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

2024-09-29

进城务工(共9篇)

1.进城务工 篇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城市学校一方面为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家庭教育、知识基础上存在的差距也给城市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市边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人数的近二分之一, 下面笔者结合学校实际, 谈一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思想道德教育不连贯。

进城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决定了他们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连贯性。由于父母工作地点不确定, 其子女经常转学, 因而老师很难全面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 不利于因材施教。家长忙于维持生计, 早起晚归, 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子女的思想动态, 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问题。

2. 家庭学习环境欠佳妨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家庭环境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群体较为特殊, 他们的家庭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居住环境较差、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等, 一些孩子在喧闹的菜市场、商店门口的小板凳甚至公园的椅子上写作业, 父母没时间辅导, 家庭作业、预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都无法落实。

3.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往往体现出重智、轻德的思想。表现在过问成绩多, 过问思想少;娇宠溺爱多, 严格要求少;物质满足多, 精神给予少;期望要求多, 因材施教少。与孩子缺乏交流沟通, 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忽视孩子做人、处事、交往、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4.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自身发展明显滞后。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城市学校读书, 在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和城市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差距。因此, 有部分学生自卑心理严重, 自我评价偏低。虽然他们与同龄的城市学生相比, 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但由于他们从小接受教育的环境相对差, 使得他们对新的学校、老师和同学的适应较慢, 也比较困难。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对策

1.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端正思想, 对他们“多关爱一点, 多理解一点, 多帮助一点, 多宽容一点”, 多与这些孩子谈心、交朋友, 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 倾听他们的心声, 分享他们的快乐, 消除他们的困惑,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合理引导, 让他们增强自信心。

2. 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

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教育环境内, 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 学校应成立家长学校, 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 进一步规范家长行为, 全面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质量。另外,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 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 给家长提供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平台。教师要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 经常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交流座谈, 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孩子的学习情况, 请家长为学校、教师的工作提意见和建议, 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3. 组织各种活动, 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校和班级要开展能展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长的活动, 让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培养合作意识和友爱情感,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体会到尊重和理解, 形成健全人格。

4. 强化基础, 分层教学, 提高成绩。

2.进城务工应具备哪些条件 篇二

1.达到法定就业年龄

外出务工人员必须年满16周岁,并具有劳动能力。按照《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用工单位禁止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对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可外出务工。但《劳动法》对企业招用未成年工有所限制,并规定企业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的保护措施。具体要求是:用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电工,焊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森林伐木,登高架设,繁重体力劳动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工的发育成长有影响的作业;用工单位应当及时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上岗之前,工作满一年以及年满18岁并距前一次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时,都要安排进行体检。

2.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对于外出务工者,特别是对于初次外出打工的农民,出门面对的是陌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完全适应很不容易。要充分认识到外出务工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意识地培养勇于承受各种压力和挫折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端正外出务工的动机。应充分认识外出务工是一条异地就业和发展的途径,目标必须明确。如果只是将其当作外出看世界,潇洒走一回的话,那就失去了外出务工的正确方向。其次,要有承受现代企业严格管理、紧张高效工作的心理准备。第三,避免期望值过高。那种“眼高手低”,期望轻松赚大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第四,要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农民朋友们在家乡种地,日出而作,风吹雨打,遇上灾年时收成减少、经济拮据,这是一种苦累。可是,进城务工,常常会食无定时,居无定所,伴随你的可能将是方便面、地下室、小工棚;而劳动强度超常,精神压力大,有时遇到困难,有时甚至受到歧视,孤立无援。这种苦累与在家种地的苦累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吃苦受累,战胜困难的思想准备,即使走出家乡也很难站得住脚。看看那些在外面站得稳,立得住,挣了钱的兄弟姐妹们,哪一位不是吃苦受累拼出来的!如果碰到困难就畏缩,一不如意就回家的人,外出打工肯定是会失败的。

3.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按《民法通则》的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办理相关证件

身份证,由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办理,身份证有正式的、临时的,有的企业不招用持临时身份证者;婚育证,由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主要对象是已婚育龄人员;暂住证,由务工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如果在公共场所工作,要办理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合格证;从事个体经营,要到当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另外,如果有初中、高中或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证,也应带上,因为有些用工单位要求务工人员提供学历证明。

5.身体健康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招用的人员必须通过体检。因此,外出务工者必须身体健康,无大的疾病,无任何传染病。从事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还应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例如电子厂一般要求工人的视力在1.0以上,高科技企业要求员工的头脑反应灵敏、手工灵巧,重体力劳动岗位则要求工人有强壮的体格等等。另外,大部份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的身高有一定要求,一般男1.65米以上,女1.55米以上。保安、酒店服务员等要求男性1.70米以上,女性1.60米以上。当然,也有的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的身高无限制或者限制较小。

6.具备相应职业能力

3.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制度 篇三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管理制度

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应履行的职责

(一)学校在满足所属区域适龄儿童、少年就读后还有教学资源的情况下要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并及时予以办理学籍手续。

(二)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学校,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不得擅自加收其他费用,做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可酌情准予缓缴或减免。

(三)学校应本着“以育人为本”的思想,维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改进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惩等方面与我区儿童少年同等待遇。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以公办学校为主的要求,学校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保障。学校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的学校,在教育附加费中安排一部分经费,改善其办学条件。同时,积极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4.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 篇四

湘潭市雨湖区临丰学校肖秀莲

一、案例评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亿万农民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城市,并随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进城农民工子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弟走进城市校园就读。如何面对这些外来务工子弟,确实是摆在城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以及当地学生对待外来学生的态度,都会给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1.家庭情感的缺失捆绑了“候鸟”飞翔的翅膀

案例中的陈辉同学是一个不大幸运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父亲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一有空闲就沉醉在麻将娱乐之中。父亲打牌输了钱,就找孩子出气,甚至打骂孩子。母亲在家里没有地位,敢怒而不敢言。既不能给他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也不能给予他精神上的关怀。从陈辉和老师的交谈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懂事而孝顺的孩子,他很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他很希望找个法子,逃离让他感到压抑的家庭去社会闯荡而离家出走。家庭情感的缺失捆绑了候鸟飞翔的翅膀,如果不是老师的关爱挽救了他,倍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不知会如何发展。

2.老师用大爱为“候鸟”撑起了一片飞翔的天空

案例中的陈辉同学又是一位幸运的孩子,老师用大爱为候鸟撑起了一片飞翔的天空。他遇到了一位知他懂他的好老师,还拥有一批关心帮助他的同学。我天真地想:如果所有的外来务工子女都能遇到案例中这样的老师,都能像陈辉的同学一样关心外来学生,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以极大地包容心接纳那些外来的孩子,没有偏见误解,没有歧视排斥,真正做到“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天”,那该多好呀!而可怕的事实是,大部分孩子虽有机会入学,却无法接受更平等、更优质的教育,他们基本上是处于“边缘状态”的弱势人群。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对这些孩子缺少必要的关怀,会导致孩子逐渐产生对立和不满的情绪,加剧城市孩子和外来孩子的隔阂,给外来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产生阴影。因此,关注进城务工子弟势在必行。

3.家校携手,方能让爱不孤单

案例中的教师在尽心关怀孩子之外,最紧要的就是和家长取得联系。案例中的教师人为:年轻教师,无法改变他爸爸妈妈的思想,因为他们的思想根深蒂固,接受不了任何人的意见。教师特意上门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试图与家长沟通。然而,由于家长素质不高,态度漠然,教师经验不足,与家长沟通很不充分,可谓是一次“失败的家访”。如果教师能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努力,能够或多或少的改变其父亲对待孩子和其母亲的态度,家校携手,让爱不孤单,也许“候鸟的天堂”将更加广阔而明丽!

二、深度思考

有人这样说过:你想了解中国的国情吗?请从走近一个农民工、走近一个农民工家庭开始吧!农民工一边连着乡村,一边连着城市;一边连着苦难,一边连着希望;一边连着昨天,一边连着明天……正是由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如此沉重,以至于思索的心情一直难以轻松。

1.一种制度,一份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两亿人,在这两亿人的背后,有七千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58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年龄是在14周岁以下,8个城镇儿童当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

见过太多的外来工子弟求学路上的艰辛、困惑、迷惘,当他们被高额赞助费、借读费挡在学校的大门外,我们有过太多的揪心和叹息,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现状。农民工的子女是中国的娃,祖国的花!“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口号道出了教育平等的最高境界,也是最低底线。这些“流动的花朵”也应该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2003年9月温家宝总理专访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在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不仅表达了广大民工孩子渴望平等求学的一种呼声,也奏响了我国政府决心改善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的时代强音。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完善保障机制,采取“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式,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这是为农民工办的一件实事,也体现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原则。农民工的子女是中国的娃,祖国的花!这些“流动的花朵”成长在阳光下,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学上。这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时代旋律,弘扬和唱响这种旋律,是让人们看到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行列中来。

每每看到校园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欣喜他们在祖国这个大花园茁壮成长,每每听到课堂里传出朗朗书声,我感觉那是他们幸福的回响。

2.一个家庭,一份期盼

亿万农民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来到城市,他们渴望城里的月光能把梦想照亮,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跟城里孩子能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但调查显示,与城市居民相比,大多数民工的家庭收入依然偏低,很多家庭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下。民工家庭的低水平的物质生活很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期盼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期盼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让“流动的花朵”也灿烂芬芳,让“迁徙的候鸟”能振翅翱翔。

3.一所学校,一个春天

尽管有的农民工子女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相当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呈现出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方面。城市公办学校的教学节奏、教学方法与农村有一定的区别,农民工子女一时难以摆脱旧有的学习习惯,跟不上学习的节拍,适应的周期较长。从综合情况来看,他们平均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适应城市学校生活。加之教学内容的变化,即许多农村认为的“副科”也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让他们在感到新鲜的同时,也认为学习负担较重,不知道这是提升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一般不会认真完对待。一些科目要求的知识积累也是外来孩子所匮乏的,比如普通话和英语的发音方法、音乐美术、计算机基础等,这些都形成了事实上的学习障碍。

二是心理方面。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借读”的身份让他们有自卑感;成绩的平庸也让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农民工的家庭条件不太优越,因此衣着、学习用具等物品和城市学生相比显得比较简陋,这让他们觉得难堪;城市学生活跃的思维、较强的组织能力也让他们感到相形见绌;城市学生的谈话方式、独到的认识都让他们有一种心理压力;在相对贫瘠的农村文化和丰富的城市文化对比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差异。因此,在心理上,农民工子女并不认同平等的学生身份,而处于一种压抑的精神状态。一些敏感的学生甚至觉得自己在评奖、评优中受到了歧视。因此说,心理上的不自信往往是农民工子女所处的环境造成的,也是在城乡对比中不自觉形成的。

三是家庭环境方面。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条件相对比较贫困,父母的知识水平相对不高,而且常常处于为生计而奔波的状态中,对孩子的关照不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个别还要经常搬家,对孩子进行作业检查和指导也就无从谈起。一些进城务工子女还要承担较重的家务劳动,家长难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则打骂。另外,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的遭遇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尽管努力但仍然很难实现,必然受到家长的责问,因此他们在家庭中找不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怎样让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够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树立自信心,增加日常学习、生活的内在动力。我们学校、班级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学会感恩”等,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为他们提供走近、了解并关心自己孩子的机会。这样家长既可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又可以加强与子女的情感联系。看到父母亲自来学校和自己一同参加活动,孩子的心里是会萌生一种幸福感的。也可以在班级内举办“说说我的家人”等主题的写作、演讲活动,让学生在说、写的过程中体会家长工作的艰辛,理解家长的心也会油然而生。有了这样的情感,孩子也就更愿意与家长沟通了。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如何与他人交流”等内容的讨论活动,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交流的乐趣。久而久之,尘封的心门是会打开的。

我们临丰小学就是接纳外来务工子女比较多的一所学校,对于这些外来孩子我们倾注更多的爱心。采取“免”帮”“树”等有力措施。“免”,即从2008年春季开始,免除特困农民工子女学杂费,实行免费教育;“帮”,即学校党支部成立爱心基金,每名党员每年捐款帮扶农民工贫困生;“树”,即学校以班为单位每学期评选“小明星”,以学校为单位每年评选“小名人”等措施。每月一个教育主题,每周一个教育重点,逐步规范学生行为,为学生的人生之路奠定根基。

我这个班级外来孩子也比较多,今年湘潭市中考第三名就是来自我们学校我们班级的楚浏阳同学。她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和老师的关爱下发展得很优秀的孩子。她的父母很感谢小学的领导和老师对她孩子的关爱,又把第二个孩子送到了我们学校就读。这位孩子就是我们班主任座谈中提到的那位小楚,也就是李娟娟老师班上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故事中的主人公。

多萝茜·洛·诺尔特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很著名的几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这一段辩证的言论,要说明的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空间,才能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但愿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通过努力和实践,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既“进得来”,又“留得住”,还“学得好”。但愿我们的每一所学校永远拥有农民工子女的春天。

4.一份温暖,一份力量

这些孩子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也许更为敏感而偏激。活泼大方的城市孩子固然可爱,但这些处在社会边缘的孩子则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倾注,他们像弯曲枯黄的幼苗需要雨水,需要阳光。我们“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地告诫我们,对待“迁徙的候鸟”、“流动的花朵”切不可简单粗暴。教师爱的源泉是治疗孩子心灵创伤的圣药。

像以上案例中的袁老师,就拥有一颗博爱而平和的心,学生出现了状况,她没有急于处理,而是及时了解情况,即使在找不到和学生家长任何联系方式的情况下,她也能积极想办法,主动去家访。当她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状况后,没有因为家长的冷漠或无奈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融入集体,老师的安慰和鼓励,让他有了温暖;班上同学的善良和关心,让他感受到了温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就要围绕这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环境创造三个方面展开。

①学习指导教学方面必须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是在共性上的指导,找出他们共同的知识缺陷,进行小组集中指导;其次是在个性上,根据个人现状,精选教学内容,由各科教师进行单向辅导,可以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辅导,亦可课后个别指导;最后是特长方面,要积极发现农民工子女某一方面的优势,并进行专题指导,确保形成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指导必须是在班主任的协调下进行,全班教师的共同行为。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不但可以分解班主任的压力,而且更能全面培养学生,使他们获得均衡发展。除了教师的指导,还可以采用建立互助组的方式,即让农民工子女组成学习小组,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可以减少交流的阻碍,也可以进行知识的互补,促进他们的共同提高,而且“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

②心理疏导在心理上主要是重视“融合”教育。首先班主任对进城务工子女不提出过高的要求,特别是初到班级的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很容易达到的要求,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认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客观的评价,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在班级中的每一个有意义行为,让他们的每一次有效行动都得到及时的表扬。最后是教师的身教,特别是班主任,不仅在口头上表扬他们,更应该在学校和班级环境中对他们有特殊的“尊重”,让其他同学看见老师对他们的真诚态度,从而确立全班同学和农民工子女相处时持有的正确态度。在我们班级,我曾开展过“老师评手”的活动。在一次大扫除后,我在黑板上画上了许许多多的手,写上主题词“评手”,咱们班外来农民工子女被当选为“巧手”、“勤手”、“高手”、“里手”。这样的活动又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从孩子们精彩纷呈的作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个农民工子女在班级所享受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看似很普通的一次劳动总结,却是我不着痕迹的思想教育。没有简单的表扬批评,没有是非观念的灌输,而是我精挑细选的种子,是埋设在孩子们心中的精神之种,这些“手”变成打开孩子封闭心扉的金钥匙,变成了城乡孩子互动的“五彩石”,你能看到城乡孩子思想碰撞的火花,你能看到城乡孩子心灵交流的光辉。来自邵阳市隆回三班的戴金平老师说:她们班有个云南来的女孩子,读书时方言很重,每次读书时都会惹来其他学生的嘲笑,她就笑着说:“某某读书很有特色,我们应该认真听!”渐渐的同学们也习惯了。现在这个女孩子的成绩已经是班上的前几名了,朗读也有很大进步,再也不会有同学嘲笑了。可见,教师正确的引导无论对外来务工子女还是当地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有效地教育。它能促进孩子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③环境创造努力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农民工关于教育子女的知识不充备,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子女方式。

一是利用讲座等形式,帮助外来学生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培训家长和培养孩子同样重要。多年以来,我一直是这样做的,而且一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老师。当很多班主任认为开家长会无话可说时,我总是会有很多话要和家长交流。罗列一下近几年我们召开家长会的主题吧,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孩子共成长》、《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成长中的心理关注》等。

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同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家校联系本(记事本),每天把作业及孩子的一些表现打在记事本上,让家长每天看记事本并签字,这样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及班级的一些情况,同时也让家长把对孩子教育有遇到的问题,及对学校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写到记事本上,我第二天看,这样及时做好家校的沟通和联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我还通过家访及电话、短信 QQ群班级博客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影响指导他们调整心态,学会与孩子沟通。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我告诉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只有内心充满幸福感的孩子才有足够的能量去爱别人爱社会。

三是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利用家长会及小范围交流的机会,采用家长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方式,可以请 “好家长”进行经验介绍,让“困惑”的家长进行咨询。换了一种形式又是一种新感觉,家长们面对面进行交流有一种亲切感。

结束语:

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教育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他们的教育要未雨绸缪,及早制定预案、发现问题、有计划进行实施,将会更有效地完成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5.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手册 篇五

“MsoNormal” style=““>共青团安利***分公司委员会

“MsoNormal” style=““>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手册

“MsoNormal” style=““>前 言:根据团省委《关于推动首批基层团组织完成转化工作的通知》、《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大纲》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团市委和公司团委对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引导进城务工青年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遍性,公司在充分调研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安利***分公司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手册》。

“1” style=““>总目标:紧紧围绕引导青

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任务,结合进城务工青年的思想工作实际,着力引导进城务工青年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相统一,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自觉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MsoNormal” style=““>

一、引导青年做思想道德建设的表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MsoNormal” style=““>内 容:通过加强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团委的作用,真正的关心、关爱青年员工,正确地引导青年员工树立好人生观,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把青年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个人自身的发展中来。

“MsoNormal” style=““>载 体: “MsoNormal” style=““>

1、举办座谈会。

抓住团员青年们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认真开展讨论和座谈,及时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

“MsoNormal” style=““>

2、利用传统节假日或员工生日等契机,开展集体节日、送生日礼物、贺卡等活动。

“MsoNormal” style=““>

3、开展读书活动。公司团委每年为青年员工订阅一本杂志和推荐一本书籍,通过读好书提高青年的思想认识。

“MsoNormal” style=““>

4、借助社会力量,在员工中展开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普查、咨询辅导,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等工作。

“MsoNormal” style=““>

二、引导青年做学习技能的表率。鼓励青年通过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技能。“MsoNormal” style=““>内 容:大力推进团员青年的业务技能学习,通过技能培训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提高青年职工业务素质。以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综合素质为目标,完善育人机制,为优秀青

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学习和成长条件。“MsoNormal” style=““>载 体: “MsoNormal” style=““>

1、开展“传、帮、带”活动。在各团支部树立一对“名师高徒”对子,按时对师徒帮带情况的履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快青年徒弟的成长和成才。

“MsoNormal” style=““>

2、开展技术人员外派培训。选派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技术人才前往省公司参加学习,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并将所学知识以青年技术讲堂的方式传授给其他员工。“MsoNormal” style=““>

三、引导青年做与企业一同成长的表率。加强对青年的形势任务教育,激发团员青年的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

“MsoNormal” style=““>内 容:坚持融入公司、服务大局,以推动企业安全、服务、经营、效益为目标,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汇集到公司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的现实发展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发展导

航,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MsoNormal” style=““>载 体: “MsoNormal” style=““>

1、组织开展“我为公司发展献计策”合理化建议活动。围绕市场服务、守则监督、会议管理等专题合理化建议,激发员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增强青年员工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MsoNormal” style=““>

2、启动“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导航”活动。对35岁以下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引导和培养,让更多中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实现职业目标,全面提高青年员工的职业素质。

“MsoNormal” style=““>

四、引导青年做敬业爱岗的表率,把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到投身企业发展实践上来。

“MsoNormal” style=““>内 容:展示公司团员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通过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模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团员青年爱岗敬业、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为实现公司又好又快

发展再作新贡献。

“MsoNormal” style=““>载 体:

“MsoNormal” style=““>

1、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评比表彰团员青年中的先进青年集体和优秀青年个人,树立榜样示范力量,影响全体团员青年。

“MsoNormal” style=““>

2、开展青年岗位技术比武活动。通过岗位比武活动,以激励青年立足岗位提高技能,从而为青年立足岗位成才营造有利环境。“MsoNormal” style=““>

五、引导青年做服从社会、企业整体利益的表率,弘扬时代主旋律。

“MsoNormal” style=““>内 容:引导青年在节能环保、扶老爱幼、文明礼仪、公共道德等方面,树立志愿服务的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和爱企业的有机统一。“MsoNormal” style=““>载 体:

“MsoNormal” style=““>

1、开展 “种植一片绿,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在植树节前夕进行环保宣传,增强

市民的环保意识。植树节期间植树造林,美化家园,保护母亲河。“MsoNormal” style=““>

2、开展“童享一片蓝天”活动。发动广大青年员工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失学儿童、残疾儿童等关爱儿童活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社会体验和参与活动,有利于青年员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陶冶情操、提升境界。“MsoNormal” style=““>

六、引导青年做健康文化生活的表率。培养青年的健康生活情趣,丰富青年文化。

“MsoNormal” style=““>内 容:立足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充分尊重和体现青年的特点,积极地发现团员青年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专长,并从青年员工的利益着手,为青年办实事,有计划地开展一些青年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丰富青年职工文化生活。

“MsoNormal” style=““>载 体: “MsoNormal” style=““>

1、开展“幸福生

活教育”活动。在青年交友婚恋、文化娱乐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青年思想稳定、身心健康、安居乐业。“MsoNormal” style=““>

6.进城务工人员欠薪法律问题分析 篇六

劳动合同的欠缺是导致进城务工人员被欠薪和讨薪难的主要法律难题

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 同样具有劳动者的身份, 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关系, 进城务工人员履行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 自然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受传统信人情而非契约的思想影响, 进城务工人员对劳动合同的确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 即使有些进城务工人员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和期望, 由于就业选择范围狭窄以及建筑行业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限制, 以及包工头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 进城务工人员对于签订规范有效力的劳动合同的期待很难实现。真正具有用人主体资格应当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与进城务工人员则根本没有必要的接触沟通和协商。但是, 建筑行业层层分包的施工管理体制下, 进城务工人员多“受雇”于包工头, 作为用工链条的最末端, 进城务工人员很难与具有用人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2011年年底, 据一项覆盖京、渝、沪、深部分地区的抽样调查, 75%的建筑工人未签订劳动合同, 为“讨薪难”埋下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处于弱势

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5年5月25日颁布实施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 可依据下列凭证确定劳动关系的存在: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 (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 , 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显而易见, 劳动关系的有关凭证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虽然, 上述规定适用于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争议, 减轻了处于弱势地位的进城务工人员的举证压力, 对于实现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在地位上的实质平等有莫大助益, 但是, 上述凭证的证明力只是在劳动合同欠缺的情况下确定劳动关系的补充凭证, 劳动合同在确定劳动关系解决劳动争议时仍然具有最大的证明力, 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在用工之初就通过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 可以把双方关系自始固定在法律界限之内, 由此可以维护双方的权益, 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法律诉累。市场经济社会是契约社会而非人情社会。一旦出现薪酬争议, 进入法律程序, 致力于确认双方权利义务解决争议的中立第三方依据的是证据的证明力。而最能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利益的书面劳动合同却因为欠缺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证明力。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19条和《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和休假。进城务工人员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 必须明确劳动合同是否包括涉及上述条款的内容, 如劳动报酬的发放形式是“月薪”还是“年薪”。另外, 由于建筑行业层层分包的施工现状, 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管理的多为施工作业班组、包工头等主体, 但根据2005年5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的规定, 建筑领域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施工作业班组、包工头等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 劳动合同必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因此, 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最好明确合同另一方是否为有用人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之“壳”而无劳动合同之“核”的所谓的劳动合同, 如劳动合同只写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不涉及劳动报酬的约定, 对于劳动条件、工作时间约定不明确, 仍然不能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进城务工人员完全有可能拿不到与其劳动相等价的报酬, 产生所谓的“隐形欠薪”现象, 劳动合同的缺失或者不规范都不能实现本应该具有的法律效力。另外, 劳动合同签订的一大阻碍是进城务工人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用人单位谈判协商, 双方的经济地位差异导致了个体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为了一份劳动合同失去一份工作的资本。因此, 进城务工人员组织起自己的团体, 以集体的力量为个体谋求平等的法律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谈判协商, 才有可能实现签订劳动合同的期望。

证据缺失是进城务工人员讨薪的重要法律困境

劳动合同作为证据的缺失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这一现实的必然结果。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其他凭证进城务工人员也很少保留或者根本没有留存书面证据的意识。除此之外,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 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为两年。由于建筑行业进城务工人员多采取“年薪制”的薪酬结算方式, 行规惯例每到年底结算一年或者一季度的薪酬。如果今年结算不了, 就等到明年, 以年为单位类推, 进城务工人员由于不了解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遵循“欠债还钱”的思维方式, 当用人单位或者包工头超过他们的忍耐底线致使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采取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时, 往往已经超过了两年的期限, 最为关键的是, 不注重对讨薪证据的保存, 进城务工人员很难证明他们在两年之内曾经向用人单位或者包工头主张过权利而实现了诉讼时效中断, 从而引发了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因此, 在进城务工人员由于超过诉讼时效而遭遇法律困境时,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超过诉讼时效, 而是证据的缺失导致了很难反驳的超过诉讼时效的表象。所有这些有理却拿不出的口头证据在法律上很难作为证据来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但是依据证据不足驳回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诉求,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实质正义的法律价值追求。因此, 考虑进城务工人员本身的局限与权益被侵害的现实状况, 通过立法确定用人单位负有证明提供证明劳动关系证据的证明责任以及证明进城务工人员在两年之内没有向其主张过薪酬请求的举证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提供有效证据就要承担对自己主张不利的法律责任。通过对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实现最大限度地保障在不能完全改变进城务工人员弱势群体地位的情况下这个群体的利益, 是最趋近于合理公正的措施。而逐渐增强进城务工人员留存书面证据的法律意识, 慢慢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讨薪直到不被欠薪的能力, 才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讨薪遭遇证据缺失问题的根本之道。

关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薪酬问题, 预防性措施、保障性措施、惩罚性措施在我国立法中逐渐得到确认, 立法在讨薪问题上已经发挥其应有作用。在立法已经逐渐完善而进城务工人员薪酬问题仍旧每年沸腾热度不减,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薪酬问题的重点应该向执法和司法方向转移

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早已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而到目前为止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仍旧是建筑行业存在的不争事实。除去进城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的责任, 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不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劳动监察部门实现定期督促、监察用人单位的劳动备案以及劳动合同的签订;定期监察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发放情况, 定期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的薪酬问题进行沟通协商, 而不是以年为单位积累矛盾, 到年底开展清算进城务工人员工资运动, 对于分散并且降低进城务工人员遭遇薪酬问题的风险会有极大帮助。

《刑法修正案》第八条已经立法明确确定了“欠薪罪”, 但是从近年来看“欠薪罪”获得刑罚的案例几乎为零。司法机关“欠薪罪”获得刑罚失之于宽, 致使“欠薪罪”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震慑和惩罚作用, 司法这道最后的法律防线等于摆设, 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并不助益。

为此, 进城务工人员的薪酬问题关乎法律, 但并不止于法律。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薪酬问题, 还要依靠各行业各领域确立完善的用工制度, 进城务工人员要逐渐提高签订合同法律意识是关键, 同时还需要诚信市场的逐步培育和发展完善。 (作者单位侯兆顺, 河南省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王孜婧, 河南省师范大学法学院) ■

7.对进城务工子女的人格特征初探 篇七

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进城务工子女,初中、高中进城务工子女人数为850人,本场职工子弟只有69人。笔者研究发现,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在学习、生活、情感、品德、心理、安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尤其对其人格发展状况值得我们去探讨。

进城务工子女人格的具体内容,包括人格需要、自我认可程度、学习需要、道德自我评价以及兴趣等方面。我们对本校初一至高三的进城务工子女进调查,共发给进城务工子女问卷981份,获得有效问卷892份。回收率为90.9。调查结果得出:进城务工子女人格有优点也有缺陷。

一、进城务工子女的人格优点

1.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都有较强的亲和需要

根据调查的结果,有三分之一的进城务工子女在亲和需要的高分组,大部分在中等组,低分的只是极少数。他们都乐于结交朋友,对朋友忠诚,尊重朋友和他人,有事乐于与朋友合作,互相帮助,能够与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去年时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他们纷纷捐款捐物。对学校或班级中有病的同学,在感情和行动上给予很大的帮助,我们看到,富有同情心和较富有同情心的进城务工子女占了绝大多数,达到78.5%。

2.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能较好的认可自己,自信心较强

通过了解调查,进城务工子女的自我认可得分还是比较高,说明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能力考得好成绩,有吸引力,充满自信。而得分较低者,则对自己持怀疑态度,在事情不顺利时,自我谴责,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自我认可程度高的应为积极的人格特征,自我认可程度低的为消极的人格特征。总的来说,有71.4%的进城务工子女能很好地认可自己。73.9%的进城务工子女否定了“我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65.4%的进城务工子女否定了“我好像在各处都不起作用”,56.7%的进城务工子女说“我今后充满了希望”等。

3.大多数进城务工子女的道德素质良好

我们对进城务工子女的道德表现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超过半数的进城务工子女在社会道德方面表现较好,主要表现在孝敬父母(72.2%),尊重他人(61.1%),文明礼貌(65.7%),团结(54.9%),助人为乐(54.5%),诚实(56.3%),爱护公物(53.2%)。

4.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动机较强烈。

进城务工子女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报答动机和个人表现动机。其中,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为进城务工子女内在需要,为积极的人格特征;报答动机为外在需要,但对进城务工子女和社会都要积极意义。个人表现动机指进城务工子女以表现自己、超越他人为学习目的,比如“让同学、老师看得起自己”、 “提高在同学中的威信”或“得到老师的重视”。根据调查,进械务工子女认为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的爱”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将来为国家作贡献”。需自我提高主要是“为将来开创事业创造条件”“很好发展自己”“能在社会上找个好工作”,可以说,进城务工子女的报答动力和自我提高动力较为强烈。

二、进城务工子女的主要人格缺陷

1.较多的进城务工子女期望值较低

在开学生家长会时从对家长的了解到,进城务工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不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上大学的学费高昂,大学毕业后难找到工作。其子女成就需要也比较低,42.2%的孩子在低分组,高分组只有10.3%,其余在中等组。从这调查得出的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可能出现异常,并将会变成一大的社会问题。

2.部分的进城务工子女的攻击性比较强烈

进城务工子女一定程度的攻击性倾向。主要表现在态度粗暴,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经常惹是生非,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的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个别进城务工子女因看别的同学不顺眼、听别人的话而打架的现象不少见,偷窃、破坏公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们认为这是进城务工子女人格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我们社会要严重关注的问题。

3.部分进城务工子女存在自卑心理、自我认可存在一些障碍

由于和城市学生相比,进城务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城市中又存在对进城务工子女的岐视,文化上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自己的学习又不是良好,总是认为自己和城里的学生在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进城务工子女中完全不满意自己学习状况的39.8%,很满意的只有11.2%,特别不满意自己健康的占13.5%,不满意自己性格的15.3%,以及不满意自己的相貌和形体的为20.2%。这分进城务工子女存在自卑心理,自我认可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没有正确认识自我。值得社会、学校、家庭的深切关注。

4.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的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调查进城务工子女在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时发现,只有34.4%的进城务工子女在“我在和父母出去旅游时经常和不相识的人闲谈”,进城务工子女在人际交往中的支配性,有32.1%进城务工子女在“我喜欢给别人出主意,提意见、建议”。规范性,在“上学迟到时,我感到不安”占了24.1%。开放性的问题中“我常常能够交上新的知心朋友”只有36.1%。在交往中出现过分自我中心,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和反应,态度偏激;总是抢话说,不倾听别人的话等。

5.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的兴趣爱好不够广泛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列出了15种兴趣爱好请进城务工子女选择。结果表明平均每个进城务工子女4.231个兴趣爱好。46.1%的进城务工子女选择4——8种爱好。排在前10位的兴趣爱好依次为:英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美术和唱歌等。这是由于进城务工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进城务工子女在课余时间主要帮父母做家务,父母的成才观念的影响,进城务工子女的兴趣爱好无法培养。

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的素质,而素质包括心理素质中的人格素质,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记得一位先哲说过:“性格决定命运。”人格素质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提升,使进城务工子女都自尊、自爱、自律和自主,使进城务工子女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功能都处在最佳状态,成为一名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新一代公民。

8.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监控制度 篇八

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监控制度

为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消除或减少进城务工人员因劳资而产生的纠纷矛盾,特制订如下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

一、企业工资监控工作具体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负责。

二、实施重点监控的企业:我县劳动密集型的私营企业、县重点规模企业。

三、实施重点监控行业: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建设、商品流通和手工制造业等,尤其加强对羊绒分梳加工、汽摩配件加工行业要重视实施监控。

四、监控内容:对进城务工人员工资主要对工资构成、支付时间及形式、加班加点工资、休息休假规定以及收是否收取押金、财物等进行监控。

五、监控方式:劳动监察大队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用工企业工资支付方面的监督检查。并加强与公安、工商、建设、工会等部门的配合,对欠薪违法的用工单位,按各部门的职能依法从严查处,发现欠薪行为要依法立案,从速、从严、从重处理;对因欠薪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法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本制度自2009年3月1日起执行。

9.焦作市进城务工人员范文 篇九

第二条凡在焦作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人员(男性未满60周岁,女性未满55周岁)均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

1、被本市城镇单位聘用的进城务工人员(以下简称进城务工人员);

2、在本市领取营业执照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个人缴存者);

3、在本市从业且具有执业资格证书的自由职业人员(以下简称个人缴存者);

4、自谋职业人员。

第三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其所属分支机构在各自区域范围内承办上述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个人账户设立、汇缴、核算、提取和使用业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列缴存人员应当提供相关材料办理缴存登记和开户手续。

1、填写《焦作市进城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申请表》(一式两份);

2、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3、本地或外地《户口簿》及复印件;

4、营业执照或执业资格证书及复印件;

5、本人或家庭在本市辖区住址所在地街道居委会(社区)出具的职业身份和住址证明。

第五条已在其他单位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的缴存者,不得重复设立账户,须办理个人账户转移。

第六条进城务工人员和自谋职业人员的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和比例比照所在单位其他职工办理。

第七条个人缴存者月缴存基数为全市在岗职工上一月平均工资,或以上一月平均纳税收入计算。个人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等于缴存基数乘以缴存比例。缴存比例最低为10%,最高为24%。月缴存额一经确定,一年不变,于次年申请调整。

第八条个人缴存者住房公积金由个人全额缴存,每月25日前足额缴存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定受委托银行专户。

第九条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本办法所列缴存人员住房公积金帐户实行专户管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计付利息。

第十条本办法所列缴存人员符合《焦作市住房公积金提取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可凭相关材料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进城务工人员离开本市且未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或住房公积金贷款已还清的,可持相关证明材料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

第十一条本办法所列缴存人员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按《焦作市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并提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认可的担保方式。

第十二条

上一篇:《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下一篇:小学生的生活感悟故事: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