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个人总结

2024-10-04

师德建设个人总结(共9篇)

1.师德建设个人总结 篇一

在上级领导的倡导下,我们学校扎实深入并富有创新地开展了“师德建设年”的系列教育,活动轰轰烈烈,效果显著,全校的教育行风建设工作成绩令人瞩目。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能把师德建设年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研究制定师德建设年活动方案,成立师德建设年领导小组,部署师德建设年活动,每项活动领导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3.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上级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并认真落实。

4.学校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蓝本,组织教师学习。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指导检查,此外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在师德方面学习写出师德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对教师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使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

1.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学校领导作了师德建设年工作的动员部署,每位教师引起了高度重视,增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自觉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师德修养计划。

2.在教师中实施了“五师”教育工程:

(1)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新秀”工程、“明星”工程的目标进行培养。“五师”教育工程的实施,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学校师德典型事迹层出不穷,教师们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奉献,悉心育人,她们用爱塑造爱,用心雕塑心。“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而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累累的教育硕果,学校的办学育人工作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我校有22个教学班,每班都配有副班主任,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帮扶对象,每名教师都和联系的学生结对子,深入班级学生中间关心、爱护学生,做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师爱,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学会做人。通过活动,实现了后进生无掉队,特困生无失学,优秀生更优秀的目标,全体教师坚持爱心第一、教育第一、资助第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学校的温暖、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温暖。

2.师德建设个人总结 篇二

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2003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4年,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的网络;2007年, 国务院对全国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 发布《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二)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立法已经起步。

2004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 (试行) 》, 规范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等行为。2005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同年12月,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落实《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评级管理指导意见》, 指导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管理信用评级工作。2007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实施《征信数据元注册与管理办法》。在人民银行推动下, 金融系统内的《信贷征信管理条例》已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2009年, 《征信管理条例》对外征求意见后, 人民银行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召开了征信机构、金融机构、征信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 并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形成了《征信管理条例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2011年, 国务院法制办将《征信管理条例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三) 个人信用体系主体和数据库建设已初具雏形。

中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自2006年初正式运行, 迄今已满6年。与欧美等国家完善的信用体系相比, 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收录信息量和覆盖范围已可用“巨量”形容。

(四) 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初具规模。

从资本构成看, 一是民营信用中介机构;二是外资、合资信用中介机构;三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动建立的有关信用中介机构。这些信用中介机构通过有偿采集个人信用信息, 进行个人资信评估, 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以自收自支的模式运作。

(五) 信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国外的经验, 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 个人信用消费的巨大潜力会被发掘出来。2011年我国GDP达到5, 184美元, 已经超过该标准线。

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障碍

(一) 公民普遍缺乏现代个人信用意识。

一个人不讲信用, 只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其经济利益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 导致其失信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 从而造成整个社会信用缺失。

(二) 数据库建设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现在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数据库外, 各个地区还存在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自己的区域性数据库, 各数据库相互间可比性不强, 不同评估机构作出的评估结果又是大相径庭。

(三) 信用数据征集成本过高。

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征信数据分散, 开放程度低, 个人信用评估公司难以获得, 从而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个人信息数据库。

(四) 缺乏市场化的征信服务企业主体。

信用中介机构作为征信服务企业主体, 其市场化程度很低。国内有实力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的机构还很少, 市场规模很小, 加上经营分散, 行业整体水平不高, 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 从而难于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用报告。

(五) 个人信用奖惩机制缺失。

由于缺乏比较规范、严格的个人信用奖惩机制, 对守信者的经济补偿不能合理到位, 而对失信者的处罚手段不多, 失信个人付出的成本很低, 这就进一步助长了失信行为的产生。

(六)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由于《征信管理条例》尚未出台, 所以我国尚无一部关于个人信用的全国性的法律文件, 有关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也仅限于上海市颁布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方法》和深圳市通过的《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七) 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2002年以来,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少数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 但每年毕业生仅数百人, 远远满足不了几十万的市场缺口;2006年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也开展了信用管理师的职业资格培训, 但规模小, 相对日益发展的信用管理行业以及个人信用体系所需的人才需求来说还有很大的缺口。

三、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 加强公民的信用道德。

一是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 强化诚实守信观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 在全社会全面进行信用道德教育, 并从中小学抓起, 培养信用意识。二是制定公民诚实守信原则, 规范公民行为。结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一套反映时代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道德伦理规范, 建立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行为准则, 完善全民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机制。

(二) 完善个人信用管理机制。

第一, 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机制。个人信用体系的各个主体, 都要依法依规, 以不同的形式公开在行政管理和业务活动中掌握的信用信息。第二, 建立信用产品供求机制。建立规范的信用行业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 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高效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专业机构的发展。第三,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一是建立合理的惩罚尺度, 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二是根据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 将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按照时间长短不同记录于各相关数据库中;三是建立异议信息处理机制;四是建立快速收到有关失信行为的信息或举报机制。第四,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国家个人信用管理局对我国个人信用体系运作进行宏观监管, 并按中国人民银行九大区行设置划分区域, 在各区域金融中心城市设立个人信用管理分局, 对各区域个人信用体系进行日常监管。第五, 建立舆论宣传机制。要将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活动作为一项工作常抓不懈, 集中声势和力量, 全面、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 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思想和意识, 增强人们的信用理念。

(三)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是政策法律保障。要围绕规范信用秩序, 尽快研究制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 制定个人征信的统一标准和方法。二是资金和人才保障。对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确实需要政府承担的支出, 应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 并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保证投入到位。在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劳动社会保障部的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的基础上,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 做好信用体系建设专门人才的培养计划, 做好培训工作。三是技术保障。第一, 整合行政资源, 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第二, 有序开放信用信息数据库;第三, 从技术上运用各环节确保系统安全;第四, 积极推进信用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公冬梅, 王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3.关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 个人征信 个人信用信息 体系 建设

个人征信是指由征信机构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银行信用和其他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形成信用数据库,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并向特定用户提供征信产品或服务的活动。建立个人征信体系是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也是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必要条件,能够促进消费信贷和消费健康增长,并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

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现状

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最早于1999年8月在上海开始进行试点建设。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于2006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联网运行。截至2006年8月底,该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超过5亿,其中有借款记录的人数超过5200万,信贷账户总数超过7680万个;正式向个人征信系统报送数据的机构包括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16家城市商业银行、67家城市信用社和82家农村信用联社。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采集和保存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身份识别信息,并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一些城市已经或正在尝试将税务、海关等部门纪录的个人信息接入该数据库。该数据库在个人信贷风险防范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全国各分支机构已开启5.2万个查询用户终端,已为各金融机构累计开通查询用户近7.2万个,累计查询信用报告3523万笔,日均查询量基本稳定在15万笔左右。据一些商业银行反映,通过查询个人信用信息而拒绝贷款的客户,约占申请客户的10%左右。

二、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做保障

在我国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立法工作则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除《保密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涉及到个人征信,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全国性的法律,有关个人信用方面的专门法规仅有地方性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和《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制定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等法规,也主要是针对个人征信中的金融信息,有些还是暂时性的法规,不具有广泛性,也缺乏针对性。

2.信息数据覆盖面小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是涉及个人在金融机构中的信用信息,而在我国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还分散在工商、税务、社会保障、人事、通讯、交通、司法等行业部门。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缺乏牵头机构或是权威部门的协调,一直以来无法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就目前情况来看,实现这些公共部门的信用信息的整合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3.个人信用信息的需求不足

个人信用信息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从范围看,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应用还主要局限在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实际上个人信用在就业、留学、工商注册、医疗、个人贸易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从机制上看,国内社会信用市场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信用服务机构提供资信评级、信用调查、担保等形式的信用信息产品与服务。同时缺乏有关信用信息使用权限的法规,因而无法规范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从而造成信息的需求不足。应用范围的狭窄及信用市场运作机制的缺失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

4.个人信息使用尺度不明晰

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须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在审核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或审核是否接受个人作为担保人等个人信贷业务,以及对已发放的个人贷款及信用卡进行信用风险跟踪管理时,可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只是单纯查询个人的信用信息并据此作出审核,而缺乏分析过程。由于个人信用信息只是一种记录,可能会出现已有的信用信息不能完全反映当事人的现实资信水平,造成商业银行判断失误。

5.个人失信惩罚机制缺失

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依法设置惩罚机制能够杜绝大多数商业欺诈和不良动机的投机行为。在我国,由于缺乏对失信行为和失信者的惩罚机制,而个人征信系统又没有达到覆盖和应用到全社会的程度,失信者往往能够钻法律的空子。这样在社会信用体系中表现出“格雷欣法规”——失信者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相反还能从中得利;而守信者却因守信而遭受损失,在市场经济中受到排挤,从而出现失信者驱逐守信者的现象。

三、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一定要立法先行。人民银行应针对已制定的有关个人信用信息管理法规条例的执行情况,结合个人征信系统运行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这些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应尽快协助国务院出台关于个人征信管理的基本法,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该法律应主要围绕提供與收集信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信用信息的流通与交换、信息的使用权限、保护个人隐私以及有效的惩戒机制来制定。政府还应尽快完善各种配套制度建设,如完善个人金融存款实名制、完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信用担保与保险制度等。

2.明晰个人征信管理机构

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已经确定由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征信管理局行使信用管理职能,同时还应进一步颁发条例,就征信管理局的管理职责权限作出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人民银行 “统一信用管理”的核心地位,以便征信管理局尽快制定政策和推动立法,发挥其职能作用。个人征信管理还需要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配合,应建立人民银行牵头的征信监管主体协调机制。从长远看,应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管理局”向“国家信用管理局”过渡,最终实现跨部委的统一领导。

3.扩大个人信用信息应用范围

政府各部门如工商、税务、司法等应带头积极应用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信用评级、资信报告等信用产品;还可以通过政府立法、行业组织制定行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个人信用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政府还应尽快培育信用市场体系,促进各种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通过提供多样性的信用产品和服务形成“需求推动”,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和信用市场体系“螺旋式”的双重发展。

4.建立失信惩罚和守信奖励机制

信用奖惩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保障,也是个人征信体系发展的基础,能够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守信意识,在全社会创建诚信的社会氛围。对于失信行为应根据情节、危害与损失程度给予不同层次的惩罚,如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做出的行政性惩罚、金融等社会服务机构做出的市场性惩罚、舆论等形成的道德性惩罚、媒体做出的社会性惩罚以及司法部门做出的司法性惩罚;在给予惩罚的同时还要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以示公平。对守信者则要给予奖励,可采用实物奖励、政策倾斜、社会公示等形式,使其获得实惠,帮助其树立良好形象,以形成对失信者的鲜明对比。

5.加快人民银行与其他部门信息的共享进程

应当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征信监管主体协调机制,促进拥有信用信息记录的各行业部门的有机协调配合,防止各部门垄断信用信息资源,在避免重复征集信息对征信客体增加负担的同时,实现人民银行信贷征信与其他征信监管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为推动联合征信创造条件。还应加快个人征信的标准化制定工作,重点是要制定信息标识标准、信息分类及数据编码标识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以规范或统一信用信息的形式。在技术上应尽快解决各征信系统数据接口方案,各相关征信系统应预留与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联网数据传输的通道,加快现有技术升级与软件开发工作,为最终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中秀:个人信用指南[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P142

[2]欧志伟箫维等著:中国资信评级制度建设方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P13-P25

[3]国务院研究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研究”课题组.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N].中国经济时报,2006-06-30

4.师德师风建设个人总结. 篇四

在这一学期中,我时时刻刻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工作中认真执行,服从学校安排,坚持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创新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先将本人在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坚持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在教学中,本人重点从备课、上课、作业三个环节来搞好教学工作。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习惯也不好,教学的组织就比较困难,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好,怎样有效的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我这一年工作的目标。在备课中和备课组一起努力,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好每一堂课,特别是课堂反馈环节,每个习题我都认真的选择,照顾到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针对学生解计算题能力差的问题,每节课我都抽出一点时间,将作业中的普遍问题处理一下,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解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对班级中的部分同学,坚持面批作业和辅导。通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在学习态度和效果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我还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且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热爱教师工作“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当好一个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取得教学效果有效方法。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学习网络知识等。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差生和后进生。

5.个人师德建设工作总结 篇五

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的今天,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师德,可以调节教师的行为和师生关系,塑造学生真善美的情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未来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师德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将本人师德建设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本人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保护法》、《未成年预防犯罪法》等教育读本,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起到了党员的模范作用,做到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当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做到不收礼、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认真探究,提高教学能力。

在教学上,努力探究实践新课改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平时能刻苦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生、认真批改,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种各种因素,认真备好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如何培养学生,树立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来丰富自己的认识、知识及才能。同时我常静坐独思己过,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进。

三、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到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教育帮助工作,搞好师生关系。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努力做好引导工作,多看到学生的进步,多鼓励表扬学生的进步,在工作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到了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学习,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四、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6.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篇六

浪溪中学 徐业胜

近年来,我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经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还需要教师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同时,需要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要求教师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7.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篇七

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1999年7月,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 这是我国第一家开展个人信用征信的专业资信机构, 是我国探索个人征信模式的最初尝试。

2003年, 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 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 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新增内设机构“征信管理局”。自从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征信业的职责以来,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4年,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筹建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 经过几年努力, 个人征信系统已经建成并成为我国防范信用风险、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的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为社会提供了较好的服务。截至2011年底,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已为全国近8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查询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展贷前审查, 进行贷后管理的必要程序, 为商业银行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独立的、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建立信用档案, 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个人的信用信息, 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个人信用信息主要来自两类机构:一是提供贷款的机构, 二是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机构。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主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 并且信用报告主要作为贷款审查的依据。个人信用报告, 可以说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帮助交易伙伴了解对方的个人信用状况, 方便达成金融交易。个人信用记录主要包括6个方面的信息: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结果、个人基本信息、银行信贷交易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本人声明及异议标注和查询历史信息。

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目前, 人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但当前我国社会整体信用意识低下, 信用文化培育不足, 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社会信用环境不容乐观。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信用意识仍然比较缺乏, 由此也导致了很多信用缺失行为的出现。很多人对信用产品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道德层面上, 认为信用仅仅是衡量个人道德品德的标准。我们时常也会发现一些失信行为并未导致失信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反而获得了更多实惠或者便利, 这让我们不禁对信用的影响力产生质疑, 对信用的认知产生错觉, 最终使信用问题影响整个市场秩序和经济运行效率。

(二) 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范围较小。

目前, 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信贷领域。进行过信用卡的透支消费, 为他人做过担保业务, 向商业银行申请过贷款, 当我们有了以上三种行为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就生成了我们的个人信用记录, 随着每次行为的发生, 信用记录不断累加。

比如, 当我们要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 调取我们的信用报告是商业银行进行贷前审查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当我们有不良的信用记录时,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可能更大,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我们的贷款利率或者增加首付款比例来对冲风险, 甚至拒绝为我们发放贷款。同样的一笔款项, 我们会因为曾经的失信行为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无法获得贷款, 这就是我们因为不守信而付出的代价。这个结果会督促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但这也仅仅约束了有贷款需求的客户。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仅仅有信用卡的透支消费和贷款买房买车, 只有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足够大, 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是会真的而且很大地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我们才会真正从思想上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合格公民。

(三)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任何体制的建设都离不开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分析有着成功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它们都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配备了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比如美国, 其信用管理法律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 其中共包括16部法律, 分别涵盖诚实借贷、信用卡发行、信贷平等、破产等经济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 尤其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个人失信或违反信用管理法规的行为制定了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欧盟国家在各自制定了国内信用信息法规之外, 还共同制定了在欧盟成员国内共同有效的信用规范。与之相比, 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远远不足以推动个人信用体系的高效运转。

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我国针对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很少, 直到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才公布了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规范个人信用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在地方上也只有几个个人信用业务开展较早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颁布了一些个人信用管理条例。可以说目前国内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还很不完善, 很多实际应用中的法律依据仅仅是在引用我国《合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一系列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 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总的来说, 正是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缺失, 使得我国信用机构设立的标准不一, 不正当竞争加剧, 信用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 这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公民个人利益, 影响了个人融入信用体系的积极性, 增加了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难度。为此, 必须加快信用立法, 确保个人信用体系健康持久的发展。

(四) 个人信用中介机构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 我国的个人信用中介市场, 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待开发的市场, 是一个还未发展起来但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我们存在着一些个人信用中介机构, 但他们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参差不齐。我国的信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信用中介机构业务量少, 自然也缺少很好的工作业绩和成功的工作经验, 进而缺少了对大客户的吸引力, 也就很难形成有好业绩好口碑的知名个人信用中介机构。所以, 目前信用中介领域基本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很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 正因为我们的市场不够成熟, 我们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有经验的人才, 目前行业本身的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也需要继续提高。因此,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行业运行体制、发展规模还是从提供的服务质量来看, 我国的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与西方发达国家同业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三、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策

(一) 加强个人信用意识的培养。

个人信用体系的管理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不仅相关机构的设立时间不长, 制定的制度不健全等, 而且被赋予法律、经济意义的信用更没有成为普通大众的内心意识和清晰观念, 我们要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增强个人信用观念, 不断强化人们的信用意识, 使讲信用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公德, 让“诚实守信”深入人心、让信用成为约束人们市场行为的法律武器。同时, 我们必须考虑到在封建小农经济条件下, 信用在我国社会中一直仅作为一种单纯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要求, 而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中, 尤其是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地方还很受欢迎, 因此我们需要统筹社会信用建设规划, 从制度建设、普法宣传、大众教育等各个角度, 有步骤、全方面地向每个人进行信用的宣传工作。只有每个公民都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的时候, 我们的思想才会指导我们的行为, 通过个人的约束和身边人的影响, 我们才会努力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社会风气和经济建设才会因此发生本质变化。

(二) 扩大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范围。

如果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能够足够大, 比如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 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作为应聘成功的基本;当我们向图书馆借书的时候, 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获得更长的借阅期限;当我们遇到交通违章的时候, 曾经的违章记录会加重未来违章的惩罚力度;当我们进行消费的时候, 良好的信用记录会有更高的积分或者更优惠的折扣等等, 如果信用记录能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渗透到每天的分分秒秒, 我们每个人都才会意识到信用的重要性, 才会从点滴做起, 积累自己的良好信用。

(三) 完善征信监管立法。

为了加强我国个人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 使个人信用行业健康、有序地运行, 在我国有关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中有必要对信用监管进行立法, 明确信用行业的监管主体以及监管内容, 应该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 明确其监管内容、范围和程序, 具体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进行监管, 在信用体系建设早期, 市场准入门槛可以严格一些, 培养一批优质的征信机构, 有利于促成良好的征信环境, 当市场逐渐成熟之后, 可以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第二, 对征信机构的市场营运进行监管, 制定市场营运规则, 通过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 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第三, 对征信机构的市场退出进行监管, 因为征信机构拥有个人的大量信用信息, 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市场退出程序;第四, 对征信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的审核, 他们的信用记录应该是审核的最重要的一项。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监管立法从而推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快速、健康发展, 尽快建立起我国独立的个人信用服务产业。

(四) 培育专业的、市场化的个人信用中介机构。

完善的信用体系必须具备众多专门的信用中介机构作为组织保障, 具体包括信用调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任担保公司、信用评价公司、信用咨询公司等, 并需要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在构建个人信用体系的初始阶段, 我们应更加注重行业的规范运作, 要通过来自机构外部的监管和来自机构内部的控制制度, 切实做到使其依法合规运行。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之外, 国家工商管理部门、行业监管部门等, 都应该履行好监督和管理的职责, 严格规范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行为, 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对非法信用中介机构要予以取缔并进行相应惩罚。也可以像银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一样, 建立类似的信用中介机构协会, 由这样的自律性组织制定行业公约, 维护行业秩序, 约束企业行为, 打击违法行为, 促成公平竞争, 营造有序的经营环境。

摘要:概述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分析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我国应加强个人信用意识的培养、扩大个人信用信息使用范围、完善征信监管立法、培育专业的个人信用中介机构。

关键词: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意识

参考文献

[1]李阳春, 朱霁.论我国征信法律制度的建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3.

[2]张有荣.对青海省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问题思考[J].青海金融, 2007.2.

8.师德建设个人总结 篇八

【关键词】个人品德修养;社会道德建设

一、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道德是人们做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总和;作为行为规范,道德首先是通过对个人的作用来实现其社会作用的。

作为个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而有社会关系就必然有维护这种关系、要求个人予以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便是其中最为普遍、最为基本的行为准则。这就是说,道德是以规范的形式表现着人所特有的社会关系,表现着人的社会本质。一个人有无道德,是其是否由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标志;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道德素养,才能为社会所认同、接纳,才能取得扮演特定社会角色的资格。所以,道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是人之成为社会的人的主体性资格之一。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观念表现,凡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道德的存在,道德规范这一“应然之则”依据于社会的“必然之理”。因而,把握了道德,也就从一个方面把握了社会和人生。因此,个人品德修养,也是个人认识和把握社会的重要方法。

个人从来都不只是孤立的个体,他总是生活在特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道德原本就产生于调节人们关系的需要,因而,调节和融洽人际关系是道德的根本职能。正是基于此,人们将道德通俗地理解为“处世之道”。掌握这一“处世之道”,即修养个人品德,人便可以在人际关系的调节中,化干戈为玉帛,化紧张为宽松,进而建立起和谐、融洽、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道德不仅对个人具有约束性,即“不应当做什么”,同时,道德对个人还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即“应当做什么”。个人品德修养正是以“应当如何”的独特方式为个人提供社会价值观的指导,为个人指明正确的人生目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这一主体的能动发展过程,就是在道德“应当”的感召和推动下,个人品德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能动作用

道德与其他社会现象的重大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个人的道德心理并形成相应的义务感和良心来发挥作用的。没有大多数社会成员个人的道德自觉,没有人们的自我完善活动,就难以为社会的有序运行提供道德上的保证,更不可能有社会的道德进步。个人的品德修养,既是实现社会道德价值的实践,又推动着社会道德的更新与进步,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只能依赖于个人的品德修养

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扬弃社会道德的抽象性,把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道德规范同特定的道德情境结合起来,实现对个人行为活动的操作、调控,将社会道德具体化;二是在超越道德冲突时,在相互矛盾的社会价值中,区分其道德性及其价值等级,以进行行为选择,把社会道德价值现实化。这两个条件的创造都要靠个人的道德活动来承担和实践。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怎样,一种群体的道德状况如何,不在于它们有多少道德规范和准则,而在于这个社会或群体中的个体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遵循和实践这些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广度和深度。而个体要在自己的活动中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具体化、现实化,就既要认清个人的利益同这种道德规范要求的一致性,扬弃个体需要的盲目性和偏执性,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又要分析具体道德情境的各种条件、扬弃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主观性、随意性,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同时,还要面对不同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同一道德体系在特定情境中不同准则及其价值的冲突和两难境地,确定自己行为选择的价值方向和价值等级,解决或超越各种道德的矛盾和道德冲突,实现理和情的交融、意志和信念的统一。所以,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绝不是一种照章办事的刻板过程,而是个人进行积极活动的能动过程。这是个人品德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二)个人品德的修养也推动着社会道德的进步

社会道德的进步,包括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一定社会道德体系总体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根据社会现实利益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自己的道德活动中创造部分新的道德成分,如开创新的道德领域,建立新的道德关系,形成新的道德规范,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等等,以发展和完善已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后者是指当某种社会道德体系成为社会前进的阻碍时,个人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认识,把握社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的发展趋势,扬弃旧的道德,创造符合发展需要的新的道德体系。

三、个人品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个人品德包括许多构成因素,有着复杂的结构。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情感到意志的过程,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必须遵循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当前,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智育至上的误区中走出来,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人是社会的产物,更是教育的产物。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为本的社会,这种社会的形成与统治阶级加强道德教育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等,还是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其核心内容都是伦理道德思想。当前,我国社会片面重视智育的现象尤为突出,尤其是以考试为基础的教育使知识教育事实上成为了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杠杆。必须真正扭转观念,重视品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要有具体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也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规定的正是一个人整体的道德要求,对于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将具有根本性作用。

(三)以榜样作用来带动全社会个人品德修养

首先,党政领导干部是个人品德修养的示范群体,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以自身良好形象走在品德建设的前列。

其次,从公务员队伍来说,加强公务员个人品德修养就是旨在通过修养个人品德,使我们的公务员既是一名称职的人民公仆,又是一名受到公民学习、模仿、关注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也就是公务员群体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9.师德师风个人总结 篇九

林志河

我自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正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思想及工作的基本表现:

自从选择了这个职业,首先,我一直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其次,我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

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小学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学习起来不深入。平常时间没充分利用,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看的很少。有时理论学习过后,不能及时做深入内化,加强实践、锻炼,以至于记得快、忘得也快。

2、教学中,我能够详细、准确的把握教材,一般不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但对于教材深处的挖掘不到位,力度不够,没把握好知识的扩散和外延。课本浅显的知识注意的比较准一些,自己钻研的劲头儿还不够,付出的精力还不多。

3、对学生关爱不够。本人也一直爱护学生,但对学生的关爱投入还不够,有时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有事、工作忙就会耽搁,以至于拖沓。对学生谈心、指导一次、两次,学生有没有改变,有时清楚,有时不清楚,没有转变咋办?不能及时发现,总对自己信心十足,觉得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以至于有些时候,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

三、整改措施及方法:

1、理论学习是头戏,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坚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玩空架子,没有理论,那来的实践,何谈自己的课堂教育?何谓有所发展?那简直是一句空话,坚持一边理论,一边实践,一边钻研,坚持记教育教学笔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重点。

2、教学中要刻苦、积极钻研。以教材为中心,学会思考大纲,思考学情,也不仅限于死扣教材,要把知识延伸化、灵活化。尽量把工作闲谈的时间用你到勤奋钻研中,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3、关爱学生,以学生发展为重。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让学生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做到及时调查、发现、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不打骂、体罚学生,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要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你这个教师是个可以接近的教师,是值得敬重、佩服的教师,是一位合格的教师,要让学生因你而幸运。

4、努力做到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和他们共同钻研教学,做到共同进步,协作互助。

最后,我还要继续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好自己的师德问题。

今后,我还会继续向前,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在不懈的追求中完善自我,一定会把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作为奋斗的目标,我会加强师德的修炼,全方位的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个人师德师风总结

上一篇:关于平安夜快乐祝福朋友圈说说50句下一篇:资产评估行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