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青春

2024-07-18

青春·青春(精选12篇)

1.青春·青春 篇一

青春,让我们绚丽起步

我看见满天花儿都开放,给世界带来淡淡的芳香。

我看见地上草儿都绿了,给生活带来清新的凉意。

我看见草丛露水都亮了,偶尔沾湿了我发梢。

我看见明论中希望崭露头角,为青春带来全新的舞台。

流年的舞台,被岁月洒满尘埃;消失的岁月,在转角处离开;你我的青春,是永远的花开不败;吹响希望的号角,拉开新的时代。

年少的快乐,蹉跎在明媚的春光;年少的愁思,流泻在少年的胸怀;年少的背景淡去,青春的希望到来。迈着跳跃的舞步,走进青春的殿堂。风华正茂,不是纤纤细步的矜持,而是张扬个性的独到;万壑争流,不是鱼死网破的血腥,而是千崖竞秀的壮美;乡风慕义,不是呆板刻薄的循规蹈矩,而是延颈举踵的心念其是;不食周栗,不是挑肥拣瘦的厌食少年,而是自清自傲的莘莘学子;这是青春,因希望而绚丽的舞步。

幼年,使欢愉顽皮的小熊之舞;中年,将是成熟冷静的华尔兹;为有少年,方才是二者兼容的明媚忧伤的圆舞曲。

风再冷,不会永远不息;雾再浓,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明媚。一如我们年少的青春,前路多坎坷,为有希望,向着远方的未来。我们愿张开双臂,迎接新的未来。

我们的青春,让我们用自己的步子绚丽起步。

享受青春

有人说,享受是土,只会埋葬前程,追求名利的人往往会身败名裂;父母常提醒我们要发奋苦读,不可贪图享受.难道说,享受就只是个贬义词么?

不,不是的.花儿的展颜,小草的翠绿,难道不是因为它们在享受阳光,享受春天这个生长和翠绿的季节么?当我们坐在教室,坐在安静的图书馆里贪婪地汲取着知识的养液,难道这不是我们在追求精神享受的一个方式么?没有享受,花儿如何绽放;没有享受,小草如何翠绿滋长;没有享受,我们将如何扬起理想的白帆;没有享受,我们的青春又将如何生机勃勃?!

青春是每个人手头上的一张巨额支票,如果我们害怕浪费而不懂享受,把它压在了箱底,等到白发苍苍,才发现那张支票早已经过了使用期限,那将是种什么样的遗憾与忧伤?

青春是笔最可贵的财富,使用它,我们的放肆在“不懂事”的理由中带过,我们的叛逆只需迎向家长怒视的目光,而不需承担太多的责任;不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更不会有法律的严惩,我们只是群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在家庭和学校的庇护下学着成长,学着生活,学着宽恕……年华是最好的老师,教会所有孤单的孩子不再孤单,教会所有任性的小孩,懂得了原谅.

世界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享受的东西,享受亲情,友情,乃至爱情.然而,能让这些爱的痕迹在我们心上刻下一道最深的伤痕的,就在我们的青春,在我们这个学着长大,学着懂事的时代.当我们终于停止了幼稚的发问,当岁月终于在脸上划出了深刻的棱角,我们就终于长大了.可是,我们却蓦然发觉,父母的青春,早已在我们的成长中悄然逝去.

十七岁的时光,朋友是我们的支柱,那些关于暗恋的故事,开花在潮湿的季风里,然后又溃烂在温季的雨水中.在那个恍惚无知的年代,朋友无条件地做了我们的心情垃圾桶,陪伴我们走过了成长这条最漫长的路.

收获青春

朗费罗说过:“青春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的梦幻,是书的第一章,是永不终结的故事。”的确,青春的美好又岂能说得清道得尽呢?不同人的青春,有其不同的绚丽色彩,或短暂或永恒。

因为年轻,我们可以灿烂地笑,伤心地哭,可以编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因为年轻,我们有在满天星斗下细数繁星的闲情逸致,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这一切都足以让人在尘世中摸爬滚打,举步维艰的人们羡慕不已。与他们相比,我们少了份无可奈何的身不由己和左右逢源的虚伪世故,多了份纯真浪漫的青春激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幸福的,毕竟我们有电脑,有蔡智恒,有比尔?盖茨,杨致远、张朝阳,有与我们风雨同舟的伙伴们……但就只这样做着青春的梦吗?在电脑时代的青春面前,我们光有梦想是不行的,守株待兔的结果谁都明白。可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傻傻地在草地上晒太阳,在夕阳的余晖里做着黄粱美梦。当然,太阳落了仍会升起,而我们的青春却是一去不复返了。上帝毫不吝啬地赐予每个人以宝贵的青春,并不代表他的慷慨大方。正如他给了鸟儿以翅膀是为了飞翔,给人以双手是为了创造一样。青春赋予我们无限的活力,聪颖的头脑,我们不能挥霍,也挥霍不起。

有人把青春比做人生旅途的起点,理想是唯一的行李,信念是永恒的盘缠。

假如用尽了盘缠,丢失了行李,他就将迷失。

2.青春·青春 篇二

相对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没有过多的机会站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热情。为此,朱瑞萍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把握每一次就会,通过站好每一班岗,从一次班会、一次讲话、一次谈心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用自己特有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最闪亮的星。在学校时,她总是鼓励自己的学生要勇敢地站在舞台上,勇敢地迈出人生中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站在台上就是成功。而现在,她也在用行动向学生证明一切。

朱瑞萍总是将一句话挂在嘴边: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面对竞岗失败的学生干部、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考生,还有未能找到理想工作的毕业学生,她总是用温暖的语言化解每个学生的人生小插曲,用自己乐观向上的态度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失意的境遇中学会看到人生不同旅途中的风景,重燃奋斗的激情。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经常处理一些杂七杂八的琐事,但朱瑞萍知道,每一件琐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大事记。对学生来说,或许简单的宿舍矛盾就会让他们变得情绪低沉,一句无心的指责就会令他们失去前进的信心,一段深入的谈话就能使他们重拾信仰的力量。因此,在最平凡的岗位上,辅导员做着不平凡的事,成就学生不平凡的人生。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是朱瑞萍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一个平凡的小女孩,她热心助人、乐观幽默,虽然没有其他孩子那样出类拔萃的成绩,也没有才艺非凡的特长,却是班级所有同学最欣赏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感受自己生命的温度,成为最好的自己。她时常想,这就是教育。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超越而幸福完整。通过教育拓展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孩子感受生命的温度,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辅导员这一平凡岗位中不平凡的事。

《河南教育》(高教):您的辅导员工作理念是什么?

朱瑞萍: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辅导员要用心感受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温度。我们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专业第一,却可以引导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准人生的方向,鼓励他们发现最好的自己。

《河南教育》(高教):如何理解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朱瑞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为辅导员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也帮助辅导员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让辅导员们能够从纷繁琐碎的工作中找到着力点,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更有助于辅导员帮助大学生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让社会对辅导员产生职业认同感。

《河南教育》(高教):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您如何看待的?如何理解并开展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朱瑞萍: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有着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敏锐的视角以及更加独立的认知与思考。但是,繁乱的网络信息也冲击着他们的思维认识,由于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们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诱导。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辅导员要深入互联网中,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用新媒体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加深与学生的交流,用网络思维解决网络问题,弘扬主旋律,占领新阵地。

《河南教育》(高教):辅导员工作琐碎而繁忙,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朱瑞萍: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让我意识到要将辅导员日常琐碎的工作进行归类分析,总结提升,在总结中提升自我,提高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河南教育》(高教):谈谈您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心得,对下届参赛的辅导员有什么建议?

3.《青春派》:青春甜点 篇三

对于内地青少年来说,高考的话题无论如何都能戳中人们心窝,而影片对于高考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观众对于影片的认同感。恰恰在这方面,影片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却难以找到一个能够在现实中让各方面信服的落点。居然一开始作为一个高考叛逆者形象出现,青春的冲动和高考这一行为背后所潜藏的成人世界逻辑的冲突,是性情和利害之争,也是一部青春片能否真正洞彻心扉的关键所在。两次“泰戈尔说过”的前后对应,貌似很工整,从居然那种孩子气的浪漫过渡到对撒老师“既恨又爱”的表达,勾连起成长的心路历程,但仔细推敲下,那些转变的节点并不是那么牢靠。

转变的直接因素自然是居然在一厢情愿的爱情关系中被抛弃,为此影片用了一大组蒙太奇来表现他的失恋症候——在社团的排练场上痛哭或哀嚎、在飞奔的足球上发泄愤懑,自然也难免地让他无缘无故地和潜在的情敌拳脚相向……其余的,便是由于高考而带来的人物周边关系的变化。在成长的分岔路口,有富二代无所事事的陪读,也有寒窗学子挑灯夜战试图改变自身命运的拼搏,这些个体性的选择,并不足以促发居然做出心态上的巨大转变。而且这些人物被集中于一个宿舍之中,又没有充分的篇幅去走进每个人的内心,多少显得脸谱化。居然父母之间若有似无的婚姻危机,也更像是为居然的转变精心编排的一出戏,而缺少更多真正心灵上的沟通与争辩。影片刻画最成功的角色无疑是秦海璐饰演的撒老师,笔墨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这对秦海璐来说毫无难度,她那些关于“拼爹不成还不拼自己”的话语如若发生在现实中想必要遭受更大的争议。

据说影片是一个命题作文。为了真实呈现当今中学生的生活,导演刘杰曾经在北京某所重点中学蹲点数月,这一举动自然受益匪浅。至少影片中没有以往那种好学生与坏学生之间的截然分野,那些耍宝的举动、鬼马的语言,都在尝试拉近与当下中学生的距离,但有些东西注定很难改变,人到中年的心态仍然会在不期之间流露出来。青春片绝非自传片,但必然需要超乎其他类型的自我情感代入,即便卯足了劲儿想要以平视的姿态去描摹当下的校园生活,但是否发自内心,一望便知。对于刘杰来说,他已经极尽努力想要将一部命题作文拍得尽可能生猛一些,但用过了劲儿反倒浮夸。电影和青春一样,都不需要矫饰。

4.青春雷锋 青春你我 篇四

作为班级的团支部书记,我也带领大家举办了学习雷锋的团日活动。在网络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知道了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说得具体一点,雷锋精神可分为:助人为乐、爱国精神、热情似火、默默无闻、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由此可见雷锋精神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

我曾经和班里的同学讨论过为什么雷锋能够名传今天,从自身条件看,雷锋同志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并不是名门之后;从个人资料看,雷锋同志身高只有1.54米,有点胖,娃娃脸,眉毛粗,眼睛大,体重不足55公斤,可见雷锋也并不是个帅哥英雄;从雷锋的职位看,他是高小毕业,1959年参军,本来自身条件并不符征兵条件,因为表现优秀,破例批准入伍,1961年他当选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大代表。可见雷锋同志也并不是什么上将,少校。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虽然英年早逝,却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他就是雷锋,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却被我们永远铭记。为什么呢?因为其精神不朽,不朽的精神让我永远铭记着他。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阳光灿烂的三月,是一个向雷锋学习的美好月份。应学院的要求,我班我班开展了以“青春雷锋,青春文理”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为了办好活动,了解雷锋及其生平事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正是从雷锋的出生,特征及其职位得出雷锋实在很平凡,但这也恰恰衬托出了雷锋精神的伟大。我们就像做了一道证明题一样,证明了雷锋的伟大源于其不朽的雷锋精神。

在前面提到雷锋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不可能做

到面面俱到,但必定要紧紧围绕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实质与核心。将其再简单提炼一下即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所以我们的活动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上去。

来到文理学院生活和学习有半年的时间了,我们应该会留意到生活中的小事。通过的观察,发现半年来食堂的卫生条件是比较差的。主要体现在,上楼的阶梯太脏,栏杆灰尘很厚,食堂外围垃圾太多,这都是从食堂外面观察而得。当然在食堂内部也存在许多卫生问题,不过这次我们主要解决食堂外围的卫生问题。

到了星期六早晨大家来得很早,带齐了工具不怕脏不怕累,有的打水,有的擦栏杆、有的拖楼梯,有的扫地,可能比大家在自己家里打扫卫生还要认真,大家相互合作,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任务,为同学们创造了干净整洁的用餐环境,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之一。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学习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乐于奉献,乐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青春征文]致青春 篇五

青春是一本书,里面有你的回忆。青春是一杯酒,是一杯还未发酵的淡酒。青春,是心中的回忆,失去了,错过了,就永远也不会回去了。

匆匆那年中,陈寻喜欢方茴;同桌的你中,林一喜欢周小栀;可又怎么样呢?最后不还是抵不过现实吗?

陈寻为了方茴,高考时放弃了一道十三分的题,为的不就是和她考上同一所大学,让她不必仰望,但是,最后不还是喜欢上活泼可爱的沈晓棠了吗?而方茴,却被这样的事实伤的心灵折磨不堪。

周小栀为了林一,故意放弃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为的不就是林一吗?可是,最后周小栀说出“我愿意”时,她的对面,却不是他,而是另一个人。

假如回到从前,数学还只是普通的解方程,英语还只是ABCD,语文还充满童趣,陈寻方茴刚相识,周小栀林一刚相逢,重来一次,他们还会选择再来一次吗?我特别喜欢作者九方茴的一句话:不管重来多少次,人生都肯定会有遗憾。

这不就是青春吗?遗憾,悔恨,阳光,快乐,后悔,以及珍惜,青春真的.教会了我们很多。

它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会变的,它变的时候,也许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口中的永远,却变成了匆匆那年……

故事终有结局,青春不会散场。

六年级:孙xx

点评:匆匆那年,我们究竟说了,再见之后再拖延,谁也不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小作者选取了经典小说《致青春》来为我们写了一首关于青春的赞歌,文章简短,却也较好的表达出了青春年华里一个又一个让人怀念的故事!小说与现实的重叠,青春与未来的选择,这些都值得我们用文字去抒写……

文章不足之处在于,其实,小说都是源于现实,小作者也可以通过描述小说里的情节与现实里的片段相呼应,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会让文章更精彩!匆匆那年,愿你的青春可以缓缓而行!

6.[青春征文]青春时光 篇六

——《如烟》五月天时间匆匆,人生奈何?

春去夏往,寒来暑去。这一秒的时光早已不是前一秒的年华。兜兜转转,徘徘徊徊,在过往的岁月中停留,怎么也无法把握今朝的灿烂,今朝的暗淡。

时间是贼,偷走一切。时间毫不留情地,从你的记忆里搜刮出一些最美的人和事,悄然

离去。而带不走的那些遗憾和眷恋,便化成了最后一滴泪。你不甘,你拔腿向时间追去,追到白发似雪,追到魂归黄土,直到最后,你才明白时光是永远追不到的神话,不如在时光的长河中泰然自若,安享岁月静好。

时间易逝,青春会老。当下的时光都是你未来追逐不到的永恒。它们散发着属于青春独特的光芒,它们被青春的汗水凝固,放入记忆中最美的那个匣子。青春固然可贵,可它却拼不过时间的流逝。但如若你愿意,青春的时

间会永远停驻于你的心头。

时光不老,良辰依旧。时光永存于世间,老去的唯有你。当你已双鬓如霜,看见昔日的友人渐渐离去,你是害怕还是惋惜?亦或是感叹:为何人生会像一片纸屑?飘飘荡荡;为何岁月不能永远定居在我们的青春?但你却忘了,今生最美的良辰岁月不只是青春的那一个片段,在没入黄土之前的任何时光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留恋的流年。不老的时光还未曾带走你,你仍安享着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流逝。

7.青春·青春 篇七

舞剧共分六幕, 以建国初期新疆建设的历史题材为背景, 从故事的男主人公建国老年卧病在床的回忆展开, 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建国与战友们经长途跋涉, 终于来到戈壁, 夕阳西下, 漫天耀红, 沙土飞扬, 环境恶劣。荒凉的景象不免让心中满是期待的他有了巨大的落差感。老战士们一声声打夯的号子, 涤荡着他本想放弃的灵魂。艰苦的环境, 辛苦的劳作, 让建国在睡梦中梦到了思念已久的妈妈。在现实生活中, 却得到了老连长父亲般的关爱。老连长女儿红柳的出现, 给建国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曙光。不顾自身安危救助维族少女的红柳迷失在暴风雪里, 建国不顾一切地找到她, 两人之间产生爱情, 之后喜结连理并产一子。老连长在劳作中的不幸去世让建国自责万分。

时局动荡的年代里, 兵团被改建, 建国选择带着儿子胡杨离开新疆, 而妻子红柳却选择了坚守, 这坚守里有对故土的依恋, 也有对工作的奉献。沧海桑田, 时过境迁, 多年以后建国带着深深的怀念与愧疚离开了人世。儿子胡杨手捧着父亲的骨灰踏上了回疆之路, 并见到了已是双鬓斑白的母亲。舞剧的最后,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一位位演员手持劳作道具缓缓走入舞台, 荧幕上一张张兵团人劳作的笑脸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心生感念, 我们的生活里凝聚着多少先辈们的心血和辛酸!

《戈壁青春》全剧充满了建国初期的兵团味道, 劳作气息浓郁, 这是全剧的突出特点。该剧舞蹈动作大部分基于当时的劳动生产, 夯土、打古板、收麦草、军垦第一犁等劳动场景, 编导都将其艺术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剧中的桥段也设计得撼动人心。当富有年代感的红绸舞和着各少数民族舞蹈而来之时, 观众内心荡然澎湃, 各民族欢聚一堂把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当地的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幕剧中, 女主人公红柳在与丈夫儿子分别时, 她亲手将亲人推出门外, 独自落寞回屋, 痛定思痛, 又一次冲出门外疯了一般寻望无果, 回到屋中只见空空如也, 继而又渐渐地沉寂下来, 动作上由平淡到激烈再归于平淡地去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 如此的情感处理, 将一个实实在在的女人形象完美地刻画出来。而这一刻无疑是颗催泪弹, 使观众无一不潸然泪下, 为这双夫妻分别而感到惋惜, 为女主人公的勇气感到震撼。

从技法上, 该剧多以群舞展示。队形上, 多见严谨的正方形。打谷板的一幕, 由一个人在一个平均节奏上的运动, 到三个人在这个节奏里共同运动, 再到五个人, 再到整个群体达到高潮一起去打谷板, 再到大家都停止, 只剩那一人还在这个平均节奏里运动, 这个坚韧的持续与其他人动作狂乱中的戛然而止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又开始从一个到三个再到五个再到一群的运动。这样的技法, 既体现出了劳作时的枯燥单一, 也体现出了新兵老兵对于劳作的不同态度。暴风雪的一段, 编导将人体动作与大树根的运动结合起来, 使观众领略到大树根的“自行移动”的手法十分巧妙。民族大联欢一段, 编导将各民族舞蹈都用刀郎音乐串联起来。男女主人公表现爱情的双人舞部分, 不仅表现出了二人的缠绵, 也将男女爱情在那个年代里的青涩展现了出来。

诚然如帅晓军导演自述的那样:“不止一次地被感动, 毋须酝酿, 像一个泪点, 一触即发, 全剧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人性里最根本的力量, 那份力量叫做甘于奉献, 那份力量叫做无怨无悔。

《戈壁青春》的音乐是由北京军区作曲家竹亢青所作, 开始的旋律气势恢宏, 犹如一群正在高歌的壮年;而主题旋律温婉悠长, 恰如一位正在讲故事的姑娘。在这里, 并没有华丽的服装, 朴素的绿色军装显示了兵团人的高尚;蓝色的料子裤、格子衬衣、白色印红字的短衬衣、胸前的大红花, 无不年代感十足。并且各少数民族的服装也使观众领略了民族风情。在剧中所使用的道具有许多也是我所不熟知的农垦用品:长长的谷板、军垦第一犁都让我倍增了知识。舞美设计上漫天的暴风雪、移动的大树杈、巨大的军装, 数百尺长的白纱做出的流水效果都惟妙惟肖, 整个舞台氛围都定格了在那个历史岁月。

舞剧编排历时3个月, 时间短暂。剧中也的确存在问题, 值得再去细细推敲, 但是整个剧从立意到编排也的确引起了不少兵团人的共鸣与观众的肯定。

《戈壁青春》既还原了历史特色也展示了兵团人的奉献与追求。以小见大, 以一对动荡岁月中的夫妇反映出多少个这样的兵团家庭, 而今的新疆已是瓜果飘香, 我们以此感念 “兵团人”的奉献。恭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华诞, 如今我们戈壁不再荒芜, 如今我们青春依旧绽放!

摘要:大型民族舞剧《戈壁青春》向把青春挥洒在新疆的兵团人, 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本文对这一剧作进行了分析, 并恭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华诞。

8.走进青春地带 感悟青春幸福 篇八

关键词:健康教育;教育误区;科学引导

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懂事到懂事的过渡时期——青春期,它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代。高尔基曾经说过,“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

走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体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青春期是一个人由儿童至成人的过渡期,它不但是生理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是心理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是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如果在这个时期,生理心理上能够健康的生长发育,对人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学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理应是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的主阵地。(其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就是有关青春期的内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青春,引导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时光呢?

一、抓住心理困惑,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

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变化较大的中学生,随着心理及生理特征的发展与变化、社会阅历的增加及思维方式的改变,他们在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升学、就业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这是青春期阶段青少年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期盼,更是学校的责任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不单单是个子长高了、长大了,而是伴随一些生理上的特殊的变化,出现第二性特征,例如:男生喉结突起、声音变得粗重、肩膀变宽、肌肉发达;女子乳房明显发育、大腿及臀部脂肪明显增加、皮肤细腻、脸部长痘痘等。这都是青春期发育的标志,也是性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针对这些生理现象,应及时引导并加强对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以便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

二、面对成长意识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对已经有“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人进行必要的鉴别和适当的指导。因为我们对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既要身心健康,又要全面发展。

(一)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原因

(1)青春期的你们心理上有什么变化?

(2)你们喜欢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吗?为什么?

(3)在生活、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烦恼?

2.通过开展活动解决青春期心理变化所带来的困惑

(1)不记名写下自己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心事及困惑,放进“解疑”箱。

(2)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分析从箱中所抽取到的同学的烦心事及困惑,并写出为同学排忧解难的具体做法。

(3)将各组所分析的烦心事进行归类,课堂无法解决或没来得及解决的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家长或专家来解决。

(二)课下结合学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档案

在档案材料中包括学生的详细资料:例如,家庭状况、成长过程、自我评价、爱好及特长等,为学校对学生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材料。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

通过活动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青春期教育。利用多种心理学知识,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自愿、自信的心理感悟中完成心理的调适。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活动,发现并了解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以前却没有意识到;绝大部分同学通过心理活动解决了心理困扰,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解放思想,走出青春期教育的误区

(一)走出“性”的误区,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虽然国内外的学者对“性”教育的理解,早已突破了生理上的层面,达到了“社会”及“人性”相结合的高度。但是在我国,由于封建观念的长期束缚,造成性知识教育的障碍。大多数人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的状态,把“性”视为禁区,甚至把“性”与“丑恶”“下流”相提并论,谁要是谈性不管是什么内容都会遭到反对,甚至有的人谈“性”色变(中学生谈“性”家长色变)。其实,“性”并不下流更不肮脏,它是伴随人一生的本能和潜能。性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包括心理、生理、文化、社会、伦理等很多方面并非仅仅指两性的身体要求。每个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都会遇到性的问题。如果这一时期缺乏有关的性知识或者教育不当,就会导致学生身体健康或人格出现问题。因此,性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以适应社会和家庭生活的重要途径。这样认识性教育,学生就会以严肃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目的是让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懂得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以理智和道德的力量驾驭在青春期出现的性冲动;学会怎样与异性交往和相处的艺术,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认识男女平等的重要性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健康地度过人生的这一关键时期。

长期以来,我们很少正视学生性的发展和成长问题,采取的只是压制和回避,致使有些学生因缺乏成人的正确引导,心中有疑惑而不愿与家长、教师交谈。现在,对学生性知识、性道德的研究已提到了青春期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来,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走出青春期“性”教育的误区

到了青春期,不仅他们的生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他们的性心理也在逐步发展成熟起来,会产生性意识与性兴趣,即对异性的注意和兴趣。而且对性的问题更加好奇,会产生各种各样奇异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和家长如果不进行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借助于其他途径甚至是不健康的书籍、音像资料、网站获取性知识,很多青少年就是因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近年来不断上升的青少年性犯罪,与性教育的匮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必须改变性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性知识引导学生,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为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走出异性交往为“不正常”的误区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乃至羡慕,渴望彼此接触交往,这种欲望是完全正常的,这绝对不是变态。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是在这一时期如何对他们的异性交往进行正确的引导。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对方的利益和意愿,从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因此要善于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在交往中充分尊重对方、讲文明、有礼貌、要树立责任感,对自己和对方高度负责。这当然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树立和培养起来的一种意志和品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和教师对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十分不理解,甚至十分恐惧,进而采取压制和制止的方式。由于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许多少男少女把正当的交往转到“地下”进行,而一到“地下”神秘感就来了,越轨出格的事就极易发生。因此,对孩子们的异性交往认识如何,是堵还是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

四、以科学严肃的态度引导学生度过青春期

(一)让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健康、正当的交往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要做到以下几点:(1)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间的交往;(2)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尊重对方;(3)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爱。

通过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消除了异性之间的神秘感,而且还能起到个性之间的互补,对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也是极为有利的。因此,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提供一个建立异性正常交往的机会,使他们在交往中建立正确的友谊。

(二)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一个班级,如果学风浓厚,文化活动丰富,男女同学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能够正确释放旺盛的精力,聪明才智找到正确发挥的地方,他们的身心就能够健康地发展。因为他们的生活充实了,成才的意识就会强烈,兴趣就会广泛,性兴趣就会被分散或迁移到积极向上的兴趣上了。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体谅学生的意识困惑,用知识来武装他们、用榜样来鞭策他们、用理想来鼓舞他们;用教育自我、暗示自我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力求使他们心理平衡、情绪稳定。因此,在如今开放和信息多样化的时代,加强对青少年学生青春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堵与禁相结合的措施,防止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学校和学生中的那些不健康、甚至淫秽的东西。同时必须对学生加强教育,使中学生懂得科学知识,增强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总之,一定要对青少年在青春期进行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及健全的人格,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冲出心理的阴霾,走进青春时代,感悟青春的美好,享受青春的幸福,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青春之旅!

9.青春岁月青春作文 篇九

在秋千上地荡着,轻轻哼着《童年》,沉漫在自己的歌声中。忽地,吹来一阵清凉的夏风,一片洁白的裙角遮住了我的视野。我心里一怔,缓缓抬头,一张秀丽的脸庞正冲我微笑。

“你是谁?”我用有点不友好的语调问。

“我是青春。”她甩了甩那黑瀑般的长发,“我来带你去玩。”

玩?太令我高兴了!不及细问,就嚼着口香糖,快步随她去了。

来到一片花儿怒放的山谷。山谷很灵秀,有兰花的清香,百合的纯洁,玫瑰的鲜妍,还有野菊的灿烂。在我记忆中全是碰碰车、过山车、大风车,可从没见过这样美丽的山谷。我们踏在青草葱郁的草地上,露水打在我们的鞋子上凝结成“珠泪”、“星光”,阳光透过树林撒在我们的脸上、身上。看花儿竞放,听鸟儿啁啾,望溪水奔流,那种种浓浓的春意,一直浸染到心灵深处。我正想唱《童年》,谁知青春却先唱起了《相逢是一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

走过青青草地,我的面前是一大片红色。那是映山红?是红枫林?还是天边的红霞?我又一次迷惑了。可青春却告诉我,说那是激情、是活力,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青春山谷里的一切竟都是如此令人向往的美。

但是,青春却又告诉我,青春山谷里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我又一次迷惑了,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并且快活地奔跑着,心里一遍遍想着:“怎么会呢?”突然,我一不小心,失足坠入沉沉深渊。“不!”我大声呼喊。可是,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似乎还有一些可怕的狰狞怪相在冲我不怀好意地狞笑。我仍在不停地下沉、下沉,恐惧感顿时弥漫全身,我真的快要绝望了!

“你应该飞!”青春冲我喊。

“怎么飞啊?!”我绝望地大叫。

“用爱飞!”远处传来青春的声音。

我想怎么飞呢?突然,无形中涌来一强大的、熟悉的、神奇的力量,不知是爸爸妈妈的,爷爷奶奶的,哥哥姐姐的,还是朋友的。那力量瞬间化成一对巨大而洁白的翅膀。我闭上眼,任耳边风声呼呼。

光明离我越来越近,绿色越来越明,我终于获救了,真是万幸!“是你自己救了自己!”说完,青春已无影无踪,我被留在了青春山谷。

没有了口香糖,我一样继续往前走,因为我知道我还有爱,并且我回用心付出爱,不计一切。从此,我深深地爱上了青春,缘于这次美丽的相逢。

10.青春无悔无悔青春 篇十

有这样一首诗:我是一个老师,我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歌曲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

对于一个人来说,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坚实的步子得到辉煌的壮丽。这就是我的格言。

回头己从教十一个春秋,回想走过的日子,是青春逝去的痕迹,是生命点燃的里程,成长的过程记录了奉献与艰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让我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享受春风、沐浴阳光,时时刻刻有一种幸福在心头涌动。这一刻,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悔当初的选择。这里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最爱。

有会忘记自己从教第一学期的第一天,那是2001年9月,学校安排我担任幼儿园教学工作,新生报名第一天,我看到家长和孩子们脸上扬溢着灿烂的笑脸,耳边不时听到家长高兴地说:“这下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可以向城里的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了。”那一刻,一种幸福的暖流传遍全身。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殷切期盼,也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所肩负的重担,更让我觉得回到自己家乡从教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尽管我们是两个老师住在不足18平方米的小瓦房里、尽管两张床铺挤去了大半个房间、尽管我们的教室是借用敬老院里不足20平方米的一间小房子。但所有的外界因素都不能影响到我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一转眼,从事幼儿教学工作己有4

年,虽然没有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写着100分的答卷,但耳边总能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的东西真多,教一年级的老师也说:“读过幼儿班的孩子和新入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习惯好,基础好。这时我再次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无悔当初的选择。

从2005年9月开始,我开始尝试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不会忘记2005年的那一次研讨课,无数次对着镜子试讲,身边老教师悉心的指导,让我和我的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享受学习的快乐。领导的赞誉、同行的认可、学生的喜爱,让我觉得我是可以做一名好教师的。从那时起,让我对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开始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追求每一节课的进步与精彩,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每学期都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课。在一次次磨厉中,我不断地成长与进步。于2008年3月,由县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获数学学科一等奖。2009年月10月和2011年5月,我两次代表新华小学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

11.《精武青春》青春就要放肆爱 篇十一

主演:吴千语、徐正曦、盛君

类型:喜剧/爱情

上映日期:12月5日(中国)

女孩芷程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白富美”,刁蛮任性、爱以自我为中心。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芷程转学到南斗学院。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难以相处的室友美云,都让芷程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备感失望。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表哥志坚,志坚成为芷程的唯一依靠。机缘巧合,芷程结识了校草、武术队的大师兄文安并对他一见钟情。为了追求文安,芷程加入了武术队,困难也迎面而来。她不仅要战胜强劲的情敌铁岚,还要接受武术队的重重挑战。笑料百出的精彩故事,便在这5个性格各异,热血活力的青年之间展开。

制片人黄百鸣选用御用班底打造出这部《精武青春》。他将编剧的重任交付给儿子黄子桓,如果你认为黄子桓是打着父亲的旗号招摇过市,那你就错了,他曾经编写过的《叶问》《忠烈杨家将》等电影均获得好口碑,他的才华有目共睹。说起影片中芷程的饰演者吴千语,那更是与黄百鸣有着不解之缘了。吴千语出道时,因受到黄百鸣的赏识,从而得到参演处女作《开心魔法》的机会,该片使其获得第31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也让其从此走上了电影的道路。这次再度合作,默契十足,拍摄过程中趣事不断。

《精武青春》里的另一位主演张楚楚,此次在剧中饰演自卑女孩“美云”。张楚楚曾参演过《传承》、《大江东去》等多部电视剧,她是演员宋佳的女儿,不仅拥有跟母亲一样靓丽的外形,也继承了母亲的表演天赋。《精武青春》里,张楚楚一改以往所塑造的善良大气形象,强力出击,化身“极品女屌丝”。当被问及为何有勇气出演这样一个角色时,她坦然说道:“我觉得这样的角色挺有挑战性的,黄百鸣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也希望通过挑战不同的角色,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演员。”正是这种敬业精神,让黄百鸣赞不绝口:“现在很少有女孩愿意自毁形象演一个丑女孩了,张楚楚很是难得。”

12.青春·青春 篇十二

一、青春电影的相关概念

“追根溯源, 青春电影是从美国的校园电影开始发端的, 2世纪60年代传入日本, 70年代末“青春片”的概念由日木影评家首次提出”1目前, 青春题材的电影理论界对其定义众说纷纭。关于青春题材电影的名称也相对的复杂, 有青春电影、成长电影、青春片、青春偶像片等, 有些学者甚至把表现青春期中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影片与儿童电影相混杂, 青春电影在不同时代被赋予的含义和意义也不竟相同, 笔者认为应该统称青春题材的电影为“青春电影”。青春电影作为电影种类的涵义的一种, 主要是从从人物形象、题材类型、主题意蕴三个方面进行限定:

首先, 从人物形象上予以限定, 青春电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 这是任何分类界定中的首要限定。其次, 从表现内容上予以限定, 青春电影的表现对象是以青少年的生活为核心的电影。最后, 从主题意蕴上予以限定, 青春电影的表现对象是以青少年为主的主题展现, 例如:阳光、励志、美好、初恋等正力量, 颓废、陇伤、灰暗、暴力、狂热、激情等负能量。

众所周知,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社会大环境, 同样有着不同的青春回忆和成长过程, 但是, 在同一时代人的精神深处有着同样的时代烙印, 青春电影无疑会让同一时代的人产生对青春往事的回忆, 踏上对青春旅途的怀念, 感叹岁月的残酷, 进而对自己人生的成长过程产生深思。下面就以《红高粱》《小武》《致青春》为例分析了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不同的原因和背景。

二、以《红高粱》《小武》《致青春》为例分析了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的背景

(一) 以《红高粱》为例分析80年代青春电影的背景

1988年上映的青春电影《红高粱》, 由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执导, 这也是张艺谋的成名之作。主要以童稚观点讲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我奶奶”, 十九岁时不得不嫁给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五十岁的李大头, 到了十八里坡后, 与余占熬 (即“我爷爷”) 发生了感情, 不久, 在李大头死后, “我奶奶”劝住即将离开的众伙计, 与“我爷爷”一起撑起了烧酒作坊。同时, 经历了土匪劫财和日本人入侵十八里坡, 最后, “我奶奶”不幸被炸弹炸死。影片中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对电影语言的精湛运用, 使得《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 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影片是根据莫言同名中篇小说改编, 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导演、摄影再现了小说所塑造的不同以往的“世界”, 运用热情似火的大红色, 使画面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震惊了影坛。

然而, 红色在《红高粱》中不再代表着革命、血腥、暴力, 而是象征着人自身强大生命力和活力。那一望无尽头的红色高粱地是十八里坡农民赖以谋生的前提, 同时, 他们的精神也表现出高粱坚韧而不愿受束缚的个性特征, 即使是日本鬼子做出惨无人道的恶行, 也无法彻底压制这种个性和生命力, 十八里坡人依然会奋起反抗, 为自己的自由生存而反抗。

追求根源, 为自由而反抗的精神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阶层在“启蒙”“民主”“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精神上仿徨的知识分子如同惊雷般唤醒沉睡的中国人。同时, 给中国的青春电影带来了新气象, 他们在电影中所展示的启蒙意味, 尽管没有上升到自由、平等的层面或者说只是自由平等的一个方面, 虽然启蒙力度略显不足。但是, 他们用镜头描绘他们理想中的美好而伤感的青春岁月, 尤其, 青春电影《红高粱》所选取的人物虽然都是社会上的普通人物, 但是却隐喻着反封建, 反传统的价值的倾向非常显著, 它以浓烈的色彩, 颂扬了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

(二) 以《小武》为例分析90年代青春电影的背景

1998年上映的青春电影《小武》, 由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执导。主要叙述了中国山西省汾阳市小偷梁小武的故事。故事分作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从事“小偷”职业的小武和小勇是患难朋友, 小武给发达后的小勇送上六斤钱的彩礼时。第二个部分叙述了小武和歌厅的小姐梅梅的故事。第三个部分讲述了小武和家人因戒指而闹翻了的故事。三个故事都以小武“被拒绝”而告终, 当他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时, 再次因偷盗被公安机关收容, 故事就此结束。

其中,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和法国的“新浪潮”运动给发展中的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改变了过去欧美电影“叙述故事”的表现方法, 真诚且竭力“按生活的原貌”去再现。《小武》明显带有这一时期的新现实主义纪实手法。小武以他特有的精神世界象征着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含有的一系列宿命与矛盾,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最初的自己, 他没有泯灭自己的良知, 他依旧会不厌其烦的把偷到的身份证一个个塞回邮筒, 他依旧不忘当年六斤钱彩礼的承诺, 他依旧在被抓后还不忘一次次地要看自己的BB机。

而导演贾樟柯出生在山西省汾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也是《小武》的拍摄基地。“从1980到1990年, 正好是我自己从10岁到20岁的过程, 这个过程我觉得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成长, 开始懂事, 开始有自己的生活, 开始有自己的选择, 然后在这个过程里面, 正好是一个自己成长里头最重要的阶段。我不管别人对80年代印象怎么样, 我自己觉得80年代对我来说是非常动荡的, 是非常激动的10年, 为什么说它动荡, 因为很多信很多人和事情都非常迅速地变化。”2正如贾樟柯所叙述的,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转型期, 每个人都在这个氛围里承受了很多东西, 让他们在成长道路形成坎坷和迷惘。

由于受青春期的影响, 贾樟柯沉陷于个人故事的青春表达, 致力于讲述都市青年边缘人的个人化抒写, 以此凸显个人风格的青春电影的自我表述。因此, 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有着相似的精神内核:前途渺茫、生活懒散, 对未来缺乏热情和信心。例如:小武虚无缥缈的未来, 不切实际的“扒手”职业生活等。

(三) 以《致青春》为例分析21世纪青春电影的文化背景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讲述了18岁的郑微终于如愿考上青梅竹马邻家大哥哥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 却发现林静出国留学, 杳无音信。当郑微倍感失落时与室友朱小北、阮莞、黎维娟及师哥老张结下深厚友谊, 同时富家公子许开阳对郑微展开了疯狂的追求。一次偶然的误会使郑微爱上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陈孝正, 终成甜蜜恋人。大四毕业之际, 陈孝正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留学, 郑微痛苦地离开陈孝正。多年后, 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 让观众再次感受着爱情的缠绵、人性的纠结、命运的无常、愧疚灵魂的痛苦挣扎等。“少年人的爱恋, 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的, 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3

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开始慢慢淡化和褪去法国“新浪潮”时期的辉煌风采, 同时, 在中国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 大众文化脱颖而出, 成为一股文化艺术潮流, 并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大众文化类型致力于世俗梦想的表达, 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游戏和文化消费。同时, 受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影响, 电影艺术在另一层面也成为重塑文化形象的重要阵地, 参与新文化的重塑, 青春主题的表达史受到多重文化因素和商业环境的影响, 越来越商业化、类型化。

导演赵薇对于校园生活和对青春留恋与回忆还保持着新鲜感。在《致青春》中, 导演迎合着商业化的趋势, 将童话的梦幻与想象, 青春的悸动与张扬, 爱情的美好与感伤, 现实的无奈与苍凉, 共同交织构成了一则青春残酷物语。《致青春》中各种爱情的最终分手结果皆是“成人是困扰的来源, 借着反抗承认世界, 青少年得以证明自身的存在, 从而认清成人世界的残酷与复杂, 则是成长的关键”。

在青春电影《致青春》中, 生存与爱相互纠缠不清, 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 随即产生不同的结局。例如, 陈孝正在生存与爱之间, 他选择了生存, 但是, 当他得到最好的生存状态后却发现:他丢失了他最重要的“爱”;郑薇在“生存” (这里指富家公子许开阳对郑薇的追求) 与爱之间, 她选择了爱, 然而, 得到的却是陈孝正的抛弃;黎维娟放弃了爱, 选择了生存, 最后, 貌似她得到了她自己最想要的生存状态;一直“死守”爱的阮莞最终却因为爱失去了生命等。《致青春》中的“生存与爱”折射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同的价值观。由此可见,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 以及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商业性、娱乐性等特征, 所21世纪的青春电影展现给观众的实则是一曲残酷青春的生存物语。

三、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之比较

电影艺术在国家、民族以及国民形象构型、输出等力一而具有重要功能, 而成长影片作为一种特殊类别, 以个人成长隐喻了一个世纪乃至民族在时间河流中精神成长的脉络, 树立心性成熟的精神尺度, 进而在塑造、归纳本民族性格发挥较大作用标志参与个体建构精神殿堂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以《红高粱》《小武》《致青春》为例, 分析了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产生的背景, 由此可以得知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所以青春电影的内容不尽相同。80年代的青春电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侧重描写青春的生命力;90年代的青春电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尤其受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和法国的“新浪潮”运动的影响, 侧重描写边缘青春人物的无奈和青春的残酷;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受大众文化的影响, 侧重描写对青春的回忆和多元化特征。

第二, 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由于导演生活的时代不同, 所以所展现的青春母题不同。80年代的导演所拍摄的青春影片, 多以“梦想的追求”为母题;90年代的导演所拍摄的青春影片, 多以“青春的残酷和迷茫”为母题;21世纪以来的导演所拍摄的青春影片, 多以“青春的回忆和怀念”为母题。

第三, 8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由于意识形态的束缚程度不同, 所以影片所侧重的主题内容不同。80年代的青春电影侧重歌颂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90年代的青春电影侧重尊重不同个体的尊严;21世纪以来的青春电影侧重满足大众的日常审美需求。

青春的可贵在于, 它承载着个体第一次直面现实世界, 第一次表达自我。多数人的棱角会与世界冲撞, 而这痕迹不论好坏, 都会相伴一生, 这也许就是青春电影长盛不衰的秘密。

四、结语

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能够直观的更好的解释一个时代的主题。青春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 这其中包含生活、爱情、梦想等等。不同时代有各自不同的青春。青春电影经历了80年代、90年代和20世纪以来的发展过程, 由此可见, 中国青春电影的发展过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 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受商业性和多元性的双层影响, 形成了青春电影的类型化、娱乐化特征, 缺乏创意性, 更缺深刻的文化意义, 毋容置疑, 中国的青春电影将会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继续前行。

注释

11.阎景翰.《写作艺术大辞典》[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

22.白小丁.《夏刚电影, 无人喝彩?》, 电影艺术.1994年第1期.

上一篇:高升贺词四个字下一篇: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