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温湿度国家标准

2024-08-06

机房温湿度国家标准(共7篇)

1.机房温湿度国家标准 篇一

机房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试行)

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的安全监理要点

监理机构可从如下方面对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进行安全监理: 1)电子设备机房的安全设计应符合GB 9361-19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的规定;

2)电子设备机房应保证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包括安装防雷和接地装置,部署不间断电源设备等;

3)电子设备机房应安装消防设施,包括安装火灾报警装置,放置手提式灭火器等。凡设有气体灭火装置的电子设备机房,应安装排气装置;

4)电子设备机房应根据其重要性,安装门禁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安防系统;

5)电子设备机房应保证电子设备运行的温度、湿度要求,部署空调系统;重要的电子设备机房应安装精密空调等装置以保证对温湿度的精确控制;

6)电子设备机房应保证对静电的防护或处理,采取防静电地板、接地等措施,防止静电对机房内电子设备的损害。

电子计算机房是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至关重要条件。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网络的运行效率和维护质量,执行规范化的系统、网络管理和设施、设备养护,确保全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工商系统机房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

第二章 机房建设标准

市局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包含要素有:中心机房的组成、建筑装修、供电系统、接地防雷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与网络系统等。第6条 中心机房的组成

1.中心机房由主机房和辅助房间组成。主机房:放置各类服务器、主要网络设备、网络配线架(机柜)等。辅助房间一般包括:UPS电源间、专用空调控制室、灭火钢瓶间、监控室、信息管理人员办公室和维修室。主机房必须是专用房间,辅助房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合并。

2.机房管理员办公室、维修室必须与主机房分离。第7条 机房的建筑装修

为保障网络设备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机房建筑面积必须达标(B级主机房要求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0平方米);机房必须具备防尘、防潮、抗静电、阻燃、绝缘、隔热、降噪音的物理环境;机房功能区域分隔要清晰明了、便于识别和维护。

第8条 机房的供电系统

1.保证服务器、网络设备及辅助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计算机供电系统必须达到一类供电标准,即必须建立不间断供电系统(B级机房市电停电时,不间断电源系统主机电源实际输出功率宜大于后端负载1.5倍,满负荷运转时间不得小于120分钟)。

2.信息系统设备供电系统必须与动力、照明系统分开。(B级机房供电系统要求:频率,50Hz;电压,380V/220V;相数,三相五线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稳态电压偏移范围220v(-10~+10%);稳态频率偏移范围,50Hz(-0.5~+0.5%)。3.电力布线要求:机房UPS电源要采用独立双回路供电,输入电流应符合UPS输入端电流要求;将市电不稳定性对机房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静电地板下的供电线路置于管内,分支到各用电区域,向各个用电插座分配电力,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系统设备;线路上要有标帖表明去向及功能,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第9条 机房的接地、防雷系统

1.机房内各个系统都有独自的接地要求,按功能分有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静电地、屏蔽地、直流地、防雷地等。

2.中心机房的接地系统:必须安装室外的独立接地体;直流地,防静电地采用独立接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采用电力系统接地;不得共用接地线缆,所有机柜必须接地。(B级机房系统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直流地,防静电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实际接地要求按照计算机设备具体要求确定)。

3.机房防雷体系:主要包括建筑物内、外两层防护措施和机房进出线防护措施。外部防护主要由建筑物自身防雷系统来承担;所有由室外直接接入机房金属信息线缆,必须作防浪涌处理;铠装光纤金属保护层进行可靠接地;所有弱电线缆不裸露于外部环境;弱电桥架使用扁铜软线带跨接,进行可靠接地;机房电源系统至少二极防浪涌处理;重要负载末端防浪涌处理。第10条 机房的空调系统

通过该系统保持机房内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机房内的各类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环境,确保系统可靠、稳定运行。(B级机房空调系统要求:全年温度,18~25℃;相对湿度,35~65% ;温度变化率,<10℃/h;并不得结露)。市局中心机房必须采用专业空调,备份用的可采用民用空调。第11条 机房的照明系统

保持机房内良好的光线照度,方便机房管理员管理维护。(B级机房要求:正常照明时,计算机机房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300 勒克斯,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不低于200 勒克斯)。机房必须有应急照明系统,由专线或电池供电,应急照明灯具的完好率应保证达100%。第12条 机房的消防报警系统

1.机房的物理环境:机房的结构、材料、配置设施必须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

2.机房要有:温感、烟感、报警器等装置和消防设备、设施(必须采用气体灭火剂,严禁使用干粉和泡沫灭火剂)。

3.机房要有防水害措施,确保机房安全运行(机房一般都配备恒温湿装置,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禁止使用冷、暖气系统,如已使用则必须对系统给排水管道采取严格的防漏及补救措施)。第13条 机房的安防系统

由实时监视摄像系统和其它安全设施组成,全方位监控机房总体运行状况。第14条 机房的综合布线与网络系统

1.工商机房的综合布线是开放式结构,要能支持电话、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应用,并能够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2.网络必须达到百兆网标准,有条件的可以实施千兆网。3.有主干线路或新建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线路要有冗余。

4.布线系统中所有的电缆、光缆、信息模块、接插件、配线架、机柜等在其被安装的场所均要容易被识别,线缆布设整齐,布线中的每根电缆、光缆、信息模块、配线架和端点要指定统一的标识符,电缆在两端要有标注;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

县区局机房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单位可遵照市局机房建设标准执行)第15条 除下属情形以外均执行市局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1.县、区局机房不必区分主机房与辅助房间,但设施设备要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区,机房管理员办公室必须与机房分离。

2.机房面积不做硬性规定,但要满足现有各型设备存放要求,预留足够可扩展的空间。

3.机房的接地、防雷系统;机房的消防报警系统;机房的安防系统建设可根据实际情况执行相关标准,但要求能保障现有机房设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各类安全隐患能做到及时发现排除。基层分局(所)机房建设标准

基层分局(所)是全省四级联网的第四级,主要有网络设备和小型局域网组成。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是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根据现有机房的基础建设情况,可分为:基层网络设备间、设备机柜、设备无固定设施放置三种情况。为保障基层网络系统,硬件系统安全稳定,设备不得无固定设施放置。

第16条 新建基层分局(所),要设有专用的网络设备房间,机房要达到防尘、抗静电的效果,网络设备配置有专用机柜;局域网的综合布线必须规范,并能满足今后的需求。

第17条 非新建基层分局(所),若无专用机房,需将网络设备放置在人员进出相对较少的房间,同时配备专用机柜,机柜周边应通风、防尘、抗静电。局域网的布设线路要整齐美观,不得随意布设网络连接线。第18条 网络设备必须配备不间断电源设备及防雷设施,专用机柜及网络设备必须有效接地,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第19条 基层机房设备要有防火、防潮、防盗、防鼠等措施。

第三章 机房的日常管理规范

市局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规范(县区局机房的日常管理遵照执行)第20条 机房日常管理是系统维护管理和保障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机房的日常管理包括:健全的管理制度、机房安全管理、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机房值班、故障处理等。

第21条 机房管理要建立各类规章制度。其中,中心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规定、机房管理员职责等重要制度,要张挂醒目,严格执行。

第22条 机房管理要建立健全和更新相关技术档案资料:设备技术档案;设备变动备案登记;各类线路布线图;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登记,值班日志等。第23条 机房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机房管理制度。切实坚持和落实好管理制度,积极做好安全、保密、卫生等工作。

2.对防盗、防火、防雷、UPS电源、空调和接地系统等机房附属设施,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以保证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第24条 机房值班

机房值班人(机房管理员)负责每日机房的例行检查、故障处理、卫生等工作。1.例行检查:服务器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网络系统是否畅通;数据备份是否完整有效;空调、电源等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并认真填写机房值班日志。

2.故障处理:按省市局规定中的要求,及时处理发现的各类问题,无法处理的应及时报告,并有故障处理记录。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消除故障隐患。

3.机房卫生:保持机房地面、设备表面、桌椅等的清洁,物品放置有序,不乱堆放杂物。

第25条 机房的维护

机房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适应性维护。

1.日常维护:清除机器表面灰尘;检查设备主要性能;清理磁盘空间,删除过期文件等。

2.定期维护:至少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机房电源系统,查看线缆的完好性,查看UPS运行状况,原则上三个月电池放电一次,时间一小时;检查空调系统,查看温度、湿度及运行状态,检查排水是否通畅,并对空气过滤网进行清洗;检查接地系统(电源零地电压<1伏);检查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是否正常;检查机房内的防火、防盗设施和安全报警装置;检查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有效。3.适应性维护:指系统应用环境和技术环境发生变化或对系统提出某些新的需求时,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功能、布局的调整、扩充。根据需要对设备、设施调整更新维护。第26条 系统安全

按照省市局下发规定的系统安全要求,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视和检查,确保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转。如发现异常情况(如恶意攻击、广播风暴等),则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制止。有重大事件及时报告局领导直至向公安局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定期检查服务器上的病毒库自动更新状况(市局检查)及客户端上各类补丁的分发安装情况,确保杀毒软件和病毒库保持最新版本。第27条 数据备份 按照省市局下发规定的数据备份要求,在中心机房外配备专用数据的备份机,异机备份出当日的数据,并按规定保存备份数据(备份介质存放地点与备份机分开)。

基层机房的日常管理

第28条 基层机房的日常管理,要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并切实落实。

第29条 基层分局(所)的机房管理员负责本级局(所)的网络设备的日常管理,协助上级管理员做好管理维护工作。

第30条 基层工商分局(所)网络设备的故障处理流程:一般故障基层机房管理员自行解决,不能解决时应及时上报上一级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员,并积极配合上级管理员排除故障,做好故障处理的记录。第31条 时刻注意网络设备场所的环境变化,保持附属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如空调、UPS等)。

第32条 定期清扫网络机柜、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放置场所的卫生,保持整洁,不得在机柜上方放置杂物。

第四章 达标考核

第33条 市局中心机房达标由省局信息中心组织考核;区(县)局机房由市局信息中心组织考核;基层分局(工商所)由县局信息中心(办公室)组织考核。

第五章 达标考核

第34条 本机房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由省局信息中心作最终解释。机房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编制依据:

1.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GB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3.GB/T 9361—1988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4.GB 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5.SJ/T 10796—1996《计算机机房用抗静电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6.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7.SJ/T 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8.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9.GB/T 14715-1993 《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 10.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江都工商局基层分局机房档案室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试行)

为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分局网络系统、硬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机房和档案室建设标准,供新建分局参考。

1、新建分局要有专门的机房和档案室。机房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档案室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不在底层的楼板要加大承重能力。

2、机房和档案室要能防尘、防潮、防鼠、防盗、防光,机房还要能抗静电、阻燃、绝缘、隔热、降噪音。

3、网络设备配置要有专用机柜。

4、所有的电缆、光缆、信息模块、接插件、配线架、机柜等要容易被识别。线缆布设整齐,无室外走线,网络设备要加贴统一的标识,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为能满足今后发展的需求,建议每个房间网点不少于两个。

5、网络设备必须配备不间断电源设备及防雷设施,专用机柜及网络设备必须有效接地,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6、基层机房和档案室要明确专人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7、管理人员时刻注意机房和档案室的环境变化,保持附属设施的良好运行状态(如空调、UPS等)。

8、管理人员定期清扫机房网络机柜、网络设备和档案室的卫生,保持整洁,不得将机房和档案室当作仓库,摆放杂物。

9、基层分局网络设备的故障处理流程:一般故障基层机房管理员自行解决,不能解决时应及时上报上一级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员,并积极配合上级管理员排除故障,做好故障处理的记录。附表一

中心机房建设管理验收标准(A级)系统分类

内 容

备注

主机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0平方米。其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必须符合GB45规定的耐火等级;机房装修材料应符合TJ16中规定的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

建筑装修 必须使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的规格、性能应符合SJ/T 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的规定,活动地板架空高度不得 小于30公分。

使用金属微孔吊顶;功能区域分隔清晰。维护人员办公室与主机房分离。

信息系统设备用电与动力、照明系统分开。

频率:50Hz;电压:380V/220V;相数:三相五线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稳态电压偏移范围220v(-5~+5%);稳态频率偏移范围,50Hz(-0.5~+0.5%)。

供电系统 必须建立不间断供电系统;市电停电时,不间断电源系统主机电源实际输出功率宜大于后端负载1.5倍,实际输出功率最小不得小于5KVA; 满负荷运转时间不得小于120分钟。

系统线路采用地板下母线馈电,敷设于地板下金属桥架/管内,分支到各用电区域,向各个用电插座分配电力,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系统设备; 系统线路上采用标帖表明去向及功能,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机房系统埋设室外独立接地体。直流地,防静电地采用独立接地;交流

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采用电力系统接地;防雷保护地采用建筑地。不得共用接地线缆。机房系统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直流地,接地防 雷防静电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系统

所有由室外直接接入机房金属信息线缆,除电话用线缆以外,必须作防浪涌处理。铠装光纤金属保护层进行可靠接地;所有弱电线缆不沿外墙 敷;弱电桥架使用扁铜软线带跨接,进行可靠接地。

机房系统作三级防浪涌处理,包括总进线处防浪涌处理,系统设备供电

回路防浪涌处理

计算机机房采用独立的专业空调(恒温、恒湿),并有冗余。

空调系统

机房专用空调,需建立独立的新风系统。温度:夏季 23±2℃,冬季 20±2℃;相对湿度35~65 % ;温度变化率<5℃/h,并不得凝露;机房地板下应敷设保温层,防止凝露

设置气体灭火自动消防系统,计算机机房为一独立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5小时,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 许压强不小于1200Pa。

消防系统 在机房内及易燃物附近部位应设置烟、温感探测器。

机房内所使用的纸,磁带和胶卷等易燃物品,要放置于金属制的防火柜

内。

机房使用的磁盘柜、磁带柜、终端点等辅助设备应是难燃材料和非燃材

料,应采取防火、防潮、防磁、防静电措施。

正常照明时,计算机机房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300 勒克

斯,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不低于200 勒克斯。

机房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充电式应急灯,确保事故照度时,在距地面0.8m处不应低于5 勒克斯;其照度在距地面0.8m处不应低于1 勒克斯。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

种应用,并能够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数据、语音采用6类或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布设。中心机房采用光纤作为千兆网主干连接到配线间(各楼宇的配线间),垂直数据主干为千兆,综合布线及语音主干采用3类大对数电缆。网络系统 主干线路应留有备用线路。布线系统中所有的电缆、光缆、信息模块、接插件、配线架、机柜等在其被安装的场所均应易识别,布线中的每根电缆、光缆、信息模块、配

线架和端点应指定统一的标识符,电缆在两端应有标注。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

在主要设备区应设置监视摄像系统和其它安全设施。并配有专用监控安防系统

室。

有机房管理制度,制度上墙。

有机房维护记录,值班日志按规定填写。

日常管理 机房及设备的卫生保持良好,整洁美观。附属设备、设施运转良好。

无因病毒引起的服务器系统瘫痪情况发生。无重大人为事故发生。

附表二

中心机房建设管理验收标准(B级)

系统分类

内 容

主机房应有合适使用面积,新建机房面积不得小于40平方米

备注

照明系统

建筑物必须耐火,机房装修材料应符合TJ16中规定的难燃材料和非燃材

建筑装修 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

必须使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的规格、性能应符合SJ/T 10796—

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的规定。必须有吊顶。吊顶板表面应平整, 不得起尘、变色和腐蚀;功能区域分隔

清晰。

信息系统设备用电与动力、照明系统分开。频率:50Hz;电压:380V/220V;相数:三相五线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稳态电压偏移范围220v(-10~+10%);稳态频率偏移范围,50Hz(-0.5~+0.5%)。

供电系统 必须有不间断供电系统;市电停电时,不间断电源系统主机电源实际输出功率宜大于后端负载1.5倍,实际输出功率最小不得小于2KVA;满负荷 运转时间不得小于120分钟。

敷设于地板下的供电线路置于管内,分支到各用电区域,向各个用电插座分配电力,防止外界电磁干扰系统设备;系统线路上采用标帖表明去向及 功能,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

机房系统埋设室外独立接地体。直流地、防静电地采用独立接地;交流工

作地、安全保护地采用电力系统接地;防雷保护地采用建筑地。不得共用接地线缆;所有机柜必须接地。机房系统交流工作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直流地,防静

接 地 防 雷电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

系 统

所有由室外直接接入机房金属信息线缆,除电话用线缆以外,必须作防浪涌处理;铠装光纤金属保护层进行可靠接地;所有弱电线缆不沿外墙敷; 弱电桥架使用扁铜软线带跨接,进行可靠接地。

机房电源系统至少二极防浪涌处理。重要负载末端防浪涌处理。

机房采用独立的专业空调(恒温、恒湿),并有冗余。

空调系统 机房专用空调,需建立独立的新风系统。

温度:夏季 23±2℃,冬季 20±2℃;相对湿度35~65 % ;温度变化率 <5℃/h,并不得凝露;机房地板下应敷设保温层,防止凝露。

应设置手提式气体灭火器。新建的机房可在机房内设置烟、温感探测报警

装置。

计算机机房内所使用的纸,磁带和胶卷等易燃物品,要放置于金属制的防消防设施

火柜内。

计算机机房使用的磁盘柜、终端点等辅助设备应是难燃材料和非燃材料,应采取防火、防潮、防磁、防静电措施。正常照明时,计算机机房在距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300 勒克斯,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不低于200 勒克斯。照明系统

机房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充电式应急灯,用于事故时照明。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

应用,并能够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

综合布线及网络布线应是5类以上非屏蔽双绞线。网络系统达到百兆网标准。网络系统

有主干线路或新建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线路应有冗余。

布线系统中所有的电缆、光缆、信息模块、接插件、配线架、机柜等在其 被安装的场所均应易识别,线缆布设应整齐,布线中的每根电缆、光缆、信息模块、配线架和端点应指定统一的标识符,电缆在两端应有标注;保证维修方便、操作灵活。

有机房管理制度,制度上墙。有机房维护记录,值班日志按规定填写。

日常管理 机房及设备的卫生保持良好,整洁美观。附属设备、设施运转良好。

无因病毒引起的服务器系统瘫痪情况发生。无重大人为事故发生。

2.机房温湿度国家标准 篇二

关键词:单片机,温湿度监测,温湿度控制,机房

1 绪论

1.1 设计背景及意义

现代计算机机房通信设备密集, 提高了对机房安全性的要求, 因此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更加重视。任何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机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失效, 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通信系统崩溃。因此, 综合各种核心通信设备的最佳工作环境, 可以设定计算机机房的温度范围为22~24℃, 相对湿度为35%~50%[1], 使得该机房温湿度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计算机机房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和控制要求。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功能是对机房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和机房设备工作的要求。

1.2 国内外动态及发展前景

现阶段, 世界上很多技术发达的计算机机房中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体现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表方面。在监控系统中, 此类机房通常采用两种不同的系统, 一种是分布式系统, 另一种是集散系统。多数系统中的控制算法都比较先进, 操作起来比较先进, 而且便捷, 性能较高。在我国, 多数的控制算法均使用这两种不同的控制算法, 一是未改进的PID算法;二是改进PID算法。其中, PID算法属于起源时间较早, 已经发展成熟。因为此种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而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算法比较简单, 因此此种算法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自从计算机将此种算法变为现实后, PID控制器算法具有多样性, 而且更加简单操作。随着生产的迅猛发展, 生产对控制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且衍生更多的算法, 比如智能PID控制。

在较高精度控制场合和高智能化控制场合领域内, 控制算法方面, 国内基本上都是采用PID算法, 或者改进的PID算法。很少有采用在书面资料上描述的现代先进算法[2]。温控器控制性能方面, 在0.1℃控制精度的温控器方面, 国内有若干品牌都能够达到这个标准;但在0.01℃控制精度方面, 仅在国外有几个品牌能达到0.01℃控制精度, 有个别品牌能达0.005℃控制精度[3]。检测性能方面, 国内温控器的温度漂移基本上都在0.1℃+。国外有若干品牌温度漂移能保持在0.03℃以下[4]。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概述

计算机机房温湿度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主, 将温湿度传感器、通信接口等器件联系起来, 对数据进行处理转换。通过温湿度控制技术将温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并且尽量提高温度控制的精确度。系统来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和湿度, 根据系统控制的原则自动激活或关闭空调或风扇。当温湿度不在设定的温湿度范围内, 启动空调和风扇。当温度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则使空调和风扇停止工作, 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2 器件选型

2.2.1 单片机选型

本次研选的单片机型号为AT89C51, 该单片机的特点是具有256 bytes RAM及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其中, 只读程序存储器的容量为8k bytes, 具有可反复擦写的特点。

单片机中是由ATMEL公司生产, 充分运用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片中含有Flash存储单元及8位中央处理器, 为很多实践生产提供环境[5]。该型号的单片机中, 片内具有读写口线、全双工串行通信口、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外中断口、双向I/O端口、引脚, 个数有所不同, 上述情况的个数分别为2个、2个、3个、2个、32个、40个。与此同时, 该单片机是采用常规方式完成变成, 然而难以实现在线编程, 将Flash存储器、微处理器有效结合起来, 尤其是片内的Flash存储器, 可显著减少开发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6]。

2.2.2 传感器选型

本次研究中温湿度传感器是由瑞士生产的, 具体的型号为SHT11。该传感器充分采用电容式结构, 而且也采用其他的电容, 例如聚合物覆盖层、检测电极系统两者结合构成的电容。改传感器不仅具有原有的特性, 而且还可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具有这一性能的原因在于, 该种传感器把湿度、温度两种不同的传感器有效的结合起来, 进而构成一个整体, 因此有效提高其检测精确性, 甚至可以精确到出露点。与此同时, 该种传感器误差比较小, 受到温度影响较小。CMOSens TM技术既可将湿度、温度两个不同传感器有效结合起来, 又能把标准I2C总线、模/数转换器、信号放大器等电路有效结合, 而且将其集中在芯片中。实践表明, 倘若温度、湿度传感器经过校准, 而且将其与A/D转换器 (14位) 有效链接起来, 而且把温度及湿度数值输送到二线I2C总线器件, 则可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有效的信号。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室温湿度控制工作原理及设计过程

当计算机机房的温度低于设定值, 设计中的传感器可将输出反向后转变为低电平, 交流触点接通, 交流接触器线圈接通空调, 进而对温度进行调控, 一直调控, 使其达到指定温度。倘若检测的空气湿度已经不低于设定值, 则输出反向后转变为低电平, 交流触点接通, 交流接触器线圈接通换气扇, 若空气湿度已经超过设定值, 则换气扇会出现停止的现象。

3.2 人机交互设计

为了更好的人机交互, 所选择的LCD是AMPIRE128×64的汉字图形型液晶显示模块, 液晶模块可以显示字母, 数字, 符号, 中国的字体和图形, 提供三个控制接口。系统的全部功能含有字型产生器、RAM等, 均被包括在相同的芯片内。实践表明, 只要采用其中的一个模块, 就可进行操作, 而且比较简便[7]。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 对计算机机房的温湿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本次设计的重点内容是采用有效、可靠的高校单片机, 设计采用型号为SHT11的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将湿度、温度传感器有效结合起来, 内含有A/D转换器, 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而且接口比较简单, 占地面积较低, 而且不够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 设计中采用优化程度, 进而使得该设计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控制算法方面采用了传统的PID算法, 设计了比较精确的PID控制程序, 并且尽量提高PID对阶跃干扰的调节能力, 使得温湿度控制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树兴, 李擎, 苏中, 等.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出版社, 2006.

[2]蔡振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刘迎春.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205-207.

[4]余成波, 胡新宇, 赵勇.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金杰.DS18B20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J].郑州电子报, 2005 (2) :127.

[6]吴兴慧, 王彩君.传感器与信号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3.县级局信息机房标准化建设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机房建设;标准化

0.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日常工作开展都信息化有效支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就要求信息化保障能力的提高,对于信息化保障的中心点--信息化机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联通上下之间的重要桥梁及枢纽。

大家知道信息化机房里包含了各类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电子设施,其所处环境(建筑、电气、温湿度等)对其是否可靠运行起着重要影响。多数不符合标准化建设的机房,没有任何运行监控和环境防护设施,这样的机房是及其危险和脆弱的,一旦发生危险和故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建立一个符合标准化要求和具有良好自动监控管理的现代化机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从如何进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1.标准化机房建设

一般对于县级局企业来说,规模相对较小,考虑需求和成本的关系,信息化机房的建设可以参照国家C类机房建设标准。

标准化机房的建设应分为现状调研、方案设计论证、项目招标、组织实施、试运行验收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每个都非常重要,且环环相扣。

1.1现状调研

包括了现有信息化机房中各类设备设施性能、强弱电、各类管线走向,水供排系统,采光通风、建筑物防雷、屏蔽、消防等方面,本着合理利用资源,提升性能为目的,初步决定哪些设备可以利旧,哪些设备需要更新。此调查应该尽量详细,这决定这下一步方案设计的正确性。此调查应与方案设计方共同参与实地调研。

1.2方案设计论证

实地调研后,就是根据现有需求和一定冗余下,进行方案的设计工作。在方案出来后,就是针对改造的各个方面,需再次进行实地调查,看看设计的各个系统是否符合现实状况:如各类管线走向是否合理、选择的设备设施是否满足需求,采用的设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标准。此过程应尽量详实,如有必要可以反回去重新进行现状调研。方案设计方应具有防雷设计资质和消防设计资质,或相关设计获得资质方认可。

1.3招标

方案进行论证审核后,即可依据工程量清单对项目进行招标。招标可以选择公开招标和竞争性谈判等。需要对参与招标的企业进行资质和信用等审查,以免选择不良企业,产生豆腐渣工程。

1.4组织实施

招标确定供应商后,即可进行项目实施;供应商应该提供整个项目建设日程计划,合理分配人力,提供施工人员的各类证件。用户方需对进场的各类材料进行验收,全程监督实施的各个过程。

机房建设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布线、抗静电地板铺设、吊顶顶墙体装修、工作区隔断、供配电、精密空调、动环监控系统、新风系统、漏水检测、接地系统、防雷系统、门禁、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系统、屏蔽工程、照明系统等。

1.4.1防静电地板铺设

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一般距地面25cm铺设,地面进行防尘处理。

1.4.2工作区装修

标准化机房一般分为三个功能区,一个是主机房,用于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运行的区域;一个是辅助区,用于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一个是支持区,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主机房不得设置外窗,采用全密闭环境,辅助机房门窗多采用防火防盗门窗,主机房内门窗一般采用无框大玻璃门,这样既保证机房的安全,又保证机房内有通透、明亮的效果。

1.4.3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计算机设备供配电系统,机房辅助供配电系统,备用供电系统。优质供电可以保障各类设备的可靠运行,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来保证计算机设备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4精密空调系统

精密空调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机房设备能够连续、稳定、可靠地运行,维持机房内恒温恒湿状态。

1.4.5新风换气系统

新风系统的风管及风口位置应配合空调系统和室内结构来合理布局,其风量根据空调送风量大小和机房操作人员数量而定。新风换气系统中应加装防火阀并能与消防系统联动,一但发生火灾事故,便能自动切断新风进风。

1.4.6联合接地系统

机房接地系统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工程,是机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机房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机房接地宜采用综合接地方案,接地体应首先考虑采用符合要求的建筑接地体,综合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1.4.7防雷系统

防雷采取三级防雷措施,在大楼总进线的低压配电房处进行第一级避雷保护;在机房的UPS的输入端或在机房所在楼层的分层配电处进行第二级避雷保护;在机房的各机柜的输入端加装第三级避雷保护。

1.4.8视频监控系统

采用局部和整体结合的监控模式。其中全局的摄像头做好采用夜视功能。

1.4.9门禁系统

机房门禁系统多采用非接触式智能IC卡综合管理系统。

1.4.10漏水检测系统

漏水检测是机房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施工时对水害重点注意外,还应安装漏水检测系统。有线式探测和点式探测两种。

1.4.11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

机房环境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空调等)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可设置警戒阀值,在故障或危害发生时向管理人发送警讯,其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1.4.12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应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常用气体为七氟丙烷。禁止使用水、干粉或泡沫等易产生二次破坏的灭火剂。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应采用UPS不间断供电。消防报警应同时连入大楼消防监控中心。

1.4.13屏蔽系统

机房屏蔽主要防止各种电磁干扰对机房设备和信号的损伤,有金属板式屏蔽和金属格栅屏蔽两种。

1.4.14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分为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两大类。应急照明的供电要与普通照明分开,应单独设立专门的供电线路,每套灯具配有蓄电池供电,也可采用独立的UPS供电。应急照明的电源控制要能快速、可靠地自动投入,且与正常照明电源联动,即在正常照明断电后应急照明的电源应能迅速、可靠地接通。应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主机房和辅助区应无眩光。

1.5试运行验收

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当进行试运行,时间应在两个月以上,并对项目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报批上级单位后,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消防及安全等部门进行。同时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和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

2.结束语

通过信息机房的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电子信息设备运行环境,提升机房的自动化监控管理,降低机房设备设施的故障率和停机时间,更好地为信息化应用提供可靠地支撑。实现“规范标准、管理便捷、保障得力”的现代化信息机房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2008).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20).

4.T3标准机房 篇四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于2005批准颁布的TIA-942(ANSI/TIA/EIA-942-2008_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针对数据中心(大型的设备和管理都比较完善的机房可以称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定义了四种不同等级,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分级认证的标准。四种不同等级认证分别被命名为Tier

1、Tier

2、Tier

3、Tier 4等级,分别对应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指标及年平均故障时间:

第1级:可用性99.671%、年平均故障时间28.8小时。(通过基本认证)第2级:可用性 99.741%、年平均故障时间22小时。(通过银级认证)第3级:可用性 99.982%、年平均故障时间1.6小时。(通过金级认证)第4级:可用性 99.995%、年平均故障时间0.4小时。(通过白金级认证)

四个等级之间的差别

Tier 4最高,Tier 1和Tier 2,Tier 3和Tier 4都比较接近。目前国内所提供的数据中心服务以IDC为主,从级别上多为T2级水平,与T3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配电和制冷能力水平上。T2级为单回路设计,具有单点中断的可能。与之相比,T3级允许在一条通路承担负载工作,同时另外一条通路进行维护和测试。投资T3级数据中心费用巨大,动辄需要上亿。正如茂名市群英网络有限公司,就已投入巨资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建造T3+级别的上海南翔机房和北京通州机房IDC机房,将于2013年正式投入运营。

Tier3机房定义:

Tier3机房: 可并行维护级机房基础设施

Tier3级机房基本要求

Tier3机房具有冗余部件和备援容量组件。具有多个独立的备援电力配送和制冷分配路径来供应计算机设备。任何时候只需要一个分配路径来供应计算机设备。

所有的IT设备是双电源的。数据中心的容错电力遵循规范(版本2.0)所定义,且正确安装并符合与该机房基础设施的拓扑架构兼容。任何传输设备如使用点开关则必须纳入不符合本规范之计算机设备内。

Tier3级机房性能确认

每个在分配路径中的部件或组件备份容量部件或组件,都可以有计划的从服务中移除,不会造成任何计算机设备中断。

当备援组件因任何原因导致服务中被删除时,有足够的永久安装备份容量以机房的需求。对于大型系统,这意味着是两个独立的通路。必须有充足的处理能力和配电通路,允许在一条通路承担负载工作的同时,另外一条通路进行维护和测试。

Tier3级机房操作影响

可以在不引起计算机硬件运行中断的情况下,进行所有计划内的现场活动。计划性的活动包括:保护性的和程序式的维护、维修和组件替换,增加或者减少与处理能力相关的部件,对部件和系统进行测试,节能改造活动以及更多的活动。

机房整体运行易受计划外活动所影响。任何计划外之活动(例如操作错误或者设施部件自然故障)导致容量系统中断或失效,将会影响计算机设备或机房整体运行。任何计划外之容量组件或分配要素中断或失效,也许会影响计算机设备。机房基础设施组件的人为操作错误也许会导致机房设备运行中断。

计划内之机房基础设施维修,可以使用备援容量部件和备份分配路径来安全地替代维修设备执行任务。

在维修期间,损坏的风险可能会升高。(此类保养状况不会使正常运作达成之等级评等无效)。

在客户的业务需求允许增加成本进行更高级保护时,Tier3数据中心机房通常可以升级到Tier4级数据中心机房。

5.机房巡检标准 篇五

一、机房环境标准

1.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环境条件应符合要求,确保机房内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机房温湿度标准:温度:23±5℃,湿度:(50±30)% 2.机房内应清洁、少尘,无悬浮颗粒物,无积水,无异味。机柜及设备表面无灰尘。

3.检查机房设备标示、标签,保持标示、标签清晰牢固。

4.巡检人员对机房物品码放进行整理。保持设备、设施和环境整洁。5.检查、测试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温湿度、水浸、门磁、摄像机等监测探头,保持性能良好,工作正常。

6.检查机房门开合情况是否良好,无变形。锁具使用是否正常。7.检查机房内窗户的密闭情况,达到防水防尘的密封要求。8.如机房内有上下水管通过或有阀门、暖气等装置应检查有无漏水或阀门关闭不严的情况。

9.检查机房内物品码放是否预留合适的维护作业通道。

10.检查机房门外部显眼处是否已悬挂“机房重地非工莫入”的标牌 11.检查机房入口处墙上或门上等显眼处标记是否已张贴机房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及联系电话。(合用机房可根据要求进行张贴)12.综合机房内的标准配备应包括以下物品:消防器材、温湿度计、各种记录(进出入登记表,巡视记录,机房进出入申请表,设备系统故障记录)、清洁工具(墩布,扫帚,簸箕,水桶)、标示牌(严禁烟火、通讯机架禁止攀登、机房重地非工莫入、禁止操作、接地、小心有电、、电力、消防器材严禁挪用)、逃生图,上墙机房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值班制度,入室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安全制度,交接班制度,机房管理制度).13.检查机房出入口处的《机房进出入登记》本册的放置情况。上墙机房管理制度必须按要求在机房显眼处贴挂。

14.检查机房内各类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灭火器、防毒面具、消防栓等)齐全并符合要求,摆放位置合理,须100%完好有效,标识完好。

15.各机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应确保畅通,安装应急照明设施。

16.检查机房墙体有无渗水、漏水和裂缝情况。

17.机房内不得有食物存放,如发现食物存放应立即进行清理,避免引入老鼠咬坏电缆。造成电气短路。配电架要干净整洁,18.检查机房无蜘蛛网尘土。电缆沟内线缆整齐无积水杂物,盖板必须阻燃且不得挤压电缆。

19.检查机房是否具备防雷设施及安装是否牢靠,对于一次雷击失效的单元要及时发现及更换。

20.在巡检结束时,应完成设备间的环境清洁工作。环境清洁工作包括:地面,门窗擦拭和废料的清理。

二、机房设备标准:

1.检查设备示意图是否齐全准确,标注清晰、完整,并及时资料的更新工作。

2.各类机架牢固,无松动,机架接地牢靠,无异常,排列有序,整齐,摆放间隔符合规定。各类设备机架有名称标示,标示齐全、规范、准确、明了。避免设备机架、设备安装在管孔、槽道、空调出风口正下方。

3.各类电缆有标签标示,标示齐全、规范、准确、明了,符合标签制作要求,机房供电负荷符合安全载流量,电源线、信号线表面干净,无老化、发热现象,电源插头、插座、插板、开关安装规范,无破损,绝缘良好。

4.机房内各机架进出电缆绑扎平整、有序,无纽绞和交叉。走线槽内各类线缆无盘绕。光纤尾纤按照相关规定专槽布放,或套波纹管。空调管、线隔离处理要求无漏电漏水现象。

7.各类电缆接头压制接线耳,连接可靠,无乱搭接、绕接、单孔单面并接现象。

8.设备保护接地良好,接地方式、线径、颜色符合技术规范,并按期测试,接地电阻满足指标,接地线径符合技术要求。9.各类设备机架仪表显示、指示灯、告警提示准确、正常。10.设备无故障且无无效告警,各种表头指示正常有效,各种开关按钮工作正常。

11.机房内各种延伸设备运行情况正常无告警。

12.各类开关(熔丝)配置合理,无过大、过小和上下级不匹配现象,无异常温升、气味及异响现象。各类电缆线无异常温升,无异味现象。13.各配电电缆绝缘层完好,无破损、老化、龟裂现象,无异常温升现象。检查机房内临时电源线是否采用双护套线。

6.机房的标准 篇六

现在,当要建造一个机房时,涉及的国家标准很多,例如GB 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国外的还有《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ANSI/TIA-942-2005、ANSI EIA/TIA 568A、569、607布线标准等。国家标准之外还有行业标准,以银行业为例有《银行集中式数据中心规范》、《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机房规范化工作指引》等。

在这许多标准中,最主要的有四部:GB 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 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SJ/T30003《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这四部标准目前都在修订,名字分别暂定为《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验收规范》。在此我谈谈个人的关于标准的编制目的与适用条件。

以《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为例,该规范是一个产品规范,主要规范计算机设备在正常运行时,需要什么样的一种运行环境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解决的是按这样的标准计算机就可以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计算机运行维护人员也有一个较舒适的工作环境的问题,不能全部解决机房建设所遇到的所有问题。计算机设备的生产设计必须符合这样的标准。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是一个工程规范,主要规范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程中的技术要求与工艺设计问题。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解决的是按这样的标准,就一定可以建成一个符合计算机使用标准、经济适用的机房。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安全性要求外(主要是防火、防雷等),其他的问题同样不能全部解决。

7.机房专用空调标准许 篇七

一、机房空调现状

目前电信机房内应用的空调系统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机房专用空调机组,占据着大部分份额,如艾默生力博特、Hiross等,主要为欧美品牌;另一类为舒适性空调机组,在局部小基站内有使用,如大金、三菱、海尔等,主要为日本和国内品牌。根据调查表明,使用舒适性空调机组的机房内产生和发现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机房内电子设备故障率高和舒适性空调设备本身的维护量大。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舒适性空调的设计标准不适合机房对温湿度的要求,机房对温湿度要求较高,根据国标GB50174-93,具体内容如下:

1、保持温度恒定(温度波动控制在24±1~2oC之内)。

2、保持湿度恒定(相对湿度波动控制在50%±5% RH之内)。

3、空气洁净度0.5微米/升<18,000。即在每升的空气中,大于等于0.5微米的颗粒应小于18,000个。

4、换气次数/小时>30。即在给定的机房内,空调的风量和机房容积的比值大于30。

5、机房正压>10Pa。

6、空调设备具备远程监控及来电自启动功能。

由于舒适性空调根据国标GB7725-1996(房间空调器标准)设计,是针对人所需求的环境条件设计的,无法彻底实现以上6个功能。在机房内使用舒适性空调时造成的故障结果如下:

1.舒适性空调无法保持机房温度恒定会产生冷凝水,导致微电路局部短路。4.无法控制机房湿度,机房湿度过低-会产生有破坏性的静电,导致设备运行失常。

5.风量不足和过滤器效果差,机房洁净度不够 – 灰尘的聚集造成电子设备散热困难,容易过热和腐蚀。

6.舒适性空调设计选材可靠性差 – 空调维护量大,寿命短。

机房专用空调机组根据机房要求设计,可通过环境调节上彻底解决以上问题,不留任何隐患。

二、舒适性空调和机房专用空调的差异和分析

从设计功能来看,舒适性空调在设计上与机房专用空调(数据参考市场知名品牌艾默生网络能源CM+系列机房空调)的差异如下表:

** 显热比(SHF:Sensible heat factor):显热量与总热量的比值。在机房内,90%以上的热量均为显热量,需要高显热比机组。

下面对以上差异作简要分析。

1.舒适性空调风量小,出风温度过低

舒适性空调的设计为小风量、大焓差,出风温度设计在6~8oC。机房专用空调的设计为大风量、小焓差,出风温度设计在13~15oC。

舒适性空调出风温度为6~8oC,而在温度为24℃,相对湿度大于等于50%的时候,13.2oC 为露点温度,就是说在低于此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表现在空调上就是出风带雾滴,这对靠近空调出风处的设备极其不利,会导致微电路短路等故障。舒适性空调在不考虑湿度对设备影响的前提下,对近端设备可以有效降温,但由于风量不足,导致换气次数不够,即对距离出风口较远的设备无法有效的降温。

机房专用空调出风温度高(13~15℃)。设计上避免了“露点问题”,并通过大风量高风压(换气次数最小设计为30次,即每2分钟将机房空气有效过滤一次)的设计解决了机房整体降温问题。

2.舒适性空调在-5℃以下即无法正常运行

舒适性空调在设计理念上只是在夏季发挥降温功能,当室外温度在-5℃及以下时,即无法降温,强制其运行时,空调机组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而机房的特点是发热量大,机房内的空调即使在冬季也要具备降温功能!机房专用空调的设计能够适应室外温度变化的要求,在-40℃到+45℃区间保证空调24小时正常工作,包括降温和升温。

3.舒适性空调温度调节精度过低 舒适性空调温度调节精度为±3~5℃,机房内的温度场不均匀,仅仅保证空调近端设备处的温度,而温度的波动对设备稳定运行极其不利。机房专用空调温度调节精度为1℃,温度基本无波动。4.舒适性空调没有湿度控制功能

舒适性空调无法进行湿度控制。没有加湿功能,只能进行除湿。湿度过高产生的水滴及湿度过低产生的静电对设备运行都极其不利。机房专用空调的重要控制参数为湿度,可以达到±5%的控制精度。5.舒适性空调设计寿命短

机房专用空调(如LIEBERT)的设计寿命为10年(在中国艾默生,LIEBERT品牌机房专用空调已经出现15年仍然正常运行的案例),运行要求为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目前已经有一些舒适性空调厂家标称设计寿命超过5年,然而其计算方法为每年应用1~3个季度,每天运行不超过8小时,根据机房专用空调设计寿命的计算方法要求,其设计寿命一般不超过3年。6.舒适性空调只有简单的空气过滤能力 舒适性空调只具备简单的过滤功能,其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根本无法达到机房的要求。机房专用空调严格按照美国ASHRAE52-76标准设计,性能上完全满足0.5 微米/升<18,000(B级),配合以大风量循环,保障机房洁净。7.舒适性空调维护量大

对舒适性空调而言,由于故障率高,客户必须组织专门的队伍进行维护,维护量及维护成本高。机房专用空调的设计针对“免维护”,其维护量只集中在机组自动提示的过滤网更换及加湿罐清理等简单工作,无须专业的维护队伍。维护部门倾向于使用机房专用空调。8.舒适性空调综合成本高

① 从一次性购买成本上看,如果使用机房空调,达到相同制冷量的价格是舒适性空调的几倍,但考虑使用寿命——机房专用空调的使用寿命空调是舒适性空调的2~4倍,也就是说,在10年时间里,我们可以只应用1批机房专用空调,而不是应用2批甚至3批舒适性空调。

② 从运行成本上看,在发挥同样制冷效果的前提下,舒适性空调的耗电量是机房专用空调耗电量的1.5倍。参考下面实例计算,计算中考虑了机房专用空调和舒适性空调显热比和能效比的差异。

机房专用空调显热比高达80%~90%,也就是说,有90%的效率用于为设备有效降温,只有10%左右的能耗用于适度除湿。而舒适性空调的显热比为60%~70%,有30%~40%的效率用于过度除湿,在导致机房湿度过低,不但设备受到静电的威胁,而且极大地浪费能耗。

机房专用空调选用的工业等级压缩机能效比高达3.3。而舒适性空调目前业界选用的高等级压缩机能效比约2.9,也就是说1KW电能仅能产生2.9KW冷量,低于机房专用空调

对于以上分析,以目前市场主流品牌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力博特CM+系列机房专用空调CM20A和舒适性空调做对比,进行实例分析。艾默生CM20A机房空调机组总制冷量19.1KW,显冷量为18.2KW,显热比为0.953。舒适性空调要提供18.2KW显冷量机组的总冷量需要18.2/0.65=28KW。我们对比以上两种空调在连续运行一年所花的电费,假设电费为0.8元/千瓦时。艾默生机房专用空调:

(19.1÷3.3)×365天×24小时×0.8=40561元 机房专用空调能效比

提供18.2KW显冷量,机房专用空调每小时空调耗电量 舒适空调:

(28÷2.9)×365天×24小时×0.8=67663元

舒适性空调能效比

提供18.2KW显冷量,舒适性空调每小时空调耗电量

舒适性空调耗电量与机房空调耗电量对比: 67663元÷40561元=1.66 结论:舒适性空调耗电量是机房专用空调的1.66倍。

③ 从维护成本上看。在发挥同样制冷效果的前提下,舒适性空调的维护量是机房专用空调维护量的2倍,维护费用上升。

所以从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总体来看,从成本角度考虑,选择机房专用空调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舒适性空调初投资远低于机房专用空调,但一般经过3~4年,舒适性空调和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费用基本持平,此后,舒适性空调的费用就越来越高于机房专用空调。

上一篇:卫生院药品三统一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经济数学课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