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

2024-09-24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精选9篇)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 篇一

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是指一系列系统的、科学的和专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鉴别、获取和提供可供教育或教学决策之用的资料、意见和价值判断。包括两种:生物学教学中的评价和生物学教学评价。前者是针对学习过程,后者为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对于教学评价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可分为纸笔测验和实作评价,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可以分为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标准可分为效标参照评价(绝对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相对评价)。要使得教学评价公平客观,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2.兼顾多重目标;3.采用多元方法;4.进行多次测评;5.重视反应过程;6.善用评价结果;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师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备课是一个长期和包括多方面的工作。备课中教师要通过阅读相关课程文件或教科书,以及观察课堂教学活动来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前科学概念、相关学科基础、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的课堂氛围,还要研读课程文件和教科书,确认选择课程资源。分析教学内容可采用的方法是:1.分析并建立反映单元重点之间结构关系的总概念图;2.编排局部内容的教学范围和顺序;3.梳理局部内容的知识结构并建立子概念图;4.依据概念图形成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师需要撰写学年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案)。教案的基本要素是1.教学目标;2.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前科学概念为教学活动的起点;3.主动学习;4.为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而设计的教学活动;5.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断保持他们热情的内容和活动设计。教案的内容为:

1.学情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结构和生物学概念);3.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教学技能相关);4.落实课程标准;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6.教学的重点和难点;7.课前准备;8.课时安排;9.教学过程(以表格的形式,包含教学内容及时间、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和教学意图);10.板书设计。

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5.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概念图策略:概念图的特征除了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外还有:1.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2.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3.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的意义;4.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明显不同。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有多种用途,一般可用作: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的内容,学的工具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用概念图做课堂笔记或者用它整理笔记和组织学习过的内容。评价工具是课程前用于测量学生的先前知识,在课程进行中观察学生知识的变化,课程结束后可以评价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知识增长的情况。学生和教师都能利用概念图的反馈信息促进学习和教学。

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基本含义包括: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者帮助者;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成员学会。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是包括有:积极主动相互依赖,面对面促进性互动,成员负起责任,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评价和过程监控。其中促进小组成员积极、主动相互依赖设置的目标应该具有相互依赖性,奖励应具有相互依赖性,要资源共享,角色分担;为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分组时需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和方法的差异,小组成员的作为要经过策略性的安排;为增加成员的个体的责任,就要对个体的表现做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本人和小组,然后根据个体对小组的贡献来分享小组的成果。教师要善于鼓励额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欣赏和尊重。过程反思的主要目的是明晰并改进小组成员的工作效力,以更有效地实现小组目标。

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探究教学的特征为:1.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的去探究,经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2.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3.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4.培养探究位置自然的积极态度;5.通过探究活动热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探究教学的目标是: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总的来说就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概念和养成探索自然的积极态度。初中的探究教学侧重于让学生获得进行探究活动的感性经验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而高中探究教学则侧重“假说-演绎”法的运用及多种探究技能的训练。根据活动的情境可以分为:发现式探究(以学生本身观察或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胡总通过自己的探索区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推理式探究(没有动手做的探究,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实验式探究(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进行学习)。探究能力由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技能(观察和描述、提出问题、变量控制、构建假设、解释、设计实验、测量、收集数据、准确表达等)和探究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构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于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反应。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人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忽略人的学习的社会性,以及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及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是主动的,也是整体性的。布鲁纳的学习论的特征: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而且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新知识和就只是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和意义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结果,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概念转变需要满足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以及新概念的有效性四个条件。影响概念转变的个体的经验背景称为“概念生态”。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中学生物学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在初中阶段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素养为主要宗旨的必修课程。高中生物学课程是在义乌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划人生、终生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科学课程。本学科不仅体现出科学课程的本质和特征,而且有技术课程的本质和特征。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1.知识方面的目标;2.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3.能力方面的目标: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及思维习惯。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1.定量化(精确的测量和充分使用数学的方法);2.观察和实验;3.量化的预期;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5.科学过程(静态和动态)

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自然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1.对科学知识、情感态度就爱只管以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2.在已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的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爱你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主要是在与喜爱四个领域得到发展:1.科学态度(好奇心、诚实、合作和创造力)和科学的世界观(世界时能够被认知的、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虽然处在不断变化中,但这种变化知识处于缓慢的修正中、科学不能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爱国主义教育);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过程而不全是结果,科学思维的方法);3.科学、技术和社会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生物科学素养的不同水平:初步的生物科学素养-功能化的生物科学素养-结构化生物科学素养-多维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 篇二

1. 转变教学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我们的行动总是受思想的指挥[1]。所以,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中学物理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授课”,教给学生一定的生物知识。新课改要求,教师除传授具体知识外,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中学生物教学不应该“重教轻学”,而应教与学并重,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有一定的高度,不能仅停留在“授课”这一层面。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很好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法指导,通过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 确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思想

教法服务于学法,是“教学为主导,学习为主体”教学模式的要求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二、中学生物教学的常规方法

1. 类比教学法

生物概念之间有一种明显的联系,即意义不是相近就是相反。以比较常见的生物概念来说,比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它们的联系就相当明显。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教学方法,探究掌握具体知识。

2. 实验教学法

生物学科的实验性较强,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物实验中理解并掌握知识,从实验中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实验本身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法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3. 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是“学为主体”一个方面的体现,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地自学。本文以阅读自学为例做简单介绍,学生阅读自学,通常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增强自学的目的性,带着问题阅读,读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阅读后要归纳与总结。

4. 归纳法教学

生物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它们还有独立性。在中学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的思想一般是以知识点的联系为线索,把学过的知识体系化,形成知识网络。在传统教学中,归纳总结通常是教师的任务。然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5.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被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将学习的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总结五个阶段,也称为“五段学习法”[2]。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设法让学生认识到“五段学习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让学生自觉地彩用“五段学习法”,提高学习效能。

三、中学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

1. 课堂渗透法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掌握各种学习方法,这样方式习得的方法,好像就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中学生物教师应在课前备课时就做好渗透的准备,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 因材施教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情况的差异性,切不可“一刀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个别学习情况特殊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其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必要时进行个别指导。

四、中学生物教学的常规模式

1. 设疑、讨论、归纳模式

教学的核心是什么?答案是唯一的,教学的核心是“问题”[3]。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把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设疑、讨论、归纳,最后达到教学目标,实行设疑、讨论、归纳一体化模式教学。

2. 联想、激趣、创新启发模式

以学习学习生物工程为例简单说明,在学习生物工程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能否通过某种技术获得一种新的植物(比如地下结花生,地上面长辣椒等问题),让学生大胆假设,然后小心求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假设、联想的实际性,否则不但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有副作用。

3.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新内容。中学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方面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离不开自主思考,对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与探究得到解决,中学生物教师应科学把握,合理应用。

五、结语

中学物理教学应遵循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标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科学选择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摘要: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但在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中,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指导学生学习,这与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不相符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浅议中学生物教学手段和模式[J].科教文汇,2012(6).

[2]朱一峰.“活动导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1(1).

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 篇三

《生物教学论》课程是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基本手段及方法、掌握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面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生物教学论》课程如何为师范生保驾护航,造就他们雄厚的竞争实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进行《生物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实现新课改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对接,已经成为高师院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对《生物教学论》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尝试,我深刻体会到在掌握新课程标准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快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增强师范生的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对一个问题在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互动、对话、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对所描述的教育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此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能力,我认为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寻找典型的案例、设计有针对性的思考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案例应源于教学实际,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所编写的,教学所选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案例能尽量客观而多维地反映事件发生的背景,并力图包含大量的细节和信息,以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案例必须设计一定的问题以启发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要含蓄,通常是显而不露,启发学生思维,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二是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和节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了课堂中的“主角”,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担任好课堂“导演”的角色,适时地抛出问题,点明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维;在学生困惑、有分歧的时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恰当地运用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高度地概括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个性化的评价。

《生物教学论》的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带入一个思维和辩论的空间,通过此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生物教学论》的总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

采用“微格教学”的实践训练方法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始终是生物学教师的职业追求。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技能不但不能抛弃,而且还应使这些技能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浸润下,更加鲜活、生动。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心应手,我在生物教学技能的实践训练中采用了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并加大微格教学的训练力度,以求用较短的时间和精力,迅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是建立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与传统的技能训练相比,微格教学能将复杂的生物教学过程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等,使每一项技能都成为可观察的,并能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微格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摄像技术、视听设备,真实而准确地记录教学的全过程。在实际的训练中,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每个人的角色频繁地调换,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转为评议者,学生反复地从理论到实践,经过实践再进行理论分析、比较研究。这样的训练方式,既体现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又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这对于学生实际技能水平的巩固和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引入“说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微格教学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但这样的技能训练并不能看出师范生运用了哪些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为加强学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掌握和运用,我在《生物教学论》的教学中增加了说课的环节。

所谓“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利用口头语言和有关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与听课人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不同于上课,上课是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展示教什么和怎么教,说课不仅要说明教什么和怎么教,重点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这么教,其教育教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即要求教师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通过在教学中增加说课的训练,不仅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加强,而且能帮助师范生更好地以科学的、全新的教育理论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师范生的内在教育理论素养。

4.12级生物教学论复习题 篇四

一、问答题

1.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3.生物学素养分为哪四个水平?

4.行为学习理论包括哪些不同的理论?

5.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应遵循? 6.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对教学中的启示? 7.桑代克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8.认知学习论中包括哪几种学习论? 9.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是? 10.建构主义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11.概念转变理论的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条件? 12.概念图的特征和制作?

13.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的区别? 14.初中生物标准选取了几个主题?主线? 15.我国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6.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几个方面? 17.作为生物学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使用? 18.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那六个环节? 19.根据活动情况可将探究活动分为哪些类型? 20.导入方法的类型?

21.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哪些要素? 22.运用教学语言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23.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 24.强化教学技能的类型?

25.讲解的优点在于? 26.板书的应用原则? 27.讲解技能的应用要点?

28.直观性教学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9.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30.生物学实验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1.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以下哪些环节? 32.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 33.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化趋势?

34.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是? 35.在书写教案时,教学过程常包括哪些部分? 36.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37.编写教案的基本过程?

38.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 39.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 40.教学评价有哪些种类? 41.教育评价的目的? 42.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 43.观察的类型?

44.新的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应怎样转变?

45.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

二、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 2.科学态度 3.科学的世界观 4.概念图 5.合作学习6.STS教育 7.变化技能 8.提问技能 9.直观教学 10.学生实验 11.教学重点 12.教学难点 13.纸笔测验 14.实作评价

5.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篇五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7.STS教育: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9.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10.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11.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参与性活动,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一种常见的主动学习方式

1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

13.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分析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14:纸笔测验:是指以书面形式的测验工具,主要侧重于评定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学习成就高低或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强弱的一种评价方式。

15.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

16.生物学教育研究: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生物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17.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已有教育事实的现实状况和历史状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了解教育现状,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认识并探索教育发展规律的方法。

2、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问答题:

1.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答: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他们能够在生物科学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更加富有成果地更加有效地生活。岗位要求: ①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 ②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③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④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⑤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⑥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⑦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且能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为个人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生物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并使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日后必须要面对的与生物相关的问题。适当介绍与生物科学技术相关的产业和职业,为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3.生物学素养分为哪四个水平?(1)初步的生物学素养(2)功能化的生物学素养(3)结构化的生物学素养(4)多维化的生物学素养

4.行为学习理论包括哪些不同的理论? 答: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1.以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5.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刺激与反应联系的形成应遵循? 答:频因律和近因律

1、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2、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6.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对教学中的启示?

1.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明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

2刺激-反应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连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3.频因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 4.近因律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中的重难点

5.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练习。7.桑代克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8.认知学习论中包括哪几种学习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9.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是?(1)讲解式教学模式(2)陈述式教学模式 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①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材料。

②呈现学习材料:教师呈现新材料的方式,可以以讲解为主,讲解是用语要清楚明确,不要让学生感到难懂或使学生产生误解。同时,讲解要遵守渐进分化分化和整和协调的原则。渐进分化是从一般概念的说明,逐渐进入详细内容的讲解,即从概括到分化。整和协调是将分化后的知识再前后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合性的协调性的知识整体

10.建构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建构主义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②维果斯基的思想:维果斯基强调,个人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③皮亚杰学说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 建构主义理论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①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② 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③ 教材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④ 把生物教师的素质提到应有的高度

⑤ 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为最高目的

11.概念转变理论的概念转变需要满足的条件?

他们认为,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 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 3.新概念的合理性 4.新概念的有效性

12.概念图的特征和制作? 概念图的特征

1、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

2、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

3、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

4、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绘制概念图

1在学习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从一个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绘制第一个概念图,知识领域不要选择太宽。

2选择了知识领域之后,接下来是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

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把草图画在易擦写的纸上或用电脑软件绘制,这样可以随时对概念层级进行调整。

4对草图进行修正。要意识到没有完美的概念图,对概念图进行修正是完全必要的。5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交叉连接是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它反映了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绘制概念图不仅要注意以上步骤,同时也要注意绘制规范 1概念图中每个概念是一个专有名词,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

2.一个概念图通常只用来表达一个主概念;主概念之下分出几个相关的支概念,支概念下又可分出几个支概念,依次分下去。3.概念的词必须能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

4.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但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加箭头。5.概念名词要用方框和圆圈圈起来,而联系词则不同。

13.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和命题”的依据 不同点:

1.生物课程标准主要描述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生物教学大纲则强调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生物教学大纲则是统一的要求。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生物教学大纲主要侧重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落实课程标准,而不是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14.初中生物标准选取了几个主题?主线? 答:主线是人与生物圈,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繁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15我国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那几个部分?

(1)前言:简要地阐明了生物学的特点和价值生物学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取向,以及课程的性质、基本原理、设计思路等

(2)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指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3)内容标准:根据前言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地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选取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内容。

(4)实施建议: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在每一所学习、每一个人身上落实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教材编写的建议。

16.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几个方面?(1)实验操作技能(2)科学探究技能(3)获取信息的能力(4)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17.作为生物学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使用?

知识性目标动词:识别、举出说明;描述、说出、列举、列出、辨认、举例、回忆、描述、再认、复述、收集、处理、阐明、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选出等。技能性目标动词:尝试、模仿、运用、使用

情感性目标:体验、参见、参与、交流、关注、人同、拒绝、确立、形成、养成。

18.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那六个环节?(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19.根据活动情况可将探究活动分为哪些类型?

(一)发现式探究;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现教学法。开放性的问题,封闭性的问题,(二)推理性探究;推理性探究是“没有动手做”而应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它的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现象,如亲手做、教师示范、看视频和阅读等;学生通过提出疑问和讨论来得出或归纳出概念。推理性探究教学过程往往包括教师讲述、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运用推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 骤。

(三)实验式探究;实验式探究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报告全过程。这种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

20.导入方法的类型?(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原有知识导入(4)实验导入(5)直观导入(6)设疑导入

(7)事例导入(8)悬念导入(9)故事导入

21.教学基本语言技能包括哪些要素? 答: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语速 3.语调和节奏 4.词汇 5.语法

22.运用教学语言时应注意哪些原则?(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23板书技能的作用?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

(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24.在变化技能中,教态的变化包括?(1)声音的变化;(2)目光接触;

(3)面部表情;(4)头部动作和手势(5)身体的移动。25.强化教学技能的类型?(1)语言强化(2)标志强化(3)动作强化(4)活动强化

(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26.讲解的优点在于?

“省时省力”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讲解时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就某些知识而言,由于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盲目性,而有较高的信息传输率。

27.讲解技能的应用要点?

(1)注意语言技能的应用,如语速适当,语言清晰,语义准确、精炼和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赋有变化等。

(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

(3)注意突出主题,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4)注意变化技能的应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配合。

28.提问的种类?

(1)回忆提问: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或是要求单词、词组或系列句子的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一般理解,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进行描述;深度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对比理解,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3)运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新的问题。

(4)分析提问:分析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和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5)综合提问:这类提问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需要在脑海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的培养。(6)评价提问:评价他人的观点,判断方法的优劣。

29、简述结束技能的类型。(1)系统归纳;(2)比较异同;

(3)集中小结;(4)领悟主题;(5)巩固练习。

30.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1.积极主动相互依赖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3.成员负起责任来 4.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 5.评价和过程监控

31.直观性教学的作用

(1)直观性教学有助于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2)直观性教学有助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直观性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欲望(4)直观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2.使用教具应注意哪些问题? 1.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 2.出示教具的程序; 3.出示教具的时机; 4.出示教具的高度。33.选择直观教具应考虑哪些因素?

(1)学习任务:选择直观教具首先要考虑它们是否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特点:学生的年龄、智慧的潜力、学习态度、获取信息的习惯和起点能力等都是选择教具需要考虑的因素。

(3)教具特点:教具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和它的优势,教师选择教具时要注意哪几种教具适合教学。

(4)教学环境:在选择教具时,班级规模,教室大小,关系明暗、视听范围以及是否嘈杂等环境因素都要考虑。

(5)经济因素:选择教具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采自制、降低成本。

34.多媒体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的多样性 2.人机交互智能化学习3.提高学习效果

4.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宽带网的建设,网络技术与多媒体的结合会使生物资源更为可观。

35.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6.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哪些环节? 答: 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1 组织教学(基础)2 指导性谈话 3 学生实验操作 4 检查实验效果 5 实验小结及结束清理

37.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一般分为?(1)形态学实验(2)解剖学实验(3)生理学实验(4)分类学实验

38.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变化的趋势?

39.在书写教案时,教案中教学过程一般包括? 陈述式: 1.复习,提问 2.引入新课

3.讲授新课(提问,直观教具,板书)4.小结要点 5.布置作业 表格式: 1.引入新课 2.巡视讨论情况

3.概括学生讨论结果,提出新的任务和实验要求 4.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5.倾听与记录

6.评价学生的动手情况和实验结果 7.小结要点 8.布置作业

40.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 1.教学目标

2.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起点

3.围绕生物学核心概念或主要观点构建知识 4.主动学习

5.唤起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41.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 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①活动准备阶段(了解兴趣所在、提出活动要求、了解学习资源、作出整体规划)②活动启动阶段(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具体任务、设计活动方案、开题通过评审)③活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资源、认真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时间)

④活动结束阶段(分析处理资料、写出结题文献、成果展示交流、作出公正评价)

42.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

1.完善个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身的兴趣、爱好、习惯、意志、性情、灵感、信念、理智情感和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完善大有裨益。2.提高科学素养: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方法、必备的科学能力和与人合作的团队作风。

3.服务社会: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有相当一部分课题与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养殖有关,与环境保护、生态状况、生物资源、生物技术及生活质量有关,因而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

43.教学评价有哪些种类?

1.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配置性评价;②诊断性评价; ③形成性评价;④终结性评价。

2.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效标参照评价②常模参照评价。

44.教学评价的原则、目的 答: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①依据教学目标;②兼顾多重目标; ③采用多元方法;④进行多次评价; ⑤重视反应过程;⑥善用评价结果。

教学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45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1)选定研究课题(2)查阅有关文献(3)制定研究方案(4)收集整理资料(5)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46.观察的类型?

(1)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3)公开观察与隐蔽观察(4)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5)自我观察

47。试论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点:

(1)由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人文关怀者(2)由知识的移植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3)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者(4)由教学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探求教学资源的引导者(5)由学生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6)由课程开发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行动的研究者

48。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

20.板书分哪 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②表格式;③图示式; ④综合式⑤计算式和方程式

11、指出教师专业十方面的专业技能。

答:(1)导入技能和教学语言技能;(2)提问技能和讲解技能;(3)变化技能和强化技能;(4)演示技能和板书技能;(5)结束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

1、试论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6.《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分组名单 篇六

第一小组:组长:严雪菲

组员:严雪菲、曾凡漪、张静、梁洁、余伶俐、吴立欢、杨阿敏、杨胜美 第二小组:组长:杨莉

组员:谭天艳、张小梨、张萌珈、陈雪梅、李银娟、毛美、刘远霞 第三小组:组长:洛桑顿旦

成员:龙祥、陈结果、杨秀江、王旭林、肖支兵、赵艳清 第四小组:组长:李洪星

成员:付文泽、胡品贵

第五小组:组长:邹迟仙

成员:杨欣欣、龙娅、罗丽林、程萍、聂洪丽、商梅、李大莉 第六小组:组长:石宇敏

成员:顾胜香、毛月晴、陈梅英、严玉霞、代凤燕、蒋家莲 第七小组:组长:包让

成员:梁云、杨胜贵、孙虎、张胜、段相近、李世奎

第八小组:组长:尚怀

成员:刘伦衔、刘江明、陈虹齐、岑发盛、吴树斌

第九小组:组长:周小利

成员:常梅、黄佑情、莫金秋、王芳、袁倩倩、张亚娟

第十小组:组长:雷珣

7.《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 篇七

一、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 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激发出来,而应不断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实现。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2.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以实现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利用生物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随着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遗传图谱的绘制完成及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均将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列为战略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生物老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善于从学生所接触、所关系的事物中创设“学以致用”的情境,并让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注重观察,质疑探索

敏锐的观察力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钥匙,也是发现问题、认识世界、创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又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人中之上。”正是因为达尔文善于观察,见到别人所未见到的,才使其成为伟大的生物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能敏锐地观察到从浴缸中溢出的水,且注意到人受到向上的托力,使他连日苦思冥想的皇冠之谜迎刃而解。苹果落地是多么普遍的现象,但牛顿从中看到它不普通的一面,从而提出了万有引力……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与他们敏锐的观察、睿智的思维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使学生练就一双善于观察的敏锐的眼睛,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一种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生物学科上,敏锐的观察表现为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

在教学中,要把观察任务具体化,设法从隐蔽的细节中带领学生探索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细微差异,教会学生怎样观察、怎样质疑、怎样发现。例如,讲“环节动物门”一节时,先给同学们提出观察提纲: (1) 用手来回抚摩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2) 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蚯蚓运动时,哪一端最先运动?移动时有无声音?为什么? (3) 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又是怎样运动的?为什么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得快,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得慢?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提出质疑:为什么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得快?在粗糙的纸上运动得慢?通过讨论大家得出:蚯蚓主要是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运动的,玻璃板光滑阻力小,前进速度就快;刚毛的作用类似田径运动员的钉鞋,在光滑细密的玻璃上刚毛难以固定易打滑,而在粗糙纸上,刚毛能很好地协助身体的肌肉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但可以知道动植物生活的奥秘,学到真实的知识,而且初步掌握研究生物的本领。

三、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组织主题学习活动

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突破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一元化目标的缺陷。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组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从学生的经验考虑,开发学习活动的主题。结合科学现象(如生命现象、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社会现象(健康问题、环保问题),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展环保主题学习活动,由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总体设计,落实学生学习目标,各智能小组分工完成五个篇章(新闻报道、调查汇报、SOS角色体验、分析感悟、倡议行动)的才艺展示,鼓励更多的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使得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同时,获取新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帮助他们一起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把他们制作的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内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主要是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其目的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使自己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人,从而具备终身创新能力。从表面看,学生会学习与创新有一定距离,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知识总量的迅速扩张和更替周期日益缩短,使学习的时间自然而然地从青少年延伸到人的一生,使学习的场所由学校位移到社会。有人说:“学习就是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学习与掌握,才能始终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才能始终站在知识创新的前沿。因此,“活到老,学到老”更具有时代意义,学会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8.《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 篇八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 发展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 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中学生 物教学也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 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笔者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营造氛围、培养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 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美国创造力研 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 能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 有自由驰骋、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 使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和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问,从 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 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心理自由,从而建 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创设出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 “不”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 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 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从 而激起创新的欲望。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变异”时,我们开展了“谈谈我 对生物变异的认识”的专题讨论。当讨论到转基因食品在粮食生产上的 广泛应用时,一名学生马上针锋相对地提出异议,认为转基因食品存在 着危害且不宜大量生产。我抓住这一时机,非常欣赏地肯定了他的观 点,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转基因水稻、玉 米可以提高几倍的产量”;“但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食品巨头‘孟 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肾脏中会 出现异常”;“今年初,我舅舅吃了转基因番茄产生了过敏反应,我现在 不敢吃转基因食品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个人的生活经验,争 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们思维活跃,论据充分,都试图说服对方。 课堂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场面。允许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在 课堂上展开讨论,等于给学生注入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兴奋剂,学 生的思维不断地发生碰撞并产生智慧的火花。

二、拥有自信、锲而不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

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潜能拥有自信。“自信 心是成功的一半”。拥有自信才能用积极的态度和不懈的精神去探索, 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每当学生有困惑的时 候,即鼓励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 再尝试一下,你能行!”扬起学生创新的风帆,鼓励学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锲而不舍地在未知中探索,就会有许多创新成果诞生。例如,在 “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学生们对饲养和观察蚯蚓充满了兴趣。每 天早上、中午、傍晚都坚持去饲养蚯蚓,并仔细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 运动。但是许多学生用手直接抚摸蚯蚓的体表很难感知刚毛的存在,特 别是体形较小的蚯蚓,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达到目标,不免有点灰心丧 气。在教师不断的鼓励下,学生们坚持不懈地试验着、探索着。有的学生 終于发现了感知蚯蚓刚毛的好方法,即用湿纱布在手臂上划一条湿痕, 将蚯蚓放在手臂的湿痕上让其爬行,可明显感到有毛刷的发痒感,从而 感知蚯蚓体表的刚毛。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学生的自信心又找回来了。 在不断的探索中,有的学生还发现了防止蚯蚓在玻璃板和纸板上无方 向地乱爬,便于测量其运动距离及速度的方法,即用吸水滴管在干燥的 玻璃板和纸板上沿直线划上等距离的水痕,为蚯蚓的爬行设计了“跑 道”,这时蚯蚓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沿水痕直线爬行,很少左拐右弯,便 于测量运动距离和速度。

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 识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

三、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没有大胆的设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 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 生物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 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展开争 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 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和影响”时,一名学生提出:“人为什么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体色呢?”同学们哄堂大笑并在议论。此时,教师大声评价:“这个问题提 得好!”并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通过各种生物的比较,学生们对这个 问题的理解向更深的层面迈进,并提出了更多有创意的问题,下课时同 学们都因为这堂精彩的课而向那一位“异想天开”的同学投去欣赏的目 光。又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教师设置情景:科 学家们发现,小麦、甘薯、大豆、毛竹等众多植物都会午睡。植物的午睡 是指大约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 并提问:“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对农民意味着什么?学生们积极回答:减 产、减少收入。进一步提问:你有办法帮助他们吗?学生努力思考。教师 及时引导学生找出植物午睡的原因———减少水分的蒸腾。在教师有意 识的引导下,学生的求异思维被激活了:有学生提出浇水,教师及时给 予鼓励并让他们想想还有没有更佳方案;此时有学生立即提出炎热的 中午浇水会导致植物死亡,教师表扬他考虑周到;又有学生提出加盖遮 阳网,但也有学生认为加盖遮阳网会使阳光照射减弱,不是最佳方案;最后有学生提出给叶面喷水雾。经过一番的思考、论证,大家都认为最 后一个方案最好,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方案。此时学生的发散思维活跃, 求异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四、质疑问难、探索未知,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 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 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质疑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 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 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 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 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 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 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 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茎的结构与功能”时,一名学生提出:“我家 门口有一棵大榕树,树心早已空了,我们经常在那里钻来钻去,但大榕 树仍然生机勃勃。这是为什么呀?”另一名学生马上接着说:“我家旁边 的小树,被剥去一圈树皮后,就会慢慢死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 个的质疑,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老师的引导下,学 生自主学习,各抒己见,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又 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个自己做的生 态瓶,这个生态瓶是密封的,里面生活着绿藻、小鱼,还有水、沙泥,小鱼 在水里快活地游着。教师告诉学生这个生态瓶制作的材料、用具、制作 的日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探 索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发现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还会提出不同的质疑:生态瓶是密封的,可瓶 中的小鱼为什么能够活着?这个生态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才能长期保 存下来?这样的情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质疑、探索、发展的空问, 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再发现、再创造。

五、激励评价、体验成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动力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 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 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 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尽量 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 功,从知识的获取中得到满足。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后,提出了 “调查家乡的遗传病”这课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地区对生活中遇 到的血友病、色盲、精神分裂症等遗传病展开调查。教师对学生的调查 报告进行了分层激励评价:对于调查结果有问题的学生,在帮助他们分 析的同时,对其表现出的忧患意识给予好评;对于分析正确、结论合理 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对于调查深入、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大力表扬。这 样采取分层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激励。学生获得了成功的 体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自主地投人到创新实践活动中。英国教育学 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即使无人 督促,也能处学不辍。”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生物教学应确立学生的 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9.中学地理教学论考试复习题 篇九

一、名词解释:

1、档案袋

2、参与-活动地理教学模式

3、地理教材

4、地理教学方法

5、地理教育学

6、地理发现教学模式

7、学校地理教育

8、谈话法

9、地理教学模式

10、比较法

11、地理教学实验法

12、教学评价能力

13、地理多功能室

14、地理电教媒体

15、诊断性评价

16、课堂教学观摩

17、教师专业化

18、教学设计能力

19、定性评价20、学历教育

21、观察

二、简答题:

1、案例分析法的重要作用?

2、在地理发现教学模式中,创设问题情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自主学习的特征

4、地理教学模式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哪些?其他构成要素有哪些?

5、校本培训的特征

6、地理德育教育的实施原则?

7、讲授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8、地理多功能室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9、地理教学模式的特征有哪些?

10、课堂教学观摩的实施步骤

11、常见的地理教学模式类型有哪些?

12、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三、论述题: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论述义务教育后中学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

2、为实现“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地理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和教学实际行动方面要作哪些准备?

3、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四、填空题:

1、借助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地理事物,了解,理解,探寻。

2、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地理

、遵循一定 而制定的指导地理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对 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

3、案例分析法:是围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呈现的 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培养学生 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4、地理教学评价即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和地理教学原则,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对地理教学中的师生、及 进行检测的过程,它对改进地理教学、促进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 具有重要作用。

5、研究地理教育学有利于深化地理教育的 和学科体系,有利于提高 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推动地理 的改革与研究。

6. 即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

7、地理实验媒体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掌握,有助于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形象和动态生成的常用媒体。

8、思维导图法是把各级主题的联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 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的教学方法。

9、地理教学媒体可划分为 媒体、媒体、地理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

3、自主学习即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调控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自己确定、选择、监控学习过程、评价。

10、制作地理课件要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重难点,选用,设计,安排好。

11、地理教学媒体的功能有传递、实现、调控。

12、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

13、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14、地理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和 反思功能。

15、是根据地理教学的大纲或者 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通过,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地理课程软件。

16、观察是对学生在日常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并作出 的一种方式。

17.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 和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地理课程的基础,也是 编写、实施和 命题的依据。

18、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以 为主导,有目的、有 地组织和实施整个地理教学过程。

19、专业自我即教师的 和。地理教师的专业自我是地理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教师 的过程也是地理教师 形成的过程。

五、判断题:

1.区域性和空间性是地理科学的主要特征,地图是地理知识的源泉和“第二语言”。()

2、案例分析法的实施步骤主要是呈现展示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总结评价案例。()

3、系统科学是地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4、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无论是地理感性知识、理性知识还是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或系统地理知识、区域地理知识,只要具有可比因素,都可以进行比较,但其比较目的却有可能不同。()

5.地理教学模式一般分为讲解--接受、自学—辅导和参与—活动三大类。()

6、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具有综合、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动态的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包括地理专业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以及教学学科知识。()

7、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主体不是上级部门,也不是学生家长,而应该是同事、教育评价机构等专业部门。()

8、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地理课件的制作应充分利用其方便快捷和形象丰富的特点,尽可能的加入大量的图片、动画、音响以及链接来充实课堂内容。()

9、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教材的编写和地理教学的实施都必须围绕地理课程标准来进行。()

10、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无论是地理感性知识、理性知识还是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或系统地理知识、区域地理知识,只要具有可比因素,都可以进行比较,但其比较目的却有可能不同。()

11、地理教学评价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可采用的评价方式各异,可以有地理教学条件评价、教师授课治理评价和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价,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地理效果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

12、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主体不是上级部门,也不是学生家长,而应该是同事、教育评价机构等专业部门。()

13.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地理课件的制作应充分利用其方便快捷和形象丰富的特点,尽可能的加入大量的图片、动画、音响以及链接来充实课堂内容。()

14.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具有综合、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动态的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包括地理专业知识、一般文化知识以及教学学科知识。()

15.地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广泛,主要涉及哲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等。()

16、由于网络科技的发展,地理课件的制作应充分利用其方便快捷和形象丰富的特点,尽可能的加入大量的图片、动画、音响以及链接来充实课堂内容。()

17.案例分析法的实施步骤主要是呈现展示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总结评价案例。()18.学校地理教育主要是气候、土壤、矿藏和环境问题等,与乡土教育关系不大。()19.地理教学评价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可采用的评价方式各异,可以有地理教学条件评价、教师授课治理评价和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价,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地理效果和地理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

20.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能力培养合称为地理双基。()

21.学生是地理教学研究的主体,因为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

22、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23、运用地图技能主要包括认识地图、熟知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但不要求能填绘地图。()

24、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教材的编写和地理教学的实施都必须围绕地理课程标准来进行。()

25、地理教学横向实验法是设置地理教学实验载体,通过对比实验载体在采取实验措施前后的状况,评定教学因子与教学之间的的关系,进行地理教学实验研究的方法。()

26、在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科书的整体编排都体现了从小到大,先分后总的特点;而高中地理教科书则多以问题探讨,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等形式体现。()

27、地理教学研究的课题应准确凝练,切忌题目过大,题目应高度概括课题研究的思想和目的,突出课题研究的新视角或新立意。()

28、教师在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必须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让地球仪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9、地球仪的应用应按照地球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演示,不能用手随意(如逆向)拨动地球仪,违反地理科学性,教师在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必须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让地球仪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

上一篇:公路货物定额保险条款下一篇:银行十佳网点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