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2024-07-11

民主管理制度建设(11篇)

1.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篇一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2007-02-10 16:49:1

3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定基础。当前农村实行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推进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现状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随着改革开

放逐步发展、不断完善,村民自治领域不断扩大,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逐步形成,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提高,依法自治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一)民主选举制度得到全面推行。慈溪市匡堰镇个行政村村委会班子全部由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以无记名、差额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主任、委员。民主选举改变了以往“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选出了农村的优秀人才,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而且选举民主程度高,程序也体现于法周全。

(二)全面建立村民议事制度。大多数村委会在决定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时,都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决定实施。村委会每年至少召开二次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本村建设规划、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村级财务预决算、万元以

上经费开支、集体资产的租赁承包、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审查批准村务财务公开方案。实践证明,目前村民代表会议已经成为村民自由表达意见、讨论决定事情,实行民主自治的决策机构,被村民形象地称为村中“小人大”。

(三)民主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各村委会普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民主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把农村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管理、村级组织建设和管理融会一体,形成综合配套、内容完备的制度体系。通过建章立制,村民学会了民主管理的方法,逐步成为管理村务的主人。

(四)民主监督制度逐步得到落实。各村普遍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征用土地、宅基地安排等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使村委会工作置于村民监督之下,促进了廉政建设,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虽然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现在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不够完善。村务、财务公开,项目数字上墙,还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还有的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所设监督机构没有正常运作;有一些村虽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但不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就是民主程度不高。

(二)村委会与镇政府、村党支部关系没有理顺。一是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一级是自治组织,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是指导性的,可实际上镇机关变“指导”为“主导”,对村委会工作指手划脚,条条框框和干预太多;村委会仍然类似于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依附于镇政府而存在,其独立性

和自主性不强,致使村民自治未能真正得到贯彻。二是村“两委”关系差。有的村支部书记把村委会视为下属,对村委会工作任意干预和包揽,或者以班子决策代替村委会权利行使;有的村主任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重大事情不向党支部请示报告。

(三)村干部民主意识差。虽然目前村级组织按规定都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里重大事项,但村民议事会的质量不是很高。最突出问题由于少数书记、村主任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有章不循,财务开支随意性,决策方面爱搞“一言堂”,大事小事要听他主意,工作不分巨细,都是他一个人点头才算,谁的主意也听不进去,开代表会只是装装样子而已,把村民代表视为陪衬,致使农村工作经常出现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和集体资产流失,也导致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村民代表素质不高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由于自身素质差,目光短浅,少数村民代表在参加村务大事时,自始至终听不到他的声音,只“代”不“表”;或者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就支持,与自己利益无关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事就反对,代表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只“表”不“代”;或者是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私下意见一大堆,当背后代表。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实行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而着力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是村民自治的先决条件,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好镇政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第一、理顺与镇政府关系。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镇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对村委会工作不得发号施令,应多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委会要依法搞好自治活动,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第二、理顺领导体制。要把村民自治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起来,不能脱离党的领导搞自治。党支部要发挥领导者核心作用贯穿于实施“四个民主”的全过程,把党的意图变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在村级事务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是村里大事难事重要事,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会议提出解决方案,交三套班子联席会议讨论,最后依法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在工作落实上,建立村委会向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制度。

(二)建立完善制度,严格规定干

部权限。由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应着重建立确定村民代表议事决策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为公开和财务监督小组)制度来实现村民自治。要在组成人员、职权和议事方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重大事项需要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才能实施,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制定的村务大事和有关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村干部“财”权要严格限制,建议设一个额度,超过这个额度需经村务监督委员会批准才能支出。彻底改变以往“村官自治”为“村民自治”。

(三)要加强培训的教育,提高村干部民主素养和村民议事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村干部、村代表的文化素质比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要从加强培训入手,组织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法》和两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内容,树立村干部民主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

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和独断专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实践活动,树立村民代表主人翁意识和政治热情,让其明白作为一名村民代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证“村民代表会议”的活力及其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打破干部决策过程中的“一言堂”,解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只是为了“走过场”现象。

(四)加强组织领导,重视代表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作为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在政策上、程序上、物质上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作为县(市)镇两级领导在工作中应充分重视村民代表的作用,如检查工作时要过问村民代表的工作,深入村组时要找村民代表座谈,关心他们的工作和困难,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都必须调查,有个答复。这样领导重视了,村干部、村民代表、全体村民都会重视村民代表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2.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篇二

制度主要是约束个性化的行为, 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因此, 制度的规定应该明白无误, 只有这样, 制度才能够被有效地执行, 也才能达到制度的目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两种很有趣的现象。一种叫“差不多”, 大到形势判断, 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排, 人们容易用“差不多”来作标准;另一种叫“看着办”, 遇到问题容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人们有时智慧地把这种方法称为“摸着石头过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等等。这两种现象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或者工作方法, 都有其科学合理的成分, 但是, 作为制度建设则不能“差不多”、“看着办”。制度一定要讲“多”就是“多”、“差”就是“差”,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制度要做到内容明确, 就必须细化。制度应该对每一项行为都要作出明确的规范、程序和要求, 制度从本质上来讲, 是属于限制自由的, 每一项制度至少要包括“做什么、怎么做、不做怎么办?”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曾经组织人员到惠州中海壳牌考察学习, 其规定就很好地体现了制度的明确和规范, 比如连进出公共卫生间的门怎么开都有要求, 进和出的要求都不一样, 再比如对外提供材料, 哪怕是对股东单位派来学习的人员提供一般意义的宣传材料或者要求对公司厂区进行拍照留念, 也要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再比如像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社区这样比较抽象的内容也都能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 等等, 给人印象深刻。

二、加强制度的功能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制度的功能建设就是要把, 互不冲突, 互相联系的管理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领导干部的工作制度, 就需要日常的, 办公制度来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就需要干部纪律工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等制度加以约束。这就使制度的建设不仅要进行创新改进, 还要加强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联系。使各部门的制度能够协调一致, 保持制度的整体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就要不断地修改、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 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好的管理制度, 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 因此企业的制度一定要尽量全面, 尽量完善。从企业的上层到基层, 每一个层面都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在基层规章制度应细化到班组, 班组的各个岗位, 使规章制度能够在工作的各个工序、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具体的落实, 保证规章制度发挥积极的管理作用, 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能否充分发挥管理作用这就要看这个规章制度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是否充分体现企业与职工的意愿, 只有把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 职工的发展紧紧连系起来, 才能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 才能使企业更加发展壮大。

三、保证政令畅通

制定了制度就要执行, 而执行的前题是让职工了解, 知道制度的内容, 对制度要进行公示, 或者公示栏张贴、或者分发制度手册、或者进行培训学习, 从而使制度人人知晓, 增强制度公开度和透明度, 对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的制度, 应充分征求、听取工会或职工代表的意见, 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民主和公平, 保证制度有效和顺利执行。企业规章制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涉及企业职能管理的各个方面, 不易管理, 这需要我们制定关相关的规章制度。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在部门的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相关单位要定期对各部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以及执行的情况、效果。在管理上, 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

制度建设的体系化和科学化是责任与权利对待的表现。所谓体系化就是指各种制度之间要有有机的联系, 各种制度不是简单的堆集, 不是搞汇编, 而是要有内在的体系要求, 要有根本的、管制度的制度, 有实施细则, 有行为规范, 有落实要求, 这主要表现的是责任, 各级的责任。所谓科学化是指制度本身要逻辑清晰, 结构合理, 权责明确、对等, 既有要求, 也有权利, 不同的责任给不同的权利, 不同的权利提不同的要求。责任与权利相对等的制度是一个合理的制度, 也是一个容易让人接受、容易得到执行的制度。制度建设如果权利和责任不对等, 就容易出现在制订制度时是“高标准”——把制度的内容人为地拔高, 超出了制度作为工作规范的范围, 而在执行的时候又变成了“低要求”——对道德式的、教条式的制度, 缺乏执行的基础, 最终流于形式, 难以执行, 更谈不上考核。比如, 过去国有企业常提倡职工要发扬主人翁精神、要“爱司如家”, 这作为一种精神要求, 是可以的, 但是作为一种制度要求, 显然是难以落实的。

四、加强制度的落实, 及时调整过时的制度

制度的执行实际上是责任与权利的相互利益补偿机制。对于严于执行制度的员工, 要给予认可和表扬, 对于执行制度好、有业绩的员工, 应该给予晋升, 对于不执行制度的人, 要给予惩戒。好的给予奖励, 差的给予惩戒, 这就是补偿, 社会包括企业就是在这种不断进行补偿的过程中得到进步。补偿机制能否得到有效运用, 关键是要侧重于看行为, 而不是看结果, 对于执行制度而言, 好结果也不能成为违反制度的挡箭牌。制度执行的不好, 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层有关, 有不少制度首先就是从管理层开始破坏的, 特别是领导带头破坏的。当然, 有时候制度执行不好,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本身有问题, 有的是制度的要求太高, 成为了道德层面的内容, 一般人达不到;有的是制度太模糊, 操作性不强;还有的是制度太超前, 超出了公司大多数员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围, 成为空中楼阁。

规章制度制定后, 就要落在实处, 如果没有落到实处, 制度形同虚设, 再好的制度以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好的制度能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 从而使企业变得更加强大, 更加繁荣昌盛;而不好和制度则会起相反的作用, 阻碍企业的发展, 严重的则会造成企业的破产;所以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 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制定, 要适合企业的发展, 企业规章制度, 在企业的发展中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修改和完善, 及时调整过时的规章制度, 以保证企业制定的制度能够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让制度更好的服务安全生产,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合适有效的企业制度实施, 将为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清治.中小企业财务战略运用与实施的探索[J].商业经济.2008 (04) .

[2]、李浩;杨海滨.抓好基础建设提高科研质量[J].石油科技论坛.2007 (02) .

3.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篇三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小学教育的综合发展,必须要重视后勤管理的教育,后勤管理为推动学校的综合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后勤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后勤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提高对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为校园的和谐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当前小学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后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后勤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基础课的教育中,从而忽略了后勤管理。一些领导认为把学生成绩抓好了,就实现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后勤的管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学校为了节约开销,对后勤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从而阻碍了学生文体素质的培养。

2.学校后勤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

由于学校对于后勤管理的疏忽,导致后勤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首先,由于学校没有制定相关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呈现松懈的状态,也为工作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使后勤制度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其次,有一些学校没有设立相关的后勤部门,致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混乱。最后,由于后勤部门管理松懈,后勤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后勤的综合管理。

3.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后勤管理制度才被人们重视起来,受传统管理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不重视后勤的管理,导致了后勤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首先,由于学校综合条件的影响,后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通常都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临时担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其次,在人员任用方面,没有聘用相关专业的人员,大多都是职工家属等,导致整体素质偏低,思想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最后,由于后勤部门的人员流动性较小,导致人员年龄偏大,不能够及时接受和实施新的思想观念,这些都阻碍了后勤管理制度的发展。

二、加强后勤综合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是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执行能力,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落实岗位职能分离制度,使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分工明确,并实行奖惩制度,保证管理人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执行能力的提升,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要对管理人员灌输竞争意识,实行优胜劣汰的方法,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察,表现好的予以表扬,表现不好的采取淘汰的形式,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使后勤的工作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建设后勤综合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后勤的管理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后勤综合管理系统。首先,根据学校现阶段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管理系统的内容,这样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才会有据可循,能够为后勤的有效管理提供前提条件,并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原来以人为管理主体的形式转化为制度管理,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订,提高了师生的组织纪律性。其次,应该设置后勤管理中心,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这样更能够增强后勤管理的权威性,也有利于后勤工作的有力开展。后勤制度应该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而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保证制定出来的制度适合学校当前的发展。只有后勤管理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有机统一,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再次,应增强后勤部门对学校管理成本的监控,建立资金审核体系,对学校的成本进行综合的审查,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资源配置的最大利用率和最大使用化。最后,应该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对于学校经费的使用情况应该进行详细记录,明确每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保证资金的可追溯性。同时还要对各项资金的明细实行透明化的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为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保障。

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想使小学后勤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准的管理队伍,通过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定期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综合管理水平,不但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保证,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结语

总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且复杂的过程,为了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必须制定后勤管理制度,坚持科学的管理观念和不断创新的管理手段,从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健康发展。

4.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篇四

银行借贷业务由公司财务部统一负责,此项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交易:

1、开立(注销)银行户口

2、长短期借款

3、应收票据贴现

4、公司债券

5、财产抵押

6、融资租赁

7、担保

重大融资项目的每个会议,均应有详细的会议记录,每个会议记录应提交公司财务部备查。

融资合同签字前,应有公司总经理及总会计师批准意见。合同签订后,合同由公司财务部存档。

对外担保必须符合公司章程及有关管理规定,由总经理及总会计师批准,

第八章 资本及资本金管理

第三十条 资本金

公司应设资本金帐户,该帐户由公司财务部统一管理,公司应给出资人出资证明。

第三十一条 资本公积

企业在筹集资本金过程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资产重估增值,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计入资本公积。具体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住房周转金转入、资产评估增值、投资准备五个项目。

公司按规定可以将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但资本公积中的接受捐赠实物资产价值、资产评估增值以及投资准备等部分,不能转作股本。

第九章 税务

第三十二条 税务

5.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篇五

我把关于承包贵校学生食堂的具体工作实施细则及经营方针、管理措施等,简要汇报如下:

一、经营方针

以服务学生为核心,靠优质的服务,靠不断翻新饭菜品种花样,赢得荣誉;以实惠、卫生、可口,薄利多销为基本原则;听从校方的管理,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按《食品卫生法》,严格操作规程。保证让学校放心,让师生满意。

二、管理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堂管理中作重要的问题!应从七个方面做好工作:食品采购卫生、食品储存卫生、烹调加工卫生、餐饮具洗刷消毒卫生、环境卫生、出售卫生和从业人员卫生。

1、严把进货关。坚持杜绝来路不明的各种货源进入食堂。做到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由专人负责进货,定点进货。不合格的菜、肉、鱼、油、佐料等,坚决不要。

2、严把处理关。进入食堂的蔬菜,在细加工之前,一定要摘好洗净,在干净的水池中清洗3遍以上,然后,转入干净的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在细加工之前,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容器分开,工作区分开,杜绝交叉感染。保证煮熟、煮烂,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规定加工食品,保证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3、保证做到不合格或霉坏变质的食品不上柜台,剩余饭菜不上柜台,加工失误(过生或过糊)的饭菜不上柜台,天天重复的饭菜不上柜台。

4、工作人员要讲究仪容仪表。上班期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并做到衣冠整齐,干净卫生。同时,必须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女的不浓妆艳抹,不留过肩长发,男的不留胡须。

5、搞好室内卫生,不准有蚊、蝇现象。保证碗、筷餐前消毒,(煮沸和用特定消毒措施处理)做到无水垢、油垢现象。确保卫生安全。

6、厨房要保持设备整齐划一。工作台、餐具、炊具、地面、墙面按时消毒,干净无异物。冰箱保持干净卫生,分档分类存放食物(生熟分开、肉类、鱼类、海鲜类等分档分类保存)。

7、工作人员必须听从领导,服从分配,尊敬校方的领导和老师,爱护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8、严格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态度和蔼。上班期间严禁干私活,严禁接朋会友,严禁带小孩,严禁脱岗、串岗,严禁打闹、吃零食及其他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严禁在公共场所乱扔杂物、烟头,随地吐痰,聚众喝酒等,不得穿着工作服去厕所。

9、全体工作人员都应熟练掌握消防安全常规常识,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标准,确保不出问题。要作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停。注重节约。珍惜食堂和学校的一草一木。

三、人员配备及要求:

食堂员工是食堂生产经营中的首要因素,是最重要的资源;是保证食堂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1、根据饭堂岗位需要科学的合理配置。

2、对所有人员先进行体检,然后按有关规定,定期和不定期体检,如有特殊情况,像重感冒等都要暂停上班。

3、保证按点、按时开饭,聘请的工作人员数量服从于校方的实际需要。

4、对工作人员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5、对工作人员实行量化考核管理。鼓励他们不断推陈出新,一旦其合理建议被采纳,则视具体情况给予物质奖励。

四、厨房、设备、餐厅

1、厨房的布局:保证工作流程连续流畅;厨房部门力求紧凑靠近;符合食品卫生和生产安全要求;集中加热设备,整合厨房资源;留有调整余地。

2、厨房的设备:具备安全性原则、实用便利性原则、耐用可靠性原则、发展更新性原则。

3、餐厅设计原则:秩序安全原则、高效实用原则、经济持久原则、舒适美观原则。

五、食物的营养与中毒的处理

1、食物的能量和营养价值做到平衡膳食与营养配餐。

2、了解常见的食物中毒进行预防和禁止,同时学习各种救治措施。

六、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和饮食教育

1、了解食堂经济情况监督食堂经济活动

2、保护好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为食堂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了解学生时期对营养的需求程度,加强对学生饮食教育的方法

七、尊重校方的指导意见,加强与校方的交流和沟通

1、定期向校方汇报工作情况,征求校方的意见和建议。

2、定期了解师生对食堂的意见和建议。

3、按时交纳承包费、水电费和其他应交的费用,不拖不欠。

6.营运管理系统班组建设管理制度 篇六

编号:

1目的为提高各班组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特制定本方案。

2适用范围

此方案适用于营运管理系统各事业部

3现状分析

现班组建设开展不够深入,形式停留在传统形式的开展,没有突破,未能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没有形成统一的、持续性的方案,员工应付现象较严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4实施方案

班组建设的开展要依据本事业部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调研,主要针对员工的人数、工龄、学历等方面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有目的性的开展,避免盲目性的工作开展。--班组评比的开展:

班组内比、学、赶、帮、超氛围的营造,各班组内部每月要开展各类评比,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并利用班前会或班后会针

对员工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评比落后的班组要组织全员一起分析影响评比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班组内部选取优秀的员工现场对其他员工进行培训,将优秀的做法向其他员工进行共享,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

--沟通平台的搭建:

(1)日常沟通:

每周至少一次管理人员的沟通,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将集团、系统等需要传达的信息进行传递。各班组负责人利用班前会向员工进行信息的传递。

(2)例会召开:

班组内每月召开一次公司级例会,形式不限,可为汇报会、讨论会、沟通会等,要求本处室员工参加,并提出具体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学习管理执行力提升:

例会管理:

(1)营造工作氛围,传递班组文化;

通过班组开展例会活动,向员工传递班组的文化氛围,作为班组开展工作的基础,指导员工在班组倡导的文化环境中开展工作;

(2)交流工作信息,分享工作经验;

通过班组开展例会活动,向员工传达管理及专项的工作信息,并针对班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由于管理出现的问题可以集思广义,能够讨论出最优的办法。另一方面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得员工对于班组的工作有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班组工作的开展。

(3)激发成员热情,挖掘员工潜能;

通过班组开展例会活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鼓励性的言语和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能。同时还需要将班组成员的才能组合起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提升班组的整体能力。

创新管理:

(1)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创造一种互相信任与充满信息的氛围,让所有的建议或疑问都能在真正开放环境里得到彻底讨论。

(2)开拓视野,拓展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

在创新过程中,班组成员应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掌握与创新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例如:班组长可以购买一些书籍组织大家学习,或者组织与其他班组交流等。

(3)鼓励员工冒险;

创新必定有风险成本,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进行尝试。当然,3不能盲目的冒险,在任何一个计划实施之前都要充分评估,准备多种变通之道与替代方案,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创新达到预期目的。

(4)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挑战性的工作能激发员工潜在的创造性才能,新员工进入组织以后,承担的工作越富有挑战性,他们的工作也就越有效率、越成功。

--班组活动的开展:

每个班组形成自己的团队文化,包括班组名称、口号、图腾等,展示本班组的个性及特点,各班组可以设定自己的班组文化墙,每月组织本班组的集团活动,并定期将班组建设成果进行展示。

兴趣小组的成立:调查各班组员工的兴趣爱好,根据多数员工的相同之处,成立特别兴趣爱好小组,例如:成立“乒乓球小组”、“读书小组”、“英语沙龙”等。促进班组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日常班组活动的开展:日常进行班组聚餐、春游、棋类、球类比赛等。考核标准

每月各事业部对于各班组班组建设制定评比激励细则,每月 4

7.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对策分析 篇七

关键词:管理制度,内部会计,经济效益,企业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企业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力量, 尤其是几大国企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企业发展过快也势必会引发问题, 会计管理制度落后就是其中之一, 它的落后会造成企业投资决策错误, 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况且, 国际法也对会计管理有了新的规定, 一些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不符合新的规定要求, 这也迫使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否则就会与时代脱轨, 因此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迫在眉睫。但是, 做好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改革任务艰巨, 这需要企业内部所有的会计人员共同研究、进行完善。

一、传统会计管理制度的落后问题

随着企业经营规则的扩大, 传统会计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极大地阻碍。下面, 我具体介绍一下其落后的主要表现:

1. 国家修订了会计制度, 许多规定已经更改

在2006年2月, 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新体系, 其中对企业会计制度有了新的规定。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 企业会计准则。这个准则分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等部分, 是企业准则的三种层次, 是对传统准则的更新和细化;第二, 企业会计制度。这个制度内容适用于大、中、小型企业, 对会计要素作出了新的规定;第三, 小企业会计准则, 该准则强调了小型企业的会计制度执行办法;第四,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对金融企业的会计原则和会计要素进行了从新规定, 其内容有利于金融企业的计量和核算。可见, 新的会计制度标准已经和以往不同, 新的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账务的处理都有了更严格和明确的规定, 这极大地克制了企业的随意操作, 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企业领导权力集中, 会计内部监督落实不到位

我国企业按性质分为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私有企业, 而国企和私企又占着绝大部分。在这两种企业中, 国企领导权力过大, 掌握着财务部门的人事管理, 这样就造成了财务人员也要根据领导的想法来进行工作, 这样的内部监督根本就落实不到实处;而私企的老板掌管一切, 是整个企业的领导者, 会计部门也是为其服务的, 因此私企老板的权力更大, 有些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是老板制定的, 这样的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根本难以执行。而外部监督也难以发挥作用, 就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很容易引发问题。因此, 会计内部监督是我国会计制度建设中的重点问题, 一定要进行改革。

3.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会计工作易出现问题

目前, 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许多基础的会计工作都会出现问题, 这就造成工作人员不仅难以胜任, 更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会计数字书写不规范, 账本计算错误频出, 企业年底决算难以完成, 会计科目乱用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问题, 严重的影响了领导者进行投资决策, 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对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意义

企业要想发展就要进行改革, 财务部门也是如此。只有会计制度规范了, 工作才会更好开展。因此, 会计制度改革非常重要, 这是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要求。

1. 可以满足新法律制度的要求

我国政府为了规范会计工作的职业性, 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约束。例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制度》等, 这些制度和准则是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约束, 让会计工作更好地进行,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也有利于落实法律的实施。

2. 可以便于企业更好的进行内控

会计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更好进行内控, 从而保证企业创建良好的财务环境, 让企业向正规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当企业真正的落实会计管理制度后, 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了, 资产评估准确了, 这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有极大的帮助, 不仅提高了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率, 也有效地降低了投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 会计工作的责任重大, 而会计管理制度就是保证会计工作健康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办法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 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是其唯一的出路。企业只有按照会计法规定, 科学合理的制定会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健康开展, 才能便于企业更好的进行内控。

1. 建立会计管理体系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建立会计管理体系。其内容如下:第一, 财务主管部门领导必须是财务人员, 而且要有管理财务的专权, 这样可以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 从而摆脱了其它领导的干预和控制;第二, 财务人员要有会计法律意识, 有按会计制度工作的认识;第三, 提升会计师的地位, 让会计师有权力负责财务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第四, 财务人员要有内部监督的权力, 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只有会计管理体系真正的运行起来, 才能保证会计管理制度更好的执行。

2. 做好企业会计的内控工作

内控工作关系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 它是企业会计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财务部出台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它是针对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法律文件, 企业只有按照该规范的要求进行制度建设, 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才能如实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 这对投资人、债权人都有好处。

3.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部门的核心力量, 他们决定着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而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普遍能力较低, 自身的职业素质不高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会计人员认为只要是听领导的就是对的, 领导的命令高于一些, 这不仅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更容易让自己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 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四、结语

当前, 在激烈的经济形势下, 加强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唯一出路。只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提高了, 会计工作开展的才能更顺利, 领导者才能更好的进行投资决策, 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涛.企业管理中责任会计制度的运用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3) :127-128.

[2]王金红.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若干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3, (6) :276-277.

8.抓好制度建设 强化质量管理 篇八

一、充分认识审读报告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说,出版的本质在于选择。好的出版人、出版机构,应该具有大视野、大格局,能够率先抓住时代的先声,发现社会的趋势,把握社会的大潮,抓住时代的大话题,选择那些善于捕捉时代脉搏的作者和作品。同样,图书编辑加工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它与工厂的流水线不同,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每一个作者、每一种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而编辑加工的过程也体现了编辑的思想,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由此才有品牌出版社的产生和优秀编辑出版人的出现。

编辑的思想能力和再创造的水平,具体体现在哪里?审读报告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审读报告是编辑职业素养的直接载体,它显示出编辑的认知能力、鉴赏水平。前些年,周振甫先生与钱锺书先生的交往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一时被传为业界佳话,广为人知。除了钱先生在《管锥编》序中写有“命笔之时,数请益於周君振甫”外,更能体现周先生编辑水平的则是他的审读报告,报告后面还附有38页长达数万言的具体意见。周先生审读报告的有关材料,在网上也能搜到,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找来看看。

当然,审读报告的规范与否、水平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出版水平的重要指标。规范撰写审读报告,在出版流程上是基础性的工作,是保障编校质量的基础。现在有些所谓的畅销书,从组稿到上市,整个出版周期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表面上看起来出版效率极高,细想起来却很可怕,很难说它能有一个规范的审读报告,即便在最基本的质量保障,包括文字差错率上恐怕也要打个问号。出版市场是个特殊的市场,首先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守文化的底线、质量的底线,需要我们编辑和出版社共同努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文化追求上、在图书品质上要有我们的坚守。前几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直在抓学术著作出版规范,要与国际出版业接轨再做范式推广。

二、书稿审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这些年的出版经验,有这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导向问题。学术研究无禁区,但出版有纪律。书稿审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现政治、民族、宗教、外交等敏感问题,并在审读报告中指出来。敏感问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很多信息,有着很多前因后果,潜藏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范围场合,可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面貌出现。发现了已处理的,要指出来,把握不准的,更要提出来,请复审、终审处理。

2.创新问题。相对于研究、创作,编辑出版是处在下游的一项工作。近些年,社会环境比较浮躁,加上考评体系的原因,研究、创作也不免脱俗、泥沙俱下。现在虽然经过上游的选择与筛选,但每年的新书品种仍有几十万种,其中很多质量不高,且存在着重复出版、跟风炒作等问题,这与出版的本质要求是相背离的。因此,书稿审读过程中,要重点判断书稿内容的创新性,在审读报告中,把选题的创新点提炼出来。如,相比同类图书,选题有什么拓展和特色,在观点、资料、视角或者方法上都有哪些突破等等。

3.双效评价问题。书稿审读,应该对书稿有双效评价,既审视书稿的市场销售价值,更审视书稿的社会价值。这实际上也是对编辑社会责任的一种考察。我们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迷失方向,仅仅关注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像韬奋当年所呼吁的,“作家、出版家团结起来,反对奴隶主义”,也正如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化是出版的灵魂,市场是传播文化的手段。文化是本,市场是体,本体不能错位。

三、中国出版集团在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方面的几点经验

近年来,我们集团在加强出版物质量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几个重点方面跟大家做个交流和报告。

1.抓制度建设。制度方面,我们集团做了大量工作,编印了《编辑出版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出台了《出版物质量检查办法》《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出版物质量保障办法》《出版物审读办法》等。比如在审读方面,我们已经形成集团和各单位两级的审读机制,明确初审、复审、终审的各项要求,终审过程中涉及敏感话题、重大题材的,我们要求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看稿、终审把关,并给出终审意见,不能把终审当作走形式、画圈圈。

集团建立了二级审读把关机制,责任主体在第一线,严格按三审制执行,集团层面也做到了重点选题印前把关、重点品种印后审读。最近,我们又出台了两个意见,即《加强导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合作出版的若干意见》,加大在导向、合作出版方面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合作出版,容易出现导向、质量隐患。我们要求在合作出版中,原则上不安排敏感类话题、时政类选题,对存在导向、质量隐患的选题,实行一票否决,并要求各单位的总编辑负直接责任。

2.抓责任落实。中国出版集团成立以来,在质量管理上也并非平安无事。现在回过头来看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是因为制度不够多、不够好,关键在于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我们要求各单位必须制定明晰的、规范的生产流程管理制度,将各层级、各部门、各生产流程纳入到责任体系中来,将责任进行分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特别是,要明确三审各环节的要求和责任,涉及敏感话题、重大题材的书稿,各单位负责终审的分管领导亲自看稿。总体上,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责任网络,务必解决看上去“齐抓共管”实际上“责任不清”的问题,扫除质量管理的盲点。2014年,在集团审读层面,否决选题5种,建议从严导向把关的72种,要求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的选题149种,要求修改选题备案的12种,累计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的316种。

3.加大奖惩力度。集团在申报各类国家级评奖以及“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评选中,对编校质量问题都是一票否决。近两年,集团共有400多种出版物参评各类奖项,经过全面质量检查,合格率达到99.1%。在“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奖项设计上,除了图书综合奖外,还特别设置了“优秀校对奖”“优秀印制奖”“优秀编辑奖”等专项奖,以表彰鼓励在质量管理工作各方面的先进。2015年将进行集团的第七届出版奖评选,我们拟把审读报告作为奖项申报的必备材料,从而引导各单位更加重视审读报告的规范、提高审读报告的撰写水平。

奖励的同时,我们对出现导向事故、质量问题的,根据问题性质,对初审、复审等相关人员采取了扣发绩效奖金、暂停选题策划权、暂停编辑加工权、降职乃至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集团层面主要通过对各社领导的绩效考核体现,2013年就有几位社领导被扣减了部分绩效。

4.加大培训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集团、各单位两级培训机制。集团层面每年都举办针对各单位领导班子的研修培训以及骨干编辑培训,邀请各方面的专家授课,增强大家的大局意识、底线意识、阵地意识、担当意识、问题意识和表率意识,提高大家的政治鉴别力、学术把关力、应急管理力。如,2013年对170多名优秀骨干编辑进行了集中培训。2014年5月初又举办“三个一百”人才专题培训班,对集团200多名业务骨干开展专题培训,并召开各单位总编室审读室工作会议,严格出版管理流程。

各单位层面也坚持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交流、专项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导师制在集团多数单位已经普及。通过这种上下的共同努力,力图在队伍建设上为加强图书质量提供保障。

2014年是总局提出来的“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我们集团也按照总局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在质量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果。作为带“国字”号的出版单位,在出版导向、出版质量管理方面,我们“坐在一排”,也必须“走在前面”。2015年,我们的管理工作还将继续常抓不懈,进一步抓紧、抓牢、抓出实效。

9.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 篇九

第三十四条 公司各部门应于年度结束前编制下一年度的行政办公费用预算,报公司总经理或总会计师审批。每月的行政办公费用预算应于每月25日前报总会计师审批,经审批后,应严格执行。

费用开支预算变动10%以内的,由公司总会计师审批;预算变动达10%以上的,修订后再报公司总经理审批。(该审批权限适用于本章所有费用)

第三十五条 费用开支的审批规定

1、公司办公经费各项费用都应列入公司全年预算计划,各部门根据全年工作规划编制当年预算计划,经公司平衡批准后,按月限额使用。

(1)公司各项董事会费用由公司董事会秘书处归口管理。

(2)公司采购办公用品及其他物品,各学会、协会的会费,职工福利费,职工医药费报销,电话费,小车各项维护保养费用等均由办公室根据规定归口管理。

(3)职工工资及各项福利费用、教育培训费由人事干部部归口管理。

(4)出国经费及出国人员费用由规划部归口管理。

(5)离退休干部活动经费、退休人员补助费部分分别由组干部和退管会归口管理。

(6)财产保险、固定资产折旧、资产评估、会计报表审计等费用由财务部归口管理。

(7)业务活动经费由财务部归口管理,公司领导掌握使用,记卡限额并用专项报销单报销。

(8)各项广告费均由总经理掌握使用。

(9)外埠差旅费、各项会议费均应事先向各归口部门的公司领导提出申请,批准后再实施。市内出差费用由各部室领导审核,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报销。

2、审批、报销权限

上述各项各类费用发生额在1000元以下的由各归口部门经理审核,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审批报销。超过1000元的均由总会计师核准,总经理批准后报销,

第三十六条 各项管理费用的规定

1、差旅费用开支应纳入公司年度成本、费用计划,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按章办事。公司财务部、各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必须按计划在预算范围内开支,超预算开支按规定审批。差旅费应严格执行开支标准,严格控制出差人数、出差时间。一般员工出差,由部门经理批准;部门经理出差由总经理批准,各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总经理出差,应事先请示公司相关主管领导。出差人员在出差前应填写“差旅费用预支单”,由公司部门经理、财务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预支差旅借款。出差人员返回后必须在一周内将所借款项结清,差旅费的报销审批程序为:由出差人员据实填写差旅报销单,先由本部门经理签字,再由财务部门审核签字,最后由分管副总经理签字后到出纳处报销。超过规定标准的,应由公司总会计师加签方为有效。

2、交际应酬费

因开展业务的需要,交际费用应每月制订预算,报公司总会计师批准。,超过预算的经由总经理审批。

3、新品开发项目费用:

(1)根据新品开发项目编制用款明细表,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并由总经理授权指定专人审核签单报销。年终由公司财务部进行清算。

(2)其他非独立核算经费:根据经费发生部门,由部门编制收支预算计划,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并授权部门领导审核签单报销。年终由公司财务部进行清算。

4、工资及福利待遇

公司各部门、各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标准,由公司统一制定,区分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规模、业绩、各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和承担责任;奖金与各单位的利润挂钩。

5、职工福利费用

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每月按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提取日常福利费、退休养老金、医疗经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住房基金等费用。国家规定变更时,将按变更后规定执行。

6、保险

公司的保险事务由公司财务部统一办理,包括投保险种,选择保险公司,索赔等。各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应根据公司的统一安排办理财产保险等事务。公司按国家规定为全体员工办理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因公死亡及负伤保险。

各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应协助保险合同的执行,遇有保险事项发生时,应及时通知公司,以便及时办理索赔。

7、董事会费

1)每年的董事会费用总额由董事会决定。

2)预算内的董事会费用开支,由公司总会计师复核,公司总经理审批。

10.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篇十

1、熟悉小区内建筑房屋布局、消防通道、消防预案,了解消防系统布局、消防设备的配备和设置。掌握使用灭火器材及应急照明的方法。内容包括:小区内消防栓、水带、灭火器的放置地点、数量、使用状况。

2、发现火警信号或接到火警报告,要立即赶到现场,及时将发火地点、火势状况、燃烧物质等情况报告消防队或当日值班负责人,同时以最快速度进行扑救和抢救。

3、搞好平时和节日前的防火安全检查,对查出不安全的因素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内容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范围、火灾隐患、整改措施执行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

4、掌握小区内装修施工单位和申请临时动火作业的状况,并对现场进行防火督导。内容包括:动火申请是否审批;有无易燃、易爆物品,有无违章乱拉、乱接电源;是否有防范措施。

5、坚持每天检查巡视不少于三次,按规定的线路到点到位。逐项检查并按要求填写在秩序维护巡逻消防情况表内。

6、认真做好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器材的维护和日常保养工作。内容包括:消防栓、水带、水泵、灭火器。若发现设备有故障,及时联系维修,并上报主管。作好记录,交班时向下一班执勤巡逻人员交待清楚。

11.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后勤;制度建设;价值;建设路径

古语有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需要依法治国,小到一个家庭需要立规矩定章法,而一个单位要想生存、要想发展也应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且遵照执行。良好的制度体系不仅能让组织平稳运行,甚至能有效提升组织业绩。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组织,都越来越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许多国内高校的后勤部门已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社会化改革,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集团,实行企业化运作;有的高校尽管依然将后勤部门设立为学校职能部门,且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大多数后勤单位也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高校后勤的总体目标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师生对高校后勤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对后勤的投入支持力度通常远小于对教学科研的投入支持力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后勤要想满足学校和师生对后勤服务日益提高的要求,必须放弃“等、靠、要”的僵化思维,着力在管理上做文章,向管理要绩效。在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制度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制度建设的价值

1.规章制度是管理者的工具、员工的教科书

一个单位的规章制度通常是吸收其他组织的科学管理规范并总结自身的管理经验提炼而成,是智慧的凝结。常规的管理内容、岗位职责一般都能在制度建设中找到答案。对每一位员工而言,从了解学习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入手,是更快更好适应岗位角色的一条捷径。对每一位管理者而言,也应以本单位规章制度作为抓手推进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将未纳入制度但渐趋成熟的管理内容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2.规章制度是组织运行的保障、发展的助推器

良好的制度能够让常规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运行,而无需再重复也许之前早已经历过的诸如汇报请示、沟通协调、讨论研究的漫长过程,制度建设就是不断的将组织所面对的各类事项形成规范化的固定处理模式,从而让管理者有更多时间去处理其他重大问题、特殊问题和新问题。这能有效节约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效率。如果能在制度建设上有所创新,例如制度激励、流程优化等,更是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减少无谓损耗,助力组织发展。

3.规章制度是组织和个体的紧箍咒

规章制度的本质是要求组织和个人按规章制定者的意志行动,违反制度的行为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紧箍咒虽是限制、是枷锁,却在客观上让孙悟空始终与取经团队保持一致,有效保证了取回真经这个终极目标的实现,而孙悟空亦最终成佛。因此,规章制度尽管表面上是在约束人,实际上却是让众人形成一致行动目标必不可少的法宝,组织与个人最终实现共赢。

二、组织治理中的制度建设相关问题

1.无法可依与有法不可依

无法可依是对某类事项根本没有形成规章制度,每次遇到都要集体讨论决定,既耽误时间影响效率,又未必能保证前后一致。特别是涉及财务、人力的有关事项一旦无章可循,将极大影响组织运行。

有法不可依是指曾经制定过相关规章制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完全不再适用于现实情形,实质上等同于没有制度。

2.有法不依

制度修改跟不上社会飞速发展的脚步导致有法不可依也许情有可原,但如果组织确实有制度而不遵守,那情节就比较恶劣。在现实情况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各类组织中明知故犯的情形越来越少,更多的情形是管理者和员工不知道有此类规章制度。然而,以不知法作为犯法的借口是不被认可的。

3.制度内容模糊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甲部门抱怨乙部门配合不到位、响应不及时,乙部门抱怨甲部门没事找事;又或者是甲部门抱怨乙部门多管闲事,乙部门抱怨甲部门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是部门对自己的职责不明、对部门间职责的界限不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制度规定不够清晰明确导致。还有一些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客观上导致员工仍然不知所措,往往还是需要一事一议。

4.重堵轻疏,重惩罚轻奖励

现代管理提倡激励和引导员工,而非一味生硬冰冷的吓唬员工什么事情不能做以及做了会怎样。在紧箍咒已经起到震慑作用的前提下,应在制度建设方面着力激励和引导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往往能够产生可观的绩效。

5.制度建设工作雷声大雨点小

制度建设在当下是个很热的话题,各类组织往往在年初工作计划中把制度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但又几乎都会在年终总结中作为反思的内容。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日常工作繁忙”是最常被拿来用的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更多是制度建设并没有真正引起重视,再加上部门之间协调困难、权力天然不愿意被关进笼子里,制度建设的推动进程举步维艰。

三、制度建设的路径

十八大以来,全党陆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两项重要活动都将建章立制作为重要工作督促推进落实。在此期间,中共中央率先垂范,相继出台或修订了一批党内规章制度。各地方、各单位也都开始真正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并推动制度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然而制度建设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梳理、调研、咨询、制定、审议、宣传;制度建设也不是一阵风,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教育一结束就立即束之高阁。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和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立法的规律和程序。高校后勤应当有步骤、分阶段的按照立法规律和程序推动制度建设工作。

1.梳理现有制度

梳理制度应当不仅限于组织内部制定的制度,更要搜集整理国家法律、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学校相关规定。高校后勤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定不能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产生冲突,更不能与国法产生冲突。这是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不细致,可能导致后续的工作都会受损。而且,高校后勤既要遵循学校规章制度,又要进行企业化管理,制度梳理的工作量更大,推动后续制度建设的难度更高。

2.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制度作为管理的重要工具要求管理者自己应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尽可能将管理的智慧、经验融入到制度中,并通过亲自参与顶层设计来确保制度不走样。与此同时,涉及到具体的制度内容,特别是一线员工的操作规范、流程,应当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高校后勤员工数量大,文化知识水平相较教学科研管理岗位员工有较大差距,让广大后勤员工参与制度建设,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起到了对员工制度教育的作用。因此,制度建设应当自上而下抓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走群众路线相结合。

3.学习借鉴与自我创造相结合

借鉴学习其他单位特别是同类单位的制度是本单位制度建设的一条捷径。国内高校众多,高校后勤在组织结构和业务内容上有高度的相似性,主动向制度建设工作走在前列的国内同行虚心学习是一条捷径,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显著的今天,甚至需要向国际同行取经。当然,学习绝不是照搬照抄,毕竟任何两个组织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借鉴学习的内容一定需要本土化改造,甚至基于学习灵感而实现自我创造。

4.内容宣传与实施保障相结合

制度应当被人了解,才有可能得到遵守,束之高阁的制度汇编形同虚设,实质上也毁灭了制度建设的价值。管理者应组织和督促员工学习了解本部门规章制度,特别是应当确保员工完全了解与本人切身相关的制度内容。可以通过员工手册的形式将相关内容进行摘编,发放给全体员工。制度也应当有监督保障机制,加强制度的公信力和管理者的执行力。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不遵守制度就应该付出代价,否则随着制度被践踏,受损的是组织本身。

5.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制度应当是稳定的,但也绝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对一个组织而言,制度建设将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上位法的修订、社会的发展、自身战略的调整都要求组织及时对内部制度进行更新。规章制度的“存、废、修、立”工作伴随着管理的需求应当持续开展。

上一篇:语段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下一篇:社会组织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