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2024-10-12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13篇)

1.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篇一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南昌会议和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会议精神。一是继续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长沙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对生物灾害突发事件的经费、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各项工作;二是做好参加~年4月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的的准备工作;三是积极推进防治机制创新,努力抓好国家和省5项防治试点工作(国家级:浏阳市承担无公害防治、奖励机制和效绩考核二项,宁乡县承担信息素监测技术应用一项;省级:浏阳市承担植物检疫规范化执法一项,长沙市林业局承担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2、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结合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突发生物灾害事件的现场演练活动,做好应对生物灾害突发事件的经费、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各项工作,抓好应急机构建设和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3、落实好以松材线虫为主的外来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工作。

一是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对从疫区来的松科植物及产品全部进行复检,对全市枯死松树进行调查和清理,并查明枯死的原因。对岳麓山、花明楼、灰汤进行重点监测预防;二是建立松材线虫病联合防御体系,密切与交通、铁路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协作,共建松线虫病联合防御体系,做到全市不出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三是开展红火蚁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监测和除治工作,

计划

4、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一是根据国家新颁布的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认真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严格实行检疫要求书制度;二是要开展专项整治,集中严厉打击森林植物检疫中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规范检疫人员执法行为;四是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工作;五是做好省森林植物检疫隔离试种苗圃建设。

5、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控灾减灾工作。一是加强长沙县、浏阳市国家级中心测报站管理,完善监测网点建设。二是强化对测报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把上报有害生物基础数据列入责任考核范围,不断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三是组织全市学习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水平;四是抓好松毛虫、竹蝗、萧氏松茎象、杨树天牛和食叶害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五是启动速生丰产林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6、加强机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 中,力争将市、县森保站纳入行政单位,工作人员为公务员;二是加强行业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敬岗爱业、热爱本职工作、热心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加强行业培训、科技推广和宣传工作,全面提高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做好迎接国家、省厅对我市十五期间国家和省重点项目验收工作,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以森防标准站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7、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工作。一是将宣传考核指标纳入到年终目标考核中,要求全市每年在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上投稿10篇以上;二是积极参加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会的工作,发展会员;三是印发林业有害生物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宣传资料,对全市所有花店进行上门宣传。

8、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强化目标管理。一是配合省厅做好《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二是建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和考核检查办法。

9、制定我市xxx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和省厅及市林业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市森林保护站

~年2月9日

2.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篇二

1 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变革和发展的因素及其原因

1.1 体制因素

1.1.1 现行体制。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3条“县级以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 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之规定, 县级以上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属于法规直接授权代表国家执行植物检疫的行政执法单位, 是经国家批准的林业系统内2家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法规的公益事业单位, 应该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范畴进行管理[1]。然而, 在全国的数千个县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仅有极少一部分, 大部分仍属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比如江西省吉安市13个县市区的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没有一个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畴, 这种体制势必产生县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人员工资、检疫测报基础设施投入、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等经费不足及人员队伍不稳定等一系列的不利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事业的深入变革和发展的因素。

1.1.2 产生现行体制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国内大部分县级财政可用资金十分紧张, 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支付各类事业单位的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同时, 县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法律赋予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的行政执法和公益性质不重视, 对林业有害生物对国土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破坏性认识程度不高。因此, 在批准成立机构时将其定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而其中又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居多, 致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现有体制很难适应现代林业发展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执法的高要求。二是一直以来,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拥有较高的育林基金分成比例,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 所得育林基金分成足够开支, 因此, 对森防检疫机构和林业工作站等下属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然而,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森林天然林资源的大量消耗, 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不断降低甚至不收, 林业系统可支配收入逐渐减少, 林业所辖事业单位的体制和事业经费问题就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中央推动实施林权制度改革, 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还利于民, 进一步调低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和分成比例, 林业所辖事业单位的体制和事业经费来源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这就使县级森防检疫机构, 特别是独立了的森防检疫机构不得不面临经费紧张、人员队伍不稳定的严峻局面。

1.2 专业人员因素

1.2.1 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相对人均管理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面积太大, 各县都呈现森防检疫专业队伍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例如江西省吉安市13个县市区森防站工作人员总数为61人, 全市的森林总面积为139.28万hm2, 平均每人管理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面积达到2.27万hm2, 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二是自组建县级森防站以来, 工作量翻了数番。30年来, 各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工作, 由20世纪80年代每县仅对1~2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测报防治, 增加到数十种;测报工作由粗放型的对发生面积进行调查的形式向精细型的系统调查预测预报形式转变;防治工作由被动救灾的防治方式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工程规模治理的方式转变;检疫工作由对内执行产地和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向对从外地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复检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检疫执法转变。而各县级森防站的工作人员数量仍大致相当于建站初期的工作人员数量, 个别县森防站至今仍只有1名工作人员。如吉安县森防站, 建站初期有4名工作人员, 其中2名为专业技术人员, 1985—1990年仅对2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测报防治, 到2003年对13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测报防治, 测报防治工作量增加了近13倍;1985—2003年仅对从吉安县内调出的木材和林木种苗进行产地检疫, 2004年起增加了对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从外地调入的木材及其产品、苗木、种子的复检工作, 检疫工作增加了近3~4倍, 然而实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专业技术人员却仍没有增加。

1.2.2 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技术员职务人员比例低。如吉安市13个县市区森防站工作人员总数为61人, 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 仅占8.2%;工程师13人, 仅占21.3%;助理工程师21人, 占34.4%;技术员8人, 占13.1%;其他人员14人, 占23.0%。中高级职称人员只占20%多, 技术员不到20%。从技术员到高级职称的比例呈现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 这表明具有丰富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知识的高级森防检疫业务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且森防检疫专业技术队伍呈现萎缩的征兆, 显示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队伍后继人员严重不足的迹象, 恰恰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事业日益重要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据统计, 吉安市全市森防站61人中, 35岁以上的占90%, 34岁以下的仅占10%。自1999年以来, 13个县市区森防站基本没有接收林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年龄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1.2.3 乡镇场基层测报员专业水平整体偏低。

长期以来, 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情况的预测预报, 主要依靠各林业基层单位的测报员对其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预测其下一代的发生趋势。其预测结果准确与否, 取决于基层调查数据的质量, 而调查数据质量则取决于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对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了解程度[2]。然而, 实际上各县林业基层测报员的专业素质却呈现普遍偏低的现象。如吉安县在各个乡镇场设置了27个基层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站, 配备了27名兼职测报员, 其中林学或植保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为8名, 仅占30%。虽然近年来, 该县每年都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测报员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知识培训, 但由于大部分基层测报员的林业有害生物理论基础十分薄弱, 效果一直不理想, 测报员的专业水平很难有较大程度提高。

1.2.4 吉安县级森防检疫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和基层测报员专业素质偏低的原因。

森防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林业系统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偏少的现实状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工业产业和其他产业日益发达, 就业面越来越广, 就业机会逐渐增多, 而林业工作是最辛苦、收入最低的职业之一。1990年以后, 大部分高中学生不愿意报考林农类学校, 直接导致各林业、农业院校纷纷改换专业设置, 降低林学专业招生比例甚至取消林学专业的设置。即使部分林学院仍在继续开设林学专业, 但招生人数十分有限, 很难满足林业系统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如吉安县曾经连续2年计划通过公务员考试, 招聘2名具有林学专业大学学历的工作人员, 但都因报名人数不足标准而未开考。

1.3 防治药械因素

1.3.1 防治机械、药剂过于农业化, 无法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利用。

一方面, 现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药械过于依赖于农业平原施药机械, 无法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为体积大、质量大, 不适宜在坡度大、杂灌多、海拔相对高度较大、交通不便的森林中使用;而药剂主要制约因素则表现为对森林生态危害性大的化学药剂种类、数量过多, 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的生物、仿生、物理药剂种类和数量太少, 不能适应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需求。另一方面, 防治机械种类、药剂理化性质、森林环境和施药操作人员之间也体现出不相适宜的相互制约现象。如粉剂型化学药剂具有通过风送方式, 能很方便地使之与高大乔木的树叶、枝条接触, 具有单位时间施放面积大、防虫效果好的优点。但是, 施药人员要背负近20 kg的重量 (喷粉机重量加上药的重量) 在布满杂灌的森林中爬山越岭进行施放。这就产生了3个问题:一是粉剂型化学药剂的颗粒非常细微, 施放后随风在空气中飘散, 如果防护不到位, 极有可能被施放人员吸入口鼻中, 造成中毒;二是化学药剂大多残留期长, 剧毒, 在杀死林业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的昆虫和其他生物, 对森林生态中的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破坏。三是由于杂草灌木的阻碍和负重过大, 造成单位时间施放面积缩小, 充分显示出四者之间的不相适宜的相互制约的关系[3]。

1.3.2 原因。

主要是因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直以来是借用农业药械的成果, 而农业药械研制团队的研究方向重点放在平坦的农田田间作业的特点上, 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林间作业的特点。而林业系统并没有组建药械研究团队, 即使近年来有部分林业科研院所已经开始了林业药械的研究, 也仅仅针对某一种机械或一种药剂进行研制, 没有将林间作业的特点、林业有害生物的特性, 森林生态、林间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等各个因子综合考量而进行系统研制, 仍然是单一的各自为战的研制格局。这就从客观上直接造成了药剂、施药机械、施药人员和森林生态环境四者不相适宜的制约局面。

1.4 技术因素

1.4.1 检疫检验设备、工具书过于单一, 检验速度较慢。

制约检疫检验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检疫检验设备和工具书种类少。基层检疫机构的检验设备除了生物显微镜就是放大镜, 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快速检验和定性分析的需要。而林业有害生物工具书的问题则表现为以文字形式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的较多, 以直观性的林业有害生物实物标本和彩色照片等实物直观信息进行描述的十分稀缺,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的实物直观信息储存量少。基层森防工作人员仅通过文字描述很难对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病害类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鉴别, 不能满足快速检疫检验和定性鉴定的需要。

1.4.2 原因。

产生检疫检验工具种类少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定性分析都是沿用传、帮、带的方式对其外部结构和形态进行肉眼判定的方法, 而对林业有害生物内部结构 (比如遗传基因等) 的定性研究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因此, 很难推动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工具的研制和开发。

林业有害生物实物标本信息工具书少的原因是由于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编撰了少数的林业有害生物文字工具书后, 再也没有及时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变更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需要, 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综合信息描述工作。

1.5 法规因素

1.5.1 防治检疫法规中部分条款表述过于简单、含糊, 导致依法行政处罚时法律条款适用困难。

基层林业检疫机构在进行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执法过程中, 有时会遇到法规条款很难适用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法规条款的表述过于简单、含糊, 难于操作。如《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 (林业部分) 第30条第5项中对“疫情扩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没有进行详细的表述。假设1车松材线虫病染疫松木从疫情发生的甲县运到了乙县, 这一违法行为中是将“带疫植物运出县境”直接定性为“引起疫情扩散”, 还是应将“带疫植物运出县境, 并引起再次感染和疫情发生”才可定性为“引起疫情扩散”, 对其如何界定就存在争议。又如《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收费办法》规定“木材或其产品的检疫费按其货值的2‰标准收取”, 假定一批带有木材包装材料的电缆从甲地运抵乙地后, 经检查, 包装材料没有进行检疫, 也没有检疫证书, 按规定应补收检疫费, 是按电缆的总价值的2‰收取补检费, 还是仅按包装材料价值的2‰收取, 办法中没有明确。诸如此类的现象也存在于《森林病虫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 (林业部分) 《国内森林植物检疫收费办法》的有关条款中, 使县级森防站在执法过程对违法事实定性可能不准确, 引起不必要的行政复议或投诉, 从而打击工作人员的执法积极性, 这种现象直接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的依法行政处罚的力度。

1.5.2 原因。

主要是由于法规没有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形势适时地进行修改或进行解释, 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参照标准与依据。

2 对策

2.1 抓住林改机遇, 尽快解决基层森防检疫机构的体制问题

基层级林业主管理部门应紧紧抓住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 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比例, 规范用途, 各级政府要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的政策精神, 结合检疫、防治法规的有关规定, 积极主动地与编委、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协调, 推进解决基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的体制及事业经费问题, 力争将基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 将县级森防经费和森防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纳入财政预算和统拨、统发, 以解决林业森防检疫人员的后顾之忧, 稳定、壮大和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专业队伍[4]。

2.2 调整森防检疫专业人员结构, 提高森防检疫队伍整体素质

第1批专职森防专业技术人员, 现已陆续退出工作岗位, 第2批森防专业人员也已迈入中年, 再过5~10年, 森防专业技术的人员紧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将会进一步凸显, 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各地应尽快出台鼓励学生报考林业院校和提高林业职工待遇的相关政策, 引导高中毕业生报考林学专业, 并在毕业后从事林业工作。二是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将林学专业人员十分紧缺的严重现象向当地县委、县政府反映, 与编委、人事、财政及林学院校等部门协商, 争取一定数量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 用于对林业工作人员招聘或委托代培。三是以市 (区) 为单位, 实行森防检疫业务轮训制度, 进一步加大对县级专职森防检疫人员和基层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不断更新基层专职森防检疫人员和基层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的森防知识结构, 尽最大限度地使其成为比较全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专业人才。四是尽可能地多组织森防工作人员到异地考察或调研, 学习先进工作方法, 交流先进工作经验。

2.3 推动林业药剂、药械、检疫设备的研发和林业有害生物实物信息工具书编修工作

一方面, 组织药剂、药械和检疫仪器研发人员, 全面深入地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林间施药的环境进行考察, 力争使机械研发人员、药物研发人员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林间施药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充分听取县级以下森防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 研制开发既适合林间施放又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的机械、药剂和快速检验的检疫设备, 彻底解决机械、药剂与林间作业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操作人员之间不相适宜的问题和检疫检验速度慢的问题。

另一方面,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林业昆虫和病害实物标本的彩色照片, 集中组织林业昆虫学和病理学专家进行归纳和鉴定, 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编辑和整理, 编修成一部具有林业有害生物实物彩色图象信息和文字描述的综合林业有害生物工具书或光盘, 以便普及和提高县级森防技术人员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鉴别能力, 提高林间工作的效率。

2.4 组织林业法律专家, 对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或司法解释

为了使森防检疫法规条款更详细, 概念更明确, 实际生产中更具可操作性, 适应林业和环保新形势对森防检疫执法的新要求, 以国家为主组织林业法律专家组, 向全国森防系统, 特别是基层森防检疫机构的执法人员征集对森防检疫法规的修改意见, 由各级森防站对修改意见进行汇总逐级上报, 再由专家组归纳并对部分表述过于简单、含糊、适用性差的条款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修改说明或司法解释, 并报请国家批准。

摘要: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是国土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 分析了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其原因, 并就此提出对策, 以为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制约因素,原因,对策,江西吉安

参考文献

[1]孟宪毅, 马秀梅.乌兰察布市重点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一七一二”工作[J].内蒙古林业, 2010 (3) :63.

[2]曾祥春.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健康发展[J].内蒙古林业, 2007 (8) :20-21.

[3]沈林俭.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概况[J].云南林业, 2008 (1) :37.

3.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篇三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

中图分类号:S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08-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体制机制的重大调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责权利相统一。但是,在明晰产权的初期,林农依法防治意识比较淡薄,可能出现一片山场中你防我不防,互相观望和等靠现象,从而造成林业有害生物交叉感染,错失防治最佳时期。因此,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确保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服务朝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十分重要。

1 集体林明晰产权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的影响

1.1 集体林明晰产权后的经营形式

集体林承包经营后,森林经营个体剧增,真可谓星罗棋布,每个个体经营面积锐减,农民经营林木热情高涨但经验不足,能力不够、成本过高的矛盾日益显现。

森林经过一个轮伐周期后,经营个体间会发生租赁、转让、买卖现象,使得相邻个体互相合并,森林经营大户会不断涌现,森林经营也会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1.2 集体林明晰产权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的影响

從目前情况看,虽然经营承包后,大大激发了经营个体的造林、管护的积极性,但经营森林不同于种庄稼,除了采伐及多种经营外,短期内收益较低,加上每个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的理念不同,重采伐轻管护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初期,灾害症状不显著,经济损失少,林农往往不在意,不接受森防人员的防治建议,但待灾害明显,经济损失严重时再开始防治,不仅防治资金投入多,而且防治效果也不及防早、防少时明显。因此,要想及时有效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困难较大。

1.3 集体林明晰产权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集体林明晰产权初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虽然面临着依法防治意识淡薄,防治水平参差不齐及你防他不防等实际情况,但这些困难都是短期的、暂时的。集体林明晰产权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社会化服务带来的更多的是发展机遇和挑战。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为确保山林资源的经济产出,确保劳动成果不因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而付诸东流,多数林农更加关心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问题,更加自发、自觉、自愿、积极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奠定了更加广泛和牢固的社会基础。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承包个体在依法拥有森林经营权的同时,也依法承担着做好经营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义务。“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每个山林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3)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融资渠道。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的健康发展还必须拓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融资渠道,完善防治投入政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检疫检验、防治等费用应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并建立重大疫情和突发灾害应急储备基金制度。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林农自愿的方式,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本险为重点,在广大林农中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政策性保险制度建设。

2 如何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建设中承担着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的重任。加强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工作是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维护生态平衡、再造秀美山川的需要。

2.1 全力转变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理念

在明晰集体林产权,放宽搞活集体林经营的同时,也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市场化提供了新契机。首先,要尽快转变森防机构工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和督导检查,为林农和其他林业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森防检疫专业人员在努力提高个人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化的同时,更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培训县级森林病虫监测员、村级护林员及林木所有者,塑造培养林业“赤脚医生”或“全科大夫”,以提高他们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自觉呈报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提高其防治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技术水平。

2.2 进一步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组成形式

随着集体林明晰产权后,消除了集体林的林木所有形式,代之以私有、承包或租赁等多方式经营模式,因此,在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应执行以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务监督为主,专(兼)职森防检疫人员为技术骨干,乡(村)森防检疫工作人员为联系私有和承包租赁者的纽带,国有、私有和承包租赁等林木所有者实施主体防治,全社会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防治专业人员为救灾突击队的综合组织形式。

4.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篇四

文章简介:2007年是“十一五”的头一年,也是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键的一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林业六大工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推进森林健康新理念,以提高御灾减灾能力为中心,全…

2007年是“十一五”的头一年,也是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键的一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林业六大工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推进森林健康新理念,以提高御灾减灾能力为中心,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等工作,开创森防工作新局面。

工作目标是:2007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6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7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的目标。

全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点是: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南昌会议和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会议精神。一是继续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长沙市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做好应对生物灾害突发事件的经费、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各项工作;二是做好参加2007年4月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的的准备工作;三是积极推进防治机制创新,努力抓好国家和省5项防治试点工作(国家级:浏阳市承担无公害防治、奖励机制和效绩考核二项,宁乡县承担信息素监测技术应用一项;省级:浏阳市承担植物检疫规范化执法一项,长沙市林业局承担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2、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结合全省林业有害生物突发生物灾害事件的现场演练活动,做好应对生物灾害突发事件的经费、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各项工作,抓好应急机构建设和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3、落实好以松材线虫为主的外来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工作。

一是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对从疫区来的松科植物及产品全部进行复检,对全市枯死松树进行调查和清理,并查明枯死的原因。对岳麓山、花明楼、灰汤进行重点监测预防;二是建立松材线虫病联合防御体系,密切与交通、铁路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协作,共建松线虫病联合防御体系,做到全市不出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三是开展红火蚁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监测和除治工作。

4、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一是根据国家新颁布的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认真做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严格实行检疫要求书制度;二是要开展专项整治,集中严厉打击森林植物检疫中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规范检疫人员执法行为;四是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工作;五是做好省森林植物检疫隔离试种苗圃建设。

5、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控灾减灾工作。一是加强长沙县、浏阳市国家级中心测报站管理,完善监测网点建设。二是强化对测报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把上报有害生物基础数据列入责任考核范围,不断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三是组织全市学习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水平;四是抓好松毛虫、竹蝗、萧氏松茎象、杨树天牛和食叶害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五是启动速生丰产林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6、加强机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力争将市、县森保站纳入行政单位,工作人员为公务员;二是加强行业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敬岗爱业、热爱本职工作、热心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加强行业培训、科技推广和宣传工作,全面提高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做好迎接国家、省厅对我市十五期间国家和省重点项目验收工作,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以森防标准站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7、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传工作。一是将宣传考核指标纳入到年终目标考核中,要求全市每年在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上投稿10篇以上;二是积极参加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会的工作,发展会员;三是印发林业有害生物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宣传资料,对全市所有花店进行上门宣传。

8、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强化目标管理。一是配合省厅做好《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二是建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和考核检查办法。

9、制定我市十一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和省厅及市林业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半年总结 篇五

一、精心组织,认真调查,科学制定防治方案

去冬今春,我局组织了有害生物越冬代调查,全区共设调查线路510条,代表面积31万亩,标准地239个,代表面积11.95万亩,进行了全面调查,监测面积44.6万亩,监测率98%。2月初,我局抽调技术骨干复查了28个点。通过自查,蜀柏毒蛾越冬代发生面积6.6万余亩,其中轻4.06万亩,中1.86万亩,重0.66万亩,主要分布在玉河、白蝉、观太、石板、魏城、徐家、东宣、建华等乡镇及渔父村森林公园、富乐山凤景区等,根据调查,蜀柏毒蛾虫口密度一般在30—100头以上/株,重者达80—200头以上/株.根据调查结果,我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并组织技术骨干,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经济有效,简便、安全的原则,制定了xx区“XX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预案”,详尽地规划了防治区域、防治技术措施及经费预算等。

二、广泛宣传,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森林火灾,扩散蔓延快,危害性大,年初,区委在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题进行了强调,在天保工程会议上区政府及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层层签订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规定了具体的防控任务、目标,明确纳入目标考核。区林业局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面防控计划的制定、经费筹集、技术指导和检查。同时,林业部门围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xx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艰巨性,统防、统治的必要性。宣讲防治措施、办法,放药时间、施药技术、方法。宣传“谁经营谁负担”的原则,增强了全民的防控意识。在3月初组织镇乡林业员及重点地区森林管护人员95人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业务技能。还及时向各乡镇发布了病虫测报4期,通报病虫动态,确保了防控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抓住时机,科学防治,确保实效

为了全面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程,确保森林安全,保护好绿色资源,树立生态典范,我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派出工作组,分片同镇乡接洽,负责组织发动、技术指导,防治实施,按照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的技术方案对防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我区是联合国认定的绿色产业试范区,按照绿色产业办的要求,须进行无公害防治。为此,在防治药物使用上,我们进行了严格把关。今年3月下旬森防站专程从省林业厅购买了纯生物复合的林业专用杀虫剂---苦烟碱粉剂15吨下发各地,在蜀柏毒蛾(小柏毛虫)越冬代处于幼虫取食期适时开展了统防统治。一是各乡镇及时地组织人员机械进行药物防治,并将防治时间、地点上报区林业局森防站,森防站适时对各乡镇防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二是对桑树密集区的林区进行人工击打树杆、震落幼虫,再扫除杀灭。至4月下旬,人工药物防治全面结束,共出动专业人员60多人,施放林药20吨,防治面积3.075万亩,耗资达16余万元。通过防治区域进行的样地防治效果调查显示,有虫株率降到10%以下,虫口密度降至10头/株以下。整个防治工作落到了实处、见到实效。

四、加大投入,全面开展灯光诱杀工作

4月下旬,我局在人工药物防治结束后,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对施工作业区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检查验收,规划区的防治率为95.5%,防治效果达94%以上。同时针对今年我区蜀柏毒蛾的发生趋势,及时做好了灯光诱杀的各项准备。5月8日,召开了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林业员参加的全区蜀柏毒蛾灯光诱杀专题会议。从6月1日开始在全区统一开展灯光诱杀,针对今年唐家山堰塞湖避险安置点人员密集,临近林区这一特殊情况,在各个安置点都组织了专业队伍进行诱杀,同时对全区分片进行检查。今年全区共设置灯光诱杀点3200个,投入资金10万余元。[page]

五、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防治工作

由于今年年初的特殊低温雨雪和近期持续高温干燥天气,今年“5.12”大地震发生后,我区部分柏木林区出现柏木鳞叶在短时间内不明原因的枯黄、落叶现象,经现场调查和资料比对,确定我区部分乡镇发生了白小爪螨危害。上升为我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针对这一情况,我局在做好抗震救灾的同时,组织技术力量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全区共发生白小爪螨 25000 亩,目前正在组织人力财力准备进行防治。

六、下一步工作

6.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篇六

来自: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作者: 责编:admin 日期:2013-1-5 10:02:04

2013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深入贯彻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各项工作部署要求,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为主线,全面推进四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防控基础和能力,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态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除治力度。加强松材线虫病普查、除治,强化疫木源头管理。修订《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生物防控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和《松材线虫病普查抽样监测办法》,做好《2011~2013年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到期兑现专项检查准备。加强美国白蛾普查、防治,召开全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重点加强新发疫区的除治和高风险地区防范。强化新造林地鼠(兔)害防治,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防治试点效果总结和技术推广。加快新药剂防治薇甘菊试点推广。抓好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及突发灾害应急处置。

二、加强监测预报。科学调整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及测报对象布局,强化苗圃监测,落实监测责任。完善监测预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测报信息有奖举报制度,做好联系报告制度执行和生产性预报发布情况考核,对发现瞒报、迟报、虚报的单位和人员严厉查处,并通报考核结果。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等级标准,强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信息报告、发布管理,增加区域性预警信息发布频次。积极推进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监测预报公共服务规范化试点。

三、强化植物检疫。建立完善林业植物检疫员备案制度,严格检疫员管理。修订并颁布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名单、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和《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检疫审批和监管规定》,完善林木引种审批监管制度和人造板检疫范围管理规定。加快推广引种审批、检

疫追溯软件,大力推进果品、苗木、木制品的林业植物检疫追溯试点,建立检疫追溯制度。

四、推进依法防治。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修订。制定《全国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示范站(局)标准》,积极推进示范站(局)建设。出台《进一步加强林用药剂药械安全使用监督管理的意见》,积极推行防治工程项目化管理和招投标制度,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资格鉴定制度。配合修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标准》,规范防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进一步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新要求,召开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现场会。推进国家网络森林医院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化防治市场。

五、加大技术推广服务力度。开展松材线虫病新疫点入侵源分析,以及松材线虫病高海拔、低温区适生性研究。进一步加大林业鼠(兔)害无公害防治、生物防治、噻虫啉等环境友好型药剂防治、疫木就地安全利用、航空器静电施药等先进技术的示范。加快无人机航空监测和释放天敌、飞机施药、植物源引诱剂等新技术的推广。推进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提高生物防治比例。

7.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研究 篇七

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 造林绿化面积也随之增加, 大面积的森林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提供了适宜的家园, 有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就成为了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常发区和高发区。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病虫害是林业生物灾害的一种, 在林业自然灾害中危害最为严重, 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 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品种繁多, 根据相关普查结果表明, 大约有8 000种, 再加上人工造林大多为单一树种, 增加了防治难度, 因此有必要对林业生物防治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更好地促进林业发展。

2 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

(1) 林业有害生物本身的繁殖特性。

林业有害生物不仅能够主动传播而且还可依靠自然动力传播, 具备强大的繁殖能力, 即使在短时间内消灭掉了绝大多数, 但是天敌数量也会随之减少, 侥幸剩余的个体又会快速繁殖传播, 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 造成新一轮的危害。

(2) 林业有害生物的遗传特性。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 林业有害生物的遗传特性也发生改变, 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这也是林业生物病虫害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原因。

(3) 外界传播过来的新的有害生物。

近年来, 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频繁交流, 各种树木品种交换引进, 带来了新的林业有害生物, 引进地区又缺乏甚至没有这种有害生物的天敌, 造成灾害肆虐, 危害性也相应增大。

(4) 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林业资源的经营者在联防防治上不能达成共识, 在灾害发生时不能同步治理, 或者在防治思想上忽略了保护的主要性, 一味重视培育护苗, 没有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在林业生物病害防治上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只是被动地在病虫害发生时去防治, 这也加剧了有害生物危害的严重性。

(5) 大面积人工造林时树木品种单一, 抗病虫害能力降低。

一旦发生灾害, 开展防治工作就很困难, 大面积树木死去, 损失严重。

(6) 防治方法不当造成的。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上, 通常采用化学药剂, 不仅杀死了病虫同时还损失了大量的有益生物, 包括病虫的天敌, 导致森林生态环境加剧恶化, 整体质量下降, 有害生物的发生更容易, 危害更加难以控制。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增加, 林业资源的丰富化,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已提上日程, 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形势越来越严峻, 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 受灾面积不断扩大, 林业有害生物的抵抗性不断增强, 防控难度和治理难度不断增大, 有害生物的危害日益加剧。

(2) 林业病虫害的认识不足和防治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位。首先,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意识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忽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没有将其真正提上议事日程, 没有发挥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的行业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其次, 地方不具备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督机制, 在工作实施工程中责任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设施和技术手段落后, 财政投入远远不够, 造成防治工作开展受限, 严重制约林业发展, 危害森林资源。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科技力量薄弱, 新成果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在实际防治工作中普遍依靠喷洒农药制剂, 造成环境污染, 有害生物天敌数量锐减, 形成恶性循环, 病虫害更加严重, 防治工作开展也更加困难。

(5)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不灵活, 没有在全社会形成群防群治。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中, 需要全社会联合起来, 共同参与, 否则力量薄弱, 很难完成病虫害的防控, 遏制林业灾害的发生。

(6) 林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生产脱节, 缺乏沟通和协调。现阶段很多地方林业部门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不协调, 生产脱节, 严重的只管造林和后续有害生物防治, 维护工作不再考虑, 没有形成有效的防御防护机制。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对策

(1) 加强监测, 做好预报工作。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有害生物的发展进行动态监测, 做好监测资料的准确性, 同时要结合气候条件、林业树木的生长发育进展状况, 对有害生物的生长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监测网络由场圃、村设测报点等群众性网络组成, 上报林业局、城镇林场等测报单位, 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需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监测、预报和防治。

(2) 贯彻落实以营林为主的林业发展。

从营林的角度出发, 从生产的全局角度进行营林防治。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造林方式以及管理维护方式方法。通过引进抗病虫树种, 改善生物群落的结构, 从单一林种改建到营造多种树木的混交林, 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 森林的生态环境体系得到改善, 从而提高其自身抵抗有害生物和灾害的能力。

(3) 做好科研基础研究工作。

对有害生物的科学研究是从科学的角度、有害生物自身的角度进行相关的试验研究, 林业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大投入, 对相关课题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做好项目的研究。主要从有害生物入侵机制、物种的检验检疫、防治有害生物的技术和控制、外来侵袭物种的预警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并建立相关物种的共享数据库, 及时与有关部门、研究单位进行相互的沟通,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4) 加强机构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是系统性的复杂工程,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配备是林业建设和维护的基础保障。目前,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人员的缺失使得即使有了相关设施也不能正常使用和驾驭。因此, 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投入, 增加基础建设、拓展业务培训, 开展林业管理维护专业化队伍建设。

5 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 在对其进行治理的同时, 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增加生物多样性、以预防为主的防治对策,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加大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建立以营林为主、健康森林的育林理念, 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桂荣, 张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 2011 (7) :73.

[2]马爱国.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8.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考意见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林业在科学运用化学、物理、营林等传统防治技术的同时,对重大和疑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并且不断开发、利用生物、仿生等新技术和新药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防治技术和方法。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进入高发期,并扩散迅猛,形势异常严峻。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谈几点思考意见。

1.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原因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不落实。

1.2机构队伍不健全

一些地方防治检疫机构仍未设立,一些地方原有的防治检疫机构被合并或撤销,致使防治工作很难开展。

1.3基础设施落后

应急防治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基本处于空白。全国90%的防治器械为人工背负式设备,大部分地、县没有配备专门的检疫执法和防治作业交通工具,65%的县没有配置必备的检疫检验器具;飞机防治等现代化防治技术手段应用比例不高。防治能力相当薄弱。

1.4科技支撑不足

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森保专业技术人员不足50%。科研成果推广率仅为30%-35%。一些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因缺乏防治技术支撑,防治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1.5防治经费缺口大

虽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不断增加,但缺口依然很大。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每年约需40多亿元,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十分之一。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开展日常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国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年均工作经费平均不足1万元,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专项经费仅是实际需要的30%。

1.6体制机制不完善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防治体制与之不相适应。区域间的联防联治联检机制、社会化防治机制、防治资金投入机制等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常用方法

2.1综合治理

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以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其主要方式有:一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如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用七星瓢虫和草蛉防治蚜虫等;二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侵染害虫,致使害虫死亡,如生产上大量应用的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三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林木病虫,如广泛使用的制剂有多抗霉素,井岗霉素、阿维菌素等。

2.3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消除虫(鼠)害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1)捕杀:如剪虫瘿、摘砸卵块、铗鼠等。(2)阻隔:如捆毒绳、上胶环、扎塑料布等阻隔害虫上、下树。(3)诱杀:包括潜所诱杀、食物诱杀、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和颜色诱杀等几种方法。潜所诱杀:就是利用某些害虫越冬或日间隐藏的习性,人为地制造适于害虫栖息的环境或场所,诱使害虫集聚后集中消灭。如苗圃管理过程中经常利用树叶和菜叶设置潜所诱引地老虎等幼虫,在树干基部束扎稻草或麦杆诱引美国白蛾和松毛虫等蛾类幼虫,在害虫越冬或化蛹时集中杀灭。食物诱杀:将食物做成诱饵或毒饵,如在苗圃地中用糖醋液诱杀地老虎等夜蛾类成虫,在林内用饵木诱引小蠹虫,在竹林内放置加药的尿液诱杀竹蝗等。灯光诱杀:用黑光灯、碘钨灯、篝火和高压灭虫电网等诱杀各类害虫的成虫。性信息素诱杀: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已经开发成功并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性诱剂有云杉八齿小蠹、舞毒蛾、白杨透翅蛾、美国白蛾、松毛虫和日本松干蚧等害虫的性引诱剂。颜色诱杀:利用某些昆虫的视觉趋性制作不同颜色的胶板,粘附并杀灭害虫。很多鳞翅目昆虫都有趋向黄色的习性,故可以在林中设置黄色胶纸板诱捕刚羽化的落叶松球果花蝇成虫等。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死害虫或病原菌。例如:用高频电波杀灭害虫、用热水浸种消灭某些种实象甲和病原菌、用火烧落叶防治落叶松落叶病等。放射性元素处理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应用放射能直接杀死害虫或者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例如:利用同位素或射线处理害虫、微波杀虫和紫外线灭菌等。

2.4化学防治

应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总称化学农药)来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具有效率高、见效快、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小等优点,但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植物药害和人畜中毒,污染环境。

3.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3.1加快防治体系建设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增强防治能力。全面强化宣传工作和法规教育,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势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3.2加快自御能力建设

从森林经营理念出发,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3.3加快防治机制建设

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旗乡两级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油松为代表的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杨树为代表的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3.4加快防治工作现代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发达地区已广泛应用飞机和车载喷雾机等各种新型防治机械,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降低了防治成本,增强了防治效果。因此,按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上,要加快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对松毛虫以飞机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青杨天牛以车载喷雾器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山杏天幕毛虫以人工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同时,要加强对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研推广工作,走无公害的绿色防治之路,依靠科技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9.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篇九

临翔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临沧市临翔区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检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2008年共发生森林病虫害6.5万亩,其中:松毛虫3万亩,松叶蜂1.5万亩,华山松木蠹象1万亩;核桃枯枝病1万亩。防治面积5.76万亩,防治率达88.6%,其中:化学防治0.6万亩,生物防治2万亩,人工防治1.6万亩,其它防治1.56万亩。群众自筹资金开展核桃冬季涂白30万亩。为准确掌握核桃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在博尚、章驮、蚂蚁堆、圈内各建立一个100亩以上的监测调查点。据统计,全年全区共检疫种苗310万株,其中:核桃苗150万株,膏桐苗110万株,紫胶苗50万株,涉及苗木、花卉基地和绿化公司13个,检疫率达100%。实施调运检疫木材1882立方米,苗木27.35万株,观赏苗43株,观赏竹52丛,大树699株,药材5吨,调运检疫率达98%,检疫外来包装物(摩托车店)6个。(临沧市林业局陈德荣)

10.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篇十

**县20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市人民政府: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厅和市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工作方针,有效地控制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圆满地完成了省林业厅和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我县2013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全县三级干部和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安排。根据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2011-20)》,我县相应制订了《**县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意识,大大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转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湘政办发 [2013]9号)到各镇(乡)及县直相关单位;目标考核分级负责,严格按县人民政府与各镇(乡)签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及县林业局与各镇(乡)林业站签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2012-2015年)》执行;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详见2013年县财政局预算指标通知单),结合今年虫情现状,又增拨30万元专项防治经费;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除治责任、完善了工作细则、落实了奖罚措施,并对领导有力、防治及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二、狠抓测报,适时防治。2013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0.1万亩,应防治面积2.29万亩,实防治面积2.29万亩,防治率为100%;无公害防治面积8.39万亩,无公害防治率为95.63%;全县森林没有成灾面积,成灾率为零;中、短期测报准确率为98%;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率为100%;松科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复检率为100%,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没有传入我县,各镇(乡)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都达到了考核要求。

三、从严检疫,防患未然。2013年,我县认真开展产地检疫,严格执行复检制度,加强检疫执法力度,筑就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据统计,全县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共出动12车次、160人次,分发宣传资料份,采用电视、报纸、网络信息等媒体进行宣传6次,与有关部门联合检查4次,与有关区域联合检查2次,检查苗木花卉基地21个,检查种苗花卉150万株,检查涉木企业5家,检查竹木材200立方米,检查木竹包装箱、线缆盘32个,查处案件总数3起,涉及竹木材20立方米、大树(苗)移植20株、涉案金额1.5万元;登记、检查了木竹经营加工企业等单位15家,核发《森林植物检疫登记证》10本,查处违法从事木竹经营加工单位5家,杜绝了不办证和不报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全年确保了对外地调入的松科植物及产品复检率为100%,苗木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四、加强普查,着力除治。为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的春、秋冬季普查工作,县人民政府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多次作出专门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及除治工作。全县应施监测面积62.63万亩,实际调查松林面积125.26万亩(含春、秋季各一次普查),松材线虫病监测率达到100%,范围覆盖全县15个镇(乡)、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苗圃场,查处因火灾原因引起的松树枯死地39处,枯死松木2095株,除5株系人为取土破坏外,其余全部为火烧木,部署安排在5月底和10月底对所有枯死松木进行伐除,经查证确定没有感染松材线虫病,整个普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县人民政府

11.现代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29-01

我国发展建设现代林业,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构成我国林业建设发展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指导了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了解现代林业防治的基本内涵,然后对推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进行研究。

1 现代林业化防护的基本含义

现代林业防护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高效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并以现代化防治技术为依托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代化林防是现代林防建设的基础,是现代林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有害生物引发的病虫害是危害严重、损失较大的一种灾害。根据我国的相关调查表明,林业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繁多。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多种因素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分为预防和救治两大部分,通过对林业健康的监测和有害生物的封锁,达到减轻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在短时间内使灾害情况得到控制,表现在信息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对林业进行远程监测,在速度上得到了很大提高,有效的节约了时间;在生物技术上,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培育的物种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得到了广泛种植;化学药剂的研制转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新研制的化学药剂具有高效性,并且化学物残留少,毒性较低,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发展;传统的天敌昆虫研究技术日趋成熟,对有害生物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化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日趋多样,防治的效果也更加显著,促进了现代林防的发展。

我国的林业防护工作从早期的“积极消灭”到现在的“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现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现代林防依靠现代化防治技术,现代方化技术主要有监测技术、检疫技术和防治技术三个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已开始步入现代化轨道,有力的推动现代现代林防建设的发展。在生态允许的环境下发展林业,要做到生态发展,贯穿林防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林业与有害生物防治的协调发展。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

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的面积越来多大,为有害生物大量提供了寄生繁殖的场所,林业有害生物的物种和数量就开始增多,诶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大多数地区的生态环境还是比较薄弱的,每年都会造成林业有害植物的高发期,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造成林业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林业部门的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监测手段也相对落后,资金的投入不足,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不高。林业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合作,防治手段过于单一等,灾害的爆发现象比较频繁,以上因素导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3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

一要加强认识能力,提高领导能力。认识到在林业防护建设上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促进现代林防建设。认识到林业危害给国家经济带来的损失,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可以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认识到现代林业发展的跨越,加强林业防治工作,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加快林业建设,有利于社会产业的发展。认识到生态问题影响国际问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保护生态安全。

二要加强林业防护的预测。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是另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础,要全面、准确的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情况,及时预防,及时救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建设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定期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预报。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系统调查,不断更新信息数据库,用科技进行预报工作。加强预测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林业防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要加强林业防护的技术含量,改进防治手段。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安全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科研水平,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科研水平,把科研成果有效的利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去。

四要加强对林业的监测防疫工作。随着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市场上的流通产品种类也日益增多,带来了新的有害物种,增加了传播林业危害的机会。因此,加强监测防疫工作迫在眉睫,要严格遵守检疫工作的相关法规,结合检疫政策的特点,做好实际工作:一是加强关于检疫政策的传播,制定强有效的相关法规,增强执行力度,让人们对检疫工作有深刻的认识,支持协助检疫工作的进行。二是建设监测防疫站,对过往运输植物车辆的进行检查,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三是加强产地的检疫工作,从根源上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阻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四是对于外来运输的物种,要进行反复的检疫工作,确保没有失误。

五要加大对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有足够的资金,是提高防灾能力的前提,国家辅助地方部门做好资金投入,地方部门要明确分工,条例清晰,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响应林业防护这项工作,增强建设林业防护检疫工作的投资。建立合理的生态效益制度,从补偿资金中合理安排检疫防治工作的经费。

参考文献

[1]高立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

12.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篇十二

林业措施的目的在于创造对病虫害发生不利的条件, 以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林业防治主要包括下列措施:

1.1 选用良种壮苗

优良的种子才能长出健壮的苗木。苗木愈健壮, 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就越强, 造林的成活率也越高。因此, 在造林时应该选用优良种子和苗木。

1.2 造林措施

在造林调查设计时, 查看土壤害虫的密度, 种类及其分布情况, 如有必要应在事先采取土壤消毒等预防措施。正确选择树种和混交方式。

1.3 抚育措施

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 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合理进行抚育间伐, 除掉被蛀干害虫和病菌感染的枯立木、枯梢木、病腐木。

2 物理防治

2.1 人工捕杀

如利用金花虫、吉丁虫等成虫有假死性的特点, 进行震落扑杀;利用舞毒蛾成虫产卵集中、成块、外被黄毛, 显而易见的特点, 人工刮除卵块。

2.2 饵木诱杀

利用小蠹虫、象鼻虫、天牛等喜欢生活在树势弱的树木上的习性, 设置饵木引诱害虫到饵木上栖息和产卵繁殖, 然后及时加以消灭。饵木设置后要经常检查, 当发现有大部分被害虫寄生而出现幼虫时, 立刻将树皮剥下。有些害虫必须在幼虫钻入木质部前进行剥皮。

2.3 灯光诱杀

利用一些昆虫有趋光性的原理, 诱杀害虫。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当前防治森林病虫害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 扑灭暴发性为害的害虫。化学防治受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树种、经营管理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小。

4 生物防治

4.1 以虫治虫

按天敌取食害虫的方式可分为2大类: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常把所捕获的害虫立即杀死, 咬食或刺吸其个体。属于这类益虫的有晴蜓目、螳螂目、脉翅目、膜翅目以及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缨翅目中某些种类。当前发现效果较好, 而常利用的主要是瓢虫、草蛉、蚂蚁, 其次是食蚜蝇、食虫蝽蟓、食虫虻等。寄生性天敌种类繁多, 目前主要应用的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赤眼蜂科种类多分布广泛, 目前已知能寄生于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脉翅目和双翅目151种昆虫, 其中以鳞翅目寄主最多, 131种。

4.2 以菌治虫

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 (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线虫) 防治农林害虫。目前, 世界上已知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有200多种。

细菌:目前应用较广杀虫细菌有苏芸金杆菌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害虫吞入这些菌后便很快的停止取食。引起败血症, 罹病症状是排出稀粪, 体表变黑, 组织腐烂发出腥臭, 直致死亡。杀虫细菌的效果与选用的菌种有关, 如苏芸金杆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 它们对不同虫种的致病能力就不同。除此以外, 也与培养条件有关。细菌农药的林间使用效果, 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阳光、降雨、温度) 有关。杀虫细菌防治老龄害虫一般比幼龄害虫效果好, 并且不需要增加浓度, 有的老熟幼虫染病后, 虽能提前化蛹但最终仍会死亡。这是一个独特的优点。

真菌:能寄生虫体的真菌种类很多, 据统计有500余种, 但目前世界上主要应用的白僵菌和绿僵菌等。我国已试用白僵菌制剂防治玉米螟、大豆食心虫、地老虎、松毛虫及金龟子等20多种害虫。估计可感染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及螨类等200余种昆虫。白僵菌属于半知菌类。菌丝分枝, 分枝的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当白僵菌孢子接触虫体, 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就可萌发, 长成菌丝。菌丝能穿透昆虫体壁, 在体内大量繁殖, 引起昆虫死亡。死亡的虫体坚硬, 体面长满白僵菌菌丝, 形成僵虫。白僵菌不同于杀螟杆菌, 它可以由体壁直接侵入, 引起昆虫发病死亡, 故属触杀作用。

病毒:昆虫感染的病毒有核多角体病毒, 质多角体病毒, 颗粒体病毒和无包含体病毒等4类。在防治害虫上具有应用前途的为核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病毒有比较严格的专化性, 但感染能力较强, 有的可遗传感染, 用量少而效果好, 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杀虫剂。目前的主要困难是繁殖病毒必须活体培养。

4.3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昆虫激素可分为外激素和内激素2种。现在已经发现的昆虫外激素有性外激素、结集外激素、追迹外激素及告警外激素等。

以性外激素为例做一介绍:昆虫的性外激素是由外激素分泌腺分泌的。不同种类的昆虫性外激素提取的方法也不同。溶剂提取法是较普遍的一种。对蛾类通常是将性成熟未交尾的雌虫腹末三节剪下, 浸泡在溶剂中 (二氯甲烷、乙醚、丙酮、苯等) , 将组织捣碎滤出残渣, 然后经过过滤取得溶剂, 即得到粗提物。

13.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思路 篇十三

一、从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充分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乱砍滥伐是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三大灾害。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危险性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控制难度大,一旦蔓延,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严重威胁森林安全。目前,我市森林面临的头号危险性有害生物就是松材线虫。松材线虫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40天即可死亡。该病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除治难度大。近两年,在我市周边连续出现松材线虫病疫点。目前,我市贵池区、青阳县、东至县均与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毗邻。贵池区观前镇与铜陵市松材线虫病发病山场最近直线距离仅4.2公里,青阳县丁桥镇与铜陵市山场直接相连,与发生点直线距离只有11公里,松材线虫病自然传入我市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面临松材线虫病威胁的同时,松毛虫和杨树、毛竹、经济林病虫害等常见森林病虫害和其它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也对森林资源构成威胁。2、充分认识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池州是一个山区市,山场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7%。可以说,健康、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市委、市政府从池州的市情出发,提出建设“生态强市,旅游强市,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在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森林资源,是一项长期的、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全市松树面积166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26%,全市松树蓄积量554万立方米,占全市森林蓄积量34%,一旦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感染了我市森林,那森林资源就会受到破坏,并会威胁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强市谈何容易。森林是我市旅游景观的基础,如果是在九华山风景区、牯牛降保护区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病,那旅游兴市就失去依托,也就谈不上建设旅游强市。同时,森林还是山区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林业有害生物频繁发生影响林木生长、降低林产品品质,减少森林经营收入。一旦发生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不仅木材不能利用,而且就会给人民群众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说,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保护森林资源,是保护我市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强市的需要;是维护林农收入,建设经济强市的需要;是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强市的需要。我们一定要从加快发展,富民强市这一池州发展的大局出发,来认识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措施应当肯定,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市大面积森林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等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石台占大松材线虫病发生点通过认真除治和综合治理,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基本拔点的目标。松毛虫、杨树害虫、竹类害虫、经济林病虫害等主要森林病虫害未发生大面积灾害,为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松材线虫等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构成的威胁日益加大,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有害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如果防控不力,极易暴发成灾。因此,我们必须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措施,维护森林健康,确保生态安全,为建设生态强市、旅游强市、经济强市提供有力保障。1、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作出批示,“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和传播蔓延的情况十分严重,如不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将严重危害林业的发展,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和实施统一的防治计划,开展森林病虫害的普查和监测,实行严格检疫、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治,依靠科技研究和推广有效的防治办法,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教育的手段搞好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何闽旭书记对我市的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市政府不仅发了政府令,还多次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出专题部署。各级政府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为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明确奖惩,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部门参与,共同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特别是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沟通信息,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联系,争取理解和支持。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积极帮助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林业生物防治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供电、电信、移动、联通、部队、卫生、教育、城建、交通、航运等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系统内的宣传教育,规范管理,认真执行国家森林植物检疫法规和政策,主动加强与森林植物检疫机构的联系,防止在业务和经营活动中,从松材线虫病疫区、疫情发生区调入松木及其包装制品和其它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工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开展对有关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检疫检查。3、进一步完善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制度。林业部门要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的要求,结合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制度、检疫制度、防治制度和其它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制度化建设。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制度建设问题。根据我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市松材线虫病预防指挥部去年7月以松防指1号文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实松材线虫病检疫检查制度、监测普查制度、枯死松树清理制度、发现枯死松树报告制度、复检制度、检疫申报制度、发现新疫点报告制度等7项制度。实行这些制度,既是松材线虫病防治法规的要求,也是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技术要求,对搞好我市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市松材线虫病预防指挥部办公室要认真检查和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希望各县、区和九华山管委会的分管领导和松材线虫病预防指挥机构,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切实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4、重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成效。各级政府要结合效能政府建设,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抓紧抓好。一是重视防治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引进人才等途径,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防治队伍。二是重视加强防治执法能力建设。防治执法机构要加强学习,依法行政,既要严于执法、敢于执法、勤于执法,又要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执法、规范程序。三是重视防治基础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舍得投入,适应防治形势的需要,及时配备和更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设备和基础设施。四是重视防治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突发性灾害应急处理组织,根据应急预案要求,搞好物资储备,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上一篇: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下一篇:革命历史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