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

2024-07-09

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共8篇)

1.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 篇一

第23课

点横头和人字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点横头和人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点横头和人字头的书写要领。

2、含有点横头和人字头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带有点横头和人字头的字。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观察点横头:你认为怎样写好看?点横头:点位于横画中点的上方,起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回锋;横长。

2、学写人字头:说说“人”字能否直接做人字头?如果不能,需要做些什么调整?人字头: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一些。书写撇时要注意角度,线条要挺拔。捺的起笔位置比撇稍低,起笔位置比撇稍高。

3、书写要领:点横呼应,横画稍长,撇捺舒展,撇低捺高。

4、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三遍。

5、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交”、“金”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上下宽窄如何。2.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4.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人字头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解。

“交”点要在横的中点上方,短撇与右点要对称,撇捺要舒展;“金”人字头要舒展,下部三横注意长短变化,点和短撇要左右呼应。

5、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仿、哀、弦、偷、会、命”,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第24课

草字头和竹字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草字头和竹字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草字头和竹字头的书写要领。

2、含有草字头和竹字头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草”“竹”的四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讲解到草字头和竹字头演变过程。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草字头和竹字头,学生比较草字头和竹字头有何共同点?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3、书写要领:形体扁字头正,两边均匀,上多下少

4、教师范写偏旁,边写边讲。草字头:书写时要注意短竖与短撇指向中间,短竖与短撇在横的上部露出较多,下部较少。

竹字头:写竹字头时,字头要写正,字头左右两边要匀称。

5、学生跟着写三遍。

6、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薄”、“笼”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上下宽窄如何。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3、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上小下大、比例恰当)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薄,上下结构,上小下大。草字头时,字头要写正,短竖与短撇之间的形态呈上开下合之势;下半部分注意笔画的匀称。笼,上下结构,上小下大。龙字长撇从字头中下位置起笔,竖弯钩向右舒展。

5、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茶、著、获、管、等、答”,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第25课

提手旁和木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这木字旁和提手旁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4、在书写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的书写习惯和坚毅的意志品质。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木字旁和提手旁的书写要领。

2、含有木字旁和提手旁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欣赏颜、柳、欧体中的带有木字旁和提手旁的字,说说各是什么偏旁。揭示课题

二、新授

(一)、写写偏旁

1、(课件出示)观察:当木字变成木字旁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当手字变成手字旁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木字旁:木字变成木字旁时,横竖交叉点向右移,左长右短,上短下长 提手旁:手字做左偏旁时,短横稍斜,竖钩挺略长,穿过横中点略偏右,提与横左长右短。

3.出示书写要领:左长右短,上短下长,提画斜度稍大

4、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三遍。

5、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示“择”、“梢”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长短如何。2.教师巡视指导。3.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4.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右穿插)

5.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择:左窄右宽。又横撇的撇稍收敛,以避让提手旁。梢:左窄右宽。右边月一撇改为竖,并穿过方格中心点。6.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掘、搜、扒、株、柄、模”,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第26课

单立人和双立人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单立人和双立人的书写要领。

2、掌握含有单立人和双立人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颜、柳、欧体中的带有单立人和双立人字旁的字,说说各是什么偏旁。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单立人和双立人,学生比较单立人和双立人有何共同点?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单立人:撇的长短要适宜,书写是要注意角度,不要太平或太直,线条要挺拔。竖要从撇的中腹处起笔,长短与撇的长差不多。

双立人:第一撇较短,第二撇略长,呈平行之势,两撇起笔一定要上下直对。竖不要写得太长。

3、书写要领:形体修长,竖在撇中偏下位置

4、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三遍。

5、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伐”、“律”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如何。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3、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穿插避让)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伐,注意单人旁中撇的倾斜角度,第二笔竖的长度与撇基本相等。斜钩的起笔高于单立人的撇。律,第一撇较短,第二撇略长,呈平行之势,右部横画布白均匀,竖居中,稍长。

5、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供、仗、付、徒、街、德”,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第27课 两点水和三点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点水和三点水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点水和三点水的书写要领。4.含有两点水和三点水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水”的四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讲解到水的演变过程。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两点水和三点水,学生比较两点水和三点水有何共同点?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两点水:上下要呼应,距离不宜太开,这个偏旁在字中占位较小,左右比例差异明显,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与呼应。

三点水: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右点略偏左,第三笔为斜提,三笔不宜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3、书写要领:两点水要呼应,间距要适中;三点水,中点略左,点提收在横中线上。

4、教师范写偏旁,边写边讲。学生跟着写三遍。

5、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冶”、“添”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长短如何。2.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4.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右穿插)

5.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冶,两点水不宜写得太开,提要指向右边撇折的起笔处,形成呼应。写右边时,要注意撇折的撇的倾斜角度,口要上宽下窄,呈倒梯形状。添:写三点水要注意笔势的连贯,右边两横,上横短,下横稍长;撇、捺要写得舒展,右下部分要写得紧凑,三个点的位置要恰当,注意呼应。6.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凑、凝、况、潮、溢、渴”,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第28课

宝盖和秃宝盖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宝盖和秃宝盖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宝盖和秃宝盖的书写要领。

2、掌握含有宝盖和秃宝盖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颜、柳、欧体中的带有宝盖和秃宝盖的字,说说各是什么偏旁。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宝盖和秃宝盖,学生比较宝盖和秃宝盖有何共同点?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3、归纳书写要领:形体扁宽,钩往里,点居中。

4、教师范写偏旁,边写边讲。宝盖:上点居中,第二笔是竖点,稍向左下倾斜,横钩稍左低右高,转折处稍顿 出钩稍快。,秃宝盖:第一笔是竖点,不要写成短撇,书写时向左下由轻到重顿笔。

5、学生跟着写三遍(先描再写)。

6、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宅”、“写”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上下如何安排。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3、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上少下多,比例恰当)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宅:上下结构。宝盖略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下部第一笔短撇稍平,横不宜太长,竖弯钩从短撇稍左处起笔,要写得舒展一些。写:书写时要注意横画间布白均匀,竖折折钩中的竖与折钩要保持一定的倾斜。

5、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寂、审、官、军、农、冠”,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两个偏旁,学会了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写法,还知道了汉字的笔顺规则,你们一定有了很大的收获。希望你们平时写字时能细心观察,规范写字,做到写好字,好写字,字如其人。

课后反思

第29课

提土旁和王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的书写要领。

2、含有提土旁和王字旁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均”与“玲“两字,说说各是什么偏旁。揭示课题

二、新授

(一)、写写偏旁

1、出示“土”与“”、“王”与“”,学生比较土与王改为偏旁后有何区别?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

提土旁:短横要有一定的倾斜度,竖居横画中间,提要挺直有力。

王字旁:王字做左偏旁时,两横要写得稍短一些,竖居中,最后一笔提要注意与下一笔画的呼应。同时要注意横画间的布白.3.出示书写要领:左长右短,间距匀称,末横化提

4、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三遍。

5、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均”、“玲”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长短如何。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3、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右避让)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

5、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址、墙、理、堤、玩、玻”,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第30课

口字旁和石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口字旁和石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口字旁和石字旁的书写要领。

2、含有口字旁和石字旁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带有口字旁和石字旁的字,说说什么偏旁。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口字旁和石字旁,学生比较口字旁和石字旁有何异同?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具体说说这两个口怎么写?石字旁的撇有何特点?

3、教师范写偏旁,边写边讲。口字旁:口字旁的竖和横折的折都要向内倾斜,形状呈上宽下窄之势。石字旁:石做左偏旁时,要写得窄小一些。撇要写得长一点,短竖的起笔基本上在撇的中腹部。

5、学生跟着写三遍。

6、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唯”、“砖”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如何?偏旁位置如何? 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3、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小右大、口在左上、石居中)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口左偏上。右边单人旁窄长,撇向左穿插,四横间距均等。砖,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的竖折折稍向右倾。

5、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咏、叮、喷、破、碎、研”,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第31课

竖心旁和卜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竖心旁和卜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竖心旁和卜字旁的书写要领。

2、含有竖心旁和卜字旁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带有竖心旁和卜字旁的字。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观察竖心旁:你认为怎样写好看?两点怎么安排?竖心旁:两点角度不同,第一点是竖点,第二点是斜点;竖画要写得挺拔有力;书写时要注意左右两点的呼应。

2、学写卜字旁:说说卜字旁的点有何特点?书写位置如何?卜字旁:竖为垂露竖,要写得直挺,点的起笔在竖画的中点稍偏上处。

3、教师范写偏旁,学生跟着写三遍。

4、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悦”、“外”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如何。2.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4.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竖心旁的左窄右宽,卜字旁的字左右基本相等。5.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解。

“悦”左窄右宽,竖要直挺,右部点与撇呈倒八字形,口上宽下窄,竖弯钩要舒展。“外”左右基本相等,横撇在短撇的中部,最后一点在竖中部偏上处。6.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惨、怀、惰、补、朴、扑”,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第32课 言字旁和食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言字旁和食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言字旁和食字旁的书写要领。

2、含有言字旁和食字旁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带有言字旁和食字旁的字,说说什么偏旁。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言字旁和食字旁,学生比较言字旁和食字旁有何异同?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写这两个偏旁要注意什么?具体说说这提怎么写?食字旁的撇有何特点?

3、教师范写偏旁,边写边讲。言字旁:写第二笔横折提时要注意笔势的变化,横由左向右上行笔,至转折处顿笔。食字旁:形态稍窄,横钩不要写得太大。

5、学生跟着写三遍。

6、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议”、“饭”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如何?偏旁位置如何? 2.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4.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小右大、穿插避让)

5.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撇的起笔高于捺的起笔。饭,左右结构,右部第一笔为平撇,第二笔为竖撇,捺要舒展。

6.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诉、诲、训、饲、饮、饱”,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第33课 练习与评价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口字旁和石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口字旁和石字旁的书写要领。

2、含有口字旁和石字旁这两个偏旁字的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带有口字旁和石字旁的字,说说什么偏旁。揭示课题

二、探讨研究,掌握要领

(一)、写写偏旁

1、出示口字旁和石字旁,学生比较口字旁和石字旁有何异同?

2、偏旁书写指导:说说这两个偏旁怎么写才会更美?具体说说这两个口怎么写?石字旁的撇有何特点?

3、教师范写偏旁,边写边讲。口字旁:口字旁的竖和横折的折都要向内倾斜,形状呈上宽下窄之势。石字旁:石做左偏旁时,要写得窄小一些。撇要写得长一点,短竖的起笔基本上在撇的中腹部。

5、学生跟着写三遍。

6、展示病例,师生点评后同桌互评作业,再练二遍。

(二)学习例字

1、出示“唯”、“砖”俩字,试写这俩字,每字描一遍,写二遍。并想一想这俩字左右宽窄如何?偏旁位置如何? 2.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评价

选取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什么地方需要改正。

3、归纳要领

说说写这俩字要注意什么?(左小右大、口在左上、石居中)

4、教师例字示范:边写边讲笔画位置及变化。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口左偏上。右边单人旁窄长,撇向左穿插,四横间距均等。砖,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的竖折折稍向右倾。

5、学生再练习余下的字。

三、评价练习

1、好的学生作业上台评价展示。

2、同桌交流,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正。

3、出示“咏、叮、喷、破、碎、研”,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该如何写。

4、先描再写,注意学习步骤:一看二想三写四评‘

五、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后反思

2.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 篇二

[片段一]疑难问题不放过

师:课前, 老师让大家完成了一份预习作业。请大家现在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习成果。 (学生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 约3分钟左右。接着学生代表交流自学成果。)

生:什么叫周期现象?

生:为什么要叫周期?

生:怎样发现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呢?

生:发现周期中的规律有什么用?

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真会学习!那接下来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进一步学习交流, 进一步明晰这些问题。

[评析]本课的起始, 让学生交流预习的体会, 这是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吸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而精心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翻转课堂”核心理念是“上课前自主学习、自定进度、自我整理、提出问题;课堂上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作业评价”。本课中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 把一些可以学会的课本知识, 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预习, 并提出问题, 增强了儿童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为课堂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课始让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疑问触动、驱动孩子展开思考与探索, 可以说抓住了“问题导学”的核心。

[片段二]举一反三找规律

师:其实什么是周期现象, 从大家预习作业中, 我已经感觉到很多同学在潜意识里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因为你们都已经会设计了, 一起来看看老师刚才收集的几份同学设计的周期现象图。

(展示作品1:这位同学画的是2个图形为一组的情况)

设问:知道接下去画的应该是什么?再接着画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出:2个为一组, 一组一组出现, 每组都是按照 () 顺序排列的。第一个是 () , 第二个是 () 。

(展示作品2:这位同学画的是3个图形为一组的情况)

师:能像刚才那样说说这里的规律是什么? (请两生说)

师:每3个图形一组, 按照 () 顺序排列。第一个是 () , 第二个也是 () , 第三个是 () 。 (学生回答)

师 (追问) :想象一下, 第5组的第一、二、三个图形分别是什么?第五组和第几组是一样的?第9组第一个图形是什么?第200组最后一个图形是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

(展示作品3:4个为一组的。此处从略)

师:仔细观察, 用心思考, 这几位同学设计的几种现象图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几个为一组, 每组都是完全相同而且依次不断重复下去。

师:同学们, 其实生活中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有很多,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欣赏配合老师讲解:同学们, 每天的日出日落周而复始;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其实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这种规律, 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瞧, 用这种规律做的剪纸、织的花布、编的手链等。像这种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周期现象。)

[评析]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 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本环节中, 教者从儿童已有经验出发,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 来分析图形排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 同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 形成对“周期现象”的直观表象理解。本环节的“扶放有度的问题导学”, 为进一步合情推理“周期现象”积蓄了力量,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片段三]回顾反思常总结

师:原来, 在神奇的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 到处都存在着这样的规律。下面, 就用我们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起来瞧瞧, 这样一幅场景 (课件出示例题) :国庆节快到了, 广场上热闹非凡, 盆花摆起来了, 灯笼挂起来了, 彩旗也随着飘起来了。仔细观察,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现象和刚才看到的现象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都是周期现象, 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照这样摆下去, 左起第15个物体分别是什么颜色?

师:咱们先独立思考解决第一个问题, 每个同学在作业纸上记录自己的想法, 然后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比比哪组想的办法最多。

师:刚才我们在研究“周期现象”的规律时, 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如果是单双数排列的, 我们只要看它是单数还是双数, 马上就能判断出是什么形状或颜色了。我把这种方法取名为“观察法”。

生:第二种方法是“画图法”, 就是把看到的有规律的排列情况画下来, 就能知道答案了;

生:有些问题问的如果比较大, 比如问你第100个、200个是什么颜色……画图就比较麻烦了, 我们只能用计算法了。比如彩旗是红绿黄3面一组, 求第100面是什么颜色, 就要用100÷3=33 (组) ……1 (面) , 第100面是红色, 如果余2就是绿色, 没有余数就是黄色。

(学生总结这里时, 老师还重点追问:算式中, 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各是表示什么意思?)

师:看来我们解决同样的“周期问题”时, 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场比较, 看谁解决“周期现象”使用的方法更巧妙、更灵活。

[评析]本环节的教学中, 教者突出对探索过程的回顾和反思, 通过对学习探究疑难问题过程的回顾与总结, 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再检验与再确认。而在其后的教学中也大幅度降低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要求, 这些是符合新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 也是与苏教版改编意图十分契合的。

[全课总评]

新改编教材与原实验教材相比, 从三年级上册开始不再设置单元教学探索规律, 而是通过“专题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专题活动”与“综合与实践”板块一样放在单元学习之外, 它们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本课根据“扶放有度, 问题导学”的总体性教学策略, 着力以“疑难问题不放过”、“举一反三找规律”、“回顾反思常总结”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抓手, 着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自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三个抓手, 我们也可视作是“扶放有度,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三部曲”, 下面再试着作下一番简单分析。

疑难问题不放过。如果我们“疑难问题不放过”, 不停地追问下去, 这样学习数学就有了认定的学习目标, 有了挑战性, 也有了趣味性。

举一反三找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教学中, 我们若能通过“鲜活的数学现实”, 让学生不断观察、操作、体验、感悟, 由此逐步归纳、概括, 最终才能形成适用儿童自己的“前概念”或“准概念”, 也即初步拥有了“规律”。而“规律”又是我们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利器”。

回顾反思常总结。就像登山或走路需要停下来休息调整一样, 我们的问题探究也需要回顾反思、经常总结, 这是一个自省的过程, 用心理学的术语讲, 是“元认知”, 即对“认知过程本身的认知”。它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以便扬长避短, 更高效地学习。

3.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 篇三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产主动交友的愿望;

2、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交朋友的好处并学会主动与人交朋友;

3、在交际环境中通过教师评价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重点难点:学会主动与人交朋友。

活动准备:《找朋友》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向往交友

导入语:孩子们,今天教室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老师,你们看,我们的校长啊,主任啊,还有其它年级的老师,来了这么多!我们先来猜一猜,他们来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或抽学生回答:主要答案集中在“听课”上)老师们究竟来干什么呢?这是一个秘密,暂时不告诉你们!一会我们在课堂上揭晓答案,看你猜对没有。不管怎样,这么多老师看着我们,我们就应该好好表现自己,争取让老师们都记住你的名字,那请同学们先按规矩坐好,每个同学都坐好了老师就会给同学们一个神秘礼物。

1、播放动画视频——《找朋友》(此环节教师要故作神秘状,创设揭晓神秘礼物的答案的情境)

师过渡:孩子们,好玩吧!如果好好表现,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等着我们。

2、谁来告诉我,刚才的这个音乐视频的名字——找朋友。

3、视频中讲了谁找朋友呢?(猫咪、兔子、松鼠)最后都找到了吗?

师相机小结:是呀,他们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们看看,他们在一起玩得多开心呀!有了自己的朋友就是幸福:你们可以一起上学放学,不再孤单害怕;你们可以一起读书写字,不再枯燥乏味;你们可以一起游戏玩耍,不再寂寞无聊。我们小孩子来到一个新的班级,来到一所新的学校,来到任何一个新的集体,我们就应该像动画中的小猫、兔子和松鼠一样,要主动地去和别交往、主动地去找自己的伙伴。

二、学习交友

师过渡:除了主动以外,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视频,向视频中的猫咪、兔子、松鼠学习学习,看看他们是怎样找朋友的。

1、播放动画视频——《找朋友》

2、学生讨论:动画中的猫咪、兔子、松鼠是怎样找朋友的,哪句歌词可以告诉你这个问题?(敬个礼来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过渡:对了,同学们,看来要找到自己的朋友得懂礼貌,主动握手也是一种礼貌行为。

3、教学生握手问好打招呼(师生演练、生生演练),评价表扬交流时眼睛看着对方的同学。

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视频里发现,动画里的猫咪、兔子、松鼠只有动作没有语言,同学们想想,他们在握手的同时肯定还会干什么?——说话。对了,只握手不说话交流肯定找不到朋友。那请你们想想,他们握手时除了问好打招呼,还会说什么呢?

4、学生思考并讨论:动画里的猫咪、兔子、松鼠们在握手时还会说什么?

5、师引导总结:

①自我介绍: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评价时强调有哪些同学已经学会了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

②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介绍爱好特长”;评价提醒哪些同学交流时眼睛没有看着对方的眼睛(先表扬让孩子跟着学,现在就是挑刺提醒映入他们的脑海)。

③发出交友邀请:师生演练、生生演练“握手打招呼+简单自我介绍+介绍爱好特长+发出交友邀请”;评价时强调“交流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并且接收到邀请后要主动积极回应”。

6、向学生提出连贯整个学习交友过程的更高要求,强调说话交流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语气要真诚。然后再师生演练、生生演练。

三、友好結盟

同学们,现在知道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吧!那好,知道了我们就一定要用上,今天现场这么多人,有你的同学,有你们的校长主任,还有老师,都可以成为你的好朋友。现在可以揭晓开课时的秘密了,今天现场这么多的老师,他们来就是想和你们做朋友的,下面请同学们大胆地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发出真诚的邀请——我们做朋友吧!(板书课题)

1、老师带头,学生上台或在位置上向全体介绍自己,发出交友邀请。

2、愿意和台上的同学交朋友的老师或学生主动出列与其结盟成为朋友。

四、小结收获

1、师小结:怎样交朋友,勉励孩子们多交朋友,祝贺孩子们今天收获自己的朋友。

4.四年级上册习字与书法教案 篇四

(2018——2019学)

杨村十一小 李艳军

学期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学艺无捷径,更不能如行人走路,三步并两步行。天赋自来是有,但不学无术,形同废物而无用。

4、书法教学要具有发展性 我们教书法的目标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观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借鉴、引用、学习。

(三)能使整体进步,部分学生有为,并终身受益。

(四)教必有成,学必有果,培养学生自信,展示自己、发挥才能、发表作品。最终达到学生自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目的。

5、书法教学要具有兴趣性

书法本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艺术,下有根上无顶,无人书写水平达到顶峰。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四种格体,初步认识真(楷书)、草、隶、篆,大致区分各体的字形特点,尤其是了解楷书中柳、颜、欧三体,倡导积极尝试、习练爱好之精神,让学生观赏一些书法刊物,开阔眼界、欣赏佳品、品评杰作、学会审美、勤学苦练、效仿名人,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平时注意用毛笔示范学生,引导学生在“看、识、品、学、练”五点上下功夫。经启发诱导,渐渐使学生被书法艺术的美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步入书法之门。

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一讲 第二周: 第二讲 第三周: 第三讲 第四周: 第四讲 第五周: 国庆节假期 第六周: 第五讲 第七周: 第六讲 第八周: 第七讲 第九周: 第八讲 第十周: 第九讲 第十一周: 第十讲 第十二周: 第十一讲

第十三周: 第十二讲 第十四周: 第十三讲 第十五周: 第十四讲 第十六周: 第十五讲 第十七周: 第十六讲 第十八周:总结

第一讲 认识书法和文房四宝

一、教学目标:理解书法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房四宝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什么叫做书法?

(1)、“书法”这一名词在我国已运用了三千多年,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了,从广义上理解,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因为“书”所指的就是写字,而“法”可以理解为方法;而从狭义上说,书法特指用毛笔书写的汉字艺术。

2.认识文房四宝(1)笔:(毛笔)a什么是毛笔?如何分类?

按笔锋的长短:长锋笔、中锋笔、短锋笔 按大小:提斗、楂笔、大楷、中楷、小楷 B欣赏湖笔(2)墨

出示实物让学生认识。(3)纸

了解纸的分类,认识宣纸。(4)砚

播放课件,欣赏各种砚。

3.欣赏(课件展示天津名人书法作品)

六、板书设计:

认识书法和文房四宝

七、教学反思:

第二讲 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握笔和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2、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3、体会正确姿势的优美。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体会正确姿势的优美。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思考:文房四宝都有什么?

你知道怎样握笔姿势吗?

2、讲解写字的姿势《姿势歌》(1)出示姿势图《姿势歌》;(2)边讲解边示范;

(3)要领: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3、执笔姿势(1)五指执笔法;

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出示几组错误的姿势图,请学生帮助纠正。评选最佳姿势奖,并为同学作示范。

(2)学习《握笔歌》

边学习边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写字姿势及执笔方法)

六、板书设计:

写字姿势与执笔方法

写字姿势要领: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握笔歌

七、教学反思:

第三讲 运笔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笔的含义以及方法。

2、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

3、体会运笔书写的优美。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体会运笔书写的优美。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正确的握笔姿势,边说边练习。

2、讲解运笔的含义

以指执笔,靠腕的运动,笔锋着纸写出笔画叫运笔。课件出示不同运笔方法写出的不同笔画。

3、介绍运笔方法

藏锋、露锋、提与按、切笔、转与折、中锋与侧锋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

评选最佳姿运笔,并为同学作示范。

(2)学习中锋运笔诀窍

边学习边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字的运笔)

六、板书设计:

运笔方法

运笔方法:藏锋、露锋、提与按、切笔、转与折、中锋与侧锋

七、教学反思:

第四讲 横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横的形态,学会横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长横和短横运笔过程的异同。

3、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横的形态,学会横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运笔的含义和运笔的方法。

课件出示不同的字,学生指出运笔方法。

2、观察横画的特点

(1)出示放大的学生书法作品一幅,提问:“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想?”(2)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横”

(3)教师介绍:横画在一个字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能不能把字写平稳,与横画有着很大的关系。

仔细观察,这些长横和短横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后回答。

3、领悟与书写 长横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横画写得既平正又生动呢?我们先来学习长横的写法?(运笔七个步骤)(2)思考:写长横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教师讲凹横、短粗横、左尖横,学生练习。介绍写横的口诀,继续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的横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四讲

长横、凹横、短粗横、左尖横

七、教学反思:

第五讲 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竖的形态,学会竖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悬针竖、垂露竖、腰细竖和腰粗竖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竖的形态,学会竖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横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竖画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竖”

(2)教师介绍:竖在一个字中起着支柱作用,因此,要写得平正,不歪,尽量做到垂直,挺拔有力。有的还把竖画称之为直画。只有这样写,才能做到不失重心,立地稳固。

仔细观察,这些竖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竖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竖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先来学习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运笔七个步骤)(2)思考:写竖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垂露竖:起笔略重,向右作点画,顿后提笔向下缓缓行笔。行至末端用力下顿后回锋收笔。整个笔画做到直立而不僵,使它有轻重感。

悬针竖:落笔向右重顿,而后转锋向下均匀行笔。中间要略慢一些。待出锋时直下,略快,似悬针一般,锋要尖细。范写假、雀、峰。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教师讲腰细竖和腰粗竖,学生练习。介绍写竖的口诀,继续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的竖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五讲

悬针竖、垂露竖、腰细竖、腰粗竖

七、教学反思:

第六讲 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平撇、斜撇、弯撇和腰粗撇的写法。

2、学习习近平撇、斜撇、弯撇和腰粗撇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特点。

3、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平撇、斜撇、弯撇和腰粗撇的写法,并学会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横、竖的写法。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撇的写法了。

二、学会平撇、斜撇、弯撇和腰粗撇的写法。

1、认识形态。

师板书平撇、斜撇、弯撇和腰粗撇。比较短它们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习用笔。

(1)比较平撇、斜撇,找出不同之处。

师小结:起笔向右下角顿笔行笔向有下方边行边提笔收笔出锋(2)你觉得它们书写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平撇劲健挺拔——行笔快而有力,笔势短促;斜撇舒展飘逸——行笔缓慢舒展,笔势开张。(3)学习弯撇和腰粗撇,找出不同。

3、师投影示范平撇、斜撇弯撇和腰粗撇的写法。

4、学生练习。

三、学习习近平撇、斜撇弯撇和腰粗撇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特点。

1、学习例字“仰”与“拢”的写法。

(1)投影显示“仰”字,字中有什么撇?竖与撇是怎样组合的?(2)投影显示“拢”字,字中有什么撇?

斜撇往左舒展了,为了使左右匀称,竖弯钩要往右舒展;斜撇穿过横的偏左部分;平撇写在竖弯钩偏上方。出示病字进行比较。

(4)师示范。学生练习。描红一个,临写两个。

四、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的竖的书写)

五、板书设计:

第六讲

平撇、斜撇、弯撇、腰粗撇

六、教学反思:

第七讲 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捺的形态,学会捺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直捺、尖头捺、长捺和反捺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捺的形态,学会捺的写法,掌握直捺、尖头捺、长捺和反捺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撇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捺画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捺”

(2)教师介绍:捺,是毛笔字中较难写的笔画,在写捺时,既要区分它们的斜度,又要注意在行笔中做到“一波三折”,注意直捺、尖头捺、长捺都要写得长,出锋要做到自然和稍慢。仔细观察,这些竖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捺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捺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直捺、尖头捺、长捺和反捺的写法?(2)思考:写捺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直捺:藏锋手笔,先轻后重,至捺脚初,铺满毫再向右边提边露锋收笔。尖头捺:回锋落笔,较轻灵。星币、收笔如直捺。收笔向右平收。长捺:起笔、行笔、收笔如直捺,只是形态较长而平。一般在字的底部。

反捺:又称右长点。如果把它反过来就是短捺,起笔轻,斜右下按笔,外捻笔杆,回锋收笔。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介绍写捺的口诀,继续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的捺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七讲

直捺、尖头捺、长捺、反捺

七、教学反思:

第八讲 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点的形态,学会点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竖点、垂点、侧点和提点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点的形态,学会点的写法,掌握竖点、垂点、侧点和提点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捺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点画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点”

(2)教师介绍:写点的时候要注意点的角度和位置,要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变化,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在不同字中各点的形态,且要区别对待它们的书写方法。仔细观察,这些点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点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点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竖点、垂点、侧点和提点的写法?(2)思考:写点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竖点:藏锋起笔,再稍稍外捻笔杆,调正笔锋,顺势向下收笔,如写短竖。垂点:露锋起笔,先轻后重,顺势提锋向右下顿笔,外捻笔杆,回锋收笔。侧点:先露锋起笔,侧顿,待外部轮廓圆满后再外捻笔杆,从左侧回锋收笔。提点:起笔斜落稍顿,再用手腕的力量自左下向右上推笔,露锋收笔。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介绍写点的口诀,继续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点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八讲

竖点、垂点、侧点、提点

七、教学反思:

第九讲 折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折的形态,学会折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横折、矮竖折和高竖折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折的形态,学会折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

1、老师板书“折”学生观察并指名说说折是一个独立的笔画吗?

2、语文课上学过带有折的字,举一些例字,并组成词?今天我们学习折的写法。

二、新授课:

1、板书折,思考:折的种类及用笔方法?教师同时示范板书。

2、教师讲解折的写法。指名读一读三种折的写法要领,师在黑板示范。

3、学生临摹练习

4、读一读“写折的口诀”

5、指导“日、田、山、北”字的写法。学生读后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试练习:在本上练习并自评,找出自己书写的最满意的一个捺,给大家展示,说说好在哪?(教师适当辅助点评)

7、我在你们的书中找了几个带有折的字(拿出样张看看),认识吗?谁来读读,并说说是哪钟折。

8、找找我们刚学的折在这些字的第几笔出现,描一描。(再次体会折的写法)

9、师生共同讲评。

10、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折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九讲

点折

横折 矮竖折 高竖折

七、教学反思:

第十讲 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提的形态,学会提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平提、斜提、撇提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提的形态,学会提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点折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提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提”

(2)教师介绍:写提的时候要注意提的角度和位置,要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变化,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在不同字中各提的形态,且要区别对待它们的书写方法。仔细观察,这些提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提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提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习近平提、斜提、撇提的写法?(2)思考:写提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介绍写提的口诀,继续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提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十讲

提平提、斜提、撇提

七、教学反思:

第十一讲 竖钩 弯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竖钩、弯钩的形态,学会竖钩、弯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竖钩、弯钩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竖钩、弯钩的形态,学会竖钩、弯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提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竖钩、弯钩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竖钩、弯钩”

(2)教师介绍:写提的时候要注意竖钩、弯钩的角度和位置,要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变化,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在不同字中各竖钩、弯钩的形态,且要区别对待它们的书写方法。仔细观察,这些竖钩、弯钩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竖钩、弯钩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竖钩、弯钩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竖钩、弯钩的写法?(2)思考:写竖钩、弯钩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介绍钩的口诀,继续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竖钩、弯钩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十一讲

竖钩、弯钩

竖钩、弯钩 写钩的口诀

七、教学反思:

第十二讲 斜钩 卧钩 横折钩 竖弯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形态,学会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形态,学会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钩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

(2)教师介绍:写提的时候要注意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角度和位置,要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变化,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在不同字中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形态,且要区别对待它们的书写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写法?

(2)思考:写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复习钩的口诀,继续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十二讲

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

斜钩、卧钩、横折钩、竖弯钩

七、教学反思:

第十三讲 横钩 矮横折钩 高横折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形态,学会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形态,学会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钩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

(2)教师介绍:写提的时候要注意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角度和位置,要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变化,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在不同字中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形态,且要区别对待它们的书写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写法?

(2)思考:写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复习钩的口诀,继续练习。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十三讲

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

横钩、矮横折钩、高横折钩

七、教学反思:

第十四讲 竖提 撇点 横撇弯钩 竖弯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形态,学会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形态,学会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钩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

(2)教师介绍:写提的时候要注意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角度和位置,要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变化,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在不同字中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形态,且要区别对待它们的书写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写法?

(2)思考:写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十四讲

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

竖提、撇点、横撇弯钩、竖弯

七、教学反思:

第十五讲 短横撇 长横撇 横折折撇 提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形态,学会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形态,学会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提、点、钩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

(2)教师介绍:写提的时候要注意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角度和位置,要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变化,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在不同字中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形态,且要区别对待它们的书写方法。

仔细观察,这些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写法?

(2)思考:写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十五讲

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

短横撇、长横撇、横折折撇、提撇

七、教学反思:

第十六讲 横斜钩 横折弯弯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横斜钩、横折弯弯的形态,学会横斜钩、横折弯弯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横斜钩、横折弯弯的运笔过程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横斜钩、横折弯弯的形态,学会横斜钩、横折弯弯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说一说钩、折的形态及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观察横斜钩、横折弯弯的特点

(1)出示书法作品中的各种“横斜钩、横折弯弯”

(2)教师介绍:写提的时候要注意横斜钩、横折弯弯的角度和位置,要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形态和变化,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在不同字中横斜钩、横折弯弯的形态,且要区别对待它们的书写方法。仔细观察,这些横斜钩、横折弯弯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3、领悟与书写

横斜钩、横折弯弯的写法:

(1)怎样才能把横斜钩、横折弯弯画写得既美观又生动呢?我们来学习横斜钩、横折弯弯的写法?(2)思考:写横斜钩、横折弯弯时应该注意哪些特点?(3)指名回答,归纳特点。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分小组练习,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及时纠正。

4、欣赏(课件展示不同书法作品里横斜钩、横折弯弯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第十六讲

横斜钩、横折弯弯

横斜钩、横折弯弯

5.四年级上册软笔书法说课稿 篇五

平定县第二实验小学

翟晓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软笔书法课《第5课 女字旁、绞丝旁》。

一、说教材

本课依托是教育局配发的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法练习指导(写字)》教材,处于第一单元的第5课。本课主要学习毛笔书法的偏旁“女字旁”、“绞丝旁”。

二、说教学背景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书法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导致现在很多人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规范汉字。近几年来过教育部门多次提出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和意见,书法教学逐渐被重视。我校也是把书法列入学生必修课之内,所以书法教学也是在摸索中前进。

三、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四年级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毛笔,通过前面的几节课,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为书法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需要静气凝神,对初学毛笔字的他们来说,也会有畏难的情绪,但我想学生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心,并且有着较强的求知欲的,只要得法的指导,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理解和掌握“女字旁”和“绞丝旁”的区别与运笔方法。

(2)初步学会“始”、“如”、“经”“纪”几个字的写法。

(3)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增强名族自豪感。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女字旁”、“绞丝旁”的运笔方法。

难点:感受汉字的美。

六、说教法与学法

书法课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动手操作性,老师讲解、引导,直接示范是最主要的教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最主要的是以临摹和练习为主。本节课主要用了投影仪和毛笔集字卡为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清楚地分析撇画的形态以及运笔行笔过程。

老师引领大家欣赏学习书法家的经典作品,展示书写完成的成品书法作品,让学生感知,并以奖励激趣。

学习书写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讲解和示范,以及单个指导示范。学生之间采用互相学习、互相品评的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察“始”“经”引出偏旁。

(二)学习新知

女字旁:撇点的撇略直,点要弯。次撇有弧度。提的起笔要低,收笔不可穿过次撇。

绞丝旁:两个撇折的撇走向基本一致,第一个折向下行笔,第二个折向上挑出。

(三)范字学习指导

观察“始”、“如”、“终”、“纪”发现偏旁在每个字中的书写特点和整个字的间架结构。

(四)拓展延伸

女字旁在字左时,末笔提的收笔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为你们的收获鼓掌。老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方法。

八、说教学反思

书法课贵在培养学生兴趣,重在教给学生练习书法的方法。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帖、临摹、欣赏书法内在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注重课堂实际,老师示范,做到示范准确,讲解清楚,同时指导扎实有效地学生练、写。

6.三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1、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铁棒磨成针”的“滴水穿石”之功,写字的过程是检验毅力的手段,是磨练意志的途径,字的好坏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写字还与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因此,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2、在写字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在写字教育中,要通过写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练字的动机,尊重学生对字体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选择,保护和培养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创造性,保证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乐学求美。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到二年的写字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学生的书写工整率还算可以,但入体率不高。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个别学生的书写比较草,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要想写好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

(1)汉字的基本笔画,主要有如下一些:点、弯钩、横钩、横折弯、横、斜钩、横折、横折弯钩、竖、横折提、横撇弯钩、撇、竖提、横折钩、横折折撇、捺、竖折、横折折折钩、提、竖弯、撇折、竖折撇、竖钩等。

(2)汉字的笔顺规则,可分为基本规则和补充规则两种:基本规则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补充规则有中间突出先中、右上或字里有点后补、上包下时先外、下包上时先内、三框首横末折。

(3)汉字的间架结构,有如下六种: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4)汉字的偏旁部首。

3.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严格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2.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4.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5.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鉴赏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采用书法比赛、作品展览等方式鼓励学生好好写字,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他们的写字兴趣。

2.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指导课,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3.重视写字课教学,先讲后练,提示注意点,再让学生去练习,使学生的练习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写字水平。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不少于25分钟。

4.要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处理好写字与识字的关系;处理好写字教学与课外书法活动的关系。

7.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 篇七

研讨完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认识垂线”之后,数学组对后续课“认识平行”进行了教学研讨,课后围绕四大环节,带着问题进行了分析反思与教学建构。

一、图形归类:如何使分类更具理性化?

【教学回放】

师(屏幕呈现五幅图):观察这里的五幅图,你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吗?分好后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组织集体交流。(学生用手凌空比画,言语表述不清)

师:我们一起再用PPT来验证一下。(集体观看屏幕动画(5)号和(4)号的延长)

师(总结):(5)号的两条直线延长相交,所以(5)号属于相交这一类。而(4)号无论怎么延长两条直线,仍然不相交,这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教学效果】

此处分类只是学生的感性观察,仅仅停留在“眼、口”之上,所以在集体交流反馈时,学生对于(4)号无所争议,但对于(5)号到底如何处理争议较大,数学语言表达产生困难,缺失延长直线的操作而“口说无凭”,一些学生陷入了(5)号也是不相交的“感性直观误区”。教师虽然早有预设,进行课件延长直线的展示,明确了(5)号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但学生仍缺乏理性体验,教学费时,暴露出“媒体替代”思维。

【评价反思】

分类能够从一系列事件中逐步抽象出部分事件的相同属性,达成对知识的高度归属与认同。分类,可以借助直观达成,但分类本身更多具备理性思考的特质。

既然在教学“认识垂线”时学生就初步形成了知识结构与方法结构,经历了探究过程,所以导入部分的分类,唤起已有经验,为研究互相平行做铺垫,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在分类时就能够“理性地观察思考”呢?如何让学生更有话语权和便利的表达方式,不再受替代思维之惑?既然(5)号的争议焦点就在“直线可向两端无限延长”,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有机会将思考的过程落实到笔头上呢?

所以,此处的分类,不能简单地用“看”和“说”进行推进,而应加入“动手操作”让学生有机会“沉”下来,落实到笔头上,得到尝试将(5)号延长的机会,再在交流反馈时解释为什么这么分的标准,分两层并列投影呈现差异资源,第一层:(1)(2)(3)和(4)(5)、(1)(2)(3)(5)和(4),聚焦疑点(5)号;第二层:(4)号和(5)号没有画延长线和画了延长线,积累基本方法。通过直观的投影,让所有学生清晰地看到“直观的(5)号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的图像”,达成意会和顿悟。最后让没有延长操作经历的学生再将(4)号和(5)号进行延长,产生切身的操作体验,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教学重构】

师(屏幕呈现问题):看一看下面五组直线,先独立想一想,再在纸上分一分,并和同桌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第一类:()第二类:()

并列投影第一层学生作品:第一类:(1)(2)(3)和(4)(5);第二类:(1)(2)(3)(5)和(4)。

观察思考:你同意哪一种?(停顿)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两位同学为什么这么分。

并列投影第二层学生作品(能将(5)号和(4)号画出延长线):好在哪?

学生操作:分别延长(5)号和(4)号,又有什么结论?

屏幕:我们一起再用PPT来验证一下。

总结:(5)号的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所以(5)号属于相交这一类。而(4)号无论怎么延长两条直线,仍然不相交,这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揭示概念:如何让教学更具结构化?

通过第一环节的理性分类,在第二环节及时把平行纳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完善了知识结构体系。

【教学回放】

师(指着(4)号图):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如果我把这条直线叫作直线a,这条直线叫作直线b,你能像说垂直一样,说一说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独立试说、同桌互说、集体交流。(三种说法都比较顺畅)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为什么?

生:图1两条直线都是这样斜的(手势比画),所以它们互相平行。

生:图2一看就相交了,图4延长后也相交,所以它们都不互相平行。

生:图3两条直线都是这样斜的(手势比画),它们也互相平行。

【教学效果】

学生对于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三句话表述方式总体比较流畅,说明前一课“认识垂线”的教学较为到位,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迁移与应用,教学效果较为理想。但是面对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时,一时用言语难以表述清楚,于是学生只能借助手势辅助,只是“都是这样斜的”的表述也不科学严谨,这表明学生对“为什么平行”的解释有障碍。

【评价反思】

1.结构化语言的思考。由于前面学过垂线的知识,学生对垂直的三句话“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牢记于心。所以有关平行的三句话,出于对学生的信任,完全采用“用结构”的方式,放手让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去寻求答案,进行自主建构与语言表达。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做到了。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获得了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这一活动板块较为成功。

2“.同一平面内”的思考。旧教材中,对平行定义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由于在小学阶段,“同一平面”对学生较为抽象深奥,因此新教材的要求有所降低,改版为描述性概念:“‘’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用“范图”+“像这样”+“结语”,完成对平行现象的描述定义,而没有具体说明怎样的“不相交”。“像这样”所表达的内涵与外延,一是和范图一样在同一张纸上,即“在同一平面内”,二是永不相交,不能不这样。对于这样的描述性概念内容,立足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为什么的道理往往难以说清,不宜进行追问“为什么平行”,只需追问“是什么位置关系”或“是不是互相平行”。对于找或画平行线时,也只要追问怎么找或怎么画即可。关于同一平面的问题,到底需不需要明讲,有所争议。最后达成一致观点:如果不在教学中明示“同一平面”,则在数学表达时要用“像……一样”作引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结语,通过类似模糊数学的方式对“同一平面”加以渗透暗示。到了初中,还将用定义性概念方式再次对平行进行深化。

鉴于此,只需对“判断”这一活动进行教学重构。

【教学重构】

快速反应:下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吗?用手势比画,是的打“√”,不是的打“×”。

一张图一张图地呈现,学生只判断,不说理。

三、寻找平行:如何使过程更具方法化?

【教学回放】

片段一:

师:在平面图形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例子,瞧,你能找出图中有几组平行的线段吗?拿出练习纸。我们比一比谁找得全。

生:长方形的两条长互相平行,两条宽也互相平行。

生:梯形的两条竖着的边互相平行。

生:平行四边形横着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生:我有补充,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着的边也互相平行。

生:六边形有三组平行线,分别是……分别是……我能上台说吗?(上台后)是这一条和这一条,还有这一条和这一条,还有……还有……(摸头挠耳)

片段二:

师: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例子,(停顿)出示五线谱图。

生:这一条和这一条是互相平行的。

师(追问):把最上面一条叫作第一条,它的平行线还有吗?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不止一条。

师:其实同学们低头看看桌上的东西,这里面就藏着许多平行的例子呢?

生(举着物品,边指边说):这一条和这一条互相平行,还有这条和这条……

【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找到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但并不高效。交流表达时的语焉不详,“这条”“那条”“还有”等的话语系统,表明学生的表达方式存在不少困顿,没能有效经历抽象化过程,也缺少了寻找过程方法化的支撑,所以儿童化的模糊语言难以上升至清晰的数学语言。

【反思评价】

寻找平行线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交流平行线在哪,而是“你是怎么找到的”,在“认识垂线”一课中,学生已经历了寻找过程的方法化:先确定一条直线,再找与它互相垂直的直线。因此找平行线只需迁移。片段一的价值不但可以唤醒寻找垂线的方式,规范互相平行的三句话,而且也是对寻找过程方法化的再次巩固与强化:先明确以哪条线为基线,再有序寻找它的平行线,那么指认正六边形的平行线就会顺畅许多。片段二描述五线谱中互相平行的例子时,就有了方法支撑,要求“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不止一条”就会更加自然。寻找身边物品中的平行线呈现出差异资源,通过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逐步规范数学语言,达成方法的结构化。

【教学重构】

片段一:

师:在平面图形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例子,你打算怎么找呢?分别能找到几组呢?先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再找给同桌看一看,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引导(边指图形边说,以长方形为例):先确定它的这一条边(长),再找到它的另一条长就是它的平行线。我再确定这一条边(宽),那么这一条边(另一条宽)就是它的平行线。

学生互相评价补充。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片段二:

师: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例子,(停顿)出示五线谱图。又该怎么找呢?

提示:分别给五条直线标号1、2、3、4、5。

交流:先确定1号直线,找到2号直线是它的平行线,3号也是它的平行线,还有4号直线和5号直线都是它的平行线。

追问:所以你们有什么发现或结论?

小结: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不止一条。

追问:还可以怎么找?

交流:先确定2号直线,……

提问:同学们低头看看桌上的东西,有没有平行的例子呢?你能找给同桌看一看吗?

同桌交流(举着物品,边指边说):先确定……找到……是它的平行线。

指名交流、补充,然后进行评价。

四、创作平行:如何使方法更具多样化?

【教学回放】

师:刚才我们找到这么多平行线,你能利用身边工具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实物投影交流,学生绝大多数呈现的是方格纸中的横向平行线、竖向平行线,少有斜向平行线,用直尺画的不多,画出两组平行线的更少。

师(追问):还有吗?

生面面相觑……

【教学效果】

创作平行线时,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总是打不开,局限于应用同一种工具,如直尺或方格纸等进行操作,而且满足于画完一组平行线就停止了思考。工具单一、方法单一、结论单一,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如果横向平行与竖向平行的思维不能过渡到“斜向平行”的话,学生就难以避免“这就会造成平行线都是水平的或垂直的错误印象”。

【反思评价】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画平行线时方法与工具多样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打开学生思路。不妨先让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独立画一画,1~2分钟后,收半成品资源开展交流,进行鼓励,或给予学生言语暗示:“有同学画了一种,还在想第二种方法呢。”此时学生半成品资源的呈现,必能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多角度思考,形成头脑风暴。通过这样的过程介入,再结合足够的操作时间和空间,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放手中形成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构】

师:刚才我们找到这么多平行线,你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想办法画出几组平行线吗?(1~2分钟后)

过程介入:有的同学画完一种,还在想另外一种呢,而且还用了不同的工具。

投影两种半成品资源:方格纸中斜向的、使用直尺以外工具的。

提出要求:下面让我们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多,谁用的工具丰富。

全班通过实物投影主要交流两项内容:一是用的工具,二是同种工具不同的画法。

“认识平行”这一节课是基于学生对“认识垂线”基础上的深入理解,从分类开始,有序有度拓展,重在方法的提升,依次经历了“认识平行”“寻找平行”“创作平行”的过程,对平行的理解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也不断发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结构上的通融性和结构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同时,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重建,预设各个环节的教学推进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摘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增强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以“认识平行”一课为例,围绕“图形归类理性化、揭示概念结构化、寻找平行方法化、创作平行多样化”四方面进行教学问题分析与追思,可以有效探寻教学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问题分析,教学重构,路径驱动,平行

参考文献

8.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

G434;G623.31

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为了提高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既要保证教学设计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要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使教学设计能够成为做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与此同时,通过对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并在教学设计中积极融入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提高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更好的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

a. 能听、说、认读 friends, long/short hair, strong, thin 等单词和词组。

b. 能听懂、会说 I have a friend. He / She is ... He / She has ...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c. 学会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身边的同学、朋友等。

2、教学重难点

a.学习、掌握词汇、词组,并能熟练运用。

b. 借助图片、体态语等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3、教学过程

课前 Sing a song.

T: 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

(在歌声中进入英语课堂学习,轻松愉快。)

Step 1. Revision/Warm-up

a.Greetings!

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和 Greeting 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带领全部挥挥手,拍拍手,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学了 friends,明确了主题。

b. 板书

在板书中,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全面的展示出来,按照知识点逐条教学。

从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来看,条理相对清晰,教学目标也比较明确。在教学设计中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基本满足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落实英语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突出重点,贴合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学设计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教学设计的完善性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做好教学设计的编制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新思想和新标准,对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编制质量和做好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二、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体现

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且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概括,其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得到了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体现了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每一项教学目标都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有关,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量。主要为:听说读能力、单词运用能力、细节描述能力。这几项教学目标,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一致的。

2.教学重难点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划分也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学生学习单词和运用单词的能力,以及学生根据图画组织英语语言的能力。这两项能力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得以涵盖,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严肃性,同时也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对应。

3.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定,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和教学出发点,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学设计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联系较为紧密。

三、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

基于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學实际,教学设计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划分也科学合理,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定也符合实际要求。从现有教学设计的编制来看,成功的教学设计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有着很大的关系。

1.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使教学目标针对性更强

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规定比较详细。融入了新课程标准思想之后,在教学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注重了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使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能够与课堂教学实际相适应,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的划分问题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划分是重点内容。如何提高教学重难点的划分质量,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使得教学重难点划分更加准确,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教学重难点划分的准确性。

3.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对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从目前教学设计中师生关系的规定来看,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满足了教学设计的需求,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编制质量,同时也使得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针对性更强,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的划分问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效融入新课程标准思想对教学设计的编制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敬华;;练习很给力 英语更有趣——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期末综合训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5期

[2]杨国花;;创新无处不在——小学英语中的词汇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3]朱兰萍;;“实”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价值取向[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4]赵继国;;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为例[J];英语新世纪;2011年02期

[5]孙洁;;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年07期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中心工作筹划座谈会材料下一篇:大班体育教案:跳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