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精选8篇)
1.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篇一
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2010-03-2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有关交通运输企业:
现将《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二〇一〇年三月九日
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
2010年是“十一五”期的最后一年,要实现我国“十一五”期节能减排两个约束性指标,仍需各行业的共同努力。同时,我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当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各项措施的必然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行业管理和各项工作中体现节能减排的理念和要求,把节能减排当作一项“硬任务”,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确保完成今年节能减排各项重点工作,为实现我国“十一五”期两个约束性指标及我国履行相关国际责任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点:
一、做好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总体部署和“十二五”工作规划
根据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10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重点任务。认真总结“十一五”期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对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国家和我部关于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内涵、要求和相关政策措施,提出我国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思路、模式及相关指标体系,提出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指导意见和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把低碳发展的理念落实到交通运输生产、生活、出行方式的各个环节。
二、组织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
广泛动员交通运输企业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建设,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积极性,组织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通过多种技术、管理措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在前三批60个部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和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推出的示范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其中涉及面广、成效显著的项目进行重点宣传,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以“车、船、路、港”为主要载体,着力在交通运输装备使用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中做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选择推荐下,组织约一千家交通运输企业共同参与,于今年4月举行“„车、船、路、港‟千家交通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于今年12月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表彰。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对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三、推进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做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及相关指标的发布工作。在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监测考核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建立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在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的基础上,争取在全国推广实施。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四、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准入制度
《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自2010年3月1日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配发《道路运输证》时,要将车辆燃料消耗量作为必要指标,对照《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进行核查,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部发布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机构名单并建立相关信息平台,以便对符合JT711、JT719的道路运输车型进行甄别,稳步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核查制度。
在国家已有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中积极争取加大对重型载货车、大型营运客车及各型公交客车补贴力度,推动高耗油营运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
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平均出行分担率,减少私人轿车出行,是实现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我部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制定工作,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建设和发展。组织研究城市公交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进一步推动运输装备水平的提高,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鼓励使用新能源、节能环保公交车辆,研究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安全使用和维修问题,积极引导出行者多采用公共交通和节能环保的方式出行。
六、积极推进甩挂运输,优化运输组织,促进运力结构调整
认真贯彻落实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组织开展渤海湾、长三角等地甩挂运输试点工作,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和运输方式,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加快建设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促进智能交通和运输网络化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效能。
七、推广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ETC)
总结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示范工程,部署全国推广工作,扩大不停车收费规模,争取对具备条件的省份(包括示范工程省份扩大规模)由部立项推广工程,按照建设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资金。同时,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将联网不停车收费纳入节能减排、拉动经济和鼓励消费的国家政策,对使用不停车收费系统用户采取通行费优惠,在ETC规模已经形成的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推行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安装ETC装置,同时,对私家车购买ETC装置进行费用补助,迅速扩大用户群,促进实现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加快发展绿色航运
继续加强内河水运建设,加快发展水路运输,提高水路运输量占综合运输体系的比重,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发挥水运的节能减排作用。联合财政部印发《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实施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开展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结合落实国务院印发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促进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的经济鼓励政策,落实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淘汰补贴资金。
研究实施营运船舶节能减排措施,从标准和制度上加速绿色航运建设。研究制订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和CO2排放指数标准、营运船舶能效评价标准和规范、绿色船舶规范和法规,开展高耗能营运船舶提前退出的相关研究工作。协助航运企业建立能效管理体系,推进航运企业能效评估工作。研究船舶靠泊使用岸电等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方案。建立新造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船舶能效运营指数(EEOI)数据库。
总结和推广“两型”港口建设的经验和技术,召开港口建设经验交流会,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九、做好国际航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工作
关注哥本哈根会议后的动态,跟踪国际海事组织对国际航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动态及措施,继续深入研究国际航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运营和市场机制措施,为谈判提供基础支持;加大谈判力量的投入,切实做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的国际航海减排谈判。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应用
以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为目标,组织实施一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的交通运输科技项目研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快在公路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城市公共汽车节能技术、水运环保与节能减排应用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在环保新材料等方面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继续做好港口节能减排联合技术攻关工作。推动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公路水路领域的应用,为运输企业、港口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准确数据,加速集装箱、货物等运输周转率,提升港口工作效率,提高公路水路运输效率,降低空载率和运输工具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十一、完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
在目前对港口新(改、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的基础上,完成《港口工程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导则》、《港口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导则》编制工作,加强对节能评估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评估项目节能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研究并逐步开展对公路建设项目、道路运输站场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使交通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节能标准规范的要求。
十二、做好节能宣传等相关工作
利用多种方式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大力宣传我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成果和贡献。按今年节能宣传周主题要求制定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活动方案,做好部署和落实工作。完成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的总结提炼工作,于“节能宣传周”期间为第三批示范项目授牌,并适时推出第四批示范项目。继续利用多、双边渠道,就节能减排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各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进交通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加快节能减排认证评估机构建设,推进节能减排的审定与评价工作。部机关继续做好节油节电节水工作。在中国节能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交通运输专业委员会并开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共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篇二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数量日益增加,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也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氮、碳、硫的氧化物等,因此导致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我国应在重视交通运输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保证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有毒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问题已经逐步暴露,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需要从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开展。
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而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疑对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比较
1.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从根本上保护自然环境。当前广泛使用的甲醇等燃料,具有氢燃料的特点,对解决汽车尾气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很大的作用。[2]同时还可以使用蓄电池与燃料共用的复合动力汽车,以便有效降低噪音、减少废气排放,因此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零排放的太阳能汽车已经成为研究的又一焦点,当前需要逐步整合各种能源汽车的技术优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技术工作的开展,对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比较
从新能源汽车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来看,必须在能源技术设计上多尝试,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问题。通过对电动汽车、混合燃料汽车、复合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超低燃料消耗汽车进行全面的比较,确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从当前的情况看,混合动力汽车比较理想,同时也符合汽车行业的发展实际,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虽然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汽车是比较理想的新能源汽车,但是从当前汽车技术发展现状看,很难进行全面的推广,而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一种折中的办法。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克服了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电池的依赖,在行驶里程、乘员舒适度等方面都得到了满足和保证。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可以保证发动机在大部分时间能够工作在最佳状态,因此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对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在复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发动机的调整,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在电动机、发动机、蓄电池等方面实现有效的组合,保证了各个单元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通过对各个技术系统的电子控制,可以保证整个车体实现动力平衡分配,最终实现节省燃料,减少排放的功能,对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价值。[3]
三、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措施
1. 优化交通运输业的结构
我国交通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运输集约化水平,提升交通运输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从当前的情况看,公路交通运输客车实载率低于70%,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实载效率。对长期实载率不高的线路,不再增加运力。积极稳妥地推进甩挂运输的发展,推广道路运输自动收费系统在更大范围的应用。我国人口众多,分布比较集中,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解决交通运输的瓶颈问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借鉴德国、日本等轨道交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公共交通的普及对节能减排、增加运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加快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系统建设,科学设置公交优先车道,建立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提升公共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经济学家郎咸平、刘劲哲、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认为:政府需要加大对公共交通运输的投入力度,逐步增加财政补贴,降低公共交通运输的出行费用,鼓励和吸引广大乘客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出租车的调度,完善出租车预约制度,从根本上降低出租车空载率。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完善全国交通运输线路布局,对于人口集中的区域,要加快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逐步利用天然水资源,对重要港口进行科学化布局,从根本上实现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目标。
2. 充分发挥城市交通规划作用,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领域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从管理中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城市交通运输规划需要充分发挥作用,在城市规划中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网络,提升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减轻交通运输堵塞现象,这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需要不断推进和不断创新。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节能评估工作,对于节能示范经验需要积极推广,对于实施节能减排的先进企业要大力表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的管理,完善上报、计量、统计和公告制度;二是对驾驶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技术好的驾驶员可以提高10%~15%的燃油效率,因此节能减排工作需要通过各方面的配合,才能产生成效;三是建立专项节能基金,支持节能技术研发工作,通过对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全面普及节能减排知识,提升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整体水平。
3. 积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通过对汽车市场的全面分析和研究表明,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保护大气环境,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研制工作已经被推上了议事日程。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需要不断地投入,实现新技术的突破,使产品更成熟可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交通运输拥堵现象严重,城市的污染也在进一步加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技术创新,在关注汽车行业发展的同时,积极研究汽车节能领域的问题,不断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综合利用各种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积极稳妥地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使用,最终实现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目标。
四、结语
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需要采取有效的行政手段,引导企业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对水路运输、陆路运输等多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严格执行我国的交通运输环境评价标准,集中力量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制。积极优化客运线路,通过建立完善的货物运输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提升运载效率,避免动力资源浪费。[5]交通运输业的全面协调发展,需要以节能减排为基础,节能减排工作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优化交通运输环境,调整交通运输路线,提升交通运输工具制造的技术水平。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使用行政手段,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关注节能减排工作,从每个小事做起,使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早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雍霞.交通运输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12-113.
[2]高玉强.交通运输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财会,2014,(6):62-64.
[3]尤美兰.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4,(8):59-60.
[4]蒋艳梅.公路建设投资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23-124.
3.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篇三
当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虽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任务列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了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准入,使节能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基层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际来看,这项工作在基层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大部分行业部门对这项工作仍然处于摸索探索之中。
整个行业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随着近几年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才逐步得到重视。目前,各级交通行业监管部门能够引起重视,但是企业以及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责任人驾驶员和广大从业者,节能减排意识仍然有待加强。大部分企业存在注重经济效益问题,由于节能减排项目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如果没有政策支持,企业负责人通常不愿意花费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效益周期长的节能减排项目中。而车主业户通常重视的是多拉快跑创经济效益,驾驶员普遍认为节能是企业的事,因此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也很难保证节能驾驶技术的普遍应用和节能意识的提高。
节能减排工作基础薄弱。多年来,由于技术原因,造成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统计整体缺乏科学、统一的统计检测平台和专业的统计计量人员。由于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点多、线长、流动性强的特点,对营运车辆的能耗统计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在基层中,行业管理人员很难获取单一车辆的能耗的情况,在客货运能源消耗统计工作中通常采取通过运输企业上报企业的油耗登记台账来获取,这种数据来源相对比较客观,但是客运企业的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而货运企业小散乱的现象比较显著的,针对零散的企业,个体经营情况突出的行业通过抽样统计通常不能全面反映整个行业的能耗情况。换而言之,这种统计方法相对比较原始,是一种基于原始数据的采集,由于缺乏专业的检测平台,必须完全依靠人力完成,因此统计效率相对比较低。所以说,行业内急需建立统一、科学、先进的科技信息化能耗数据检测平台,利于高效率、高水准完成能耗检测统计工作。
另外,由于专业的统计计量人员缺失,针对节能统计行业专门的培训少,在之前,基层管理人员通常不能严格掌握国家刚刚实施的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统计方法,而是采取依据客货运周转量,通过均值计算来估算营运车辆的能耗情况,这种估算方式差距很明显。首先,客货运周转量的数据来源本身的统计方法严格来说不是十分精准,其次均值估算忽略了各种车辆类型的不同能耗比,因此在节能报表中出现报表准确度不高的情况也很突出。
道路运输运输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节能减排。从经济学角度看,道路运输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运输成本主要特指资源消耗成本,多年来运输量粗放式的增长,直接带来了运输成本的增加,从运输效率来看并未有显著改善,反而造成了资源巨大浪费。在道路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由粗放式的运输结构向集约化发展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道路运输结构已不能适应道路运输市场集约化的发展,
具体表现:运力结构不合理。客货运车辆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车辆淘汰缓慢问题。据统计,我国老旧车辆的比重占总车辆的比重高达20%以上(仅青岛市2015年底前有10万辆黄标车待淘汰)。普通载货汽车占载货汽车的比例高达90%以上,集装箱运输、大件运输、冷藏车及罐车等专用运输车辆比重仅占4%,专用货车应用少,不利于运输网络化、多式联运以及运输组织标准化提高。货运车辆中柴油车比重少,(无论是客车还是货车千人公里或百吨公里油耗总体上均低于汽油车,这得益于柴油发动机热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同时,运输市场的粗放式投入,使客货运车辆普遍存在运力过剩问题,也造成资源巨大浪费。
运输组织结构不合理。多年来,我国道路运输运输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多、规模小,缺少引领行业进步的区域性的大型运输企业,并且运输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货运车辆大多处于单车单干状态(近几年来,随着形势发展呈现客运企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货运在部分地区受道路运输政策影响出现人为集约化,实质契约式挂靠现象,这种发展模式仍然不利于资源利用效率),运输信息不畅,运输效率低,车辆空驶现象严重。
节能工作经费紧张,先进的节能技术难于实验推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以及混合动力客货运车辆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但是,有碍于节能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先进的节能技术、项目难于实验推广。大多数运输企业仍然以考虑经济效益为主。以我市为例,2014年以前实施LNG改造的120多部出租车以及100多部危险品运输车辆,全部为经营业主在高油价形势下与LNG燃料消耗对比后,计算运输成本与效益对比后的经济驱动。而大多数节能项目资金投入大,没有足够的政策激励措施很难引导企业推广应用。
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政策法规的建立不完善。目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节能减排工作在实施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必须从制度上着手建立行之有效的准入、限制、淘汰、应用、考核等节能减排行业制度、规范保障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根本落实。如高能耗运输车辆在源头环节得不到有效约束,虽然各地采取了《营运性道路运输企业载客(货)汽车燃料消耗限额》规定,但是不能从源头控制汽车制造企业生产什么样的车辆,因此道路运输节能降耗工作实际上仍然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状态。
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道路运输人员素质,加大行业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道路运输节能减排教育宣传活动,推进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科普行动,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在道路运输中,驾驶员是落实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要鼓励运输企业对驾驶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节超奖惩,提高驾驶员节能减排积极性。同时,加大节能优惠扶持资金的政策宣传,鼓励运输业主购买新能源汽车。
推行“限新驱旧”,优化运力结构。严禁高耗能车辆进入运输市场,从源头把好车辆的准入关。对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辆和经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状况达不到二级以上及已到报废年限车辆,通过年审、技术等级评定等环节清理出运输市场;加快运输组织结构调整,鼓励引导运输企业和运输业户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逐步提高柴油车、重型车、专用车和厢式货车占营运货车比重。引导运输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平台组织运力调配,多利用安排回程运力,减少货运车辆空驶里程,提高车辆实载率,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尽快对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测统计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建议交通科研机构尽快研发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测统计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行业内耗时、费力的节能统计,以先进的工艺或设备代替人工统计,提高行业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加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保障节能减排考核激励措施所需资金及时到位、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应用,促进节能减排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积极鼓励运输企业进行节能减排项目申报,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双燃料汽车在出租车、教练车和公交车上的应用,推进节能项目在行业内的推广和应用。如,青岛市作为新能源示范城市,到2015年计划投入运行的纯电动公交车将突破1500辆,这种新能源公共交通模式值得作为示范作用在全国推广。
4.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篇四
展的重要途径。
2007年11月,《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确定了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主导”的发展目标,各地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展工作。相邻的湖北省交通厅大力推广“一查、二看、三配合、慢起步、柔进挡、中速行、缓进站”的十九字节油操作法。我省建立的河南省物流信息系统,被列为全国交通部门节能减排重点示范项目,2008年通过物流信息系统配载货物,减少车辆空驶里程3.5亿公里,节约成品油7000万升,折合人民币4.2亿元。就我市而言,节能减排工作在道路运输行业同样受到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活动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一是把调整好运输结构式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运力结构向“大特新”方向发展,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营运车辆,大力发展重型柴油货车,加快货运车辆厢式化进程。目前全市厢式货车已达3131辆,其中重型厢式货车609辆,运力规模仅次于郑州,位居全省第二。二是加快中长途班线整合和普通班线的快客化、公交化整合改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南阳至油田、南阳至新野、南阳至内乡客运班线完成线路公司化改造之后,停驶了富余运力,对保留的经营车辆实行统一进站经营、统一循环发车、统一票价、统一运营时间、统一维护维修,兜圈拉客、随意停靠、飙车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车辆空驶现象大幅下降,单车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使广大乘客真正享受到城乡客运一体化带来的便利,取得了既节能又惠民的“双赢”。三是科技创新促节能。一批节能科技项目通过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在道路运输方面成功应用了先进的gps监控技术,在全市2304辆快客、长途客运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通过监控平台,将车辆的行驶速度控制在经济车速运行状态下,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按照平均每辆车百公里节约燃油1升计算,全年可节约燃油331.77万升左右,同时还减少了车辆的机件损耗。
根据国家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参照外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把装备准入,优化运力结构
1、认真贯彻落实交通部《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1-2008)和《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 719-2008),禁止新的高能耗客、货车辆进入道路营运市场,加快老旧高油耗营运车辆退出营运市场进度。
2、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严格执行国家汽车技术标准,新增或更新班线客车、旅游客车时,要求达到国ⅲ或以上排放标准,引导客运车辆向大型化、舒适化、全承载方向发展,安装gps和行车记录仪、空调等设备,在达到节能标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旅客安全、舒适的乘车需求。引导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是引导企业购置重型柴油货车和集装箱牵引车辆,鼓励发展甩挂运输,加快货运车辆厢式化进程,提高运输效率。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引导发展brt快速公交系统,提高公共交通运营速度和运量,降低车辆能耗和污染。引导客运出租汽车行业使用节能车型和节油产品,适时推广新能源汽车,力争在我市出租车新增更新后,燃气车等节能环保车型在车辆总数中占较大比例。
(二)加强运输管理,调整组织结构
强化道路运输组织、运输服务和市场监管,指导和扶持运输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
1、鼓励和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网络化运输、快速运输等先进的组织方式,充分利用运力和线路资源,更好发挥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公司化管理。
2、加快客运中长途班线优化整合和普通班线的快客化、公交化整合改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严格控制旅客运输结构,对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一般不投放新的运力;超过70%的,视情采取增班不增车的方法,满足运输需求,有效节约能源,达到营运效益的最大化。
3、引导货运市场主体结构调整。一是加快引进一批优势企业。通过外引内联,加快引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扶持培育一批货运龙头企业。加快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淘汰弱小劣企业,大力扶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发展潜力的货运企业,重点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多种形式重组整合,加快扩展企业的经营规模,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市场份额。三是大
力发展城市物流配送业。以物流基地、商场、超市为依托,引导发展城市物流配送。四是大力发展货运专线和快运配送。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精品专线,降低物流能耗,促进快速货运和联运行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区域性、全省性的道路运输服务品牌。
(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
一是对全市营运车辆gps监控设施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一个面
向全市道路运输行业的gps应用管理平台,实现集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安全保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减少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建设出租车电台服务系统。结合出租车计新增更新,建设统一的出租车电台调度服务中心,在方便市民的同时,提高出租车的实载率,降低空驶率和尾气排放。三是按照省环保局、省交通厅《关于开展营运机动车辆尾气检测的通知》要求,升级检测设备,做好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职业水平评价工作,严格开展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的检测工作。
(四)组织开展营运车辆驾驶员的节能培训
要强化营运车辆驾驶员的节能培训管理工作,督促和鼓励道路运输企业提高操作人员的节能培训普及率,全面提高汽车驾驶员的节能意识与操作水平,并及时总结提炼源于基层、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节能操作方法,予以推广应用。
(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以节油节电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活动,进一步强化宣传节能减排政策和节能知识,推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宣传节能先进典型,充分调动道路运输企业作为节能减排工作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和能力,形成全行业节油节电的良好氛围。
(六)强化监督管理
一是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强节油节电管理,加大监管检查力度,依法查处各种浪费行为。二是组织开展能效标识、空调温度设置、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设备及运输装备等专项检查活动。三是加强交通能源消费统计与分析工作,为制定节能减排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
5.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 篇五
道路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随着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日益重要。大理州交通运政管理处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重点围绕节能减排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监督考核办法,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充分调动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行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努力将道路运输行业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现将2010年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组织机构 步加强组织领导,把节能减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机制,明确内容,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工作。
建立健全州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形成体系完整的节能减排管理网络,是全州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保障。全州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道路运输行业重点用能企业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能源管理职能,做到节能减排工作有人抓、有事做,责任到人,对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有效管理。
二、建立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能源统计和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
完善道路运输行业能源统计与分析制度,加强道路能源统计业务能力建设,改进统计方法,强化各项指标的统计调查、分析、预测和发布工作。研究并建立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在逐步完善道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制定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监测考核的具体办法,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监测考核试点。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促进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三、推进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工作
按照交通运输部新颁布《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工作,建立并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禁止高耗油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加强对在用营运车辆油耗检测的研究,扶持《汽车燃油消耗快速测量系统》的研究成果推广工作,推动高耗油营运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
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示范试点和经验总结工作
全州道路运输行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示范试点工作,广泛调动交通运输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示范工作的积极性,组织学习优秀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组织专家对以往示范项目以及其他节能减排成果从适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成果,在全州范围内加以推广。
五、构建全州综合运输体系
结合我州实际,调整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加快投资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建设,以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城际交通和城乡交通的紧密衔接,努力实现与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无缝对接,加快形成便捷、节能、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市
公共交通的优先建设和发展,积极引导出行者优先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动公交运输装备水平的提高,鼓励使用新能源、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辆。
六、强化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
调研相关单位、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科研需求,解决交通节能减排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强先进、成熟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开展创建“绿色维修行业”工作,加强对机动车检测维修(I/M)制度在节能减排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节能标准规范的要求。
七、推进甩挂运输,优化运输组织,促进运力结构调整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继续开展全省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提高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
八、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
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对节能减排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按照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研究政策措施,提出工作思路,制定相应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6.石油与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篇六
内容摘要: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可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科研工作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
关键词: 专业课;石油工程;节能减排意识
“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
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和容易产生污染的产业。目前全行业的节能减排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能源年消费量大,在2006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石油的消费构成为20.8%,天然气的消费构成为2.8%其次,由于能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另外,由于生产设施、工艺水平等问题,我国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比较普遍地存在天然气/伴生气排放现象。排放的天然气/伴生气中绝大部分是甲烷气体,而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强效的温室气体。因此,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节能减排工作尤显重要。要实现节能减排,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培养石油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重任。
一、培养“节能减排”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以世界人均
水平为基本单位计算,我国资源除煤炭占58.6%以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50%,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05%。中国地质科学院曾发表报告称,除了煤炭之外,20年内,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报告说,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5亿吨原油和1 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70%和50%。由此可以看出,只有节能才能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国际上要求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5年我国原油日均需求量约为665万桶,占全球日均需求量的近8%。从2005年上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量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80%,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石油市场供求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因此,我国节能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大,特别是,我国还是世界上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个国家目前在很多领域(如石油与天然气、建筑、电力、农业、林业、垃圾处理 等)正采取相应对策和技术来减排温室气体。所以,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就要求石油工作者应该具备“节能减排”意识,也只有这样,节能减排技术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作为石油教育工作者,通过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所培养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石油与天然气行业未来的技术骨干,甚至是若干年后的决策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将来的工作,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节能80减排”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应用节能型、环保型设备,大胆探索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方法、新工艺,这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外,在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中,注重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觉收集和研究有关节能减排工艺等方面的技术资料。这不仅会使学生查阅科技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上台的胆量得到提高,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参考。所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多种价值。
二、培养“节能减排”意识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大力推广使用节能型技术和设备,减少油气的跑、冒、滴、漏现象已深入人心。这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意识的教育培养。结合讲授“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海上油气开采与集输”、“有杆抽油系统”等专业课程,在教学和科研中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专业课教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充实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油气田现场应用情况,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产品、新工艺等及时补充到教学体系中。比如,在讲解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过程中, 专业石油论文网 从抽油机井系统的能耗分析入手,寻找潜在的节能点,同时将一些新的抽油机(如双驴头、偏轮、双六连杆、摆杆机)、电机、蓄能器等技术引入课堂,探讨节能的方法和措施;在讲解油气处理与输送过程中,将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脱水技术、管线泄漏检测技术、油气增输技术、潜在的甲烷排放源以及减少甲烷排放的技术等内容介绍给学生;在油气井生产和作业环节中,讨论潜在的甲烷排放源,分析采用伴生气回收技术、绿色完井技术、带压管线修复技术等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等。并对涉及的各种主要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内容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
(二)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探寻式教学方式的实践,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潜在泄漏源分布的问题、重视设备工作性能对能耗影响的分析以及甲烷减排对环境和经济影响的分析等,及时引导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积极寻找替代技术,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开发学生节能思维,创新节能技术,并让学生走上讲台,以报告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 究结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体验到当老师的感觉,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教师的一些科研课题,如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技术研究与应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甲烷减排的可行性研究等均与节能减排技术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科研取得的成果和心得,结合实际案例介绍给学生,同时利用毕业论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这不仅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加深学生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牢固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三、培养“节能减排”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需求和消耗的速度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着国际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国家的能源安全,加上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在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中推行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作为培养石油与天 然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义不容辞。虽然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了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但这种意识的培养绝不是一门课程或某几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需要行业大环境节能减排技术的大力推广,因而任重道远。在今后的专业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并利用多种形式(如学生深入现场调研、邀请国内外现场专家开展有关“节能减排”的科技讲座等)培养这种意识,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生产实践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探索经济合理的“节能减排”方案,为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成章:《天然气的利用与中国的节能减排》
[2] 孙伟善:《关于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3] 王克群:《节能减排的意义及对策》
7.节能减排必须治理行业虚胖 篇七
随着国家对节能低碳要求的提高,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节能环保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石化化工行业“十二五”能耗降低20%、CO2排放减少17%的目标, 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是, 行业虚胖的问题不解决, 节能减排没有出路。
当前, 石油和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矛盾十分突出, 化学材料和合成材料等行业效益下降幅度较大, 行业创新能力较弱, 节能环保压力增大。产能过剩在30%~50%以上, 包括氮肥、磷肥、两碱、通用树脂等在内的八大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由于资本的逐利性, 前几年企业对上项目有极大的积极性。站在企业的立场考虑, 企业要做大做强, 必须要有规模, 有规模才有话语权。另外, 地方政府为了GDP增长, 鼓励企业扩大产能。行业虚胖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较弱, 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成果转化率不高, 对产业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能力较弱, 影响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还有, 技术同质化严重。技术一旦突破蜂拥而上, 成为新的产能过剩。更有甚者, 化工园区遍地开花, 大有失控之势, 成为节能减排新的隐患。
8.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篇八
无疑,温度的上升会给地球带来很多严重甚至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海平面会上升,部分国家和地区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暴雨、干旱等异常气候会增多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加剧、缺水现象更为严重,而这些又将影响到农业、经济等深层领域如粮食作物产量的下降等,将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造成难以计算的影响。
伴随着温度的上升,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安全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和选择。
钢铁行业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耗能和排放大户。据统计,1950年前,全球钢铁产量不到2亿吨,但近年来钢铁产量迅速攀升,二氧化碳也随之大量排放。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13.44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2.9亿吨。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为5.6亿吨,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占工业总能耗的23%。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在42个产业部门中排名第三,为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3%,这也使得我国是钢铁大国,而钢铁则成为我国耗能的主要原因。
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使钢铁行业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目标。在2005年国家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全行业2010年吨钢综合能耗目标到要降到0.73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降到0.685吨;在2010年国家公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中,对钢铁企业的环境保护、能耗、生产规模等方面做了新的规定,如高炉工序能耗小于或等于446千克标煤/吨。在日益严格的能源环保政策下,钢铁行业成为重点节能减排对象。
我国钢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绩,数据显示,我国吨钢综合能耗2009年仅为1980年的30%,见表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从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效率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对比可以看出,除了少量先进大型钢企同国际先进水平能耗指标接近外,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能耗指标落后,低于世界先进水平15%-30%。而从我国钢企能耗指标与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相比,大量钢企能耗指标低于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虽然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能耗指标相对较好,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工序能耗高于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十分之一的企业焦化工序能耗达不到《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参考限定值。中小钢铁企业能耗指标更是落后,和大中型钢铁企业相比存在约50%的差距。巨大的差距为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空间。
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虽然具备一定的潜在空间,但随着节能减排的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的任务更为艰巨,钢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煤炭是所有化石燃料中产生二氧化碳最多的一种能源。钢铁工业中的煤炭消费占据主要位置,约为能源消费总量的7O%。另外,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废钢资源少,钢企难以大量采用更节约能源、排放量更小电炉炼钢工艺。我国电炉钢比例仅为10%,而美国电炉钢比约为55%,德国约为30%。这些都造成我国钢铁能耗和排放指标与国外先进钢企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我国钢铁行业能耗排放的特点是,少量企业工艺先进,节能指标高,而大部分中小企业装备水平低,设备老化,耗能指标高,见表三。根据这一特点,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尤其兼并重组是改造大量中小落后企业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兼并收购工作困难重重。许多钢铁企业属于依靠发展钢铁产业来发展地方经济的当地政府,这客观导致了钢铁企业的产权隶属问题成为兼并重组难以逾越的阻碍。从目前来看,我国钢铁产业整合以省(区)内为主,而跨省(区)的联合兼并很少,不利于钢铁行业从整体上进行资源整合。
虽然困难重重,但并不是无计可施,钢铁行业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节能减排能力:
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钢铁工业中存在着大量落后产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的调查,全国钢铁工业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炼铁能力约1亿吨,落后炼钢能力约5500万吨,全行业落后产能占总产能的20%左右。只有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加速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2007年国家颁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公布了“十一五”时期应淘汰的包括钢铁工业在内的落后生产能力;2008年制定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包括《粗钢生产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钢铁行业循环经济主要包括铁素资源循环利用、水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能源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还可以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我国很多先进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例如,首钢集团把雨水、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炼钢产生的废渣被回收再利用,除含铁部分继续炼钢外,其余部分作为水泥、建材等行业的原料,每年可减少水泥行业石灰石开采量约3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220万吨、标准煤消耗22万吨、粉尘排放7万吨。另外,对炼钢过程产生的各类煤气全部回收,每年可利用余压、余气自发电47.5亿千瓦时。
普及先进技术,加大研发力度。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我国整体节能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利用率较低,如我国转炉煤气回收普及率不达20%,而韩国同指标超过50%,日本更高达100%。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钢企节能减排能力,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推广干熄焦(CDQ)、TRT、转炉干式除尘、CCPP、能源管理中心(EMS)等先进技术,钢企会获得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改善能源结构。改变钢铁工业的能源结构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太阳能、风能、氢气、水能等绿色能源均可以作为钢铁能源使用。从成本而言,由于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成本均高于火力发电,虽然当前大规模采用绿色能源没有经济上的优势,但随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采用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将成为钢铁行业减排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总之,钢铁工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应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这不仅对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推荐阅读:
公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经验交流材料11-18
上海交通节能减排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09-25
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方案07-28
关于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09-26
我国汽车运输节能的重点分析07-31
交通运输局总结08-31
交通运输工作总结06-19
交通运输心得体会09-20
应急管理之交通运输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