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一节好课

2024-07-19

我心中的一节好课(共7篇)

1.我心中的一节好课 篇一

一节好课的标准

张增良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应包括如下原则:

一、目标原则:

就是指课前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主体原则:

学习是教师的主导的教和学生主体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把学生只当作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容器,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收什么,而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让学生这个主体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思维动起来。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主体参与的方法。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种种的训练活动,教师持续性讲课时间不至超过10分钟,一堂课的讲课时间不宜超过25—3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动的时间、动的深度,是今后听课、查课的必要标准,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分层原则:

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帮助。例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可出示A、B级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去掌握或A或B。

四、反馈原则:

即在每节课的每层次的教学中,即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必须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即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尝试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矫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老实效益。我校有单元考试和月考,但还不够,必须堂堂有考核有反馈。

五、电化教育原则:

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是实现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密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电教教育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能通过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空间的、宏观的、微观的知识;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化理解教材。特别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这方面青年教师必须走在前面,电脑课件,可以丰富了自己的课堂。当然电教教育手段不仅仅指课件的制作,投影、幻灯片,教学中都可以用。

六、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及时肯定表扬的做法,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会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我校,如何调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正相关作用,是我校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每位教师都立刻能掌握的方法就是表扬、鼓励学生,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敏感性强,自尊心脆弱,他们尤其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记住,你的一句评价可能开启或关闭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永远记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尊重教育的理念的归根结底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青少年即然有这样的心理规律,我们还是按规律办事吧。

以上六点是我们认为一堂好课必须包含的内容,让她成为全校教师的意识。以上讲的观点原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我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大力推广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好课的标准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心声。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呢?

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每个人的看法又都不同。那就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以下所谈的观点,是我校教师和学生的一些思考。

一、行云流水,如沐春风

一堂好课,应该使人听起来非常舒服。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于不知不觉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的学习,感情投入,兴趣高涨,思维的碰撞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听课的教师,仿佛刚刚开始听课,但很快的就下课了,就像吃了一道有名的菜,满口留香;又向走进大自然,如沐春风。那种感叹真是难以形容。

我校很多教师曾经听过王琪老师讲的《数列》,当时听完课就是这种感受。王老师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教师不着痕迹地引导下,轻松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学生的倾听、表达、概括、思维等多种能力得到了训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听者听得轻松。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一堂课,老师教得过于细致,就有串讲串问的可能;相反老师不讲,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就会使人感到教学松散。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评价一堂好课很重要的标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解疑,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那么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了,教师又如何定位呢?很多教师进行了实践思考后,提出了“多角色”的观点即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其中教师最重要的角色是指导者,没有教师的指导,就没有学生有效的学。所以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例如,蒋涛老师经常适时创设思维障碍,就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进行思维的训练,而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所不能替代的。

三、精心设计,有效调控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正是很多老师,甚至是特级教师成功的经验。备好课的关键是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特别是要精心设计提问,一个好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找到理解的重点,并进行有价值的思维,产生交流的意愿。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的活动有法、有序、有效。备课是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是一项很辛苦的脑力劳动,一份好的备课就是一份艺术品。

有了好的设计,还要有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产生一节好课。有时往往教学设计很好,但上得效果却不好,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

进行有效的监控。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观察学生的理解接受的情况,以便随时进行微调,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尝试,合作探究

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学生在情景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合作解决,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能发表于别人不同的独立见解打下基础。这种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

在学生自主尝试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的相互比较,相互补充,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倾听、表达,口语交际能力等都得到训练。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而不乱的,教师的导也应该在参与之中得到体现。

五、师生和谐,气氛活跃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教师的语言精炼富有情感;教态自然、大方都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思维,不怕自己说错了而遭到教师的批评,也不怕自己的发言受到学生的嘲笑,相反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和作者同喜同悲。

师生的关系和谐了,课堂的气氛自然就活跃了。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就像在游戏中学习;就像在与合作者交流思想;就像在进行一个科学试验;就像在进行一次学术研究。这里仿佛不是课堂,没有教和学的界限,没有一问一答的形式,没有了师道尊严的桎梏。返朴归真,水到渠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如何“说”好“课”

说课,是教师在有限时间(一节课的1/4-1/3)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呈现给听众,它不失为一种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但由于受说课时限、听课时对象以及理论要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给说课者带来了比讲一节课更大的难度,把握不好不易成功。一般来说,说课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抓住一个“课”字,突出“说”字说课,要用一节课的1/4-1/3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经历一节完整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前置补偿──揭题展标──实现目标──检测目标──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

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不能照教案说;

②“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

③“说课”不等于背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只字不漏的背下去; ④“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前写好的材料去读。

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

遵循“课”路,选准“说”法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在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

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理论联系实际说、陈述说、问语说。

但无论怎么

“说”,均要遵循课堂教学这一主线。

三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组教师,其它学科的教师以及教科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人员。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会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你所说的课,去审视你说课的时的一定一句、一举一动,包括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以及教学语音、语气、表情、称呼等。因此说课者要置身于听众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与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如下图所示:

┏━━━┓

┃听┃

┃众┏━╋━━┓备说讲

┃思┃说┃学生┃课点课

┃维┃位┃思维┃

┗━┻━┻━━┛

图a 图b

图a表示“说”法,图b表示“说”点。

四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过程、说出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恐怕就是因材制宜,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说材”,精心设计“说案”,灵活选择“说法”,准确实施“说程”。

2.我心中的一节好课 篇二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 不因循守旧, 不照搬别人的教案, 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 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观念是教学工作者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小学数学过程及其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主观反映。观念是改革的先导, 不同的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 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40分钟, 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 课堂教学效果大不相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近年来, 多媒体慢慢进入课堂,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 启迪学生的思维, 扩大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的优势, 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激励学习的巨大潜在力量。在教学中, 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地、愉快地去学习, 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故事演讲、猜谜语、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将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知识趣味化, 静态知识动态化, 生动活泼地呈现教学内容, 充分以境激情, 以情激趣。

2.新授时保持学习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 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 也需要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 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低年级可常采用一些游戏活动。为使游戏更具趣味性, 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 让学生做游戏时戴在头上, 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高年级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

三、活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 把教材用活, 把学生教活

1.“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学中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坚持“一法为主, 多法结合”, 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 教学效果最好, 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 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 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都要坚持做到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而不是一种“负担”。

2.把教材用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 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 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 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 适当增补, 调整教学内容, 使教学内容向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转变。

3.把学生教活。只有课堂活起来了, 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教活很重要的三个方面, 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 有数学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实

实———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 不走过场, 不摆花架子, 努力做到内容充实, 课堂训练扎实, 教学目标落实。

1.教学内容充实。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1)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 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2.课堂训练扎实。即一节课下来, 看看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其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效。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衡量, 即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如何;教学目标的临时调整是否有价值;每一位学生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全面发展。

五、美

1.风格美———所谓教学风格, 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可以说,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 没有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就很难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它对其他因素起着积极作用, 能提高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 教师丰富的学科知识, 严谨的治学精神, 高超的教学艺术及其人格魅力。

2.感受美———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 还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当代的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行”教育。因此注重利用成功带来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 促进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成为当代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 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发展的场所。”当然, 我们也要记住:“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 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 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摘要: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1) 新。即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2) 趣。即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新授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3)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 把教材用活, 把学生教活; (4) 实。即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 (5) 美。即风格美、感受美。

关键词:数学,公开课,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光明, 王合义.运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中国教育学刊, 2006 (2) :59-60.

[2]文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三) .人民教育, 2007 (7) :8-10.

3.一节好课的特点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学生

【分类号】G633.91

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这肯定是一节成功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就表现在教师“用心”教和学生“用心”学上。一节好课一定是具有以下特点。

一、课堂教学有“神秘感、趣味感、成功感”

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当我们什么都替学生想好了,都做了,他就没有了动力。上课时我们要不时的改变形式,我们要把学生当成是你课堂的主人,他们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知识,我们得搞明白。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不是以我们喜欢或习惯的方式去讲课,而是以他们所喜欢、接受的方式去组织课堂。学生因为参与了,很少有机会走神,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一个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人,一定能给课堂带来生命力,带来激情,带来快乐!学生就会很愿意学习。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先是态度的影响,再是知识的影响。英语学习本来是枯燥乏味的,英语老师必须是积极幽默有趣的,我们用英语教师的幽默风趣去改变英语学习的枯燥乏味的。让孩子体会学英语的乐趣。一个乐观和悲观的老师对课堂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做教师一定要接受有的学生的智商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但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法,自己的学生观,自己的笑容。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找到成功感。最好的老师,就是心中有学生为学生服务的老师,他不会以我为中心之陶醉于自己的教的精彩,而是关注学生是否学得快乐和成功。 所以,教学要转变,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回归教育的本源---生本教育。

二、课堂教学有“笑声、赞美声、惊讶声”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

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教师要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拿出教学绝活,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很高。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了“主体的参与度、心理的调适度、思维的有效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 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得训练,从而产生思维共鸣。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适时提出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少提“是什么”的问题(许多事物一见便知,用不着去探讨它的概念);要多提“为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四、课堂教学做到了“真实、朴实、扎实 ”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过程,由教育本质所决定,教学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教材、教辅、音像、补充案例等)的真实,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有些課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只是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为了一种“表演”,这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教育要强化真实,只有真实,才有真知。教师要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去启迪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必须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朴实,更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更能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更能体现教学的实效。许多教师在观摩学习课后感叹,“课上得很精彩,但我们上不起,学不了。”因此,课堂教学以实效为根本,还是朴实为好。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不要“画蛇添足”。

4.好课的味道:对一节好课的思考 篇四

——对一节好课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这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一堂好课,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况且从来就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课堂。这里不妨套用一下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各的不幸。”而对于我们的课堂是:平庸的课是相似的,好课各有各的精彩之处。当然,我们期待的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和超越,更多的是以关注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分为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知识。初上讲台,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知识点落实,怎样制定教学目标?何时突破教学重难点?用什么方法引入?如何单元测试?然后花较多时间练习、讲解。

第二阶段,教方法。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尝试理解学生学习过程,体会他们学习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减少讲课比重,留给学生更多时间探究、合作、领会,着重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阶段,教状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状态,判断哪些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是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虽勤奋却学的吃力。与他们沟通、进行鼓励,推动发掘学生在内驱力,慢慢放弃外在的推、拉。

第四阶段,教人生。这时候就会开始思考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无论前几个阶段关注的知识、方法还是状态,最终都是指向成绩,那为了成绩付出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学生毕业多年后,真正留下来的是什么?当将视野从学生扩大到兴趣、气质、品性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宽广了。这时候,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师,而是一名真正的教育者。

第五阶段,教自己。要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做人,而我们面对学生在心灵更单纯、品格更高尚时,我们教师是否会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是否自己先达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教学相长,教师应首先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对上述5个阶段,我是深感认同。身为教师,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处在那个阶段。不管是青年新教师还是教了多年熟悉了教材的经验型教师,都应该不停思考研究,一节40分钟的课如何上的效率更高、体现更多教育意义。

我认为,五个阶段中一二阶段是基础是硬件,而第五阶段教自己应始终贯穿在整个教育工作甚至个人生活中,应有时时刻刻反思觉察自己的态度,有不断提高课堂、提升自己的觉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不断对教材进行研究、挖掘教材内容背后更深刻的教育意义、不断从课堂上观察学生反思自己,才会有每次的改善和创新,才会上出一节好课。所以,我认为好课是有味道的:

一、好课“务实高效”

有“美味”。

好课不仅仅应该是一节展示课更应该是常态的课,是实实在在的务实课。它不刻意追求表面的形式,而是注重课程内容,讲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陈述,不是课本搬家,更不是讲标准答案。它不哗众取宠,教师的眼中只有学生。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有何人听课,教师都会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和学生的独有空间,看成是思维碰撞和智慧生成的时刻。

好课要有“美味”。

首先好课要有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语言等诸多元素,并且这些内容要和谐统一,这是一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节课连教学内容都没有安排好,就像一道画在纸上的菜,有色无味,仅仅存在而已。每一个学科都有他本身的魅力,例如音乐课,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美术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文化行为,科学课,人的成功除了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孩子学习科学的目的,除了开拓视野,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等等。所以好的要求不仅仅针对于主学科,学生更需要“美味”的科任课。我想起我小学时,上过的科学课,课题我不记得了,内容是观察一壶水做开的过程,我是在小学时就听过老师讲过,古人关于沸水,依由低到高的温度,可细分为“虾眼”、“蟹眼”、“鱼目”、“涌泉连珠”、“腾波鼓浪”。

90℃——92℃又叫蟹眼汤,可用来泡茶。老师还告诉我们,古人烧开一壶水,大约需要40分钟,心急的人,不容易喝到一杯好茶。喝一杯茶都要用心烧水,专心泡茶,何况学习与做事。四十年过去了,我对老师的这节课记忆犹新,对这位老师深深的喜爱,也因为这位老师我从此爱上了科学课。

一节“美味”的课,它的教学目标,步步为营、步步深入,内容设计科学、准确,容量恰当,重难点处理得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引导,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精细时要密不透风,粗略时要疏可走马。

二、好课“以人为本”有“真味”。

教师表演、学生观看,教师讲、学生配合,看似精彩,难说是一节好课。好课的课堂,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都是课堂的主人,师生分工协作,教学相长。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梳理,教师指导、组织、帮助、管理、评价,课堂成为教师引导的地方、学生学习的舞台。教师就像麻,学生就是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老师能够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其中,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有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愿望。这样的课,教师上的自在,学生学的自在,此谓以人为本。

好课要有“真味”。某次省级名师论坛上有一个“名师同课异构”环节,4位省级名师轮番登场,分别呈现了“平行四边形”节课的不同课堂版本。课堂甚是热闹,学生们用纸片、木片等不同道具,在教师的带领下反复拼接着、打闹着,但是几节课下来,听课者竟然品不出这是一节美术课还是一节手工课,反正没有数学课的味道,因为几节课下来,竟然没有一位老师让学生明确说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数学课特有的那种讲究逻辑线索、结论明确、概念清楚、论证有效的味道被热闹冲掉了。这样的课堂丢失了“真”,怎么上都不会是好课。课堂不能跟风,不能折腾,课堂要追求本真、遵循规律。再举一个例子,有位老师上《春雨的色彩》,让学生闭眼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但老师并没有着急,她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一看,再去听一听吧。然后是配乐的课文朗读。还是那个学生,他说,老师,我现在看到了,春天的田野是花花绿绿的。这样的问题我们也经常问的,我们的学生一般都很乖,知道老师要听什么,所以不会说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没听到。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了,老师没有说再想想看,而是马上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这次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教学是真实有效的。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用真诚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真理的光辉去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去掉浮华之气,追求真淳教风,让课堂既精彩亮丽,又情真意切,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好课“有的放矢”有“善味”。

在上课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均参与其中,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学习。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分层教学,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思考和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书中的知识,通过练习尝试自己的收获而再次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学生学有所得,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此谓有的放矢。

好课要有“善味”,课堂有良好的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可以归为课堂的“善”。一堂好课,必须得有“善味”。这里的“善味”有三层意味:一是指好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二是指好课教师真诚、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三是指好课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有这样一个三年级《鸟》的课堂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鸟都有些什么特点?

生:有翅膀,有羽毛,有腿,有嘴巴……

师:还有吗?

生:鸟的眼睛可有趣了。[一位小男孩很有兴致地发言]

师:[老师点了一下头,示意这个学生坐下,可这位小男孩没有理会老师的意图,仍继续说。]

生:“猫头鹰的眼睛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样的……”

师:我是让大家说鸟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你坐下。[这回,小男孩的发言权被取消了,孩子噘起嘴,两只小眼直愣愣地望着老师。他的眼睛里充满渴望,充满期待,又显得无可奈何。]

当前许多课堂不都有类似的现象吗?这样的课堂,老师的问题往往都是预设的,一旦学生生成新的“问题”,老师就慌了手脚,赶紧往回“拉”。和谐的课堂提倡师生自由对话,教师仅充当平等中的首席。就这一男孩回答的问题而言,让其说下去,说不定就会说出“生蛋”这一特征来,让答案在常态下自由生成。即便说不出,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快乐地享受学习,也该是一件欣慰的事。例如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是水,这是正确的答案;是春天,这是创造性的回答,也便成了课堂中的生成性。善于捕捉那些闪动灵性的课堂资源,正视发展过程,采取灵活机智的手段,促进学生发展,就是一节课的“善味”

四、好课“出人意料”有“鲜味”。

一些课堂机械执行教学预设,课堂上往往呈现的就是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完成预定教案,课堂演成“教案剧”,学生被动成为“应声虫”。一节好课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的学习情境,采用引人入胜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好课的“鲜味”,靠技艺“着色”,靠情感“添鲜”,靠思想“提味”。曾去上海参加聚焦课堂“有效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研讨会,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刘松老师的课至今令人回味。他执教的是四年级的“方程的认识”,开门见山就说要认识一个重量级数学量——方程,后引导学生提问题认识方程,归纳出三个关于方程的问题:“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然后就让学生自找文本,去解决这三个问题,整堂课学习气氛浓郁。对方程的概念,他让很多同学不停地复述。复述是学习的重要手段,经过十几位同学复述,即使没有回答的也了然于胸了。刘松老师还出示了几种方程,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方式画圈分类,一个接一个学生上去画,一种又一种的集合圈自然生发。很多课堂以总结结束,而刘老师却以“我们还可以怎样解方程呢?”问题结束,这种做法独特却又很合理。一节课的结束,不就是另一节课的开始吗?且不说这节课如何高妙,更令人折服的是,下课后,那些第一次听刘老师课的上海学生谁都不走,争着抢着让刘松老师签名。以往粉丝追星的场面呈现在了课堂上,这样的课堂能不是一节好课吗?评委怎么说不重要,专家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认可、接受、有收获,学生能学到东西的课就是最美的课、最好的课。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参加过信息与学科整合课,内容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经过层层闯关,最终到了决赛,前面的几次课堂教学都很顺利,没想到在最后决赛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状况。是这样的一个情境,我让学生对比电子通信方式和传统通信方式的折线统计图,说说感想,预期孩子应该说从统计结果看,电子通信方式因为方便越来越受大家欢迎,会逐渐取代传统通讯方式。有个孩子举手,站起来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传统通讯承载感情,是传统文化,我不希望它消失。这时,我的大脑迅速运转,对他说:我特别认同你对传统通讯方式的文化性的认识,也理解你对传统方式的感情,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情不影响也阻挡不了信息化前进的脚步,既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答案,也完成了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课后评委对老师对于这个小情况的处理给予了肯定。以学生为课程资源,不拘泥于预设,会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发现问题不当即判断,留足时间和机会给学生,注重课堂生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欲擒故纵,精讲点拨,期待课堂的精彩生成。

当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做好自己最重要,上自己的课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我们都认为好课是多次打磨,反复磨练的课,在反复的修改、完善中追求完美,我们看到完美的课堂在眼前一亮,我们看到完美的课堂让我们为之心动。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我们感受到又不好“模仿”,更不好超越。因为课是死的,但上课的人、听的人却是活的,我们把名师的每一句、每一道题都搬到自己的课堂,也上不出同样的课。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教现成的“教案”,而是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积累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独有的“鲜味”。

5.一节好课标准的若干思考论文 篇五

一、一节好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准确、适度

教学目标通常有三个:

(1)知识性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做到了解、理解或掌握相关知识,基本技能应达到相应的水平。

(2)能力性目标――在讲授知识或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相关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3)思想性目标――学科教学除了具有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功能以外,还应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因此,根据各科教材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一节好课,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当科学、系统

任何一节课,都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表述,这种组织与表述都应当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逻辑性与系统性相统一,遵循可接受性原则,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密度适宜,循序渐进。

三、一节好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紧凑、合理

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应当层次分明,合理有序,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各类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或能力。

四、一节好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灵活、恰当

教学方法的适当选择以及灵活运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要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必须善于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与创新。

(1)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现状,选择或探究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值得指出的是,一节好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多法并用,适度调控,才能优势互补,教有特色。

(2)应注重“双主”作用的发挥,特别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应做到:

① 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支持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或解答,或讨论,或质疑,或交流。通过这种充满信任、情景交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格身心在紧张(适度的)和愉悦中都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② 教师应当善于变换自己的角色,不仅当好知识的传授者,更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诱导者(启发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知识、获取知识)、鉴赏者(鉴别、赏析学生学习、研究的成果价值)。同时,教师还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积极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③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诱导学生思维的参与和开发上。

(3)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自如地使用相关教具,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深刻领悟教学内容的真谛。

(4)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法的改革和创新应有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优质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改进学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一节好课,教学艺术的展示应当精彩、多姿

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反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以及其他相关能力的强弱。

(1)教师的语言表述应当准确、清晰、简炼,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心理学认为,无论是口头语言,面部语言(表情)还是身体语言(动作),都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正常人用来思维的武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优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口头叙述,丰富的面部表情,极具感染力的动作姿势,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从教师信赖的目光中,学生会感受到鼓舞和力量;从教师得体的手势里,学生会领悟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韵;从教师抑扬顿挫的话语中,学生仿佛陶醉在美妙的乐章里。

(2)教师的操作技能(如板书、作图、计算机演示等)应当熟练规范。书写应纲目有序,工整适时,布局合理,作图和演示应动静结合,清晰形象、生动美观。

(3)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机敏、恰当而又果断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仪表端庄大方,教态质朴自然,努力使课堂气氛热烈和谐。

六、一节好课,教学效果的反馈应当精良、前瞻

(1)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思想方法应得到较好的训练,相关能力应得到一定的培养,思维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应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目标应得到全面的落实。

(2)学生探索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应得到较大的提高,自信心应得到一定的增强,继续学习的潜能应得到有效的开发。

6.如何备好一节好课的心得体会 篇六

城关镇北街小学 杨丽梅

备好一节课,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增强人文关怀,因此我们教师的备课也要立足于更为高远的基点。

备课的第一步,理解、解读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

我们过去备课常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甚至将其预置成“教学目标 ”强行灌输给学生,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这样做的弊端。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这样的课堂就可能有更多精彩的生成。

备课的第二步,与文本对话,新教材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读通教材、读懂教材。

首先我们与课程标准对话:1.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精神;2.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3.对话基础上的超越。其次我们与教材对话:1.通览全局,整体把握;2.酌取精要,以小见大;3.融会综合,荟萃精华。最后我们与课程资源对话:1.比较与精选:取舍近态课程资源;2.寻觅与探究:开发远态课程资源;3.激活

与创新:优化设计课程资源;4.执行与反思:培植新生态的课程资源。总之我们要多维度理解教材,即分别从教者的维度、编者的维度、学生学习的维度来挖掘教材。

备课的第三步,教学拓展——引进相关资料、充实教材、生活教材,是必要的,但是要把握一个度。

新课程下的教学应该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最后一个“有度”,指的就是展有度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做到拓展有度呢?首先,我们有这样几个问题必须思考清楚:一是课堂时间是一个常数——40分钟;二是教材是“浓缩”、是精华,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三是现代社会资料的丰富和良莠不齐共存,首先是学不完,其次是没必要,重要的是教给方法,学会选择、判断、辨别、为我所用;第四,新课程提出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此,把握好这个尺度还在于我们的教学目标上,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应该拓展;与本课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要大胆地舍弃,我们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

此外,现在不少教师有一种认识,就是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7.我心中的一节好课 篇七

目前中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课堂上存在“卧倒”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 认为英语没有多大的用处, 放弃英语的学习。与此同时, 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课堂导入很浪费时间, 因而一上课就直奔主题。还有些教师, 虽然意识到了英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但却在实际工作中, 对其重视不足, 或是研究不够深入, 致使导入方法不当。这样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不能让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 更无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就英语这门学科而言, 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笔者认为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 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使教学很快进入最佳境界。

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笔者一直注重课堂导入的应用。下面以unit 6 Go Out and Enjoy Life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第一册 (王守仁、袁春燕主编) ) 为例, 试述一下这个单元六个课时的导入。

一、free talk导入法

free talk导入法是在师生彼此都十分了解的基础上, 对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一些生活中的话题进行讨论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可以让英语学习生活化,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开始学习新的知识。

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听说课, 让学生讨论休闲的时候去哪里逛逛。这是一个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所以笔者选择用free talk的方式进行导入。老师问学生一些问题, 例如:Q1:What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还帮助学生回顾他们已有的知识。学生回答所涉及到的有关地点和休闲方式的词汇与本课的主题密切相连, 也为本课话题奠定了一定的词汇基础。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 即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由于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 能够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的活动中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切入, 使学生自觉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有关Brandon Park Beach, 在这个听力材料中有着比较多的生词, 学生很难迅速地抓住听力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课时的导入上, 笔者可是花费了一些功夫。笔者根据课文的内容, 对其进行整合, 改编成一个与之相关的小故事, 通过绘声绘色的导入, 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可以在听故事时接触到本课将要学习到的一些生词, 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去体验这些词的意思和用法。有趣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降低对原有听力材料的恐惧, 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

三、图片导入法

所谓图片导入法, 是通过视觉的刺激, 激发学生们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热情。如果老师选择的图片是紧紧围绕着本节课内容的, 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视觉方面的满足, 而且为下面新课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本单元的阅读材料是有关The Fountain Square。笔者准备用两个课时去完成阅读的学习。由于学生的词汇量较小, 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 因而学生并不愿意主动阅读。在第三节课进行导入时, 笔者准备了一些和文中生词相关的图片, 利用图片给学生介绍生词。这些图片既简单又形象, 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图片还可以让学生把抽象的英语单词和形象的画面结合在一起, 又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生词。

四、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指在复习前面旧知识的同时来导入新的知识, 这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 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作铺垫,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在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学习课文The Fountain Square。南京的山西路广场就和书中描述的广场类似, 因而第三课时的家庭作业就是仿照课文描写山西路广场。由于第四课时和第三课时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 所以第四课时的导入, 是让一部分同学用英语描述山西路广场。这样的导入, 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把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使新旧知识进行合适的衔接。

五、游戏法导入法

游戏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或游戏, 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

本单元的语法部分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所以本节课笔者设计的导入环节就是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就是教师每次邀请三个同学, 其他的同学找出这些同学的一个特点, 用含有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表达出来。谁说的句子多, 谁表达的准确, 谁就获胜。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在很短时间里就能被创造出来, 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六、情境导入法

所谓情境导入法就是教师通过语言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画面来再现情境, 从而渲染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 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深入体会和感悟教材的一种导入方式。

本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鉴于此目的, 本节课笔者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帮助Sue安排南京一日游的任务。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播放了一段有关南京旅游景点的视频, 让学生欣赏了家乡美丽的风景。视频中出现的南京名胜古迹, 教师在黑板上一一给出英文翻译。这其实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一场有关南京著名景点名称的头脑风暴, 既促进学生掌握这些名称, 又为后面的任务扫除了一些语言上的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一开始就为学生营造氛围, 让学生入情入境, 全心全意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 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比如音乐导入法, 背景知识导入法等等。不管是怎样的导入方法, 只要能为教学服务, 切合教学目标,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都是值得我们教师努力尝试的。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导入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课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 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参考文献

[1][英]马丁·韦德尔, [中]刘润清主编.《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2月第9次印刷.

[2]陈谦.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生疑”能力[J].教学月刊 (中学版下) , 2007 (11) .

[3]陈正久.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导入[J].考试周刊, 2007 (35) .

[4]李瑞玲.高职英语教学导入环节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李旸.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6]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7]王嵘.让导入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亮点[J].考试周刊, 2010 (05) .

[8]肖荣, 黄宏新, 车云霞.论课堂导入及其设计[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1 (02) .

[9]姚红东.高中英语课堂艺术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池上》优秀教案下一篇:物流岗位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