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衡水中学考察报告

2024-09-03

赴衡水中学考察报告(通用7篇)

1.赴衡水中学考察报告 篇一

赴河北衡水中学考察有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2011年3月5日——6日,在年级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4人学习参观团到河北衡水中学进行了一天半的参观考察和听课学习,感受很深。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

一、衡水中学的教育神话

2010年高考,衡水中学再次以绝对优势名列全省第一,蝉联全省11连冠。

刘长佳同学以636分的优异成绩勇夺河北省文科状元,王若平、罗谦两位同学以629分的优异成绩双双夺得河北省文科榜眼,贺义丹同学以625分的优异成绩夺得河北省文科探花。

李思遥同学以692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省理科探花、衡水市理科状元。

河北省理科前10名衡中占7名;河北省文科前10名衡中占7名;

河北省理科前20名衡中占14名;河北省文科前20名衡中占12名;

河北省理科前30名衡中占20名;河北省文科前30名衡中占18名;

河北省理科前40名衡中占21名;河北省文科前40名衡中占21名;

河北省理科前50名衡中占23名;河北省文科前50名衡中占24名;

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衡中占40名;河北省文科前100名衡中占46名;

重点大学上线2442人,参考人数2863人(以上数据均不含音、体、美及外地考生); 理科670分以上23人,占全省的42.6%;理科650分以上153人,占全省的37.4%;理科600分以上1101人,占全省的13%;

文科600分以上57人,占全省的43%

这一系列数据足以证明衡水中学的辉煌,而我也想当然地认为衡水中学应该有悠久的历史、伟岸的建筑、不一般的师资等等,但在我参观学习了一天半后,现实却并非如此:衡水中学1951年建校,距今也不过60年的历史;衡水中学没有统一风格的建筑,只有几座各个年代随招生人数变多而扩建的校舍;衡中的师资力量也不是特别强,大部分教师也是师大毕业,更有某些师范学院毕业,那衡水中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二、衡水中学的成功秘诀:

(一)系统、务实、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工作思路:

1、以学生发展为本。近年来,学校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恪守“追求卓越”的校训,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不只是校长的办学的理念,同时也是中层领导班子乃至全校师生的共识。

(1)倡导“尊重教育”思想,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发展人”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尊重教育”的内涵有三:第一要尊重教育规律;第二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2)引入“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形成衡中的教学理念:“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负责;“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教学的高度“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2、教学工作坚持教学改革“五主”原则和“三年一盘棋”的思想。所谓“五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三年一盘棋”:高一要夯实基础,和谐发展;高二要凸显优势,自我发展;高三要超越目标,跨越发展。

(二)严密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

1、学生管理

学生实行封闭式的生活和学习,每天早上5时30分起床,开始按《学生一日活动规范》进行严格的学习和活动,晚上11时学生关灯睡觉。

“跑操”是衡中学生管理中的一大特色。同学们快速集合,令人吃惊的是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学习资料。“跑操”时间虽短,但学生整齐的仪容,统一的步伐,严密的队形、响亮的口号、饱满的精神,与课间操一样成为该校的亮点。

2、教师管理

第一、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所有教师都住在学校里,上班时间不能外出。

第二、强化劳动纪律,严格考勤制度。

第三、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检查监督。

3、实行年级级部管理

后勤围着前勤转,科室围着年级转,领导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全校围着教学转.三个年级拥有独立的教学楼、独立的师资、独立的管理。推行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年级管理协作体,以备课组为核心的学科管理协作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协作体,以学生会为核心的自我管理协作体。

(三)坚持内引外联、开放办学的模式。

衡中多年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人才。与名校为友,与国际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办学综合水平和学校的品位。

(四)关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衡中年轻教师比例很大,“师徒签约结盟”是培养年轻教师不错的做法。另外,集体备课制度化,教学奖注重科组,促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和进步。

(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衡水中学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给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是衡中追求目标之一,学校已建成“七楼”、“五馆”、“两场”、“一中心”。所有学生教室都有四大网络覆盖,是一个现代化、人性化、数字化的绿色校园。走进衡中,让人感到校园文化无处不在,让师生每天都在激情燃烧中度过。

(六)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衡水中学从1994年开始实行寄宿封闭工管理,经过三年的管理,学生思想品质逐步成熟,免疫力得到加强,举止文明有礼,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内外因素。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衡水中学从1984年至今,每年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而且每次时间都是长达15天。此外,高一新生进行的80公里的远足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不怕艰苦的“长征精神”。衡水中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校教学楼门厅正中的牌板上刻写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流行语。学生早晨起床15分钟穿衣、收拾床铺、洗漱、整理卫生,然后到操场列队出操。这时,学校开始检查宿舍卫生情况及早操情况。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包含了七个“争”:争起床速度(但不许提前,否则按违纪论)、争宿舍卫生的质量、争到操场列队的早晚、争早操队列是否整齐、争步伐是否整齐矫健、争口号是否响亮、争精神面貌是否朝气蓬勃。这里面既有速度的竞争又有质量的竞争。学生就在这种竞争之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与生活。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每个学生以这样的人生态度开始自己新的一天。早操之后,又是一系列的“争”;学生们跑着进教室,争的是提前进入自习状态,自习时争的是学习效率。学生与学生之间,宿舍与宿舍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凡是学校所提倡的,事事处处时时充满竞争。今天你超我,明天我超你,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实践着、诠释着“追求卓越”的校训。为让学生认清面临的竞争,学校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 “十大学星”评选、宿舍文化大赛、单项体育竞赛、班级辩论对抗赛等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衡水中学的精髓所在衡水中学给我震撼最大的就是那种向上的精神,那种朴素净化的心灵,那种永争第一的霸气,那种永不服输的志气,那种追求卓越的信念,每一个衡中人都被洗脑了,那种精、气、神,那种工作作风和激情燃烧的校园,那种魔鬼式的训练和敢死队般的忘我和一致。在衡中没有人会注意你的废寝忘食,因为在衡中永远能找到比你更勤奋的人。从教师誓言、从学生誓言、从课间操的步伐和震天的口号、从教师讲课和作报告的底气都能切肤地感到衡中人的那种士气,真的使人振奋催人奋进!衡中的这种精神恰恰就是衡中的灵魂。

总之,短短两天的时间,对于衡水中学的了解依然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衡水中学能创造出这样的教育奇迹,确实有许多因素。对于衡水的经验,我们应该采用的是拿来主义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而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但不管怎样,整合所有的资源、开展所有的活动,让学生始终燃烧着学习的激情,我们学校的成功指日可待!

2.赴衡水中学考察报告 篇二

巴西国际农机展每年举办一次, 是南美洲最大的农机展, 2010年参加企业为巴西及其他30个国家的共1 254家公司, 参展面积达30万m2, 云集了国际主要的农机制造商及南美洲的农机制造商。世界著名的农机大企业, 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库恩和洋马等均以强大阵容参展, 我国也有近20个企业参加展出, 包括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东华链条和浙江市下等公司。

参展的产品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农业机械, 包括田间作业机械、畜牧饲养机械、农用工程机械及配套件等, 展品多样, 特点突出。

1.大型高效机械占主导

巴西农场规模比较大, 因此展览的机器以大型为主, 如凯斯纽荷兰展出功率达270 kW的联合收割机, 约翰迪尔和爱科也纷纷展出了大功率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克拉斯展出了大型自走式青饲机。

2.甘蔗机械品种齐全

巴西和南美洲其他各国都大量种植甘蔗, 机械化水平相当高, 具有成套装备, 这次展会能看到从耕整地、施肥 (药) 、种植、收获到运输各种型号的机器。耕整地机械有带有施药的旋转犁、起垄施肥机械等, 种植机械有牵引式、自走式。甘蔗收获机均是切断收获, 爱科、凯斯纽荷兰和约翰迪尔等公司展出了大型自走式甘蔗收割机, 巴西本土企业Santal公司也展出了大型甘蔗收割机, 结构与爱科、约翰迪尔基本相同, 适用行距1.1~1.4 m。据介绍, 2009年该公司生产40余台甘蔗收割机, 国内市场供不应求, 还未出口。另一家巴西公司MENTA, 展出了一种悬挂式小型甘蔗收割机, 生产率为20 t/h左右, 将甘蔗切成20 cm左右的小段, 在抛送到拖车时, 机器配置的风机通过气流, 将轻杂物吹出。该产品结构简单、造价低, 但性能不如自走式。

3.两种采棉机械

展会展出大量棉花生产机械, 有来自约翰迪尔和凯斯纽荷兰的采棉机, 也有巴西生产的采棉机。

巴西当前棉花种植有2种行距, 一种为宽行, 行距为91.44 cm (36 in) ;一种为窄行, 行距为45.72 cm (18 in) 。宽行为正常行距, 窄行为生长期较短的地区采用。宽行距的棉花生长期一般200多天, 窄行距为150多天, 宽行距株数为10万株/hm2, 株高一般为1.3 m左右, 结10个棉桃, 窄行棉花为20万株/hm2, 株高一般为80 cm, 结5个棉桃。这样宽窄行棉花的产量相同, 但窄行棉花生产期缩短50余天。窄行棉花无法用现有采棉机收获, 因此开发了搂棉机。

生产棉花加工设备的Busa公司, 生产幅宽为4、6和8 m的掳棉机, 配套拖拉机动力为88.2、117.6和132.3 kW (120、160和180 hp) 。掳棉机将棉花采下并送入配置在拖拉机2侧的锯齿片式清花机进行初清。据介绍, 常用的采棉机含杂率在2%~3%, 而掳棉台采的棉花含杂率为12%, 经清花处理后棉花含杂率为6%~8%。约翰迪尔等公司也生产这种掳棉机, 大多为自走式, 巴西Busa公司生产的为悬挂式, 结构简单、价格低。

巴西MONTANA公司生产的4行采棉机, 采棉头来自以色列, 其他部分自己制造。集棉装置仍为集棉箱, 但不同于凯斯纽荷兰、约翰迪尔等公司的压包方式。据介绍, 其价格要低于约翰迪尔同类机型20%。

4.咖啡生产机械多样

咖啡为巴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展会上展出了很多用于咖啡生产的设备。

Varra Tudo公司生产落地咖啡豆收集机, 通过气流将落地的咖啡果收起, 经清选回收。另一家公司生产的咖啡收集机采用立式旋转的尼龙刷将咖啡豆刷下, 输送到清选装置。

蔗糖加工厂考察

巴西是甘蔗种植大国, 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蔗收获机械化情况, 考察团考察了位于里贝朗普雷图市郊区的Urina da Pedra糖厂。该糖厂是巴西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考察了解了有关甘蔗收获和加工过程及相关的组织管理。

巴西甘蔗的种植加工是以糖厂为核心, 巴西糖厂在2008年有407个, 当时在建45个, 计划建67个。糖厂与周围30km范围内的农场建立合同关系, 农户按糖厂的要求种植甘蔗, 收获与运输由糖厂购买收割机和车辆完成。用收割机收获要求去顶、去叶和切段。据介绍, 80%的甘蔗来自合同农户, 均采用切段方式。20%左右来自40 km范围的非合同户, 而这部分多数采用人工整秆收获, 到糖厂再去叶切段。收获要求, 一般从地里收获到运至糖厂开始加工的时间控制在2 h内, 人工收获的一般控制在5 h内, 最多不能超过12 h, 以免发生发酵霉变。为此如果加工厂出现故障不能加工, 收获立刻停止。

巴西由于土壤、气候适宜, 甘蔗产量较高, 一般垄距在1.4 m, 株高在3.5~4 m, 地块大, 适于机械化作业, 每年收获期230余天。

Urina de peara糖厂整个生产过程体现了循环经济, 它不仅加工糖, 而且生产酒精作为生物燃料, 同时又利用甘蔗渣发电, 不仅能满足本厂用电, 还可以供给能源公司。燃料后的灰渣集中到发酵池, 用于生产肥料。该厂共有员工2 250人, 从事工业生产的员工700人, 从事农业生产 (收、运) 的员工1 200人, 管理人员350人。每天产糖2 160 t, 酒精1 200 t, 每年生产230天, 总计需要420万t甘蔗。发电能力为3.6万MW/年, 2009年发电2.7万MW, 卖给能源公司1.49万MW。

通过此次考察发现, 解决甘蔗的收获机械化问题不单单是机械装备问题, 而需要解决一个产业链问题。从种植模式、种植规模到糖厂布局、交通运输和管理模式等, 一系列问题都要综合考虑才能完善整个制糖工业。这需要国家统一考虑, 统筹运作才能实现。巴西的经验值得借鉴, 建议组织糖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专家共同考察, 确定适合中国糖业生产的方案。

巴西维美德拖拉机公司考察

维美德公司在芬兰建立已经50多年了, 于2004年成为爱科集团的一员。巴西的维美德工厂分2部分, 一部分为拖拉机厂, 一部分为柴油机厂。

拖拉机分厂工人900余人, 管理人员350余人, 年产大中功率拖拉机1.5万台, 占巴西全国拖拉机产量的18%~20%。拖拉机主要有5个系列, 动力覆盖40.4~154.4 kW (55~210 hp) , 主要是同步器换挡, 也生产2区段动力换挡机型。产品主要是供应巴西本国, 2009年本地销售占其产量的91.7%, 其余出口到南美、北美等地。该厂生产车间包括钣金焊接涂装车间, 生产驾驶室和拖拉机覆盖件;装配线为挠性线, 线长150 m左右, 可实现多种机型共线装配。为了保证挠性装配, 车间中间没有大的配送中心, 由配送中心按订货配送零部件到装配线。齿轮和传动箱由发动机分厂加工提供, 动力换挡变速箱由芬兰的发动机厂供给。

发动机分厂实为Sisu的分厂, Sisu发动机公司也为芬兰的一个公司, 20世纪50年代进入维美德, 2004年随维美德进入爱科集团。Sisu公司全球800余人, 主要生产非道路用柴油机、齿轮及传动箱。全球经营额为4.75亿美元左右, 柴油机占80%左右。生产的柴油机动力为36.8~308.7 kW (50~420 hp) , 排量3.3~8.4 L。巴西的Sisu发动机分厂现有职工297人, 年产3万台柴油机, 包括3、4及6缸机。该厂设有机械加工车间, 设备先进, 均为成组电脑控制的加工中心, 主要生产3、4缸机缸体, 6缸机缸体由芬兰公司提供, 其余件均为全球采购。最后由一条圆形的装配线完成装配。该厂生产规模虽然不大, 但产品质量好, 除供维美德公司用外, 还向其他公司供货。

在考察工厂过程中, 考察团成员和维美德公司的市场经理进行了座谈, 了解了巴西的农业与农机工业情况。巴西是一个新兴工业国, 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2009年农业收入为950亿美元, 2010年预计为1 060亿美元, 农业产值约占GDP的7.9%, 是世界第2大大豆生产国, 同时也是全球糖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主要农作物为大豆、棉花、甘蔗、玉米、咖啡、小麦和水稻等。巴西联邦政府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他们认为随着人类饮食的改进,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 特别是世界人口的增加, 而土地资源有限, 对农产品需求必将增长, 农产品的价格必将提高。因此, 特别支持加快农业机械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巴西联邦政府有2个项目支持农户购买农业机械。一个是Mais Almentos项目, 支持小农户购买农机, 10年低息贷款, 年利率仅为2%, 而巴西银行正常贷款利息高达30%。另一个项目为“FINAME PST”项目, 支持大中农户购买农机, 10年长期贷款, 一半贷款利息为4.5%, 另一半为5.5%。圣保罗地方政府提出“促进拖拉机”项目, 扶持当地农户购买拖拉机。

结论

本次考察收获较大, 一是初步了解巴西的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情况, 特别是甘蔗的种植收获加工过程及有关机具。二是通过对工厂的考察, 初步了解巴西农机工业的有关情况。三是通过参观展览, 看到了许多在其他展会见不到的产品, 得到很多资料信息, 对了解全球农机工业与产品十分有益。

此次考察由于时间短暂, 很多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调查和了解, 巴西的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将于2011年4月组团进行专项考察, 了解更多的情况, 促进我国农机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发展。如组织糖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专家共同考察, 确定适合中国糖业生产的方案, 欢迎感兴趣的企业和科研单位与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联系!

3.赴江西革命老区考察报告 篇三

一、江西老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

江西省的老区工作开展比较早,针对老区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大的扶贫方针政策指导下,江西省的老区扶贫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老区扶贫方面,江西省采取的以下几种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1鄱阳湖地区移民建镇

移民建镇是1998年长江洪水以后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由于解放以后长江上游地区的滥砍滥伐,中下游地区的盲目围垦,使生态循环遭受严重破坏。对大自然的索取并没有解决湖区群众贫困的世代承袭问题,反而造成当地农民无限制地向鄱阳湖索取资源,导致鄱阳湖地区的贫困状况一直没变,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左右。在1998年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中央安排江西省14期共移民22.1万户,90.28万人,中央补助资金36.7亿元,移民户数和补助资金约占四省总数的35.5%。到2003年底,共新(扩)建集镇126个,中心村363个,基层村2097个,累计完成投资72.24亿元,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7亿元,完成建房投资59.17亿元。通过移民建镇,在沿长江鄱阳湖地区的广大农村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新跨越:一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新跨越。过去的沿长江鄱阳湖地区的广大农村缺水少电,道路泥泞且不平,出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过移民建镇,各级政府投入7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水、电、路,配套建设了学校、医院、敬老院、邮政、电信、绿化、环境卫生等设施。二是人居环境的新跨越。过去由于大规模围湖造田,鄱阳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行蓄洪面积缩小,湖区湿地锐减,血吸虫病盛行,十年九灾,广大群众淹苦了、淹穷了、淹惨了、淹怕了,有相当多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通过移民建镇,居住条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并远离了水患,血吸虫病的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移民生计的新跨越。移民建镇伊始,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恢复与发展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治穷与致富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的方针,并制定了“一年安置,二年恢复,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从而实现移民真正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不返迁。

2深山区搬迁式扶贫

江西省目前有90余万贫困人口,其中有25万人生活在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大部分贫困山区缺水严重,自然村落不通机动车,不通广播,无电视信号,没有动力电,照明电时有时无,村里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走数十里山路,孩子上学也要走很远的路,且路上也不安全。由于山高坡陡,严重缺水,耕地少、土壤贫瘠,粮食靠天收,缺乏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大部分劳力远走他乡,留下的多为老弱病残,温饱问题根本无法解决。长期的扶贫实践证明,就地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难度大、成本高、操作难、效果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深山区搬迁式扶贫的决策,并于2003年开始在九江市修水县、吉安市万安、遂川三县进行试点,2004年起在全省铺开,用5年时间把这部分困难群众搬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江西省移民扶贫试点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县为主、省市支持。移民搬迁的原则是整体搬迁,有土安置为主,无土安置为辅。搬迁的目标是“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富”。操作办法是先易后难,先搬迁边远偏散地区群众。为了使移民户搬出后有生计,规定有土安置的,要保证人均5分田,无土安置的要实现每户1人务工或经商。国务院扶贫办认为江西的移民扶贫工作做到了四个到位: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实施移民扶贫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扶贫工作的一种创新与突破。江西还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

3山江湖工程

山江湖是鄱阳湖和流入该湖的赣、抚、信、饶、修5大河流及其流域的简称。这是一个完整、独特的水系,山江湖区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97%。由于历史上出现毁林种粮、盲目围垦和酷渔滥捕等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造成鄱阳湖湖体萎缩,湖泊功能下降,湖区洪涝灾害严重,进而导致湖区群众贫困。1983年开始,开展了鄱阳湖和赣江流域综合科学考察,发现治理鄱阳湖的关键在于解决泥沙淤泥问题,要解决泥沙淤积只有从山区和源头抓起。由此得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科学共识。在流域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与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规划与实施经验,制定了《规划纲要》,它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根据山江湖的区域特点和发展现状,遵循“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战略构想和“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方针加以制定,并在省人大立法。具有法规效力的《规划纲要》,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广大农民在山江湖区域开展开发和治理工作。山江湖工程积极贯彻“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建立和加强了与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实施了UNDP一、二期无偿资金6360.20万元,贷款42.50万元。此外,引进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参与式农村发展途径、开发式小额信贷扶贫方法、探索湖区替代产业途径等),为江西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4“参与式扶贫”

“参与式扶贫”是江西省革命老区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所采用的一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扶贫方法。所谓“参与式扶贫”,是指通过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扶贫资金,以贫困村为平台,为贫困农户创造表达意愿的机会,赋予贫困农户知情权和监督权,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愿,发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过程,从而提高贫困农户自主脱贫、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施“参与式”扶贫的出发点是,建立一种公众参与扶贫行政过程的机制,使公众能介入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过程,提高扶贫行为的可持续性,使扶贫行为的目标瞄向更为准确,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扶贫资金的中间渗漏更少。从2002年开始,江西省扶贫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120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以村级扶贫规划为平台,采用“参与式”的扶贫方法。为实施好“参与式”扶贫工作,对全省

扶贫系统的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以及1200个重点村的扶贫骨干进行了培训,重点学习“参与式”扶贫开发规划制订的要求,重要工具、实施步骤、重点环节。在规划小组的组织和召集下,对村级基本情况进行“参与式农村调查”。掌握当地的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和资源情况、社会状况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情况,为规划的制订提供依据。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全乡、全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提出有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市场前景好、适合自身发展并能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户和低收入户的产业,形成村级规划的发展思路。将扶贫项目及其支持体系进行整合,形成项目规划,制订阶段性实施计划,确定阶段性目标。村级扶贫规划制订后,必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上级扶贫部门批准后付诸实施。规划经批准后,重点村的整个扶贫工作以村级扶贫规划为平台,整合资源、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取得的主要成效:首先,政府扶贫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使扶贫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其次,增强了贫困群众改变家乡面貌和脱贫致富的责任感与义务感。第三,贫困地区群众和村级组织议事、决策、干事的能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了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第四,扶贫政策的目标瞄向更为准确。通过对农户进行分类,从中确定了社会保障户,贫困户,有利于采取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办法,解决他们的脱贫致富问题。第五,贫困地区发展思路更切实可行。通过综合分析贫困的现状,经村民和贫困户的充分讨论,明确了要重点发展的项目和存在的困难,选择了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项目,并逐个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保证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连续性。

5以工代赈扶贫

以工代赈是江西省政府针对需要救济的特殊困难群体(一般为低收入者,如贫困人口或受灾人口),通过组织其参加工程建设,取得劳务报酬(物资或资金)的一种特殊的赈济方式。以工代赈管理始终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基本建设程度实行项目管理。国家将以工代赈计划指标和建设任务下达到省区,以省区为主实行以工代赈管理。江西省老区面积广,山丘面积大,重点贫困地区基本分布在东西南北四边,由于地理、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依据贫困县的不同特点划分为四大片区即赣南、井冈山、鄱阳湖、赣西北片区,针对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片区规划和年度项目建设计划,紧紧把握扶持目标和重点,确保项目和资金安排向人口集中连片且贫困程度深的乡村倾斜。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年安排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效益。江西省以工代赈工作按照“直接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突出建设重点,实行综合配套治理,切实提高扶贫效益”的原则,帮助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建设了一大批生产生活设施等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6定点扶贫模式

所谓定点扶贫,就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到乡,工作重点在村,扶贫措施落实到村。中央国家机关在江西省有5个定点扶贫单位,确定江西省贫困县18个。2000年后,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企事业单位在江西省定点扶贫单位增加到8个,确定贫困县增加到21个。从省内来说,“八七”扶贫攻坚期间江西省确定的贫困乡为492个,现在增加到563个,重点乡覆盖到全省82个县。

“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全省各级有2000多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定点扶贫工作,定点扶持了493个贫困乡、2171个贫困村。新时期的定点扶贫工作有新的进展,2002年,全省各级定点单位共派出干部64200人次赴点开展工作,使受扶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同程度得到了提高,各类扶贫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7小额贷款扶贫

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国家下达江西省扶贫贷款净增计划20.7亿元,实际投放20.2亿元,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共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实体5955个。发放扶贫到户贷款13.74亿元,直接投放到贫困户37.7万户,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资金需要,因地制宜的种植或养殖项目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八七”扶贫攻坚阶段结束以后,从2001年起,江西金融机构开始探索多种扶贫贷款到户的模式:一是因地制宜直接支持农户发展种养业,实现扶贫直接到户。集中力量支持其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项目,以增加收入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着力优化种养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二是支持农户介入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通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品,使农村贫困户受益。三是支持农户连靠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项目辐射到户。在大力推进重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鼓励支持农村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工厂+基地”的新机制,发挥其对贫困地区农户发展种养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四是积极支持贫困农户进入市场,采取订单农业等措施,扶持贫困地区农民经纪人、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通过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到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中介桥梁。五是支持农户开展劳务输出,通过精心组织农民进城务工,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开辟新的途径。

8井冈山老区科技扶贫

科技扶贫是把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送进广大老区贫困山乡,送到千家万户,引导农民依靠科技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实践。科技部领导多次亲临井冈山区检查、部署工作。至“九五”期末,科技部先后为井冈山区科技扶贫设立项目82项,投入资金4300多万元。十多年来的科技扶贫实践,使井冈山区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与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促进了井冈山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壮大了一批支柱产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科技扶贫,择优选择了能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的蚕桑、笋竹、水禽、果茶四个主导产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从良种推广、建立丰产样板,到产品深加工,进行系列技术的组装配套与开发,使之逐步成长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三是建立了“井冈山科技扶贫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与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心网联网。山区各县的相应机构也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等终端设备,大大改善了科技服务条件。四是培训了一批科技管理和乡土技术人才。五是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促进井冈山区的对外开放。

二、赴江西革命老区扶贫考察的的启示

对江西省革命老区进行的实地考察,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不能深入系统地学习江西省老区扶贫工作方面的理论方法,但是,江西省针对革命老区所采取的扶贫策略,取得的一

系列成功经验,对于内蒙古搞好革命老区建设还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结合内蒙古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老区扶贫工作,我们认为应该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正确处理好全区与老区的关系

虽然,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全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存条件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扶贫开发仅仅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今后面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就我区老区农村牧区而言,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因为他们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更差的山区、浅山丘陵地区、黄土沟壑区、荒漠区等地区,与全区总体贫困水平相比较,脱贫的难度更大;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巩固温饱的任务也很重,一遇到天灾人祸,极易返贫;农牧产品卖难,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虽然这些都是局部问题,但却与全局紧密相联。少数地区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对扶贫开发工作抓得时紧时松,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认真解决。

老区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牧区的稳定。就当前来说,老区农村牧区能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党的家庭承包经营、减轻农牧民负担、扶贫开发的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家庭承包经营解决的是农牧民能否掌握基本的生产资料问题,减轻农牧民负担解决的是以农牧民轻徭薄赋的问题,而扶贫开发则是解决农村牧区中弱势群体生存能力、生计能力低下的问题。这三项政策是互相联系的,都关系到农牧民的生存、生计问题,无论哪一项没有落实,老区农村牧区都难得稳定。老区农村牧区稳定不了,就谈不上农村牧区的发展和农牧民的富裕。扶贫开发,也直接关系到我区老区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全区的崛起,必须也要有这些老区贫困地区的崛起,否则,必然拖全区的后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历史上较之于其他地区的相对贫困,但由于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一旦开发对路,较之于其他地区的崛起也更有潜力。为了实现全区的崛起,必须着力促成这些地区的崛起。

老区扶贫开发,还直接关系到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尚未解决温饱的、尚在温饱线上徘徊的群众是最需要我们去帮助和关心的,是最需要我们去为之服务的。

2坚持开发式扶贫思路,不断增强老区自我发展能力

对老区扶贫,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强老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使老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增强“造血”功能,这是开发式扶贫的真谛所在。要继续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解决老区贫困地区的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努力改善老区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条件,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要从大力发展老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转移到直接扶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生产和提高收入以及帮助目标人群摆脱困境上来,从改善自然条件更多地转移到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上来,使老区贫困地区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群众生活的改善,并逐步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特别是增加老区贫困户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是老区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开拓增加群众收入的渠道。一是下大力气在老区贫困地区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老区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牧业和多种经营。我区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方面,老区群众近靠山水林区,旅游资源丰富,天然林、次生林、混交林名贵树种很多,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摇相互应:纯天然野生动植物如:山兔、野鸡、山野菜、棒子,蘑菇、藏菜、山杏核、中草药等品种繁多且存有量丰厚。另一方面,革命老区又存在大量的革命早期历史遗址、人文事迹,通过开展革命文物的募集、整理和研究,维护、修缮革命遗址,开展红色旅游,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资金引导,支持和鼓励革命老区发展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牧户游”,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有机互动,着力打造老区旅游品牌,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向前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增加老区贫困户收入。要以旗县、乡苏木为主,因地制宜,努力培育1—2个单一品种超粮食产值的扶贫支柱产业。二是要结合村嘎查、乡镇苏木建设,有计划地进行异地安置扶贫,将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的贫困群众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帮助他们开辟新的就业门路,提高群众收入。三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加快老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要把组织劳务输出,加快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大力抓好贫困劳力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优先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务工。要切实减轻贫困户的负担,为老区贫困户创造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条件。

3要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处理好扶贫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建议自治区政府,一是将革命老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对每个革命老区旗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投入。在进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重点向革命老区予以倾斜。二是从2010年起,设立用于革命老区发展的专项建设基金,专户管理,定向使用。三是参照国家今年拿出了近2亿元的彩票收入资金,用于江西、陕西等四个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做法。建议自治区也从彩票收入中安排一块资金,专门用于扶持老区旗县发展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利用特色资源,精心培育老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四是协调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农牧业厅等有关部门按照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安排专项资金的时候,对革命老区予以重点倾斜。

在扶贫资金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正确处理扶贫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有关规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应把财政扶贫资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帮助老区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扶贫专项贷款中的一部分也要原则上重点用于老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尤其向龙头企业倾斜。扶贫信贷资金要尽力用足、保证用好。金融部门要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简化程序,适当放宽扶贫项目贷款条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更有效地发挥扶贫贷款的扶贫作用。小额信贷扶贫是行之有效的,应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广。扶贫资金的分配,应尽量向革命老区倾斜,使用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接受群众监督。

4要强化科技文化扶贫,正确处理治穷与治愚的关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区农村牧区的贫困问题,从长远来看,必须解决好治愚的问题,即解决好农村牧区的教育和科技问题。农村牧区教育的基础设施,农村牧区教师的素质和待遇,老区贫困儿童的经济承受能力,科技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等等,哪一项都是涉及全局的大问题。各级政府新阶段扶贫开发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摆在重要位置上。

要加快发展老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要保证适龄儿童都能上学,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允许出现贫困户子女辍学现象。要加强老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为老区贫困地区培养技术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革命老区农牧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市场需求的劳动技能,非农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新型农牧产业,尽快增加老区收入的重要途径,关键就在于培训。革命老区地理位置偏远,科技教育落后,必须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提高劳动者的能力。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多方配合、加强协作,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牧民培训工作。要从老区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加快良种良法的推广步伐,在进一步完善各级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设科技扶贫示范园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做到老区重点村能通邮、通广播电视,逐步实现老区贫困地区信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改变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的状况。在老区重点乡苏木要完善卫生院建设,在有条件的重点村嘎查要建立卫生所,要继续动员全社会为扶贫开发共同努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帮助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坚持贯彻的一条重要经验。

5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重视革命老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老区农村牧区人口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新时期扶贫的一项重大课题。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也就是建立农村小康社会的过程。只有在老区农村牧区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将建国后的60年来,国家实行的以户籍制度为表征,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为核心的城乡隔离的二元体制逐步打破,进而加速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革命老区的社会事业投入较少,现阶段发展的步伐明显滞后于全区的平均水平,各有关部门对革命老区的社会事业发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方面:老区农牧民参加医保的积极性很高,但有的乡村参加医保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大力推动农牧民参加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改善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确保农牧民病有所医。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农村牧区的保障水平偏低,由于低保的额度与地方的资金配套能力挂钩,处于相对贫穷的革命老区农牧民参加低保的比例很低,有的虽然过去参加了,但近两年却出现了断档的情况,有关部门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国家的要求协调配合,力争使老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到低保的范围,享受低保政策。在老区子女上学方面:老区农牧民由于居住分散且偏远,子女上学距离学校较远,有些孩子还需要父母到县城陪读,成本很高。必须针对这部分困难群体,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区子女助学补贴,出台更加直接的优惠政策,降低辍学率,保证老区贫困农牧民的子女能够上得起学。

4.河北衡水中学考察报告 篇四

尹常喜

这次学校组织高二年级的全体班主任到河北衡水中学访学,我有许多收获和感悟。现将我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衡水中学的办学目标十分明确,办学理念先进,学校各方面管理体制科学化、完善化、系统化,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校风正,学风浓,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十分注重求真务实,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衡水中学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思想。

衡水中学的办学目标:创国际化名校,育复合型人才。倾力打造全国高中教育的航空母舰。

衡水中学的办学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本。

衡水中学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质量第一。衡水中学的办学追求:立足现实,心系未来,胸怀华夏,放眼全球。衡水中学的校训:追求卓越。

衡水中学的校风:博学,笃行,合作,进取

衡水中学的教风:爱生,严谨,善诱,创新

衡水中学的学风:厚积有恒,深思求异

从以上衡水中学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我认为衡水中学非常清楚他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也非常清楚为实现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并且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也就是说,他们已找准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所自己最强的,最有可能得到的突破。”他们的目标定位得适度超前对应。我认为衡水中学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是他们有科学的、务实的、系统化的、分工合作的学校管理体制并且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创新。

二、衡水中学的管理和教学理念

1.学校应该是一个精神特区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示范和引领,因此,学校应成为一片道德净土,一个“精神特区。”在这个圣洁的环境中,教师以精神境界的提升摆脱功利的羁绊,用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进而让其体验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

2.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解放学生,其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其目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快乐发展。如果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学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这样,学校的教育质量自然会提高。

3.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目的在于把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积极因素发掘出来,并且发扬光大。而这,就需要有效的沟通,优质的服务和广泛的引领。其中,沟通是基础,服务是关键,引领是根本。只有三者的紧密结合,才能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让师生个性飞扬,灵性闪动,人性升华,进而聚集成推动学校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衡水中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用三种机制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1.研训机制

1)每学期向班主任推荐一些有关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专业书籍,并在学校的德育论坛上发表一些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2)鼓励班主任写教育随笔。

3)组织网上研讨会。

4)每学年组织一次班主任读书报告会。

5)利用暑假选派几位优秀班主任为青年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

6)每年请一位班主任主业化发展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做专题报告。

7)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会公开课。公开课注重班会的引领性,针对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8)班主任每学期负责组织学生,课任教师,部分家长进行班级成长设计,班级成长设计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情况做些微调。

9)每学年组织一次班主任综合素质大赛。大赛内容包括班会设计,德育故事,情景答辩,才艺表演。

10)每学年组织一次德育创新标兵的评选。

2.班主任评价机制

1)班级量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班级量化,教育质量,班级荣辱。

2)每年组织一次首席班主任评选。(候选人为有1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验的)

3)每年组织一次魅力班主任评选。学生,科任教师和部分家长参与评选。

3.班主任任用机制

5.赴成都树德中学考察报告 篇五

——瀼渡学校冉贞尧

2011年3月23日,经过区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联系,在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心组织下,由区教委办公室何主任,教师进修校王主任带队,培训班56名学员赴成都树德中学进行了考察。学校超前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浓厚的科研氛围、一流的师资队伍,给学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参观学习中,学员们通过察看学校校园环境,观摩,听取学校办公室主任的工作情况汇报以及经验介绍,领略了树德中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先进的教学理念,学员们深感不虚此行。

一、成都树德中学

1、设施过硬:

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齐备,硬软件建设均达到全省一流水准。主要设施有:教学楼、多功能综合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餐厅各一栋;集田径、300米环形跑道、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等一体的封闭式、多功能运动场地一个。该校道路、绿化等设施具有绿色园林特色,标准化教室均配备了数字化多媒体,老师只用轻轻点击多媒体屏幕,就可以实现板书、上网、播放课件等功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授课模式。

2、环境育人:

学校在建设中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让大自然的美景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培育了校园绿化网,让校园“月月有花开,四季有花香”。校园网络设备齐全,多媒体、监控、电话多网合一,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捷,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提供了保障。学校“环境育人”的理念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景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会“说话”的素材:传递爱国热情的国旗;校道两旁的宣传牌、主题鲜明的滚动电子标语,用名言警句告知求学做人的道理;精美的大师画像、格言警句犹如良师时时相伴;师生书画作品,优秀学生照片,都在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指引学生努力方向。长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环境之中,学生的人格、品格都在无形中得到提高,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

3、师资精良:

学校有三个教学区,共有学生9000多人,现有教职工800多人,教师的高学历水平决定其教师队伍是一支素质过硬,业务优良的队伍。同时,教师们还是

师德高尚,关爱学生的团结集体。所有的老师都本着“爱心+责任”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健全的德育工作网络

1、注重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管理在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特色。他们开展特色班级命名和班级标志设计比赛,使全班学生了解本班特点,以激发学生自觉维护班级集体荣誉的主动性。积极开展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周,开展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经常性的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针对部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细处入手,以目标为导向,以创设良好的校风、学风为突破口,养成教育效果显著。定期开展行为规范达标生、文明寝室、文明就餐班级、卫生免检班级的检查、评比、表彰等活动;举办以“行为规范、礼仪教育”为主题的宣传窗、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和主题班队会活动,从而保证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和发扬。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评价方法,但如何有效利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十分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建立一种校内外教育力量的联动、互补、共进的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合力,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其子女的学习及思想状况,让教师得到其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及平时表现的反馈,以便发现问题,及早协商解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先进的办学理念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的治校之本。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

6.赴zy中学考察学习报告(精) 篇六

一、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

1.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一统天下,老师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讲,而且总在埋怨学生“讲了三次还是不会”,“我们的学生太笨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边聚精会神,即使就是多年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什么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最多也就是公开课、示范课的表演罢了。而在zy中学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学者,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独学、然后分小组进行探讨与交流、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很多时候看不到教师的讲解,更多的是学生的自学展示;听不到教师的独唱,更多的是师生合唱。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以及学校、年级、班级对小组学习的评价机制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了学习兴趣。

2.值得一提的一个是: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的小组建设是核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声有色,自学、议论、表达、交流等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贯穿于课堂全过程,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延伸到了课堂内外,这就是高效学习模式的体现;另一个是:学生的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学生积极思考,抓住机会展示自己所学、表达自己所想,“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敢想、敢说、敢干、敢做敢为。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主角,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理念。

3.教学管理程序化,只能做规定动作,不许自选动作。

新授课:课前先发备课组精心研制的导学案,学生进行独自预习并完成“导学案”,然后课堂上进行小组探讨,学生展示,老师对重点、疑点进行点拨,然后完成“固学案”;

作业讲评课:课前学生自行改错,课堂上小组交流,小组代表进行方法分享、质疑,达到知识的再生;作业布置:老师把作业布置给科代表,要求由班长和各科代表商讨作业量合适后再由科代表布置,否则科代表会和老师商量减少作业量,这就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作业的布置才能做到精选精练,相反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为了追求个人成绩,不管哪儿找到个资料都觉得必须让学生练习,什么报纸呀、什么笔记整理呀、什么早练、晚练、周练、月考等试卷呀、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也不一定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生从早上6:30奋战到晚上12:00甚至以后,最终导致老师累、学生更累、身心俱累、劳而无功,可以说是“多劳总为无功痛”。

自习课:不允许任何老师讲课,否则以教学事故论处,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小

组探讨,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越努力、越负责可能就会拖堂、或是占用学生自习时间等。

“导学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zy 中学高效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明确,贯彻“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不先学教师不讲,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个体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学而不会的教师讲,学生难于突破的难点教师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讲。

知识点重在落实:基础知识过关、重难点、易错知识要求周周清,月月清,由各科代表将本周的问题收集起来,填好问题清单,于周四交给科任老师,再由年级备课组有针对性地出好题,然后专门利用每周日的补课时间进行错题重考,确保过关,长期坚持这种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都不可能嘛。

各种考试试卷制作力求规范:要求难度系数控制在6-7之间,题目与考点对应,目的是基础全过关,提高学习兴趣。这对老师要求就更高了,人人都可以出题制卷,符合要求有报酬,否则要扣钱。大大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也让教师熟悉了教学重难点,而不是随意弄一张试卷就给学生做!这就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从随意性转向规范性,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从盲目性转向科学性。

二、正所谓“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zy中学坚信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所以进行了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了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保证了教与学的新型统一,采用“先学后教”模式,“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克服了传统课堂中难以解决的“教”与“学”两张皮的问题,为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提供了教学制度方面的保障。

然而,如今我们hd县,师资水平不太高,生源质量差、教育观念落后,即使苦苦追求升学率,教育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大多数学生厌学、成绩低劣、教育很难落实、社会反响不太高,弄不好只会恶性循环。但是如今有多少教师想过课堂教学改革?愿意改革?说到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第一反应是“我们学生基础太差,这种模式不适合”。显然很多人都还在抱残守缺、浅尝辄止,做秀中急功近利。

曾经我以为的优质教育,只是在老师的“讲”、“教”上走在了同行的前列,“讲”出了水平,“教”出了高度。然而这次zy中学之行我们看到了,zy中学这些名校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颠覆性改革,都在强调以学为主,都在证明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据了解山东昌乐二中、南京东庐中学在教学改革之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学校,也曾跟在别的学校后面苦苦地追

求过升学率,也是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撤并危机,这与我们何其相似。但正是这种“穷则思变”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存与发展本能,构成了学校早期改革的原动力。通过变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大幅提升、学校规模快速发展、办学条件迅速改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有力地回击了现实普遍存在的格局决定论、生源绝对论和教师成败论,才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态势,才开创了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的崭新局面。

正如zy中学刘校长所说:“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激励动机”,我们生源、师资、设备设施条件的确很不高,那我们不完全照搬别人的东西,但我们能否将先进的理念、做法结合本土实情,有效地作出些改变呢?当今hd县小升初、初升高这些成绩、数据着实让人着急呀!我以

为教学改革不光是高中的事,至少从小学、初中就可以进行……,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增强自主性,同时培养起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形成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老师可以多做中高考试题,提高解题能力,研究《大纲》,拓宽教育教学思路;加强教研,做到精选题目,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深入到学生当中,多做思想工作,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可以尝试“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老师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让我们力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

必要性和可行性: 1.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嘛,为什么我们县教育是这样呢?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hd县的教育现状要求我们要全力大面积地转化“学困生”,要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大环境好了,相信hd未来就光明了,但是如今改变不了环境,大家可能努力改变自己!

3.从老师看,普遍感到传统教法老师累,学生累,效率低,想寻求新的教学法做“幸福”教师,改革欲望强烈,另一方面,从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来看可以进行课改。

3.高效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巧妙地将大班教学的劣势转化成优势。优秀学生帮助弱势群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课堂上一个教师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间的良性竞争迸发出一种你争我抢、不甘落后的课堂学习活力,根治了满堂灌的传统弊病。因为小组内好中差搭配,既有课前的“兵”教“兵”,也有课后的“兵”补“兵”,所以在共同研讨中,老师得到解放,学生全体受益。同时,因为每次学习新知都设有一个独立预习的过程,但每人的作业必须独立完成,所以无一例外地妥善处理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还找到了培养优生和提高后进生的有效方法,也许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会带着我在这几天学习中所收获的东西,精神抖擞地走入工作岗位中,继续为我校的数学教学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几天的考察学习交流中,让我想到了:“教育,是一门艺术”,你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但学习中、教学中只要肯用心去“悟”,总会有出路。

7.赴衡水中学考察报告 篇七

1.丸山制作所

10月28日, 考察团一行访问了株式会社丸山制作所, 与新农林社社长岸田先生、丸山制作所千叶工厂厂长三轮先生进行了会面。参观了丸山制作所千叶工厂的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和产品陈列厅, 厂方详细介绍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主要产品生产销售情况, 并冒雨演示了四驱喷杆喷雾机、背负式机动喷雾机以及电动油锯等产品的使用操作, 在演示现场, 考察团与厂方人员就与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2.株式会社石川商会

石川商会是专营日本各地农机产品的经销中心, 同时兼有维修、配件供应等服务, 通过参观考察, 团员了解到目前在日本农机市场上畅销的主要产品和日本售后服务体系。

3.株式会社洋马发动机工厂

11月1日, 考察团一行访问参观了株式会社洋马发动机工厂。该厂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之高, 给团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条发动机整机装配线只需配备一个员工, 装配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的传输、供给数量全部由电脑控制, 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同时装配6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 每20 s就有一台成品下线, 生产过程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保证了产品装配质量, 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

韩国

1.韩国国际农机展览会“Kiemsta2010”

11月3—5日, 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在韩国天安市举办的国际农机展览会, 展会上展出的产品包括农业机械、农资材、农产物加工包装器材、牧畜机械以及林业机械。团员们对展会中的现代农业装备, 包括植保、水稻收获、水稻插秧机、耕作、播种以及作物栽植机械、畜牧机械、林业机械、种子加工设备等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考察, 重点对植保机械、水稻收获机械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并与参展商进行了洽谈, 了解日韩农业装备的现状及发展新思路, 带回了丰富的考察资料。

从展会上参展产品可以看出, 日韩农机产品向轻量化、系列化、专业化、操作使用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水田作业机械种类多且全, 对我国水田作业机械的开发有很大的启示。展会上展出的喷杆喷雾机, 其小型化、轻量化、电控化的特点十分突出, 如采用窄水田轮胎或履带, 喷杆材质采用铝合金型材, 喷杆折叠展开采用电动推杆, 液泵采用体积小, 排量大的柱塞泵, 发动机采用汽油机, 大大减轻了整机的重量, 更适合于水田防治病虫害。同时, 也注意到国外大型跨国农机公司的产品链正在延伸, 向大型化、高效化方面发展, 而中小型公司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产品越做越精, 值得国内农机制造企业借鉴。

2.韩国2010年国际农机研讨会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侯庆忠副秘书长应邀出席了“韩国2010年国际农机研讨会”, 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农机工业的现状与发展”的演讲, 对我国的农机工业的现状及“十二五”农机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与会海外学者及高校、企业同行们对我国的农机行业充满了兴趣, 引起海外同行对中国农机市场的极大关注。

3.韩国大同公司

韩国大同公司是一家生产发动机、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以及小型拖拉机的综合性农机企业, 团员们参观考察了发动机机加工、装配车间、小型拖拉机整机装配生产线, 下线产品出厂试验场和产品展示区。

总结

结束整个参观考察行程后, 考察团利用转程空闲时间, 由侯庆忠主持召开了参观考察小结会, 团员积极发表各自的感想, 各抒己见, 对日韩参观访问的体会和感受进行了交流沟通。

通过此次参观考察, 团员们一致感受到与日本、韩国先进企业相比, 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方面, 我国农机制造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日韩。

日韩农机产品之所以质量好、性能优越, 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先进的制造工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精细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从零部件的生产到整机装配,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 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

通过近距离接触上述企业的生产现场, 对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生产线、生产现场管理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参观和学习, 考察团成员进一步体验到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 纷纷表示要加强与国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 国外企业也表示, 希望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为平台, 加强与中国农机企业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上一篇:美文赏析:走向海洋下一篇:中式面点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