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上好美术

2024-09-15

怎么上好美术(精选8篇)

1.怎么上好美术 篇一

课外阅读评价

学好语文的窍门是什么?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简言之,多读,多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充分重视了课外阅读的问题,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要求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提升阅读、习作能力的必由之路。为此,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是我对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而又不挫伤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是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尝试了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1.定期开设课外阅读交流课(两周一次),先由学生在课外阅读小组中交流自己近期阅读的名著或主题书,再轮流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小组长对组员课外阅读的书刊进行记录,教师对学生班级交流中的情况进行记录

2.制作课外阅读记录卡,由学生自己登记一段时间来(一个月登记一次)课外阅读的情况,由家长签字并附上意见。3.举行“读书笔记”的交流和展览活动。

4.采用小组推荐和班级考核(由学生代表组成班级课外阅读考核小组)的办法,定期(两个月)评选班级“读书之星”。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读书竞赛活动。教师根据以上诸方面的综合情况,基本上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较为准确的评定。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我每天利用课前3分钟开展“我读了„„”的读书交流活动。每天一点时间,让每个学生都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昨天读的书或者文章,既交流了收获,开阔视野,又锻炼说话能力。

我还定期开展一些办读书手抄报、读书板报,开展读书竞赛,开展 “我知道的科学”、“我知道的名著”、“我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趣事话你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2.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多的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教师应重视家校间联系,构建校内外沟通、课内外结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建议家长在家庭里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当孩子有零散、短暂的时间,可要求他们随手拿一张报纸;当他们有完整的时间时,可要求他们端起一本书静静地打发时光。书应该在家中无所不在。父母与其规定孩子每天应花多少时间看书,还不如关心孩子们所看故事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告诉你故事讲到哪儿,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成就感。不要要求孩子不能看电视,该去看书,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书与电视是个矛盾,也不要奖励看完书的孩子,应让阅读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方法上给予指导,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事,让知识的海洋常常跳跃着他们因阅读有所收获的欢快的浪花,只要持之以恒,小溪终将能汇成海洋。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用星的数量来表示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评选“读书之星”,还可以将成长记录袋评价运用到了课外阅读评价中。

今后,我将继续在学生语文学习的常态评价方面探索下去,以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怎么上好作文课

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学作文更难,这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怎么上好作文课。原因在学生无材料可写,老师则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教更能提高作文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开展作文教学:

一、范文引路,读写结合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在教学中,我注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完成对篇章的分析,将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落实到实处。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领悟“怎么写”的方法,然后将学生在阅读中学得的语言规律和写作知识用到习作中,这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写作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已。实际操作中,我还以课文为载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读写结合点进行片段练习的迁移,然后在作文中拓展。

二、注重观察,发挥想象

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那些平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将会为习作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契机,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的想象力,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引发学生作文动机,激发创造欲。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学生看图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一幅图时,就能想象出图中的背景、人物、动作、心理、故事情节。二是把看图作文的观察方式引向社会、自然,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的真善美丑。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情动于衷而发乎其外,写出的作文才既有生活内容,又有真情实感,做到情文并茂。

三、快速作文,当堂完成

作文课中,我对学生习作首先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学生明确目标和方法后,就规定学生完成的时间,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种强化训练,切断了一切不必要的外界干扰,情绪、意志、活动内容融为一体,转化为内部动机和能力,文章一气呵成。这样不仅作文质量高,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教师批改,发挥主体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我进行多元批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作文也因此更加精彩。

1.学生自改,激励积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并不大,能学以致用的就更不多。追其缘由,主要是学生没有认识和真正感受到积累词汇对他们作文所带来的帮助。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影响行为。”针对这一点,我一改“学生写老师改”的传统批改模式,在写作时,让学生用红笔圈划出自己作文中用得好的词句,再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由自己打“积累分”。一个好词的运用加1分,一个好句的出现规定加2分。这样做,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稍一努力他们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了,一股“积累竞争风”在班上形成了。

2.同学互改,取长补短。让同学们互相修改也是一种很好的修改方法。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适当提出批改要求,循序渐进,让学生或在小组内进行互换,或以组为单位与其他合作小组交换。这样相互交换的批改模式刺激了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3.教师评改,促进发展。一篇文章,经历了以上两个环节的批改后,学生对作文的要求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老师再进行整体评议,就能事半功倍了。在评改过程中,我不仅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留下言语评价,而且还画上一个大拇指或几颗星。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形式可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之所载者实质,而文之所成者方术也。”只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想、去做,并指导他们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想、如何做,这样不断观察,不断积累,作文才会有取之不尽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不厌百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然而当前,许多中学生写作文要么是一遍完成,不加修改,要么根本就不会修改。长此以往,形成了作文质量难以上台阶的局面。

笔者认为:修改作文,仅仅靠教师的集中批阅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传统的精批细改,只是把老师的理念强加在学生作文里,学生缺乏自主的感受和认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造成学生厌写、厌改,甚至有些同学作文本发下去以后,连批语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了,这样,教师的修改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所以教师必须利用作文修改课引领学生自己进行作文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该如何上好作文修改课呢?

一是对作文修改课教师要有学期或学年的计划,并能长期坚持。因为作文修改课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节课两节课就教会学生全部。谁都知道,一篇作文包含的要素很多,标点是否正确、语言是否通顺、立意是否深刻、构思是否合理、中心是否集中、选材是否恰当、层次是否清晰,况且每个要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或整个教研组制定长期计划,统一协调。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是一堂作文修改课最好只选取一个重点。在一节课内作文修改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的放失。教师一定要先浏览学生作文,了解作文初稿情况,根据训练重点和普遍问题确定重点指导评改的方面。

三是围绕重点选好例文。最好是本班学生的几篇习作,它的优缺点极具代表性、针对性。比如我本周作文修改课的重点是“如何做到中心集中”,作文练习是“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我选取了本班学生的五篇作文,分别是《钱》、《金钱和财富》、《钱的诉说》、《一张假币》、《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前三篇作文,一会儿写钱的发展,一会儿写“我”对钱的渴望,一会儿又写生命就是金钱、知识就是金钱,一会又写有些人为了钱而失去人格和理智,一会儿又写中学生要节俭。我把原文完完全全地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去读,许多学生感到读了之后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时我就顺势讲作文为什么要中心集中,怎样才能使中心集中,并让学生对这三篇文章进行修改,不仅这三个学生受到了启发,而且也教育了其他学生。最后我又展示了后两篇作文,一篇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一篇是写钱币的发展历史的说明文,由于它们选取的角度小,写起来顺手,中心也很集中清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这样的榜样就在他们中间,更能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选材角度小能使文章中心集中”这一写作方法和技巧。

四是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一)同桌互评,这只限于简单问题的修改,例如标点符号的用法、格式,错别字等。大多同学在作文中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有的不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在每行开头的第一格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这些问题较简单,让每个学生批改,是能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通过“挑别人的刺”,意识到了自己下次写作文可要注意的问题。(二)小组共评。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作文,课堂上把学生按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修改一两篇作文。在修改过程中,每个人都要进行阅读,然后发表见解。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样,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特别是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自己的力量;既发挥了群体的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自改的能力。(三)示范修改。教师展示四五份作文,示范性地全班集中批阅,然后再让学生批阅其他作文。

值的注意的是课堂作文修改,尽量不要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因为自己作文存在的毛病不一定自己能发现得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也限制了自己不一定能改得更好。

五是要及时总结批改成果。无论是同桌互评还是小组共评,都要及时挑选出优秀作文,老师点评,以巩固强化训练内容。同时及时纠正学生在批阅中的错误地方,由于学生的知识视野狭窄、技能有限,可能会把较好的原作改得面目全非,可能会把正确的句子改得成了病句,甚至改变原文好的立意。更有些态度不端的同学可能会在原作上胡写乱画,引起原作者的不满。总结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修改者、原作者之间共同讨论的过程,更是教师深入实际的指导过程。

最后,笔者希望真正能扭转对于作文修改课的一些偏差认识。过去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了“写”,宁可花两课时让学生写,也不愿花两课让学生改,课堂写作文天经地义,课堂改作文就有点“奢侈”,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再者不能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天经地义的责任,让学生修改作文是老师偷懒、责任心不强。我还是要说,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积累、自我表达、自我完善的一个有效平台。也只有在课堂上教会了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作文修改的意识,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修改,那时,也许才真正会“事半功倍”、“教是为了不教”呢。

2.怎么上好美术 篇二

关键词:兴趣,情境,素养,才能

作为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 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的美术课程, 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人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 上好初中美术课应当成为不懈的追求。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 略谈浅见。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世间万事万物, 但凡能受到重视的, 其必然具备一个条件:该事物一定有意义, 有价值。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 美术课如果想被重视, 必须先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自我成功中感到快乐。

(1) 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激发兴趣。学生如果对美术课有兴趣, 从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随时给学生创造充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 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艺术节及各种包含艺术实践的活动、比赛是展示学生美术才能的好机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学生有所作为, 要知道这也是展现学校特色和学校美术教学水平的好机会, 如果在这方面能够有所收获, 无疑也会加强美术课被社会、学校、家长重视的程度。要让学生掌握装扮生活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需要美, 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充满艺术情趣的空间。做个十字绣挂在墙上, 编个小花篮摆在案头, 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日记, 画一幅漂亮的图画……都能给生活带来不少情趣, 当这些成为一种习惯时, 生活便会被打理得充满色彩, 学生对美的追求也会随之而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有兴趣自然就会重视美术课。

(2) 给学生发挥潜能的场所, 培养兴趣。学生的性情千差万别, 但他们都有释放自己表现自己的愿望。活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合适的释放情感的空间, 在美术课上可以充满个性地去创造;而一个内向的、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也可以用美术的方式把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达;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写生过程中通过对比和区别可以让自己认真起来, 而一个性格暴躁的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也能让自己变得冷静、多思。可以说美术能够极大地塑造学生品质、释放学生性情, 一旦学生找到了一个能够使自己“心旷神怡”的场所, 他就会投入其中。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就需要教师研究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学好新知识与技能,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动脑筋、想办法, 像导演一样精心策划着每一个教学细节。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造一个他们不曾经历过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应当使学生有一种新奇感, 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做实际上是给教师提出一个要求, 那就是教学要不断创新。其次, 创设学习环境, 思路应当开阔, 学生的活动场所不应当局限在美术教室, 要把思路扩展到社会、教室之外、网络、博物馆、大自然等。

三、做好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 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教具还可以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 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 这些曲子在烘托课堂气氛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 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 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 有什么样的特点, 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 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 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再比如执教公开课———“校园的春天·运动会标志设计”一课时, 在课前五分钟学生被安排到教室里, 正像我所想到的, 学生整齐严肃, 如临大敌的感觉。我并没有跟学生打招呼, 径直走到多媒体控制台从另外一个老师的课件中调出了《春天在哪里》那首歌。过门结束, 我拍拍学生的肩膀说:“这首歌熟悉吧, 会不会唱, 一起唱好不好?”起先只有少数的学生低声地跟唱, 我走上讲台打起了节拍:“自信点, 放开唱!”学生的声音高了起来, 明显放松了。我把动作做得更大更夸张, 学生们看到我满不在乎的样子, 于是进一步释放了情绪, 投入地唱起来。

一首歌唱完, 评委鸣笛开始上课。我借着刚才唱歌的热情劲开始询问:“刚才我们唱的那首歌多好哇,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在哪里, 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在学生们跟着我往下诵读的时候, 我忽然一转, 我说:“春天也来到我们的校园里,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由于较好的课前准备, 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们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四、发展美术能力, 形成美术素养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 有一部分老师片面地理解了《标准》, 认为新课程不以传授美术知识、技能为目的, 因此降低了美术作业的难度, 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兴趣和多种学习活动方式。于是, 出现了学生兴高采烈、课堂热热闹闹、只看教学过程、忽视学习结果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既没有难度, 也缺乏美术学科的内涵, 不能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也背离了《标准》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之后, 最终还是需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发展实践能力, 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因为有了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后, 学生的创新质量才会达到一定的高度。

3.怎么上好数学练习课 篇三

1. 紧扣知识的结构,进行有层次的练习

学生的技能大多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而练习又是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学习活动。在练习课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将知识的自然结果有层次地巧妙地反映于学生的认识中,逐步形成认识结构。我根据练习内容把一节练习课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即:知识的再现阶段——知识的巩固深化阶段——知识的运用阶段;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深化练习——拓展练习。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提高培养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水平、熟练运用水平和创造水平。练习课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要让练习课上出“风采”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练习课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特点,重建练习课的课堂生活。例如:在教混合运算的练习课中,我根据练习内容和要求进行四个层次的练习,先是一组基础练习。

如: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包含有哪些运算,再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最后算出结果(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式题进行计算):

47-12+547+12-5

6×3+5050-6×3

7+54÷654÷6-7

15-7×2 (15-7)×2

计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做,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也节省了时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充分张扬个性,激发了兴趣。通过这组练习,学生得到知识的再现,回顾了新知识,并帮助学生领会、理解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了避免学生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知识,避免形成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紧接着进行下面一组变式练习。(改错)

我是小裁判(改错):

3+5×730-10+4(3+9)÷3

=8×7=30-14=3+3

=56=16 =6

这一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他们的观察得出结论: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下面四点步骤:一看:几种运算;二想:运算顺序;三算:分步计算;四查:计算正误。再次是进行深化练习。

621

要求:不改变三个数的位置,添上不同的运算符号,能按指定的顺序计算。(一、二组同学写出只有加减法的式题,三、四组同学写出先乘除后加减运算顺序的式题)

这组练习是给学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也是大显身手的时候,能写几个道就写几道。小学生喜欢被人表扬,所以老师一说写得越多越好,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汇报时整个课堂很活跃,把课堂推入了高潮。趁热打铁,紧接着就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玩“算24点”游戏,要求:4人一组,每次出4张牌,添上运算符号或( ),每个数字只用一次,算出的结果是24。

这样既巩固了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分析、理解、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 把握学情,合理组织练习

根据小学生的兴奋点容易转移,兴趣极易激发又极易改变的特点,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基本练习——回顾——深化练习——课堂小结——游戏等几个环节,把握好学生情趣,科学地组织练习。

2.1 练习课中合理地处理练习时间和练习形式:课中,采用了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形式。先让学生练习,然后进行指导性的小结、评估、强调,不断强化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充分利用“反馈”在练习课中的作用,在每次练习后进行及时反馈信息,给予不同方式的表扬和鼓励,及时纠正。这样,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习动机。

2.2 正确处理教与学,知与情,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练习课教学过程中,每组练习后,我注意到了抓住练习课的重难点和该组的练习要求。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如:学生的学习反应突然“跳笼”,超越老师的预设与估计,即对原有课堂预设流程的偏离、断裂、肢解。这时老师就必须从容地面对这种生变,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方向、重点和要求,使教学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的层次上继续运行,促进学习和生成和学生的发展。

3. 练习课的设计必须“依纲靠本”,不能脱离教学实际

我们在备“课”的同时更要备“人”。备课中我们更强调了一种预设,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练习过程,根据课前的预设引领学生的思维,有序展开练习。比如习题要适当、习题的类型尽量多样化,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等等,高质量的预设更体现出教师是组织者的功能。备“人”中我们更强调了一种流变与生成,学生在哪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相应地教师如何去指导帮助,突出了教师的随机应变,当出现与预设产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必须有“生本意识”。

4.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篇四

如果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那这个美术老师需要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色彩与联想》这一课里,教具是课本的范画及相关作画工具,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蓝色多瑙河》《森林物语》等风格反差较大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并作画,因此音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

5.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 篇五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老师美术鉴赏课要上好,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尤其是工作量,教师真的是良心饭,你可以很简单的混过去,也可以很认真的搜索大量的资料,但就算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欣赏资料,一节课学生也不可能有时间件件去欣赏,所以,一节课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怎么去欣赏,把握欣赏的方法,重点欣赏几幅作品,引导学生去参与的过程中,再总结一下欣赏方法,自己刚开始上鉴赏课时,课前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

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6.怎么上好美术 篇六

美术欣赏课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审美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如何有效的上好美术欣赏课呢?

1. 合理使用多媒体

美术欣赏课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与内容,教师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借助多媒体来完成。让学生在播放的音乐声中边看边听教师的讲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师的时时指导下思考、联想、步步深入。在结合电教和书本内容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于始终。使学生在美育教学中进行民族自尊教育,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 美术作品与文化课相结合欣赏学习法

在中学美术的欣赏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在语文课本或历史课本、政治课本中有较详尽的介绍。如果我们将欣赏内容与其他课本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会有让人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更容易对教材理解与把握。不仅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甚至主动在历史书、地理书、政治书、生物书以及课外读物或杂志中寻找其他欣赏内容的相关材料,以便与教师的电化教学相配合,当一回“助理美术教师”。 历史、地理和生物老师反馈的信息也是如此。这种欣赏学习方法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让学生记忆与掌握。

3. 点面结合学习法

中外美术发展史以及各流派的学习,除按历史发展顺序排队学习法以外,还可以从美术发展的整体着眼,让学生采用点面结合的办法学习。如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可从绘画艺术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各选二、三幅代表作。先就各自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作一概括的了解。然后再重点欣赏几幅题材、手法、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作品,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绘画的高度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再如:雕塑方面,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刻中,各选三组比较典型的作品,先就这三类雕刻的主要特点进行学习,再听老师讲解如何欣赏这三类雕塑,然后分别对所选作品进行赏析、讨论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致。

4. 学生在欣赏课中欣赏方法的学习

当一幅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首先要了解它是哪个国家、哪个年代或是什么时期的美术作品?然后再了解其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如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先要知道是十四世纪末到十六世纪这一历史阶段;再要知道意大利是最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三要知道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如:波提切利《春》、《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庭圣母》、《雅典学院》等。更要知道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导思想,其主要成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让学生本着从感性到理性,从形式到内容的方法进行,就好理解了。如果能把电脑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及幻灯片结合使用效果最佳。

5. 讨论、探讨学习方法

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较广,有不少学生课前就对所欣赏的.教材有所了解,但知识却并未学透彻。学生都有可能对某一作品进行讨论或争辩。教师应积极鼓励这类学生,并在表扬这类学生的同时,把这幅作品的内容又传授给了全体学生。这种方法,学生对其内容的记忆几乎都忘不了。积少成多,形成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后,所学内容就很可观了。不仅在课堂上,当你在课下或学生放学时,听到学生们在争论或探讨某一个画家或美术作品时,你的心中也一定会和我一样自豪与满足,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7.北京农民工子弟怎么上好学 篇七

从暑假开始,北京各区的拆迁波及了众多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拆迁风暴中,北京关停了24所打工子弟学校,1.4万余名学生的去向引发了全国关注。

据公益组织“打工之友”负责人张志强调研,目前,约有10万孩子在北京市没有获得办学资格的114所自办校和近50所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接受由家长自己买单的“义务”教育。学校主要分布于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乡接合部,如四环、五环以外的村庄。

小安(化名)原来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春蕾打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学校被拆了之后,她就在平谷区第二小学的六年级借读了一个学期。她的30个同班同学,和她的经历一样。

“石景山区去年拆了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是春蕾、太和、红星小学。那里的孩子们现在都去了公立学校。”公益团体“同心希望家园”负责人马小朵说。

平谷区第一小学、平谷区第二小学从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各年级里选考了孩子,剩下的集中到蓝天中学。蓝天中学原来收的就是打工子弟,现在将一些平房改建成了小学部,而3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也随学生到了这里。

公立学校不管是教学质量还是伙食标准都好多了,但是光饭费就要200多元,以前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学期总共也就600多元,离家近中午回家吃还不用饭费。更重要的是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不像原来的老师会看守到7点,家长们都忙着打工根本不可能来接。

在朝阳区,采取的办法是孩子们进“民办公助”学校。民办公助还是私立的性质,校长是教委委派的,一般是原来朝阳区的老教师或者退休的老校长。在海淀区,较多的孩子进了附近的打工子弟学校,进公办学校的比较少。而在大兴区,关闭了10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后,公办学校接收孩子的很少,除非家长办齐了“五证”。

最后的结果是,学校基本上重开或者合并,学生都回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

知名农民工子女学校项目“新公民之友”总干事蔺兆星认为,无论政府拆迁学校多么迅速,都不会出现大量孩子失学的情况。打工子弟学校会顺应市场变化,农民工家长也会选择就近转学,实在不行就搬家。

问题的关键是,政府措施不是拆了就好,而是要规范民办学校,集中资源后办学质量会得到提升。现实的经验是,700~800个学生的学校,会明显好于200~300人的小学校。现在对农民工孩子来说,问题不是没学上,而是怎么上好学。蔺兆星认为,“目前需要争取的是政府更多地支持民办学校的态度和力度,要是得不到有质量的教育,这些孩子就废了”!

张志强在调研时,听闻了一个真实而令人心酸的故事。一名老师问“长大后的理想”,很多孩子一片茫然,过了半晌一个孩子回答:“我去捡破烂,收一个大彩电,能赚10块钱。”

“在政府政策、投资办学者、老师和学生这几个群体的博弈中,教师和学生成了真正的弱势方,他们的利益保障仍亟须破题。在一轮又一轮的取缔、转学的喧闹中,城市打工子弟如羊群般被放逐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在体会知识的乐趣之前,他们已过早地品尝到了人生的冷暖。”在调研报告里,他这样写道。

8.如何上好美术课 篇八

初中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其他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徐悲鸿说过:美术教育就是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上好美术课是我们美术老师的神圣使命。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做好美术教学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我们的美术课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地去进行。通过各种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应以学生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力来评价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让美术课堂活色生香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本身思想应有创造性和新鲜感,使学生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老师要激发学生的热情以引导好学生,让他们自由创作。比如,学生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则要把握好时机,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再鼓励进行规定的内容,使学生乘胜进步。

三、引導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美和欣赏美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美无处不在。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讲“生活与设计”,谈到家庭装饰设计——“家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品味等方面的信息。”让学习与生活相连,学生可以更真实地去感受和发现美。

四、注重写生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写生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很重要。每个学生眼中的世界都不一定相同,因为人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课间活动的某个场景,充满生命活力的动植物,都是很好的入画题材,坚持让学生以画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日积月累,定能提高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教无定法,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方法,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美术课才算是一门艺术的课。

上一篇: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下一篇:最美重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