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调研报告(共8篇)
1.产业工人调研报告 篇一
开展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我们常讲的以人为本,而经营企业实际上是经营人,企业要发展,人才战略要先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开展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强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准确了解和掌握全县人才队伍现状,我们成立x个调研组,自今年x月份开始,对全县人才队伍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认真总结我县人才工作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并紧密结合
我县实际,提出关于加强我县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截止xxxx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人才xxxxx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从行业看,其中:党政人才 xxxx 人,占人才总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xxxx人,占%;专业技术人才xxxx人,占%;农村实用型人才xxxx 人,占%;技能人才xxxx人,占%;社会工作人才xxxx人,占%。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xx人,占人才总数的%,大专和本科学历xxxx人,占人才总数的%,中专及高中学历xxxx人,占人才总数的%。高中以下学历xxxx人,占人才总数的%。从职称看,高级职称xxx人,占人才总数的%,中级职称xxxx人,占人才总数的%,初级以下职称xxxx人,占人才总数的%。
分类别统计:党政人才xxxx人。从职级看,县处级xx人,占%,乡科级xxx人,占%,科员及以下xxx 人,占%;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xx人,占%,大
学本科学历xxx人,占%,大学专科学历xxx人,占%,高中及以下学历xxx人,占%;从年龄上看,xx周岁以下xx人,占%,xx-xx周岁xx人,占%,xx-xx周岁xxx人,占%,xx-xx周岁xxx人,占xx%,xx周岁以上xxx人,占%。此外,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中,女干部xxx人,占%,非党干部xx人,占%,少数民族干部x人,占%。
经营管理人才xxxx人。从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xxx人,占%,中专及高中xxx人,占%,初中及以下xxx人,占%;从职称看,具有高级职称的xx人,占%,中级职称的xxx人,占%,初级职称的xxx人,占xx%。
专业技术人才xxxx人。其中正高职称的xx人,副高xxx人,中级xxxx人,初级xxxx人。从行业看,教育类xxxx人,工程类xxx人,卫生类xxx人,农业类xx人,乡镇企业(非公经济)类xxxx人,其它xxx人;从学历看,大学本科以上xxxx人(其中研究生学历x人),大学
专科xxxx人,大学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达到 %。
农村实用型人才xxxx人。其中生产能手xxxx人,经营能手xxxx人,村级管理人才xxxx人,能工巧匠xxx人,其他xxx人。
社会工作人才xxxx人,其中:男性xxxx人,女性xxx人;中共党员xxxx人,占%;从文化程度看,本科xxx人,占%,大专xxx人,占%,高中及以下xxxx人,占%。中专xxx人,占x%。从年龄结构看,xx岁以下xxx人,xx至xx岁xxx人,xx至xx岁xxx人,xx岁以上xxx人。
技能人才xxxx人。从职称看,技师xxx人,高级工xxxx人,中级工xxxx人。
我县人才状况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人才总量逐步增长。近年来,我县人才数量稳步上升。到xxxx年底,我县人才总数达到xxxxx人,比xxxx年的xxxxx人增加xxx人,增长 %。
二是人才素质逐步提高。从人才职称看: xxxx年、xxxx年、xxxx年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分别是xxxx 人、xxxx、xxxx人,年均增长率%。人才的高学历和高、中级职称比例明显提高。我县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x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功臣x名、科技企业家x名、拔尖人才x名;拥有市级专业技术人才x人,市级经营管理人才x名,市级农村实用人才x名,省级专家x名,市级产业英才x人。高层次优秀人才有所增加。
三是人才结构渐趋合理。从人才职称结构看,xxxx年,我县人才的高级、中级、初级职称比例为x:x:x,逐步向x:x:x的“金字塔”式合理结构模式靠近。从人才的专业、行业分布看,我县人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上。xxxx年,分布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教育人才xxxx人,占 %;乡镇企业人才xxxx人,占 %;党政人才xxxx 人,占 %。这三部分合计占到xx %。从人才年龄结构看,人才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xx岁以下人员比重占到%,xx岁以下人员比重占到%,xx岁以上人员仅占%,均比过去有了质的提高和变化。中青年逐渐成为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
四是人才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在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农村实用型人才、技能人才、社会管理人才等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了系列化人才工程。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
五是人才环境逐步优化。随着我县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公平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初步形成,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落实市县各种人才扶持奖励政策,对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专业精通、成果显著、成绩优异的优秀人才的重奖,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我县不断加大人才资金投入,营造了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是人才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人才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业新品研发、实用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五年,全县取得科技成果xx项,其中xxxx年x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加快了我县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人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一大批党政人才已成为优秀领导者和管理者。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企事业单位技术与管理的“领头雁”。在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大多作为本单位中层以上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成为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实用人才等方面的排头兵,在企业创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完善
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教育培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统筹使用人才,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x.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管人才。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我县人才工作坚持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并由人才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人才工作的综合协调和联络服务。形成了县委直接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高度出发,先后制定了《平定县中长期人才发展实施意见》、《平定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xxxx-xxxx年)》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人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探索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不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建立
了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及时掌握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个性特点及专业特长、思想和工作动态、人才作用发挥情况,帮助解决困难落实政策和改善环境。把人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范围,从制度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开展争创“人才工作十强县”、“人才工作先进县”和“人才服务专员”等活动,印发《人才工作任务要点和分解及考核办法》,完善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服务、激励的一系列工作制度,筑巢引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促进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x.创新方式,强化培训育人才。
在人才工作中,我县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积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首先是明确培训规划。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人才队伍培训计划,明确了人才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培训内容和工作要求。其次
是灵活施教。本着人才需求和创新工作需要的原则,以各级培训基地为龙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在线学”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县委党校、县职业学校、农广校、农村实训基地等发挥各自优势,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每年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xxx余个班次,培训人才xxxx余人次。其中党政人才基本得到普遍轮训。通过组织宽领域、多形式的培训,极大地拓宽了人才的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x.创造条件,丰富载体引人才。
我县不断丰富人才工作载体建设,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目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x个,先后接纳xx余名高学历人才进站工作,博士后工作站引才聚才的孵化功效逐渐增强。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x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x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x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家,市级创新型示范企业x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家,共计xx家。其中昌鑫生物研究所、平定陶瓷研究所、刻花瓷实验基地、煤炭气化实验基地、激光器应用研发中心、贝特瑞负极粉研发中心、长青陶粒砂科研中心等企业技术机构已成为我县人才聚集、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同时我县以实施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通过交流会引才、项目带才等多种途径,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聚。近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xxx余名,及时为各行业补充了一批骨干力量。
x.营造氛围,注重宣传塑人才。
我县把人才宣传工作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的进行了宣传。一是阵地宣传。充分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和专题专栏等阵地,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政策规定、工作举措、实践成果,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强化人
才意识。二是嫁接宣传。将人才宣传工作同经济工作的宣传紧密结合。在对外推介引进项目的同时,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吸引各地优秀人才集聚,投身到我县各项事业中来,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典型宣传。大力宣传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通过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人才奉献创新精神,塑造人才锐意进取、勇争一流的形象,在社会上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x.提升功能,优化服务留人才。
我县坚持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并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积极优化服务内容,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创新人才公共服务方式,科学规范服务程序,努力构建崭新的人才服务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服务保障。一是变“单一”为“多元”,实现由常规到特色的转变。按照人才服务信息化的要求,全面规范梳理业务职能,将各项业务职能纳入“平定”,将过去主
要提供人才招聘信息服务拓展为提供政策咨询、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才培训、人才招聘等全面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平台为办事群众和单位提供服务。二是变“坐等”为“上门”,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紧紧围绕全县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组织开展“送政策、引人才、送服务、解难题”活动,xxxx年以来共计下发人才服务政策咨询卡xxxx份,解答政策业务方面的咨询问题xx个,帮助昌鑫生物有限公司、大地石油压裂支撑剂公司等重点企业引进急需人才xxx名。三是变“求快”为“求好”,实现由重效率到重效能的转变。按照公共人才体系化建设标准,综合运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x项服务制度,加强考核,跟踪问效,力求各项服务又好又快。同时积极参与山西省人才服务合作网络,有针对性地加强区域合作,与北京、河北、山东、深圳等地先进地区人才中心建立合作联系,推动了区域之间的人才服务合作、人才信息共享和
优势互补,为我县人才资源配置发挥了主渠道和基础性作用。
x.统筹结合,多措并举用人才。
我县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有效盘活人才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现有人才资源潜力,不断提高人才使用工作水平。一是做好人才选拔,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的用人导向,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放到合适岗位用起来。二是完善薪酬分配形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使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保证人才既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将人才个人利益和单位长远利益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三是紧密结合实际,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围绕我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培植壮大的新兴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使用好各类人才,积极用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领办项目,给他们压担子、定目标、定任务,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提高人才的本领。同时为人才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他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促进人才作用的发挥,促使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竭诚尽力。
相关文章:
1.开展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3.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4.关于产业工人队伍调研报告
5.产业工人队伍调研报告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我县近几年来在人才工作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就全县人才工作整体而言,目前还不能满足和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
x.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
乏。
从人才总量上来看,我县现有的各类人才总量xxxxx人,只占我县总人口数的%,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县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复合型较少。如专业技术人才中,大专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而大专以下学历的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适用人才、技能型人才紧缺。
x.人才分布失衡,结构不尽合理。从人才分布上来看,人才大都集中在县城和一些人口较集中的乡镇,党政机关、学校和医院等事业单位,企业拥有人才量过低,分布不均衡。如教育、卫生行业类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xxxx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工业类、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占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与我县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大县目标很不相称。党政人才
xx%以上集中在县直单位,一些边远乡镇人才年龄老化,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年轻干部断层,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从专业结构上来看,一些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如我县农技人员中传统产业方面的人才多,而且知识结构单一,服务面狭窄,整体素质不高,具有示范型、带动型的实用人才较少,不能很好适应农民技术多样化需求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x.人才开发的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健全。政府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开发、引进和培养投入不高,力度不大,对人才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人才层次提高慢。政府依靠政策导向、行政手段控制人才总量和布局,显得相对乏力。
x.人才市场基础建设较为薄弱,人才资源配置效应还不够明显。目前我县的人才交流平台主要是设在县人社局的人才交流中心,但场地、设施等硬件建
设滞后,业务开展广度不深,信息化程度不高,为各类人才供需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仍有差距,对各乡镇乃至全县的人才交流带动作用还不够。
x.人才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一些富余人员出不去,一些紧缺人才因没有编制进不来,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现行的考评考核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分配未能向优秀人才有效倾斜,部分人才外流,尤其是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和医疗技术人员流失。
(二)问题的原因
x.环境不够理想。一是硬环境不足。从我县整个经济来看,经济总量规模小,发展速度还不快,缺少能牵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在人才报酬、福利、待遇、出路、激励机制等方面缺少吸引力,影响了我县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和引进和使用,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本地人才的向外流失。二是软
环境不优。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为人才排忧解难的力度不够。
x.人才观念滞后。一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只重视人才的引进,却忽视对其进行培养使用。二是人才本身的观念跟不上。相当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企业,更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认为只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是真正就业。
四、加强我县人才工作的建议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我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以更开放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更有力的措施,广泛吸纳和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
各级各部门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平定发展靠人才”的思想,不断提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各级领导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放。由
县委组织部牵头,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各司其职,按国家、省、市、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县人才工作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电讯和专栏专版专题等传播方式,广泛宣传,让人才政策真正达到用人单位熟悉、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各类人才了解、全社会共同落实。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二)积极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定期进行考核。二是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尽快制定各类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办法或细则。如《党政人才能力建设实施意见》、《高技能人才开发实施意见》、《现代农业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工程实
施意见》、《招才引智奖励办法》,《乡土人才开发管理实施意见》、《盘活存量人才规定》、《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等。立足我县实际,着力加强煤电化工、种植养殖、医疗卫生教育、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政策的落实。三是完善人才竞争机制。不断完善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应大胆破格提拔任用,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适合企业特点的人才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用人制度,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管理纳入劳动合同管理、由编制管理为主逐步过渡为经费管理为主,人事关系实现社会化管理,变养人为养事,真正做到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改革分配制度,解决能高能低的问题,开展事业单
位岗位设置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严格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积极推进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创新人才考核评价、奖惩激励、流动管理机制。通过岗位责任考核、业绩量化评估等举措,建立起与人才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能者上庸者下,末位淘汰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积极开展平定县杰出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企业家、创业之星等各类评选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政府给予表彰,予以重奖,创造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对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行来往自由,不转工作关系,采取兼职等方式,用高薪聘请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签订协议或合同,以解决各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五是加大人才资金的投入。设立县人才基金,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奖励等。今后人才资金的投入要随每年县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同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等用人单位发挥要主体作用,增加对科研开发的投入。各类社会组织设立人才发展、资助、定向培养等基金,用于人才资本投资。要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做到“编制、职责、人员、经费”四到位,为开展人才工作提供坚强保障。六是切实关心爱护各类人才。要落实好联系人才制度、人才定期体检、津贴补贴的发放等制度。
(三)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综合能力素质。
x、党政人才。一是以执政为民为主线,培养党政人才的政治品质,引导教育党政人才勤政务实、廉洁自律,保持执政为民的本色,体现立党为公的要求;二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党政人
才的业务素质;三是以教育体制创新为动力,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党政人才终身学习的体系。
x、经营管理人才。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资格培训,建立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梯队;二是加强企业专业技术骨干的继续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建立“政府调控、行业指导、企业自主、个人自愿”的教育培训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才的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对经商办企业的人才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x、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建立和完善在职学习、带薪学习制度,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学术深造,骨干技术人员到同行业技术单位实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农村自主创业,引导人才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流动,加强科技成果
推广运用。
x、技能人才。一是加快短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劳动力市场急需和短缺技能人才,缓解供需矛盾;二是积极开发利用现有技能型人才,提升现有技能型人才的技能结构和层次,形成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的梯次配备;三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并以企业为依托,建立技能人才实习实训基地。
x、农村实用型人才。一是依托“新农村建设”、“三级联创”等,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把村干部培养成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实现能人治村;二是扎实做好绿色证书培训,培养一批新型技术农民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产品营销人才、田专家、土秀才;三是加强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行“订单培训”,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大批农业技能人才。
x、社会管理人才。全面加强对我县各类社会管理人才的规范管理和引导
发展,抓好现有各类社会管理人才的职业规范、服务技能的培养提高。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和创优社会服务的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管理中普法调解、社会救助、就业指导、婚姻介绍等各类社会管理人才。
(四)强化管理措施,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
一是强化政府统筹,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在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中,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我县人口文化科学素质。二是以我县各级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为龙头,建立人才培训网络,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每年有计划对各类人才开展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选送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实力雄厚的单位进修深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四
~ 26 ~
是选派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任职,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丰富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知识转化,提高实际能力。
(五)克服区位瓶颈,不拘一格引才引智。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平定实际出发,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合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实行人才重点突破,广开渠道,简化手续,减少环节,开通引进人才智力的“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经济建设中的人才瓶颈问题。组织实施“千人百县”服务基层项目工程,将我们急需的人才引进来,用起来。要重点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适合行业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对紧缺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高精尖人才,加大引进政策的刚性,敢于突破常规,舍得花钱,面向全国全省高薪聘用。积极推行“人才持
~ 27 ~
股”的股份制模式,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咨询服务、成果转让、参与收益分配等方式方法引进人才。实施“人才家园”工程。凡来平定兴业、创业的各类人才,本人及家属子女、直系亲属的户口可以同时办理。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社保医保、子女入学、住房购置等方面给予常住人口同等待遇。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体现不同特点的工资分类管理机制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企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自主权,鼓励分配向富有实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六)广泛沟通联系,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
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优惠促回归、亲情感召促回归、环境优化促回归”,实施“凤还巢”工程。对那些为家乡发展出点子、支持家乡发展的和返乡创业的平定籍人士,应大力
~ 28 ~
宣传,努力激发其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带回资金、技术和项目,推进平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七)拓宽资源平台,健全人才市场体系。
一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健全以平定人才市场为龙头,县直主管部门和乡镇为骨干,用人单位和村为基础的三级络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同时做好与国家、省、市人才市场的衔接,在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构建起“金色桥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二是切实抓好我县人才库和高层次人才业绩档案建设,为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抓好拔尖人才、科技带头人、优秀知识分子的选拔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反映我县人才需求状况,为各类人才择业和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四是做好“人才服务专员”试点工作。实施产学研结合工程,充分利用晋京科技合作平台,加强外引内联,~ 29 ~
组织推动企业、农业基地与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对接,探索新的合作方式,进行多种技术合作,争取提高产学研合作引进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平定。
~ 30 ~
2.产业工人调研报告 篇二
一、漳州家具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1、产业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漳州家具产业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 民营家具企业规模、数量较小, 企业无自营进出口权, 产品出口主要依靠传统的贸易商代理。此阶段产业发展速度缓慢, 仅有1家国有企业、4家集体企业。20世纪开始, 在国际市场的有力推动下, 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漳州家具走上了发展的高峰期。众多企业都能充分利用漳州有利的区域产业集聚优势和比较优势,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降低生产成本, 抢占出口份额, 企业迅速壮大, 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无论是企业数、投资规模、生产总值, 民营企业均占据漳州家具业的“半壁江山”。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多数企业通过参加广交会及境外的相关展会, 拓展企业的自有销售渠道, 自营出口获得快速发展。现今漳州有家具企业上千家, 其中规模以上家具企业117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60.5亿元, 同比增长20.7%;销售产值58.4亿元, 同比增长18.6%;出口交货值29.9亿元, 同比增长3.2%。目前福建省家具产业产值全国排名第四, 而漳州家具是福建家具生产、出口主要集中地, 占福建家具产业的60%。其中钢管家具已迅速发展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2、地域分布和企业性质
由于地处海峡西岸重要区域, 漳州家具行业出现了台资民营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目前, 漳州市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木制家具和钢管家具产业基地, 全市家具制造企业八成以上集中分布在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 部分在长泰县、漳浦县。行业配套企业基本分布在芗城区和龙海市, 其中电镀企业集中于漳浦县 (漳浦县规划了1000亩土地用于建设电镀厂) 。龙头企业有国辉工贸、红梅家具、玉致家具、福建永嘉家具、尧富家具、百乐家具、永生利家具、福建攀达实业、喜盈门家具、丰笙实业等。这些企业大都拥有规范而宽敞的厂房, 管理已基本完善, 多数企业都通过了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取得自营进出口权。
3、产品的特点和出口地域
漳州家具制造业一起步就另辟蹊径, 采取“放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办法:市场, 定位在出口上;产品, 则定位在广东相对薄弱的金属家具 (俗称钢管家具) 和高档木家具上。因此, 漳州市目前生产的家具主要分为木制家具和钢管家具两大类。其中, 木制家具以市场高档西式仿古和整体橱柜为主, 产品95%出口;钢管家具以中、低档为主, 数量大、品种多, 产品90%出口。出口地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中东、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属外向型产业集群。
4、市场竞争优势
(1) 漳州地处海峡西岸重要区域, 既是台胞重要祖籍地, 又是台商投资密集区。《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漳州是一个重要契机, 借此东风, 漳州将不断加快发展漳州特色优势产业。家具行业是近年来漳州市成长较快、外向度较高的特色产业, 必将发挥优势, 融入海西发展。
(2) 漳州家具产业目前已形成木制家具和金属家具两大系列, 并带动木料加工、贴面、装饰、包装、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逐步涌现了一批家具制造专业村、产业镇和特色区, 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生产家具所需要的相关产业链企业应有尽有。如生产钢管家具表面涂层的热固性粉末涂料企业, 漳州万安实业有限公司和漳州万顺粉末有限公司均已在全省同行业名列前茅, 两家企业产值均达亿元以上。而与钢管家具厂配套的钢制品企业, 如三川钢业、林奇钢管、华福钢铁、昌盛钢制品、三宝钢铁, 也均增长迅速。小五金配件、人造革、海绵、包装等相关企业数量也相当多。目前家具所需的配件、配套产品在漳州市基本上都有企业生产, 完整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及基础设施、支撑机构共享, 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形成集团式共同发展的局面。
(3) 为了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漳州家具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 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分别在“国辉工贸”和“红梅家具”成立了漳州市家具技术研发中心和漳州市钢管家具研发中心, 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进一步抢占了市场。漳州木制家具企业通过引进先进专用设备, 对小木材进行拼接再利用, 使木材的利用率达到96%以上, 企业综合效益大大提高。而钢管家具企业通过采用静电粉末喷涂回收新工艺, 使之循环再利用, 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喷涂效率, 也降低了污染、节约了资源。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原料损耗、提高产品质量, 漳州家具企业效益保持着较高增长。
(4) 拥有长达13公里深水岸线的漳州港, 资源得天独厚, 后发优势突出。现已成为东南亚重要的木材进口集散地和交易地, 满足了整个漳州市, 乃至福建省的木材需求。2010年漳州市委、市政府仍将继续围绕依港立市战略的实施, 加快建设一批与港口发展相配套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二、漳州家具产业面临的挑战
1、漳州家具产业虽高速发展, 但绝大部分企业采取贴牌生产模式, 没有自己的品牌, 在国内市场几乎看不到“漳州家具”。
2、木制家具广东是老大, 其产业链网络健全, 专业化生产程度高, 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产业群规模。此外, 青岛的木制家具历史悠久, 这几年也发展迅速, 从内销转为内外销兼顾;上海、浙江、北京、东北木家具业形势也看好, 但仍内销为主。而漳州家具产业在创办之初, 就是瞄着国际市场的, 几乎就没有想过内销, 其产品以外销为主, 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是出口订单“逼”出来的, 主要靠外力推动。一旦国际市场风云突变, 内动力不足将使企业风险增大。
3、钢管家具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生产钢材的天津、河北等地利用原材料的优势, 也开始对钢管进行深加工, 生产钢管家具;浙江的宁波、盐城等沿海一带, 充分利用其资金和纺织品上的优势, 发展钢布为主的钢管家具, 企业投资均为4000-5000万元以上, 起点高, 潜在竞争力非常强。漳州钢管家具虽然已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但其产品仍以中、低档为主, 风格单一, 产品附加值不高, 竞争同质化严重, 这两年来价格下落、利润减少便是有力的佐证。长期以往, 其市场竞争力将被大大削弱。
4、随着家具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吸引了一大批民间资金投入这个行业, 使企业数迅速扩张。但企业不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 不少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主要还是启用经验丰富的工人, 员工的知识结构还较低。而且, 行业自律、行业保护意识较差, 各个企业基本上都还是各自为政, 各扫门前雪, 无序竞争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钢管家具企业更为突出。漳州大多数钢管家具企业都是依赖厦门、漳州外贸接订单、下订单, 市场营销普遍受制于人, 从而造成企业不能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预测国际市场走向能力差。为争夺订单, 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 由于竟相压价,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种状况, 很容易被国外竞争对手实施反倾销。
5、近年来, 家具产品的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关注,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 (地区) 对家具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日趋严格, 成为制约漳州市家具产品出口的主要技术壁垒因素。
三、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2003年开始, 漳州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家具产业,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鼓励发展家具产业集群。2004年初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市”的口号, 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中, 把家具行业列为漳州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特色集群产业, 予以重点扶持。2004年6月漳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家具产业发展促进办公室, 专门负责指导、协调、服务家具产业集群的发展, 并帮助家具企业争取到广交会的固定摊位, 同时成立家具研发中心。2004年12月漳州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培育的工作意见》, 从战略高度上进一步提出培育家具等一批具有漳州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加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力度, 漳州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台商投资与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此外, 漳州市委、市政府还把家具业列为漳州市政府“4+3”重点行业, 支持家具企业走出国门参展, 如德国科隆展、迪拜展等, 并给予相应的补贴。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扶持下, 漳州家具产业迅速崛起, 国辉、红梅、尧富、丰笙等为主的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关联企业的发展, 形成木材、钢铁制造、五金、塑料、包装等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
四、发展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
1、2003年底, 漳州有4家木制家具企业遭遇美国反倾销调查, 漳州市有关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应诉。尧富、国辉、申荣、丰笙等主要出口企业分别参加广东的台资应诉团和福建律师团积极应诉。结果, 美国商务部初裁对华木制卧室家具征收4.9%-198.08%的反倾销税, 漳州4家应诉企业取得被裁以征收10.92%反倾销税的较好结果。经历美国反倾销后, 漳州的家具业吸取教训, 开始走市场多元化道路, 避免市场过分集中化、单一化。针对欧洲国家对木材产品的环境要求, 许多企业开展FSC森林认证, 开发绿色环保家具, 实行标准化生产, 从而巩固了欧美市场。
2、参加国际性会展是一条通向国际市场的捷径。这两年来, 漳州家具企业纷纷走出国门, 先后参加日本东京国际家具展览会、新加坡家具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日用品展等一些国际性的博览会和专业展览会, 广泛宣传和推介漳州家具产品, 扩大产业对外影响力。
3、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大幅萎缩, 中国家具行业受到强力冲击。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漳州家具企业没有惊慌失措。首先是花大力气进行内部挖潜、技术改造,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其次是努力在危机中寻找蕴藏的商机, 特别是抓住广东一带家具企业倒闭订单外流的机遇, 利用自身优势和各种关系, 主动出击, 承接了广东转移过来的部分订单, 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推行大小企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也为提升漳州家具产业整体竞争力产生了良好作用。
4、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漳州市成立了家具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家具研发中心, 加大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目前, 漳州家具全行业已经累计完成新产品开发上千项。
五、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几点建议
1、巨大的国际市场固然是漳州家具业能有超常规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是要实现“把漳州钢管家具业培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 木制家具业培育成为华东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的目标, 惟有拿出实实在在的动作, 创造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生存环境、创造比周边地区更良好的外部软环境, 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都责无旁贷。应该出台一些进一步鼓励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 使之快速发展。同时, 加快产业链网络的建设, 做到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 相互协作, 共同发展的格局。
2、要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 把争创品牌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下大力气抓好品牌建设,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创造具有影响力的“漳州家具”区域整体品牌。
3、福建省家具出口稳步增长得益于相关企业积极应诉美国反倾销, 促使税率降低。在中国家具出口增长的形势下, 美国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反倾销的范围, 对其他类型的家具也采取措施。此外, 欧盟、加拿大等地亦可能效仿美国, 对中国家具采取反倾销措施。对此, 我们不仅要加强家具出口企业的行业自律, 建立预警机制, 避免某一品种或对某一市场在短期内大量集中出口。还要引导家具企业“两条腿”走路, 在巩固传统欧美市场、拓展东盟和中东新兴市场的同时, 眼光向内, 多研究国内家具市场, 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4、漳州市的钢管家具在产品研发、设计上仍然具有向更高目标拓展的空间, 走高档金属家具品牌之路。龙头企业的高端化路线, 需要在产品造型、风格上进行档次提升。要善于开发应用新材料、新技术。
3.贵州动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三
2007年7月,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在贵阳市白云区揭牌,标志着贵州动漫开始了产业化运作。园区采取租赁方式,由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和白云区政府共同运营,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2009年该园区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9家,员工420余人。2010年,园区企业共完成产值2.4亿元。园区已具备600分钟/月以上的二、三维动画片的生产制作能力和比较完整的衍生产品开发加工能力,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
2008年,贵州熠动漫公司创作的《西岭雪》和贵州青年影视文化中心创作的《年夜饭》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全集播出,《西岭雪》还荣获了中国动漫游戏行业2007年度“金手指”奖等七项大奖和动画类“五个一”优秀作品奖。贵州青年影视制作中心与湖南三辰卡通动漫集团合作,以2008年中国奥运会为题材制作的《福娃奥运漫游记》,在全国收视率很高。去年,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动漫节暨第九届首尔推广计划上,该公司与丹麦公司共同创作的《森林小英雄》成功进入决赛。同时,该公司创作的《贵州的微笑》获得2010年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以下简称亚青赛)平面组至尊大奖。2008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十届数字内容大赛上,遵义奇利动画公司创作的《苗王传》获得日本2008 TBS Digicon6中国赛区金奖和2008年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最佳视觉奖。2009年举办的“亚青赛”上,天授卡通公司制作的《红孩子》举行了图书首发仪式,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贵州绘纹信息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蝉之歌》获2010年“亚青赛”入围网络作品,同时,该公司“基于WEB3D的三维动画转换方法”、“增强型手机数字内容版权技术的实现方法”和“跨平台手机流媒体播放器”三项专利申请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进入审核阶段,并获得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森林小英雄》、《蝉之歌》、《苗王传》三部作品,已被文化部推荐到上海和德国柏林参加相关活动。2009年园区企业申请著作权登记5个,域名登记17件。
目前,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是经文化部批准的动漫赛事,在我省已连续举办五届,通过这五届大赛培育了贵阳市动漫发展氛围和市场,使贵阳融入了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大赛已成为有效推动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进行招商引资的平台。2011年第五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展示了来自全世界包括南非、伊朗、印度、英国、西班牙、巴西等7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200幅(部)动漫作品参赛,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和艺术大师们与贵阳动漫爱好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二、贵州动漫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我省动漫产业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应,但由于发育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1.与周边省(市、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我省动漫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同周边省区市相比,则低于四川、重庆,与广西、云南基本相当。如重庆在动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大、规模大、产值高。重庆出版集团2006年在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城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300亩的重庆动漫基地,同时,又在南岸区建设动漫产业园区。全市有11万人在动漫和动漫相关产业就业。2009年重庆已跻身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四川已形成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为载体的动漫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9年,四川动漫游戏相关企业超过160家,动漫游戏相关从业人员约1.8万人,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培育了酷巴熊等一系列全国知名动漫形象。目前,四川动漫产业链不断完善,动漫剧节目、动漫综合开发和动漫衍生产品生产等渐入佳境。
2.贵州动漫产业基本上是靠“外包”,尚属打工阶段
我省的动漫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产品市场,主要业务是为省外和国外公司打工,或来料加工,制作动漫作品,维持运转及制作人员的报酬。我省没有自己设计的动漫衍生产品,如人物服装、服饰、动漫玩具等进入市场,即使有个别的动漫产品被国内外影视台播放,由于收入少,也难以维持企业的运转和职工的生计。因此,只能依赖出去寻找“活路”,为其他省外公司设计动漫产品,根据其他公司的要求或与其他公司合作制作产品,一时难以摆脱收入少、报酬低的局面。
3.动漫制作的专业人才短缺
由于我省动漫产业起步晚,创业环境较差,待遇较低,不少优秀人才外流,导致贵州动漫创作人才严重短缺(如我省动漫产业从业人员工资平均在1000元左右,但在广东、浙江、湖南等动漫产业发达地区从业人员的工资均在3000—4000元左右)。动漫创作依赖的是创作人员的灵感和才智,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思路,可以构思出一个好的动漫作品,就能够在市场上走红。贵州省的一些动漫制作机构虽然也有一些好的创作人才,但是数量太少,不足以支撑起整个贵州省动漫产业的发展重任。另一方面,贵州省的动漫教育虽然已经纳入高等教育,开设动漫专业课,但善创作、懂经营、会管理的动漫教师缺乏,而且动漫教师大多是从过去的绘画美术教师转行而来,动漫教育合格的师资队伍缺乏制约了动漫人才的培养。
4.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动漫产业是一个资金需求量大、耗资大、产业链长的全新产业。社会上对这一领域了解并不多,加之多数动漫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融资比较困难。
三、发展贵州动漫产业的思路和建议
1.尽快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研究出台《贵州省动漫产业发展战略》、《贵州动漫十二五发展规划》、《贵州动漫产业发展配套政策》、《贵州动漫产业融资和民间资本准入政策》、《贵州动漫产业园区指导意见》、《外商投资动漫产业指导目录》等文件,支持贵州动漫产业尽快聚集产业要素,构建完整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
2.建立融资体系,为动漫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为动漫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探索银行、动漫企业、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基金四方合作的有效模式,并培育、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二是建立产业支持资金,加大对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着力推出一批精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三是鼓励鼓励民间资本、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和兼并等方式进入动漫产业,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与海外留学人员合资创办动漫企业,鼓励知识产权入股。
3.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是通过招商引进国际国内有成熟经验的企业,同时扶持贵州本土企业做大成品牌性企业,保持和巩固我省动漫产业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优势,从项目资金、政策优惠、高端人才培养、风险资金引进等方面重点进行扶持和培育。二是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品牌输出管理、连锁经营、拓展市场。
4.多角度构筑商务公共平台,打造成熟产业链
一是通过建设产业商务对接平台如动漫产品展示与交易基地等,完善企业互动、产品交易、商务交流等环节。二是通过网络实景操作解决产业链贯穿和企业产品销售问题。三是抓住“亚青赛”升格为部级赛事的机遇,将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区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以园区为载体,以发展动漫产业为突破口,进一步实现产业聚集并形成产业支撑,使动漫产业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5.吸引、培育、集聚动漫人才,发挥创意主体能动作用
一是从省科技计划相关专项资金和省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动漫相关人才培养、交流、引进和鼓励。二是优化本省高等院校已创办的动漫和软件技术等专业,着力培养专门性、复合型动漫人才。三是通过培训现有动漫从业人员,从艺术制作、软件技术、文学编剧等方面重构其知识体系,以缓解我省动漫人才缺乏的现状。
6.扩大宣传,通过舆论树立贵州动漫地域品牌
4.产业工人调研报告 篇四
6的感情,扩大了工会组织在公司的影响力。
——建家工作持续推进。“建家工作”是工会组织服务职工和密切联系职工的有效举措。一年来公司工会不断夯实“建家”基础,提高“建家”水平,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兴泰公司工会建设成为制度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合格职工之家。公司工会在2012年河北省电力工会职工之家建家考核评比中获得优秀单位称号。——工会干部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公司工会始终注重工会干部业务水平的提升。结合公司培训工作组织举办了基层工会主席培训班,提高了工会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员工的能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公司荣获“河北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继续保持了河北省“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武桂彬创新工作室”被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职工技协命名为“武桂彬熔智焊接创新工作室”;锅炉分公司机动二班获得邢台市“工人先锋号”;公司员工王瑜、郭建立获得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章”。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工会工作优势;只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才能充分体现工会工作的新作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只有做到服务员工、服务基层,才能增强工会的7号召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会工作抓得不够细,深入员工群众中沟通与交流还不够,个别员工的诉求没有得到有效及时反馈;二是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及全员健身活动还需进一步创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并解决。在此,我代表公司工会向关心支持公司工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向广大会员、工会干部、工会积极分子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3年是公司经营形势异常困难的一年,也是公司面临生存危机、维护和谐稳定、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年。严峻的形势要求全公司干部员工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共克时艰。艰巨的任务为各级工会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及广阔的舞台,各级工会组织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积极作为。
2013年公司工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深化管理、创新发展、促进和谐、建功立业”为主题,以保证员工队伍稳定为基础,以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重点,积极推动工会自身建设为动力,团结动员广大员工,为公司的“三个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工作要有新提高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的工会维权观。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平等协商机制。不断提高职代会质量,充分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积极引导
8广大员工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企业与员工互利共赢和全面发展。
二、大力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在引导员工建功立业方面要有新举措
继续推行各类技术比武、创先争优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 式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以及技术革新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模范、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员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员工施展才智和发挥作用提供平
台、创造条件。
三、着力构建和谐兴泰大家庭,在送温暖工作方面要有新亮点 坚持把竭诚为员工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能力,千方百计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认真做好送温暖工作。及时调查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当好员工的第一报告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帮扶人,使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及时掌握员工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思想疏导,注重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员工、感情上贴近员工、行动上深入员工、工作上依靠员工,积极协助党政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员工谋福利。
四、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要有新突破
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契机,9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高质量的完成公司第十六届职工运动会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积极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五、提高服务员工的能力和水平,在工会自身建设方面要有新成效
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对照上级先进工会考评标准,修改完善管理考核办法,强化工会基础管理工作,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牢固树立员工的需要是第一需要的观念,带着感情做工作,带着责任抓落实。经常与员工谈心交心,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工会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为公司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围绕公司九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加强管理,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公司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六、坚持以“四自”教育为主线,在发挥女工“半边天”作用上要有新思维
从女工的特点出发,维护女员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关心女工生活,监督女工政策的落实,维护女工特殊权益;深入开展“巾帼建功”、“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女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女工岗位成才搭建平台,发挥女工“半边天”的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
新的形势赋予我们艰巨而崇高的使命,新的目标引领我们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全体会员的智慧和力量。立发展之志、谋创新之策、求务实之效、奏和谐之音,用汗水谱写新篇章,用拼搏铸就新辉煌,为推进科学发展、创建美好兴泰而努力奋斗!
5.产业调研报告 篇五
一、全市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80%的大中型企业、50%的小型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全市石油化工、管道装备、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的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开发建立了数据库,已将生产、技术、财务等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
沧州大化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近几年来,化肥、TDI、烧碱等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屡创新高;沧运集团每年节约管理费用约500万元,增加企业效益300万元;好日子超市通过信息化物流配送,已发展了675家连锁店,完成销售额4.1亿元。
华北石化公司已成功上线应用安全信息、项目管理、员工业绩和考勤等82套信息系统,并有358个流程在网上运行,实现了经营管理规范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工作流程最优化、安全隐患治理常态化和员工全面量化考核自动化。通过信息化建设,经测算,近5年华北石化公司节约管理费用4.5亿元以上,公司工作效率提升5倍以上。华北石化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做到了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从“人治”到“数治”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型。
二、当前全市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沧州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国家、省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以信息化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工作重点,研究制定了《沧州市“”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方向和措施,指导全市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重点推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
(二)树立示范典型。目前,我市拥有全省“百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16家、“百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企业2家,“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1家,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为我们提供了示范典型,对于推动全市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大培训力度。为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调动企业发展信息化的积极性,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我们举办了“沧州市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信息化创建幸福企业”、“北京用友软件园参观座谈”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经验交流会、培训会、观摩会。
(四)强力实施“特色产业示范网站工程”。根据沧州产业集群众多、中小企业量多面广、信息化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我局强力实施“特色产业示范网站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涌现出了河北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河北鑫农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中国管道交易网等一批B2B信息服务平台,年交易额在500亿元以上。
(五)积极开展“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为推动信息化强企工程,我局在各个县(市、区)组织专场活动,20为全市100多家企业进行“巡诊”,对40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了信息化现状调研及业务梳理工作,并提出了两化融合“对标”建议及解决方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三、全市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虽然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并不到位,缺乏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自发状态,主动性不强,动力不足,发展过程不协调,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二)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时间长、投入大,多数企业更注重眼前利益,对有益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目前,我市企业应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占投资额的比例偏低,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人才资源短缺。人才不仅仅是指信息化建设人才,还包括有效使用信息系统的管理人才。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IT部门或IT部门力量薄弱,尤其是缺少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给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带来了障碍。
(四)应用水平偏低。我市大多数大中型企业虽已在财务管理、关键工序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但信息化应用水平偏低,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作用还不明显。
四、进一步加快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出台鼓励政策。根据《河北省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河北省信息化条例》,研究制定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优惠政策,在项目用地、财税减免、投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工业技术改造资金要对两化深度融合项目予以特殊支持。
(二)加强培训力度。举办各种形式的企业信息化经验交流会、培训会、观摩会等,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认识水平,促其增强发展信息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尽快设立我市信息化专项资金,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投融资机制。
(四)大力开展对标示范活动。认真开展对标活动,积极组织分行业、分区域的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宣传,以点带面,实现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和重点区域的突破。
6.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篇六
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
摘要: 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
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发展牛肉食品加工业,开发休闲牛肉制品、军需罐装牛肉制品和清真牛肉制品,做大生产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带动肉牛养殖发展。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充足的饲草、农作物秸秆和酒糟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力争3-5年内,我市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优质牛肉牛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达到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二、现代肉牛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⑴肉牛品种。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养殖情况。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屠宰加工业的崛起,我国五大黄牛体系品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
滑,到2009年底存栏总量仅200万头左右,占全部肉牛存栏量1.89%。我国肉牛养殖多为分散饲养,大型肉牛育肥场和规模饲养场出栏量仅5%左右。在肉牛饲养育肥过程中,缺少专用的添加预混料,饲料混杂、年龄混杂,导致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牛肉的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同时,肉牛养殖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散养者过度强调节粮,忽视了肉牛的品质差异;而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牛日粮的50%以上是精料,不再是“节粮型畜牧业”。
⑶牛肉制品生产加工。在屠宰加工方面,出现两种极端:一是屠宰设备极其简陋,对肉牛的加工利用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屠宰设备先进,屠宰能力很强,但肉源供不应求,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在牛肉产品加工方面,多年来我国的牛肉主要是以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牛肉和熟食的形式进行销售,而经过排酸熟化处理的冷鲜牛肉很少,产品未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和处理,造成产品的价格降低,销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熟牛肉大多是由家庭作坊生产,未形成批量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缺少精加工产品,牛肉制品转化率较低仅为3%-4%,而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牛肉制品转化率为30%-40%。
2、毗邻地区肉牛业发展现状
(1)云贵山区肉牛业现状
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是以山地为主,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历史悠久,肉牛养殖役肉兼用,相对来说侧重于役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昭通黄牛、威宁黄牛地方畜禽品种。
生产规模: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53.65万头、92.7万头,出栏分别为16.2万头、15.8万头,出栏率分别为31.8%、17.6%。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欠发达,目前尚无1家上规模加工企业,肉牛加工仅毕节赫章县有1个作坊式企业生产“郎都”牌牛肉产品,以制作牛肉干为主,年产值仅数百万元。在地域品牌方面毕节地区已推出集中打造“乌蒙”系列农畜产品。
(2)川内毗邻地区牛肉业现状
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养殖规模相对较小,肉牛养殖役肉兼用,但侧重于肉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川南山地黄牛地方品种。
生产规模:自贡、乐山、泸州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8.55万头、11.741万头、31.92万头,出栏分别为5.75万头、10.06万头、10.69万头,出栏率分别为82%、67%、34%。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15%、18.6%。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以休闲牛肉制品为主,自贡“火边子”牛肉年加工产品351吨,产值440万元,乐山罗城牛肉公司加工外销牛肉产品700吨,产值2810万元。泸州古蔺高源食品公司加工牛肉干系列产品550吨,实产值4500万元。
表宜宾毗邻地区肉牛业有关情况比较表(2009年)
单位:公斤、万头、个、万元
市名 品种资源平均体重 头平
产肉量 牛存栏 牛出栏 牛出栏率 规模养殖比例 规模以上肉牛加工企业 规模以上 肉牛加工 企业产值
云南
昭通市 昭通黄牛 236 100 53.65 16.2 31.8% 4%--
贵州
毕节地区 威宁黄牛 235 102 92.7 15.8 17.6% 8%---
自贡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8.55 5.75 82% 48% 2 440
乐山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11.41 10.06 67% 15% 1 2810
泸洲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31.92 10.69 334% 18.6% 1 4500
宜宾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28.26 16.12 61% 20% 1 33003、牛肉制品市场需求分析
⑴从肉类产品总体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40公斤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20公斤左右,而台湾年人均肉类消费已达到87公斤,北京城镇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60公斤。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年人均肉食需要80-110公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畜禽产品的总体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⑵从居民消费结构中畜产品比例来看,目前我国仍是以猪肉消费为主,占畜产品消费总量的60%以上,牛羊肉消费量不到肉类总消费量的25%;而国际上以牛羊肉为主,牛肉在30%以上,羊肉在20%以上,猪肉在30%左右。随着我国居民对畜禽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步改变,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向牛羊禽肉、奶制品产品转变,未来牛肉消费将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长。
⑶从世界牛肉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 3678美元,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目前,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仅4.8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公斤,发达国家高达30-60公斤左右,我国牛肉的需求量仍然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三、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基本条件
1、需要量大质优的畜禽资源。由于牛的生产周期较长、产仔较少,但凡规模化的畜牧业深加工企业,都需要有稳定和充足的牛源保障。以双汇集团为例,双汇曾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投资建设一座肉牛屠宰加工厂,设计规模为年屠宰10万头牛,但是由于该地区牛源不足,生产了不到1年时间就出现无牛可杀的现象。再如,科尔沁牛业公司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冷鲜牛肉生产后,由于优质牛源不足,导致其生产规模上不去,公司发展受到影响。早在2002年,“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与“新西兰畜牧业大王”阿福科公司合作项目“五粮液阿福科金牛实业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在成都开业后,也因优质牛源不足等因素而停产。
2、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高端的肉牛加工企业发展对原料基地及生产基地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除加工条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外,牛源基地也大多处于无工业污染地区,特别是皓月集团和科尔沁牛业,为保证牛源的质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集中育肥,从饲料、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从农场到餐桌的绿色无污染。
3、需要大量的前端投入和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不高,却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以皓月集团为例,公司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带动210个乡镇,形成牧业小区,带动了20万农户,上百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秸秆750多万吨,农民养牛增收10亿元以上。因此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加大投入,除了在项目建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最大扶持外,还需要在产业链前端加大投入,例如集中育肥小区建设的投入,搭建投融资平台,帮助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积极性。以科尔沁牛业南阳工厂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南阳市政府先期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同时还设立养殖基金为农户提供购买犊牛担保,解决农户规模化育肥资金不足问题,对按照标准建设统一育肥小区的农户给予一次性60万元的补贴。
(二)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1、产品销路不愁,发展前景看好。我市的活牛除少量在本地市场鲜销和供市内几家小规模牛肉加工企业作为牛肉条、牛肉干加工原料外,大量活牛被贩运外销到成都、重庆、广州等地。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今后牛肉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肉牛业利润空间大。西南地区目前暂无大型牛肉屠宰及深加工企业。在加快肉牛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优质肉牛出栏有较大增长情况下,发展肉牛加工业的市场前景看好。
2、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资源和基础。我市南部山区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粮食秸秆和酒糟产量大,山区农民养牛历史悠久,牛的年饲养总量和出栏量居川南四市之首,全市2009年末存栏28.26万头,年出栏
16.12万头。特别是筠连、珙县、兴文三个山区县地处乌蒙山脉、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生态牛肉的环境条件,年出栏肉牛8.19万头,占全市出栏量51%;同时,随着以翠屏、江安、长宁、高县、宜宾县为主体的酿酒高粱基地的扩大,每年高粱秸秆有10万吨以上,也具备将高粱秸秆作为饲料发展生态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条件。
3、肉加工业开始起步。具有多年历史的翠屏区兰香斋的牛肉干系列、南溪的金丝牛肉也深受本地市民喜爱。筠连好牛旺公司2007年起步生产牛肉条,年产值仅400多万元,2009年已开发手撕牛肉、卤汁牛肉、麻辣牛肉干等十三个产品,90%产品销往省外,年产值已达3300万元。
4、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独特区位,肉牛加工业可以辐射和吸纳毗邻昭通、毕节的部分牛源。
(三)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不利因素
1、部分地方对畜牧业发展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各级长期以来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家庭经营副业对待,没有认识到产值已占农村经济半边天的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每年对畜牧产业发展没有固定投入,对肉牛产业投入太少。而这次调研的贵州毕节高度重视畜牧产业,仅一年投入肉牛产业财政资金达1亿元以上。河南南阳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由政府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对养殖户实行免费配种、免费防疫,引种和建圈给予一定补贴。
2、地方品种不适宜规模化的分割肉牛加工。我市肉牛品种川南黄牛体型较小,属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成年牛平均体重300公斤左右,平均产肉量120公斤左右,肉的品质也达不到生产优质冰鲜牛肉分割的标准。而国内五大品种之一秦川牛成年牛平均体重4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210公斤。国外的品种西门塔尔成年肉牛平均体重600-10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300-500公斤,肉质具有大理石纹路,适合精细分割加工。
3、短期内产业资源量不能迅速扩大。肉牛养殖业属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产业。发展1个存栏100头养殖场,包括圈舍建设、引种、品改、防疫、饲料等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50万元的投入,全市一年若要新增2万头饲养量,需投入资金1个亿。母牛初配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上,从母牛配种、产犊、犊牛生长、架子牛育肥、肉牛出栏这个周期,需要3年以上,一头母牛终生仅能产犊7-10头,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难以做到。
4、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落后。我市主要以散养为主,80%以上为零星散养的农户,规模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养殖母牛数量较少。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
5、我市肉牛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现有几家牛肉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总产值仅4000万元左右,要赶超省内、国内龙头难度大。而省内的牛肉休闲食品加工业,全省20强牛肉加工龙头企业2009年加工销售产品3.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其中,目前省内市场上成都“棒棒娃”、成都“遛洋狗”、阆中“张飞”牛肉、通江“灯影”牛肉等主打品牌,其加工销售产品1.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分别占到20强加工销售产品和销售收入的36.5%、60.7%。以冷鲜牛肉加工、销售为主的国内龙头长春皓月肉业集团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6亿元、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5亿元。
6、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地区肉牛养殖总量远大于我市,品种改良起步早,政府扶持力度大,已开始重点打造肉牛养殖。毕节地区已开始申请“乌蒙山”系列产品区域品牌商标注册,正在筹建一条年宰杀牛3万头的肉牛生产线。乐山市把肉牛产业作为三大特色畜牧业之一重点发展。而我市在肉牛产业方面扶持政策薄弱,投入力度较少。
四、发展我市肉牛产业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充分认识畜牧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把畜牧产业发展摆到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和领导,为畜牧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把肉牛产业作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重点,给以足够重视,加快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制订涵盖从优质牧草种植、饲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到基础母牛保护
和引种、品改站点的建设、杂交改良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圈舍建设等方面的奖补政策;二是要在技术培训、养牛专合社发展等方面加强扶持和补助;三是对加工企业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每年市、县财政争取投入1000万元,拉动社会资本1亿元以上,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加工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3、完善肉牛良繁体系,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在生态资源优越、养牛基础较好的山区鼓励发展500户适度规模的母牛养殖户,建立肉牛繁殖基地,加快肉牛种源的繁殖。完善黄牛品改站点,加大牛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利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2万粒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扩大杂交肉牛比重,提高肉牛出栏率和产肉率。
4、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每年新增种植人工牧草1万亩,大力推广黑麦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和秸秆氨化、青贮及利用技术,确保养牛饲料的供应。根据宜宾酒糟资源丰富的特点,推广酒糟养牛技术以鲜酒糟或酒糟粉饲养肉牛,降低养殖成本。根据我市山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母牛分户繁殖,肉牛集中育肥”的生产方式,每年发展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借牛还牛”等生产模式,提高养牛生产组织化程度。
7.产业工人调研报告 篇七
1 当前全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区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 实现了持续增长, 尤其是以西门塔尔牛为主的肉牛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并形成以下生产特点:
1.1 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
本区是典型的农区畜牧业大区, 长期以来全区的肉牛养殖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分散饲养的生产方式, 在“大户战略”影响下的畜牧业大户, 也难脱离传统的自然经济属性。目前以家庭为主, 分散饲养仍然是本区肉牛养殖的主要方式。
1.2 养殖规模和数量逐年增长
肉牛存栏量、出栏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截止2010年末, 肉牛存栏达到71.93万头, 适龄母牛达到33.49万头, 出栏牛41.42万头。肉牛的存栏量、适龄母牛数量及出栏量分别较2005年增长了12%、20.8%和34.9%。与此同时, 不仅农户分散饲养规模和数量增加, 而且还出现了社会闲散资金投资肉牛养殖的现象。
1.3 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逐步提高
截止2010年末全区肉产量达到35.4万t, 其中牛肉产量达到8.28万t, 占总产量的23.4%。2010年调入牛8.02万头, 调出牛2.2万头。全区现有牛羊肉加工企业有4家, 主要产品为分割冻牛羊肉及冷鲜牛羊肉, 主要销往疆外, 本地销量占少数。
1.4 销售组织形式单一
全区的肉牛销售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农村经纪人, 以活畜贩卖的形式出售, 不但价格低廉, 而且仅有的一部分利润在流通过程中也被商贩赚取, 留在养殖户手中的利润已所剩无几。肉牛在流通销售过程中, 主要流通成本运输费、检疫费及屠宰费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肉牛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产业提质增效难度大
近来, 由于肉价持续上涨, 各级领导对肉牛产业的发展有所重视, 将肉牛产业发展列入扶持行列, 但由于全疆畜牧业养殖项目资金有限, 对肉牛养殖投入资金很少, 而本区的肉牛养殖业又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 因此近年来, 就没有获得肉牛养殖项目资金的支持, 加之地方财政困难, 难以安排专项产业发展资金, 只有依靠项目资金的支持, 而每年又没有肉牛专项发展项目, 造成对养殖户的扶持、养殖规模的扩大、技术培训等难以实施, 给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
肉牛养殖是全区农牧民传统优势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存栏基础, 但生产方式转变的步伐不快, 传统分散的一家一户养殖仍居主导地位, 户均饲养4~6头户居多, 整个肉牛产业没有形成规模, 没有稳定的生产量和供求关系。而且标准化程度低, 综合效益不高。养殖户对饲草饲料种植利用、犊牛培育、育肥补饲及计划免疫等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认识、采纳、应用能力差, 良种不良法的现象依然普遍。传统、粗放的饲养管理仍然是目前大部分肉牛养殖户的主要生产模式, 从而导致肉牛培育程度差、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不高、个体产肉量少、综合效益不高。
2.3 加工企业薄弱, 带动能力不强
缺乏龙头企业拉动, 肉牛产后加工开发滞后, 大部分停留在活牛交易和小型卤制品加工, 缺乏肉牛产品规模化风味深加工企业, 丧失了许多产后效益。目前全区没有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 只有3家从事牛肉分割的小型加工厂, 年加工能力不大, 产品结构单一。还没有一个真正连接千家万户的龙头加工企业, 难以形成龙头连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链, 肉牛产业不能有效转化升值, 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龙头企业带动不强, 影响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巩固、提高产业发展。
2.4 草畜矛盾突出, 制约肉牛业的发展
优质饲草料比例小, 结构不合理, 没有大面积的专业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全区畜牧业主要饲草料来源于玉米秸秆及青贮, 由于近年来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 广大农民在种植粮食等主导产品中得到的实惠多, 加之对种植饲草从土地、用水、补贴等方面没有稳定的优惠政策, 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致使饲草种植水平逐年下降, 青贮的制作量也从前几年的500万t以上减少到不足400万t。按照现在的饲养量计算, 把现有能利用的饲草料 (包括苜蓿、秸秆、加工副产品及农田杂草、树叶和各类草场等) 最大限度利用起来, 仍有108万t的饲草缺口, 牲畜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3 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搞好典型示范
按照“政府领导、部门服务、典型示范”的产业发展思路, 组建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层层签定责任书, 明确工作责任, 切实将肉牛产业发展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积极培植肉牛养殖示范场 (户) , 因地制宜培育肉牛产业发展典型示范场 (户) 。采取政策引导、部门指导、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 树立肉牛养殖示范样板, 以点带面, 推动全区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稳定和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肉牛产业资金投入
肉牛产业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较长、产业链复杂的产业, 只有在制订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坚持长期不懈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持久效益。自治区每年在统筹安排畜牧业发展项目时, 适当向肉牛产业倾斜。对肉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予以支持, 将其养殖用地纳入农业用地规划, 并给予地价优惠;畜牧业基本建设资金根据资金性质和用途, 选择肉牛产业的重点环节投入, 特别是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倾斜。对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给予必要的减免税政策,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实施多元化投资, 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肉牛产业, 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引导资金, 对规模养殖、加工, 给予贷款扶持和贴息政策, 切实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促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3.3 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规模养殖
建设标准化规模肉牛养殖场是实现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以规模养殖户为主导, 依托国家和自治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 要根据养殖现状, 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 (区) 。现阶段本区肉牛养殖场规模一般以存栏300~500头之间为宜。同时, 针对目前本区农户饲养方式落后, 饲养成本高, 转化率低的实际情况, 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为目标, 在具有一定养殖规模和管理经验的养殖场, 大力推行标准化畜牧养殖生产技术, 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全面推行健康养殖, 严格遵守投入品使用规定, 着力提高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增加养殖收益。
3.4 强化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活畜交易日趋频繁, 地区间流动量大, 但活畜交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及疫病监测工作相对滞后, 存在着重大动物疫病安全隐患。因此, 应进一步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的投入, 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治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 切实增强动物疫病监测及应急处理能力。积极研究和推行村级防疫员的奖罚制度, 调动村级防疫员的防疫积极性, 加强屠宰检疫, 开展调入报检, 监督检疫, 以检促防, 提高动物疫病的防疫质量, 确保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3.5 加大品种改良力度, 增强产业发展基础
肉牛品种改良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是增加农民养殖收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继续实行良种补贴政策, 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肉牛改良的积极性;二是实行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对农户培育的优良后备母牛, 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补贴, 以此鼓励农户把后备母牛保存下来, 快速增加能繁母牛数量,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是积极引进品种改良新技术, 在继续实行黄牛冷配改良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本区品种改良实际情况, 积极引进品种改良新技术, 要在有条件的地方, 不断扩大性控冻精、母犊素等改良技术的辐射面, 尽快提高肉牛繁殖力。四是以本区乳肉兼用牛为基础, 适度发展纯肉牛生产,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3.6 大力引进和培植加工、流通龙头企业, 做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
8.朝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聚集发展;存在问题
一、朝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
(一)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2010年以前,我市的文化产业以个体私营文化业户为主体,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2011年,我市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明确了主导文化产业、制定了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文化发展目标、加大了领导力度和扶持力度,使我市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6亿元,占GDP比重0.39%,平均增速为22%。2013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54亿元,占GDP比重0.75%。
(二)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以文化旅游发展为牵动的园区景区建设取得突破、以特色文化工艺品生产为主体的工艺美术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特色文化节为载体的文化会展得到发展,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朝阳市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朝政发[2008]4号),之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
二、朝阳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一)文化底蕴深厚
朝阳化石文化堪称世界之最,以年代最久、化石数量最多、属种最全、层位最多、未知领域最广等为5个世界之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牛河梁红山文化堪称中国之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距今约5000多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朝阳的佛教文化在东北地区最为悠久,朝阳作为东北乃至东北亚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被誉为“东北佛教圣地”;朝阳历史文化遗存和民俗文化堪称辽宁之最。出土文物总量占辽宁全省出土文物总量的三分之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北燕定都朝阳,形成了长达百年的三燕文化。朝阳独特的地理形式和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形成了稳定而不封闭的文化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文化。
(二)自然资源丰富
朝阳文化在地产品丰富,紫砂土储量丰富,紫砂土矿工业储量10亿吨以上;温泉资源水质上乘。尤其是凌源热水汤温泉被称为为全国著名八大温泉之一;山水风光景观以凸显了北方山地、山峰、植被、湖泊雄奇壮阔的景观特征而独具特色。
(三)区位优势明显
从地理区位看,朝阳市地处辽、冀、蒙三省交界,衔接着东北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从交通环境建设情况看,朝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经构建起了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三、朝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朝阳文化产业虽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但与国内省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资金投入总量偏小渠道单一
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我市文化企业处于规模小、质量低、总量少的发展状况,靠政府投入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巨大的投资需求,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
(二)资源整合开发措施滞后
我市的文化资源整体较为丰富,但化石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资源在各个县区都有分布,资源整合不到位,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区域发展战略,缺少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能力较差。
(三)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低
一方面,朝阳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能力有限,没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园区),大部分为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产业核心带动力、联动能力差。另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和以在地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发展的在地产品居多,缺少在线产品。缺少以数字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意型文化企业,新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偏低。
(四)文化产业政策尚待完善
我市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过于笼统,相关部门在政策解读、细则制定等方面又缺少具体措施,没有真正发挥政策引导和产业推动作用。
(五)文化产业人才匮乏
我市实用性创意产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的竞争也是对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由于我市没有形成大的文化产业集群,对高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吸引力,导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传统生产和流通领域,而且整体水平不高。而我市尤其是缺乏文化创意、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等高端复合型人才。
四、“十三五”期间朝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确定目标、做好规划
1.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国家有关“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意图,深入理解我市“文化旅游牵动”、“融入京津冀”新战略、新思维,对我市文化产业资源、业态、特色、分布及管理体制及运营模式等基础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充分认识到目前正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应从政府渠道和大众舆论两方面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大众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确定目标。我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应当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明确定位,明确长、中、短期发展目标,努力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十三”五期间,全市要完成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园(景)区3个,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园(景)区7个。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上下游产业链顺畅、对本地经济推动明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10个,以旅游业的发展牵动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产业大市。
3.制定战略。要坚持以“文化强市“战略为引领,加强协调,集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朝阳合力”。一是“文化旅游牵动”战略。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多以旅游、演艺、会展为突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我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有效牵动全市文化产业的重大突破。二是“融入京津冀”战略。我们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京津冀地区进行全方位的产业交流与合作,以加强基础建设为先导,倾力建设依托京津冀地区的休闲养生基地、文化产品的输出基地、文化服务项目的承接基地。
(二)依托优势、合理布局、聚集发展
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基础,结合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需求,在宏观布局上按照“一核、两翼、多园区”的格局展开,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1.建设朝阳文化产业发展核心聚集区。
以朝阳中心城区、双塔区以及龙城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核心聚集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
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的集聚、扩散、示范、带动功能,形成以核心聚集区强势引导的发展空间。
2.构筑朝阳文化产业发展东西两翼。
东翼着力打造自然风景文化旅游聚集区。以上园镇四合屯化石文化资源和清风岭生态旅游区为依托建设好朝阳文化产业的“东大营”。
西翼主要依托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打造中华文明祖源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厚重的产业聚集区。建设朝阳文化产业的“西大营”,向西辐射京津冀地区。
3.打造朝阳文化产业特色园区。
结合全市文化产业结构和空间需求,依托朝阳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发展基础,全力打造朝阳十大文化产业特色园区,让特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强化园区建设,加大宣传、提升质量、拉长产业链、建设精品产业园区,开发最能反映朝阳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要抓住契机,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朝阳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
[2]《辽宁省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30)》.
【产业工人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2024年申论:产业工人的“中国梦”08-01
石油工人辞职报告09-26
清洁工人个人述职报告11-06
街道环卫工人的社会实践报告07-08
环境合规性评价报告(工人村)07-11
家具产业调研报告06-30
服装产业调研报告07-23
青岛产业调研报告08-28
信息产业调研报告10-15
增强现实产业报告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