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效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2024-08-19

机关效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精选8篇)

1.机关效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篇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安排部署,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建设新农村,基层组织是关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着力“五个创新”。[范文大全文章-http://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创新支部工作领导模式。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如何实现支部工作与经济工作良性有机互动,成为村级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一要创新组织设置。坚持“产业集中、行业就近、突出特色、利于管理”的原则,打破组织设置行政化倾向,探索按照产业链条、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形式,积极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支部+信合+协会”等模式,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引导建立专业协会,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使基层组织设置更加符合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符合广大农村基层党员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抗御风险的能力。二要创新管理方式。随着农村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尤其是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党员流动性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按照党员特长和服务功能设置党小组,在务工人员聚集地建立党小组,实现党员“无缝覆盖”,使党的组织形式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三要创新领导方法。村级党组织必须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在领导和实施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协调、服务职能,抓大事、谋大局、促发展,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亲民,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行为为民,以丰硕的工作绩效富民,尽快由大包大办、行政命令的指挥决策型转变到协调服务型领导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各类经济组织和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积极高效的服务上来,扎扎实实抓好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教育卫生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主导产业基地培育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引导,以“五星级”创建活动、弘扬“孝道文化”为重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重点的民主法制建设。[范文大全文章-http://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创新基层干部选育机制。“政以业兴,村以才治”。目前,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和领导发展经济能力与农村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而农村留守的大都是“386199”人员,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迫在眉睫。一是坚持选育标准。要始终坚持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紧扣发展主题,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把关键的人选到关键的岗位作关键的工作,把那些“组织能力强、奉献精神强、作风公道正派”的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选好领头雁,才有群雁飞。二是扩大选育视野。抓好“双向培养”,努力把退伍回乡青年、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农村发展能人等发展成为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有计划地从乡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改善基层组织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发挥“鲶鱼效应”,激发基层组织的整体活力,提高基层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三是创新选育方式。当前,农村组织形式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社会组织和成员关系由行政归属向利益归属转变,行为导向由政治推动向利益驱动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人时要顺应这种变化和需求,大胆推行“村支部”(居委会)班子党内直选,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落实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让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推选自己的领头人。四是抓好干部培训。把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整合党校、行政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资源,实行分层分类培训,提高分析判断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从财政转移支付、留存党费中预先安排专项资金,解决村党员干部培训经费“缺口”问题。

创新党员先锋作用实现途径。农村党员是党在基层的细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在培育主导产业中发挥引导作用。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没有产业,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村干部要善于围绕支柱产业建基地、引业主、育大户,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进土地向大户和业主集中,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做大产品规模,实现增收富民。二是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监督作用。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广大农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无职党员,如果充分发挥好无职党员的作用,建立科技示范岗、文明新风岗、环境卫生岗、村务监督岗等,既让无职党员有事可做,又较好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全民创业中发挥示范作用。大力开展以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的“双带”活动,树立抓保障不如抓就业,抓就业不如抓创业的观念,通过建立党员示范,推进农村人才市场化配置,实施“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干事业”的全民创业行动,实现党员、群众共同发展。

创新农村民主管理监督机制。人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是要加强村民自治

。要正确处理乡、村关系,县、乡镇对村重点实行宏观管理、目标管理和任期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对村的“规定动作”,引导各村增加“自选动作”,取消对村无关大局的行政指令性任务和评比考核,尽可能为乡镇干部“松绑减负”。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切实指导好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民间组织、经济中介组织建设,村级党组织要善于广泛凝聚“民智、民力、民财”,健全村级工作制度,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村级议事制度,重视和发挥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村级重要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规范议事决策程序,真正做到关系村级发展的大计,由群众“拍板”,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由群众自己定夺,充分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把党务公开作为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对村级重要决策、重大事务、重点工作等应当向群众公开的必须公开,落实群众知情权;对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群众“一事一议”自筹资金、国家项目投入资金的作用情况必须全面公开,落实群众监督权。三是要切实加强利益协调。新形势下,农村利益矛盾增多,层面扩大,农村利益关系逐步变得复杂化,这就要求村支部善于把握利益协调这个要害,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农民这个利益主体的正当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协调平衡好其它利益关系,积极妥善化解各类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尤其要建立完善偿债机制,落实偿债措施,避免因债务性矛盾引发行为性冲突。

创新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机制产生活力,机制决定效益。稳定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必须创新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配齐配强村“三职”干部,解决好“三职”干部的待遇,做好农村30年以上工龄“三职”干部养老保险工作;积极鼓励年轻有为的“三职”干部报考国家公务员;设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奖”,分表彰一批优秀村支部书记、优秀村主任,让有为者有位。二是强化经济保障。

范文网【】

村“三职”干部基础工资由县财政直发,乡镇设置绩效工资并按月发放。绩效工资与村党支部任期目标承诺结合,由村民代表与乡镇共同考核。多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切实解决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免除后顾之忧。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完善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公益设施改善、招商引资、党员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对村干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充分利用考核结果,以绩效论英雄,按成果行奖惩。

2.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水环境保障 篇二

政府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全省河塘疏浚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省级财政为此专门拿出1.5亿元,市级财政同步补助5800万元,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群众自愿投工投劳1237万个工日,再加上各地县级财政出资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等多渠道筹集来的资金,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开展。

水利厅会同财政厅编制了细致的疏浚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在河塘疏浚整治中需要机械施工的土方工程投资,由地方政府帮助筹集,不得向群众集资摊派,对苏北和苏中以及苏南茅山老区,给予重点补助。各地在实践中,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积极推广以土换资、水面资源承包经营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了以政府补助与群众投工投劳、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为降低施工成本,省委、省政府批转有关部门报告,对村庄河塘疏浚用电给予电价优惠。为确保农村河道疏浚资金规范使用,省有关方面于2005年底专门出台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管理使用全部实行阳光操作,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在工程建设中实行“廉政合同制”,公布举报电话,要求工程实施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为真正把农村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办成群众满意的实事工程,有关部门在制定的验收标准上特地明确,河道整治验收必须有村民代表参与,河道整治的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验收结果还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在整个河塘疏浚整治过程中,各地坚决执行省委提出的不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的严格规定,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对此满意。

长效管理,保障流水长清

为防止村庄河塘陷入“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全省各地积极探索,着力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以整治村庄河塘为抓手,做到“清管并重,一清就管”,强化对农村环境、卫生、生态的综合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苏州、无锡、南通等地农村,常常见到专职的河道综合环境管理员,他们专门负责打捞水面漂浮物、整坡护岸及管护沿河林木。江阴市率先从整治“家河”扩展为彻底改善农村综合环境。结合村庄河塘的全面整治,该市在每个村建起2-3个化粪池,每20户左右设置1只生活垃圾箱,配备专职环卫队伍,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投放、定期清运。目前,全市已有15个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省级调研,80万农民从中受益。张家港市在城乡河道管理中全面导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河道保洁内容和标准、检查考核频次和办法等进行量化。

苏中大部分地区通过县级财政适当补助和水面资源承包经营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河塘维护管理经费。靖江市的做法是,市级财政按行政村每年补助300元,不足部分用村庄河塘承包经营的收入解决。海门市三阳镇普新村将河塘整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全村沟河已全部符合淡水养殖条件,新扩水面养殖400多亩,发展生态苗木、高效蔬菜等1300多亩,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苏北有的地方采取划分党员责任区、村民门前三包的方式落实管理责任,有的地方通过林权转让、河塘承包等多种措施落实河塘疏浚管理。淮阴区丁集镇丁集村从今年1月4日起,共疏浚河塘沟渠12条,辟出可复垦土地13亩。村里打算,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在复垦后的土地上规划建设一条步行街,将出售门面房所得40万元用于村里的环境综合整治。疏浚河塘还带动了农村整体环境的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沭阳县沭城镇前巷村是全镇村庄河塘整治首批试点村之一。该村通过整治4个废沟塘,疏浚河道5.5公里,新增水面20余亩,新植花木2.5万株。结合河塘整治,村里加强了“一池三改”,即建起了55个沼气池,加快了改厨、改圈、改厕步伐,较好地解决了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

为民办事,描绘宏伟蓝图

到目前为止,在村庄河塘整治中,全省17822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95.7%)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自愿投工1237万个,各级政府投入资金近7亿元(其中省补资金1.5亿元),完成土方1.68亿立方米,占省下达土方计划的168%。疏浚整治过的河道,沟通了水系,改善了水质,提升了引排功能,改善了村庄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凸现了“疏浚一条河塘,盘活一方水系,复垦一片土地,增加一片林地,整治一村环境”的综合效益。

疏浚整治农村河道,是各级党委、政府为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不少地方的农民群众将疏浚整治后的农村河道称为“健康生命河、致富幸福河、干群贴心河、洁美家园河、文明道德河”。

农村河道疏浚工作仍在继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实践表明,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利工作,只要始终坚持为农民着想、为农民办事、为农民解忧、为农民谋利的基本原则,就一定受农民欢迎,就一定能持久进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厅)

3.机关效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篇三

二○○六年五月十七日

认真做好农村基层信访工作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在遂宁市农村基层信访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

(二○○六年五月十一日)

今年以来,省委、省纪委先后组织召开信访工作会议,学习贯彻省委学忠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分析全省信访工作形势,明确全年信访工作目标任务。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基层信访工作培训会,就是贯彻落实省委学忠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纪委会议精神的一个举措。市委袁书记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批示。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三点意见:

一、解决农村基层信访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谋求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但是,当前农村的大量矛盾和问题,务必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切实解决好,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5句话、20字方针,其中“生产发展”是物质标准,“生活宽裕”是落实标准,“乡风文明”是思想标准,“村容整洁”是环境标准,“管理民主”是体制标准,目标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所以,我们建设的是全面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市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市,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仍是薄弱环节。从人口看,农业人260.27万,占总人口的68.27%,2 高于全省水平1.2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11.27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31.9%,高于全国水平19.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11.6个百分点。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8元,仅比全省平均水平2803元高2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23元。应当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明显偏低,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市发展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们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特别是国家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建设资金的投向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发展,对于我们尽快改变农村面貌,具有非常现实和直接的作用。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农业和农村经济就一定能跃上新的台阶。

(二)解决农村基层信访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农村稳,则社稷稳;农村固,则江山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市,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在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我们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和谐遂宁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农村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不少基层干部 常常处于矛盾的焦点上,在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农村基层凸显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群众的“畅通工程”、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构建和谐遂宁的“基础工程”来抓,始终为民,自觉维护人民利益,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工作的重要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解难事、诚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农村才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正确把握农村基层信访形势,突出工作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免征农业税等支农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关于农民负担的信访有所下降,除个别老访户的信访外,农民负担信访问题已降为零。但农村的遗留问题很多,基层信访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形势不容乐观。

(一)农村基层信访存在的问题

一是只维权不依法。农村基层维权类信访不断增多,反映出农民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其法律意识又相对淡薄。一方面,个别农民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遇到不公正时,维权态度坚决,但由于情绪激动,行为过激,容易导致矛盾性质发生转化,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产生新的信访问题,这类信访更容易形成信 4 访老户,长期上访、纠缠。另一方面,个别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强词夺理,要求纪律和法律都站在自己一方,既不换位思考,也不依纪依法行事,只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尽遵纪守法的义务。

二是热衷信访,不按法律办事。法律本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有力武器,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是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而把信访看作权益救济的“独木桥”,导致热衷信访,忽略了问题根本解决还是要依靠法律。究其原因,一是不愿意出钱打官司。二是怕赢了官司输了钱。三是司法不公和法律规定的时效性导致群众信“访”不信“法”,造成越级上访多,重复信访多。四是受传统文化观念和“青天”情结的影响,愿意通过信访之路而不愿意走司法渠道解决问题。解决这四种因素出现的问题,仍然要靠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来处理。如过军渡的农民上访问题,最终要回到法制轨道上来。

三是认识不到位,网络不健全。当前信访反映的问题,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80%以上是有一定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的;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农村基层信访问题在基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是产生重复访、越级访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有的领导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是当前解决农村基层信访的最大障碍。行为粗暴,态度不端正,也要导致上访;不依法行政,处事不公正,也要导致群众上访;做好事做得不好,也要上访。由于认识不到位,人员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抓得不力,基层信访网络就不健全,农村基层信访就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近几年的农村基层信访情况看,农村基层的信访反映占总量的60%左右,其中反映乡科级及其以下干部的信访占70%以上。

四是调查不深入,处理不到位。农民诉求涉及面宽,拖延时间长,协调解决难度大。有的地方在调查、解决问题时见子打子,对涉及的其它问题不闻不问;有的地方调查不深入,调查后协调解决不彻底,纠正处理不到位,或者不纠正、不处理,群众意见大,导致长期纠缠重复越级访。有的地方仍采取“封闭式”办信方式,调查程序、结果和处理意见不公开、不透明,或应该回复举报人的不回复,或不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或不讲明纪律、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由于群众不知情,导致群众滋生不满情绪,形成重复访和越级访。

五是职责不清,渠道不畅。从制度层面看,“不通”也是信访问题的症结之一。它首先表现在职责不清,渠道不畅,不仅表现在公民反映问题、提出诉求的渠道不通上,也表现在受理诉求、解决问题的渠道不畅上。有的地方或部门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敷衍了事;部分信访部门处理信访事项往往采用层层下转、一转了之、一推了之的办法,只转不办,效率低下,造成问题堆积,矛盾加剧;加之对信访机关的监督力度不够,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的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以至 6 于有些能够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应在当地解决的问题被推到上面,本该及时化解的矛盾日益激化,本可避免的冲突衍生出来。

(二)当前农村基层信访的主要特点

从农村基层信访参与的对象,信访反映的矛盾和问题,乡镇、村级组织的财力等现状看,当前农村基层信访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的对象复杂,纠纷数量多,有组织信访增多,调解难度大;二是由于政策原因,诸多矛盾和问题交织,处理难度较大;三是由于基层财力原因,公益事业开展难,群众意见大。

1、农村纠纷多。在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农民“要地热”。首先衍生出的农业生产经营性纠纷。具体表现为土地、山林、水面权属纠纷,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在落实承包责任制之后出生的人口、结婚迁入迁出的人员等按“等轮子”的办法没有得到承包地的;二是由于全家外出土地撂荒后,农业社将其承包地落实给他人的;三是农户间非契约性交换土地产生的纠纷。其次还有农民自身的日常生活纠纷。如婚丧喜庆、赡养抚育、分家继承、债权债务、房屋宅基地、邻里关系、边界坟山等纠纷。有的甚至大动干戈,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2、遗留问题多。到目前为止,有部份农户还下欠多年的农业税费和提留,致使广大农民都不愿及时尽应尽的义务,增大了农村工作顺利开展的难度。部份乡村干部为了完成当时的上交农业税及乡统筹款,自己出钱垫交。由于镇村财力困难,难以兑现,容易产生信访问题。

3、公益事业开展难。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必须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但客观上讲,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均是青壮年,让在家的人投工投劳、出资是难以实施的,主要是农民担心出资后的管理出问题或钱被乱花乱用。造成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完全靠各级财政的投入才能得以实施,致使乡村道路和水利设施等公益设施严重滞后,群众意见大,党群、干群关系难以密切和融洽。

4、农民参与社会事业的意识淡漠。免征农业税后,乡村干部与农民的联系更加松散,农民对村社集体事业关心更少,与乡村干部的交流也更少了,使农民参与社会的意识更加淡漠。客观上形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去找钱”,长此以往,会使农民对村社集体失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构建和谐农村难度大。

5、乡村债务化解难。农村税费改革前,我市修建乡镇、村级道路和公益性设施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税和乡镇统筹、提留以及农民集资。税费改革后,乡镇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形成的债务难以化解,有的地方还呈现扩大的趋势,致使乡村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易于失信于民。

6、乡镇及村社运转难。我市多数乡镇的财政税收主要靠农业税。免征农业税后,财税收入的渠道狭小,导致乡镇正常工作运转处于较为艰难的境地。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成了到上面跑资金,对过去的遗留问题束手无策,导致群众意见大,干部工作不 8 安心,信访问题不断,增加了农村基层的不稳定因素。

7、有组织信访处理难。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乡镇八大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民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原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问题、未返城的知青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单个的纠纷,因为共同的利益,这些群体极易组织在一起,形成有共同诉求的信访团体。由于这些问题均属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难度大,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三)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切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农民群众期盼新农村建设尽快“破题”,更希望踏踏实实地干。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不搞一刀切,量力而行;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沼气建设,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着力红层找水,解决旱山村的人、畜饮水问题;着力以村为主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必须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模式化、标准化、一刀切和形式主义,增加农民新的负担,不能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群众本位的领导方法;自力更生为主,激励政策为辅的资源配臵方法;发动群众,开展民众科学规划活动的决策方法;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操作方法,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坚决避免“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出现,不刮风、不冒进、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搞达标升级。

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解决农村基层的矛盾和问题,为新 农村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环境,但农村基层凸显出来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解决农村基层信访问题 农村基层情况千差万别,条件特点各有不同,农村基层信访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创造的新鲜经验,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要切实加强领导,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农村基层信访问题。抓农村基层信访工作,区县是关键,区县委书记、区县长是第一责任人;乡镇是主角,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就是第一责任人。要责任到位,明确到人,使县区、乡镇、村层层有责任,人人有压力。要把解决农村基层信访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敢抓敢管,认真负责,对重大、难点问题必须亲自抓,负总责,一抓到底;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根据分工,切实负起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真正抓落实、抓到位的良好局面。

(二)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事 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努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和信访监督渠道。去年,我市开通“民情直通车”,和“市(县)长热线——12345”和市长接待日、效能投诉——8884444、举报电话——8881444,与市民零距离,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极大地 10 调动了群众参与信访的积极性。这些举措被认为是,给干部戴上了“紧箍咒”,给了群众一把“尚方宝剑”,有效地畅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和信访监督渠道,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创新思维,进一步畅通群众信访渠道,积极疏导群众的不满情绪。同时要按照“事要解决”的要求,畅通信访办理的渠道。一是要强化初信初访办理工作,着力推进信访首办工作责任制,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落实到机关职能部门,把好信访工作的第一道关口,防止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努力减少重复信访、由信转访的情况;二是实行信访案件终结制,不断提高信访案件办结质量。要按照规定,严格把好调查、取证、处理、回复等环节,执行好终结制度,不断提高信访案件的查办质量;三是不断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的支持。一方面要保障信访工作经费,做到人员齐、阵地实、设施全、牌子硬,重点要加强最基层单位的信访工作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信访工作的管理,不断强化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实行一岗多责、一考多评的办法,将信访工作考核与各类评优挂钩,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的责任心。让群众诉求有门,投诉有路,信访事项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访、缠访、越级访、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等信访问题的发生,减少信访人成本,降低信访人经济负担,降低各级行政机关就同一信访事项重复处理的社会管理成本。

(三)党政齐抓共管,扎实做好农村基层信访工作 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必须做到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政府要将信 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影响稳定的政策不出,影响稳定的事不做(顾全大局,解决问题不能涉及其他县区);把信访工作与三个文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解决重大群众信访问题,遇到重大信访问题,领导都能亲临现场,解决问题。特别要坚持主要领导信访接待制度,提前公告,固定场所集中解决群众来访问题。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市(县)长热线”、公开接访、干部下访和领导挂案督办等工作。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化解矛盾问题。同时,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规范管理,不断完善信访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集中排查和处理制度,确保心中有数;强化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巩固和落实好《信访联席分析制度》、《信访首问制》、《重大信访问题听证会制度》、《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信访问题督查、督办和受理告知制度》等制度;强化协调督办,加大调处力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四)采取有效措施,使信访问题的处理落到实处 一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转变观念。坚持情、理、法并用,既要严格依纪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又要换位思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达到息访息诉的目的。要杜绝“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的发生。二是主动解决问题,取信于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组织力量及时办理,不能拖、压、12 等,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取信于民。三是疏堵结合,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严格按照规定,规范信访秩序。对不服办理结果的,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减少越级上访,防止引发其他问题。四是加强对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指导。各级要逐级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基层提高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能力,帮助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五是落实责任,领导亲抓亲督。各地、各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对失职渎职的,严格追究责任。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问题,领导要亲自过问、亲抓亲督,亲自参与处理。各级领导要带头挂案督办解决信访问题。六是用足用活政策。对群众合理诉求能够解决的,必须及时解决;对一些“边缘”问题,要充分运用政策,尽可能让群众满意;对生活确有困难的群众,要通过救济、救助等多种渠道予以关心帮助。七是抓信访工作促进经济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我市信访总量较大幅度下降,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夯实坚实的基础!同志们,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历史已经赋予了我们这一重任,我们责无旁贷。矛盾就是机遇,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困难踩在脚下,你在困难上面;困难顶在头上,你就被困难压倒,是你征服困难还是困难征服你,关键看态度,关键看你的精神状态。大家只有振奋精神,真心关心老百姓,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着力点,坚持依纪依法解决农村基层信访问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农村建设中 有所作为!

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正、副

主席,市政府秘书长,市长助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府 办副主任,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发: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4.机关效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篇四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唐小英

机关效能是机关在依法行政和履行职能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机关效能建设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是一项综合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作,其领域广阔,内容丰富。机关效能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反映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只有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才能改善政务环境和投资软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市机关效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懒散、庸碌、疲沓的不良之风仍然存在;滥用职权、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行为时有发生,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重在提质,贵在提速,必须以“依法、高效、廉洁”为主题,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政务公开为手段,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绩效考评为关键,以效能监察为保障,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通过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创新体制,健全制度,严格监督,实现党政机关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更好地服务保障泰州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级机关效能建设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强化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作为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因素的人的素质,这是发展快慢、好与不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和学习,要建立完善的学习教育激励和保障机制,在机关大力倡导“以勤奋学习为乐,以知识更新为荣”的良好风气,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当前,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抓住思想政治建设根本,大力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公正”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坚持把提高机关干部职工工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解决“知识贫乏”和“本领恐慌”问题。要通过理论、业务及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不断开阔广大干部的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本领,保持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状态,不断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

2.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推进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建设是效能建设的基础工程,没有严格的制度就没有管理和行为的规范,效能建设也就失去了其核心内容。要按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公约性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要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干部任用、人事安排、项目审批等问题和环节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完善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努力使权力的运作做到公开透明。要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进一步推行和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形成完善合理的机关制度体系,逐步建立以法立制、以制建章、以章定规、以规办事的机关管理运行机制。用制度保证效能,用效能落实制度。加强对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守制者奖励,违制者严处,使各项制度在效能建设中真正发挥促效强能的作用。

3.以绩效管理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实施绩效管理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和效能告诫、诫勉教育、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要注重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行风评议、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社会评议和明察暗访等多种手段,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坚持把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评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量细化和具体化,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推行绩效过程管理,实行月登记和考评积累制,如实记录履行岗位职责情况、领导交办的任务完成情况的数量、质量和效率和个人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或偏差,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4.以效能监察为手段,推进效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是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健全机关效能投诉、处理机制。设立机关效能投诉热线和投诉信箱,制定出台效能投诉处理办法,理顺投诉处理程序,规范投诉处理工作。要加大效能建设的督查力度。一方面,协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加大明察暗访的频度和力度;另一方面,针对群众举报和暗访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区分情况严肃处理,确保投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把机关效能建设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坚持对办理效能投诉情况定期公布,努力增加工作透明度。

5.机关效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篇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

任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二00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为“十一五”期间乃至于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出了具体措施,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头脑清醒,不骄不躁,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我市两级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自觉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新农村活动作为全市法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各地法院要认真传达学习中央1号文件精神,并结合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宣传报道和本地农村及法院工作的实际,展开讨论,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分析本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形势,找准审判和执行工作中与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增强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2.各地法院要在认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专题研究,提出具体措施,狠抓落实。学习讨论和贯彻情况要于3月15日前书面上报中院办公室。

3.中院将适时对各地参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并作为全市法院今年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落实司法为民要求,尽力为农村当事人提供一切必要的司法救助和诉讼便利

4.中院要建立司法救助基金,为确有困难的农村当事人及其亲属提供一顿便餐、一晚住宿和一张返程车票。

5.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村当事人免收诉讼费,对无力交纳鉴定费、评估费、审计费的农村当事人尽可能地与中介机构联系,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鉴定、评估、审计等诉讼事务。

6.对一方或双方为农村当事人的案件尽可能委托当地法院送达开庭传票、裁判文书等法律文书,尽可能让当事人来一次法院就能解决纠纷。

7.对自愿到法院办理诉讼事务的农村当事人,尽可能让其往返三次就能完成诉讼活动,即一次领取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一次参加庭审,一次领取裁判文书或调解书。

8.为农村当事人依法提供必要的诉讼指导,避免因不懂如何打官司而败诉,造成不必要的诉讼损失。

9.在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设立接待站,在所有行政村设立联系点,公布接待时间、接待内容、联系电话,定时接待,定时联系。在未设人民法庭而案件又相对较多的乡(镇)常年派驻法官,负责立案、诉讼指导、巡回审理等工作。

10.将《诉讼指南》在人民法庭所在地、接待站、联系点张贴上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编印成册以备索取。

11.对涉及农村当事人的案件尽力做到当日立案,一月审结。

12.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每个行政村赠送关于诉讼知识的相关资料,公开审理一个典型案件,举办一次法制讲座。

三、以审理好涉农案件为重点,及时依法维护农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3.严厉打击侵害农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贪污、侵占、挪用、私分农业发展资金和集体资产的犯罪活动。

14.认真审理好农业技术开发、农村现代流通、农业承包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同纠纷案件,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持。

15.认真审理好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民事、行政案件,免收诉讼费用,公正审理和执行,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6、认真审理好假冒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坑农、害农的民事、行政案件,创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17、认真审理好有关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民事、行政案件,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四、大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倡导文明乡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6.机关效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篇六

我们上河清村位于金佛寺镇东北,由原上河清村和西三坝村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98户,1492人,耕地面积7932亩。支部现有12个党小组,党员73人。~年全村经济共达到1462万元,当年新增集体积累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63元。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围绕如何发挥党员先进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围绕以中心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我结合本村的实际,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供大家探讨。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要求使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以我们上河清村为例,两村合一后,党员群众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融合,资源还没有完全整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

二、创新形式和内容,让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

一是要创新制度建设。原上河清和西三坝两村合一以后,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更好的集中智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我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制定了以“四会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即:凡本村重大事项的实施,必须依次经支委会、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决议形成后,要在本村公示栏内公示一周并征求群众意见,在群众无意见后,方可组织实施。事情办理结束半月内,要将办理结果在公示栏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两委班子”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支部还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建立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度的约束使基层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和兴办公益事业建设的能力不断加强。

二是要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是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的前提。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结合本村实际,根据党员的队伍结构、从业类型和支柱产业发展对党员进行了分类,请示镇党委同意,将合并后的村党支部设置为党总支,并新设了制种协会党支部、养殖协会党支部、劳务协会党支部和老龄协会党支部等新型党支部,在各党支部内部又按照科技推广、协调服务、营销服务等不同分工和作用发挥设置党小组,形成了总支+支部+协会的新型党组织的设置模式。这种设置,既符合本村产业结构明显的实际,又能有效的加强对协会的领导,也巩固了支部+协会的组织形式。

三是要创新党员管理模式。要使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就必须从加强党员的管理教育入手。我们在这方面曾经用签定目标责任书的方式进行管理,但由于对党员的要求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发挥党员的特长。从当前的实践看,党员设岗定责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我们村党支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因事设岗,因地制宜,让党员各尽所能发挥作用的原则,针对全村公益事业管理现状,共设置社会治安维护岗、村容村貌整治岗、村规民约监督岗、乡村道路维护岗、~收集岗、致富帮带岗、财务监督岗、文娱活动组织岗、计划生育监督岗、科技示范岗等13个岗位,先后有56名党员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上岗定责,义务为群众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而有效的发挥了党员作用,促进了各项工作。

四是要创新载体建设。建设新农村要靠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奋斗,但怎样奋斗,必须有一个适合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载体,“双培双带”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这样一个载体,对于不同的党组织,也必须有适合各自不同特点的形式。我们村党支部结合“双培双带”的特点,广泛开展了“双链条”、“三户一组奔小康”实践活动。支部把全村八个村民小组划分为五个产业共富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各包挂一个产业富民小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并由党支部根据致富党员户、贫困户和全村致富能人各自的特点,每户致富党员帮扶一户贫困户,联系一户致富能人,党员和富户帮穷户,党员培养致富能人入党,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道路。

三、突出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发挥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基层组织要真正起到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就不能脱离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仅就基层组织建设抓基层组织建设,而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充分发挥其领导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能力。具体到我们上河清村,就是要围绕四大重点工作做文章。

一是要围绕中心村建设,抓好组织领导。中心村建设是我们村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上的突破口。通过资源整合,我们确定以原上河清一组和西三坝村五组两个康居工程示范小区为基础,在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逐年分批鼓励有条件建造新居的农户集中到这两个小区居住,力争在五年内形成比较有规模的新型居住小区。实现这一目标,村支部要从组织领导上下工夫,通过认真搞好规划、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制定激励优惠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中心村的优越性,形成建设中心村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群众成为建设中心村的主导力量。

二是要围绕支柱产业发展,抓好“两个收入”。“两个收入”,一是指农民收入,一是指集体收入,前者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后者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经过认真调研、多方考察,根据本村地多滩广的现实,村党支

部提出了“科技兴村为方略,调整结构抓支柱,制种经作多业举,种草养畜牛和羊”的发展思路。这也是我们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积累的主攻方向。当前,全村制种和肉牛产业的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劳务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效益、做强做大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围绕增加农民收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动员农户应用新的科技措施,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益,让产业由数量型增长转化为效益型增长。力争通过产业的提质增效,每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250元;围绕增加集体收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搞好服务,与制种公司搞好协调,围绕产业发展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力争使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每年增加3-5万元。

三是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生活质量,积蓄发展后劲,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村今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有六个:一是水利设施建设,对破损渠道进行维修;二是康居工程建设;三是通组道路的铺油造面;四是以“改厨、改水、改圈、改厕、改院”为内容的庭院改造工程。五是居民点和庭院的绿化美化。六是中心村文化、体育、医疗等公益设施建设。这些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村支部一方面要有计划组织,农户投工投劳,尽最大努力扶持群众搞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力争每年完成一到两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促进村容村貌的不断变化。

四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宣传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突出三个结合,抓好宣传教育。一是把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相结合。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要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促进村民的自我管理。通过两者相互结合,规范群众的行为,营造发展环境。二是把传统美德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要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挥老龄党员的作用,通过老一辈的现身说教,弘扬尊老爱幼、和睦乡邻等传统美德;要深入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等移风易俗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倡导文明风气,维护醇厚民风。三是把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相结合。要发掘乡土文化的滋养作用,开展唱大戏、舞社火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要通过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文化熏陶,带来新风尚、新观念。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培养新型农民,营造新型文化。

7.奋力发展 为新农村建设增光添彩 篇七

奋力发展 为新农村建设增光添彩

作者:张娟 邹晓光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5期

他,是一个智者。通过几年的打拼积累了500多万元的财富;他,又是一个强者。在经济大潮不断变换中几次转产转项,现在创建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拥有员工100多人的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他,又是一个建设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他就是哈尔滨市鑫盛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宝林。

隆冬时节我们来到了哈尔滨市呼兰区永兴村。看着这个被冰雪粉饰的银装素裹的小城,看着新村那洁净的街道和一排排昂首挺立的路灯时,不免要探访一下这个新村路灯工程的建设者。在他人的指点下,我们来到了哈尔滨市鑫盛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宝林的办公室。

眼前这位三十七、八岁的汉子见到记者的采访不免有些拘谨。经过几分钟的攀谈,他朴实而又谦虚地谈了他这几年的创业历程和公司的情况。阎宝林出生于1976年,大专毕业后毅然回乡从事养殖业,进行家禽的养殖和禽雏的孵化。由于阎宝林的敬业和执着,这些年积累了一定的财富。2010年开始,养殖业的市场开始疲软,阎宝林又将目光瞄向了新兴行业。经过多方的考察和论证,阎宝林又投资500多万元在哈尔滨市王岗区筹建了厂区面积4000多平方米、厂房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路灯组装车间和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公司。公司设备完善、技术先进、工艺操作精湛,在太阳能灯、景观灯、高杆灯、草坪灯等方面都有了创新和发展。

阎宝林亲自跑市场。经过他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产品的良好信誉很快打开了市场。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他把家乡的剩余劳动力经过技术培训都聘用到了他的路灯安装工程公司。现在阎宝林拥有7个路灯安装工程队,员工100多人。阎宝林三年来在绥化的兰西县、哈尔滨周边各市县及呼兰区等地承揽新农村太阳能路灯工程60多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700多盏。

8.建设年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篇八

——上关镇冬足村支部建设年活动促进工作情况纪实

丰瑞高

上关镇冬足村,因率先成立养牛协会,走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前列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而远近闻名。多次迎来关岭县各乡镇镇村干部、安顺市部分县区领导和省、市、县人大代表到冬足村参观、学习、考察。如今,冬足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紧扣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在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积极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引领全村人民群众向小康迈进。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冬足村基础设施逐步加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逐步解决,经济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村支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村支两委按照“抓住关键,狠抓党建,提高素质;紧扣主题,发展经济,夯实基础;突出亮点,促进和谐,建新型农村”这一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村民自治,确保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推动了全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抓住关键:狠抓党建,提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关系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能否实现。冬足村扭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扩充新鲜血液。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县级示范村、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由于该村原综合服务室面积窄小,仅有50平米,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为给全村党员、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党员、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村支部多方筹集资金,投资7万余元新建了面积为160平米的小楼房,配备了办公设备、图书等,给党员群众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料。现该村群众开会有了场所,学员学习有了地方。

团结奋斗,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团结就是力量。在冬足村,凡涉及人、财、物及关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村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村支两委一班人能够做到“会前交流,会中讨论,会后不扯皮”,大家都自觉维护着班子的团结和统一;村领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相互补台,在生活中情同手足,互敬互助、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村级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村党支部认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好人,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该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培训等制度10余项,切合实际的制定了村规民约。实现了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形成了人人共同遵守,事事按制度办的良好氛围。该村扭住党建不放松,以党建促发展,使社会经济全面启动,党支部重显生命活力,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

——紧扣主题:发展经济,夯实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村支部紧紧抓住养殖业这一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养牛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动员农户转变养殖观念,由粗放型的放养向精心饲养转变。在村支两委的动员下,许多群众观念得到更新,利用肥田沃土种植高蛋白含量的黑麦草,供大牲畜食用,实行圈养。为减轻群众的劳动程度,扩大饲养规模,将养牛业发展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村支两委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到县畜牧局争取资金,补助农户改造圈舍,实施购牛补助等,为农户购买铡草机等,提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为保证大牲畜有足够的青饲料,他们积极与畜牧局、林业局协商,利用大面积的退耕地种草养畜,既促进了

各种林木的快速生长,又让群众从中得到了较大实惠。为解决群众的养殖资金困难问题,村支两委积极争取信用社的支持,将该村评定为信用村、信用组,给群众贷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每年,信用社都要向该村放贷近百万元,全面解决了养殖农户的资金困难问题,仅是发展养殖业、退耕还林、外出务工三项收入就为该村增收300余万元,户均增收近万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突出亮点:促进和谐,建新型农村。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只有稳定,才能促进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村支两委还不忘抓好稳定工作,认真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积极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力度,切实开展好群防群治工作,大力实施依法治村,以德治村,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在该村,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隐患,哪里就留下他们的足迹。切实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到排查到位,调处有力。近年来,该村没有发生打架斗殴、偷牛盗马、入室盗窃等治安案件,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邻里之间和谐相处,老幼之间互敬互爱,和谐氛围在该村越演越浓。

村泰民安,和谐发展,为该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党中央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后,该村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在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争取县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支持,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0万元硬化冬足组、立新组、黄泥哨组进组公路,并在自然村寨修建垃圾坑等,全村的沼气池建设成效显著,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村容村貌逐步整洁,成为上关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该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得到上级的肯定,多次被评

为计划生育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等。2008年被中共关岭自治县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

上一篇:街道红十字日活动总结下一篇:公司业绩提高的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