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论文(精选11篇)
1.中学物理论文 篇一
中学生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对于中学生,无论是初中或是高中,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常规学习过程
(1)注重教科书的概念学习
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学习物理,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认识,就更谈不上利用概念及原理去解释或解决问题了。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 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全神贯注聆听课堂
每个学霸都把学习的主阵地放在学校、更放在课堂上,很多道理你都懂,甚至你预习过,可能不耐烦老师课堂上的一次“重复”。可是,基本上,每个老师都是身经百战,一个好老师,不仅仅是懂得了这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他能启发你思考,引导你的大脑通过最好的过程来学习这个知识点,另外,老师会很清楚“考点”,他会让你开拓思路,也会让你在考场得心应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文化水平高,却不一定教得懂孩子的原因,在学习问题上,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比家长深很多。学生要紧跟老师思路,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知识点,记下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不仅要”学会”,也要”会学”。
(3)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完善
每一份作业都是一次巩固、内化知识的契机,不要随便应付老师。原则上,课后作业是做给自己看的,学生要具备或逐渐培养自我反馈的能力。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二、注重物理学习过程
(1)善于观察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例如高中物理中,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很多关注点,打点计时器的结构、摆放,打的每一个点,纸条的运动情况......先要发现这些细节,再搞清楚这些设计背后的原因,这样对结论理解才深刻。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要锻炼一双慧眼。
(2)习惯深入思考,放飞想象力
如果只是浅表性思考,所得甚少,更会记忆不牢固。思考要从各个维度,要发散也要归纳,要纵向深入,也要横向比较。——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惟有花时间慢下来,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新的科学发现需要灵感,而灵感的源泉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大量观察、实验及深度思考。例如在学物态变化时,用海波来做熔化实验,什么是海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老师或教科书用海波?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并尝试去证实自己的想象。这类脱离课本甚至课堂的思考,真正能提高学生自己的能力。
(3)动手做实验
现在的考试需要都是笔试,但是学生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做过实验,是没办法完备地答题的。课堂当然要利用好几十分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课后也可以用身边的工具做实验,没有条件也可以随手找一些物块、工具去模拟实验,这是物理学习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4)可以练习表述能力
会“归纳”、会“解析”、会“演绎”。对于一些现象、若干组数据,我们要注意利用专业术语去表述实验结论,解析问题,演绎出答案。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
三、重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开始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物理学习甚至是所以自然科学的始终。
“光线”“磁感线”、“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学会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提升。曹冲称象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一定吃水深时,浮力等于象重,而石头同样能让船压入标记的深度,得到石重等于象重。“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还有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等,要系统的归纳、应用这些方法。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看似分开,实际上,又可以用物质、运动、能量将他们联系起来。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四、善于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
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生活处处是物理,就从现在起,尝试用物理先去解释一些基础设施的设计初衷,再尝试用物理知识去为生活、生产活动带来便利。
五、和同学们、家人分享学习物理的乐趣
求知是作为智慧人与生俱来的欲望或本能,学习物理本身就是有个很有趣的过程,而更快乐的是和同学协作完成一次物理实验,解决一个物理难题,或者和家人分享你的物理小制作,用物理知识帮他们解决一些小问题......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种,投入时间去学习,你会有让你喜出望外的收获!祝大家学习快乐,快乐学习!
2.中学物理论文 篇二
一、何为物理模型
物理学所涉及的研究问题往往十分复杂, 为了便于研究分析这些复杂问题, 物理学研究中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 将这些复杂问题进行科学化抽象处理。在此过程中, 用一种能反映原物质本质特征的理想结构, 去描述实际的物理过程、现象或事物。而这种类似理想结构就称之为物理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可以分为几大类:一是对象模型, 比如, 质点、轻杆、轻滑轮、理想气体、理想电表、均匀磁场、纯电阻用电器等;二是条件模型, 如光滑表面、恒力、真空等;三是过程模型, 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等。纵观这几种物理模型, 它们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形象性、科学性和假定性等特征。物理模型是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是物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石,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可见,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构建的策略
(一) 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法是构建物理模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是将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理想化处理并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的一种方法。理想化的方法很多, 如将物理形态自身理想化, 比如理想弹簧、刚体等等;还有是将所处的条件进行理想化, 如光滑、绝热等就是在此方法上建立起来的;另外, 就是将运动变化过程理想化, 如等压过程、理想过程模型主要就是由此方法构建起来的。用理想化方法构建的物理模型是在理想状态下才有的, 在现实物理问题中, 却是不存在的。
(二) 类比法
许多物理现象中, 彼此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同的物理属性, 于是人们推测某些现象之间存在着另外的物理属性, 进而可以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 这种构建的方法就是类比法。类比法在物理学习中应用广泛而且效果很好。
案例1.一个质量为M, 长为L的箱子,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箱内有一隔板将箱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左边储有质量为m的压缩空气, 右边为真空。由于隔板和箱壁间的接触不紧密, 致使从某时开始气体从左边泄露到右边。待到平衡时, 箱子移动了s距离, 请问s为多大?
解析:这是一道力热综合题, 其实质是“平均动量守恒——知识模型”的类比应用。很多学生为此感到很困惑。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
待到平衡时, 气体的质量中心相对于箱子移动的距离为L/4, 设气体的质量中心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则, S+S'=L4, 系统平均动量守恒:M tS-m tS'=o, 联立以上二式, 解得:S=4m (ML+m) 。
物理现象的相似性是类比法构建物理模型的基础, 也是关键, 物理现象之间或多或少的相似性也为利用类比法构建物理模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当然, 用类比法进行物理模型构建也并非完全有效的, 有时还会造成错误地结论。比如,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 就曾有人将机械波与电磁波类比, 进而得出电磁波与机械波一样也需要媒质来传播的错误结论。可见, 由类比法构建出的物理模型, 其正确性与实用性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三) 归纳法
归纳法是归纳与演绎的结合。所谓归纳, 就是通过个别认识一般的主要思维方法, 而演绎则是通过一般认识个别的方法。用归纳法构建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物理模型的构建中, 可以先根据由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归纳出相应的物理定理、定律, 进而再从这些归纳出的物理定理、定律出发演绎出新的物理规律。例如, 通过大量实验观测, 利用归纳法建立起来的基础物理模型, 来建立经典力学中牛顿三大定律, 又从三大定律出发演绎出了一系列力学定理、定律 (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 而这些定理或定律又都符合客观实际。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的构建并非是随意的, 而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首先, 物理模型要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认真把握住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做出正确的抽象。其次, 要抓住主要因素, 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应该抓住其主要联系来建立模型;同时物理模型的构建要以实验为事实基础, 不断发展完善, 真正体现物理模型的实效性。
摘要:物理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可以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效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很多, 有理想法、类比法和归纳法等等, 根据不同物理现象采取不同物理方法构建物理模型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物理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1]郑梅芳.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通报, 2001 (11) :17-18.
[2]储文君.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化方法[J].现代物理知识, 1999 (2) :15-17.
3.中学物理中的物理模型 篇三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物理模型
一、物理模型的概念及功能
物理学所分析、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有众多的因素,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往往采用一种“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化处理,保留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得出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此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就称之为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按其设计思想可分为理想化物理模型和探索性物理模型。前者的特点是突出研究客体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将物体抽象成只具有原物体主要因素但并不客观存在的物质(过程),从而使问题简化。如质点模型、点电荷模型、理想气体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等等。后者的特点是依据观察或实验的结果,假想出物质的存在形式,但其本质属性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如原子模型、光的波粒二象性模型等等。
人们建立和研究物理模型的功能主要在于:
一是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从中较为方便地得出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是可以对模型讨论的结果稍加修正,即可用于对实际事物的分析和研究;
三是有助于对客观物理世界的真实认识,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之目的。
二、中学物理教材中经常碰到的几种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就它在实际问题中所扮演角色或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1.物理对象模型 即把物理问题的研究对象模型化。
例如质点,舍去和忽略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具有所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個有质量的点来描述,又如点电荷、弹簧振子、单摆、理想变压器、理想电表等等,都是属于将物体本身的理想化。
另外诸如点光源、电场线、磁感线等,则属于人们根据它们的物理性质,用理想化的图形来模拟的概念。
2.物理过程模型 即把研究对象的实际运动过程进行近似处理。排除其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次要因素的干扰,使之成为理想的典型过程。
如研究一个铁球从高空中由静止落下的过程。首先应考虑吸引力,由公式F=GMm∕r2可知,铁球越接近地面,F就越大,其次还要考虑空气阻力、风速、地球自转等影响。这样考查铁球下落运动过程就显得十分复杂,研究起来十分不便。为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上突出铁球下落的主要因素,即受重力作用,而忽略其它次要影响,并把重力视为恒力,通过如此简化,使研究问题简化,其研究结果也不致影响到基本规律的正确性。从而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典型的运动过程,即自由落体运动。这种物理模型称之为过程模型。
教材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弹性碰撞;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绝热变化等等都是将物理过程模型化。
3.物理条件模型 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就是在建立了“忽略空气阻力,认为重力恒定”的条件模型之后才得出来的。力学中的光滑斜面;热学中的绝热容器;电学中的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等,也都是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了。
4.物理等效模型 即通过充分挖掘原有物理模型的特征去等效具有相似性质或特点的现象和相似运动形态的物质和运动。如将理想气体分子等效为弹性小球,并用弹性小球对器壁的碰撞去解释和推导气体压强公式,用单摆振动模型去等效类比电磁振荡过程等等。
5.物理实验模型 在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然后根据逻辑推理法则,对过程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找出其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如伽利略就是从斜槽上滚下的小球滚上另一斜槽,后者坡度越小,小球滚得越远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理想实验——在无摩擦力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从而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不可缺少”的结论,为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再如在研究电场强度时,设想在电场中放置一个不会引起电场变化的点电荷,去考查它在各点的F∕q值等等。
6.物理数学模型 即建立以物理模型为描述对象的数学模型,进行对客观实体近似的定量计算,从而使问题由繁到简。如单摆的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得大于50,使弧线计算转化为三角计算等等。
三、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建立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力手段之一
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上都涉及许多因素,而模型则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这一重要属性。
如“质点”模型,在物体的宏观平动运动中,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对同一物体来说其上各点都相同,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可不考虑的,故可将运动物体质点化,即用质点模型来取代真实运动的物体。
2.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本身就是重要的物理内容之一,它与相应的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相依托
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进程中,从汤姆逊模型到卢瑟福模型的飞跃就是生动的反映。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建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而它是建立在反映光粒子性的“光子”模型之上的。
诸多的事实都在说明大凡物理现象、过程、规律都直接与之相应的物理模型关联着;一定的物理模型又是最生动最集中地反映着相应的物理概念、现象、过程和规律,二者密不可分。
3.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的建立,使许多抽象的物理问题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电场线对电场的描述,磁感线对磁场的描述。分子模型对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原子核式结构对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解释;光子模型对光的粒子性的理解等等,凡是学物理的人都会感受到物理模型所给予的无可争辩的重要作用。
四、物理模型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掌握建立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这一根本方法
物理模型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属物理概念的范畴。学习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各种物理模型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即对一个具体的物理内容、现象或过程能反映出一幅鲜明的“物理图景”,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讲清各物理模型设计的依据。物理模型看上去是独立的,但设计物理模型的思想是相通的。
2.讲授物理模型要前后呼应,触类旁通。运动学中建立的“质点”模型,发展到质点动力学中,万有引力定律中,以至物体转动问题中,还可引伸到单摆中的摆球,弹簧振子中的振子,甚至帮助我们建立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
3.物理模型思维贯穿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某个物理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刻和提高,物理模型也必将随之完善和准确。例如对于光本性的问题,人们从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电磁说、粒子说到波粒二象性,在此发展过程中光的模型也随之一次次地得到深化。
4.在平时的例题教学中也是处处体现了物理模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答各类物理习题,学生能否依据题意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是解题成败的重要环节。如果解题者所理解的题意中的物理模型与命题者的设计模型一致,题意就必然变得清晰鲜明,习题的难点便会随之而突破,这种例子是垂手可得的。
4.中学物理实习总结 篇四
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个人实习情况的概述和叙述
九月九日我们几个同学到沧州市第八中学开始了我们为期八周的实习生活,十一月一日正式结束。实习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使我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学到的知识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最重要的。实习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分配了一个指导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跟指导老师学习怎么当一个真正的老师,为以后当一个老师打基础。我的老师是教三个班的物理课,我所做的事就是熟悉学生,听课,很认真做好笔记,备课,备好课了之后跟老师申请讲课,处理课后习题和试卷的订正等等每个老师所做的事情,每天穿梭在三个班内,好像很忙,但每天都很开心,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怎么和学生交流,处理问题,怎么当一个好老师,这也许就是实习最重要的意义了。
实习体会与经验
成绩与收获 缺点与教训
通过这八周的实习我才知道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一个老师并不是好当的,当然还不包括在当班主任的情况下,当班主任会更忙的没有时间。也许大部分的精力都会用在这个班级上,劳心劳力!
在当实习老师期间我知道老师是要讲课,不过要想讲好一节课前提需要付出不知道多少的时间来备课,还不能确定是在备好课的情况下,这就可以说讲课前的辛苦。
曾有一个老师说要想当一个好老师要学会听课,听不同老师的课,把老师讲课的风格效果都要记清楚,然后熟练总结去粗取精归纳出自己的讲课模式,所以我在这次实习中用去了大部分时间去听课,听知道老师的课,其他老师的理,以及同学讲的课,了解了自己指导老师讲课的方式,特点,讲课的风格可以平淡没波澜,可以风趣幽默,但一定要抓住关键点,要把知识点全方面的总结出来,然后用自己最好的方式表达给学生。
在我听课的时候我只注意了指导老师讲课的特点,忽略了讲课内容及关键点,所以在自己备课的时候最依赖的是网络,这是我在实习中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
虽然网络上有所有学生所学的重点难点,但只讲这些是不够的,一是老师讲课太快,只有重难点,课堂时间利用率不高,只用少部分时间讲课,然后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做什么,二是学生根本不会做题,或者不会正确应用这些重难点,还有就是思维考虑不全面导致答案不会或者不全面,这样对老师学生都没有好处。所以我虽然觉得这样不对但不知道怎么改正,直到一次讲完课我的指导老师问我,“知道为什么你们讲课都快,课堂时间不能利用吗?”我说不知道,他说我们了解的不全面,要想讲好课首先是先做题,把你所讲的内容的题都全面掌握了,知道在做题的时候要考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把握了题的知识点在讲课的时候才有内容,才能使这堂课鲜活起来,不会没话可说。我有种顿悟的感觉。这是在八中实习我学到最重要的知识!
一次在做一套练习的前天晚上,我的指导老师说这篇试题的图画的不好,字还看不清,这样的题给学生做会影响学生的准确率,所以要重新在电脑上打,然后印出来在让学生做题,问我会不会电脑我说会,我一会儿就可以完成,我就去打字了,可是我高估自己了,打字容易但是用电脑画图就难了,我画了半个多小时才画完一个电路图,可是画的还不合格,最后指导老师给我做了一个练习才又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图完成,虽然画的很慢,但指导老师很满意觉得也就很有成就感!
再有就是讲课克服自己紧张的事,虽然我有过一个月讲课的经验,可是隔了这么长时间,而且那次还不是正式的上课,只是给一个补习班的学生们讲课,但当第一次上讲台大脑还是空白,紧张的都要全身颤动了,然后开始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后来慢慢调节熟悉才大致把课讲完,后来课后指导老师教导我说,你站在讲台上不要害怕,看着你的都是学生都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你所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你是权威,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有人反对你,不需要害怕。在慢慢一次次克服中,在课堂上我终于一点也不紧张了额,能正常的面对学生讲课了。还有以前觉得批改作业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直到那次八中月考,我要不到一天批改了三个班的试卷和成绩,才发现批改作业也是一件很难的一件事,然后我提醒自己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一件事很容易,一定要亲自去做了之后再去认定这件事的难易程度。只有亲自去做了之后才有资格评定一件事。在考试中我去当课堂维持秩序,虽然很多人都听课好好做题,但还是有一部分不会做,只是在自己座位上左顾右盼,不老实,我就走过去没有直接指出来,只是站在身旁,也许觉得不对学生就渐渐自己好好做题了。很开心他们都这么听话,觉得和这些学生
们在一起有很多快乐的事情。
还有一个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自己查了很多的物理知识,然后写成差不多论文的形式给我看,我很认真的看了,他想象能力很好,也很认真学习,不过就是想象的有些偏差,很多句子也不正确,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我很认真的拿着他写的文章给他一句句的做了讲解,告诉他那句话不对,那句话是有依据的,最后也给他做了个总结,告诉他有这样的想法很好,但他学的知识还太少,还没有真正接触物理这个大领域的知识,不过好好学习总会有成就的时间,给他鼓励。通过这件事我了解到学生们都很有思想,我学的知识有时候还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也应该多学习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更优秀,以后才能更好的跟学生们交流学习。
实习总结
5.中学物理投稿地址 篇五
1、《物理教师》(江苏)杂志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会刊,编辑部地址:215006 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内),投稿信箱:wljs@suda.edu.cn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网站http:///jhome/index.asp?journal_id=4 投稿信箱:phy@cfe21.com,phy1@cfe21.com3、《物理教学》(上海,核心期刊)投稿信箱:wljx@phy.ecnu.edu.cn 021-622328134、《物理通报》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 1 号河北大学内物理通报杂志社邮编:071002,编辑部电话:(0312)5992557投稿信箱:wltb@263.net.cn,网址:http://.cn(人教社)
7、试教通讯,投稿信箱:malx@pep.com.cn(人教社)
8、《中学物理》哈尔滨师大,投稿信箱:zhxwl@yahoo.com.cn(核心期刊)
6.物理中学运动学 篇六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到达B点,此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2,方向与a1的方向相反,又经过时间t后,物体回到A点,求:(1)a1和a2的比值
(2)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和回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之比
7.在生活中学习物理 篇七
一、教师备课应密切联系教材与生活
中学物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 从教材各章节前的插图、每一节知识的导入、“做一做”、“想一想”到课后的练习, 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学习难度。但是,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如有些物理情景农村学生比较常见, 但对于城市学生却很陌生。如物态变化中的“雾凇”, 南方地区的学生就没见过。在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中, 平原地区可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自行车,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补充力学原理在自行车上的应用,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 而在山区农村学校则行不通。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要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实际,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对课堂教学内容适度地进行整合。
二、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教学中, 有一部分知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 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具备了学习的基础, 学习起来较为轻松, 但大部分知识是第一次接触的, 所以学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如果缺乏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知导入, 学生将难以把握新知识。为此, 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导入新知。例如, 在教学《浮力》前, 可引导学生思考:铁钉入水就沉没, 为什么同样是钢铁做的轮船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呢?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浮力的例子?自己动手做一做:怎样让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因为浮力这一概念比较抽象, 不容易理解, 课堂的时间有限, 不可能人人动手、个个都参与。在上课之前,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索、实践,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设生活情境, 传授新知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例如, 在教学《电功率》时, 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100W灯泡和15W灯泡,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个灯泡的灯丝粗?谁的电阻大?哪个灯泡亮?接着教师把两个灯泡串联, 让学生看看哪个亮。学生对“15W的灯泡亮一些”感到很惊奇, 从而产生困惑:为什么15W的灯泡要亮一些?由此引入电功率的教学, 由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答案。这样的设计, 自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真切体会到物理就在生活中, 并非高不可攀, 原来是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东西, 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四、学以致用, 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学习了物理知识, 要使物理走向生活, 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分析、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沸腾以后, 可启发学生思考:妈妈为小明熬排骨汤, 开始用大火, 一会儿水开了, 此时最合理的做法是 () 。
A.一直用大火 B.用大火煮半小时后改用小火
C.马上改用小火 D.关掉火
例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水沸腾的特点”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水沸腾以后, 继续吸热, 但温度不变, 不再升高, 所以应选C, 而且这样做既节约能源又使汤的味道鲜美。这些问题都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为学生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机会, 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感受物理的魅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又能使学生感到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在生活中学习物理, 强调的是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者不能割裂开来, 但是, 不能完全用生活经验来取代物理知识, 毕竟生活经验是零散的, 取代不了物理知识的完整体系和特有的规范性, 也不能一味地突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分强调实践而冲淡了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毕竟中学物理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些现象, 运用物理为生活服务, 感受物理的趣味性, 在生活中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顾凌云.农村学校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情景创设的尝试[J].物理教学, 2011 (6) .
8.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篇八
一、追根溯源,充分认识物理这门学科
物理学,其英文名称“physics”出自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在欧洲,科学发展的早期,物理学、化学以及数学和生物学的某些分支共同构成了自然哲学,直到十九世纪,物理学才从哲学中较为完整地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汉语、日语中“物理”一词起自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物理小识》。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对我们所在世界(宏观和微观)的基本要素——物质(实物和场)的时空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支配物质运动及相互作用的背后原因、规律。现代意义上的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理论通常以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经过大量严格的实验验证的物理学规律被称为物理学定律。然而如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学理论一样,这些定律中有些不能直接证明,其正确性只能经过反复的实验来检验。由此可见,物理是一门来源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和改造自然的一门科学。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数学、化学、生物、天文和地质等都是紧密联系的。
二、熟能生巧,熟练记忆物理概念、公式和规律
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任何知识的理解都是在“熟”的基础上完成的。学习物理更是这样。因为有些物理知识生涩难懂,如果对物理知识只是一味地追求理解,而不去背诵、记忆定义和公式,那是无法掌握的,就更不用说深入理解了。现在很多学生上学年龄小,记忆力强而理解能力差,物理这门学科又有别于语文、数学,是对很多自然规律的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虽然初中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多,但有些在理解上也很难。那么怎么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些知识呢?这就更需要不断提升熟练程度了。一是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要记熟;二是对物理公式及变形公式要记熟;三是对物理实验的现象要记熟。假如连最基本的概念都记不熟,就更别谈理解了。比如在学习声音时,如果连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都不知道,那就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特性等知识。由此可见,“熟能生巧”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三、胆大心细,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感知能力
加深感知的第一步是仔细观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规律都来源于对实验的总结。这就要求学生上物理课时要多观察,仔细看清教师演示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动作。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只看热闹,不动脑筋,要多动脑筋,多提出问题,并善于总结规律;加深感知的第二步就是亲自动手做实验。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小实验学生自己在家就可以做。
四、科学联想,不断提高情景想象思维能力
有些物理知识是无法用实验进行验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推理才能得到结论。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无法验证的,学生只能发挥想象力。这里的想象并不漫无目的的想象,而是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想。再如教学运动的相对性时,教师讲解参照物,可以合理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等。通过这种情景想象方式可以加深对一些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情景想象在物理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加强理解的关键环节。又如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那该怎么理解?除了运用转换法进行实验验证以外,就要发挥情景想象力。比如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因此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物理学习中,需要发挥情景想象力的知识点有很多。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就要多加想象,不断提高情景想象思维能力。
五、画图识图,是学好物理的又一条捷径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简单机械运动到光学,从力学到电学,从磁学到简单机械等都需要作图和识图。图形语言是最直观、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学到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光学知识时需要作光路图,还有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力臂、绕线等都需要作图,电学部分的电路图设计和识图等也需要作图。要学好物理,就要熟练掌握作图技巧。初中物理作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作图类型题,比如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是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成简单的图形(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可见要学好物理,画图和识图也很重要。
六、精打细算,不断提高公式运用和运算能力
學好物理的前提是要不断提高公式运用和计算能力。一是对一些物理公式灵活运用,这是解好物理题的关键。例如在学习压强之后,就要求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运用技巧及灵活性进行熟练掌握。特别是解决一些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及压力,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时,更要求对这几个公式灵活运用。二是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在学习密度之后,关于幂的运算知识用得就特别多。例如面积、体积、长度等单位的换算,计算质量、密度、液体压强、固体压强等都要用到幂的知识。
9.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篇九
摘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挥对教学的定向和导向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实验和观察各种现象,亲身体验通过实验进行的探索规律的活动。并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反思与评价,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改革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方法新而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受到学生的好评。但大部分实验还是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重复,实验的仪器配置还是陈旧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实验编排与教材不够吻合。这与目前所提倡的“新内容、新方法、新实验”进课堂和强调理科的“实践定向性”差距还很久,并且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我们设想能否在落实实验的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实验﹑自主探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对教学的定向和导向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研究怎样树立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为基础的教学观,根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实验和观察各种现象,亲身体验通过实验进行的探索规律的活动。并在实验探究中不断反思与评价,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课堂效率.2、研究怎样在实验﹒探究﹒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并且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准备在实验内容中增设趣味实验,并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实验﹑依据实验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学生间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地进行评估,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科学,如果物理科学知识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评价为中心。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与评价.3、在教学中研究如何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自主探究与评价, 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大的空间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自已的角态,精心组织刘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想,做,反思自我.总结经验.4、要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5、运用评价激励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实验﹑自主探究﹑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充分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器材、自主进行实验、自行探索问题索取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动脑、动手,勇于探索,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内在规律、学生实际水平深度,将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学习、练习、复习、检测,设计学习程序,指导学生自学(主要学习实验方法)、实验交流、小结。各项概述如下: 而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练习、复习、检测各个阶段中感到“不断进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又如在练习课中,教师布置知识、能力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自解,教师巡回点拨指导,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掌握得非常快”,“你说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想法”,“大家看他是怎样做的”等。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的更加完善。总之,使用用“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后,发挥了以下的优点,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兴趣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我们运用“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评价法”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气氛比较浓厚。
2、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明显提高。由于充分发挥物理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教育作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利用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
3、“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深受全体学生欢迎。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盎然,学生的物理成绩不断提高,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递进式地学习掌握知识,这不仅是教与学的方法的改革,更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改革,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作者姓名: 刘清军 职 称: 中一
10.水寨中学物理教研计划 篇十
为了提高我校物理教学水平,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特制定以下物理教研计划:
一、加强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试验是物理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实验物理寸步难行。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没有实验也是寸步难行,由此可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学期进行两次实验教学教研活动,时间分别放在3月和4月。3月主要进行演示实验教学研究,4月进行探究试验教学研究。
二、加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知识主干,搞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对物理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计划在五月进行一次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教研活动,采取集体备课,骨干教师上课,集体评课的方式进行。
三、进行物理科技小制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热爱物理学,喜欢物理学。在本学期六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物理科技小制作比赛。具体这样进行,全体物理教师去发动学生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单独或2—3人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制作一样有用的东西,要求在自己的制作上要附一份说明书,说明书的内容要有一下项目:名称、原理、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由全体物理教师对所有制作
进行评选,对优秀的制作进行奖励。
四、物理中考。
中考是本学期全校的一个核心工作,为了物理取得好的中考成绩,全体物理教师要群策群力。在每次的月考之后,认真分析,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相应的对策,做到全体物理教师想办法,初三教师负责实施。
五、期末交流。
每位物理教师在学期末要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进行一次总结,以论文的形式进行交流,大家互相促进。
11.中学物理论文 篇十一
一、培养审题习惯、强化审题意识
审题意识的提高和审题习惯的培养既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着意进行训练。
1、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前提。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尤其是在讲解例题或上习题课时,要重视带领学生分析题意。每讲一道题都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如何全面分析条件、如何寻求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应尽量规范地板书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内容。这些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上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对于书面作业应要求学生每一题都写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物理量,同时善于发现和暴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不善于审题造成的困惑。比如常听学生说“这题不会做”,不会做,首先就是不善于审题。这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自己重新读题,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和要求的物理量,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还要时刻给学生敲警钟,督促学生步步注意审题。题目愈难,愈需在审题上下工夫,以求突破。既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导致失误。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
脱离物理知识对学生大谈审题方法是空洞而无效的。在设法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后,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举例示范审题方法,教会学生一些审题技巧。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1、认真读题,找出关键性字句
审题以阅读题目为基础,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应引起注意,并认真思考。例如,在讲解完“弹力”一节后,课后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说明落地变扁的皮球产生弹力的方向。大家异口同声说向上。答错的原因是此题的关键词是“产生的”。而平时在做受力分析题时,总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此题却是问物体“产生的”力的方向,也就是皮球对地面的压力方向,显然应该是向下的。就是这样一道非常简单的课后作业题,使学生认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在以后做题时就会注意认真读题,查找关键性字句。
2、注意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物理条件和范围内根据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拟定的。一部分题设条件可直接给出,也有一部分条件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明显条件的背后,如果不找出和利用这些隐含条件,就会导致解题错误甚至无法解题。例如,以12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m/s2,求刹车后3秒内汽车发生位移。
对于这道题,很多同学直接套用位移公式S=v0t+at2计算(a=6m/s2,t=3s),得出S=63m;有的还好,知道刹车后做减速运动,把加速度套成负值(a=-6m/s2),得出S=9m。很少有学生考虑到从刹车到停下只需2秒而不是3秒(根据公式vt=v0+at),两秒之后汽车将停止,不再运动,代入t=2s,得出正确答案为S=12m。通过这道题的讲解,能使学生认识到做题时绝对不能贸然行事,应细心分析,善于查找隐含条件。
3、审题要注意画好示意图
画示意图是解题中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幅好的示意图对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时侯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讲解例题及习题时应特别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认真画图,规范板书。同时在学生书面作业及考试中应对此严格要求,有必要画图的作业题或考题,无图的应酌情扣分,使学生对画图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画图的习惯,逐渐认识到画图的作用,提高学生利用画图分析题意的能力。
三、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审题信心
我曾辅导一高一学生(重点高中优等生),国庆假期结束前一天,其母亲焦急地找到我说:“刚以优异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的女儿近几天很焦虑,物理老师布置的两份试卷一题未做,正在家里发愁。”此学生是学校出名的尖子生,基础知识牢固,头脑灵活,问题的关键是:对试卷抱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对解题严重缺乏信心,致使不能深入试题,更不能正常审题、解题。由于物理课的抽象及枯燥,学生对物理试题望而生畏,不敢下手,存在着过大的心理障碍,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非常普遍的,但它又对正确审题、解题极为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例题、布置课后作业题及选择一些课外习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努力做到由最简单、最基础开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切忌使不加选择、不切实际的难、偏、怪题吓倒学生,以致其对物理试题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正常审题、解题,继而挫伤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中学物理论文】推荐阅读:
上海中学高三物理08-31
湖北黄冈中学高三物理07-23
中学物理教师简介08-23
中学物理实验与探究09-19
中学物理教学论10-16
中学物理教学实践10-18
中学物理教师德育总结06-28
中学物理实验员职责07-10
2022中学教师物理教学计划07-07
3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07-10