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信息化能力(8篇)
1.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篇一
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主讲人:郭绍青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郭绍青,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学位办教育技术学专业函评专家。2002年进入甘肃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创新人才“555”第二层次,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学会副理事长;2008年被评为“全国电化教育优秀个人(中央电教馆)”,甘肃省教育厅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参与了国家百亿工程“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项目论证与设计工作,并在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403项目、中欧甘肃省基础教育项目、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甲骨文基金会远程合作学习、联合国儿基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等国际国内项目中被聘为国家专家,参与了项目的设计、培训、评价等工作。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培训朝鲜教育部官员及五所高校的人员(地点:平壤)。
课程简介
信息技术是指有效获取、存储、加工、传送和应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信息与传播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一个过程,从不会应用到会应用,从低水平应用到高水平应用,从简单应用到综合应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信息与传播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与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阶段教师具有不同的需求。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能力是先导能力,有些能力是后续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形成过程是一个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水平大约会经历“迷茫阶段、准备阶段、模仿阶段、积累发展阶段、熟练阶段、创新阶段”这六个阶段。
可以通过教师脱产的系统性学习、专家住校指导、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等方法来培养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校长对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实践和引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课程还介绍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和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等内容。
提纲
一、信息技术是什么
1.概念2.信息技术能为教学带来什么
二、信息技术能力标准是什么
1.中国标准2.美国标准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
三、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1.迷茫阶段2.准备阶段3.模仿阶段4.积累发展阶段
5.熟练阶段6.创新阶段
四、如何培养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
1.教师脱产的系统化学习2.专家住校指导3.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
4.校长培训
2.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篇二
1 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外在因素
1.1 设备与教学资料
信息化教学的进行需要有硬件与软件资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第一个必要因素,是硬件资源,也就是要有设备的支持。教师教学理念的实现,会受到技术设备支持程度的影响。软件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支持。好的教学资料对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也非常重要。在资料的选择上,有的教师重视学生分析思考的综合能力,有的重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有的强调丰富的多媒体互动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尽管出发点不同,但将有用的信息融入教学资料的初衷却是如出一辙。
1.2 政策支持
除了软硬件的支持外,成功地实施信息化教学,也与许多政策上的支持有关。学校除提供优良的设备外,还应提供财务支持、技能训练、课堂协助、课后咨询等支持,藉由这些有效的支持,有助于教师学习如何开展信息化的教学。行政体系搭配相关政策的推动,会影响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意愿,降低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难度。
1.3 同事支持
同事支持对于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虽然不是必要的条件,但若有同事的充分帮助,对教师来说,不论是制作教学资料或是分享经验等,都会有很大的好处。相反,若有同事不支持甚至是反对,会对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1.4 技术人员支持
一般的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人员从旁协助,以降低使用障碍。若有专职人员提供技术保障,包括设备维修与技术咨询等支持,将有助于提高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2 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在因素
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在因素包括教师个人意愿、对信息技术的自我效能、教学信念、专业发展等。
2.1 个人意愿
许多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缺乏学校政策规划、资金和同事支持的状况下,依然努力不懈,就是因为教师本身具有强烈的意愿。当教师有意愿改变现状时,无论是自愿或是被迫的,皆会让教师易于接受信息技术。如果教师认为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就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采取正向的态度,便会提高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个人意愿。
2.2 对信息技术的自我效能
对信息技术的自我效能攸关教师面对信息技术时的自信,教师若认为信息技术是可掌控的、或可运用信息技术来做任何他想完成的事情时,教师会比较愿意使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具备自信心的教师,会因为成功的信息技术融入经验而更加自信、更有成就感。
2.3 教学信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也会受限于教师的教学信念。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状况可分为三类:课外补充、课程支持、发展新课程的工具。视为课外补充者,不认为计算机可以提供主要课程内容,对其教学活动的影响度相当低。视为支持者,认为信息技术能让课程内容更丰富,但若没有信息技术辅助,课程还是可以继续。视信息技术为发展新课程的工具者,课程中若缺乏信息技术,便会使得学习不完整,在此层次上信息技术已深深影响教学内容与质量。
2.4 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创新需要独特的专业发展需求。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维持创新的核心。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从传统的研讨会到非传统的专业学习机会如:专业进修、校本培训、自学等。教师从这些专业发展途径中获得足够的能力时,不仅帮助教师找到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还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巩固了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自信心。
3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议
3.1 对学校的建议
(1)“硬件”支持。学校应该尽量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支持,良好的硬件环境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支撑,另一方面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时的教学资源,需要利用硬件、网络环境来开发或共享。(2)“软件”保障。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为教师积极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软件”保障。首先: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其次,针对教师的实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再次,配备相应的技人员,为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帮助。
3.2 对教师的建议
(1)转变观念。信息技术对教学是否具有促进作用的价值观与信念,会影响教师是否采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成效,是教师考虑是否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2)提高自身素质。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具备更高的素质。首先,教师应该掌握各种先进的理论及相关技术,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其次,提高操作技术设备的能力,这些设备是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基础。再次,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3)充分利用既有资源。教师自己开发信息化教学的资源,需要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美学等理论及相关技术的支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既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互相分享、互相协作,减轻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负担,增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兴趣。
4 结语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其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才能确实有效地解决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师信息教学化能力的培养工作,更好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注释
1南国农,李运林,祝智庭.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字】信息化 教学能力 计算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1;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09-02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开展的如火如荼,职业院校的教师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师和受教育者利用现代媒体设备、信息资源以及教育技术方法等进行双边活动,就是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教师对信息化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决定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水平。
在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给出了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早解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学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目前,随着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推进,各个学校推荐的参赛选手已经从教师个人逐渐过渡到团队参赛,在大赛的准备过程当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比赛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凸显重要。
二、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调查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天津市国际商务学校教师部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目前,我校有过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经历的老师有5人,计算机专业1人,德育专业1人,数学专业2人,英语专业1人。其中男教师1人,占20%,女教师4人,年龄在30-35岁的有3人,占60%,30岁以下的2人,全部为中青年教师,有利于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推进。
2.教师应用信息化能力调查
(1)使用信息化技能调查
根据对我校教职员工使用信息化的统计,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占60%,能熟练使用网页制作及开发软件的占20%,能够熟练使用视频及动画编辑软件的占11%。总体来看,大部分教师只是能够使用初级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软件,对中级和高级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还非常欠缺。
(2)教师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调查
由于我校专任教师相对较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相对较重,通过调查发现,能够上网查询教学资料的占70%,能够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相关辅导的占20%。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较高,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还很欠缺。
(3)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调查
信息化教学软件非常丰富,我们常用的有office 2010、FlashCS3、DreamweaverCS5、Photoshop CS5以及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 pro CS4,After Effect CS4等。由于我校大部分教师课时量较大,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集中在PPT和word2个软件上,对其它软件的使用非常少,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够熟悉以上软件的有2名。
(4)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态度的调查
通过调查访谈,目前我校教师绝大部分都认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70%的教师基本能够使用信息化设备和常用信息化软件,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够对整体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比较熟悉。其它专业教师,在具体的信息化设计过程中还存各种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创设教学环境,如何设计教学评价以及如何使用教学资源等方面。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内涵分析
综上所述,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设定
为了能够给中职学生创设以信息化为媒介的教学环境,以便有效的实施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全优化,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展现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设计能力。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标准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包括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所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哪些技能,结合这些技能学生可以完成哪些创造性的设计等等。
(2)学习问题和学习情境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问和分歧,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能够回答自己的提问,完成需要的任务,并且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分歧。
(3)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生需要的各类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经过科学合理的整合就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学习环境,而且在学习环境中一定会包含人际关系的要素。
(4)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通过与所接触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和加深自身认知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方式。
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高
1.定期与不定期培训形式
教师信息化教学和设计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采用培训的方式进行,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院校培训,短期技能培训,教研活动等等形式。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系统的院校培训,从而快速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在正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假期教师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交流、观摩,专题教研和培训等方式来进行。当然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一些企业或者同行院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开阔眼界,丰富自身的教学理念。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通过网络,媒体和其他信息渠道了解和掌握信息化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能力,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2.传统方式与现代网络方式相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所需知识,通过网络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好协作,从而达到快速提高的目的。
3.技术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所需要的技术知识来源是多渠道的,也就注定是间断的、零散的。教师如果想利用好这些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还需要在实践环节下功夫。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企业实习,从而检验自身所学技术的长处和不足,并且及时加以改正。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技术学习,通过将所学技术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增强课程的示范性和实践性。
4.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
现代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不仅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更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变化和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身和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合理的安排自身信息化学习的目标,按部就班,逐步提高。同时教师还需要跟同行,跟专家,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来达到提高自身信息化能力的目的,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利用现代通讯设备进行虚拟的,远距离的交流和对话,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才能给快速的进步。
五、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行业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作为教师自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实践来掌握信息化教学这个有利工具,为教学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翠萍.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及其培养[J].外语界,2006(4).
[2]陈文娟.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改革思考[J].职教论坛,2010(1).
[3]钟志贤等.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4.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
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通过及时指导,和学校领导的关爱,加上自己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表示感谢各位老师!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几个月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校领导组织我们老师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老师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培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很多,他们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地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2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研修。这次培训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通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学习,我对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体会,对教师的角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了新的认识。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慢慢渗透了各个行业,也慢慢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慢慢发生改变,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通过聆听专家老师的讲座,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技术素养类课程”、“综合类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PPT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知识,也深深的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现代教师的重要性。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信息的脚步,跟上社会的发展,跟上教育模式的改革就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要求我们适应教育的信息化的到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改革。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教育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循规蹈矩的。教育也要时代化,要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信息的社会。同时,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的新兴人才。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3
为贯彻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文件精神,20xx年5月5日至6日,我校组织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10名赴合肥参加20xx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为全面推动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打开新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培训班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介绍了“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事业部副主任洪国芬介绍了“智慧职教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艳介绍了“基于智慧教育的资源建设与应用”;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谷小城分享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服务管理部首席策划周健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资源检索系统使用介绍”;安徽省警官学院刘雪蕾,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者介绍了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并用多个案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体现职业教学的职业性、信息技术运用和课堂教学的三者融合。
此次培训,心得体会如下: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知识教学、创新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网络教学,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因素被网络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4、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具备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成为一名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次的培训不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机会,也发现了各地的差异和不足。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充实,参加培训的教师收获颇丰,普遍感到了大数据时代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迫切性。通过学习,教师们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同时,本次培训对提高我院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强化内涵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4
通过听几位专家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比较全面地学习了有关创新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标准及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区域信息化套餐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下的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的质量管理,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与方案设计等内容;初步了解和学习了有关“翻转课堂”、“微视频”、“可汗学院”等一些世界顶级的教育模式,以及国内对这种教育模式的尝试应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了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国内在教学上应用的一些先进信息技术。上海是中国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区域,到上海参加这次培训,并且能与各位专家面对面、座谈式、讨论式的交流学习一些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学情况,真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进一步对现阶段的教学,对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总体上,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时代。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还要继续发展,教育必须要向世界看齐,必须减负增效,必须同时代同步,必须同现有的信息科学技术同步,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引领教育,促进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不断发展和超越,传统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我国的教育要长足发展,提高质量,必须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推动教育的时代变革。
2、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4、应该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回去之后再认真梳理、学习、提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已的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发挥骨干作用,发挥自己的培训作用,培训、引领我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并且能尽力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5
8月10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地点是在三亚进修学校里。通过6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Flash课件制作技巧与白板的使用与管理。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课件制作技巧
通过两天学习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原先学会了一些简单的Flash知识,制作过作品参加比赛评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术含量不高,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平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初步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管理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三、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一天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通过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四、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老师重点讲授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导图,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与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范例,介绍思维导图软件工具用法及其特点,并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
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
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
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
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
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
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此次培训的学习,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师能人。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6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一线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更深层次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我们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等新型教学工具。这些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通过线上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扎实做好基本功,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育之中,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争取做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教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7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参加“20xx年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培训时间是7月4日至7月13日,为期10天。七月的天气格外闷热,一百多人坐在一起听讲座,上机练习,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却。为什么?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扎根在农村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努力地学习。经过10天的紧张学习,在倾听教授、老师们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全省各学校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几天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说实话,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农村,有的老师甚至连什么是邮箱、怎么制作幻灯片等极其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都不懂,很难想象那里的孩子们将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失掉多少开阔眼界的机会呀!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总之,在学习中我克服了天热、想家、身体不适等很多困难,每天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中的各种活动。学习中我时刻牢记,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是十小和珲春市的代表,我为能够参加这次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十天的努力学习我不仅顺利结业,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在最后的成果汇报交流种,我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把我们珲春市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介绍给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们,收到了极好的评价,尤其是我们培训班班主任东北师大郑燕林老师的赞扬。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8
近期我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自从培训的这些日子以来,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有收获。本次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为我们数学1班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专家、名师及同仁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新教师,或许是因为自己身在农村学校,社会经验不足,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思想蔽塞,对外界教育情况了解不多,见识短浅,所以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完全能胜任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不需要培训。通过参加此次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我才真正理解“学无止境”的道理,自己的学识是多么的贫乏、水平是多么的有限,教学思想是多么陈旧。归纳起来,本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
1、网络研修培训的形式灵活、方便。本次培训采用网络形式开展,教师主要通过自学方式进行。说实话,网络学习、教学在现代教育模式中至关重要。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方法,无疑,网络是未来社会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农村教师,近年国家加大了投入,各校基本普及了网络教育设施,但还有部分农村不会灵活运用,此次培训研修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实际也是对培训教师的一次鞭策,更是促进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水平的手段。通过网络培训的开展,我和多数老师一样,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它有力地推动了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及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2、研修培训的内容切合实际。全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经典教育文章,既有最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又有论坛交流、研讨。内容丰富又切合教师实际。记得在第一阶段培训中,我对每位专家的讲座都认真聆听,深入思考。专家视频的学习,我更是受益匪浅。通过教师QQ群聊天,我认识并了解了许多老师,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的思想受到洗礼,我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了教学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培训中,值得回味的还有就是在网上与专家、名师及同行进行互动交流、研讨。在交流中可以与教师分享教学中的乐趣,探讨工作中的困惑,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我们既得到启发,也收获喜悦与快乐。
3、作用的布置与要求既明确具体,又不拘束,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加入网络学习论坛,有利于自己更好的进行教学交流,共同探讨,互相提高;通过上传经典学习文章或作品,既有利于自己汲取精神营养,又能给他人提高学习和借鉴;撰写研修心得体会有利于自己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
总之,“活到老,学到老。”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还回不断努力,加强学习,我要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专家、名师学习,向同事、同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奋斗不止,我要将所学的理念、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推动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工作的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9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认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其次,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再次,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这次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最后,我想说,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0
20xx年10月12日至10月16日,我参加了株洲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在倾听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小组学员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我深深地体会到利用教育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培训,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在学习中,让我感受到:
1、压力大,高密度的培训任务及大量的培训作业,全新的培训平台感受至深,以前从没有过的这种培训模式,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原则,要求每个学员都必须参与,而且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使我们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习这门适应未来教育的必须掌握的技术能力,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2、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3、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4、本次的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觉得本次学习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一种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更加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5、培训过程中,有许多非常精彩而且值得我们深思的教学案例,通过和小组老师们一起“现场说课式”的讨论与分析,更加深化了对这些案例中渗透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认识。
6、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通过本次培训,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要感谢培训老师,他们的讲解令人信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所学到的知识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并肩负起主讲教师的责任,引领我的同事走向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己能力的大潮中。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11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
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5.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篇五
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三是教师的能力条件;四是教师的身心素质…。因此,一名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融人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基于这种背景,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依据。为使教师普遍达到标准提出的要求,大力开展在岗教师的在职培训势在必行。
但从长远来看,开展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才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随着这个标准的实施,让受培训者正确理解和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是该标准实施成功的关键。
1从技术、教育技术的概念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技术”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物质设备”、“物质手段”,即有形的物化形态方面;二是“方法”、“过程”、“智能手段”、“信息手段”,即无形的智能形态方面。有形的物化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其作用呈现显性;无形的智能形态也是客观存在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却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方面技术的作用并不亚于有形的物质性方面的技术,有形的物化形态也要靠无形的智能形态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技术”一词的涵义指的是有形的物化技术与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
既然技术包含物化形态与智能形态两大类,那么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物化形态的技术与智能形态的技术的总和。因此,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就不仅仅指掌握信息技术这一层面,而更多地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更新的能力。
2从能力概念的理解角度来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2.1对能力概念的理解
相比“知识”、“技能”、“智力”、“智慧”等词,“能力”更为普通大众和众多领域所熟悉并被经常使用。例如:心理学认为,能力与大脑的机能有关,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是在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
各学科领域在能力概念理解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菲利普·纳尔及其同事通过选择经常使用能力概念的学科中典型作者的观点,建构起不同学科领域使用能力概念的分析表。分析表有6个分析维度,针对不同的分析维度具有不同的考察点。这6个分析维度为:认识论方法(能够确定建立作者教学法的认识论的合理性)、能力的核心(能确定引导思考的中心因素)、能力的广度(能够确定能力的应用范围)、能力的动态(认为能力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能力的多层面(能确定要调动的资源类型)、能力的目标(能确认能力是干什么的)。分析结果表明,能力并不能简单地被描绘为一个被等待的行动或行为,有能力也并不仅仅是在一个情景中应用所有的知识,同时还要组织其活动以适应该情景的特点。能力于是就变成了“活动的动态组织结构,可以让人凭借经验、活动和实践来适应一类情景”。
通过上述分析,菲利普·纳尔认为,能力是情景中的能力,情景是能力的源泉和标准。不仅能力养成活动与情景有重要的关系,知识获得与发展的活动也离不开情景。根据情景认知理论的有关原理,能使知识得到开发和展开的活动是不能脱离学习与认知的,而应该是学习与所学知识整体的一部分,背景有利于意义的构建并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连接。因此,情境认知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同时,学习还需要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协作。由此可见,本文所谈教师对象的“能力”需要在情景中体现和发展。
2.2对“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理解
如果从能力内涵角度来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是否可以被称之为一种能力?笔者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技术能力”实际上是能力的一个集合,包含若干子能力,它们分别是: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些子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一定的活动,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表现出来。
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情景和活动。只研究教育技术能力而不考虑具体情景和活动,教育技术能力则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对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具体内容与结构,笔者发现:《标准》实际上清晰地界定了教育技术的5种子能力,并规定了教师在所有可能教育教学情景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技能,需要具备的意识与态度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图1反映了本文所阐述的教育技术能力集与《标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教育主体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情景存在差异,其教育技术能力之间也存在差异。学科教师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的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媒体利用能力和评价能力就成为其最重要的4种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技术能力侧重在设计(规划)、利用、管理和评价4个方面;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则在5个方面均有一定要求。
3从教育技术概念的变迁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在最初的教育技术定义中,“能力”似乎总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1963年,历史上第一个教育技术定义就把“能力”放在了显著位置。它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由于当时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是视听传播技术,因而决定了它的研究对象主要还是“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这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专业实践能力。
1970年,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教育技术下的第二个定义虽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其基本内涵仍是传统视听传播技术。“从较熟悉的意义上来说,教学技术指产生于传播革命中的媒体,这些媒体可以同教师、教科书和黑板一起,用于教学目的……教学技术是由电视、电影、投影仪、计算机以及其他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显然,此时的教育技术主要指的还是“媒体”和运用“媒体”的能力,而不是后来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本体性的系统理论和实践。我们甚至可以从第二个定义中归纳出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含义,即在教学中运用媒体技术的能力。
1977年,AECT所下的定义有了较大地发展,它提出“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在这个定义中,媒体运用成分似乎有所减少,而理性分析的成分则明显加重。显而易见,此时的定义希望人们把教育技术当作一个系统的理论(theory)和学科(sub—ject)来研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媒体技术(mediatechnology)应用。
1994年,AECT为教育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重新定义,这就是著名的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第一次明确地把教育技术划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发现,这时候教育技术的内涵已经深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和意义也相当明晰,即为了改善学习、促进教学最优化而需具备的各种理论认知和实践运用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在3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不仅是思想上的革新,还是方法上的革新。过去,教育技术一味地强调技术的作用;今天,教育技术的范畴扩展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的存在是为了让教学最优化。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技术的内涵得到了崭新的演绎。
4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AECT教育技术O5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该定义在新的环境下指出教育技术还要与态度、职业道德规范相关。这与2004年12月1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4个层次的划分: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相一致。
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意识与态度。即能从教学角度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一方面需要形成一种将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结合的意识与态度,另外一方面要能够形成一种不断学习技术与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即理解掌握应用教育技术所必须的教育理论与观念、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教学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③应用与创新。即能够开展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管理、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科研活动等,以及能应用技术与同事、家长、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合作与交流;④社会责任。即能从社会责任角度促进学生在利用技术、资源方面能够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规范地成长。
虽然,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但从众多研究文献中,仍能看到理解上的共同点: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是以各种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培养的是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能力以及现代伦理道德的人才,宗旨是实现教学最优化。
6.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篇六
5月19日中午1:00,我院教务处组织召开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交流会。学院副院长XX出席了会议,教务处、评建办、信息中心全体人员及各系(部)主任、书记、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附中副科及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首先由参加20四川省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的9名教师代表作汇报交流:XX、XX两位老师较详细、生动地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理念;胡仕姣老师就翻转课堂和微课、幕课进行了讲解和演示;XX、XX老师主要围绕资源库建设与共享平台的.搭建谈了自己的思路和看法;XX、XX、XX、XX四位老师将自己对教学设计新的感悟与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XX副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他肯定了老师们的培训汇报,肯定了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教研活动和教学作风,并表示学院已经开始启动幕课项目,今后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希望老师们能延续评估奋进之风,乘着信息化的东风,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带入课堂,并借助全省、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台,以赛促学,以学促进步,共同推动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步伐。
7.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篇七
人类社会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同时,也进入到网络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在信息化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质量。近年来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也从数量扩张正在向质量提升上转移 , 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一个热点问题。
1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点
网络信息化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也是知识创造的场所。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1.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效性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内容应该与相关的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相联系。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被缩短,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具有短、频、快的特点。这就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效性。
1.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多向性
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进步,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与实习、生产以及科研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在这每一个环节之中,知识的衔接隐含着学问,使得信息技术与各门知识的整合难度加大。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仅要具有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必须具有通、透、宽的信息技术能力。
1.3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双元性
高职院校理论教学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教师的作用,一方面起着师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无论是信息收集、信息化资源配置、课程整合,还是教学监测都具有多向性的特点,同时体现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双元性。
1.4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性
高职院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对象的不同学习发展与能力要求,需要教师适应动态发展变化的要求,在现代化教育中, 学科研究的前沿不断发生变化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发展动态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构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2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主要表现在 : (1)高职院校教师普遍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认为信息化教学是无所不能的,忽略了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累积过程 ;(2) 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问题的认识模糊,认为教师信息化能力就单纯只是教师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机操作。 3、高职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差、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不能很好地进行。
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
在对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教学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希望通过以下方法来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教学, 并促进信息化教育的深入与均衡发展。
3.1构建立体化培训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3.1.1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对于即将入职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之前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信息化教学水平,在职老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实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三种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培训方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职前对老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主要是为了获得专业知识和进行技能培训,在职教师则以理论知识联系工艺、成果等技能的应用实践为主。
3.1.2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习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等方式习得。高职院校与我国其他高等教育有着十分明显的却别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比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技术知识的转化。
在进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学科的特点又针对的进行教学技术学习,在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较信息化技术知识与教学实践应用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无缝衔接 !
3.1.3分层次、分学科培训相结合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除了要求教师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用信息工具实现互动之外,也要求教师可以熟练的使用各种系统,注入图书馆检索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专业的应用系统,网上交易模拟系统, 财务模拟实验室等。在对老师进行培的过程中,应该分专业有选择的进行。培训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要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3.2构建信息化环境,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实现高职教育的信息化一方面需要老师进行培训使气掌握有丰富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也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高职院校网络应用水平,在高职院校中营造出信息化的工作氛围,使高职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从而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主动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
3.3开发新技术新课程,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就需要开发能够支持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信息技术和公共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 “任务驱动”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次阿勇“案例学习”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从与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到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再到与具体学科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 实施 " 评价的综合知识逐层开展培养,完成信息化教学知识的普及与渗透 !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职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信息化环境中高职教师能否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决定了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高根据时代的特点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8.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篇八
【摘要】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现状,探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面临的能力挑战和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出了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提升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能力 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4-02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程,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社会信息系统可以看作整个社会的神经系统,那么教学信息系统就可以看作整个教学的神经系统,然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则无疑成为促进教学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助推器。积极实践信息化教学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基本内涵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这也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1]。也就是说,平板电脑再薄,服务器速度再快,如果没有与教育过程相结合,只能是IT产品的教育,而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
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随着认识的深入也在不断更新。从早期的定义“新形态下教师职业的核心素养”到“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协作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界定,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它是信息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兴趋向。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1.教育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硬件环境大投入和教学效果的微收效形成鲜明对比。信息技术目前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而存在,而与教学和课堂的应用尚不够紧密,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宏观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政策的保障、教育改革的引导、学校组织的支持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据了解,部分美国高校已开始在校园中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可为学生提供灵活性更高、移动性更强的信息获取方法,满足他们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微观上,虽然我国教育信息化手段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在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待完善,各种教学软件和素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中运用发展不平衡,这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2.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决策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是教学信息化进程的直接推进者,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愿景的参与和支持者。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储备不足是制约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集中精力突破这个瓶颈,从而赢得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教师对信息化技术运用兴趣不足,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的有无不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媒体资源的应用和制作过于耗时耗力,且使用频率不高,学校对这方面的鼓励政策不如科研项目那么支持,也浇灭了一些热情和积极性。但更多的教师是由于相应的信息化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的欠缺,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有所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和呈现信息化媒体资源,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洋兴叹。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途径
1.信息化教学的必备条件
学校在做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必须兼顾硬件投入、教师培训、软件开发。只有资源平台与硬件设备、教师素养同步发展,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才可能走上协调、高速、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这三者的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硬件奠基、培训铺路、软件搭桥。硬件奠基是实现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硬件设备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配置,不必追求最新、最高端,只要保持设备适合或适度领先就可以了。培训铺路可以通过参加面对面的培训或基于网络的培训进行。虽然专家的培训指导很重要,但更要重视吸取身边同事的经验和教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软件搭桥是教学和技术融合的桥梁。软件和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注意尽可能使学校的各种软件和资源尽相互兼容,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
曾经我们以为教育信息化探索历程最大的症结和难处是硬件问题、设备问题,其实不然,我们忽视了关键的一环,即教师的培训和资源的开发,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教师培训问题。教师培训投资比重应增大,最终需达到信息化总投资比例的30%。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认真谋划、分步实施、力求实效。只有教师的理念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的结构性变革才可能真正实施。可以先选派一些具有五年以上教龄的年轻一线教师到全国与教育信息化步伐接轨比较好的学府去考察学习,并参加相关的培训。相较而言他们可能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更易接受且较娴熟。同时应加强师范院校建设,促进职业发展,将教育技术应用纳入师范教育课程,制定相应的学业标准和教师职业证书标准,保证所有新教师职前就能得到良好的技术训练。
3.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技术和信息读写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学生不再只有被动接受知识,而应转变成为信息加工和知识创新者。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等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信息素养,以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积累,以信息化途径获得知识迁移,以师生互动获得教学相长。
4.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要求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应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而改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仅应能够讲授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执行并完成课程计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这是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环节。
四、总结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在不同的时期和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应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加强自身能力和专业实践,使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发展,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
[2]段玉斌,毕辉,裴建明等.基础医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93-494.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推荐阅读:
初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08-09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06-16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心得体会06-24
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计划07-08
西村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08-09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09-26
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年度的工作总结08-25
信息技术教师研修08-26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师基本信息录入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