠕动, 增加耗氧量。如果饮料中含有电解质和维生素C, 对维持电解质代谢, 降低体内酸度, 提高生理机能和减轻疲劳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在进行较剧烈体育锻炼时, 如球类比赛、快速跑、健美操等, 机体主要靠糖的无氧代谢提供能量, 同时会产生大量的乳酸, 这种物质在体内堆积就会使机体感到疲劳, 在这个时候应该少量的补充一些碱性的饮料或水。

值得一提的是, 运动时虽然感到口渴, 但并不是体内真正缺水, 而是由于运动时口腔和咽喉黏膜的水份蒸发、尘埃刺激和唾液分泌减少而造成的。因此, 这样的口渴, 不应该多喝水, 而可以漱口湿润喉咙即可。

2.3 运动后饮水

2.3.1 剧烈运动后, 切忌爆饮。

首先, 大量的水份进入血液, 使血液稀释, 血量增加, 因而加大了心脏的负担。血液中过多的水份要由肾脏排出, 因而也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同时, 水份的排出, 还导致盐分的损失。其次, 大量饮水后, 由于不能马上吸收, 水在胃中贮留, 稀释了胃液, 影响消化和食欲。

2.3.2. 运动后饮水应该次多量少。

据研究, 人体每小时最多能吸收800毫升的水。所以每小时饮水不能超过1升, 每次以150—200毫升为宜, 间隔时间约15分钟。

2.3.3. 水的温度要适宜。

在剧烈运动后, 人体体温一般升到39℃左右, 全身的血流加快, 大量血液都流向四肢和皮下, 而肠胃相对缺血状态, 这时饮用大量的冷饮, 将导致胃部血管突然收缩, 引起消化道强烈蠕动, 产生腹痛、腹泻。日子久了, 还会引起消化道其它疾病。因此, 运动后不要喝5℃以下和15℃以上的饮料。研究表明:运动后喝10℃左右的冷开水最佳, 它能最快渗透到组织细胞里去, 缓解脱水状态, 达到降温的目的。

2.3.4. 饮适量的淡盐水。

在运动时, 在机体大量排汗的同时, 汗液也带走了不少的无机盐, 如钠、钾、镁等, 而一个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Na Cl只有10—15g, 这样势必会引起机体缺盐, 导致身体疲乏无力, 甚至引起肌肉痉挛或抽筋。因此, 剧烈运动后, 适当喝些淡盐水是非常必要的。

2.3.5. 饮用适量的糖水。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主要来源于糖和脂肪的氧化, 在氧化过程中, 糖比脂肪耗氧少。因此, 用糖供能更有利于防止疲劳和维持运动能力。然而体内储存的糖有限, 因此, 参加运动量较大或时间较长的运动后, 喝些适量的含糖饮料, 可以及时补充体内能量的消耗。

在体育锻炼时, 进行中、大强度长时间运动时, 补水时间并没有严格要求, 运动前先储水, 运动中和运动后都可以补水。最近的研究表明, 长时间运动时, 由于身体大量排汗, 血浆含量下降16%, 运动中补水可增加血浆含量, 减少血流阻力, 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同时, 中、大强度长时间运动时, 胃的排空能力不但不下降, 反而加强。可见长时间运动中、运动后补水都是可行的, 但在进行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 最好在运动后补水。

摘要: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 不仅消耗大量的热能, 而且丧失大量的水分, 破坏人体内的动态平衡, 如不能及时补充水分, 则可能导致身体脱水、工作能力下降。运动时机体有足够的水分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所以, 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应该正确合理地补充水分。

关键词:体育锻炼,各时段饮水,补水

参考文献

[1]王广兰, 营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1) :51-53.

[2]史小才.补液、补糖和运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7, (3) :192-195.

[3]尹晓霞.运动营养的合理补充[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3, (3) :3-5.

[4]王香生, 常翠青.补充液体与恢复运动耐力的关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3) :306-307.

[5]赵浚.休息时饮水十分重要[N].国外体育动态, 1987-45.

[6]王瑞元, 孙学川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8.谈体育教师口语表达的要求 篇八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75-01

语言风格是人们在语言中各种表达特点的综合表现。体育教师的口语属于职业语言风格范畴,同时也是一种表现风格,是体育教师职业中不同的语言授体,由于表达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一种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和格调。笔者以为体育教师口语表达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简洁精练

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口语的主要应该简洁精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简洁精练的讲解往往要比繁杂冗长的说教更具有吸引力,更富有魅力,教师口语简洁与教师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高度结合的表现。思路清晰、快捷,慨括力深刻的教师说话往往简捷明确。唠叨罗嗦不仅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而且还会给学生造成轻视和不信任。而简洁的话语则使人感到了时间和能力上的尊重,容易为对方所容纳。其次,在教师口头评语时,除用词确切、简练、语气肯定、表达生动形象外,还有熟练地用术语和口语,准确而又精练地语言,使学生得到清晰而准确的口令信息,从而对动作的结构、要领、形象、方法形成一個正确的概念,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体育教师说话简洁不仅使学生受到干脆利索的节奏感染,还给人生气勃勃的印象。

二、形象生动

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添加剂,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把抽象变成具体形象,把枯燥呆板缺乏生气的教学环境变得生气勃勃。教师的语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在看、听、想、练等方面有机会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地克服困难。形象生动的语言还是构成简洁精练、幽默风趣、含蓄委婉的基本手段,能唤起学生形象思维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的活动,增加口语的客观效果,教师口语表达时要注意形象词的运用,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具体感受,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技术、技能和生活经验,采用生动而形象的比喻,适当地运用借代、夸张、比拟等修辞方法,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一增加口语的感染力。

三、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体育教师口语表达的润滑剂,它能把严肃认真的内容,用简洁明了语言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自信的表现和能力的熔合来表达教师的才思和风度。幽默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体育教学幽默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有表现幽默、动作幽默、口头语言幽默等。在体育教学中,口头语言幽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幽默语言的效果又受接纳者认识水平,理解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学幽默要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欣赏水平。幽默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对学生的情趣起到调节和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使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接近和适应学生,互相配合,共同达到交流与沟通的默契。

体育教师要养成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除了要有高尚的情操、成熟的涵养、丰富的想象力、乐观的心境等条件外,还要注意正确的方法,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机相结合,选择幽默的内容和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语言幽默表现形式,使人感到语言幽默是存在于内容本身和过程之中的,而不是教师刻意追求和卖弄的结果。

上一篇:现场管理程序下一篇:如何教育学生做到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