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通用13篇)
1.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 篇一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汪丽娟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德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来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儒家文化将其最大化渗透于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而今感恩意识的缺失,特别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一、感恩意识是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1](P13)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来自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关键只在一念之间,也就是感恩意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指的就是感恩意识。任现品博士认为“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 [2](P93)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郭居敬《二十四孝图》)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的《孝经》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孝文化,在中国历代的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游子吟》)的动人诗句;广传着“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弟子规》)的经典话语,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君子也;“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此小人也。
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比比皆是,“这里流露的反哺之情与报恩之意实乃涤荡心弦,感人肺腑。它既体现了一种生命的根源意识,又表征着人类源于动物而又超越动物性的关系与情感。”[3](P20)人区别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思想、有正义之感。没有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道德。由于中国社会的主体文化始终是儒家文化,所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皆以儒家的伦理思想为出发点和归结点。从所谓的“三年之丧”到孟子和王船山所谓的“人禽之别”;从孟子的“明人伦” 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到张居正的“感恩图报,当有激于衷矣”(《答蓟镇巡抚周乐轩书》);从血缘亲情家庭领域的孝道到政治领域的忠君;从汉代的察举孝廉到对孝妇的彰表„„把感恩看成是根本的道德原则,感恩意识成为中国传统的根本价值信念与基本文化立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
诚然,封建的感恩意识的最大化导致了“吃人的礼教”,存在一些封建迷信和封建糟粕。但“知恩感恩”等这些感恩意识其中不乏合理的成分和因素,依然是我们要继承并超越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准则不应该完全被抛弃,作为维系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纽带,仍然应该发扬光大。
二、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其原因探究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孩子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到底是什么使我们失去了感恩之心呢?
笔者认为,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儒家的传统观念中,感恩是基于自然性血缘关系的原始情感,是以血缘、情感来维系的实体性关系。现代意识强调的是权利义务关系、契约关系,这恰恰与我们传统观念中以血缘、情感来维系的实体性关系相左。加之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在蚕食了他们的良知,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观中势必被削弱。
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加上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受挑战。人们普遍太自我关注,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也不在意社会的发展,渐渐地淡忘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孤身取得幸福。如果我们周围的人不爱我们,我们不可能永远成功,如果整个社会落后,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幸福。
当然我们首先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极少教孩子感恩。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重要,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当然,丝毫没有内疚之感,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处在过于宠溺的家庭环境中,受人恩惠不懂得知恩图报,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这就是“感恩”意识缺失的体现。反思孩子感恩意识缺失的深层次根源,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
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
学校教育又都是“填鸭”式的知识教育,而德育上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人物来给孩子做榜样,孩子养成的是茫远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情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因此,我们的教育系统没有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对身边的人与事感恩的种子。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去关心他人,也就不具备感恩之心。
一些人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由就是单纯的个体化,将“张扬个性”扩大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信奉自由自在、无牵无挂,认为孝顺父母是文化糟粕的体现。“感恩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情同手足,爱意融融。“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4](P196)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感恩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是道德价值的源泉,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所以开展“感恩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关键环节。因此,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三、感恩教育内涵诠释
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5](P9)笔者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领导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 ,大自然对我们有滋养之恩„„
感恩父母。“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这样动人的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小雅》)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多的便是父母。孝的源泉是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最朴素、最自然的感情。因此,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对父母的感恩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意识,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境界。从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到保全生命,从理解服从到努力认同,从立身行道到扬名后世,从生前侍奉丧葬祭祀到慎终追远都是感恩父母。《论语》、《礼记》、《孝经》等儒家经典,从基于自然性血缘关系的原初情感,进而赋予了“孝文化”丰富而具体的内涵和意蕴,几乎无可置疑地将孝推崇到教育的理论范畴而存在。感恩父母的支持,感恩父母的鼓励,感恩父母的无私的爱。我们说,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
感恩师长与朋友。师长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和教育。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就对尊敬师长有严格的规定。感恩师长在我国也有优良的传统,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这是说: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师长。
卢作孚先生认为“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等关系是中国人第二重的社会生活。”[6](P12)邻里朋友给我们帮助与关怀,我们要报答众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谊。可以说,感恩师长、朋友是立德之本。
感恩社会与祖国。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孟子·离娄 上》)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也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精忠报国,古往今来忠心报国的事例不胜枚举。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祖国给予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从某种程度上说,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自然。追求普遍的“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儒家很早就认识到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资源和空间。从人类所走过的历程来看,人类先民依赖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始终与大自然和谐共存,随顺自然。只有懂得感恩自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珍惜资源爱护家园,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说,感恩自然是生存之基。
四、感恩教育的实施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我们就通过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感恩教育的实施。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7](P66)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8](P36),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9](P221)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社会转型对学校德育也提出了机遇和挑战,西方的价值观和“自我”思想冲击着优良的传统意识,感恩教育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又要超越传统,要反对儒家感恩意识的扩大化,又要重视中西文化的优化融和。值得宽慰的是,社会舆论已经开始注意到感恩意识缺失的严重性,感恩教育已经受到社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对感恩教育也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一些学校也在积极开展感恩教育。2005年8月,上海市教委正式颁发了第三次修改后的中小学学生守则,首次将“学会感恩”列入《中学生守则》第六条。相信这些做法对公民增强感恩意识,改善社会风气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愿感恩之花常开,感恩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 [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13.[2] 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孔子研究,2005,(1):93.[3] 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J].孔子研究.2005,(6):2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5]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6]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12.[7]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66.[8]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1):36.[9]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1.
2.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 篇二
一、触目惊心的感恩缺失现象
据报载, 一位农民父亲在给读大学的儿子的信中痛斥儿子不知感恩:“不知道在大学里学习文化, 还能否学到良心?”这位大学生每次写信回家只有几行字, 而且不清楚, 只有一个“钱”字最清楚。
另曾读过这样一则报道, 身患重病的农民父亲给已经大学毕业成家立业的儿子写信求寄些钱来, 儿子回信二十字:“爸妈两位老同志:新社会新宪法, 自己挣钱自己花。”看罢信, 年迈父母的感受可想而知。
种种事例, 触目惊心, 不胜枚举, 我们不禁要问, 亲爱的孩子呀, 你的良心到哪里去了?
二、造成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孩子不懂感恩, 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 这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又是缺乏人文关怀, 情感冷漠, 缺少人情味的表现。“感恩”因何而失落呢?有专家认为, 感恩意识的缺失从根本上讲, 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我认为, 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找原因。
1. 家庭方面
现在的青少年, 出生于八九十年代,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家中兄弟姐妹少, 尤以独生子女较多。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方面宠爱集于一身。要什么父母给什么, 基本有求必应, 父母甘当孩奴, 只知任劳任怨, 默默地付出。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的认识, 过于强调孩子成绩的重要性, 却忽视对孩子的基本的人文教育。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在人格修养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致使孩子以为向父母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 养成了好逸恶劳, 只想索取, 不思回报的恶习。
2. 学校方面
国家虽然推行素质教育多年, 但由于高中、大学的录取还是以分数为标准, 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 学校不得不继续面对应试教育。为了孩子的学习, 父母甘当生活秘书, 生活中一切能替代的劳作全替代了, 孩子唯学习书本知识为任。在应试教育体系下, “不考的就不教不学”是正常现象, 道德修养从未有分数记录, 更不会计入考试总分, 感恩教育缺失也就可想而知了。
3. 社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富裕了,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许多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随着国门的打开而源源不断地涌进来。“一切向钱看”“不要白不要、不吃白不吃”“良心值几个钱”等不良思想暗潮涌动, 严重地毒害着青少年。此外, 对“做好事不留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讴歌, 也误导人们羞于谈回报,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感恩教育。
三、唤醒感恩意识的必要性
1. 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
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 才会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 有了感恩之心, 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 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珍惜自然, 保护自然。所以不仅仅是感知恩德, 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
2. 感恩是一种心态, 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
当今的中国社会, 独生子女居多,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迷失了方向, 过多的包办和呵护, 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温室中的花草。他们几乎从未经受什么挫折, 更别说陷入什么困境, 作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孩子正视负面, 感恩负面,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
3. 感恩是人类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是一切活动的精神底色, 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能如此, 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呢?中国有句古训叫“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因此, 在当今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更应感恩一切。感恩父母, 父母生养了我们;感恩老师, 老师培养了我们;感恩社会, 社会容纳了我们;感恩大自然, 大自然抚育了我们。感恩一切吧, 因为我们有太多的需要感恩的人。帮助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 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将来报效祖国, 感恩社会。
四、唤醒感恩意识的措施
感恩教育的缺失折射出的道德教育的缺乏,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既然造成这一后果的是家庭、学校、社会诸多的原因, 那么解铃还需系铃人,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发挥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 时时提高个人修养, 以身作则;学校要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把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宽容的社会环境。
3.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篇三
关键词:感恩;家庭;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26-1
“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我们的老祖宗一直都很注重感恩教育。总是在教育着子子孙孙: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要及时的回报,要加倍的回报。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几代大人团团围住的中心,孩子们从小到大都被家长无微不至地呵护着、宠爱着。他们习惯了扮演“小公主”“小王子”的角色,过于以自己为中心,要求别人无条件地为自己服务。大多数的孩子只知道受别人的恩惠,没有回报别人的意识,把一切想的都理所当然。所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成了我们德育工作的一个重心。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学会感恩呢?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在家庭教育中不忘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地胜过于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时,首先爸爸妈妈应该言传身教,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指明灯。自己在生活中就要做到关心老人、关爱他人。尤其是妈妈在与婆婆相处的时候,坚决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讲婆婆的坏话,道婆婆的不是,或者不尊重婆婆。在接受他人的接受帮助时,家长一定要先表示感谢。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自然也就会知道该怎样去做了。
其次,给你的孩子一个感恩的机会。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温室的花苗去培养,偶尔让孩子看看自己是如何工作的,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场所,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工作区,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在实际行动中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自己的不容易,让孩子体会明白父母对孩子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爸爸妈妈累了的时候,也需要我们孩子的关爱。尤其像我们农村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农忙时帮爸爸妈妈做个饭,递杯水,哪怕是提个东西,让他们参与到劳动中去,把抽象的感恩意识化做为具体的行动措施。平常家中洗碗、扫地、拖地、擦桌子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为家庭尽一份力量的,以培养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
最后,父母在带孩子外出时候,更应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多鼓励孩子礼貌待人,对别人的关爱、帮助表示感谢,并将感谢化作为以后自己的行动,在自己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给孩子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给别人添了麻烦时,不是大声地斥责孩子的不是,而是给孩子一次机会,让孩子自己去道歉。
二、学校教育应正确地引导孩子去感恩
除了家庭,孩子们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学校了。学校教育中德育应该要与与智育齐驱并驾,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也需要学校的努力。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讲,我认为学校可以从这样几点去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1.多种途径,宣传教育。我们学校的11月是感恩教育月,利用学校的橱窗、黑板报对“感恩”进行宣传,让学生从心理上知道我们要去做这件事情,感受学习感恩这项活动的氛围。让学生制作手抄报,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班会课上,老师再进一步强化,通过小故事,例如:小明每天一放学,就打开电视,还大呼小叫,让家长一会儿给他找零食吃,一会儿帮他倒水喝。让学生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并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太理想的行为,制定一个改正计划,定期小结。将虚无缥缈的公式化教育转换为可行的实际行动,更有助于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与认识。
2.利用节日,大胆表达。教师可以利用每年的几个节日,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的生日等等,鼓励学生勇敢地对父母师长说说体贴话,大胆地表达出自己对父母师长的爱戴之情,让学生把对别人的爱戴与关心,变成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的贺卡,或者自己准备的一份小礼物。将爱大声地讲出了,将感恩化作行动。
3.选取优秀,树立榜样。用身边的事例去教育学生,远远比单纯的说教要事半功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会有相互比一比的心理。我们可以在后面的板报上开辟一个“感恩之星”的小专栏,选出我们班最有感恩意识的人,并让他在班会上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也可以讨论一下自己遇到同样的事情,会怎样做呢。树立身边的小典型,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成为感恩的人并不遥远,我们同样也能做到。感恩这件事并不难以完成,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不是更应该做到感恩?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长时间坚持不懈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春风化雨,需要潜移默化。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家庭量方面共同努力和配合,双管齐下。让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这个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了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凡事心存感恩,凡事宽容大度,凡事替别人着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社会感。
[参考文献]
4.感恩心态责任意识 篇四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街坊结草,以谢恩泽”,深深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唐矿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家园,我们每位员工都为唐矿发展奉献着青春和智慧。同时,唐矿也为我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增长着阅历,丰富着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用激情点燃理想,用薪酬支配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感谢唐矿,感谢唐矿对我们的培养,感谢唐矿让我们成长。用感恩之情转化为忠诚唐矿的具体行动,用守候家园的心态,去守候我们赖以生存的唐矿。感恩就要尽责任,责任催人奋进。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我们每位员工坚定的信念和努力拼搏的方向。它点燃了我们心中澎湃的激情,激励着每个员工脑海里奋进的目标。强大的集团公司赋予了我们所有感激和奋进的源泉。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不去回报她呢?
我们要让自己的梦想在唐矿飞扬,就要为唐矿的和谐发展发一份光,献一份热,奋斗不止!
田瑞香
5.大学生感恩意识调查报告 篇五
—BX1111第一小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操守。在社会转型时期,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在冲击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他们敏感地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不懂得感恩,甚至连一句“谢谢”也很吝啬。关键词:大学生感恩谢谢孝
一.“90后”学生感恩意识普遍欠缺
在网上,大部分的报道都说90后一代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其为掌上明珠。某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分析说,不少家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在精神上缺少关注,彼此缺少交流。不少家长为孩子“打工”,成为“孩奴”,只关注孩子物质需求。家长忙于工作或者生意,很少抽出时间与小孩交心通气。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往往产生骄横、自满、任性、无情的性格。其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但近年来,我国教育更多关注分数和升学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理所当然,不少学生不懂得感恩、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而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又把责任推向学校。”
二: 大一新生不会用“谢谢”
有位大二的学长今年新生报名时,他志愿参加新生接待服务,帮助十几名新生报名排队,提行李,做向导,却只收到五句“谢谢”,而且都是新生家长说的。他热情遭到了冷遇,虽然他参加志愿者服务不是为图那句“谢谢”,但很多新生和家长的态度让他感到有些吃惊。
他说,他帮助某位新生排队报名,又带他去学生宿舍,帮他提一大包的行李,他因为放行李时动作重了点,砸到了那新生的脚后跟,那新生回头竟是一个白眼,他父亲竟还责问该学长说:“你一个大学生这点包都提不动。”那轻蔑的神情让他非常心寒。
在200份问卷调查中,有51%的同学认为周围的人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言谢。现实中的普遍情况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因缺乏必要的尊重和沟通,不懂得感恩和自私自利的人逐渐被同学边缘化。
三.不会做家务何孝之有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孝心不尽如人意,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有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生日。当问及平时在家有否做家务活、会干几项家务活时,有11%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一个连自己父母生日都不知道、从来没帮父母做过家务的青年人,可以看出孝心的缺失。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专业的胡杰俊自幼因一场车祸不幸失去右手,他曾一度很自卑,连续两次中考失利,是父母一直在背后不断地鼓励和支持,才使他继续发奋读书,第三次顺利通过中考。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也变得更加懂事。
今年年初,胡杰俊被学校评为“感动温职”十大人物。他告诉记者,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金华开一饮食小店,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劳作,非常辛苦,他每个月都要回家看望一次,帮妈妈洗洗碗,烧壶开水,收拾收拾房间,尽自己所能地承担一些家务,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
对父母心存感恩的胡杰俊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成熟更稳重,他知道父母供他读书非常不容易,因此他倍加珍惜在学校的日子,一有闲暇就去图书馆看书,还经
常跑到其他年级的课堂旁听。记者遇到他时,他因为下午没课,跑到低一年级的课堂听课。
四.感恩意识普遍存误区
曾经电影明星成龙向媒体透露,他在父亲节那天收到儿子房祖民的电话,结果他把儿子给痛骂了一顿,告诫他以后平日里多打电话,父亲节不要打电话。现在许多大学生也像房祖民一样,只有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才想起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平时很少给家打电话。这次问卷调查显示,有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46%的同学平均每月仅给家里打一次电话。
当调查员问到这些同学时称只要心里想着父母,打不打电话都一样。还有同学称,父亲节打电话才是最好的表达感恩的时机,平时父亲也根本不需要。
此外,当问及你觉得作为子女怎样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时?大多数同学选择“读好书就是对父母最大孝敬”,少数人才选择“生活上关心父母才是最大孝敬”。
五.大学生应该对谁感恩
前段时间正好是感恩节,有不少人发出了感恩调查,其中一个调查列出了九个选项:感谢父母、感谢兄弟、感谢姐妹、感谢对我有伤害的人、感谢我的男or女朋友、感谢对我人生有启迪的那个人、感谢生活我还活着、感谢国家、感谢楼主。投票引起许多网友的关注,共有200人参加了投票,其中所有参与投票的网友都选择了“感谢父母”。同时,选择“感谢兄弟”和“感谢生活”的各有60人,占30%,选择“感谢对我有人生有启迪的人”有40人,20%,“感谢对我有伤害的人”也有30人投票,占15%,得票最少的是“感谢我的男or女朋友”,只有20人投票,占10%。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可以多选,但每个人都会选择感
恩父母。大多数同学都在感恩节当天给父母进行了电话或者短信祝福,并表示,父母是对自己恩情最重的人,最应该感谢的必然是他们。“父母养育了自己,给予了我很多,所有我最感恩的人是父母。”武昌理工学院人力资源专业大一学生谢小禹说。在感恩节当天,由扬子晚报官方微博发起的一个感恩节小调查,结果显示,9成多的网友都想在感恩节的这天感谢自己的父母,认为最该谢父母
有记者对“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了调查,在将感恩意识操作为实际上的报恩观念和行为表现之后,该调查以感恩的行为表现为核心,从感恩父母、身边人、社会三个方面,以基本的个人和社会生活为典型行为的取样范围,选取西安市 5 所高校一至三年级 38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访问。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三个感恩对象中,对父母的感恩程度最强,其次是社会,再次是身边人。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感恩意识总体上基本接近较高的强度,表明“90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核心价值观念基本上是认可的,亦对当代社会所提倡的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舆论导向基本上持一种赞许态度。这一结果从另一侧面表明,近年来种种对大学生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质疑的声音,可能是一种并没有触摸到大学生思想脉络的无的放矢。时代的变迁使“90后”大学生不再过于关注政治性问题,也不喜欢高谈阔论宏大问题,但他们内心所涌动的感念之意和感恩之情并没有减少。但同时研究者也指出,相比之下,大学生对身边人的漠视值得关注。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同时也说明他们虽然心存感念,但具体到感恩行为的表达时,则难以从身边人和身边事做起,对自我的价值定向和价值实现途径的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还表明,总体上男性大学生的感恩程度低于女性大学生,具体表现为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程度,而对身边人的感恩程度二者相等。虽然总体感恩程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当,但二者对父母和身边人的感恩程度存在不一致现象:“独生子女”对父母的感恩程度较强,而非“独生子女”对身边人的感恩程度较强。一些人所津津乐道的“独生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往往会过于淡漠的言论是没有依据的,极有可能是对这一特殊群体道德和责任意识发展的一种误解,可能并不能真正反映“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极有可能的是城市文化背景和农村文化背景的差异。农村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本身无法想象城市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那样善于表达自己对于父母的感谢之情罢了
六.让感恩行动起来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美国曾经有这样一则传说,一个村子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盆稻草。
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称赞一下饭菜好吃,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听到哪怕一点感谢的回声,那么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就更需要把感恩的话说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就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
参考文献:新华网 广佛都市网荆州新闻网中新海南网中南在线百度贴吧
6.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 篇六
如何让学生知道感恩, 这也是我们为师者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难题。现在的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已成了普遍的问题, 这和家里长辈的溺爱有相当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 过的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是长辈的宝贝, 长辈对他们可以倾尽所有, 生怕有一点闪失, 从不让他们吃苦, 以至于他们觉得长辈的付出是应该, 是理所应当的, 从不考虑长辈的艰辛。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 骄横的性格。再者学校教育有时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引导和教育。
为此,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 就要“育人先育德”, 要让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感恩自己的父母、长辈。尊重长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感恩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底线,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 又何谈爱同学, 爱社会。在思想政治课上要教育学生, 感恩父母就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少让父母操心。让他们知道孝顺父母虽然要付出代价, 但收获却是甜蜜的。感恩教育还要融入日常教学中,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 现在的中学生的感恩意识不强, 有的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感恩的氛围。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 利用教材, 拓展教材, 引导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常怀感激之情, 常为感恩之行!
通过感恩教育, 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知道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理解老师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 从内心感激老师, 把接受老师的教育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笔者非常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如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一起搞卫生, 一起打球、聊天, 和他们成为朋友, 像朋友一样对他们嘘寒问暖。笔者告诉他们, 同学之间要文明交往, 相互关爱, 珍惜友谊, 共同进步。笔者还给他们看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两个字, 并告诉他们其中的含义。博爱云者, 为公爱而非私爱, 即如天下“有饥者, 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 由己溺之”之意。笔者还给学生讲, 学会感恩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羔羊跪乳, 乌鸦反哺, 这是自然界的感恩, 但我们人类有时却忽视了这点。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身边的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习以为常, 无视他们一直为自己的默默付出, 或者忘掉了那些曾风雨同舟的人。学习中不要把师长的谆谆教导当作耳边风, 无视他们的付出, 无视他们每天那满身的粉笔灰。要知道丧失感恩之心, 必定不自知, 不自胜, 也就不厚道。知恩不报是忘本, 如同拔掉了人生之根。对学习, 要有感恩的态度和境界, 是学习给了我们智慧。只有学会感恩, 个人才有光明的前途, 才有踏踏实实的希望和未来。感恩无所谓大小、早晚、快慢与多少。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和细节做起, 把感恩之情说出来, 让感恩之举去感动更多人, 人际和社会才会更和谐, 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温暖与美好。
开展感恩教育必须先尊重学生。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这是合情合理的。关心学生, 学生才会将心里的话说出来。马克思曾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 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要时刻做到尊重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 要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避免侵害他们的自尊与自信, 否则感恩教育就成了空谈。在笔者的眼里, 没有好坏学生之分, 他们都是最棒的孩子, 都是祖国的未来。回答问题的时候, 回答对的学生笔者会给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错的笔者会投去鼓励的充满期待的目光。只有融入了真正的情感, 和学生有了感情上的交流, 师生双方互相尊重, 感情才能通融, 内心才会产生共鸣, 学生才会真正体会感恩教育。
实践证明, 要做一个好教师, 特别是一个好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对学生有了浓厚的情感, 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思想政治课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 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
7.在阅读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篇七
活动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现在大多数家庭是“6+1”的模式,以“孩子”为中心,以“孩子需求”为主要任务。正因为孩子们受到的关心和爱太多,已经习惯于有求必应的生活,而引导他们去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又少,所以他们的性格较自私、冷漠,很少想到别人的需要。比如,有孩子乱扔垃圾,还认为“反正有环卫工人扫地的”;有祖母为孩子做了一切,孩子反过来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有孩子看到好看的花采摘下来,说“反正它还会再长的”……要让幼儿学会感恩,那首先得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为此,笔者通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通过感恩系列的绘本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绘本阅读活动,是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能够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理解绘本,从而理解绘本的深层含义。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笔者在图书角里增添了有关感恩方面的绘本图书,如《逃家小兔》《每天都说我爱你》《世界真好》等。这些故事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有关的感恩意识。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通过自由阅读培养感恩意识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为了能够让幼儿看懂这些图书,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笔者大都是利用在集体的绘本阅读活动中和他们一起阅读。如在《逃家小兔》中,笔者和他们一起通过看图片来理解故事内容之后,幼儿能够感受到妈妈对小兔的爱,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感受自己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引导幼儿去感恩妈妈。同例,笔者带领着幼儿共同阅读完了图书角里的感恩系列的绘本。而之后的各种自由阅读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会再次拿起我们共同阅读的绘本继续翻看起来,再次感受绘本里的“爱”,幼儿也就初步具有了感恩意识。
通过具有感恩情感的教学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有语言、社会等,这些学科中都会多多少少地涉及到感恩方面的情感。因此,每次上到有涉及到感恩方面的课程时,虽然说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理解了故事内容后,不会去感受到深一层的含义,但笔者都会刻意去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比如,语言领域中的童话欣赏《许多许多刺》,幼儿在故事中看到小刺猬帮助了大家,笔者就引导幼儿想其余小动物会说什么,幼儿回答“谢谢小刺猬”,这就是大家感恩小刺猬。在故事结尾,大家成了好朋友,笔者引导幼儿理解了小刺猬的心情肯定是很开心,那么它也会感恩大家把它当成好朋友。此类能够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语言活动,还有《七彩象》《小蛇多多》等。又如,社会领域中的活动《老师爱我我爱她》,活动中幼儿了解了教师的工作,也体验到了教师对小朋友的关心和爱护,所以要感恩教师。此类能够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社会活动,还有《生日快乐》等。在这些集体教学活动中,虽然这些活动中的“感恩”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但笔者都会有意识地去利用这些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通过随机教育结合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幼儿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还有随机教育活动。即在教师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境而临时组织的教育。随机教育中,笔者都能抓住幼儿的表现结合看过的图片、学过的故事甚至于马上现找的故事等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比如,一次午后散步,有一幼儿看到校园里漂亮的花朵,就采摘了下来。当带领大家回到教室后,笔者针对这件事情与他们进行了一场谈话。大多数幼儿一致告诉笔者:“不能采小花。”笔者问:“为什么呢?”有的幼儿说:“小花会哭的。”有的幼儿说:“小花是给我们看的。”……于是,笔者利用网上查找的绘本故事《花婆婆》,和幼儿们一起阅读了这个故事:花婆婆播下了很多种子,种子变成了很多漂亮的花朵,大家的周围变得很漂亮。笔者引导着幼儿去感恩“花婆婆”,因为“花婆婆”种下了很漂亮的花;笔者也引导幼儿去感恩“大自然”,是大自然给了人类美丽的景色……
通过阅读活动延伸到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每次笔者都通过各类阅读活动,让幼儿具有感恩意识。但是,如果在一日活动中不具体实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就会过后就忘。于是,在每一日的活动中,笔者都会引导幼儿常说“谢谢”“请帮……”等礼貌用语,提醒和引导让他们时刻去感恩别人,从而更好加强和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结束语
虽然说,系列阅读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感恩意识,但要让幼儿去学会感恩,中間还存在着很长的距离。但笔者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幼儿逐渐积累了感恩意识,他们就会在生活中逐渐用行动来感恩。
8.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 篇八
寒的爸爸很爱喝酒,每次喝醉寒总免不了一阵痛打,因为寒长的和她妈妈很像很像,所以爸爸非常讨厌她,每次心里不舒服,都会拿她撒气,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家庭,寒由一个乖乖女变成了坏女孩。寒每天的生活很堕落,也毫无新意,她每天所做的无非是打架、抽烟、喝酒。正是这堕落的生活才让她忘记了痛苦。那天她又被打了,她再也忍无可忍,一气之下逃了出来,当她吸完最后一口烟时,一个老女人出现在她的面前,那个女人看着很面善,可寒心里还是非常警戒,她死死的盯着老女人,就和她每次打架那样。老女人开口了“孩子,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外面很危险的”!
寒冷笑的说:“哼,家,家是什么东西,我没有家”。女人先是一惊,随后女人眼神中充满对寒的怜悯,女人看着眼前这个漂亮的女孩,很是喜欢,女人让寒跟着她回家。寒说:“我为什么要跟你回家,我不要任何人可怜我。”女人见寒不领情,又苦口婆心的劝说一番,寒终于同意跟她一同回家。女人的家人对寒很热情,女人有爱她的丈夫,两个懂事而又帅气的儿子,来到女人家寒没有说一句话,但寒的心里感到温暖。寒多了两个哥哥,有了疼爱她的养父母,寒的冰冷的心被感化了。寒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颓废了,她再也不逃课、不打架、不上网玩通宵了,她坐在教室里学习了,她这些变化使教师大吃一惊,期中考试她竟然考了全班第三名,这使老师很吃惊,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寒努力地学习,终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因为 没有了升学压力,许多学生去网吧、看电影、谈恋爱,节假日只能在图书馆找到寒。
寒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她的实力她可以继续读研究生,因为女人家境不富裕,她毅然选择了就业),她找到一份好工作。经过几年的打拼,她终于成为一名IT精英。她把大部分的工资寄给女人,自己只留一小部分。在寒功成名就时,寒回到女人家。在与家人时,寒第一次开口说话了。“妈,这些年您辛苦了,爸,您也辛苦了。谢谢您二老对我的养育之恩,如果不是你们,我……
9.感恩的作文:怀揣感恩之心 篇九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每逢这个节日,美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借此感谢已经拥有的和即将得到的。“感恩节” 是美国的,但感恩之心却不分国度。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全身瘫痪,却能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出一段生命的奇迹,就因为他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被誉为中国“跳马王”的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由于比赛中一次偶然失误,体操生涯被无情的画上了句号,但她并未因此一蹶不振,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那一刻起,她的脸上就浮现出灿烂的笑容,这一切源自她对给予她关怀和照顾的人们心存感激……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把“感恩”这个传统美德传递下去。
让我们感激父母,感激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感激他们搀扶着我们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为我们搭建起快乐成长的舞台。
让我们感谢老师,感谢他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拥有智慧,拥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奋发图强的信心。
让我们感激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循循善诱的长辈,感激伴我们成长的所有人。
让我们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吧————
让我们回报老师:如果每天你能认真完成作业;如果你在接受老师的帮助教育时虚心一些;如果你在接过老师为你批改的作业时能说一声“谢谢”;如果你在学校多学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恩行动。
让我们回报社会:做到在校园里不追逐打闹,在校园里不乱扔果皮纸屑,不说脏话,遵守社会公德,这就是对社会的的感恩。
让我们回报父母:每天他们送你上学时,总是依依不舍的,如果你能主动说声再见,如果你能在学校得到表扬,给父母带回一个个好消息,取得优异成绩,努力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这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行动。
虽然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它已体现了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感恩的心。感恩不需要馈赠礼物,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它是一种礼仪;一种健康的心态,能折射出社会、校园里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去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你将会发现这世界是那么的美丽,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10.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 篇十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感恩意识;问题
2007年,我国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这项政策旨在提高国家对教师职业的重视,并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国家教育事业。政策实施之后,在师范院校内存在两种现象,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对学校社会充满感激之情,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社会;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直接影响了这一办法的实施。为此,各大师范学校对免费师范生开展了感恩意识培养工作,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一、免费师范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分析
首先,部分免费师范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意识。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大都由国家负担,学生没有来自经济上的压力。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将这份“免费”视为一种理所应当的权利,对国家和社会的这种关怀变得无动于衷。比如,很多免费师范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国家补助不知道珍惜,缺乏感恩意识;同学之间相互攀比,购买各种生活奢侈品,甚至过度消费;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没有顾及自己身上承担的社会使命。
其次,部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质量较差。由于国家对免费师范生实行的是特殊的政策保护,并且由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他们的就业工作,这使得免费师范生与一般大学生相比没有较大的就业压力。而这一优势,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譬如,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职业重任,学习态度松懈,安于现状,完全没有为了将来职业而奋斗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专业课成绩不及格、考试作弊等问题。诸如此类的行为,都体现了学生感恩意识的欠缺。
最后,部分免费师范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虽然免费师范生都承诺毕业之后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至少十年,但是,在就读的师范生中,有很多学生表现出职业理想不坚定,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甚至在免费师范生中还存在“如果毁约就赔国家钱”的说法,诚信意识淡薄。
二、培养免费师范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对策
感恩意识是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以情动情的教学方法,让受教育者真正懂得如何知恩、感恩、报恩,它也是通过道德教育以唤起人性的教育。各大师范院校针对免费师范生中存在的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必须开展针对性的感恩意识培养教育,通过一系列教育,不断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感恩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免费师范生向典型人物学习。相比单纯的理论讲解,真实的人物事迹会对免费师范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情感较为丰富的时期,受思想感情的影响较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校内宣传各种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优秀品德,在学校里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免费师范生的思想感情。比如:学校可以让免费师范生中从事教育事业的毕业生到学校进行宣讲,用他们的真实经历让免费师范生在学习中更加有目标性和责任感;此外,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知名的道德模范到学校进行先进事迹的宣讲,引导免费师范生将感恩作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产生对道德的认同感,从而下决心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开展社会性的感恩实践活动。实践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我们要让免费师范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意识。现阶段,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大都局限在校园内,这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较少,对于感恩意识的理解不强。为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参加献爱心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做边远地区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逐渐养成对他人、学校、社会的感恩意识。
最后,向免费师范生开展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之本,各大师范院校在进行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同时,必须营造诚信氛围,加强对免费师范生的诚信教育,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签署的“免费师范生协议”承诺书的意义,诚信做人,献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当然,感恩意识培养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制定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和理论,动之以情,让免费师范生从内心感受到感恩意识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学校要通过感恩意识的培养,让免费师范生充分认识到从事教师职业的光荣,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金妍妍,李建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10,(04).
[2]周静.免费教育师范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探讨——基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1.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 篇十一
1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滴水之恩, 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感恩思想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的感恩意识, 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沐浴中华民族千年不衰。但令人遗憾的是, 却渐被当代大学生所遗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构成, 既有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因素、教育体制的弊端以及家庭教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作用。
1.1 以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道德缺失为主要表现的社会背景因素
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 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 使利益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 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 利益矛盾复杂化等特点,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造成了不同程度地冲击, 出现了重金钱而不重感情, 见利忘义, 良心丧尽的现象。这对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西方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形态也涌入我国, 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西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及拜金主义思潮, 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致使部分学生凡事以得失来衡量, 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文化领域的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低俗文化和不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冲击, 严重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
1.2 以教育观念错位、教育方式单一为主要表现的学校教育因素
教育观念错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功利现象。中小学教育更多地关注分数和升学率, 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衡量学生, 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高校教育又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注重学生的就业率, 缺少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导致“中学教育沦为考试工具, 大学教育沦为找工作的工具, 社会教育沦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
教育方式单一。现在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停留在填鸭式的理论说教层面, 内容枯燥单调, 过分强调教育主导者的作用, 受教育者始终处于接受和聆听的被动状态, 忽视了人的情感性需求, 也无法触动心灵的琴弦, 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1.3 以家长教育不当、忽视德育以及代际冲突为主要表现的家庭影响因素
家长教育不当、对德育的忽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 忽视孩子的感恩意识修养和爱心教育。为使儿女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盼着子女“金榜题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父母亲常常替孩子代办许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味地宠爱、溺爱孩子, 因而放松了对孩子的做人教育、品德教育和感恩教育, 滋长了孩子的自我意识, 造成他们自幼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这种传统的重知识而轻情感的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情感教育的漏洞不断扩大, 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代际冲突。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在人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冲突, 这些冲突阻隔了子女与父母情感的交流与心灵沟通, 形成代际隔阂, 最终必然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致使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弱化。
1.4 以道德判断力不高、价值取向偏颇、自我教育能力较差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因素的影响
道德判断力不高。现在的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 成长于社会转型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的时期, 是最敏感、最早接受事物和观念的群体, 同时他们又由于涉世未深, 阅历简单, 缺乏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能力, 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难辨真伪, 常常把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的本质, 从而误导他们失去感恩意识, 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价值取向偏颇。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个性追求、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容易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过分强调自我为中心, 就会把社会所给予的关爱和帮助看作理所当然, 不会心存感激, 不会珍惜拥有的一切。
自我教育能力较差。现在不少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 从小到大接受太多的关爱, 缺乏感恩意识的培养和点拨。因而使他们自幼养成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 注重自我的感受, 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责任。
2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 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 “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 积极探索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 建立高校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2.1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构建知恩图报的舆论教育体系
知恩图报的舆论氛围可以为大学生增强感恩意识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校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感恩意识形成的环境氛围, 引导大学生养成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的良好习惯。营造知恩图报的外部环境, 并形成舆论压力, 从而对他们的不感恩行为起到约束作用。高校要广泛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橱窗等校内新闻媒体, 加强感恩行动的宣传, 宣传感恩行动的内在价值, 弘扬感恩的传统美德, 宣传和赞扬体现知恩图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也要宣传感恩意识缺失的严重后果, 孕育知恩、谢恩、感恩的文化氛围, 形成忘恩为耻的舆论环境。还要结合实际, 广泛深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营造浓厚的知恩图报的舆论氛围, 使得感恩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道路的永恒旋律。
2.2 把感恩教育与成才教育接合起来, 构建全员育人的道德教育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 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责任。广大高校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 广大教师在感恩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对学生, 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 从德育教育到各科专业课, 都要加强感恩教育。在指导思想上, 感恩教育要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长远规划, 着力加强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 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使感恩教育更符合人性和时代的特点。同时还要增强感恩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在教育的方法上, 除了要在课堂上充实和强化感恩教育的内容外, 还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第二课堂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 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 进而养成感恩和报恩的习惯。家庭教育对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 父母亲要以身作则, 要有明确的感恩意识并身体力行, 以榜样作用带动孩子感恩意识的形成。
2.3 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构建“识恩、记恩、谢恩、报恩”的自我教育体系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当认真学习理论, 学习感动人物的先进事迹, 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只有理论上的坚定, 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 才不至于随波逐流, 附和错误潮流, 逐步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培养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其次,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如搞社会调查, 写调查报告、体会;参加社会服务和义务劳动, 以及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 在实践中才能切身体会、领悟感恩的真谛, 从而以实际行动和诚意去回报别人的恩惠, 不断提高感恩的道德水准。因此, 大学生只有树立起一种以情动情、以德报德的感恩意识, 才能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与人生品味, 完善自我心理素质, 真实、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剑军.襄樊5名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N].楚天都市报, 2007-8-23.
[2]王燕琳.病中的丛飞得到不少关爱, 但也遭遇了冷酷[N].羊城晚报, 2005-07-19.
[3]梁勤儒, 王燕芳, 陈昌龄.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面的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44 (4) :97-99.
[4]魏绪涛.强化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84 (2) :79-81.
12.感恩的作文:感恩“晴天娃娃” 篇十二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感恩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育之恩;感恩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感恩同学,感谢他们的友谊之情。
我感恩老师,是老师教会我知识,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我从年幼无知的孩童长成为意气风发的少年。感谢老师,是老师让我在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上,学会了拼音和汉字;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里,懂得了圆周率和数字的用法。记得我刚上一年级时,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有些害羞,回答完毕,老师带领全班同学给我鼓掌,使我克服了胆怯的心理。感谢老师六年来对我的关心和鼓励。
我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我生命,哺育我长大。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教给我生活的常识,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我,对我嘘寒问暖。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父母总是鼓励我:“孩子,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父母的鼓励让我懂得了:做事情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能行!父母的工作非常辛苦,现在放暑假了,我每天要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感恩同学,是同学们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助人为乐,什么叫团结。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同学们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我上体育课跑步摔倒时,是同学们马上扶起我,陪我去校医务室疗伤;当我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伤心时,是同学们安慰我、鼓励我,帮我找回了快乐;当我心中有怨气而无法发泄时,是同学们默默地与我分担;当我受到老师表扬时,是同学们为我送来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感谢同学,是同学们让我懂得了友谊的珍贵。六年来,我们在一起玩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3.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 篇十三
他年华正盛,便离了故乡,离开了亲人,踏上沧海,寻往心中所求,自由……
凄寒之夜,星如棋盘,月色皎皎仿佛故乡之流水潺潺。清风拂面,柔和轻盈。看着月里嫦娥,“举杯邀明月”附着朦胧醉意,“对影成三人”。无友,但心中有所求,即使一人游。也不愿繁文缛节捆住身躯。
几次在梦中惊醒,大汗淋漓。望着门前一株新春的翠柳,一曲长琴悦耳,“何人不起故园情”。潇潇风雨,击打着窗纸,透湿了衣衬,闭上目,让它“随风直到夜郎西”。风雨堵不住心中烈火,雨水凉不透心胸热流。睁开双眼,凝视黑夜,撕破黑夜棉绸。追寻光明与热火。
“我寄愁心与明月”他掩埋心底,笑对江湖,饮酒为乐,踏遍千山万水。亲人、朋友、故土,只在梦中萦绕。他追求仕途,屡遭其害。也只便对酒当歌,在酒意中寻求所向。飞蛾扑火,死而无憾。千山万水只在眼底,一杯酒,一曲歌,快吟千古名诗岂不乐哉!
黑夜的缝隙丝丝开裂,一束光照亮黑瞳……
一只扁舟,一壶浊酒,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却此生,寻求光明与自由。
他还在孤独……
孤独是背井离乡,孤独是光明之路,孤独是自由之翼,孤独是人生一大乐事……
感恩的作文素材:葬了海的恩情
海滩上,一位身着黑衣的男人眺望着什么。他就那么久久伫立着,看鸥聚鸥散,浪起浪落。又一波涛惊起,伴随着鸥鸣撞碎在礁石上,击起片片白花。男人的眼中却也闪现出一丝泪花、映着浪花,视线终是模糊了……
男人自小是孤儿,被海洋养大。
年少还未长大的他,便被遗弃在这无人问津的浪花。他便随着那丁点大的木盆,一直漂啊漂啊,直到遇上他第二个家。家的主人是位老人家,慈祥而又安稳地将他抚养大。于是夕阳西下,落日映孤霞,便有一老一少,搀着回家。
少年一天天长大,犹如喷涌流动的火花,怎愿意拒绝外面世界的繁华,怎愿意埋没在这小岛一直孤寡?老人却是依依不舍,难以放手让他去拼打。他却犹如叛逆的海鸥,执意要飞走,怎能留得住他?老人没法还是依了他,千嘱万咛中他离开了家,乘着一叶小舟,风吹雨打……
老人在他走后,便时常凝望着海洋,盼望他回家;便时常凝望着海洋,落下颗颗浑浊的泪水、埋下牵肠挂肚的牵挂…… 远在海洋另一端的他,却也是不尽人意、还是孤寡。厌倦了城市的浮华,他才懂得什么是家;看透了人心险恶,他才体会老人的一片真情;煎熬着无人说话,他才明白老人是多么的可怜无助,而自己是多么自私和该死啊!
抛却一切想法,他终于决定回到那时隔多年的家,怀着殷切的想法,他到了……
只是,等待他的唯有那荒芜的小岛和那破烂的草屋。何处是家,何处寻他?
他呆呆地面向大海,回忆着他,想象着他。良久,说出一句话:
“爸”
感恩的作文素材:那双大手的温暖
爸爸,每每看见同学们挽着他们的爸爸,说说笑笑的时候,我心里总是说不出地难受。那一双大手的温暖,我究竟失去了多久?
爸爸,我知道,您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工作也是为了这个家,您也是想让我和妈妈过得舒坦,有钱花呀!可是,当我独自面对装修精致的大房子时,虽然妈妈在家,但强烈的空虚感却如洪水一般将我淹没。爸爸,我已记不清您那一双大手的温暖滋味……
爸爸,我也知道,您工作忙,时间又少,可您考虑过我和妈妈的感受吗?一个星期六,郁金香盛放,您居然晚上八点就回了家,我抓住机会,央求道:“爸爸,郁金香开了,您带我去看吧?”您一愣,便断然道:“不行,肯定不行!工地上那些小伙子太年轻了,我得去看看!” “哎呀,我真的很想去嘛!”我开始卖萌。“不行,就是不行!”您更肯定了。见这般费尽唇舌也没能说服您,我只好搬来了救兵——妈妈。“哼!平时你不陪咱母女俩还说得过去,连周末也不能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吗?”妈妈皱着眉,语气略有不满。这些话像有棱有角的石头一样,正砸中您的伤口,您咬咬牙,说“好,我去!”我欣喜若狂,快要喜极而泣了。
第二天,我吃过饭就去收拾行李,您也在一旁帮忙,其乐融融。突然,您接了个电话,神色凝重地“嗯”了几声,便一脸抱歉地对我说:“对不起,孩子,我要去开会,去不了了!”我脑袋“轰”地响了一声,背包掉在地上,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坍塌了。我听不见您还说了些什么,只看见您的嘴一张一合,像是鱼儿在吐泡泡。您伸出手来,想摸摸我的头,我却躲开了,转身跑进了自己的房间。我呆坐着,泪如雨下。一分钟前,我还在想象着花海中的我和您,可一个短短的电话,却又一次夺走了我梦寐以求的那一双大手的温暖……
【感恩的作文:感恩的意识】推荐阅读:
感恩作文:感恩的心10-16
关于感恩的作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07-27
关于感恩的演讲稿:感恩老师的作文与关于感恩的演讲稿:感恩,从心做起07-24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作文_感恩的心作文06-27
感恩节感恩自己身边的人作文08-14
初中生感恩节作文:感恩的旋律11-17
感恩的天空-作文10-08
感恩的回报作文11-27
关于感恩的作文初三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