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

2024-11-07

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11篇)

1.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 篇一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洛阳中心学校组织的洛阳镇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评选活动,一共听了6节课,开阔了眼界,收获颇丰。这几节课都充分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课件制作科学、实用、美观,让教学更加直观,分解了难点,抓住了重点,使整个教学布满了活力和乐趣。教师的个人素质都很高,语言丰富,点评及时、到位;教学设计新奇独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学习知识,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我也从中受益非浅。

主要体会有三:

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假如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就轻易造成很清楚明了的数学题目,让老师越讲越糊涂。因此在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进行的内容。例如这6节课,的确是精英风采展示课,每位教师不仅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而且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认知理解就轻易许多,当然,备课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题目。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才能有的放矢。

二、角色的转变是课改的体现。

新课堂上,一改过去的以教师讲学生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注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的互动,使问题不断产生与解决,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气氛迭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不曾预约的“出色!”这就说明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捕捉教育的契机,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

三、饱满的热情是课堂良好氛围的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假如把真挚的感情投进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体现出是一个有个性的课堂,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感染。由此,学生爱好浓厚、思维活跃,为“营造绿色生态课堂”提供了条件。例如,在6位老师中,虽然是一有几名是男教师,但他们一上课就用饱满的热情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整节课教师的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因此要让我们的课堂是绿色的生态课堂,就应让我们的课堂热情饱满、个性张扬。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简单的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爱好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学,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天生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

张畈中心小学小学:陈耀兵2011年11月

2.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 篇二

目前的现状是:由于工作时间紧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 多数老师习惯于用“√”“菖”来评判正确与错误, 有的更加出格, 连“√”“菖”也懒得用, 直接用一条斜线来划掉错误的答案。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方法, 但很普遍。它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 枯燥乏味、缺乏心理上的激励, 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它不仅不能很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使有的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再者, 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素质, 岂能只从一个“对”或“错”中体现出来, 而这些正是小学生潜能可发掘的地方。

如何通过作业的评语, 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主体能动性, 是一个值得大家去实践和探讨的问题。通过数学教育实践的反思, 我们觉得可以通过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善。

1. 评语针对性要强, 要有的放矢

这主要来自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 评语应力求简明扼要、具体, 要避免一般化, 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要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 提出改进意见, 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他们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例如:“小丽在本学期数学学习中, 能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 特别是计算, 正确率很高。能够参与小组的活动,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进步就会更快了。”在这里, 教师的着眼点已从分数或等级转移到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获得哪些进步, 具备了什么能力的关注。体现了这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可以看出这是一名乖巧内向的女孩子, 充分肯定其优点, 特别肯定她有自己的想法, 只要大胆发言, 进步就会更快, 努力方向也比较具体。学生在阅读了这个评语后, 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2. 适当运用引导性、奖励性评语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 教师可以利用“眉批”进行方法引导, 如:“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引导学生思考的路线。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思考、改正。通过评语提示, 要让学生不仅找到错在哪里, 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另一方面, 应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方法太好了, 可要细心呀!”“你肯定有高招, 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学生, 相反, “你的进步很大, 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 我万分高兴, 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 因而充满了希望。但切忌用得过滥而让学生有不真实感。

3. 利用评语拓宽学生思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 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可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 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 开拓思路。在这方面的作业批改中可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 如题“幼儿园买了一批玩具, 买小汽车用去64.96元, 比买积木多用了22.76元, 比买积木与拼图玩具所用钱的总数少3.92元。买拼图玩具用了多少钱?”此题的一般解法是64.96+3.92- (64.96-22.76) =26.68 (元) 。而有一个同学除了这种还写了另一种解法:3.92+22.76=26.68 (元)

教师批改时在这道题边打了大大的“☆”, 并写道:“解得巧, 真聪明”!

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 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开启心灵, 驰骋想象;如题“某班有学生50人, 男生是女生的23, 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只用分数方法解:50÷ (1+32) =30 (人) 。教师可用评语引导学生用方程方法解:x+ (32) x=50;用归一方法解:50÷ (2+3) ×3=30 (人) ;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尝试。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 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 能使学生很快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 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 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 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 首先要肯定其长处, 增强自信, 再提出殷切希望, 让他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 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真漂亮, 要是能提高正确率, 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 准行”!

4. 利用评语引导学生自我改错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 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 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读读法则再做”等。根据指导, 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正确方法, 而且彻底掌握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如:在比较大小时, 有一个学生所有填“<”或“>”的比较大小的题目都是错的, 而且都是跟正确答案相反, 显然, 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 而是没有弄清算理。这时, 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 如加以眉批:“请参考菖菖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 把错题纠正以后, 再进行评判。

5. 适当一题多评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评, 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 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 弥补不足, 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 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 调动他的积极性。在评语中就可以加一些鼓励引导性质的话。例如:“得数正确, 但可以简便计算, 你再想一想!”“好, 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适当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 不仅可以弥补“对”“错”判断方法的不足, 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作业, 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 归纳与挖掘评语类型, 丰富数学评语内容

对于数学作业评语, 有人从性质方面作了很生动的归纳, 把数学评语分成欣赏激励型、锦上添花型、雪中送炭型、幽默风趣型、将错就错型、沟通融洽型、人生哲理型、协商面批型、警钟长鸣型九种。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写评语的思路。此外, 从形式上划分, 数学作业的批改一般老师使用“眉批”和“总评”两种形式, “眉批”是在局部加入批注, 主要是纠错, 同时也用于“妙法”点评。总评是对作业的总体评价, 由于小学生作业的特点, 对小学生的作业总评用得较多, 操作起来快捷。

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反思 篇三

一、关于第一节课堂教学重要性

第一节课意味着教育事业的开始,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也非常具有纪念意义。就学生而言,他们对未来的新教师充满了诸多的期盼和想象,并希望快点见到教师去印证下是不是自己心中的那样。从新时期儿童的心理研究来看,儿童对未知的新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总是满载期盼,又总是过多于羞涩。对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来说,上好第一节课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对于刚参加工作走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上好人生当中第一节课是人生教育事业开启的奠基石,是初次和学生接触的美好时光记载,所有的都是第一次具有纪念意义;对于老教师来说,上好第一节课是必然的,教师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学生,激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第一次接触学生需要严肃中带着可亲,可亲中具有一定的严师风范,这样既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又保障了学生对教师的敬重和对神圣教育事业的尊重。第一节课意味着美好的开始,对所有的教师都非常重要,我们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二、关于学困生学生问题处理是否得当

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会有学困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存在。针对学困生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客观实际的角度去分析每一个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成因,在分析成因过程中不可带有主观的个人因素。儿童时期的学困生问题,有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绝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儿童本身还处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阶段;家庭原因;自身思维方式原因;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等。教师要同学困生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找出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原因,并记录在案,而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有效的对策对学生给予帮助且不断跟踪反馈,让他们从阻碍中出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关于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

一方面,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强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无法分辨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必将阻碍小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从这个两个方面出发去寻求针对这两个方面的举措,经过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他们发现数学实践创新活动有助于破解数学的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建适合学生自由、快乐、友爱的学习情境,在知识讲解上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入生活进数学的方法、创新思维发展的方法等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以实践助学习,以学习促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四、关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发展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改变以前师生相分离的教学状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掌控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只是引导作用,双方共存于一个教学共同体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不足之处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并促进教师去解决问题,从而促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提升;另外,教师的新思维新方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去主动学习数学。

五、关于正确评价学生,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总结,有利于新的教学发展奠定基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比较高的层次要求,就是要求教师要站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价,但是要转变评价内容,多采取鼓舞和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树立信心,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批评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评价中尽量不用,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正就可。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变化情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创地位并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进行评价活动的时候,针对教师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直接实施者,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正确认识和对待,可以说教师对教改的践行起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是有必要的,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4.小学数学课听课反思 篇四

1、老师们课堂上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切实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了。不少教师上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听课的师生受益匪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当然,也有个别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把握、钻研不够,课堂组织不到位对,因此上课效果不好。

2、教学基本功与技能方面。

老师们在教学中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语言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课件设计相当,有助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操作熟练;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驾驭教材能力强;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变与调控能力强。

3、教学目标方面。

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体现,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4、教学过程方法方面。

老师们的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的`安排组合、衔接过渡、详略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思维活跃,会质疑、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

陈红老师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教学中,教学环节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多媒体课件做的精美适用。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推理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伽晓凯老师在《彩带中的数学》一课教学中,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细致、耐心的引导孩子们,抓住了教材了特点,思路很是清晰。本节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上较为合理。伽老师课堂教学真实自然,没有搞表演,也没有搞花架子。表示算式非常准确,说明平时训练很到位,“比一比”环节,换条件,用表格对比,后更清晰。建议把找数量关系时信息放在一屏幕中,便于比较。

曹靖瑞老师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曹老师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田娜老师老师在《比例尺》一课的教学中,体现了由重知识向重亲身体验、重实践探索方向转变,:在学生掌握比例尺这一知识点后,田老师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线段比例尺及其意义,放大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等多种练习题,通过这些题目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明白了比例尺不能带计量单位,当比例尺前项为1时,缩小比例尺,后项为1时是放大比例尺,比例尺不是一般的尺子,它反映的是一种关系,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来完成的,教师在旁只是适当加以引导,归纳,小结,效果明显。

郭小利老师的《圆柱的体积》一课,在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对圆柱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对概念、法则的梳理,又有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将各知识点穿珠成线、连线成块,教学重点突出,效果较好。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点。

史亚娟老师的《正反比例复习》,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5.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 篇五

今天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观摩一等奖精品课例展示活动,从这些老师身上我见识了名师的风范,收获颇丰。

在我看来,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是精彩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特别是第一节黄文娟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黄老师的这节课的主要亮点在于“自然”,从环节的设计到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导入部分黄老师从儿歌引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讲授新课部分,没有过多的环节,而是以“收红包”这个情境贯穿在整个课堂中,能够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得整节课的学习氛围浓厚,课堂活跃,学生也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他们的天性被释放了,他们敢于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他把这种看似比较困难的知识变得简单了许多,我认为这就是黄老师的高明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

6.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 篇六

在长乐路小学,听了赵文渊老师的一节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几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数与间隔的关系。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自主探究,你是园林工人应怎样做?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在练习中,着重逆向思维完成练习,通过课件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过多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任务没有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7.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 篇七

一、建立强有力的课题组, 完善制度

成立了以乡镇小学数学辅导员为组长, 中心校、各完小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 明确职责, 加强过程管理, 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和工作布置。制定了《教师教研工作考核和成果奖励制度》, 督促和激励课题组教师及时按质按量完成教研任务。

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是不断提高教学案例反思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课题组的成员先后参加了在桂林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特色教学研讨会”和县教研室召开的“全县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以集中学习或自学的方式, 学习了本课题的有关文件、理论文献及与本课题有关的优秀论文等, 并写好笔记和体会。观看了专家讲座、名师课堂与优秀课例光盘,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 不断提高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能力和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案例反思实践的主要活动

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 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基于这种思考, 我们开展了以课题研究课、展示课与教学反思交流会为载体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1.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课题组成员按照《钟山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实“教学五认真”备课, 重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尽量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这样, 既能保证教学过程的开放, 又能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2. 课堂教学与观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题组成员在课堂中认真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如吴永珍老师的《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创设“乌龟争年龄”的故事情境。注重激励学生, 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李春甫老师的《分数与除法》的教学研究课。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 主动学习知识,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等, 都能看到教师和学生的微笑, 都能让人感受到学生学有所获的喜悦。

3. 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本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教师每上完一节课, 都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 思考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思考学生的创新之处和如何再进行教学设计。一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目标的制定直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旦确定, 这节课就基本定位了。二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就是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值得反思的地方。三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按教学的实施情况, 抓住关键事件对师生关系、学生活动进行反思, 以及如何运用教学技巧处理教学中始料不及的事件。四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

4. 召开教学反思交流会

“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 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本课题研究实践中, 我们特别强调同伴互助, 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观摩, 认真举办教学反思交流会活动。召开教学反思交流会进行“集体反思”, 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 利用集体的智慧, 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 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 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集体反思”之中, 个人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 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5. 撰写案例

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现代素质的要求之一, 研究型教师的最大特征是善于研究、立足课堂, 研究教学的设计, 研究教学的行为, 对课堂观察做比较、归纳、提炼, 实质上是对自己进行加工创造, 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课题组成员除自己撰写案例以外, 还学习和搜集其他教师或研究者撰写的不同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案例。通过他人的案例, 得出自己的心得, 为个人的反思提供素材, 这种关注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很好途径。

6. 主动争取专家引领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课题组发现了很多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让我们感到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 我们想到了通过求助专家引领来解决。因此, 课题组多次主动向贺州学院总课题组的专家以及县教研室的专家请教、咨询。专家们耐心地给我们指点迷津, 给了我们专业引领和学术指导, 使我们拓展了视野, 提高了反思能力, 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成员能勤奋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理念, 认真写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在各项课题研究活动中做好记录, 整理好材料, 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更新了观念, 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

课题组成员结合本学期举行的《分数与除法》《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等量代换》等课题研究课、展示课, 撰写了质量较高的《教学案例反思》 (或《教学实录与评析》或《展示课教案与反思》) 共25篇;课题组成员回顾了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 结合自身参与的情况和收获, 撰写了《在教学案例反思中发展》共9篇论文, 并由课题组结集出版了论文集《在教学案例反思中发展》。

五、课题研究实践的体会

案例反思的主题不宜过大, 要做到有价值、有思考性的分析, 而不是零散的教学经验汇集, 也不是理念的拼凑。它带给教师的是某一教学方法的系统剖析或是某一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案例反思重在关注反思的价值。“没有反思的实践, 是没有质量的实践”, “没有实践的反思, 是没有意义的反思”, 教师对案例的反思绝不是停留在教学环节的简单设计上, 而是围绕教研主题提出案例问题。教师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 必须先自我反思, 然后在听别人交流的时候又再次反思。

在案例反思交流会上, 教师们围绕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执教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 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然后, 观看课堂教学录像, 在撰写案例反思的过程中, 教师又进一步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再思考, 深化了反思的内涵。

课题研究课与教学反思交流会是分别在中心校和各完小举行的, 课题组成员和所在学校的教师一起, 积极参与, 专心听课, 认真进行案例反思, 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得以显现。教师正是在这种正视问题的过程中使其专业化水平得到发展的。正如一位教师所说的:“案例反思, 对于上课者来说, 是借你的一双慧眼看看我自己;对于听课者来说, 就是借你的一堂课看看我自己。”案例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反思为我乡数学教师创建了一个可以探讨的空间。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在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农村教师任课科目多, 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搞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 对某些问题研究不够深入;课题组缺乏一些必需的研究参考资料和设备;课题组与总课题组以及县教研室的主动联系还有待加强。

8.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 篇八

现象一:卡通动画的情境导入——干扰学生的学习注意,教师怎么办?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在导入环节,这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课件出示:蓝猫在星期天去超市文化用品区购买一本练习本。(课件播放持续3分钟左右,展现了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

师:从超市摆放的物品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

分析:

听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应该说,这样的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即利用卡通片中的人物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物品的标价引出小数的性质。试问,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吗?学生真的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物品标价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吗?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有没有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里的物品,这对数学学习的价值何在?学生看到这些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会想到些什么?虽然,我们说情境创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充当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桥梁,但本案例的情境创设很显然没有把握住情境创设的本质内涵,是一种误用的情况,势必干扰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

对策:

基于以上的情况,笔者认为,只有把握住了情境创设的优劣标准,才能在情境创设上少走弯路。好的情境创设标准是:凡是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要的情境都是好的,反之,则是差的。同本案例相似,时下的多媒体、CAI课件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一些校级以上的公开课上,有无使用CAI课件已成为是否符合课改理念的一条潜规则。其实大可没有必要运用绚丽多彩的卡通画面,笔者认为,可以直接用简单的图画、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来创设情境不但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动态的平衡发展之中,而且减少了许多干扰学生注意力发展的无关因素。

现象二:评价=表扬、赞赏——误导自我评价的发展方向,教师怎么办?

[案例]

最近,笔者在一次课题结题汇报课上,听过一节人教版三年级的数学课《东南西北》,其中的一个片段是这样的:

师:请一位同学,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誰给老师介绍一下?

生:……

师:你转向听课老师再来一次介绍好吗?

生:……

师:咦,ⅹⅹⅹ同学刚才明明是在他的右边,现在怎么变成他的前面了呢?

生:因为转了方向了。

师(热情洋溢地说道):棒极了,表扬他!

生(伴随这一阵富有节奏的掌声):棒、棒、棒、你真棒!(Good、Good、Very good!行、行、行、你真行!)……

分析: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视角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于是“棒极了”“真了不起”的叫好声充斥整个课堂。我们说评价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表扬和赞赏。本案例中的学生已经是三年级了,分清前后左右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况且,前后左右是教学东南西北的教学起点。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这样的廉价表扬。可我们的一些老师们,“秉承”新课程提倡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大肆赞赏一番。如果说表扬能够使学生树立信心,享受成功的愉悦,但公式化的表扬,只会使学生更加浮躁,进而形成错误的自我评价和发自内心地藐视这种评价机制。

对策:

其实我们并不反对表扬,但我们需要客观的表扬;我们同样提倡赞赏,但赞赏不是教师不假思索的随意性夸奖。鼓励、赞赏应当建立在客观性评价的基础之上,敢于并善于做到: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的,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学生见解不够完整的,就巧妙精当地点评;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的,就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这样评价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和魅力,评价才能回到正确的轨道,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现象三:习题生活化——遭遇学生严密性的追问,教师怎么办?

[案例]

前不久,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课例:《比例》单元的一节练习课。这位教师对自己课堂的基本练习环节是这样描述的:

师:出粉率一定,面粉重量和麦子重量成什么比例?

生:正比例。

师:那么,当面粉重量一定,则出粉率和麦子重量成什么比例?

生:反比例(伴随着学生说出反比例的同时,不同的声音出现了:有部分学生认为不成比例,理由是面粉重量一定,出粉率又是一定的,则第三个量一定是定量,这样就不构成任何比例了。)

师:我们假设出粉率也是不同的。那么它就是?

生:反比例。

……

分析:

上述的案例中,这位教师的设计意图是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沟通正、反比例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同时用它来体现新课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教师是将新课程理念之下的生活数学作为传统思维训练的载体,而不是相反。他的思维过程笔者试着还原如下:他大概认为,商等于被除数除以除数,所以,当商不变的时候,被除数和除数就成正比例。而当被除数一定时,除数和商既成反比例。然后用面粉重量、麦子重量、出粉率来代替这种比例关系,从而名正言顺地用它来体现新课程习题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孰不知,这种从数学模型出发截取生活材料的做法违反了认识论的本质,必将遭到现实性、严密性的拷问。

对策:

在对新课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描述的解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两点价值取向:即习题的应用性和习题的思维训练性。在设计习题时,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从解决现实问题上,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型,而不是相反:从思维定势出发去截取、剪切生活原形。数学习题的设计应体现新课程理念,以数学化为实质,发展学生思维,以生活化为外壳,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经历过程,真切感受数学思维,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9.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九

这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华老师在教学分数认识的过程中,从同学间分1月饼入手,抓住平均分这个关键,每人得到一半,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切入重点特别快。接着华老师鼓励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试着通过折一折、图一图的方式表示出每个图形的二分之一。最后全班汇总,老师加以引导和总结!这样安排很好的体现了教学建议当中先试后讲的这条策略!

又如沈老师在教学《可能性》时,从学生熟悉的抽扑克牌这个小游戏入手,通过观察三组抽奖方案,引出描述可能性的三个关键词:一定、不可能、可能。抓住关键,切入很快!接下次老师明确操作的要求,每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先试后讲,让同学通过自己操作来验证自己一开始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个设计让学生学习欲望更强,学习气氛活跃,记忆更深刻!整体课上下来,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有不少地方值得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学习。

10.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 篇十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中,总共听了十三节课,其中包括低段的张莉老师的《秒的认识》,名师黄继华的《24时计时法》、杭州名师丁杭缨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毕宏辉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钱金铎老师的《解决问题》,吴正宪老师的《有趣的搭配》等,也包括高段的俞正强老师的别具一格的设计《生活中的比》、刘松老师的《众数》、郑桂元老师的《观察范围》、张德强老师的《找次品》、徐卫国老师《中位数》以及罗明亮老师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等。

本次听课,给工作才不久的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获益匪浅。其中有以下几点,让我感受深刻:

一、简约、平实的数学课堂也不乏数学味

出了少量的课件投影(为了必要的直观——如数数,和为了高效的展示例题,习题),很多老师的课上所用的媒体手段可以说很“传统:只是板书,计数器等。我想着也是一种环保意义上的“生态”——追求简约,平实,使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而这并不妨碍教学目标的有效打成。特别是丁杭缨老师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中,把计数器作为从直观到抽象之间过渡的一个有效中介(如:图示“满十捆:——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犹如:图示小棒根数——计数器上表示数——黑板上写数,理解数位,“0”的“占位”作用等),取得很好的效果。

吴正宪老师的《有趣的搭配》,一改常规的课件教学方式,给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自主地画一画等方式,探索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的搭配。给学生充足的自我思考的时间。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呈现在投影上,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打成有效的教学成果。整节课,几张白纸,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五个教具卡片,形成了一堂让老师们的掌声经久不断的精彩课堂。

同样来自福建的罗鸣亮老师的《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仅仅利用几张数字卡片,一个数位表,将课堂呈现地丰富多彩,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学生学得扎实。

二、扬个人之长,展现各自魅力

本次参与课堂教学的老师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有名的教育一线的教师。他们中间有的是全国数学课堂教学大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有的是在数学教学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特级教师等。这些老师的共同特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各个课堂演绎得精彩纷呈。在引入方式上,《观察的范围》以成语故事导入,提示了目标与重点;《合理安排时间》又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由平和的交流导入,直入课题自然流畅。此外,郑桂元老师以自己的名字特点为引子,有意识在课前交流时记住几位学生的名字,因而在上课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不同的老师又呈现了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来自宁波爱菊艺校的张莉老师,以她娓娓动听的口吻,不紧不慢的节奏,亲切温柔的娇态,将一节原本枯燥的《秒的认识》一课上得有趣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张老师的合理安排下显得张弛有度,教学节奏平稳有序。黄继华老师的《24时计时法》,以独特的幽默的教学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整节课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着。吴正宪老师的《有趣的搭配》一课,则充分显示了吴老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吴老师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说,敢做,还破例地让学生坐在讲台前的地毯上上课,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正是这样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深深记住了这个亲切的吴老师,直到下课,孩子们还久久不愿离去。

三、灵动的课堂中探究数学的本质属性

数学的本质是释疑解惑,学会思考问题,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对话中药多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同学,学习内容质疑。在《生活中的比》一课中,俞老师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思考“数学中的比“与”生活中的比”的区别。在师生对话中,逐渐明晰生活中的比有可能是差比,有可能是倍比;在对话中,学生发现倍比都有一个标准,就是有“一份量”,而差比不一定有。在对话中,学生了解到差比的发展趋势是加减关系,而倍比是成倍增长或缩小的,其内在关系不变„„在这一组组的“双向”对话,互动中,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间的差异,真实地展现了学生认知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本质属性的过程。这样的对话,实现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的认识和感悟,思考得到不断的深化。

11.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倾听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75-2

一、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态度

1.讲明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并不成熟,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和谐的气氛中渗透,让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倾听很重要”的表象。在教学时我总是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听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用心,我们不仅敢说还要会听,这样才是一个好学生。当然,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使他们明白的,要靠我们教师耐心的引导,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

2.以丰富多彩的评价激励学生倾听的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自觉、主动地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学习者、引导者、促进者,从高高的三尺讲台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对待学生发言,要首先看到他的闪光点,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激励为主批评为辅。更要让学生明确发言是参与,听同学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他们逐渐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还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提一些这样的问题:“大家看,某位同学不仅听取了别人的发言,还融入了自己的想法,真棒呀!”“某位同学多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你有些什么补充?”“请你评价一下他的说法?”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方向。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了相互欣赏,学生说得好时教师给予表扬,同学为他贺彩。带着互相欣赏的心情,学生就会专注地倾听他人的发言,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一定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如在教学“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想到了把物体放入水杯中,通过测量水上升的体积,就可以算出物体的体积了。但放入多少的水中,才能准确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做了3个小试验,分别为物体放入水中没有完全浸没的、物体放入水中水溢了出来的、物体放入水中刚好完全浸没的,通过这3个小试验,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也很好地解决了一个教学重点内容。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二、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断加强

1.明确倾听要求

1)专心的听,明确主旨。要求学生做到,不管是老师讲话还是别的学生发言,都要专心致志地听完。这里我常采用要求学生能复述别人的讲话,并能说出在这段话中主要说了几层意思,向我们提出了几个要求等。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从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开始,让孩子在听完题目后,说出题目给我们提出了几个要求。以此来训练学生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并能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

2)用心的听,辨别是非。平时的数学课中,常有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初衷一般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给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但是,我们在很多课堂上所见的小组讨论却是事与愿违:小组讨论不过是将“教师讲,学生听”翻版为“好学生讲,差生听”;或小组陷于“无政府”状态,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在滔滔不绝地讲,甚至还抢着提高嗓门力求盖过别人的声音,课堂上人声嘈杂,却不知所云。这时我会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每人都分别负责哪些内容,每当一个成员发言的时候,其他的组员要用心地听,并辨别别人的发言对不对,有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有哪些是需要再讨论的。这样首先让每个孩子无论好差,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也让学生体会到,用心听别人的发言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3)细心的听,记住要点。在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概念教学时,我常常会问学生,某个概念中哪几个是最关键的字;某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等等。久而久之,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细心地听,更要在听的过程中记住关键点,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4)耐心的听,重视细节。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题目老师还没有说完,许多学生便迫不及待地把手举起来了,原来很多学生只听了一半,认为这样的题目是做过的,下面一半的题目自己已经猜到了,但数学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一字之差,便差之千里。所以当学生听完题目后,我会问:“你们觉得在解决这题时,有什么地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题容易和怎样的题目相混淆?”等。培养学生在听内容时,重视细节上的变化,进步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

2.加强专项训练

1)传话游戏。老师对一列的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由他依次往下传,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传对了,那么这一列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颗责任星。

2)接龙游戏。可以经常组织学生玩他们喜欢的口算接龙、成语接龙、歇后语接龙等这样的游戏,如口算接龙,以小组为单位,第一个学生报一题口算,后面的学生根据前面学生的答案说另一道口算题,这样依次下去,哪组能按要求顺利地完成就可以得到一颗责任星。

3)听算听写听画训练。计算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利用口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练习中,我不但进行视算练习,还时常穿插听算练习,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练习模式,有利于激发练习的兴趣,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听力。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学会算,更要注意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

3.联系生活实际

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最大课堂,教师要做有心人,利用能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任何机会,强化学生“听”的意识,提高学生倾听能力。

传口信。日常生活中,可以叫学生传口信,如给同学传,给老师传,给家长传等等。

听布置的家庭作业。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我都会尝试让学生用耳朵听,用脑子记。起先学生只习惯于听我布置的作业,逐渐的,其他的事情,他们也能依靠听而不是写来记了,“听”的能力明显提高。

布置“听”的作业,如听故事复述,听广播、听新闻转述等。在第二天的晨会课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听到了哪些内容,对于说的好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因此学生特别喜欢,效果也不错。

对一些娱乐节目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也可以在晨会课或班会课上进行。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根据答案进行提示,另一个猜出答案等。让学生在喜欢的游戏中认真的听,积极的思考,逐步提高倾听的意识和能力。

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一点思考

1.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把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目标。从小抓起,把认真,耐心,有选择性地听取别人的发言的能力内化成每个学生内在的本领。如果这样每个班的后进生的数量会大为减少,到了高年级我们常发现,一些学习差的孩子差在哪里?是差在天分上吗?很少,大部分这样的学生,是差在听课的效率上,差在习惯上。

2.学校培养和家庭培养相结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如果父母不充分重视,不在第一时间内,给孩子一些专项的辅导和训练,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在认识到倾听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后,应给老师和孩子的父母一些专业上的帮助,如理论上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等。

4.每个人在倾听时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年龄越大差异越大,我们不能用一种整齐划一的模式来规范学生,只要他们在认真地听,积极地思考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上一篇:协会商会收费管理办法下一篇:调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