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展之我见

2024-06-25

重庆发展之我见(精选8篇)

1.重庆发展之我见 篇一

农行发展之我见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 ,实行现代银行的企业化经营 ,农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构建农业银行新经营和管理格局 ,在稳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 ,以效益为目标 ,开拓和发展新的业务领域和新的增长点。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扬长避短 ,准确定位 ,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中间业务定价政策的完善。

发展效益低下,缺乏积极发展的意识。缺乏开展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且无人才培育和管理的专门机构。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手段落后。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结构

人才是竞争的核心与关键,中间业务面临着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要抓紧培育新型的金融人才,使从事中间业务人员的知识全面化、科学化、精通化。加强对现有员工进行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型的综合人才。其次,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进人、用人和责任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

(2)树立效益观念

商业银行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运作程序和管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目光紧盯市场,推行和强化营销,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夯实现有的市场基础。要摒弃过去那种盲目追求总量扩张、只注重外延发展的粗放型经营观念,在注重外延合理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涵的有效发展。使投入、规模、质量这些综合指标切实与自身整体效益紧密挂起钩来,以确立合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路子和模式。

(3)加强监管,鼓励和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研究,减少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

(4)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优化中间业务管理部门

各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建立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负责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负责全行中间业务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协调,保障中间业务稳步健康的发展。

(5)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

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款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并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负责全行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制订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定期督导、考核、奖惩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市场调查,积极为推行。

(6)加快产品创新,严密防范银行风险

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坚持区别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心中无数,盲目跟风,违背发展初衷。

二、在网点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网点布局方面的建设

国内网点转型的尝试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战略与实践指导和总体规划。很多银行在网点选址、功能分布方面投入不够,国外银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网点选址涉及对特定区域的地理信息、人口结构特点、教育程度、竞争对手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决定网点类型及提供服务,综合考虑银行服务对象的不同,银行网点差异化设置。

(二)网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国内银行目前很多尝试十分关注在网点布局设计、装修等一些外观的改变和增加网点理财功能,农行面对今后的发展,应该更多重视网络资源优化,网点业务流程改造、员工销售转型和培训、网点绩效考核等可以提高网点效率和服务销售水平的转型等关键核心部分的转变,为客户带来根本性的服务水平提升和提高网点的获利水平。

(三)先进设备装备方面

国内网点的IT基础设施不能跟上业务转型的脚步,向销售转型的员工并没有适合他们使用的销售和服务应用系统,而普遍老化的柜员系统也在阻碍网点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数字媒体和IP电话等一些可以丰富网点服务方式的先进科技也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应该大力加强IT基础设施的建设。理清银行网点规划的总体思路。首先,应该有一个总体策略。可以确定银行网点的总体发展策略在银行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应该怎么做,怎么服务于银行发展战略。其次,网点的布局规划的步骤分层次实施。

1、经营范围内的布局

在国内范围的布局应该怎么做。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怎么做,比如在北京市哥哥区的网点布局怎么布局,网点内部的布局,也就是网点内部的区域怎么划分和布置等。

2、网点类型的标准化和建设的标准化

包括银行网点分哪些类型、建设的规范和形象的规范等。认识到如何提高销售能力网点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销售队伍,要赋予销售队伍销售技巧和能力,在国外,最佳的零售银行其销售队伍要占到整个零售业务人员的55%左右。比较先进的零售银行其销售队伍要占到40%,一般的零售银行其销售队伍只占到了30%。

3、强化网点的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主要是优化网点的服务流程,比如开户,从高柜移到低柜,就实现了银行和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又如受理和处理流程分开,就是可以在所有的网点、所有的渠道受理贷款,但是处理可以集中到后台进行,通过流程优化提高服务能力。还有就是制定服务标准,比如服务时间、差错率、满意度等。最后就是服务文化的建设。第六,强化业绩的管理,就是制定如何通过业绩来给予相应的报酬。

三、新形势下的员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运行方式的变化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日益受到重视。当前中国的金融环境逐渐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环境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人才的激烈竞争,员工和组织的关系不在一成不变,人员流动率不断增加。员工在不同的组织间转换以获得职业成长,而组织希望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开发他们的潜能,让员工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商业银行只有把对核心员工培训的重视变成社会、商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时,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当中。其具体对策如下:(一)识别真正的核心员工。

在培训还未开始之前,首先应进行核心员工盘点,根据银行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结合核心员工的定义及其特征来判断出哪些员工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并且他们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要能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发现和调整潜在的核心员工。(二)树立先进的培训理念。

商业银行应该沉淀凝炼出先进而贴切的培训理念,促使员工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为员工培训奠定理念基础。也只有这样,商业银行与核心员工才能将核心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做,核心员工也才能彻底更新观念,才能为科学而有效的培训奠定稳固的理念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商业银行不仅要树立起培训是一种投资的新理念,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培训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应该重视从日常工作开始,在商业银行内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思考给核心员工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满足其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提升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同时应将培训纳入管理系统,将培训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从而满足核心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识别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正确识别核心员工的培训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在满足核心员工主导需求的培训时,要体现核心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关联性,使员工个人的成长规划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发展目标相互匹配。

(五)加强核心能力,收集商业银行化核心员工能力。

商业银行应该注意在可能的情况下收集核心能力,用于对潜在核心员工的培训,注重培养商业银行后备人才,通过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避免出现由于商业银行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流失而造成的危机。此外,核心员工接受的专业性培训应当具有互补增值性,应多采用团队培训,将个人的核心能力稀释,避免一旦核心员工离开本商业银行,就无法实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整合互动。

四、加强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来研究和实施

农行应该根据银行发展战略目标,设计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和推广机构,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领导和协调。其职责包括: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工作关系等。

(二)建立“客户至上“的市场经济文化

银行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文化和客户文化,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银行的价值追求。首先,组建客户经理队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其次,银行的各种经营活动要围绕客户满意度的构成要素来组织、实施和评价。再次,为客户提供差别化和个性化服务。最后,设立银行客户服务中心,使之成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一个友好沟通渠道。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文化

银行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重视人、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归属感、成就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以,银行应把选择、使用、留住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基本的政策来贯彻。首先,必须要用真心去物色,用诚意去聘请人才。其次,对员工实行终身学习和教育培训。最后,根据员工的素质和专长来安排最合适的岗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

(四)培育“银行家”群体为主的企业文化主体

银行家群体的出现和成长是文化建设的关键。银行行长应该是受聘于董事会的职业经理人,不再是政府委派的“官员”。要营造一种环境,使银行家群体和其他企业文化群体能获得一种充分自由成长的机会,通过建立公平公开的竞选机制、利益与贡献相对称的分配机制以及严格的约束机制等,培育出综合素质高的企业文化主体。

(五)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银行企业文化

由于每家银行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的差别,以及所处地区不同,银行企业文化应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中国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在共性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专有品牌,着力塑造各家银行不同的管理文化、信贷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形象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

五、总结

我国商业银行改善客户服务的突破口首先在于观念创新和转变,以及相应的商业意识和商业技能的创新和引进。一是要坚决树立和贯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新型的操作风险观,要在风险控制与效率提高之间取得平衡,减少不必要的审核与监督;三是要树立新型的一线员工业务处理权观,加大对一线员工和客户经理的适度授权,提高现场处置;四是要树立“先流程后部门”的新型组织观,业务流程设计不应局限于原有的组织范围内,在需要时则应超越现有部门限制。注重产品创新,首先,在金融产品设计上要基于客户真正的金融需求。并在市场细分基础上,根据选定的目标市场以及目标客户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组合,要针对特定大客户或重点客户群开发全新的产品。商业银行要开发并形成核心产品、重点产品和特色产品。其次要关注客户资产负债表的整体优化。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关注客户资产负债的整体状况,在资产方改善客户的资产结构,在负债权益方改善客户的负债结构、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一方面可以挖掘并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自身可以增加业务品种,拓展业务范围。注重 流程创新。首先,流程重组应遵循原则,流程重组一种跨职能的创新,包括:清理规范现有流程,对所有流程进行审视、调整、简化与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再设计,借此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并同时在组织结构、文化和信息技术方面产生变革,从而带来在运作成本、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客户满意度和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其次,实现业务流程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实现同类功能的模块化(也就是将从属于不同产品但性质类似的业务流程集合整理为一个功能模块,这样基于不同性质的业务流程就会形成不同的功能模块。),在模块化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也就是将上述不同的模块整合在同一个系统之内,通过这个系统、而不是不同的系统就可以办理不同的业务。)再次,运用“重要性”原则,实行业务流程差异化。在设计业务流程时,应区分不同业务和不同的客户,按照客户需求和风险程度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流程,在业务处理上应该具有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客户和不同业务在质量与时间等方面的不同要求。第四,转变控制方式,尽量现场办理。应将控制方式改为以功能控制为主,将一个事件分为处理、审批和审核几个环节,尽可能地将一个事件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处理,审批后实施,并对已完成的事项进行定时审核。审核应放在客户服务完成之后,绝大部分业务应只有处理和审批两个环节,将所有可能的客服事项前移至客户服务人员前端处理,以减少环节、缩短流程、加快沟通,提高对客户和市场的反应速度。重视组织创新。不同银行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组织模型。

2.重庆发展之我见 篇二

世界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因素均在促使着汽车使用者将更多的注意力及购买力放在小排量的汽车上, 尽管目前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并没有意想中的好, 但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一定会迎来小排量汽车发展的春天。

1 小排量汽车发展的现状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小排量汽车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现在低排量并不意味着低配置和低技术。和一些多年不变的大排量汽车相比, 小排量汽车往往更为时尚、实用、方便、环保、经济。

首先, 小排量的汽车节约能源而且经济性好。小排量汽车新车购置价相对较低, 在家庭经济承受范围之内, 还可以降低制造的材料成本。同时,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油耗基本在每百公里5升甚至5升以下, 与排量在1.6升左右的轿车相比, 每百公里要省3~4升油。以一般家庭用车为例, 每月跑1000公里计算, 小排量车每月就可省油30~40升, 折算成目前较低的油价, 每月至少也能够节约150~200元, 一年下来也是较为可观的经济数字, 再考虑到将来的油价可能上涨等因素, 小排量汽车经济性体现的就更为明显了。其次, 小排量的汽车节约空间且机动性好。目前汽车的保有量在逐年增加, 带来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停车问题, 新建的小区由于预留的车位不足而紧张, 老的小区更是由于没有预留车位而带来更大的停车问题, 迫使许多车主将车停放路边, 一方面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 也带来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小排量的汽车普遍的车身尺寸在3.5×1.4×1.5米甚至更小, 这样的尺寸一般来讲能停三辆大排量汽车的车位可以停四辆小排量的汽车。同时由于小排量汽车的机动性好, 更容易操控, 能更好的适应道路的通行条件。再次, 小排量汽车环保性能好。据有关方面统计显示, 目前环境污染严重, 气候变暖, 一方面是工业生产导致, 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汽车废气的排放。小排量的汽车排放量较少, 能够在找到新的更环保的替代能源之前缓解汽车废气带来的环境污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小排量汽车的以上优点, 纷纷开始关注小排量汽车的购买与使用。许多汽车生产厂商为了抢夺市场份额, 也在积极改进, 纷纷改变策略, 开始抢夺以前看不上眼的小型车市场, 迎合消费需求。一汽、上汽、东风纷纷布阵小排量汽车市场。目前国内市场小排量汽车品牌及产品主要有上汽通用五菱之光中小型客车 (0.97升) 、奇瑞QQ3两厢轿车 (0.812升) 、比亚迪F0两厢轿车 (1.0升) 、上汽通用五菱SPARK乐驰两厢轿车 (0.796升) 、双环小贵族两厢轿车0.97升、天津一汽夏利A+两厢轿车 (0.993升) 等。

2 制约小排量汽车发展的因素

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甚至可以说是颇有波折, 许多因素在制约着它的发展,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小排量车自身技术状况的影响。普遍的, 小排量汽车动力性较弱, 安全性能也较差。小排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普遍存在起动慢、加速缓、最高车速低、爬坡难等问题。特别地, 在夏季开启空调后这些问题会变得更加明显。同时, 由于小排量的汽车车身小、质量轻, 车速略高或有大车高速驶过旁边时就会明显感觉车子在飘, 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交通事故时, 往往小排量的汽车也会“受伤”严重。其次, 人们观念的影响。“小排量汽车就是低档汽车, 到哪儿都受气”的观念还是相当深入人心。也扭曲了消费者对汽车的正确认识, 误导了消费。小就要被歧视、受限制的观点影响着消费者, 而大排量的、大尺寸的汽车, 成为了财富、地位的象征。中国许多家庭首次购车, 车子本身承载了太多的期望, 价格低、省油、空间大等因素一个不能少,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不丢面子。再次, 国家政策法规的影响。许多城市以小排量汽车加重道路拥堵为理由, 开展多方面的限行。从第一次1998年12月, 北京市在长安街限行1.0升以下排量汽车。之后全国共有84个城市先后颁布了对小型车的限行, 直至2006年初, 国务院转发六部委的联合发文, 要求3月底前强制取消对节能环保的小型车的限制, 才略有好转, 但直到今天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改善, 北京在限行, 上海也在限行。

3 促进小排量车发展的措施

首先, 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 以及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上, 我国各地需要从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 实际现状考虑废除小型车的限行令, 制定新的法律法规, 促进小型汽车的生产消费。其次, 小排量车自身性能要提高。生产厂商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加大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及其先进发动机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积极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的实施, 从源头上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技术标准, 不断提高其动力性、节能、环保等性能。同时, 提升小排量汽车品质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是安全性, 包括主动安全性与被动安全性。例如, 碰撞安全性方面, 在日本、欧洲等汽车发达国家及地区, 小排量汽车不是低级车而是精品车的代名词, 既能做到节能、环保, 通常还拥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能够获得新车碰撞测试 (NCAP) 四星级以上的碰撞评价。一般说来, 衡量小排量车先进与否的标准应该有四个指标:升功率 (即以1升排量为衡量标准下发动机的最大功率) 、城市工况下最低油耗、尾气排放、碰撞安全性。这些指标在解决了生产技术问题之后都将容易完成。再次, 人们对小型车的认识观念要转变。在购车时要切实贴合个人需求, 更多的考虑车的实用性, 不能为了“面子”而选车。小型车在技术改进后, 依然可以克服诸多不足,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精品车”。

4 小排量汽车发展展望

小排量汽车以其节约能源、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优势, 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方方面面的关注。在日本、韩国以及欧洲许多发达国家, 国家政策倾向于发展小排量的汽车, 比如, 降低小排量车的消费税、停车费而提高大排量车的相关费用, 刺激小排量车的消费, 小排量的汽车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约为60%~70%。目前,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在能源危机的影响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下已经出台了很多的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政策, 比如, 取消各地对小排量车的限行政策, 以及去年底就提出今年初已经实行的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政策, 还有燃油附加税的征收政策。这些国家的利好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人对小排量汽车的消费, 使小排量汽车与大排量汽车协调发展。人们长期形成的汽车消费习惯不会自己扭转, 但却很容易在政策产生的经济杠杆作用下发生改变。随着国内车市的蓬勃发展, 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同时, 随着汽车厂商对小排量车的不断优化配置, 技术更新, 小排量车也能够用自身的实力改变人们对小排量车的偏见, 由拒绝改为主动接受。

结束语

在能源储备越来越少的今天, 小排量的汽车在节约能源方面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同时还要看到小排量汽车自身的不足之处,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各生产厂商积极创新, 改进提高各方面的技术水平的基础上, 比如环保方面、操控性能方面、安全性能方面等, 小排量的汽车还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和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 道路上将随处可见小排量汽车的身影。

参考文献

[1]王薇薇.经济日报, 2006, 3.[1]王薇薇.经济日报, 2006, 3.

[2]小西门.东方早报, 2005, 5.[2]小西门.东方早报, 2005, 5.

[3]陈晓, 左林.中国新闻周刊, 2006, 3.[3]陈晓, 左林.中国新闻周刊, 2006, 3.

3.2014年重庆政治高考题之我见 篇三

一、2014政治高考考题评析

总的来看,2014年高考文综重庆卷中的政治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特色鲜明;考点分布合理;富有时代气息;试题立意深刻,价值导向正确。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值得充分肯定。

试卷结构保持稳定。与2013年重庆文综政治题对照,仍然是最佳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且分值还是48分+52分。选择题还是12个题,每小题4分。

考查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相对稳定。考查的知识严格遵守《课程标准》与考纲所规定的范围;能力要求还是《课程标准》与考纲里讲的12种能力。

试题的设问方式也遵照了考纲里的样题模式,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在意义类的设问上,2013年没出现此类题,2014年考纲的样题里主观题专门修改和出现了此种设问,并在2014年的高考题13题的第二、三两问出现了,分值高达20分。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中组合型选择题占5道,比2013年增加了两道;图表型、漫画型试题占4道。选择题难易度适中,其中第3、9、11相对较难,整体区分度比2013年要好;综合题共2题,主要为图表信息归纳型试题、意义类试题、评价类试题、评析类试题。与2013年比,选择题题型更加丰富、题目更加活跃。

从分值比例来看,其中《经济生活》占30%,分别为选择题1~4题共16分,综合题13题前2问共14分;《政治生活》占24%,分别为选择题5~7题共12分,综合题13题第(4)问12分;《文化生活》占16%,分别为选择题第8题4分,综合题13题第(3)问12分;《生活与哲学》占30%,分别为选择题9~12题共16分,综合题14题14分。与2013年完全相同,其中,选择题在各学科分布的位置也相同。

从考点分布来看,本卷突出了主干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涉及到的考点《经济生活》主要有:价值规律、企业经营与创新、消费与生产、价格的变动、国民收入分配、宏观调控、财政、基本经济制度、对外贸易与对外开放等;《政治生活》主要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权力的监督、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我国政府的性质、国际关系的因素、时代潮流、和平发展等;《文化生活》有:文化的多样性、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交流与创新、文化建设与发展、大众传媒的功能等;《哲学与生活》主要有: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的含义、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的特征、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的特征、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人生价值、价值观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点。

从能力考查角度看,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考试大纲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了命题技巧的运用,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价值评判、知识基础、迁移能力,灵活性相对较大。要求考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思维,把握事物本质,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从试题背景材料看,考题的情境设置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本质,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这照应了政治学科各本教材封面所印的《生活与哲学》或《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在综合题的选材、小题设问数量看,出现了与往常不同的变化。以往的主观题,一般每一个大题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来选材、设问,但今年的两个大题都是以同一个主题来选材、设问。而且在14题中只有一个设问,使主观题的问题数量与以往比,减少了1~2个设问。这有利于考生节省一些时间,对历史、地理两科以及整个文综成绩的提高有利。

二、对2015年重庆高考政治备考建议

1、无论高考怎么样,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基本能力的具备着一要求始终是没变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在深入把握教材文本和考点的基础上,构建并形成属于自己的全面、科学、简明、灵活、实用的知识体系,抓纲务本,夯实基础,活化知识。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解答各种题型的能力。特别是经济计算题、曲线图表分析题、漫画题、意义类分析题、综合主观题等的解题方法的掌握。

3、重视审题训练,加强试题的变通性解答和规范性解答的训练,做到“一材多用”和“多材同用”的练习,尝试根据同一材料从不同知识范围和角度命题和解答。

4、遵循科学性、人文性、综合性、地域性、时代性、思辨性、主导性等原则精讲考点、精选和精练、精评学生练习和自主整理易错题档案、典型题档案、变通题档案等。

4.肇庆旅游发展之我见 篇四

肇庆旅游发展之我见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的肇庆是中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肇庆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在文化资源方面有端砚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古建筑文化、时刻文化等等;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有熟为人知的七星岩、鼎湖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星湖风景名胜区,还有我们的九龙湖、羚羊峡、生态园、盘龙峡、天下第一石、燕都、竹海大观等等,肇庆的旅游资源丰富到简直可以令我们这些异乡的孩子窒息。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肇庆正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人们更多记住的是长隆欢乐世界、水上乐园、深圳欢乐谷、民俗文化村、阳江闸波等等。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肇庆旅游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在我看来,肇庆旅游发展之所以这么多年来原地踏步甚至渐渐倒退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将肇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肇庆旅游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肇庆的旅游资源开发比

较早,但目前开发的深度不够。例如星湖风景区,它早在1982年就

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然而这么多年来它依然是停留

在观光类的风景。我觉得鼎湖山完全可以借助于其特有的高负离子

含量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发为健身+探险科普游的形式;我们知道广

西有一个七星岩肇庆也有一个七星岩,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将它区

分开,并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观光型旅

游,我们肇庆的七星岩山水风景不一定能比广西的胜一筹,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那我们就应该落到文化层面上,我们拥有

全国少有的庞大的摩崖石刻群。七星岩的七座石山不大只有1.5万平

方公里却镌刻着上至唐朝下至现代的石刻题勒523则。他们分布密

集、保存完整、文体齐全、字体纷繁、不仅是我国精美的石刻艺术

品还是研究我国唐朝以来各个朝代的政治、文化、经济的重要实物

资料。然而在肇庆的七星岩旅游,我们虽然能见到密密麻麻的石刻,但我们却很难得知每一则石刻的历史意义及背后的故事。那我们的景区导游是否应该更专业、知识更丰富呢?我们景区的宣传天平略

略向摩崖石刻文化倾斜呢?又例如我们的封开。若问:封开最出名的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知道封开的人都会说:黑石顶公园、天下

一石。其实封开最出名的是它的头衔——真正的岭南文化发祥地。

更何况,知道封开的人并不多。所有这些,我们引出了下一个话题

——我们的旅游发展脱离了文化意蕴。

(2)任何一个旅游景区的发展脱离了其本身文化底蕴都会踏步不前,更

何况是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出去旅游很

多景区都大同小异,都是相互复制。如长隆欢乐世界和深圳欢乐谷,又如阳江闸坡和台山上下川岛或茂名放鸡岛、、、任何景区都可以复

制和被复制,除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我们的文化。一个城市一个景

区没有其文化底蕴就犹如没有了灵魂只剩一个躯壳。什么长隆欢乐

世界、阳江闸坡、上下川岛都只是一个玩乐的工具。如果真的走城

市旅游城市路线,我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城市面貌的规划和建设中,我们还要拿起我们手中的文化武器。我们拥有引以为耀的端砚文化、包公文化和龙母文化,却少有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我们必须要狠狠

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有重点有目的地宣传。

(3)我们的旅游资源虽多却没有进行资源整合,无法形成合力来拉长旅

游产业发展的链条。资源整合并不是不加分析地整合,而是有机整

合,这样形成的合力才能最大发挥肇庆旅游资源的优势。例如可以

与其他城市合作开发一条寻源岭南文化的旅游线路,又或者开发一

条禅宗佛教文化游,又或者是西江文化游等等,通过一个主题将相

关的旅游元素都窜起来,而不是单打独斗。

很庆幸,肇庆现在已经有很多书籍对肇庆的整个旅游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设计,就如我们前旅游学院院长王明星所写的《区域旅游的理论与实践二》,所有我相信肇庆的旅游业发展会越来越好。

交通网络辐射不够广

旅游配套服务不够,没有品牌优势

旅游结构单一

宣传力度不够

商业不发达

发展绿色工业,拉动经济,促进消费

发展解压试旅游

商务旅游

增大生态游,城市游,会展游,丰富旅游项目

构建大网络,建立全市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连接各区,县的旅游网络 加大宣传力度

整治环境,改善硬件设施:无乱摊档,无迷信活动,无业马导游拉客,加强治安管理

近几年来,肇庆市旅游业取得的成绩显著。但是,肇庆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只占整个广东省的5%和2.5%左右,旅游商品消费占旅游收入约6%左右,仍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旅游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

肇庆旅游资源开发比较早,但是目前的开发深度不够,而且效率增长特征不明显,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仍然以提供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经济附加值较低。肇庆最著名的七星岩景色和鼎湖山景色的创新发展和深度开发业见效不明显。

(二)城市旅游接待设施不足,功能有待完善

例如,肇庆市目前有星级酒店33家,试业及在建五星级酒店仅3家。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对于接待大规模、高档次国际会议、商务旅游、体育旅游等方面,在设施建设上还需要有较大的提升。

(三)城市旅游产业链残缺,旅游消费水平低

目前,肇庆城市旅游的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份额低,主要体现在游客人均消费低,门票经济特征明显,这很大程度上与局限于景色的打造而非旅游产业链的全方位完善有关系,即六大要素不健全。以旅游商品为例,肇庆有众多富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旅游商品,但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足、创新程度低,同时没有一条肇庆地方特色的旅游步行街,不能刺激旅客的消费欲望,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消费水平。

(四)旅游城市建设滞后

肇庆市目前城区既欠缺现代都市的气派,同时,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也展现得不够。旅游城市建设滞后,不打响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就难以把旅游消费拉高到新的档次。

(五)旅游业与学术交流渠道不顺畅

肇庆市自2007年成为继广州、深圳后全省第三个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超过千万的城市,然而,在这样一个旅游大市里却没有一个针对肇庆旅游业开发研究的专门机构。不开发经常性的研究和指导实践,发现并解决目前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肇庆的旅游就不可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对肇庆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针对肇庆市旅游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我们提出五项建议:

第一,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建议不同系统的风景名胜区纳入旅游产业管理范畴。从体制上建立起融管理、经费、发展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并且县(市)区要把旅游业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才能够解决交叉管理的诸多矛盾。

第二,加快旅游产业链的建设。

肇庆城市旅游产业链残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尚不健全。建议加快高级别的酒店等各种旅游设施的建设,积极拓展文化旅游,积极引导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和营销,完善城市旅游产业链,既可在住宿上增加旅游收入,又可以增加游客消费天数从而增加旅游收入。

第三、加强对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利用。

目前,肇庆的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经济效益低。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战略层面上,明确休闲产业(休闲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的地位,并给与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在景区经营层面上应通过不断创新休闲模式,促进休闲旅游的发展。加快新景区开发,要特别重点加强怀集蓝钟温泉旅游区、四会天海湖、鼎湖砚洲岛等休闲旅游特点明显项目的开发建设。在城区地带开发游乐园和主题公园,丰富娱乐旅游产品。同时重视旧景区的深层次开发,尤其是广宁竹海、鼎湖的葫芦山景区等经营管理创新、休闲产品的改造,以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第四,加快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我们的建议是:一是在大冲广场建设肇庆旅游形象标志,例如建设高大的城市雕塑;二是在星湖东门建设砚都广场,突显肇庆“砚都”的金字招牌;三是在宋城墙建设宋城门;四是一江两岸的建筑群装饰艺术灯光;五是建设一条或多条体现肇庆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六是设法解决端州路行车难的问题;七是高标准建设好星湖大道,把它作为由广州进入肇庆的主要干道。以上设施建设,既能改变旅游城市的形象,更能促进旅游消费。

第五,成立肇庆市旅游发展研究机构。

5.京剧发展之我见(范文) 篇五

众所周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并于不久前刚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从孕育期的徽秦合流、徽汉合流到形成期,成熟期,最后到鼎盛期。经过了200年的发展,融合了各派的腔调、剧目、表演方法以及民间的曲调,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京剧。

在我看来,京剧代表的不单单是北京一地的文化,而是中国各地的文化的汇集。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它借鉴有豪放的秦腔,也借鉴有婉约的昆曲,将北方的大气与南方的婉转融合在一起,自成一种风格。同时,京剧所涉及到的不仅是唱功。它要求表演者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既有较好的演唱功底,还要能表演,能念白,能武功。京剧在发展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角色的行当划分也越来越具体。最初的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现如今分为生旦净丑,但各行当内部角色划分都比较明确。当然,时代在进步,京剧的发展也不能停滞不前。或许我们可以将京剧中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京剧曲目也可以扩充些,而不是停留在那些老唱段上。

为了宣扬国粹,使京剧得到传承,一些中小学校开设了京剧课,请来戏剧学院的老师教授学生京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的国粹会在新一代的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作为90后的我们,大部分还只是喜爱流行歌曲,听京剧的少之又少。或许,也只有等到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们才会像老爷爷一样,开始闭着眼敲着节奏听京剧吧。想起张国荣的《霸王别姬》,哥哥在里面的表演可谓精湛,京剧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也逐一显露,让人不禁感叹,原来京剧这么有味道。

对于作为中国国粹的京剧,我们既要注重对原有传统形态的保留,传承,精益求精,也要发现它肩负的历史使命。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戏曲,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凝合。

6.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 篇六

——学习《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课有感

第30期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 兰 辉

党校学习期间,分别听了张芳老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及蒋红林处长《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门课程,很有启发,也引发了自己对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些思考。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生态农业转变。

目前,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的内在要求。党和国家对绿色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分别对发展绿色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今年“两会”记者发布会上,提出“用五大行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广西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由此可见,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以及广西当前及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如何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呢?笔者以为,必须紧紧抓住“六个环节”:

第一、需要树立绿色价值观理念。长期以来,为了保增长,农业发展缺乏足够的绿色理念。尽管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绿色”理念,但由于传统的理念惯性还很大,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绿色价值观体系仍需生根发芽、培养壮大。为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识,为绿色农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第二、需要绿色技术作为支撑。绿色技术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占主导,需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家一户式生产经营模式的绿色农业技术,简单说,就是要有一些生产成本低、技术含量高、简单易操作且综合效益较高的绿色农业技术,以便于向千家万户进行推广和应用。

第三、需要出台绿色农业发展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个核心,系统梳理、调整现有农业支持政策,出台鼓励和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绿色政策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比如说,可对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的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第四、需要金融部门强有力支持。金融部门要调整贷款方式,对绿色农业的发展项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倾斜,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五、需要做大做强绿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让更多农户能够积极主动来发展绿色农业。同时,打造更多各具特色的绿色农业农产品品牌,提高绿色农业的影响力。

7.美容行业发展之我见 篇七

在许多人眼里,美容不过是涂涂脂,抹抹粉,做做脸,或者是隆胸,做双眼皮。其实不然,美容是一种对人的内外之形象进行修饰,美化的技术和艺术的泛称。从宏观方面论,美容包括美学、文学、医学、营养学、色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各大专业的许多知识;从微观方面来看,又有化妆、护理、整形、保健、发型、服饰、礼仪等。

美容是一门艺术,它比任何艺术都更直接地追求和塑造“人”的美,它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容,还是一门哲学,它研究的中心,是人类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它以“人”为本,力图完善人容貌、形体、心态、情绪,使生命充满青春活力;它还力图抗争人类自然衰老规律,让活着的人每一天都年轻,快乐。全面了解美容的内涵,有利于在美容院经营中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之优势,尤其在物质发达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对健康、亚健康、疾病、衰老非常重视,而衰老和疾病是引起人类不美观的主要原因。衰老是由岁月所决定的,如何抗衰老,如何让人们与岁月抗争,如何抵御疾病的发生,如何使亚健康调节到健康而不向疾病发展,特别是亚健康的调理自然的落到了抗衰老行业即美容行业。如果哪家美容院没有亚健康调理项目,它的业绩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亚健康的调理对美容院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非常高,这些人必须既懂得医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项目操作技能。这样的人才只有医学院校的学生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既懂医学基础知识,又经过医学美容、生活美容专业知识的培训,所以非常符合当今人们对美容行业的需求。以往的美容行业人员接受教育程度略显偏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占38.07%,高中、中专占50.2%,大专以上仅占11.7%。人均就业时间很短,仅为4.8年。所以美容教育是孕育希望的黄金产业。为此,笔者认为各大中院校的医疗美容专业学生将成为这个行业的抢手人才。我们学校医疗美容专业从2001年设立到目前为止共招收8届学生,他们的就业情况居其他专业就业之首,往往用人单位一旦了解到我们学生的基本情况后,特别是接受过我们学生实习过的单位就连续向我们签订用人合同,同时他们跳槽非常容易,他们的就业面也十分广泛,他们在社会各大美容机构都得到了高度好评;目前我们的学生供不应求,与其他学校比较我们学生的优势是:

1.学生的医学基础广泛而扎实。(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课程)

2.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大纲授课。

3.我们培养的是与国际美容接轨的具有实用性和广阔的发展潜力的专业性复合人才。

4.我们颁发的是国家教育部正规大专、中专学历毕业证书。

5.我们学校又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要求的需要在美容专业加大了医学治疗、护理专业的内容,这样既符合我国美容专业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既今后必须由从事医疗的人员从事美容工作;又使每个学生都有两条腿走路,学生以后既可以从事美容专业,也可以从事医疗工作,在我们学校美容专业学习可谓是一举双得。

6.我们的就业去向好,主要推荐到全国各大城市知名美容企业,及中华医学美容分会设点美容机构和重点推荐美容机构工作。

7.我们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美容护士、美容师、美容导师、化妆品销售师、美容器械销售师、化妆师、形象设计师、美容院老板等专业的工作。

目前,我国家美容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已经迫在眉睫,在国外美容院(医疗美容、生活美容)必须由从事医疗的医生来开,美容院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是医学院校毕业的。我们国家正在规范美容行业,今后非医疗专业人员不得从事美容行业,那些非医疗美容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只能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美容行业将愈加规范,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将越来越高。

8.发展舞蹈教育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舞蹈教育 文化 艺术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媒介的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以表现人类感情为追求目标的社会艺术活动。舞蹈的动作源于生活,又经过加工、提炼、选择与组织而具有超常化的特征,即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每一种舞蹈都经过长期的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舞蹈语言,并据此抒情、表意,实现其审美功能,深含着民族文化底蕴,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反映,舞蹈逐渐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学科。当我们对它的内涵与外形、古貌与新颜加以忖度与审视时,会自然地涉及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因此,认识舞蹈、熟悉舞蹈、欣赏舞蹈、参与舞蹈将有助于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开掘、自我完善。英国哲人赫夫洛克·埃利克说:“如果我们漠视舞蹈艺术,那么我们不仅对人类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未能理解,而且对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也一样无知。”舞蹈所具有的直观性、抒情性、形象性、动态性等,决定了人们对它的感受方式往往从观其形“入门”,通过感知、审美过程而得到情绪的感染、情操的陶冶、思想境界的升华,进而引发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和谐、人身心的和谐一直是人类的憧憬。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从原始时代开始就对社会、对人类产生着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意识到舞蹈艺术具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无可替代。

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在不断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走向理想的境界,而人自身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得以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这是一个文学艺术包括舞蹈艺术备受需要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时期。因此,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多元、多变,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碰撞、激荡,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境正在重构的新的时代背景下,舞蹈艺术更要为国家的政治稳定、人民团结、社会和谐营造环境和氛围。

广大舞蹈艺术工作者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当成一切舞蹈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升华人格、提升人的精神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做一切舞蹈创作和展示的宗旨。要坚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既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精华,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着力表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表现人民的大情大义和人间的亲情真情,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充满和谐理念并传扬真善美的优秀作品,用舞蹈去浓墨重彩地描绘壮丽的历史画卷,用精工细刻的方法去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春夏秋冬和感情的喜怒哀乐,用形神兼备的美好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在中国,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在尚未成年之时,在教育中的地位便十分显赫了。例如:周代王室建立了“大乐司”,负责对其子弟进行舞蹈教育;到了唐代,舞蹈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舞蹈事业更为繁荣,唐明皇李隆基甚至收养了大批艺术家,创办了皇家乐舞机构“梨园”等,并将舞蹈作为道德修养的三大要素之一和国富民盛、经济繁荣的标志。古希腊人也要求他们的后代要通过舞蹈练成一副最结实、最轻灵、最健美的身体,并在古时就形成了专门的学问,研究动作和姿态,创作了敬神舞蹈。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舞蹈教育早已渗透在普通教育中,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开设有舞蹈课,他们认为舞蹈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端庄的仪表形态等。在我国,舞蹈文化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活动、锻炼了身体,而且使人民群众的科学知识增长了、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了、自身的内涵素质提升了、民族凝聚力增强了。对于国家来说,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厚的人本基础;对世界来说,13亿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则是世界和平发展、共同进步的一份举足轻重的力量。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普及舞蹈教育和建立健全体系等方面我国已落后一个世纪,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步伐,迎头赶上,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舞蹈学科建设,创建中国舞蹈学体系,这既是舞蹈教学本身的需要,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需要。

创建中国舞蹈学体系是时代赋予舞蹈工作者的责任,是舞蹈改革的呼唤,是舞蹈事业发展的超级信息符号,是把舞蹈推向更广阔天地的有效途径。因此,舞蹈工作者有责任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弘扬发展,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舞蹈文化推向世界,让各国人民通过舞蹈这扇窗户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誼,使中国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在新世纪中得到更大发展。

要把舞蹈置于文艺这个大系统的分支系统中,在艺术地掌握世界和人生的这个艺术本质要求的前提下,去探求舞蹈艺术自身的审美创造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无论是舞蹈创作的标准还是舞蹈批评的尺度,都必须有一个舞蹈美学的历史的观点,既要遵循美的创造规律,用舞蹈艺术本身的尺度来衡量,又要把舞蹈学、编导学、舞蹈作品放到特定时代的社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以检验其是否达到思想性、真实性与艺术性三者融合的美学理想,而不能摒弃文化的视角和文化创造的基本规律,仅仅将舞蹈本体的结构和知觉形式作为舞蹈审美本性恒定的标准。

舞蹈工作者还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肩负着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神圣职责,因此要经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们要为舞蹈文化的历史承续创造些什么、传播些什么?我们准备将当代舞蹈文化引向何方?舞蹈学的研究过程也就是艺术理论思维的过程,是在舞蹈这一精神物化产物体现中的意识过程。不论研究者自身研究的程度如何,其结果都具有一定的精神意识的文化指向性,这正是一个舞蹈学研究者应该具有的且必须加以严肃思考的文化观念的问题和科学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隆荫培.科学发展观与舞蹈学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3). [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上一篇:讽刺现实的官场短篇故事:发表下一篇:社交场合自我介绍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